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運會變奏曲 一座城市盛會季的發展熱潮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414

編者按:2012年9月22日,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落幕。南方週末記者回溯南陽市籌辦此屆運動會的經過,盤點南陽市以農運會為契機推進城市整體發展的方略。塵埃落定之時,不難發現,農民以及農村,並不是盛會的全部;大型運動會的確是城市發展的催化劑。

僅2010年,南陽城建投入就高達34個億,相當於此前30年總和。

從最初的「六創一迎」到後來的「兩爭一迎」,「農村」以及「農民」,沒有成為本屆農運會的熱詞。

即便在省會城市,你也很難見到如此宏偉的建築群,在谷歌EARTH地圖上搜索河南南陽,才能俯瞰全貌——一座12層的主建築坐北朝南,懷抱一片寬闊的廣場,七座不同形狀的方形建築在左右排成兩列——圍繞整個建築群走上一圈,至少需要半小時。

該建築群通常被稱作第七屆全國農運會(下簡稱「農運會」)新聞中心,它的建築面積,甚至比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聞中心還要大近三分之一。

從建築群北望,整個東北片都已脫胎換骨。

這裡是南陽,河南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正雄心勃勃地要成為豫、陝、鄂交界區域的中心。

「城市發展過程中總要有那麼幾件大事來助推,這幾乎是個規律。」南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光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為辦會而辦會意義不大」

「申辦農運,不僅因為它關乎南陽農民身心健康和國家全民健身發展,也因為它對城市發展、建設是個有力推動。」

2012年9月22日,週六。持續一週的農運會即將在晚上落幕,南陽市體育場正上演賽事尾聲,何谷(化名)決定帶3歲的兒子來看看城市新地標。

「農運會挺好的,南陽整得乾淨多了,綠化也漂亮,拆遷的事,只要安置房能兌現,沒啥不好,」何谷說。

南陽的領導者們對農運會有著更長久的期盼,這期盼始於1994年。

曾任南陽市體育局局長的楊鳴哲對媒體回憶說,1994年,市區僅有一個體育場的南陽開始申辦第四屆農運會,希望在推進體育事業的同時「通過舉辦盛會爭得一些項目以推動南陽發展」,但落後的硬件設施使得南陽敗給四川綿陽。

隨後,南陽口頭匯報、申請了舉辦第五屆農運會,因為時間關係未能正式申辦,但這番籌劃為申辦第六屆農運會打下基礎。

競爭異乎尋常地激烈,對手泉州打出「僑鄉」牌,認為他們舉辦可促進海峽兩岸「三通」;另一對手山西晉中聘請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等三人為「申農」 大使。南陽也不甘示弱,聘請作家二月河為大使對陣。楊鳴哲說,當得知經濟實力、硬件更強的泉州獲選時,她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了」。

南陽仍未放棄。2008年3月,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協聯合下文,終於同意第七屆農運會由河南省承辦、南陽市舉辦。

農運會是整個河南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綜合性體育賽事,從一開始就必然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對南陽市而言,動力反而大過壓力。陳光傑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申辦農運,不僅因為它關乎南陽農民身心健康和國家全民健身發展,也因為它對城市發展、建設是個有力推動。

「從北京奧運到濟南全運,包括廣州亞運、深圳大運,城市發展過程中總要有那麼幾件大事來助推,這幾乎是個規律。南陽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傳統農業 大市,在向新興工業大市、經濟強市轉變的過程中,必須通過這樣一些大事加速城市發展、改善城市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陳光傑說,「農運首先是種機遇, 通過農運籌備帶動城市發展,否則單純為辦會而辦會,意義不大。」

從創到爭

「很多事在常態情況下做可能有很多困難,但在農運這件事上,涉及城市改造,幹部、群眾的認識空前一致。」

事後看來,3年多的籌辦正是沿著這條預設的軌跡奔跑。

陳光傑透露,從籌辦之初,南陽就決定把農運會建設與南陽城市建設相結合,其中目標既包括體育場館等功能性建築,也包括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文明的塑造。

南陽為這場戰役設計的方針,最初名為「六創一迎」。所謂「六創」,即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所謂「一迎」,自然是指迎接農運會。

「六創」的目標涵蓋了城市化的多個方面,各式各樣城市化的舉措、硬件軟件建設都被納入這個巨大的框架。

《河南日報》2011年初報導:「接過農運會大旗後,南陽決定利用3至5年時間,投入上百億資金,開展『六創一迎』活動」——2009年開始,八十 餘項市政工程幾乎同時開工,僅2010年,南陽城建投入就高達34個億,相當於此前30年總和;10萬人行動,清理城市各種角落,454家養殖場、廢品收 購站搬出城區。

「辦農運,是民心的空前集聚,很多事在常態情況下做可能有很多困難,但在農運這件事上,涉及城市改造,幹部、群眾的認識空前一致。」陳光傑說。

戰役彷彿才剛開始。2011年3月,市領導宣佈,「今年是農運會籌備工作全面提速年、攻堅年、決勝年」,並明確指示市委、市政府目標辦,要加大農運會和「六創一迎」在整體工作中的目標權重,樹立農運會籌委會和「六創一迎」指揮部的權威。

3個月後,衝鋒號變調,南陽召開誓師大會,將「六創一迎」變為「兩爭一迎」,即爭做文明市民和爭創國家衛生城市。

陳光傑解釋說,文明城市在「六創」中是個標準比較高的載體,考慮到「六創」的很多要求相通,就做了這個調整,以便集中精力、抓住關鍵環節。

無論創還是爭,戰役遠未結束,身在其中者慢慢意識到,戰役正演變為一場戰爭,2012年上半年舉行的兩場「百日會戰」動員大會更是將戰爭推向高潮。市委書記李文慧強調,「百日會戰」是考察、識別、培養、鍛鍊幹部的100天。

兩難境地

「拆遷時間非常短,中國老百姓都是最淳樸、最知道感恩、最顧大局的老百姓。」

幾乎所有執行者都處在兩難的境地中。

一方面,「兩爭一迎」要求在短時間內掀起高潮,各項工作的時間均被壓縮,「各級各部門要倒排工期,做到日日有進度、月月有形象、季季有變化」,表現 不好的單位要被掛上黑旗;另一方面,南陽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1100萬人口中有近千萬都是農民,加之網絡輿論壓力逐年增大,領導們又喊出了「節儉辦農 運」的口號,夾在當中的正是執行者。

「我們去深圳大運會考察過,實在不敢比,人家一個場館就能花十幾億,但農運會又是河南接下的最高規格賽事,所以說句客套話,『任務光榮又艱巨』。」擔任農運會籌委會場館建設部部長助理的顧凱笑說。

在這其中,拆遷無疑是頭等難題。承載了主體育場等建設項目的宛城區首當其衝。在2009年末的兩個月裡,他們要完成千餘戶的拆遷任務。每人補償40 平米安置房的標準未令所有人滿意,袁莊拆遷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區城建局局長李德森只能不斷奔走,2個月裡瘦了二十多斤、磨壞了3雙皮鞋。

「拆遷時間非常短,中國老百姓都是最淳樸、最知道感恩、最顧大局的老百姓。」顧凱說。

拆遷完成後,建設緊隨而上,執行者們再次面臨工期和資金的夾擊。

根據最初測算,農運會的資金需求約為65.94億元,這個數字還未涵蓋多項與農運相關的建設;而農運品牌又相當程度上限制了市場開發的可能。

南陽在籌措資金方面花了大力氣,籌集到了1.2億餘元捐贈資金和1.3億餘元贊助資金。然而,研究捐贈榜不難發現,南陽下轄的10縣、1市、2區幾 乎都出現在榜單中,最高的鄧州市政府捐贈150萬元,最低的內鄉縣政府捐贈60萬元,連南陽市高新區管委會也捐了30萬元;財政局、婦聯、交通局、紀委、 體育局等政府部門的幹部職工也都上了榜。

提速10年

體育場原選址地塊,在2012年7月,變成了商業地產開發用地。

持續的努力改變了南陽的面貌。

城市變得乾淨、斷頭路逐步消失、街道漸獲拓寬的同時,兩三年前的村莊也正一片片變成這樣的樓盤。直到今年,農運會的場館、基礎設施建設已近尾聲,但 拆遷並未停步。在宛城區委2012年初舉行的經濟工作會上,城鄉建設規劃局依舊表明,要積極服務農運會市政征遷工作;會上還傳出消息,要力爭實現建築房地 產企業總產值17億元、稅收7300萬元以上。

宛城區日前提供的信息顯示,3年內,僅該區就搬遷群眾1.2萬戶、5萬餘人,為農運會場館道路建設提供土地七千餘畝。

土地成為政府騰挪、周轉、統籌的工具之一。主體育場此前規劃在南陽市體育中心附近,組織領導、專家論證後,南陽市認定原有的263畝總用地過於侷促,將體育場挪到袁莊興建。今年7月,建業地產宣佈以3.12億元奪得4幅南陽地皮,其中就包括體育場原選址地塊。

誰都不能否認,3年的努力令原本背負「髒、亂、差」惡名的南陽改觀良多;陳助民覺得,在農運會推動下,城市面貌的變化提速了10年。

「南陽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多歷史欠賬,農運會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還賬的契機」,陳光傑認為,回顧3年多前定下的總體目標,除了國家文明城市的稱號需經過驗收外,其他已經階段性地基本完成。

9月22日晚,白河上亮起燈光、射出噴泉,閉幕式在白河邊的體育中心隆重舉行,南陽為農運會付出的心血獲得高度評價,吉林省松原市在閉幕式上接過了農運會的大旗。

此前,網上有消息傳出,松原的農運會將不再舉辦,籌委會已解職、返回原單位,回帖裡疑惑者有之、失望者有之,也有人說,「希望消息是真的,這將是松原人一次喘息的機會。」

接旗無疑擊碎了這種傳言。據《吉林日報》報導,「體育場、綜合訓練館等『一場四館』建設和原有體育場館改造升級任務都已經下達到各相關部門和縣(區),新建場館規劃設計、土地徵用和招投標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66

十年管理变奏曲

1 : GS(14)@2010-11-27 13:00:22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9/yNMDAwMDIwODAyNg.html
鲍勇剑 袁文龙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有许多趣闻。一次,他把一份期末考试卷交给秘书复印。细心的秘书发现了问题:教授,你搞错了吧!这是和期中考试一模一样的考题啊!爱因斯坦笑着回答:题目是一样,答案却不同了。

管理的命题也一样。管理的永恒主题总是如何有效地组织众人的活动来利用环境资源,进而实现策略的目标。它永远是关于“如何激励个人行为”,“怎样组织集体合作”,“为什么要顺应环境”,“强调什么策略能力”。但是,对应不同的时代条件,每一代人对同样的命题却有着不同的回答。近十年,网络经济如过山车,金融危机亘古罕见。在此巨变背景之下,管理工作者用行动大胆书写了自己的理解。管理学者用理论谨慎撰写对管理经典问题的不同答案。

效率人性和心理能量:

对于如何激励个人,如果过去的管理可以用“让人更有效率”来概括的话,这十年,管理者最关心的则是:“让效率更人性。”

对于如何激励个人,如果过去的管理可以用“让人更有效率”来概括的话,这十年,管理者最关心的则是:“让效率更人性。”从管理学领先的五大期刊(AMJ,AMR,OS,ASQ,SMJ)发表的研究可以看出,人的个人心理身份和集体以及社会心理身份的认同过程成为近十年的关注要点。人的动机和行为直接受到多重心理身份的影响。心理身份的认同是个互动的过程。以此为据,组织中的人是追求四重心理身份认同的人,与个人,与他人,与组织,与体制社会。这四重人,不同的情境条件之下,又可以有显性和隐性的心理身份。每种显性的心理身份联动着当事人的思维活动和具体行为。因此,如果要激励员工采取某种有表现力的具体行为,管理者就要促进与之相对应的显性心理身份认同过程。越是符合人的心理身份形成特征的管理,越能够有效地调动有效率表现的行为。

这样的心理身份特征不仅体现在组织内部的员工中,而且可以外展到新的营销策略——关系营销。不仅适用于盈利组织,而且适合非营利组织。以大学向校友和其他社会人士募捐的营销活动为例,通过会员、参与和互动,大学可以通过提升社会相关者与大学之间显性的心理身份认同,由此增加社会人士向大学的捐赠。围绕着心理身份认同,管理学者进一步关注认同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效果。积极心理组织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新理论。

既然是心理活动,就有积极正面的和消极负面的心理活动。近年来,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一批学者开启了积极心理组织学(positive organization scholarship)的研究。他们认为管理者要以积极正面的心理活动为微观管理的主要对象,通过积极的语言、正面的互动、健康的目标、鼓励的行动、平等的沟通、正义的程序等方式在组织中普及积极的心理和正面的行为。做到这些,管理者才能深度促进组织的发展,实现策略的目标。在积极心理组织学说中,“盼望”这一心理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积极和正面的各项具体活动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推动和滋养了个人的“盼望”心理活动。

人靠希望以自救。“盼望”的心理情节和能力牵引出勇敢的、坚毅的、持久的个人与组织行为。在极端恶劣和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它是组织自救自新的唯一道路。最近,智利33名矿工被困地底2000尺处69天而获救。他们的经历佐证了积极心理组织学的有效性。

从经济人、行为人、组织人到“心理人”,每一次我们对人性的重新认识都带来了从管理思想到管理方法的改变。在“心理人”的认知基础上,管理者的活动重心也从对物质能量的控制转移到对心理能量的引导。

集体合作的量子蝶变:

2010年世界管理学院大会的主题就是:勇于关爱(Dare to Care)。管理学的领先期刊也开始号召学者去研究小人物,分析被管理者,改变管理学中隐含的“经理之上,上智下愚”的习惯思维。

管是控制,划定边界;理是调整,建立合作。一百个人互动产生一万个想法。如果任由个体的人性,组织便无法聚集众人的活动来实现策略目标。因此,“怎样组织集体合作”是管理的又一永恒命题。

对经典的组织形式和原则,大内(Bill Ouchi)有过总结:官僚组织形式用等级权威,部落组织形式用文化理念,市场组织形式用交易来调动集体的合作。近年来,“信任和值得信任”被认为是第四种选择。为了应对环境的突然变化,组织得不断地调整和变革。变革要求组织成员解散既定的角色互动关系,建立新的角色和互动关系。因为变化频繁、范围宽广,经典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信任便成为一个由混乱快速导入合作阶段的组织原则。应用“信任”这个新组织原则先要求集体成员之间能够 “值得信任”。它不能完全依靠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自然秉性。组织需要有意建设“值得信任”,让成员认识到,组织中有公平正义,组织成员有能力信任和被信任,互信双方宽容敦厚。没有这三个基本条件,组织就不值得信任。

即使在巨变的环境中,信任快速导致合作。但值得信任不是抽象地发生在组织和个人之间。它一定是在两个人的相互关系中被感知、被认识。与信任的研究相匹配,研究“关键的二人互动关系”成为近年的热门课题。与此相关,徐安妮(Anne Tsui)等学者研究“互动关系人口性格”(relational demography)。在领导学领域,领导者不再被当作独立的个体,而是被放入领导-群众的二维关系中。简言之,优选组织成员已经是太粗糙的管理活动;优配组织互动关系才是管理的新任务。一方面,情感一定影响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的优配组合中,感知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管理者开始给予感性活动、感知能力和情感资源前所未有的尊重。2010年世界管理学院大会的主题就是:勇于关爱(Dare to Care)。管理学的领先期刊也开始号召学者去研究小人物,分析被管理者,改变管理学中隐含的“经理之上,上智下愚”的习惯思维。

公共管理和市场管理:

长期以来,人在物质和精神自我站立起来的过程中以倒下的环境为参照系。这样的思维定势终于在近十年受到全面的、理论的批判。

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现代管理体系。工业革命中爆发出来的技术力量塑造了“人定胜天”的社会心理。它也一直影响着管理学中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这二个字可以理解为,人通过做实业活动而在精神上站立起来。这不仅是中文的拆字解文,也是英文中“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含义。长期以来,人在物质和精神自我站立起来的过程中以倒下的环境为参照系。这样的思维定势终于在近十年受到全面的、理论的批判。首先,就商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全面影响力,无其它任何社会组织可比肩。在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资源制造利润的过程中,企业正扮演着积极的环境改造者。反思社会角色变迁,只为利润而生产的“弗里德曼式”企业越来越多丧失合法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用利益相关者的思维来思考。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公民行为”逐渐成为管理的研究主题。不过,较为极端的新课题还包括“企业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代理人”,“企业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产品生产和派送之中的新责任”。它们为新的市场营销和价值创造提供了全然不同的挥洒空间。在网络新世界中,产品的代言人和社会变革的代理人相互促进。因为网络外在性的公共产品特征,市场的必然包括公共的。它们你中有我,雌雄共体。因为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共管理和市场管理之间的共生性正不断扩大。市场的机会也正出现结构性的改变。

从利润相关者到利益相关者,改变的不仅仅是理论视角,更是企业和社会环境关系的内容和性质。市场首先是体制的,是建立在体制提供的合法性之上的,然后才是交易的和价格的。在全球化的旧市场饱和与代谢过程中,创新企业必须回到形成新市场的源头,理解体制条件是如何创造新市场合法性的。美国博彩市场的合法化和欧洲性交易合法化的案例虽然极端,但却有启发。

人性、组织原则、企业与环境的关系,这三个管理命题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奠定了企业的策略方向并定义了实现这一策略方向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经历网络经济的劫波和房贷金融大萧条之后,管理者全面地修改着企业的策略原则和核心能力:(1)生存原则。在极端和频繁变化的环境中,求生存既是自然本能也是策略方向。(2)适应原则。人无法胜天,只能顺天。(3)间歇一致原则(Entrainment)。在巨变的环境中,企业只能争取间歇性的内部协调一致。组织必须放弃基业常青、百年老店的幻想。(4)学习极端案例的能力。就像NASA派大量人员到智利矿难现场去学习如何在外空间生存一样,企业必须有从极端案例中举一反三学习、在想象中学习的能力。(5)内外双修的能力。内:充分利用既有的盈利能力,获取价值回报;外:保持策略的灵活性和动态开拓能力,扑捉新机会,开拓新市场。(6)混沌环境中的“争显”能力(form emergence)。既然环境不可全知,无法尽知,既然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暂时的动态均衡,长久的动态失衡,既然人在创业活动中感知自我完善的心理身份价值和商业利润价值同样可贵,企业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大可尽兴地用“框取”环境的认识方法来感知理解与环境的关系。感知正确的时候,就是找到混沌环境中的隐含机会的时候,就是理性分析和主观感知相一致的时候。当环境逐渐稳定时,已经把机会做出产品雏形的企业最容易获得关注,最容易获得散落各处的社会资源,最可能成为竞争标准的掌握者。这就是“争显”。它是竞争的前传。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曾有预言:百年后的世界属于那些创造精神产品的佼佼者。过去十年,上述管理学理念的变化正悄悄地为一个精神产品的世纪做好了理论铺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