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暉灑自如: 揭開監管審計師的面具及因由(二) 周光暉

1 : GS(14)@2013-11-30 16:00: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129/18529040

                上周提到香港監管審計師的制度為何要與在華盛頓成立的IFIAR及歐盟制度看齊,不度身訂做純粹從香港角度出發的改革原則。香港作為三大財經中心,應該主動而不應被動。我亦提到因為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很大部份已由中國的央企、國企及大型民企組成,因此我們改革的思維應把中國財政部及其兄弟監管機構的看法及意見一併考慮。
今期想跟大家分析兩套不同但都含高度獨立性的審計師監管制度:
(A)完全獨立監管制度
這是將監管制度完全獨立於會計師公會組織以外的制度,這包括美國的PCAOB(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等經費非常高昂的獨立組織,他們令到AICPA(American of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被削權至好像個沒有四肢的軀體。
另一例子是英國的財務匯報局(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英國的獨特問題是可以擔任獨立審計師的會計師公會多達四個,分別為英格蘭及威爾斯,蘇格蘭及愛爾蘭的傳統 Chartered(CA)會及ACCA,可謂群龍無首。
(B)自我監管加獨立人士制度
香港情況比較簡單,因香港的法定會計師組織只有香港會計師公會一個,1973年成立時,旨在把執業會計師的發牌權由政府部門轉到公會,40年來公會便由100多位會員發展至今擁有3.6萬名會員,全港最大的專業團體。
公會除發牌及培訓新會員外,亦是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及專業操守的編制者,三個準則多年前已與國際準則接軌,公會這方面非常有前瞻性,並於2002年開始先後與全球八個領先會計師會簽約互認資格。
以上自我監管的模式在2003年有了改變,最大改革是在2003年當其調查上市公司賬目及審計問題的職責轉到財務匯報局時,公會理事會的組成亦同步改革。當時的改革是在原有兩位官守理事(即財政司司長或其委派人及庫務署署長)之上,增加4位由政府委任的非會計師作為獨立理事,以增透明度及獨立性,此舉是非常前衞。
應該提的是,當年將調查上市公司賬目及核數師專業水準的功能獨立於公會以外,原因是相關工作量比較繁重,並需要額外公信力,但其他功能還是交由自我及新加的獨立人士雙料監管的公會去負責。
理事會及屬下的重要專責委員會,如財務匯報準則、審計準則、專業操守、紀律聆訊等委員會都增加了業外人士參與,以吸收業外人士意見,增加透明度。這個運作模式十年來行之有效,特別是紀律聆訊委員會,五位成員之中,三位必須是界別外人士,主席通常是一位執業大律師。
此外,國際會計師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IFAC))亦有類似制度去增加透明度及獨立性,例如,負責編制國際審計準則及國際會計師專業操守準則的委員會都有獨立人士參加。IFAC亦成立了一個由獨立人士組成的Public Interest Oversight Board(PIOB),負責監察IFAC內部及專責委員會運作,主席是IFAC理事會的當然成員(觀察者),沒投票權。
從以上分析可見,兩種監管方式截然不同,但都可行,不過不能並用,只能二選一。但按財匯局的思維,是要把紀律聆訊甚至上市公司審計師的發牌決定權也從公會轉到財匯局,好像要從上述的(B)制度轉到(A)制度,是否可行、有價值,誰負責經費是值得商榷的。
同樣值得商榷的是,財匯局只想把與上市公司有關的財務報表、審計師、發牌及有關紀律聆訊的職責及權力轉到財匯局,非上市公司仍由公會負責,這不是雙重標準、職責重叠嗎?難道非上市公司的賬目及審計質素就與公眾利益無關?
我敦請政府及立法會各方從香港作為日益重要的財經中心主導地制定一套最適合香港的制度監管藍本,萬不能被攬權的野心及與公眾利益不相符的思想凌駕於客觀的整體利益上。美國式的行外人管行內人不是創造了一個年花20億港元等額的大白象嗎?
下周將分析今次改革諮詢的爭論焦點。

周光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00

暉灑自如:有口難言與保持沉默權

1 : GS(14)@2016-04-01 15:43:06

復活節假期見到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上電視「講清講楚」。高興的是今天專業團體領導見傳媒都講廣東話,令700萬市民用母語聽清楚,不像前朝要繙譯或看字幕!譚主席提到李波事件,說李可能有口難言。這點可能對,亦可能不對。李波在傳媒窮追猛打下可能說多錯多,或在電子傳媒播新聞時只用幾秒鐘報道下被斷章取義。然而,在崇尚普通法的香港,重要法治價值觀的前提下,我亦會強調包括李波在內的港人甚至在被拘捕起訴時亦有權remain silent!這不是執法者告誡時必說前提話嗎?



傳媒及公眾有知情權

我反而覺得李波這位語氣溫和的文化人應對時太客氣了。傳媒及公眾有知情權,但他亦有保持沉默的人權,況且他與太太多番說已銷案及給他們一些空間。作為專業團體領導人是無償捱義氣的義工,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爭議性及撕裂性課題眾多的當前主席會長的取態立場是不易的,甚至會中箭墮馬。不久之前律師會不是中途換會長嗎?所以我亦高興聽到譚主席說高鐵的一地兩檢是有解決餘地的。請大家還是拿着解決問題作前提去找條出路罷!況且,深圳灣口岸的一地兩檢不是一個活生生一國兩制行之有效的例子嗎?提到對一國另一制的恐懼,復活節假期單是通過羅湖口岸就有超過50萬人次,沒見到有報道說有過關者擔心過不到關或過境後不能回來,亦沒有聽到要排幾小時才過到關的投訴。看來近期過關者的心情還是喜悅的。其實,復活假內我亦往深圳辦了幾件事,分別是與裝修師傅到龐大的建材市場為在裝修的廁所揀瓷磚及潔具,拿了兩條在復修古董車的錶板木去試色及拋光,及在羅湖商業城用20元換了一條拉鏈,問價後再加20元把褲頭放鬆了一吋。



執着維權難助弱勢社群

其實,生活就可以這麼簡單,而有生命動植物包括人類的生老病死只是一個已被編排的流程而已,為何拿着維權、各類不公義的成見去浪費可作其他寶貴用途的時間呢?本人以上的言論可能很多讀者唔啱聽,但作為財經界的過來人我認為拿着過份執着的偏見去為AAA主權評級的香港去維權是幫不到弱勢社群向上游的,容許我在有限的篇幅舉兩個例:1.同學們執着的校委會委任制是幫不到他們尋找更合心水的暑期培訓及畢業後的仕途。反之,過火的學運會令作為持份者的培訓僱主及捐款人起戒心,最後誰損失呢?2.缺乏可作發展大量公屋及資助房屋的土地是不爭的大問題。可是,過量的司法覆核及反對修改土地用途,包括沒有明顯政策要保留的綠化帶,只令增加公屋及資助房屋供應的政策不能到位。受害者不是一眾議員、公務員及公職人士而是基層!清明即至,大家不妨祭祖時回顧一下先人的拼搏精神及智慧!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01/195531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47

暉灑自如:不流血的霸權摧殘

1 : GS(14)@2016-04-15 16:25:05

巴拿馬檔案在全球高調洩露後把一眾國家及政要弄得手忙腳亂,而多國政府包括歐盟亦極速地把利用離岸公司瞞稅及用作合法避稅的漏洞堵塞。本欄上周提到這只是冰山一角,而香港作為擁有最多離岸公司的地區,亦給人「幾時輪到你」的憧憬。英國首相卡梅倫是第一批被開刀示眾的政要,涉及的是他先父設立的離岸公司,他從該公司分享過收入、及他媽媽五年前送給他的20萬英鎊現金。在英國「繼承稅法」下,先人離世前七年轉出的資產,要被追付45%的繼承稅,令坊間嘲笑地說卡梅倫媽媽兩年內千祈不要死!為挽救誠信,卡梅倫日前與財相區思邦及倫敦市長約翰遜,把自己去年的入息稅清單公開披露。卡梅倫及區思邦的稅前總入息都是20萬英鎊左右,折合港幣大約200萬元,其中亦包括卡梅倫未搬入唐寧街首相府前住所的租金、以及區思邦從家族牆紙公司收到的股息。若與香港公務員作個比較,一個高級政務官的稅後收入比他們可能還高呢!又如與香港一位打工皇帝去年兩億港元的收入比較,那分別就是100倍了!嚴肅點分析,一眾政治家迫於無奈的披露自己的入息,把自己的私隱赤裸裸地脫光。這會進一步引起仇富潮、令有財富人士拋身參政的意願卻步。



香港有何對策呢?從香港角度看,香港獨特的「在岸稅制」不抽離岸盈利或入息稅,亦沒有遺產稅及資產增值稅。客觀說,外國爭議到天翻地覆的稅種在香港是不存在的。可怕的是被分析後的巴拿馬檔案得出,擁有離岸公司最多的地區是香港。所以國際傳媒把槍頭指向香港,只是時間上的事。我們會否坐以待斃,讓我們幾十年來默默耕耘創造的積極不干預、低稅制營商環境及模式被摧殘呢?作為亞洲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我們會否把個人及客戶的合法私隱赤裸裸地脫光呢?卡梅倫在下議院直接轉播歷時兩句鐘的答問大會,當中亦提到英國將立法把協助客戶進行過激避稅活動的公司、僱員及僱主刑事化。販毒、洗黑錢及瞞稅活動應刑事化,無可厚非。然而,合法避稅、過激避稅及瞞稅的分別則可能需要漫長的法律程序才搞得清楚。如上述新法例凌駕於香港,或香港照辦煮碗與國際看齊的話,我相信很多財經及專業服務的從業員要進一步趕客及另謀高就。對於這連串問題,政府、立法會特別是一眾功能組別議員、工商及專業團體不能不思考。坐以待斃地等待這場不流血的挑戰不是上策,因我們可被一炮打沉!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5/195720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99

暉灑自如:我有雙重國籍,so what!

1 : GS(14)@2016-05-08 01:40:57

巴拿馬檔案的保密資料在全球多處外洩,有份參與的過百個傳媒機構及新聞工作者忙過不得了,簡直好像聖誕老人一次過給他們千多份禮物,拆到手軟!在香港,有參與的傳媒已數次用三四頁全版,圖文並茂地分析及「解密」,登時與不盡不實的娛樂版拼過高低。洩露的資料分為兩類,除當事人的姓名、身份及他們有權有勢的眷屬外,便是離岸公司的性質,是否有避稅逃稅嫌疑的假設,以及當事人在有關公司註冊文件填入的國籍。又如當事人如填報的國籍非中國籍便會大事標題地扣帽子說某某愛國商人、政協委員竟拿英國護照或新加坡護照等等。這種斷章取義及抹黑令人有錯覺,將本來合法的情況變成令人有不實、不忠、假愛國以至訛騙虛報的感覺!當事人就持有外國國籍或雙重國籍的指控,優秀及有公信力的investigative reporting應說明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國籍法有異,中國國籍法不容許中國公民持有雙重國籍,而香港及眾多其他國家則容許雙重國籍。比如殖民地時代在香港出世的港人都屬英國籍及有資格申請英國護照,雖然這種英國籍的等級及居英權利隨着英國本土因要限制移民入境而多次修改國籍法,令不同時段的英國籍有所分別。回歸後港人亦有權選擇拿英國公民海外護照BNO或中國香港特區護照。



持外國護照港人多

香港向來是一個移民城市,不斷地有新移民從內地及其他地方到來,亦有港人移民外國後或香港學生出洋留學後取得外國護照。兩類港人在不同時段回流亦眾多。我相信不少新聞從業員亦持有外國護照。當然,亦有港人透過投資移民取得外國護照。主權回歸後因應出外旅遊或公幹的簽證安排有所變動,眾多港人亦會多申請一本特區護照來增加免簽證出遊的彈性。回歸前的彭定康政府為了「穩定」港人留港的信心更發了數萬本含居英權的英國護照給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就含居英權的英國護照,中國政府亦曾聲明這種護照只是一本旅遊文件,與持有者的中國香港國籍沒有衝突。綜合以上眾多港人持有雙重國籍及持有兩本護照是合法,不爭的事實及因由,在沒有法例強制申報人要把持有的所有國籍都需填在同一個方格之時,我實在想不到一眾資深investigative reporter為甚麼要小題大做,圖文並茂地去挖苦人?



擁雙重國籍是合法

另一類被擺上枱的港人及澳門人是有政協職銜的人。政協委員的職責是議政論政,但不參政,亦無薪水。住大陸境外的政協委員亦沒有法例規定不能擁有外國國籍或護照。其實很多非居內地政協委員僑居歐洲、北美及中南美洲。然而,政協委員與人大委員是有別的。人大是立法機構,必須是中國籍,港區人大亦需透過選舉產生。最後,在香港不能擁有外國或雙重國籍的,只有行政長官、3位司長、11位局長、35位代表地區的立法會議員及36位港區人大代表。所以把其他合法持有雙重國籍人士擺上枱實屬不公道,而且缺德!本人不是資深investigative reporter,如有錯漏,敬請見諒。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6/196000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95

暉灑自如:G7是廢柴還是吹水峯會

1 : GS(14)@2016-06-06 02:51:56

5月24日《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石鏡泉在他的專欄撰文「G7廢柴發威」。當時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正在日本仙台為其後在日本三重縣伊勢志摩的首腦峯會開預備會。我當時覺得稱呼G7為廢柴未免粗俗了一點,但再把「廢柴發威」四字細想了一下發覺石老師提名不無道理。試想,廢柴又怎能發威呢?其實,「廢柴發威」四個字已預批G7峯會將無共識,議而不決,各有各講對自己有利的言論,再一次冇料到。及至峯會上周完畢後,原應以經濟為主題的結論,除「需推動」三個比較積極的字,其他的聲明及活動都與經濟拉不上直接關係。比如:



‧要盡辦法解決就業問題及提高薪酬。在經濟萎縮,原材料及製成品的需求都不振,而企業在收縮、緊縮開支及裁員中而不談刺激經濟,增加投資而着眼於解決就業及提高薪酬是本末倒置,互相對沖及矛盾。其實,當前很多在職人士為保職位減薪亦願意。‧英國若脫歐會影響全球經濟,弊多於利。其實這聲明是干涉英國內政,影響全英選民公投取向的口術。‧北韓的核問題及不點名提到東海及南中國海的領海及主權問題與經濟復蘇全無關係。‧加強打擊極端恐怖主義與經濟復蘇亦全無關係。‧地中海及歐洲難民危機掛在嘴邊,但問題議而不決,亦與經濟復蘇無關。



峯會後,曾受原子彈摧殘的日本,其現任首相安倍晉三陪投彈者美國的總統到廣島訪問。侮辱的是日本同意美國總統不會為投原子彈道歉作為到訪的前提。其實G7峯會其名不正,因為除7國外,歐盟主席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都出席,所以不知道稱呼它是G甚麼才對!



G7對G20的影響

中國今年是G20的主席國,而G20今年的峯會將於9月4至5日在中國杭州舉行。對中國來說這是大事。然而,對經濟復蘇起不到領導作用但同聲同氣的G7對G20的工作有甚麼影響呢?與G7(英美法德意加日)及歐盟同一陣線的G20成員有傳統英聯邦的澳洲、印度、南非及經濟受美國操控的墨西哥。這等國家加埋歐盟已12把聲,再加上不同議題可能採取不同立場的沙地阿拉伯、新加坡及南韓產生的對比可了解到中國在G20的話語權及影響力不強。同時,在犧牲全球化及WTO精神下由美國主導的經合組織(OECD),及在醞釀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及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亦在一片噪音下繼續醞釀。當然,想急速地在國際社會增加話語權及影響力的中國亦在推動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行。欲知這個亂局對全球經濟復蘇有任何幫助,大家可能要等到G20峯會及之前舉行的外長及財長會議的有關報道。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3/196388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7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