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芙老幹媽被指礦物油偏高專家:風險被誇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474

在超市拍攝的老幹媽辣醬。(新華社 朱宏業/圖)

近日,第三方檢測機構優恪網連續發布食品檢測報告,結論引發爭議。該報告稱,在德芙“絲滑牛奶巧克力”及老幹媽、老幹爹、海天等10款暢銷油辣椒產品中,礦物質油大幅偏高或超大幅偏高,被評為警示(D-)(最差級別),並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

多家媒體援引該報道進行了連續報道,稱“礦物油超標恐傷肝致癌 ”,在各大媒體平臺廣為傳播,引發了公眾恐慌。

3月6日,德芙品牌母公司瑪氏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發言人回應稱,該機構報告中對德芙產品“礦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的指控是沒有依據的。中國目前還沒有對於礦物油的規範指標,因此該報告的結論屬於“未經證實而傳播的謠言”,違反了我國食品安全法。該發言人稱已草擬律師函。而老幹爹等辣椒油企業也迅速回應,稱公司產品是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每年多次自檢和被抽檢合格,否則根本無法在市場上流通。

優恪網在上述報告里稱,“礦物油可能對肝臟、脾臟及淋巴結等器官造成危害”“德國實驗室在10款辣椒油中均檢測出了多環芳烴化合物(PAHs)。PAHs中的一些物質可致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苯並[a]芘。”

“通過呼吸和皮膚接觸攝入的礦物油幾乎可以肯定比來自食品的多,而且這還是工業級礦物油,礦物油的危害被過度渲染了。”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傳播分會常委、知名科普專家鐘凱博士說。南方周末記者隨後和多位該領域內的專家求證,均得到類似觀點。

專家還呼籲,應加強對民間發布的規範。民間監督和第三方監督,也要依法辦事,不能任意而為,更不能嘩眾取寵。

礦物油何來

據鐘凱介紹,礦物油並不是一種物質,而是成分極為複雜、由碳氫元素構成的多種物質的總稱。礦物油主要是石油化工的副產品,也有少量來自於煤化工等途徑,按化學結構可以分為飽和烷烴礦物油(MOSH)和芳香烴礦物油(MOAH)。

礦物油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工農業生產和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而食品級的礦物油應用也很廣,國際食品法典允許它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又稱液體石蠟或白油。歐美各國允許它用於可可、巧克力、糖果制品、焙烤食品、大米等。

人們對其的恐慌主要來源於:“未經精煉的礦物油含有較多的MOAH,其中可能含有類似多環芳烴的致癌雜質,因此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它列為明確的人類致癌物。”

對此,鐘凱解釋,“食品級的礦物油經過精煉,已經盡可能去除了MOAH等可能有害健康的物質,和工業級礦物油有很大區別。因此IARC認定,經過精煉的礦物油並不會致癌。”

對於食物中礦物油的來源,是公眾的一大疑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在多個媒體的采訪報道中回應,這是由於食品包裝采用油墨和印刷工藝所致,尤其是可再生、可循環使用的食品包裝會導致油墨遷移到食品中,因此礦物油成分在食品中很難避免。就企業而言,應該努力改進生產工藝減少食品中礦物油的含量。

朱毅為消費者提供建議:“礦物油的危害與種類、劑量密切相關,科學家還在進一步研究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食品生產技術允許範圍內,其含量越低越好,沒有最好。”

有害風險被誇大

在優恪網的報告里,被指礦物油“大幅偏高或超大幅偏高”的食品均查詢不到具體的檢測結果。而南方周末記者進一步求證發現,食用礦物油在各國並無確切標準,只有一些國際組織和風險評估機構進行了限值建議,其原因主要是該物質的風險可控以及目前的研究並沒有得出確切結論。

世界衛生組織(WHO)為礦物油制定了終生安全劑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20毫克。而歐盟更為謹慎,規定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2毫克,如一個成年人體重60公斤,每天攝入720毫克也沒問題。

而優恪網檢測參照的標準,主要是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建議,“從包裝遷移到食品中碳鏈長度介於C17—C20之間的MOSH遷移量應該控制在4毫克/千克以內”;以及 2014年,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在一份德國日用品法的修訂草案中的建議,“碳鏈長度介於C20—C35之間的MOSH遷移量不應超過2毫克/千克”。

這一標準可能存在誤用。“這樣比較是移花接木。”鐘凱指出,德國的“遷移量”限值是指包裝材料在特定實驗條件下“溶出”的礦物油的量,不是食品或其他產品中礦物油含量的限量值,食品中的含量和特定遷移量無換算關系。

其次,在衡量危害時,“離開劑量談毒性”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黃金法則之一。

鐘凱說,根據歐盟的限值計算,食用礦物油對人體有害需要達到相當數量級,換算為巧克力“相當於每天吃這款巧克力240斤”。而實際上,中國人的巧克力年人均消費量僅有2兩左右。所以,上述提到的食品遠遠達不到對人體產生“致癌”“有毒”危害的程度。

“所謂的肝腎損害,可能來自於一些動物研究,但歐盟食品安全局明確表示,生化指標的變化並不能得出有損健康的結論。”鐘凱強調,還有一些研究發現礦物油可以影響維生素的吸收,不過前提是“長期大量”攝入。

“事實上,礦物油在食品和化妝品中的應用已經超過一個世紀,長期應用實踐並沒有發現它會導致健康問題。礦物油的使用和汙染需要控制,這在國際上是比較一致的看法,但也是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食品安全是高度專業化的領域,言論自由、輿論監督並不等於可以脫離科學的軌道。”鐘凱對由檢測機構發布報告引發的恐慌表示擔憂。

民間機構發布亟待規範

從2014年開始,優恪網針對各大國內外食品、日用消費品進行定期檢測和發布結果。

對於此次評級的依據,優恪網合夥人趙家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此次評級選取的產品均是消費者日常很感興趣、銷量較大的品牌,采購的渠道為天貓和線下超市,線上線下各占一半的比例,送檢的機構為分布在德國不同地區的12家權威實驗室,均具有專業實驗室的資質,但出於保護實驗室的目的,具體名稱不方便透露。

據其官方介紹,“優恪品牌源於德國獨立測評機構 ÖKO-TEST,由多家歐洲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科學支持,所有測評產品均采取匿名隨機的方式購買,不接受任何企業邀請和送檢,所有檢測均在海外自主完成,檢測結果的生成和發布均為獨立完成。優恪的評分標準是由德國專家團隊參考中國、歐盟、世衛組織的標準以及國際最新科研成果制定,可能高於中國以及歐盟標準。”

“該公司並不具備發布食品安全信息或者開展食品安全檢驗的相關資質,未經允許隨意發布有關食品安全的民間抽檢、檢測信息,已經造成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卻從未受到監管規範。”有不願具名的學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現在的民間發布多處於混亂無序狀態,想發布什麽就發布什麽,想什麽時候發布就什麽時候發布,想在哪里發布就在哪里發布。這種隨意狀態,不能是常態。民間監督和第三方監督,都要依法辦事,不能任意而為。”食品安全領域的權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雲波說,他鼓勵民間積極發展第三方檢測,但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第三方的監督也要有章法,不能任意而為。

而在十天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召開新聞發布會時也提到:“建議大家不要輕易使用有毒、致癌這些渲染性字樣。食品安全的報道既要考慮報道本身,又要考慮報道的社會影響,一定要客觀,公正。”畢井泉說,他支持媒體揭露謠言,批評制假售假,但不能嘩眾取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