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零基預算”珠海試驗政府錢袋子每年歸零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311

“零基預算”改革旨在解決傳統預算中既得利益部門化,財政結余結轉規模大等痼疾。 (CFP/圖)

反腐倡廉、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廣東今年開始啟動“零基預算”改革試點,旨在解決傳統預算中既得利益部門化,財政結余結轉規模大等痼疾。

作為先行者,珠海引入媒體、學者、人大、政協和審計等力量,“面對面”地細審政府部門的“錢袋子”,結果史無前例地核減了17個億,砍掉了部門申報的預算額度接近三分之一,打破了部門預算只增不減的“魔咒”。

2015年10月26日,中金公司研究部負責人梁紅發布了一份研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政府機關團體存款接近21萬億。

政府儲蓄如此之多,意味著財政存量資金大量閑置。所謂財政存量資金,簡單說就是已經列入預算,有明確用途,但最終因各種原因沒能花出去的錢,主要包括結轉結余資金、預算周轉金、償債準備金等。

2015年上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四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強調要“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今年3月,財政部也曾下發《關於開展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有關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啟動專項檢查劍指沈睡財政資金。

與此同時,錢不夠花的地方政府卻需要借地方債予以維持——2015年,地方政府自行上報到財政部的債務總額,和人大常委會批準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均為16萬億。

“零基預算”被認為能夠打破上述怪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它不同於傳統預算模式,其編制不再以上一年度的預算額為參考,而是以零為基點編制。

反腐倡廉、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之下,“零基預算”改革率先在廣東落地。2014年,廣東省印發《廣東省省級財政零基預算改革方案》,從2015年開始在珠海、清遠、中山等地市開展改革試點。

推不下去的試驗

21世紀初,零基預算僅在珠海實行了兩年,就畫上了休止符,預算編制又恢複到了傳統的“基數+增長”。

零基預算並非新鮮事物。20世紀70年代,美國率先將創新於企業內部的零基預算引入政府預算。1999年,中國財政部也正式啟動“部門預算改革”,零基預算被認為是一種改革方式,曾出現在許多地方政府的預算編制指南中。

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牛美麗著有《中國地方政府的零基預算改革:理論與現實的沖突與選擇》一書,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時候的零基預算改革是“借殼上市”,因為當時部門預算的數據基礎非常薄弱,所以零基預算主要被用來建立部門預算的基礎信息體系,“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地方真正采用零基預算,也沒有任何的官方文件正式介紹過到底什麽是零基預算,應該如何實施。”

2015年9月,珠海零基預算改革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是由珠海財政局預算科科長陳文院帶頭起草的,他1992年從珠海財政分局做起,一直從事預算管理工作。

珠海財政局位於香洲區一片工廠改造區,辦公樓由舊工廠改造而來。11月初,南方周末記者在這里見到了陳文院,他個子不高,穿著白襯衣灰西褲,自封“廳長”——因為辦公室壓縮,他和預算科十多號人擠在一間客廳大(四十多平米)的辦公室里。

據陳文院回憶,從2000年開始,珠海曾嘗試按照零基預算的要求,不設基數,讓各部門隨便上報預算。但受法律不健全、“批條子”等因素的影響,各個部門最後報上來的預算總數大大超過珠海的可支配財力。

如2001年珠海市本級財政收入31個億,分別用於工資、“三公”等基本支出和基建、民生等項目支出。當時基本支出所占總財政比例大約在40%—50%,也就是說,只有15—20個億可用於項目支出,但各部門項目支出一共報上來30個億,“工資不用發了”。

第二年情況更加懸殊,上報項目支出和可支配資金相差了50個億,“怎麽砍啊?嚴重超過財力收入,根本沒法做。”陳文院說。

當時的情況意味著,即便嚴格采用零基預算,絕大部分的專項支出都可能無法得到資助,改革阻力巨大。所以21世紀初,零基預算僅在珠海實行了兩年,就畫上了休止符,預算編制又恢複到了傳統的“基數+增長”。

錢越來越“固化”

“總會計表上掛著幾千項的項目,沒實施完的,繼續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需要結轉,但只要是部門拿到手的,用不完就會結轉。”

在傳統預算模式下,許多政府部門預算習慣了常年盯著GDP。GDP增長,單位的預算也隨之增長,政府支出的持續增長不可避免。“比如說,今年向財政要了多少錢,明年要在今年的基礎上再增加10%左右。”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實際上,有些確實是需要的,有些不可能每年的事情都增加那麽多。”

今年9月,珠海市政府正式下發的零基預算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寫道,“傳統預算管理存在既得利益部門化,結余結轉規模大等問題,財政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數據顯示,2014年珠海各部門財政平均執行率不到75%,25%的財政資金要結轉到第二年。

“為什麽支出進度很慢,執行效率很低,因為部門預算做大了,很多水分在里面,本來不需要那麽多錢。”陳文院說,這是過去財政效益低的表現之一。

傳統預算方法的第二大特點是,年末資金結轉越來越多,逐年累計,每年項目沒有實施完,剩下的錢就一直不斷地滾存下去。“總會計表上掛著幾千項的項目,沒實施完的,繼續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需要結轉,但只要是部門拿到手的,用不完就會結轉,存量資金越來越大,沈澱資金越來越大。”陳文院說。

此外,錢雖然放在國庫里,但是指標已經分配到各個部門了,財政不可以再統籌上去,因為是通過預算法法定程序分配出去的。在新預算法出臺之前,並沒有法律規定,要經過怎樣一套程序才能把分散在幾百個部門的錢拿回來。

而另一方面,珠海市政府要做很多事情錢又不夠花,比如珠海未來三年重大交通設施建設要投七八百個億,資本金按20%-30%配置,也需要一兩百個億,此外民生保障要投入,養老待遇每年也要提高,“作為財政部門來講,過去沒手段抓不住錢這種資源,看到錢不能用,財政局繼續還得找錢,成了地方債,無形中增加了財政的成本。”陳文院說,“不是財力不緊張,而是錢固化了,被部門圈走了,財政統籌不了。”

而實行零基預算,目標就是財政基本上沒有結余,“就是說該花的錢都花出去了,更為重要的是,財政結構得到優化,例如重要的民生保障項目能夠確保得到充分的資金支持。”葉青說。

不受歡迎的改革

各地級市願意做零基預算試點的鳳毛麟角,擔心做試點後政府各部門能夠獲得的預算資金會有所減少。

新預算法的出臺為盤活存量資金提供了依據,其中明確規定,結余資金當年沒有用完不收回,第二年還可繼續用,但到第二年仍沒花完,這個資金就變成結轉資金,連續兩年沒有使用,結轉資金就要收回。

“一個是新預算法,一個是依法治國,反腐敗。以前錢多了可以隨便花,現在很透明了,錢拿了也花不出去,改革更容易一些。就像車改一樣的,以前是與虎謀皮,現在車都不讓用了,改就改唄。”葉青認為新一輪零基預算改革各項條件已經具備。

在牛美麗看來,此次改革重啟的契機是經濟增速放緩,財政壓力加大,所以政府要轉變以往的漸進式預算分配方式,重新梳理支出的優先性,便於削減預算,提高財政資金分配效率。

葉青15年前就開始期待零基預算,2014年,他看到廣東在擴大試點,卻表示“很失望”,因為試點擴大得太慢了,“這麽好的東西阻力是非常大的,財政想搞,但是別的部門都不想搞。”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亦在媒體公開撰文稱,廣東省在推進零基預算改革的進程不算很順利,主要是各地級市願意做零基預算試點的鳳毛麟角,擔心做試點後政府各部門能夠獲得的預算資金會有所減少。

陳文院從事政府工作二十多年以來,從未見過一項改革受到當地政府如此全方位的重視。零基預算改革方案先後上了兩次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推進的一個專題,隨後市委常委會進行了專題研究,最後在市政府全體會議上,珠海財政局局長周昌親自做了一個匯報說明。“過去最多常務會議過完,跟書記報告一下就沒事了。”他說。

為了這項改革,陳文院從今年3月初開始做方案,等方案真正出臺花了半年的時間。他還記得,第一次把方案報到市政府,還沒見到市長,市政府秘書長就把方案給他退了回來,“因為我附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幾個市直部門都沒意見,但秘書長說,‘這麽大的改革,不可能每個單位都沒意見’。”

“好艱難吶,真是折磨”,為了要意見,陳文院瘦了一圈。財政局分管領導要召集相關部門開宣傳會,對於公安、住建、計生、市政園林局等幾個預算較大的部門,財政局則要親自上門做宣傳,告訴各部門,零基預算這種管理模式,會對單位編報帶來什麽影響。

最終,財政局收集了十五六個部門的意見上來,大部分表示支持。

而一位外省局級官員則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部門都不太歡迎(零基預算),這個明擺的。用錢緊張了,沒有理由去多要錢,從此財政負增長,有這方面擔憂。”

打破“魔咒”

“我也挺擔心的,擔心(社會)對我們有看法。我就怕自己做改革,把自己搞死了。”

據陳文院介紹,珠海編制2016年預算今年7月份就啟動了,當時改革方案還沒最終通過審批,不過,新晉珠海市市長批示,就按照零基預算做明年預算,方案繼續討論。本來珠海市直部門先試,書記則要求各區也一起,“不要搞試點了,要搞就全市一起搞”。

於是,珠海各級政府部門申報預算的方式都和以往不一樣了。

過去,各部門今年問財政要了多少錢,明年財政就會剔除今年的一次性因素,再把新增的政策性支出加上去,給出一個部門預算的上限,只要部門申報的所有項目不超過這個金額上限,基本上都能拿到錢。上限一般逐年增加。

而現在,明年應該拿到多少財政資金和今年的額度沒有任何關系,只有報上去的項目申報理由和金額合理,明年才能拿到可支配的財政資金。

沒了基數,許多部門感到無所適從,他們跟陳文院開玩笑:“是不是隨便編啊?”陳文院想了想,好像確實是“隨便編”。不過,能否拿到錢就另當別論了。

實施零基預算後,財政局新建了一個滾動項目庫,凡是要錢的項目,各部門都得報進去項目名稱、申報理由、測算依據等。由三位學者、兩位人大代表、一位人大財經委委員、一位政協經濟委委員以及一位審計局工作人員組成的8人專家聯審團,會審核每一個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匹配性和效益性,並進行排序,如果項目排名靠後,就有可能被核減或拿不到明年預算。以匹配性為例,如果一個項目在10月份開工,則當年或許無法拿到預算,因為距離年底的時間只夠項目籌備,並沒有到用錢的時候。

以前在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用不完的財政年年結轉,沒有依據強制收回。現在新預算法規定,超過2年無償收回。而珠海更進一步要求,當年實施完畢,不予結轉,“因為預算已經考慮了時間上的匹配性”。

此外,珠海規定,每個月項目執行率倒數的10個部門要被財政局約談,如果持續沒有改善,就要由書記、市長親自約談。預算執行率也將從此寫入組織部對各個部門的年度白皮書考核,考核的滿分為100分,預算執行率占4分,“通過做工作,從其他地方擠出了4分給我。”陳文院說。

對於2016年的預算,10月中旬,珠海市財政局啟動了專家聯審,在媒體的全程監督下,市文體旅遊局、衛計局、安監局、港口局、市政和林業局這5個試點部門就“項目是否該給錢、給多少錢”,與專家團隊面對面交鋒了5天。其余229個部門的項目,財政局局長坐鎮會議室,加班加點審核了9天。

一位現場媒體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參加聯審的單位均由一名局領導帶隊,幾乎所有科室負責人全部到場。在10月15日上午的聯審現場,市港口管理局的一個項目“港口安全監管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升級、拓展和完善工作(二期)”引發了聯審小組與港口管理局的長時間爭論,因為市港口局和安監局各自申報的項目名稱相同,專家認為有重複浪費的可能,所以專家組要求市港口局會後補充材料來論證他們所列的這項費用是必要的、合理的。否則,就砍掉或者削減。“場面一度較為火爆。”該人士說。

陳文院仍然有些後怕,“面對面會說很多過去是政府機密的東西,我也挺擔心的,擔心(社會)對我們有看法。我就怕自己做改革,把自己搞死了。”當各界反應都比較正面時,他才放了心,並考慮明年讓市民也參與進來。

第一次零基預算的結果是,珠海全部234個單位,核減了17個億,砍掉了部門申報的預算額度接近三分之一,比去年減少了18%,打破了部門預算只增不減的“魔咒”。

“對於珠海來說,這是個不錯的開始。”一位廣東某市財政局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其實廣東有一些城市的預算雖然沒叫零基預算,實際上和珠海做得一樣,也取消了預算基數,建立了滾動項目庫。但是,零基預算的核心在於績效評價,對於要達成什麽樣的目標,是否當前社會最需要的,最終效果究竟如何,各地都還在摸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39

獨家專訪》他為何在Line最當紅時選擇離去? Line催生者森川亮:一成功 就要歸零

2015-11-02  TCW

他說,從人生勝利組出走,才有力量獲得解放,但寂寞的是,每次做決定,他從沒有跟任何人商量,因為沒人會這麼想,「想商量也找不到對象。」你,今天「Line」了嗎?

全台灣超過一千七百萬人使用,讓「已讀不回」蔚為話題,不分老少一同加入「新通訊時代」的Line,自從二○一一年六月推出以來,只花一年七個 月,Line全球註冊用戶便突破一億人,成長速度幾乎是當年臉書(Facebook)的三倍。現在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達到二億一千一百萬人,更持續在誕生地 日本,以及台灣、泰國等地維持市占第一。

在對的時機,抓住機會迎浪而起,這是Line一夕成名的關鍵。就在Line推出前一年,當時NHN Japan社長森川亮,嗅到了下一波智慧型手機大浪即將來襲,賭上全公司資源傾力因應。隔年三一一震災重創日本,Line立刻拍板製作,只花了一個半月便急速問世。

很難想像,Line的推手森川亮,十二年前寧可放棄大企業的光環與待遇,也要轉職到一家沒沒無聞的虧損公司,卻連一張自己的辦公桌都沒有。一切歸零的他,究竟如何赤手空拳,一路創造出Line奇蹟?

「哈哈,我真的是有點奇怪吧,」面對《商業周刊》越洋獨家專訪,想要一探是什麼造就他的特立獨行,森川亮不禁一笑。他承認,他的作風和思考,的確和一般日本人很不一樣。

二0一五年四月,經過一年以上的醞釀,在網路波濤中掌舵八年的森川亮,揮一揮衣袖,告別他一手打造的Line最令外界費解的是,今年四十八歲的他,離開並 不是為了操控另一艘比Line更雄偉的軍艦,反而是轉身跳上新創影音平台CChannel,這一葉只有約十名員工的小船,從處處事必躬親重新做起。

他,曾兩次歸零千萬日圓年薪砍半,辦公連座位都無因為一成功就歸零,不但是他的經營哲學,更是他職場生涯的真實寫照。

那年森川亮三十三歲,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離職。在日本電視台(NTV)任職滿十年,他的年薪早已超過千萬日圓,甚至上司不惜為他開設了專屬的網路部門,他依然主動丟下日本人公認的媒體金飯碗,寧可轉職到薪水只剩一半的索尼(Sony) 合資新創企業。

三年之後,就在公司從十人成長到一百五十人之際,他二度離職。這次目的地是韓商日本分公司HanGame Japan,員工規模只有三十人,薪水還再度砍半。原本以為會在社長室工作,進到寒酸的辦公室,才知道社長室根本就不存在,就連自己的座位也沒有。

他還是留了下來,在沒有任何人的指令下,自顧自的開始工作。三個月之後,他晉升事業部部長,三年內如火箭點燃,營收數字從兩億日圓直衝八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一億元)。二00七年,當他接下改名為NHN Japan公司的社長一位時,員工已達六百五十人,更躋身日本PC線上遊戲排名第一。

「每次決定,我從沒有跟任何人商量,」森川亮說,「因為沒有人會這 想,就算想商量也找不到對象。」當時的他,其實還沒有歸納出「成功就是不斷捨棄」的道理。每一次偏離一帆風順的航道,都只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想創造 新事物給世界驚喜。」兩次人生歸零,從零重新起步,他卻越來越接近內心的渴望。正是從「人生勝利組」出走,他才得以從「眼前的成功」中解放。不需要聽從上 司指示,無可奈何做著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而是帶著雀躍的熱情,朝向自己設下的目標邁進。

這個切身的體驗,讓他領悟出一個道理: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個人才有力量;只有表裡如一全心投入,才可能誕生出革命性的創新。

於是,他把這一份體驗,貫徹到公司管理上。「有沒有自己想做的事,能不能實踐自己的價值,就決定了一切。只想被動接受指令,不是我們想要的人,」每個成員,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感性,不要甘於做一顆螺絲釘而自我壓抑。只要有想做的事,「就算被討厭,也照做不誤!」他,為何總忍痛放手?

「要快速成長,每年都要跳躍進化」在他眼中,Line就像是一位「娛樂大眾的表演者(entertainer)」,目的是讓使用者慼到開心。如果說,用戶 像是一顆球變幻莫測,Line就是一支足球隊,由隊員自行因應球場上瞬間的變化,就連教練也無從指揮調度。也因此,每一個隊員都必須主動出擊,有承擔,才 會有熱情,也是讓公司成長的唯一動力。

「主管很願意接受我們創新的提議,而且真的會實現,」政大科管所學生林震軒,在Line儘管只是實習生,就已經負責過一個規模千人的校園招募活動,從講者 名單到流程安排,全由自己決定。清大經濟系學生陳映妤則在Line感受到,「什麼都能嘗試」的自由氛圍,就算工作到凌晨三、四點也不以為苦。她對於實習生 週六面試時,從總經理開始全員到齊的一幕,依舊印象深刻。

要激發員工拚命向前的「野性熱忱」,企業絕不能是安逸的「動物園」。森川亮的做法是,指定出「做決定的人」,並且全權交出決策權。「若是等我出口干涉,就是請你離開的時候——我總是會這麼說。」要在危機四伏的荒野生存,只有自己為自己的行動全權負責。

也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團隊實現夢想,不達目的不輕易罷休的熱情。

「一成功就歸零」的企業文化,更從組織架構上根本實踐。森川亮將產品的「原創團隊」與「改良團隊」兩者切割。一旦開發出熱門新產品,苦心培育的原創團隊就必須忍痛放手,將產品交由改良團隊,重新挖掘新的價值。

「要追求快速的成長,商業就不能拘泥在1.0到1.1版本的精密微調,而是每年都要跳躍式進化,一口氣從2.0到達3.0才行,」就算是背離原本的使用習慣,只要服務提供的價值夠高,使用者自然會一起追隨。

他,第三次選擇歸零造日本CNN,四十八歲勇敢再出走「兼具熱情與冷靜之間絕妙的平衡感,」新聞平台NewsPicks總編輯佐佐木紀彥如此形容森川亮。 一方面,森川亮說自己冷漠,因為冷漠才能無視於人情,即刻做出決定。另一方面,他卻又善於傾聽,因為明白員工的能力限制,「這個人的話大概可以做到這個程 度,」隨時在幕後思索萬一失敗的補救方案。

如今,又到了森川亮三度歸零的時刻。

「Line是一家國際企業……,」森川亮未完的話裡,彷彿重現了三十三歲那年,大企業的條條框框,如何限制住他向新事物挑戰的心。只要心中依然有夢,就算成績如Line般耀眼,都不值得他留戀。

「我的目標,是為日本年輕人打造一個足以媲美CNN的國際媒體,」森川亮的聲調依舊平穩,但談到C Channel,他的口氣又多了些興奮。這個影音平台,從年輕女性的時尚切入,要從日本向全世界發聲。「接下來是回餚社會的時刻,我不想跟其他人一樣,而 是想活出自己的人生,」他說。

「成功的相反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日本新生代登山家栗城史多說。只有拒絕在高山上停駐的誘惑,邁步走下山,才有機會征服下一座高峰。從山腳重新出發的森川亮,下一座山的高度與風景,都令人期待。

搶先書摘》大草原的野生動物,會有「最近實在提不起勁」的想法嗎?

森川亮:我認為沒必要提高員工士氣《日經Business》曾直擊森川亮位於Line的辦公室,牆上不但貼滿七百多位員工照片,還會親筆撰寫生日賀卡給員工。但這樣的社長,卻認為不需要激勵下屬。以下是他的觀點:「提振下屬的士氣,」大家都說,這是主管的重要職責。

但是我強烈質疑這一點,原因在於企業聘用的是專業人士,如果非得透過公司或主管幫忙才能提高士氣,這樣的人根本稱不上是專業。反過來說,我覺得人們把這當成一般常識來談,似乎也證明了整個社會趨向幼稚化。

不想主動學習、不願自發採取行動的人,不僅無法盡責的做好工作,也不可能創造出新的產品。我認為公司應有的面貌,便是一群有熱忱的人眾在一起,雖然偶有衝突,依然同心協力讓好產品問世。

在工作上傾注熱情卻難以展現成果、被摘掉專案負責人的身分、專案胎死腹中……,任誰都會遇到熱忱減退的時期。

我自己也曾經為了公司發展所需,不得不通知員工必須將主管降職或中止專案。碰到這種情形時,我並沒有什麼讓對方能平心靜氣接受的技巧,只能誠心誠意傳達經營方的理念,並且認真向他們說明面對新挑戰的重要性。

除了真誠面對員工之外,別無他法。

想要展現出色的成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瑣事千擾優秀人才,並且為他們提供可以全速運作的環境。如此一來,自然會得出以下結論:公司裡,

不需要沒有

鬥志、又無法創造價

值,還會拖

累優秀人才

的員工。

因此,我

認為沒有必

要提高員工

的士氣。這並不是公司或主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員工的問題。

再說,大草原的野生動物會有「最近實在提不起勁……,」這種想法嗎?

根本不可能,牠們只會拚命的想著如何生存下去。在公司工作,不也是如此嗎? (本文摘自第三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40

靠納骨塔與廚余攢錢,路燈也能當光明燈用 減債冠軍草屯鎮 1.8億負債三年歸零

2015-12-28  TCW

四年前南投草屯鎮負債一億八千萬元,剛當選鎮長的洪國浩,不賣地,找其他方法生財,竟讓草屯成了全國還債最快的鄉鎮。

南投草屯鎮是全國最大的鄉鎮(指人口最多),四年前負債曾經高達一億八千萬元,占年度預算三成多。但短短三年,該鎮負債歸零,在全國二百一十一個鄉鎮裡,是還債速度最快的鄉鎮。

該鎮去年帳上負債有五百多萬元,但年度賸餘(歲入減歲出)達四千多萬元,已有能力還清負債,財政狀況大幅好轉,相較南投縣高達負債兩百多億元,「我們比縣府還有錢,」草屯鎮長洪國浩說。

四年前,草屯鎮前鎮長因賄選下台,補選後,南投農田水利會前會長洪國浩當選。他上任後發現,草屯鎮負債一億八千萬元,當時他就決定要在這一任內把負債還清。

把蚊子館變演藝中心租辦餐廳秀年收逾500萬

怎麼還?改善財政,無非開源、節流。但,草屯人事費用占了六成,能節流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開源」增加收入來償還債務,成了唯一途徑。

要增加收入,最快方法是賣土地,不少鄉鎮財政轉好是靠賣地,但「我絕對不賣土地!」洪國浩說,因為土地賣了就沒了,公有資產,應該要找出永續經營的模式,創造財源。

「草屯和其他鄉鎮(還債方法)比較不一樣的,就是資產活化,」南投縣財政處長許玉鈴說。例如,原青少年活動中心位於高速公路旁,交通便利卻成了蚊子館。洪國浩清查後發現,該地之所以變成蚊子館,是因附近有禁葬墓地,遭居民亂丟垃圾,乏人問津。

要活化蚊子館,得從改善周圍環境做起。他想辦法向中央爭取經費,將墓地變成植物公園;停車場加大、青少年活動中心變成演藝中心,接著對外公開招租。結果,以黃西田、康弘為主的餐廳秀公司簽下兩年租約,加上鄉鎮自有的娛樂稅,合計一年收入超過五百萬元。

再例如,公有停車場原本委外經營,收回自營後採自動化管理,年收入增一倍,其他公有資產如廢棄警察分局也改建成停車場。另外,原本一年賠一百多萬元的公有市場,整理後引進全聯,年租金收入也有將近兩百萬元。

用路燈認養貼補電費按盞收費,還當光明燈用

資產活化外,廚餘也變黃金。洪國浩將家庭、婚宴廚餘、廢紙回收再轉賣,一年收入三千萬元。

「公共造產基金(政府依地方特色及資源,所經營具經濟價值事業,支應其收支的基金)收入,是草屯能夠快速減債的最大原因 ,」台北大學財政系副教授林恭正說,草屯公共造產基金近年收入達八千萬元到一億元,其中最大筆收入來自嘉老山示範公墓的納骨塔,是草屯的「金雞母」。

「納骨塔剛蓋好,收入最多,」林恭正說。草屯目前兩棟納骨塔已使用九成,是收入最好的階段,隨著額滿,收入會急速下降,因此「必須將收入轉投資,才能永續 經營。」洪國浩說,目前,第三棟納骨塔正在興建中,經費就是來自前兩棟收入,不必舉債,其他像停車場、商場轉投資,都是來自基金經費。

創意型收入,也是草屯的財源之一。例如,把路燈變光明燈,更是草屯的創舉。洪國浩說,草屯一年路燈電費高達一千二百萬元,為貼補電費,草屯過去就想出「認 養路燈」方法,每盞路燈以一百元到兩百元費用,公開讓鎮民認養,連寺廟也來參一腳,因為,點在廟裡的光明燈,不如點在路上,將「光明」分享給大眾。

積極開源,支出也得兼顧。

重整工作、砍人事費縮減臨時人員年省兩千萬

草屯鎮每年人事費高達二億五千萬元,洪國浩發現,工作分配不均,是人事費高的原因,「多牛踏無糞」(一個工作太多人做,就會推託),因此,他重新分配工作內容,縮減臨時人員,省下兩千多萬元。

但活化資產只能改善財政,建設依然落後。為爭取建設經費,洪國浩請員工上網找中央資源,只要能夠符合條件,他就擬計畫、提申請,並親自到中央部會報告。十二月初,他赴教育部體育司提出五百五十萬元自行車道計畫,及一千萬元的籃球場計畫,雙雙通過。

民選鎮長得顧選票,面臨里長爭取種種需求,洪國浩會先排出輕重緩急,若能向縣府、議員爭取的就去爭取。

四年前,洪國浩小贏對手十九票當選,去年改選,他大贏兩萬多票,得票率七成多,「是史上得票率最高的鎮長,」擔任草屯鎮民代表三十多年的鎮代表洪登宜說。 「以前的鎮長比較喜歡賣土地,建設不管財政好不好,」前鎮民代表簡漢鐘說,但洪國浩不一樣,鎮產都沒賣,還活化賺錢。

「嫌他的人不多啦,」洪登宜說,因為他把鎮的錢當作自己的錢,「不敢亂花,『ㄝ額樂『(台語值得稱讚之意)。」

台灣債淹腳目,草屯鎮的減債證明,負債多寡不是問題,只要用心經營,不債留子孫並非難事。

【延伸閱讀】4年收入逾3億,納骨塔變最大金雞母—草屯鎮各種減債妙法

項目:資產活化內容:閒置青少年活動中心公開招租成果:餐廳秀租約加娛樂稅,年收入逾500萬元

項目:資產活化內容:公有停車場收回自營(年收入增1倍)成果:年租金增加至逾300萬元

項目:資產活化內容:廢棄警局改建停車場(年收入增1倍)成果:所有公有停車場年收入1,200萬元

項目:資產活化內容:全聯進駐公有市場成果:從賠錢到年租金約200萬元(轉虧為盈)

項目:資源回收 內容:家庭、婚宴廚餘、廢紙回收轉賣 成果:年收入3,000萬元

項目:公共造產基金 內容:嘉老山示範公墓納骨塔 成果:4年來收入逾3億元

項目:路燈認養 內容:寺廟認養路燈變光明燈 成果:光明燈年收入數十萬元(草屯鎮首創)

整理: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12

我在大戶身邊 學到的三個投資智慧 股市「四大金釵」葉美麗 人生歸零再起後的告白

2016-01-11  TWM

三十年前台股狂飆年代,股市「四大金釵」之一的葉美麗,沉寂多年後,去年底出任台中銀證券董事,並在中國架構起金融事業。她說,有過輸的經驗,才會知道怎麼贏。

「我最近投資大陸粉絲經濟,網友只要上網付兩元人民幣,就可即時在線上看最夯的演唱會。」穿著桃色套裝、坐在台北市西華飯店對面的辦公室,葉美麗滔滔不絕談起最近投資的中國娛樂互聯網媒體事業,忙著滑動手機介紹之際,眼神則是閃閃發亮。

二○○八年,前寶來集團總裁白文正過世後,葉美麗的「二房」角色一度讓她成為媒體焦點;然而當時的她,大概無法想像能有今天的自信滿滿。

場景拉回到○八年八月的台北街頭。當時是面對家庭劇變後的一個月,葉美麗站在公車站牌前,看著想搭的公車急駛而過,她慌張了起來,「為什麼公車都過站不 停?」她打電話問朋友,才知道,「你最好要揮揮手,公車才會停。」從原本出入都有司機接送,隨著家庭劇變、經濟來源中斷,她忽然從雲端掉到凡間,「當時連 公車都不會搭,更不知道捷運怎麼坐。」葉美麗說,從那時起,她才開始學習如何「過生活」。更精準地說,葉美麗要試著重新回想三十多年前的生活。

七○年代,她是台股市場最紅的營業員,可以一天調集三十億元資金,成為大戶信任的左右手;個人最高紀錄是一個月領走一千萬元業務獎金,因此贏得「四大金釵」的稱號。

一九九七年,為了帶兒子白介芃到加拿大讀書,她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移民溫哥華當起全職媽媽,整整消失在市場十年。直到二○○七年,她才搬回台灣,沒想到,隔年,她很快地就被現實生活推著走。

好好生活的智慧

身心平衡 才能好好選股

「但是,人生的低潮,往往就是讓自己脫胎換骨的最好時機。」葉美麗這麼說。

最近,她將三十多年來從投資高手身上學到的成功智慧歸納整理,撰寫新書《投資的美麗境界》;而她過去八年從落寞到自信的蛻變過程,其實也巧妙地符合那些大戶教給她的人生智慧。

「好好過生活,才會遇上好股票」,這是新書中葉美麗自序的標題。她說,只有當你活得好,身心健康平衡,才有可能好好選股。這個投資高手教給她的哲理,也是八年前葉美麗必須完成的第一項功課:她得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談起這八年來的生活點滴,葉美麗說,她先是花了兩年時間沉澱,思考自己到底還能做些什麼,想到最後,決定先填補人生最大的缺憾:「我一直覺得自己學歷太 低!」只有高中學歷的她,開始走入校園,除了念永達技術學院企管系,一一年,還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念EMBA,才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葉美麗原本只是為了拓展人脈而到北大念書,但因為早年在證券業的實務經驗,讓她在碩士班成為不少中國金融業者的請益對象,加上活潑大方的個性,還被推舉為班代,因而找回自信。

接下來,則是要試著重建事業。那是一個北京飄雪的冬日,她走在街頭,舉目所及都是人潮,對比之下,忽然湧起強烈的無助感。「當時就意識到,只有自己才能幫 助自己。」重建事業的念頭萌生,她鎖定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計畫成立私募基金,「我一邊念書,一邊奔走申請執照,因為在中國申請一張執照並不容易。」二○一 四年五月,她終於以「寶來資產管理」之名申請到私募基金管理人證書。

葉美麗回憶,為了在中國重新建立自己的事業,她可以一早從台北飛到上海開會,開完會再搭機到北京,一天內奔走上千公里。

不斷學習的智慧

財富爆發 藏在未知的世界拚事業,不代表必須中斷學習,「我正在念博士班呢!」葉美麗說,「世界天天在變,停止學習,就是讓自己不再具備與未來世界共同生活的技能。」而這正是那些投資大戶教給她的另一個智慧:面對時刻在變化的世界,唯一不變的,是一個堅持學習的初心。

葉美麗表示,她所認識的成功投資者,都不斷在世界各地旅行,也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不知不覺中,也會像他們一樣有探索未知的勇氣。這一點,對投資者格外重 要,「因為最具有爆發力的財富,往往都藏在未知的世界裡。」「她的企圖心一直都很強。」認識葉美麗二十多年、曾任外銀財務長的財經作家吳俊德說,葉美麗隨 時保持一顆青春的心在學習。的確,早在她當營業員時,她曾經利用下午收盤後,和幾位營業員安排了一輛遊覽車,帶客戶拜訪公司管理階層,直接對談、參訪廠 房,堪稱是台股分析師制度的始祖。

「因為要當股票投資者,其實比當總統還要難。」葉美麗說,股市沒有速成班,要擔心油價、利率、外匯,太多東西要關注,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降低風險。

樂觀豁達的智慧

行情絕望 可嗅出反轉機會事實上,葉美麗能在八年前從財源中斷裡站穩腳步,也是一趟「低風險投資」的結果。○八年,她正陷財務困頓之際,好友建議她從最熟悉的股市操作著手,至於標的,則是她最熟悉的寶來證券。

透過朋友協助而湊足資金後,葉美麗陸續買進上萬張寶來,後來元大與寶來合併,她也順勢賣出,讓她重新累積財富,有了在中國創業的本錢。

至於成功投資者的另一個智慧,則是「樂觀」。

葉美麗說,開朗樂觀的人比較可能投資成功,因為「行情絕望時,能看到反轉機會」,而當投資失利時,也較能豁達的認賠停損。

葉美麗原本就有樂觀的特質,但在家庭生變期間,特質卻消失了。當時,她不僅面臨生活壓力,也一度讓她感受到人言可畏。「有一次,我去吃魷魚羹,就看到客人 一直對我指指點點,已經付錢的我頓時覺得好尷尬,後來乾脆就對客人笑一笑,打包外帶。」後來,她才慢慢學會一笑置之。

回頭再看當年沸沸揚揚、被外界貼上「爭產」標籤的種種事件,葉美麗說,自己不會再想爭取什麼了,眼前最重要的,就是開開心心地過生活。

隨著事業上軌道,去年十月,葉美麗又多了台中銀證董事一職;她並透露,「我還想繼續寫書,下一本,可能是『邊玩邊投資』吧!」樂觀、學習、好好生活,總是她認定的投資成功不二法則。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48

證監會“借殼新規”一出 這些公司“殼價值”瞬間歸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347.html

本周證監會祭出史上最嚴借殼新規,自此之後,“壞孩子”就連賣殼的資格也沒有了。

證監會周五宣布就《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辦法》(下稱《重組辦法》)公開征求意見,重點規範“借殼”上市。根據其中規定,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近三年內存在違法違規或一年內被交易所公開譴責的,不得賣殼。

根據新規設置的標準,數十家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將瞬間歸零,短期內無法“賣殼”。一方面,隨著監管加強,證監會對信息披露違法、內幕交易等查處越來越嚴,查處的案件越來越多,每周都會有處罰案件公布,監管日趨常態化;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近三年內存在違法違規或一年內被交易所公開譴責,這一條標準設置門檻較低,上市公司“入圍”很容易。

證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證監會共受理違法違規有效線索723件,新增立案調查345件、同比增長68%。開展“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集中部署8批次共計120起重大典型違法違規案件。其中,證監會對767個機構和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行政處罰事先告知,同比增長超過100%。2016年1月至5月,全系統就已作出行政處罰100件,為去年同期2.25倍。

上述被處罰主體中,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占據相當比重。而且去年以來,滬深交易所都加強了日常監管,“公開譴責”成為一項常態化的監管措施,被“公開譴責”的公司數量不斷增加。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上海證券交易所僅去年下半年以來,就先後對*ST安泰、皖江物流、上海物貿、青鳥華光、柳化股份、*ST博元、丹化科技、山水文化、皖江物流、華泰證券、博通股份等十多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公開譴責”。深交所也先後對銳奇股份、金宇車城、西部牧業、天龍光電、金亞科技、欣泰電氣、八菱科技等進行“公開譴責”。

讓“好孩子”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壞孩子”逐漸退出市場,真正實現優勝劣汰,是證監會對股市基礎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此次推出借殼新規,就是要清理股市“僵屍企業”,強化退市制度剛性,讓退市制度真正發揮作用。

動輒20億、30億的“殼公司”很快將成為過去,若要避免“殼價值”歸零,除合法合規經營外並無捷徑。根據安排,《重組辦法》的過渡期將以股東大會為界“新老劃斷”,即:修改後的《重組辦法》發布生效時,重組上市方案已經通過股東大會表決的,原則上按照原規定進行披露、審核,其他按照新規定執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47

高球袋大王蕭崑林,兩度歸零反轉學 里約奧運七成高球袋 這個台灣人做的林洧楨

2016-08-08  TCW

二〇二八年巴西里約奧運八月五日登一場,暌違百年後.高爾夫球將重返奧運兢賽項目。你或許不知道,這些選手所使用的球袋,有六、七成,都來自台灣的企業——中呈實業之手。

走進桃園幼獅工業區占地約六百六十坪的舊廠房,變成高爾夫球袋的觀光工廠。一進門,如同百貨公司服飾專櫃般,陳設若自創品脾Vessel包含皮帶、皮包等各武商品,直到走上二樓,我們才會看到真正的寶庫:世界球王戴伊(Jason Day)、球后高寶璟、高球傳奇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等球星球袋全都蒐藏在這。

這裡,見證了中呈董事長蕭崑林兩次大起大落,重新歸零再出發的人生。

目前,全球一年約生產五百萬至六百萬個高球袋,中呈約占八%,雖非市場占有率最高,但在使用者最撓剔的選手旗艦袋精品市場中,卻獨得耐吉(Nike)與阿迪達斯八(Adidas)、TaylorMade等七大高球品牌倚重,成為獨占九成市占率的第一代工大廠。

就像高爾夫球是個人運動般,這位高球袋大王職涯近三十六年的悲喜滋味,只有他自己最懂。

一場戰爭,他做起高球袋生意

三年零訂單,負債千萬、股東跑光

學工業工程出身的蕭崑林,嗅到一九七〇年代石油起漲商機,二十七歲就創業,搶進中東產油國撈金。短短三年,企業年營收衝到八百萬美元,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但兩伊戰爭爆發後,讓其中東生意全沒了。原本連高爾夫球怎麼打都不知道的他,轉念把所有資產投入他人推薦的高球袋生意,但第二個低潮卻緊接而至。

明明市場在成長,但中呈自家高球袋放在淡水高球場寄賣,一年連一個袋子都沒賣出。「頭三年零訂單二讓股東嚇到跑光光,只剩負債達一千萬元的蕭崑林獨撐大局,最隆的時候,妻子四處標會、到處籌錢。他知道,球袋市場可期,但卻面臨著「後天很美好,但活不過明天的難關。

最低迷的時候,蕭崑林回憶高爾夫球袋很大,單單幾百個庫存就可以堆滿整間屋子。他望著滿屋子的球袋,不知道做出來的這些能幹嘛?但,負債讓他知道,「如果放棄,就是大家都賠死。

走投無路時,他割破了潛在客戶——一家準備進軍高球的日本約具大廠大和(Daiwa)留給他的樣品袋研究,他想徹底弄懂,自己為何就是做不出一個好袋子。

原來,蕭崑林一直都依賴做過皮包的股東經驗來做南球袋,只求好看,但用料品質、設計全都與專業高球袋有很大落差,大和才會對他說:「你做的袋子沒有人會買,從現在開始學做我的袋子,估計四年後我們可以開始做生意。一蕭崑林等於從頭開始,p U皮料是高球袋最重要的材料,他找上塑料大廠南亞幫忙,南亞要求下一定訂單量,他咬緊牙關再負債買料。之後,他發現大廠會多用個防鏽密封套片來解決綱釘生鏽問題,讓球袋更耐用,這是他過云沒注意到的細節。雖然套片單價便宜,但因為台灣本就沒什麼人做高球袋,根本沒有量產品可以用,他只好跑到彰化五金產業聚落裡蹲點,每天挨家挨戶找人幫忙做。

三十四歲後的時光,是他人生的高峰。當時高球主力市場在歐美國家,亞洲才剛起步二局球袋又星局球具市場中相對小的領域,多半都是球桿業者兼做,專業高球袋廠還很少見。環境條件給了蕭崑林時間去升級品質,接到了來自日本大和與歐美的訂單,甚至在他面臨人生第二次大低潮時,給了他一線契機。

接沒人做的小單,到中國蓋廠苦?二〇〇一年,蕭崑林五十一歲。經歷中國紅色供應鏈衝擊,他沒辦法想像明明材料成本就占售價一半,為什麼中國產品的價錢,能比台灣便宜一半,「生意全沒了,品質沒有用、聲譽也沒有用,就因為價格。」他的王國一夕崩潰。

轉捩點,來自耐吉所釋出與老虎伍茲相關的一張訂單。

當時,正是伍茲處於人氣最顛峰時刻,耐吉想以伍茲五歲就打出名號的故事當包裝,推出一款針對五歲到七歲兒童的高球袋,品質要求與售價至少一百美元的成人球袋一樣,但每袋製作預算只有不到二十美元,又是一年只有八干支的小單,沒人要接,最後才找上蕭崑林,這也是他手中僅存的訂單。

當時蕭崑林處於人生最低潮。蕭崑林夫妻都是基督徒,他們曾連兩天三次問上帝:「應再就此一搏嗎?」每次翻到的聖經回應都是:「放手再去闖。」

蕭崑林好友、老德燕中醫院院長陳進成轉述蕭崑林當時面對最低潮時,轉向正面思考:「(這)是神要調整他的腳步,他做得還不夠好,反省後,他讓自己重新爬起來。」

蕭崑林咬牙砸錢,依耐吉要求的細節走人中國蓋新廠,原本八干支的下單量,也在一年內激增到二十二萬支。之後,其他國際大廠品牌訂單從此源源不絕而來。

耐吉青睞中呈還有另一個原因。它肯在最不確定的逆境下,嘗試新可能。

靠客製重生,觀察選擇手習慣

拿球、放毛巾都記錄,轉化成新設計

專攻高球用品的星裕國際沓一深經理施議振指出,要拿耐吉訂單,每年新品需要有不同主題、材質、概念或架構等環節調整,對代工廠考驗很大,相較於傳統高球品牌往往五到十年才改版,是迴然不同的文化。

蕭崑林透露,過去局球袋多交由球桿公司幫忙設計,很少像他們專注於球袋設計。現在,中呈一年動輒要畫三、四十款球袋,他們會去觀察每一位選手的打球習慣,甚至是性格特質。像幫韓裔女高球選手魏聖美設計球袋時,大量使用粉紅花朵凸顯選手花俏的一面,但呈現如果不夠大氣,反而會影響選手上場氣勢,「這當中的拿捏就非要靠經驗,」蕭崑林說。

他連選手放毛巾拿球、拿水壺的習慣都要記錄,因為這會影響他把水壺袋設計在哪一側,還有高、低位置,反覆琢磨,都是為了確定選手拿水與放桿時會順手。

長年負責中呈訂單的南亞經理林明鑫則說,蕭崑林近年對材質選用也很大膽,像新研發出的No Sew塑膠皮料比較貴,只有少數鞋款使用,優點在於它是百分百環保材料,中呈已率先他人使用。

「苦難是化妝過的祝福」

不管前方有無光明,要有摸黑前進勇氣

蕭崑林近三十六年的人生幾乎都與高爾夫球為伍,但殘酷的現實是,一九九七到二〇〇一年是近年高球發展的高峰,老虎伍茲光環不再俊,市場逐步下滑到只剩高峰期約六到七成規模,之後呈現平盤至今。

我們好奇,這是否代表他又進入第三個人生低潮?但他這樣回答我們:反而看到新商機。因為職業選手只有世界排名男子前百名、女子前三十名有廠商贊助,但排名在這之後的選手,其實也有需求。

蕭崑林的下一步,是用他在美國自創的品牌Vessel,搶攻商機。

離開時,我們最印象深刻的一幕是 :二樓展示廳中,一面黑色大牆刻著一個人背著球袋前進的背影。蕭崑林帶領我們參觀時,原本侃侃而談的他一看到這面牆,若有所思的停頓了十多秒才開口:「不管前面有沒有光明,都(要)有摸黑前進的勇氣,這就是我創業過程的寫照。

在最低潮時,他總想著:「苦難是化妝過的祝福!」或許就是正面思考,讓他能越挫越勇,打造出今日的球袋王國。

蕭崑林

出生:1950年

學歷: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

經歷:冠冕實業中東貿易公

現職:中呈實業董事長

文.林洧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58

中報眼|銷售費用狂增扣非凈利幾近歸零,龍津藥業單一產品獨木難支

半年報披露季正逢醫藥板塊的多事之秋,業績不怎麽好看的藥企在這個時刻更引人註目。

龍津藥業(002750.SZ)8月3日晚如期披露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26.37%,但凈利潤僅有1092萬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2340萬大幅下降53.33%,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驟降96.84%,僅有58.6萬元。

營收與利潤不同步的背後,是龍津藥業常年單一產品的業務結構、大幅增長的銷售費用、經年變化不大的研發費用以及理財收入占利潤比重近半,這對一家醫藥企業來說,似乎都是危險的信號。

營收增長VS減半的凈利潤

2018年1~6月,龍津藥業營業收入正向增長,公司稱是由於加快了在全國範圍內推進精細化營銷向深度分銷轉型的力度,以更高價格將產品銷售給配送商。因此,營收的增長可以歸結為產品銷售價格的上漲。

龍津藥業的主導產品一直是註射用燈盞花素,是一種高純度中藥凍幹粉註射劑,主要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及其後遺癥、冠心病、心絞痛等。產品不變,銷售價格上漲,為何凈利潤卻不增反降?

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不同步一直是龍津藥業存在的問題。回溯近三年的年報,2015-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8億、2.2億和3億元,每年穩中有進。

但凈利潤從2016年開始卻大幅跳水,從2016年的9100萬到2017年僅3500萬,一年內利潤幅度下降超過60%。

這樣的情況延續到今年上半年,營收保持超過20%的增長,但凈利潤下降超過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跌幅更是接近100%。

業績的走勢和龍津藥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基本吻合。2015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龍津藥業的股價在上市第一年逐漸攀升,2015年末達到歷史最高的26.32元/股。此後,股價整體呈下滑趨勢,龍津藥業最新的收盤價為6.59元/股,相較於歷史高點市值已蒸發四分之三。

龍津藥業對今年1-9月經營業績的預測顯示情況也沒有好轉,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228.38萬元至2763.85萬元,變動幅度區間為-60%至-10%,公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市場推廣費、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銷售費用增幅較大,同時研發費用投入增幅較大。

單一產品VS漲八成的銷售費

令投資者頗為憂慮的是,龍津藥業的凈利潤越發依靠理財產品的投資。2017年11月,董事會決定公司將使用不超過3.5億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為期12個月。2018年上半年,公司投資收益約6000萬,占利潤總額比例近50%。

除了對投資理財的依賴,龍津藥業作為一家藥企,最令投資者擔憂的恐怕還是單一的產品結構問題。

從上市以來,龍津藥業僅僅依靠註射用燈盞花素一款產品走天下。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構成的產品中,中藥凍幹粉針劑占100%,產品毛利率為91.21%。

龍津藥業稱目前擁有10種藥品生產批件,但僅有龍津註射用燈盞花素在產,如果該產品的生產、銷售狀況發生不利變化,或期間費用大幅上漲,可能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單一結構風險的對策,或是擴展業務領域,或者增加市場占有率。半年報顯示,在2017年燈盞制劑的市場排名中,龍津註射用燈盞花素排名第一,占燈盞制劑市場的49.47%,市場占有率接近一半。

目前來看,龍津藥業選擇在產品銷售方面下功夫,2018年上半年銷售費用高達1.2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6900萬增長77.79%,狂增近八成。2017年全年銷售費用為1.83億元,比2016年同比增長高達212.63%。

龍津藥業表示,銷售費用的增加是公司推進精細化營銷策略,直接負責或者共同建設原來由代理商負責的渠道管理等工作,市場推廣費、學術會、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響應增加。目前來看,龍津藥業用比利潤多10倍的費用來進行銷售,效果並不明顯。

銷售費用的增長也並未帶來銷量的增長,2017年公司銷售量為2857.48萬瓶,比上年3569.66萬瓶下降了約20%。

此外,龍津藥業在研發投入上一直非常“克制”。2017年末公司研發人數只有41人,對比2016年42人幾乎沒有變化,研發人員數量占比保持在18%上下,研發投入金額2017年為2700萬元,占營收比例不到9%。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