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令人敬畏的印度90後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1/10/08/%E4%BB%A4%E4%BA%BA%E6%95%AC%E7%95%8F%E7%9A%84%E5%8D%B0%E5%BA%A690%E5%BE%8C/

朋友的助學Beer party上星期認識了一個印度少年,18歲,高中畢業後,去一家service outsourcing 公司”打工”,月薪100元,幾個月學懂竅門就自己搞,專做美國生意,幫人做document consolidation(不是聽得太清楚).  經Internet 接單、交貨,年紀輕輕已是10人公司的老闆。

生意興旺,但自己就放假環遊世界,又去香港又意大利瑞士,香港就住重慶大廈,歐洲唔知住邊,節目?上 social web 看到甚麼,都會去看。[當日的節目就是從網上看到的],去歐洲,找當地朋友玩,都是 facebook 找來的 buddies,遊山玩水,不亦樂乎!

我估計他本身家境不差,但有此志氣者魄力者,香港少見。 別的不說,香港大部份人旅遊是去觀光購物,他則名正言順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如何生活,講得出做得到,已經很難!

跟他聊天,感慨頗多:

1) 讀得書少的 street smart,在發展中國家的空間極大。生於互聯網世代,是為天時,工人,地租平,是為地利,夠膽獨行天下,懂英語,是為人和。

2) 看看印度,看看中國,香港人的墨守成規,已到了”玩死自己”的地步。社會風氣,父母教化,朋輩影響,無不如是。我們的下一代,在世界互連的時空,夠其他國家競爭嗎?

3) 經過了十幾年的高速增長,互聯網今天仍然極速地改變世界,at unprecedented pace.

其實我真係好想見一見,香港真正實幹那班90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1

敬畏市場,依靠邏輯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fv.html

   眾所周知,股市運行有時是有效的,而有時則是無效的,因此創造了許多股壇神話及人物。而對於我等小散來說,還是老老實實地敬畏市場,不宜輕視其有效性。

   可不是麼?前幾天,青年朋友Z打來電話說,他一個朋友突然增加一大筆資金,要買入某隻股票,說是根據可靠消息,該公司後面有幾項重大利好推出,後市可觀!這人還問Z,是不是也跟進投入?

   對於聽消息炒股,我不能一概反對。要是你確實有門路,能夠得到準確消息,狠賺一把又何嘗不可呢?但問題是:你真的有這個門路嗎?

   對於我們小散,遇到這種事情,不妨運用邏輯來辨析。

   1、你Z,普通小散一個,與這家公司從來沒有絲毫關係和聯繫,如此重大利好消息怎會輕易傳到你的耳朵裡來?這究竟算是什麼裡格消息?

   2、你Z,先不要像打了雞血似地亢奮激動!安靜一下,讓我們先查看一下這只股票的走勢情況。好傢伙!該股大約3周前,從前期最低點開始,連續上漲了將近60%了!特別是在最後短短的4天裡,連拉幾個漲停板和一個大漲,而完成了整個漲幅的大半!

   有效市場理論告訴我們,即使在弱式有效市場上,股票的當前價格也已經反映了它以前的全部歷史信息,也包含了那些未來確定性信息。

   很顯然,Z得到的這些所謂的可靠情報都是過時了的消息,已被這波行情用完了。果然,此後該股連跌了4天。

   「對於內部消息,是真是假、有用無用,我們實在難以甄別。」我說,「其實,作為小散,我們沒有任何得天獨厚的優勢,所有看到或聽到的消息幾乎都是滯後的,所以只能敬畏市場,依靠邏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16

抹掉汙點變亮點 攻下全球NB電源三成市占群電讓台達電、光寶敬畏的祕密

2013-11-04  TWM
 
 

 

就在全球筆記型電腦一片黯淡之際,電源供應器製造商群光電能卻每年營收屢創新高,更驚人的是,毛利率還能每年維持正成長,今年可望衝破一五%大關。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群電從零到有,可是有過一段慘烈的過往。

撰文‧顏雅娟

二○一二年,全球每四台筆記型電腦中,就有一台採用它生產的電源供應器;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增加不到一%,它卻逆勢成長,加緊腳步攻下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這家公司並非投資人熟知的電子零組件大廠,而是產業中的後起之秀,群光電能(以下簡稱群電)十一月八日將正式成為群光集團底下第三隻掛牌上市的小金雞。

原本由台達電、光寶集團所壟斷的筆記型電腦電源供應器市場,幾年前突然殺出群電這家後起之秀,在全球筆記型電腦電源供應器的市占率,一路從○八年的一七.二%成長至二七.三%。今年,群光集團及群光電能副董事長林茂桂豪氣地預估,市占率將進一步成長到三三%,在市場大餅維持固定的情況下,硬是搶走對手的既有版圖。

換掉舊產品 品質放第一為何群電可以這麼厲害?說穿了,就是一貫的品質與成本控制,但很少人知道,群電從零到有,可是曾讓縱橫商場多年的林茂桂,嘗盡了人情冷暖。

走進群光電子位於五股的總部大樓,一進門就能看到牆上大大的「NO QUALITY,NO SALES(沒品質、沒銷路)」的一排字。靠著鍵盤、滑鼠、鏡頭模組以及數位錄影機等低利「紅海」產品站上全球第一,群光集團不僅把這蠅頭小利發揮到極致,去年集團總營收更一舉突破七百億元大關,毛利率也穩定維持在兩位數以上。

但觀察近年群光集團的獲利曲線,可以發現,一路向上的曲線在○五年缺了一角,主要就是受到轉投資電源供應器廠高效電子虧損所拖累。而這個堪稱群光集團「汙點」的高效電子,正是群電的前身。

「高效在搞笑,別談了。」回想剛接下高效的那段日子,林茂桂忍不住深深嘆了口氣。當年高效一口氣虧損四、五億元,燒掉了半個股本,拖累母公司群光,讓群光集團董事長許崑泰忍不住要下重手整治。

曾經是光寶「最年輕廠長」的林茂桂,一九八八年在群光電子創辦人李益仁的力邀之下加入群光集團,之後就一直被視為許崑泰底下製造最強的大將。「只要哪家工廠有任何狀況,MK(林茂桂的英文名)都是第一個跳下去救火。」在高效連年虧損、瀕臨倒閉邊緣之際,林茂桂硬著頭皮接下這燙手山芋,接連撤換董事長、總經理,一肩扛起「幾乎死光」的業務。

靠著先前在業界打下的人脈基礎,披掛上陣的林茂桂不斷帶隊拜訪客戶。但過去高效生產的電源供應器品質欠佳,又有多次拖延交貨的紀錄,林茂桂就算手段再厲害,也很難一下子將高效從垂死邊緣救回來。

「一開始真的是低聲下氣,大概有兩、三年,頭抬不起來。」說起這段往事,林茂桂雖然嘴巴掛著笑容,但眼神依舊仍見到當年那壓在肩上的沉重壓力。他回憶,當一連走訪仁寶、廣達、和碩各家代工廠商,把產品線逐一攤開,一路從鍵盤、滑鼠、相機模組談下來,最後輪到電源供應器,只見客戶急忙撇手說:「不要、不要,這不談了!」二○○六年底,林茂桂決定自廢高效武功,砍掉所有舊產品,花了整整半年時間重新研發、重新設計,那段時間,林茂桂自己跳到第一線參與研發與生產,與工程師一起盯品質、盯進度;這麼磨了半年,產品品質顯著提升,高效才重新拿回些許訂單,○八年終於達到損益兩平。這年年底,群光集團進行組織重整,高效走入歷史,原班人馬改以「群光電能」打天下。

客戶為導向 微軟也買單儘管林茂桂成功將群電從虧損低谷拉起,但說到真正讓群電登上巔峰的,還是爭取到美系大客戶微軟的支持。○七年,林茂桂正式向微軟推銷自家電源供應器,卻換來微軟採購長無情的拒絕,當時微軟XBOX 360遊戲機電源供應器訂單早就穩穩握在台達電、光寶兩家老牌大廠手上。

但林茂桂不死心,著手改善品質之餘,也指派公司最精英的工程團隊組成專案小組,務求立即回應微軟的各種要求。群電總經理曾國華補充:「光這個案子,就派了十幾個人支援,比其他案子整整多出一倍。」「前後大概花了兩年時間才攻下來。」一○年,群電從原本XBOX 360遊戲機的第三電源供應器廠,快速躥升為第一,超過七成的電源供應器都出自群電,就連未來新品也交由群電設計開發。

有了微軟訂單加持,等於幫群電的產品品質做了最好背書,原本筆記型電腦代工客戶訂單紛至沓來來。「微軟都敢給你做,那應該是沒問題吧。」一○年,群電營收衝上二一四億元,整整較前一年成長四八%。

從群電成立到現在,林茂桂總是堅持「一切以行銷為導向、客戶為導向」,只要說出去的話,一定要兌現,慢慢地,彼此之間信任就慢慢出來了。群光電子公共關係經理江怡瑩形容:「MK比誰都纖細敏感。」反映在經營客戶關係上也是一樣,林茂桂永遠秉持著以客為尊,就怕讓客戶有一絲不滿意。

經過一番「臥薪嘗膽」,對於品質的要求、對於每一張訂單的得來不易,林茂桂比任何人都有深刻體悟。即使如今已從一個集團汙點變身為小金雞,群電與林茂桂依舊如履薄冰地謹慎前行!

群光電能

成立時間:2008年12月

負責人:許崑泰

資本額:32.94億元(掛牌股本:35.34億元)主要業務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LED照明產品近三年獲利:9.1億元(2012年)8.3億元(2011年)5.5億元(201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04

「敬畏市場」不是「驚畏市場」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dlb.html

    股市這波超大行情從2000點一口氣上漲到3700點,許多朋友一直擔心發生調整,“狼來了!狼來了!”也不知道叫嚷了多少遍呢。今天盤中突然跳水,著實讓他們嚇出一身冷汗。幾個朋友說,他們這回無論如何不能坐以待斃,準備明天開始大幅減倉,說“要敬畏市場啊”!

    這些朋友顯然把“敬畏市場”理解為“驚畏市場”了。有的像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戰戰兢兢,一有風吹草動,便驚慌失措。究其根源,是因怕跌。於是乎,他們竭力揣摩市場動向,企圖避跌抓漲或逃頂抄底,無意中跟市場比高低、鬥輸贏起來,結果當然勝少敗多。而敬畏市場是尊重市場,接受市場先生的任何行為,牛市也好熊市也罷,都與市場和諧相處;聰明人要做,傻瓜也要當;便宜撈得到,吃虧也免不了;首先應向市場投降,最終才有可能贏得市場;惟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你準備怎麽著?”有朋友問。

    “我嘛,還是老樣子,沒怎麽著,也沒轍。”我答,“因為《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不宜走在市場前面,所以仍然準備《滿倉陪調整》,而什麽樣的調整都沒關系,即使再來幾次‘5.30’式的調整下跌也無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07

中石化董秘談增持:投資者應對市場敬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73.html

中石化董秘談增持:投資者應對市場敬畏

一財網 王子約 2015-07-09 20:37:00

7月9日晚,中石化(600028.SH)發布公告,披露控股股東中石化集團繼續增持公司股份。當天,中石化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黃文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增持既體現了國企維護股市穩定的自覺擔當,也顯示出控股股東對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我們對企業的發展和價值充滿信心。”黃文生說,中石化二季度業績表現靚麗,預計凈利潤環比增長1000%以上,這說明公司有著良好的發展。

當天,A股強勢回升,中石化股價大漲6.25%。“投資者應對資本市場有敬畏心態。”黃文生說到,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需要借力資本市場,反過來,良好的企業發展也會給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大股東連續兩天增持,以及不減持的承諾,已經向市場傳遞出這樣的信心。”

在過去一周中,“石化雙雄”在A股市場風起雨湧的博弈中受到市場的重點關註。繼8日晚間發布控股股東增持公告後,7月9日晚間,中石化再次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石化當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在二級市場以買入方式再次增持了股份公司A股2600萬股。至此,兩天累計增持7200萬股,約占股份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0.06%。

近期A股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導致一些優質股票也遭“錯殺”。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提出,其公司股價已經明顯具備投資價值,準備增持股票。

作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市場力量,央企的態度在維穩大軍中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響應國資委號召,8日晚間,中國建築(601668.SH)、中國鐵建(601186.SH)、中石化等多家央企紛紛發布公告,企業控股股東先後展開增持行動。

國資委表示,為維護市場穩定,國資委要求各有關中央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做負責任的股東,在股市異常波動期間,不得減持所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時,國資委支持中央企業增持股價偏離其價值的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努力維護上市公司的股價穩定。

黃文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石化在增持的同時承諾在其後為期一年的增持實施期間及法定期限內不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有不願具名的市場分析人士也對本報分析稱,國企參與維穩不能簡單的看作“任務”,維護股市穩定也是維護國企自身利益,而且在許多個股已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加大持股也是較為穩妥的做法。

編輯:李興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38

怎麽個敬畏市場?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ljd.html

    我們常說要敬畏市場。

    “敬畏、敬畏,怎麽個敬畏?”一位朋友問得有點尖銳。

    “永不預測市場。”我一句話解答。

    “為何?”

    因為股市行走是隨機漫步事件,且在每個點位上的數學期望值都是零;又因為股市是個充分博弈市場,它總體上來說是個有效性市場;所以股市不可預測。

    於是,我們很容易明白:由於股市運行是隨機性的,你波段操作,高拋低吸,企圖抓漲躲跌,勢必難以長期奏效;由於股市總體上是有效性的,你在各個板塊或不同個股之間跳轉,逐強棄弱,企圖獲得叠加贏利,而市場不見得會留給你顯而易見的套利機會。所以說,你一味地只在市場上打轉,即使再怎麽竭力揣摩市場走勢,恐怕到頭來也難以如願以償。

    高拋低吸、逐強棄弱,這都是以預測市場為前提的,也就是在跟市場比高低,鬥輸贏,結果當然勝少敗多。所以,我們應該敬畏市場,尊重市場,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都要與市場和諧相處,接受市場先生的任何行為,只有這樣,最終才有可能贏得市場。要知道,《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2014-12-06),戰勝市場談何容易?

    “那咋弄呢?”

    跳出市場,把立足點和著眼點放到企業上來,或許事情就好辦多了。這方面,巴菲特早就有過論述,比如,他著名演講《價值投資為什麽能夠持續戰勝市場?》就講述了這方面的“秘笈”(價值投資),其中還舉了一系列令人心服口服的實例。他在這篇演講中指出:“我總是驚奇地發現,如此眾多的學術研究與技術分析臭味相投,他們關註的都是股票價格和數量行為……這些研究毫無必要,因為它們毫無用途。”而巴菲特列舉的那些長期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人都是價值投資者,他們“只關心兩個變量——價值與價格。”這些人的投資業績證明了巴菲特所說的“價值投資風險更小卻收益更高”。巴菲特總結指出:“盡管他們的投資風格不同,但其投資態度卻完全相同——購買的是企業而非股票。他們中的有些人的投資組合中有幾十種股票,有些 人則集中於少數幾只股票,但是每個人的投資業績都來自於利用企業股票市場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異。”

    知道了吧?

    說到這,還需特別補充說明的是,承認市場總體上的有效性,並不是說市場自始至終都是有效的,市場有時也會失效。這時,你立足於企業且用價值投資的眼光就有可能很好地發現之,從而抓住機會,買入價值低估的股票。而你如果只憑市場技術手段,則未必能夠清楚地看到。

    雖然投資方法林林總總,沒有哪一種是完美無缺的,但價值投資可說是其中較好的一種方法。

    另外,《“敬畏市場”不是“驚畏市場”》(2015-03-24),真正敬畏市場的人也是不怕市場的人,因為他始終與市場為伍,市場是他的好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32

松禾資本厲偉:創投圈人傻錢多,要時刻保持敬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7/161513.shtml

松禾資本厲偉:創投圈人傻錢多,要時刻保持敬畏!
天使茶館 天使茶館

松禾資本厲偉:創投圈人傻錢多,要時刻保持敬畏!

心中常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本文由天使茶館(微信ID:tianshichaguan)授權i黑馬發布。

這幾年,馬拉松在國內火了起來。跑者井噴,賽事猛增。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全國平均不到1.5天,就有一場馬拉松賽事。然而,作為一個馬拉松跑者,我對馬拉松迅速時髦起來並不感到欣喜。

我幾年前開始參加戶外徒步,在走過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的112公里之後,又花了半年多時間,為人生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做準備。起初的準備,是從跑走結合開始,循序漸進逐步加碼。當確信身體準備好了之後,我才從首屆深圳馬拉松開始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為了這場比賽,我購買了專業的跑鞋、給腿腳關節打好了肌貼、準備了充足的鹽丸、能量膠甚至止痛片,佩戴了心率手表,即使這樣,我仍然感到自己左腿有些受傷。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當我看到馬拉松比賽中有人受傷甚至猝死的新聞時,我在感到痛惜之余,並不覺得意外。

1. 輕狂突進、人傻錢多

這兩年的創投和馬拉松非常相似:沒用多長時間,這個原來在中國幾乎無人知曉的“事物”,迅速成為了全民話題。

對於許多創業者來說,創業征途就像在寒冷的黑夜中前行,創投有時候就像火柴,盡管光和熱都很微弱,但能夠讓創業者感受到,創業的漫漫征途中,他不孤單。

創投的存在,讓很多不敢創業或者一些擁有技術卻不想創業的人,能夠鼓起勇氣投身創業大潮中。如果沒有創投,很多能夠產生應用價值的技術可能一直被束之高閣。正因為擁有資本的冒險者願意和擁有技術的創業者一起承擔風險,有能力、有意願陪伴創業者度過難關,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創業的門檻和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

對於這個行業來說,過去的一段時間的確有太多的利好因素。實業與股市不景氣,大量社會資本轉向創投。各級政府引導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募資的門檻大大降低。國務院出臺“創投國十條”,創投行業第一次得到國家層面如此高規格的關註。證監會主席表示要解決IPO發審的堰塞湖,退出之路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和馬拉松一樣,創投的“虛火”有越燒越旺的趨勢。大量創投機構新近成立,大量創投基金新近募集,大量GP團隊新近組建;一些從業人員深得證券市場上“短線操作”的精髓,在創業投資里也熱衷快進快出,將找人接盤、賺取差價當作投資唯一目的;一些地方政府熱衷於秀政績、趕時髦,在缺乏投資專業人士評估的情況下,將引導基金的錢去交給缺乏專業投資經驗的新團隊去賭項目……

創投之火愈燒愈旺,一些創業者也浮躁瘋狂。有些創業者整天夢想著一夜暴富的神話,熱衷於講故事、做PPT,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遊走在各種各樣的投資機構、投資人之中,很少琢磨怎麽做好產品。

在歷史上,創業以及創投,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變得如此輕狂突進、如此人傻錢多。

然而,正如馬拉松運動一樣,草率甚至輕浮的態度與行動,導致過去一年不斷上演明星項目死亡的故事。

從業多年之後,我越發覺得,創投和馬拉松有著諸多的相通之處。和跑馬拉松一樣,創投需要專業的訓練,需要精心的準備,需要策略的設計,需要足夠的耐心。

從業時間越長,越感受到偉大公司的成長,就像馬拉松比賽一樣。我們投資的多個企業,從天使輪投入,到如今已經七八年的時間。我們堅信,創業投資,就是價值創造的“馬拉松”。

2.心中常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熱轉:《成功的投資和婚姻都只需要做兩件事情》。對於婚姻而言,這兩件事情分別是:一、找個好人;二、自己做一個好人。對於投資而言,這兩件事情分別是:一、找個好項目;二、自己做一個有耐心的人。

投資並非拍電影,不可能按照劇本一路走下去。創業更是如此,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在諸多不確定的、充滿挑戰的、紛繁複雜的環境中闖出一條“生路”。這也是創業最困難卻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完成這一挑戰的主體,就是企業家。

而企業家與投資人,就像畫家與欣賞者,正是因為我們相信企業家可以畫出更新更美的畫卷,我們心甘情願地奉上筆墨紙硯,為他研墨,替他遞筆,看他作畫。疑人不投,投人不疑。既然選擇相信,就應尊重他、愛護他,包括允許他試錯。

這是對企業家的敬畏。

從事風險投資20多年,在前一半的投資生涯中,我們從不敢用別人的錢來做高風險的投資,直到有把握通過投資組合使得基金收益有所保證。當拿著出資人的錢進行風險投資時,我們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對出資人負責。

基金管理誠如馬拉松,中途需要不斷地獲得營養補給,資金的不斷補充、出資人的口碑相傳,而誠信盡責是投資基金能否持續得到支持的基石。許多出資人視我為兄弟,願意把錢放在我們這里。這種信任,萬不可辜負。

這是對出資人的敬畏。

對於一般人來說,投資是一門技術;對於高手來說,投資是一門藝術。有些人終其一生,一直在門口徘徊不得要領,有些人殫精竭慮,仍然只學得皮毛。

究其原因,市場是極其複雜的系統,遠非個人的智慧所能窮盡。即使是世界公認的投資大師,如果不能時刻保持空杯心態,放低身段,與時俱進,跟緊市場的風雲變幻,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同樣也無法永葆青春。

這是對市場的敬畏。

隨著全才達芬奇、愛迪生故事的遠去,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一人包打天下的時代再難重現。投資基金同樣面臨選擇,時代已經變化。經過多年來資本市場的洗禮,過去那種只要項目可以上市,閉著眼睛投都可以賺錢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現在必須依據不同項目領域、不同投資階段、不同資金性質決定基金屬性,再根據基金屬性配置專業的管理團隊,讓專業者做專業事。

這是對專業的敬畏。

時間是最好的裁判。抖機靈,小聰明雖可能獲得一時的喝彩,但在市場中搏擊,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創業投資終歸是一場時間的遊戲,價值創造自有規律,輕視企業家、糊弄出資人、投機取巧等對價值規律缺乏敬畏的輕佻之舉,假以時日,當風口停息、浪潮退去,“飛豬”自會墜地,“裸泳者”亦現“皇帝的新衣”。

雖然過去這些年,我們在創投中有所斬獲,但我們遠遠沒有掌握這個行業的全部規律。因為,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領域,我們能夠達成的,從來都只是成功概率的提升,而非成功本身。

牛頓曾說過:“我就像一個在海灘玩耍的男孩,偶然間發現了一塊比較圓的石頭和一枚比較漂亮的貝殼,覺得很愉快。但是在我面前,尚未被發現的石頭、貝殼仍然不計其數。”

某種程度上講,成功的創投人和科學家一樣,我們之所以能撿到漂亮的貝殼,除了因為自己努力踏上了那片海灘,更關鍵的應該是海浪的沖刷、海灘的堆積、海風的吹拂。那海浪、海灘、海風,是時代,是環境,甚至是運氣。

這是對時代的敬畏。

曾國藩曾說:“心中常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虛火之下,更須敬畏前行。

投資如人生,若要在紛繁現實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信仰,就必須在跌宕起伏中去慢慢領悟“敬畏”,且行且珍惜。

松禾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47

因為只有聰明還不夠,還需要經驗,還需要敬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3/163908.shtml

因為只有聰明還不夠,還需要經驗,還需要敬畏
紅杉匯 紅杉匯

因為只有聰明還不夠,還需要經驗,還需要敬畏

新金融與傳統金融如何共存共生?5400字幹貨給你答案。

來源 | 紅杉匯(ID:Sequoiacap)

編輯 |洪杉

在過去的 10 多年里,萬億級的中國新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經歷了數次叠代成長:2004-2007 年,支付嶄露頭角;2007-2013 年,網絡信貸滲入金融最核心業務;2013-2016 年,新金融爆發,基金、保險、證券業大規模展開互聯網化布局。當新金融逐漸改變了傳統金融業態與社會生活,未來中國的金融服務業將走向何方?

6 月 22 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首屆新金融峰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在全天 7 個多小時的碰撞與交流中,來自螞蟻金服、平安產險、億聯銀行、泰康在線、海通證券、眾安保險、第四範式、瓜子、百融金服等金融和大數據領域的專家、領軍人物、創業者共同探討了“新金融與傳統金融如何互融共生”的話題。

在參加峰會的 160 多位金融科技人士當中,既包括了近 50 家紅杉中國成員企業高管,也有 40 多家紅杉中國的合作夥伴,老朋友、新朋友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共同助力行業未來發展。在傳統金融機構智能化、數據化、網絡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新金融企業的蓬勃發展將在技術、模式、理念創新等方面為行業帶來更大的探索與想象空間。

新金融領域也一直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重點關註的投資方向。截至目前,紅杉中國在該板塊已投資了 30 多家公司,細分領域涉及信貸、資管、支付、證券、保險、數據/系統服務商、IT 服務等,其中多家公司已和銀行、保險公司、券商、基金以及資管機構有了多維度的合作和交流。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首屆新金融峰會旨在搭建中國新金融領域企業觀點交流、思想交匯、開拓合作機遇的平臺,並借此機會與業內專家共同探討並助力新金融行業發展。同時,這也是紅杉中國在投後增值服務方面的一次嶄新嘗試。

我們整理了本屆峰會嘉賓分享的 5400 字幹貨,敬請閱讀。

嘉賓分享

#中國新金融公司將有機會在價值創造環節超越美國新金融服務公司#

周   逵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

32

我結合我們投資和行業發展的歷程,談談對行業的幾個觀察和體會:

▨ 第一,這個行業機遇巨大。

□ 整體來說,現有金融服務結構、水平和發展成熟度逐步提升,盈利能力也很不錯,但仍存在許多服務盲點,這給中國新的公司帶來創新機會和創新者的紅利,紅杉在近年投資的多家面向消費信貸服務公司,以及更早前投資的諾亞財富,都是很好的例證。

□ 金融服務與各種消費場景的結合方面,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做的並不夠好。場景比如電商服務平臺、房產交易、汽車交易、鋼鐵交易等。To C 和 To B 的場景在這里都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紅杉中國投資了多家結合消費場景的金融服務公司。

新金融服務和中國電商行業發展相比,二者共同原因是中國原有產業發展沒有美國成熟,創新者的機會更大。中國電商行業起步更晚,但從發展規模、速度和利潤來看,目前都是超過美國同行的。另外,與電商相關的兩大支柱 —— 支付和物流環節,中國的支付便利性和手機支付所占份額遠超美國,在配送環節中國的 To C 快速配送能力遠超過美國(中通快遞就是一個代表)。中國的新金融服務發展需求旺盛,體量也在不斷增大,且起步並不比美國的新金融公司落後,有很大機會在價值創造環節超越後者,獲得在全球領先的成績。

▨ 第二,技術發展對金融服務業產生一些重構的機會,從更長時間來看,一切才剛剛開始和正在發生。無線互聯網發展、大數據、信用分析技術、AI 應用、區塊鏈技術、眾籌眾包模式應用等等,這些先進技術手段和模式基本在這 5 年匯聚展現,這給新金融服務企業帶來太多挑戰和創新機遇。在紅杉中國所投資新金融公司里面,除了關註在服務產品之外,特別關註是不是能夠符合技術發展趨勢;有些團隊可能起步於某個產品和客戶定位,但們特別關註的是:團隊是否有意識抓住某一個時期的發展節奏,逐步建立發展核心技術能力。

▨ 第三,創業發展的窗口期特征。第一個時機就是當技術對一個行業的滲透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 —— 比如無現金支付、比如信用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湧現一批新的創新創業機會,這個機會具有鮮明的窗口期特征,創業者要知道什麽時候需要辦完什麽事。第二個時機是政策紅利和管制,政府對新金融行業大的方向是鼓勵的,但是常有 2 年寬松之後有 2 年收緊,秀的創業者和企業,要理解和適應這個行業的環境變化,穩健快速發展,有敬畏心,符合監管,不能亂來。

▨ 第四,要回歸金融服務的本質。無非是替有錢的人理財、給缺錢的人貸款,然後把信用、風險、杠桿這幾個環節深深地植入經營的邏輯里。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產品能力。知道為誰服務,服務什麽?產品和獲客營銷都非常重要,但杉在選擇那些早期業務還在打基礎的企業時,我們更看重 CEO 認定的產品和他的產品思想。

後,還想提醒一點,要紮實經營,註重聲譽和口碑 ——

加強行業管理的期間,我們一度曾非常擔憂市場優劣不分,良莠都受打擊。從去年開始,我們忽然發現很多我們被投企業的財務表現超過了預期,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一件事。我們思考為什麽,紅杉也是從事金融服務的一個企業,結合我們在中國 12 年的發展歷程,說說我們想到的最重要的原因:

▨ 一是,如果你註重產品、如果你珍惜口碑、如果你知道該幹什麽而且不亂來,那麽時間就會是你的好朋友,你會是做這事做得最好的那個人。

▨ 二是,當你特擔心打著傘也會被淋濕的時,實際上雨總是會停的。當行業監管加強,意味著來自對手的噪音和幹擾也會降低,你該做的仍是堅持產品價值、珍視你的聲譽,這會讓你的用戶更容易認識你,從混戰中脫穎而出,結果看到回報的時間反而不會太長。我感覺金融服務行業,給耐心堅持和信任的回報,比其他行業反而來的要快得多和大得多,反之亦然。

希望大家這一整天時間,集中精神,積極交流,有所收獲。

#在場景中運用 AI,從數據中理解客戶,用開放換取更多合作#

 漆   遠  螞蟻金服副總裁兼首席數據科學家

33

▨ “ 開放” 和“ AI”是螞蟻金服在今年的兩個關鍵詞,螞蟻金服要向合作夥伴開放大數據處理、雲計算及人工智能領域的能力。

▨ 技術離不開場景,場景是技術真正要解決的問題,而技術一定要為用戶帶來便利,解決用戶生活中的痛點。以支付為中心,螞蟻金服開發出許多能力,解決用戶在交通、旅遊、醫療、圖書借閱等多場景下的痛點。

▨ 在場景中獲得數據,而後通過對不同維度數據的拼接來更好的理解用戶,從而使個性化定價、理財產品的精準推薦等成為可能。

▨ 人工智能之於我們,正如水泥之於建築一樣,它滲透、覆蓋了行業的各個角落,比如微貸、安全、信用、保險、財富、理財……

▨ 以雲計算為基礎,通過深度學習,能進一步保障交易安全,提升用戶體驗。

▨ 基於一套大規模的機器深度學習算法,我們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理解用戶。在風控方面,通過深度學習,每天能減少千萬次的用戶打擾率。

▨ 有報告指出,到 2025 年,依靠人工智能技術,金融行業每年能節省 340—430 億美金,人工智能的影響不容小視。

#大趨勢:保險科技+保險,保險科技+汽車科技#

 朱友剛  平安產險 COO

34

▨ 市場趨勢一:三年前中國私家車年銷量突破 2000 萬,未來五到十年,汽車銷售量還會保持每年 2500—3000 萬輛穩步增長的速度,車險市場也將隨之持續快速發展。

▨ 市場趨勢二:費率改革必將推動車險保障和價格的科學深入優化。其次,從國際車險市場來看,包括歐美和日本等,車險費率改革後,賠付成本多年來普遍上升,且出現局部或全部虧損,我們如何應對?

▨ 市場趨勢三:市場的差異化。每個人開的車不一樣,走的路不一樣,駕駛習慣也不一樣,而在多年的互聯網教育之後,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更高。這是未來的主要趨勢。

▨ 汽車保險的未來已來。時至今日“ 車險” 和“ 車” 已不可分割,從車的生產到報廢,從產品到服務,整個生態已經密不可分。而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也不可避免。

▨ 必須實現客戶的精準經營,這需要保險和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

▨ 除前端外,保險公司最重要的是打造生產、管理、服務以及客戶需求的閉環,需要將這幾部分整合成一套強大的管理系統。

▨ 機器學習技術不可缺少,比如人臉識別、聲音識別、圖象識別,以及推動區塊鏈在整個保險產業中的應用。

▨ 未來,要麽是保險科技和保險業的結合,要麽是保險科技和汽車科技的結合。

#合作、共贏,為了更好的服務#

 戴   兵  億聯銀行行長

35

民營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麽?

▨ 通過數據驅動打造智慧生活的綜合金融服務體,讓金融生活化、互聯網化。

▨ 搭建真正的大數據平臺。新興銀行在這一點應做的更多。要把結構化、非結構化、動態、靜態的數據都搜集好、利用好,在此基礎上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

▨ 將消費金融場景化。最核心的,金融服務一定離不開場景,本質上還是要讓人民群眾生活的更幸福。

▨ 構建共贏的生態體系。跟合作夥伴積極合作,和大家“ 連” 在一起,讓普惠金融更便捷。

▨ 快速反應、快速叠代,開發更多的新產品。

▨ 當手機成為大家最貼心的伴侶,移動金融也成為核心中的核心,必須以此來細化客戶服務。

▨ 更加重視客戶管理,讓客戶管理動態化。

▨ 挖掘並發揮社群潛能,與合作方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 差異化定價。人工智能讓差異化定價觸手可及,未來定價會更精準、更到位。

▨ 風控。這才是金融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大數據、深度學習,未來風控的顆粒度會越來越細致。

#用更低的技術門檻幫助金融行業提升 AI 維度#

 戴文淵  第四範式 CEO

36

▨ 對於 AI 公司來說,維度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機器的智能水平。在未來,一家企業的 AI 競爭力就是把維度盡可能做大。

▨ 無論在哪個行業,人工智能其實只在做一件事 —— 看數據,然後寫規則,從而替代原來由業務專家主導的總結規律、寫規則的過程。

▨ 人腦的特點是帶寬小、速度慢,機器的特點是帶寬大、速度快,對於企業來說,絕大多數場景都需要機器來釋放帶寬、釋放能力。

▨ 理財產品的個性化推薦,這可能是未來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應用之一。目的是給每個客戶配置他真正想要的產品,讓金融產品的配置做到千人千面。

▨ 金融機構需要全行業的 AI 開發平臺,或稱為“ 智能數據核心” 。未來,銀行將擁有雙核心架構:一個是賬務核心,一個是數據核心。賬務核心更多是一種被動服務,而數據核心可以通過數據判斷為客戶提供主動服務,由此可延伸出更多智能化應用。

▨ 第四範式做的是一個高維的機器學習系統,希望用更低的門檻幫助金融行業把維度做高,更好的解決問題、提高效率。

圓桌論壇

圓桌環節分為“ 金融科技的現狀與未來” 、“ 消費金融的發展方向與合作創新” 、“ 大資管時代的機會與挑戰”三大板塊,紅杉中國投資合夥人汪溪沙、紅杉中國董事總經理王愷、紅杉中國投資合夥人胡啟林分別主持了三場論壇,13 位創業者就論壇主題展開了深入交流。以下為精彩觀點集錦:

#金融科技的現狀與未來#

37 

 張韶峰  百融金服 CEO

過去的金融機構雖然也重視技術,但技術並不是核心部門。如今,科技金融趨勢把技術帶到了核心位置,尤其是在零售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領域。

未來,無論銀行、信貸還是保險,都要轉而面向個人客戶,但個人本身是極度分散的,所以這就成了一個“ 技術活”,也是銀行的痛點。我認為來不少銀行可能會被並購,甚至銀行資產端可能以某種方式讓路給互聯網大數據公司。

 王道南  泰康在線 CEO

保險最大的問題就是低頻。過去它的交易實際數量級比其他的金融行業差很多,因此過去的技術支持不需要那麽實時,也不需要交易系統的支撐。但隨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這個局面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所以現在的頻繁交易需要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支撐。來存活的企業應該是能夠真正掌控客戶的公司,因為“ 掌控客戶” 才意味著真正了解客戶。

 吳   逖  眾安保險 CMO

技術不能獨立存在,技術本身是為業務服務的,這一點沒有改變。我們現在所運用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提升了風險管理的效率,但並沒有改變產品和風險的實質。

未來,所謂的大平臺、大生態會越來越罕見,因為已經有了騰訊、螞蟻金服、平安這樣的企業。在新興企業要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找準自己在生態體系和產業鏈中的位置,結合自己的特色為這個生態或產業鏈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通過對垂直細分領域的補充,來凸顯自己的價值。在幫助別人成功的同時成就自己。

 張   福  青藤雲安全 CEO

數據對於業務來說是很重要的,企業的數據積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而競爭力直接反映在營收、利潤等層面。未來,大家將基於數據的精準營銷和風險控制來決定自己的核心業務,所以我覺得來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數據的挖掘和聯合。

另外,金融開放後風險會增大,而且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機構一方面要在自身的業務上對風險有足夠的控制力,另外需要有更詳細的監管要求,而這些已經很難靠人力來滿足。

所以未來基於數據分析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監管和風險控制層面會有很好的應用。

#消費金融的發展方向與合作創新#

 劉   汛  上海華瑞銀行科創金融總部總監

消費金融是近兩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才出現的。我認為消費金融火爆背後的同質化只是表象,大家看似都在做一個事情,但不同的消費金融公司在場景展示、獲客、風控、大數據分析方面都有獨門秘籍。因此,有那些真正有核心能力的企業才會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這是永恒的真理。

 張   見  陽光渝融保險公司總裁

金融對周期是非常敏感的,而消費金融在中國還屬於非常早期的階段,越早期越應該謹慎。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進入到艱難的階段,因為個別企業的不當行為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大家創新發展、 高速增長的同時,也要對風險有所敬畏,風控能力應當提升。

 謝雲立  招聯消費金融首席市場官

我認為,企業一定要遵守金融的本質,充實自己的核心能力。互聯網發展的速度確實非常快,所以業一定要根據自身能力和背景去開展業務,否則發展速度越快,暴露缺陷的速度也會越快。

 朱建華  大數金融副總裁

對於消費金融的周期我有兩個觀點,第一,消費金融市場巨大,我們還處於周期的早期,未來的空間非常大;第二,消費金融市場競爭者會越來越多,但是,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特別是能夠建立風控能力的企業,未來會活的越來越滋潤。

 張小沛  瓜子首席技術官兼瓜子金融負責人

如果只靠一兩個產品做消費金融,同質化將不可避免,除非你有幾樣獨特的東西:一是資本成本優勢;第二是有自己的場景;第三是有新的技術優勢。如果你只有技術,那麽技術的紅利期將非常短,真正有場景、有資金優勢的企業會把技術優勢抹平。所以我認為金和場景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防止企業走向同質化的護城河。

#大資管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39

 殷   哲  歌斐資產 CEO

金融行業有非常大的周期性,不同行業會出現不同類別的資產化和投資需求,股票和債券是兩個基本點。未來,類資產、標準化的長期股票和基金可能會成為大數據用戶的重要產品。

同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金融行業還有很大的改造空間,因為金融的核心就是數據處理和分析的能力,但這個過程必須是一步一個腳印的。

 楊   薇  海通證券零售與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

現在融機構在做智能投顧工具的時候,除了想節省線下的人力成本,還應更多的考慮用戶體驗。其實用戶對於券商本身提供的服務模式並沒有更多預期,所以我們首先需要把更專業的金融工具提供給服務人員。

 陳文勝  華通銀行副行長

未來,固定金融是一個大方向。固定金融其實是一個整體,我們如何把固定金融做成去中心化的產品?一旦去中心化,標準化產品就容易形成,所以我覺得來要把隱藏資產盡量標準化。

 鞠盈禧  牛股王 CEO

能投入、量化交易無論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投資者都是非常大的服務方向。我們作為定位在 C 端的服務平臺,也在這個方向上做了許多布局。比如我們會給投資者做一些量化策略、數據分析,同時也會在管控客戶預期方面更多考慮合規的因素。

分會場討論

嘉賓分享與圓桌論壇環節結束後,在場的 150 位嘉賓分別進入“消費金融”、“證券與資產管理”、“金融科技創新” 三個分會場進行下一輪的思想碰撞,探討未來更多合作的可能。在分會場中,各位嘉賓介紹了各自企業的業務特點,分享各自對行業的理解。

40

41

42

聰明 經驗 敬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656

泰合資本郭如意:風口短命,大錢謹慎,創業者需敬畏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15/166001.shtml

泰合資本郭如意:風口短命,大錢謹慎,創業者需敬畏市場
郭如意 郭如意

泰合資本郭如意:風口短命,大錢謹慎,創業者需敬畏市場

創業者要用過冬的心態來迎接資本春天的到來。

創業家訊(石海威) 11月14日,在泰合資本的內部媒體溝通會上,泰合資本創始合夥人郭如意和媒體分享了近期對一級市場的融資觀察,並從FA角度,給到了創業者一些融資和業務建議。

資料顯示,過去5年,泰合資本服務了包括ofo共享單車、快的打車、人人貸、51信用卡、一下科技、拼多多、貝貝網等多家明星公司。2016年,只有13人團隊的泰合拿下18個項目,融資金額超120億元,人均完成近10億元交易。

以下為分享節選,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2017年初我們發表了一個觀點,“創業者要用過冬的心態來迎接資本春天的到來”。這個觀點到今天為止我們也依然堅持,當時一個論斷是“資本的春天”正在到來,整個資本市場在回暖,但我們整個泰合的基調是謹慎樂觀的情緒,所以那時候我們的建議還是大家應該以過冬的心態去應對可能回暖的市場。現在,我們回顧過去這一年的狀態有這樣一個切身的感受,就是中後期市場實際上是慢熱的,看起來全年熱點很多,但一直在切換,而且投資人雖然有了更多的錢,卻投的更加謹慎,整個投資市場的理性時代已經到來。

一級市場的“狂熱”只是假象:

募易投難,大錢紮堆在頭部項目

回到一級市場,我們有一個什麽樣的觀察呢?我們認為這個狂熱可能是一級市場的假象。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來分享一下我們的觀察:第一個我們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2017年募資容易、投資反而變難,而且中後期投資,馬太效應依然非常明顯。為什麽這麽說?我們來看一下,其實2017年的1月份到9月份,市場上總體募集資金的規模是1804億,比起2016年全年的募資規模已經有了明顯的超越。但是在投資規模上來講,2017年的1月到9月,同比2016年的1月到9月,反倒下降了17%左右,投資規模反而是下降的。

這點來看,就是說明了資金在大量的湧到頭部機構手里,但是機構的手還是比較緊的,投的規模並沒有同比放大,這是我們觀察到的一個現象。

另外,以前我們說天使機構化,VC PE化,現在已經是“天使PE化,大錢沒處花”。什麽意思呢?我們可以看到過去這幾年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有明星光環的個人天使都在成立自己的班子、團隊,借用自己當年的影響力,在市場上拿到更充裕的資金,開始參與到中後期的一些項目中。這些曾經在天使投資領域赫赫有名的機構,今天在我們很多中後期項目里也出現了他們的身影,會通過成長期基金或者合作基金基金一筆投出來1億人民幣甚至更多金額,這是曾經他們管理的整個天使基金的規模,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VC領域里,無論是傳統的強勢品牌還是新興的有活力的VC品牌,他們紛紛都在成立自己的中後期基金,動輒就是50億、上百億的規模,但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基金他們投出的項目,今天沒有聽到哪一個基金出現在某個新興領域新興項目的大投資里,反而是比如紅杉,它可以去領投自己投過的項目,比如瓜子,融幾億美金的項目,紅杉可以站出來跟大家一起領投,比如經緯可以在瓜子項目里投大幾千萬美金,還有IDG在最新美團點評的投資里這麽高的估值他們也投了比較多的資金。這些機構在投項目的過程中,其實還是偏謹慎的,更加傾向於中後期這些相對穩定的,或者大家經常說的已經跑出來的“proven leader”,就是已證明的市場領先者。大家有了大錢,但依然是找不到好的標的,錢依然會湧入到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好項目中去。

板塊輪動,熱點和風口的壽命更短

一級市場這個假熱的第二個表現是什麽呢?就是投資的總量其實是持平的,但是熱點主要是在各個不同的板塊之間切換。與此同時又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熱點領域本身它的生命力是匱乏的。舉例講,2017年前三季度,市場披露的融資案例數量與2016年同期其實是基本持平的,2016年是430例左右,2017年是429例。在這種個別熱點的領域,比如汽車交通,其實就是出行這個領域。比如說物流這些領域,投資項目的數量都實現了接近百分之百的增長。但是與此同時,比如說去年熱點的企業服務,反而總體的投資融資比例有所下降,這是一個市場投資總量持平,但是熱點領域轉換的一個過程。

要註意的是這個現象背後,其實反倒是有一些引人深思的一些數據。舉例講,投資熱點或者主題切換的速度我們發現明顯的加快了。過去可能一年或者半年,最多半年是一個大家關註投資熱點或者主題的一個通常的周期,但是今天來看其實基本上每個季度都會有意的市場熱點湧出來,而且它們的生命力總體來講其實還是相對短暫的。

比如,2016年下半年,非常火熱的直播這個領域,大家已經看到從2017年初到現在,已經開始出現市場的收割、整合和退出了。比如講宣亞國際收購映客,最近大家看到的消息,頭條收購Musical.ly,這些其實都是印證了我們當時的一些判斷,就是快速沖起的to C的流量平臺,到最後自己獲取流量,可能會遇到一些瓶頸,那麽很有可能這種擁有流量的,有合理的變現場景的機構變成他們最好的歸宿,這是我們當時看到的一點感受。

再看到其實2017年的二季度,4到6月最熱的主題共享充電寶,總共發生了有數據記載的,大概有25筆以上的融資,有50多家機構投資到這個領域里來,總的融資金額超過了15億人民幣。再就是7到10月,最近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個領域叫新零售,到目前為止公開信息可查的就已經出現了30多筆融資,有30多家機構入局,總的融資金額也超過了30億。這個領域一方面確實大方向存在機會,也有一些真正的創新在,但是另一方面,大家也比較公認,這將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且慢慢培養的領域。實際上新零售我們最近也明顯感覺到,早期融到資的很多公司在後續輪次的時候已經感受到壓力,一方面是競爭層面的壓力,很多類似解決方案里甚至出現了十幾家幾十家相似的公司在做;另一方面是自身增長的壓力,一旦走入線下,再好的解決方案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複制。所以結果就是,在B或C輪之後,要說服投資機構相信為什麽你相比競爭對手有差異化優勢,業務也能比其他人增長的更快,就變成了很多創業公司最大的課題。直觀說,就是很多新零售創業項目符合天使和A、B輪機構的投資標準——看方向、看團隊,但是尚未達到C、D輪機構的心理門檻——也就是看數據、看規模。

造成這樣壓力的主要原因,等真正深入到這個業務中去看的時候大家才明白,其實新零售不管是有人還是無人、架子還是盒子,插著互聯網翅膀的零售本質上還是零售,互聯網層面的打法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最終比拼的是供應鏈能力和運營效率。大家到最後還是看的傳統的這幾個最關鍵的因素,比如說商品選品與供應鏈、線下選址與複制這些話題。與此對應的可能就是一些經濟型的指標,比如說日商、增長、成熟期、盈虧平衡點之類關鍵數據。但是如果是純互聯網的團隊,對零售缺乏敬畏,希望純粹靠燒錢的互聯網打法去做,就可能導致這個行業,或者這個領域中間的公司生命力的持續性受到挑戰。

內部真實數據:

基本面為王,投資進入理性時代

下面重點來了,我們會分析一下我們內部的一些真實數據,根據這些真實數據,先說一下我們的結論,就是基本面為王。為什麽是這樣的一個結論呢?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第一個重點數據是熱點領域項目的融資周期。

這是2017年全年我們操作下來所有項目的統計,從中我們看到熱點領域的中後期投資人其實是更加理性的,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這樣,有熱點我們就拼命撲上去追。

舉例講,最近比較熱的兩個大的領域,我們內部叫法一個叫智能,一個叫大消費。什麽叫智能,就是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這個方向;所謂的大消費,就是比如說新零售和教育兩個to C領域。我分別來說一下,比如說智能這個領域,我們看到在我們內部智能里面偏AI這樣的項目,他們平均的交割周期,從這個項目啟動到最終交割的周期其實是六個半月,大數據項目其實是三個半月。

怎去區分呢?其實AI的項目很多時候都是技術和團隊驅動的項目,他們可能離商業化,或者是說離應用場景還是有一些距離。大數據的項目可能不一樣,比如我們服務的幾個大數據項目,他們要麽就是有成熟的客戶,比如銀行,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實施的場景,另外又有比較清晰的商業化的合同。還有就是比如說幫助互聯網的公司去做客戶行為分析的大數據公司,也是一樣的,它有大量的客戶,它有明確的商業價值和商業合同。

這兩個的差別就在於,其實AI的項目雖然融資的節奏到了中後期,比如說B輪、C輪之後,融資的金額也變得比較大,但是因為整個的應用場景還沒有那麽成熟,商業化的節奏、進度也還沒有那麽清晰,即便是有了商業化,那你的可複制性又沒有得到驗證,所以投資人去考量這樣的項目會變得更加謹慎。反倒是大數據項目,其實商業化的場景比較清楚,並且商業化有了一定的進度,後續的可複制性也可以得到驗證,因為它都是to B的生意。所以反而是這樣的項目更容易去融到資。

大消費的項目也很有意思,新零售的項目,通常大家的考察周期會變得非常長,比如我們有兩三個新零售方向的中後期項目,從啟動到現在也過了小半年,所以其實我們預計總體的融資的節奏會是大概六個月以上,才會close。這些項目並不是代表它不會最終融資成功,而是說我們看得到中後期的投資人,大家確實很現實,大家都會去仔細的考察這個公司應有的一些數據,比如說日商、坪效,比如說單店的成長以及你的供應鏈的成熟程度、比如你的毛利,會看很多這方面的信息和數據。

當一個零售的項目,比如說你在線下已經有兩三百家店的時候,單就這些數據的梳理和準備可能都是一個相對長的周期,所以投資人對這些項目的判斷可能會變得更加的理性,和花更多的時間去從數據中間,從結果中來看到你這個項目的真實價值。

為什麽教育項目在大消費類項目里面,這個融資周期變得非常短呢?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就是教育項目在過去,尤其是在線教育,都一直是一個叫好不叫座的過程。什麽意思呢?就是說教育項目大家在線上攏了大量的流量,但是一直沒有等到變現的爆發點。但是就是在今年開始,整個80後父母教育意識的增強,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逐漸的滲透,大家在支付能力、支付意願都起來之後,互聯網教育里大家的付費率開始急速提升,最終帶來的是教育這個行業整體融資變得熱鬧起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整個行業本身迎來了變現的高潮,就是真正的有商業價值的機會終於來了,所以才帶來了整個教育領域的融資機會,融資的節奏變得非常的快。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們有機會看到規模的變現和潛在的利潤了。

盈利成為機構判斷中後期項目的重要標準

另外一個我們內部的真實數據可以看到,虧損收窄,或者是否盈利,成為了中後期項目重要的一個判斷標準。什麽意思呢?我們會拿兩個指標來看,一個叫項目的周期,一個叫每個項目term sheet的數量。這中間我們看到,持續虧損的項目,平均的融資周期都在七個半月,就是說投資人就會持續的考察你,遲遲不敢下手,因為你一直在虧損,投資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兒。這個時候他們的信心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是在投資人考察項目的過程中,或者融資過程中能看到虧損的收窄,或者能看到轉盈利的那天,馬上這個情況就會有所變化。

比如我們有個項目,在融資啟動的時候,它單月的虧損是非常高的,在它融資真正完成的時候,它的虧損降到了當時單月虧損的五分之一、六分之一,收窄的幅度非常大。它又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項目,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盈利能力的這樣一個團隊的水平,所以在這個狀態下,投資人就非常踴躍的開始認購,後續的融資就遠超預期。但是在這個公司前面的半年時間里面,一直是處於一個投資人不溫不火,大家坐在旁邊觀察這個項目的這種狀態,直到這個虧損收窄,這個狀態出現,它的速度會突然加快,這是關於項目周期。

每一個項目收到term sheet的數量,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持續虧損的項目,平均我們能收到的也就是四個term sheet,而這四個term sheet,因為大家的信心不太足,很有可能質量會受到影響。但是虧損收窄,或者有盈利的項目,我們平均收到term sheet會在10.5個。這是什麽概念?其實我們在處理任何項目的過程中,第一從來不鼓勵我們的客戶多收term sheet。因為對你來講,這個offer不是多多益善的,只要拿到你想要的offer,最終鎖定,並且轉化成投資你的那個投資機構,這就足夠了。反倒不是說我應該收更多的term,最後還要一一的去跟機構拒絕。

因為我們合作的還都是行業中間的頂尖機構,我們不希望這樣讓我們的客戶在機構中間口碑受損。所以通常遇到一個項目比較火熱的時候,我們會非常坦誠的跟投資機構溝通說,不好意思,後面可能再出term的價值就不一定大了,因為公司前面已經有比較穩妥的,或者已經有比較確定的投資人了,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攔著的情況下,還會出現收到超量term sheet的情況。

比如我們前一兩個月前剛close的一個交易類的項目,即使我們同事大量攔著,它都收到了十四五個term,如果不是我們這樣攔著的話,可能小二十個term都收到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個真實的狀態。大家都說是不是投資機構過於跟風?其實也並不是,還是因為項目自己做的足夠好,基本面有了非常健康的一個狀態,大家才會趨之若鶩。

持續虧損的項目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其實我們所服務的持續虧損的項目,也都是項目中間精挑細選的,至少在自己的領域做得非常好的項目,它的虧損可能是因為這個項目階段的問題,正處在一個相對持續投入期,並不代表說這個項目本身有什麽樣的問題,但即便是這樣,投資人對這種虧損的考察,或者在一程度,是遠超大家想象的。所以其實到最後依然有投資人願意給這樣的項目出term,但是這樣的項目收到的term的數量,要比虧損收窄或者盈利的項目差得遠。

這里面分享兩個我們內部很有意思的數據,一個叫飛單指數,什麽叫飛單指數呢?我先解釋一下飛單。飛單的意思就是說投資機構通常會給公司首先出一個投資意向書,我們說叫term sheet。在個term sheet之後,投資機構可能會進行一系列的更深入的,比如說第三方的盡調,在那樣的基礎上,投資機構最終決定來投資這個項目。但是有的投資機構出完了term sheet之後,還有可能不會去做投資,因為這個term sheet通常都不是去綁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把這個投資機構成為飛單,或者是我們叫放鴿子。

在我們內部我們看到的一個現象就是說,持續虧損的項目被飛單率超過50%。什麽意思?就是說並不代表個飛單就是這個項目最終沒有融成,有可能是有一家機構出了term但最後這家機構沒有投資,但是有其他機構依然認可這個項目,做了投資。但是這個項目依然會被我們認定為被飛單,因為有機構出了term沒投它。

我們發現這種持續虧損的項目,單拎出來看,它們的被飛單率會超過50%。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呢?也就意味著本來持續虧損的項目收到term的概率就相對小,比如平均就收到四個term,這中間又有兩個其實這個term是不那麽牢靠的,很有可能要飛掉單的。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對這個項目來講,他們可選擇的投資機構就會相對的範圍就會窄很多,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還有一個是我們自己定義的,叫超額指數。超額的意思是什麽?就是你想融資,比如想融一個億美金的融資額,但是投資機構願意來投資你的機構,他們認購的總金額數加在一起可能超過了四億美金,這個就叫超額認購。我們看了一下,我們內部盈利的項目,他們的融資金額超額認購超過375%。這是什麽概念?就是意味著說,我們盈利的項目在市場上去面向機構,去融資的時候,通常能有超過它需要資金的接近四倍,來認購它想融資的份額。就是它是有十足的保障,來保證它的融資成功的,甚至它有機會去把所謂想要投資它的機構排個序,挑自己最喜歡的一兩家,讓他們來做投資,這就是一個比較現實的狀態。

創業者應該真正敬畏市場

那怎麽做到關註公司的基本面呢?我們是這樣幾個建議:

第一回歸常識,這是一個回歸價值的過程,什麽叫回歸常識?舉例講我們前段時間內部複盤互聯網金融過去兩年的情況,我們看到有些公司上市了,有些機會我們抓住了非常好的標的,有些機會我們主動放棄了,為什麽?記得在現金貸領域當時有很多項目,但我們最後一個項目都沒有做,什麽原因呢?當時我們內部討論大家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某一個領域里面所有在創業的公司都在掙錢,都在盈利,並且每個人都掙到了大量的錢,哪個行業出現過這麽好的狀態?為什麽?事出無常必有妖,回到常識來看這件事情有不對的地方,我們來反思一下不對在哪?比如我們回顧美國,美國鼎盛時期企業出現過七個信貸公司,出現過百億美金的兩家上市公司,今天已經一家都不存在,它的系統性風險,拆東墻補西墻的共債風險帶來了很大的行業壓力。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我們主張創業者要有充分的用戶視角,這個用戶視角並不是創業者個人的用戶視角,比如自己有需求就判斷市場上大家有剛需,而是你要服務的用戶長什麽樣子,他在哪里,他有沒有這樣的需求,通過挖掘他的需求,你是不是通過先提供一點產品和服務去滿足他,再經過不斷的叠代精進讓它變得更加有價值,所以回歸常識是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第一點。

第二個是精益管理,這里其實主要是這麽幾層意思:第一就是首先註重公司的內部管理和預算。比如說前一段時間看到有天使投資人在感慨,說我投了這個項目,就應該讓他們單點突破、擴大規模、舍命狂奔,精細管理可能是以後的事情。其實我們是不認同這樣的觀點的,因為其實任何一個企業在一開始都是可以通過管理,把這個業務做得更聚焦,或者是說更有價值。

舉例講,如果一家公司一開始訂了一個大方向,就全力去拼,但是沒有了解清楚用戶的需求的話,很有可能會踏空。但是如果很清晰的制定好、了解好自己的用戶是誰,並且不斷地去打磨和獲取用戶的反饋,很有可能在小範圍的測試內就找到了正確的方向,然後再去放大,再去快速的成長,很有可能就在行業中間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精益管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重視自己的預算和現金流。這一點上其實很多初創企業的創業者,甚至是到中後期的創業者都是不那麽重視的。我們經常遇到新服務的項目,看到他們上一輪融資的財務報表,為了滿足投資人的需求,把後面幾年的財務預算調的非常高,甚至有些地方是有違常識的。比如說前面一年虧損一個億,後面一年就可以做到盈利兩個億。這種違反常識的事情,其實只能更多的害到創業者自己,所以我們通常都是會幫助我們的客戶和創業者朋友,在預算的制定過程中,大家一起以業務作為出發點,去找到業務增長中的關鍵增長點是什麽,以及怎麽樣去把控這些增長點,並且最終幫助公司實現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要重視關鍵的運營指標,也就是我們說的一些KSF,比如說單位經濟模型,比如說生命周期模型,比如說消費者推薦指數之類的這樣的一些關鍵數據。這樣才能幫助自己在對自己的企業了解中變得更加的清晰。

第三個點是擁抱融合,這一點上其實剛才也有提到,就是很多傳統產業的機構開始對新興產業表示出一些擁抱的態度和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新興的創業者或者互聯網創業者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去考慮自己的業務跟傳統業務中間可能存在的協同,要抱著一種擁抱融合心態去跟他們積極的溝通和合作。

第四個是叫敬畏市場。這個敬畏市場的意思就是說,不能逆勢而動,首先你的業務戰略要切實可行,不能為了融資而定戰略。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不能說我想要融資了,我就出來融,而不考慮我的現金流是怎麽樣的、市場環境是怎麽樣的,這樣的話很有可能讓自己的業務發展節奏和融資節奏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另外尊重市場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尊重投資人,大家去跟投資機構交流,如果你對對方的品牌不夠了解,或者是說不夠認可,那你寧可多花一點時間了解一下這個機構,而不要輕易地去跟對方交流,最後因為不熟悉這樣的機構,又不去尊重別人,這樣的話其實長期來看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創業者的口碑。與此同時尊重投資人並不代表需要去盲從,舉例講我們曾經服務過的一個客戶,他比較喜歡探究投資人比較喜歡聽什麽樣的故事,如果這個投資人喜歡這樣的一個角度,我就可以從這樣的角度去闡釋我的創業模式。但是這個客戶本身他是一個金融性質的業務,當他遇到投過很多電商領域的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投資人,遇到這樣的投資人的時候,對方問他說,你是不是一個電商平臺,他就以為對方喜歡電商,那就主動迎合去說,是的,我是一個電商平臺。但是這個投資人挑戰到說,那你怎麽去做選品,怎麽去做供應鏈管理,怎麽去做前端一直到後端的品控,各個環節的問題的時候,他就完全回答不了了,因為這並不是他擅長的領域,並不是他正在做的業務。所以我們通常是建議創業者,要以自己真實存在的業務狀態為出發點,去對外闡釋自己的價值,而不應該去盲從投資人的一些疑問或者是他們的一些建議。

以上就是我們對創業者融資和業務,更重要的是業務的一些建議。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78

「敬畏財神爺」習訪英將獲最高禮儀歡迎從食店到電廠 中國買起英國

1 : GS(14)@2015-10-10 23:43:16

■倫敦希斯路機場──中資持有1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本月20日至23日出訪英國,英方將以最高禮儀歡迎習的光臨。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指出,「與其說是表達對一個大國領導人的敬仰,不如說是對財神爺的敬畏。」因為,從薄餅店到核電廠,中國正用充沛的人民幣力量,一步步地買下英國。面對這樣的趨勢,不管英國人是高興或憂慮,今天的英國市場上,「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正在被「中國持有」(Owned by China)取代是絕不可忽視的一股潮流。


應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邀請,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將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西方媒體普遍認為,習此行訪英將稟承中國一貫的「金元外交」政策,用銀彈收服英國人心。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昨形容,習這次訪問將開啟中英關係「黃金時代」。



「中國持有」取代「中國製造」

BBC中文網昨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正用人民幣一塊塊地買下英國,從薄餅店到核電站,英國人不知不覺中,發現各行各業已被中國人買下。中資大舉進入英國能源、通訊、基礎設施等戰略領域,讓英國人寢食不安。中資佔有泰晤士自來水公司9%、倫敦希斯路機場10%、英國人傳統早餐吃的麥片Weetabix的60%、英國人傳統百貨店House of Fraser的89%、能源巨頭EDF風力發電80%,薄餅店Pizza Express的100%。今天英國市場「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正被「中國持有」(Owned by China)取代。統計顯示,英國已成中國在歐洲最大投資目的地,僅今年中資對英企併購項目已達11宗。有人用順口溜形容中資「買下英國」景象:住「萬達」、「綠地」公寓樓;坐「吉利」的士,吃「光明」維他麥早餐,午飯去「弘毅」Pizza Express,上班在倫敦金融城「平安」和「泰康」的辦公樓,開「上汽」MG汽車、駕「萬達」豪華遊艇逍遙;貼切反映了中國在英投資情況。加上近年港資李嘉誠大舉投資英國電網、自來水、天然氣、能源等,成為英國基礎公用設施最大所有人之一。如果加上李氏在英投資,「中資買下英國」絕非虛言。英國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預測,到2025年,中資(包括港資)在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將達1,050億英鎊(約12,495億港幣)。



■百貨店House of Fraser──中資持有89%

■薄餅店Pizza Express──中資100%全資擁有



牛津教授:讓中資涉足很變態

BBC指,中資不但進入英國人日常生活,還進入英國機場、核電項目、煉油廠等其他西方國家對中資謹慎防範的領域,英國人張開雙臂歡迎。牛津大學能源政策教授赫爾姆指,讓中資進入英國核工業心臟造成軍事和安全問題,是「十足的變態行為」。文章稱,習近平訪英,政府將安排女皇接見、皇家騎兵儀仗隊歡迎、英國議會演講、盛大國宴等高規格接待;這場盛情款待的背後,是對財神爺的敬畏。英國廣播公司/中新網



中資英國密密買

2015年8月 海航投資控股收購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7月 上汽集團品牌MG在倫敦中心皮卡迪利廣場開設旗艦店7月 安邦保險競購倫敦第三高蒼鷺大廈,包括44萬平方英尺辦公面積、兩家高端餐廳酒吧、一個世界最大私人水族館6月 中國港灣工程公司將替英國建首個潮汐發電廠1月 平安人壽以3.27億英鎊(38.8億港幣)買下倫敦辦公大樓Tower Place2014年10月 大連萬達在倫敦第一個樓盤「ONE」開售10月 工行斥資6.5億英鎊(約77.2億港幣)投資曼徹斯特機場3月 上海綠地在倫敦中心金絲雀碼頭買下3,700平方米住宅項目,建倫敦第一高樓1月 上海綠地收購倫敦蘭姆啤酒廠3萬平方米住宅項目2013年7月 平安保險以2.6億英鎊(30.9億港幣)買下倫敦勞合社大樓6月 中國人壽聯合第三方8.6億英鎊(102億港幣幣)買下倫敦金絲雀碼頭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九成股權6月 大連萬達3億英鎊(35.6億港幣)併購英國最大豪華遊艇製造公司Sunseeker2012年5月 上海光明集團1.8億英鎊(21.3億港幣)併購英國食品Weetabix(維他麥),為中國食品業最大海外併購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9/19326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