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龔方雄:港行新路唔同滬爭 李華華

2009-05-15  AppleDaily






 

香港同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爭,沒完沒了;啱啱連續第4年獲得金融界奧斯卡金像獎──《機構投資者》雜誌選為中國區最佳分析團隊嘅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為香港點出一條新路向,就係吸引全球大企業來港上市,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一站式全球投資選擇。

搵國際公司畀中國人投資

龔 方雄噚日雖然感冒,仍透過視像會議,喺屋企同記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見解。佢話香港要具備國際視野,吸引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唔好淨係識同上海爭中國企 業嚟香港上市,應爭取上海現時做唔到嘅,例如搵俄羅斯嘅油股,巴西、澳洲嘅資源股,同埋各地主要交易所嘅股指基金(ETF)嚟香港掛牌,方便中國投資者購 買全球金融產品,最終都係嗰句,上海要取代香港,佢話路途仍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0

联手永旺 屈臣氏另辟扩张新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5MMDAwMDE3OTI5MA.html
5月24日,正处于急速扩张中的屈臣氏宣布联手日本零售业巨头永旺株式会社(下称“永旺”),以捆绑形式在华发展新店。双方均 对中国市场定下了积极的扩张计划。根据双方协议,屈臣氏与永旺旗下的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将在开店方面携手进退,屈臣氏将全面进入后者 的青岛、烟台、威海和淄博分店。而且,今年之内,这样的捆绑合作将会扩展到整个山东地区,并且还可能会拓展至全国其他地区。屈臣氏表示,这 只是接下来新开门店计划的一部分。“这一次和永旺的合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山东地区的扩张,而且在全国范围的扩张战略中也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屈臣氏华 北区总经理英达威表示。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屈臣氏背靠和记黄埔的财力,在全球市场上通过一连串的收购行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护理品连 锁店,约有9000个零售点面分布在全球。如今,屈臣氏正把这股勇猛的扩张冲击波引申到中国市场。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1015 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屈臣氏在内地每周吸引的顾客超过250万人次,为全球总量的十分之一。最近四年,屈臣氏在内地的销售额 年增长超过30%。当前,进入内地20年有余的屈臣氏已经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布局,门店超过400家。但是,屈臣氏一直以来在内地能够 携手合作开店的伙伴却只有百佳超市和屈臣氏酒窖。由于业态差异较大,且百佳超市门店数量有限,在选址和物流配送上并不能向屈臣氏提供很大帮助。于 是,与强势伙伴的捆绑式合作方式正在逐渐成为屈臣氏在内地圈地的新模式。今年2月,屈臣氏与中国商业地产巨头大连万达集团和中粮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签署 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屈臣氏的新店将会随着万达广场和大悦城一同扩张布点。选择这样一条扩张新路,是屈臣氏在内地进入一个新的竞争格 局之后的必然。当前,随着万宁、康是美在内地市场上的深入,曾经没有对手的屈臣氏正在被拉进一场愈加白热化的比赛。屈臣氏在香港的老对手万 宁虽然来迟一步,但是却快速进入了广东、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等地。2004年,万宁以华南市场为突破口进入内地。截至今年四月,万宁在内地的门 店已经扩展到117家。据了解,万宁也和屈臣氏一样,把二三线城市看作是今后的重点地区。2009年夏天,屈臣氏宣布“百城千店”计划,表 示两年之内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要增长550家,总数达到1000家,主要发掘二三线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4

鄭崇華長子拜施振榮為師 要走品牌新路 鄭平領軍台達電轉型 展接班架式

2010-06-28  今周刊





在台達電成立滿四十周年的前夕,他們決定要從製造跨入品牌,用自動化、LED、電子紙三箭頭,來打造全新的台達電工業品牌,而奠下轉型動力這塊磚的,既不 是董事長鄭崇華,也不是執行長海英俊,而是台達電的新生代——五年級生鄭平。

撰文.賴筱凡

「我覺得很驚訝,怎麼富士康加完薪後,才跟我們(指台達電中國廠薪資)一樣?」這是富士康加薪事件後,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近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席話,很 多人都好奇。當富士康跳樓事件演變成中國調漲最低薪資風潮;當台灣政府將「鮭魚返鄉」話題再次炒得沸沸揚揚;當代工廠低毛利模式受到質疑,語出驚人的鄭崇 華,在世界工廠轉型的重要十字路口,台達電會端出什麼策略。

不空口畫大餅 保守謹慎

鄭平挑大樑成品牌長

就在距離上海世博一個多小時車程外的小鎮,坐落在江南美景湖畔的吳江同里湖大飯店,頂著攝氏三十五度的豔陽高照,這是台達電吳江廠落腳後的第十個生日,也 是今年上半年台達電最重要的一場記者會,這次擔綱要角的不是鄭崇華,也不是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而是台達電中國區總裁、同時也是鄭崇華長子的鄭平。

略微黝黑的膚色,穿著豔紅色的台達電吳江廠廠慶T恤,第一次站在兩岸媒體面前,鄭平不疾不徐地揭露台達電的新策略,電源供應器龍頭廠要再次進化,就在這中 國世界工廠的轉型交會點,台達電要開闢一條新路,叫「品牌」,而負責在前領航的人就是鄭平。

挑在代工廠低毛利模式備受質疑之際,台達電選擇開創新的品牌康莊大道,時間點似乎稍嫌湊巧,好像在代工低毛利模式失靈後,品牌就成了萬靈丹,但海英俊一開 口就是糾正這個錯誤的邏輯,「不是代工賺得少,品牌就能賺很多,就算是世界球鞋品牌的Nike都會出現虧損,反倒是賺蠅頭小利的代工廠寶成,卻創造鞋業王 國。」而台達電要跨入品牌也不是這一、兩天的事,早在半年多前,由鄭崇華領著一票子弟兵,去向品牌教父、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與明基電通副董王文璨取經,半年 多來,周周都上課,凡是台達電副總級以上的主管都得上這門課,因為這是台達電創立近四十年來,從未觸碰過的新領域,身為品牌長,鄭平得更積極。

帶點含蓄的笑容,「做品牌,我們就像嬰兒,還在學爬行。」帶領工廠出身的鄭平,與父親鄭崇華有著同樣的樸實,不會空口畫大餅,鄭平對於台達電切入品牌這塊 領域,任何事都講得保守,即使鄭平為了接任品牌長,還持續地在上課,但第一步該做什麼,其實鄭平已經了然於心,「我們得先釐清我們的定位是什麼。」

LED、電子紙、自動化

打造B2B全新品牌

從電源供應器龍頭廠出發,鄭平很清楚,台達電作為一個零組件供應商,扮演的是產業鏈上的要角,只是要做品牌,不能像過去代工模式靠量取勝,但台達電又不像 宏碁、宏達電直接與終端消費者面對面,「所以,我們的品牌是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的營銷模式)品牌,而不是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品牌。」過去,台達電靠著電源供應器出色的表現,成為下游硬體供應鏈雄霸一方的龍頭廠,但是,光靠代工模式成 長有限,「以前我們做代工廠生意很簡單, NB代工廠頂多十家,我們就對這十個客戶,幾百萬台在賣,但做品牌後不一樣,大客戶、小客戶都要接,是一台、一台在賣。」在海英俊口裡,做品牌是非常辛苦 的事,但台達電還是必須要做。

因為當競爭者接續靠著壓低價格搶訂單,台達電得靠品牌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辛苦的事,別人才做不進來。」海英俊笑著說,因為有了品牌價值,才會有溢價 空間,這就是台達電要做品牌的最大根本,要打破過去代工模式的低毛利環境,創造新工業品牌的溢價利基。

而鄭平手上的兩大新事業群,就成了台達電品牌新路的最大成長動能。去年短暫在台灣帶過一年電源供應器團隊,今年鄭平手上多了兩個新的任務,就是LED與電 子紙。

這在台達電集團算是新銳的兩大事業群,在台達電技術長梁榮昌的團隊完成初期研發工作之後,這兩大事業群就開始要進入量產的階段,而代工廠出身的鄭平,不但 得要一手讓這兩大產品線順利進到後段生產,還要讓這兩大產品成為台達電品牌的雙箭頭。

此外,去年金融海嘯之中,靠著生產各式設備的關鍵零組件,仍替台達電賺進超過十億元的自動化團隊,同樣也是鄭平打造台達電品牌的另一隻腳。負責自動化事業 群的總經理張訓海就透露,「世界級設備廠都在壓低成本,我們的關鍵零組件價格能做到比他們更低,自然客戶就會找上門。」

善用工廠經驗

柔軟身段加執行力

只是,經營品牌談何容易,通路經營、庫存管理,樣樣都少不得,從廠長做起的鄭平,怎麼挑起這根新大樑?「他是很有執行力的人。」站在梁榮昌的角度,鄭平帶 領工廠的執行力,與鄭崇華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他的身段更柔軟。」對比於鄭崇華的急性子,在台達電磨練了十八年的鄭平,顯然有不低的評價。

談起執行力,鄭平舉了一個小故事,當年台達電為了提升生產品質,他曾經親自跳下去帶工廠,只是當工廠生產品質調整到一定水平,將重心轉移到另一個工廠後, 原來帶的工廠,生產品質又下滑。

鄭平百思不得其解,還特地找來顧問公司大診斷,當時的顧問公司就給了他這麼一個結論:「台達電的品質是員工努力來的,不是實力來的。」意思是當有主管盯工 廠,品質自然會提升,但久了就會彈性疲乏,而不是從根本去改善品質。

為了執行當年生產品質改善的專案,鄭平必須一個工廠一個工廠的去說服員工、主管,「我必須要先跟他們溝通,讓他們知道工廠裡這樣的調整,是會對我們的品質 有幫助。」不願意自家產品因為made in China(在中國製造)就被貼上品質不好的標籤,鄭平積極地從每一個工廠的流程做起,最後讓他成功把品質向上提升。

雖然經營品牌將會與帶領工廠、生產線有偌大的差異,但是只要有足夠的執行力,鄭平就有把握能一步步從基礎替台達電這個品牌札根,因為這不只是台灣製造產業 的新一階段進化,也會是台達電成立近四十年的新里程碑。

鄭平愛石頭 經營飯店成收藏館5年級生的鄭平,大學時代念的是水產養殖,一度還到泰國養蝦,曾經是令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插曲,不過,27歲進到台達電工作的鄭平,倒是除 養魚、養蝦外,更多了收藏石頭與老樹的新嗜好。

位在台達電吳江廠10分鐘車程的地方,選中了在同里湖畔的一塊地,當年是為了要作為員工訓練中心,只是無心插柳,最後這員工訓練中心就成了今日吳江著名的 同里湖大飯店,承襲鄭崇華的綠色生活哲學,這個由台灣人經營的同里湖大飯店,也同樣講究保留蘇杭古鎮的文化與環境造景,而替同里湖大飯店打造景觀設計的園 藝總顧問李明財,就成了鄭平收藏石頭、樹木的最佳導師。

遠從西安、太湖、安徽、陝西,都有鄭平收藏石頭的足跡,他收藏的石頭,遍布在整個同里湖大飯店裡,有一回鄭崇華的同學到同里湖玩,還開玩笑地跟鄭崇華的夫 人謝逸英說,「你們飯店的後院有條狗。」說得謝逸英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對方講的就是鄭平收藏的太湖石(下左圖)。

除了石頭以外,鄭平對於花草樹木的愛好,也像極了鄭崇華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個性,「他幾乎都把那些樹木當女人看了,直挺挺的還不漂亮,還要有曲線美。」謝 逸英與友人談起鄭平的愛好,可以說個不停,因為同里湖大飯店的每個景觀、樹木,都有其意義存在。

就在這些景觀跟古老建築的陳列下,也讓同里湖大飯店成為吳江的特色景點,就連中國政府外匯局、聯合國文教組織辦大型活動,在上海找不到夠大空間的場地,寧 可多點車程來到吳江同里湖,也讓這個台達電意外擦出的火花,成為另一個特色。

鄭 平

出生:1962年

現職:台達電中國區

總裁兼品牌長

學歷:美國加州Hayward

大學企管系

經歷:台達電製造部組長、中國區執行

副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33

《優勢女性臉譜 》全球第一位女性自行車品牌推手 杜綉珍不服老踩雙輪騎出人生新路


2014-04-07  TWM  
 

 

今年底就有資格購買敬老票的杜綉珍,一點也不服老。她發現女性沒有專屬的自行車,於是創立全新品牌,她還自我挑戰鐵人三項接力、騎車環島,用自己的經驗,她要告訴所有女性:「解放自己。」

撰文‧鄧 寧

六十五歲,全球自行車龍頭品牌「捷安特」的副總裁暨財務長,先生是捷安特輕合金科技的總經理,膝下兩兒各有成就,一位是哲學博士,一位是自創音樂品牌的負責人。若你是符合以上描述的女性,對自己的人生還會有哪些想像?

許多人也許就此止步不前,但生產捷安特的巨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杜綉珍,選擇踏出舒適圈,在集團內另起爐灶,打造全世界第一個專為女性設計的自行車品牌「Liv」,促使她上路的原點,要回溯到二○○七年。

一趟環台行 發現女性自行車藍海市場「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也都不會做了。」○七年電影《練習曲》暴紅,這句台詞,也讓當時七十三歲的巨大董事長劉金標決心完成騎單車環台的夢想。他從台北出發,騎到台南時,杜綉珍從美國返台,即使連變速也不會,卻立刻上路加入車隊中。

回想當時情景,劉金標呵呵笑說:「車隊裡只有她一位女性,喊著『董事長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就來了,就算追不上我們也是拚命騎,一點都不服輸。」聽起來像是年輕女孩子會說的話、做的事,看不出杜綉珍當時已五十八歲,且熱愛的運動是高爾夫球而非自行車,誰知這一趟騎行,不僅激出她的鬥志,更意外讓她發現自行車產業中的藍海市場——女性自行車。

「不是只有捷安特,全球的自行車品牌都沒有為女性開發過專屬車款,頂多是將外裝漆成粉紅色,在我看那叫作『男扮女裝』!」杜綉珍指出,一個人的身高、手長、腳長都是自行車設計的要點,然而傳統自行車皆是為男性設計,不符合女性的人體工學。「我身高一五七公分,但車子幾乎都是為了一六○公分以上的人設計,連車衣都是給我男生的S 號,女生為什麼就沒有自己的自行車?」嚥不下這口氣,隔年杜綉珍就創立了「Liv」。

其實,捷安特和其他品牌並非沒看到女性市場,但就是沒有人跳下去開發。杜綉珍直言,自行車在過去被定義為五十歲以下的白人男性、且有工程背景者的最愛運動,女性車友本來就是少數,要為了少數人開發新車架、新模具,大多數廠商都不願意投入。

但杜綉珍當財務長時,作風本來就很開放,與傳統企業財務長保守、省錢的形象有別。一九七九年時,巨大還只是一家本土小公司,一年的自行車產能僅約三十萬輛,與現在一年出貨五、六百萬輛的實力相比,可謂判若雲泥。當時擔任董事長特助的杜綉珍,就已決定購入第一台電腦,為巨大開啟電腦化管理的第一步;之後巨大陸續在美、歐、澳洲地區建立銷售據點,杜綉珍也主導採用微軟ERP(企業資源整合)系統,讓全球子公司的製造、銷售數據都能及時傳回,這些作為都證明她具有前瞻眼光。

歸零再出發 以創業精神啟動人生第二春因此,當杜綉珍提出女性專屬自行車的想法時,劉金標只建議她:「拿出創業精神。」也就是說,別以為背後有捷安特品牌,消費者就會乖乖上門。杜綉珍也很清楚:「我必須歸零。如果存有巨大撐腰的心態,一定會失敗。」女性學者M. Ellen Peebles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到,女性高階主管會成為年輕女性的楷模,也更容易發掘具有潛力的其他女性員工。包括杜綉珍在內,過去巨大集團的女性員工以行政職居多,但自從Liv成立後,女性的聲音愈來愈鮮明,也開始招收女性工程師、設計師。

換上車衣,一點都感覺不出杜綉珍已六十五歲,她每週會挑一天從台中住家騎車到大甲上班,四、五十公里的距離只是基本額度,所以她還與表姊妹組成「Liv 456」挑戰鐵人三項接力,「456」意謂四十、五十、六十歲;今年五月,她還要和八十歲的劉金標一起挑戰騎車環島。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人生就像騎單車,想保持平衡就得一直向前。」有人行至中年,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但杜綉珍踩上雙輪,為女性騎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本系列完)

杜綉珍

出生:1949年

現職:巨大集團執行副總裁、Liv品牌發起人學歷:淡江大學西洋語文學系英文組家庭:已婚,育有兩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85

從豬肉價格大跳水,看中國生豬產業發展新路徑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56
 生豬產業15年祭,應當昇華為一次產業總結與反思。政府預期的平衡難來,價格波動的規律詭異,什麼時代是產業穩定的時代?然而,回眸15年走過的歷程,我們並不都是沮喪,生豬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在左衝右突你來我往的拚搏中鋪就。我們也似乎嗅到了在「中國夢」的慶功宴上「紅燒肉」飄灑而來的香氣。


  也許大家很痛苦,但我們是探路者。


  一、生豬產業發展新需求——合作化養殖


  最近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新聞點是經濟、政治及安全一起被關注。雖然會上沒有直接探討生豬產業,但生豬產業確實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面上去探討了。作為「安天下」的產業,養豬業成為資本角逐的戰場,同時又面臨可持續發展的考驗。


  改革開放以前,生豬生產實行計劃經濟,生產與價格是固定的,而且作為「副業」,農戶不能自由發展。改革開放後,生豬生產成為轉化糧食和剩餘勞動力的致富產業。但由於養豬業與土地和勞動力關係緊密,生產上依舊穩定。近15年,跨入新世紀的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社會資本大量積累,養豬業完全不設防,三因素共同作用,使養豬業成為吸引社會資本的首選目標,也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亮點。各級財政出台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鼓勵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產業化經營。


  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資本進入農業的速度更快,養豬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一是企業養豬發展迅猛,表現在工業企業大舉投資養豬;農業企業大力發展巨大規模全產業鏈;上市公司利用公募資金發展養豬。二是養殖環節的規模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據農業部統計,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生豬出欄量佔總出欄量的比重由1999年的21.4%上升至2012年的67.9%。2007-2008年,生豬規模化水平年增長率達到7個百分點以上。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生豬出欄比重由2006年的15%增長到2012年的38.4%。


  問題出現了,兩正相加出現的卻是負效應——價格波動異常,養殖效益下滑。導致一方面中小養豬戶紛紛退出,另一方面大型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艱難。大中小一起上,必定出現供大於求局面。該誰退出?大企業儘管發展迅猛,但據農業部統計,2012年萬頭以上豬場出欄量佔全國出欄豬總量的比重僅為8.1%。市場上的數量和變量依舊是由中小養殖戶的自由進出形成。而[x2]從農業部對2008-2012年養豬淨利潤率分析來看,中等規模養豬為最高,其次為小規模,而散養戶和大規模養豬相對利潤率都較低。也就是說,中等規模養豬是當前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


  事實確實如此,在養豬行業,做大,並不等於做強。2013年雙匯在美國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生豬業務表明,大企業覆蓋整個生豬產業鏈,直接影響企業壽命。發達國家概莫能外。就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大康牧業」完成資產重組,而「高金食品」此前也決定出置生豬加工業務,轉投影視產業。A股2500家上市公司,涉足養豬產業的8家,2012年均出現利潤下滑,2013年有5家虧損。8家上市公司,截止到4月8日,平均市淨率只有3﹒1倍,而4年前還是4﹒3倍。


  我國生豬存欄量、出欄量和產肉量均居世界第一,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發展水平世界第一。怎樣做?很顯然,單靠大企業或小農戶都不行,必須走合作化道路。大企業不必放棄「全產業鏈」,但更應該倡導「全產業合作」;小農戶也不必放棄養豬,但要以合作社的形式形成「中等規模養豬」。在此基礎上,實現跨行業、跨體制的產業大聯盟。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養豬產業都沒有這樣的難度。既要發展大企業,又要兼顧小農戶,還要做出中規模。只有依靠創新體制機制,來啃下這塊硬骨頭。這是下一個生豬發展15年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而養殖業面對環境、土地、就業壓力,承載經濟、政治、安全壓力,只有深化改革,讓不同主體所具備的政策、市場優勢實現互補,才能「做強」中國養豬業。


  二、生豬產業改革新方向——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是個老問題,但對於養豬業來說,是個新課題。以往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是農村集體所有制企業,而今的養豬產業的龍頭企業幾乎包括全體制。國家、集體、個人,體制不同,路徑各異。而要在這些不同體制間建立穩定的利益平衡關係而不是鬆散的訂單制約關係,決不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們探索了幾十年,實踐證明,中國的產業化既不可能像歐洲那樣形成農場主自己的合作社,也不可能完全依靠美國式的大企業內部的全產業鏈。中國養豬業必須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公司加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道路


  中國國情是人多地少規模小,規模小就使得進進出出很隨意。這種隨意性,直接導致市場價格的波動。要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形成穩定養豬模式。傳統的做法是企業直接與農戶簽定合同,更先進的做法則應該是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產業化經營關係,雙方互相監督與制約,這對緩解企業壓力,提高產業化經營效率,壯大農村經濟實力和發展能力都極為必要。國家出台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業部大力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這都為產業化經營奠定了新基礎。但新生的合作社的發展水平低,對於多數企業來說,合作社更像是個擺設。然而,正是因為農戶的規模小,成本相對低,風險易分散,才成為當前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現在要做的是盡快發展與改造這只隊伍,不僅要做出適度規模,更要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核心是創新利益關係。龍頭企業僅靠收購訂單不是真產業化,即便收購價格「高於市場價」,但那時的市場價也許已然低於成本價了。


  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關係的基礎是什麼?不是勞動力,而是土地!農民可以離土,但土地依然是他的權益。養豬與種糧一樣,都是通過對土地的利用而成為產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穩定,只有通過實現農戶的土地權益,才能奏效。而目前生豬產業之「亂」,就是沒有發揮土地的制約作用。大量的工業企業進進出出,看上去可笑,實際上可怕,因為「醉翁」太多,他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間也。目前的養豬業競爭,已由內部管理轉向土地資源佔有。


  要穩定生豬產業,必須建立全新的土地控制機制,讓生豬養殖企業通過土地的利用而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關係,又通過土地的利用與市場建立穩定的供應關係。今後的15年,養豬主體依然是企業與農戶,但兩者之間的關係要創新。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所有佔用農村土地養豬的企業,都應該因土地與農村集體建立起經營合作關係,都有責任因為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戶發展,乃至城鎮化建設。進入農業產業的企業,在從農業獲得利益的同時,要承擔起「四化同步」的責任。


  養豬產業化經營,不僅有橫向穩定的需求,還有縱向穩定的要求。「新希望」複製美國泰森模式,投資數億元建設了集種苗、飼料、獸藥、養殖、屠宰、食品加工於一體的現代豬業經濟產業鏈,最終目的是「由新希望來分配各個環節的利潤。」這個探索十分可貴,但這是個大工程,只有提升到國家層面去建設才能夠對於穩定產業發展起到作用,也才能惠及「新希望」自身。生豬產業化經營政策不應該是局部性區域性的,應該是對全產業進行關照的宏觀政策乃至法規。養豬產業是生產資料聚集的產業,又是加工流通活躍的行業,所有政策法規,只有全覆蓋,才能奏效。


  三、生豬產業改革新重點——科學化管理


  許多發達國家的現代養豬業經歷了百年歷史,形成了科學化的管理模式。丹麥養豬業很先進,得益於完整的管理體系與控制力。上有丹麥國家豬生產委員會管法規,下有丹麥養豬和屠宰聯合會管生產。聯合會就是農場主合作社,所有的養豬農場、屠宰場及所屬企業都是該會會員。聯合會的經費主要來自生豬屠宰稅和會員費。我們目前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希望形成同樣的產業能力。但丹麥的農場主是土地的主人,而我們的農場主是土地的租賃人,也就是說,農場主與土地的關係是不穩定的。這種國情,使得我國養豬產業必須依靠政府管理。


  現代中國養豬業管理的難點在於跨體制。改革開放帶來的新問題,就要用深化改革來解決。改革的立足點要站在城鄉一體化的大框架下,要兼顧企業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要維護農民利益與消費者利益。因此,制度設計是關鍵。15年來,政府管理的重點主要是通過發佈監測信息,調控存欄出欄數量。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立了農產品市場與生產信息監測發佈機制,建立了生豬市場信息預警機制,雖然對當時的養豬業止損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沒有建立產業穩定的根本制度。因為養豬業已經適應了「兩高一低」模式,就是用高存欄量和高出欄率來補償低效益。這是所有體制下都可以操作的。


  養豬業科學管理或者說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要有抓手,那就是土地。再看丹麥,他們正是利用土地來調控養豬的。法律上對農場的土地面積和農場主可擁有家畜的數量進行了限定,規定了農場土地面積與施肥量的比例。農場主要擴大規模,必須要有相關部門和機構對其環境效應評估後的許可。農場主進入產業除了土地限制,還要有「綠色證書」和從業經驗。養殖規範要求,飼料必須是本地產的大麥等原料,豬糞必須進行沼氣處理,等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將丹麥生豬出欄量被控制在一個穩定的數目上。通過制定並落實嚴格的生產規程和環保規定,丹麥養豬業走上了可持續發展軌道。


  養豬業的科學管理,說白了,就是限制。這並不是反對改革開放,恰恰相反,這正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學來的先進理念。糧食生產有土地的限制,生豬生產也不是三產,而是間接一產,它同樣受土地、環境、消費的限制,不對生產環節加以限制,就是對資源包括糧食極大的浪費。何況,現在我國生豬產業已經到了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的時期,不穩定住量,質的提升就沒有基礎。建立限制制度,是對全社會負責。


  對養豬業實行科學的產業化經營管理,需要整合一系列政策法規,建立管理體系。比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有關部門曾大力推行農民「綠色證書」制度。目前,又推出了一系列職業農民培訓項目。但要形成穩定的專業農民隊伍,必先穩定產業,讓產業形成人才需求,讓企業加入人才培訓。這是發達國家的經驗,也是我們「四化同步」的起點。


  規模化浪潮將提高對科學化管理的需求。發達國家規模養殖比例在80%以上,很少出現價格暴漲暴跌現象,就是已經理順各方責權利,打通了管理通道,形成了產業自律。近30年來我國生豬生產由於各種措施而使產量的增長率保持穩定,價格增長率卻出現了數次大波動。特別是2007年到2009年間的價格大波動,正是資本大舉進入的時期,它證實了產業管理的薄弱。目前,這種變動並沒有完結,政府應當抓緊建立[x4]科學的管理體系,實行養豬准入制度,將產業納入法制管理軌道,全面推動我國生豬產業管理現代化。


  四、生豬產業改革新看點——市場化服務


  供大於求,行情迷亂,何處有可靠信息?多年來,政府為了緩解波動,穩定養殖,實施了對規模化養豬的補貼政策,對豬肉的臨時收儲措施,對屠宰環節的改革與管理,對養殖環節效益的預警監控一系列改革措施。也許是環節不准,也許是覆蓋面有限,市場看到的效果並不顯著。下一步改革看點何在?那就是要在兩個層面上創新市場化服務體制機制。一是產業鏈內部加強服務機制創新,二是在政府層面加強對服務體系的完善。兩者互動,最終實現有規律可循的市場化運轉機制。


  產業鏈內部先要把農戶養豬穩定下來。有了土地制約,合作社穩定發展就成了養豬產業化的關鍵。丹麥並沒有合作社法,但有兩條準則已保留上百年了:一是社員不能買賣自己在合作社的份額;二是合作社不論土地多少實行一人一票制。社員必須把產品全部賣給合作社,不能討價還價。同一個合作社的所有社員享受同樣價格,年終二次分紅。不同的合作社企業之間的價格和分紅不同,取決於運營績效。而中國特色的養豬產業化,要將這種以人為本的合作制度與以土地為本的企業准入制度相結合,形成完整的市場化機制。原則是,農業產業的各項經濟責任和風險不應該只由合作社社員承擔,社會資本可以加入產業化經營,但農民有優先權來擁有農業企業。由於我們的企業不是合作社企業,必須深化改革來完成結合。


  信息服務是產業服務的主要內容。儘管信息滿天飛,但大家還是靠「奔走相告」,說明各級農業諮詢服務體系的機制有待創新。要建立由生產者自建自營、政府依法扶持發展的諮詢服務體系。丹麥的農業諮詢服務體系多是由政府部門、合作社和私人機構三部分組成的。政府的工作並不是收集發佈信息,而是通過對諮詢人員提供工資以及運營經費給予支持,使這個體系的信息佔到丹麥農民80%的信息來源。而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從立法、行政管理等方面理順產業鏈上各環節的關係,形成可追溯的生產流通監管體系。


  這樣的政府扶持正是我們的企業所企盼的。比如飼料企業,主要原料是豆粕、玉米,為了規避價格風險,需要到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但期貨交易資金對於農業企業來說是筆不小開支。雙胞胎集團2013年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飼料價格風險,為下游用戶讓利1億多元,大大減少了養豬戶的損失。但企業只有10%的原料在期貨市場上進行了套保。試想,如果有交易資金的扶持,必將惠及更多養殖戶。


  除了豆粕、玉米期貨,圍繞生豬產業穩定發展,我國的商品期貨交易所10年前就開展了生豬期貨的開發設計工作,200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首次提到「採取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 期貨品種上市的條件是該品種具有價格波動巨大的特徵。套期保值是通過遠期合約的買賣,轉移價格風險。但時至今日,生豬期貨的上市依舊沒有時間表。一方面我們發展質量不高,標準化水平、產業主體素質各方面不到位,使我國上市生豬期貨的條件確實還不具備。另一方面市場又認為,這十幾年來如果有期貨等完善的市場機制的發揮,是否在產量增幅平穩的情況下,價格波幅就不會出現如此大的跳躍?如今,產業步入深化改革期,隨著產業化經營程度的提升,期貨交易必備的條件必定得到改善。此時上市生豬期貨,彼時就是市場利器。給市場多少信任,就會得到多大回報


  因此,政府要真的加大推動力度。要推動生豬期貨上市,以形成期貨現貨的價格聯動,起到期貨價格對現貨的指導作用;同時要建立養豬企業入市融資或費用補貼支持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參與套期保值。期貨、保險等現代化市場工具的運用,不僅推動養豬業現代化發展,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五、生豬產業改革新前景——社區化發展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是,城鎮融入大自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句「記得住鄉愁」,引發國人無數感嘆。山水能留住,鄉愁則是文化。中國有源遠流長的生豬文化,其消費本身就是人民的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美好的標誌,它必然上升為「文化」。中國人在屬象上、在文學作品裡、在民間手工藝創作中,都用豬來像征溫情安逸。吃著豬肉卻看不見豬跑,這就是鄉愁。現代化的養豬產業,要留住產業文化,這是產業發展的目標所在,也是城鎮化的目標所在。


  在發達國家,有許多專業化社區,其產業升級形成複式產業。如法國、加拿大的葡萄酒產區,丹麥、新西蘭的奶牛產區,荷蘭的鬱金香產區等等,產業與旅遊業乃至教育培訓業形成多層複式產業,社區也由此成為專業社區。一產帶動三產,產業帶動社區,社區形成文化。發達國家之所以農業發達,不僅產業實現了產業化經營,更實現了產區的社區化服務。產品不僅有品牌,還有地理標誌。如丹麥養豬,要求飼料必須使用本國自產糧食。文化的影響力使人有追求。我們總是感嘆農村留不住人才,而人才是要靠發展留下來的,你給他建設了發展環境,他會永遠忠誠於家鄉,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家鄉。


  中國目前不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缺乏的是穩定完善的產業社區。城鎮化建設推進難,正是因為產業帶動性差。產業的不穩定,使城鎮化沒有支柱產業,形不成社區化服務,城鎮就只是一堆住宅。「招商引資」引來的多數企業與當地的關係就是政策利用關係,享受完優惠政策就走。它不是農民的產業,不是社區的產業。所以,企業在農村建得越多,農村勞動力剩餘得越多。因此,要把產業穩定提升到社區穩定的高度去安排。尤其是養殖企業,不僅需要土地,更需要環境,只有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加入使之成為社區的產業,才能獲得成長。那種大圍牆一豎,與當地百姓無關的企業,是對社區文化的損害。因為完善的社區對產業發展本質上是一種約束,它特有的監督功能是企業成長的氧氣。


  社區化發展的核心是合作社的發展。各種形式的養豬龍頭企業不僅要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產業化經營關係,還要與當地社區建立社區共建關係。這樣的關係才能使養豬企業找到發展根基。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的陳生經營的「壹號土豬」幾年前走紅行業內外,他2007年進入養豬市場,2012年銷售額就接近6億元。他抓住了豬肉行業產業化薄弱這個軟肋,把傳統農貿市場的零售商納入麾下,又逐步把批發商收購進來。再發展下去,他自己也遇到瓶頸了,就是養豬的土地他拿不到了。所以說,目前我國生豬產業進入到「合作社時代」,再高明的「陳生」,如果不在公司「加」農戶上有作為,不在社區發展上做貢獻,都難以在農業產業上實現可持續生存。


  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農業社區,他們的模式其實就是世界文化遺產。新西蘭政府因為奶農不同意,修建旅遊公路的規劃繞開了牧場,結果,奶牛旅遊更旺了;波蘭農民為了保持紅菜頭的風味與種植傳統,在供不應求的行情下依然不肯跨界種植和設施化種植,紅菜頭銷售價格卻依然穩定。這種產業精神,這種社區文化,無不令人敬仰。


  我們的產業,有悠久的歷史與文明;我們的責任,在追求發展中傳承文明。


本文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681

Uber快速擴張新路徑:聯手“融資租賃+P2P”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339.html

Uber快速擴張新路徑:聯手“融資租賃+P2P”

一財網 安卓 2015-04-29 19:17:00

4月29日,Uber在廣州宣布與廣物汽貿、明鏵融資租賃進行合作,後兩者將為Uber的註冊實際提供購車方面的金融支持。

盡管打車鼻祖Uber(優步)沒有像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那樣玩了命的貼錢,但它依舊在中國市場紮穩了腳跟。

2014年,Uber落地中國市場,目前已在9個城市布局。而為了實現在國內市場的快速擴張,Uber也在調動更多的資源和渠道。

4月29日,Uber在廣州宣布與廣物汽貿、明鏵融資租賃進行合作,後兩者將為Uber的註冊實際提供購車方面的金融支持。

廣物汽貿是廣東省國資委屬下廣東物資集團旗下的核心子公司,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一,全價值鏈汽車集成供應商。明鏵融資租賃是廣州最大的融資租賃公司。

Uber(優步)廣州總經理沈翹欣表示,目前正是Uber加深在中國市場本土化進程的關鍵時刻,通過此次合作,進一步拓展華南市場。

據沈翹欣透露,目前Uber旗下有兩類打車服務,一是拼車,其車輛所有權屬於實際本人,另一是叫車,其車輛所有權屬於Uber,而司機屬於Uber的雇員。沈翹欣對本報表示,此次與廣物汽貿、明鏵融資租賃的合作,則是面向兩類服務。

其大致的合作模式是:廣物汽貿將充分利用自己在汽車經銷、服務產業鏈等方面的資源,為Uber平臺上的合作司機和車主提供購車優惠、完善售後服務以及多元化的解決方案,開辟采購、上牌、維修保養、索賠的專用通道。

明鏵融資為Uber量身定制的融資產品相比銀行提供的汽車消費信貸,首付比例可低至20%,並且對出資人有較好物權保障的優勢。

另外,明鏵融資租賃的母公司廣州華新企業集團旗下也擁有P2P平臺“廣州e貸”,在三方合作中,融資租賃所產生的收租權也可以在P2P網貸平臺進行轉讓,但對於其具體操作,明鏵融資租賃副董事長、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會長方頌表示目前還不方便透露。

據了解,目前三方初步計劃首期先開展100臺汽車的融資租賃業務,未來三家企業還可深入研究將保險、延保、以及售後等服務一並打包進汽車銷售融資產品,讓更多的司機和車主受益。

也就是說要為Uber和司機提供低門檻、高效率的購車模式,以吸引更多的司機加入。無論如何,借助“融資租賃+P2P”的杠桿作用,可以大大增加車輛供給,為Uber的進一步擴展打下硬件基礎。

但僅有基礎還遠遠不夠,Uber在中國市場遇到了與滴滴打車、快的打車一樣的尷尬——目前國內有十多個城市叫停了專車服務,其原因大家都懂的。

在廣州,目前尚未有相關的政策限制,但包括Uber在內的打車公司、專車公司也都謹小慎微。

方頌對本報表示,還有一些合作細節在探討之中,在國內目前這種大環境下,必須要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63

丁克華:要穩得住 才能走得比較遠 新科金管會主委 談金融政策新路線

2016-06-13  TWM

新任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接受《今周刊》專訪,談到各項金融管理議題, 有別於前任主委曾銘宗的開放策略,他的態度顯得謹慎而保守,他的考量是什麼?

原來該做的,就繼續做……,但是現在也要開始調整,思考如何以金融理念去幫助實體經濟。」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上任後,對外拋出「以金融拉抬實體經濟」的政策方向;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再次強調這樣的核心想法。

而這個核心想法的背後,其實也點出了丁克華與前兩任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曾銘宗的路線差異;「每一位主委,都有不同的背景環境。」丁克華說,不少人批評陳裕璋的作風保守,但他上任時正好是在金融海嘯發生後,產業需要休養生息;曾銘宗上任後,局勢較為穩定,因此走開放、擴大的路線,「這是非常對的。」那麼,此時此刻台灣金融產業的「背景環境」又是如何?丁克華說,台灣的金控、銀行壞帳率已經達到極低的水準,備抵呆帳覆蓋率則有五○○%,「看起來滿安全,可是大家仍然對未來感到擔心。」他認為,外界擔心的原因,就是來自實體經濟的困境。「首先,國際經濟環境的波動越來越大。」這樣的解讀,透露了丁克華與曾銘宗的第一個不同,「過去不管是揚升計畫(強調國內證券市場與世界接軌)、打亞洲盃,都很好、都對,可是如果再繼續這樣做下去,因為環境背景的不一樣,(風險)會越累積越嚴重。」當然,丁克華並不反對金融業走出去,「我們以前比較少去的,或是對方現在還可以接受你、願意讓你去,什麼盃都要打!」但他也強調:「在狂風巨浪之中,要穩得住,才走得比較遠。」丁克華接著表示,外界另一個擔心,是未來台灣經濟被邊緣化,而這也是他接任金管會之後首重「以金融拉抬實體經濟」的原因,「實體經濟更好,金融才會長期的更好,因為金融是經濟的相對一方。」他說。

挺股市!

海外風險高,錢應留台灣海外風險升高、國內經濟待振,大致來說,這就是丁克華認為金融產業「背景環境」;而以金管會的角度,若要扭轉這樣的環境困局,丁克華認為,當務之急在於引導國內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台灣現況是儲蓄大於投資,去年儲蓄六兆元、投資三.五兆元,有二.五兆元投不出去,進到銀行與保險,應把這筆錢轉為投資。」丁克華說,壽險公司總資產高達二十多兆元,超過五○%買了海外債,「這個作法以前沒有錯,但現在有好幾個國家負利率,有利率風險,全球央行QE(量化寬鬆)之後,匯率降低,又有匯率風險。」另一方面,在全球風險升高下,壽險資金若布局過多的海外公司債,亦將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這個節骨眼,希望壽險公司新增的錢,要留在台灣,至少投入股市,台股的本益比超低,可以買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買波動不要那麼大的、最好是有發放股利的標的。」挺創新!

成立天使基金助研發

除了將資金引入股市,丁克華也建議金融機構應思考對政府建設的中長期投資策略,其次,「拿一點錢出來做天使基金,去幫忙創新與研發,這些都是幫助實體經濟的方法。」日前,丁克華提出「四挺」策略,挺產業、挺創新、挺創業、挺就業,即是由此延伸。

論及產業創新,近日消息傳出,第三方支付業者已準備積極向丁克華溝通,要求將法規中對於實名制、儲值限制等規定進一步鬆綁。對此,丁克華先是小小抱怨一番,「這個法規是我還沒來以前定的,不要一下就講金管會頑固!」他也強調,面對第三方支付可能造成的種種風險,的確需要抱持謹慎態度。

「我們第三方支付一出現就五、六家,對不起,你一家都不一定活得下去。」丁克華表示,中國的第三方支付雖然蓬勃發展,但原因在於當地的金融環境存在較大的空間,第三方支付剛好能夠彌補其中一塊,而且中國有十三億人口的市場胃納量;相較之下,「台灣金融環境非常豐富,且已overbanking(銀行過度競爭),也只有二千三百萬人,要跨到海外去又很困難。」市場不同,風險更是不能不管,「如果不管,外國已累積問題出來,P2P(網路借貸平台)更是如此,其中很多問題都是事先沒有做預防,漏洞越來越大,就爆出問題了。﹂丁克華說,中國P2P已倒了一半,人民銀行最近也要開始整頓第三方支付業者,「台灣怎麼做比較好,能有效率又有安全性,如何找到一個好的折衷點,風險能降低,又能做一點事。」至於折衷點在哪裡?丁克華坦言,仍須進一步與各界共同討論。

在風險與機會當中的適當拿捏,本來就是金融業的挑戰,在訪談之間透露對風險高度關注的丁克華,能否帶領國內金融業穩健地走出新局?應是他的未來考驗。

丁克華

出生:1953年

現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學歷: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

經歷:

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集中保管結算所公司董事長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71

政企聯動 探索城市環保新路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933.html

在城市環境治理中,環保企業的參與可以為政府提供更多專業技術和智力支持,同時還可以帶動下遊企業共同參與環保進程,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環保業內人士近日向記者介紹了城市環保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的新思路。

中美尋求環保合作

“美中兩國都面臨著環境汙染的問題,這促使我們必須攜手共同解決這一挑戰。借助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和針對水資源的聯合投資機制,美中兩國正在共同探討一些創新的技術,疏解水資源匱乏的壓力,同時提升能源生產和使用的管理。”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史墨客在5月舉行的“科技·環境·生態城市”中美環保高峰論壇上表示:

近年,中美在環保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其中包括,2014年中美最高領導人聯合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過程中明確提出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中美環保領域的合作,集結雙方優勢,謀求務實合作的新方向。

作為上述論壇組織者之一,總部設在美國的環保和水處理企業藝康集團表示,該論壇旨在搭建一個資源共享、溝通交流和知識分享的平臺,讓政府部門、中外企業和學術等機構能夠充分了解城市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漸進關系,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今年三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發布,“綱要”在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部署中指出,要推動長江上中下遊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的推進實施,以及“土十條”即將出臺,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勢頭呈迅猛之勢。

水資源是關鍵

可見,從政策層面看,我國對於加強城市聯動,共同促進環境保護方面正在重拳出擊。而政策出臺的背景,是全國乃至全球都面臨的環境治理挑戰,其中就包括全球正在面臨的水資源危機。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水資源缺乏可能會導致發展中國家GDP下降,而且預計2050年城市可用水資源比現在少三分之二以上。

對此,藝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王鐵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水資源缺乏的預測是一個缺口概念,並不是真正減少,因為水資源本身是一個循環概念,總量是不會減少的。

“隨著社會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增長,對水的需求和耗量在增長。聯合國做了一個調查,中國接下來將進入後工業化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2030年,如果說單位GDP用水量不變的話,中國用水增量會超過所能供水量的50%。這也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水產量問題。”

王鐵向記者舉了一個水足跡的例子,對大部分企業來說,假如工廠買了1000噸水,可能真正用到生產上的只要其中20%,那麽其余80%要麽被浪費,要麽蒸發掉。而如果能把這80%的浪費降低,就能夠減少水價。而且,水是能源的載體,能源成本比誰更高,如何通過節水減少能源消耗也是問題的關鍵。企業一旦能夠通過節水節達到較高的經濟效益,就更有動力實現真正節水,從而降低單位產出水耗量,最後達到水供給和需求平衡。

政企合作打通環保產業鏈

2015年6月,藝康集團在江蘇常州與工業水處理企業江海環保實現了合資,成為後者的主要控股方。以此為機緣,藝康集團開始嘗試與常州探索更加深入的合作模式,以實現企業和政府的互動合作,緩解常州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所面臨的環境壓力。

“常州是重工業城市,有很大的鋼鐵企業,常州也是很大的化工基地,當然常州也有很多的制造業企業。這些都是用水大戶,同時也是有比較多的環境治理要求的企業。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技術跟這些企業的需求結合在一起。” 王鐵稱。

王鐵認為,要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應該把包括環保在內的工業鏈打通,這其中需要所有企業的參與,形成綠色供應鏈,涵蓋客戶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工業環節,確保每一個都符合環保要求,放大投入產出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76

湖北探索知識產權轉化新路徑:支持高校建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

湖北省素來是科教資源大省,但從2015年統計數據來看,湖北省高校發明專利授權前三的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武漢大學發明專利授權之和僅為1593件,不及浙江大學一所高校1865件的專利授權量。

對此尷尬現狀,湖北省近期發布的《關於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將系統推進高校知識產權工作,切實將湖北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知識產權優勢。

湖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張彥林表示,高校是知識產權創造的重要生力軍,擁有巨大的知識產權創造潛力。但目前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夠規範、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嚴重影響了高校知識產權的創造及運用。因此,《意見》明確提出了要深入實施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推進工程,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鼓勵湖北高校將知識產權內容列入教學培養計劃,鼓勵有條件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專業或學院。支持高校院所與企業協同創新、集成攻關,引導高校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化等。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意見》還在推進高校知識產權轉化上進行了探索。比如提出要鼓勵高校通過許可專利的方式支持單位員工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高校建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公司),推動高校與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協同推進高價值專利培育,形成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等。

據了解,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2010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產值占美國GDP的35%,占歐盟總的經濟活動貢獻率39%。

在中國,經過多年的創新創造,專利數量實際上已有了相當的積累,因此如何實現專利價值的回歸,最終實現創新的價值正成為當前專利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張彥林認為,盤活數量龐大的專利儲備已經勢在必行,但要充分認識和實現專利等知識產權的價值,則必須建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因此,《意見》提出要設立湖北省專利運營基金,建立長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依托長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這個平臺,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創新知識產權運營商業模式,並“建立以知識產權為重要內容的創新驅動發展評價體系”,將知識產權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30

聚集厚實軍工資源 成都探索軍民融合新路

最近,成都凱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天電子”)的幾名年輕研發人員,利用中航工業聯創平臺開始創業,他們準備基於凱天電子幾十年傳感器的軍工技術,涉足民用安防行業,這也是凱天電子一個轉型增長點。

凱天電子副總經濟師、規劃發展部部長王逸介紹說,凱天軍品在“十二五”時期快速增長,但是不可能持續高增長,現在既有軍民融合的國家要求也有自身轉型需要。他表示,凱天電子“十三五”期間將民品作為發展重點,規劃軍品增長10%,民品增長35%左右,並將軍民比例從“十二五”的7:3調整為6:4。

另一家軍工企業成都愛科特股份公司則最近宣布進入長航時軍民兩用無人機應用系統產業,為農業、地質、環境、防災等領域提供專業無人機應用。愛科特所在的成都青羊區還準備由愛科特牽頭興建無人機產業園,全產業鏈發展無人機。

像凱天電子、成都愛科特這樣的軍工企業正在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作為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的重點城市,包括中航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兵器集團、兵裝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電科集團、中核集團、中核建集團等國內軍工集團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成都均有布局,成都具有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獨特的軍工資源優勢。

按照“軍民融合、央地合作、轉型升級、集群發展”的思路,成都編制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力爭到“十三五”末,建成“成都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打造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00億元。

成都軍工資源豐富

凱天電子即原國營清江儀表廠,上世紀60年代初成立,現隸屬於中航工業航電板塊,是飛機大氣數據系統、飛行集成數據系統、無線數據傳輸系統、起落架收放控制系統、燃油增壓泵以及各類傳感器研制生產的骨幹企業。公司防務產品廣泛應用於導彈、裝甲車、坦克以及“神舟”號飛船及載人航天工程。

在行業具有獨特地位的不只凱天電子,成都市經信委總工程師鮮櫻介紹,成都是國家國防工業的主要承載地。經過多年發展,成都目前擁有軍工保密資質的企事業單位318家,數量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三,直接或間接參與軍工科研生產配套及服務的企業千家以上。

這些企業的聚集,使成都在部分產業和領域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備比較優勢。比如,航空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四,在整機(包括無人機)及發動機研發制造、大部件維修、航電產品研發制造等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信息安全產業規模與北京、上海、深圳同處國內第一方陣,在部分領域已達到全國、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成都擁有高校53所、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臺67個;擁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3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擁有各類人才約389萬人、兩院院士34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69人,全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人才資源豐富。成都還聚集了電子10所、29所、30所,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等軍工科研院所,擁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人才資源支撐。

厚重的軍工資源為成都推進軍民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逸說,“十二五”期間,凱天軍品發展很快,“十三五”將會保持穩定,所以希望將民品作為新增長點,利用技術優勢進入高端制造領域,而現在是很好的契機。

王逸表示,凱天電子將把握空域開放和民機發展的機遇,將民機業務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開拓民用航空的國際國內市場。在非航空方面,發展以金屬彈性敏感元件為基礎的節能環保產業、以智慧城市為基礎的智能家居安防產業。

成都愛科特總經理韓周安認為,在軍工領域的大型無人機和消費級無人機中間的專業應用無人機,單品產值高,市場需求大,是一個朝陽產業。愛科特以其軍用無人機技術進軍這個新興市場。

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翼龍”無人機

軍民融合成為雙創熱點

在軍民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新興市場逐漸出現,成都“雙創”又蓬勃發展,使得軍民融合成為成都創新創業的熱點,反過來又推動了成都軍民融合發展。

國防科技大學圖像測量視覺博士徐一丹,之前在成都某軍工企業工作,去年創立了成都通甲優博科技公司,在機器人視覺、無人機視覺、智慧城市與物聯網、虛擬式穿戴與購物輔助領域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目前,通甲優博開發的TopUav無人機視覺模塊和TopGlasses虛擬眼鏡試戴模塊,市場占有率、技術含量和專利申請量均居於國際領先地位,與騰訊、Intel、高通、舜宇集團、零度智控建立了業務夥伴關系。

通甲優博在成都創新創業平臺“菁蓉匯”評比中成為優勝企業,成為首個獲得四川省商業銀行無抵押貸款的初創公司,並獲得國內外多家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徐一丹也獲得首屆十大“菁蓉創業之星”稱號。

而前述凱天電子的年輕研發人員進軍安防領域創業也是典型案例。由於凱天電子在傳感器領域幾十年的技術沈澱使得其在安防領域具有優勢,成為其轉型重點。凱天電子黨委書記陳鐵燕介紹說,準備創新激勵機制,讓年輕的創業者與企業一起投資持股。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建成一批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公共技術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建立1~2個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試驗示範平臺,軍民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效顯著,軍民融合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軍民融合發展和“雙創”的結合也強有力地推動成都產業轉型,發展新經濟。成都將圍繞《成都制造2025規劃》確定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立足成都軍民融合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突出發展航空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航天、機電裝備、核能及核技術應用和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同時,順應國防工業變革發展趨勢,積極瞄準空天一體、網絡電磁空間、戰略投送和邊海空防管理等新興領域,力爭在雲計算、石墨烯、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虛擬現實等領域取得突破,構建軍民融合“1+N”產業發展體系,形成多元支撐格局。

根據產業發展規劃,成都還出臺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條”,在引導民參軍協同創新、軍轉民開放創新、促進資源共建共享、搭建平臺和載體、支持創新產品市場開拓、培育融合新動能等10個方面給予政策引導,設立2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基金、1億元專項財政資金,支持“軍轉民”、“民參軍”,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主攻體制機制障礙

不過,軍民融合涉及工業、科技、軍事和教育等諸多領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存在軍工和民用企業管理體制機制不同、體制機制和技術不能很好融合等情況。要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陳鐵燕就表示,軍品和民品融合有很大差異,需要改革機制體制,甚至產品造型、設計理念等諸多方面都需要做好轉變。凱天電子雖然已經成立了若幹子公司進行布局,但投資機制還保持原有的做法,需要政府搭臺與民營資本對接。

凱天電子歷經幾次轉變,從國營軍工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07年又引入戰略投資者組建股份公司。陳鐵燕說,要利用資本紐帶發揮利益相關方的作用,培育產業的發展。未來將考慮引入風險資本,促進體制機制改革。

成都也明確軍民融合發展方向:以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大力促進軍民優勢資源雙向流動、相互轉化。《規劃》強調打通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的統籌協調機制,拓展融合範圍、提升融合層次,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

《規劃》確立“1234”總體發展思路,即實現一個目標、著力兩個創新、構建三個體系和推進四個融合。到“十三五”末,成都建成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00億元。為實現這一目標,成都將通過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審批管理體制改革、搭建軍民融合創新服務體系推動“民參軍”機制創新;通過爭取國有軍工單位改革試點、推進軍工高技術應用、推動優質資源社會化開放和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等措施推動“軍轉民”開放創新。構建軍民融合“1+N”產業發展體系、“1+N”空間布局體系、“1+N”政策保障體系。積極推進軍民技術融合、軍民產品融合、軍民資本融合、軍民人才融合。

鮮櫻表示,軍民之間體制機制差異是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礙之一,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固然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但也需要基層部門的探索創新。成都將以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為抓手,在實幹中探索打通軍民融合創新通道的實踐經驗,努力推動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為國家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戰略添磚加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