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歷次發行體制改革回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25/100486354.html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的更改跨越三任證監會主席任期。本屆證監會主席郭樹清2011年10月履新以來,在發行體制方面推出多項改革措施,深受業內關注。

  2012年11月,為化解新股發行存量淤積已達800家的困境,主管發行的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召開「寧波會議」,與十餘家券商高管共商新股發行對策。

  1月8日,中國證監會召開香山會議,部署行動發動IPO打假。但是,如何真正推進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解決長期以來的非正常二級市場溢價、新股業績變臉、機構投資者定價作用不足等根深蒂固的問題,仍是監管機構需要統一理念後,要打的一場硬仗。

市場化方向

  2001年3月,證監會以第01號令公佈《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簽發人是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周小川。

  這部管理辦法首次明確規定了新股上市發行條件、發行程序、審核事項,並提出信息披露的具體要求和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這部管理辦法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責任和主承銷商的勤勉盡責規範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固化下來,公司上市的一般性規範對普通投資者公開。

  自1992年國家體改委頒佈《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開始,至2001年出台《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新股發行實現了從額度條件下審批制到股票發行核准制的轉變,改善了地方部門利益驅動下的種種IPO亂象。

  2003年的證監會13號令則將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下稱發審委)職責進一步明確,規定了發審委員的提名程序、任職條件、利益衝突規避等方面問題。

  與現行IPO發行條件不同,2001版的發行管理辦法並未對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規模作出規定,也就是沒有所謂的財務「門檻」。而對於主承銷商所需關注的重點事項,則提出了包括現金流量淨增加額為負、經營性現金瀏覽淨額為負、三年未分紅派息、利潤預測不達標、重要財務指標橫向對比異常等至今仍困擾資本市場的問題。

  2006年是發行體制改革的重要年,證監會連發第32號令、37號令,分別對應《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和《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這兩項規章是此後改革的基礎文件。

  在首發管理辦法中,證監會明確提出了財務規模要求,這一規範表述在2009年的創業板首發辦法中得以貫徹。同時,對發行人的要求也細緻劃分為主體資格、獨立性、規範運行、財務與會計、募集資金運用五個大類。

  細查這些發行人條件,並未脫離01版發行辦法的綱目,可以說是01版發行辦法的「加強版」和「細化版」,避免對於規則的模糊理解和鑽空子現象。

  新版首發辦法將01版發行辦法中「發行程序與審核事項」一項中的「審核事項」去掉,同時引入保薦機制,明確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職責,保薦管理辦法的詳細規定則在2008年出台。

  《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則將詢價機制規範化,對詢價對象標準、詢價程序、主承銷商規避機制等做出詳細規定。

  2009年6月以公告形式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著重從技術上優化發行體制,首次提出因定價超出預期導致超募的,應在招股書中披露其用途。同時將網上網下參與認購對象分開,加強新股認購風險提示。

  2010年10月的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指導意見仍專注技術調整,完善報價申購和配售的約束機制、主承銷商可自主推薦網下詢價配售投資者、詢價機構和報價情況需要披露、完善回撥和中止發行機制等措施相繼出台。

  這些技術措施無疑是向著成熟市場的模式在步步微調,而市場一直爭議不斷的註冊制和審批制之爭則並未因此停息。

郭氏新政

  2011年10月,郭樹清履新。此後,證監會出台新政策的密集度之高讓資本市場頗為震動,媒體則用姓氏冠名此輪包括發行體制在內的改革措施。郭樹清曾向市場提出新股發行能否不審的命題,提出信息披露為導向的審批模式。這個大方向本來十分正確,但隨後證監會迅速出台的多項措施,仍未放棄實質性審批,且在不少政策細節上與這一理念有所背離, 爭議也隨之而來。

  郭氏新政最受關注的部分無疑是新股發行體制的改革,因為這一改革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的格局。在2012年4月1日發佈的《徵求意見稿》當中,存量發行、券商自薦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和配售、加大網下配售比例、平均市盈率超同業25%紅線等政策十分奪人眼球。

  在最終推出的《新股發行改革指導意見》當中,明確了批文有效期內自主選擇發行時間窗口和發行價超同業25%需要補充披露的內容等。這一指導意見推出時間與徵求意見發佈相距不足一月。

  但對於此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則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創新亮點頗多」,但「微調治標不治本」(參見《新世紀》週刊 2012年第15期《新股發行改革走入死胡同》)。

  這些看上去市場化的改革措施卻為不少業內人士質疑甚至詬病。不止一位保薦代表人認為25%的發行價和市盈率紅線管制色彩過於明顯。

  一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甚至認為,由於PE市場利益錯綜複雜,證監會無力監管一級市場的突擊入股等問題,25%的規定其實是證監會對一二級市場利差的一個劃分,一旦公司上市,則可以通過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的二級市場監管經驗加以控制。抑制炒新就是二級市場監管手段的充分體現。

  對於這項政策本身,不少保薦代表人也認為不會奏效,即使需要說明和披露,總是可以找出理由來應對,因為保薦代表人的專業素質之一就體現在如何幫助公司回應證監會的反饋意見方面。

  對於券商自薦個人投資者,投行人士更是表示質疑,如何保證個人投資者比機構更不容易串謀,這是一個沒有確定答案的命題。

  除了對這些「微調」的熱議,如何真正使審批流程和結果公開透明則更令資本市場期待。

  早在2012年初,創業板私募債發行初審,證監會決定分權給深交所。這一分權且不論大小,仍讓外界看到了向著市場化發行的一絲鬆動跡象。

  幾乎一年之後,11月,深交所已籌備新部門準備接手再融資權的下放,再次燃起市場對再融資新規的期盼。市場人士認為,儘管目前交易所仍收到證監會很強的影響,但發審權力的部分下放仍是令人興奮的風向標。不過,遲至今日,再融資審批權還未正式由證監會下放至交易所。

  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寧波會議上透露,未來在再融資價格等方面將進一步放開限制,將逐步發揮三板市場的作用,公開發行未必意味著上市。同時,放開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限制,並考慮H股全流通政策的推出。

IPO清淤

  自2012年9月28日後,中國A股再無IPO。2012年總共發行152家,僅有往年的一半。至今在排隊通道中的擬上市企業迅速堆積,已有了800家。

  「A股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一年也就發兩三百家企業上市,這可夠發兩三年的。」一位證監會高級官員發愁道。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證監會採取的對策是發動IPO財務打假行動。1月8日,中國證監會在北京香山召開「首次公開發行(IPO)在審企業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會議」,來自發行部、創業板發行部、會計部、稽查總隊、各派出機構、上海、深圳專員辦以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負責人,各保薦機構和有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等約300人參加會議。

  一位官員稱IPO打假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主動自查,二是證監會現場檢查。從現在起到3月31日之前為IPO在審企業自查期,這段期間,已經向證監會遞交申報材料的企業需要對其2012年的業績進行自查,並向證監會提交自查報告。不能及時提交自查報告的,要中止申請;不能及時提交自查報告且無法中止申請的,要終止申請;2012年業績下滑的,保薦機構要撤回發行申請。

  4月份證監會將抽調人員組成專項檢查組去各地檢查IPO在審企業財務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抽調人員不僅將來自發行部、創業板部、法律部、會計部,還來自具有證券執法權力的稽查總隊。「誰敢死扛著造假糊弄監管者,就立案稽查。」一位官員說。去年年底證監會已經懲罰了一些保薦機構,因其知情不報,明明知道所保薦的企業業績下滑,仍瞞報,違背了信息披露的及時、完整、準確的監管要求,結果企業以高價發行掛牌上市後即宣佈業績下滑變臉。

  「估計自查期間能有兩三百家企業業績下滑的主動撤回申請。有少數企業死扛著不撤回申請,4月份證監會去檢查,再篩一批。先打假,後開閘,五六月份差不多。」證監會有關官員表示。

  在2012年11月的寧波會議上,針對800家在審企業的存量消化問題,有券商表示應賦予券商單方面撤回申請材料的權力,同時提出包括利用好三板市場、尋求併購機會等相關建議。一些保薦機構在11月份證監會於寧波召開的保薦業務座談會上,提出了將一部分企業分流到新三板掛牌的建議,即一部分正在發審流程中的企業可以先行被保薦至新三板掛牌交易,待市場時機成熟後轉至A股上市。

  一位擬上市公司副總經理說:「新三板交投清淡,很難融資,這是現實,但是如果給出一定的政策優惠,我們還是願意先去新三板掛牌的。比如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後,不用經過預審環節,就可以上初審會、發審會。這樣的優惠,是會吸引我們去新三板掛牌的。」

  談到發行體制改革的問題,多家券商提出不應該限制發行價格,同時對盡快推出自主配售、加快審批速度、信息披露差異化和彈性化、放寬預路演時間、推出配股權證、進一步放開保代簽字權等市場化舉措表達了期待。■

  本刊記者陸媛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32

偉大時代的偉大博弈:史上最全A股歷次牛市總結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9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2 12:11 編輯

偉大時代的偉大博弈:史上最全A股歷次牛市總結

介紹:本篇是原華夏基金最年輕基金經理崔同魁近期在TFC清華金融俱樂部2015年年會上的主題演講,幹貨很多,慢慢消化。

崔同魁,2008年加入華夏基金,2012-2014年擔任華夏複興和華夏成長基金基金經理。據了解,華夏複興基金其分管部分業績累計收益率接近100%,排名行業前列。


1.jpg (40.22 KB, 下載次數: 4)

1.jpg

2.jpg (58.76 KB, 下載次數: 4)

2.jpg

3.jpg (52.2 KB, 下載次數: 2)

3.jpg

4.jpg (139.42 KB, 下載次數: 7)

4.jpg

5.jpg (50.41 KB, 下載次數: 2)

5.jpg

6.jpg (54.85 KB, 下載次數: 2)

6.jpg

7.jpg (135.28 KB, 下載次數: 2)

7.jpg

8.jpg (119.19 KB, 下載次數: 2)

8.jpg

9.jpg (22.3 KB, 下載次數: 2)

9.jpg

10.jpg (115.17 KB, 下載次數: 2)

10.jpg

11.jpg (163.97 KB, 下載次數: 2)

11.jpg

12.jpg (104.83 KB, 下載次數: 2)

12.jpg

13.jpg (47.87 KB, 下載次數: 2)

13.jpg

14.jpg (49.61 KB, 下載次數: 2)

14.jpg

15.jpg (59.08 KB, 下載次數: 2)

15.jpg

16.jpg (54.41 KB, 下載次數: 2)

16.jpg

17.jpg (121.4 KB, 下載次數: 2)

17.jpg

18.jpg (52.8 KB, 下載次數: 4)

18.jpg

19.jpg (89.86 KB, 下載次數: 2)

19.jpg

20.jpg (59.39 KB, 下載次數: 2)

20.jpg

21.jpg (110.16 KB, 下載次數: 2)

21.jpg

22.jpg (114.43 KB, 下載次數: 2)

22.jpg

23.jpg (63.26 KB, 下載次數: 2)

23.jpg

24.jpg (116.03 KB, 下載次數: 2)

24.jpg

25.jpg (125.18 KB, 下載次數: 2)

25.jpg

26.jpg (59.5 KB, 下載次數: 2)

26.jpg

27.jpg (50.58 KB, 下載次數: 2)

27.jpg

28.jpg (137.61 KB, 下載次數: 2)

28.jpg

29.jpg (124.03 KB, 下載次數: 2)

29.jpg

30.jpg (130.69 KB, 下載次數: 2)

30.jpg

31.jpg (73.42 KB, 下載次數: 2)

31.jpg

32.jpg (51.46 KB, 下載次數: 2)

32.jpg

33.jpg (51.26 KB, 下載次數: 2)

33.jpg

34.jpg (47.79 KB, 下載次數: 1)

34.jpg

35.jpg (54.91 KB, 下載次數: 3)

35.jpg

36.jpg (40.22 KB, 下載次數: 2)

36.jp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22

歷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股市影響(表) 上兵伐謀zgz

來源: http://xueqiu.com/6078380931/36254062

歷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股市影響(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21

8090後小鮮肉散戶必看:A股歷史上歷次大牛市是如何回頭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38

8090後小鮮肉散戶必看:A股歷史上歷次大牛市是如何回頭的

A股今天顫顫悠悠的上漲了3個點,用句牛逼哄哄的話叫“千金難買牛回頭”,2007年那瘋狂的牛市感覺又昨日重現了。不過市場上還是時不時傳來我認為是理性但很多散戶認為是白癡的聲音:註意風險。部分經歷過上一輪牛熊的老散戶或許還心存謹慎,但現在新進場的8090後小鮮肉肯定是把A股當提款機了。也許,A股還會繼續向上沖,上4000,上5000,上6000。但正所謂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股市有漲就有跌,牛市總有到頭的時候,那麽這些小鮮肉們,你們最好還是知道我國歷史上的牛市都是怎麽結束的?

1:第一次牛市 :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96.05-1429 漲幅1487.8%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只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托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托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一次回頭: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1429.01-386.85 跌幅73%
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持續了半年時間。

2: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386.85-1558.95 漲幅301%
1992年,鄧小平南巡,在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麽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的試”這四個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3個月內快速上漲,漲幅達到了301%。

第二次熊回頭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1558.95-325.89 跌幅79%
1992年開始,新股發行大幅擴容。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第二次熊市來臨。滬指在94年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3:第三次牛市 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325.89-1052.94 漲幅224.4%
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的三大就是措施。(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擴大入市資金範圍),一個月時間,股指漲幅超過200%,最高達到1052點。

第三次回頭 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
1052.94-577.14 跌幅48%
1993年-1995年,我國為了推薦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始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故事則持續下跌。到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582.89-926.41 漲幅60.5%
1995年5月17日,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期貨市場上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市,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歷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從582.89漲到了926.41.

第四次回頭 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926.41-512.83 跌幅45%
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這一年,滬深股市廢除T+0制度,實行T+1.未來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

5:第五次牛市 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512.03-1510.18 漲幅194.5%
進過連續的下跌,管理層被迫停發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都未能阻止股指上揚。

第五次回頭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1510.18-1047.83 跌幅31%
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千三上調至千五,第五次熊市開啟。

6:第六次牛市 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1047.83-2245.44 漲幅114.3%
第六次牛市俗稱519行情。由於監管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籌碼已經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過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網絡概念股盛極一時。

第六次回頭 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2245.43-998.23 跌幅56%
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

7:第七次牛市 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998.23-6124.04 漲幅513.5%
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名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5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
第七次回頭 2007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28日
6124.04-1664.93 跌幅73%
20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和大小非減持等利空的影響下,引發了第七次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突破,直到1664點止跌,這是絕大多數股民印象最深刻,損失最慘重的一次熊市。在隨後的幾年間,被稱作存量資金博弈,直到去年年底。

本輪牛市
其實A股的牛市大多都是由政策和資金面引爆的,這次也不例外,資金面是突然降息導致的資金流入,政策是國家包括反腐一路一帶等的各種改革。同樣的,牛市也大多由資金和政策的改變而終結,尤其是中國股市的早期。

再看看這次的牛市,資金源源不斷,各大領導輪番站臺。短時間看想跌都難。但  做股票,操作上可以近,可以借這波的勢頭跟著玩,但眼光要放的遠,要看到未來的坑坑窪窪。因為漲了總是要跌的,漲的越過分,跌的越慘烈。

大坑1:註冊制
註冊制說白了就是方便公司上市,和大量發行新股沒什麽本質區別,這勢必會分流很多資金,這個道理應該大家都懂吧。

大坑2:資本開放
周小川說今年努力推進資本開放,方便國外投資(簡單來說資本賬戶開放就是你想換多少美元換多少)。我相信很多國內散戶是不知道國外市場是個什麽狀況,連香港現在指數是幾點都不知道。估計也不會理解人民幣有很強的貶值預期,美元有很強的升值預期。估計也不知道國內創業板放到國際上是個什麽水平。如果A股是個房子,那您打開窗戶看一眼,靠,怎麽是飛屋環遊記了。所以當國內資本賬戶開放後很多聰明資金會迅速撤離國內市場,到時候就只能是新近散戶在大陸幫祖國站崗了。

大坑3:深港通  
此原理同理與資本開放,現在港股便宜到掉渣,10%股息的一大把,幾毛錢的非老千股遍地都是。未來要是國內的錢可以買這些了,難保不分流些資金過來。而最大的危機不在於分流資金,而在於小票價值對比的巨大差異。A股愛小票,滬港通是大票通,所以滬港通滑鐵盧。而深港通不出意外是小票通,這個很可能會切中大陸人士的愛點。

大坑4:加稅等管控
這個是受歷史上的大暴跌啟發的,現在印花稅是08年經濟低迷時的水平,千分之一,單邊征收。現在股市這麽火,多收你點錢應該沒什麽問題吧,尤其是當國家認為股市存在泡沫的時候,調印花稅是他們慣用的招數。而且現在是杠桿資金很多,怕是經不起印花稅調整時候的突然下跌。也許加稅不會改變牛市節操,但深深的砸個坑很有可能。   這邊我不得不吐槽下我國ZF的管理:一管就死,一放就過。所以當政府開始抑制投機的時候,基本上也別指望能有活路了。

以上的大坑或許不全面,但新進場的8090後小鮮肉們可以從資金面和政策面揣摩下這輪牛市的走勢,如果新進資金沒了,撤,如果國家發聲提示風險了,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865

【图解】历次印花税调整对市场的冲击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http://xueqiu.com/2480001764/41938886
昨日市场在盘中完成V型反转,很大程度上缘自“印花税上调”传闻,随后又被证监会辟谣。

印花税是什么?顾名思义是税收的一种。与美国两党共和党主张给企业/中产阶级减税,民主党主张只给穷人减税不同,我大天朝的税收政策从2000多年前开始就是一贯的“猪瘦养猪,猪肥杀猪”。汉朝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直把田赋降至最低,汉武雄才伟略的背后是苛捐杂税直线上升。建国后的税收政策非骑行客的能力所能评述,而股市里的印花税政策则一贯奉行市场不好时放水养鱼,市场火热时趁火打劫。

上周人民网有篇不知名作者撰写的牛市4000点起点论,直被各大财经门户、雪球、朋友圈刷爆。股民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党的喉舌人民日报认为牛市方才开启大幕”。4000点是起点,那么2000-4000点呢,难道是抢跑?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读新闻看资讯,不能只看符合自己心愿的论述。每个股民的心愿当然是市场涨,自己手中的股票涨。如果在接受信息时,也是选择性地只关注有利于自己心愿达成的利好,而无视甚至是憎恶相反的信息,到头来就是一只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

眼光六路、耳听八方,更重要的是关注当权者(决策层、大股东)究竟在做什么,可能下一步会做什么,而不是反复地玩味他们说什么。政府要限号,之前都会反复地说没有;公司要重组,之前也会一再否认。听其言,不如观其行。不知其当下会怎么做,不如看他从前做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中国股市25年历史上历次对印花税的调整和其对市场的影响:


骑行客简评如下:
印花税调整反映了管理层对市场的真实态度,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巨大
- 25年间印花税仅上调过两次,上次是8年前,再上次是18年前!
- 97年那次上调直接终止牛市,市场进入长达2年的调整期
- 07年那次上调让牛市在中途来了个大跟斗
- 8年前530上调时$上证指数(SH000001)$  4300点,与当前点位相仿,故有此次“狼来了”的传言

再看印花税收入和其对总体财政收入的影响:
- 99-01年第一个小峰值,每年250-300亿,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4-6%
- 07年历史峰值,从06年的180亿一口气翻10倍+达到2000亿,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
- 按如今日均成交额1-1.5万亿,1‰单边税率,2015年印花税可达3000多亿
- 2014年中央财政收入6.4万亿元,印花税收入占比可达5%
- 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仅增长3.2%,低于GDP增速。如今地方财政因卖地收入锐减,且中央通过债务置换负担了一定的地方压力。所以有寻找额外财政收入的动力。

国外比照(根据网络信息整理,不保证准确):
- 美国印花税1966年取消,征资本利得税(我国不征),税率20%
- 新加坡、日本分别于1999、2001年取消
- 香港印花税税率同为1‰,双边征收

判断:
- 印花税上调逆国际趋势,管理层会非常慎重
- 印花税废止,必将伴随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证券投资资本利得税推出
- 印花税上调传闻代表了部分市场人士对当前股市的“恐高”情绪,股民在牛二阶段的操作需愈加谨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57

IPO再重啟 歷次重啟後五跌三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843

 (東方IC/圖)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1月6日稱,重啟IPO。同時,將取消現行的新股申購預先繳款,改為定配售數量後再繳款。

這是中國股市歷史上第九次IPO暫停後重啟。今年7月4日,因股市暴跌,證監會暫停IPO。

此次重啟後,此前被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後附公司目錄)將率先進行IPO。其中,已經履行繳款程序的10家公司先行啟動,完成未完成事項預計需要2周,剩余18家也將在年內重啟發行。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南方周末記者稱,IPO重啟是市場恢複正常的一種標誌,前面一直就想重啟IPO,但市場一直不穩定。但從目前的狀況看,市場已經逐步企穩,人氣漸旺,而市場對明年“小牛”也比較樂觀。另外,國務院會議要求穩工業,十三五要求降低杠桿率,重啟IPO是應有之意。

此次IPO重啟,方正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國鵬認為,此舉意味著“災後重建”第一階段結束。後續進入休養生息的第二階段,之前不合理、非市場化的手段都將退出,這對股市屬於利好,股票市場有融資功能才是正常的,不然真是投機市了。

至於眾多關心的對市場影響如何,歷史數據表明,此前八次重啟後,五跌三漲。

附:IPO歷次重啟後股市反應

1、大幅下跌 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

IPO重啟後,未能阻擋大盤繼續探底,到1995年2月探底至524點。

2、大幅下跌 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

重啟新股發行後,當年6月12日大盤跌破700點。7月初,大盤跌至610.33點

3、大幅上漲 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

重啟後,1月19日探底512.83點後,一路上行,展開一輪大牛市,在當年年底飆升至1258.69點,並於2001年6月14日達到2245.44高點,期間最大漲幅達到257.02%。

4、震蕩下跌 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

重啟後,到12月股指再度向下,市場進入三年震蕩期,並於2003年11月13日達到1307.40低點。該輪IPO啟動期間內,市場震蕩下行,跌幅達到21.86%。

5、延續單邊下跌 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

重啟後,大盤延續單邊下跌趨勢,跌幅達到13.15%,並於2005年5月24日達到1057.54低點。

6、大漲後大跌 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

2006年6月5日,大盤從1700點附近最低回落到1512.52點,但隨後很快就創出新高。此後更是一路上漲到6124.04點(2007年10月16日)。A股迎來了史上最大一輪牛市,但隨後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危機來臨。

7、大幅下跌 2008年12月6日—2009年6月29日

IPO重啟助推股指在一個月後站上3478點。但此後股市一路陰跌,長久徘徊在2000點附近。

8、探底反彈 2012年11月16日—2014年1月

重啟以來,滬指震蕩走低後,一度創出1974的調整新低,隨後大幅上漲,一路走高,開啟一波罕見的牛市行情,滬指最高到5178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27

歷次去產能 最後不減反增

1 : GS(14)@2016-09-07 08:08:02

【本報訊】產能過剩,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企業亦齊齊輸錢,但內地經濟由國企主導,用的是銀行貸款,地方政府可因加大投資帶來就業和GDP增長的「政績」,均對產能過剩的後果視為不見。以鋼鐵業為例,過往中央曾多次要求去產能,但最後產能不減反增,正是內地特有體制所造成的怪像。中央最早在2003年已提出要鋼鐵去產能,當年全國鋼鐵產能達2.5億噸,超出當時消費水平,國務院發出《關於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通知》,提高相關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並要求嚴格控制,但實際毫無成效。2008年為應付金融海嘯,中央推出「四萬億投資」,重點扶持鋼鐵、汽車等行業,鋼鐵投資如脫韁野馬,近乎失控。國務院在2009年要求控制鋼鐵、電解鋁、水泥等十個行業產能,並聲明從2011年開始不再批准新的鋼鐵項目。但在2012年,廣東湛江700億元鋼鐵項目獲發改委批准,當時市長王中丙在發改委門口親吻批文,獲媒體圖文廣泛報道,顯示中央禁令在地方利益面前,只是一紙空文。事實上,上述被中央要求嚴控產能的行業,在頒佈禁令後的多年,產能一直持續上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7/197624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43

雙馬新戰場 ofo融資68億創新高 歷次總額逾170億 拋離對手摩拜

1 : GS(14)@2018-03-19 04:26:12

【明報專訊】內地共享單車經歷去年一輪倒閉潮後,已逐漸演變成另一個「雙馬戰場」。去年已獲阿里巴巴及旗下螞蟻金服注資的ofo,昨日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融資,金額達8.66億美元(約67.5億港元),再度由阿里巴巴牽頭投資,令ofo累計總融資額超過22億美元(約172.6億港元),開始拋離競爭對手、獲騰訊(0700)投資的摩拜單車(Mobike)。

明報記者 劉旭霞

ofo昨日發出聲明,宣布完成E2-1輪融資,涉及資金約8.66億美元,除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外,內地創投公司灝峰集團、天合資本及君理資本亦有份聯合投資。集團表示,是次融資結合股權及債權並行方式,在眾多投資者支持下獨立發展。今次ofo融資金額達8.66億美元,更是共享單車行業歷來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上輪融資曾稱估值逾20億美元

ofo行政總裁戴威稱,公司正由急速增長轉化至高質發展的階段。惟公司未有透露其最新估值,追溯上輪融資,戴威當時曾指ofo估值逾20億美元。

ofo對上一輪融資為去年7月,其投資者同樣為阿里巴巴,金額為7億美元(約54.9億港元)。此前,螞蟻金服亦曾於4月注資ofo,並在12月投資哈羅單車作為對冲。哈羅單車較專注中國中小城市發展。

阿里傳將派員入ofo董事局

另外,ofo去年3月的D輪融資中,曾獲風投公司DST、滴滴出行及中信產業基金等機構投資。滴滴出行為內地最大叫車平台,先後4次注資ofo,其持股比例已達25.32%。ofo曾稱,與滴滴將在城市出行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如將ofo接入到滴滴出行的手機應用程式。據悉,是次阿里將派員入ofo董事局,目前未知ofo創辦人、阿里以及滴滴出行那一方會成為董事局主導。

騰訊去年兩次投資摩拜

由於共享單車投資非常「燒錢」,而且資金回籠不多,去年就爆發一波倒閉潮,包括悟空單車、町町單車、酷騎單車、3V bike和小藍單車都在去年倒下,甚至兩大龍頭中的ofo亦曾傳出資金緊張。

至於由阿里長期競爭對手騰訊投資的摩拜,近年融資密度明顯低於ofo,騰訊於去年1月及6月分別領投2.15億美元(約16.9億港元)及6億美元(約47億港元)於摩拜單車, 亦曾引入華為、TPG及紅杉資本等戰略及財務投資者。摩拜為ofo在中國市場內的主要競爭者,兩者主導內地約九成的共享單車市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14&issue=20180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