📖 ZKIZ Archives


發生機率十分之一 付出成本卻是「無限大」 核災一旦發生房產歸零、股票變壁紙

2011-8-8  TWM




興建中的核四問題重重,更可怕的是,運轉中的核一、核二、核三廠隱藏殺機,使用過的燃料棒儲存密度過高,稍一不慎將引起連鎖核反應。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主張,台灣要不要用核電,應由人民投票決定。

撰文.羅弘旭 、林瑩秋

三月十一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日本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引起複合式災害,殃及全球。旅日作家劉黎兒回憶逃難過程,娓娓道出觸動她最深層恐懼的,除了地震、海嘯,更可怕的是核災!

「恐怖的開始是十二日下午三點多,我與王銘琬(劉黎兒的老公,為日本圍棋王)眼睜睜在電視上看到一號爐發生爆炸、冒出白煙,但日本政府一開始不承認,直到晚上八點半,才承認一號機有『氫爆』。」燃料棒有多危險?

一旦輻射外洩 一個多小時就會致人於死日本官方這五小時的「空白」,讓劉黎兒開始無法相信任何的「官方說法」。她並從日本經產省監督核電的保安院官員、原安會、東電、學者專家的談話中,感覺到「搞核電的人其實對核電了解很少,對策也很少、很原始」。

核災第三天,福島一廠二號機、三號機都無法冷卻而開始釋放蒸汽;中午,三號機燃料棒已經露出水面許多。這個多數人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簡單訊息,裡面卻隱含可怕、無形的殺機。用過的燃料棒暴露在空氣中,這件事到底有多危險?

根 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引述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RC)主席格雷戈里‧賈茨科的說法:「福島第一核電廠四號反應爐用來存放用過核燃料棒的水池,現在已經沒水或只剩 很少的水,導致燃料棒暴露在空氣中,將輻射釋出到大氣層中。」而且第四天,福島核電廠四號反應爐起火,又有放射性物質外洩。明明都已經是「停止運轉」的反 應爐,為什麼還會莫名著火?

曾經參與福島核電廠設計的東芝核電前工程師小倉志郎說:「問題不出在反應爐,而是在反應爐上方、儲存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這個冷卻池,存放著一四三○束用過的燃料棒。

一束新燃料棒放入反應爐心,使用約四年半到六年,能量大部分已被用完,才從反應爐心退出。這些用過的核燃料棒自反應爐取出後,它的反應持續進行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與放射性物質,要放置在冷卻水池中充分散熱,放射性也比未使用的燃料棒強百萬倍。

一旦燃料棒外露,當下輻射外洩數量每小時可達四百毫西弗,只要曝曬七分鐘,就會達到美國核子員工每年承受的上限;超過七十五分鐘,就會導致急性放射性疾病,引起其他併發症死亡。

這個官方、電廠「不能說的祕密」,應該是這次日本福島核災帶給世人最大的警訊,看來不只是備受關注的反應爐可能引發核災,甚至是長期被忽略的燃料棒儲存、冷卻池也會出大事。

原能會核管處長陳宜彬坦承:「世界各國過去都沒注意到冷卻池防護的問題。」這是人類使用核電的重大疏漏,如何處置用過的燃料棒,已令所有核能國家都傷透腦筋。

那台灣用過的燃料棒現在存放在哪裡?安全嗎?

自一九七八年台灣啟用核能發電以來,三座核電廠用過的燃料棒,都放在反應爐附近的燃料儲存冷卻池中。目前核一廠燃料棒共有五五一四束,核二廠共有七五四四束,核三廠有二四○一束,合計一五四五九束。但可怕的是,這些燃料棒數量早已超出當初冷卻池設計的容量。

台灣的存放安全嗎?

儲 存密度超高 儲存地竟在斷層帶附近以核一廠為例,冷卻池原設計儲放量只有三千束左右,但台灣找不到最終存放場,也無法送到國外進行核燃料再處理,於是在既有空間下變更 設計,擴充一倍。核二、核三廠也是同樣狀況,就地變更設計,以容納更多用過的燃料束。陳宜彬形容,「冷卻池擁擠的程度,連要放新的進去都有困難」。

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更說:「束與束之間,已經到達幾乎就要碰在一起的程度,」直指台灣燃料束擁擠的程度,世界數一數二。

以 台灣的核一廠燃料棒為例,放置在冷卻水槽一年之後,仍可釋放出一百八十萬瓦的熱量,等於三萬盞六十瓦燈泡同時照射的熱量。這股巨大的熱量,如果冷卻水槽水 位太低,或者沒有持續注水,熱量就會誘使燃料棒產生核反應,釋放出鍶九○、銫一三七、鈽二三九、碘一三一、鈾二三八等放射性物質。而且只要任何一束燃料棒 開始核分裂,就會引發周邊其他燃料棒連鎖反應。

除了燃料棒儲存密度太高已拉警報,台灣的核電廠蓋在斷層帶附近更是火上加油。

根據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公布的斷層報告指出,在台北盆地下方、長度超過五十公里的「山腳斷層」,屬於活動斷層,而且距離核一廠僅七公里,距離核二廠更只有五公里。此外,也是活動斷層的「恆春斷層」,距離核三廠也不到一.五公里。

所有核電廠都在活動斷層帶附近,對防震係數較差的核電廠冷卻池來說,只要地層稍有活動,就可能引發燃料棒連鎖反應,根本不需要恐怖行動或飛彈攻擊,只要有輕微的工安意外,甚至像是維修工具掉落冷卻池中,都可能導致燃料棒發生核反應,讓輻射物質溢散到水池或空氣中。

核廢料外移可能嗎?

非國際原能會成員 處境孤立無援而且,正因過去核電廠的設計沒考慮到冷卻池可能會發生核反應,因此池內並無任何中斷核反應的裝備。也就是說,如果核反應一旦發生,只能眼睜睜看著它連鎖反應。

這 是一條不歸路,只要開始使用核電,就必須面對「用過的核燃料棒」該如何處置的難題。目前,除了法、日、俄、英針對燃料棒有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世界各國都還 找不到核廢料的終點站──「永久儲放場」。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就直言:「台灣的新生地形,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永久掩埋場。」自一九五四年蘇聯建置第一座 核電廠以來,全世界已經有七七○座核能發電廠,到目前為止,卻只有「一個正在建造中」的永久掩埋場,在芬蘭,預計二○二○年完工。丹麥籍導演麥可.麥森 (Michael Madsen)在紀錄片「核你到永遠」(Into Eternity)中,記錄這個花了十五年探勘地形、深入地下四百公尺、還在建造中的核廢料永久掩埋場「安卡羅」(Onkalo)的整個過程,這個掩埋場 希望能以十萬年時間,讓核廢料輻射強度回到正常的環境值。

要尋找十萬年地質穩定的永久掩埋場址極難,各國核電業者只好創造出另一個中繼處理辦法,也就是「乾式儲存」,把已降溫到安全程度的燃料棒,從冷卻池中取出,封固在鋼桶和混凝土中。一般而言,燃料棒要放置在冷卻水池中持續降溫五年,才能移到第二站「乾式儲存場」。

但 台灣首座乾式儲存場,就近建在燃料棒最擁擠的核一廠區內,靠近山坡地。政論家楊憲宏忍不住爆料:「台灣的乾式儲存場位在土石流的潛在危險區內」。原能會官 員也坦承:「我當初去看場址時,也覺得台電怎麼會選這麼糟糕的地方?」要建永久儲放場,台灣位處地震帶,沒有十萬年不變的地質條件;冷卻池,已經是擠無可 擠,再擠下去遲早會出事;乾式儲存場,又選在有土石流潛在風險的地方,看來台灣只有把核廢料「外移」一途可走。

不過,一九九七年台電曾委託 北韓,代處理六萬桶低放射性廢棄物,結果消息一出,就引來南韓與世界環保團體抗議,最後作罷。「江陳會」時,我方也曾想把核廢料處理列入議程談判,但中國 也不同意。再加上台灣一直都不是國際原子能委員會(IAEA)會員,處理核廢料更是孤立無援。

政府有疏散的本事?

短時間撤離一百萬人 「根本沒能力」目前台灣處理核廢料的技術並不成熟,但使用過的燃料棒已高達一五四五九束,躺在地層不穩定、又過度擁擠的核電廠冷卻池中,形同上萬顆不定時核子彈,隨時可能引爆台灣,成為下一場世紀核災。

根 據今年四月的《Nature》雜誌報導, 全球有二十一座核電廠,在半徑三十公里範圍內人口數大於一百萬人;有六座核電廠大於三百萬人,其中排名前三名的,台灣就囊括二、三名,連做出這項研究的核 能專家Ed Lyman,都對於台灣把核電廠設在首都附近大喊「Scary」(令人提心弔膽)。

日本福島算是地廣人稀的縣市,但核災發生後 疏散四十萬人,等於兩成居民被迫撤離。如果和福島同等級的核災,發生在台灣核一、核二廠附近,以大台北地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四六○五人,保守估計要疏散 一百萬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就批評:「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撤離這麼多人!」而且如果台灣發生核災,全民要付出多大的善後成本?政府部門欠缺危機 意識,恐怕估也估不清楚。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曾在三一一後要求行政院估算,結果令她非常不滿意。以衛生署和農委會的調查為例,農委會初估農損每年一○七億元,衛生署初估醫院停診一年損失一七六四億元。但這種估法很沒有「誠意」,與日本核災發生後的慘烈情況明顯不成比例。

加上在核一廠三十公里範圍內,聚集了絕大多數的中央政府機關單位,而且還有北北基宜登記設立的二十八萬五千多家、總登記資本額超過十一兆元、占全台六成以上的企業公司行號,若真發生核災,台灣要付出的成本大到難以想像。

核災會造成多少損失?

光 北台灣房地產損失就高達三十兆元此外,根據台灣房屋保守估算,如果發生核災,核一廠三十公里內的房地產將全部歸零,估計北台灣資產損失高達三十兆元。也就 是不論你是住帝寶或者一般房子,一旦發生核災,房產將全部歸零。對於這點,劉黎兒感受最深,她有一戶房子距離福島八十公里,現在已經沒人敢住,毫無價值可 言,更遑論台北市距離核一廠僅僅三十公里,後果更不堪想像。

尤其台灣房貸放款占金融放款三成,有的銀行甚至逼近六成,如果北台灣房地產價值 歸零,大多數銀行都將倒閉,恐非台灣金融業所能承受。而企業損失嚴重,更會造成股市暴跌,甚至連投資人手中的股票,也都將變成壁紙。這些豈是區區《核子損 害賠償法》明訂的「四十二億元」賠償上限所能概括承受。

核電是攸關全民的議題,尤其核廢料的儲存,等於是把燙手山芋交給後代子孫來承擔。歐 陽敏盛就主張:「台灣核電不應該交給少數政客,也不應該交給少數專業人員來決定,應該由全台人民自決是否廢核。」他認為,如果人民認為不該使用核電,「那 就應該承認我們過去做得不對。」不過,如果人民沒有充足的資訊,也無法理性判斷台灣到底要不要用核電。根據《今周刊》與專家學者合作,遴選十題必知的「核 電常識」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一千多份有效樣本的平均分數只有「四十分」,顯示國人對核電的正確資訊嚴重匱乏,而且光聽經濟部、台電的正面宣導,真會讓人誤 以為核電是最乾淨、便宜的能源。

台灣核災機率多高?

發生率超過九% 一旦爆發就會亡國在日本發生核災之後,和福島是同機型的台灣核電廠更應以「最高規格」面對核電安全。現在,全台人民都和核一、核二、核三廠的一五四五九束 燃料棒共存亡,形同每個人身上都綁了核子彈,稍有差池,就萬劫不復。而且只要燃料棒儲存問題一天不解決,這危機也將繼續糾纏著我們以及後代子孫,「核」我 們直到永遠。

至於核四,原能會在七月底召開安全監督委員會,核能專家林宗堯提出五千多字的「核四論」,痛陳台電興建核四的十大疏失,直指大多數問題出在台電的管理能力。在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高度質疑下,不排除年底核四可能會被政府下令停工。

主 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指出,全世界有一百九十幾個國家,只有三十二個國家使用核電,就有三個國家發生重大核災,約占十分之一,機率超過九%,而且出事 的是美、俄、日等高科技大國,她說:「三個比台灣科技更先進的國家發生核災,這是十分之一的機率,民眾還可以相信政府說的,核電是安全的嗎?」這十分之一 的機率有多大?以台灣「大樂透」為例,四十九個號碼中選六個,中獎機率只有一千四百萬分之一,即使是這麼低的機率,全台九成以上的人還是相信自己「有機會 中樂透」,樂此不疲排隊下注。對比之下,就知道那十分之一的機率有多大了。

如果大樂透這麼低的中獎率,你都覺得可能中獎,那就更該相信核災可能會發生在台灣了。何況發生核災,台灣要付出的成本是無限大,無限大的成本不管乘上多麼小的機率,答案都是「無限大」,是你我承受不起的代價。

以台灣的地理環境、核電人才、工程品質、管理能力,誰能保證台灣運氣比美、俄、日好?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不論經濟損失、人口遷移、國土汙染,台灣真的會亡國!

燃料棒

核能電廠發電,需要使用鈾原料製成的核燃料,這些核燃料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燃料棒,但可別以為這些燃料棒用完之後,會像煤炭或者天然氣一樣,就此消失,只剩下一堆灰燼或氣體。

燃料棒使用過,退出反應爐之後,外觀仍然不變,而且還會繼續散發熱量,需要放在有循環系統的冷卻水池,起碼存放五年以上,讓溫度慢慢降低。

如果沒有冷卻,累積的熱量會促使燃料棒繼續產生核反應,當溫度持續升高,燃料棒就會跟反應爐出問題一樣,散發出大量輻射物質,甚至產生氫爆,演變成無法收拾的核災。

台灣無能力解決 燃料棒儲存危機升高──燃料棒製成與處理程序

製造階段

將二氧化鈾(UO2)壓縮成橡皮擦大小的燃料丸,每380顆燃料丸裝填成一根燃料棒,每100根燃料棒排列成一個燃料束。

使用階段

數百個燃料束放入反應爐心,使用約4.5至6年後才從反應爐心退出。

冷卻階段

使用過的燃料束,退出反應爐後仍持續散發熱量,須放置在有循環系統的冷卻水池,起碼存放5年以上,讓溫度慢慢降低。

台灣目前只到此階段,可能因地震、海嘯,引發冷卻水槽漏水,使燃料棒升溫,重新產生核子反應,釋放輻射物質,甚至引發氫爆。

儲藏階段

從冷卻水池取出的燃料棒,移到由鋼桶和混凝土構成的結構體「乾式儲存」,等待日後找到永久掩埋場儲藏,或送到國外回收再利用。

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

台灣挺得住嗎?

福島核災汙染

半徑達160公里

20公里 出現千具輻射屍,輻射超標6600倍。

30公里 海水測出輻射濃度明顯的碘131及銫137。

35公里 災民尿液含輻射元素。

40公里 每小時輻射量10微西弗達撤離標準;附近海域4、50年不能抓魚。

47公里 牧場牛奶的碘131含量超標3至5倍。

50~60公里 兒童尿液中檢測出微量放射物。

70公里 牛肉驗出銫含量501貝克,超過法定500貝克。

84~122公里 菠菜的碘131含量超標3至7.5倍。

150公里 超過萬名學童轉學。

160公里 美軍航空母艦輻射感染。

核災造成的損失

東電賠償金額:48兆日圓美林日本證券4月11日估計,如果福島、群馬、櫪木、茨城和千葉部分地區因福島核災而蒙受損失,時間長達兩年,東電賠償金額將達到48兆日圓。

日本損失金額:366兆日圓日內瓦大學沃特.威爾第教授(曾任瑞士政府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席5年)4月5日指出,這次福島核災損失額估計4兆瑞士法郎(約366兆日圓)。

台灣一旦發生核災

全國均受影響

首都台北市損失慘重

●登記在北北基宜的28萬家、總資本額超過11兆元的企業,面臨倒閉。

●30公里內房地產總值歸零,損失高達30兆元,影響所及,承辦房貸的銀行跟著倒閉。

●台灣股市暴跌,股票變壁紙。

各劑量輻射值對身體的影響

10,000

~ 全身被曝:死亡

7,000

1,000 全身被曝:惡心、嘔吐500 全身被曝:末梢血管中的淋巴球減少200 全身被曝:劑量低於這個數字,尚無臨床症狀被確認100 罹患癌症人數增加6.90 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一次劑量2.40 全球每人每年平均接受大自然放射線劑量1.00 一般民眾一年放射線劑量限值0.60 胃部X光一次劑量0.05 胸部X光一次劑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2

投資教訓二十六歲賺到四千萬 三十歲財富歸零偶像歌手張克帆 一堂四千萬的理財課

2012-01-23  TWM




曾經大紅的偶像團體「紅孩兒」主唱張克帆,十六歲踏進演藝圈,十年內就累積超過四千萬元身價。

卻因投資失利而財富散盡。三十歲那一年財富歸零,重新當起月薪四萬元的上班族。

張克帆一堂四千萬元的人生理財課,你一定要知道!

撰文‧謝富旭、林筱庭

鮮少人能像張克帆一樣,深刻地體驗到什麼叫作「人生如夢」!十六歲出道,被主持界的大姊大張小燕網羅加入偶像團體「紅孩兒」擔當主唱快速竄紅,爾後單飛發 行過八張個人專輯,張張大賣。他以十年的青春歲月累積超過四千萬元的財富,這一年,張克帆二十六歲,但,不過四年的光景,他在股市輸光所有資產。讓他永生 難忘的是三十歲那一年的農曆過年。

談起這段不堪回首的投資經驗,在螢光幕前一向搞笑的張克帆,點起一根菸,神情嚴肅地緩緩道出:「三十歲那年,也就是二○○二年我剛進入EMI唱片當音樂後 製那一年的過年,是我人生中最窮的時候。」「我第一次領到EMI四萬元的薪水,想說要重新作曲,就花了四萬元買了一台電鋼琴,導致過年時身上僅剩幾百元, 這幾百元是我僅剩的所有財產……。」似乎是為了讓訪談氣氛更愉快些,張克帆接著說:「進入EMI領一個月四萬元薪水的那段時間,窮歸窮,但回想起來,應該 是我這輩子最單純快樂的時光!」「我搭捷運上班,下班後作曲,日子過得平凡簡單,重新體會做音樂的快樂……。」

致命傷一:

以為股價有規律性 因兩國論破功然而,在樂觀語氣的掩護下,他仍不經意洩漏因投資大意造成的悔恨。他接著說:「如果那時候不把台北市健康路與板橋文化路的房子賣掉,還繼續拗 股票;如果我是用現股買,而不是融資買股,就算一直擺著都不動,我現在至少有七、八千萬元的身價……。」人生總是充斥太多「如果」的悔不當初。大部分的 人,尤其是投資人總是以「如果這樣」、「如果那樣」來為自己所犯下錯誤找一個讓心裡好過點的藉口。

於是,當張克帆反問我們:「我又不是成功的投資達人,我可以為你們做什麼嗎?」我們誠懇地告訴他:「你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在人生追求財富的漫漫長路上, 如何減少『如果不那樣』的懊悔!」他頷首微笑了一下,直接進入正題:「我買的第一支股票叫中強電子,時間約在一九九八年,董事長叫王涇野,到現在他的名字 我都還記得很清楚,因為我買進不久後,中強就爆發財務危機,我投下去的一百四十萬元就這樣沒了!」第一次投資就慘遭滑鐵盧,非但沒澆熄張克帆對股市的興 趣,反而更激起他想要扳回一城的賭性。那時候,張克帆已經逐漸淡出演藝圈,自己創立行動電話門號批發公司,搭上台灣第一次電信開放熱潮,收入依舊豐碩,年 賺三、四百萬元算稀鬆平常,加上之前「紅孩兒」走紅所累積的財富,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小夥子擁有超過四千萬元的資產,企圖轉型成企業家兼做投資,對於追求 財富充滿了企圖心。

「中強一役,把我帶進股市後難以自拔,頻繁進出股市的結果,讓我成為『大戶』,當時我一個月成交金額高達一至二億元,常在台北市民生東路大慶證券VIP室 裡看盤!」張克帆自恃膽識大、銀彈足,以為只要在短線上頻頻擊出安打,就可以讓財富達到加乘效果。中強失利後,他憑著一股自稱從「亂作」當中體會到的股價 規律感,操作上竟逐漸有起色。豈料,這種「股價手感」只要一遇上政經事件大利空或企業重大變故亂流,就讓操作手感變得荒腔走板,瞬間產生的龐大虧損,讓之 前累積的小獲利悉數吐出不說,還讓財富元氣大傷。

致命傷二:

聽信明牌重押 因遠森科破功第一個嚴酷挑戰在一九九九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對國外媒體發表「兩國論」,引發台股驟跌。「兩國論那一次,我就虧了三五○萬元以上」。二 ○○○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張克帆還是沒躲過那次的股市急跌,也虧損了三至四百萬元之譜。

不過,即使屢遭股市重大失利,仍沒讓張克帆覺悟。二○○○年四月,他聽信友人所報的明牌──遠森科(現已改名為東森國際),這是他首次對「明牌」股重押。 自以為比別人早一步得到消息的他,大膽重押遠森科近五百張,買入價為二十六元。豈料,才買進沒多久,遠森科爆發與台開的購地利益輸送弊案,股價直線下墜。 「二十六元買的遠森科,最後以四元認賠出場,總共虧損超過一千萬元,是讓我感受到『很痛』的一役!」在遠森科操作失利之前,張克帆操作以現股為主,鮮少融 資或融券,但踏入股市不過兩年,已經虧損一千七百多萬元的他,除了被迫把一戶房子賣掉調度資金,因銀彈漸少,也開始增大融資與融券的金額,這種作法,又種 下張克帆日後的第三個投資致命傷。

在股市上即使小勝頻繁,卻在「兩國論」、「阿扁第一次當選」、「遠森科」等嘗到大賠的滋味,依舊沒能讓張克帆參透為何自己總是陷入「小贏大輸」的命運漩渦 中難以自拔。遠森科失利後,他依舊沉醉於股價波動的套利中,精業(現已改名為精誠)是他進入股市以來最得意,但也是傷得最重的一次。

「我的股市手感似乎在精業得到充分的印證,我在精業股價跌至九十元時就買進,一一○元附近賣出,來回了好幾次!」為了擴大戰果,張克帆在精業最後一次觸及 一一○元時決定放空一一○張,企圖來回多空都賺,豈料,執行這一放空動作沒多久,美商雅虎宣布高價購併精業旗下的網路事業──奇摩。

這樁合併案一宣布,精業股價連續多日大漲,一直漲到三百多元才停住。張克帆回憶說:「好在,我是在一九八元回補,但放空精業一役,讓我虧損近一千萬元。」

致命傷三:

擴大槓桿 因精業與可成破功為了回補精業繳交保證金,張克帆把所有的定存全部解約。「那一天我從銀行總共提了一千二百萬元出來,左肩背著Nike的袋子,右肩背著 Adidas的袋子,裝著現鈔到證券公司繳錢。」「那一千二百萬元真的好沉重啊!」張克帆回憶說,第一次感受到錢的重量,卻沒想到是在如此悲慘的情況下。

精業這次大傷,張克帆不僅解約了所有的定存,也因日後股市資金調度需求,把名下第二棟位於板橋文化路的房子賣掉。時間已經來到○二年初,手上還剩下七百萬 元的張克帆,決定孤注一擲力求翻身,這次他選了可成這檔股票。

可成是張克帆透過基本面與產業面精選出來的股票,為了了解這家公司,他還特地到可成位於台南的工廠觀察出貨量,更親耳聽見公司主管對鋁鎂合金前景發表樂觀 看法,讓他信心大振,決定把所有的資金投入,並以融資方式全數買入可成,買入價位在一二○至一三○元,張數仍高達一一○張。

不過,當時大盤表現不佳,即使像可成這樣的業績成長股,股價仍從張克帆買進的一百二十幾元價位,跌至五十五元。「我在六十元附近,因為身上已經沒有錢補繳 保證金了,被全部斷頭!」「可成一役,賠光了我所有的財產,也是讓我對自己投資方式徹底覺悟的一次投資經驗!」從二十六歲踏入股市買入首檔股票中強電子, 到三十歲可成被斷頭,張克帆以十年光陰累積的四千多萬元資產,竟在四年內全部賠光。「我生性樂觀,總是正面思考,當時心想,還好是在自己年輕時破產!」他 笑著說,從那四年中學到最重要關於投資的事是,投資股票一定要具備三種學問:第一是心理學,沒事不要買股,等出事再來買,危機入市才有超額報酬。其次是玄 學,股海無常,天災人禍什麼時候來不得而知,因此要有高度風險意識,最好不要融資或融券,也要嚴控資金部位。最後則是佛學,要心存善念,不要貪心,股市有 獲利時捐點錢給弱勢團體,讓投資可長可久。

儘管頭上還頂著「紅孩兒」偶像明星的光環,張克帆不諱言:「我現在是綜藝節目的B咖藝人,財富或許大不如前,但日子過得踏實快樂!」○九年金融海嘯期間他 伺機進場,獲利率超過一○○%,但他微笑不語不肯透露到底賺了多少錢。「真的不多啦,有賺就好,對股票要保持平常心,人生開心最重要!」昔日的躁動青春已 經遠颺,張克帆臉上閃過一絲老成的神情笑著說道。

張克帆

出生:1972年

現職:綜藝談話節目客座來賓、歌手、演員經歷:紅孩兒主唱、湖北衛視《我就是天才》節目評委去年重要作品:電影《皮克青春》

張克帆的3個投資教訓

投資致勝要學「心理學」:大多數人恐懼時再來撿便宜貨,危機入市的報酬率最高。

趨吉避凶要尊敬「玄學」:股海無常,不要融資、融券或太執著於股價漲跌。把一部分獲利轉往房地產,做好資產配置。

富足常樂要修「佛學」:求財戒之在貪、嗔、癡,多做善事活絡財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29

卸下外資金童光環之後的真實人生 王安亞:創業需要歸零再出發的瘋狂

2012-4-23  TWM




曾經是最閃亮的外資王牌分析師,但沒有了外資名牌,真實的人生才要開始;前摩根士丹利半導體分析師王安亞真心告白,訴說那段讓他幾度紅了眼眶的創業艱辛。

撰文‧李佳蕙

早上七點多,一位穿著素雅的男子,從捷運永春站四號出口走出來,進了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的某棟辦公大樓,跟著人群魚貫走入電梯,狹小的空間裡擠滿了夾雜國 台語口音的人,幾分鐘後,快步走入一間小型辦公室。

這個人,就是前「外資金童」──前摩根士丹利證券明星分析師王安亞。很難想像,半年前他的上班地點是三大美系投資銀行鍾愛的遠企大樓,他的一份報告足以撼 動隔天面板、DRAM等大廠的股價波動,如今他只是一家小型公司負責人。

「外資圈生活早已經沒有外面想像的那麼好。」王安亞平靜地說,「為了開這家創投公司,我足足準備十年之久。」募資困難 感受人情冷暖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華爾街投資銀行金童們頓時成為眾矢之的,亞洲地區受到的衝擊雖然較小,但許多公司福利大減,讓許多人興起不如 歸去之感,由於這些金融業精英長期在各項領域累積不少專業與人脈,「創業」確實是轉換跑道的不錯選項。

過去幾年來外資圈出來創業的例子不少,從最早的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於貽勳陸續投入名畫買賣與房地產業,如今轉任士林開發總經理,這段從分析師到土地開發 之路,中年轉型的陣痛與掙扎,於貽勳幾度和朋友談起,也是點滴在心頭;還有數年前享譽外資圈的「亞洲經濟分析雙塔」摩根士丹利證券謝國忠與高盛證券胡祖 六,陸續投入私募基金領域,分別創設玫瑰石顧問與春華資本集團,成績不錯。

「從摩根士丹利證券離開後的前三天最難過,舉例來說,為了撙節支出,出門開始坐捷運,但等到我站在捷運站裡看著密密麻麻的捷運路線,才發現我連捷運都不會 坐。」王安亞說來似乎已是雲淡風輕。

萬事起頭難,創業何嘗不是如此,對王安亞而言,進入創投業的「專業」不是問題,但如何說服別人將資金交給他進行長期投資,才是最困難的事。以前有著外資閃 亮亮名牌加持,是別人捧著錢請他投資,但轉型第一關,就是深刻體認到人情冷暖。

創業並非突發的想法,王安亞早有準備,只是,當事情真的來時,還是令他感受深刻。

在分析師生涯的最後一年,王安亞曾向前輩及朋友提到成立創投想法,很多人也表現出力挺的熱絡態度,讓他信心滿滿,但真正等到公司成立、向這些業界翹楚提出 募資計畫書時,大家態度馬上「很不一樣」。

「那種感覺真的很難過,誠信是我最大的資產,總覺得我這麼相信對方,卻沒有得到相對的信任,甚至曾經一度動念,想回頭過以前領優渥薪水的生活,因為對家人 感到抱歉,自己是不是太自私,太好高騖遠,太自不量力了。」王安亞說。

以前認真做事 現在用心做人但當第一位股東信守十年前的約定,將資金匯入時,「其實現在說出來也不丟臉,我當下感動得眼眶泛紅。」王安亞說,這段募資過程是十多年外資生 涯怎樣都學不到的寶貴經驗,他永遠記得在他最困頓的時候,一位非常尊敬的長輩、前財政部次長戴立寧提醒他:「做人就是要知足,才會常樂;不知足,才會進 步。」幾個月下來,王安亞深信,有好的股東比好的投資標的還重要,有好的績效比投資金額大小還重要,要走正道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再談擴大規模。

也因此,王安亞對於投資他的股東滿懷感恩。「過去,別人因為『摩根士丹利』這塊招牌認識我,我只要做事就夠了;現在,我要更用心做人,讓大家相信『王安 亞』這三個字,因為這是我自己的人生。」過去十六年職場生涯一路順遂,從小就出國當小留學生的他,僅花四年就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同時拿下電機工程學士與作 業研究碩士學位,一九九六年畢業,順利進入華爾街名門高盛證券,投入第一任半導體分析師Rajiv Chaudhari旗下,在紐約負責全球半導體產業研究,拿下全美第一名半導體研究團隊殊榮,台積電在那斯達克市場所掛牌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就是 由他在美國幫忙追蹤。

當時年僅二十二歲的王安亞,已和英特爾、德儀、應材、美光等美國財星前五百大企業執行長與財務長,有著固定一對一的長期研究接觸。

一九九九年王安亞離開高盛證券後,從花旗、瑞士信貸到摩根士丹利,一路攀上高峰,幾乎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半導體分析師,當時連他自己都以為自己不得了。

要求自己年產二五○篇報告但離開之後,一切絢爛歸於平淡,「我看到自己真實的價值。」離開外資圈時他三十八歲,剛好是青黃不接的尷尬年齡,但他心裡很清 楚,這個年齡再不出來,「就錯過最好的時機。」褪下外資名牌,務實的王安亞很清楚現在自己的定位,他必須捲起袖子、蹲下來,做市場區隔。

外資法人通常只看市值前一百大個股,即使是國內投信法人,看的也是市值前三百大個股,但「台股許多『基本面很好、投資價值卻嚴重被低估』的個股,我的工作 就是要找出這些個股,擦亮它!」王安亞表示。

接下來王安亞已經規畫,工作將有一半的時間出國開會,好幾次一周跨美洲、歐洲、亞洲,甚至一天跨三個國家;另一半在台灣的時間也都在拜訪公司。以前所有行 程有祕書安排,而許多小型公司,他以前根本不看,或者只請年輕同事去跑。

如今,這些公司他一家家記在筆記本上,逐一親自拜訪,等到夜闌人靜,他才有時間坐下來,釐清思緒寫報告。儘管許多瑣碎的事都得攬下來自己做,但仍要求自己 一年要有二五○篇報告產量,比以前在外資時還多。

「我希望在我狀況不錯的時候,重新再出發,現在的我交新朋友,也學新東西,更和老朋友慢慢聯絡上,友誼更濃。」王安亞選擇用創業方式再度證明自己能耐,現 在的他,可以將物質欲望降到最低,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運動半小時後再打坐半小時,思考自己所做的決策,要對股東負責,期許自己幫台灣開一條創新投資之 路。

王安亞投資經:用EV值找價值被低估公司王安亞表示,台股偏小型股,個股平均市值約8億美元,很難與陸股的30億美元比,但也因為屬性如此,台股很容易成 為亞太區中小型股籌資中心,目前台股很多好公司的市值僅介於1至3億美元,若持續維持好的經營,隨著獲利及本益比的提升,未來向8億美元的平均值靠攏,應 該沒有太大問題。

因此,王安亞認為,他的創投模式其實是在既有創投架構下進行微調,也就是說,同樣是尋找投資標的,其他創投基金找尋的是掛牌前的公司,他的則是以上市櫃公 司為主,找投資價值被低估的公司,進行創新投資。

此外,王安亞還提出一套「價值型投資」的選股準則:過去台股在衡量個股投資價值時,大多採用「本益比(P/E值)」或「股價/淨值比(P/B值)」,他要 導入的是「EV(企業價值)/EBITDA值」或「EV/淨值」概念,以「EV/EBITDA值」為例,由於EV相當於市值加上淨負債,EBITDA則是 營運現金流的概念,台股EV/EBITDA值平均值約為8至9倍,數年前日月光想要下市時,私募基金考慮的EV/EBITDA值則約6倍,因此,當企業的 EV/EBITDA值低於6倍,就代表投資價值被低估,有補漲空間。

王安亞

出生:1974年

現職:睿騰管顧╱東騰創投╱東林創投總經理經歷:美商高盛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

花旗集團副總裁

瑞士信貸證券副總裁

摩根士丹利證券執行董事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學士、作業研究碩士知名外資金童轉換跑道例子多

姓名 原職 現職

於貽勳 瑞銀證券總經理 士林開發總經理謝國忠 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胡祖六 美商高盛證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春華資本集創辦人王安亞 摩根士丹利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 睿騰管顧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3

將才篇》從派遣員到馬自達CEO的歸零翻身術 朱梅君:不抱怨的韌性才能逆流向上

2012-6-18  TCW




台灣汽車業第一位女性CEO——馬自達朱梅君,從派遣員工為起點,歷經多次歸零、重新出發,逐日攀向高位,她歸功於一路有貴人相助。

這些貴人是如何慧眼識英雌,讓她在男性主導的產業裡,領導上千名員工?

撰文‧燕珍宜

從「臨時雇員」變身成為台灣馬自達(MAZDA)汽車的執行長,朱梅君創下數個「第一」紀錄。她不但是福特六和汽車製造處第一位女性經理人,更是台灣汽車業第一位女性、 同時也是最年輕的CEO,接下執行長一職時,她才三十九歲。

在瞬息萬變、以男性為主導的汽車產業中,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女生,如何從人事部臨時雇員,一路過關斬將,登上執行長高位呢?朱梅君具備哪些老闆們所欣賞的特質,讓她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脫穎而出,成為管理上千名員工的領導者?

一開始一九九六年進入福特六和時,朱梅君其實只是位臨時的人事專員。她接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在短短的一個禮拜內,把全部廠區的人事資料重新建檔、更新。

剛進公司的朱梅君,對一切都不熟悉,如何能夠掌握所有員工最新的人事資訊?她回想當時,「我是新來的,不能坐在那邊等人家來告訴你,我必須很積極地去問知 道的人。於是我不斷地問,蒐集資料。」富同理心 積極尋求解決方式不擾人「那個時候根本沒有電腦的人事資料檔,我得從頭做起,而我英文打字又很慢,又要趕時間完成,所以我每天都做到很晚。」一個禮拜內, 朱梅君果真把人事檔案全部建檔完畢,而且資料都是最新、最正確的。

「從態度方面來講,主管可能有觀察到我很認真負責,而且會去找方法把事情做好。」此外,她的主管也看到了朱梅君的「同理心」,當她需要人家幫忙時,並不是單方面強硬地逼大家給她資料,而是會考慮對方是否很忙,詢問對方空檔的時間。

只是臨時雇員的朱梅君,工作所展現出來的認真態度,以及積極想要學習的動機,讓老闆印象深刻。因此,當一有正職的機會時,主管第一個想到的人選就是她。

主管問朱梅君願不願意去製造單位,成為正式員工,她立刻說「好」,「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製造單位不適合女生,可是我當時的想法是,有一個正職的機會就很好 了,先不管那個職務是什麼。」成為正職,就得真槍實彈上陣。雖然在外商公司上班,但朱梅君當時的英文程度,就與大部分台灣學生一樣,只會讀不會說,「我還 記得第一次接到國外來的電話時,嚇得當場掛掉。」「當時我就發現,不論未來要做什麼,學好英文還是滿重要的。」朱梅君立刻付諸行動,每個禮拜三天,向住家 附近的天主教外籍修女學習英文。「愈學習就愈想要講,聽力與口語都大幅提升,也開始會與外籍同事互動。」此外,朱梅君也發現,當時的新進同事都是碩士學 歷,她慎重思考,「最終我還是需要一個碩士學位。」面對自己的不足,朱梅君並沒有逃避,而是用很正面的態度去激勵自己更上層樓。

力求上進 貴人協助圓出國留學夢想機會之神會眷顧每位想要上進的人。一次公司耶誕聚會中,輕鬆的氣氛下,當時製造處副總Ken Cruickshank,問起了朱梅君的新年願望,她回答:「出國留學。」沒想到,隔天朱梅君的桌子上,就是一本全球福特與各國大學有建教合作的資料,上 面還留了一張紙條,「有問題請儘管問,副總留」。雖然有了機會,朱梅君也就很坦誠地把心中的擔憂向副總表明,一是學費問題,二是擔心念完書之後不能回到福 特。

讓朱梅君大感驚訝地,這位老外主管立刻答應她可以留職停薪,甚至願意幫忙她找國外的工作機會,讓她可以一邊上班、一邊求學。

「他真的是聖誕老公公,幫助我完成夢想。」這份恩情讓朱梅君至今仍感念在心,「我職涯的每個階段都有貴人,我很感激當我想做什麼的時候,都有人給我幫助。」而從主管的角度,則是看到了朱梅君的上進心,自然樂於給予鼓勵、機會,讓員工能更進步。

朱梅君學成歸國後,依約回到台灣福特。本來以為會回到製造處辦公室,可以每天穿得漂漂亮亮的,結果,副總貴人卻派她到工廠去,並且很嚴厲地說:「你沒有選 擇。」由於她對副總一直懷有感恩的心,「因此他要我做什麼,就算我再怎麼不高興,也會硬著頭皮去做。」就這樣,她每天穿著防塵衣、安全帽、安全鞋,在塗裝 廠、車身廠、引擎廠和裝配廠來回巡視,也因此,能夠把汽車生產線從頭到尾了解得非常透徹的女性,朱梅君堪稱是全台第一人。

「在塗裝廠時,我每天下班卸妝,臉上都是漆料;巡視車身廠時,火花噴來噴去,很可怕。一開始生產線的同事都把我當外星人。」她回想當時,因為幾乎沒有女性 員工會進入汽車生產部門,男員工們看到一個什麼都不懂、看到火花還會跑的小女生,竟然跑來監督生產線,於是對朱梅君採取不合作、排擠的態度。

朱梅君只好想盡辦法,用同理心去溝通、安撫反彈的力量,「我就向塗裝廠的經理說,我不是來搶你位置的,我什麼都不懂,只是來實習的,你是不是可以教導我如 何做?」身段柔軟 從零開始摸透汽車生產線「我對他們的態度都很尊敬,他們就覺得我還滿有誠意的。」朱梅君能夠將心比心,從對方的角度去著想,像有些事情是生產部門希望她不 要上報的,她就會遵守承諾。

「必須要先求人和,才能做事,如果他們都against(反對)我,我就沒有辦法在這裡生存下去,等於白來這個工廠,什麼都沒學到。」朱梅君展現身段柔軟的重要特質。

也因為具備謙卑的態度,讓她更有收穫。「他們後來就教了我很多,教我看哪些重點:例如銲槍、鈑件的品質很重要;從引擎廠則學到專注及精密度的重要性。」主 管把朱梅君丟到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她卻有辦法適應並學習,甚至進而發現,怎麼幫助生產線提升產能,改善沒有效率的流程。

這種面對挫折不放棄、謙卑學習的態度與處事圓融的個性,顯然讓主管很滿意,進而希望讓她成為汽車業第一位女廠長。朱梅君最後婉拒了,但她也向主管承諾,「如果我真的有能力,要變成女性經理人將是遲早的事。」事實上,不到一年的時間,朱梅君就實現承諾。

她回到物流部從專案專員做起,剛好當時有一個導入全球物流系統的計畫。其他國家建置這套系統,至少都要二年到三年,而朱梅君負責的台灣團隊,卻只花了一年時間就完成。

這場勝仗,讓朱梅君成為製造處第一位女性經理人,當時她才二十九歲。

這次全球合作的經驗,讓朱梅君學習到:「與人的互動比能力更重要,如何做好溝通協調,不要有英雄主義,團隊合作是最重要的。」看起來一路順遂的朱梅君,其實,也差點因為主管罵太凶,而想要放棄。

「第一個老闆很嚴厲,我每天都被罵,罵得很凶,每天挫折感都很深。」朱梅君透露,當時她每天偷偷哭,好幾次想要換工作。

但是,每次想要放棄時,心中的另一個聲音又告訴她,「老闆可能希望我變成優等生,我應該更認真一點,看能不能夠達成他的期許。」而且,「公司裡還滿多資源 的,我都還沒學到東西,或許我真的能力不好,我要更認真學習。」韌性十足 轉換各領域都能正面迎戰「有時候老闆罵我,我也會想,『對喔,為什麼我都沒有想到這些』。因此,就覺得老闆罵的其實也有道理,而不會去怪老闆不對。」朱梅 君的韌性與正面思考,讓她學到終身受用的職場祕訣。「主管會一直逼問我,『這件事出了問題,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這位主管還教會朱梅君如何與主管 或外國人溝通,「你不能只說不行、不會,必須準備好事實,show them the facts,去了解為什麼,然後說服人家。後來這就變成我工作的一種習慣,事先把數據準備好。」從此,朱梅君學會如何與主管溝通,不懂就要問,「我也很怕 那位罵我的老闆,但是我覺得如果不去問,一定會被罵得更凶。」結果,朱梅君發現「不懂就問」,不但讓她更有效率,也幫助她解決更多問題。

曾經是朱梅君的主管、現為中國長安福特客戶服務部總監的張偉昌觀察,「她是一個很有韌性的人,甚至比男性更堅強、執著。」於是,六年前張偉昌就大膽將朱梅君調離舒適圈,把她丟到她完全不熟悉的行銷部門。

「轉換的時候很痛苦,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行銷在做什麼。」朱梅君解釋,行銷與製造很不同,行銷是開放的環境,與外界互動,要更有彈性,也沒有固定答案。她必須學習怎麼和經銷商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獲得他們的支持。

除了沒有銷售和市場行銷的相關經歷外,朱梅君還得面對跌落谷底的汽車市場環境,「我們要市占率,他們要賺錢,因此我會幫他們想促銷方案,希望達到雙贏。」 「她的特性就是會讓人家有信賴感,她講的東西都有數據、證據做佐證。所以當她對經銷商提出要求時,他們也比較能夠心服口服、願意合作,這是一種更難的領導 能力。」張偉昌指出朱梅君難能可貴的特質。

果然,朱梅君不負所託,成功將馬自達市占率從三.三%拉升到七.一%。

從人事到製造、從製造到營銷、從國內到國外、從國外再回到馬自達。朱梅君歷經多次歸零、重新出發,卻能夠透過積極學習、同理又謙卑的溝通態度,屢屢從逆境中突圍,也讓貴人一路看在眼裡,並願意栽培、提拔她。她的成功,就是「自助人助」的最佳寫照。

朱梅君

出生:1972年

現職:台灣馬自達汽車執行長經歷:福特六和物料流通處經理

台灣MAZDA營運總監

學歷:英國伯明罕大學MBA 老闆沒說,我默默做的事態度力 被老闆責罵時,以正面思考化為成長力量。

執行力 面對市場困境,準備具體數據去改善效能。

溝通力 被派去新環境時,放低身段化解敵意。

激勵小物:世界地圖

10年來,每次換辦公室,這是朱梅君唯一會搬走的東西。雖然主要負責在地市場,她仍希望用全球的格局來看待台灣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0

香港利豐更名 馮氏集團百年老商號歸零再出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95844.html

然說名字只是一個符號,但是倘若把使用多年的名字改掉多少會讓人覺得不適應。

2012年8月1日開始,總部在香港、核心業務涵蓋全球消費品市場的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香港利豐集團(Li & Fung Group)改名為馮氏集團(Fung Group),利豐研究中心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只是集團名字改了,但是集團內部業務框架並沒有調整。」

馮氏集團的官網顯示,馮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旗下貿易、物流、分銷業務將繼續由利豐有限公司(00494.HK)進行運營管理,而零售業務由馮氏零售有限公司(私營業務)運營。

百年商號更名

從其英文名稱Li&Fung來看,利豐是創始人馮柏燎和李道明姓氏諧音的合稱。1906年,馮柏燎和李道明在廣州創立了利豐貿易公司,這是 當時中國第一家華資的對外貿易出口商。1943年,創辦人馮柏燎去世後,業務移交給馮氏家族第二代。之後,向來不參與業務管理的合夥人李道明先生宣佈退 休,將所擁有的利豐股權全部賣給馮氏家族,但Li&Fung的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從中文名看,從「利豐」到「馮氏」,一位物流業人士表示,「改名之後,家族企業味道更濃。」不過,他認為利豐一直是馮氏家族擁有並經營管理,李氏早在大半個世紀前就已賣了股份,也早該改名了。

總體來說,「改名對利豐集團影響不會很大。」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認為,利豐多年以來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產業集 群,各子公司也都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及珠海等珠三角市場約550家門店的OK便利店及聖安娜餅屋,專營男士服裝的知名零售商利邦 控股有限公司,還有與Toys「R」Us, Inc.合資,現經營逾150家零售店舖的玩具「反斗城」亞洲業務,從事貿易、分銷、物流的利豐有限公司等。由於沒有必要刻意去推廣集團的名稱,正如寶潔 公司也更多地去推廣旗下的子品牌一樣,利豐集團改名,從客戶和消費者的品牌認知而言,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實際上很多知名企業都有過改名的經歷,比如1998年,德國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和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克萊斯勒公司合併,後就改名為戴姆勒-克 萊斯勒公司,2007年,德國戴姆勒與美國克萊斯勒合作結束,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又再次更名為戴姆勒股份公司。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也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林岳說,特別是百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更多經歷併購、調整、拆分、演變的過程, 不過通常這種狀況都是改動不大,往往是1+1=2的方式。

雖然這次改名背後的動機究竟是什麼還不清晰,但林岳認為,肯定是其第三代接班人馮國經、馮國綸兄弟倆意識到有這樣的必要,比如給相關的股東和利益集團更清晰的認識,更直接地強調馮氏家族的位置,以獲得更多的信心與支持等。

其實國外的公司有很多以創始人名字作為公司名稱的,比如麥當勞、肯德基等,即便香港也有如李錦記、徐福記等創始人名字為名的公司,「當然公司名稱的變更也有個重新認識和積累的過程,這當然也是改名的代價。」林岳表示。

供應鏈轉型中

「對於一個百年商號來說,其無形資產價值不菲,利豐董事會做出改名的決定肯定有其背後的原因,也肯定考慮到品牌損失,但是在做減法的同時,肯定在做其他方面的加法。」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副總經理黃剛認為。

在他看來,利豐也正在不斷地轉型調整中,這早在去年9月就初見端倪。一個印證是利豐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Victor Fung)當時提出「新興市場將顛覆供應鏈」。

「目前供應鏈模式為,亞洲提供原料和廉價勞動力,發達國家全盤買下。」馮國經當時表示,隨著中國內銷替代出口,中國政府計劃提高工人工資、創造更多 中產階層,中國也不再是世界上最廉價的製造國,供應鏈重組將把製造工作均勻地分配到世界各地,同時供應鏈已遭遇拐點,成本不再是首要因素,速度和較短的供 貨週期已上升為主要因素。

他認為:「以前需要數十年才能奠定下來的供應鏈支配順序將發生巨變。需求將首次來自那些傳統的生產國。這意味著全球供需格局將發生微妙變化。供應鏈操作也將因此發生根本變化,我們能夠在任何地區組織貨源、銷售貨物。」

因此,利豐集團也將對供應鏈進行重新調整。馮國經說:「全球將經歷一個重大轉型期,我們要直面未來的發展局勢。」

歸零再出發的基因

利豐有限公司集團主席、馮氏集團副主席馮國綸在美國讀MBA時曾聽到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一家製造馬鞭的企業,一門心思去研究如何做好馬鞭,把馬鞭做 得出神入化,但卻不知道世道已發生變化,社會已不再需要馬鞭了,結果這家企業最後被迫倒閉,這個故事說明瞭解市場環境的極端重要性。

等到環境轉變才想到要去適應環境的企業,只是屬於小學級、中學級企業;能夠事前預測到環境的轉變,提前改造企業使之去適應未來環境的轉變,才屬大學 級企業。因此,利豐決定每三年停下來全面檢討一次,看是否需要改造自己。而零起點再出發的「三年計劃」正是利豐持續前進的秘密武器。

從最初創辦時的貿易中間商,變身全球供應鏈的管理者,從舊式家族經營轉向現代化企業管理,曾創作過《百年利豐——從傳統商號到現代跨國集團》的暨南 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馮邦彥認為,利豐三代管理層準確地把握住經濟變動的脈搏,正是因為不斷審視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才成功把一個別人眼中的「夕陽產業」做成了 「日不落帝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貿易公司。

對於馮氏兄弟來說,雖然零起點計劃較為繁複和耗時,但優點是計劃在沒有包袱的情況下做出來,使企業管理層保持清醒,真正根據最新環境和企業狀況,評估和展望企業的將來。

如今,這家外購公司被普遍視為出口業的領頭羊,管理著沃爾瑪(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等零售商的供應鏈。其最大市場是美國,佔去上半年營收的62%;而中國仍然是它的主要的採購國,其有56%的商品採購自中國。

吳敬璉曾評價說,這家企業是香港甚至世界範圍內商貿業的一個著名創新者。其當家人馮國經、馮國綸兄弟,被稱為「亞洲最有頭腦的商人」。它獨具特色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更使其四度成為哈佛商學院MBA的教學案例,不過下次哈佛案例的修訂本也需要添上一筆——它更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68

商業史上最慘崩盤案 財產一年半歸零 泡沫吹破 巴西首富敗光兆元身家

2013-10-21  TWM  
 

 

巴蒂斯塔是個不世出的「生意囝仔」,不到四十歲,就掌控市值六千億元的公司,更在去年榮登巴西首富寶座;他從零打造能源帝國神話,雖然吹出了巨富泡沫,卻只花一年半就成了廢墟。

今年十月一日,巴西首富巴蒂斯塔(Eike Batista)的旗艦公司OGX驚傳跳票,當天原本應該支付新台幣十三億元(四四五○萬美元)的公司債利息給國際投資人,但是OGX已經燒光了所有的現金,跳票了。

受害債權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國際投資大師,包括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的PIMCO基金、全世界管理資產最大的貝萊德(Black Rock)基金、通用電器(GE)、加拿大操作績效最頂尖的安大略省教師基金,還有杜拜主權基金。

十月一日跳票之後,OGX的財務長與葛洛斯等債權人展開債務協商,如果無法達成債務遞延的協議,估計十月底,OGX就將宣告破產,創下巴西金額最大的破產紀錄。

最驚悚的是,巴蒂斯塔去年才在《富比世》雜誌以及《彭博商業周刊》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以超過新台幣一兆元(三四五億美元)身價,榮登全球富豪第八名、拉丁美洲首富,以及巴西首富寶座。這個數字,超過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是台灣首富蔡衍明的三倍半。如今不過一年半,巴蒂斯塔這一兆元身價就已經灰飛煙滅,堪稱商業史上最迅速、最慘烈的崩盤案!

富可敵國的巴西首富巴蒂斯塔,到底發生什麼事,竟然在十八個月內賠光一兆元身家?

出身顯赫家庭 有生意天分巴蒂斯塔不是胡亂吹牛的騙子,用台灣人說法,今年五十六歲的巴蒂斯塔,是個不世出的「生意囝仔」。

巴蒂斯塔出生在顯赫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從小培養國際觀,能夠非常流利地操持英文、德文、法文等五種國際語言;十九歲開始做生意,二十三歲創業,一年半後,公司就已經賺進新台幣兩億元的獲利;四十歲時,他已經掌控市值高達新台幣六千億元上市公司,成為國際知名的成功創業家。

巴蒂斯塔的父親曾經是巴西能源與礦業部部長,還兩度擔任淡水河谷礦業公司(Vale)執行長。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公司、第二大的礦業集團,巴蒂斯塔的父親在巴西的地位,猶如台灣的王永慶那樣受到尊崇。

二十三歲,巴蒂斯塔從德國念完大學回到巴西,當時巴西最夯的話題,是亞馬遜河流域的淘金熱,成千上萬的淘金客衝進原始的亞馬遜森林,拿著最原始的工具撈金。巴蒂斯塔也加入這股熱潮,但是他一開始就引進現代的技術,找股東、買機器;一年半後,公司就已經創下年獲利六百萬美元,相當於當時新台幣兩億元的豐厚利潤。

一九八三年,二十七歲的巴蒂斯塔帶著亞馬遜淘金的獲利,以及最早支持他的巴西股東們,北上加拿大,入主金銀島採礦公司(Treasury Valley Exploration);兩年後,二十九歲的巴蒂斯塔成為這家股票上市公司的執行長,他用這家原本奄奄一息的採礦公司作為集資平台,一邊向股東增資,一邊逐步買入巴西、智利、加拿大的礦區。到了一九九六年,這家更名為TVX的加拿大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達到新台幣五百億元,當時,巴蒂斯塔才剛要慶祝四十歲生日。

娶回巴西最性感的女神

巴蒂斯塔不只展現了從無到有創造財富的能力,他的私生活也非常精采。他娶了《花花公子》雜誌(Playboy)封面女郎露瑪(Luma de Oliveira)。露瑪不是普通的封面女郎,她在一九九一年嫁給巴蒂斯塔時,已經累積三次封面女郎頭銜,嫁給巴蒂斯塔之後又登上一次封面;二○○四年兩人離婚後,還能以三十七歲高齡成為「五連霸」封面女郎,創下西班牙文《花花公子》封面女郎的最高紀錄;而且每次登上花花公子封面,都讓雜誌創下銷售冠軍的紀錄。

巴蒂斯塔喜歡高調生活,二、三十歲時,曾有長達十年瘋狂「飆船」,維持將近十年高速飛艇的巴西、美洲,以及世界冠軍頭銜。他在里約熱內盧的豪宅,經常開放給記者採訪拍攝,客廳就放了一輛要價新台幣三千萬元的賓士麥拉倫超級跑車。他搞了一艘五十五公尺的大遊艇,天天在里約港灣舉辦流水晚宴,船上總是載滿巴西的政要、電影明星,以及報社總編輯。

去年三月,他以三四五億美元的身價榮登全球第八富豪時,巴蒂斯塔迫不及待地高聲向全世界媒體宣告,到了一五年,他就會超越墨西哥的卡洛斯,成為淨資產突破七百億美元、每年獲利一百億美元的世界首富!

現在看起來,巴蒂斯塔根本是瘋了,但在一二年之前,即使最保守的債券天王葛洛斯,都不敢不和巴蒂斯塔往來。

千禧年後,巴蒂斯塔用他瘋狂飆快艇的速度、用他矢志將第一名模娶回家的決心,打造他的世界第一能源王國。

○一年,他帶著加拿大的成功經驗回到巴西,時機對他非常有利。宣布要全面迎接資本主義、鼓勵創業投資的魯拉當上巴西總統;高盛將巴西、中國等組合成為「金磚四國」,成為全球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而最有前景的產業,就是他所熟悉的礦產與能源。

巴蒂斯塔先從能源著手,買下巴西北部一個地熱發電廠,成立稱為MPX的能源公司,並獲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的大力加持。三年後,他再度出手創立鐵礦石公司MMX,再三年後的○七年,巴蒂斯塔成立了讓他成為巴西首富、卻也導致他破產的石油開採公司OGX。

一桶油都沒採 股價已飛上天這家公司在○七年成立,○八年六月就已經在巴西證券交易所上市,創始股東有巴蒂斯塔自己的控股公司EBX、他的老戰友安大略省教師基金,也找了巴西石油公司的鑽油專家擔任探勘技術長。

除此之外,就是幾本製作專業而精美的營運企畫書,以及○七年底標到的油田開採權利證書。巴蒂斯塔就這樣憑空創造出被稱為「巴西第二大的石油集團」,輕易就在IPO的過程中,募集到將近新台幣一千億元(三十億美元)的資金。

拿著飽滿的現金,巴蒂斯塔瘋狂標購石油探勘權,花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四百億元)買下巴西外海二十一座油田的開採權,出價是競爭對手的兩到四倍,然後用這些權利證書繼續集資,搜刮了三十億美元。

OGX在○八年六月上市,不到一個禮拜後,國際石油價格來到每桶一四七.三美元的天價;不斷飆漲的原油價格,讓瘋狂追捧OGX的投資人欣喜無比。OGX在還沒有開採出一桶原油之前,就已經創下三百多億美元市值紀錄,將巴蒂斯塔推上巴西首富寶座。

在這段瘋狂衝刺的期間,巴蒂斯塔高舉「X」旗幟,用極限運動的力道打造他全球首富的能源王國。他繼續成立以「X」為名的子公司,例如OSX公司,打造了兩艘海上煉油船,更承建全世界第三大的超級港口,面積有一整個美國曼哈頓島那麼大。他把集團所有的運輸資源集中成立LLX公司,再從OSX公司手中承接超級港口的承建合約。

然而,就在《富比世》、《彭博商業周刊》宣布巴蒂斯塔榮登巴西首富,並且快速邁向世界首富的榮耀時刻,OGX王國的泡沫破滅了。這個過程,要用金融與法律專業術語描述,或許非常複雜;但如果用白話文解釋,卻也非常淺白,巴蒂斯塔原本預估,OGX集團每天要生產七十五萬桶原油,但是實際產出卻只有一萬五千桶。

當投資人了解到,巴蒂斯塔標到的石油開採權,都是打不出原油的乾井,或者還得花大錢才能吸到油的密封井之後,就毫不留情大賣它的股票。而且禍不單行,金磚四國的光環褪去,石油價格回跌,鐵礦砂與金屬的價格崩跌,巴蒂斯塔的世界首富宣言,很快成了笑柄。

OGX股價剩一%

公司債跳票

從一○年的股價高點起算,OGX股價從最高的二十三里拉,一路跌到十月初剩下○.二一里拉,只剩高點的一%;另一家OSX的股價,從三十二里拉崩跌到剩下○.四七里拉;有開採鐵礦的MMX已經賣給德國公司EON,巴蒂斯塔只拿回不到兩億美元的現金,根本是跳樓大拍賣。

不只是股票,OGX發行的公司債也成了膠水未乾的壁紙。一八年到期、當初發行二十五億美元的公司債,在十月初的交易價格每單位剩下六美分(面額一美元),其他的公司債也都剩下面額的十分之一上下。彭博資訊報導,巴蒂斯塔旗下公司債的跌幅,高居今年新興市場公司債的前三名,已經等同破產了。

OGX在十月一日跳票四四五○萬美元之後,巴蒂斯塔的能源王國已經被送進了棺木。GE投資的三億美元、杜拜主權基金的十五億美元、PIMCO二十幾支基金持有的五億七千萬美元公司債,全都血本無歸。

PIMCO管理資產超過兩兆美元,被巴蒂斯塔倒掉五億七千六百多萬美元,不會有任何實質影響;但是倒債過程太惡劣,因此PIMCO、貝萊德等龍頭資產管理公司,帶頭組成聯合債權人團,聘請投資銀行羅斯柴爾做財務顧問,代表總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八○億元的公司債債權,向巴蒂斯塔索討。

至於GE、IBM、杜拜主權基金、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基金,由於投資的是股權,過去這段期間已經不斷與巴蒂斯塔私下協商,交換各種權利,設法減少損失。

巴西償債惡名昭彰

九月底,巴蒂斯塔開除原本公司的財務長,改聘從巴西電信挖角來的阿馬拉,負責與葛洛斯及債權銀行談判。

阿馬拉向葛洛斯等債務人提出的重整方案,是要這些已經被洗劫一空的國際投資人,再掏出新台幣七十五億元(二.五億美元),用來重整OGX,重新啟動Tubarao Martelo 油田,並且用這個油田的收入來逐步償還公司債權人。OGX能否逃過十月底的破產,就看葛洛斯等債權人願不願意再掏錢出來。

過去巴西賴債的紀錄惡名昭彰,平均破產程序長達四年,而且一百美元的債權只能拿回十六美元;即使是破產稀鬆平常的美國,平均也只要花兩年,投資人可以拿回八十二美元的債權。巴蒂斯塔賠掉的,不只是他的全球首富夢想,還有巴西好不容易重建的國家債信。

巴蒂斯塔崩潰的過程,創下企業崩潰金額最高的紀錄,他從零打造能源帝國神話,雖然吹出了新台幣一兆元的巨富,卻只花一年半就崩盤成了廢墟。泡沫就是泡沫,雖然每次都會響起「這次不一樣」的衝鋒號角,最終,還是逃不過必然的審判日。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91

「天地俠影」PK廣匯能源案跟蹤報導 一切歸零

http://xueqiu.com/6344686730/28105302
一位個人投資者質疑一家上市公司,為何被警方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刑拘?

  四個多月過去了,汪煒華(網名「天地俠影」)依然還在看守所裡。

  2013年10月,因持續在互聯網上撰文質疑新疆上市公司廣匯能源,汪煒華在上海家中突被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偵人員「帶走」。當年10月12日,汪煒華以「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被刑拘,一個月後,改為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批捕。

  汪煒華過去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一位網絡通信領域的研究員,長年生活在校園,四年前辭職,成為個人投資者。此後,他以「天地俠影」為網名,活躍在新浪微博、股吧、雪球等社交網站上,不時對中國資本市場裡各個角色發表激烈批評,是個網絡上小有名氣的「刺頭」。

  經過超過4個月的偵查,該案2014年初已偵查終結,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由烏魯木齊警方移送烏魯木齊市檢察院,但檢方尚未就此提起公訴。

  2014年3月5日下午,汪的辯護律師嚴義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其獲悉案件近期已被檢方退回警方補充偵查。但截至發稿時,南方週末記者未能聯繫上烏魯木齊警方就此進行確認。

  一天立案,四月偵查,多地取證

  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出具的《起訴意見書》稱,該案起於2013年9月2日「受害單位」廣匯能源的報案,次日該局即「經過審查」立案偵查。

  在這次報案中,廣匯能源證券部部長張玉對警方表示,「天地俠影」的「虛假言論」被「多家媒體不經核實地轉載」後,監管機構要求廣匯能源股票停盤、寫書面情況說明並發布澄清公告,公司信譽嚴重受損,股價大幅下跌,市值縮水兩百餘億元。公司認為,公司股價下跌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廣匯能源是過去兩年裡被汪煒華重點指責的幾個上市公司之一。這家上市公司隸屬於新疆最大的民營企業廣彙集團,在當地涉足能源、房地產、汽車服務和機械工業等產業,實際控制人孫廣信是《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列的常客,2013年以225.7億元的財富值排在第26位。

  在近一年積怨基礎上,2013年8月,汪煒華向證監會舉報廣匯能源涉嫌「曲線炒賣自家股份嚴重違規」一事,成為廣匯能源向警方報案的導火索。

  當年10月12日,汪煒華以「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被刑拘,一個月後,改為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批捕。

  汪煒華被帶走後,外界議論頗多,有支持者認為事有不公為其捐款應訴,也有反對者拍手稱快,更有流言稱其隸屬「團夥」作案,但烏魯木齊警方一直保持緘默。

  《起訴意見書》是司法機關首次對汪煒華案進行完整披露,汪的辯護律師查閱後發現,文中稱「偵查查明」汪煒華於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網上「捏造並散佈詆毀廣匯能源的虛假事實,多次發表歪曲事實的報導」。

  警方列舉稱汪煒華在東方財富網股吧27篇帖子、新浪博客35篇博文、新浪微博上百個帖子、雪球74篇文章,並經《投資快報》、《金證券》、《第一財經日報》、《北京青年報》、網易財經、鳳凰網、財經網、人民網-財經頻道、北青網、《現代快報》等媒體轉載,「嚴重損害廣匯能源商業信譽,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南方週末記者現在查閱到的這些媒體同期針對廣匯能源的相關報導,並未發現對汪煒華網絡文章的「轉載」,而主要是由汪煒華的質疑引發出記者獨立撰寫的新聞報導。在上述媒體的部分報導中,汪煒華曾作為記者的採訪對象之一出現。

  警方指控,汪煒華發表歪曲事實的報導,直接詆毀廣匯能源,致使公司四次發佈澄清公告,嚴重損害其商業信譽。

  此外,警方還「查證」稱,多位投資人對汪煒華的「虛假信息信以為真,低位拋售廣匯能源股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1468萬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認為汪的行為符合最高檢和公安部下發的《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二)》中「其他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根據警方移交檢方的證據資料,在汪煒華被拘後,烏魯木齊警方曾先後奔赴東莞、杭州、北京、南京等地,對因其「舉報」而受損的多位從事不同職業的個人投資者進行詢問筆錄,並提取他們的股票賬戶記錄,這即是上述1468萬元損失金額的來由。

  「犯罪動機」不詳

  長達九頁的《起訴意見書》裡詳細描述了汪煒華的「犯罪事實」,但是沒有一句話提及其「捏造和散佈詆毀廣匯能源的虛假事實」這一行為的動因。

  實際上,從訊問筆錄來看,警方曾就此反覆詢問過汪煒華:

  「微博中所有文章都是你發的嗎?」

  「全都是我本人寫的,都是本人發的。」

  「是誰讓你發的這些東西?」

  「沒有別人指示,是我自己發的東西。」

  ……

  在被問及「為什麼一直針對廣匯能源」時,汪煒華的回答與過去在網上的自述一致:因為但斌、王武等眾多私募、公募經理人來新疆受到廣匯能源的「高規格接待」,同時網上有一些讚美廣匯能源的文章,自己認為是過度「鼓吹」,由此開始關注並研究這家公司。通過公司年報等公開資料,他認為廣匯能源「實際贏利能力很差」。

  在此之外,警方還檢查了汪煒華電腦和手機裡的資料,並奔赴北京、上海等地詢問了多位在QQ上與汪煒華聊過廣匯能源的朋友或記者,但並無「突破」。

  比如,在被作為證據移交檢方的幾份筆錄中,警方曾向《證券市場週刊》編輯何凌楓詢問其向汪煒華約稿的事由,何回答,自己在網上看到汪煒華寫的一些公司分析文章,覺得有部分「寫得挺好」,出於工作原因,就向他約稿。不過,在案發前汪煒華只提供過一篇稿件,尚未刊發,汪覺得「過了時效性」就撤了回去。

  警方詳細詢問了稿件報酬情況,何回答說,這篇稿件承諾的費用是千字300-500元,不過由於稿件並未刊登,實際上這筆錢雜誌社並沒有支付給汪煒華。

  《經濟觀察報》記者張力在筆錄中對警方稱,「我比較看好汪煒華的股票分析能力,曾向他諮詢過一些問題,但彼此沒有任何經濟往來」。

  一個細節是,警方留意到汪煒華在與一位兒時認識的同鄉好友曹峰通過QQ聊到廣匯能源公開聲稱要採取訴訟手段時,汪說過一句「可惜我不是光桿司令,不然真不怕」。但被問及這番對話,曹回答說,「我感覺他只是說自己還有父母老婆孩子的,所以不是一個人,我認為他不是說自己背後還有什麼人支持他。」

  在警方調查所獲的諸多證據材料裡,除了上述稿酬承諾,並沒有其他涉及對汪煒華在質疑廣匯能源風波中「獲益」情況的描述。

  在被警方問及「怎麼看汪煒華的行為」、「你認為他為什麼說這些話」之類的問題時,幾位記者、朋友給出的回答包括:「不瞭解國情」、「提高博客點擊率,達到出名的目的」、「說話比較一針見血,比較專業,能吸引大眾眼球,僅此而已」。

  五點涉嫌犯罪之處

  《起訴意見書》裡對汪煒華提出了五點涉嫌「犯罪事實」的指控,均是汪煒華案發前在網絡上與力挺廣匯能源的投資者公開爭論過的發言內容。

  涉嫌犯罪的「事實」之一,是2012年10月汪煒華在一篇名為《廣匯能源資本巨像必將坍塌!》的文章裡提到廣匯能源哈密淖毛湖煤田的煤層厚度、埋藏深度和剝離率數據問題,警方稱汪「不顧廣匯能源已公示的且經國家權威部門審核的數據,憑其主觀臆測,簡單地使用除法編造出虛假數據,並借此斷言廣匯能源煤炭只能虧損,此言論對於股市屬重大利空,嚴重擾亂了證券交易市場,嚴重損害了廣匯能源在證券市場的信用程度和名譽。」

  對於煤層厚度問題,據南方週末記者在其案發初的查證,這個煤田被多次勘探,在歷年相關報告和報導中,煤層平均厚度的數據存在多種說法,地質專業人士指出,不同勘探得出的數據存有差異這是正常情況。廣匯能源官方認定的對其最有利的一個數字,而汪採用的是對廣匯能源最不利的一個數據。

  至於在埋藏深度和剝離率兩個數據上,在警方進行訊問時,汪煒華堅稱,自己使用的算法是「行業標準」。在另一份詢問筆錄中,新疆煤炭設計研究院的專業人士告訴警方,剝離率專業稱謂叫剝采比,有一套專業的計算方法,需要納入諸多指標,汪採取的簡化算法「沒有意義」。

  根據南方週末記者向多位專業人士詢問,汪煒華很可能存在概念和計算錯誤。而汪煒華在文章裡,正是基於概唸錯誤的數據和「沒有意義」的計算方法,做出了廣匯能源煤炭只能虧損的判斷。

  「事實」之二,是2013年7月汪煒華在一篇《廣匯能源,黔驢技窮!》的文章裡,指責股價正在大跌的廣匯能源,為一項股票回購計劃申請的停牌行為,是「赤裸裸的操縱股價」,目的是應對跌勢,「保護四十多億元的市場融資盤」。

  在訊問中,汪對此解釋,一般來說公司回購股票是不用停牌的,廣匯能源這屬特例,他甚至懷疑廣匯能源利用停牌時間去籌款。

  警方指控,經過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查證,廣匯能源的行為是符合相關規定的,汪是未經科學調研的情況下,武斷做出結論,並稱其文章經多家權威媒體轉載後,造成二級市場負面影響,導致公司復盤後股價大跌,單日市值蒸發了32.6億元。

  不過,南方週末記者查閱了多家財經媒體對這次停牌的報導,並未找到對汪煒華文章的直接「轉載」,但確實有不少報導提出與他相同的質疑,包括引述他的觀點。

  在《辯護意見書》中,汪煒華的律師回應稱,「姑且不論汪的結論是否正確,但其邏輯分析過程是合理的,儘管這種先停牌後回購的做法是經過證券交易所批准同意的,但汪對這一做法本身的合理性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質疑,並無不可」。

  「事實」之三,即是汪煒華被拘的導火索。2013年8月,他在廣匯能源最新披露的中報中,發現一個名列第四大股東的自然人張建國,又有一位同名的新疆商人,其名下公司曾從廣匯能源獲得過1.5億元委託貸款。他據此推測,廣匯能源通過放貸給張的公司,再假手於張個人,曲線炒作廣匯能源股票。他認為這說明了公司在曲線買賣自家股票,涉嫌「嚴重違規」,並向證監會發郵件進行舉報。事實上,汪煒華是看不到廣匯能源的資金流動情況的,他這種「推測」只是一種邏輯分析,而不是基於某種證據。

  當月底,廣匯能源發佈澄清公告,確認第四大股東的確是獲得貸款的新疆商人張建國,但列舉了貸款歸還和股票購買的時間記錄不吻合,否認存在曲線炒作自己股票的行為。隨後,公司便向烏魯木齊警方報了警。

  根據訊問筆錄,汪煒華曾向警方複述了他在網上撰寫過的推理過程,警方問他有否向廣匯能源提出「這個懷疑」,汪回答說,「沒有,我為什麼要給廣匯提……向證監會舉報就夠了。」警方再問汪,為什麼在得到明確答覆後,仍堅稱廣匯能源違規,「難道這還是質疑嗎?」汪回答說,「讓法院來定吧,如果法院說我歪曲事實,我就認了;但我還要說,如果證監會今年沒有認定張建國這種行為違規,不代表以後證監會就不會認定了。」

  警方在調取了相關股票賬戶記錄等證據後,做出的偵查結論,與廣匯能源的澄清公告一致。據此,警方指控汪煒華「未做任何調研」的「惡意歪曲」,「嚴重誤導投資者」、「嚴重損害廣匯能源的商業信譽」。

  汪煒華的律師對此給出的辯護意見是——汪是「符合資本市場邏輯關係的正常演繹和合理質疑」,並非「惡意歪曲」。

  「事實」之四,是汪煒華2012年12月一篇《越來越有意思了,東哈沒石油?!》的文章。這篇文章稱,哈薩克斯坦東部沒有油氣資源分佈。

  汪煒華這句話,針對的是廣匯能源參股的一個位於哈薩克斯坦東部齋桑地區的油氣項目。在他被拘之前,這句判斷就已經惹怒了許多支持廣匯能源的投資者。汪煒華為此還特意解釋過,這句話摘自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撰寫的一篇題為《哈薩克斯坦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現狀》的文章。

  經南方週末記者核查,確實在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網站上找到了這篇文章和上述表述,但也發現這一說法的確存在爭議——在另一些石油類專業期刊上,還有其他文章提及,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曾勘探過齋桑地區,並認為可能有油氣藏,2005年後新的勘探認為此地區蘊含巨大油氣潛力。

  警方同樣詢問了汪煒華為什麼沒有就其所查閱的大使館報告內容向公司詢問,汪解釋,自己只是提醒投資者不要輕易相信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詞,特別是海外投資,因為在這類海外投資中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的例子很多。

  此外,汪和之前在網上發言時一樣,承認自己沒有經過實地調查,只是查閱了一些官方和廣匯能源的報告。

  而警方認為,廣匯能源在哈薩克斯坦的投資行為,是根據國家能源規劃,經過中哈兩國多個部委審批的項目,並已投入數十億資金進行勘探,多次公佈項目進展。但汪煒華「置事實於不顧,未經考證,仍然轉載他人寫的文章……言論含沙射影,暗示廣匯能源在哈薩克斯坦的投資存在問題,必然誤導投資者,使廣匯能源投資價值大打折扣」。

  對於此,其律師在《辯護意見書》裡強調,汪煒華所述內容來自官方文章,屬「可供公眾查閱的具有公信力的公開信息」。

  「事實」之五,是汪煒華2013年5月在微博上說「廣匯就是一家地道的黑幫企業,哪怕這家公司公開上市已久,哪怕市值遭市場追捧……是中國資本流氓市場裡的一塊又黑又髒的遮羞布」,這也是他在網上一貫的語言風格,在評價其他上市公司時,他還用過「已經垮了」、「銀行黑洞」等尖銳詞語,激動起來,證監會也被他如此痛罵。

  警方對此指控稱,汪煒華使用「赤裸裸的語言」直接詆毀廣匯能源。汪煒華則解釋,這是自己唯一一次稱廣匯能源為「黑幫企業」,因為當時廣匯能源的一家運輸合作夥伴公司正在公開指責廣匯能源修建路況很差的簡易公路,並使用非國家標準的運輸車輛,運費低廉被迫超載,造成多起車毀人亡的交通事故,該公司還在微博上傳一些控訴廣匯能源員工私設路警隨意攔截罰款等的資料,於是汪得出了廣匯「運作像黑幫企業」的「結論」,並通過其在新浪微博上的個人賬號如此發言。其律師亦辯護稱此為「個人自由觀點的正常表達,且該言論微博只被轉發4條,影響甚微」。

  在筆錄中可以看到,汪煒華嚴詞抗議了警方對自己的指控,稱指控是在「顛倒黑白」,堅稱自己「無辜」,所有質疑都是基於「廣匯公告及網上公開信息」。有意思的是,南方週末記者在相關訊問筆錄中看到,汪煒華至少兩次,在警方提審末尾循例問到「有什麼補充」時,還額外向警方提出了一些他還未及公開發表的對廣匯能源資金流動的質疑。

  「我的案件就是『皇帝的新裝』的故事,現在你們以法律的名義指控我,就好比沒穿衣服的國王,來指控說真話的小男孩一樣……希望法律能盡快還我個人清白。」在2013年12月的一次訊問筆錄裡,汪煒華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29

荒山蓋別墅、高價簽約曼尼…… 別人不敢做的,楊濟華都能成功 財產兩度歸零的體悟 讓他戰勝「不可能」

2015-01-05  TWM

 

他的人生曲折離奇,出社會時,他是個nobody,現在,大家都知道他是南霸天林義守的陣前大將。

中間三十年跌跌撞撞的歲月,他歷經兩次財產歸零,以及無數挫折,但他從沒有真正被打敗。

憑的,就是他敢跟別人做不一樣的夢。

撰文‧鄭淳予

如果叛逆可以是一項成績,被懷疑的次數是計分標準,楊濟華應該會是企業界名列前茅的一號人物,而拿到高分可以獲得的獎品,是他一生都能抬頭挺胸面對挫折的自信。

過去,當別人不相信只有靈骨塔的高雄大社觀音山能住活人,他為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蓋了一○九戶全數完售的別墅建築。別人不相信只有三.七公頃的「義大世界」主題樂園能和上百公頃的同業競爭,他推出全台第一座室內主題樂園,還寫下來客數與營收勇冠全台的紀錄。當別人都不相信鋼鐵起家的企業能把職棒球隊經營好,他簽下台灣職棒史上身價最高的球員—曼尼,不僅帶動中職票房,也為義联集團打造出嶄新的企業形象。

一九九九年,楊濟華進入義联集團擔任總經理,十五年來,所有人的懷疑,都被他一一挑戰成功。在義大,他是戰功彪炳的「楊副董」,但是時光倒轉回三十多年前,楊濟華還沒踏上似錦前程,差點要自我了斷。

「我的人生要從跳海開始講起!」望著高雄西子灣邊的浪,楊濟華娓娓道來他的人生。

一起步、就跌倒,退伍前聚賭犯軍法,生日當天他選擇跳海那是他二十歲出頭,在高雄左營港務隊服役時發生的事。快退伍前,他已經當上一艘小艇的艇長。

有天,楊濟華「帶頭」偷打麻將,手氣正順的他只顧著連莊大贏一票,哨兵通報:「水來啊(有人來的暗號)!」他還氣概十足地喊:「免講水來啊,火來嘛同款!」說著,正要亮出自摸牌的手卻被憲兵架住了。

依照軍法規定,「敵前聚賭」可會被關七年,一向叛逆的他也意識到不妙。

「我本來打算退伍後要做出一番事業,讓一向認為我只會惹事的媽媽刮目相看,沒想到我的人生就要栽下去了。」生日那天,楊濟華喝了一場醉,一個人到船邊望著海,突然心生一陣糾結,決定趁著酒意往水裡跳,一了百了。

「大概酒喝多了,站起來也沒站穩,一腳滑倒撞在甲板上!」這一撞,楊濟華酒醒了,人也從渾渾噩噩中醒了。他當場對著半空中說:「老天爺,你既然讓我跳不成,那就保佑我如期退伍,我發誓一定不讓你失望!」結果,這個生死一瞬間的轉念每天伴隨著楊濟華,他也每天冒著冷汗祈禱。沒想到,最後真的盼到了「如期退伍」的奇蹟。為什麼安全過關?他始終堅信這是命運的指示:「也許老天冥冥之中,就是要我證明自己的承諾!」除了一項承諾,這個一無所有的年輕小子就這樣出社會了,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我分析了很多行業,有一種不用準備太多資金,獲利爆發力卻很強的,那就是房屋代銷。」身邊友人卻潑他一桶冷水:「你連十萬元都沒有,又不懂建築,怎麼做?」楊濟華沒有反駁,但不久後便以臨時雇員的身分到工地擔任助理監工;月薪,只有二千元。

他每天一早六點就到工地備料,下工後又躲起來練習釘釘子、自學工程設計圖,日夜火力全開,創業的人脈圖一片片拼湊成形。

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朋友,替他把名片夾在設計圖送給客戶,這是他的宣傳窗口;原本不友善的工班師傅們,兩個月後都賞識他的上進,這是他的下游承包商;監工期間,常到工地走動的附近住戶,就是他的潛在客戶。

幾個月後,他攬到兩個要裝修房子的小案子,便找了朋友一起開公司,專做小型營建案。他回想:「那是一段著魔工作的日子,我每天都耗盡體力才休息,但很過癮,因為想成功的動機太強烈了!」又過了半年,楊濟華談成一個交涉半年的店鋪合建案,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元就這樣掙來了。

但就在合建案順利展開,其他的小型建案也照進度施工時,「天災」卻發生了。那是一九七九年,一桶十五美元的石油,突然暴漲到一桶三十九美元。

才領先、就撞壁,日夜衝刺賺到人生第一個一千萬,瞬間沒了!

建材成本隨石油危機飆漲,每個案子形同在分頭燒錢。向客戶哭窮,端出「反映成本」的那套劇本,楊濟華老早有想到,但他想起自己曾因做人誠懇而博得龜毛客戶的信賴,牙一咬,還是把賺來的一千萬元全拿出來貼用,漂亮的成績,不捨地歸零。

楊濟華意識到,地產業的資金循環週期動輒以年為單位,有錢進來就是一大筆,沒錢進來,坐吃山空。於是他瞄準了隨時能補充現金流的服務業,作為第二事業。

當時台北民歌西餐廳總是高朋滿座,住在新竹的楊濟華也率先開張了新竹的第一家民歌西餐廳「黃包車」,眼看市場反應不錯,後來又陸續再開兩家,現金充裕了,他另外又買下兩家唱片行、一家錄影帶店,以及一家補習班。

幾個小事業的生意都穩定了,楊濟華還是難以忘懷房屋代銷工作,而他也嗅到「行銷」在各行各業都扮演主動出擊的角色,便毅然成立了「新銳傳播」與「新揚廣告行銷」兩家公司。

當時正蓬勃發展的科學園區不斷湧入需要製作型錄、拍攝公司形象廣告與簡介的新公司,楊濟華拉的業務從製作廣告,到後來還曾與華視簽約外製節目。園區內若有公司要辦尾牙或大型晚會,也都會找楊濟華,他的兩家公司一度成為新竹最大的廣告公司,員工多達六十餘人。

但是,這段看似資金充裕,事業也快速拓展的時期,卻也是他人生中最苦的一段時光。

一來是行銷公司沒有一定的獲利模式,業務範圍雖廣,但是在市場行情隨人喊的情況下,楊濟華常常是接了案子才發現賺不到多少錢,「繳了不少學費」。

「在那段時間裡,至少有三十個會腳因為無力支付而倒了我的會。」楊濟華說得無奈,那時他手上還有一間還來不及賣掉的店鋪,他不願認賠賣出,只好拿來再向銀行貸款。但即使把高朋滿座的「黃包車」以兩倍半的價錢頂讓出去,他還是陷入每天跑三點半軋錢的夢魘。

甫落後、用力追,被倒會欠債累累,每天趕三點半軋錢「有一天,一張七十萬元的票快到期了,我到處又借又湊的終於有六十幾萬元了,眼看已經三點多了,只好跟太太借了結婚戒指和金飾,出門就往當鋪衝。」負責在公司裡幫楊管帳的楊妻廖惠清回憶:「那段日子,我們只要撐過銀行關門,就會鬆好大一口氣,那一次找到戒指,我們都很慶幸還有東西可以當。」這樣的日子楊濟華咬牙苦撐了六年,「扛這些責任扛到我都覺得自己快死了!」但他卻在快過不去的節骨眼裡拖著兩家不斷燒錢的公司,「因為我覺得那時已經是最苦了,最苦我都嘗到了,還怕什麼?我只怕苦日子完畢以後,我沒有留下什麼東西,就算沒留下錢,也該留下競爭力。」就如同尼采所說:「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當房地產景氣一回暖,楊濟華馬上把兩家廣告公司轉型為建築廣告行銷公司,專做他念茲在茲的房屋代銷業務,兩家公司繳出的八百萬元學費,這下全值得了。

因為他不但有兩年的房地產經驗,後來又有六年各種服務業、行銷企畫經驗,還有擅長製作包裝的團隊,在這新興專業當中,他占盡優勢。景氣復甦後的一年,他共接了四個案子,賺回上億元的財富。「我的意志力告訴我,景氣一定是暫時的,景氣不好要打基礎,景氣好了,你才會大賺錢。」這一年,楊濟華三十三歲,他才出社會八年,卻是極度高壓的八年。他對太太說:「我在工作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絕對是一般人的三到四倍,若工作三十年能退休,我大概已經有資格了。」眼看手邊的財富已足夠花用,過去想用成功證明自己的渴望也達成,楊濟華與家人去泰國度假後,便決心移民泰國,提早過悠閒人生。

快成功、又重來,好不容易攢到的億元資產,一夕飛了!

「現在想起來,這個決定實在太狂妄。」楊濟華笑了起來:「口袋裝著憑自己賺來的兩、三億元,讓我突然很有自信,不必再擔心錢了。」楊濟華一口氣把所有積蓄全存到泰國的銀行,決心要過用定存利息度日的愜意生活。

在泰國的日子,楊濟華每天打小白球,他戲稱自己像是職業球員。雖然他同時在泰國、中國都有投資,但都沒有全力投入。這時,老天像是要懲罰他漫不經心,一場亞洲金融風暴從泰國蔓延開來時,人在中國的他錯失警訊,泰國國內四、五十家金融機構破產倒閉,他的上億元資產一夕間又歸零了。

第二次「散盡家財」,楊濟華可以說是一敗塗地了,但是當他摸摸鼻子回到台灣,朋友們卻驚訝:「楊濟華,你怎麼還一副嘻皮笑臉的樣子!」是強顏歡笑嗎?楊濟華坦然地笑說:「雖然是被打回原形,但我其實也不焦慮,因為有過前面那八年的努力,我已經知道怎麼賺錢。他指了指腦袋:「我相信我自己有東西,不會被拿走的。」大摔一跤,反而讓原先找不到人生目標的楊濟華又激起鬥志,繼續衝刺。

「我後來有個很深的體悟,想要成功,就一定要義無反顧地全心投入。」楊濟華也檢討自己:「我偷懶把所有錢交給銀行管,實在是不負責任的作法。」回到台灣後的一天,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楊哲瑋(Jerry)跑來央求他買當時很夯的喬丹十二代籃球鞋,楊濟華一口答應:「你下次考試第一名我就買給你。」一向聽話的兒子卻吵了起來:「我保證會考第一名,但爸爸你一定要現在去買,不然等我考到就買不到了!」楊濟華還以為兒子討價還價,「考第一名是你的事,買鞋是我的事,我叫楊濟華,我可是很講信用的!」一個月後,Jerry真的考了第一名,父子倆一起到百貨公司的專櫃,店員卻擺出晚娘面孔解釋,喬丹十二代球鞋要很早預定,還要搭配其他高額消費,或是店內的超級VIP才可以說買就買。這時楊濟華才猛然進入狀況,原來兒子一個月前的吵鬧是有原因的。

為了不失信,楊濟華卯起來往鄉下門市找,最後還是跑到雲林的莿桐鄉才終於找到。一雙原價三千六的球鞋,他好說歹說加價到四千多元才買到。 「球鞋啟示」讓他看到運動消費品的商機,他便決定開一家「飛人運動精品公司」。

當年,台灣採飢餓行銷策略,為保護品牌形象,不輕易與新冒出來的通路商簽約供貨,楊濟華花了五百萬元裝潢「飛人」,快開幕才知道貨源沒有著落,他趕緊向同業私下簽約同行切貨。

換跑道、還想拚

不再以個體戶闖蕩,加入大企業迎接挑戰之後,楊濟華又採取平行輸入,從韓國首爾大量收購回台,意外賺取四成匯差,等到韓元回升,他又往不盛行籃球運動的中東國家批貨,另外也引入受年輕人歡迎的潮牌服飾,分散限量球鞋的供貨壓力。「想起來也是因為一條路走不通了趕快轉個彎,讓我找到預期之外的差異化經營。」他如是說道。

「飛人」後來在新竹、台北各開一家分店,楊濟華也回歸房屋代銷老本行,並且兼做裝修工程,幾項生意順風順水。也是在這時,他接到人生的第一張聘書,正是來自義联集團。

長期以個體戶闖蕩的楊濟華陷入長考:「如果我繼續經營已經步上軌道的事業,等於是重複過去的經驗,沒有挑戰;但我從沒在大型企業中工作過,不一定能適應。」楊濟華渴望挑戰的心事全寫在臉上,太太也順水推舟支持他。「年輕時,我們接觸的領域比較狹窄,但他始終很拚、不停地學習,一直到這個時候,他成長了很多,就差一個新的挑戰。」於是,楊濟華個人的「創業2.0」,就此展開。然而,即使是伯樂與千里馬相遇,也不盡然過著百分之百幸福快樂的日子,楊濟華與林義守的爭執,多到可以出一本書。

常有人好奇,楊濟華是怎麼「收服」老闆的心思,其實,他只有一個「無欲則剛」的簡單原則。「我不為了升官加薪,也不為得到任何東西,我盡力把事情做好,他不滿意,我隨時可以走人,這樣反而是林董要怕我。」儘管楊濟華還是常常理直氣壯地和林義守意見相左,但從他手中完成的任務,沒有一件讓林失望。「我如果凡事順著他,做錯了把責任丟給他就好,那我不是很輕鬆?但我偏不,就是要這樣跟他吵。」楊濟華開玩笑地說:「他應該也滿爽的,因為整個集團沒有其他人敢跟他吵。」時光匆匆十五年,楊濟華感性地說:「義大就好像我的小孩,即使我是被請來上班,我還是覺得我在創業。」放眼望去觀音山整座山頭,都是他一手拉拔出來的事業。

曾經提供爸爸創業靈感的Jerry,如今也選了一條不好走的創業路步出社會。之前,他甚至還向老爸放話:「我不需要你的錢喔,因為我要花自己賺的錢才會快樂。」楊濟華聽了強忍得意,吐槽回去:「你現在不必急著賺錢,失敗的經驗一定夠你賺!」吐槽歸吐槽,臉上還是掛著欣慰與驕傲。

兒子心中最厲害的創業導師從小,Jerry(右)看著父親楊濟華(左)做生意的身影長大。政大企管系畢業後,他理所當然地走上創業—開餐廳賣丼飯,媽媽的獨門醬汁就是他的創業基礎。為了一窺最競爭的市場,他的第一站從上海開始,「真的是太天真,不知江湖險惡。」兩年後,三家店認賠了結,回台重新以「開丼」開始。

「他在堅持這方面真的是跟爸爸一個樣。」媽媽笑說,兒子回台灣後努力找自己的團隊,「還在去年尾牙宣布我要退休,把我給fire(炒)了。」熬過瓶頸,「開丼」終於轉型成功。目前台北共有三家分店,平均月營業額150萬元,其中一家分店的獲利還創下微風廣場最佳坪效紀錄。現在他已在規畫中央廚房與教育訓練中心,2015年3月還會把分店開到台中、新竹。「以前聽爸爸的話只是當參考,現在巴不得每次都錄下來!」在他心中,老爸始終是最強的導師。

楊濟華

出生:1955年

現職:義大開發總顧問、上海世茂集團副總裁經歷:房屋代銷、民歌餐廳、唱片行、運動精品店、義大開發總經理兼副董事長等

學歷:真理大學企管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成績:創設「義大世界」(購物廣場、主題樂園、皇冠假日飯店、天悅飯店)就是想成功!

跳海失意青年變義联大將

── 楊濟華大事紀

什麼都不懂,挑戰房屋代銷

24歲1979年

.跳海不成,誓言出人頭地.退伍兩個月,創立營建公司.退伍半年,賺進人生第一個1千萬元

25歲1980年

石油危機讓建材成本大增,為履約交案,自掏1千萬元完工,財產歸零

26歲1981年

開設新竹第一家民歌西餐廳「黃包車」,同時經營兩家唱片行、一家錄影帶店、一家補習班

27歲1982年

台灣房地產黑暗期6年,共被30多位會腳倒會

28歲1983年

開設「新銳傳播」、「新揚廣告行銷」兩家廣告公司,5年後轉型為房屋代銷公司

35歲1990年

移民泰國,同時兼顧中國投資

42歲1997年

亞洲金融風暴,財產二度歸零;回台後開設「 飛人運動精品店」帶著失敗養出的韌性,闖蕩義大

44歲1999年

出任義联集團泛喬建設總經理

50歲2005年

義大休閒造鎮計畫啟動,投資金額高達500億元

59歲2014年

出任上海世茂集團副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45

格頓致合夥人的信(2014年度)之「 複利及歸零」 sosme

來源: http://xueqiu.com/2439489334/35066631

 
 
親愛的格頓基金的合夥人:
 
   我們向您報告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本年度收益率是60.31%。格頓基金其實是從2014年1月20日開始正式運作,期間曾有多次給合夥人寫信的沖動,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向合夥人全面闡明格頓是如何管理資金的,但格頓基金剛剛起航尚無長期的操作歷程,而沒有實證為基礎的所謂理念闡述畢竟空洞且易產生誤導,今天格頓終於有了近一年的操作實錄,而且2014年度充滿動蕩:年初還風聲鶴唳、年終似乎柳暗花明,市場情緒及價格指數都呈大起大落之勢,在這個背景下結合我們的實際運作來闡述格頓的理念及策略將更具體生動,以便你對格頓進行持續評估。
 
A、 複利及歸零
 
年度     當年收益率    累計凈值   平均複利
2014       60.31%        1.6031       60.31%
2015        0.00%

 註(1)以上統計僅是歷史數據,只能體現過去的表現、並不能指示未來的表現。
       (2)年終凈值統計未扣除2014.12.15到2014.12.31的業績提成,扣除後的凈值1.571
 
一、收益歸零:2014年我們獲得了遠超預期的業績---但這已成歷史,我會在以後每個新年度起始強制性的進行歸零思維(特別是在我們獲取正收益的情況下),收益歸零其實是複利的核心實質:2014年的收益已成為2015年的再投入本金,在2015年起始我們的本金不再是1.00而是1.6031,如果說2014年的首要任務是守住初始本金、那2015年的首要任務是守住2014年的收益並在此基礎上爭取新收益
 
二、心態歸零:雖然獲取了一定的正收益,但也只是水漲船高勉強跟上市場節奏而已(況且我們的基金開放後還有後續合夥人是以1.xx入夥、他們的收益遠遠沒有凈值數據顯示的那麽光鮮),我們要避免“天生我材”或“天降大任”的狂妄或過度自信(當然在我們遭遇糟糕的年度時也要避免過度沮喪),投資是沒有盡頭的漫長旅程我們才剛剛起航、雖然有很多美麗的風景但也必然會遭遇狂風暴雨,我們要排除凈值波動的幹擾一切從零開始保持持續的坦然淡泊的心態
 
三、策略歸零:我們要保持策略的穩定,不會因中短期波動而進行策略調整,我特別提醒自己“不能因有2014年的正收益基礎就認為2015年度格頓組合可以承擔更大的風險”,承擔風險只與超額補償相關而與所謂的短期業績無關;
 
四、組合歸零:對投資組合在新年度起始進行重新審視(這個工作其實我們隨時都在做,但在每個新年度起始進行全面深刻的歸零式再評估仍是非常必要),比如國投電力我們的初始成本4元左右、但在新年度我們要忘記成本而以11.xx的價格對其“收益-風險”的關系進行再評估,對投資組合中的每個品種及更重要的配置結構都要在新起點上進行重新審視。
 
另:
格頓致合夥人的信(2014年度)之“ 格頓基金的起航之路”http://xueqiu.com/2439489334/35066966
 
格頓致合夥人的信(2014年度)之“ 格頓投資組合簡析”http://xueqiu.com/2439489334/35067206
 
格頓致合夥人的信(2014年度)之“ 關於格頓基金”http://xueqiu.com/2439489334/350672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22

羅大為中年被調職 帶領阿舍乾麵首獲認證 他二度歸零 把討厭的工作做到第一

2015-02-16 TWM  
 

 


撰文‧鄧麗萍

走進台南永康工業區的阿舍乾麵製造基地,寬敞的廠房、潔淨的地板,和食品廠的刻板印象大不同,迎接我們的是阿舍食堂廠長羅大為。

羅大為一邊帶我們參觀工廠,一邊熟門熟路地講解製造流程,很難想像三年前,他還是個食品業的門外漢,如今卻成了台灣最大生麵工廠的主管。

「我討厭食品業。」從微風集團被調派到阿舍食堂,剛開始,羅大為心裡相當抗拒,原因是他對食品業興趣缺缺,加上服務業出身,對製造業全然不熟,周遭朋友也不看好,尤其要離開家鄉台北隻身到台南工作,家人更是反對。

這,不是羅大為第一次歸零。進入微風集團之前,羅大為曾在便利商店工作十年。

前三年當店員時,他幾乎每天工作十八小時,同時在全家和統一兩大便利商店系統、三家不同的店輪流上班,還待過商業區、住宅區和學區等。

奮力拚搏的背後,他的目標十分清楚,就是深入了解便利商店體系和售貨系統,為將來加盟做準備。拚了三年,他存到一百萬元加盟金,圓了加盟主的夢。「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大突破。」

有強烈企圖心

進入微風,從小主管做到襄理加盟成為老闆後,羅大為發現,和員工比起來,是天差地別的責任承擔。「前三年,我沒放過一天假,每天戰戰兢兢地工作。」他的目標是拿下「店王」來經營,但卻發現真想接到心中期待的店面,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外力,於是毅然在加盟第八年時選擇解約。

中年轉業,羅大為依然有強烈企圖心,對新工作的期許「不是做最大的,也要做營業額最高的」。

二○○四年,他選擇進入營業額更大的百貨業,從微風超市基層的飲料櫃補貨員做起,一路做到醬料區班長,後來又被調到微風新成立的義大利頂級食材專賣店DEAN & DELUCA當襄理。

一一年五月,微風集團取得阿舍食堂八成股權,首度踏入食品業的常務董事廖鎮漢,把廠務大任交給羅大為。當初面試羅大為進來的微風集團管理部協理陳美汀形容,當過加盟主的他,「用老闆的認真心態來當員工」,讓主管很放心把新工作交給他。

從超市到工廠,從服務業到製造業,職涯再次歸零,即使是被動地接受調派,他仍抱正面態度:「不想做的事,一旦接了下來,就會做到最好。」那年羅大為剛滿四十歲,到阿舍食堂時,完全是新手。他學會放下身段,把自己淨空,謙卑學習。「如果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管理職,就要盡快把別人會的東西都學過來。」過去,生麵是家庭式生產,仰賴經驗的傳承。為了讓工廠運作更有保障,他一步步將生產SOP(標準作業程序)書面化、電子化;為了偷學,他還化身為採購人員,去參觀同業的食品廠,讓製造流程更臻完善,帶領阿舍成為國內四百多家生麵廠中,第一家取得GMP認證的工廠。

「機會只有一次。」羅大為說,食品製造不能有萬一,良率要百分之百,責任很重大,就像俄羅斯輪盤,不能存僥倖之心。

怎樣還能更好?

不斷找方法,跌破一堆人眼鏡無論是添加物的合法性、生麵的乾燥程序能否避免發霉,包裝袋的厚度是否耐刺穿等,羅大為都嚴謹以對。不僅如此,「工廠是不能出錯的,一個錯誤動作,影響的就是十多萬包的商品。」說來語重心長,原來是他的親身經歷。有一次阿舍食堂接到一個訂單,六百箱乾麵、價值一百萬元,一直到貨送抵商家時,才赫然發現下錯單,出貨的並非客戶下單的品項,只因商品名稱寫錯一個字。

事後,他把所有訂單資料調出來,直到看見自己親筆寫下的訂單,才悵然接受這次疏失是自己粗心所致。「這是非常大的挫折,因為一直都認為自己很細心,工作上幾乎零失誤。經過這次教訓,我學會凡事都要再三確認。」熟悉工廠運作後,羅大為的下一步是創新,準備從乾麵跨足零食;同時,要把手工製造的台南關廟麵改為機器生產。就算設備廠商認為不可行,他仍不斷實驗,一直修改削麵的刀子,最近已接近成功。

晉升為主管,他認為需要具備「好奇心」,總是問:「為什麼、還可以怎麼做?」然後從中學習。在廖鎮漢眼中,羅大為是個對事情熱忱與執著的人,秉持追根究柢的精神,要求完美。

就是憑著「做到最好」的信念,羅大為勇敢去做原本不被看好或不喜歡的事,成為微風集團第一位以高中學歷晉身為經理的員工。

羅大為

出生:1971年

現職:阿舍食堂營運部經理經歷:微風廣場Dean & Deluca襄理、

微風超市補貨員╱班長、

便利店加盟主

學歷:高中畢業

我的2015小革命

研發以機器方式生產手工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