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年銷4億鳳梨酥 準備上市櫃

2011-4-18  TCM




賣鳳梨酥賣到四億元的營業額,還要準備上市櫃,去年陸客突破百萬人,創造了台灣鳳梨酥年產值二百五十億元的傳奇,也讓原本沒沒無聞的糕餅公司維格餅家,竟然一夕之間暴紅,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家鳳梨酥上市櫃公司。

時間若是回到一九九二年,當年做鳳梨酥絕對不會是年輕人的職業選擇,更不要說做上市夢了,那時候台灣年輕人的第一志願是做電腦、主機板、做晶圓代工,去當有分紅配股的科技新貴。

但有兩個剛從東南工專機械工程科(現為東南科技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卻看到日系的麵包店聖瑪莉進入台灣,生意很好,還開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店,於是也跟著跑去開西點麵包店,他們的店面在台北酒泉街的大龍峒,跟參觀孔廟、保安宮的觀光客推銷伴手禮。

搶曝光打知名度 年花五百萬參展,紅到中國

這就是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創業的由來,問他那段往事,他說故事很長,不願花時間再說。但其實是乏善可陳,故事不外乎就是騎機車跑到遊覽車上去推銷,一天可以做到五、六萬元,如果遇到競爭者可能會少一、兩萬元,所以晚上就跟著觀光客去逛夜市,把業績賺回來。

到 了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政府開始推動香港、澳門旅客遊台灣,旅行社業者也需要有人搭配,於是孫國華也開發了港澳客的鳳梨酥採購行程,但港澳旅客人數畢竟還是 有限,跟台灣觀光市場主力日客根本無法比,規模只有做日客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所以做港澳客的孫國華只能算名不見經傳的小輩。

為何不去做台灣本土的市場?孫國華說:「別人一百年前就在做品牌了,我怎麼做得贏他!」

二○○二年,政府第一次開放陸客經由第三地來台旅遊,孫國華做到第一筆陸客生意,讓他看到了曙光,他相信如果台灣要發展觀光產業,未來就在陸客,中國一定是台灣最大客源。

只是這條路很漫長,尤其是每年台灣有幾百萬人去中國,但中國觀光市場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從二○○二年到二○○八年真正開放中國觀光客,長達六年的時間,維格一直是台灣糕餅業的B咖。

但,只要中國有辦相關的台灣旅遊展,維格就派人參加,想打開維格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一年要花五百萬元(包括參展、試吃和送禮),對這樣的B咖來說並不是小數目。

因為當時陸客市場還很小時,維格只能靠香港、新加坡等東南亞來的客人,每個月營業額六、七百萬元,支撐自己生意與默默開拓中國市場。

鼎運旅行社總經理葛興光說,維格的中國知名度就是這樣打下來的。但回頭來想,在民進黨政府執政的八年間,到中國推銷台灣旅遊,根本就是一個不知何時能夠回收的投資。

孫國華說,阿扁八年不開放觀光,很多人都放棄了,只有他還撐著。因為他相信總有一天會開放,這一撐著讓維格的鳳梨酥在中國打開知名度。

終於,陸客來了,大家都開始想做陸客生意,孫國華的競爭者多了,但他不怕,他反問:「誰準備好了?」因為針對陸客設計產品與服務是需要時間的。

任何一天的下午三點之後,在台北市承德路上的維格餅家總店,你可以看到一輛又一輛的遊覽車停靠,這些都是陸客,他們買鳳梨酥用一大袋裝還不夠誇張,而是一箱箱打包用推的上車。

設計動線不塞爆 提供登機紙箱打包,現場換人民幣

憑什麼維格能夠接下這些觀光團?原來那五年到中國行銷提高知名度的同時,維格也在訓練自己在觀光市場的能耐,肯專為陸客設計產品與服務。光是人民幣兌換這一件事情,維格就跑第一,成為臺灣銀行第一家認可的人民幣兌換商店。

孫國華說,承德店剛剛開的時候,別人還笑我,一家店怎麼開兩個大門。但你看過一百多個人排隊等結帳嗎?維格從二○○八年營業額一億元,到去年達到四億元,現在每一天有一百團、三千個陸客上門,這麼多人上門,卻不會出現擁擠。

原 來維格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流程,陸客一下車從右邊的大門進入,就是試吃區,大量的試吃品,任由陸客吃。接著才是產品展示區,有服務人員專門服務填單,等到選 購完成的時候,動線分成兩部分,貨物會有人專門打包,另外會有人專門負責結帳。這時候,人民幣兌換的功能就來,把新台幣花光的陸客,往往會因為身上沒新台 幣了或無法刷卡而不消費,但維格能夠把人民幣換成新台幣,讓陸客能夠繼續消費。

等到帳結好了,鳳梨酥也打包了,還提供專用的登機紙箱,大小剛好符合航空公司的規定,方便陸客行李箱已經塞滿,又想繼續買。

在台北市看到傳統的糕餅店、鳳梨酥店,可能只有三到五個服務人員,還可能要排隊等,但維格有三十人以上,還刻意開兩個大門,一進一出讓動線流暢。

從試吃、購買、結帳、貨幣兌換,到行李空間用完,每個環節都想到了,孫國華笑著說:「若還是真的沒買,但後來想買了,機場內還有維格的店等著。」

台北市糕餅公會總幹事王浩說,維格在陸客經營上跑在前面,當同業專注於怎麼做好產品、讓產品好吃,維格已經開始耕耘伴手禮跟中國市場,講服務流程和包裝,並建立跟旅行社的合作關係。

然而,也有旅行社業者指出,現在帶陸客團上門,每個團客旅行社要跟特產店收一百五十元費用,或是依據消費金額抽佣金,有的甚至高達五五%,競爭非常激烈。但孫國華說,這就跟到百貨公司、超商大賣場賣東西一樣,要上架費也要抽成,這就是通路的費用。

壓低成本衝利潤 紙盒大量採購,原料一次買一年份

殺 價競爭表示利潤薄了,但維格發揮了不同的本事,成本結構比別人低,舉例來說,鳳梨酥原本用軟紙盒,一個要二十多元,維格把它改成成本較低的硬紙盒,又跟榮 成、永豐餘談大量採購,一個變成了十幾元,等於省了一半的包裝成本。就連奶粉、糖與麵粉都是談年度配合,這樣一來又讓原物料成本比別人低。加上,維格從鳳 梨酥賣到綠豆糕等糕點,甚至連馬祖高粱都進到了賣場,鳳梨酥變成了母雞帶小雞,產品越做越多元,衝高營業額的同時,也壓低了固定成本。

今年陸客即將開放自由行,維格看準了將來在自由行客人活動的地點開店非常重要,不惜重金租下黃金店面。去年維格已陸續在西門町、永康街開店,甚至還跑到了北京開中國旗艦店,打知名度。孫國華說:「現在是團客買維格,未來是自由行的陸客,走到哪還是看得到維格。」

只不過,也有旅行社業者說,看到鳳梨酥好做,許多人一窩蜂的投進來,搶著跟旅行社買客源,人頭費與分傭成數都提高了,未來如何擺脫同業的殺價競爭,是維格必須突破的。

十九年前,誰也瞧不起的糕餅行業,維格投入了這個B咖行業,還去耕耘一塊誰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實現的中國觀光市場,終於等到大陸觀光客去年突破百萬人,連鳳梨酥都突然變成了大產業,讓糕餅業也能養出新貴。

【延伸閱讀】孫國華的三把刷子1.先到中國打知名度,再紅回台灣開店2.採購服務一條龍,一百團3,000人上門不擁擠3. 靠大量採購,省下包裝成本及原物料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4

彰化小公司 年銷千萬片面膜傳奇

2011-7-11  TCW




陸客自由行開跑,瘋面膜的現象還是沒有改變,在這股風潮的背後,隱藏著一家成立七十七年的老企業,就靠著年銷售面膜一千萬片的成績,讓這塊老招牌再度擦亮。

森田藥?萓鴝騛?化市,一家三十人不到的小公司,居然臥虎藏龍,不但有臨床醫學碩士、知名醫院醫學美容中心醫師,投入研發;還有在統一超商資歷十五年、 「台灣流通業教父」徐重仁手下大將,負責營運和行銷;「森田藥?菕v的面膜目前是各大藥妝通路的明星商品,若以量計算,在台灣開架式面膜每年五千萬片的市 場中,森田約兩成的市占率,是市場排名前三大。

「做我們這個行業,就是要一直轉型。」森田藥?衖`經理、也是第三代成員之一周旻昇說,森田從民國二十三年成立以來,最初是木屐專賣店,轉型為日用百貨的零售兼小批發買賣。競爭趨激後,森田再度轉型為大盤商。

順著與日本流行商品的路,周旻昇幾乎兩、三個月就會到日本蒐集情報,引進商品,「當時他們藥妝店已經很興盛,我們每次到日本一定會去逛,沒看過的東西就會 買回來研究,」他們發現日本女生面膜用量大,台灣還未流行起來,只有極少數的高價國際品牌販售,「新東西才有機會!」周旻昇看準面膜的市場商機,於是準備 引進台灣,並決定只從日本進口原料,在台灣找廠商生產,且在量販通路全聯社、愛買販售,首創平價面膜進入連鎖通路。

引進日本配方!走平價路線,一推出就紅

數十年來都在做批發販售的森田,第一次切入製造,周旻昇把當時還是整形外科醫師的弟弟、有十年日本留學經驗的周俊旭拉來幫忙,因為化妝品的流行性很強,需要隨時掌握最新資訊,「製造還不是難事,台灣製造業很強,重點是要取得配方和原料。」

掌握日本市場資訊,他們選擇膠原蛋白做為原料,「日本吃的、抹的,全都是膠原蛋白,」當時周俊旭認為這個在日本很受歡迎,台灣應有一定接受度。他透過之前工作人脈,請教化妝品相關行業的人,把生產技術也轉移到台灣代工廠。

森田一開始就把產品定位為「國民面膜」,要走平價路線,九十年第一次推出的面膜三片九十九元,當時市場上尚無「開架式面膜」,專櫃品牌SKⅡ一片要價兩、三百元以上,森田的面膜具有價格優勢,且販售通路普及,第一年就賣出一百萬片。

平價策略奏效,加上強調產品日本配方以及技術研發,森田面膜打開了市場。

加快新品研發!掌握流行,一年新增十款

為了保持優勢,森田加快新品研發速度,只要有新成分或成分升級的消息,周俊旭就會主動告訴成分商,並協助將其商品化。

永遠在市場找新產品、新配方、新通路,成為森田面膜維持市占率的主要關鍵。

愛買量販店採購經理王圓鄉說,森田面膜一年有八到十項新品,推出速度在開架品牌當中算很快的,而且總是能掌握最新潮流,「像之前流行的傅明酸,森田也是開架中第一個使用的,好像日本流行什麼,他們都能很快的引進台灣。」

「別人不一定能掌握最新成分資訊,就算知道了也不一定拿得到,這就是我們的優勢,」周旻昇說,之所以資訊要跟這麼緊、這麼頻繁推出新品,就是要取得市場先 機。雖然要投入更多開發成本,上架費也不便宜,更加墊高了成本,但是,「一家店如果有二十個位置,我占了十個,排面大,機會就多;賣得越好,別人的門檻就 更高,」他說,量大另方面也可壓低成本。

「即使新品推出了,同一款也要改版很多次,針對材質、配方、包裝等,要不斷改善品質,售價不變,但付出的都是成本,」周俊旭說,他們會針對「鞏固基本盤」 的明星產品持續升級,像是膠原蛋白萃取來源,就會從雞冠升級為魚鱗,他認為,這些支撐品牌滿意度的明星產品,不是用毛利率去計算成本的。

持續改良產品!用立體剪裁,增加服貼度

因此,森田有幾款長銷商品,如玻尿酸面膜,就是因為品質持續提升,回購率高,自九十六年熱賣至今,廠商仍不斷叫貨。

除成分升級外,面膜本身的不織布服貼度也是經過數十次改良,直到距離第一次推出產品的五年後,才真正把面膜的「臉型」確立,周俊旭說,最初只是用一個橢圓 形剪三個洞,後來才慢慢開始講究服貼度、吸收度等,以及立體感,為此,他甚至去找服裝設計師,請教立體剪裁的概念。

國內面膜市場競爭者多,促銷價越殺越低,「買二送一、第二件五折,有時候甚至是負毛利在賣……。」為維持營收成長,森田於去年進軍大陸市場,周旻昇再把另 一個弟弟找回來幫忙。在統一超商資歷十五年的周昭呈,曾任上海星巴克發展總監的他,對大陸市場熟悉,「現在大陸消費者對台灣製產品非常有好感,是切入的時 機點。」

七十七年的老企業,歷經不斷轉型後,在面膜上找出兩岸新商機,讓這家七十七年的企業,像面膜的效果一樣,也創造出一張嶄新的臉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2

彰化老牌絲瓜水 年銷百萬瓶傳奇


2012-02-13  TCW




一個來自彰化、全公司不到三十 人,幾乎零廣告預算的國產保養品品牌,如何在網友們的心中,勝過倩碧、萊雅與露得清等,擁有雄厚研發與行銷預算的國際大廠?

美妝網站 UrCosme今年公布、由九萬多篇網友心得評選出的「二○一一網友評鑑美容大賞」中,廣源良以經典商品「菜瓜精華露」在凝膠類產品奪冠。以絲瓜產品勝出 的廣源良,每年可以銷售百萬瓶絲瓜水,比超熱門的高絲或SK–II的明星商品──雪肌精與青春露,一年在台灣約二十五到三十五萬瓶的銷量還高。

去 年起,營收規模破兩億的廣源良,甚至正式進軍香港,全港有超過三百間門市的藥妝通路──萬寧,和SASA、卓悅等美妝商店,都能買到他們的商品。

這 一切,都是二十七年前,兩瓶附在嫁妝中的絲瓜水,所開始的故事。

從太太嫁妝中挖到寶不起眼絲瓜 ,能保濕美白

絲瓜水又名天蘿 水,本草綱目中記載,有解毒、清熱等療效。長期鑽研保養品成分的台北醫學大學教授蔡翠敏表示,絲瓜水在保濕、美白與增加皮膚彈性上,都有良好的功效。

「別 人看這絲瓜不起眼,只有我看它是寶。」喜歡人家稱呼他絲瓜先生的廣源良董事長──施仲廣,出身農家,早年從事家用品批發,因性格喜歡開創,加上意識到家用 品批發的利潤有限,有天想起太太嫁妝中的兩瓶絲瓜水,認為這樣純天然的保養品,功效好、成本又低廉,商品化後一定有龐大商機,於是在一九八六年,他以自己 的名字「廣」字,加上「源良」,凸顯天然的好品質,為品牌命名,投入保養品產業。

從原料產量中搶優勢與農友合作,契作量最大

UrCosme 網站美妝編輯詹雅築表示:一般消費者與網友,對廣源良的認知就是品質好、「CP值」高(編按:指產品性能高,但價格低)。但,成分如此簡單的產品,廣源良 是如何建立起競爭門檻,讓其他人難以模仿跟進?

當其他保養品業者的專長是化工與行銷包裝時,廣源良卻是從農業起家。

早從二十 多年前,施仲廣便開始與農友契作,目前有超過一百公頃的契作絲瓜園,即使是被農委會前主委陳武雄,譽為「天下第一班」的嘉義縣中埔鄉絲瓜產銷班,也只有五 十公頃的絲瓜栽種面積,可見其量之大。

絲瓜水是從絲瓜的莖藤而來,要將莖藤割斷,收集流出的透明汁液製成;但因絲瓜水遭日照後,極易變質, 所以只能在太陽下山後採收,平均每叢絲瓜藤,只能收集六百到兩千c.c.。收集後,須先剔除有雜質或異味的不合格絲瓜水,再放入大型不鏽鋼儲存桶,經過三 個月沉澱後,再進行遠紅外線低溫殺菌,最後才送入工廠加工。

一瓶絲瓜水從無到有,至少要十八個月,遠比以化工原料調配的保養品耗日費時。

但 更難的是,如何掌握好的原料。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全台絲瓜栽種面積有二千六百八十八公頃,要找到優質絲瓜農,就像大海撈針,於是廣源良從各蔬果產銷班下 手,請產銷班推薦農友,確保品質。

從草根形象中得商機包裝本土味,反而顯特色

有意思的是,產品對了,廣源良包裝看來有點俗的 台灣「本土味」,也讓它脫穎而出。

這並非無心插柳,而是施仲廣的堅持。他戲稱自己有「創業三寶」:絲瓜水、絲瓜凝露與綠豆粉,這些都是廣源 良長銷二十年,未曾改過包裝的經典商品,占全公司八成營收。

「我一定堅持這樣子(台灣味),你如果沒有特色,朝著他們(指國際大品牌)的腳 步走,人家就沒辦法看到差異。」九○年代,台灣許多本土保養品,紛紛走西式包裝、砸大錢做廣告行銷,但施仲廣深知,自己的品牌優勢,就是台灣味;因此,即 便在草創時期,曾因本土味而被大型通路拒絕合作,連面談都不肯,但廣源良仍堅持草根形象。

二十七年下來,亮眼的成績,證明施仲廣的堅持是對 的,反觀當初同期競爭的本土品牌,很多已式微或倒閉,加上近年興起的本土意識風潮,讓廣源良的營運更上層樓。

今年,廣源良不僅要拓展網路市 場,更要跟隨在台灣的通路夥伴去中國打天下,被問到屆時需求大增,該如何供貨?施仲廣回答,將會在中國契作絲瓜,但送回台灣加工製作,因為正港的台灣「土 味」就是他最好的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6

裂帛7年創業:從尼泊爾小店裂變為年銷2億的淘品牌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31/230469.html

裂帛的服裝在近年來越來越注重簡潔和現代感,不過經典的大花圖案仍舊是標誌性元素之一。

【電商樣本】時間是條長河。從1998年3月完成中國第一筆互聯網交易開始,電商企業風起云湧,生生滅滅,既有從1999年成立至今的噹噹網,也有 舉巨資高調進軍卻只上線3個月的品聚網。從7月起,新浪科技每週將精選一兩家有代表性的電商企業來做觀察。我們無意直言成功,卻願意或歸結其敗因,或梳理 其模式,或報導其成長,以記錄當下電商樣本。

從一家倒賣尼泊爾印度服飾的小淘寶店到如今年銷售額逼近兩億的淘品牌,裂帛(Rip)用了7年時間。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主打民族風的服裝品牌從設 計風格、運作節奏到團隊文化都帶著創始人湯大風姐妹個人明顯的印記。如今,裂帛有意識地淡化創始人色彩,努力在5年內成為一家上市公司。而這家以設計見長 的淘品牌,最終希望成為的,是被國際服裝設計同行認同的設計師品牌。

湯大風的裂帛

「小時候,我一心要成為一個三毛一樣的人。寫東西,到處走,有個愛情,拿金錢不當回事,塞在枕頭套裡,散落在撒哈拉的荒漠的風中。去總督府偷玫瑰,和部落人在一起,給他們吃小藥片。多神論者,蘇菲主義,相信不可預知的神秘力量,然後在還年輕的時候,早早地死掉。」

這是湯大風寫的自白文字。湯大風,裂帛創始人兼設計總監,原名湯險峰,曾用名不祥。1998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而後一直北 漂,2006年成立裂帛品牌。說裂帛是「湯大風的裂帛」可能會讓她不高興,因為這個創始人厭惡被標籤化,尤其厭惡被現代商業性質的各種稱謂和角色標籤化。 她的同事告訴我,如果你叫湯大風老闆,會讓她難受到抓狂。

裂帛不是湯大風的的原因之二,是因為妹妹小風一起創立了這個品牌。小風從南京某家報社的平面編輯室辭職,跟隨姐姐在北京創立了一家設計工作室。工作 室為一本叫做《中國民族》的雜誌做平面設計,而雜誌裡精美的服裝將原本就對少數民族服裝情有獨鍾的姐妹倆內心表達的慾望點燃。2005年底,大風和小風在 淘寶上開店倒賣印度和尼泊爾地區的服飾,商品出售的速度之快也讓姐妹倆意識到電子商務的神奇。

2006年,厭倦了平面設計的小風向姐姐提議回歸本行「做衣服」,姐姐欣然同意。裂帛的市場主管蔡涵青這樣解讀姐妹倆做自主設計品牌的原因:「對於 大風和小風來說,出售自己喜愛的衣服也是一種表達。而那時候,光是倒賣服裝已經不能滿足她們內心這種表達的慾望。」那年,湯大風和小風抱著自己的設計圖紙 天真地跑到云南找代工工廠,結果滿滿地吃了幾回閉門羹。因為姐妹倆的設計太過複雜、訂單量也太小,因此沒有工廠願意接。

回到北京,沒有辦法的姐妹倆只能自己招聘了幾個裁縫開始作坊式地生產「裂帛牌」衣服。2007年5月,裂帛的團隊迅速發展到近30人。那一年,裂帛在淘寶有了4家加盟店。

那時候,湯大風除了設計外還兼職裂帛的模特——這也是外界會認為裂帛是湯大風的的直接原因。「裂帛」的名字出自台灣作家簡嫃的名篇《四月裂帛》,這 是湯大風最愛的作家。這個曾經玩搖滾並想成為作家的創始人,幾乎將自由散漫的氣質嫁接到了裂帛的品牌基因裡。裂帛的產品和人員管理在如今流行以KPI考核 員工的創業公司裡是很難想像的。

蔡涵青回憶說,有一年公司的銷售額目標原定為一個億。為了那一個億,這個很少加班的公司開始經常性地加班,很多人叫苦連連。「哎呀,算了算了,何必 為了業績把自己搞得這麼痛苦。我們今年不做一個億了,就做8000萬。」那時候的湯大風這麼說了一句。而這一句聽起來像玩笑的話竟然真的當真,「那一年我 們的目標就真的成了8000萬。」蔡涵青確認說。

在蔡涵青的講述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裂帛從成立到現在只打過半年的卡。打卡制度讓很多人覺得「心煩」,於是隨後就被取消掉。按裂帛的邏輯, 規則都是給那些沒有責任心的人定的。他們相信責任心會讓每個員工心裡對自己樹立工作的要求。如果一個人因為公司管理寬鬆而消極怠工,這個人必然也將被淘汰 掉。

裂帛的每個員工每年有2000多的旅遊基金,「大風是個很注重生活的人,她在公司裡也提倡這種態度,沒有什麼比生活更重要。」在蔡涵青的敘述中,湯大風無疑是個極具個人魅力的人。

蔡涵青也承認,相對寬鬆的工作節奏和員工管理讓公司的人力成本都稍大於其他創業公司。

設計品牌的關鍵數字

作為淘寶上為數不多的幾家設計類服裝品牌,裂帛的幾組數據可能有點參照意義。

裂帛目前在淘寶上有四家店舖,此外已經進駐京東商城、噹噹網和凡客V+等平台。去年銷售額接近兩億,員工約700人。

作為一個設計品牌,裂帛有100多人的研發團隊,其中設計師及設計師助理約50人,其他包括樣衣工、收口等技術人員。湯大風和小風現在是裂帛的主 設。設計師每年並沒有硬性規定需要設計出幾個系列或者幾款新品,「全看自己」。每年,市場部會根據往年數據向設計部提需求,比如今年需要多少款上衣,設計 部再據此開發新品。當然,設計部需要給設計師一些自由的空間,因此並非完全按照需求來。

在設計師培養上,裂帛亦是一種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狀態。在裂帛,設計師每年各有一次公費采風和旅遊的機會。裂帛雖然每年都在招聘設計師,但不會實 現擬定一個具體的招聘數量。「如果我們遇到一個非常合適的設計師,我們甚至可以為他單獨開闢一個品牌。」蔡涵青非常有信心地說道。在他們看來,裂帛已經有 了足夠的資源來打造新品牌。去年下半年,裂帛與本土設計師葉謙合作,推出了裂帛的男裝品牌「非池中」。

根據蔡涵青的介紹,裂帛一年開發的新品(包括服裝、配飾、鞋類等)大概有6000多款,其中真正量產上架的大概有2000款。裂帛一年大概會推50個系列,每週至少會有20款新品上線。「我們上新一般都是拆開上,因為要考慮到各個系列中同一品類之間的衝突。」

在裂帛,蔡涵青是負責流量的。所謂負責流量,就是要通過各種廣告投放和站點合作來保證店舖流量。據透露,裂帛現在每年花在廣告上的投入是銷售額的10%,也就是2000萬左右。

終點:設計師品牌

《四月裂帛》裡寫道,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頭?裂帛這個品牌如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要從過去中抽離。

以前,裂帛的服裝民族風格濃重得甚至有些強勢,設計和做工也都很複雜。為了適應更多顧客的喜好,也為了適應生產和銷量規模化,裂帛如今的設計越來越注重簡潔和現代感。

另一方面,創始人湯大風正在有意識地淡化自己在品牌上的個人印記。2007年,裂帛已經是明星店舖,湯大風那時在媒體上也遠比現在活躍。如今,她希 望外界不再認為裂帛是湯大風個人或者是湯氏姐妹的。2009年,裂帛的模特已經不再是她。她也拒絕掉了絕大多數的媒體採訪,即使接受也可能不是她自己出 面。更為根本的是,裂帛如今擁有大約50個設計師和設計助理,這些設計師並不一定侷限於民族風路線,他們的加入正在沖淡湯大風和小風為品牌樹立的鮮明的民 族風格。

從過去中適度抽離,裂帛也在生長出更多的野心。男裝品牌「非池中」是裂帛在男裝設計品牌裡的卡位之舉——儘管這個品牌運營一年目前仍舊虧損。也是在去年,裂帛開始做定價在七八百元的高端系列,據說「賣的還不錯。」今年,裂帛的高端獨立品牌正在籌劃中。

「我們的願景首先是成為一家上市,然後是一家百年企業,最終是成為一家在國際上說的上話的設計品牌。」在裂帛看來,成為一個設計品牌顯然比5年內上市更為重要和艱難。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做高端和做線下實體店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階段。

今年,電商資本環境一片淒風苦雨,裂帛約8000萬人民幣左右的融資卻如期到位。裂帛用2000萬在通州置辦了一處約一萬平米的工作室——是的,當 眾多電商拿到融資恨不得全部拿來燒廣告時,裂帛為自己換了個更舒服的工作室。蔡涵青說,剩下的資金他們會拿一部分來完善員工社保等福利,而大部分資金用來 抗風險。受沿海製造業倒閉和用工成本上升的影響,裂帛的生產成本也被拉高。「如果去年一件衣服我們的成本是70,今年就已經漲到了90,都是非常現實的壓 力和風險。」蔡涵青說。

而裂帛今年的銷售目標,是5億-6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78

看手帕姐如何通過賣手帕年銷1000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883.html

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都會隨身攜帶一塊手帕,幾乎沒有人使用餐巾紙。因為,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日本對使用餐巾紙有明確限制!成都女孩李玲到日本旅遊時,就發現了這一點,最初出於環保的目的,感覺搞綠色經濟,賣手帕可能大有可為。此後,李玲辭職創業,到2010年,李玲的手帕工坊年營業額達到近千萬元,除去各種開支,利潤達到180萬元。然而李玲的創業卻不是那麼順利,本文講述的就是李玲童鞋的創業公司和經驗心得。

李玲的困難

首先,中國人沒有使用手帕用來替代餐巾紙的習慣,李玲第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可能對自己產品沒有需求的市場。

其次,都市女性的李玲沒有資金優勢,只有萬把塊錢創業資金。注定了初期產能無法上量,如果不拚命就難以和優秀的代工廠合作。事實上李玲在創業初期,只能找一家小印染廠合作。

第三,沒有商業經驗,被騙。事實上,李玲就真的吃了虧。因為是朋友介紹,李玲沒有與最初合作的小印染廠簽訂生產合同。問題就出在這裡——等她按照約定的時間去提貨時,頓時傻眼了!這批貨除了線頭等小瑕疵不說,廠家為了減少生產成本,還將圖樣肆意修改,而且印染得非常粗糙,與李玲當初的設想大相逕庭。李玲因為事先沒有跟廠家簽訂生產合同,根本無法索賠。事已至此,李玲只有打落牙齒往肚裡咽,她把心一橫,將這批貨全部當廢品處理了。

李玲的對策

面對這樣多的困難,李玲選擇從這樣一下方面入手,客服自己面臨的困難。

首先,重新定位。李玲發現節能環保這些綠色概念雖然人人掛在嘴邊,但是真正為了這個犧牲自己利益的人很少。她在實踐中發現,即使以成本價傾銷,即使主打環保牌也最多也是不賺不賠。為此,她專門招人重新設計了自己的手帕,不過效果不夠顯著,一方面高端大氣的優秀設計師價格很貴,而自己的產品是薄利多銷怎麼可能請得起,自己的設計師就是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罷了。既然不能主打美觀,李玲又想到了實用。作為旅遊愛好者的李玲深有體會,初到一個城市,遊客對當地的名勝古蹟和交通路線都不熟悉,出行很是不便。這時,她突然靈機一動:若將路段、景區、賓館、交通等元素以地圖的形式展示在一方手帕上,不就輕鬆地解決了旅行者的麻煩嗎?傳統的地圖錯綜複雜,而且旅行結束後往往棄之於垃圾箱,手帕則不然,旅行時,旅行者把手帕拿在手上,既可以當地圖,又可以擦汗;旅行結束後可以繼續使用,還可以留作紀念。

其次,選擇靠譜的供應商和代銷商。當初被騙後,李玲決定捨近求遠,去義烏尋找生產廠家。那裡企業技術不錯,成本低廉,非常適合自己這樣的三無創業者。在面對選擇代銷商的問題時,李玲看中了成都繁華的西大街百盛大廈旁的「幸運符號」生活用品店,與店主交涉後,店主答應代銷她的手帕。隨後,李玲和店主商定,將手帕的價位定在12元~18元之間,每賣出一條手帕,店主可獲利3~5元。通過這種制度安排,可以激發店主的積極性。

第三,成熟後,盡快建立自己的創意作坊。這個創意工坊實際上是一個營銷策劃基地。除了在手帕的內容上不斷創新之外,李玲還在手帕的銷售形式上狠下功夫:2010年情人節,李玲推出了情侶手帕DIY活動,情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圖案或照片拿到店裡,讓楊佳為他們量身設計手帕。婦女節、愚人節、母親節、聖誕節……每逢節日,店裡都會推出相應的主題活動……

第四,積極借力互聯網、線下團購等商業模式。「團購如果可以促銷,為什麼不用?」李玲如是說。除了店面銷售之外,李玲還另闢蹊徑,到一些公司和企業聯繫團購業務。2010年「三八」婦女節前,在李玲的公關下,有20多家公司和企業向李玲定購了手帕,作為節日禮品發放給女員工。僅此一役,李玲就銷售了近2萬條手帕,獲利近5萬元。

第五,拉長產業鏈,積極發掘客戶價值。現在,李玲正躊躇滿志地計劃將自己的手帕賣到全國各地。她說,除了賣手帕,她還要陸續開發一些其他的低碳環保產品。

黑馬哥的建議

目前李玲手帕的銷量尚可,但是李玲仍有一些問題急需要解決。

首先,手帕不是一件快速消費品。縱使李玲抓住了每一次流行,每一次時令帶來的需求上升都無法確保手帕能夠成為某一個用戶持續消費的產品。就算把手帕變成地圖,中國的遊客估摸著回頭客也少,這種模式下,很難說某一種手帕能夠幫助企業長期獲利。

其次,流行工業發展到今天從過去高度依賴設計師的天賦,轉變為高度依賴數據積累。誰能掌握大量數據,誰就能預測流行,或根據流行的變化迅速轉變,而李玲目前顯然還停留著一次性買賣的階段。

第三,李玲的產品最終走向了低端消費品的路子。而沒有樹立品牌和價值,這當然有創業初期資本不足的問題,無力推廣的問題。但是,到現在創業快5年的李玲,是否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呢?靠義烏代工,自己貼牌的模式仍然值得信賴,而成都本地的蜀繡資源似乎比義烏的代工更有品牌發掘價值和溢價空間。事實上,作為貼身物品,我覺得文化底蘊和實際價值更高的蜀繡比一般的絲織品更靠譜,更適合遊客以及送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54

從瀕臨停產到年銷億片 台灣還有人因它被詐騙 日本雷神巧克力暴紅的祕密

2014-03-17  TCW
 
 

 

最近要去日本的人,被要求帶回來的伴手禮多半是雷神巧克力,因為在台灣一片難求。這個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都喜愛的巧克力,其實一度面臨停產命運,靠著對產品的堅持和自信,終於等到成功的一天。

撰文‧孫蓉萍

「昨天小泉進次郎來總裁室找我討論選戰的事,他看到桌上有雷神巧克力,問說:『我可以拿嗎?』所以我就給了他三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他的臉書上留下這段話,還附上兩人開心拿著雷神巧克力的照片。

安倍晉三不只一次放上他和雷神的合照,可以看出他對這種巧克力的熱愛程度,另一個原因則是要展現他的親民,因為雷神最大的特色就是庶民價格又十分可口。最近這股風潮也悄悄吹向台灣,因為超商大缺貨,還有人因為網購雷神被詐騙,三週內就有四人被騙,平均損失一萬七千元左右。

雷神系列最早推出黑雷神,是內含可可餅乾的牛奶巧克力棒,7-ELEVEn二○一一年就引進黑雷神巧克力,售價十五元,去年九月再引進份量加大的大雷神巧克力,售價二十五元。近來大雷神突然暴紅的原因,統一超商公共事務部分析指出,第一是,大雷神份量大又不貴,不少學生覺得好吃,就在網路上分享,造成商品搶購潮;另一個原因是,今年春節時推出袋裝限量款,滿足職業婦女辦年貨的需求。因此在學校或在辦公商圈的超商,大雷神都供不應求,上市至今已賣出三百萬片。

俗擱大碗 引爆台灣搶購潮大雷神暢銷,又帶動黑雷神的銷量成長一倍以上,這兩種巧克力各創下單日銷售超過十萬片的紀錄。甚至有網友追著物流車跑,凌晨就在門市排隊等著購買,瘋狂程度讓日本製造商有樂製菓公司都受寵若驚,春節期間該公司還將六成的產能都提供給台灣。今年問世二十週年的雷神巧克力現在看來十分風光,其實它曾經因為乏人問津,甚至面臨停產危機。

有樂製菓是一九五五年成立的甜點業者,現任社長河合伴治從父親河合四郎手上接班經營,產品以巧克力為主,另有餅乾、蛋糕等。該公司最知名的產品黑雷神巧克力,是由二十多歲的員工在一九九四年開發出來。這種微苦的可可餅乾加上甜的牛奶巧克力,瞄準的消費者是年輕人,而不是小孩。現在有苦味的巧克力已經蔚為潮流,但在二十年前卻相當罕見。

儘管有創新的產品上市,但有樂製菓是資本額僅一千多萬日圓的中小企業,沒辦法在媒體上大做廣告,只能靠業務員一步一腳印地努力推銷,因為缺乏宣傳,市場反應不如預期,知名度一直無法打開,也很難在大型量販店或超商上架,唯有在九州地區還算獲得好評,因此公司甚至打算停產。靠著九州業務員的堅持,並且相信雷神的潛力,這項商品才勉強保留下來。

在思考如何突破困局的過程中,有樂製菓意識到雷神的「物超所值」,正是大學生最喜愛的特質。因此決定開拓大學消費合作社通路,果然見到成效,雷神甚至創下在京都大學合作社點心類第一名的紀錄。

東京農工大學消費合作社職員白石昌則○五年底出了一本書︽消費合作社的白石先生︾,大賣九十萬冊以上。這本書是以學生提問、由白石回答的方式,討論合作社內五花八門的問題。書中一名學生問:「我很喜歡雷神巧克力,請趕快進貨。還有,包裝上說『大受女生歡迎』,是真的嗎?」白石回答:「十一月三十日就會進貨,對於缺貨,我感到非常抱歉。廠商非常貼心,『Black Thunder'下面特別翻譯成『黑雷神』。閃電也劃過女性的心。」這段描述,讓雷神成了各大學合作社不可或缺的商品。時時注意市場人氣商品的超商,○六年也開始在店內陳設這項商品。

金牌選手加持 紅到奧運去○八年雷神又多了一個超級粉絲,因為北京奧運拿下體操銀牌的日本選手內村航平,也是雷神的愛好者,使它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有樂製菓還在奧運前緊急送了三百二十片到他手中。一二年倫敦奧運他奪得金牌時,他媽媽獻給他的不是花,而是雷神,成為媒體焦點。

九四年問世到○三年間,生意清淡到有時候生產線一個月只開工一次,○四年雷神的全年銷量不到一千萬片,○六年超商開始賣雷神之後,銷量終於突破二千萬,第二年更成長到三千萬,○九年增加到一億片左右,現在一年可以賣出約一億四千萬片,該公司一二年度(一二年八月到一三年七月)營業額九十億二千萬日圓中,估計三成來自雷神。

同樣是雷神,也設計了各種變化,例如紅雷神(花生口味)、粉紅雷神(草莓口味)、白雷神(白巧克力)等,而且常有銷售時間或地區限定,讓消費者保持新鮮感。河合伴治指出,雷神兼具「口味、價格和份量」三方面的魅力,創造了一個新市場。經過多年努力,雷神已成為男女皆愛的國民甜點。

當初有樂製菓的業務員到處拜託人家買雷神,現在則是因為經常缺貨而到處向人賠不是。資深企管顧問笠井清志分析指出,雷神能夠物超所值,關鍵在於巧克力和餅乾都自行製造、降低成本,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巧克力甜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吃雷神)可以讓身體消除疲勞。」安倍晉三振興了日本經濟,人氣因此水漲船高。他最愛的巧克力,也因此創下銷售佳績,預料日本和台灣還會繼續受到雷神的電擊。

有樂製菓

成立時間:1955年

負責人:河合伴治

資本額:1140萬日圓

主要業務:製造銷售點心

營業額:2012年度90.2億日圓雷神暴衝!

雷神巧克力在名人加持下,銷量持續成長●2006年《消費合作社的白石先生》書中提到雷神。

●2008年北京奧運,內村航平獲體操銀牌,打響雷神巧克力知名度。

●2012年倫敦奧運,內村航平獲金牌,雷神成為媒體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033

另類創業者:租個品牌也能闖出9億年銷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04-1.html
淘寶和天貓男裝熱銷排行榜中,有這樣一個品牌G(化名),靠分銷起家,在天貓擁有數千家分銷店。據不完全統計,銷售這個牌子的淘寶店數量亦達到了3萬多家。

老王,G品牌的品牌「臨時擁有者」,之所以說他是「臨時擁有者」,是因為這個品牌,由他在持有者手中籤下了9年的商標使用權,時間從2011年到2020年。去年,僅靠分銷,G品牌在淘寶以及天貓上的銷售額就達到了將近9億元。

採訪中,老王的一句話卻讓我的心涼了半截:這些故事很多都不能寫,寫的話我的品牌名肯定也要隱去。就如同很多中國早期的企業家,原始積累的過程並不全適合寫進教科書。

別無選擇的選擇

說起老王,他在男裝圈內的知名度也許遠不如九牧王、七匹狼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這也與其自身低調的個性有關。如果從1996年開始算起,老王已經在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近18年。「初中還沒畢業就去了北京,一開始從別人那邊倒貨,到後來自己上貨,一點點積累起原始資本」,坐在杭州教工路的一家酒店裡,這位身家上億的服裝老闆第一次以接受採訪的形式向我聊起了自己的創業史。

1996年到1998年短短三年內,他大概賺了幾十萬元。令老王記憶深刻的是,和當時多數老闆一樣,他也買了個大哥大,一萬多元。他戲稱,這權當犒勞自己。

不過就在1998年底,老王在生意上第一次受挫。1998年北方遭遇暖冬,他進了七八千件棉衣,「105元進價,衣服運回來以後,不冷了,賣不出去,最後沒辦法一件25塊處理掉,一下子做賠了。」老王極力用簡單的詞彙,把那段不愉快的歷史「一筆帶過」。不過他也承認,從1998年開始到2004年,他的生意一直很不順,期間甚至遭遇過人生的一次重大變故。

所以,在老王看來,2004年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他和朋友兩個人湊了9萬塊錢,在北京最好的批發市場租了一個檔口。租金花去六萬,他帶著剩下三萬塊到廣州「打貨」。進了6個版,有四個版賣爆。那之後的四年時間裡,他一直呆在北京做生意,每年也都能有幾十萬元的收入。

2008年經濟不景氣,北京男裝市場也飽和了。那時擺在老王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北上去俄羅斯做生意,另外一種是南下廣州。後來由於俄羅斯的「中國大市場」出了點事,被迫關門。他別無選擇,只能隻身南下廣州。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老王開始接觸到與G品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某知名男裝品牌X。

我轉變了 他們還沒有

其實從2007年年底開始老王就已經在做這個男裝品牌的A貨生意。帶著數年的男裝行業從業經驗轉戰廣州,2009年正月開始,老王在廣州的檔口生意就特別好,一天能有幾千件的訂單。就這樣,他做了兩年X品牌的A貨,同時也積累下了他的第一批客。

事實上,當時在廣州做X品牌的A貨生意的大商家至少有20個,不過,現在轉型成功並不斷髮展壯大的就只剩老王一家。

「因為我轉變,轉過來了。他們思維還沒轉過來,還在做這個品牌的假貨。」提起昔日的同行,老王的語氣難掩蓋惋惜之情。有必要說明的是,從2011年開始,對X品牌的A貨有關方面就查得就比較嚴了。

與其他商家選擇「坐以待斃」不同,老王覺得必要打一個擦邊球,找一個與X有類似商標的品牌,如此一來,既能穩住手下那些只認X的代理商,又能避免在銷售A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不久,G品牌進入了他的視野。「我叫商標持有人賣給我,但是他拒絕了。」無奈之下,老王只得花高價與對方簽下9年的商標使用權。周圍不少朋友覺得他這樣的行為幾近瘋狂,甚至有點傻。不過老王坦言,當初也不是沒有想過要自己創立一個品牌。不過從他這邊批發男裝的商戶只認帶有X品牌的商標,他也只能順勢而為,滿足底下客戶的需求。

「你有沒有想到會把G品牌做到今天的規模。」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老王時,他只是微微一笑,「很多事都是水到渠成的,我是安徽人,當時做X男裝A貨的商家中80%都是安徽人。2012年X的貨查得更緊後,那20多家商戶全都倒掉了,他們下面的代理商也就全部投靠到我旗下了。」正是帶領這些人,老王開啟了他的G品牌征戰歷程。

品牌擴張,繞不開的是鋪貨問題。老王的策略是先抓杭州、上海和北京這些男裝大市場,「這些地方的一個經銷商簽個三五百萬元問題不大。我就先給他們鋪貨,這樣他們才能有資本和別人去競爭,重點是他們拉貨還可以欠賬。」把網鋪開後,找上門來向老王要代理權的人越來越多,就這樣,老王的網越鋪越大。

趕經銷商「上線」

不過這張網,網住的還僅僅只是線下男裝市場。2011年下半年的網上銷售G品牌的店舖加起來不超過20家。而當時,電子商務早已成為服裝行業的重要零售渠道之一。

意識到這一點,老王花了不少時間摸索「觸電」這件事。憑藉一己之力,在天貓上開個店舖,成效有限。這是,能夠發動手下的經銷商「上線」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次G品牌的訂貨會上,老王下定決心,「我鼓勵他們,可以自己去開淘寶店、開天貓店。」

一開始,老王告訴經銷商,誰運營的好網店這塊就包給誰做。「後來發展成,我做批發,我把註冊號的店給你,你賣我的貨」,他進一步解釋,「比如我自己開十個店,我花160萬元(天貓專營店是10萬元押金,6萬元年費),有時間我就註冊公司,自己開店。店開起來後就給有運營經驗的經銷商去做。」如此一來,所有賣貨的錢全部在老王公司賬上,他一點風險都沒有,代理商只負責操作,老王按月和他們結賬。「經銷商賣我貨,所以貨賺錢,服裝行業講究扣點,所以我扣點上也賺錢。」他說。

老王坦言,這樣的模式,外面好多人不知道。類似於加盟,放到線上,規模效應很容易體現出來。甚至,有不少剛從大學畢業的安徽老鄉都會找到他,要求代理。相應的,他也會制定一定的激勵措施,如「只要一年達到120萬元流水,就免掉了6萬塊錢的代理年費。」

另外,老王一般會在每個地方選兩家代理商,並且服裝分版做。他給出的理由是,一個地方光一家代理商,他沒有壓力。開訂貨會的時候,誰賣的量大,誰先過來訂貨。看好了,另外一個人再來定。而且合作期限由老王來定。很明顯,他的措施大大的調動了代理商的積極性。

如今,G品牌在線下銷售比例只佔到總量的5%~10%,其下代理商,基本轉線上銷售了。

50名開外基本不賺錢 甚至在虧錢

讓老王引以為傲的是「我的貨別人沒有」,在男裝類目中他牢牢佔住了「戶外輕時尚」這種風格的頭把交椅。

對供應鏈的把控,亦讓G品牌具備了從數萬男裝品牌中「脫穎而出」的絕對實力。據瞭解,老王帶領著一個由十幾人組成的「精英」研發團隊,從設計到打版的人才一應俱全。而從研發到外包加工生產,浸潤於線下男裝行業十餘載的老王對這中間的環節有自己獨到的做法,「大概的流程是,研發好了,客戶來定,定好了之後,我就發到加工廠去做。而其中還有講究,客人下一萬件我做兩萬件,到中期了,全國五大男裝市場代理商們爆款情況,他們都爆一個款,那我就5萬件到10萬件的向工廠下單」。

當然,服裝行業難免遇到工廠訂單下得過多,市場消化不了造成囤貨的情況。對此,老王也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措施。「我會叫底下人報聚划算消化掉。例如,我跟他們說,這裡有五萬件,你們去報吧,賣完結賬,他們很願意。」

很明顯,對分銷渠道的絕對控制,讓老王的線上零售玩法自成一派。那麼,是不是網店越多,對G品牌的擴王越有利呢?

對於這一點,老王坦言,他現在已經在控制商城了,究其原因,G品牌的代理商中,現在真正賺錢的已經不多了。老王長期觀察的結論是,前20名賺錢,20~50之間賺小錢,50名開外的商家基本上就不賺錢了,甚至在虧錢。

所以「網」已經王得足夠大後,老王現在想的是如何收住。「我想做的是,以後一個商城的轉讓費就能達到10~20萬元。」

「生態」,這個在電商領域被廣為傳播的詞彙,被老王理解的很通透。如今有人找到老王,要求加盟授權開商城,他基本上都選擇婉拒。

處在這個「分銷品牌生態」的食物鏈頂端,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54

綠地玩跨境電商了:供應鏈開倉 年銷目標超2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949.html

繼今年3月啟動跨境電商業務後,綠地控股集團(600606.SH)(下稱“綠地”)於6月24日宣布,其位於青浦保稅倉基地開倉投入運營。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綠地跨境供應鏈平臺已與上海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上海海關、國檢等相關單位系統成功對接,且與數十家品牌跨境電商企業建立了跨境電商合作關系。據綠地方面稱,跨境電商業務未來目標是實現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

滬上第二大跨境保稅倉

記者獲悉,早在今年3月31日綠地就與上海青浦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青浦出口加工區建設綠地青浦跨境貿易基地開展跨境供應鏈業務。今日,這一基地正式啟用。

目前綠地全球供應鏈青浦基地一期倉庫擁有7500平方米保稅倉。這是上海地區提供公共倉服務的第二大跨境保稅倉,也是青浦及江浙毗鄰一帶最大的跨境保稅倉。同時,綠地在青浦出口加工區註冊成立全資跨境電商運營公司,並利用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公司等合作方資源,牽頭建設綠地全球購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及保稅倉儲物流基地等供應鏈服務體系,建立線上線下、國內倉和國外倉一體化,涵蓋保稅備貨、海外直郵等在內的跨境電商業務。

“‘綠地跨境電商’不僅僅做自營全球購業務,更意在打造平臺推動產業集聚,做流量經濟、平臺經濟。”上海綠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薛迎傑告訴記者,這一保稅倉的主要作用是為其它的跨境電商企業提供跨境供應鏈服務,為入駐平臺的企業提供包括海外代采、供應鏈金融、報關及倉儲物流、O2O體驗店等全供應鏈服務。“綠地下一步還計劃建立跨境電商商品質量溯源及認證體系,確保正品保障。”

據透露,綠地青浦基地正式運營後將引進數十家成長型跨境電商企業。預計這一跨境電商平臺未來將為集團帶來20億元銷售收入。 此外,鑒於綠地的房地產背景,未來還將全面參與青浦新城商業配套建設工作。

跨境電商成香餑餑

綠地進軍跨境電商意味著什麽?

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此前表示:“進軍跨境電商業務,是今年綠地‘大消費’板塊計劃中的重要布子。”

確實,想要涉足大消費的綠地如今不能忽視跨境電商。因為無論從市場面、政策面,跨境電商都是當下炙手可熱的領域。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但跨境電商卻逆勢上揚,目前中國主要跨境電商平均年增長率在40%左右,其中跨境零售增長率達40%~50%。上海方面數據則顯示,2015年通過上海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的跨境電商直郵進口1.22億元,保稅進口3.17億元,共計4.39億元,同比增長近7倍。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同於目前一些已經存在的中小型跨境電商公司,綠地的跨境電商主要以B2B業務為重點,同時兼顧B2C業務。薛迎傑表示,這樣的布局與綠地的企業性質有關。“事實上,我們更傾向於做平臺,提供全供應鏈服務才是我們擅長的。”相對於其它新興互聯網公司,綠地這塊金字招牌顯然在各方面能夠為其背書。

據薛迎傑透露,就在不久前被業內稱為“業務熔斷”的“通關單”新政面前,綠地已體現出競爭優勢,按照新政的政策要求獲得上海跨境電商首張通關單。此外,擁有全球500強名聲的綠地在全球直采上也更加具有優勢。繼去年綠地成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四大國際直采中心後,借助青浦跨境貿易基地也落實了與法國、匈牙利、加拿大、日本等國的貿易合作意向。該公司未來的主要精力亦是集中在前端供應鏈上,“我們提供倉庫、服務等給采購方,我們持開放合作的態度,他們可以拿了我們的貨物在其它任何平臺銷售”。

據悉,在B2B業務領域,綠地將聯合來自金融、物流、保險、IT等領域的全球知名合作夥伴共建跨境電商生態系統,除提供跨境保稅倉儲全程運營體系和信息共享,還將提供深度跨境貿易服務,包括商品直采、備案、支付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我們可以提供給采購商500萬~5000萬不等的額度貸款。”薛迎傑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