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為何敢廢核?

2011-4-25  TWM




當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震驚全球,各國政府都苦思減少對核電的依賴而束手無策時,德國卻能在日本地震短短五天後,宣布關閉國內七座核電廠。

德國核電廠為何能說關就關?答案是:德國對停止核電廠運轉早做好了準備。

搭乘火車行經德國南部,兩旁的屋頂上,幾乎戶戶裝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向北移動,陽光變少,景觀則被一片片巨大的風力發電設備取代。

德國是全球最早開始扶植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國家,德國政府對再生能源(又簡稱綠能)積極投入,為的就是建立了傲視全球的新能源「日耳曼帝國」。

承 諾收購價! 只要裝機,就固定價買電二十年 二○○○年,德國通過世界第一個再生能源法案(EEG),承諾終端用戶,一旦裝置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將以固定價格收購,承諾長達二十年,並且計畫在二 ○二一年完全廢止核電。在用戶的使用意願提升下,目前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比率已達一七%。

據《富比世》(Forbes)的估計,二○ 一○年德國對再生能源的投資,就超過四百億美元,全球僅次於中國,其中光是太陽能部分就超過兩百億美元。在全球會計顧問公司安永 (Ernst&Young)對再生能源評估排名上,德國的整體分數上排名也僅次於中國和美國。

祭兩手策略! 用「葫蘿蔔和棍子」提高市占

德國已經為這些能源訂出明確目標:至二○二○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到二五%以上,二○五○年要達到八成。

這 些目標絕不只是口號,而是已落實為實際行動。為了達成這些中長期目標,德國政府祭出「葫蘿蔔和棍子」兩手策略,也就是先以「葫蘿蔔」補助廠商研發,以打開 市場、吸引更多企業投入。例如在熱能市場,德國在二○○九年推出「氣候友善投資計畫」,對廠商投資熱能發電予以獎勵,該計畫預計推動至二○一三年。

另一方面以「棍子」規定廠商再生能源使用率,德國政府學習日本推動「高效率」(Top Runner)的經驗與做法,制定發電效率標準,要求綠能廠商生產之產品須在五年內達到該標準,否則須退出市場。

過去,德國政府為了促使企業積極投資先進再生能源,甚至對於風力發電專案給予高達二五%的投資補貼,並透過銀行向風力發電投資者提供低利貸款,利率比一般市場貸款低一到兩個百分點,在貸款期內,利率是固定的,且貸款期限最長可以延長到二十年,並且可以有五年寬限期。

事實上,在德國開發風力發電並非易事,主要是德國境內風向並不固定,有季節風時風又太大,風力電又不易儲存,但儘管有這些先天不利的條件,在政府積極獎勵下,風力發電卻硬是在德國生根下來:德國風力發電量過去十年已成長十倍,如今風力發電已占總發電量七%。 出口賺外匯!

企業聯手,要吃下歐洲一五%供電

在 政府積極獎勵下,德國成了再生能源的先行者,除了風力發電外,在太陽能發電市場,德國更罕有敵手,全球前二十家最大太陽能發電面板廠中,有十五家都在德 國,德國幾乎囊括全球三分之一太陽能設備市場。德國太陽能發電的實力,甚至已經可以走出德國:德國是世界上太陽能發電技術和成品輸出最多的國家,其中市占 率高達六成,德國再保公司慕尼黑再保(Munich Re)在二○○九年推出「沙漠科技計畫」(Desertec),打算聯合多家德國企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開發太陽能發電,再將電力輸送回歐洲,該計畫如果 成功,可以供應歐洲一五%的電力。

不過,德國政府對再生能源的獎勵並非永無止境,對已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太陽能發電,德國政府就反向縮手,自二○一○年七月一日起,德國對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和移除耕地農場設施的補貼額將減少一三%,對轉換地區補貼額將減少八%,其他地區將減少一二%。

太 陽能發電設備量產後,人們購買的價格不斷下滑,但一般人將太陽能產生的多餘電力賣給發電廠,仍可獲得全額補助,這使得一般裝有此類設備的私人或商人,藉由 販售太陽能電力,創造了高達兩位數的獲利成長,這和德國當初政策是「鼓勵而非補貼」背道而馳,因此德國政府才會宣布刪減太陽能發電的補貼。

德 國太陽能設備大廠亞智科技(Manz)執行長迪特.曼茲(Dieter Manz)也分析,未來三到四年內,補助可能完全結束,「不過到時候就不再需要補助了,」因為到時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跟一般電力網(grid)發電成本將趨 於一致。「整體來說,我們認為未來太陽能產業會比現在大很多。」

但德國政府並非就此放棄太陽能發電,德國國會秘書長奧圖(Hans- Joachim Otto)表示,太陽能發電將占今年度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兩成,但其發電成本卻占了整體再生能源推動所需經費的五成五,因此德國政府要確保支持推廣太陽能發 電成本不會失控,否則其他再生能源的推動也會因費用過高而遭到質疑。

除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外,德國還打算開發水力、地熱等發電。德國如此積 極推動再生能源,展現在德國總理梅克爾說過的話:「誰能第一個戰勝綠能科技,誰就能享有外銷優勢和能因此創造工作。」在石化燃料、核能等傳統發電方式,已 越來越難讓公眾信賴之際,未來的再生能源市場,德國勢將是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4

別被「便宜核電」綁架 讓低電價走向合理化 如果現在就廢核 台灣也不會立即缺電

2011-8-8  TWM




沒有核電的東京,今年夏天依然燈火通明,先進國家需不需要核能,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二三%,電價之低數一數二,當戳破電力不足和核電電價低的兩個謊言後,我們應該重新省思,台灣是否需要危險的核電。

撰文‧羅弘旭

每 次碰到停建核四的訴求,台電就會威脅大家核四停建,台灣可能大缺電,沒有了核電,電力到底夠不夠用?這個答案,今夏的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福島三一一 核災之後,東京這個擁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失去五分之一電力供應的條件下,在每天超過攝氏三十二度的火熱七月之後,東京不僅燈火通明,還有很多額外發 電能力。

過去在日本總供電量中,核電曾經占到近三成的比率,但這個夏天過後,日本人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不那麼依賴核電,台灣呢?台灣是否需要繼續依賴核電呢?

理由一:

用電高峰仍有近二五%發電裝置閒置在核災風險與電力需求之間,官方、民間長期爭議不休,學者、政府各有論述,其中最大爭點有二:一是台灣電力是否足夠?二是核電成本是否最低?

先看台灣電力是否足夠這問題。台電在官網上清楚揭露,台灣在二○一○年的電力備用容量率高達二三.四%。

備用率二三.四%這數字代表什麼意義?這意味在台灣最熱的盛夏,家家戶戶開冷氣、吹電風扇,百貨公司、大賣場冷氣開到最強,全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正午時分,台灣仍有二三.四%,也就是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發電設備處於閒置狀態,而冬天,備用率更高達三成。

用電量最大的時間,仍有四分之一設備閒置,這種備用容量率,合理嗎?

過去為了核四計畫,台電先是主張合理的備用容量率是二五%至三○%,在反核運動壓力下,下修至二五%至二○%,民進黨執政後進行「核四計畫再評估」,台電又調降至一五%至二○%。

到底要多少備用容量率才是合理?為什麼台電可以一修再修?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超歐、趕美、贏日韓」,美國是二一%,英國是一五%,亞洲的日、韓都在一○%以下,而且台灣的備用容量率近二十年來一路走高,學者專家批評台電的高備用容量率是高估台灣經濟發展所致,未考慮產業外移、經濟成長趨緩等現實因素,明顯「虛胖」。

而 且根據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多年的追蹤研究,台灣核能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一八.一%,核能發電的裝置容量也僅有一○.七%,他認為立即把三座核電廠 全部關閉,也還有一○%到一七%的備用容量率,「台灣並無缺電的問題」,即使台電自己內部評估,計入未來幾年除役的火力發電廠,台灣到二○一五年,也只缺 電七%。

七%的電力缺口,很驚人嗎?可以看看今年夏天的東京,經過日本居民自覺地節能省電後,東京高峰用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二三%,節電,並未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目前日本股價已回升到地震前水準,而消費者對節能省電產品需求的提升,更為節能產業帶來新商機。

理由二:

低估核電成本 除役與廢料處理是天價既然如此,台灣為什麼不放棄核能,在於我們被核能成本很便宜這個謊言所綁架。

民 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台灣核一、核二、核三廠的興建成本共列一八四○億元,核廢料處理和土地恢復利用等後端營運費用約三三五三億元,電廠除役成本約六七五 億元,但以英國Doumeay電廠為例,光是除役成本就是興建成本的七五○%;核廢料和土地恢復利用費用,更高達七二五○%。

田秋堇認為台電後端營運費用明顯低估,如果比照英國標準,台電如要提撥足額的後端營運經費,每度電費至少必須再加五到七元不等,核電並不會有特別的「價格優勢」,也就是說,核電其實並不便宜。

即 使用台電對核電的計價方式,也發現折舊攤提十五年後就零建造成本,有嚴重低估之嫌,而且並未列入建造成本的高額利息支出,更何況對環境生態、古蹟文物、核 災可能的損害與犧牲、社會對立不安的代價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就認為,「台電有政府大量的政策補貼,明顯低估了社會成本」。

依照目 前的電力備載容量,台灣的確可以立即停止所有的核能,雖然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強調「電價一定會上來」,但台灣,長期以來就被扭曲的電價所綁架,台灣電價 之低,名列世界前茅,去年,台電每賣一度電,就虧○.一五元,今年上半年,每度電更是虧○.三五元,這種低廉到不符成本原則的電費,讓台灣人民無法正視核 電的風險。

日本的五十四座核子反應爐,迄今只剩下十六座在運轉,但日本經濟並未大幅倒退、生活沒有嚴重不便,從福島核災中,日本人民得出:「沒有核電,日本並不會缺電」這個答案,但日本是以數十兆日圓的代價換來這個答案。

而台灣呢?是要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是要等到核災真正發生,才來告訴自己:「原來,台灣也可以不需要核電。 」核電其實是很貴的!

台電根本未計算核電建造成本與除役成本,若經仔細計算,核電一度電的成本高達5元以上。

學者觀點 台電觀點

成本 5元以上 0.66元建廠 台電對核電建廠成本的計算方式至少低估了七成。龐大建廠成本的利息支出,也未計算在內。 核電廠建廠成本依「會計成本」分15年攤提,之後就不計建廠成本,使每度電的單位成本迅速下降。

除 役、拆廠 根據國外案例,除役、拆廠費用都遠高於核電廠建置成本,起碼都是建置成本的10倍以上,以核四為例,預估二兆元新台幣以上。而台電的後端營運經費不足以支 付日後除役、拆廠,致使成本被嚴重低估。 核能發電每度電提撥0.17元當作後端營運基金,目前已經有二千億元,可用作核廢料最終處置、除役拆廠、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之用。

保險 沒列入保險費用。《核子損害賠償法》修訂後,理賠金額提高到150億元,且計入天災賠償,保費會增加,電價也隨之增加。 42億元賠償金一年保費約一億元,不從核電成本中支出。但核電一年貢獻獲利800億元,計入提高後的保費,電價還是便宜。

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領先各先進國家

國家 備用容量率(%)

台 灣 23.4

美 國 20.9

英 國 15.0

日 本 7~9

韓 國 7.2

加拿大 6.4

德 國 5.0

註:備用容量率指在用電尖峰時刻沒有用到的發電裝置比率

台灣電價之低

全 球「數一數二」 ──2010年各主要國家電價比較國家 民生用電 工業用電丹 麥 0.3655 0.1106 日 本 0.2276 0.1578 英 國 0.2060 0.1350 瑞 典 0.1940 0.0827 芬 蘭 0.1737 0.9740 法 國 0.1592 0.1067 紐西蘭 0.1519 N/A 美 國 0.1155 0.0684 台 灣 0.0880 0.0745 韓 國 0.0769 0.0578 單位:一美元 / 瓩(度電)

資料來源:IEA

」綁架 讓低電價走向合理化如果現在就廢核 台灣也不會立即缺電沒有核電的東京,今年夏天依然燈火通明,先進國家需不需要核能,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二三%,電價之低數一數二,當戳破電力不足和核電電價低的兩個謊言後,我們應該重新省思,台灣是否需要危險的核電。

撰文‧羅弘旭

每 次碰到停建核四的訴求,台電就會威脅大家核四停建,台灣可能大缺電,沒有了核電,電力到底夠不夠用?這個答案,今夏的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福島三一一 核災之後,東京這個擁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失去五分之一電力供應的條件下,在每天超過攝氏三十二度的火熱七月之後,東京不僅燈火通明,還有很多額外發 電能力。

過去在日本總供電量中,核電曾經占到近三成的比率,但這個夏天過後,日本人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不那麼依賴核電,台灣呢?台灣是否需要繼續依賴核電呢?

理由一:

用電高峰仍有近二五%發電裝置閒置在核災風險與電力需求之間,官方、民間長期爭議不休,學者、政府各有論述,其中最大爭點有二:一是台灣電力是否足夠?二是核電成本是否最低?

先看台灣電力是否足夠這問題。台電在官網上清楚揭露,台灣在二○一○年的電力備用容量率高達二三.四%。

備用率二三.四%這數字代表什麼意義?這意味在台灣最熱的盛夏,家家戶戶開冷氣、吹電風扇,百貨公司、大賣場冷氣開到最強,全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正午時分,台灣仍有二三.四%,也就是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發電設備處於閒置狀態,而冬天,備用率更高達三成。

用電量最大的時間,仍有四分之一設備閒置,這種備用容量率,合理嗎?

過去為了核四計畫,台電先是主張合理的備用容量率是二五%至三○%,在反核運動壓力下,下修至二五%至二○%,民進黨執政後進行「核四計畫再評估」,台電又調降至一五%至二○%。

到底要多少備用容量率才是合理?為什麼台電可以一修再修?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超歐、趕美、贏日韓」,美國是二一%,英國是一五%,亞洲的日、韓都在一○%以下,而且台灣的備用容量率近二十年來一路走高,學者專家批評台電的高備用容量率是高估台灣經濟發展所致,未考慮產業外移、經濟成長趨緩等現實因素,明顯「虛胖」。

而 且根據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多年的追蹤研究,台灣核能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一八.一%,核能發電的裝置容量也僅有一○.七%,他認為立即把三座核電廠 全部關閉,也還有一○%到一七%的備用容量率,「台灣並無缺電的問題」,即使台電自己內部評估,計入未來幾年除役的火力發電廠,台灣到二○一五年,也只缺 電七%。

七%的電力缺口,很驚人嗎?可以看看今年夏天的東京,經過日本居民自覺地節能省電後,東京高峰用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二三%,節電,並未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目前日本股價已回升到地震前水準,而消費者對節能省電產品需求的提升,更為節能產業帶來新商機。

理由二:

低估核電成本 除役與廢料處理是天價既然如此,台灣為什麼不放棄核能,在於我們被核能成本很便宜這個謊言所綁架。

民 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台灣核一、核二、核三廠的興建成本共列一八四○億元,核廢料處理和土地恢復利用等後端營運費用約三三五三億元,電廠除役成本約六七五 億元,但以英國Doumeay電廠為例,光是除役成本就是興建成本的七五○%;核廢料和土地恢復利用費用,更高達七二五○%。

田秋堇認為台電後端營運費用明顯低估,如果比照英國標準,台電如要提撥足額的後端營運經費,每度電費至少必須再加五到七元不等,核電並不會有特別的「價格優勢」,也就是說,核電其實並不便宜。

即 使用台電對核電的計價方式,也發現折舊攤提十五年後就零建造成本,有嚴重低估之嫌,而且並未列入建造成本的高額利息支出,更何況對環境生態、古蹟文物、核 災可能的損害與犧牲、社會對立不安的代價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就認為,「台電有政府大量的政策補貼,明顯低估了社會成本」。

依照目 前的電力備載容量,台灣的確可以立即停止所有的核能,雖然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強調「電價一定會上來」,但台灣,長期以來就被扭曲的電價所綁架,台灣電價 之低,名列世界前茅,去年,台電每賣一度電,就虧○.一五元,今年上半年,每度電更是虧○.三五元,這種低廉到不符成本原則的電費,讓台灣人民無法正視核 電的風險。

日本的五十四座核子反應爐,迄今只剩下十六座在運轉,但日本經濟並未大幅倒退、生活沒有嚴重不便,從福島核災中,日本人民得出:「沒有核電,日本並不會缺電」這個答案,但日本是以數十兆日圓的代價換來這個答案。

而台灣呢?是要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是要等到核災真正發生,才來告訴自己:「原來,台灣也可以不需要核電。 」核電其實是很貴的!

台電根本未計算核電建造成本與除役成本,若經仔細計算,核電一度電的成本高達5元以上。

學者觀點 台電觀點

成本 5元以上 0.66元建廠 台電對核電建廠成本的計算方式至少低估了七成。龐大建廠成本的利息支出,也未計算在內。 核電廠建廠成本依「會計成本」分15年攤提,之後就不計建廠成本,使每度電的單位成本迅速下降。

除 役、拆廠 根據國外案例,除役、拆廠費用都遠高於核電廠建置成本,起碼都是建置成本的10倍以上,以核四為例,預估二兆元新台幣以上。而台電的後端營運經費不足以支 付日後除役、拆廠,致使成本被嚴重低估。 核能發電每度電提撥0.17元當作後端營運基金,目前已經有二千億元,可用作核廢料最終處置、除役拆廠、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之用。

保險 沒列入保險費用。《核子損害賠償法》修訂後,理賠金額提高到150億元,且計入天災賠償,保費會增加,電價也隨之增加。 42億元賠償金一年保費約一億元,不從核電成本中支出。但核電一年貢獻獲利800億元,計入提高後的保費,電價還是便宜。

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領先各先進國家

國家 備用容量率(%)

台 灣 23.4

美 國 20.9

英 國 15.0

日 本 7~9

韓 國 7.2

加拿大 6.4

德 國 5.0

註:備用容量率指在用電尖峰時刻沒有用到的發電裝置比率

台灣電價之低

全 球「數一數二」 ──2010年各主要國家電價比較國家 民生用電 工業用電丹 麥 0.3655 0.1106 日 本 0.2276 0.1578 英 國 0.2060 0.1350 瑞 典 0.1940 0.0827 芬 蘭 0.1737 0.9740 法 國 0.1592 0.1067 紐西蘭 0.1519 N/A 美 國 0.1155 0.0684 台 灣 0.0880 0.0745 韓 國 0.0769 0.0578 單位:一美元 / 瓩(度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8

德國廢核 全民電費漲一倍!


2014-04-07  TCW  
 

 

放棄核電要付什麼代價?問德國人最清楚。

從二○○○年起,德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Energiewende),逐步降低核電比重,以補貼方式提高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加速廢核,前後關閉八家核電廠,轉型之路走到今天,換到的卻是高污染燃煤發電量節節升高。

二○一三年,德國燃煤火力發電量達一千六百二十億度,創近二十年來最高水準,因為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是「看天吃飯」,電力供應極不穩定,既然不能再擁核,為確保電力來源,只好依靠傳統的燃煤發電,形成「再生能源多,高污染髮電也多」的怪現象。

德國《明鏡》(Spiegel)週刊報導,電力大廠E.On有一家自一九六五年開始運轉的燃煤電廠,因設備老舊,發電效率低落,原本政府核發執照在去年一月到期後,該公司就打算讓電廠自然淘汰。然而德國政府卻下令要這家燃煤電廠繼續運轉,理由正是要它提供補充電力,以補再生能源之不足。

再生能源發電不穩高耗電工廠停機,人民負擔

德國境內有許多像E.On旗下這種高污染又無效率的燃煤發電廠,都為了彌補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而被政府花錢請電力公司「資源回收」。此外,為確保電力供應,德國還從法國等鄰國購買核能發電的電力。

然而這些進口電力也有另一問題。即使太陽能及風力順利供電,進口核電也不能說停就停,於是就常出現電力供應過剩時,電力公司要付錢給消費者,請他們耗用掉這多餘的電,形成「負的批發價格」奇景。

此外,當無風無日照時,再生能源無法發電,一些高耗電的產業,如位於德國漢堡的ArcelorMittal鋼鐵廠,就須停止運轉。這些停機的損失不是廠商來負擔,而是德國政府以「附加捐」名義,加在一般德國民眾的電費帳單裡。

政府和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協議,二十年內用保證價格收購再生能源電力。這個保證價格二十年不變,然而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近年來卻不斷下降,中間價差全由德國一般民眾埋單。

家庭惜電如金少洗衣服,廚房做飯不開燈

攤開德國一般家庭的電費帳單,一年約要繳二千三百歐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六千元),其中僅三成是電力成本,剩下七成是各種稅及附加捐,當中以再生能源附加捐最大宗。和二○○○年推動再生能源時相比,德國電價已漲了一倍,這些電價上漲三分之二是來自各種稅與附加捐。二○一三年每戶要繳的再生能源附加捐漲到每度五.二八歐分(約合新台幣二.二元),今年預估要再漲近兩成。

這些附加捐使德國電價在全歐洲高居第一,但德國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錢,窮人家庭因為住宅社區未更新,無法使用天然瓦斯熱水器,只能使用電熱水器。許多窮人即使領了政府救濟金,想在零下溫度的冬夜裡開電熱水器洗個熱水澡,這些救濟金支付的電費只夠他洗不到五分鐘。

二○一三年,德國有三十萬戶家庭因為繳不出電費而被斷電,這種「能源貧窮」的現象在德國首善之都柏林亦非罕見。若被斷電的家庭想要覆電,還須支付一百歐元的「覆電費」,《明鏡》稱「電在德國已經變成奢侈品」。

電價高漲使一般德國家庭「惜電如金」:冰箱只開幾秒就立刻關上,髒衣服要堆好幾天才用洗衣機洗,廚房做飯時幾乎不開燈,低收入家庭到晚上更是一片漆黑。許多德國民眾都抱怨,他們付的電價太高,工業用戶付的電價太低。

製造業想出走南部業者沒電用,優勢不再

另一方面,企業也有苦難言,德國工業電價在二○○○年時是每度五.七九歐分,到二○一三年已漲到十三.三四歐分。據德國工商總會調查,四分之一的德國製造業因為電價太高而打算出走。

德國南部業者最有危機感,因為德國核電廠大部分設在南部,二○一五年起這些核電廠就要陸續關閉,而燃煤與再生能源電廠又多在北部,輸電網目前還在建置中,儲存電力技術也還沒開發成功。德國經濟部預估,光要建置這些電網和開發儲存電力技術,至少又要花三千億歐元。相較鄰國波蘭等地的低電價,「德國製造」的優勢,正因高電價而逐漸消失。

此外,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政府迅速關閉八座核電廠,並非因為這些核電廠出了什麼安全問題,只因政治考量就被勒令停機,而德國政府卻未對這些核電廠進行任何補償。核電廠不甘損失,上法院控告政府違憲,光一家電力業者E.On就向德國政府求償八十億歐元,如果把其他業者損失計算進來,德國政府若被判敗訴,又要負擔超過一百億歐元的賠償,這最後當然又是要用一般民眾電費裡的「附加捐」來還。

當年推動「能源轉型」時,出身綠黨的德國環境部長特裡登(Jurgen Tritten)曾對民眾說,再生能源讓一般人民多花的錢,不會高於買一球冰淇淋。二○一三年當時的環境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修正了前部長的話:德國民眾為再生能源多花的錢,「足夠把菜單上所有冰淇淋都全買下來了。」

如果還有人相信「不用付任何代價就能廢核」這種話,不妨先看看德國的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