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淡出科技、金融業 深耕品牌通路、房地產 蔡其瑞「一出一進」 寶成輕巧轉型

2010-03-29  今周刊





寶成蔡其瑞這位大老船長,趁著精成春光尚好時刻,做出了智慧抉擇;而未來,寶成在新的航程中,會看到什麼樣的新風景?這也是外界用來觀照台灣這些傳產大老 們如何為自己找到最適合的舞台,最好的一面鏡子。

撰文‧許秀惠

就像許文龍閃電決定把奇美電嫁給郭台銘的群創,成就了群創從一隻面板小貓搖身成為台灣猛虎,而且一舉超越友達,成為台灣面板虎王;蔡其瑞也突然在二○一○ 年宣布將拍賣精成科技,如果沒有意外,將由焦廷標華新麗華集團旗下的瀚宇博德接手,瀚宇博德將因此躍身成為台灣最大印刷電路板大廠。

許文龍跟蔡其瑞兩人都是傳統產業大老,具有喊水能結凍的產業地位,卻都一前一後決定淡出耕耘十多年的科技產業,似乎印證了隔行如隔山,科技業變幻莫測的變 動性以及耗財速度,教傳產大老也不得不痛下抉擇。

不同的是,蔡其瑞嫁出去的精成科技,年營收兩、三百億元,每股獲利可達四、五元,是PCB產業的資優生,也是寶成集團的科技事業中,最賺錢的小金雞,而精 成的出嫁,成交價格至少預定在每股二十七.五元以上,預計可以替寶成集團進帳至少五億元以上獲利。

退出科技業

賣出精成進帳五億獲利

蔡家投入科技業十餘年,科技轉投資事業從光威電腦、達裕國際、威成科技、元盛科技等一籮筐,多屬小賠小賺,獨獨精成科技靠著購併、借殼上市,成功扶植為印 刷電路板領域的一哥,如今退場的身影,雖未絕頂優雅,總還算光彩。

十來年前,寶成慎重其事地以運動鞋代工全球一哥的身分宣示跨足科技業,當年台灣科技代工業者的毛利還未破盤陷入紅海;然而,代工的生意不好做,同業對於財 力雄厚,在運動鞋代工市場稱王稱后的寶成踩進市場,普遍都丟出問號。當時,身為晚進入者的寶成姿態卻是不懼不憂,還記得當時蔡其瑞接受媒體採訪時,態度儘 管維持一貫的溫和謙遜,然而口氣卻是軟中帶堅地透露出,寶成能成為運動鞋代工之王,也能在資訊代工市場打出一片美好江山的意圖。

然後,寶成在對岸的黃江,複製鞋業製造的經驗,蓋起廠房、宿舍,由蔡其瑞四兄弟中的老四蔡其虎帶著兒子,駐紮工廠,再加上找來外籍總經理負責業務,大張旗 鼓闖進了OEM代工市場。當時寶成也透過轉投資精英、與廣達、奇美分別合資的方式,﹁補修﹂科技學分。

精英曾經是桌上型、筆記型電腦代工的尖兵,歷經黃崇仁、許明仁、蔣國明(已經改名為蔣東濬),到如今的林郭文艷,寶成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最大股東,卻一直未 曾拿下經營權,即使陸續透過轉投資的方式,投資威成光電等科技公司,卻除了精成科技之外,其餘高科技事業大都經營慘澹、績效不甚了了,令寶成集團深刻感受 到,想在現有的科技產業破冰突圍,恐怕必須耗費加倍的財力、人力、精力以及集團資源;曾經認為寶成可以花上十年時間耕耘科技業,以掌握核心技術的蔡其瑞, 終於領悟到這不是寶成的戰場,決定出場。

寶成集團的集團財務操作、投資向來靈活,將寶成從一家台灣鞋業代工公司,到後來將兩岸事業進行切割整理,到香港掛牌上市、成為恆生成分股,再轉型為控股公 司。

退出金融業

避開兩岸金改開放衝擊

一路走來,蔡其瑞不改談笑用兵,進軍科技業之外,寶成集團還是台商中唯一取得大陸銀行執照,具備華一銀行最大股東身分,也一度是兆豐銀行最大民股股東,一 度,金融市場也熱中揣測蔡其瑞的金融布局將不只如此。蔡其瑞成了不折不扣腳跨傳產製造、金融、科技三大領域的集團大亨。

不過,二○○八年起,寶成集團開始感受到全球經濟風向球的變化,向來沉穩練達的蔡其瑞身體違和,心中醞釀多時,不但須考量下一個接班布局,也須思考如何為 寶成集團調整經營步調以及方向,終於,蔡其瑞決定陸續開始淡出金融、科技市場。

隨著兩岸簽定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蔡其瑞與寶成過去獨享的華一銀行執照,面臨了大陸金融改革以及兩岸金融開放的衝擊,華一銀行過去由寶成集團透 過委託台資銀行經營的模式也面臨挑戰,寶成必須在是否繼續加碼投資取得主導權,或是繼續做個純金融投資股東之間抉擇。兆豐金控也在政權更迭之中,面臨官方 政策態度的反覆,蔡其瑞選擇淡出;而許文龍對奇美電子的決定,顯然也給了蔡其瑞刺激啟發,寶成集團更決定淡出科技業。

搶占內需

擴大運動休閒自有品牌

然而,寶成集團光是從製鞋事業,每年就可以創造數十億元的穩定獲利,當年為集團資金找出口的問題,才陸續嘗試開闢新投資。

如今寶成在淡出金融、科技業之後,勢必得繼續替集團每年滾進來的數十億資金尋找新的出口。

早在二○○七年以前,寶成就陸續把投資策略定位在兩岸內需市場,將資金兵分兩路,一路深入大陸內需市場,一路則積極投入台灣市場,積極轉戰通路業、飯店 業、房地產。

事實上,寶成逐步淡出轉投資事業的同時,早就默默展開擴展自有品牌的休閒運動版圖的計畫,鴨子划水地投資休閒運動服飾品牌,以及相關通路,在大陸深耕數年 來,已經小有規模,以大陸市場崛起中的龐大消費力,蔡其瑞有機會替寶成在代工製造以外,創造運動休閒領域的另一個高峰。

品牌通路無疑是蔡其瑞為寶成在大陸所插的一支重要旗幟,開始實際投入經營,揣摩大陸消費市場的威力。而房地產,則是蔡其瑞為寶成在兩岸所插的另一支大旗。

二○○六年裕元花園酒店在台中盛大開幕迄今,寶成在對岸的江蘇昆山、廣東東莞、山東日照已經擁有三家飯店,成為飯店大亨,同時,蔡其瑞也早已鮭魚返鄉,擴 大在台灣投資房地產的動作。

插旗不動產

扎根飯店與大台中市場

寶成先將總部遷到台中,並且興建企業總部,二○○九年,又先與台中建商合資建設公司,並且購地推案;繼之,又從原先只是投資者的角色,躍上台面成為主導 者,期間在中科地區推出「溫莎莊園」別墅案,也受到市場高度矚目,寶成扎根大台中,早已成為積極搶市的房地產業者。

這一出一進,蔡其瑞親手掌舵,舉重若輕地帶著集團改變了航線,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寶成階段性的轉型航程。

此時此刻,已七十高齡的蔡其瑞,人生進入「從心所欲,不踰矩」的階段,回顧前瞻之餘,他為集團規畫的新航線已經拉開了新視野,其中,不無有著一位老船長為 後代接班的細膩安排,以及體察時代變動之後,為這艘大船調整速度、戰略的用心良苦。

「老人與海」的老人,奮力出航,好不容易捕獲大魚,卻在拖回岸上之後,發現白白辛苦努力一場,這可能也是不少曾經在科技產業載浮載沉、走過一遭者的共同感 慨。

蔡其瑞這位大老船長趁著精成春光尚好時刻,做出了智慧抉擇;而未來,寶成新的航程會看到什麼樣的新風景?這也是外界用來觀照台灣這些傳產大老們,如何為自 己找到最適合的舞台,最好的一面鏡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79

华润拟收购银行进军金融业 医药业务最快两年后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9/zOMDAwMDE4NzQzOA.html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7月18日表示,2005年华润集团开始策划,并逐渐收购银行和信托,以打造一个金融平台。另外,市场亦一直关注华润医药上市的时间表,宋林估计最快未来2至3年内可完成上市。

宋林表示,当前华润集团旗下百分之九十的资产均已上市,因此考虑到怎样将集团增值,以发挥其多元化的优势,最终经研究后由2005年开始策划,并逐渐收购银行和信托,以打造一个金融平台。

宋林解释,集团的优势在于掌握了最大的客户数据库,如华润万家每年都有过亿的顾客、华润燃气有几百万的家庭和工业客户,地产方面亦每年有几万个家庭买楼,因此将金融服务与集团旗下的客户资源结合起来,以发挥协同效应,让集团的价值加大。

今 年4月初,华润就华润医药与北京医药合并与北京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此举令市场预期华润医药上市步伐向前迈一大步。宋林表示,现时仍在处理合并的协议文件, 集团还未有具体消息可宣布,期望近月可完成。由于仍需进行集成,因此不可能如市场揣测2012年上市,他估计最快未来2至3年内可完成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4

小公司整頓待售 大金控找對象擴張 金融業合縱兼併全為搶中國市場

2011-1-10  TWM




如無意外,元大金近日將啟動公開收夠機制,以每股二十二到二十四元的價格收購寶來證股票,這將是金管會發布《金控投資管理辦法》後適用的首例。

馬志玲如果成功打響第一發金融股整併禮炮,金融股將掀起新一波漲勢。

撰文‧劉俞青

二○一○年底,金管會無預警送給十五家金控公司一份「大禮」。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金控公司投資管理辦法》,日後金控只要購併任何金融同業,包括金控、銀行、證券、保險等,一律只能以「公開收購」的方式,一次買足二五%的股權。這套辦法,所有金控公司一體適用。

新法實施後首宗金控購併案所謂公開收購,就是不經由公開市場買進,而是採用公告某一特定價格的方式,進行收購的行為。

此法一出,等於封死其他任何購併的方式——就像拿一條大繩索綁住所有金控業的購併行為,規範所有業者只能採用唯一的公開收購方式。金控業普遍認為,金管會為了「方便管理」,官員但求自保、不要惹禍上身,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

但就在金融業一片叫罵聲中,還是有人非常務實地悄悄布局;如無意外,短期內元大金控極有可能成為該法公布後,第一件適用的購併案例。

由馬志玲執掌的元大金控,一直對寶來證券情有獨鍾,這個傳聞早在金融圈甚囂塵上。對此,元大金高層首度證實,元大金確實在去年第四季初,就已經專程赴金管會,請教「如何購併券商」的法令事宜;但當時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到「等法令公布自會知道」的答案,只好回家苦等答案。

終於,《金控公司投資管理辦法》一公布,元大金沒有浪費一秒鐘,立刻著手研究可行度。

根據了解,寶來前總裁白文正的家族表面持股將近七%,但元大則有股市聞人賈文中鼎力相助。

賈文中所屬的鼎富證券,不斷從市場買進;截至目前為止,賈文中所掌握股權「已經超過這個數字」。賈文中和馬志玲在股市上合作已經超過三十年,兒子也在元大集團任職,因此市場上都把賈文中所持寶來證股票歸為支持元大金。

這一次,元大金能夠擺脫其他競爭者,讓這樁購併案提前達陣,有兩項關鍵因素。一是元大「搞定」寶來證券的最大股東,大幅拉高勝算;另一則是之前遲遲不願協商的白家態度終於鬆動,才讓馬志玲拍板,決定加快購併腳步。

這位寶來證券神祕的最大股東,並非外傳的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而是一個來自澳洲的私募基金,持股逼近一五%。根據解讀,通常私募基金都屬財務性質投資,靜待好的價格獲利了結,傳聞這家澳洲私募基金也不例外。至於馬志玲開出什麼樣的價格讓其動心,外界不得而知。

此外,白家的態度丕變,當然與馬家持有籌碼越來越多有關。根據寶來證透露,白文正遺孀魏明春與其子在近二年接手經營後,對「大者恆大」將是國內證券業長期經營生態的體會日深,才決定「只要有好價格,不排除出脫。」

成為購併目標的三大要件

根 據市場資深人士透露,寶來證目前的淨值大約在每股十三.五元左右(截至一○年第三季底的淨值為每股十三元);但近期股價受到購併題材激勵,已經節節逼近二 十元大關。因此,元大金公開收購寶來證的價格,極可能落在每股二十二元到二十四元之間,P╱B(股價淨值比)約一.七倍,符合目前市場對金融股購併價格約 一.五至一.八倍的行情。

金融股在購併風潮帶動下,賣相不斷看漲,日前,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表示,金融股的賣價上看P╱B一.五到一.八倍。

當然,出得起此價格的不僅有元大金,凱基證、富邦金也都躍躍欲試,展現勢在必得的態勢。在僧多粥少的帶動下,只要一有好標的,就像丟一顆石子進水池,引發的波紋漣漪,可以擴及整個湖面;眼見石子越丟越多,金融股的購併潮也越值得期待,將正式開啟一波像樣的金融股行情。

事 實上,一○年十二月以來,金融股已經領先大盤急漲二成,金融類股指數從八七八點起漲,日前已經突破千點大關,來到一○六八點。摩根大通證券金融股分析師許 世德指出,要搭上這波購併潮,「第一要體質健全,第二要股權分散,第三則是大股東有求售意願。」具備三大姿色的美女,將成為啟動這波金融購併風潮的主角。

對照許世德所指的三大要件,除了寶來證之外,幾家被市場頻頻點名的金融股,其實都有購併行情值得期待,包括大眾銀、萬泰銀等小型金融股,近二個月股價漲幅都突破三成。這些私募基金為大股東的小銀行,經歷數年整頓,體質都相對過去健全,成為市場購併焦點,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其實,大眾銀之前確實與市場某買主相談甚歡,但據悉最後差了臨門一腳。不過大眾銀的大股東凱雷私募基金,並沒有放棄出售的意願,仍持續找尋買主,一有突破,隨時可能傳出好消息,使股價持續走高。

此外,日盛銀行大股東新生銀行,也是在市場上兜售多時,股價也節節上漲。

日盛金最大的價值所在,當然在日盛證。因此,在寶來證一役中的眾買家,勢必又在日盛金一役中強碰。但根據了解,日盛金除了受日盛銀的拖累,日盛證近幾年來市占率逐步下滑,因此賣相並不如寶來證。

強 大自己 為介入中國市場準備除了小型金融股頗具賣相外,根據管道透露,政府基金最近也加入這波整併風,在市場上大力買進有董監改選議題的個股,包括彰銀、國票金, 近期都出現異常的買盤激增。據了解,其中都有政府出手的痕跡,目的是為了增加官股持股,提高在董事會中的掌控權,弭平可能的董監爭議。

不過,其實所有的金融整併案,目標只有一項,就是鎖定未來的中國市場。市場人士分析,在ECFA(兩岸經濟協議)中,截至目前為止,關於金融業的「市場准入」仍然尚未定案。

換句話說,現階段兩岸的金融業參股,仍然停留在看得到、吃不到的階段;因此所有的整併動作,其實仍停留在國內業者自行的整併為主,默默為未來有著美麗想像空間的中國市場做準備。

尤其,在事事講求「對等」的中國市場裡,台灣業者深諳「門當戶對」絕對是未來相互參股的首要條件。因此無論如何必須趁現在先提升自身在台灣市場的市占率,才能讓對岸「看到我」,這也是啟動這波整併風潮最根本、也最關鍵原因。

等到萬事俱備,只待「准入」的鳴槍起跑,屆時,「第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與國泰金的參股、證券龍頭元大證參股對岸券商,只是遲早的事而已。」一位中型金控總經理表示。

倘若元大金或凱基證等大型券商,真能順利購併寶來證,一舉將市占率推向一五%大關;相對中國資本市場至今的落後發展,未來台灣券商無論是技術輸出,或是直接參股,都有無限想像空間,股價的爆發力也不容小覷。

只是,近日金融股股價其實漲多,短期內投資人還是要小心萬一購併破局後的回檔風險。但長期而言,在兩岸題材加持下,國內整併風潮仍是一波波,風行草偃所及,金融股行情著實值得期待。

誰是購併潮中的下一個焦點?

最有購併價值的10檔金融股

公司

代號 公司

名稱 收盤價(2011/1/4 ,元) 起算價

(2010/11/1

,元) 漲價

(元) 漲幅

(%) 每股淨值

(截 至2010年第三季,元) 市場購併行情(每股淨值1.5到1.8倍,元)2837 萬泰銀 9.90 6.77 3.13 46.23 8.29 12.44~14.92 2883 開發金 13.25 9.09 4.16 45.76 11.41 17.12~20.54 2838 聯邦銀 12.20 8.96 3.24 36.16 10.50 15.75~18.90 2847 大眾銀 12.70 9.49 3.21 33.82 11.07 16.61~19.92 2887 台新金 17.55 13.40 4.15 30.97 13.79 20.69~24.82 5820 日盛金 13.30 10.20 3.10 30.39 10.79 16.19~19.42 2889 國票金 12.85 9.89 2.96 29.93 11.08 16.62~19.94 2834 台企銀 13.15 10.20 2.95 28.92 10.72 16.08~19.30 2836 高雄銀 16.15 12.80 3.35 26.17 18.42 27.63~33.15 2801 彰 銀 25.35 20.20 5.15 25.50 13.44 20.16~24.19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7

一本幫助你將金融業納入能力圈的好書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pnfr.html

一本幫助你將金融業納入能力圈的好書

——評《金融長尾戰略》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1年第7期)

 

對投資者而言,金融企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不久前,巴菲特為自己挑選了一位接班人——托德·康布斯。康布斯之所以能在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有一種觀點 認為康布斯專注於投資金融行業,且業績斐然,用價值投資的術語來說,金融業在他的能力圈範圍內。與此同時,金融業在很多國家都是市值最大的行業,伯克希爾 資金規模龐大,掌管其投資業務必須對金融行業有深入的瞭解和超常的防範風險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康布斯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然而,投資者不可能都像康布斯一樣有過在金融機構工作的經歷。其實,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在保險公司工作過,但他對保險行業的瞭解無人能比,他只是善於學習而已。如果您也想將金融業納入自己的能力圈, 杜麗虹博士和姜昧軍先生的新著《金融長尾戰略——金融創新的長尾風險與後全能銀行時代》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這本書從對次貸危機的回顧開始,闡述了金融創新時代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應對策略,以及金融創新時代的產融戰略。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和紮實的分析,主要觀點令人信服。

本書的特色在於對風險的認識。作者認為,「金融創新本身就意味著風險,而且是那種平常看上去很安全,但由於人們對它的認識不足、準備不足,所以一旦爆發就 會導致巨額損失的風險,我們將這種風險稱為『長尾』風險。」與長尾風險相對的是「短尾風險」,即發生頻率高,但每次損失有限,從而可以對總體損失進行相對 準確估量的風險。

從書名來看,作者顯然認為對長尾風險的防範更為重要,這與巴菲特的觀點一致。巴菲特曾經這樣說,「我們需要天生就能識別和避免嚴重風險的人。我把它們用斜 體標了出來『包括以前從未出現的風險』。我的意思是說隱藏在投資策略中的某些風險不能被現在金融機構通常使用的模型識別出來。」

一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上銀行股一直是投資者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銀行股被極度低估,也有人認為其股價尚未完全反映風險。我發現,多數人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房地產貸款和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上,分析如果短期內房價下跌一定幅度銀行當年的利潤會怎樣。這種分析當然是必需的,但還不夠。

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必須用長期視野來看問題,銀行股的估值也是如此。很多重倉銀行股的投資者當初買入時可能沒有想到銀行股會低迷這麼長時間,然而這又不 足為奇,畢竟按格雷厄姆的名言,市場只有從長期來看才是稱重器。因此,關注銀行股的長期前景,關注其未來發展戰略,關注其對待風險的基本態度,對投資者而 言是必修的功課。

本書的作者是以長期視野來看待銀行業風險的,「中國金融機構的長尾風險更大……信用卡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等消費信貸業務也面臨同樣問題,從中國台灣地區到 韓國都出現過信用卡的泡沫和危機,美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多次住房抵押貸款危機,中國也難以逃脫這些危機,只是風險的積累需要時間——從新興市場看,信用卡泡 沫的積累至少需要六到七年的時間,中國地域更廣,積累所需的時間可能更長,但無論怎樣,在上述風險充分釋放前,再低的違約率也不能反映真實的風險。」

可貴的是,作者不僅提出了問題,還給出了解決方案——現代金融集團業務構建需要遵循三項原則,即風險隔離、資本獨立和有限協同;中小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在於精準的定位,大膽地摒棄傳統的大而全的業務模式,從金融價值鏈的一個環節入手,聚攏行業資源、成就「金融新貴」……

其實,不僅是投資者,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讀此書更會開卷有益。不久前,我在一篇報導中看到了這樣的話:「前 述股份行高管稱,銀行擺脫再融資魔咒實施轉型亦有相當難度。在利率管制條件下,銀行可輕鬆獲取豐厚利差收入,沒有動力轉型去做費時費力的中間業務;部分銀 行希圖增加中間業務收費項目,還遭遇了公眾的抵制而不了了之。」將發展中間業務直接理解成為增加收費,這樣的銀行高管或許還不在少數,該充充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0

法令管制掐住喉嚨 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 誰殺了台灣 金融業?

2011-4-4 TWM




馬政府執政近三年後,端出的第一道金改政策,竟然是重新拿回彰銀與國票金的主導權,大開民營化倒車!這就是外界期待多時的「三次金改」!

比起三次金改,金融業有更多急需立即搶救的事;馬英九看不到的真相是:長期以來,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銀行賺不到錢,50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就無法加薪;加上法令層層強制約束,絆住業者前進的腳步。

金融業者在心裡吶喊:「為何看不到長期的產業政策?」「MOU簽了1年多,何時才能真正做到業務?我們的明天,究竟在哪裡?」是誰,殺了台灣的金融業?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葉揚甲、許瀞文台灣的金融業還有明天嗎?以下是銀行董事長、資深理專、以及台大財金系學生所發出的呼救,因為,他們對台灣的金融業,幾乎不再抱任何希望。

業者動輒得咎

創新得不到輔導與鼓勵 多做多錯銀行董事長:﹁不要以為當銀行董事長很忙,其實我很閒啊!因為沒事做,但我有時在想,繼續這樣下去,有一天,我真的會『沒事做』,但這是誰造成的呢?

這是我的切身之痛。之前我們向金管會提出一項創新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好不容易准了,我們很開心,買了好幾十台機器、租簡易分行、訓練人員,準備大幹一場。

但才做沒多久,據說是因為有人去函金管會,對我們這項新產品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就這樣,金管會就來函,要我們準備收攤了,也沒有給我們申訴的機會。

投下去的上億元資金怎麼辦?現在那些新買的機器一台台搬回來,都堆在倉庫裡,你問我怎麼辦?『涼拌』!我很想哭啊,但你能去和他吵嗎?有人建議我提訴願,那我以後其他業務還想不想做啊?

至 於中國市場,MOU(金融監理備忘錄)簽了一年多,你看誰去了?最近金管會才說要和大家討論兩岸金融的事,請問過去一年多為什麼不談?從談到真正去,還要 多久?聽說最近金管會一直在盯有人偷偷去和對岸的農村銀行談。唉!你的大門不開,還要把業者當小偷防著,這就是現在銀行的處境。

所以我現在就什麼都不要做嘛,就做最基本的存款、放款就好了,不用去想什麼金融創新,這樣就不用擔心主管機關又來找麻煩,所以閒得很,我知道現在很多同業都跟我一樣的想法,反正在這樣的管制下,你出一下手腳就撞到牆,受傷不打緊,還倒退好幾步,久而久之,大家都不要動了。

你問我台灣金融業怎麼辦?怎麼辦?這問題不要問我,我無言以對,去問問金管會吧!我比你更想知道答案。﹂

從業人員坐困愁城

台 灣法令綁死商品 投資人出走國外資深理專:﹁我當理專四年多了,本來一直以為理專就是這樣,反正聽公司的建議,賣賣基金、保險。但去年我有一位大學同班同學,他在香港的花 旗當理專,休假回來我們聚餐,談到最近香港最夯的金融產品,是什麼人民幣計價的避險基金。聽了半天,發現竟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我才驚覺,原來外面的世界 這麼大。

原來金融商品種類這麼多,只是台灣都不開放而已,但還是有很多客戶想買啊!怎麼辦?如果偷偷買,反而因為法令保護不到,出事了一點保障都沒有。所以,很多客戶都跑去香港或國外買了,因為國外門開很大,但法令管制很嚴格,對投資人來說,選擇性又多,又有法令保護,這樣最好!

但台灣的法令把大家都綁死了,還把大戶趕出國外,我們生意也沒得做。前幾天我有一位客戶,想投資美國市場,希望我幫他介紹到我們在美國的子公司下單,但台灣法令就是不准,結果,眼睜睜看著這位客戶走出大門,轉到隔壁的花旗去開戶了。

再這樣下去,大戶都跑光了,我們理專該怎麼辦?我身邊已經有好幾位同事去香港銀行上班了,我自己最近也開始補習上CFA(財務分析師),但說實在,非不得已,我實在不想離鄉背井去工作。

唉!台灣這樣的環境,我不去香港,又能怎麼辦?﹂

相關系所學生沒有願景

以前畢業出國留學 現在出國就業財金系學生:﹁前幾天,一位在香港金融業工作的學長回來,他告訴我們,無論多難,一定要想辦法到國外去就業,寧可去中國都不要留在台灣。其實不用他說,我也知道。

台灣金融業大概只有香港金融業的三分之一薪水、新加坡的一半,而且做越久、差越多,這些資訊,都在同學之間流傳。以前大學畢業是出國留學,現在是想辦法出國就業,找不到國外工作的,才留在國內。

我 有一位系上學姊因為家庭因素,留在台灣一家很大的銀行工作,當初也是很難才考進去的。但做了三年多,薪水不到三萬五千元不說,每天重複一樣的櫃台工作,她 叫我千萬別去,因為做久了,什麼台大都沒用,只會越來越沒本事也沒眼界,就真的永遠只能領三萬五千元了。﹂這是一整個金融產業鏈的心聲:優秀的年輕人不願 進入、員工沒有明天、業者看不到前面的路。為此,我們採訪超過十五位以上的金融業負責人及高層,都反映了這個嚴重的事實。然而,馬英九政府聽見了嗎?

總統馬英九上台執政近三年,千呼萬喚下,近日總算端出第一道金融政策,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失所望。

三月二十二日,行政院長吳敦義首次在立法院正式提出,將﹁矯正部分二次金改政策﹂,兩天後,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也首次說出:﹁三次金改﹂將會是長期的政策。

三次金改才要登場,金融業的悲歌早已響起,這恐怕是馬英九、吳敦義與陳裕璋最不願見到的真相:再不搶救,台灣的金融業就要窒息了!

這個曾經是人人稱羨的金飯碗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先看幾個現象。

問題一:ROA、ROE亞洲最末

低利差是關鍵原因

資產報酬率(簡稱ROA)、股東權益報酬率(簡稱ROE)兩大指標,通常代表一個產業的資產和股東權益的獲利能力,長期而言,可說是代表產業競爭力的兩隻腳。

但台灣的金融業,不只跛腳,恐怕已經寸步難行。

二○一○年台灣整體銀行業的ROE七.二%,輸給韓國的一一.五%、新加坡的一二.九%,更是遠遠落後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ROA的表現也落在韓國、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之後,在亞洲新興市場中,雙雙倒數第一。

而根據德意志銀行針對亞洲金融業的評比報告,如無意外,今年台灣的金融業還是很難擺脫這個頹勢,將會繼續蟬聯最後一名。

成 績差還不打緊,但讓人真正難過的是,金管會日前還喜孜孜地宣布,去年全部銀行獲利創新高,創下稅前獲利一八三二億元的﹁好成績﹂。殊不知獲利雖然創新高, 但真正的﹁賺錢能力﹂根本沒有提升,因為資本投入更多,結果代表經營競爭力的ROA、ROE,並沒有趕上獲利上升的速度;官員只會在高舉表象的數字後,關 起門來開香檳,殊不知打開大門和鄰國一比,台灣的金融業競爭力,會是如此難看。

金融業不能等同於一般產業視之,一個國家的銀行獲利能力差, 茲事體大,重則動搖國本,影響一個國家的長期競爭力。因此,銀行獲利能力高低,不能單純用民粹的角度觀之,認為﹁銀行賺越少越好﹂,而應該是能賺到﹁合理 的利潤﹂,因為一旦銀行賺不到錢,首當其衝是數百萬名股東與五十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受害,接下來,銀行一定把腦筋動到其他管道上。過去幾年發生過的雙卡風 暴、連動債風暴,就是在此環境下應運而生,最後幾乎都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台灣也因此付出慘痛的社會成本。

賺不到錢,台灣金融業因此活得很辛苦,究其背後原因,低利差恐怕還是最關鍵的因素。

根 據資料顯示,○九年底,台灣金融業的年均存放利差創下歷史新低,只有一.二三%,遠低於香港的四.七%與新加坡的四.八五%。什麼原因造成台灣銀行業長期 如此低的利差水準?外匯人士表示,中央銀行為了抑制新台幣升值,不斷買進外匯,釋出新台幣,導致資金過度氾濫,使利率長期低迷不振,絕對是造成低利差的禍 首;市場上也因此錢滿為患,不只銀行業,資金滿手的保險業更是叫苦連天。為了緩和這個情形,去年下半年以來,財政部擴大發行兩年以上長期公債,但也僅是稍 微舒緩眼前壓力,長期仍然難以扭轉低利差的事實。

除此之外,官股行庫(即政府指派董、總座的金融機構)始終在台灣金融市場穩居高度市占率,偏偏又效率不佳,因此拖垮整體銀行獲利,這也是整體ROA、ROE難看的原因之一。

問 題二:官股效率低獲利差官股行庫市占率逾五成 帶頭拖垮獲利官股行庫在台灣金融市場的資產市占率,至今仍超過五成,在亞洲主要市場中,僅次於中國。市場上官股行庫這麼多,但長期的ROA、ROE表現都 不如民營銀行,很多時候,官股甚至帶頭殺價,把市場砍到無利可圖。就以聯貸業務為例,去年全台灣前五大聯貸銀行中,前四名全數都是官股行庫,就是因為這些 行庫帶頭殺價競爭,以不到二%利率橫掃聯貸市場,表面上搶下了業績,實際上,扣掉人事成本之後,根本所剩無幾,銀行根本沒賺頭。民營銀行掐指一算,只能含 淚退出聯貸市場。

但更可悲的是,主事者非但沒有想要改善這種現象,還以此為傲。一位金融人士憶及,○四年當時剛上任台灣銀行董事長的呂桔誠,就因為利用殺價競爭,讓台銀放款餘額半年內暴衝二千億元,竟然因此獲得財政部表揚為優秀財政人員,讓民營金融業者只能無奈搖頭。

但 事實上,官股行庫並非原罪。如果和鄰國相較,例如近幾年來在亞洲市場嶄露頭角的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其實也是新加坡政府持有的官股行庫,但星展銀近 幾年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快速成長,外界有目共睹。如果我們把同屬官股經營的星展銀和台灣的第一金做一比較,在公司治理上,光是董事會陣容,兩者就相 去甚遠,星展銀的董事多半具備各大世界級投資機構高階主管資歷的背景,和台灣第一金多是財政部官員相比,格局或視野都有距離。

展現在績效上,無論是ROA或ROE,十多年來,星展銀行幾乎每年以倍數成長;相對第一金,沒有成長還大幅退步,經營績效真的令人汗顏。

一 位銀行總經理直指台灣這些行庫的病灶,﹁執政者把官股行庫的董、總位子當作酬庸,許多金管會高層退下來,沒有一天銀行經驗,就去行庫當董事長,這樣績效怎 麼可能提升?﹂而另一位前大型外資機構台灣區負責人,更進一步地提出解決之道。他說他自己很願意到這些行庫去經營,﹁財政部當大股東就好,要請專業經營團 隊進去徹底改造、換血,這些行庫才有春天﹂。

但令人驚訝地是,政府完全聽不到這些聲音,近期官股甚至還想逆勢加碼,再提高官股市占率,大開民營化的倒車,此舉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

問題三:政策反覆 民營化開倒車官股坦克第一炮 火力全開瞄準國票金從去年起,官股肆無忌憚地伸進一家純民營公司,這家公司叫國票金控。

官 股原本在國票金的持股,已經在○七年時,以每股約十一.六五元的價格,全數標售完畢,換句話說,國票金原本已是一家完全民營的公司。截至去年六月的股東會 前為止,泛官股在國票金的持股是﹁零﹂;但官股卻無預警地從去年起,要求各大行庫全力買進國票金,包括合庫、第一金、台銀等都銜命行事,從每股十一.二元 一路買到十五、六元,一位財政部官員說得很直接,要買到﹁官股在二次金改前的持股水位﹂。

但面對官股異常的大動作,一位前政府官員拍桌大 罵:﹁想買進就買進,財政部把自己當成全國最大的金控公司,最好一家家金控收歸國有,金融業乾脆重回戒嚴時期好了。﹂而前立委李桐豪也說:﹁國票金如果公 司治理真有問題,該有動作的是金管會,絕非官股。﹂但官股仍一意孤行。資深市場人士表示,無論國票金兩大派系如何爭奪經營權,都不足以成為官股介入的理 由。一來,介入純民營公司,即有與民爭利之嫌,二來○七年官股才以公開標售的方式全數出售,如今又反手買進,政策反覆;三則如今買進的平均成本約在十四元 上下,比當時標售的價格還要貴,未來如果出現虧損,權責要如何分擔?最後,銜命買進的公司當中,不乏第一金、合庫等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官股雖是最大股東, 但並非唯一股東,要如何向小股東交代?都是官股動作之前,未及一一思考的問題。

不只國票金,財政部還下令八大行庫,一起買進彰化銀行,只要官股坦克輾過之地,就要﹁維護官股權益﹂、﹁拿回主導權﹂。試問,只有官股要維護權益,民股的股東權益何在?

儘管官股本來就是彰銀的大股東,不至於像國票金這樣,無端介入,但官股的動作至少應該向社會大眾和股東清楚說明,買進之後將如何經營彰銀。否則,對原本以公開標售的方式,買下彰銀二二.五%股權的台新金及其股東,股東權益又要找誰去討?

公權力像天羅地網一般籠罩金融業,金融業者個個噤若寒蟬,這是活生生的現況,也是屬於台灣金融業絕無僅有的怪象。

事 實上,台灣從一九九○年代開放新銀行成立至今,﹁民營化﹂口號已喊了足足二十年。即使近期自金融風暴以來,如美國政府接手或注資許多岌岌可危的銀行,國際 間國營銀行的風潮似乎再起。但去年十二月,美國政府在危機過後,隨即在市場上出清手中所有花旗銀行持股。用行動證明:政府接管或入股只是暫時性政策,美國 金融體系維持民營化的基本精神,即使在金融風暴之後,依然沒有改變。

但台灣大開世界潮流的倒車,讓人無奈且不解!

問題四:產 業生態猶如死水業務單調沒成長 五十萬員工心茫茫銀行獲利慘兮兮,影響所及,員工薪水也跟著漲不起來,大學畢業進入銀行的起薪,十幾年來沒有成長還退步,目前行情大約只有二萬八千元,和 中國銀行的起薪已經所差無幾,但台灣金融業不賺錢,無法幫員工加薪,五年後還是不到三萬元的大有人在,但以目前中國金融業的薪資水平,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 表示,五年資歷的員工平均薪資至少八千元人民幣(約合三萬八千元新台幣)起跳,一萬元人民幣(約合四萬八千元新台幣)以上的所在多有,﹁台灣的銀行憑什麼 留住優秀人才?﹂一位小型銀行董事長憂心地說。

甚至,金融業在層層法令約束下,業務傳統又單調,許多﹁非主流﹂的業務,從業人員幾乎要自市場上完全消失。

例 如台灣長期匯率走勢幾乎波瀾不興,除了例行的外匯交易,外匯衍生商品幾乎是零,因此如今市場上的外匯交易員早已所剩無幾;又例如金管會長期對新金融商品的 審查,不僅審核時間經常長達半年以上,還常常打回票。久而久之,各大銀行或券商所謂的﹁新金融商品部﹂,除了權證還是權證,根本沒有真正的創新研發人才。

長 久下來,台灣的金融業,成了只有前台的﹁銷售服務業﹂,根本沒有長期產業成長最需要的後台建置,銀行的功能除了傳統存放款,就只是基金的代理通路,五十萬 名從業人員對前途一片茫然;積極一點的,選擇離鄉背井轉戰香港、中國,消極的,就只能死抱著打不破的鐵飯碗終其一生。﹁這樣的生態,根本不用談產業成長, 更遑論國際競爭力,﹂一位大型民營銀行總經理語重心長地說。

問題五:監理從嚴 漠視發展金管會大權在握 輕重失衡拿捏失當一方面官股全力入侵,另一方面,金管會的高度監理也瞄準金融業,在業者的眼中,近來行政命令滿天飛,一紙函令就要業者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怪象,早已不是新聞。

金管會本來就是金融業的監理機關,按理說,執行監理權原本天經地義,但其中輕重拿捏一旦失衡,不僅攸關金融業生死,更影響著產業的長期發展,但長期的發展策略還沒看到,已經讓不少業者無所適從。

以 日前引發爭議的「三鼎」、「基泰之星」二檔REITs基金清算為例,基金投資人趁著房地產景氣好,想趁此獲利了結,把基金清算掉,效益等同公司股東大會的 受益人大會也通過了,但無奈金管會硬是攔腰喊停,企圖用行政裁量權推翻受益人大會的決議,不僅讓受託清算機構野村證券很受傷,也讓許多外資發行機構就此卻 步,外界對金管會﹁硬拗﹂的作法,更是印象深刻。

一紙行政命令就要金融業老闆乖乖聽話的情勢,在過去兩年內四處可見。去年底,金管會對所有財富管理銀行發函,為了讓每位理專更了解所販售的商品,以後只要理專銷售一檔基金就要考一次試,如果以每家銀行櫃台平均販售超過二千檔共同基金計算,等於每位理專至少要考上二千次試。

一 位大型民營銀行財管主管拿著函令,苦笑著說:﹁這是要叫我們怎麼做生意?﹂但業者也說,不能全怪金管會,從二次金改以來,一件件的官司調查,﹁經辦人員嚇 壞了!﹂過去曾任金管會副主委的台銀董事長張秀蓮也坦承,﹁基層人員的壓力真的非常大,前一陣子,金管會裡有一波剛滿五十歲的退休潮,和這些官司調查不無 關係。﹂而更有金管會前高層透露,他在金管會任職時,電話曾被檢調長期監聽達二年之久,宛如白色恐怖再現。

因此,在求自保的前提下,如今從高層到基層經辦人員,所有的法令從嚴解釋,採取正面表列緊抓不放,只要法令沒說的,統統不准做,如果是現行法令管不到的,就以行政命令替代來約束,凡事不求突破,只願不出事。

在此氛圍下,許多法令嚴格到,﹁想守法,也不知該如何執行起﹂。

以最被金控業者詬病的子公司間交易為例,去年八月修法以前,法令規定無論金額大小,子公司交易都必須經董事會決議;如今稍微放寬,︽金融控股公司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一百萬元以上的交易才必須經過鑑價,再送請董事會通過。

業 內盛傳,某大金控在修法前,曾因為子公司間要交易一批殘值剩下十幾萬元的辦公設備,因此花上八、九十萬元去鑑價,才能提報董事會通過的﹁笑話﹂;而另外一 家金控也曾經發生早期旗下A子公司買的藝術品,因為不小心掛到B子公司的辦公室去,竟然就被﹁金檢﹂查出,要求立即改善;金融業人士聽到,除了搖頭,還是 搖頭。

問題六:裹足不前 無視國際競爭MOU簽等於沒簽 喪失難得優勢這不是一笑置之的笑話,這是台灣金融業生死交關的長期監理政策,而監理的態度,將決定產業下一回合的競爭力,但金管會用力一掐,恐怕掐住了業者的喉嚨,阻擋前進的腳步。

台 灣金融業的下一回合戰場當然在中國,但直到如今,距離簽署MOU(金融監理備忘錄)已經一年多,金管會還在用﹁金融三法﹂強制綁住業者;無論是登陸方式, 或登陸管道都有各種限制(見表),和新加坡金融業的大陸政策相較,新加坡金融局沒有給業者任何限制。因此,星展銀早就在中國遍地開花,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蘇州都設有分行,台灣起步已晚,又有法令綁住,如何談「逐鹿中原」?

前國泰金副總,現任台北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直言,有至少超過 九成的業務,中國金融業都已超越台灣金融業,台灣金融業再不去,﹁或許就永遠都不用去了!﹂二次金改也好,三次金改也罷,如果主管機關只會在監理上面作 為,讓大家都在不斷地寫報告、跑金管會說明、繳罰單中慌亂地度過,慌亂到忘了抬起頭,想想未來公司前景在哪裡?也不知道要把員工帶到哪裡去?政府也未端出 長期的產業興利政策。逐漸失去競爭力的台灣金融業,還有明天嗎?

馬吳體制下,金融業的明天在哪裡?

財政部 金管會 中央銀行1.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2.監理大權輕重失衡,業者手腳被綁住3.國際化裹足不前,MOU有簽等於沒簽4.買進國票金,大開民營化倒車5.員工沒加薪,業務沒創新,50萬員工心茫茫

ROE

(return on equity) 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股東權益。又稱淨值報酬率,即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股東權益)能創造多少獲利的回報率。

ROA

(return on assets) 資產報酬率=稅後淨利╱總資產。公司利用總資產(負債加股東權益)投入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報酬率,可衡量公司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

一個產業的ROA、ROE,可視為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代表產業的長期競爭力。

政府反賣為買 史上頭一遭民營化開倒車

日期 釋出官股

機 構名稱 方式 相關內容1997~98 交通銀行 拍賣 官股比率由100%降為51.38% 1997~98 台灣企銀 掛牌上市 上市後採二階段官股釋出1997.12.27 第一銀行 公開承銷 官股比率由51.9%降為42.1% 1998.1.22 華南銀行 公開承銷 官股比率由52.5%降為41.13% 1998.5.18 高雄銀行 掛牌上市 同年9/27釋股承銷價為14.64元1999.9.13 交通銀行 拍賣 官股比率由51.38%降為36.08% 2003.10.27 世華銀行 換股 1股國泰銀可換0.2808股世華銀行2005.1.1 台北銀行 換股 1股台北銀行可換1.1461股富邦銀行2004.11.17 合作金庫 掛牌上市 2005.4財政部釋出30萬張股票2006.11.9 復華金控 換股 1股元京證可換1.615股復華金2005.7.22 彰化銀行 特別股標售 台新金以26.12元標得22.5% 2009.12.6 國票金控 拍賣 拍出19.5萬張,成交價11.65元2010~2011.3 官股行庫買入國票金股份 公開市場買進 推估官股買進國票金成本在每股14元2010~2011.3 官股行庫買入彰銀股權 公開市場買進 財政部表示將拿回主導權

效率低落

官股長期表現不如民營

官股行庫ROA、ROE表現,不如民營銀行2008 2009 2010(估)ROE(%) ROA(%) ROE(%) ROA (%) ROE(%) ROA

(%)

第 一銀 10.02 0.11 2.28 0.11 6.83 0.32 華南銀 12.80 0.59 4.78 0.22 6.82 0.33 土 銀 6.14 0.30 5.71 0.27 9.49 0.44 合 庫 7.02 0.30 6.24 0.27 7.79 0.34 平 均 8.995 0.325 4.7525 0.2175 7.7325 0.3575 中信銀 10.99 0.80 1.00 0.07 10.28 0.75 國泰銀 5.38 0.33 9.33 0.58 12.00 0.70 北富銀 7.58 0.49 6.42 0.38 9.10 0.50 玉山銀 1.69 0.10 3.45 0.19 7.48 0.38 平 均 6.41 0.43 5.05 0.305 9.715 0.5825

資料來源:台新投顧

官股行庫帶頭殺價競爭

2010年聯貸排名,前5大中有4家是官股;但殺價的結果沒有利潤,全體銀行ROA、ROE都降低排行 銀行 市占率 成交金額

(億美元) 聯貸案

代表 金額

(億美元) 利率

(%)

1 台 銀 29.1 151.56 台灣高鐵 118.43 1.8 2 合 庫 8.7 45.18 旺宏電子 5.67 1.2 3 兆豐銀 7.0 36.29 頂率開發 2.30 —4 土 銀 6.9 35.92 甲山林建設 1.81 1.8 5 北富銀 6.7 34.81 台北金融

大樓 10.15 —

6 中信銀 5.6 29.14 榮民工程 2.48 —7 第一銀 4.3 22.17 奇美電子 1.24 —8 彰 銀 3.8 20.02 欣翰建設 1.84 —9 玉山銀 3.7 19.40 廣昌資產 1.57 —10 台新銀 3.6 18.53 LG台灣 3.10 1.8 資料來源:Bloomberg、各銀行與國際相比 台灣官股行庫競爭力不足!

新加坡星展銀行 vs. 第一金,第一金為之遜色

星展銀 第一金

董事會

成員背景 淡馬錫小組成員、淡馬錫控股副主席、花旗集團東南亞地區首席執行官、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主席、德意志銀行企業部營運總監、樟宜機場集團(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 除三位獨立董事為學校教授外,其餘多為財政部官員

董事會

官股席次 4/11 9/15 年 1998 2010 1998 2010 官股比率(%) 約20 約20 約42 約30 ROE(%) 2.68 10.2 9.11 6.71 ROA(%) 0.27 0.98 0.63 0.35 資料來源:星展銀、第一金

金管會監理輕重失衡

監理3大不合理原則

1 法令訂定難以切實執行例如:關係人交易修法為德不卒、客戶資料管制過嚴

2 氾濫的行政命令

例如:保險廣告代言人資格認定要有業務員執照、理專賣一檔基金要考一次試3 未能建立投資人投資風險自負觀念

例如:投信結構債的處理

前進大陸 金融業:新加坡較開放

台灣 新加坡

登 陸方式 台灣金融業可就赴對岸直接參股、設立分行或設立子行,三種方式選擇其中二種,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經金管會同意後登陸 方式不拘,只要向金融局提出申請,准許即可登陸管道 台灣金融業可就直接投資、或繞道第三地、再由第三地的子公司進行投資,二種方式選擇一種,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經金管會同意後登陸 無特別限制,僅須遵守中國銀監會的規範資料來源:MAS、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6

看準資金轉向 率先喊進金融股 許世德:台灣金融業進入「黃金十年」

2011-5-2  TWM




在金融分析師中,許世德資歷不算深,和「天王級」的金融分析師相比,他算是「菜鳥」。但二○○五年迄今,他已多次拿下台灣區金融業最佳分析師頭銜,並得到許多金融業老闆的讚賞。

撰文‧吳美慧

某日的午後,國泰金控內部正忙著準備即將舉行的法人說明會的資料,就在大家忙得焦頭爛額時,當時擔任國泰金副董事長的蔡鎮宇,悄悄地把工作人員叫進辦公 室,交代說,「等一下看到Dexter時,你們要對他客氣些,他如果提問,要仔細回答他的問題。」場景轉到另一個地點。這天中午,記者約好和京城銀行董事 長戴誠志聊聊最近金融業的情況,只見他帶著一位年輕人走進會議室,向我們介紹:「他是Dexter,是外資金融分析師中,我看過少數在報告中很有觀點的 人,你們想要了解金融業,就一定要認識他。」被蔡鎮宇特別交代同事要關照的,或是被戴誠志讚賞的Dexter,就是甫離開摩根大通證券,即將到巴克萊證券 履新的金融分析師許世德。

英雄出少年

拿下金融業最佳分析師頭銜在金融分析師中,許世德資歷不算深,正式當上分析師只有七年的時間,和「天王級」的金融分析師相比,如前美林證券研究部主管程淑 芬、前瑞士信貸大中華金融產業分析師林淑娥,或是前德意志證券的余婉文,在這群前輩們面前,許世德算是「菜鳥」。但英雄出少年,從二○○五年迄今,他已多 次拿下台灣區金融業最佳分析師頭銜,在這個行業脫穎而出,並得到許多金融業老闆的讚賞。

提起外資分析師這一行,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不外乎是「外資金童」、「高薪」等令人稱羨的字眼。的確,只要禁得起考驗,熬過只有一半存活率的研究助理階段,躋身分析師行列的,個個都是年薪千萬元起跳,甚至上億元的金童或嬌女。

最近外資圈就盛傳,巴克萊資本證券準備十億元挖角「明星級」的分析師,鎖定對象包括讓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另眼看待」的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PC硬體分析 師楊應超與陳衛斌,在外資分析師圈中素有「老虎隊」之稱的「大咖」,統統都被挖角到巴克萊證券。巴克萊證券希望藉由這群明星分析師的分析判斷與選股能力, 快速擄獲國外基金經理人的目光。

被巴克萊列入挖角名單的許世德,六十八年次,台大工商管理系畢業,說話速度快而坦白,加上擁有陽光男孩般的外形,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起大多數分析 師曾有留學經驗或是擁有碩士學位,他並沒有太突出的資歷,能夠在這一行一待十年,靠的就是「不服輸與挑戰自己」的堅持。

一畢業,誤打誤撞到摩根士丹利證券擔任研究助理的許世德。「當時只要老闆交代的事,一定使命必達。」就是這樣的概念,讓他在研究助理的位置一待就是三年。

這三年是艱苦的日子,每天早上七點多進辦公室,常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二點才回家,連周末假日都「泡」在辦公室裡,每天在辦公室和家裡兩個定點移動。當 研究助理怎麼會這麼忙?「不熟啊!什麼事都要從頭了解。」剛入行的許世德,對產業研究完全不懂,而助理的工作,是要輔佐分析師研究產業,要清楚且快速地找 到資料,提供給分析師做研究。

研究心法一

熟悉財務報表、建立新研究模型當助理的第一年,他拚命熟讀各金融公司的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到後來的現金流量表;同時,還「自 找麻煩」地著手建立研究模型。一般來說,不少分析師使用的研究模型都是沿用「考古題」,把前人留下來的研究模型稍微修改後操作。但天生喜歡創新的許世德, 拋棄既有的重新建立,「光是一個模型需要的項目就多達八百多項,而且至少要一、二周才做得出來」許世德說。其實,金融業使用到的研究模型不只有一項,甚至 多達二、三十項,尤其是銀行在不斷的購併擴大版圖中,逐步發展成為金控公司時,此時單純的銀行變成控有壽險、證券等營業項目的控股公司,就需要更多的研究 模型串連起來,才能夠讓預測更精準。

建立研究模型這麼費事,為什麼還要建立?「可以透過建立模型,去了解數字背後的邏輯。」許世德不經意地透露出自己在研究中的撇步。喜歡思考的許世德,會把 各報表中的邏輯和關聯性串連起來,藉此發現新的趨勢與方向。因此,他的報告才能屢有創意和角度。儘管建立模型是一項費時耗神的工作,但許世德迄今仍樂此不 疲的建立,就是希望找出有別於其他金融分析師的見解。

研究心法二

實地走訪第一線了解實情

因為如同偵探般的精神,許世德曾經在玉山金合併高企時,實際到高企的營業據點觀察,了解高企的客戶情況,作為判斷玉山金是不是做了一樁好買賣。後來他發 現,高企客戶數激增,是利用高利率來吸收存款,難怪玉山金合併高企後營收成長,獲利卻裹足不前。此外,他利用地毯式搜索財報時,在○七年九月率先發現新光 金帳上擁有十.六萬張萬泰銀行股票及三十一億元可轉換公司債,若萬泰銀無法重新資本化,新光金的整體損失將高達五十二億元。所以許世德趕快發布報告,建議 客戶「賣出」新光金股票。這一「喊賣」,讓外資持有新光金比重減少五%,股價下跌一成,堪稱價值「百億元報告」。

後來,新光金股價從每股三三元一路下跌到六.三五元,跌幅高達八成,他的「喊賣」讓客戶減少不少損失。除了喊賣新光金外,許世德也唱衰兆豐金、國泰金及富 邦金,由於他們潛在的CDO(抵押債務債券)損失極高,因此持續發出「賣出」建議的報告。回頭來看,許世德適時且清楚的建議,提供了客戶極有用的投資資 訊。

就如同在少林寺練功一樣,把馬步蹲好、基礎打好,才能積蓄未來躍起的實力。正因為許世德在當研究助理期間,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精神,熟讀財務報表、建立研究模型,才能夠在三年後轉戰摩根大通證券時,成為正式的金融分析師。

「他很認真,又聰明。」第一金總經理簡明仁這麼形容許世德。在眾多的外資券商中,許世德是率先在○八年推薦第一金的分析師;當時第一金的股價約莫十八元, 後來最高曾漲到二十七元,許世德的推薦,讓市值增加五八二億元。在第一金的經營者還未看到自己的價值時,他在研究報告中就提到「資金回流,銀行業業績好 轉」的概念。果然,金融股從○九年年初,進入多頭走勢,而許世德也因為大力看好金融股,一戰成名。

研究心法三

留意金融關鍵數字變化

「當初推薦金融股時,還被主管、客戶消遣。」在金融海嘯期間,曾用力「喊賣」的許世德,在轉彎看好金融股時,主管、客戶都不太相信,還高度質疑他的判斷。好奇的是,當時他憑什麼敢率先提出「金融業與金融股會好轉」的觀點?

「資金!」許世德點出關鍵。「我看到資金回流,金額高達兩百五十億美元,這麼多資金回到台灣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加上政府又調降遺贈稅,等於是救了台灣。」 的確,當這麼多資金回到台灣時,流向房市、股市,加上政府開放陸客觀光,促使國內投資增加,銀行的業務自然好轉,金融股當然會跟著好。

其實,在看到資金流回台灣的同時,許世德也「順便」在台北大直置產。「資金回來,一定會買房子的。」從這幾年國內房價大漲,金融股股價上升,證明許世德當時對趨勢的判斷正確,也因為他的身體力行,為自己的財富加分。

「我看錯了!」許世德迄今仍懊惱,他並沒有在金融股開始從谷底反轉向上時,就建議客戶買進,而是等到金融股上漲一○%後才開始大力「喊進」。儘管如此,他 仍是當時金融分析師中,少數看多的人。為什麼會看錯?「在金融海嘯期間,我當時看得太空了,沒有注意到資金回流速度與金額這麼大。後來看到數字上來,才知 道自己沒注意到資金問題。」面對疏忽,許世德很快的修正,立即建議客戶買進金融股,才有賺取後續二○%、三○%的機會。經過這次的經驗,他養成了常常問自 己:「我看對什麼?我看錯什麼?」的習慣,利用一次次的自我檢討,增強對產業趨勢以及個股長線的研判能力。

解讀趨勢一

政治、總體環境影響金融甚巨金融產業既龐大又複雜,要怎麼觀察和研判金融業的趨勢?許世德說,影響金融業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歸納出政治因素和總體環境 兩大方向。以政治因素來說,主要是觀察執政者對經濟的企圖心,以及擺放在發展經濟精神多寡。至於總體環境,則要觀察資金流向和利率水準。

許世德大膽預期,台灣的金融業已經從○九年進入「黃金十年」,至少在一二年總統大選前,都可樂觀以待。他之所以如此樂觀,主要是觀察到資金回流、投資增加、銀行放款增加、升息,以及陸客來台等五大現象。

他說,從○九年開始,資金逐步匯回台灣,這些資金有來自台灣調降遺贈稅、海外獲利所得;兩岸直航在兩岸往來便捷下,促使台商回台買屋、買車,並增加在國內 消費;在中國工資持續上漲與勞工保險成本增加下,越來越多工廠逐步把生產基地轉回台灣。加上台灣政府開放陸客來台,帶動觀光服務業,飯店、遊覽車等行業開 始熱絡,帶動國內的投資。「過去台灣的投資以科技業為主,科技業花了很多錢去國外買設備,錢都被誰賺走了?」許世德提出這樣的觀察。

許世德表示,觀光飯店業上來會實際帶動內需產業,內需上來、就業率增加,國內的經濟就會好轉,這才是真正對經濟有幫助的地方。

解讀趨勢二

存放比左右銀行獲利

而國內的投資增加,銀行對企業的放款金額就會提高,從存放比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九八七年,台灣的銀行存放比七七%;九五年時上升到一一 ○%;○七年時,又降回七七%。「存放比下降,代表銀行收進來很多錢卻放不出去,銀行的獲利自然就會差。」許世德清楚地分析。他預期,隨著內需提振,國內 銀行放款金額增加,存放比會逐步提高,國內銀行業的獲利就會跟著改善。

此外,「升息趨勢確定,對銀行業也是有加分效果。」許世德進一步說。全球通貨膨脹形成,加上各國為了抵銷部分通膨與匯率上升速度過快,因此利用升息作為踩煞車的手段。只要升息,銀行的利差就會擴大,獲利空間也就出來了。「銀行未來會更好。」許世德篤定地說。

既然看好金融業,要如何挑選值得留意的金融股呢?許世德建議,可以把活存多寡以及消金、企金比重,當作選股的參考指標。根據他的觀察,銀行吸收進來的錢, 成本最低的就是活存,如果銀行可以把活存善用轉作企業放款,利差就會提高。目前,國內的活存利率約○.一七至○.二九%,企業放款利率約二.三五%,中間 有相當可觀的利差。倘若銀行吸收進來的資金以定存為最,就要想辦法讓定存戶轉為財富管理的客戶,這樣銀行才可以收取較多的手續費。「一筆錢進來如何善用, 以提高銀行的獲利,就是學問。」他就是根據這樣的邏輯,一家家地找出具有推薦價值的股票給客戶。

至於這家銀行是否值得長期投資?許世德認為,經營者的視野高度很重要。「最好是總經理是經濟學家,或是經歷過各種部門,才可以先行看到經濟趨勢,並且靈活 調整營運方向,才不會做出不符合企業文化的業務,浪費公司資源。」在眾多的銀行中,他特別推崇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並期待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成為明日之 星。

解讀趨勢三

景氣好轉,對官股銀行是加分在大多數金融分析師相對看好民營銀行時,許世德「逆勢」推薦官股銀行。他認為,景氣不好時,官股銀行的人事成本,往往會成為包 袱;一旦景氣好轉,官股人事成本不變,企業放款金額又提高,「對官股來說就是很大的加分效果」。所以,他認為在金融業持續看好下,第一金、彰銀是可以觀察 的標的。

而除了銀行業務外,隨著購併項目增加,壽險、證券也成了必須要研究的課題。許世德指出,壽險業的觀察重點是人壽保險的比重以及債券殖利率高低;證券業則可以等待股票成交量低時再進場承接,往往可以買到相對便宜的價位。

在忙碌的外資分析師生活中,許世德用「個體戶」、「傳教士」來定義自己的工作模式,用「一路上充滿了驚奇」來形容自己的生活。原來,分析師必須要自己撰寫報告,還得用電話或是飛到國外向客戶傳達報告中的觀念,希望客戶可以接受,進而以此作為操作參考。

傳教士精神

不厭其煩地將好建議傳達給客戶而每一份「自產自銷」的報告出爐,要以「傳教士」般的精神,講超過上百次、同樣的話給不同的客戶聽。有些客戶會耐心聽完,有 些一聽到台灣的金融股「直接就把電話掛了」,面對這樣的景況,許世德只能不厭其煩的call客戶。「準最重要」,只要報告的投資建議精準,即使原先對台灣 金融股沒興趣的投資人,也會回頭開始留意。

許世德用「一路上充滿驚奇」來形容他的分析師生活。其實,許世德從大三開始,就生活在驚奇中。暑假期間,他騎著摩托車賣咖啡機,體驗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管理與人生。大四時,他參加創業營,成功的以「線上家具銷售」計畫拿到冠軍,領到二十萬元獎金。

當研究助理期間,他曾到中華職訓學做義大利菜,從擀麵開始,到做整套義大利餐,一點都難不倒他。金融海嘯期間,當客戶對投資興趣缺缺時,他利用閒暇時間參 加綠光劇團學話劇,增進與客戶互動的能力,最後還參與由吳念真擔任導演的「一樣的月光」,做全台巡迴演出,如同他做報告一樣的慎重其事。

年輕、有活力,充滿熱忱,許世德堪稱是新一代外資分析師的代表。在競爭激烈的分析師領域,他靠著堅持、不服輸,以及高度投入工作,才能成為人人稱羨的「明星分析師」。

許世德

出生:1979年

現職:巴克萊證券金融分析師(即將履新)經歷:摩根士丹利研究助理

摩根大通金融分析師

學歷:台大工商管理學系

台灣銀行業者眼中的外資金童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許世德雖然年輕,但卻是少數能夠在報告中提出不同觀點的人。我很喜歡看他寫的報告,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前國泰金副董事長蔡鎮宇:我對許世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能夠用心思考,提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看法,一針見血地剖析金融情勢。

第一金控總經理簡明仁:許世德分析金融產業很有想法,分析得很細,跟他聊天或是看他的報告,會有不同角度的收穫。他很早就推薦第一金,讓我對公司有不一樣的體會。

許世德的金融獵鷹選股法

1 先看經濟大方向

台灣經濟三大動力:

都更、陸客、ECFA,讓台灣的金融業進入黃金10年。

2 再看產業結構

影響金融股的三大關鍵:

利率、放款、經濟環境。

● 利率:利率上升,銀行利差增加,銀行的獲利就會提升。

● 放款:放款增加,代表生意增加,對銀行的獲利有加分作用 。

● 經濟環境:經濟好轉,民間投資意願增加,銀行放款提高,有利銀行業者;反之,企業投資活動減少,對銀行營運不利。

3 挑選投資標的標準

投資金融股的三大關鍵:活存多寡、消金企金比重、經營者心態。

● 活存多寡:代表可以收取比較低成本的資金,然後以比較高的利率把資金貸放出去,可以提高利潤。

● 消金企金放款比重:對企業放款比重增加,代表銀行擁有比較穩定且長期的放款業務,就放款結構來說,是比較健康的。

● 經營者心態:經營者有比較宏觀的視野,銀行的格局就會拉大,銀行比較容易有好的發展。

4 總結投資標的建議

銀行業:

一、放款金額快速增加;二、活期存款比率愈大愈好。推薦:彰銀、第一金。

壽險業:

一、短期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匯兌問題要先解決;二、企業所購買的債券殖利率高。推薦:富邦、中壽。

證券業:

一、多一點IPO、TDR在台股上市;二、資金回流的規模;三、股票成交量低的時候進場。推薦:元大證、群益證。

許世德的一天

07:00 進辦公室,聽語音留言、看國內財經報紙、確認e-mail、看昨天歐美股市概況、了解歐美分析師看法,並分析這些消息對亞股與台股的影響。

07:30 開亞洲區早會。

08:00 開台灣區早會。

08:30~12:00 call亞洲區的重要客戶,告訴他們今天的重要訊息與idea。

14:00 歐股開盤前和call歐洲客戶。

14:00~17:00 拜訪公司、call客戶、寫報告、追蹤數字,或是與其他分析 師交流。

17:00~20:00公司不定期有內部策略或 產業會議,討論本周市場動態、影響 的重大訊息。

20:00 美股開盤前call美國客戶;出季報或大報告,到凌晨1 ~2點才回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6

美債壓垮國泰金 蔡明忠當「金融業老大」

2011-8-15  TWM




八月九日這一天,對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而言,肯定是百味雜陳。

因為這一天,台股仍然跌跌不休,股災陰霾仍然籠罩,但也在這一天,富邦金以總市值三六八六.一八億元正式飛越國泰金市值三六○四.四一億元,成為貨真價實、理直氣壯的金融股股王。

儘管早在一個多月前,富邦金的股價就已經超越國泰金,但事實上,市值才是代表資本市場給予一家公司的價值評估,換句話說,市值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因此,就從這一天起,蔡明忠成為如假包換的「金融業老大」。

然而,同一時間,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肩頭上的擔子更重了,儘管有國安基金進場拉抬,但國泰金仍在市場預期心理下,截至八月九日為止,大跌一七%。

蔡宏圖個人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他在去年兄弟分家,向銀行大舉融資,買下弟弟蔡鎮宇手上一五%股權,如果按一般投資人融資價格計算,市場估計蔡宏圖 恐怕在股價三十六元上下,就會收到券商追繳通知。但如今國泰金早已跌破這個價位,儘管蔡宏圖絕對有足夠財力補足保證金,但這種滋味,在曾是台灣首富的蔡宏 圖心裡,絕對不好受。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8

金融業 ,老千地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219247

我貓王看見這個網上留言,百感交雜:“金融業是賺easy money?你的以為會是大錯特錯啊!最難賺的才是金融錢!金融業 ,老千地 ,如帶良心返工的,入行金融業,請三思啊!”我們這群背負著千百客戶的老經紀,天天上班都好似受靶般!遲些我們可能集體向溫州老闆學習!可悲的金融資本主義,金融工程搞出各式各樣的證券化,別以為從不涉足於股場的,自然可以置身度外!待到股市越跌來越大的時候,肯定會波到及各行各業,還有樓市、及我們的強積金(MPF),什麼都會隨著股市而萎縮的!股市是所有經濟數據中,最前行的指標!我一位從事市場推廣的老同學,經常問我的意見,因他從不會在股市爆跌之前進行大型推廣活動的!

怎樣也好!誰叫我貓王在這個圈子生活?很多事我們還是要面對的!港股恒生指數從去年11月的25,000點左右跌至今天,大概只跌了三份之一的點數!相對很多稍為二線的股份,這指數跌幅並未能反映現實,大部份股份已跌去了50%到60%以上!一個值得心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今次熊市中,老是把大藍籌股托著,縱說浴缸理論,今次大藍籌股的跌浪明顯有過份滯後的跡象!今年8月9日的反彈市,我說有護航盤在托市的跡象,見過1998年官鱷對弈的好戲,可見官方的買盤只在意於藍籌股,要待到藍籌股跌到離奇,才會引起官方的著眼點!以今天收市計,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只9.30倍,我相信市盈率 8倍才觸及到官方的神經點,這個計算是在15,000點以下!況且外圍的境象太不明朗,誰也看不透,我相信自8月9日以後,官方也不敢太早出手再次托市!

上週五下午,我貓王看見大部份股份的股價都徘徊於全日最低位,深知不妙!皆因我看慣國際鱷群的手法,他們喜歡在長假的交界的日子發動攻勢,1998年的熊第二期反彈,1月尾期指結算之後,正值香港春節假期,就在這一個空檔期中,大戶在外圍大幅推高外國上市的股港,假後港股裂口高開,相信當時很多期指空倉要即時投降!雖說今次股災是世界性的,但看見道瓊斯指、及法蘭克福DAX指數到我寫作這一刻都未跌穿89日的底部,今天恒生指數下挫770點,在成交金額最大的100隻股份之中,我看不到有上升的股份,且很多股份都跌多過10%,其中兩隻澳門系賭股更跌超過20%!這行情的脆弱可說經典!我陰謀論的推敲,中國「影子銀行」的風暴怎也糟不過歐洲債災,假若不是國際鱷群在妳中國國門口捕食,又是什麼?就是趁著妳國慶黃金假期造妳!
Picture
溫 州老闆避債逃亡,一石擊起千重浪,內銀股對這衝擊有多少影響?一時難以估計,而我貓王也得承認之前輕視了內銀股不良貸款問題。相關新聞已流傳了一個星期, 我們倘未看到有關官員作出相應反駁,估計問題可能真的很嚴重,又或中央亦倘未調查到真實情況!又或有些工作在安排中。當初,我估計16,000點左右會有一個較大的支持,這個數值是以2007年10月尾頂部的數值除以2而得出的,下週初股市應該稍為支持,現在,我也只好見步行步,不敢估計太多了,停戰而坐觀虎鬥是最佳策略,如果我要買上,大可以待到股市轉勢以後坐順風車,逆風前行始終是痛苦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0

端牛肉!陳裕璋選前安撫金融業

2011-12-05  TWM




金管會,終於動起來了!

十一月二十四日,台股一片慘綠,金融股卻一枝獨秀。「金銀會」的好消息,振奮了市場。

金融圈從去年九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生效,就開始引頸期盼兩岸交流的實質「牛肉」,苦等一年多,終於在上週,十一月二十三日,等到了一盤大 菜: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與中國新任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展開「金銀會」(金管會與銀監會在「兩岸銀行監理合作平台」架構下會談),端出陸資來台參股一○%的日出 條款、台資銀行承做人民幣等相關規定的重大利多。

在市場對金融股重燃興趣的同時,業界人士也都嗅到了一股不一樣的氣氛!

這次的「金銀會」,熟悉對岸政治運作的金融圈人士分析,中國新任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十月三十日才就任,離金管會宣布陳裕璋將赴對岸拜訪,中間只有兩個多禮拜 的時間。一般來說,碰上換首長,若要進行會談,且希望有好結果,通常都會在上任半年,熟悉業務之後才會面。

改變一:放下「官樣」出席餐會,跟業者搏感情

而且,尚福林在中國金融業,一向以低調謹慎、內斂的個性著稱,「省話」的程度,比起陳裕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兩邊能在尚福林上任不到一個月就會面,一 位派駐上海的金融高層就說,明顯感覺得到,是我方主動,而對方則是「友善」的配合我們的步調,「現在變成是我們比較主動!」

突然化被動為主動,陳裕璋為什麼突然一改過去高高在上的「官樣」,態度一百八十度大改變?

總統大選倒數不到兩個月,選情緊繃下,身為金融監理單位的大家長、之前又被封為「最難見到面」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不得不動起來,替大老闆馬英九顧好金融 業鐵票。

也正因此,陳裕璋在這次北京的金銀會後,特地由官股的土銀協助安排,前往上海會見當地的五十多位台資的銀行、保險及證券代表。一位與會人士就強調,會中陳 裕璋多次強調對在中國打拚的台資金融機構的關心,「有點宣慰僑胞的意味,」一位在場人士形容。

過去,台灣金融業大老闆們,要見到陳裕璋,可說是難上加難。熟悉陳裕璋個性的人都知道,他承襲馬英九「不沾鍋」的個性,一向不喜歡跟業者有太多令人瓜田李 下的想像。而最近以來,他不只突然主動出席、會見上海業者,更在台灣也是出席餐會、擔任「主角」,金管會從陳裕璋以降,主動出擊,安撫金融圈的意味濃厚。

據了解,從十一月初開始,陳裕璋就開始透過公會的安排,「擺了很多桌」,跟金融業者和周邊監理單位「搏感情」,也等於拉抬選情。在十一月九日跟證券業者以 及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集保中心等周邊單位的餐敘上,陳裕璋就對業者宣示,一定「積極開放」,爭取業界支持。

改變二:審核「有效率」批准登陸速度,比以前快

不只吃飯、跟業者搏感情,金管會從上到下,也一改過去被人批評「官僚」的態度,連審核赴中國投資,都變得「有效率」了起來。

十一月二十四日,金管會宣布核准群益投信赴中國,與對岸華西證券合資籌設基金管理公司的消息。

從此案,明眼人不難看出現在氣氛已大不相同。

二○一○年三月,富邦金控宣布將與對岸成立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甚至傳言已經運作到連對岸主管機關都已經點頭答應。但金管會就是硬不首肯,拖到了二○一 ○年十二月才批准這樁投資案,中間相距了九個月!

反觀這一次,金管會核准令都已經批下來了,群益投信卻連合資公司的名稱、資本額、地點都尚未確認、也還沒有拿到對岸證監會的正式批文,讓業內人士嗅出了不 尋常。以前金融機構赴中國,總是對岸通通談妥了,就看台灣金管會的臉色要不要放行。但這次卻是台灣主動放行,不得不讓人聯想,是選前的利多。

陳裕璋這次在金銀會上的努力,終於讓國內金融界感受到了正面的訊息。「這次兩岸的金銀會,正式打開了國內金融界登陸的那扇門。」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觀察, 這次金銀會所釋出的金融政策與項目,金管會已經打開所有的通道,讓國內的金融業赴中國發展,只是接下來的許多項目、進度核准的快與慢,球都在對岸。吳一揆 指出,希望對岸的金融監理機構能給台灣金融業比外資金融機構更好的條件,加速審核與放行,讓兩岸金融業有實質更進一步的合作,不再只是政策上的牛肉。

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也強調,陳裕璋能在銀監會和證監會新換首長的此時與他們會面、把對方監理策略的第一手訊息帶回台灣,對金融業者就是一大幫助,「這個 時候當然是越快越好,尤其是剛上任的人,你是不是要趕快見到他,了解他的政策方向怎麼樣,」魏寶生說。

陳裕璋上任十八個月以來,終於給台灣金融界端出最大的金融牛肉,面對金管會釋放的種種善意和利多,大選剩下不到五十天,陳裕璋和金管會「緊急動員」放利 多,替執政黨拚選票,效果到底有多少,只能待大選時見真章。

【延伸閱讀】「金銀會」聯手,端出5大利多

陸資來台2大利多:1. 陸銀來台參股:訂日出條款,預計年底實施,參股上限合計為10%2. QDII來台投資:允許大陸境內合格投資者(QDII)來台投資金額上限從5億美元提高為10億美元

台資登陸3大利多:1. 台資銀行據點:已提出申請的玉山銀、台灣銀行等,對岸年底前將批准放行2. 台資銀行人民幣業務:6家台資銀行人民幣業務,只要文件備齊,對岸將加速審批3. 綠色通道:首度確認範圍為中西部及東北21省,台資銀行在此申請分行,對岸將給予審批便利資料來源:金管會、新聞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7

金融業的使命與責任

http://www.eeo.com.cn/2012/0116/219601.shtml

經濟觀察報 尹中卿/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基礎,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 基礎。要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人才和資金等要更多投向實體經濟,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於發展實體經濟,收入分配要更多向勞動傾斜,努力營造鼓 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同時,要發揮好金融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強金融業核心競爭力和服務能力,使金融更好服務於實 體經濟發展。這就對金融行業、金融機構、金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金融業獲得超乎尋常的進展,金融業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自我創新、自我膨脹等一系列值得重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金融中心城市和城市金融中心星羅棋佈。建國之後一個時期,我國嚴格控制城市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逐步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 海3個城市群,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也明顯加快。到2010年底,城市化率達到47.5%,比1978年提高近30個百分點。我國用3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 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鎮化歷程。然而,城市化建設也出現了一些亂象,目前全國有30多個城市正在爭相建設全國甚至全球「金融中心」,有上百個城市提出要建 設地區金融中心和城市金融中心。根據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佈的第三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報告,2007到2009年,上海、北京、深圳金融從業人數年均分別 增長 8.86%、11.81%、18.85%,瀋陽和長沙更是超過20%。

第二,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遍地開花。近些年來,各種各樣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建設熱潮從一線城市向地、縣級城市蔓延。有材料表明,全國各地已設立 300多家名目繁多的交易所,交易品種不僅包括金融資產、稀貴金屬、農副產品、醫藥產品、文物、藝術品,還包括企業國有產權、農村產權、林業產權、文化產 權、知識產權、技術產權、航運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一些交易所把各種衍生指數作為主營業務,一些交易所甚至把藝術品資產進行拆分,開展「藝術品份額交 易」。據說有的白酒企業也正在醞釀開展期貨交易。

第三,居民理財產品多如牛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以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居民收入、家庭財富和資產迅猛增加。從1978年到2010年,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近40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5倍,人均儲蓄存款由不到500元增加到近2萬元。在居民財富迅猛增長、公眾資產結構 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進入超常規發展階段。截至2010年底,保險投資資產4萬多億元,信託資產3萬億元,公募基金管理的淨資產規模為近 3萬億元,銀行面向個人的理財產品的賬面餘額1.7萬億元,加上對機構和私人銀行客戶發售的部分,估算達到2.5萬億元左右。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 和風險資金的規模更是沒人能說得清楚,普遍存在「臨門一腳、強制入股、包裝上市、撈了就走」的情況。

第四,民間借貸和影子銀行過分膨脹。隨著金融機構日益多元化,我國社會融資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官方利率價格信號失真的情況 下,很多社會資金流向了民間借貸體系、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商業銀行的表外資產。各類投資公司、民間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無銀行之名、為銀行之 實」,往往以銀信合作、委託貸款、信託理財等方式為企業提供超短期過橋貸款和其他貸款,監管套利。根據公開資料,截至今年10月,民間借貸餘額超過4萬億 元,影子銀行放款規模超過8萬億元,相當於同期銀行貸款總額的20%以上。

第五,國際熱錢進入境內投機套利。近年來,由於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加之美元、日元、歐元利率持續走低,部分境外投機套利資金假借貿易、企業和個人 結匯、外商投資等渠道,採取零星、分散、隱蔽的方式,多渠道滲透進入境內。從過去幾年情況看,國際熱錢規模大,期限短,要求回報高,往往熱衷於在樓市、股 市、債市、匯市、農產品和大宗商品領域進行炒作,還有部分境外熱錢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國內民間借貸市場。

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資本配置失衡,產業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出實體經濟,流入金融市場。近兩年來,金融業利潤一直遙遙領先。在前不久的論壇上,一家銀 行行長坦率地承認,目前「中國銀行業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除了傳統的銀行業務 外,各類投資公司、民間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機構並未嚴格遵守基準利率4倍的規定,而是以經營超短期過橋貸款、替企業解決短期頭寸的方式高利 率發放貸款。盈利豐厚的民間借貸,吸引了上市公司甚至全社會資金的參與。目前在一些地方和行業,許多企業家退出實業、放棄產業,進入金融行業、資產投資、 資源投機和大宗產品炒買炒賣領域,出現了產業資本轉身資本運營的趨勢性變化,甚至出現了實體經濟空洞化、空心化、虛擬化的苗頭。虛擬經濟虛胖,必然助推和 加速金融資本、資產、資源逐步泡沫化,同時也導致企業融資困難、產業資金流失、實體經濟失血缺氧、國民經濟虛弱萎縮。根據有關機構資料,2011年前三季 度,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的利潤同比增長10%,小型企業的利潤同比僅增7%,外貿企業利潤甚至下滑到3%以下。一些企業被迫向地下錢莊借貸,有的 利率高達70%到80%。因為無力還錢,一些中小企業主只好選擇「跑路」,出現所謂「跑路潮」和「倒閉潮」,實體經濟加速放緩。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即期 權益與預期收益都變相證券化、貨幣化、資本化,體外灰色經濟、地下影子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畸形發展,正在極大地衝擊著實體經濟,導致國民經濟過度投機化、超 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我們知道,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的基礎,也是金融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基礎。金融原本來自實體經濟,也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由於金融經營的是資本和貨幣, 金融業處於產業利益分配鏈高端。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受比較利益驅使,大量資本和人才必然會從產業和實業中游離出來,金融業成為最賺錢的行業和職業,無形 中就削弱了產業資本和產業人才的發展,也容易助長投機之風,侵蝕實業文化。在金融業超常規發展的時代,社會上推崇的不再是產業和實業大王,而是金融和資本 大亨,人們的實幹和創業精神日漸衰減。

縱觀世界歷史,金融還會週期性地製造泡沫,每一次泡沫破裂都會給實體經濟發展造成深深的傷害。由於金融業佔據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削弱了產業基礎,許 多顯赫一時的國家在金融近乎瘋狂發展之後而日漸衰落。公元16世紀,西班牙以航海起家。隨著拉美金銀大量流入,西班牙人不再願意從事艱苦的海運,很快就衰 落了。17世紀初,荷蘭人又依靠航海稱霸全球,財富增長使荷蘭社會投機之風日盛,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給荷蘭經濟致命一擊。進入18世紀,英國政府授權 南海公司壟斷貿易權,1720年引發了對南海股票的空前熱潮,由於沒有實體經濟支持,其股價猶如泡沫迅速膨脹又迅速破滅。進入20世紀80年代,日本房地 產市場、股票交易市場等領域因大幅投機炒作連續上漲四年,後因廣場協議引發泡沫崩盤,從房屋、土地到股市、銀行無一倖免,20多年迄今還在嚴重拖累著日本 經濟。更別說上個世紀30年代的全球大蕭條,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剛剛度過的國際金融危機。最近席捲全美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實際上就是美國草根階 層對金融過分創新、缺乏監管所形成的泡沫經濟的一次直覺式反思和批判。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很深刻的警示。國內國外實踐反覆證明,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炒作資產不僅會影響實體經濟發展、擴大 社會貧富差距,而且會增加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必須從更高的宏觀層面,充分認識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正確認識金融業與實體經濟 的關係。作為一個經濟大國,我國金融業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需要大力加強、大力發展。同時,我們也要對金融業發展進行規制,加強引導, 充分發揮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

第一,金融業必須面向實體經濟。金融來自實體經濟,金融業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面向實體經濟。如果金融虛擬過度膨脹,肯定會對實體經濟產 生負面影響。特別是那些與實體經濟沒有直接聯繫的金融衍生品的槓桿效應,必然會增加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加速泡沫經濟形成,甚至帶來金融動盪或經濟危 機。實際上,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房地產和金融投機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適度範圍中,對活躍實體經濟有利。只有當經 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以及 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使得泡沫經濟的發生更為頻繁,波及範圍更加廣泛,危害程度更加嚴重,處理對策更加複雜。對我國而言,不僅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 快金融創新,更要加強金融監管,提高金融監管水平,防止金融違規,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二,金融業必須服務實體經濟。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動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動狀況。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機 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發揮好金融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金融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要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吸引全社會的沉澱資本通過股票、債券、票據、金融 衍生品等虛擬資本,不斷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過程的資金需要,增強金融業核心競爭力和服務能力,實現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重組,提高實體經濟運作的質量和 效率。

第三,金融業必須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實踐一再證明,金融發展與產業發展相適應、配合良好時,將有力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當金融過度發展與 產業的關係漸行漸遠,甚至凌駕於產業之上時,就有才能危害實體經濟發展。近年來,商業銀行單純以貸款為主的經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銀行必須切實改進現金管 理、理財諮詢、風險評估等業務,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保險公司需要逐步探索房地 產、PE等新興領域投資,在資本市場波動中實現保險資金的科學有效管理。證券公司也要探索多元化業務模式,加快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信託業也需要轉變業務結 構、業務領域和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專業理財信託,不斷提高資產管理能力。金融業務、金融創新都要圍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環節,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 地、勤勞創業的社會氛圍,切實形成產業優先、實業致富的經濟制度。

(作者為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