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美佈局互聯網金融,遲了慢了不說,還有一個核心缺陷 拯迪

http://xueqiu.com/1864004004/25040041
放眼望去,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但凡是有電商背景的,都有涉足互聯網金融的衝動,阿里金融的成功更是起到了多米諾骨牌的效果。京東商城、蘇寧易購、慧聰網等都開始了基於平台的金融操作,但卻始終沒有國美的聲音。近日(8月26日)國美集團正式宣佈開始入局互聯網金融大戰,可謂是思慮良久。顯然,作為傳統電器連鎖的電商平台,國美在線有電商企業佈局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特質和衝動,即:利用數據積累尋找商品流與資金流的對接。

但國美在線未免有點姍姍來遲:阿里的金融運作日漸成熟、京東的供應鏈模式風生水起,蘇寧云商開辦銀行的佈局顯露。那麼,作為遲到者,該如何介入這場跑馬圈地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呢?

門檻一:市場佔比與規模

國美在國內電商排名中處於8到10位,市場佔比不高,大約在1.5%左右,從平台交易規模看,淘寶和天貓的年交易總額在萬億以上,京東在千億左右,而蘇寧在300~400億之間,國美在線恐怕只有區區100億元。電商平台開展金融業務,本質上需要用戶規模、交易數量、資金流和數據規模做支撐,國美在線上業務的發展明顯滯後於競爭對手,開展金融化操作的空間有待觀察。

門檻二:市場嗅覺與佈局

互聯網競爭的邏輯在於「唯快不破」,一個產品,一種創新不能完全等待成熟了再去實踐,而是不斷地入世,不斷改進,在改進和升級過程中獲得用戶反饋,積累用戶體驗經驗。電商金融化的發展也一樣,是有階段性和層次性的,需要在快速推出創新產品的同時,保持一個頻繁的產品試錯和糾錯頻率,而不是等待一切條件成熟了再來和盤托出。阿里金融能發展到今天這樣成熟的地步,營造自己的生態圈,也是一環扣一環,在試錯和調整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國美現在才在戰略上決定入局互聯網金融,是否顯得後知後覺?須知此時阿里金融、京東供應鏈,甚至蘇寧小貸已經席捲市場,國美還能嗅出多少商機?

門檻三:結構調整優化

由於電器行業整體不景氣,業績下滑,降價促銷,國美去年總體虧損,今年開始盈利,原因在於對線下業務和結構做了優化調整,關閉了一些效益不好的實體店面。總體來看,國美應該是去年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得朝電商金融轉型,只不過受制於企業盈利不好和結構調整的需要。現在高調佈局互聯網金融,為時也不晚,只不過和對手相比,國美的反應顯得滯後。在互聯網金融佈局方面,據國美董事長牟貴先稱:「我們比競爭對手(蘇寧)還要快。」

據其透露,目前國美正在資質等方面做準備,同時也在積極接洽一些第三方金融機構。國美去電器化,開展金融業務,是國美集團的一個重大舉措,但其仍面臨內部管理問題,執行力和時效性值得推究。

核心缺陷:缺乏自有第三方支付

在電商金融化的生態圈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電商平台的數據流和銀行或者其他渠道的資金流的對接,形成一個相對的生態圈閉環,拉攏住消費者,使得物品交易、資金給付、信用評級和小額授信都可以在生態圈內完成。

而國美在這一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由於沒有自身獨立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國美在線的支付渠道只能通過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其他支付媒介,避免不了「自己搭台、給被人積累交易數據「的無奈,況且在電商金融化中,核心的渠道便是支付渠道,因為所有的數據流和資金流的交匯都是通過支付渠道完成的,支付就是生態圈的核心。而現在向互聯網金融正式宣戰的國美在線就恰恰缺乏一個獨立、安全、自有的第三方支付。

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是保證平台交易數據和用戶穩定在自我生態圈裡面的關鍵因素。給電商平台的商戶放貸,需要借助支付;用戶購買商品,需要通過支付;開展信用支付,第三方支付更是不可或缺。在缺乏自有支付媒介的情況下開展互聯網金融,最後的結果有可能就是以下2種:

1、 與銀行合作,利用銀行的資金交易渠道,獲得資金流,在這種情況下,商戶直接和銀行對接(公對公的銀行賬號),國美承擔的只是銀行貸款的中間人,數據流和資金流都流向了銀行,電商平台的地位弱化;

2、 利用其它第三方支付,但是資金沉澱會外流,資金流和數據流也會被對方所知,自身地位也會弱化。在互聯網金融大戰中,不僅僅是平台大戰,更是支付媒介的大戰,順暢便捷的資金流支付渠道是競爭的核心要素。更缺乏支付的配套服務再退一步說,基於電商的金融絕不僅僅是簡單的信貸和支付,還有圍繞在核心功能之外的快捷支付、轉賬以及其他便民的服務體驗,在這些方面,國美相對比較欠缺。

僅就目前而言,國美是一個相對比較單一的電商平台,做B2C,用戶能夠網上支付,也有物流渠道配合,但是要往更高層面的電商金融發展,國美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在這方面,阿里式的迂迴前進戰略,京東的銀行+電商路徑以及蘇寧開設銀行的衝動,都有可借鑑之處。

國美未來必然的選擇:第三方支付戰略

筆者認為,從長遠看,國美一定會考慮設立自己的第三方支付,或者收購一家小型的,已經比較成熟的支付牌照,這對國美開展電商金融化的佈局是具有長遠意義的。

當前,國美採取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渠道,如支付寶的合作,更多的考慮是如何借助其他支付渠道的人氣和流量來提高國美在線商城的交易規模。這對處於落後地位的國美線上業務來說,未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在平台規模較低,人氣不足,客戶黏度不好的情況下貿然使用自有的支付渠道,便很難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國美銷售業績。

所以,開局階段借助外部支付,後期成熟之後再另設自有第三方支付,可能是國美的支付戰略。對於國美,正值多事之秋,傳統電器老大的座椅被蘇寧超越,互聯網金融以及電商的衝擊越來越大。國美眼前能做的就是打好框架,慢慢把線下流量轉移到線上,提高用戶黏性和交易規模,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建立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和平台。

互聯網金融,群起紛爭,前方已然開局,國美這時攪局,有點晚,但還沒有太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32

【觀察】和自主品牌相比,跨國車企在華新能源布局慢了半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901.html

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與自主品牌相比,外資和合資品牌雖然也可以享受到免費的牌照補貼,但似乎並未從中獲得多少真金白銀的市場紅利。

縱覽2015年以及2016年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單,排名前十的車型無一例外都被自主包場,即便是在全球都風頭正盛的電動車品牌特斯拉,2015年前三季度在華的銷量僅為3025輛,全年預估在5000輛左右。而沃爾沃汽車2015年推出的S60L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全年銷量也僅為1000輛左右。

無論是在銷量還是供給上,過去一年多自主品牌一直占據主動。反觀合資和外資品牌,推廣新能源車的熱情程度和成果與自主相比差距甚遠,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合資和進口新能源汽車屈指可數。是什麽原因讓跨國車企在搶占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過程中,表現出“慢半拍”的傾向?別克領銜,包括現代、福特以及起亞都將有望在年內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2016或將成為合資品牌大舉進入新能源市場的元年。自主品牌市場的紅利是否會因此而被分食?

跨國車企為何在新能源市場“慢半拍”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初略統計,目前已經面世的非自主新能源車,只有特斯拉、騰勢、沃爾沃S60L智能E驅插電混動版、華晨寶馬5系插電混動以及寶馬i3、i8等六款左右,而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目前可供選擇的新能源車有二十款左右。

對市場一向敏銳的跨國車企以及他們在華的合作夥伴為什麽一下子變得“慢半拍”?汽車分析師張誌勇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這恰恰就是這些企業“務實”的表現。比如一向以傳統混合動力技術聞名的日系品牌,雖然明知道在中國,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不被認作為是新能源汽車,無法獲得國家和地方的現金補貼,但包括豐田在內的日系車企依然不改初衷,而是通過技術提升和本土化降低成本,致力於將混合動力車型的成本降低至與傳統燃油車相當,由此獲得市場。

據記者了解,在2005年豐田混合動力車第一次進入中國時 ,與同級車的價差是11萬;凱美瑞第一次導入混動版的時候價差也有9萬,換代後降低到4萬元的水平。豐田在2015年推出的國產雷淩和凱美瑞雙擎(混合動力)版本,與傳統燃油車的差價幾乎已經降低至萬元左右。也正因如此,到2016年1月,凱美瑞和雷淩雙擎版的銷量分別達到1237輛和2411輛。雖然比體量仍然較小,但橫向對比,2015年市場上銷售最好的新能源車——比亞迪秦,在每輛車可以享受到6萬元左右的補貼情況下,其月均銷量也僅為2600余輛。

務實除了在技術路線上,還體現在對消費環境的體察。早在2013年,寶馬就在華推出了i3純電動車,此後,又推出了華晨寶馬之諾,但在當時,其並未急切地要實現私人化市場的推廣,而是采取“以租代售”的模式,讓有條件的消費者先接觸和了解新能源汽車,爾後逐步推進。

多位業內人士此前曾和記者聊及,包括通用、福特以及寶馬、奔馳等車企都已經有了成熟的新能源技術儲備,之所以並沒有大舉將其導入到中國市場,其實是因為考慮到國內市場充電等基礎設施並不完善,盲目進入並非理性之舉。

合資會沖擊自主新能源嗎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的了解深入,以及充電設施等變得越來越便利,跨國企業正聯手其在華的合作夥伴,積極布局這一市場。2016年可謂是合資新能源元年。

別克在4月18日晚間發布了全新一代君越混動車型,首次搭載雙驅動電機和1.8升SIDI直噴發動機,匹配EVT電控智能無級變速箱和1.5千瓦時高性能鋰電池組,百公里加速時間為8.9秒,百公里綜合油耗4.7升,較上一代eAssit混合動力車型油耗降低35%。新車有望在年內上市。

據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王永清介紹,未來別克還將推出EREV增程式混合動力和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等多種車型。按照上汽通用的新車規劃,未來五年內別克品牌將有十款新能源車推向市場,其中第一臺長里程全電動車將於2017年發布。在公布新能源規劃的同時,上汽通用還特意發布“別克藍”車標,宣告其在新能源戰略方面翻開新的一頁。

別克之外,有消息稱,現代將有望於2016年推出第九代索納塔的插電混合動力版本,而起亞K5的插電混合動力車也有望於年內推出。福特將於2016年在華推出C-MAX的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和蒙迪歐混動版,而大眾在2017年將有望在華推出國產插電混合動力車。面臨2020年5L的燃油消耗壓力,近兩年合資品牌將進入更加密集的新能源投放期間,比如大眾,有消息稱,到2020年左右,其將在華推出約十五款新能源汽車。

合資品牌的大舉進入是否會影響自主品牌的市場表現?北京智電未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龐義成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短期來看並不會有太大的沖擊。

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同樣也受到使用環境不便的影響;同時,成本的降低,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自主品牌起步早,在規模和成本方面具有先入優勢。從目前來看,市面上所有的非自主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如寶馬5系以及沃爾沃S60L插電混合動力版,起售價格都在50萬元以上,即便是除去政府補貼,其價格起點依然較高,自主可以以低價尋求差異化競爭優勢。

因此龐義成認為,在新能源領域,自主品牌還有幾年的窗口期可用來提升質量和規模,降低成本。不過,如果到2020年左右依然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部分自主新能源車可能會面臨被合資圍剿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07

“無用”的付費內容,能激活已經慢了十二年的豆瓣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7/162438.shtml

“無用”的付費內容,能激活已經慢了十二年的豆瓣嗎?
三聲 三聲

“無用”的付費內容,能激活已經慢了十二年的豆瓣嗎?

豆瓣時間上線的前一天,正好是豆瓣12歲生日。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秦泉

上周五,詩人北島在豆瓣做了一期網友互動。

活動開始前好幾天,豆瓣就在主頁上醒目位置掛上了活動預告。這次互動的主題是#北島與你聊聊詩#,豆瓣網友與詩歌有關的問題,都可以向北島提問。

無論是對28年前移居國外,回國後沈寂多年的北島,還是對那些讀著他的詩長大的網友來說,這都是一件挺新鮮的事。

“作為一名詩人,您生活中是個什麽樣的人?”一位豆瓣網友問北島。北島的回答一如既往的誠實,他說自己“是個無聊的人,木訥而單調”,“每天在追逐時鐘的刻度”。

1個小時,28個問答,一場沒有在互聯網上引起什麽關註的在線互動(拋開網紅大咕咕咕雞的“搗亂”),北島對豆瓣網友的提問印象深刻。

如果不是這一次的合作,他生活中幾乎不接觸互聯網。實際上,幾個月前北島才在豆瓣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通了自己的豆瓣賬號。

3月8日,由他主編的《醒來——北島和朋友們的詩歌課》(下稱《醒來》)成為豆瓣付費產品豆瓣時間第一個上線的音頻節目,他的豆瓣賬號在5小時內增加了6000多粉絲。

1

豆瓣時間前期推出的兩款付費產品《醒來》和《白先勇戲說紅樓夢》

《醒來》的受歡迎程度超過了北島的想象。上線一周,定價128元的《醒來——北島和朋友們的詩歌課》,就賣出了超過一萬份。68歲的北島成了豆瓣的“新晉網紅”,有了自己的“迷妹”。

《醒來》的市場表現也超過了姚文壇的預期,不過作為豆瓣時間的負責人,豆瓣負責內容的副總裁,她覺得選擇“詩歌”作為第一個亮相的產品並不是一個困難的決定。

“不是有人說過,有兩種東西是最接近上帝的,一個是詩歌,一個是音樂。”姚文壇告訴《三聲》。“我們選擇了詩歌作為豆瓣時間的切入點,主要是與豆瓣氣質高度契合。”

你很容易在《醒來》體會到姚文壇所說的這種“豆瓣氣質”。比如在每一期的開頭,北島都錄了一段相同的開場白:“偉大的詩歌如同精神裂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聲透過歲月迷霧夠到我們。”

“透過歲月夠到我們”,也是豆瓣想要做的事。“原來的豆瓣用戶不再那麽活躍,他們的時間被分割了。”姚文壇說,“我們要重新激活這些人”。

走了十二年的豆瓣有一批有趣的用戶,但這群人始終處於一種“小國寡民”的狀態,大家在精神角落里各自“生長”著。豆瓣時間推出的背後正是此刻豆瓣的這種焦慮。

在《醒來》之後,豆瓣時間接著推出了《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兩款付費內容的邏輯一樣,用文化名人的課程來與豆瓣上的豆瓣上的青年們互動。

2

為《醒來》讀詩的北島和他的朋友們

通過豆瓣時間上的付費專欄,通過文化名人來激發豆瓣僅僅只是一個小開始。豆瓣時間要做的一個更大努力是挖掘“潛水”在豆瓣里的各行業大咖,影評人、樂評人、攝影師未來都會囊括進豆瓣時間的付費體系中。

姚文壇則更願意使用“成長”這個詞,“豆瓣時間之所以叫豆瓣“時間”,更深層次意義在於,希望和用戶一起成長”。

詩歌到《紅樓夢》,豆瓣時間從“經典”開始

3

豆瓣時間推出的第一款內容付費產品《醒來》

豆瓣時間目前上線了兩檔欄目,《醒來》的“詩歌課”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不是爆款內容,沒法教人賺錢,這些“無用”的東西,賣得卻一點也不差。

在選擇內容的時候,姚文壇和她的團隊首先想到的,是把經典的內容請到豆瓣來。

這些“經典內容”包括詩歌、小說在內的文學作品,也包括電影、音樂,甚至是設計和建築。姚文壇和策劃組一起想了幾十個選題,然後挑選其中最能夠反映“豆瓣用戶需求”,同時能夠執行的進行推進。

過完年之後,多個選題項目就同時展開。在呈現形式上,有的是文字,有的是音頻,更多的是看項目的契合度,並沒有特別的偏好。

《醒來》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是最先“跑出來”的兩部作品。

把《醒來》定為第一檔欄目,也符合豆瓣最新提出的要做“精神角落”的定義。“大家見照在一個精神角落中,去享受他的時光,而詩歌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所以第一檔欄目《醒來》,就是’詩歌像一束光能照亮醒來的人們’,這樣一種精神氣質是非常契合豆瓣用戶的”。姚文壇告訴《三聲》。

《醒來》的原著為北島親自選擇編輯的詩歌選。在書籍已經成為熱銷品之後,版權方活字文化就考慮還需要更深層次的解讀,這樣才與豆瓣時間達成共識,要做一款音頻解讀類欄目。

這種形式天然區別於早先的播客類讀書節目。而在原作書籍的基礎之上,音頻欄目對這一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它不是讀書,而是更像講課。

在《醒來》中,豆瓣時間、活字文化與詩人北島共同挑選了其中52首詩歌,然後讓不同的詩人對相關的作品進行解讀。為了挑選合適的“講師”,北島和豆瓣花了不少時間。

“為什麽讓劉文飛去講普希金,因為他專門研究俄羅斯文學,也是一個翻譯家。他來講是最好的,最合適的。”姚文壇告訴《三聲》。

比找人更難的是讓他們以正確的方式“說話”。這些“講師”中大多是學者、大學教授,並沒有制作音頻的經驗。第一批錄音收上來,大家對結果都不滿意。最大的問題出在對場景的理解,“我們告訴講師的第一件事,就是你是在對一個人說話,而不是一群人。”姚文壇說。

《醒來》和《白先勇戲說紅樓夢》這兩款付費欄目,有兩個重要的合作方,分別為活字文化和理想國,雙方對欄目的敲定也是“順勢而為”。

姚文壇與理想國的合作要更早一些。2015年,理想國成立了“看理想”品牌,目的在“借助理想國豐富的作者資源,利用新媒體和技術手段,做多種形態的文化產品開發”。

隨後看理想推出了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陳丹青《局部》、馬世芳《聽說》、竇文濤《圓桌派》多檔文化類視頻節目,而姚文壇就是這些節目的制片人。

在與豆瓣合作付費專欄之前,雙方其實一直有小範圍的合作,如電子書、豆瓣紙書等等。這種合作關系延續到了豆瓣時間的項目中。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是雙方合作的第一個產品,從去年12月開始談,前後經歷了四個月。

節目的音頻編緝張登邑告訴《三聲》,其中最棘手的問題是課程錄音底本質量是無法更改。在剪輯過程中,有一張CD前30分鐘的錄音效果特別差。無奈之下,只能聯絡當時已經回到臺灣的白先勇,逐字打出了那段錄音的口語稿,重新錄制了一遍。

直到目前,豆瓣時間上專欄的制作和上線還沒有完全形成循環,姚文壇說從四月份開始會陸續走入正常軌道。

“無用”的豆瓣付費內容

4

在作家方軍看來,知識付費的興起來源於知識的豐饒,而非稀缺。內容的豐饒和無處不在,讓人們願意通過付費來篩選更有質量的內容。

真正引爆內容付費風潮的則是“明星”產品分答。2016年5月分答APP上線,在42天里交易額超過1800萬,引發了一場從明星到素人的狂歡,知識付費的口號開始流傳。

而從去年6月開始,喜馬拉雅FM轉型知識付費平臺,36氪付費專欄上線,羅輯思維專註於“得到”app,知乎live,微博開通問答等,內容付費成為各大平臺積極布局的領域。

豆瓣也推出了自己的內容付費產品—豆瓣時間。豆瓣時間的第一期節目《醒來》上線時也引發廣泛關註,一是由於內容付費這個大風口,另外則是豆瓣時間推出的欄目,氣質很獨特,足夠豆瓣。

事實上,內容付費在經過近一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兩種產品邏輯。

一種是類似“得到app”的電商平臺,羅振宇就曾表示羅輯思維的邏輯就是將知識榨去水分壓縮成“膠囊”餵給那些追求速度與效率的人群。另外一種則是類似於知乎、微博的平臺型邏輯,擁有足夠的用戶數,然後對用戶價值進行開發。

很顯然,豆瓣時間的邏輯屬於第二種,這也決定了目前豆瓣時間是生長在豆瓣App的一個內嵌功能,需要依托於1.5億豆瓣用戶數。

這種平臺型的產品邏輯或許也可以解釋“分答”為何從爆款逐漸寂靜,原因在於其沒有粘度高的固有用戶。而這正好是平臺型付費產品的優勢,對於平臺來講,它是一個增量,做好了可以,做差了對於平臺的消極影響也不大。

而在內容付費興起之後,首當其沖的則是個大平臺對於“知識明星”的爭奪。

事實上,這也正是姚文壇目前所面對的。“我這兩天突然發現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就是有些平臺和文化人士簽合約,它以一種高頻率的節目形式塞滿主講人的時間,讓他們根本沒有空余的時間到其他平臺做節目”。

姚文壇所抱怨的是,這些主講人和節目不符合那些平臺的氣質,但是卻被資本吸引走。

對於內容付費前景的擔憂或許一直都在,曾有人談到,一般一個創作者所掌握的幹貨知識技能在半年的時間里就會講完,這也預示著這些“速食”型的欄目在後續中將會變得越來越水。

這也正是豆瓣時間想要做差異化的地方。某種程度上,豆瓣時間提供的是在當下環境中“無用”的內容。

對於這種差別化產品,姚文壇將豆瓣時間的意義概括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它是一種看似無用,但是對你的生命有意義的內容”。

“無用”的內容成為豆瓣時間在這個野蠻生長的內容付費領域最鮮明的特質。當然,這一切決定於目前的豆瓣,對於資本相對匱乏的豆瓣,這是一個既符合豆瓣氣質,又能迅速切入到這個市場的快速路徑。

回歸豆瓣用戶價值的挖掘

5

豆瓣時間上線的前一天,正好是豆瓣12歲生日。

在筆艾特紙的專欄中,作者指出豆瓣之所以慢,指的是商業。“因為就產品而言,無論在PC端還是移動端,豆瓣都一直在快速試錯和叠代”。

而在姚文壇看來,十二年發展過來的豆瓣已經積累了一批有趣的用戶,這群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塑造了豆瓣的品牌。

姚文壇認可“精神角落”對豆瓣的定義,“處於喧嘯的互聯網生活當中,豆瓣能給你帶來內心美好感受的內容,它就是你一個精神的角落”。

事實上,豆瓣在商業層面上的慢,就是指豆瓣對用戶價值開發上的慢。豆瓣上有著近2.5億個精神角落,但這些角落間處於“不相往來”的狀態。

豆瓣目前要做的,就是打破這些角落間的隔閡,從而在一個廣大的用戶基數上發揮出規模效用。

事實上,豆瓣在去年開發用戶價值層面動作頗大。在豆瓣閱讀下面成立飛船影業,就是看中了豆瓣閱讀上豐富的原創文學作品。

但步伐還不夠快,這一階段使命落在了豆瓣時間上。

對於豆瓣來講,它已經建立起了堅實的工具型應用產品,如各種電影、圖書評分等,但缺少的正是內容型產品。

“豆瓣時間不僅僅是一個付費產品,很多人在做付費,我們也這樣做,但根本不是這樣,我們還是站在豆瓣平臺本身去考慮“,姚文壇對《三聲》說。

在首先啟用北島、白先勇這些站外名人為豆瓣時間站臺後,豆瓣時間的長遠目的是要挖掘豆瓣用戶里“潛水”的大牛們。站內評論人、音樂人、建築設計師、攝影師等等,將他們重新作為內容生產者,納入進這個體系之中。

目前的姚文壇正在做這件事情。四月中旬,豆瓣時間將推出一個付費的文字專欄,“他們全是非常年輕的創作者,但他們真的很棒”。

在豆瓣時間的計劃中,這群人本身就是豆瓣用戶,但“潛水”得很深。豆瓣時間則是將他們一一找出來,讓這群人進行創作,讓趣味相同的人去建構相同體系的內容產品。

“建構有體系的經典內容”,這是姚文壇在付費專欄層面想要達到的效果。“如果你是一個用戶,你訂閱了一個電影類的專欄,這一年你從專欄里對電影的了解也就很充足了”。

或許現在來看,對用戶的挖掘是豆瓣早該進行的。早起活躍於豆瓣的大牛們,在平臺本身沒有好的推薦機制後,在微信公眾號興起後紛紛轉移。某種意義上,公號也是內容付費產品。

很顯然,互聯網不僅喧囂,對用戶的爭奪始終在進行。對於目前的豆瓣來講,豆瓣時間的打法意在兩個層面,時間上,“好的內容和創作者在這會讓你在豆瓣上多花一點時間”,空間上來看,“這些內容讓豆瓣成為了一個線上文藝交流空間”。或許也可以換種表達方式,豆瓣只不過是想將以前沒有做好的內容層面,再做起來。

姚文壇則更願意用“成長”一詞。“從豆瓣時間開始,用戶價值的挖掘是我們重視的一塊。所以陪著用戶一起成長會放在豆瓣平臺成長中重要的一塊,陪著用戶成長豆瓣平臺自然也在成長”。

付費內容創業 豆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