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字當頭:舊樓有價 利世民

2010-03-18  AD





 

收樓強制拍賣業 權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是非常棘手的題目。原則上收樓強拍要是有問題,門檻是八成抑或九成,根本不重要,可是議員偏愛不着邊際。另一邊廂,支持降低強拍門 檻的最有力理由,就是加快市區重建,不可任由少數人延誤城市整體發展。將功利目的作為理據侵犯產權,是極度危險的想法,對香港長遠傷害不下於殺人危樓。

那 麼,舊區舊樓應如何處理?

香港分層式物業所謂業權,其實以份額計算擁有權,模式類近股份公司的股權。所謂「業主」,由始至終只是住戶,而非 土地擁有人。所謂「契」,只不過說明甚麼人有權如何使用那單位。

再者,在樓契上,還有一份公契;單位以外,還有公用空間。樓宇的質素,往往 取決於整體管理和保養。我們今天認識的這種業權安排,善意動機是為清晰保障各住戶權益,確保物業整體管治得到照顧。可是,大多數市民置業,怎會想這麼多問 題。很多業主心目中,買了下來的家,就是永遠的產業,樓宇保養得好不好,不是外人管得來的事。

舊樓不一定是危樓。舊區問題在於樓宇保養。其 實香港到處都是舊樓,座落優質區域的舊樓,都得到好好照顧,壽命比其他區域長30年不止。其他舊區樓宇,因一個致命的經濟扭曲,令舊區細價樓無論租售均完 全失去市場。

低收入倡獲租金津貼

公屋也叫廉租屋,開宗明義打低收入階層市場,也將低價租務市場的存在完全抹煞。不少六、七十 年代建成的樓宇,座落西區、土瓜灣、深水埗,比較就近工作機會,本來是低收入人士理想住處。可是,公屋政策令這些樓宇的價值多年來被壓抑,保養工作自然 差,後來有了重建概念,業主當然更疏於修葺。

不少舊區,根本可靠業主自身動力維持,甚至改善質素。除舊樓檢修外,要是政府可推出低收入人士 租金津貼,一方面加快上樓,二來讓未上樓的人有更多更靈活的選擇,三則可活化舊區,這多贏方案實在沒理由不推行。要是有舊區舊樓在租津下仍沒市場,當事實 擺在業主眼前,相信收地重建過程會比現在順利。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7

冇成交期唔殺訂有價講七萬蚊呎天價穿煲做媒越南買家起底

2010-06-10  NM





恒基旗下的天匯,九個月前曾是香 港人的驕傲,六十八樓A的單位,成交呎價七萬一千二百八十元,打破倫敦One Hyde Park頂層呎價六萬三的紀錄,成為全球最貴分層住宅,單是每月管理費就要三萬元,單計冷氣機房就過千萬!

但成交死線前夕,上週二恒基主席李兆基一改口風,主動提出現時恒指下跌,樓價有調整,為天匯減價成交鋪路;然而本週二賣地創新 高,若然恒基減價更凸顯天匯早前成交價「水分」甚高。

而四叔最新版本指一口氣掃入廿個單位是單一買家,估計這人就是越南商人朱立基,而他與 早前「認頭」買入天匯的DJ秦善文關係又撲朔迷離,為天匯這廿七個交易再添詭異色彩。本刊到胡志明市,把這個天匯買家「越南朱」大起底,發現他的資金來源 亦十分神秘,在港狂掃豪宅與發展商大合奏,其實是想泊上大碼頭。

天匯六十八樓A單位以七萬元天價成交已有九個月,但這樁成交都給予人 「Too good to be True」的印象。天匯整項賣樓交易都非常詭異。當初天匯推出市場並沒有公開發售,有興趣的買家只能透過恒基售樓部預約參觀,恒基會審視其背景才決定是否 接受參觀,連售樓部職員亦無緣見到買賣文件。去年十月底,恒基只公布有一單位以呎價七萬成交,旨在引起市場起哄,但對其餘廿多個交易無再交代。今年二、三 月,天匯成交期將屆滿,恒基被踢爆已出售的廿八個單位中,只得一個完成交易。而賣出的廿七個單位都用離岸公 司登記,付款條文並不一樣。在買賣合約上,亦沒有訂明完成交易日期(Agreed Date),買家多次延期交易,恒基並不打算殺訂,只是一直無了期拖延,直至地政總署六度去信要求恒基解釋,在公眾「逼供」下,恒基才訂出本月的十六日, 作為成交的最後日期。

買賣雙方口徑不一

愈接近成交日期,恒基方面對買家身份的口風,又前後有矛盾,去年十月天價成交後,全城 關注買家的身份,當日恒基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隱隱晦晦地說:「佢講廣東話嘅,但有濃烈的 普通話口音,應該學緊普通話啩!」另一邊廂又對外放風,指買家是內地富豪。其後李兆基又親自出來解畫指:「香港鄰近有許多新富豪,就好像大陸,那些新發財 的,財富不遜於香港富豪……。」又話內地富豪買樓:「唔貴唔買,好似女人買手袋。」

一個月後,傳媒從臨時買賣合約的買家簽名中,發現天價單 位的買家是四十二歲的唱片騎師秦善文。雖然李兆基即時出來澄清,指秦善文只是買家授權的簽署代表,並非買家本人。但秦善文卻否認是「人頭」,而是與幾個人 組成團隊作投資,買賣雙方言論矛盾。

越南豪客現形

上週二,李兆基在恒基股東大會後承認,大部分天匯買家屬同一買家,「有個客 同我買了二十多幾個。」又說恒指跌了兩成,暗示樓價「有得傾」。根據種種蛛絲馬跡,這個客人的身份就是越南華僑朱立基。

未成交廿七個單位 中,秦善文簽名的公司共買入六個單位,葉德榮簽名的公司買入另外六個單位,劉玉菁簽名的公司買 入四個單位。這三個買家雖然以不同公司登記,但登記地址都是重疊的。另外,買入天匯其中 四個單位的張莘,及買入另外四個單位的律師李廣耀,他們的登記地址亦是中環中遠大廈十樓。張莘曾替朱立基買入中環盈置大廈,及掃入多個山頂倚巒單位。秦善 文於今年一月開設的Hi-Fi鋪,位置就在大業主朱立基於○九年以三十六億購入的盈置大廈商場內。以此推算,朱立基購入單位共有廿四個。

上 星期仍身在越南的朱立基,本週一已返到香港其盈置大廈的寫字樓,記者在大廈門外守候期間,數名辦公室職員亦走到大廈大堂,監視記者的一舉一動。另一邊廂, 卻吩咐大廈保安安排平日行人止步,要經過商場廁所的走火通道給予朱立基鬼祟逃離現場。無獨有偶,天匯「買家」秦善文開設的音響器材公司,就設在盈置大廈一樓商場,秦善文見有記者在大堂等朱立基,竟然主動上前邀請守候在大廈外的記 者,往其辦公室訪問,企圖調虎離山,令朱立基可逃離大廈,可見「護主情切」。他又主動向記者提及:「已簽好晒所有文件啦,總之十六號大家都開心。」

秦 善文亦向本刊記者坦承認識朱立基:「佢只係我一個Walk-in客,佢二月同我買咗套二百幾萬嘅音響,我亦都有上去佢倚巒屋企幫佢擺位,但我完全唔知佢係 天匯買家,我哋亦無討論過天匯。」他亦主動交代其盤算:「我哋係成個團隊咁買樓,目標係想令天匯附近,干德道嘅樓價上升。其實我哋喺附近有批單位已經賺咗 一筆啦,你哋無人知咋。」更有其欲蓋彌彰之感。

借買樓搭關係

據知,朱立基願意與恒基進行「天價」交易,目的是與大發展商發展 長遠關係。○七年任香港小輪發展部董事鍾麗幗曾到過越南覓商機,從中認識到在越南做酒店 及地產的朱立基,遂由她穿針引線安排予恒基營業部。有認識朱立基的越南商家指,自從○七年爆出朱氏夫婦掃入五幢新地豪宅倚巒後,一次朱立基出席活動時被問 及此事,「佢當時同人哋講,話係篤數啫!」因此這次再傳他買入全數廿四伙天匯單位,有當地商家認為此舉跟倚巒交易如出一轍,純為幫發展商「出頭」。

這 位越南豪客,其實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小時候父親朱鎮康在上環東邊街開設「銘昌號」賣乾貨,一家人住在東邊街唐樓,並在天台曬鹹魚,街坊都得悉,朱家的兒 子在越南發達,原來朱父早年自學英文,朱立基早年到過德國留學,並在香港一間代理德國啤酒的公司打 工。八十年代尾,朱立基被調到越南胡志明市拓展啤酒生意,當時在胡志明市經營銀庭酒樓的張美蘭因跟朱立基入貨而認識。

越南賣啤酒結緣

張 美蘭與越南官員稔熟,與五名政府官員和商人為結拜兄妹,她就排名第三。九十年代初她跟幾個朋友,與越南旅遊局旗下的物資公司合作入口燈飾、酒店設備,但當時越南仍受到美國禁運,張美蘭的生意蝕大本。約於九三年朱立基與張 美蘭成立萬盛發,眼見外資開始湧入胡志明市投資,於是陸續開設兩家餐廳,到九五年再投資開設一家只有六十四間房的小型酒店,名為溫莎西貢酒店,但生意經營 失敗,並且欠債纍纍,後來得一朋友借錢事業才起死回生。後來才升任為越南清查局(相等於香港廉政公署)副局長,與張美蘭屬結拜姊妹的阮氏玉蓮指:「令張美 蘭起死回生的是一名叫胡丹的香港籍越南華人,是由我介紹給張美蘭認識的,胡丹認識不少官員,並介紹熊德龍予他們認識,並借了六百萬美元給他們。」本週二, 記者找到胡丹,她說:「我係冤枉嘅,每次提起都好傷心。」

搭上中國間諜

熊德龍被稱為中國在美的間諜,小時在印尼由當地華僑收 養,八十年代初移民美國,成為親共僑領。他除了是雲南香煙紅塔山的代理,九十年代中還從台灣人手上收購了美國的華文報紙《國際日報》,更是《人民日報海外 版》及《文匯報》美洲版的發行代理。有指他九十年代因涉及軍火走私案及克林頓時期政治獻金案,遭美國司法部搜捕而返回中國大陸,至今不敢回美國。○二年張 美蘭為請得熊以六百萬美元入股其公司的五星級溫莎酒店連安東商場項目,以及服務式住宅 Sherwood。然而之後熊經多次交涉,張美蘭仍未將兩個項目的部分股份,經正式手續轉名予他。熊德龍最後在大怒之下決定抽資,要張美蘭還錢,案件最後 鬧上法庭。

當時張美蘭指該六百萬美金,已交予好友胡丹代為還給熊德龍,由於胡丹否認此事,張美蘭於是狀告胡丹私自挪用款項,令胡丹坐監八個 月,最後雙方庭外和解,事件不了了之。阮氏玉蓮稱:「張美蘭平步青雲完全靠借到六百萬美元,佢嘅事業係佢自己一手奮鬥出來,老公不是本地人,爭取不到 的!」

現時萬盛發在市中心Dong Khoi的地皮,位處市政廳附近及地標新華大廈對出,是市內絕無僅有的靚地。這個地盤過去數年因政府政策改變,令萬盛發多次更改土地用途,及後○八年越南 出現經濟危機,再令地皮一直丟空。 其實早在○七年時,朱立基曾一度將地皮項目以廿六億元賣予香港上市公司潤迅通訊,以換取三成潤迅控股權,惜後來合作計劃因潤迅管理層捲入廉署官非而告吹。

大 陸高官關係密切

朱立基之所以能成為胡志明市著名地產商人,有賴其越南籍妻子張美蘭協助。交際手腕了得的她,經常出席會晤越南國家領導人的活 動,又經常捐錢做善事,因此與政府關係友好。

雖然萬盛發在胡志明市甚為出名,但朱立基為人卻非常低調,雖然是越南香港商會成員,但卻甚少出 席商會活動應酬。「佢多數去番自己開嘅餐廳食飯,據聞佢仲住喺西餐廳AMIGO樓上。AMIGO條街全部物業都係政府嘅,唯獨佢間餐廳個幢樓係佢哋私人 嘅,由此可以睇出佢哋同政府關係幾好。」朱氏夫婦與中國領事館亦十分稔熟,中國領事館的活動,多在溫莎酒店舉行。而萬盛發在鄰近市中心的第三郡的服務式住 宅Sherwood Residence,便鄰近中國領事館,領事館職員更長期租住其中。前幾年,鄰近越南的廣西,中國政府投下二百億美元作為扶貧基金,據知張美蘭與廣西官員也稔熟,有生意「合作」。朱立基及張美蘭「財來自有方」,可見一斑。

老 臣子紛紛離任

恒基賣樓弄出這個大頭佛,無論交易價格、成交條款,買家都顯得十分詭異;不少老臣子都看在眼裡,這與恒基營業部的賣樓手法有直 接關係。現任恒地副主席林高演一直是四叔身邊的左右手,隨着老臣子逐漸淡出,他在集團內 的勢力愈加鞏固。○五年,他的弟弟林高禹就直接參與了恒地的營業部,擔任顧問,同年在恒地做了廿年的營業總經理張炳強就離職,投到英皇地產去。

自從林高禹插手恒基營業部,賣樓手法起了巨變,首 先他喜歡利用藝人來做宣傳,在他旗下就有一間名為誠粵娛樂製作公司,○六年開售翔龍灣 時,其胞兄林高演現身翔龍灣,就「巧遇」成龍並雙雙握手,林高演當場笑指「有情有義極具義氣的成龍購入六座八個單位,作為旗下員工宿舍之用,不過就無透露 涉及資金,但已收宣傳之效。林高禹又找來老牌歌星兼他的友好薰妮唱翔龍灣的廣告歌,又安排自己女兒做翔龍灣代言人,只是反應奇差,最後被抽起。

明 星攻勢催谷樓盤

後來又安排容祖兒為大埔比華利山別墅作宣傳;○七年十月就傳出藝人周星馳一口氣購入十一座比華利山別墅,但據本刊查冊,周星 馳簽下買賣合約只有七個單位,其中四個更在○八年底取消交易;這種賣樓手法,與早前大圍名家匯買家認購三個單位,可以退回兩個,如出一轍。曾在恒基營業部 打工的員工說:「林高禹好鍾意叫我哋報大數,明明賣咗二百個單位,就話要報四百個,張價單寫樓價比如係一百萬,就要我哋同個客講百二萬,搞到賣樓好烏煙瘴 氣。」據知因着賣樓的手法,營業部謝偉銓有不滿,欲離開營業部,最後調到陽光房託任主席, 但今年三月他宣布將到爪哇控股任職,正式離開恒基。

老臣子相繼離開營業部,總經理一 職遂由林達民接任,他事事聽命於林高演,據知林高禹雖然在恒基系內沒有職銜,對營業部仍有參與意見,去年的聖誕節聯歡仍然有份坐在主家席上。

除 了營業部,林高演對其他部門都有他的嫡系馬房,如建築部黃永灝、地產策劃部總經理郭文 祥,以及香港小輪發展部董事鍾麗幗,他們都是近幾年從外聘請過來的。天匯的廿七個未成交 單位如何埋尾,且看恒基副主席林高演如何替四叔收拾殘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72

校巴牌有價 左丁山

2011-2-17  AD




 

關於學童小巴開快車一事,有一位讀者以前開辦學童小巴公司,來電郵表達司機方面嘅情況,節錄如下:

「學 童小巴爭分奪秒,除咗司機性好開車快,有時係學校同家長迫成,價要平,咁車主盡量接滿額,安全喎,一定要入屋邨入便上落,家長個個都叫你響佢樓下設站,唔 理禁區、巴士站都叫你開站,最叻嗰句係人地都係咁。工人接送就準時,若老人家就例遲,等得嚟下站啲人又黑面指罵投訴,司機焗要開快啲。放學遲多數係訓話 囉!學生玩失蹤、上廁所、上課室搵嘢,駛離校門晏,司機又要追時間,又怕投訴又趕下轉,有乜方法唔急呢?限一程車45分鐘,若果只五個站,又坐得滿,司機 係可以他條,不會快車。所以我做咗五年校車,蝕到驚!亦對不合理要求及投訴火滾,終於成間公司賣盤,因牌有價可袋成千萬,可好好過日子,否則學吳儀裸退, 白勞碌一輩子!校車好難做,廠車又冇得做,運輸署係倒米,接到合約要申請獲批在案,你至好行車,否則停牌釘牌,批又冇標準可言!

大陸愈做愈開放,香港倒退,二世祖式,個個唔好做,冇麻煩俾班官,佢地樂見,招呼幾個大商賈就啱!」

呢 位讀者C對經營校巴,滿肚怨懟,但難以令左丁山明白嘅就係,既然做咗五年校車,蝕到驚,點解有人肯買你間公司,等閣下袋番成千萬銀呢?俗語云,殺頭有人 做,蝕本生意冇人做,既然有人肯將間蝕本公司買入,買家有乜揸拿呀?牌照有價,可能係因為運輸署嚴格審批,不發新牌,人為地推高牌照之故,故此讀者C經營 校巴公司時,對運輸署抱怨不止,但依家可以安樂退休,唔多唔少,都係運輸署送嘅大禮啫!凡政府干預市場,就會有人得益,得益多與少,要睇個人造化咯。

 

至 於司機趕開快車,在禁區停車接學生,左丁山不以為然。學生自細就慣咗在禁區上車,會養成不守法習慣,他日長大後就會依樣畫葫蘆,藉口係:「自細都係咁o架 啦!」一啲家長係要校巴司機在禁區停車,心態要不得,運輸署啲交通督導員(俗稱咖啡人)應該要抄牌,罰到啲司機唔敢,消除家長嘅「人人都係咁」嘅心態。不 過啲督導員好識玩失蹤,要佢地阻止他人犯規時,佢地永遠不在場,當你自己揸車,偶然想話偷雞一次嘅時候,督導員就即時出現,將你捉到正!靠佢地督導交通, 難啲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59

余剛 :資訊有價

 http://www.p5w.net/p5w/fortune/200309/20.htm
余剛 :資訊有價
隨著「財華網」漸成氣候,余剛的目標很明確:把公司推向資本市場,最終在新興的大中華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外資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地行動,因此要做中文世界最優秀的財經信息分析和增值服務綜合平台,我們還有點時間。」
徐迅/文 王凡/攝影
1996年,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找到余剛,請他去教書。港大留美學派高手云集,號稱「香港的學術高地」。32歲的余剛有點動心,畢竟赴美讀書、在美國公司工作已有10年,回到學術界是很有吸引力的事。
attachment  港大請余剛去教財務學。作為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紐約大學財務學博士,又在JP摩根做過研究,在高盛(亞洲)做過策略分析員,余剛自信可以勝任。自然,他決定去欣賞美麗的維港夕陽。
當年和余剛一起赴美的許小年、張朝陽、李山、胡祖六、王等散落在哈佛、MIT、斯坦福等名校,如今都已是亞洲區響噹噹的人物。「我們這代人,中國情結 和改變中國的夢想很多。」余剛很感性地說:「我在華爾街銀行裡上班,時間長了感覺很枯燥,30歲時可以看到40歲的模樣。而且在華爾街做策略分析員、做交 易,其實是沒有目標的,你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也沒有空間。看到中國很熱鬧,我們都想回國幹點轟轟烈烈的事。」
大學的空間令余剛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他將美國經驗與香港所見寫成評論,刊在香港《信報》和《亞洲華爾街日報》一中一英兩家媒體上。
2年時間,他的文字已經很多,於是決定出書,把積累的20多篇文章集合起來,找到出版商,一本《香港經濟何時復甦》出版了。1998年正好遇到金融風 暴,香港持續向好的經濟在大風大雨中波動,余剛在書中旗幟鮮明地提出:香港的經濟發展必須和珠三角緊密結合,主動融入珠三角。
多年後的今天,日炒日盛的CEPA似乎在為余剛當初的觀點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港大的兩年,余剛最不習慣的是節奏緩慢的校園閱讀方式,以前在JP摩根和高盛,電腦裡的資訊隨手可得。「我想裝一個路透資訊系統或彭博終端機,但每 個月差不多要2000美金,學校審批很難。」所以當余剛偶然看到美國互聯網熱潮的報導時,很是興奮:「原本很貴的資訊都可以大眾化了,而且是即時的,資訊 供應方也無需太多的成本。」余剛回憶說,「按照遊戲規則,美國流行的東西香港很快會有,而當時香港尚無一家財經網站。我看到了需求,香港資本市場極度發 達,一定會有市場,為何不試試?」

千萬美元追捧
香港首家財經網
1998年下半年對34歲的余剛來說,也許是最適合創業的時刻,12月,一家以50萬美元創業的小公司問世了。余剛和海外的一個朋友拿出自己的真金白 銀,建立了財經資訊網站「投資網上行」(www.finet.com.hk)。 「當時香港很轟動,看財經新聞可以通過互聯網看即時的,而不再是看隔天的報紙。」
配合中英文財經資訊網站「投資網上行」,余剛快速編出一本網上投資參考書《投資網上行》,羅列全球主要財經網站網址及投資建議等內容,1999年初,書賣得很好,配合公司的財經網站,市場反應不錯。
1999年中,一個陌生的秘書小姐來的電話令余剛狐疑:「美國《讀者文摘》香港公司人員要來拜訪。」不久,這家驕傲的美國公司人員上門來看網站,余剛 有點受寵若驚。他很快明白對方的意思:要來投資,他喜出望外。原來,這家歷史悠久、盈利穩定的跨國出版公司越來越感覺到印刷紙媒體利潤在被新興市場攤薄, 很多新業務無從下手,特別是網上書店「亞馬遜」出來後,《讀者文摘》股東和董事會認為電子商務模式應該是《讀者文摘》最有條件做的,卻被別人搶去了,隨即 他們解聘了CEO,從AIG請人做CEO他們很想做財經網站,但也明白自己做不如投資現有的,而「投資網上行」是其首選。
專業人士的加入令小公司迅速長大。數月後,由《讀者文摘》牽頭,聯合美國通用金融(GE Capital)及幾個美國、加拿大的個人投資者,組建了投資團隊,2000年1月投下超過500美元,佔公司不超過30%的股份。「當時,我們創業的啟動資金也差不多花完了」。
當時他們覺得香港網址沒有吸引力,而且網絡泡沫後期,最熱門的是電子商務E概念,只要和E沾邊,納斯達克的股價都瘋漲。由此,www.finet.com.cn改為www.e-finet.com,「投資網上行」改名為今天的「財華網」。
2000年9月,美國企業新聞通訊社又拿出接近幾個月前《讀者文摘》和通用金融投資總和的資金,獨立投資市值暴漲的「財華網」-余剛創業不到2年,便拿到1000多萬美元。至此他可以實踐其網絡媒體之夢,只是當時他還不清楚自己的商業模式。

傷心的免費報紙
2001年1月拿到第一筆錢時,股東就要求「財華網」增加即時財經新聞,這是其他對手很難做到的。余剛於是去購買路透社的財經新聞,因為新聞是免費的,所以大部分用戶對該服務很感興趣,畢竟看差不多的新聞不用向專業服務商每月花2000美元購買了。
有了錢,余剛決定自己採寫新聞,便推出「財華新聞頻道」。2001年初他找來10多個記者,不少是香港《信報》、《經濟日報》資深記者,他們每天在記 者會、股東會、交易所、企業採訪,隨時發來最新信息,新聞隨時上網,因而網站每天有上百條免費收看的即時新聞,不少對當天證券市場和個股都有直接影響。
但余剛似乎仍不滿足,股東的要求也很高,因為2000年下半年,納斯達克等市場已開始搖晃,2001年初明顯變壞。
「當時分析市場,也參考美國的方式,決定出版報紙,用傳統媒體模式來配合網站,希望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更關鍵的是香港沒有一份財經類晚報,發佈當日 財經資訊。」2000年8月1日,香港第一份財經晚報《財華速遞》面世,刊載當日香港和美國財經新聞、股市、衍生工具等。報紙在香港免費發放,每天印刷 5-7萬份,記者一度有30多個。
但該商業模式的嘗試並不理想,在有10多份日報、競爭超級激烈的香港,新報紙的生存異常困難,採用免費送報的模式一度有銷量,但成本奇大,廣告卻並沒 有馬上跟上來。而且很多問題影響著這次嘗試的結果,比如送報車在下午送報時經常塞車,而報紙送晚了,已下班的商務區就沒有人再要。隨著虧損越來越嚴 重,2002年3月董事會決定停刊。8個月的媒體行動一下子花掉數百萬美元,收效卻很少,余剛今天仍心有餘悸:「媒體市場有前景,但需要謹慎。」

峰迴路轉源於資訊有價
嘗試的結果都是雙向的,熱鬧的市場也帶給余剛新的生意。余剛在忍痛停報的同時,「香港東亞銀行」給了他第一個信息資訊訂單:「東亞」的網頁即時新聞要 「財華網」提供。「那次生意錢不多,卻是我利用新聞、資訊做的第一筆生意,『東亞』是我的第一個買家。」其後,「電訊盈科」又提出要買資訊,且每月付費很 高。余剛看到了自己生意的一點前景,「原來信息資訊是有價格的,而且有市場。」到2001年10月,「恆生銀行」的網上信息資訊服務也交給了「財華網」余 剛便開始全力拓展該領域的生意,「我只要信息服務做得最好,一定有市場。」
這時,他已看清自己的道路:「其實2000年時我已發現中文財經資訊平台的價值,因為全球投資者看英文資訊都會買路透、彭博,但看中文信息會買誰的? 中文還沒有壟斷市場的品牌,只要我堅持做好,一定會有人要『財華網』的。」2001年時,余剛的思路更清楚了:「要做一個叫PowerStation 的東西,可在個人電腦上直接安裝使用,通過互聯網查詢資訊,這和彭博的專機、專線方式又不同。相比之下,用彭博資訊成本太高,且客戶沒有選擇性,看多少無 法選擇,看什麼也是固定的。」余剛要做的PowerStation,包括了彭博資訊的基本服務,可通過透過寬頻連接及網絡定製,月費則只有500美元左 右。
2002年9月,「財華寶」(Finet PowerStation)研發成功。它以中文為主,內容涵蓋中國內地、香港及美國的金融市場資訊的專業財經資訊及分析軟件,並計劃逐步擴展到中國台灣、 新加坡及倫敦資本市場資訊,余剛說,「財華寶」要成為服務華人投資者的綜合性財經資訊產品,讓經紀行、銀行、基金經理及專業投資者獲取全面即時新聞、進階 分析功能、上市公司資料庫及網上交易平台。
後來,香港京華山一證券、中銀國際、大福證券、上海商業銀行等券商、研究機構都已是其客戶,2002年7月,「財華網」和美國道瓊斯達成協議,「財華 網」播發道瓊斯的即時財經新聞。同月,又和彭博資訊達成協議,彭博終端機播發的全球中文財經新聞,都由「財華網」提供。這兩件事,大大改變了「財華網」的 地位。
到2002年中期,一直虧損的「財華網」開始略有盈利, 100多家銀行和券商,以及YAHOO香港、新浪香港等客戶,都在支付信息費用,這一商業模式在嘗試多年後被證明成功。
余剛是個樂觀的人,他說自己早已不愁吃喝,但勤奮做事的樂趣一直在。營銷方面他喜歡親自操刀,並自認為「是很好的dealmaker」。後來,余剛適 時地將公司更名為財華社集團。隨著「財華網」漸成規模,余剛的目標很明確:把公司推向資本市場,再去中國內地、台灣和新加坡,然後在新興的大中國市場牢牢 佔據主導地位,「外資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地做中文財經資訊服務,我們還有點時間,我們要做中文世界最優秀的財經信息分析和增值服務的綜合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59

逆向有價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hpcm.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14-11-2013

大市維持上上落落格局,但香港的小型及微型股繼續被炒過不亦樂乎。筆者在年初的文章曾經預測,借殼上市或逆向收購將會是今年投資主題之一。結果證明看法正確,其中最熱門的借殻板塊為內地的房地產公司。隨著科網股潮流再度興起,相信有更多內地同類公司會透過這模式上市。

逆向上市不是什麼新事物,例如1993年就曾經流行過紅籌股借殻上市。2000年是科網股,大家還記得電訊盈科(00008)的前身是哪家公司嗎?2004年是濠賭股,到了2006年則是礦業股的天下,通常每次熱潮都維持一年至兩年時間。香港上市公司殻價,於過去一年一直在上升,一年前無負債的主板及創業板殼價分別為港幣3.6億及1.6億左右,今天的市場價肯定已超過這個數字。

殼股有價有市
殼價上升,原因眾多,但可歸納為以下八點:1)內地A股低迷,主板IPO停頓多年,造成很多企業無法集資,唯有將目標轉移海外,形成對殼股的渴求;2)過去兩年大量在美國上市的民企,遭受沽空機構狙擊,及出現多宗逆向收購的財務詐騙個案,令美國證監大幅度收緊監管,導致小型民企失去往美國上市的意欲;3)各國央行大規模量化寬鬆及超低息政策,引致資金氾濫,投資者紛紛尋求高回報出路;4)寬鬆的貨幣政策促成中港房地產過熱,最後政府實施行政手段加以打擊,炒家熱錢被迫流往其他資產類別,例如股票;5)美國退市預測升溫,國庫債券孳息回升,促使部份資金由高息債券轉戰股市;6)由今年10月起,香港證監收緊上市保薦人法例,例如投行可能需為招股書資料負上刑事責任,此舉令一些中小企更難透過正式途經上市;7)代表恆指的最大板塊如內銀及地產股受制於經濟放緩,壞帳疑惑及政府行政干預。指數主要成份股沒有前景,資金惟有追逐小型股;8)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及2011年歐債危機,大量四五線微型股已被拋售至低於市場殼價,有實力的大股東和聰明錢在過去兩年,已暗地裡在低位收集了大部份流通股,所以當市場轉旺,很容易便因供求失衡而被炒上。

供求關係主導
研究逆向收購與一般「由下至上」的基本分析有所不同,因為股價通常於項目未注入前已經開始炒上,而且公開能供分析的資料和財務數據一般不多,所以很難估算新項目的未來價值。要猜測股價上升的潛力,最重要的是分析股票的供求關係,例如實際的公眾流通量,籌碼的分佈,即大股東的真正持股比例,現時的市值(相對於殼價)和注入資產的題材。假設題材熱門,新資產的背景雄厚,而市場上同類形可供選擇的股份又不多,成功的機會便愈高。如果公司最近於低位供股,發行大批新股或可換股債券,而又沒有公眾參與,又或者公司低位發出大量期權予管理層,都可視作大股東收集增持的動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13

果實有價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40104/18577857

呢日中午飯後,行路行到國金二期嘅city'super,聖誕之後,內裡人流大為減少,收錢櫃檯再無好似聖誕前夕咁有百幾人排隊俾錢嘞,於是放心在內行嚇,買番幾包殼果或堅果(nuts)作零食,呢輪有四種殼果在國際市場炒得幾勁,就係almonds,walnuts,pecan, cashews(即杏仁、胡桃或核桃、美洲胡桃、腰果),呢四隻堅果據講係健康食品,對抗老化有益,近年在美國與歐洲引起強大需求,於是價格穩步上揚(當然亦視乎生產增長率),杏仁嘅國際牌價在十八個月內由每磅2.5美元升至近月嘅4美元,升足60%,但環球需求依然強勁。
除咗歐美人士好吃健康食品之外,堅果之需求從何而來?又係關強國人事啦,中國從境外輸入嘅核桃由2008/09年嘅30,200噸急升至2012/13年度嘅150,000噸,增幅五倍,可謂驚人。據金融時報報導,去年11月份嘅「新英倫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有一篇文章講述哈佛學院嘅研究,發現「地中海食譜」(常吃nuts)可以減少心胸科疾病,常吃nuts可減低死亡率。
左丁山兩年前睇到類似醫學研究報導,開始每日吃堅果,體驗到愈食愈貴嘅經驗,美洲胡桃尤其貴得驚人,食核桃較為便宜,食食嚇,真係想買呢類食品生產商嘅股票,研究嚇先。
付鈔之後,走到國金一期出口,竟然碰到過去幾年長駐廣州嘅財務B,問佢係唔係趁聖誕新年假期回港度假?財務B話:「非也,已經辭咗職,返嚟香港休息一個月,過年之後,就到上海返工,轉投內房公司跟強國人老闆做事。」咁就要問清楚嘞,企定定講多幾句先。據財務B講,佢在廣州主要為港商搞投資買賣地產項目,二十年前佢嘅老闆憑此發達,在廣州設立分公司,但過去四年來,財務B話,港商在內地投資愈來愈難做,講資本、講豪氣、講關係,港商都輸曬俾內地公司,佢哋過去四年來,只能做一啲小眉小眼嘅地產生意,財務B恐怕長此以往,自己唔走都會被炒,趁自己還有市場價值,咪追隨大形勢,轉投強國內房公司陣營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80

第三本財經著作《財商有價》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7/blog-post.html

出版社通知,止凡的第三本財經著作將會在今個星期陸續發到書局,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這篇文章還未發出來,已經有blog友在書局看見,證明這裡的確有不少經常流連書店的「書蟲」,哈哈。


本來目標應該在7月書展推出這本著作的,尤其不少書籍亦是趕書展出籠,所以出版印刷行業應該忙得很,想不到我這本著作能超標完成,在書展前兩星期就已經印好並發行面世,太好了。

早前收到imoney與亮光文化出版社邀請在書展時替他們的攤位站臺,可能在攤位站站,替讀者簽簽名,寒暄一下,打打氣之類,不過還未落實。始終,按過往我常到書展的經驗,類似我們這些新晉作家,在人來人往的書展站著,多只會受冷待,坐冷板凳,所以最好約一下知音作家(如巴黎兄)一起站站,可能更好,無人理都至少可以當是聚舊吧。

大約一年時間,至今寫了三本財經著作,算是慢慢找到了寫作定位及方向。工具書非我所應該寫的讀物,至於條理有序的教授理財書籍,市場亦多的是,專題講股講樓的亦大有供應,所以我所寫的,還是財務理財小品,寫寫身邊小故事大啟發。這類書籍不容易在坊間找到,可能未必有作家敢以這樣的普通故事編制成一本書,希望沿著這個路線可以補足市場空缺,讓讀者們多個選擇。

這本著作有較多討論股票投資理念的篇幅,主打是心法及態度,這是我認為在今天這個大起大落的股市應該傳播的信息。對於終日炒炒賣賣得個桔的散戶,又或者見股市早前大升就加入股市希望賺點錢,近期股市回落又被震走,以賺蝕、輸贏來對待股票投資的散戶,我不期望這樣的一本書就能改變到他們的取態。只不過,影響生命的機會常在,這本簡單的著作,能影響到一個人,啟發到一個人,令他從此能以正確態度對待投資,這已經有其存在的意義。可以的話,幫幫手share到更多朋友處,希望影響更多生命。

想回看之前的著作,可到這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search/label/%E6%AD%A2%E5%87%A1%E8%91%97%E4%BD%9C


新書簡介

書名:《財商有價》

作者:止凡
開度:150X 210mm             
價錢:$88                      
頁數:256頁
ISBN:978-988-8249-96-1

出版社: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內容簡介:

今天,坊間說得最多的是如何增加財富,卻忽略了當一個人面對財富增值或虧損時,個人的心態反應。建立自己穩固的財務力量前,原來影響結果最大的因素,不是大市,不是外圍,而是個人一些錯誤的心態及想法。

財商,財務智商,就是涉及財富投資的心態及操作能力。

作者眼見身邊有不少真實個案,當中的主人翁,不乏教育水平高之士,卻為何在面對投資課題時,卻變成一頭羊,跟著人群走,人雲亦雲呢?為何總有些人,無論大市上升或下跌,都是賠錢呢?原來都不是用錯方法,而是心態出了問題,錯誤心態帶來失敗的投資行動。

在今天的股市「大時代」,不少市民平生都沒多留意股票,但都被這「大時代」吸引進股市,對這些散戶來說,股票是不熟悉的東西、不熟悉的市場、不熟悉的遊戲,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他們又想賺錢,這樣合理嗎?這就解釋了為何多數散戶都總是在股票市場上賠錢了。

作為止凡第一本直接談股票投資的著作,本書先談心法及態度,這是股票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絕對比實戰操作還緊要。作者認為只要有好心法及態度,就算只玩弄恆指(例如盈富基金),也能有可觀的投資成果。作者期望讀者不要捉錯用神,心法及態度一定要走在前,尤其在「大時代」之中。


友好推介

巴黎(著名投資網誌人、暢銷書《大學沒有教的股票價值投資法》作者)
「我相信讀者在閱讀這本充滿日常生活例子的書後必然同意他已做到,同時也會驚訝,為什麼有價值投資想法的人是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兩者的分別是如此天淵之別。」

鄭嘉瑋(RkwC)(「九十後投資記」博客、暢銷書《買起英國樓》作者)
「通過他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個坊間絕少提及的理財世界,令人眼界大開。透過止凡的分享,擺脫社會上一些坊間在理財上的迷思,大大幫助到財務上的安排。」


作者簡介:

著名財經blogger,其網誌「取之有道」瀏覽量超過100萬,主要分享財務知識及正面人生觀,成功結集不少價值投資及財務自由的追隨者,交流熱烈。並為iMoney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195

《財商有價》- 好的分享平台不嫌多 Molecule Z

http://www.moleculez.co/#!%E3%80%8A%E8%B2%A1%E5%95%86%E6%9C%89%E5%83%B9%E3%80%8B-%E5%A5%BD%E7%9A%84%E5%88%86%E4%BA%AB%E5%B9%B3%E5%8F%B0%E4%B8%8D%E5%AB%8C%E5%A4%9A/cojo/55f3fd720cf24af6ea3a0595


達人專欄 - 止凡


 

應該有不少blogger都收到Molecule Z(分子金融)的邀請到他們的平台寫blog,止凡有幸也收到並很快就答應,主因是多一個平台作分享財務知識,不會是壞事噢。

分享財務知識總是好事,知識越分享,交流越多,大家能更得益,我分享了知識出來,別人接收了,我不會有任何損失的。不少「師傅」傳授絕學時總留有一手,總 怕教盡所有功夫給別人後自己會蝕了似的。不少技工也不把技術外傳,以減少競爭,保障生計。我從來都沒有類似的概念,把所見所聞分享,無所謂的。

透過分享的過程,亦能做到拋磚引玉,說實話,小弟的知識只是「有限公司」,但常常「班門弄斧」之後,都會有不少高手出來分享,大家都更能得益。而且,財務 自由之路不一定是精彩的,反而很多時候是孤獨的,沒有身邊朋友可以傾訴,但在寫blog分享時,能遇見的同路人卻很多,令這條路更容易走。

對這些合作機會,我的取態是否總是來者不拒呢?又是否為錢呢?與《分子金融》負責人也有討論過這話題,其實我並非每個邀請都會應承的,考慮點也不是錢,試問一個blog界小薯仔寫這些文章出來,能談什麼金錢待遇呢?

曾經有人找我參與顧問團,研究一些類似散戶預期與恒指的關係研究。又曾經有人找我拍廣告,替一家辦樓宇按揭的公司作廣告故事,鼓勵人找二按、加按之類。亦 多次有公司找我合作在blog內貼廣告,廣告內容是宣傳一些借貸利率比較的資料。這類邀請都被我一一拒絕了,詳情有機會再說。

拒絕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其理念不是我所想的,價錢待遇也完全沒有討論過。如果每個考慮都為錢的話,可能大家會有更多機會看到止凡的縱影。很有趣,不時都有些blog友在網內批評我,例如我被指近期文章質素下降,甚至所做的東西都是為著作銷量、為名、為利之類。

與《分子金融》負責人也有討論這問題,坦白講,看到這些批評,心理的確頗難受的,我自以為一直沒有什麼回報之下在分享知識,人家應該受樂,但原來也會引來 挑釁批評。我的感覺就好像我在送錢助人,金額有時多有時少,但免費領錢的人可能會話今天的錢比昨天少了,又或者質問我送出來的錢為何不是新的銀紙,向我大 罵一番。

我解釋,如果我全心為著作賣紙、為名、為利,合理性地,我應該立即停止在blog內分享相關文章,出版著作的文章都免費地分享出來,這會符合成本效益嗎?我大概會留下不少伏筆,吸引大家購買著作,又會積極搞工作坊及課程,定價都不會只是成本價了,以知名度賺盡。

實不相瞞,由於這類負面批評,讓我感到吃力不討好,的確有想過不再寫blog,或者控制留言,甚至可以只供有登記的戶口看文。其實,早已經有財務自由 blogger把blog變得低調,就是為了減少面對這些負面的blog友。其實,分享不分享都影響不了blogger的投資回報,不少人賺大錢,有好方 法及財務知識,就是不作分享,為何要花時間寫出來給我們看呢?分享後還是應對批評,李嘉誠都會話:「你估我好得閒呀?」

以上種種想法,最後都沒有實行,因為希望做到的是能影響更多人,只有更公開及更廣泛的接觸面才能做到。當我反問了自己幾個問題,就令我亳無疑惑地繼續以現 況寫下去了,這些問題包括:「我應該為喜歡我文章的人而寫?還是為不喜歡我文章的人而寫呢?」、「今天喜歡我文章的人有一定數量嗎?」、「我繼續分享的 話,對這個世界是好事還是壞事呢?」、「被人批評一下就放棄,值得嗎?」。

大家從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到我的思維比較另類,少少問題就想呀想,但幸好算是正能量頗多的,希望其他blogger可以參考這些想法,尤其在考慮放棄之前。

在這裡向那些批評者講聲,要看分享,要有所得著,你也得要付出一下好態度,否則無私分享的blogger只會「買少見少」,剩下來的就只是不怕批評的,因 為他們真的為名為利而寫的,從動機上就能推測到他們是不怕批評的了。到最後,寫好文的都消失了,只剩下為糊口而寫文的,我們想見到這狀況嗎?

另外,還有一個傻傻的期望,今天的主要媒體都總被坊間的「專家」霸佔了,我看財經讀物多年,今天打開報章、雜誌、電台、電視,真的難以找到有質素的價值投 資讀物,大部份都是短線、炒賣、投機、貼市。這可能是供求因果,讀者喜歡看這些,還是作者喜歡寫這些,雞與雞蛋的關係吧。總之我們這班談價值投資、財務自 由的人就是少
數人,上不了大台,如果大家都有機會上台,開始佔領不同的渠道,影響更多讀者散戶,這不會是壞事呢。

因此,大家會見到我不介意走進這些平台,可能被其他類型的「專家」包圍著,感覺好像在錯誤的地盤現身似的。不過,還是不會為市場讀者而改變寫作內容風格,因為我想做的不是被影響而增加暴光率,而是要影響別人,希望其他blogger也有類似想法。

最後,希望今次與《分子金融》合作是美好的,對各方都是正面的,我喜歡雙贏甚至多贏,又喜歡一加一大於二,希望《分子金融》這幾位年青人能成功,加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76

《財商有價》- 消失的序言 止凡

來源: http://www.moleculez.co/#!%E3%80%8A%E8%B2%A1%E5%95%86%E6%9C%89%E5%83%B9%E3%80%8B-%E6%B6%88%E5%A4%B1%E7%9A%84%E5%BA%8F%E8%A8%80/cojo/56148e5d0cf25fa7fe2b113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66

《財商有價》- 消失的序言 分子金融

http://www.moleculez.co/#!%E3%80%8A%E8%B2%A1%E5%95%86%E6%9C%89%E5%83%B9%E3%80%8B-%E6%B6%88%E5%A4%B1%E7%9A%84%E5%BA%8F%E8%A8%80/cojo/56148e5d0cf25fa7fe2b113b


《財商有價》- 消失的序言


October 7, 2015


止凡


【達人專欄】 止凡


 

曾經替巴黎兄的新書《給自己創造一個價值投資的大時代》寫過序言,之後把這新書買到手之後,第一時間留意一下自己的手筆,誰知發現序言消失了。止凡立即whatsapp巴黎兄問問,是否序言寫得不合意,自問真的用心寫,不被刊出是否自己有何不足呢。

當時巴黎兄收到我whatsapp時,原來他自己也未有書店售出的版本,所以都不清楚因由,而他也頗緊張地問問出版社,原因是因為出版的一些問題,未能編進我旳序言,希望於再版時才補上。

今天突然想起這事情,始終當日寫序時有感而發,的確希望有機會讓讀者閱讀,所以不如在此貼回,讓大家先睹為快也不錯。


《給自己創造一個價值投資的大時代》序 - 止凡

曾經與巴黎兄合作搞工作坊,當中所得到的經驗及與blog友們的接觸令我深刻難忘,有機會希望再搞。得知巴黎兄再次出版財經著作,我當然全力支持,記得小弟的每本財經著作都有巴黎兄的推介詞及序言,今次能獲巴黎兄邀請替他寫序,絕對樂意之極,亦深感榮幸。

巴黎兄的blog是其中一個我從頭到尾都看過不只一遍的blog,他的寫作很實在,又很親切,是一般小股民都能學習的操作,有時又會有些風趣幽默的文筆,簡單易明的比喻,在坊間不容易找到這類讀物,實在是我們應該珍惜的財經寫作人。

今時今日,社會有著一種現象,就是批評文化比從前都要厲害,尤其對身邊成功的人物故事分享,甚或一些勵志性的讀物,一眾年青人都愛從事物中找「錯處」,愛 在雞蛋裡挑骨頭,總是指罵人家的不是,是政府的錯,是社會的錯,近日更發展出「離地」這類詞語,批評別人的成功故事不切實際,情況令人不悅。

其實,實事求是一點,這樣的批評對大家有何好處呢?越演越烈的批評文化,只會令無私分享者越來越少,在資本主義遊戲中較成功的,絕對可以為了名節保身,沉 默地享受人生,不多作分享,成功了無必要告訴他人如何成功。因而,我們再難以聽到有意思的分享,留下的只有「財演」、「打手」、「有老闆的專家」、「有目 的的推銷員」,損失的將會是大家。

要吸收到好知識,我們絕對需要好的分享者,要有好的分享者,我們必先有好的分享環境,而處處批評謾罵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分享環境。因此,遇到一些值得欣賞的分享者,我們一定要加以支持鼓勵,保持一個良好的分享平台及環境,希望這氣氛可以延續。

今次巴黎兄的著作,我對照一下他所寫過及在工作坊所分享過的,的確有不少是他本人過往的親身操作,例如在滬港通時的A/H股兌換操作,當時市場一邊發展, 大家就看著巴黎兄一邊操作,無中生有地把手中股數變多了,實在拍案叫絕。另外,心法及估值方法也相當重要,在工作坊(2015年1月)看過巴黎兄有關「四 格投資法」的分享,終於見到有條理地放進著作內,實在高興。

無論從著作類別的珍貴性,或是從支持有實力分享者的角度,又或是著眼這本著作的珍貴內容,巴黎兄這著作都絕對是必讀之作,我誠意向大家推介此著作。


後記:

今天社會的風氣都比較愛批評,從前都沒有太大感覺,近期由於我的文章有幸得到越來越大的接觸面,能接觸到文章的人多了,受到的攻擊都越來越多,所以感覺強 得多。受到攻擊批評,除了要自我反思之餘,更應該做的,是好好保護一些有質素而又還肯分享的筆者,因為他們大概都會得到同樣的攻擊。我覺得自己寫不寫下去 不是大問題,主因自己沒太多料子,但若繼續寫下去,某程度上,其中一個效果是能產生互相支持的效應,這也是一個對抗攻擊批評謾罵的好方法。

其實本篇重點並非小弟的序言,而是推介巴黎兄的著作。不過今時今日,巴黎兄的著作已經是必買書系之一,實在不用談及太多其內容,對價值投資有興趣的應立即弄到手,絕不需要想太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