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習-资本故事---2009(上) 邓春明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3833


        2009,寒风中——送别。

      清除了帐户中的所有股票代码,彻底地放松自己的身心,躲进一个无人的角落里,盘点一年来的投资故事。

      首先,要说一声“抱歉”,对于部分2009年4月份才姗姗来迟合作的投资者,7个月的时间,仅仅获取30%的回报。没有为你们摘下那个我曾经描绘的月亮, 更要对那些小额投资者说声“对不起”,可能以后也不会一起去摘下那个月亮了,雪中送炭,不是不想,锦上添花可能更适合我,我想让自己的投资活动更简洁,心 情更愉悦,身体更轻松。除西安的王先生外,为所有合作者获取了最低不低于30%的回报,总算有一个值得庆幸的收宫。

      还是要送你们一句话,往后最好不要投资股票,资本市场的水很深,尤其A股,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时间就是一个大赌场,一个亿万人参与的全球第一大。如果实在 拒绝不了,就买进10倍平均PE的指数ETF,30倍时卖出,或持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什么也不用干,如此,你能跑赢大多数专家。悠悠岁月也许助你自己亲 手摘下那个月亮,祝你们好运。

      祝贺那些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寒冬中,用想法和资金给我们投信任票的投资者,翻倍收益——更赖你们有别于常人的勇气所换取,感谢你自己吧。有眼界且具实 力的投资者,希望我们在下一部资本故事的连续剧里,再度携手共抒精彩,这样的投资者不需要多,十个足矣,三五亦可。

      人生中尽量将好消息扩大化,坏消息缩小化,才能使快乐多过失意。2009年自身的资本成长,远远超过期初的预期:A股回报100%,港股回报500%,净 资产回报300%。原计划2年3倍,结果提前一年实现。感谢马明哲,马云,王传福,感谢金融危机,感谢合作伙伴,更感谢我自己。

        不值得嚷嚷的,虽然远远超越了指数,但在港股市场同期(2008.10.28——2009.10.28)逾10家企业涨升20倍面前,我们的成绩小小的, 不值一提。当然,对于A股落霞与孤鹭齐飞,题材皆概念共狂下的数千家股票翻倍,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羡慕。在纯粹没有价值的基础上讲故事,吹泡泡,我们无能 把握,亦不屑。

      2004年巨大的决策错误,几乎陷我于万劫不复之地。除了10000股万科外,将帐户中的贵州茅台,张裕B,招商银行悉数清仓,集资30万,投资于我一位至亲的房地产公司。对方承诺:年固定回报40%,不承担任何风险,一年后连本带息一次付清-----

      至今,这张30万的投资合同,依然静悄悄地躺在抽屉里。正是持股最少的1万股万科,成了救命稻草,在随后的牛市中,这笔资金演绎近20倍的佳话,使我绝处逢生,东山再起。早已原谅那位至亲,是他,给我本就坎坷的人生,添上重重的传奇一笔。

      自那以后,回归投资本业,还算顺风顺水。感谢上帝,得以成功将2006——2007年的疯狂果实,成功带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谷底,并抄到了一个百年一遇的大底。从战略上看,我们的投资故事,堪称完美。

      但是,在战术上,我们金融危机中还是犯了错误许多。

      一为投资市场及资金布局失误。金融危机未始,根据我们同样的标的,价低者优先;类似的市场,低估者优先原则,我们的资金80%布局到了港股。2008年10月30日,我们的绝大部分资金几乎完美地买在港股的底部。

      二为投资标的失误。危机深入到2008年12月份,A股与港股两地市场出现少有之怪象:港股的金融股贵过A股,保险股中的平安尤甚,12月30 日,2318的股价超过601318的22%,正是这一天,我们完成了当时自鸣得意的华丽转换,将初始投资港股的本金全数抽回,这部分资金来源于清仓安踏 体育和减仓比亚迪股份。港股中只留下阿里巴巴和少部分的比亚迪股份,雨润食品。当然,今天回首看——原来那是个滑稽的转换,我们的资本在2009年的成 长,由此大打折扣。

      三为投资策略未能坚守。一直以来,我们对中小型超级成长企业情有独钟,这一次,偏离了航道,做起了巨象腾飞的春秋大梦。

      2008年金融海啸下的冬天,奇寒无比,在资本市场,环球一片凄凉。进入到10月份,几乎每天都传来悲惨的讯息:湖南的一位花季女孩炒股失利从深圳高楼跃 下;某私募基金经理投资失败后残忍地杀死妻儿后跳楼自杀;尤为哀叹的是香港一餐饮业主,27日自杀,28日港股暴涨1580点。他们如果挺到今天,还会自 杀吗?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关键是你的青山还在。似乎应该强化这样一个常识:极度悲观中,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和希望,接踵自杀的投资者,是一个最好的量化指 标。

      极度悲观氛围下所形成的巨大恐惧心理,将真正的投资者和伪投资者区分,大道与小节,战略和战术得到证实与甄别。大多数人成了惊弓之鸟,看不到远景,担心世 界末日而抱有现金。一部分人明白这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机遇,但由于无能(之前资金被套)或无胆(不能克服恐惧心理),放任大好机遇,付诸春江流水。只有极少 部分有常识,富经验,具胆识的投资者深知:如果是真正的末日,持有现金,股票和其他资产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不是末日,股票在随后的表现,将数倍甚至数10 倍超越现金和其他资产。百年危机的背后,就是百年机遇,敢于把握的投资者,一生的命运将就此改写。他们内心也恐惧,但最终能化恐惧为动力,踏着街上的血 迹,从容买进,倾囊买进。

      投资成功的关键词希望经常在我们耳边回荡和长久铭记于心:能否精确估值不是决定因素,而在于街上血流成河时,你敢不敢踏着前人的血迹买进;当所有人都在憧 憬股市就是款机时,你舍不舍得激流勇退。有些人总是热衷于提着自己研制的“精确制导导弹”,茫茫沙漠中给敌人来一个定点清除;我们更倾向于在敌人堆里,掷 一个手榴弹。

      2008年资本市场的寒冬,冷砌心肺,我们一如巴菲特当年,像一个好色的小伙子,闯入了女儿国,满园秀色,不知从何下手。我们更像一个赌徒,破釜沉舟,除 了留下一年的生活费,蓄谋已久的弹药系数换成股票,港股30%的融资额度,我们用到了20%。对于融资,我们一贯持保守态度,但极度低估区间下投资的极度 低估标的(20%以上的增长率,10倍以下的PE),这样的机遇三五年才得一遇,良机稍纵即逝,在成功大概率下不妨考虑融资,但额度不可超过50%,利率 不可超过10%,最好是委托投资的无风险零利率资本,融资时间最好在2年以上。这一年也是我们真正的私募元年,长沙,深圳游说旧时相识,他们要不实业套 牢,要不信心不足,除了曾经的合作者,信者廖廖。随着市场的回升和信心的恢复,他们在2009年4月份才相继加盟,以致成绩不甚理想。

      美景虽已远去,我们仍然怀念那个金融海啸的寒冬——女儿国里佳丽们,天生丽质,卖俗女价钱:

      安踏体育,我们的买进成本是2.2元,总股本24.9亿股,市值54.8亿港元,2007年纯益6.03亿港元,往绩PE9.1倍。此时已经公布中报:营 收突破22亿,增长超过50%,纯益4.34亿,增长100%,简单加权平均,全年纯益9.73亿港元,动态PE5.7倍,价值低估严重。公司总资产 47.24亿,净资产42.54亿,负债仅4.7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2亿,资产结构极其稳健,无破产风险,相当于用5.24亿购买了与李宁不相伯仲的 本土运动品牌——安踏。之前三年营收及纯益增长率皆超过50%,预期未来数年仍有超过20%以上的成长性。6倍PE购买本土第二名的未来仍有望持续成长 20%以上的运动品牌,无论如何,物超所值。

      遗憾的是我们对安踏并没有从一而终,将当时的港股第一重仓安踏悉数清空,并将港股初始投资本金全部汇回国内,以此来验证我们投资港股资金是否安全,这也是 我们将大部分资金布局A股的原因之一——一次代价昂贵的验证,此部分资金买进除了少量太保,几乎都是平安。铲除鲜花,浇灌杂草(尽管平安不是杂草),对安 踏的始乱终弃,A股资金的低回报给了我们最好的惩罚。安踏后来的股价表现让我们在一旁心酸体味自己的爱人跟别人在一起空中云雨的滋味,很浪漫——却属于别 人。两个月73%的回报,安踏给我们的不无遗憾,这让我们想起曾经的贵州茅台,张裕B来,他们后来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却被我阉割在幼苗。

        阿里巴巴,与其说是阿里巴巴的公司质素,还不如说是马云的天才忽悠,阿里巴巴始终让我魂牵梦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香港,多半为了阿里,虽然因为后来 港人的疯狂,连申购的机会都放弃了,浪费了一张机票始终耿耿于怀。跌至13元的招股价时,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手,一报当时一票之怨,其后陆续跟进,均价达到 6.1港元,送走了安踏,阿里升级成了我们港股中的重头戏。较41.8港元的最高价优惠86%,我们认为买到了阿里的低估价,事实上那只是个半山腰。从 41.8港元跌到3.46港元,跌幅92%,跌幅之惨,令人瞠目,牛市之疯加上马云之忽悠,对大众毒害之深,可见一斑。马云是不是个诚实的人,我不知道, 但他绝对是一个狡猾的人,在公司成长之峰,在市场疯狂之巅,马云将阿里以黄金的品质卖出了钻石的价格,还让万人空巷抢阿里,马云之忽悠,几成绝响。当中有 我,惟以五十步笑百步耳。将客户和员工置于股东之前,马云不是股东利益至上的人,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除非市场恩赐,休想从马云这里讨到便宜,以后的 淘宝和支付宝,大家不妨试目以待。

      阿里这家香港新股冻资王,在股灾中亦不能幸免,3.46港元仅相当于当初最高价8%,往绩PE15.7倍,我们的买进PE均值为27.7倍,阿里巴巴后来 的股价从从最低点回升6倍,我们只获取了3倍的收益。过高的买价,一定会贬损未来的盈利。没有几家企业能连续多年保持火箭般的成长速度,环顾沪深港三地, 能够连续4年保持40%以上年均成长的明星企业,廖若辰星,千中方觅其一:苏宁电器,贵州茅台,华兰生物,腾讯控股,威高股份,比亚的股份。绝大部分人都 是事后诸葛,并不能对一家企业3——5年的成长前景,清析明断,我们只能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发挥——严格控制买价,藉以提高成功概率。对于任何一家企业,不 管它的护城河有多深,前景有多美妙,故事有多动听,20倍以上PE应该成为投资者的买进禁区。2007,那个疯狂的年代,我们制造了60倍买百丽,70倍 买味千的笑料,希望公司之前两年100%的成长得以延续——那只是个天真的幻想。就我们所知,只有苏宁一家保持了连续5年80%以上的年均成长。发掘下一 家苏宁,恐怕我们并没有这样的火眼金睛。投机狂潮助我们在味千和百丽的投机上获利不菲,那绝对要归功于运气,刀尖上跳舞,再曼妙都不应该参与。想到和做到 的距离总是那么遥远,并未修炼到家的心态,执行起远未成熟的策略来,屡屡画虎类犬。

      没有什么比买中一只5倍股更激动人心了,尤其是1年5倍。比亚迪股份是我们持仓中的唯一5倍股。没有什么比买中一只5倍股却轻仓更令人懊恼的了,比亚迪就 是这样一只让我懊恼远远多过激动的股票。与国内大多数的巴迷一样,东施效颦,学巴菲特学的畸形,言必称巴菲特,言必称价值投资,将老巴的话当作圣旨,颇有 点邯郸学步的样子。这个世上少见绝对和永恒,老巴的那一套,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有机结合,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的资本稳健持续成长。当年,老毛击败众多喝过 洋墨水的马列分子,值得深思。

      有一个目标不应该忘记,来资本市场就是为了让自己早日达至财务自由,过我们想过的生活,不是来信教的。99.99%都成不了巴菲特,不要想做什么大师——好像不是简单的事。

      国内的许多投资人在理论上是巴菲特的忠实拥护者,行动上,要么迟钝到不信,要么梦想着去超越。当老巴号召大举买进,并真刀实枪投资比亚迪的时候,有些人因 为长期投资,套在珠峰;有些人希望找出比比亚迪更佳的目标。我是半信半疑,以至轻仓。能比老巴更能判断家企业和估值吗?在老巴行动时,又有几人真正效仿? 错过了中石油,错过了比亚迪,下一次,我们还会错过吗?我们还会愚蠢到在老巴研究过的企业上再去挖掘连他也发现不了的因素吗?言语和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 少见。

      买在巴菲特后面,我们的15倍PE贵过老巴的10倍PE,比亚迪的电动车还未量产,前景还是那么诱人,老巴还在那里猫着,我们先走一步了,买的贵,不后悔,卖的早,不后悔,遗憾的是买少了。

      抗跌英雄难以成为领涨先锋,雨润食品让我避免了损失,也拒绝了收益,后续换进的人寿亦不甚理想。长远来看,一家企业的股价表现百分之百与其内在价值相关 联;但在一两年的时间段内,有一个因素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企业的低估程度。这场流动性泛滥下催生的所谓牛市行情,明星企业的表现远远逊色于那些平时并 不起眼的企业:贵州茅台114%,苏宁电器163%,华兰生物286%,腾讯控股400%,威高股份422%,比亚迪1349%;另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 呢?吉利汽车2479%,创维数码2409%,京信通讯1484%。论长远质地,后者难望前者项背,短期的股价表现却傲视群雄,决定因素就是市场对它们的 极端低估:吉利汽车PE2.9,创维数码PE2.91,京信通讯PE2.2。受巴菲特的毒害太深,对那些无名企业,我们从来不屑一顾。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 那些曾经的明星们身上,能指望获得超额收益吗?对超级成长企业和极度低估企业间的平衡布局,是一个有待我们深思的问题。(待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3

[轉載]雪球訪談鄧春明:惠理集團投資價值簡析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1lc.html
 
   訪談:鄧春明談惠理集團投資價值與謝清海投資理念

    訪談時間:6月14日(週四)15:00-16:00

    雪球此次邀請到資深財經博主鄧春明先生與大家交流惠理集團投 資價值與謝清海投資理念。那麼惠理這樣的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我們投資呢?它應該值多少市值呢?在研究惠理集團時主要應關注哪些指標?謝清海投資理念的核心是 什麼,如何去學習掌握?歡迎大家就上述問題與鄧春明先生交流。
———————————————————————————————————————————————— 

    雪球只談及部分內容,此為全文。

 

    行業屬性與回報

    資產管理行業,曾經和正在上演著太多激動人心的故事。

    過去25年,漲幅前25名中,第一(富蘭克林資源——漲幅64224%)、第三(伊頓范斯公司——38444%)和第二十名(伯克夏——漲幅19424%)均為資產管理公司。

    明星基金經理林奇曾經懊悔痛失的驚豔:Dreyfus基金公司的股票由1977年的40美分,上漲至1986年的40美元,9年時間上漲100倍;同期,富蘭克林資源更是上漲了138倍。

    如果說,美國股市「天時、地利和人和」是天生的誕生傑出資產管理公司的溫床,那麼,其他地區的優秀同行呢?

    華夏基金1998年註冊資金0.7億,2000年增資到1.38億,2009年合併中信基金,再次增資到2.38億,構成歷年股東的全部出資。華夏基金給予股東的回報——現金分紅達到40億,2011年公司股權價值200億,14年回報200倍。

    其他幾家基金管理公司如嘉實、易方達和博時,其股東回報估計均超過100倍。

    惠理集團現價4.03港元(2012.05.29,下同)仍不足上市最高價的50%,5年來給予二級市場股東的回報為負值。原因有二:上市時正遇牛市巔 峰,市場估值過高;5年來港股一直在熊市中震盪下沉——仍未著地。事實上,惠理帶給其兩位創始股東的回報,同樣震撼:1993年,謝清海和葉維義合創惠 理,管理資產560萬美元,謝清海投入150萬美元,約佔23%股份,葉維義約佔14.5%股份。今天,惠理價值70.7億(熊市估值),謝清海持有股權 價值20億(5.0億*4.03)港元,19年二人的回報均超過180倍,加上分紅,回報不亞於華夏初始股東。難怪葉維義食髓知味,乾脆辭去新昌主席,再 創兩家新基金。

    證券、保險、銀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皆歸屬於金融服務行業。

    證券業靠天吃飯,市道低迷時大打割喉價格戰,市道暢旺盈利則被管理層大肆蠶食。保險業的絕大多數保費入不敷出,其關鍵點在於善用浮存金的能力。銀行業若干 年積累的好光景,大部分注定被遲早到來的不景氣抹殺。看看花旗和匯豐,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銀行現在賺取的利潤,總有一天要減記和撥備。尤其在中國特色的 土壤上,長出能幹和有良知的銀行家,可能是個另類。

    基金管理行業造就的傑出公司,遠遠大於其他金融行業的比例。其盈利模式優於其他金融服務業。

    貸款如果不能悉數收回(注定難),銀行便要以利潤和自有資本金償付,儲戶鐵定連本帶息取回。收取的保費能夠抵消賠付和費用的保險公司,成本控制已是相當了 得,保費寄留在保險公司手中的時間是那樣短暫。基民可以連本加利豐收,也可以折損本金歉收,基金管理公司並沒有責任原銀奉還。長期損毀基金價值的機構,客 戶會舍其而去,最終被強者取代。最壞的結果是除費用外其自身資本並沒有損失。當然,失去的聲譽比本金更重要。

    虧損概由客戶承擔,盈利可參與分享。利潤和風險完全不成比例,這實在是一門美妙的生意。引得阿貓阿狗都要來私募一回。

    2008年,中國基金管理公司純利潤300億,從業人員6000人,人均創純利500萬元。同年,107家券商純利潤1200億元,註冊從業人員10萬,人均純利120萬元。前者是後者的4.2倍。

    2008年,成立僅3年的匯添富基金,管理費收入7.2億元,公司註冊員工130人左右,人均純利554萬元。同年,擁有20多年歷史的申銀萬國,員工2623人,純利21.97億元,人均純利83.79萬元。前者是後者的6.6倍。

    惠理2004——2011年平均僱傭員工80人,年均純益4.85億港元,8年時間經歷了完整的牛熊週期,人均年創利600萬元。

    有些行業天生就是勞碌命,比如鋼鐵行業。有些行業卻可以憑藉極少的投入,賺取豐厚的利潤,比如資產管理行業。

   

    基金團隊

    基金公司核心的資產是人(基金經理)。波克夏萬億市值的巨型航母,主要由巴菲特和芒格兩人駕馭。

    誠實、規範和睿智的基金經理或團隊將構成一家基金公司的競爭優勢所在。投資優秀的基金公司其實就是投資優秀的基金經理或團隊。

    謝清海和葉維義1993年攜手創立惠理。

    葉維義深得做人、投資之精髓。瞭解自己,準確定位,知人善任。20年前便識得摩根建富研究部主管謝清海,懂得投資在值得投資的人身上,讓其幫助自己的財富 增值。葉知道自己的性情和能力擅長當伯樂,卻不適合做基金經理。葉維義識人眼界和用人膽量,今日足證卓越,其為人胸襟,更令人歎服。公眾場合,葉維義極少 標榜自己是惠理創始人,多讚揚和感恩合作夥伴;任職期間,惠理支付員工為全亞州最高花紅,葉維義卻分文不取;1996年公司步入正軌、風生水起之時,更是 急流勇退,現只掛名譽主席,甩手不掌櫃。正是這份難得的舍和做人之道,葉維義坐擁12億(2.93億股*4.03港元)身價,20年前的投資增值200倍,遠遠超越早年加盟惠理落手落腳的基金經理們。

    做事先做人,投資先做人。一個不孝順父母、不善待家人、朋友、夥伴,沒有做人底線的人,很難想像,他能夠將事業和投資做長,做大和做強。假如葉維義當年凡 事爭功,寸利不讓,謝、葉倆人恐怕早就分道揚鑣了。這類事例國內俯拾皆是:公募基金經理奔私、私募夥伴各立山頭。中信證券擠走范勇宏、王亞偉絕非明智,離 開范、王的華夏基金還是華夏基金嗎?

    領航惠理的舵手謝清海,人稱「東方巴菲特,」雖不能和巴菲特的投資能力和人格魅力相提並論,但不妨礙定位為一個出色的基金公司管理人。

    謝青海,家境貧寒,出身草根,正式的學歷只有初中。在一個相對健康和規範的社會,從赤貧奮鬥到20億身價,既有個人努力,更加貴人相助。貴人憑什麼助你? 既看能力,更重人品。首進香港報社,再入摩根建富,皆少不得貴人提攜。同創惠理,則是葉維義對其能力和人品的透徹瞭解和認可,除了自身盡力,亦拉來新昌家 族加盟。起步的560萬美元中,400萬靠葉維義鼎力。

    功成後謝青海能和創業夥伴葉維義一起分享,對一眾同事下屬亦不吝嗇:蔡雅頌、何民基、洪若甄和蘇俊祺均有股權慷慨分配。能和合作夥伴愉快合作20年、同事 下屬傾心追隨20年,這本身就不簡單,充分說明謝清海的人格魅力。葉維義對他的評價亦相當正面:投資能力超卓,為人誠實,不求虛名。

    學歷不高,天分一般,卻取得亞洲區首屈一指的成就,謝清海靠的是幾十年來從不間斷的閱讀和學習。這也說明:投資成功因素中,學習、耐心和紀律比天分和學歷更重要。

    2008年和2011年的投資失利反思不夠深刻,將巨虧歸由於外部因素,自身及惠理的投資錯誤總結甚少。這將為以後重複犯錯埋下伏筆。

    1998年,惠理和謝青海受到港交所公開譴責:收市前令5家公司股價異動及其他一些問題。原因在於惠理髮展過快,謝清海身兼數職導致的管理漏洞。20多年來,謝清海公開可考的污點無從查證。能像麥道夫一樣將欺騙隱瞞20年,世所罕見,當屬個案。

    在尋找優秀的企業管理者過程中,對「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管理者我們沒有絲毫興趣,那是最大的謊言和欺騙。對恪守道德底線、遵守遊戲規則、重視聲譽和己利與他利同向的管理者,我們才將資金託付。

    基金經理的團隊建設上,惠理側重於內部培養。

    資產管理行業依靠天才基金經理和從內部將普通人培養成基金專才都獲得了成功。波克夏的璀璨就是巴菲特的傳奇,還有芒格。全球上市資產管理公司排名第一的富蘭克林資源,擁有20世紀最偉大基金經理10位中的3位。

    排名第二、擁有70年投資歷史的普信集團,其基金經理絕大部分是從內部嚴格甄選。自從2001年以來,普信的分析師們已經23次倍美國權威雜誌《機構投資 者》評選為年度「最佳買方分析師」,超過美國任何其他的資產管理公司。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普信的股價表現優於巴菲特的波克夏。

    惠理走的是類似普信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任公司核心高層的蘇俊祺、洪若甄、何民基和蔡雅頌(1996年加入,2006年辭任)均從公司研究員中選拔。激勵機 制比較健康,核心高層都擁有惠理股權,近40%的股權被管理層持有,每年的稅前利潤的20——25%都用於員工花紅,有能力的員工能得到職務陞遷。物質與 精神的雙重激勵,使公司的團隊保持相當的穩定。員工的自身價值在惠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歸屬感和凝聚力強烈。除蔡雅頌服務逾10年辭任外,基金經理無 一跳槽。辭職的顏偉華、孔邁凱和陳尚禮均為公司綜合業務管理高層(基金公司的非核心),變動仍過於頻繁,原因與影響有待觀察。

    一個激勵到位超級穩定的基金經理團隊,有助於產品業績的一貫和延續。投資經驗無可替代,沒有經歷過完整經濟週期或牛熊週期的基金經理是不成熟的。謝清海30年、何民基20年、洪若甄16年、蘇俊祺15年、周綺雯13年,惠理團隊的投資能力經受住了多個市場週期的殘酷考驗。

    房地產,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資產管理,人才、人才,還是人才。如何培養和甄選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激勵人才管理自己的資金一樣管理客戶的資產?這是資產管理需要探索的極為重要的課題。不單單給面包,更要鮮花、尊嚴和榮譽。

   

    惠理往績

    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參考其一個週期或多個週期的歷史收益。儘管過去並不能完全代表未來,但你更不能在歷史表現低劣的狀況下去賭未來。

    惠理的資產管理能力談不上傑出,還算優秀。旗艦基金——惠理價值成立19年,14年錄得盈利,5年虧損,年均復合淨回報16.9%,同期,恆指年均回報率為7.1%。惠理回報超過恆指9.8個百分點。

    三個大的熊市,惠理價值基本上與恆指同步,2000——2001年因為抓住了中國B股行情故跑贏恆指。牛市能領先恆指。上市以來的表現驗證了這個特徵。 70%的基金公司擇時無效,惠理是其中之一,通過選股和構建組合來迴避市場下跌風險,在大級別的熊市中無能為力。掌握港股牛熊運行規律,在高估區間降低倉 位或對沖,是惠理有待加強的短板。

    任何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如果不能創造長期收益,最終必將走向衰亡。惠理既往19年的優異往績,不可以用一時的好運來解析。

    

    財務特徵

    表1:惠理財務概要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營收增長率             32%      207%     71%      -83%     9.0%     133%     -36%    

純益增長率              42%      261%     66%      -95%     379%     105%     -74%

淨利潤率         46%      49%      58%      56%      16%      69%      61%      24%      47%

負債率           22%      23%      37%      55%      4.0%     13%      13%      9.0%     22%

總資產收益率     42%      35%      56%      52%      9.0%     26%      23%      7.0%     31%

淨資產收益率     53%      45%      88%      117%     9.0%     30%      27%      7.0%     47%

 

    惠理創造收益的利器主要依靠人——基金經理和分析員,不需要採購、工廠、生產和實物銷售,也沒有存貨,少量的營收賬款,壞賬風險較低。除辦公場所外,不需 要大量的固定資產投入。沒有銀行生息負債,抵禦經濟低潮能力較強。各項盈利指標強勁:淨利潤率8年均值47%,總資產收益率均值31%,淨資產收益率均值 47%,絕大多數行業盈利能力難以望其項背。

 

    產品結構

    產品多元化和客戶粘性度是衡量基金型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價值的另外兩個重要維度。

    惠理目前的產品結構單一,只有股票基金,債券和貨幣基金幾乎空白。惠理的策略是只選股、不擇時,大部分時間都重倉或滿倉持有股票,指數劇烈波動時,惠理管理的AUM(客戶資產)和業績也隨之劇烈波動。這也很好地解析了惠理自上市以來,與恆指亦步亦趨過山車式的劇烈波動。

    從另一個方面講,惠理產品的空白,也是其潛力所在。

   

    客戶粘性度

    基金要想取得良好的長期表現,離不開睿智的基金經理和高質素的投資者。再高明的基金經理,遇上熊市低估時大舉贖回,牛市高估時卻全力申購的基金投資者,只 能徒嘆奈何。瞭解股市運行特徵,認同基金經理投資理念的專業機構是基金的優質客戶。惠理的客戶組合,80%是專業投資者,其中機構投資者客戶佔四成多,退 休基金佔兩成多,低質素的散戶不到一成五。金融海嘯最為艱難的2008年AUM從569億港元跌至248億,減少56.1%,客戶贖回比例僅為年初的 10.9%,其餘是恆指大幅下跌46.4%所造成。

    歐債危機的2011年,申購減去贖回,惠理AUM淨流入8.47億港元。客戶認可惠理的長期表現,不離不棄,長期追隨。極大地降低了基金經理的管理壓力,價值投資理念能得到更好的貫徹。

    除2008年次貸危機外,惠理所有年份基金申購大於贖回,管理資產淨流入。年均申購率為AUM的38%,贖回為29%。申購高於贖回9個百分 點,AUM2011年7月達到92億美元,超出2007年高峰時73億美元19億美元,或26%。長遠看,惠理的AUM是穩步增長的。

 

    進軍內地

    惠理打的也是中國牌,而且正是時候。

    截止2011年上半年,國內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2.48萬億元(合0.39億美元,美國的4%),各類基金數量達到829只。

    同期,美國共同基金資產規模接近12萬億美元,基金數量接近7600只。

               表2:中美基金份額與GDP比率           單位:萬億美元  

             2011年GDP       2011年基金管理資產規模         共同基金與GDP比率  

美國          15.1                 12.0                         0.79

中國          7.30                 0.39                         0.07         

   

    10年後的2020年中國的基金管理資產可以達到多少規模?假設未來10年GDP保持年均5%的增長,屆時GDP總量為12萬億美元,基金管理資產達到 GDP50%的比率是6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8萬億元,15倍的成長空間。80%的比率則可以達到60萬億元,25倍的增長空間。之前美國基金業40年 的發展歷程我們用8年走完,美國後50年路徑我們能不能用10年到達,需要觀察。

    20世紀80年代,金融創新,稅收優惠,401K大發展,推動美國共同基金進入成長的黃金歲月。今天,超過一半的美國家庭持有基金,基金資產遠遠超過銀行存款。基金資產以其超過銀行存款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更受美國人的青睞。

    中國基金的總體規模較小、市場的結構不均衡(偏股型的基金比重過大),偏股型的基金佔比超過70%(股票型基金佔49.98%,偏股混合型基金佔 21.19%),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的佔比非常小,只有6.02%和4.99%,而美國市場這兩類基金的比重分別達到了22.07%和22.2% (表1)。

  表3:中美兩國基金市場結構

  

 

總資產

基金數量

平均規模

股票基金佔比(%)

債券基金佔比(%)

混合基金佔比(%)

貨幣基金佔比(%)

其他(%)


中國

23562.98億元

829

35.49億元

49.98

6.02

27.76

4.99

11.72


美國

118206.8億美元

7581

15.59億美元

49.46

22.07

6.27

22.2

-

  數據來源: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Wind ICI 2011 factbook.

  *中國數據截止日:2011-7-14

  

    無論是資產管理規模,還是產品結構,國內都處於起步階段,與美國相比,差距巨大,這也折射出該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潛力驚人。

    中國人均GDP今年將接近5000美元,中產階層數量日趨增 多,2011年,百萬美元家庭全球第三,達到140萬戶,與2010年相比,激增了19.3萬戶。中國的億萬富翁家庭數量由2010年的538戶增至 2011年的648戶,排名全球第五。由於投資渠道和標的的缺乏,居民海量的可投資資金在藝術品、理財和房地產等投機性市場左衝右突,興風作浪。一旦經濟 走出低估,股市調整到位,賺錢效應吸引,如潮的資金將湧向基金和股市。

    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中國漸入老齡化社會,瘋狂的投資和出口難以為繼,內需消費型經濟不得不成為第一選項。資本市場將以融資為重轉向投、融資並重,甚至偏重於投資。稅收優惠、產品創新等一系列鼓勵基金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措施將次第登場。

    利率市場化的開啟,儲蓄自己逐漸脫離遺憾體系,進入資本市場,過人的理財意識不斷加強,更多資產將尋求更佳的保值增值途徑,儲蓄資金向基金和資本市場轉化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熊市已持續5年,越來越接近其生命極限終端。中國基金業資產管理規模2006年的4000多億,增長到2007年的3.5萬億,除了2009年短暫到過3.1萬億外,其餘幾年一直在2.1——2.5萬億區間窄幅徘徊,低迷被壓縮到極致。壓抑逾久,爆發力愈強。

    潛在的發展空間並不能說明什麼,理性的投資者當然不會將全部資金投到朝鮮。只有在各方面因素都發展到臨界狀態的時候,爆發才可以水到渠成,中國基金業正處 於這樣一個前夜。扎堆、趕潮流和一窩蜂是國人的傳統,下一個牛市,有可能重複2005——2007年基金的超常增長。美國人用了40年的時間,才將基金數 量從0發展到800家,資產管理規模480億美元。我們只用了8年,就從0膨脹到800家,資產管理規模5年前便達到3.5萬億人民幣。

    惠理有理由在即將到來的基金業饕餮大宴中分一杯羹。

    亞州區首屈一指的品牌聲譽,20年的優異投資往績,經驗豐富(平均從業逾15年)、誠實和睿智的基金團隊和合理長效的激勵機制,將保證惠理跟國內同行同台 競技時處於上風,作為在自由市場經過20年殘酷檢驗的惠理,我們認為其綜合實力,當不輸與華夏、嘉實和易方達,有潛質進入第一陣營。反觀國內,在同一家基 金公司任職年限滿19年的目前只有華安基金的尚志民以及匯豐晉信基金的林彤彤。激勵機制的缺位導致基金經理流動頻繁。儘管,金元惠理不全是惠理集團的原班 人馬,但我們相信,惠理輸出的投資理念和管理,可以將其香港的成功在內地複製,畢竟,價值投資不分地區,投資標的也都以內地企業為主。當然,金元惠理從倒 數第一,躍升到前五,有一段漫長而艱難的路要走,這,需要時間。

    惠理大中華擴張行動中,我們看好內地的公(金元惠理)、私募(上海惠理)和台灣的基金投資平台(惠理康和)。短時間難以成效,需要3——5年的培育期。但 前景展望正面,充滿樂觀。對云南股權基金持保留態度,不看好四川的小額信貸義務,基金投資需要聚焦,持續出類拔萃,實屬不易。

 

    惠理的投資策略

    惠理踐行價值投資,在數千家中國概念股中,從下至上,研究走訪低估的由出色管理層,長仺與短仺結合,前者為主。與巴菲特以合適價格買進優秀管理者管理的傑 出企業,集中投資,長期持有不同。兩者都取得了成功。投資路徑沒有唯一,價值投資亦有多種方式。凡是能夠持續成功的投資都是有價值的投資。

 

    機構認同

    一家企業能獲得業內同行或競爭對手的認可在公司中持有股權,可以作為我們選股時的一個重要參考,畢竟,業內專家的判斷更全面、客觀和理性。

    AMG,世界知名的專門投資優秀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其理念核心是,「尋求利基市場公司規模較小,提供特殊的直接所有權管理服務,擁有自己獨特的 資產管理方法和企業風格的中小型資產管理公司。」公司掌舵人肖恩·希利(前高盛投資銀行家)認為,「這些企業的特質你在那些大型上市資產管理公司身上是無 法找到的。我們相信,它們身上隱藏著更加富有吸引力的長期成長機會。」他們只友善地收購相關標的的部分股權,為其銷售和客戶方面提供幫助,不參與公司投資 與管理。讓管理者仍然持有公司的主要股權,保持擴闊公司盈利的動力,一起分享企業的成長。

    1997年AMG上市以來,成功地投資了30家資產管理公司,其中就包括克利福德·埃斯內斯(高盛資產管理公司量化對沖基金業務的 奠基人)創立的AQR資本管理公司、哈丁-盧沃納證券投資管理公司、第三大街資產管理公司、吉恩希斯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價值行動資本公司等。其中,哈丁-盧 沃納證券投資管理公司是一家非美國性質的、全球知名的證券投資管理企業,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資經理人所創立;第三大街資產管理公司的創立者是馬丁·惠特曼, 他是一位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吉恩希斯資產管理公司則是一家享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新興市場投資企業;價值行動資本公司是由三名投資經理人創建,其中的傑 弗裡·厄本恩,是一位激進主義的投資者。
    自從1997年上市至2007年,藉由旗下眾多璀璨群星的表現,AMG的每股純益年均複合增長高達21%。股價年均復合上漲23%。

    肖恩·希利和AMG成功了,他們破解了資產管理行業由來已久的難題,:如何找到出類拔萃、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定性其工作方式和科學地安排其股權結構,從而使其具有持續擴大投資收益的積極性。

    毫無疑問,他們認為謝清海和惠理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旗下璀璨群星中的一員,他們以7.81%的惠理股權來證實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相同判斷和行動的還有美盛,持有惠理9.03%的股權。

  

   惠理的AUM

   資產管理規模是基金公司賴以生蛋的母雞,管理費和表現費都從中而來。持續優秀的投資能力又反過來影響AUM,盈利的增加和客戶的申購使其不斷增多。不斷升 高的AUM又助推基金公司的盈利基礎。惠理19年,經歷過多個基金週期和經濟危機,但管理的AUM大漲小回,金額持續刷新,既往保持20%的複合增長。

   表4:惠理AUM變動情況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AUM(億美元)      23       25        45       73        32       55       79       72     

增長率                 9.0%      80%      62%       -56%     72%      44%      -9.0% 

  

   惠理的估值

   表4:惠理歷年AUM認購及贖回表現

   

百萬美元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期初AUM  1,888  2,322  2,484   4,515   7,297   3,247   5,547   7,154
認購  1,104    609  1,601   2,542   1,410   1,260   2,586   2,933
贖回   -737   -761   -852  -1,860  -2,200  -1,180  -1,320   -2,086
表現     67    313  1,283   2,100  -3,260   2,220   1,120   -1,630
期末AUM  2,322  2,484  4,515   7,297   3,247   5,547   7,933   7,134










管理費    157    164    247     434     331     234     344     491 百萬HKD
表現費    166    305  1,234   2,076       7     220     709     140
其它     47     16     19      30      82       6      22      58









  平均
管理費率 0.96% 0.88% 0.90% 0.94% 0.80% 0.68% 0.65% 0.88% 0.84%
表現費率 1.01% 1.63% 4.52% 4.51% 0.02% 0.64% 1.35% 0.25% 1.74%
合計費率 1.97% 2.50% 5.43% 5.45% 0.82% 1.32% 2.00% 1.13% 2.58%










  

    過往8年,惠理管理費與AUM的比值年均0.8%左右,管理費跟固定支出之比為3:1。除1998AUM(2億美元跌至1.3億美元)過低外,在無任何年份虧損。恆指現值只要不發生50%以上跌幅或AUM跌破30億美元,惠理應無虧損之憂。

    公募基金只收取0.8%左右的管理費,作為對沖基金的惠理既收0.8%的管理費,還要收取15%左右的表現費。其淨利潤率均值和淨資產收益率均值高達47%,遠超公募基金的30%。惠理的估值理應高於公募基金估值。

   

    7年回本估值

    過往,惠理AUM年均複合增長20%,收入(管理費加表現費)與AUM的比值年均為2.6%,淨利潤率年均值為47%。假如未來維持此等狀況,則惠理未來7年可產生總利潤116.3億港元。

表5:惠理估值模型

市值:68.3億港元                         AUM:79億美元   合613億港元

AUM年均複合增長率:20%                   收入與AUM的比值:2.6%

淨利潤率:47%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AUM        736       883          1059         1271          1525         1830          2196

收入       19.1      23.0         27.5         33.1          39.6         47.6          57.1

淨利潤     9.0       10.8         12.9         15.5          18.8         22.3          27.0

合計                                                                                    116.3

 

    我們能夠接受的最高出價不超高過公司7年淨利潤之和,即7年回本。惠理7年的股東總利潤為116.3億港元———合理估值,折合每股6.6港元。以合理價 格買進,就要忍受市場的波動煎熬,也不可能獲得超額收益。我們必須要求一個相當的安全邊際,以合理估值的5——3折的價格買進,及3.3——1.98港 元。

 

    市場估值

    表6:市值/AUM估值——高點

時間            2007.12.03       2008.05.30        2010.03.08       2011.01.05         均值

股價(港元)     8.75             8.00               6.56             8.56

股本(億股)     16               16                 16               17.5

市值(億港元)   140              128                105              150

AUM(億港元)    566              497                411              613   

比值             0.25             0.26               0.26             0.25             0.26

 

    表7:市值/AUM估值——低點

時間            2008.11.26         2009.03.12              2011.09.23               均值

股價(港元)     1.47              1.85                       2.69

股本(億股)     16                16                         17.5

市值(億港元)   23.5              29.6                       47.1

AUM(億港元)    233               411                        658 

比值             0.10              0.07                       0.07                  0.08

 

    惠理上市以來,基本上經歷了一輪完整的牛熊,幾個低點市場給予的平均估值為AUM的0.08倍,高點為0.26倍,中間值為0.17倍。中間值可以認為是合理估值,惠理價值104億港元(79*7.76*0.17=104),每股價值5.9港元。

 

    機構估值

    2009年11月9日,美國資產管理公司AMG受讓惠理高層5.05%的股權,當中,謝清海7073.8萬股、蘇俊祺504.5萬股、洪若甄504.5萬 股,合計8082.8萬股,每股作價3.45港元。惠理其時管理AUM388億港元,交易價格相當於0.14倍AUM.   

    2011年7月6日,再度增持4959萬股或2.82%,每股作價6.06港元,相當於0.15倍AUM,持股量增至7.81%.

    AMG的主業就是投資傑出的中小型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300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先後收購了近30家出類拔萃的資產管理公司的部分股權,應該能夠理性和恰當地給惠理估值,0.14倍AUM他們認為物有所值。

    另一家資產管理巨頭美盛持有9.02%的股份中,均價7港元左右,相當於0.16倍AUM左右。

 

    動態估值

    惠理奉行的是重倉(90%以上)或滿倉持有股票,只選股不擇時,即使贖回較少,資產保持淨流入,但由於港股週期性波動劇烈,AUM隨之大幅波動,根據某一時段的AUM估值,結果往往大相逕庭。

    要想擁有較大的安全邊際,只有在港股熊市底部區間買入才可行。如何判斷港股熊市底部區間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樂觀預期

    如果惠理2018年的AUM能夠增長到2200億港元,現值613億的3.6倍,2009——2011兩年時間,市場上漲加上淨流入,AUM從230億港 元升3倍至706億,6年時間,如果期間牛市再來助力,2200億AUM當屬保守。市場樂觀時0.26倍估值惠理價值572億港元,合每股33.港 元,3.88元的買價,可收穫8.5倍的回報,成績不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