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愛平庸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12-13  NM  
 

 

大班樓開張的時候,我帶不同朋友幫襯,我記得其中一人的評語,是味道不夠,特別是豉椒炒蜆太淡。我向葉先生反映,他解釋是因為無落味精。由細到大,我們吃慣了有味精的食物,以為味精代表美味。事前說清楚事實,再揀一次,我相信我的朋友會揀吃慣了的味精豉椒炒蜆。

選平庸,不選精緻,是人性。食客揀味精食物不是例外,靚模寫真集銷量好過經典文學作品,汽水好賣過橙汁。兩件東西,一件平庸,一件精緻,我們多數會揀平庸。這現象或有例外,但例外不多,普遍情況是平庸勝精緻。美國人有一句諺語:「No one ever went broke under-estimating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American public.」我肯定這不獨是美國人的事,關於品味,低處未算低。

愛平庸的原因,很多時候跟成本無關。又以食物為例,西式快餐連鎖店售賣的,有部分根本不是「真正」食物,我們老實答自己,我們幫襯的原因,真的是便宜和快捷嗎?這事實我們不願承認,但屬千真萬確,我們愛平庸是出於自由選擇。

愛平庸的出發點不深奧,大部分時候很簡單,就是喜歡。我在日本去過一間鰻魚飯專門店,餐牌上同時有野生和養殖鰻魚供應,我未吃過野生鰻魚,心想天然一定代表優質,原來味道跟我習慣了的鰻魚飯差好遠。正如很多有機食品,顧客不揀不是因為不認同綠色生活,是因為不習慣味道。表面上平庸的東西,背後經過認真考慮,設計出最適合我們口味的產品。平庸不代表差,大部分時間擊中我們要害。

平庸是安全的,大部分人揀平庸,是我們不想離群。搭港鐵,我袋內有《壹週刊》和《New Yorker》,我會拿《壹週刊》出來看,我想無縫地融入社群,沒有人會覺得我扮嘢。平庸是一種社會確認,得到確認是重要的,我們喜歡受他人確認的舒服感覺。閣下週末去油麻地Kubrick睇戲兼睇書,星期一跟同事閒談,你不敢說真話,因為你不想被人指扮有品味。在香港,低品味是「從眾」,現實是大眾愛平庸。揀平庸又實際、又安全、又舒服,表面上不會錯。愛平庸,我舉手附和,因為我怕被人批評扮清高,不過,我揀平庸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兩件事:一、平庸有可能是偽選擇。在扮嘢和平庸之外,可能有其他選擇。很多時候,我們很快被扮嘢的選擇嚇怕,以為另一個選擇一定是穩妥的平庸。或者,在平庸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只是我們沒花精神去想。平庸的問題是製造惰性,即是揀表面上穩陣的選擇,而不去考慮創新。

二、平庸激嬲叻人。平庸鼓勵維持現狀,因為現狀之所以是現狀,一定經過某些人篩選,認為現狀是最適合的選擇,未找到比現狀優勝的選擇,千萬不要改變現狀。因此,改變現狀帶有風險,需要決策者付出勇氣。問題隨之而來,有些人可能不滿現狀,經過一段時間累積不滿後,一是失去鬥志,一是轉化為離開的決心。一間由平庸領導者帶領的公司,最顯見的問題,是人才流失。最先離開是有實力的人,這些人大部分是公司內較叻的人,因為叻人有人吼。平庸的後果,很可能是叻人離開,剩下無人吼的人。當公司上下接受平庸,這間公司注定平庸下去。我不討厭平庸,甚至會想辦法擁抱平庸,但心底希望以不平庸方法做出平庸的事,當然大部分時間是眼低手更低。「不平庸地平庸」不抽象,我最近親身經歷過。一個九十分鐘睇戲經驗,看到有人認真地做出不認真的事,而做得這樣出色,我說的是彭浩翔的電影《低俗喜劇》。這套戲開宗明義賣低俗,宣傳以低俗掛帥,劇情和對白也低俗,但加起來卻是一套不低俗的電影。彭浩翔「不平庸地平庸」,令人眼前一亮,我起立鼓掌。

掉星記

大班樓失去米芝蓮一星,有人問我,這代表什麼?我不太清楚,只見到葉先生仍然很忙。我想,大班樓沒因為獲星而打鑼打鼓,也不應為掉星而過分緊張,老套一句:我們時刻全力以赴。不過,股價高位回吐,訂位仍然好難。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13

投資札記【472】致平庸的投資者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806.html

1、強化容錯機制:很多基本面投資者控制風險的主要手段,是對企業的深入研究。我認為風險控制應該通過倉位控制(權益類資產比例控制)、投資組合(單個行業、企業上限設置)、標的選擇(安全性、收益性、流行性)三個方面來完成,且這三種要素的重要性是相等的。

2、提高分散化程度:巴菲特說過一句誤導性極強的話:你應該集中買入你第一看好的企業,不該將有限的金錢花在你第十看好的企業上。這裡隱含了一個很可怕的假設,即:你最看好的企業,往往是最優秀的。對於常人來說,我看好的企業好於我不看好的企業,已相當不益。我認為,將投資組合分散到二、三十隻,根本不會降低投資收益。除非你確信,你第一看好的企業,一定好於你第三十看好的企業。

3、降低高成長溢價:任何不能確保10年後依然存在的企業,都不該以高於10倍的PE去買入。這違背了價值投資的基本規律——不願收購,就不該投入一分錢。二級市場的超強流動性,只能作為提高收益的工具,不能成為降低安全性的理由。

4、重視低風險類投資:權益類資產,是多數投資者實現收益的主要手段。但低風險類投資能力的提升,對淨值的增長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堅持價值投資的投資者,未來五十年的投資生涯中,80%的時間倉位低於80%50%的時間倉位低於50%,是可以預見的正常情況。假設權益類投資能力恆定,通過低風險投資能力的提升,將淨值的年複合增長從20%提升至23%並非不可能。這兩個數字的長期差別之巨大,是不言而喻的。

5、重視超低估值的企業: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的回報率,高於超低價格買入普通企業。但後者的難度更小,卻是顯而易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17

WWDC證明:庫克這個平庸之輩真的跪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58.html

看完WWDC2013直播,我得承認,羅永浩的錘子ROM沒有那麼難看了,因為蘋果的iOS7讓人大跌眼鏡。

其實我並不是認同錘子,這不過是在蘋果節操碎了一地之際的自我安慰性說法。

今夜凌晨一點,萬眾矚目的WWDC2013在舊金山舉行。傳說中的iPad5沒有發佈,發佈了新的 Mac Pro、新的MacBook Air、iOS 7 和 OS X 10.9 Mavericks. 除了新MacBook Air可以馬上購買外,其他都得等秋天才能兌現。

最近兩年的蘋果發佈會都是吐槽的大會,蘋果粉的各種期待落空、各種不滿向來毫不掩飾,但吐過之後,蘋果產品該用還用,甚至用得更歡。蘋果粉們用活生生的心、腎和熱愛,給庫克同學凝成了發佈會上高調曬成就、曬幸福、嘲笑對手的數據和圖表的血肉長城。

但這次不一樣,iOS 7的變化和醜陋是毀滅性的,是具有轉折意義的。

庫克一直試圖在擺脫喬布斯的陰影,好吧,現在我終於可以說,這是庫克的蘋果公司了。

喬布斯的科技加美學品味,是蘋果最大的標籤,現在庫克成功去掉了審美這一項,並向對手投降,iOS 7就是最好的說明。

從功能上看,iOS 7的新功能有一些創新,比如我喜歡的按整年視圖分類歸納的相冊;結合車載電話升級了的Siri,並加進了男聲,可吸引更多女果粉應用Siri;自動更新應用的App Store,不再顯示血紅的角標,後台自動升級,更智能化;相機濾鏡也增加了;免費但有廣告的iTunes Radio。

但最要命的卻是,iOS 7 外觀大變,完全扁平化。功能上扁平化,以簡約、樸素、方便好用為主,這個對,但設計風格同樣呈現扁平化,扁平到以線條和色塊取代了複雜的圖標和陰影,瞬間二維即視感,扁平到「天平公主」。

UI這玩意兒,用戶的直觀感受是第一位的。

陰影、質感,歷來是喬老爺的趣味,很精緻、優雅。其實,這一點我認為說到庫克隱秘的心理了:「我就是要去掉陰影,圖標上的陰影就是我心中的喬布斯陰影!」

扁平化的結果就是蘋果韻味盡失,更有甚者,庫克更弄出了向上滑出的控制中心、卡片加圖標式所有程序多任務,這太像安卓和WP致敬了吧?更多的這不能怪所有人都有種iOS+Andiord+WP的趕腳,整個一個安卓4.0加WP的混搭山寨版。

還有更讓人無法直視的是iOS 7的UI顏色,螢光、亮彩,也擺脫了喬布斯時代的「明亮、深沉的混合體」,變得花裡胡哨。有人說是小清新,但我更認為是亮騷;有人說是Gay風,但我認為是娘氣。我很尊重Gay族,真正的Gay風決不是搔首弄姿。

色彩風格,我總結一句就是,想向年輕人靠攏卻失敗的最炫民族風。

蘋果對iOS7的解釋是:簡潔,有一種深沉而持久的美感。但我看不出來,你呢?

從功能上向安卓和WP系統投降,在界面上迎合大眾審美,彩騷范兒雖然看起來年輕,但已經明顯不是蘋果風格。你還會再愛蘋果嗎?我的朋友們的第一反應是「好吧,省錢了」,感覺不會再愛了。

關於審美,人人都有不同感受,我覺得iOS 7丑爆了,但很有可能別人喜歡。其實,iOS不是不能變,不是不能創新,也不是不能加入類「Andiord+WP」這樣的親民元素,但前提是你不能失了蘋果的風格。

蘋果設計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優雅,而庫克恰恰把最關鍵的去掉了。喬老爺的精神核心,被庫克幹掉了。

你要說庫克不懂審美?非也,還是他太想向市場投降了。庫克的本質就是一介商人。

在被iOS亮瞎之際,再說點好的吧,新Mac Pro是個亮點,外形設計雖然也引發了諸如「煤氣罐、垃圾桶、煙灰缸」等諸多聯想,但我更願意想像它是R2D2以及機器人瓦力,反正我就是想起了星際迷航、星球大戰的一類的東西,大家感受下,小巧的圓桶外觀是不是像一艘星級飛船掉下來的引擎?

打開內部也很酷,採用12核256位英特爾至強處理器,搭配更強大的內存、顯卡,體積只佔老款Mac Pro的1/8,還有多達4個USB 3.0接口和6個「雷電」高速接口。

微信上,在現場的張小龍也很關注Mac Pro,他拍了這個圓桶圖片,並稱:「他們說要用這個做開發機,電視做顯示屏」。

Mac Pro的圓桶設計雖然也不是多麼顛覆,但至少還保留了蘋果風格,值得期待。而且用電視做顯示屏,很有意思,我本來就在關注這事,所以很期待蘋果Mac Pro的下一步進展,很有可能是與蘋果電視的結合。

發佈會上的另一個小亮點是新MacBook Air,外觀和屏幕都沒有變化,亮點在於採用 Intel Haswell 處理器,電池續航時間飆升:11吋為9小時,13吋為12小時。蘋果產品續航時間已經比較給力,這次又有所提升,也不錯。

最後總結下,在諸如Mac Pro這樣的技術上,以及iOS 7的功能升級上,蘋果仍然有很多進步。但在直面用戶的審美層面,iOS 7很明顯在「去喬布斯化」,並迎合大眾趣味。

蘋果技術的領先仍可以關注,技術上的創新,很多人都可以做,蘋果也在堅持。但蘋果文化的成功,來自科技與美學的結合。經過庫克兩年多的改造,獨特的蘋果美學已經不再。

雖然我熱愛蘋果產品,但我也吐槽過蘋果iTunes同步起來有多麻煩,嬛嬛姐不是腦殘蘋果粉,我可以接受蘋果的改變,但要改變得更優雅,以自己的品味引領潮流,給這個已經不再美麗的世界打下一道屬於蘋果的光,而不是向世俗的市場妥協。

業界對WWDC的整體印象並不好,WWDC剛一結束,蘋果的股價開始下跌,截止到收盤,蘋果公司股價跌幅0.66%。

股價下跌也不能說明一切,歷來蘋果發佈會後,這都是慣常的表現。但我還是認為,這次iOS7的風格大變,對蘋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引領世界,很難,這需要巨大的能量。喬布斯有這個能量,而庫克沒有。

現在,這個引領世界的角色更多讓位給了谷歌,現場那麼多人戴著Google Glass,你們是來黑蘋果的嗎?

庫克,一個商人,他率領蘋果兩年後,成功打造了一個帶有庫克標籤的蘋果,向大眾投降的蘋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90

管平庸 蔡東豪 Tony Tsoi

2013-10-17  NM
 
 

 

平庸,我不但不抗拒,還熱情擁抱(「愛平庸」,2012年12月13日)。生活中充滿平庸,平庸無處不在,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了。平庸不代表差,它很多時擊中我們的要害,我們是有意識地選擇平庸。平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生命力特強,懂得靈活走位。平庸是一種社會確認,得到確認是重要的,我們喜歡受他人確認的舒服感覺。

企管人須時刻面對平庸,舉頭一望,帶領的團隊必定有平庸的元素。公司以外遇到的平庸,不受自己控制,有時更加令企管人難頂。可是,企管人明白到平庸的必然性,一隊球隊全部球員是美斯和C朗,成績一定不會好。企管人心裡渴望活在明星堆中,但想深一層,知道這是不理想和不可能。平庸不容易拿捏,太多會把水平拉低,太少是不切實際,企管人怎跟平庸和睦相處,是考功夫的學問。

首先,企管人須分辨平庸,平庸是怎樣產生,決定平庸的本質,可從兩方面看:首先是人的知識,欠缺知識可製造平庸,不過在二十一世紀的資訊年代,知識走向一體化,獲取知識的成本愈來愈低,技術型知識變得愈來愈不重要。因此,平庸的來源通常不是知識,而是態度。

聘請員工,知識和態度之間,比重應該是二八分,態度遠比知識重要。態度不容易改變,因為態度跟性格有關,成年人性格定型後,所謂改變通常是自欺欺人。可是,在例如面試的短時間內,分辨人的態度,是高難度技巧,我第一個自認不濟。

企管人察覺到員工態度不好,第一個須檢視的人,應該是自己。這名態度不好的員工,能夠在企管人身邊出現,是企管人當初睇漏眼,抑或是員工因各種原因演變成態度不好。企管人重要的責任,是振奮士氣,帶出員工最出色的一面。員工態度不好,很有可能是由環境造成,例如員工被派到一個不合適的位置。怪責員工態度不好前,企管人先要分析環境因素,很多時須改變的,不是員工態度,而是工作調配。

由態度產生的平庸,很多時候不是無得醫,但斷症不容易,企管人從自己開始斷症,通常是一個好開始。員工態度轉變,很多時候是因為工作發揮不好。一個人的能力和潛能之間,可能有一條鴻溝,有時可跳躍而過,有時僵住不動,怎也提不起勇氣跳過去,潛能看得到,但捉不住。員工的態度問題很可能是由企管人間接製造,處埋方法是重新檢視這條表現和潛能的鴻溝。當企管人斷定平庸源自員工不容易扭轉的態度,這時候坦白是最佳處理方法。或者,員工會感到這是一種解脫。極少員工會自動向企管人承認:這份工我做不來。從員工角度看,表現和潛能之間的鴻溝,多數比真實情況窄。由企管人向員工坦白解釋,對兩方面都可以舒一口氣。根據我的經驗,企管人不大懂得跟員工討論表現和潛能這回事。處理敏感事,企管人容易走向極端,一是太過直接,以為同事是明事理的成年人,赤裸地坦白,結果是反效果,傷人之餘又傷自己;一是太過敏感,由員工個人以至家庭,想一遍又一遍,遲遲不肯行動。這方面我又舉手,我做得不夠好。企管人處理員工態度大都不好,公司內的平庸會持續下去,這是否代表公司表現受影響?答案是yes and no。平庸不能太多,但幾多才是剛剛好,要因情況而定,各有不同。硬要由我來判斷,我認為多一點點平庸不是大問題,表面平庸的員工,可能在幕後做了很多有用、但不能量化的事情。這些人通常是「友誼小姐」,擔當起調解員職責,為同事排解矛盾,同時維繫員工士氣。所謂明星,通常會在其他地方做出令人討厭的行為,對整體士氣有害,負面影響隨時大過正面影響。作為企管人,我傾向以寬容處理公司的平庸,因為平庸很可能代表隱藏的福氣。唯一不可能寬容的是自己,因為自己通常一直寬容自己,到察覺到自己的平庸時,就應立即行動。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57

平庸投資顧問的終結者:機器人投資顧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163

機器人投資顧問已經在籌資發起基金。Wealthfront, Betterment, SigFig, Personal Capital等公司均提供獨特的依賴算法的財務管理金融服務,機器人財務經理向大眾提供專業級水準的財富管理服務,並且幾乎不收取任何費用。 金融顧問Joshua Brown認為,對於投資者而言,機器人投資基金容易發起,維持費用低廉,外界因素相對難以影響其投資策略。 1. 投資管理公司發起這種新類型服務是合理的,因為機器人相比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做決策存在優勢。我將很樂意看到機器人提供面向大眾的財富管理或服務。 2. 它可能成長為一個非常成熟的模式,但是最終的贏家可能只有一兩個。機器人投資經理的競爭將很快趨於激烈。 3.目前機器人基金每筆籌資額僅為1千美元。現在它可能很難吸引到大筆資金,因為富人知道可信的會計師、律師和財務顧問的價值。但是對散戶投資者而言,他們無力雇傭有良好聲譽的財務顧問,而那些巧言的投資顧問只會向每個人推銷同一種產品。這使得機器人財務顧問有市場空間立足:機器人的對手將是那些在線經紀人,而不是傳統的大型財富管理公司。 4.如果能夠看到未來成長空間的話,Fidelity或者Schwab這類基金巨頭可能會購買一些機器人投資公司,或者用自己版本的機器人殺死其他的市場參與者。 5.所有的機器人投資公司紙面盈利看上去將非常瘋狂(風險資本認同這一點),但是實際上他們仍然需要相當規模的“人力”金融顧問,這將導致其最終的盈利同預期相差甚遠。 6.在牛市中,那些按照現成的、有紀律、低成本並且不需要幹預的組合模型工作的機器人可能管用。但是在熊市中,投資者可能需要基金經理人為把控。在最恐慌的時候,市場瘋狂的行為將主導投資者的情緒,按部就班的選股將不再是最重要的。所以熊市將是對機器人投資經理的真正考驗。我認為機器人投資公司也會像其他大型金融公司一樣,組建大型的金融顧問呼叫中心,否則憤怒的投資者可能會把他們絞死。 7.當某一個人在機器人投資顧問處積累了大量財富後,他最終還是會轉向人類財富顧問,所以不管機器人的投資組合多麽出色,或者其界面如何漂亮,Betterment 和Wealthfront 這類投資公司仍然只能管理中等規模的資金。從人類歷史上來看,那些有錢人(國王、王子、軍閥、暴君、商人、企業家、繼承者、彩票贏家還有公司高管)都會尋找律師,或者謀求某種形式的咨詢保護自己的金錢和地位。所以,即便是那些對機器人投資經理非常滿意的投資者,也會在資金累積達到某個限度後選擇離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65

貴公子變平庸 索尼敗在哪裡?

2014-01-27  TCW
 

二月六日,脫下產品發表會上的休閒裝扮,索尼(Sony)社長平井一夫換上西裝,在記者會上宣佈了二○一四年的三大改變:索尼將出售旗下個人電腦品牌Vaio,將電視部門獨立為全資子公司,並且在二○一五年全球裁員五千人。這個遲到的舉動,等於正式宣示,當初那個不可一世、叱咤風雲的偉大公司,正式走入歷史。

此一大動作的組織重整,將拖累現有盈餘,使二○一三年度財報轉為虧損一千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五億元)。相對於日本主要電子廠如松下(Panasonic)、夏普(Sharp)在安倍經濟學的刺激下紛紛轉虧為盈,索尼卻落得苦吞赤字,一家「獨敗」的下場。

相較於IBM在二○○四年便出售個人電腦部門,索尼現在出售Vaio,在國際媒體如彭博社(Bloomberg)的眼中,這一步實在來得太遲。但對索尼的愛好者來說,Vaio的離開滿載著感傷,這意味著風靡一世的索尼精神,將隨著一九九六年推出的經典之作,一同消逝在科技史之中。

據研究機構IDC統計,索尼過去十年全球個人電腦市佔率停留在二%,去年第三季度的市佔率排名世界第九,出售Vaio其實再合理不過。加上使用者一直以個人用戶的高階商品為訴求,因此也搭不上企業用戶大量低價的需求,索尼不得不放手PC招牌。

然而Vaio的高性能與設計感曾是索尼精神的體現──革命的技術,加上工藝家的品質。這兩個要素曾讓索尼推出彩色映像管電視、隨身聽、CD光碟等足以撼動市場生態的產品。但面對消費電子產品汰換週期不斷加速,這兩個特徵卻成為索尼最難解的課題。

失去產品創新能力管理從技術導向轉為商業

第一個,也是索尼最關鍵的問題,便是失去「革命性」的創新能力。過去,索尼走在創新的前端,當一九七九年卡帶隨身聽問世,從一開始只有少數玩家購入,到其他廠商投入市場,一旦產品普及化壓縮獲利,索尼便又接力在一九八四年開發出第一台攜帶式CD隨身聽,索尼這隻狡兔遠遠把烏龜拋在腦後,使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只不過,「從九○年代後半之後,索尼的革新能力明顯減弱,」採訪索尼二十年的日經新聞編輯委員西條都夫認為,索尼領導人的更替,從技術專業變成銷售領航,是造成索尼體質改變的主要原因。

從井深大、盛田昭夫兩人創辦索尼開始,便是以「技術的索尼」旗幟聞名,歷屆領導者都是工作服不離身,胼手胝足的技術專業。員工跟隨領導者研究、開發商品的熱情,就像是學徒追隨老師傅一般,這種「長老式管理」容忍創新需要投資、需要時間,終能等到開花結果。

反觀從Vaio的推手──出井伸之接任社長以來,穿著西裝的專業經理人正式入主索尼,雖然技術研發仍是企業核心,但由於領導者並非技術出身,技術部門不能完全信服,只能重視業績,以數字領導,這種管理策略逐步削減了索尼的創新能力。

技術突破速度過慢無法靠高階市場支撐獲利

第二個問題,則是索尼對技術的追求,有如工藝家般精雕細琢,總是鎖定個人消費的高階市場,也就是平井所謂的「感性價值」。當新發明如藍光光碟問世,索尼做為開發者有獨佔的優勢,消費者也願意付出高價換取品質。一旦產品普及成家用品,如液晶電視已發展至百家爭鳴,競爭者眾的情況下,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便從工藝品轉而選擇一般產品。

加上以索尼的企業規模,如數位單眼相機這樣的高階商品,特定的小眾並不足以拓展市場,達到銷售目標,必須擁抱主流群眾才行。若堅守高品質高價路線,更需要技術的突破,才能以獨一無二的先驅商品重新吸引消費者。

現任執行長平井自二○一二年上任以來,雖然曾大砍化學、光碟機部門,但他堅守原有的個人消費電子本業,眼光始終放在振興過去的品牌魅力,只不過成果不如預期。這次雖然切割電視部門,但仍不肯輕言出售,除了超高解析畫質4K電視可望提前搶灘,也因為硬體加上內容,是索尼一直以來稱霸影音產業的策略。

相對於其他日本家電大幅轉型,索尼仍將遊戲、行動通訊、數位影像視為三大核心支柱。只不過從財報看來,目前真正賺錢的金雞母卻是遊戲、音樂電影以及金融服務(保險、銀行),和傳統的索尼精神漸行漸遠。

但平心而論,索尼的改革不是沒有成果,但是來得太慢。智慧型手機靠著Xperia Z系列反擊,販售台數從二○一二年的三千三百萬台,預計成長到四千萬台,高階4G的LTE手機市佔也重登全球第三。索尼也不是沒有革新,在二○一二年便已推出穿戴裝置的智慧型手錶Smartwatch,但虧損的壓力迫在眉睫,索尼似乎無心孕育看不到利潤的產品開發。

其實索尼從一九九九年以來,幾乎每三年便進行一萬到兩萬人的裁員重整。原本以技術創新的經營方針,已經演變成為數字錙銖必較。大幅裁減人員,雖然能夠立即減少支出,但是短缺的人力恐怕更不利於研發。迷途的索尼,如果仍舊找不到創新的路,最終只能安於做為一間「還不錯」的平庸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92

《擇天記》收視率平庸口碑撲街 大IP+流量明星≠收視保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2/1108706.html

原標題:劇情註水品質爛 人氣明星也枉然 《擇天記》收視率平庸

鹿晗出演的第一部電視劇《擇天記》已經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和鹿晗的超高人氣相比,《擇天記》的收視率徘徊在1%左右,表現平平。這部改編自網絡作家貓膩同名小說的IP劇,在開播前被寄予厚望,更是以高達4億元的總投資,刷新國產電視劇的投資紀錄。不過,該劇改編混亂、劇情註水、道具粗糙、廣告植入奇葩等問題,引發觀眾吐槽,豆瓣評分僅有4.4分。“大IP+流量明星=收視保障”的“金律”,這回失靈了。

小說《擇天記》超過288萬字,算得上是一部鴻篇巨制。但電視劇開播後,飽受原著粉的吐槽。不少原著粉認為,電視劇《擇天記》在人物及劇情上的改動實在太多,有些改編邏輯上都不能自圓其說,反而使得劇情和人物越來越四不像。《擇天記》編劇之一的金媛媛也坦承,觀眾認為劇情不連貫,根本原因是改編時刪掉了一個重要角色折袖,“折袖的戲很多,還有一條挺完整的感情線,一拿掉,就會導致劇情不連貫。我們也挺遺憾的,但全都拍完了,沒法修補了。”

鹿晗飾演的陳長生,在劇中擁有盛世美顏,天賦血脈,但是活不過20歲。長生不信命,於是下山逆天改命,遇到了一群小夥伴,一路披荊斬棘。在影評人戴桃疆看來,改編者對於男主角陳長生所處世界的想象非常混亂,像一鍋沒有燉熟的雜燴。他直言:“一部電視劇並不能靠一兩個演員撐起來,《擇天記》的收視重擔壓在了鹿晗身上,對於初次主演電視劇男一號的鹿晗而言,這個擔子似乎有點沈了。”

劇情註水,也讓許多觀眾忍無可忍。有觀眾指出,20多集就能講完的故事,硬生生撐了50集,可以想象水分有多大,最大特點就是重複臺詞、回憶和無關緊要的內心獨白。劇中,“周園鑰匙事關人族氣運”類似的臺詞出現不下10次。而粗糙的道具,也讓觀眾很難相信這是一部投資4億元的電視劇,像劇中剛打撈上來的千年蓮子滿滿都是塑料感,主角聖後的頭飾也被觀眾戲稱為淘寶同款。此外,強行植入的廣告,也令不少人啼笑皆非,比如演員臉上突然蓋著一片綠葉子就出現在鏡頭前,竟然在為某面膜打廣告。

從市場反應和觀眾的意見不難看出,“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並不是萬能的。媒體人“莫斯其格”認為,既然是從文字變成影像,IP劇還是應該在制作層面下功夫,僅僅迷戀演員本人的超高人氣,想借此真正實現並提升IP的價值,談何容易。他覺得,IP價值的實現過程不能僅靠顏值,顏值或許在某一時段能成為賣點,但絕不會是最重要的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27

棄《戰狼2》投《三生三世》 善於豪賭的光線傳媒正日趨平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4/164967.shtml

棄《戰狼2》投《三生三世》 善於豪賭的光線傳媒正日趨平庸
歪思妙想 歪思妙想

棄《戰狼2》投《三生三世》 善於豪賭的光線傳媒正日趨平庸

如果要是《三生三世》的8億保底給《戰狼2》的話…但是沒有如果。

來源 | 歪思妙想(ID:wddtalk)

文 | 歪道道

一部《泰囧》的孤註一擲,曾令光線傳媒扭轉虧損,而如今多個爆款的錯失卻使得它的眼光逐漸平庸。

2015年,曾一度位列《大聖歸來》投資方名單之中的光線影業,因種種原因選擇中途退出,直到影片創造動漫票房記錄之時才幡然醒悟,吃下了這碗“殘羹冷炙”。

時隔兩年,情景重現,前期投資《戰狼2》的光線再次選擇中途退場,轉而投註同檔期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並進行了8億的保底發行。

本人無意就兩部影片的優劣進行評論,但對於票房來說,兩者卻出現了巨大的差異。截止到目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5.3億。而《戰狼2》的票房已經高達55.17億一個零頭幾乎就與《三生三世》持平。

如果要是《三生三世》的8億保底給《戰狼2》的話…但是沒有如果,想必光線的腸子都悔青了。

113117.42990995_620X620

電影市場的博弈就是如此,翻身和墜落都在一念之間,不過對光線傳媒來說,即使錯失良機,集團整體效益兩年來一直都是相對利好。這可能是因為其本身早已超脫於民營電影公司,而立誌成為“國內覆蓋內容領域最全面、產業鏈縱向延伸最完整的綜合內容集團之一”,簡單來講就是泛娛樂化。

只是這種戰略布局真的適合光線嗎?

光線股價暴跌、市值縮水背後的無奈與隱憂

“如果你信任一家公司,就長線持有它;如果不信任,就拋棄它”,王長田的這句話確實鏗鏘有力地闡明了光線不懼於爭議、不畏於未來的高昂姿態,但還是沒有抵消投資人的多方質疑。

2011年上市後,光線傳媒從IPO時定價的58億市值,到了2016年6月的358億市值,接近當時的7倍。也同樣是在2016年,股價急轉直下,全年超過35%的最大跌幅之後,這種狀態持續了2017整個上半年。在王長田回應股價問題之時,公司市值縮水將近71億元,市值約為250億元。

與之相反,光線近期的業績倒是依舊符合預期,比如剛剛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增長42.62%,凈利潤增長24.61%,各項業務也都實現較大增幅。但是具體來看,可以發現市場反應和集團收益呈現巨大反差的原因。

其一,電影投資、發行的主營業務正在經歷一個尷尬的時期,就是頻繁出現票房成績升高、收益反降的狀況,這或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毛利率漸趨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規避風險、減少單片投資比例的做法,正在使光線喪失投註爆款的活力、走向平庸,這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

以貢獻去年光線影業最大業績的《美人魚》為例,雖然取得票房冠軍,但光線並非前三順位的制作及發行公司,其最終確認的收益並沒有帶來驚人效果。而今年半年報上,預計上映的電影有10部,預計制作的電影高達31部,目前為止卻沒有一部創下超高票房,距離定下的80億目前還差很遠。

保守的分散投資可能會令財報的整體效益更好看,但長久持續反而會流失一個電影公司立足於市場的定位。

其二,如果說光線對於影片的下註有些保守,那麽向其他業務擴張的戰略投資就完全超出股東的承受能力,這也是其股價一直不被看好的關鍵因素。有數據顯示,2015年光線投資收益為7569萬元,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為19%,2016年投資收益為2.77億元,約占凈利潤的37.38%,僅減持天神娛樂的股票套現超2億,就占凈利潤近三成。

由此看來,如果沒有這60家公司的投資收益,光線的營收能力無疑將大打折扣,但這也意味著,它正在從一個本來就具有極大風險的行業轉戰另一個更具風險的領域。即使這部分投入大多圍繞產業鏈來布局,但因為戰線過長、種類繁雜,未必就一定能帶來穩固收入來源。

0

以電視劇業務的主控主投為例,2014年公司該項業務收入0.35億元,驟降50.62%,收入占比降至2.85%,而2015年、2016年收入分別為0.67、1.35億元,同比增長92.45%、101.80%。雖然轉變策略後,電視劇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這種驟升驟降的利潤走向是投資人最為忌諱的,一旦新麗傳媒、歡瑞世紀等戰略夥伴出現重大問題,光線完全無力改變。

主營業務和投資收益的沖突,目前並沒有給光線傳媒造成除股價之外的過多困擾,但以後誰能保證呢?

多次嘗試無果,說明光線傳媒已難掌控大局

0 (1)

縱觀近幾年來光線傳媒的業務構成,可以發現除了電影主營以外,其他各項都隨著公司布局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2016年公司已經戰略性放棄欄目制作與廣告收入的業務板塊,與遊戲收入一同並入“遊戲與其他”業務中;停止電視劇制作、只參與投資發行之後,電視劇業務一直規模尚小,與此同時,視頻直播、動漫遊戲等登上財務報表。

值得註意的是股權交易收益,近五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0.17、0.18、0.19、0.40、2.22億元,其中,2015、2016年股權交易收益分別為0.03、2.08億元,占比分別為7.64%、93.80%。由此看來,國內電影市場萎靡情況下,這種結構轉變固然可以保證整體的盈利良好,但是穩定性的欠缺依舊會影響其市場反應。

尤其是,我們可以看到,增收業務的來源還只是僅僅限於簡單粗暴的並購加持,既沒有產生新生價值,反而某些賣力投入的項目大部分無疾而終。

比如視頻業務,2016年公司以自有資金1.31億元受讓金華傲翔持有的浙江齊聚36.3792%股權,持股比例上升為63.21%,成為控股股東。由此,去年視頻業務營收2.51億元,占公司總營收14.48%,基本上都來源於此,這種狀況也延續到今年上半年財報上。

但是曾為該項業務重點發力進行的視頻網站先看,從2015年360提出分手之後,就逐漸在公司內部淪為邊緣產品,這其中涉及不僅僅是股權結構不合理的鬥爭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暴露了一個傳統媒體公司在運作互聯網產品時的迷茫。

再來看動漫遊戲業務。2015年,欄目制作及動漫遊戲兩塊業務之和尚有1.46億元,收入占比為9.56%,2016年“遊戲及其他”業務營收1.11億元,同比下降23.48%,收入占比降至6.44%,毛利率也是呈下降趨勢。至於原因,當初大範圍並購帶來相應營收之後,部分子公司並沒有按照預期發展,只能像藍弧文化一樣被全部出售。

即使後來光線換了個打法,改為密集投資多家動漫公司或者工作室,也同時把方向定為了全齡動畫電影,但還是要面臨過高的風險。一方面是受國內動漫產業的不成熟影響,另一方面,拉長了投資線之後,光線拿得出手的影片依然少得可憐,更沒有哪一細分領域培養出了動漫行業的“金字招牌”。

為了實現綜合內容集團的轉型目標,光線通過戰略性投資或者入股的方式,在短短時間內搭建了一個多元化業務體系,這點是值得認可。

不過在這條縱向延伸的產業鏈中,公司已經出現了某些潛在性風險,比較突出的就是分散和聚焦的沖突,這點將考驗光線傳媒在整個泛娛樂布局上的掌控能力。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盲目跟風的行事風格在發展過程中暴露無遺,說明其在市場風向的狂熱炒作中還欠缺理智的辨別力。

泛娛樂正變成巨頭的遊戲,多數企業終將淪為陪跑

從泛娛樂概念誕生開始,只要是和娛樂產業沾點邊的公司莫不是打著此旗號,一番眾誌成城打造億萬帝國的模樣,但是目前除了以IP為主線進行娛樂環節的貫通,似乎沒有任何企業能說得清泛娛樂布局中彼此協同有多少切實可行性。或許可以換句話說,對這一戰略遠景的探索,只是踏出了一步而已。

這點毋庸置疑,因為即使是謀劃許久、帝國雛形漸成的騰訊和阿里,也在困惑於內容於所有平臺的打通,僅僅一個電影領域就足以令互聯網公司長期水土不服,至今苦無戰果,其中不僅僅是資本運作和金錢驅動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能阻擋娛樂行業公司對此概念的趨之若鶩,就好像是抓住了突破瓶頸的救命稻草,寧可和這一根草上的求救者同歸於盡,也不願錯過難得一遇的風潮。但是從這些沿著泛娛樂路線行走的公司來看,實際上效果並不如預期般美好,而且目前已經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境,這或許透露了未來更多的考量和憂慮。

一則,大規模的並購或投資是建立泛娛樂體系的最快途徑,但是也讓公司的流動資金備受壓力。光線傳媒大大小小的並購項目多達60起,投資額多數在3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尤其是對貓眼電影的投入可以算得上是不惜一切代價,由此它不得不經常性地通過債券、抵押或者股權交易等方式,彌補資金缺口。

奧飛娛樂也是如此,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的定增方案修改過兩次,募資金額由45億元削減為23.5億元。原計劃投資12.9億22部電影,縮水成現在的5.15億6部,遊戲項目從12.05億25部縮水成現在的9900萬10部。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其項目縮減是否因為資金壓力。

二則,泛娛樂布局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不同公司之間的相互跨界,從而樹立起不同領域的對手,是否會成為激烈競爭的犧牲品還很難說。比如光線傳媒和完美世界,前者參投或控股的幾個遊戲公司中,熱鋒網絡連續兩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仙海網絡總裁離世後一蹶不振,而對天神娛樂的股份還將繼續減持,可見情形慘狀。

完美世界的影視業務進展相對良好,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毛利率的普遍下降。據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電視劇業務毛利率下滑高達37.49%,遊戲相關的業務毛利率下降49.68%,電影業務下滑14.62%,端遊下滑7.18%,手遊僅有2%左右的微增。

另外,在與這些普遍轉型的遊戲或者影視公司競爭的同時,難以跨越的還有頂層的巨頭陰影,它們除了霸占遊戲、動漫等市場的份額,導致同領域的企業陷於吃老本的困境,還憑借在某些行業的絕對地位,壓縮新晉人員的生長空間。就像光線傳媒押註的貓眼電影,被阿里系步步緊逼,不得不將合並事宜提前,而在新成立的在線票務平臺中,光線傳媒可能會降低持股比例。

總而言之,泛娛樂處處是坑,急速擴張、蒙頭狂奔的企業未必會關註腳下,而光線傳媒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員,刀尖起舞、風險侵襲。

光線傳媒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301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企業如何做到“不平庸”

1 : GS(14)@2010-08-29 17:31:0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26/145806_2.html

“深圳特區的‘特’,在於創新。”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深圳給比亞迪的幫助很多,“最大的幫助,也是讓比亞迪感受最深的,還是這片土地給比亞迪創新的土壤、創新的氛圍和精神。”
  十多年來,比亞迪在深圳特區大地上穩紮穩打。“技術狂人”王傳福更在2009年以350億元的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的首富寶座。
  近日美國《商業週刊》公佈的2010年度全球“科技100強”企業名單中,之前曾連續三年蟬聯冠軍的亞馬遜僅排名第四,而比亞迪摘得桂冠。
  現任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去年到深圳後不久,即到比亞迪考察,一年多來已到比亞迪考察調研了四五次。
  本月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媒體見面會上,王榮指出,深圳在過去30年間,成長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企業,如中興、華為、騰訊和比亞迪,這四家企業也被外界稱為深圳的“新四駕馬車”。
  按照規劃,未來深圳將大力發展生物、互聯網、新能源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2015年產值規模超過65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將是其中的重點發展領域,作為該領域的龍頭,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是如何看待這些的,本報對他進行了專訪。
  深圳的“特”仍有強大的活力
  第一財經日報:你怎麼評價深圳特區30年來走過的路?
  王傳福:深圳特區30年發展,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一個最好的樣板。在這30年裡,你能感受到深圳一直不變的是激情、活力與創新。深圳曾經創造地王大廈三天蓋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並湧現出華為、比亞迪這樣一些優秀的自主企業。
  深圳30年的高速發展,帶給中國企業家的啟示就是,一定不能墨守成規,不要過分在意傳統的行業觀念,要打破常規,敢想、敢幹、敢為,要用持續的創新推進企業的發展。
  深圳這30年,不僅是體制的創新與發展,還是整個社會綜合能力的發展、配套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的大發展,深圳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創造了很多先進文化,包括具有鮮明特色的企業家文化,具有國際化特徵的城市文化,這些都為實體經濟的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
  日報:對於所謂“特區不‘特’”,你怎麼看?特區還要不要“特”?如果需要,應是什麼樣的“特”?
   王傳福:深圳特區的“特”,在於深圳的創新,深圳的精神,深圳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這種“特”是深圳的靈魂,要一直堅持和發揚下去。大家現在有一些看法 是,中國整個經濟結構和經濟區域在調整和變化,認為珠三角的競爭力在下降,其實不然。深圳的“特”或者說深圳的競爭力仍然具有強大的活力,而且在升級,在 持續增強。
  深圳的高端製造業、生物產業、互聯網、新能源產業將在未來取得大發展,這將引領深圳在未來取得更加高速的增長,而且是核心競爭力的增強。深圳的綜合競爭力體系或者高端產業鏈格局已經形成,這種集群優勢、區域優勢、體制優勢、配套優勢等,是其他一些城市仍然無法比擬的。
  企業如何做到“不平庸”
  日報:你所在企業走到今天,深圳這個城市給予的最大幫助是什麼?
  王傳福:幫助太多了。深圳特區政府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圍牆外的事情都給企業安排好、服務好,圍牆內的事情企業自己說了算。最大的幫助,也是讓比亞迪感受最深的,還是深圳這片土地給比亞迪創新的土壤,還有創新的氛圍和精神。這種優勢是獨特的,也是潛移默化的。
   比亞迪原來總部在深圳龍崗的葵湧,後來要在深圳建設新的總部,建設汽車生產製造基地,就搬到了坪山,坪山基地的建設任務非常重,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這個過程當中,深圳市委市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光是協調會,就開了幾十次,好多次都是市領導親自帶隊,現場辦公,現場解決問題。
 比亞迪深圳總部的建設也是創造了新的深圳速度,僅用390多天就完成了基本建設,為公司迅速投產中高級轎車F6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把時間就是效率的深圳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為什麼深圳民營企業能做大
  日報:在國內城市中,深圳的大型民營品牌企業數量相對較為可觀,這是為什麼?
   王傳福:說到底,還是環境問題。深圳特區的建設,可以說是中國人一個夢想的開始,夢想能有一個國際化的最具活力和創新能力的城市崛起,通過深圳的實驗和 改革,為其他城市發展提供借鑒。如果這樣講,深圳也是眾多企業家夢想的開始,創業的夢想!因此,很多企業家來到深圳,這是數量多的原因。
  為什麼深圳民營企業能夠做大呢?一方面,很多企業家都是技術型企業家,都是做實業的;另一方面,深圳的改革開放歷史較長,發展較為充分,企業有很好的發展機遇,很大的發展空間;最後就是深圳毗鄰香港,有國際化的眼光和思維,很多企業家都走了出去,因此能夠做大做強。
  日報:在深圳的改革探索中,什麼是最迫切需要突破的?突破的難點在哪?路徑如何?
   王傳福:我個人覺得建設高效能、高效益的產業集群是最重要的。現在深圳的土地很珍貴,企業也必須做好佈局規劃,利用好土地,利用好資源,提高效益。另 外,在新能源產業上的突破也很重要,比亞迪很慶倖,政府已經開始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給予電動汽車很高的補貼,我相信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開始,深圳 在這一點上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日報:再過30年,到深圳特區成立60周年時,深圳將會怎樣?會有多少家世界500強企業?
  王傳福:再給深圳30年,我相信深圳會發生質的突破和昇華!未來,我感覺會有很多深圳企業或者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而且是技術型企業,肯定會很多,比亞迪會成為當中一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