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核筹备核燃料公司单独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0NMDAwMDIwOTg0Ng.html

12月7日,本报记者获悉,中核集团目前正在筹备成立专业化燃料元件公司。中核集团规划发展部主任曹述栋向本报记者透露,新组建的燃料 元件公司将整合中核集团下属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建中”)和中核北方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北方”)。他表示,目前重组工作进展 较快,这次重组是为燃料元件公司下一步上市做准备。

据中核建中宣传科有关人士称,燃料元件公司将在明年成立,而上市工作也将此后启动。曹述栋表示,未来中核集团将有除中核核电有限公司之外的一系列专业化核电公司上市,包括燃料元件、工程、运营等方面,但将以中核核电有限公司为主。

中核建中与中核北方是我国仅有的两家具备核燃料元件生产能力的企业,但其业务都涵盖了军、核、民三个领域,成立专业燃料元件公司则必须剥离出军、民两部分资产。

中核建中与中核北方方面都表示,企业目前为止尚未接到中核集团的通知,没有采取具体行动,但整合已经是被确认的事实,只等中核集团出具整合方案。

中核建中是我国目前压水堆燃料元件的主要生产商,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00吨铀/年,并向广东大亚湾、岭澳、阳江等二代改进型核电项目供应。今年上半年,中核建中扩建项目获得工信部国防科工局批复,目前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

中核建中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核集团要求中核建中扩建项目必须在2012年投产,届时中核建中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0吨铀/年。按照中核建中的规划,到2020年中核建中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吨铀。

中核建中还同时具备生产俄罗斯VVER核电站燃料元件的能力,计划在2011年正式供应江苏田湾核电站使用。

此外,中核建中还控股上海高泰稀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并通过该公司与法国阿海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生产锆合金管,这一产品是我国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国产化的主要短板。

中核北方目前压水堆燃料元件生产能力为200吨铀/年,该公司计划通过扩建工程达到400吨铀/年的生产能力,扩建工程尚未动工。中核北方另有200吨铀/年的重水堆燃料元件生产能力。

但中核北方未来的重头在于其是我国AP1000三代核电燃料元件自主化的主要单位,中核北方计划处有关人士表示,中核北方规划到2020年具备2000吨铀/年的AP1000燃料元件生产能力,但现在还在筹建当中。中核北方处于筹建中的还有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7

中核集團重啟廣東核燃料產業園項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7348.html

中核集團重啟廣東核燃料產業園項目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07-20 14:29:00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意重啟在粵一個投資高達450億元人民幣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此前該公司在廣東江門建設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曾在2013年因受質疑而下馬。

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或將重啟在廣東省一個投資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中核集團此前在廣東江門建設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曾在2013年因受質疑而下馬。

廣東省發改委在7月13日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我省清潔能源建設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的通知顯示,“加快建設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積極協調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並爭取國防科工局等相關部門支持,推進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盡快落戶我省並加快建設。”

隨著核電重啟,中國需要更多的核燃料。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安全專家阮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國內的核燃料能夠滿足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的需求,但隨著在建核機組的不斷投產,以及新一輪規模發展核電的啟動,國內所需核燃料正在與日俱增。

另外,阮可強表示,中國核電“走出去”也需要足夠的核燃料的支持。

三年計劃投資27.3 億元

廣東省發改委官網還顯示,上述核燃料產業園項目是集中建設核燃料轉化、濃縮、元件制造一體化項目,項目業主為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中核集團為國內唯一的核燃料元件供應商,國內唯一具有鈾礦開采權的企業,在核燃料元件市場中具有壟斷地位。

上述計劃表顯示,該項目在最近三年內的總投資為27.3億元,即2015年投資4.3億元,2016年投資8億元,2017年投資15億元。

這距2013 年7 月13 日該項目因受質疑而下馬的時間正好兩年。當年7月13日,江門市政府下發文件稱,對中核集團在江門鶴山市建設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不予申請立項。

該項目當時擬總投資370 億元,集中建設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等設施,打造“一站式”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鏈,建設國際一流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集群。

江門官方曾表示,項目建成後,無論是在工業產值還是在稅收方面將會再造兩個鶴山。該項目被列入廣東省2013 年的重點項目。根據當時的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已投入1.44億元支持前期建設。

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2013年7月份在鶴山項目現場采訪時了解到,為了推進項目的建設,當地已經進行了包括農民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資料顯示,項目總用地面積超過200公頃。

本報記者無法獲悉該項目是否繼續在江門鶴山重啟。但有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項目繼續在鶴山受阻,那麽它可能被遷往廣東其他城市。

在鶴山采訪時,有民眾向本報記者表示,他們擔心項目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也有民眾向本報記者表示,更多的質疑是來自本地之外。但核電專家表示,與核電站相比,核燃料產業園項目則更加安全,因為它不涉及核裂變反應。

官方資料顯示,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的生產過程為化工轉化、物理濃縮、粉末冶金、機械加工,原料為天然鈾,產品為核電站發電核燃料組件,整個生產過程只涉及天然鈾、低濃鈾,不涉及裂變反應。

配套核電“走出去”

業內人士指出,在核燃料循環方面,國內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整的供應保障體系,為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以滿足目前已投運核電站的燃料需求。

那麽,中核集團有必要再建核燃料產業園嗎?

“有必要。”阮可強對本報記者說,目前的核燃料是可以滿足正在運行的核電站的需求的,但是中國未來還有更多的核電站要投產,還要開發其他新的核電項目(如內陸核電項目),因此需要更多的核燃料。

“中國快堆之父”的徐銤也向本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從長遠來看,現有的核燃料是不夠用的,因此需要提前布局。快堆是最新一代核電技術,該技術可以將鈾的利用率提高60倍。但該技術至少還需要十多年的努力才能投入商業運行。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在今年5月份介紹,國內在建核電機組共27臺,在建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至2020年核電發電量占比將進一步提升,有望接近4%。他介紹,目前內地投入運行的核電機組一共23臺,到今年年底,運行機組可望達到30臺,總裝機容量接近3000萬千瓦。

阮克強表示,和核電站廠址的選址一樣,核燃料項目的廠址也需要國家的布局。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6月開始,中核集團組織專家在廣東鶴山市進行選址考察,經過對場址地震、水文、氣象等進行綜合分析,擬將鶴山列為產業園候選場址。

另外,有內人士分析,產業集群實際上是把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通過分工專業化與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的一種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及地方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大多數核燃料企業地處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中西部地區,如陜西、甘肅、四川、內蒙古等地。其中生產核燃料元件的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位於四川宜賓,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和中核包頭核燃料元件股份有限公司均位於內蒙古包頭。一位核電企業的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廣東是一個核電大省,在這里建設核燃料產業園項目具有諸多方便之處。

目前,除了廣東之外,河北也正在計劃建設同樣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

本報記者註意到,自從2014年以來,中核集團高層已經與河北官方就滄州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核燃料產業園建設項目進行多次接觸。

河北省人民政府網2014 年公布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核燃料產業園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告》顯示,中核集團在河北規劃的核燃料產業園計劃2015年內開工建設首批項目,建設總投資初步估計約400億元,該項目是為了服務國內外核電市場,成為國際上占有重要市場份額的核燃料供應強國。

“我們核電出口還需要核燃料產業的支持。”阮可強向本報記者分析,一般來說,核電進口國是沒有獨立的核燃料生產能力的。他表示,中國要出口核電,需要擁有完整的核工業產業鏈,而核燃料產業便是其中之一。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822

核燃料領域迎50年來最大變革 引發中美齊關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77.html

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正在把目光投向新一代核燃料系統的研發。與現有核燃料相比,它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在較長時間內抵抗嚴重事故工況。

中國核能巨頭中廣核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6月23-24日,由國家能源局主辦,中廣核承辦的“2016事故容錯燃料技術國際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出席該會議的有“中國、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50余位專業人士。其中,美國是世界級核電列強。

上述材料顯示,事故容錯燃料(Accident Tolerant Fuel, 下稱“ATF”)是為提高燃料元件抵禦嚴重事故能力而開發的新一代燃料系統,與現有核燃料相比,它能夠在較長時間內抵抗嚴重事故工況,同時保持或提高其在正常運行工況下性能的新型燃料系統。

據出席該會議的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白宮核能領域政府顧問Steven Zinkle介紹,ATF技術是近50年以來核燃料領域的一次重大技術革命,是美國能源部未來10年在核燃料領域投資和研發的重點,美國主要核能機構均已投身其中。

Steven Zinkle還稱,ATF在國際核能界業已掀起一股科技研發熱潮,正深刻改變核能科技的發展方向,ATF是核安全“遊戲規則”的改變者;ATF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過去5年的研究結果表明,采用ATF技術研制的新型核燃料有望於2022年前後在商業反應堆中測試並推廣。

出席該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則稱,ATF技術是超高安全核能系統的未來,是全球核能行業面臨的一次機遇。

第一財經記者對公開資料進行梳理發現,ATF是後福島時代國際核燃料界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受到了美國等世界級核電列強的推崇,並成為國際上核安全技術及核燃料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

耐高溫是ATF的一大特點。據美聯社2014年報道, 2011年,日本由於地震海嘯導致核電站爆炸受損,顯示出核燃料過熱會發生什麽。 為應對福島核事故,美國多個機構的科學家正在開發設計核燃料,目標是創造在極端條件下更耐損壞和熔化的核燃料,更不容易發生使金屬包殼脆弱並產生氫氣爆炸的化學反應。如果研究成功,該成果能夠給核電站工人更多時間來防止事故導致燃料破損並釋放有害輻射。

而中核集團官網在2015年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向英國國家核實驗室(NNL)、曼徹斯特大學撥款250萬英鎊,用於開發ATF。這項投資將為開發具備事故容錯技術的核燃料建立一系列設施。

NNL稱,開發新型核燃料的目的之一是,正考慮采用具有更高密度、更高導熱系數的新型核燃料,例如鈾氮化物和矽化物,作為鈾氧化物的潛在替代品

中廣核研究院院長龐松濤稱,中國政府對先進核能技術高度重視,已在《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與《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中明確了ATF研發任務。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發改委、能源局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提到,要“推進事故容錯燃料元件(ATF)、環形燃料元件的輻照考驗和商業運行,具備國際領先核燃料研發設計能力”。

核燃料組件是核電站的核心部件,直接影響核電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目前中國大型商用核電機組中使用的燃料組件設計與制造技術主要依賴國外引進。

龐松濤稱,目前,中國已經設立ATF重大科研專項,並由“中廣核牽頭,聯合國家電投、中科院、中物院、中核集團等業內主要企事業單位以及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對該技術進行攻關。

龐松濤還稱,為在ATF項目運行中開放地吸收全球智力資源,中廣核正與美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密歇根大學、電力研究院、韓國原子能研究院、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等機構開展技術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4

中哈合資核燃料廠預計後年投產 產品將於國內市場和海外出口

過去十年來,中國核電企業一直力爭在海外鈾礦資源市場開發尋求突破,並獲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在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合資項目預計在2019年投產。

5月9日,在中廣核在京舉行的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新聞發布會上,中廣核鈾業公司總經理余誌平在回答媒體關於中哈合資核燃料組件廠項目進展的提問時稱,目前的情況主要是工廠涉及的工作,主要是設備采購的工作,以及相關的生產準備工作,各項工作都有序進行,預計在2019年底項目能夠建成投產。

上述項目是中廣核在兩年前和哈薩克斯坦的企業合作的。2015年12月,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簽署了《關於在哈薩克斯坦設計和建設燃料組件制造廠和在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鈾礦的商業協議》。商業協議細化了雙方合作進行的核燃料組件項目和鈾礦項目的里程碑節點、主要商業條款等內容以統籌指導兩個項目落地,標誌著中國核能企業“走出去”合資生產核燃料組件事宜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余誌平稱, 上述中哈合資項目得到了中國政府和哈薩克斯坦政府的關註,也列入到了能源分委會的跟蹤項目,定期對項目進展進行跟蹤。

中廣核副總經理譚建生介紹,上述項目在2016年12月正式開工。“這是中哈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推動了哈薩克斯坦核燃料產業向上遊的升級,也為中國帶來了至少4萬噸金屬鈾的資源儲備。”他說。

“關於產品的銷售,合資組建廠第一期的規模是200噸鈾,主要的客戶是面向中廣核的市場,包括中廣核走出去海外的核電市場。”余誌平介紹,“中廣核和哈原工正在積極謀劃第三方市場,主要面向第三方市場。哈薩克斯坦本身也規劃建,我們這個組建廠也取得了哈薩克斯坦規劃建設中核電站燃料的優先供應權,未來在運行方面會有很好的安排。”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廣核獲悉,自2006年以來,中廣核與哈原工在鈾資源開發、天然鈾貿易及核燃料芯塊加工領域進行了合作。

除了哈薩克斯坦,據余誌平介紹,中廣核位於納米比亞的湖山鈾礦項目於2016年12月31日生產出第一桶鈾,預計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產。該項目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項目建設期間可提供約6000個就業崗位,生產期間可提供1600個就業崗位,並使納米比亞出口增長約20%,GDP增長約5%,也有望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產國和出口國。

按照中廣核此前的說法,湖山鈾礦儲量達產後,可滿足2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近40年的天然鈾需求,其建成投產對提高中國天然鈾的供應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余誌平還稱,結合納米比亞工業基礎薄弱、所需技能不足的實際,中廣核一方面引入了中建、中電建、中核建、中冶科工、兵器集團等五家中國企業參與礦建,有效帶動國內企業走出去。

核燃料是核電發展的基礎。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此前發的一項聯合報告顯示,盡管2011年3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出現了鈾礦市場價格下降和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電力需求下降,但對核電站需要的原材料鈾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繼續增長。報告預計,2035年之前,世界核能發電量的增長範圍將為7%至82%。

報告稱,目前全球共有20多個國家生產鈾,其中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所占比重最大,相當於世界生產總量的63%。近兩年鈾生產的增長主要受到哈薩克斯坦增產的驅動,同時澳大利亞、巴西、中國、馬拉維、納米比亞、尼日爾、烏克蘭和美國也都有小幅增長。

鈾是一種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二,其形成可工業利用礦床的幾率比其他金屬元素要小得多。鈾礦這種核工業的基本原料對於擁有核電站的國家來說都具有戰略價值。

根據中廣核介紹,中國針對核燃料提出了堅持“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和“三個三分之一”的資源保障策略,即鈾資源供應依靠國內生產、海外開發和天然鈾貿易各三分之一的保障格局。

多位核電企業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啟動新一輪規模發展核電的到來,國內核電集團已在世界其他國家開發鈾礦,確保鈾資源供應的穩定,避免鈾礦價格上漲時付出更高的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