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為發布海思麒麟950 自主芯片能夠讓“中國制造”實現趕超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282.html

華為發布海思麒麟950 自主芯片能夠讓“中國制造”實現趕超嗎?

一財網 李娜 2015-11-06 14:45:00

海思麒麟950的發布代表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崛起,但在制造工藝上中國企業與國際水平仍然需要“一場長跑”。

被華為認為是“跨越之作”的自主芯片麒麟950終於“利劍出鞘”。

11月5日上午,華為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跨越”的麒麟處理器秋季媒體溝通會,正式對外發布了采用臺積電16FF+工藝生產的最新移動處理器——海思麒麟950。華為透露,搭載麒麟950的最新旗艦手機即將上市,而在外界看來,這款手機應該是月底即將發布的Mate8。

“我們一直強調堅持才有突破,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堅定的走下去,結果怎樣市場和用戶會給出答案,用事實說話。”作為華為消費者BG的掌門人,余承東也在微博上感概道,麒麟950是在很多人的關註下成長起來的,感謝大家,無論鼓勵還是批評。曾經有段時間外界對麒麟芯片的爭議很多。

如果說一年前海思還在“成長”的話,這一款芯片則被華為認為是手機業務超越三星甚至蘋果的基礎。余承東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從今年秋季開始尤其到明年華為會形成一個爆發期,在研發上的高投入將是基本。

但是否能夠超越高通目前可能仍然言之過早。不少參加發布會的業內專家對記者,海思麒麟950的發布代表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崛起,但在制造工藝上中國企業與國際水平仍然需要“一場長跑”。

神秘“海思”

對於外界來說,作為華為旗下的芯片制造商,海思一直是較為“神秘”的部門,不太接受媒體的采訪,也就是從去年開始,才在行業媒體中逐步亮相。

關於海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據記者了解,在1991年,華為就成立了ASIC設計中心,該設計中心可以看做是海思的前身,主要是為華為通信設備設計芯片。

之後,隨著歐洲逐漸開始進入3G時代,2004年,華為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準備從3G芯片入手,並且將產品先後打入了沃達豐、德國電信、法國電信、NTTDoCoMo等全球頂級運營商,銷量累計近1億片,與當時的3G芯片老大高通大概各占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

到了2010年,隨著美國、北歐等地區宣布進入4G時代,華為趁勢發布了LTE4G芯片Balong700,並做成了上網卡、家庭無線網關等終端設備,並且在國內4G牌照發放後,海思順勢推出新一代產品,不用再受制於其他芯片廠商。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披露的“2012年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海思以74.2億元的銷售額位列第一。

去年,一位半導體行業的業內人士這樣對記者說,目前國內共有600多家芯片設計公司,年營收達到或接近10億美元的僅有海思、展訊通信兩家,它們在移動處理器、基帶芯片等領域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其他企業,“向上突破有很大難度”,其中主要原因在於企業在WCDMA和LTE領域幾乎沒有專利和技術積累。

可以看到,這麽多年來,在手機芯片領域,美國芯片巨頭高通公司一直處於難以撼動的“霸主地位”。

而對於為什麽要做海思,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2012年說過這麽一段話,“華為需要做手機操作系統和芯片,主要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假如這些壟斷者不再對外合作的話,華為的操作系統可以頂得上,華為的芯片主要在別人斷糧時有備份。”

據華為人士介紹,海思芯片對華為內部產品的配套,不僅能幫助華為帶來價格競爭力,還有助於提高其產品的上市時間,搶占市場先機。比如,中國移動對4G定制機提出五模的新要求,而目前能夠量產五模芯片的廠商只有高通、海思,這意味著華為可以借助海思芯片快速推出符合市場要求的4G手機,而其他廠商則不得不采用更加昂貴的高通芯片。

去年6月24日,華為正式對外發布榮耀品牌的旗艦機型———榮耀6。該手機采用的是就是海思研發的“麒麟920”,據介紹,該芯片是全球首顆商用的八核LTECat6手機芯片。

但彼時的海思距離趕超高通仍有距離。

而一年後,麒麟950發布了,這款整合了全模基帶、4×A72+4×A53應用處理器、獨立DSP、獨立ISP、MaliT880MP4圖形處理器、i5協處理器、安兔兔跑分80000+的SoC,除了圖形性能弱點,其它方面已經是現有Android陣營的巔峰。

“麒麟950是海思第一次和業界夥伴開發領先工藝,16nmFF+使得950性能功耗平衡,秒掉20nm的高通810和MTKX20應該沒問題,可能略超三星7420,可以和下一代高通820和三星M1並論。”手機圈資深人士潘九堂說。

也有人評論道,無論華為的手機表現如何,至少麒麟處理器還是值得尊敬的,它讓其他芯片廠商有壓力,僅這一點都已經很不容易,畢竟起步晚了。

能成為華為手機的“核武器”嗎?

“明年會迅速縮小和三星、蘋果的差距,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我們有機會在份額上超過蘋果。”余承東此前對記者表示,最晚在2018年,華為有機會在營收上超過蘋果,這幾年華為在構築產品、品牌、渠道、零售、服務上一整套的能力,包括流程、IT體系的支撐,有的能力要到爆發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

“這些能力是什麽,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都會看到。我們花了這麽大的研發投入,我們的研發投入是國內同行的很多倍,我們主要就是投資在未來。”在他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參與的蛋糕是5000億的蛋糕,華為在未來將有機會沖擊1000億元年收入。

顯然,在沖擊蘋果和三星的路上,自主芯片麒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可以看到,當硬件趨同趨勢愈加明顯,如何取得關鍵器件的階段性壟斷成為手機廠商的重心之一。幾乎所有廠商都格外重視對上遊器件資源的搶奪,產業鏈管理能力成為焦點。

有消息稱,小米和聯芯科技聯手在浦東召集上千人的團隊研發手機芯片,11月底將開始測試半年後量產上市。在早前的AXON天機旗艦系列戰略發布會上,中興也發布了其移動終端戰略:中興OS+迅龍芯不久將雙雙亮相,中興首款自主處理器及自主OS的安全手機已經通過工信部的入網許可,預計年底上市。

此外,構築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前提必須要在高技術領域有所作為。

在移動通信發展史上,基帶是芯片競爭核心。海思芯片在Modem上的單點突破是華為網絡側多年耕耘在終端側的充分體現。任正非曾表示,“我們只可能在針尖大的領域里領先美國公司,如果擴展到火柴頭或小木棒那麽大,就絕不可能實現這種超越。”華為海思平日的低調宣傳,和在網絡通信技術上的集中發力,都是任正非這里理念的踐行。

但對於華為手機是否能夠依靠麒麟950趕超蘋果三星,目前來看可能仍然言之過早。

從技術角度來說,虎嗅網的一篇文章分析道,此次麒麟950芯片的發布,盡管頗受業內追捧,但並沒有看到代表未來芯片產業發展和競爭趨勢的自主芯片架構的設計所帶來的成果,其仍在照搬ARM的“big.little”架構。

另外,此前也有消息稱,由於臺積電16nmFF+量產時間的延遲,以及臺積電將產能優先提供給蘋果生產其A9處理器,海思麒麟950不得不延遲,上遊廠商產能問題也是麒麟甚至是華為手機能否按時足量供貨的影響因素之一。

同時,也有手機行業人士認為,外界對國產自主芯片的關註度無疑能為手機增色不少,這一點從各種打折安全牌以及國禮的營銷手段就從感受的到。但大眾也有審美疲勞,當商務人士或者高端人士無法從國產手機中感受到足夠的競爭力,為情懷買單的人也許會越來越少。

上述手機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而對於廠商,當配置越來越像,芯片處理性能已經過剩的時候,單純的追求芯片性能也許得不償失。

不過,作為中國手機產業有望挑戰蘋果和三星的廠商,華為麒麟950無疑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跨越”。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