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信高善文博士最新電話會議紀要完整版 億利達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672057
市場上漲後從來不缺解釋,但實際上對市場進行預判是極其困難的,而且事後的大多數解釋都是比較片面的、未必抓住了最關鍵的機理。
要理解市場的上漲,先要做一個廣譜的觀察,一個好的解釋應該能夠解釋大部分現象,那麼這種解釋能夠成立的概率更大。
(1)我們先觀察H股,H股的重要性在於它與A股大市值公司是高度重疊的。H股市場在4月份就開始上漲,AH股溢價進一步拉大。
(2)從6月中以來,無風險利率總體上在止跌回升,而且幅度較大。
(3)信貸市場上,6月份以來出現了廣泛而明顯的利率的下降,量出現了明顯的反彈,票據貼現利率相比3月份下降了70-80bps。但住房貸款利率仍是上升的,上升的幅度和一次加息類似。與房地產相關聯的產業鏈上的量價數據並未出現明顯改善,水泥等價格還在下降。房地產價格下降已經跌破了2005年環比下降的低點。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解釋,都不能完全解釋以上3種現象:一種解釋是經濟預期好轉,那為什麼H股比A股提前很多;還有一種解釋是剛性兌付打破,資金回流A股,但是為什麼債券收益率反而在上升,信用利差反而在下降?
在我看來解釋市場的最關鍵的因素還是6月份的銀行信貸、社會融資的放量。因為銀行信貸上升,所以債券下跌,貸款利率下降,股票市場上漲。除此之外,我們認同經濟基本面預期的改善能部分解釋市場,但經濟基本面預期的改善從實體經濟數據上看還難以驗證。
那麼下一步市場會怎麼走,基本就取決於流動性的改善能否繼續。從6個月到1年的角度看問題,我同意這樣的看法:流動性的轉折和恢復是不可維持的,流動性的緩解注定是一個比較短期的現象,不會超過6個月,會不會超過3個月都不一定。這種局面和06、07年、09年的局面都不一樣,這次流動性緩解的可持續性要弱很多。
3個月以後,到了10、11月份,要看的是經濟企穩回升能不能得到數據的驗證,目前看來這個證據是相當不清晰的。如果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能得到實現,那麼市場是可以繼續上漲的。現在要特別關注:(1)房地產銷量是否會出現上升;(2)中觀行業的價格數據會不會出現止跌回升。如果這兩條沒有實現,那麼週期類股票的上漲是沒有基礎的。我個人認為在四季度的某個時候出現以上2個現象的可能性是偏弱的。
從更長的時間看,如果未來出現了「傳說中」的牛市,那麼要取決於兩種力量的交匯,這兩種力量目前還都看不清楚,第一種力量是在明年的某個時候能不能看到私人部門的投資能否回升,製造業的投資能否在出口改善的背景下回升;第二種力量是三中全會所承諾的經濟改革,包括國企、金融、壟斷領域的一些改革,是否能紮實地見到成效、或者出現見到成效的跡象。
賣方總是要講一個股市讓大家記住,我也講一個故事,發射人造衛星的時候總要用火箭推送,產生推力帶動人造衛星脫離地心引力,需要三級推力。A股市場從估值看目前處在非常低的位置,原因在於經濟有多重問題,打一個比喻就好像地心引力一樣。如果要出現一個牛市也需要三級推力。現在我們可能已經看到了第一級推力的出現,但單獨靠這一級推力推入到一個牛市是有問題的;第二級推力就要看房地產銷量的好轉,如果沒有出現火箭就發射失敗;但第二級推力就算出現也不能確立一個大牛市的到來,仍然需要第三級推力的點燃,就是私人部門投資的上升、改革的推進。而我們現在離這樣的一個牛市到底有多遠,現在第二級推力都還沒有點燃,靠第一級推力市場上漲超不過3個月,市場難以擺脫一個箱體震盪(股指1900-2500)。

提問:
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對明年GDP的走勢看法?
房地產趨勢是向下的,但不排除短期會出現反彈,;今年一季度的真實GDP可能是未來幾年的GDP底部,一季度經濟下滑是三種力量疊加的結果:國外經濟弱、房地產投資弱、基建也不強。所以我認為明年經濟會比今年好。
去槓桿的問題,從M2/GDP來看,我們現在是在加槓桿而不是去槓桿。分部門來看,資產負債率自2009年以來工業企業合併在一起你看不到加槓桿;
產能過剩問題,由於沒有產能利用率的數據,可以用企業盈利、產品價格來觀察。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一是要出清;二是大家都不投資這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假以時日產能過剩會得到解決。
7月份信貸數據的看法?
現在傳的四大行信貸數據,難以直接推導到全部信貸數據,而現在全部信貸數據只佔社融的50%,因此還不好說7月份的社融數據究竟會怎樣。從6月份的數據看是表內表外各個口徑的融資都在增長。7月份以來債券收益率在上升,票據利率還在下降,說明資金仍然在流向信貸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199

王蒙、莫言等50多位大腕”挑刺“敦煌文博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590.html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在13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將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註入文化力量,是沿線國家、省區市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將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將於9月20日在甘肅敦煌舉辦。首屆文博會的宗旨為“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2015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花落甘肅,並以敦煌為永久會址,從今年起每年舉辦一屆。

這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以國際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國家級盛會。

丁偉表示,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是國際合作平臺,依托西部厚重的文化和良好的合作機制,將發揮博覽會集聚拉動效應,推動文化成為沿線省區市轉方式、調結構的助推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更大範圍內向世界開放的新引擎。

敦煌是文博會永久的會址。甘肅省宣傳部長梁言順指出,這不是甘肅的地方糧票,而是國家的一個文化戰略平臺。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突出文化建設,提升文化產業,將對甘肅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推進甘肅向西開放,進一步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交流、共贏,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梁言順表示,主辦方邀請了50多位專家,包括王蒙、莫言這樣的名家作為顧問,對籌備情況進行論證、挑毛病。主辦方堅持創新辦會,引進了數字技術,來體現傳統文化的一些非常優美的東西,比如對敦煌莫高窟的一些藝術再現,這樣既可以保護文物,同時又讓觀眾能夠感受到藝術的精美。

丁偉透露,到目前為止,確認出席的已經有16個國家的文化、旅遊或者媒體的部長,這里面有11個正部長,5個副部長,這些國家都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還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國際組織負責人,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助理總幹事、亞信秘書處的職委會主任、歐盟歐洲議會旅遊交通委副主席、世界旅遊組織副秘書長等。

丁偉指出,除了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還有很多省區也在搞一些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活動。如文化部和陜西省一起舉辦的西安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福建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新疆在打造一個新疆絲綢之路國際民間舞蹈節,這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展示了中國全面開放的態勢和世界各國平等對話文化交流的理念和實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63

帶你看敦煌文博會:歐美時尚與中國傳統在交響

霓裳麗影,余音繞梁。來自中國、美國、巴西、荷蘭、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的模特近日齊聚敦煌,在絲綢之路重鎮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美輪美奐的時尚秀。

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為契機,在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時尚秀上,代表歐美時尚的時裝秀和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獨舞、琵琶等民樂在古老的敦煌交響,演繹了一場中西合璧的時尚盛典。

“能夠在這些時尚造型里融入敦煌元素,我們得以在敦煌見證時尚,在時尚里面又可以窺見敦煌。”中國視覺藝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於京民說。

全國首發銀唐卡 圖片來源:人民網

歷史上,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曾是東西方文明的匯流之地。如今,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匯聚了中西文化。除了時裝秀,敦煌文博會文化年展也讓各國觀眾領略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之美。

在文化年展法國館里,一輛雪鐵龍公司於1931年生產的、造型前衛的履帶車安靜停靠在展館中央,車上的鐵鍬、繩子等探險工具一應俱全。今年,距它第一次到訪敦煌已過去85年。

據法國館中文講解員王嵐介紹,這輛從法國空運至敦煌的古董車大有來頭。85年前,雪鐵龍公司為亞洲的“東方之旅3號任務”探險活動特制此車。當時,40名探險隊員歷時13個月“重走絲綢之路”超過12000公里。探險隊從我國新疆入境,途經大漠敦煌,最終抵達北京。

“為了連接中法絲路情緣,上世紀30年代有13輛這樣的法國半履帶車沿著古絲綢之路來到北京。這次,在法國政府支持下,其中一輛車被專程空運到敦煌。”王嵐說。

在敦煌文博會上,法國以主賓國的身份攜200余件文化珍品“亮相”。除了精美的古董車,還有路易十四時期的鎏金古董櫃、里昂絲綢畫、德拉克洛瓦的繪畫手稿、畢加索的立體派作品等。

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中國館和國際館遙相呼應。國際館里,來自法國、意大利、埃及等國的諸多展品都能找到絲綢之路的“影子”。中國館里,銅奔馬、漢代彩繪俑、東羅馬時期的鎏金銀盤也在訴說著古絲路上意蘊深厚的中國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38

文博會VR成重點展示領域,業內稱該行業寒冬已過去

“我們2017年的銷售額是2016年的5倍。感覺VR(虛擬現實技術)行業的寒冬已經過去,正在慢慢回升到正常狀態,平穩發展。”VR企業小派科技(上海)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總監黃勃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5月10日,為期5天的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下稱“文博會”)開幕。在VR等高科技發展的背後,我國文化產業整體上正在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文化產業的發展均正當其時。

備受關註的VR產業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自2004年首屆文博會舉辦至今,文博會的規模逐年擴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推動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取得積極進展,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此次交易會期間,十余萬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近6000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將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與往屆文博會相比,今年的文博會呈現出諸多亮點特色,其中一個便是加大對國內外數字文化龍頭企業的招展力度,重點展示設備及軟件等內容。VR正是重點展示的領域之一。

作為近年非常火爆的技術,VR備受關註並吸引了大批創業者湧入這一行業,資本也競相進入,不少業內人士將2016年稱為“VR元年”。

2015年成立的小派科技(上海)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研制與各種應用場景相結合的VR設備。剛開始做VR時,黃勃身邊還有很多人不懂這項新技術,但是到了2016年,他感覺這項技術突然就爆發了,很多行業的人都來咨詢,他們的應用場景能否與VR結合起來。黃勃驚嘆,VR行業發展得太快了,“有親戚裝修房子,裝修公司就通過VR給他看設計圖。以前看房看車是看圖片,現在很多人是看VR了。”

同時,VR技術也在大力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華僑城集團正在打造的特色小鎮甘坑客家小鎮引進了VR等高科技,在短短一兩年後,小鎮遊客數量就大幅增多,僅在2017年國慶期間,累計接待遊客就超過23萬人次,同比增長35%。華僑城文化集團總經理胡梅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發展?新技術的應用非常重要。”

以技術扛過寒冬

不過,自2016年下半年起,隨著VR領域變得擁擠,用戶體驗和口碑上不去,投資熱潮逐漸消退;2017年,VR行業更是進入寒冬,面臨行業洗牌。

2017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沁平在北京舉行的“新浪潮,新活力”全球虛擬現實產業峰會上表示,內容質量較低、多樣性較差、相關人才數量不足等因素制約了VR產業的發展,VR要發展需要持續的關鍵技術突破、各類VR人才支撐和不衰的市場需求拉動。

黃勃認為,他們之所以能扛過行業寒冬並發展得較快,主要是因為進入VR行業時機較早,並且在技術積累上頗具優勢。

上海青瞳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VR行業相關產品,該公司在文博會展臺的一位負責人劉剛告訴記者,他們的計算機視覺產品,除了為VR系統提供空間定位以外,也能用於其他行業,比如說為高校的運動員分析發球姿態等。劉剛說,在他們的客戶構成中,VR客戶正在回升,“主要是應用場景領域,比如說教育、影視和動畫等。遊戲領域的客戶回升幅度不明顯,可能是因為遊戲體驗館投入大、回本慢,投資意願不強。”

雖然投資熱潮減退,但得益於應用場景被看好,資本仍在陸續進駐VR領域。除了2016年進場的Oculus、HTC Vive、索尼PSVR三大頭顯廠商外,2017年微軟、華為、阿里、京東等巨頭也在加快布局VR產業。

文化產業拉動內外需

在VR等高科技發展的背後,是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2018年1月底,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金巍對媒體表示,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為30785億元,同比增長13%,GDP的占比為4.14%。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和文化產業發展態勢,按照當前統計口徑,2017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可以達到3.45萬億元,GDP占比約4.4%。

國家統計局今年4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據對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7萬家企業調查,今年1季度,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05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文化及相關產業9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500億元,占全國76.1%。

以上海為例,2017年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3718億元,比上年增長9.7%,占全市GDP比重12.3%,成為上海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重要助力。2017年底,上海發布《關於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上海文創50條”),提出發展影視、演藝、動漫遊戲、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文化裝備制造等8大領域,明確產業發展目標、政策和措施,聚焦產業發展重點。“上海文創50條”已成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成為加快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重要支撐。

對外來說,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正當時。5月9日,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在深圳一場文化產業論壇上表示,文化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活動日益活躍,我國文化產業正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對內來說,我國的文化消費潛力巨大。在此次文博會開幕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文化產業司司長趙雯表示,我國的文化消費還有巨大的潛力。據社科院有關專家估算,文化消費潛在市場規模約有4.7萬億元,如何使文化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有效顯現,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