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內需救國路難行 因念


2009-02-26  AppleDaily





 

香港財政預算案昨公佈,在經濟衰退的陰霾下,筆者相信各位不會有太大希望,甚麼派糖、創就業、保實力等祈願,不是時不我與,便是一紙空談,「預」咗就「算」!

稅收突變堪憂

最 近中國財政部公佈08年全國收入和支出,按初步統計,估計全年全國財政收入61316.9億元(人民幣.下同),比07年增加19.5%;但財政支出達 62427.03億元,增加25.4%,所以08年可能會出現1110億元赤字。雖然估算有待收集09年1月份的資料後作出調整,但拆解這些資料的意義, 在於讓我們從更實際的角度了解中國經濟過去一年的變化,作為09年的前瞻也未嘗不可。對於擁有外滙儲備超過1.9萬億美元的中國,千億赤字不是問題的核 心,去年稅收的變化,才是中央政府頭痛的根源。08年的稅收增長凸顯中國經濟去年的「突變」,上半年稅收增長33.5%,增速與07年基本相同,但下半年 增長明顯乏力,同比僅增3.2%,低於同期GDP和經濟稅源的增速。以12月份為例,國內消費稅增17%、營業稅增7.7%,增值稅同比下降3.6%、企 業所得稅跌42.1%、個人所得稅跌0.7%、進口貨物增值稅及消費稅均跌49.1%、關稅跌35.6%、證券交易印花稅跌90.2%。

企業增長放緩

這 些資料正正反映,中國企業在去年中開始的金融海嘯下的生態變化,不但盈利下降、缺乏定單,大家把希望轉到內銷一環,催谷中國人民消費。筆者想深一層,當中 國企業花起碼十幾廿年時間,配合國際經濟增長而壯大,短短幾個月下來,關門的關門,交稅的也大幅度下滑,現在要依賴剛起步的內部消費來恢復光輝,真的行 嗎?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50

向全民動手,還是向富人動手? 塞浦路斯「劫富救國」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60

讓富人、投資者甚至普通民眾埋單,塞浦路斯救助方案是歐債危機中救助模式的首次方向變化。

當一個國家面臨破產怎麼辦?2013年3月24日,聖經中稱為「基提島」的地中海小島國——塞浦路斯共和國給出了最新答案:「劫富」救國,讓每個存款金額在1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80萬元左右)以上的儲蓄賬戶埋單。

八天前,它提出的另一個方案是對所有存款徵稅,讓每一個在這裡的銀行有存款的人(其中包括佔其全部儲蓄賬戶量接近一半的俄羅斯人)一起埋單,結果引起廣泛抗議,方案被否。

自從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塞浦路斯是歐洲第五個請求救助的國家。

這個小國位於歐洲與亞洲交界處,人口僅100萬左右,經濟規模佔歐元區GDP的比例不到0.5%,但它給全球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恐慌,因為政界、金融界與公眾都非常擔心它會開創一個讓投資者和普通民眾埋單的先例。英國《每日郵報》在頭版頭條稱:這是一場「銀行大劫案」。

3月26日,達成救助協議之後,已經關閉十天的塞浦路斯銀行還是沒有開門。48歲的塞浦路斯人克里斯托·寇德憤怒地說:「這是偷竊,這是搶劫!為什麼這個國家犯的錯要讓一部分人來承擔?那是銀行犯的錯,那是政府犯的錯!」

「發瘋!」

塞浦路斯的危機,爆發於當地時間2013年3月16日。

剛剛上台不到一個月的總統尼科斯·阿納斯塔夏季斯宣佈,將對全體儲戶徵收總額高達58億歐元的「存款稅」,其中存款10萬歐元以上儲戶徵收儲蓄總額的9.9%,10萬歐元以下的徵收6.75%。

按野村證券的計算,這個徵稅方案意味著塞浦路斯全國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或者說年GDP總量的10%,將變為稅款納入國庫。不管是富人、窮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是在塞浦路斯銀行開戶的人,都將強制性地「被繳稅」。

方案一出,舉世嘩然,歐洲與亞太資本市場應聲而跌。「發瘋」,是這項計劃收穫的最多評價。

塞浦路斯為什麼會出台這樣一份罕見嚴苛的徵稅方案?為了讓歐盟、歐央行、IMF這「歐洲三駕馬車」出手拯救其奄奄一息的銀行。

塞浦路斯2004年加入歐盟,2008年加入歐元區。到現在,其銀行業是整個國家經濟規模的8倍,卻深陷危機——塞浦路斯銀行在希臘有大筆投資,但在此前的希臘債務危機中損失嚴重。

「三駕馬車」給出的救助計劃是100億歐元,但要求塞浦路斯必須先自籌58億歐元。歐洲央行發出最後通牒稱,如果塞浦路斯不能與歐盟達成救助協議,就將切斷對其銀行業的緊急流動性供應——這等同於讓當地金融直接崩潰。

在這樣的壓力下,存款稅方案出台,因為存款是塞浦路斯現在唯一可能籌到58億歐元的地方:

在過去五年中,塞浦路斯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暴跌了約98%,幾乎被清零,早已喪失籌資功能;該國債市的批發融資市場規模只有30億歐元,次級債券的規模為25億歐元,高級無擔保債券的規模更低,僅為2億歐元。自從金融海嘯之後,銀行存款就成為塞浦路斯的融資主渠道,塞浦路斯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份,銀行業總存款680億歐元。

「我對這個結果感到不開心,我寧願我不是財長,因此就不用親手執行這個決議。然而,財長的職責是維護人民的共同福利,維持經濟系統的穩定,我們沒有別的路能走。」塞浦路斯財長Michalis Sarris對媒體說。他曾經提出過辭職,但未被批准。

ATM機前迅速地排起長隊,塞浦路斯人蜂擁而往銀行取款。但一夜之間,政府已經凍結了所有儲蓄賬戶中的相應稅金,並同時禁止了大額電子轉賬。

3月18日起,銀行緊急關閉。憤怒的塞浦路斯人走上了街頭,甚至把推土機開進銀行。而英國國防部不得不緊急派遣一架皇家軍用飛機向駐塞英軍運送了100萬歐元現金。

洶湧的民意之下,這一方案最終未獲通過。在議會投票時,沒有一張贊成票——連提出方案的執政黨,都轉而投出棄權票。

投完票,塞浦路斯總統奔赴布魯塞爾,與歐盟進行了12小時的徹夜談判,終於在最後一刻對救助方案取得一致。

自籌的58億歐元,由向所有儲戶徵稅,轉為向金額在10萬歐元以上的儲蓄賬戶減計,具體的比例則要在未來幾週內才能公佈。目前,市場上預測說,很可能對塞浦路斯第一大銀行中10萬歐元以上賬戶減計40%左右,而已確定將要分拆並關閉的第二大銀行中10萬歐元以上賬戶,減計甚至可能高達80%。

在早前的議會辯論中,塞浦路斯執政黨副主席Neofytou曾經說過,「他們(大額儲戶)將必須等待好幾年,才能確定他們的存款剩下多少——可能是30%、40%、50%、60%。」

據當地媒體報導,塞浦路斯共有37.1萬個儲戶,其中有1萬多個賬戶存款高於10萬歐元,他們將承擔未知的損失。

至於為什麼以10萬歐元為分界線,這與歐債危機之後歐盟採取的一項存款保險制度有關。

2008年金融海嘯後,人們對於銀行的信心降至冰點。為了重建信任,歐洲承諾保護存款金額低於10萬歐元的賬戶。通過銀行聯盟體系,歐洲銀行業使用統一的監管和存款保險機制。至今——即使是在存款稅事件沸沸揚揚的日子裡——塞浦路斯央行網站上都一直掛著對最高10萬歐元的銀行存款保險的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塞浦路斯的儲蓄賬戶中,有接近一半的賬戶來自俄羅斯。穆迪最新的估算認為,來自俄羅斯的存款可能佔塞浦路斯存款總量約1/4。這是因為,塞浦路斯10%的企業所得稅是全歐洲最低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大型企業都將其作為避稅天堂。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是歐盟並不願意全額救助塞浦路斯的因素之一,因為他們不願意免費為俄羅斯的避稅資金提供保護。

毫無疑問,這個救助方案激怒了俄羅斯。

「所有可能犯的錯誤他們都犯了,」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公開表態說,「歐盟提出的方案是充公性質的,這是史無前例的。雖然我不想把它與任何東西比較,但這有點像蘇聯做出的決定,他們沒有太多地為人民的儲蓄考慮。現在我們生活在21世紀,處於市場經濟環境中,每個人堅持的所有權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

好孩子怎麼救壞鄰居

從冰島、希臘到西班牙,歐元區裡瀕臨破產的國家一個接著一個。對歐洲來說,救助這些出問題的國家,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好孩子救不救那些壞鄰居?

歐元區最好的孩子是經濟最為穩健的德國。但在最近幾年中,勤勞又嚴於律己的德國人不得不一次次掏錢救助那些糟糕的鄰居——因為歐元區雖然貨幣統一,但財政並沒有統一,某種意義上這相當於是雖然讓大家都放棄自己的貨幣一起用歐元,但並沒有規定每個國家可以用多少,於是有些國家便使勁借錢或者印鈔,直到最後瀕臨破產。

這個缺乏嚴格財政機制約束的聯合體中,還有華爾街推手在幫忙——比如高盛就曾經運用一些工具幫希臘把財政與債務指標做到了符合規定的水平,使其順利加入歐元區。

儘管當事人對這些指責都頗多爭論,但一個不爭的結果是,過去數年中歐元區許多國家的債務都膨脹到自身經濟再也無法支撐的程度。而隨著危機的不斷爆發,歐元區已經為希臘等國提供了金額不等的救助。

不過,最重要的救助力量——德國卻面臨著內部越來越大的反對之聲,德國政府一邊慷慨救助鄰居,一邊卻要求德國人推遲退休,引起國內數度遊行。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圖片報》評論員穆勒·沃格曾寫道:「如果歐洲的未來不似現在這般危如累卵的話,德國盡可讓那些不負責任行為者自食其果。」

現在,輪到了塞浦路斯。這一次,無論是德國人還是「三駕馬車」,都不願意全額埋單了。

「沒有自救,就沒有救助」,德國人如此堅持。在第一個存款稅方案背後,重要的推手就是德國財長。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數度對此進行強硬表態。分析人士認為,如此嚴苛,是因為德國大選臨近,德國人正在抗議政府拿德國的錢去救助那些「好吃懶做的人」。

附有條件的救助,成為德國人的堅持。他們希望求救的國家必須學會自己勒緊褲腰帶。

在歐債危機爆發至今的不斷救助中,這也日益成為「三駕馬車」的行動方向——當他們救助銀行時,越來越強調銀行自身的償付能力。

存款危險

在塞浦路斯達成救助協議之後,此前一路跳水的歐美資本市場以上漲來表態,標普500離紀錄高位一度不到1點,道指也再創新高。但是,歐元區財長集團主席幾個小時後發表的一番言論,讓市場應聲而跌,歐元兌美元匯率下跌逾1%,抹去了救助協議後的全部漲幅。

主席杰倫·迪塞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表示,100億歐元的塞浦路斯紓困方案,對於歐元區應對破產銀行的方式是一個分水嶺,這可能為今後歐元區進行銀行重組提供模板,「如有必要無保險存款可被用於『內部援救』」。

儘管歐元集團隨後發表聲明進行否認,但「模板論」還是讓市場心存餘悸。

這標誌著歐債危機解決路線的大變化——此前,在愛爾蘭和西班牙銀行業的救助方案中,雖然它們當時面臨的情況與塞浦路斯相似,但私營部門債權人都毫髮無傷。

在許多人看來,這份救助計劃極大地傷害了市場——當銀行進入清盤時各方的損失順序原本有清晰的順序:首先是股東,然後是債券持有人,接下來是未被保險的存款,最後是有保險的小儲戶。而在塞浦路斯最初的救助方案中,這個次序是完全顛倒的。即便是現在的新方案,也還是存在諸多爭議,比如許多市場人士就認為應該先讓股東和債券持有人埋單。

更重要的是,儘管避免了讓小儲戶埋單的最糟糕情況,但歐元集團願意考慮讓私人埋單,已經發出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信號——過去6年,歐盟官方排盡萬難避免銀行儲戶因金融救助而遭受損失,但塞浦路斯救助終結了這一歷史。

《經濟學人》認為,歐盟沒有切斷歐元區銀行業危機和政府危機的惡性循環,卻繼續把對銀行的救助與主權救助之間畫等號,可能使未來面臨更糟糕的局面,「在迫使本地儲戶接受損失後,未來對歐洲其他國家的救助可能將變得更為昂貴」。

「此舉不會成為今後救助參考的先例。塞浦路斯是唯一的個案。」歐盟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斷強調,「塞浦路斯就像希臘的援助方案是唯一的,就像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援助方案是唯一的,就像西班牙的援助方案是唯一的一樣。」

但人們還會相信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07

辜仲諒迎象隊 要找王貞治救國球


2013-12-09  TCW  
 

 

十二月三日下午四點半,國內最具人氣的職棒球隊兄弟象,正式宣告由中信金控以廣告贊助費四億元的代價,拿下兄弟象隊。

中信半路搶親出價不是最高,卻打動洪家

兄弟象從宣布出售至今,引發國內眾多企業集團的追逐,原本出最高價,打算以四億一千萬元買下兄弟象的麗寶建設,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前都以為,兄弟象是麗寶囊中物,但是在中信金出手之後,卻主動讓兄弟象棒球隊董事長洪瑞河改變心意。

中信金出價不是最高,但能讓洪瑞河點頭答應,除了象隊賣給中信金將可留在北部經營,延續象迷的基本盤外,勝出的重大原因是中信辜家過去對棒球的投入度。

一向喜歡運動的中信辜家大少辜仲諒,過去以高爾夫球技聞名金融圈,事實上,他在日本聖瑪莉國際中學念書時,就曾經擔任學校棒球隊隊長兼投手,他也是辜家三兄弟中,唯一愛看棒球、陪父親辜濂松看棒球的人。

過去中信辜家經營中信鯨十二年期間,為了球隊戰績考量,不惜砸下重金,曾以月薪五十萬元,網羅旅日的棒球投手郭源治、郭李建夫返台效力,創下中華職棒最高薪紀錄,過去對職棒的投入及經營,也是洪家最後屬意中信金出線,甚至不再堅持「兄弟象」隊名不變的原因之一。

過去一年,中華職棒在世界棒球經典賽的熱潮下,再度掀起國內棒球熱,讓愛看棒球的辜仲諒也燃起熱情。辜仲諒曾在內部會議上說,「棒球是台灣國球,兄弟象這麼好的球隊,這兩個都不能消失。」

今年義联集團挖角美國大聯盟前球員曼尼來台,引發一股棒球旋風,成功拉抬企業形象,中信集團內部正在評估,尋找一個更重量級的職棒人士,來振興國內棒球運動。

本刊取得獨家消息,中信辜家將用上其日本人脈,計畫將邀請王貞治出任中信兄弟隊董事長,拉抬士氣。

繼承老爸人脈辜仲諒布局,球隊打先鋒

一位辜家友人透露,過去一整年,繼承辜濂松中信金持股的辜仲諒,也繼承辜濂松生前的人脈,支持中信金完成日本東京之星銀行購併案,布局台灣、日本、大陸的金融平台,這次取得兄弟象隊後,也將朝台灣、日本、大陸三方合作,以推廣台灣棒運的方向發展。

以王貞治在亞洲棒壇的地位,及出身台灣、在日本發光的角色,是中信辜家推廣台灣棒球運動最好的代言人。

有趣的是,兄弟象隊成了中信兄弟隊,真正的「中信辜家兄弟」,也在這期間發生「同姓不同命」的人生變化。

就在洪家決定將兄弟象賣給中信金兩天後,中信辜家二少辜仲瑩涉入的金鼎證券購併內線交易案二審宣判,辜仲瑩刑期由一審的六個月改為四個月,得易科罰金十萬八千元,辜仲瑩選擇不上訴,讓此案件就此了結。相較六個月前,辜仲諒涉及的兆豐金購併案,二審加重期刑達九年八個月,併科罰金一億五千萬元。

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辜仲瑩的金鼎證購併案,與辜仲諒的兆豐金案其實是異曲同工,但是法院的判決結果,卻有天壤之別。

金鼎證、兆豐金這兩起金融購併案,背後的操盤人辜仲瑩與辜家前女婿、中信金前總經理陳俊哲,兩人同是華頓商學院同班同學,學的同樣是華爾街慣用手法。

攤開兩人的布局動作比較,同樣是在二○○四、二○○五年發動購併戰,開發金為了購併金鼎證,發動開發金所屬的開發國際先行從市場上買進金鼎證持股,等待開發金宣布收購金鼎證持股時,再將開發國際持股賣給自己,有利於開發金購併金鼎證;中信金為了購併兆豐金,同樣以中信金具控制力的紙上公司紅火,持有兆豐金股權,當中信金宣布收購兆豐金持股,紅火再將持股賣出,以利中信金收購兆豐金股權。

兄弟悲歡結局同涉內線交易,判決兩樣情

同樣的辜氏家族,同樣的操作手法,辜仲瑩的金鼎證案中的開發國際獲利一億元回到開發金內部,辜仲瑩的操作手法被法官視為因購併需求,最後因偽造文書而輕騎過關。

辜仲諒的兆豐金案中的紅火公司獲利十億元,「其中三億因事後遭陳俊哲挪用,且牽扯上特偵組偵辦陳水扁案而複雜化,被挪用的三億元涉及背信罪,辜仲諒的購併手法被法官視為縱操股價,加重其刑。」一位法界人士分析,因此兩人的二審,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辜家兄弟都是因金融購併案而被迫去職,辜仲瑩選擇不再上訴,如果檢察官最後不上訴,全案將定讞,按照金控法規定,辜仲瑩最快五年之後就能向金管會申請重回金融機構負責人職務。

辜仲瑩的官司,可望擺脫泥淖,辜仲諒的官司到目前為止,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二審刑期加重,他也在金管會要求之下,自掏腰包賠付中信金因紅火案產生的十億元價差資金,等於可買下二支半的兄弟象隊。

辜仲諒從父親辜濂松手上繼承的中信金事業,今年底吃下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台灣人壽,資產規模大躍進至三兆六千億,位居國內第三大金控,但能否像弟弟辜仲瑩擺脫官司糾纏,考驗中信辜家兄弟的命運。

【延伸閱讀】兄弟都涉案,判決差很大——辜家兄弟官司判決結果

官司內容 :涉及案件辜仲諒 :紅火案(購併兆豐金)辜仲瑩 :金鼎證購併案

官司內容 :起訴罪名辜仲諒 :違反證交法(間接操縱股價和侵占)、銀行法背信罪等辜仲瑩 :違反證交法(內線交易和違反公開收購規定偽造文書)、銀行法背信罪等

官司內容 :一審判決辜仲諒 :間接操縱股價罪判7年6個月、侵占罪判4年,合併求刑9年,內線交易部分無罪辜仲瑩 :偽造文書判刑6個月,可易科罰金16萬2千元,內線交易部分無罪

官司內容 :二審判決辜仲諒 :加重刑罪至9年8個月,併科罰金1億5千萬元。內線交易部分無罪辜仲瑩 :減刑至4個月,得易科罰金10萬8千元。內線交易、背信部分無罪

官司內容 :後續發展辜仲諒 :檢方不上訴,辜仲諒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辜仲瑩 :視檢察官上訴與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75

點客信息黃夢: 上新三板就是為了曲線救國上主板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5/57140.html

口述 點客信息創始人黃夢上海點客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於大中型企業移動應用開發的技術公司。它成立於2008年,總部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2012年12月,它成為上海張江第五家上新三板的企業。公司創始人 黑馬營學員黃夢向《創業家》&i黑馬網記者講述了點客信息上新三板的過程。新三板企業是有統一代碼的。我印象很深,我們上新三板沒幾天,突然有代理商打電話過來說,聽說你們上新三板了。我們就問,你怎麽知道的?看到你們(股票代碼)了,就要這個效果嘛!上新三板好處有很多。首先,我們的信用等級提高了(獲得了銀行1500萬的授信),容易拿到貸款。如果我們沒有在新三板掛牌,去銀行貸款非常麻煩,(要求)抵押物什麽的;上去之後,信用等級提升,經過挑選,我們接受了招行1500萬的授信,我們還沒用。另外,上板對融資還是有用的,得到的關註更多了,很多創投機構找過來。此外,我們是做2B(企業級)業務的,上板後,客戶招標、招聘等各方面,好處還是很明顯的。上了新三板我們公司更規範了,但因為我們公司以前也算比較規範,所以感受不深,有些創業公司,(原來)本身的管理比較粗放,可能會覺得比較難過。我們上新三板,園區直接補了160萬元,但有一些間接成本(卻沒法補)。比如說,我們原來有一些政府的稅收獎勵,為了確保上新三板萬無一失,我們遷到上海張江核心園區。核心區大企業比較多,我們的體量比較小,結果沒有算好,發現稅收的優惠完全沒有了,(因為)這個一年損失還是不少的。還有一些隱形的成本,比如說公司規範化了,社保方面可能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不過員工的體驗提升了。公司高管層為了上板,精力牽扯太多。因為這個東西很慎重,各方面必須按合規性的方向去做,導致企業的增長放緩。好在上板後,我們的增長又恢複了,而且更快。 公司上板後,今年的營收比去年增長一倍以上,今年公司營收估計能做到7000-8000萬元。另外,上新三板前後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上板前,我們是比較穩健的,(股權)價格要得比較高;但報上之後,我又要求規模,(可以允許股權)價格低一點,銷售策略再激進一點。新三板也是有鎖定期的,解禁後有交易。我們上板後,很多私人投資者都打聽,要買嘛,據說市盈率基本上都是20倍,可能會更高。我們想先上新三板,然後把公司規模做大,到時候再想辦法轉板。站在企業的角度,你想上創業板也不太可能,排隊太長了。做海外(上市),覺得不劃算。 所以我們上新三板就兩個目的:第一,公司能上一個臺階;另外想搏一搏,如果有轉板機制,就是曲線救國嘛!我一點也不擔心新三板擴張到全國去(反而歡迎),這個東西我早做準備嘛!創業板當年也是這樣,剛開始很多企業,包括很多券商不看重這個東西,現在要上創業板就很難了。新三板也是這樣,早上有先發優勢。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6

盧布暴跌你所不知道的原因:俄央行印錢救國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99

盧布近期暴跌的原因不止油價。俄羅斯最大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上周發行6000億盧布債券,但實際上銀行們買了這部分債券後,這些債券又被央行納入抵押品,銀行將債券抵押回央行換取現金,紐約時報將此比作央行印錢救助國企,盧布和俄央行的信用將受到質疑,盧布的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俄羅斯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主要以油氣出口為主,盧布價格應當緊密跟隨油價走勢,大部分人也是用這樣的理由來解釋盧布近期的大跌。然而,現在看來俄羅斯央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暗箱”操作可能對盧布的影響要大過油價的漲漲跌跌。

例如本周一,原油價格因利比亞供給可能出現問題一度反彈,但盧布兌美元同期依舊毫無起色:

QQ圖片20141217103506

彭博專欄作家Leonid Bershidsky、《福布斯》俄文版的首位出版人近日撰文指出,央行與Rosneft的交易或造成了盧布的大跌:

俄羅斯國有最大石油公司——Rosneft上周通過發行債券融資6250億盧布(約合108億美元),這部分債券收益率比同期限的俄羅斯國債還要低。

央行迅速將這部分債券納入自己的可抵押品名單,這樣其他銀行便可使用這部分債券來作為抵押向央行換取流動性。雖然不知道哪些銀行購買了這些債券,但是可以推測有如下的事情可能發生:

首先購買了Rosneft債券的銀行們(可能是大型國有銀行),可以將債券抵押給央行,然後借入外匯並將這部分錢通過貨幣互換合約提供給Rosneft。該公司實際上相當於從央行拿到了盧布,並且央行的外匯儲備也被迫減少了一部分。

Rosneft可以將這部分盧布投資於生產,當然也可能用這部分盧布購買美元,用來償還之前的債務,正是後者這樣的操作導致盧布嚴重下跌。

紐約時報直接將這一行為比作印鈔,該報報道稱,本周一盧布遭拋售的原因之一是市場擔心央行實際上在靠發行新盧布來支撐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Natalia V. Akindinova指出,隨著壓力的增長,俄央行看來已陷入了“印鈔政策”,以幫助遭受低油價和烏克蘭危價導致的金融制裁擠壓的國有石油公司。

紐約時報稱,主持Rosneft業務的主管謝欽(Igor I. Sechin)有深廣的人脈,與普京有長期的聯系,他看來說服了央行,用實際上向他的公司發行數十億新盧布的方式,來幫助支付債務。

在石油繁榮年間,普京政府在經濟中擔負起越來越大的作用。來自普京老家聖彼得堡、及其在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工作時代的長期同事執掌了龐大的國有企業。

sechin_putin
普京與謝欽

最近幾個月來,俄羅斯石油公司一直吵著要政府救助,為償還公司在石油價格高時收購而欠下的債務進行再融資。由於制裁,這些貸款不能在西方的銀行展期。

債務在本月晚些時候即將到期。僅靠公司自己的現金儲備會打亂石油開發項目,而俄羅斯的未來收入依賴於這些項目。

政府為俄羅斯石油公司安排的解決方案的披露,在周一震撼了市場,顯然是因為它與一個所謂赤字貨幣化的做法類似,也就是用印鈔票來填補政府預算缺口。

不出所料,盧布在周一早上與美元的兌換價還是57:1,到當天交易結束時已降到64:1,這是自俄羅斯在1998年債務違約以來最糟糕的一天拋售。

周一貨幣大跌的原因“眾所周知”,Boris Y. Nemtsov在其Facebook頁面上寫道,他曾任俄羅斯副總理,現在屬於政治反對派。“央行啟動印鈔機,來幫助謝欽-普京的商業,給了俄羅斯石油公司6250億新印出來的盧布。新票子馬上出現在貨幣市場,導致匯率崩潰。

俄羅斯公司和銀行預定在本月需償還300億美元的國外貸款。明年還有約1300億美元的貸款將陸續到期。除了央行,沒有支付這些貸款的硬通貨的明顯來源,而央行的可信度目前正受到質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998

藥審逼迫“曲線救國” 藥價虛高被指是“偽命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1724.html

藥審逼迫“曲線救國” 藥價虛高被指是“偽命題”

第一財經日報 王蔚佳 2015-03-05 06:00:00

“現在主流媒體還在講藥價虛高,我覺得這個不能籠統而論,要充分調研有哪類高哪類低,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很多藥的價格都已經虛低了。”代表委員呼籲加快醫療體制機制改革。

2015年,從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進入到了第七年,一方面,此前諸多政策相繼落地,並逐漸從藥品改革向醫院以及衛生體制改革深入;而另一方面,包括藥品招標、減少準入審批等藥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觸及。

年初,被業界稱為“血腥砍價”的湖南省招標辦與眾多企業的矛盾正式公開升級;而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7號文)又在波瀾翻覆的水面投下一顆石子,並成為“兩會”上醫藥界代表委員熱烈討論的話題。

被逼的“曲線救國”

“現在像我們這樣的創新藥企很無奈,很多項目在完成臨床試驗後不得不到國外去申報,因為國內審評至少得一年,而同樣的藥品申報,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審批就是幾周的時間。”昨日,在醫藥界“兩會”代表座談會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他告訴記者:“我們這種做創新藥的一般都是海歸企業,但現在海歸回來了還得出去,只能走這種繞道的路曲線救國,效果也還不一定就很好。”

作為政策高度管制的特殊行業,制藥企業嚴格實行新藥上市審批制度,拿到批文是一家藥企生存的根本一環,但由於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不斷收緊註冊審批,審批已經成為最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審批的嚴重滯後不僅體現在創新藥上,在中國傳統用藥項目中藥上,這一問題體現得似乎更為集中。

來自CFDA公布的年度審評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總計發出生產批件僅615件,其中中藥生產批件37件,占6%,中藥新藥與化藥新藥比例約為1∶5;2013年全年生產批件416件,2014年我國獲準上市的藥物507個。

“中成藥產業在我國三大成品藥市場當中的份額已經接近30%,包括中藥飲片,總規模近4000億,但是有一組數據著實令人擔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公布的年度藥品註冊評審報告,2012、2013、2014年當中中藥獲生產批件的數量分別是37、27、24,占當年全部生產批件數的6.0%、6.5%、4.7%,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昨日談道。

近年來中藥類產品不僅獲批數量逐年下降,甚至獲準產品的創新程度也不高——在2014年批準的24個品種當中一到四類新藥完全空缺,五類新藥只有一個,六類新藥也僅僅有十個,八類新藥是兩個,還有接近一半為補充申請,只有中藥目前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

“從比例上來講,六類中藥在醫保部門準入的時候也很難進入目錄,比如2011年,我們花了16年時間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的前列腺六類新藥,直到現在也還沒進入醫保。”張伯禮認為,這樣一種現狀表明未來可以上市的創新中藥將會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必將影響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分析指出,“產生這種結果有多方面因素,但主要因素是因為現行中藥評審註冊辦法及技術要求沒有充分考慮中藥的特點,建議總局盡快調整中藥註冊監管政策,根據中藥特點和現狀,既支持已有中藥產品提高標準、增加質量穩定性和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又支持創新中藥和創新劑型。”

“解決審評快的問題不是中國一家,國外也有,美國用五年時間解決問題,我們想用幾年?三年。還不滿意,我們再加速,采取一些措施。三年當中消化存量,平衡增量,按時限完成,我們一直在想辦法。”在昨天的會議現場,CFDA副局長吳湞就這一問題公開表態。

藥價虛高的“偽命題”

而對醫藥領域來說,相比註冊審批的長線憂慮,招標限價的現實困境似乎顯得更為迫近。

“現在主流媒體還在講藥價虛高,我覺得這個不能籠統而論,要充分調研有哪類高哪類低,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很多藥的價格都已經虛低了。”昨天的會議現場,談及廣被詬病的藥品招標,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普羅吉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羅永章認為。

他進一步指出,經過30多次的全國性降價,大部分的藥品價格已經趨於合理,有的甚至嚴重低於成本線造成“藥價虛低”——“一些耳熟能詳、價格便宜、療效好的大眾藥在市場上已經消失了,這是定價太低造成的。”他強調。

而在全國人大代表、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希軍看來,目前的招標和對待藥品價格的態度就像唐僧肉一樣。

“到哪兒都砍一刀,現在索性出現了各省一把手帶頭砍價,我這個省區域性的藥品不能低於50%,外來藥品砍到50%,再加上地方割據的政策不斷出臺,很多藥品的價格已經遠遠低於成本價。”他談道。

事實上,早在2011年“兩會”期間,就有多位代表委員提出招標問題,當時的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在15個省市的基本藥物招標中,制藥工業100強企業中標率平均為18.89%;500強企業平均中標率為35.11%;而500強後的企業中標居多,中標率平均為64.89%。

而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部分省份不少品種的中標價格明顯低於品牌企業購買原料藥、包材及輔料等必需成本,這促使“大部分質量有保障的品牌企業無法中標或者被迫放棄投標”。

也因此,業界稱現行藥品招標制度為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並在多種場合呼籲廢止。

作為中國目前影響力最大的行業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連續數年組織行業形成聯名提案和建議,修正唯低價是舉的招標傾向。

“妖魔化藥價,制造了藥價虛高的謊言,以完全異化了的藥品集中招標變相強制降價為主要政策手段,造成了大量的劣藥驅良藥、高價藥驅低價藥的惡果,嚴重地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徹底走向了政策制定初衷的反面。”昨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與此同時,醫療器械領域對於目前的招標也呼聲頻頻。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毅新昨天向記者表示,現有醫療器械產業政府招標亟須規範。

“醫療器械招標繁雜,由省級市級各區縣醫院招標,各政府對醫療器械招標政策不同,導致執行的差異很大,招標單純以降價為目的,為留出‘砍價空間’,最終價格反而越招越高。”趙毅新表示。

他建議政府堅決貫徹《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執行力度,嚴格執行法律法規,政府規範流程統一管理,國家增加對重大疾病醫療保險的投入,變單純的引導價格下調式的招標為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式的招標,相關部門完善和落實政府采購時優先采購民族自主創新產品的相關政策。(攝影記者/高育文)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67

救國團與民爭利 應取消特權優惠 占用國產》長期享補助、超低價承租黃金國有地

2016-03-07  TWM

救國團曾是國民黨透過營隊宣傳青年反共思想的重要組織,如今從事旅館業、補習班等營利事業,同時長年接受政府補助,還享有低價租用、購買國有地的優惠,不但與民爭利,也引發特權質疑。

「在那個貧乏的年代,救國團是我們對外探索的唯一管道,發洩青春的精力。」知名作家小野回憶,威權體制下,資源封閉的社會,透過救國團,年輕人不會想到背後的威權體制,反而是享受在救國團所給予的小確幸中。

公轉民〉財務人事循舊制

廉價租地再打折 國民黨長期把持一九五二年成立的救國團,成立日期還訂為當時總統蔣介石的生日,第一屆團長是蔣介石,主任是蔣經國,在文化部的官方網站上寫著,「救國團隸屬國防部總政治部,是官方的青年運動團體。」原名「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長年舉辦各種戰鬥營與青年活動。就連位於台北市松江路的總部,也取自蔣介石的學名「志清」,就是眾人熟知的志清大樓。

一九八九年,救國團以社團法人身分向內政部登記,由公轉民,長期被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由政黨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經濟的團體或機構),理監事名單中,包括國民黨代主席黃敏惠、國民黨新北市黨部主委林新欽、國民黨中央評議會主席團主席李總集,以及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澄枝等,幾乎都是國民黨要員。

問題就出在這裡,威權體制下產生的救國團,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長年享有各項特權,從今天來看,許多不符公平正義的爭議,依舊懸而未決,最大的問題,就是救國團分布全台超過一百個據點,多是長期占用或賤價租用國有土地,而且因歸類為社會公益團體,承租國有地時,還有六折的租金優惠,享受了雙重優待。

例如阿里山活動中心承租面積八一六三平方公尺,公告林地價格每平方公尺三十三元,依國有地租賃規定,租金為申報地價年息五%,並給予社會公益團體六折優惠,因此過去年租金僅八○八一元,二○一六年起才漲到四十八萬元。

近來多起救國團爭議還地新聞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志清大樓,被國有財產署控告長年占用國有地及大樓,一六年一月,高等法院判決救國團敗訴,須返還市值達十億元的志清大樓,以及積欠的租金超過四千萬元,救國團已再提出上訴。

非營利〉經營旅館補習班

左手拿政府補助 右手投入轉投資另外,捷運劍潭站旁的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面積約五公頃,其中七六%,近九千坪土地產權歸台北市政府所有,長年以每坪一五六元,每月一四六萬元低價承租,一五年底合約到期,北市府決定不續租,給予一年緩衝期,租金增加五百萬元。同時,雲林縣救國團據點,一五年也被最高法院駁回上訴,確定須拆屋還地。

「救國團目前租金逐年調高,有的尚在協商中,預估今年租金成本約增加一千多萬元。」救國團發言人陳家秀說。她並強調,救國團不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在登記為社團法人後,就只是一般非營利組織。

全面被追繳租金和還地的救國團,另一個問題,是號稱公益團體,卻行營利之實。早年救國團主要辦理青年營隊,但是後來開設補習班、旅館、轉投資成立公司,說是單純的非營利組織,很難服人。

「各地的青年活動中心,實質就是經營旅館業,開補習班也是對補習業的不公平競爭。」黨產歸零聯盟執行長羅承宗說,救國團在營利的同時,還拿政府補助,豈能說是未享特權。

陳水扁政府○七年曾統計,光是中央各部會,多年來,就有超過二十七億元的補助金進了救國團的口袋。除了中央政府,救國團也獲得地方政府的補助,例如新北市政府主計處網頁即可查到,救國團在○九年至一四年間,共獲得一二二八萬元補助款,經費來源包含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及各局處的計畫補助金。

用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可以發現救國團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的公司高達十家,包括中國青年旅行社、張老師文化公司、幼獅運動休閒管理有限公司、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服務範圍擴及補習業、旅館業、企管顧問業、出版業、運動中心經營;十八處的青年活動中心,使得救國團成為全台最大的連鎖旅館集團,更儼然是一家「控股公司」。

根據監察院一一年的糾正案文指出,救國團一○年的資產總額高達五十三億元,年度總營收約有二十三億元,比許多台灣中小企業還要高。

如何改〉公告財產總目錄

應釐清資產來源 合理租用公有地同時,救國團長年的財務也不公開,直到被監察院兩次糾正後,才在會員定期刊物上,公告不到半頁A4紙的財務資訊,內容是年度收支,看不出資產總額;網路版的會員刊物,甚至刻意拿掉此頁。也就是說,一般人仍無從檢視救國團實質財務狀況,僅在法務部網站上,可看到一四年的法人登記財產總額是二十四億元。

「現有法規並不要求公益團體公開財報,我們是依法行事。」陳家秀解釋。近來,在各界關注下,內政部宣布將修改《人民團體法》,將救國團、婦聯會等團體納入規範,要求財務透明,包括上網公告其財產總目錄,為轉型正義跨出第一步。

只有財務透明還不夠,惜根台灣協會祕書長林子凌認為,救國團財產取得,與國民黨脫不了關係,要完成轉型正義,必須釐清救國團所有資產來源,及其業務內容涉及營利的,都「不該藏在NGO(非政府組織)的名號下,持續享有特權。」林子凌進一步指出,至少救國團現在使用的公有土地或房產,要透過政府正常採購招標流程,不能持續放任他們低價租用,回到市場機制,如果得標,也應取消優惠價格,合理租用公有地。

另外也有聲音認為,應確保救國團脫離國民黨控制,《今周刊》最新民調即顯示,六成四受訪者贊同透過立法規範,由社會公正人士擔任理監事,顯然社會已有頗高共識。

救國團的轉型,已是非做不可!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97

TPP將散夥?有人不死心,有人謀“曲線救國”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上任後的首個完整工作日,特朗普大筆一揮,簽署了3項行政令,其中一項就是對競選承諾的兌現: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1月23日,特朗普在簽署上述行政令時表示:“退出TPP,我們已經談了很久了。現在我們所做的這件事,對美國工人來說,是件好事。”在此前的競選階段,特朗普對於TPP的炮轟從沒停止過。在他看來,TPP將損害美國的制造業,是美國“潛在的災難”。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當天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簽署這一行政令標誌著美國的貿易政策進入新時期。他說,特朗普政府未來將與美國盟友和其他國家發掘雙邊貿易機會,註重一對一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

美國不玩了,對於其他11個TPP簽約國而言,只好各做打算。除文萊目前尚無任何官方表態外,不少簽約國都表示不願放棄這一宏大的協定,期待通過貿易部長的再度聚首,商討“沒有了美國”的TPP該如何延續。

命途多舛的TPP

2005年,文萊、智利、新西蘭和新加坡四國簽署了自貿協議,取消了四國間的大部分關稅,並承諾在就業、知識產權和投資等方面互惠並加強合作。該協議被視為TPP的雛形。2008年,美國加入四國的協議談判,秘魯、越南與澳大利亞隨後跟進。2010年3月15日,TPP協議談判正式啟動。隨著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馬來西亞先後加入,TPP由此囊括了12個簽約國。

無論是對簽約國,還是對非簽約國來說,TPP一旦落地,將是有史以來最宏大的自貿協定之一。區域內12國共有8億人口、占全球經濟比重達40%、占全球貿易份額約1/3,這些數據宣告著一個巨大的單一市場即將成立。

此外,區域內零關稅的構想、勞工、環保、監管等標準的協同,以及投資者與政府間的爭端解決機制,都是此前的多邊貿易協定無法企及的。

為了進一步推動TPP落地,去年2月,參與談判的12個國家正式簽署協定文本,此後只待各國立法機構批準。眼看勝利在望,但恰逢美國大選,TPP成了美國兩黨黨內和兩黨之間的“政治足球”,最終被擱置在了美國國會。隨著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的特朗普入主白宮,TPP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盟主”——美國。

美國:保護主義論戰自由貿易

且不說民主黨籍前總統奧巴馬最珍視的“政治遺產”就這麽消失了,就連在一直支持自由貿易的共和黨內部,對特朗普急著決定退出TPP的舉措,也有人大為不滿。多數共和黨人發現,他們正處於一個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總統與渴求自由貿易的商界之間的尷尬地位。

共和黨重量級人物、亞利桑那州資深聯邦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就將退出TPP形容為“嚴重的錯誤”、“會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與戰略地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參議院共和黨黨鞭、得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科寧(John Cornyn)在接受美媒采訪時提到:“我沒發現,退回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們有什麽好處。”

由於TPP尚未正式生效,因此對於美國而言,短期內尚不會產生嚴重影響。至少,美國國內的勞工團體樂見這一結果。它們一直主張將美國企業流向海外的就業崗位盡早帶回美國本土。在23日與特朗普於白宮的會面中,當被告知TPP已終結時,參會的勞工團體負責人齊齊鼓掌祝賀。

但對於美國商界而言,退出TPP,意味著失去了更多的新興市場。此前,美國車企一直期待削減亞洲市場的關稅;農民也希望消除阻礙他們進行海外銷售的農產品關稅;藥企也曾盼著借助TPP縮短目標市場的專利保護期;而諸如谷歌等高科技企業更是希望通過TPP的落地迫使簽約國政府放松管制,從而開拓新的市場機遇。麥凱恩就評價道:“這一(退出)決定毀了美國出口企業的未來,無益於美國企業的創新與研發。”

日本、新加坡不死心

在11個簽約國中,特朗普的決定對於日本的打擊可謂最大。從貿易體量看,一旦TPP落地,日美兩國將在TPP中占據主導地位。就在特朗普宣布退出TPP這一決定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在東京表示,將繼續敦促特朗普新政府批準TPP,尋求特朗普對TPP的理解。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也稱,日本將繼續強調TPP對於美國戰略與經濟的重要性。

考慮到TPP生效將惠及日本車企,以及日本農產品能以零關稅進入越南、馬來西亞等亞洲市場,對日本的利益影響巨大。因此,一邊是決不放棄的姿態,另一邊,安倍政府還留了一手,開始修改既定的貿易戰略,比如加快與歐盟的經濟夥伴關系協定(EPA)談判,以及與亞洲各國的貿易談判,還包括促成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盡快實現。日本希望通過展示自由貿易的擴大,吸引美國重回TPP的軌道。

除了日本,新加坡也對TPP戀戀不舍。1995年以來,嚴重依賴外貿的新加坡一直不遺余力地推動TPP。匯豐銀行的報告稱,TPP可為新加坡每年帶來3%的GDP增長。此外,新加坡擔心TPP的失敗會成為美國撤出亞太的標誌。新加坡希望借TPP改善外貿之余,在亞太事務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因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此前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強烈的意願,希望TPP繼續走下去。

澳、加、新要“曲線”拯救TPP

雖然力保TPP的決心不如日本、新加坡那樣堅定,但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這三個簽約國也正計劃“曲線救國”:試圖通過修改文本拯救TPP。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席奧博(Steve Ciobo)23日表示,正與其他簽約國嘗試溝通,看看有沒有可能打造一個“沒有美國的TPP”。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席奧博談到:“TPP給所有簽約國帶來了實質性的好處,失去這些太可惜了。無論美國總統特朗普做出何種決定,我們其他各方依舊值得為TPP的延續而努力。”

席奧博還提到:“TPP原有的架構就是為了讓其他國家能夠加入,目前印尼已表達了興趣。而且如果我們能夠對其重新規劃,中國的加入也並非不可能。”

加拿大貿易部長查帕格尼表示,正考慮推進TPP的替代性方案,“沒有了美國的參與,加拿大也一樣過得下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此前也表示,TPP要延續,肯定不能以當前的模式,“換種形式,TPP也能發揮作用。”

新西蘭貿易部長麥克萊則稱,上周在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他已和一些TPP簽約國的貿易部長討論過,預計“過幾個月將再聚首考慮如何推進TPP”。

這些國家要啟動“B計劃”

盡管同為簽約國的墨西哥、秘魯、智利也主張建立一個“沒有美國的TPP”,但是這三國也表示,不排除在“TPP難以起死回生”的情況下,轉向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啟動所謂的“B計劃”。

智利外交部長穆尼奧斯回應道,面對這樣的情況,智利將繼續對外擴展雙邊自貿安排。他在記者會上表示,智利已經建議與TPP的簽約國、中國與韓國舉行會議,並獲得了積極的反應。

同樣打算啟動“B計劃”的還包括亞洲的簽約國馬來西亞與越南。

鑒於特朗普對於TPP一以貫之的抵觸情緒,馬來西亞與越南早已意識到TPP前景不明,做好了TPP隨時談崩的準備,因此在寄望於打開更多市場的同時,無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目前,中國正在亞太地區推進RCEP的落地。

馬來西亞貿易部長慕斯達法·穆罕默德表示,該國正尋求推進RCEP,“當前不確定的國際經濟形勢激發並增強了RCEP國家的決心,讓它們繼續密切合作以達成這一貿易協定。”

越南也正尋求通過其他的貿易途徑來刺激本國依賴於出口的經濟。有分析人士稱,盡管越南一直以來被視為TPP最大的受益方,但這個東南亞國家此前也一直沒有打消對美國國會是否會通過TPP的懷疑,因此,在觀望了一段時間後,越南現在正將註意力轉向同中國、俄羅斯和歐盟進行自由貿易,以替代T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712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34.shtml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三聲 三聲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馬程

在美國流媒體視頻大佬Netflix的全球擴張計劃里,中國、朝鮮和伊朗是僅有的缺失板塊。

Netflix在過去幾年和中國市場不斷交往和博弈的結果,不僅受制於中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對內娛樂管控力度,並與中國國內視頻行業競爭有著某種關系。

2016年,在試圖以流媒體服務供應商的形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失敗之後,Netflix終於放棄直接進駐、獨家單幹的形式,轉而尋求通過內容授權合作的方式,“曲線”進入中國內地。

據美國媒體《綜藝》雜誌的報道,4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互聯網亞太視頻運營商峰會上,Netflix副總裁羅伯特·羅伊(Robert Roy)透露,已經與愛奇藝達成協議,授予其Netflix平臺原創內容許可。由於協議剛剛簽訂,具體在中國的上線時間,以及合作模式的細節並未公布。

4月25日,愛奇藝做出官方回複,表示與Netflix正在探討基於內容層面的相關合作。合作會嚴格遵守網上境外影視劇管理的有關規定,具體合作內容近期會正式公布。

Netflix全球化一直處於進行時。從成立至今,Netflix已經入駐全球130多個主要國家,這和其精準的市場戰略分不開——在拉美發展中國家搭建網絡基礎設施,在印度完善付費模式,在法國、日本等過推出本土演員飾演的原創劇集等。

a

Netflix全球化戰略

巨大的中國市場是Netflix全球化戰略繞不開的一環。到2016年,中國擁有互聯網用戶6.8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其中60%用戶使用移動終端收看視頻。

在這樣的環境下,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狐等中國主流視頻網站的會員數量正在逐年增加,付費收看內容的習慣已經逐步在中國年輕用戶群體中建立。

同時,中國在線視頻漫長而糾結的競爭迫使玩家尋求更多國際合作。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毫無疑問,目前的安排並不是Netflix最稱心如意的計劃,但是它或許是最現實的選擇。讓這家雄心勃勃的美國公司更加接近它的終極願景——正如Netflix CEO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所說,“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視頻服務網站,我們必須比好萊塢更近一步,我們要分享世界各地的精彩故事”。

Netflix的中國式挫折

b

Netflix一直未能進入中國

最初,Netflix一直希望以獨立流媒體服務平臺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消息稱Netflix公司在尋找漢語服務人員。哈斯廷斯也曾放出豪言,不超過2016年,全世界人民都將享受自己的內容和服務。

Netflix在其他130個國家所普遍采取的模式,在中國市場並不適用。Netflix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曾說道,“我們的戰略不太可能是尋找本地的合作夥伴。這樣的合作非常複雜,難以管理,最終也很難成功。”

最為難以克服的是,中國獨特的視頻牌照制度和內容審查制度,這道制度性質的“防火墻”,長期阻隔著某種不受官方歡迎的內容。

雖然這道“防火墻”在不同時期表現不同的寬容度,但是在2012年之後便始終處於收緊狀態,特別是在2014年夏天的海外劇限制令之後,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連續出臺,讓同期尋找入華機會的Netflix遭遇堅固障礙。

有諸多言論證據證明,Netflix曾在2015年和中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實際性質的溝通,並一度對結果抱有樂觀情緒——在2016年年底前進入中國市場。

c

2015年年底,在德國柏林的一次會議上,哈斯廷斯更新了中國市場的計劃。根據他的講述,Netflix在當時仍然在與中國政府進行商談,但是何時能夠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哈斯廷斯坦城並沒有確切的時間。

“可能等我們在中國拿到許可證不久之後。可能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因此我們需要有點耐心。”

沒有本地合作夥伴,Netflix需要自行取得多個運營牌照,薩蘭多斯也坦承,Netflix需要在中國獲得8個不同牌照,而這里的監管環境是此前所未曾遇到過的。這8個牌照包括網絡視聽許可證、互聯網電視內容許可證、ISP運營資質等,絕大部分執照並不對外國企業開放。

實際上,這項制度性的牌照“防火墻”,讓包括谷歌、迪士尼、蘋果、推特、Facebook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都未能在中國在線娛樂業務方面獲取好處。

為了擺脫牌照的桎梏,Netflix也可以放棄“獨立入華”的強硬態度,轉而尋找與中國娛樂公司合作,並從這些合作方獲得資本、市場、政府關系等全方位的協助。

在過去幾年中,Netflix與阿里、萬達等企業都傳出緋聞。特別是尚未建立視頻網站資源的萬達,一度被行業人士視為潛在的合作對象,而且雙方確實進行了接觸。

2015年,時任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的葉寧在英國倫敦出席“中英產業論壇”時曾透露,“萬達集團已與Netflix就進入中國市場進行了商討。我們認為,Netflix進入中國,將面臨著百度、騰訊等激烈和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合作夥伴”。

早在2014年11月,美國商業評論家Sanjay Sanghoee就在《財富》雜誌大膽預測,彼時剛剛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是最有可能收購Netflix的潛在買家。“如果收購Netflix,阿里巴巴就會獲得一個響亮的品牌,對全球流媒體市場的覆蓋(橫跨50個國家),以及一項“即插即用”的視頻業務,用於開拓價值4.7億美元的中國在線視頻市場。”

現在看來,Sanjay Sanghoee對於阿里巴巴在大文娛領域的企圖心有著準確的預判。2015年6月,時任阿里巴巴數字娛樂部門總裁劉春寧說,“阿里巴巴集團的使命是重新定義家庭娛樂。我們的目標是變成像美國的HBO電視網,變成像美國的Netflix。”

在隨後的2年中,這位表達豪情壯誌的高層卻因為工作中的違法行為受到法律追究,而阿里巴巴的步伐並未停止。在最終吃掉優酷土豆集團後,“劉備式統帥”俞永福開始大規模整合旗下的文化娛樂資源,將“大文娛”板塊置於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正是這樣的趨勢下,阿里巴巴與Netflix的傳言始終未斷。2016年8月,美國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可能會報價競購Netflix,而後者的股價在第二天便上漲了3.5%。

雖然阿里巴巴的官方否認了這項傳聞,但是同為跨國業務廣泛的阿里巴巴和Netflix依舊找到了合作契機。2017年,兩者在新加坡市場聯手Uber,一起推出流媒體、打車、和淘寶購物免郵禮包。

現實選擇和權宜之策

在2016年的Netflix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哈斯廷斯終於承認了強硬路線的失敗,轉向“曲線道路”,“由於其要在中國市場面對的監管環境變得越發具有挑戰性,所以他們現在決定將通過內容授權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即借助國內視頻網站上線內容。”

不過,在這項聲明的最後,Netflix仍舊保持了自己的體面,它再度強調了“最優選擇”的期望:“希望能直接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並最終能在該市場上線其服務平臺。”

相比好萊塢傳統的內容生產商,Netflix的魅力不僅僅局限於優質內容,更在於獨特的會員服務,這也解釋了Netflix對於“獨立”的堅持,以及對於擴張速度有著較高要求。Netflix在2016年首次面臨漲幅收縮,這說明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顯得迫在眉睫。

將原創內容授權給中國企業是Netflix入華的權宜之策,也是過去證明過的可行之道。早在2013年《紙牌屋》、《馬可波羅》上線後,Netflix就已經和搜狐視頻、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單片授權的協議。

2013年被同步引入的《紙牌屋》,讓張朝陽“高舉高打”的美劇戰略取得重要勝利,也讓試圖重回一線的搜狐視頻短暫的找到自信。張朝陽曾經在當年的搜狐集團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紙牌屋》等美劇的熱播給搜狐帶來了更多品牌廣告主。

這次試水性質很強的入華行動,在第二年的夏天就開始遭到了政策挫折。在當時的媒體報道中,廣電總局已經決心收緊海外劇,嚴格執行“先審後播”新規定,即從2015年開始,所有新出的境外電視劇都要等整季出齊,配好字幕,送審通過,最後才能在平臺上播出。

搜狐視頻的美劇戰略因此受到較大沖擊,而中國最重要的視頻網站也開始意識到對於優質內容的失控所產生的高成本和高風險,轉而加重自制內容和付費觀看。

不同於對中國市場高敏感的韓國娛樂制造業,美國電視娛樂內容生產商,在承認中國市場富有潛力的同時,並不願過於讓渡權力並且大規模改變自己。即使到了2016年的《夜班經理》和《神探夏洛克4》,雖然中國公司也嘗試與制作方達成合作,在開播之前就送審,保證中國與美國同步播出。但是,這樣的項目依然是“就項目論項目”,而非長線和爆款的合作。

在政策收緊的2014年,騰訊視頻與HBO選擇了另外一種合作模式——目前可視為愛奇藝和Netflix合作的基礎版本——突破單片簽約的限制,以官方授權播放平臺的形式,拿下相關劇集獨家播出的權力。此外,愛奇藝也可以對於Netflix的新劇應用於會員制度。

不過,即使是單從內容的合作,Netflix在中國仍舊是困難重重。《綜藝》雜誌在2016年的一篇報道中,便列出Netflix入華的數個障礙,包括監管審查制度、本土視頻網站競爭、內容本土化困難、觀眾付費習慣未養成、缺乏付費支持系統、利潤空間低等。

《綜藝》首先質疑了國內“先審後播”制度,認為這是今後內容合作的最大障礙。毫無疑問,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依然急需完善的中國市場,無法同步播出勢必將讓一款產品的影響力大打折扣,而審查制度的嚴苛對於Netflix的內容傷害性也難以避免。

雖然Netflix對於會員創造性地采用一次性全部釋放內容的策略,但在中國市場,這樣的排播策略尚未有效嘗試。在理論上,這也給予愛奇藝整體送審、同步播出以機會。換句話說,是否會受到管理制度的限制,還需要愛奇藝進一步明確合作方式。

此外,對於此前已然授權中國公司的內容,愛奇藝將如何處置也在需要觀察之列。根據媒體報道,例如廣受中國年輕觀眾追捧的《紙牌屋》,根據搜狐視頻與 Netflix 簽定的協議,只要 Netflix 繼續制作該劇集,搜狐視頻就會一直以獨家形式在內地播放。

e

《紙牌屋》

重要的是,僅僅是內容的授權合作,會制約Netflix的中國本土化制作。雖然有部分原創劇集在中國引起了轟動。但由於文化的差異和劇集題材的差異,不同的內容在中國的市場也很難預測。

實際上,在南美市場特別是巴西市場,本土化的內容元素是Netflix獲得成功的重要步驟。2015年,Netflix根據哥倫比亞真實事件而改編制作《毒梟》,啟用巴西女演員Wagner Maura。這部劇集在拉美地區引起廣泛關註,多次打破紀錄。

f

Netflix自制劇《毒梟》

以此為經驗樣本,Netflix集合巴西當地的演員和團隊,專門為巴西市場制作了《3%》,並選用Bianca Comparato等巴西當紅的明星。這部科幻劇在2016年底上線後,再一次引發了巴西用戶的轟動。

值得註意的是,《3%》的編劇和導演為巴西的一位創作新人,在各處屢屢碰壁,直到最後被Netflix發掘。Netflix還在巴西推出了劇本征集和比賽等活動,發掘當地新人新作。

《綜藝》在此前報道中也表示擔心,雖然會員制度在中國正逐步確立,但是價格相對低廉,愛奇藝的會員是月費20元,年費200元,僅僅是Netflix會員費用的1/3,愛奇藝怎樣來為內容定價也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雖然更多的合作細節,我們依然需要愛奇藝的進一步披露,但是可以總結到,Netflix在三年之後采用了更為實用主義的中國策略,這讓它有機會更近距離接觸中國觀眾。同時,也是這家美國公司在學習如何與“強政策”市場合作後的最新答案。

巨大規模的市場容量和對優質娛樂內容的渴求,讓中國看上去始終是淘金之地。即使最終抵達的產品不再新鮮和自由,但是國際巨頭依然不會停止——尚未完全證實的消息顯示,另外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也在中國尋找互聯網娛樂的機會。

Netflix 美國 流媒體 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14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34.shtml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三聲 三聲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馬程

在美國流媒體視頻大佬Netflix的全球擴張計劃里,中國、朝鮮和伊朗是僅有的缺失板塊。

Netflix在過去幾年和中國市場不斷交往和博弈的結果,不僅受制於中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對內娛樂管控力度,並與中國國內視頻行業競爭有著某種關系。

2016年,在試圖以流媒體服務供應商的形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失敗之後,Netflix終於放棄直接進駐、獨家單幹的形式,轉而尋求通過內容授權合作的方式,“曲線”進入中國內地。

據美國媒體《綜藝》雜誌的報道,4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互聯網亞太視頻運營商峰會上,Netflix副總裁羅伯特·羅伊(Robert Roy)透露,已經與愛奇藝達成協議,授予其Netflix平臺原創內容許可。由於協議剛剛簽訂,具體在中國的上線時間,以及合作模式的細節並未公布。

4月25日,愛奇藝做出官方回複,表示與Netflix正在探討基於內容層面的相關合作。合作會嚴格遵守網上境外影視劇管理的有關規定,具體合作內容近期會正式公布。

Netflix全球化一直處於進行時。從成立至今,Netflix已經入駐全球130多個主要國家,這和其精準的市場戰略分不開——在拉美發展中國家搭建網絡基礎設施,在印度完善付費模式,在法國、日本等過推出本土演員飾演的原創劇集等。

a

Netflix全球化戰略

巨大的中國市場是Netflix全球化戰略繞不開的一環。到2016年,中國擁有互聯網用戶6.8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其中60%用戶使用移動終端收看視頻。

在這樣的環境下,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狐等中國主流視頻網站的會員數量正在逐年增加,付費收看內容的習慣已經逐步在中國年輕用戶群體中建立。

同時,中國在線視頻漫長而糾結的競爭迫使玩家尋求更多國際合作。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毫無疑問,目前的安排並不是Netflix最稱心如意的計劃,但是它或許是最現實的選擇。讓這家雄心勃勃的美國公司更加接近它的終極願景——正如Netflix CEO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所說,“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視頻服務網站,我們必須比好萊塢更近一步,我們要分享世界各地的精彩故事”。

Netflix的中國式挫折

b

Netflix一直未能進入中國

最初,Netflix一直希望以獨立流媒體服務平臺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消息稱Netflix公司在尋找漢語服務人員。哈斯廷斯也曾放出豪言,不超過2016年,全世界人民都將享受自己的內容和服務。

Netflix在其他130個國家所普遍采取的模式,在中國市場並不適用。Netflix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曾說道,“我們的戰略不太可能是尋找本地的合作夥伴。這樣的合作非常複雜,難以管理,最終也很難成功。”

最為難以克服的是,中國獨特的視頻牌照制度和內容審查制度,這道制度性質的“防火墻”,長期阻隔著某種不受官方歡迎的內容。

雖然這道“防火墻”在不同時期表現不同的寬容度,但是在2012年之後便始終處於收緊狀態,特別是在2014年夏天的海外劇限制令之後,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連續出臺,讓同期尋找入華機會的Netflix遭遇堅固障礙。

有諸多言論證據證明,Netflix曾在2015年和中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實際性質的溝通,並一度對結果抱有樂觀情緒——在2016年年底前進入中國市場。

c

2015年年底,在德國柏林的一次會議上,哈斯廷斯更新了中國市場的計劃。根據他的講述,Netflix在當時仍然在與中國政府進行商談,但是何時能夠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哈斯廷斯坦城並沒有確切的時間。

“可能等我們在中國拿到許可證不久之後。可能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因此我們需要有點耐心。”

沒有本地合作夥伴,Netflix需要自行取得多個運營牌照,薩蘭多斯也坦承,Netflix需要在中國獲得8個不同牌照,而這里的監管環境是此前所未曾遇到過的。這8個牌照包括網絡視聽許可證、互聯網電視內容許可證、ISP運營資質等,絕大部分執照並不對外國企業開放。

實際上,這項制度性的牌照“防火墻”,讓包括谷歌、迪士尼、蘋果、推特、Facebook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都未能在中國在線娛樂業務方面獲取好處。

為了擺脫牌照的桎梏,Netflix也可以放棄“獨立入華”的強硬態度,轉而尋找與中國娛樂公司合作,並從這些合作方獲得資本、市場、政府關系等全方位的協助。

在過去幾年中,Netflix與阿里、萬達等企業都傳出緋聞。特別是尚未建立視頻網站資源的萬達,一度被行業人士視為潛在的合作對象,而且雙方確實進行了接觸。

2015年,時任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的葉寧在英國倫敦出席“中英產業論壇”時曾透露,“萬達集團已與Netflix就進入中國市場進行了商討。我們認為,Netflix進入中國,將面臨著百度、騰訊等激烈和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合作夥伴”。

早在2014年11月,美國商業評論家Sanjay Sanghoee就在《財富》雜誌大膽預測,彼時剛剛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是最有可能收購Netflix的潛在買家。“如果收購Netflix,阿里巴巴就會獲得一個響亮的品牌,對全球流媒體市場的覆蓋(橫跨50個國家),以及一項“即插即用”的視頻業務,用於開拓價值4.7億美元的中國在線視頻市場。”

現在看來,Sanjay Sanghoee對於阿里巴巴在大文娛領域的企圖心有著準確的預判。2015年6月,時任阿里巴巴數字娛樂部門總裁劉春寧說,“阿里巴巴集團的使命是重新定義家庭娛樂。我們的目標是變成像美國的HBO電視網,變成像美國的Netflix。”

在隨後的2年中,這位表達豪情壯誌的高層卻因為工作中的違法行為受到法律追究,而阿里巴巴的步伐並未停止。在最終吃掉優酷土豆集團後,“劉備式統帥”俞永福開始大規模整合旗下的文化娛樂資源,將“大文娛”板塊置於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正是這樣的趨勢下,阿里巴巴與Netflix的傳言始終未斷。2016年8月,美國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可能會報價競購Netflix,而後者的股價在第二天便上漲了3.5%。

雖然阿里巴巴的官方否認了這項傳聞,但是同為跨國業務廣泛的阿里巴巴和Netflix依舊找到了合作契機。2017年,兩者在新加坡市場聯手Uber,一起推出流媒體、打車、和淘寶購物免郵禮包。

現實選擇和權宜之策

在2016年的Netflix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哈斯廷斯終於承認了強硬路線的失敗,轉向“曲線道路”,“由於其要在中國市場面對的監管環境變得越發具有挑戰性,所以他們現在決定將通過內容授權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即借助國內視頻網站上線內容。”

不過,在這項聲明的最後,Netflix仍舊保持了自己的體面,它再度強調了“最優選擇”的期望:“希望能直接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並最終能在該市場上線其服務平臺。”

相比好萊塢傳統的內容生產商,Netflix的魅力不僅僅局限於優質內容,更在於獨特的會員服務,這也解釋了Netflix對於“獨立”的堅持,以及對於擴張速度有著較高要求。Netflix在2016年首次面臨漲幅收縮,這說明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顯得迫在眉睫。

將原創內容授權給中國企業是Netflix入華的權宜之策,也是過去證明過的可行之道。早在2013年《紙牌屋》、《馬可波羅》上線後,Netflix就已經和搜狐視頻、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單片授權的協議。

2013年被同步引入的《紙牌屋》,讓張朝陽“高舉高打”的美劇戰略取得重要勝利,也讓試圖重回一線的搜狐視頻短暫的找到自信。張朝陽曾經在當年的搜狐集團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紙牌屋》等美劇的熱播給搜狐帶來了更多品牌廣告主。

這次試水性質很強的入華行動,在第二年的夏天就開始遭到了政策挫折。在當時的媒體報道中,廣電總局已經決心收緊海外劇,嚴格執行“先審後播”新規定,即從2015年開始,所有新出的境外電視劇都要等整季出齊,配好字幕,送審通過,最後才能在平臺上播出。

搜狐視頻的美劇戰略因此受到較大沖擊,而中國最重要的視頻網站也開始意識到對於優質內容的失控所產生的高成本和高風險,轉而加重自制內容和付費觀看。

不同於對中國市場高敏感的韓國娛樂制造業,美國電視娛樂內容生產商,在承認中國市場富有潛力的同時,並不願過於讓渡權力並且大規模改變自己。即使到了2016年的《夜班經理》和《神探夏洛克4》,雖然中國公司也嘗試與制作方達成合作,在開播之前就送審,保證中國與美國同步播出。但是,這樣的項目依然是“就項目論項目”,而非長線和爆款的合作。

在政策收緊的2014年,騰訊視頻與HBO選擇了另外一種合作模式——目前可視為愛奇藝和Netflix合作的基礎版本——突破單片簽約的限制,以官方授權播放平臺的形式,拿下相關劇集獨家播出的權力。此外,愛奇藝也可以對於Netflix的新劇應用於會員制度。

不過,即使是單從內容的合作,Netflix在中國仍舊是困難重重。《綜藝》雜誌在2016年的一篇報道中,便列出Netflix入華的數個障礙,包括監管審查制度、本土視頻網站競爭、內容本土化困難、觀眾付費習慣未養成、缺乏付費支持系統、利潤空間低等。

《綜藝》首先質疑了國內“先審後播”制度,認為這是今後內容合作的最大障礙。毫無疑問,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依然急需完善的中國市場,無法同步播出勢必將讓一款產品的影響力大打折扣,而審查制度的嚴苛對於Netflix的內容傷害性也難以避免。

雖然Netflix對於會員創造性地采用一次性全部釋放內容的策略,但在中國市場,這樣的排播策略尚未有效嘗試。在理論上,這也給予愛奇藝整體送審、同步播出以機會。換句話說,是否會受到管理制度的限制,還需要愛奇藝進一步明確合作方式。

此外,對於此前已然授權中國公司的內容,愛奇藝將如何處置也在需要觀察之列。根據媒體報道,例如廣受中國年輕觀眾追捧的《紙牌屋》,根據搜狐視頻與 Netflix 簽定的協議,只要 Netflix 繼續制作該劇集,搜狐視頻就會一直以獨家形式在內地播放。

e

《紙牌屋》

重要的是,僅僅是內容的授權合作,會制約Netflix的中國本土化制作。雖然有部分原創劇集在中國引起了轟動。但由於文化的差異和劇集題材的差異,不同的內容在中國的市場也很難預測。

實際上,在南美市場特別是巴西市場,本土化的內容元素是Netflix獲得成功的重要步驟。2015年,Netflix根據哥倫比亞真實事件而改編制作《毒梟》,啟用巴西女演員Wagner Maura。這部劇集在拉美地區引起廣泛關註,多次打破紀錄。

f

Netflix自制劇《毒梟》

以此為經驗樣本,Netflix集合巴西當地的演員和團隊,專門為巴西市場制作了《3%》,並選用Bianca Comparato等巴西當紅的明星。這部科幻劇在2016年底上線後,再一次引發了巴西用戶的轟動。

值得註意的是,《3%》的編劇和導演為巴西的一位創作新人,在各處屢屢碰壁,直到最後被Netflix發掘。Netflix還在巴西推出了劇本征集和比賽等活動,發掘當地新人新作。

《綜藝》在此前報道中也表示擔心,雖然會員制度在中國正逐步確立,但是價格相對低廉,愛奇藝的會員是月費20元,年費200元,僅僅是Netflix會員費用的1/3,愛奇藝怎樣來為內容定價也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雖然更多的合作細節,我們依然需要愛奇藝的進一步披露,但是可以總結到,Netflix在三年之後采用了更為實用主義的中國策略,這讓它有機會更近距離接觸中國觀眾。同時,也是這家美國公司在學習如何與“強政策”市場合作後的最新答案。

巨大規模的市場容量和對優質娛樂內容的渴求,讓中國看上去始終是淘金之地。即使最終抵達的產品不再新鮮和自由,但是國際巨頭依然不會停止——尚未完全證實的消息顯示,另外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也在中國尋找互聯網娛樂的機會。

Netflix 美國 流媒體 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