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由聽眾決定播放曲目的網絡電台——Jelli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6/233339.html

Jelli是一個大眾化的美國網絡廣播電台。近日這家電台宣佈已獲得900萬美元的額外融資,領投的公司是Intel Capital和Relay Ventures,跟投的是First Round Capital,同時包括EMI Music的前任董事長Roger Ames。

Jelli成立於2009年,除了融資的消息,該公司還公佈了自己的成長歷程。自去年實行擴張計劃後,它的用戶已擴大到去年的250%,電台廣告贊助商是原先的500%,站台合作夥伴也在不斷擴增,現在這個電台每個月已達200萬名聽眾。

這個廣播電台和平常我們所收聽的點播電台不同,用戶不需要通過搶線的方式打爆電台的電話才能點播到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

Jelli側重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電台,它是一個結合了潘多拉、Digg和老式無線電台元素的電台。Jelli播放的歌曲完全由用戶的喜好決 定,Jelli的用戶可以通過自己手中的任何一個Jelli客戶端進行對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投票。Jelli平均每小時會選出兩首票數最高的歌曲播放。節 目總監安排節目的時候,點歌和歌曲播放之間沒有導播,電台播放的歌曲完全由聽眾的投票數決定。

Jelli並不是全天候人工控制廣播電台,相反Jelli的電台都有一個特殊的服務器。該服務器和網站鏈接,它自動整理用戶的投票隨之播放對應的歌曲。這樣Jelli不但不需要聘用大量的電台DJ守在站台前,又能讓用戶一天24小時都能聽到電台的歌。

今年三月份的時候,Jelli已和20個美國電台形成市場合作關係,並計劃發展更多的合作夥伴。這些合作夥伴包括費城電台、亞特蘭大電台、明尼阿波 利斯電台、拉斯維加斯電台等等。直到今年十月份,該公司的合作夥伴已經擴大到70多個電台。Jelli的創始人兼總裁MichaelDougherty 說:「我們已在全美設立超過6000萬個地面信號熱點,與去年相比增加了500%。」不僅如此,Jelli在Facebook上授權的Jelli電台應用 也深受用戶的喜愛,而該公司的合作夥伴也親眼見證Jelli神速般的發展。

Jelli不僅有網頁版,還有其專屬的桌面客戶端,並且它也支持iPhone和Android客戶端。Dougherty說:「Android用戶 對我們來說一個巨大的市場。Jelli的用戶中,Android用戶就佔據50%的比例;iPhone佔據其中的30%;而最早推出的網頁和桌面版反而只 佔據了20%。」Jelli在它的(iOS)2.4版本中引入了幾個在Android版本中汲取的經驗,希望能推進iPhone用戶方面的市場。同時,新 的網頁版和桌面版也正在更新改進中,不久也將發佈新版。

Jelli的用戶還可以控制自己所收聽的電台。用戶可以自己選擇收聽的電颱風格,如搖滾樂、流行樂等等。(國內的網絡電台類似豆瓣電台等也有此項功 能)。這些歌曲會按照電台原先預訂播放循序排列,但用戶也可通過投票來對順序進行快速調整。同時,如果用戶聽到不喜歡的歌曲也可對其進行投票,如果這首歌 達到一定的「討厭」票數,服務器會自動把它從電台頻道中刪除。

Jelli帶給用戶的是一個大眾化的交流平台,它讓所有的音樂愛好者在一起,用一個協作的方式選出最受大眾歡迎的音樂。現在,Jelli用戶可以訪問遍佈全美的電台,以及一些澳大利亞的電台。

有了這筆融資,Jelli公司將會更專注於繼續產品的開發,特別會關注到Jelli的廣告效應方面。Jelli還會用此資金招攬一些在市場營銷方面 的人才,並計劃將其市場擴大到美國以外的地區。Dougherty表示,與國際夥伴合作的計劃已經展開,但目前不能透露出更多的合作細節。

Jelli是英特爾投資的為數不多的新公司之一,該公司透露,將會在美國加州組織為期兩天的全球峰會。據悉,本次英特爾公司共準備了4000萬美元的投資金,共投資了10家公司,其中包括Box內容分享平台、Hungama.com、遊戲開發商LIFO等初創企業。最終投資細節並沒有對外公佈。

目前Jelli電台只在美國設立信號點,所以美國以外地區的朋友就暫時沒有機會使用Jelli電台。希望Jelli盡快進軍中國市場,讓國內的朋友也能享受到Jelli電台投票的歡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95

張朝陽憶創業:馬化騰曾是我的聽眾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489.html

  【導讀】日前,搜狐CEO張朝陽在金融博物館書院的「江湖」沙龍上分享了早期互聯網創業的故事,「1999年的我特別火,到深圳受到搖滾歌星式的接待,聽眾700人中就有馬化騰,他聽了我的故事激動不已,回去做了OICQ。」

  以下是演講實錄(有刪節):

  我回國創業的那些事兒

95年之前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當時很多同學在美國覺得很孤獨,早早結婚過穩定的生活,每天回家過日子或者去實驗室唸書,很快就拿到PHD。我和他們不一樣,耗費了很多時間在玩上面,導致我拿PHD的時間有點長,但是壞事變成好事了。

因為我等來了互聯網。當時中國人在美國是夾生的亞文化階段,我意識到在美國沒戲,而且我覺得互聯網太偉大了,所以我想回國。95年底的中國還被認為是很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那時候回國是件很瘋狂的事情。於是95年年底,我提著破箱子拿著一千美元一個月的工資回國了。

但當時我回國是幫朋友做網上金融服務,具體模式是搜索金融信息給華爾街,當時在波蘭、俄國、中國、印度都有分公司給他蒐集全世界的經濟信息給華爾街投資,互聯網是傳輸工具,這個公司簡稱ISI。我當時跟這個朋友說,我幫你一年,但之後我還是要創業的。

96年底我終於幫ISI搭好架子,我必須開始自己創業。我到麻省理工跟一些教授如尼葛洛龐帝談融資,第一次融資成功是96年10月份,第一筆資金20多萬美元。

草船借箭的故事

當時在國內做瀛海威的張樹新是記者出身,喜歡做市場和宣傳,想把《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請到中國來,在當時把美國大教授名人請到中國來是很大的事情。有人告訴她我能邀請,但是她一直不相信,怎麼尼葛洛龐帝這麼偉大的人會給我投資呢?

後來為了這麼一個研討會,當時的電子部開了好幾次研討會,瀛海威也特別重視這件事情,他們光市場部就召集了40個人來組織這件事情,而且專門派車去機場接尼葛洛龐帝,而且對外表達的信息是,尼葛洛龐帝到中國是來瀛海威視察,給中國的數字化浪潮出版打造營銷效果。

而尼葛洛龐帝來中國的原因是給我投資,他已經投資了第一筆,第二筆資金還沒有投,就是要看看我的公司怎麼樣,也是他來中國的真正意圖。後來有一哥們兒說,你們只有幾個人瀛海威幾百個人,你幹嘛不用這個機會呢?我茅塞頓開,當時基本是全國媒體都到場,我要利用這次機會讓他們宣傳宣傳我們。

第二天正式開始,尼葛洛龐帝步入瀛海威大樓,全部人都排成一隊,張樹新跟尼葛洛龐帝說話,媒體一直在拍。後來演講開始,他們請了外交部的翻譯,越翻譯越不準確,我看到機會立刻站起來說我幫他翻譯,後來完全由我翻譯了。

我跟尼葛洛龐帝一唱一和,他說什麼我翻譯什麼。後來有人提問,這次為什麼到中國來?尼葛洛龐帝回答說,我這次首先做了一個重要的投資,這個投資就是由張朝陽創辦的愛特信公司,我想看看這個公司怎麼樣。

當時所有的媒體一下子嘩然,第二天《中國經濟時報》《北京青年報》都進行了報導,再加上現場的效果,愛特信從此出名,我也開始有點名氣。

這個基本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用4人的力量調動了瀛海威公司40個人的市場部的力量,尼葛洛龐帝的訪問也成為中國數字化元年,這次研討會和新聞發佈會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工作。

在97年2月份尼葛洛龐帝訪華之後,因為商業模式不對,當年下半年瀛海威進入下坡路。97年愛特信開始建立商業模式,研究流量是怎麼回事,最開始先弄原始新聞,比如新華社新聞或者其它一些小說月報、雜誌,後來發現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建立幾個鏈接,由此產生導航的概念。

為了這個導航概念我又去了美國,當時雅虎在美國剛剛開始出名,我去研究雅虎,結論是導航用關健詞搜索這件事人們還不習慣,需要先進行引導分類。97年是整個商業模式形成的一年,我寫了一年的商業計劃。產品剛開始命名為指南針,後來命名考慮過搜乎,但想模仿雅虎把乎改成狐,98年2月25號正式推出搜狐。

 高人指點讓我傳承了張樹新的炒作模式,搜狐推出當天我做了幾百人的新聞發佈會,傳承尼葛洛龐帝第一次訪華的炒作模式,搜狐推出當天就家喻戶曉了。

  我和馬化騰、李彥宏的那些事兒

從此98年之後搜狐進入以市場和品牌運營為主要戰略的階段。當時我們那個新聞發佈會只花了八萬塊錢,而瀛海威那塊廣告牌「中國互聯網有多遠?1500米」依然矗立,但是這個公司已經不在了,最耀眼公司就是搜狐。99年新浪的崛起那是後話了。

98年我終結了張樹新的時代,1999年和2000年基本是新浪和網易異軍突起,上市後三大門戶時代一直延續到07年。另外還有兩個人李彥宏和馬化騰也都是和我有關。

  98年我去美國硅谷找人,問李彥宏想不想回國做互聯網,他在硅谷說中國搜狐做起來了,於是硅谷一些投資人給了他投資。99年的我特別火,到深圳受到搖滾歌星式的接待,聽眾700人中就有馬化騰,他聽了我的故事激動不已,回去做了OICQ。

當時高盛年在亞洲召開一個技術會議,受邀者都是來自中國高科技產業。1998年的會議在新加坡召開,參會的有聯想馬雪征、亞信田溯寧、中華網葉克勇(中華網99年上市達到50億美元的市值,把所有中國人的創業激情全部激發)。還有在美國華人區做了SINA.NET的姜豐年,他當時想進入中國大陸地區但還沒找到合適的方法。

  搜狐和新浪差點合併

各位英豪聚會新加坡,高盛的會開完後,我與葉克勇、姜豐年在咖啡廳喝咖啡。他們兩個人都比較熱情,我不怎麼說話。姜豐年去洗手間了,葉克勇說張朝陽咱們合併吧,你不跟我合併我就和姜豐年合併。

然後葉克勇去洗手間了,姜豐年說張朝陽咱們合併吧,很多人給我投資我都拒絕了,咱們合併做一個華人最大的。正說著,葉克勇從洗手間出來了,話題就此打住。雖然當時葉克勇不知道怎麼在中國做網站,但他給我的條件太優惠了,於是我跟姜豐年說我們董事會的老外很難搞定,他下次回美國的時候可以跟我一起去見我們的董事。

我說的有點打馬虎眼,沒有完全拒絕,但姜豐年非常積極。大概一兩週之後我回到北京,姜豐年也馬上到北京,又到我辦公室聊,說你看我們公司怎麼合併。中午去吃飯,我還是無動於衷,不置可否。他就著急了,當天下午三四點跟王志東在中關村約了見面。

98年的9月搜狐發展的已經如火如荼,四通利方還只是從法國回來的汪延做的一個論壇,王志東他們不知道怎麼做互聯網,他需要姜豐年告訴他們如何做網站。姜豐年三四點鐘趕到中關村見王志東,王志東拍板合併,這就是新浪的產生。當時我就是不想合併。

四通利方與SINA.NET的合併帶來很大能量,首先高盛的資金進入,新浪融資了6000萬美元。同時姜豐年運作網站的經驗,與王志東、汪延在本土運作的能力結合,再加上他們從中關村混起來的根子(新浪早於搜狐三個月從信產部獲得上市資格),98年底、99年初的時候新浪突然崛起。後來搜狐跟新浪也曾考慮過合併,我和王志東曾在月亮河酒店秘會,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00

音樂行業的未來:把聽眾賣給廣告主

http://www.iheima.com/thread-3788-1-1.html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Re/code週五刊登題為《音樂行業的未來:把聽眾賣給廣告主》(The Future of the Music Industry: Selling Audiences to Advertisers)的評論文章稱,隨著傳統廣播和網絡廣播的此消彼長,廣告收入也將逐步取代傳統音像製品,成為音樂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廣播和唱片行業面臨的種種不確定性,已經為歌手和唱片公司創造了巨大的機會。音樂行業今後的增長將源自網絡音樂聽眾的整體擴容,以及廣播廣告的收入萎縮。

  當通過音樂和廣播用戶的眼睛觀察這些重要趨勢時,唱片公司的創收前景就變得無比清晰。要不了多久,廣告就將成為歌手和唱片公司的主要收入,MP3、CD或訂閱收入都將相形見絀。

  音樂下載收入持續下滑

  CD銷量已經下滑多年,MP3銷量也突然間開始萎縮。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symco分析師霍瑞斯·德迪烏(Horace Dediu)的測算,2014年的iTunes音樂下載收入「可能再降40%」。與MP3銷量一同萎縮的,還有廣播收聽時間。與此同時,Pandora和Spotify等互聯網廣播則在享受著驚人的增長。到明年,互聯網廣播的聽眾將達到1.7億人,較今年高出1000萬。

  流媒體佔音樂產業總營收的比重逐年增長

  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公佈的數據,依靠廣告和訂閱費創收的流媒體服務支付給歌手和唱片公司的費用增長了兩倍,在數字音樂收入中的佔比過去4年間從7%增長到21%。憑藉著去年超過4.32億美元的投資,Pandora和Spotify等流媒體廣播服務都實現了蓬勃發展,而傳統廣播卻舉步維艱。很多傳統廣播的廣告客戶紛紛轉投互聯網廣播,使之成為了當今音樂行業的重要增長領域。

  傳統廣播舉步維艱

  44%的網絡廣播聽眾表示,他們的在線收聽時間增長主要源自FM/AM收聽時間的減少。在12至24歲的受訪者中,75%每月收聽網絡廣播,約有三分之二每週收聽網絡廣播。

  事實上,傳統廣播不僅聽眾在減少,而且根據市場研究公司Triton Digital的數據,Pandora的聽眾在任意時刻(週一至週五早6點至晚8點間)都達到全美數千家廣播電台聽眾總數的3倍多。市場研究公司Borrell Associates預計,用戶今後四年收聽純移動音樂服務的時間將增長38%,收聽傳統廣播的時間則會減少42%。

  Arbitron(現已更名為「尼爾森音樂」)的數據表明,過去幾十年間,傳統廣播用戶的平均季度收聽時間一直都在穩步下滑。2009年,Arbitron已經停止發佈全美平均季度收聽時間數據,很可能是因為這一指標較前一年出現了嚴重下滑。與此同時,尼爾森則推出了專門的指標來衡量Pandora等其他網絡音樂服務的流行度。

  無論原因是什麼,其影響都不容忽視。據知情人士透露,Arbitron 2013年春天的傳統廣播用戶平均季度收聽時間指數創歷史新低,從5年前的13.2降至9.2,比2013年的10.3也減少了1個點。

  ——隨著傳統廣播行業的萎縮,它的不確定性和疲軟的增長前景已經為唱片行業創造了重大機會。

  作為一種傳統媒體,廣播行業的高管試圖保住每年16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而歌手和唱片公司提供給各大廣播電台的主打歌,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但這些歌手和唱片公司本身卻無法從中獲得任何利益。

  多年以來,廣播公司一直都沒有為歌手和唱片公司支付任何績效分成,只是通過自己的廣播節目來提供補償,從而幫助對方銷售各種各樣的音像製品。但銷售趨勢表明,無論是MP3還是CD,傳統音像製品的年代都將結束。

  唱片公司和歌手需要抓住當前的時機,一勞永逸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從傳統廣播轉向網絡廣播的廣告收入中分一杯羹。但要加大分成比例,不應該簡單地提高版稅。

  1970年代中期,當FM的聽眾超過AM時,廣告主也順應趨勢增加了FM的廣告投放。如今,AM廣播的收入早已大幅降低。如果歷史重演,FM聽眾也將大舉轉向網絡廣播,雖然這會給傳統廣播行業帶來巨大損失,但歌手和唱片公司今後的增收渠道卻會變得更加明確。

  如果歌手和唱片公司繼續發動進攻,全面擁抱流媒體服務,以此彌補MP3和CD收入的下滑,並通過創新來為自己的品牌開發聽眾,他們就將控制廣告主最渴望的資產:龐大的受眾和海量的數據。

  ——網絡廣播為廣告主提供數據驅動的先進技術,以便提升廣告購買效率——傳統廣播在這一方面較為落後。

  Pandora有88%的收入來自廣告,而非訂閱費。Beats和Rhapsody等公司採取的訂閱費模式究竟有沒有潛力,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但與此同時,以廣告作為創收渠道的商業模式早已得到了業界的認可,也被聽眾廣泛接受。

  隨著傳統廣播停滯不前,160億美元的廣告帝國中,難免會有相當一部分隨著聽眾從FM遷移到網絡廣播。Clip Interactive高級副總裁邁克爾·費舍爾(Michael Fischer)認為,「唱片公司和歌手需要融入這一趨勢,與現有的流媒體服務合作,以便擴大他們的受眾。」與此同時,他們還必須規劃自己獨特的音頻媒體戰略和網絡廣播品牌,以便吸引聽眾收聽原創內容。

  ——唱片行業的未來收入不會來自音樂銷售,把音樂聽眾賣給廣告主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美國傳統廣播和數字廣播的廣告營收份額

  網絡廣播的聽眾增長得越快,FM的聽眾減少得就越快,廣告收入流向歌手和唱片公司的速度也就越快,因為廣告主會跟隨聽眾的腳步。FM廣播對吸引網絡聽眾興趣不大,而且沒有取得過什麼成功。很顯然,除了少數例外,他們不會向歌手或唱片公司支付任何績效分成。

  面臨債務和其他壓力,廣播公司不得不大幅增加廣告播放量,從而給網絡廣播創造了可乘之機。網絡廣播的廣告少,可以隨時提供2000萬首歌曲,而且能夠定製收聽體驗,甚至具備無限的頻道資源,再加上各種專利技術、原創內容和創新模式,都對網絡廣播的高速增長形成了促進。FM廣播無力應對這些威脅,導致他們的聽眾收聽時間大幅降低。


  電視和其他企業已經開始適應顛覆性的數字變革,互聯網廣播的崛起卻幾乎沒有遭到有意義的抵抗。缺乏強有力的回應一方面令人失望和沮喪,但另一方面,也給歌手、唱片公司、聽眾、廣告主和內容製作者創造了難得的機會。

來源:(樵夫) 新浪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45

am專訪 ~ 鄭經翰:聽眾才是老闆

1 : GS(14)@2011-11-03 20:38:2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9793&d=1613
記:商業電台並沒有參與數碼廣播,會否有很大影響?
大班:我促成數碼廣播的原因,是希望給電台聽眾更多選擇。因現時香港700多萬人口中,只有數個電台可供選擇,接近100萬人才有一家電台,情況與北韓相若。再者電台節目千篇一律,大多數電台在相同時段的節目也十分類似,十多年來天天如是,聽眾根本沒有選擇,加上面對其他媒體和網絡的競爭,造成聽眾流失。至於數碼廣播不但聲音質素較FM/AM收音機更好,而且當全面啟播後,將會有多25個台供聽眾選擇,無論你喜愛粵曲、金曲、財經、時事,也可按興趣選擇想聽的節目。甚至有專為少數族裔及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者所設的電台,以滿足不同人士需求。
隨著科技日漸發達,數碼年代來臨,電台亦需要破舊立新,相信只需約兩年時間,數碼廣播便可取替現時傳統電台的位置,而商台是次沒有參與數碼廣播,或許他們錯失了轉型的最佳時機,就如1967年香港政府發免費電視牌照給TVB時,經營有線收費電視的麗的映聲並沒有及時轉型一樣,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當然特區政府仍保留了數碼廣播頻道可供申請,我個人亦十分歡迎商台加入數碼廣播行列。但當他們申請時,我們已站穩陣腳,再者他們亦需要時間去改革節目,想要追上我們並不容易。



記:外間有傳你們有股東退股,對電台的營運會否有影響?
大班:這些純屬謠傳,其中一位股東胡漢清正辦離婚,對其現金流有影響,故已將他的股份全數轉讓給我。另外,一位股東(蒙民偉)因已過身,其股份亦已由所有股東平分。雖然有很多富豪想入股,但根本沒有股東要退股,所以謠言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影響。



記:你曾經說過,當數碼電台的運作上正軌後,希望於兩年後逐漸淡出,過退休生活,現在你的計劃會否有變?
大班:當年我主持「茶杯」(風波裡的茶杯)時,已向商台提議每周只做3天節目,不過商台不答應。我希望可以享受更多自由時間,所以我仍希望在找到接班人後,會逐步減少主持節目的時間,抽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好像施老闆(施永青)一樣,當樓市有大事發生時,傳媒才找他評論,平日他完全不用擔心公司的運作,我亦希望可達到這種生活。



當記者準備這篇訪問稿之際,有周刊報道因大班高薪挖角,引致董事局不滿,加上電台遲遲未有盈利,情況有如燒銀紙,所以一眾富豪股東圍剿大班,逼他退下火線讓出董事局主席一職。記者向大班求證,他一如以往大大聲,笑笑口指,「首先,我們並沒有高薪挖角,所以報道並無其事。而且電台有足夠資金,但日後仍有集資需要,不過就算外間有人想入股,我們亦不會應承。根本股東之間就爭著出資,人人也希望可以佔大股。」對於有指他曾找商台烽煙節目主持李慧玲過檔,他直認曾向李慧玲提出,但後者一直沒有承諾會「跳槽」。「我一直希望找更多有號召力的DJ,所以找李慧玲一點也不出奇。」他更一再叫記者為李慧玲澄清,以免「累佢冇咗份工」。至於說董事局有意見分岐,甚至罷免他主席職位,他則指不同董事各有意見很正常,而他根本無意當主席,「我日後要做節目,不可能這邊剛『鬧完人』,走出播音室便叫人落廣告。」所以他只會專心做好節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