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iOS淪陷!居然也被病毒攻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62

20141106iphone-6-77

中國驚現針對蘋果手機和電腦的病毒,目前已有數十萬臺設備受到感染。

據《紐約時報》,加州的網絡安全軟件商Palo Alto Networks近日發現了一個名為“WireLurker”的針對蘋果產品的惡意軟件。搭載OS X系統的Mac筆記本電腦和iOS系統的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都是其攻擊對象。

該公司表示,這個惡意軟件主要針對中國大陸用戶,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惡意軟件

WireLurker是通過USB從Mac感染iOS的,表現類似於傳統的電腦病毒,而且是第一個,能在未越獄iOS設備上安裝第三方軟件的惡意軟件

目前為止,WireLurker主要來源是某App Store,這是中國大陸的一個第三方軟件商店。已經400多個Mac電腦的APP被感染,有35.6萬次的軟件下載量,意味著有數十萬名用戶被感染。

安全研究人員表示,只要蘋果筆記本電腦被感染,那麽連接到該設備的所有iOS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可能被感染。WireLurker會搜索通過USB連接到Mac的iOS設備,然後下載惡意軟件,或者自動生成惡意軟件,並且將其安裝到iOS設備上,無論iOS設備是否越獄。

該病毒可以不經過官方的APP Store就實現對APP的安裝。這涉及到一個名為“企業部署”(enterprise provisioning)的技術,該技術原本是為了讓企業為員工統一安裝內部軟件之用。

以前也有研究人員通過“企業部署”方式攻擊設備,不過這次的WireLurker有一些新技術,複雜的編碼結構,多個組件版本,隱藏文件,編碼模糊化,自定義加密以阻止逆編譯,因此可以說是對iOS設備的全新威脅。

被安裝到iOS設備上以後,WireLurker會收集各種用戶信息,包括聯絡人和iMessages,並且能向黑客發送升級請求,安全人員表示WireLurker無疑還在繼續開發更新中,其最終目標不明確

安全人員已經向蘋果通報WireLurker,不過蘋果謝絕回應媒體采訪。安全人員建議用戶使用蘋果Mac App Store里的一款殺毒軟件,在Mac OS X上不要安裝未知第三方軟件,不要下載和運行第三方App Store,網站等未知來源的軟件、遊戲。

如今,蘋果在中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安全挑戰。上個月,蘋果CEO蒂姆庫克在北京拜訪了中國官員,討論數據安全問題。

上個月,蘋果公司向消費者發出警告稱,發現了“有組織的網絡攻擊”,企圖竊取iCloud用戶的個人資料,並重申將“堅定不移地致力於保護客戶的隱私和安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45

啥情況?巨頭姚勁波居然親自為58到家代言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1/147878.html

i黑馬:去年10月,58同城上市,當上本地服務的老大。其創始人姚勁波也變身為市值30多億美金的公司CEO。

11月19日,他出現在《創業家》“代言”中,為新平臺58到家站臺。稍微了解背景的人,都會因此震驚:i代言是個新品引爆平臺,但來這個平臺的人,大多沒錢沒資源,空有一身夢想。

比如三個爸爸,現實中普通孩子的父親,想造一臺對孩子有用的凈化器。盡管結局很好,1個月內眾籌1000萬元,有點運氣成分。恩,來i代言的,都是這類人。


但很明顯,姚勁波不是,他不缺錢、不缺人、不缺資源,他為何親自上i代言?

時代變了。O2O時代,一個巨頭的穩固期已經縮短到半年。

自上市以來,58一下成為本地服務的老大,但好日子沒過多久,這個領域又殺出無數個顛覆者,若不改變現有模式,58同城就會成為一頭沒有武器的巨頭,連反擊的力量都沒有。



重度垂直 新生意邏輯出現

過去一周,i黑馬記者聊了近20家O2O創業者,里面有眼鏡、理發、保養、停車、家政、印刷行業… …他們有幾個特征是完全一致的。1、沒有門店,砍掉了線下30%以上的成本(詳情見表格)。2、由到店服務改為到家服務。

它們所有生意邏輯都是一樣的。建立一個在線平臺,繞過傳統門店,一端吸引服務人員,一端吸引用戶,將砍掉的30%成本,一方面補貼給服務員,他們收入提高了。一方面再返給用戶,價格更便宜了。

他們把傳統店面的成本結構完全顛覆了,你沒聽錯,就是顛覆,以汽車保養卡拉丁舉例。

它的生意模式是這樣:繞過4S店,建一個線上平臺,一端吸引汽車技師,一端吸引車主。將砍掉的30%成本,一部分分給技師,他們收入提高了,一部分返給用戶,價格更便宜了。

這里面,可以列幾個具體數據。

傳統4S店價格高,但不賺錢,因為成本高。集客成本占毛利的15%-20%,然後是房租成本,占比約35%-40%。再就是人力成本,30%的錢要付給技師。以上費用一加,90%的毛利沒了,剩下的10%交完稅就不剩啥。

卡拉丁把成本重構了。門店地租成本一般占銷售額30%,卡拉丁沒有。省下的利潤,卡拉丁拿去補貼技師,4S店給他們抽成30%,卡拉丁給50%以上。傳統技師工資大多是1000-4000元不等,在卡拉丁,他們的平均收入是4000-5000元。剩下的利潤,卡拉丁可以拿去降價。

都是這樣的,不用去考察了,眼鏡行業、理發行業… …模式已經曝光,創業者心知肚明,只要去做,就有機會成功。

眼鏡行業(代表企業:雲視野)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50-70% 40-50% 10-20% 眼鏡店
O2O 50-70% 砍掉30%以上 40%-50% 繞過眼鏡店,上門配鏡
 
汽車保養行業(代表企業:卡拉丁)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50%-70% 35%-55% 15% 汽車保養店
O2O 50-70% 砍掉30%-50% 45%-65% 繞過保養店,上門服務
 
印刷行業(代表企業:改圖網)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60%-70% 50% 10%-20% 廣告印刷店
O2O 60-70% 約20% 30%-40% 繞過印刷店,在線打印配送
 
甜品外賣行業(代表企業:樓下100)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65%-70% 50%-55%以上 20% 傳統蛋糕店
O2O 65-70% 10%-15% 40%-50% 繞過店鋪,配送上門

月嫂行業(代表企業:月嫂點評網)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30% 20% 10% 家政中介
O2O 30% 10%-15% 15%-20% 繞過中介,上門服務
 註:圖表是假設毛利相同的情況下,兩種模式運營成本、利潤的區別

58模式缺陷  停留在信息層面

這不,58同城也看到了契機,58到家邏輯就是如此:建一個在線平臺,砍掉傳統家政服務,節省的30%成本,一部分給阿姨,他們收入提高了,一部分給用戶,價格便宜了。

從姚勁波的i代言視頻也可以看出,內容就是這個。一切競爭都是從價格開始,對於O2O創業者而言,說的就是現在:重構傳統運營成本。

姚勁波很著急。今年年初,他曾發出內部郵件,說58同城老業務(租房、二手貨等)已經穩固,但正受新業務的沖擊,如家政、租車、代駕。

當時,河貍家的火爆,把這種生意邏輯炒得通紅,它於年初上線,到10月份時已估值10億元。建立在線平臺,一端吸引美甲師,一端吸引消費者,把砍掉的線下成本分給雙方。

這種模式對58同城的致命威脅是什麽?它是一個綜合平臺,而O2O是一個重度垂直模式,必須一個鏈條插到底。比如汽車保養,要從信息平臺、用戶(技師、消費者)、服務、支付、點評各個環節入手,差一個都不行。

再看看58這種平臺,品類實在太多了,想什麽都覆蓋,那就必須找共性,找來找去也只有信息了,不管家政還是保養,都是需要營銷的(信息展示),所以這個共性成就了58同城,但也僅此而已,一到服務環節就不行了,因為保養是換機油濾芯、空氣濾芯,家政是打掃地板、廚具等。

這麽多環節,58同城你要什麽都做,能怎麽辦?只能一個一個行業做,家政就造個58家政,保養就造個58保養。能自己做的品類就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就去買團隊做。

巨頭危機  反擊的時間不多

這種背景下,姚勁波發出口號,58同城要自己顛覆自己,每個行業都造一個58同城,目的就是把左口袋的錢套右口袋。

在其口號的鼓動下,58同城副總裁陳小華創辦了58到家,前員工張小磊辭職創辦了58陪練,姚勁波是其天使股東。今年10月,58同城還花2000萬美元註資e代駕。

理論上說,只要58願意,它可以把每一個行業都切出來做,但是它精力不夠。據58同城副總裁賈向飛透露,平臺有1000個細分品類,每個行業都做不現實。只能篩選流量在前幾名的行業重點做,58到家就是這樣一款戰略產品。

當然,創業者是很怕的。58同城一下子成為O2O領域的“騰訊”,按照雕爺的說法,它完全可以每個行業都撒點小錢,看哪個創業者試錯完了,就一刀把它殺了。

所以,如果你要在O2O領域創業,請首先思考,這個行業58同城會不會做?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大公司做小行業,歷來有幾個痛點(以下觀點部分來自雕爺):1、行業、定位理解不如小公司,58是大平臺出身,比如做汽車保,養理解不一定超得過卡拉丁。2、原有行業的陋習,大公司的通病。3、深介入與淺介入。比如58有綜合業務,當垂直業務的介入成本超過回報時,就會不屑於去做了。

O2O領域,現有模式的58已經是個夕陽公司。垂直領域他沒法深入,除了穩固老業務(優化運營、提升服務質量),只能幹著急。

慶幸的是,姚勁波看到了危機,並且為了解決危機,堵上了不少籌碼。這一點,從其親自為58到家站臺可以看出。
因為若58到家、58陪練、e代駕們全部失敗,幾年內,58同城就可能被擠死。盡管它有流量,有1.3億用戶,但吃原有業務的老本,總有一天會吃完。這個紅利期可能是1年,也可能是半年,甚至更短。

這個期限里,“58到家們”若沒起來,姚勁波該考慮下公司前途了,所以他才會如此重視58到家,才拋下30億市值CEO的身份,親自為產品代言,希望“3個爸爸”的奇跡,同樣發生在58到家。

自11月19日,姚勁波為58到家代言的視頻在優酷、暴風影音等平臺播放,到11月20日淩晨,其播放量已超過100萬,引起很多用戶的共鳴,外地的創業打電話到“代言”工作人員那里紛紛要求加盟。可惜,58到家目前還只是直營,想跟58到家做生意的“代言”粉絲們估計要再等等了。

 
看完文章後,如果你也是創業者(或感興趣者),請加微信wangfangnews。這是個美男紙的個人微信號。後續,我會拉你拉入相關創業者群。
 
驗證時,不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這個美男紙不會搭理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47

盤點2014投行金價預測:最準的居然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63

更多貴金屬要聞請關註黃金頭條,下載黃金頭條APP,黃金資訊盡在掌握(點擊這里下載)。

正式告別2014年,與多數市場一樣,黃金也走過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不同與多數機構在2013年底的預測,黃金並沒有出現進一步大幅下跌,全年寬幅震蕩後幾乎收平,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去年的各大機構的預測成績吧:

未標題-1

本次統計選取了2014年1月前各大機構對2014年金價的最新預測,與實際金價誤差最小的機構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該機構並不經常出現在黃金投資者的視野之中,但其四個季度價格有三個預測誤差在20美元以內,相當不錯的成績,排名第二的德意誌銀行四個季度預測誤差也保持在了200美元以內。

而“最不靠譜”的機構當屬澳新銀行、瑞信以及荷蘭銀行,四個季度的誤差全部大於100美元,而澳新銀行的誤差合計達到了2069美元,超過倒數第二名一倍有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89

盤點2014投行金價預測:最準的居然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63

更多貴金屬要聞請關註黃金頭條,下載黃金頭條APP,黃金資訊盡在掌握(點擊這里下載)。

正式告別2014年,與多數市場一樣,黃金也走過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不同與多數機構在2013年底的預測,黃金並沒有出現進一步大幅下跌,全年寬幅震蕩後幾乎收平,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去年的各大機構的預測成績吧:

未標題-1

本次統計選取了2014年1月前各大機構對2014年金價的最新預測,與實際金價誤差最小的機構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該機構並不經常出現在黃金投資者的視野之中,但其四個季度價格有三個預測誤差在20美元以內,相當不錯的成績,排名第二的德意誌銀行四個季度預測誤差也保持在了200美元以內。

而“最不靠譜”的機構當屬澳新銀行、瑞信以及荷蘭銀行,四個季度的誤差全部大於100美元,而澳新銀行的誤差合計達到了2069美元,超過倒數第二名一倍有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90

手機預裝軟件為啥不讓卸?裝個軟件居然比賣手機還掙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013.html

手機預裝軟件為啥不讓卸?裝個軟件居然比賣手機還掙錢

一財網 TJ 2015-07-02 14:42:00

單臺手機每預裝一個軟件手機廠商可以向軟件商收費八毛錢到五塊錢不等,手機廠商以此達到降低手機生產成本的目的,從而在市場上形成價格優勢。

對預裝一大堆軟件的兩款手機,上海市消保委忍不了了。

上海一中院依法受理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分別訴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OPPO)侵權責任糾紛案兩起公益訴訟案件。

上海市消保委訴稱,近兩年,針對消費者反映的智能手機說明書未完全告知消費者真實情況,存在內存縮水、軟件功能不清等問題,該委委托專業機構對市場上在售智能手機的多項性能開展了比較試驗。由專業機構在比較試驗中發現,抽樣的天津三星公司所售的SM-N9008S智能手機預裝各類應用軟件44個、廣東歐珀公司所售的X9007智能手機預裝各類應用軟件71個

為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害,上海市消保委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5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7條的規定,分別向上海市一中院提起訴訟。

新手機預裝軟件最高達71個,待機流量驚人

一般來說,手機預裝軟件可以分為廠商預裝和刷機預裝兩大類。廠商預裝包括手機制造廠商預裝和運營商定制機預裝,即由手機生產廠商和電信運營商完成預裝。相比廠商預裝,手機出廠後的渠道預裝則是更複雜的灰色地帶。由於智能手機的價格不斷降低,已經很難再通過硬件賺錢,因此為應用開發商預裝軟件成為手機廠商、運營商、連鎖賣場新的收入來源。

據悉,上海市消保委通過運營商網點、大型電器連鎖店、手機專賣店等銷售渠道購買了20款智能手機,其中10款為通訊運營商定制機,其余10款為非定制機。試驗主要涉及手機成像系統性能、預裝軟件及容量。

比較試驗發現,20款手機中,除一款手機在成像系統性能檢測後無法開機外,其余19款手機,預裝軟件少的有30個左右,最多的一款手機達到71個。而在模擬普通消費者操作方式卸載預裝軟件時發現,按可卸載軟件的比例分,最多的占預裝軟件總數的57%,最少的占比僅有26%。各品牌廠商給予消費者選擇軟件的權限相差較大。

為了解手機在待機狀態下內置預裝軟件的流量使用情況,上海市消保委從19款手機中隨機選取了10款(5款為定制機、5款為非定制機)進行了模擬測試。在完全相同的環境和狀態下,每隔24小時記錄流量使用情況,共持續120小時。結果顯示,有9款手機存在開機、註冊入網及待機過程中消耗流量的現象,其中最多的消耗了近80MB流量。經分析該手機在開機、註冊入網時消耗的流量約為68MB,而在整個試驗期內,每天的10時41分和23時11分左右都會消耗約1MB左右的流量,120小時內總共消耗了12MB左右。其余8款手機雖不存在定時消耗流量的問題,但在120小時的試驗周期內仍有80KB—4281KB流量的消耗。

同時,在中新網IT頻道調查數據顯示,96.2%的網友手機中都被預裝了大量不可卸載的App,沒有被預裝的網友僅有3.8%。另據調查數據顯示,75.7%的調查者手機中被預裝了大量不可卸載的APP。其實,手機預裝的大量App,用戶使用率卻並不高。33%的用戶從不使用預裝軟件,40%的用戶偶爾使用預裝軟件,43%的用戶對預裝軟件無法容忍,更有85.9%的用戶曾試圖卸載預裝軟件。

明知道要傷害用戶體驗 為什麽還要裝?

手機廠商肯定清楚預裝應用會傷害部分用戶的使用體驗,但為了推廣旗下的其他應用產品,在手機中安裝好自然是最簡單有效的推廣模式。這種粗暴式的植入應用產品,與硬性植入廣告沒有多大區別,不只是各大手機廠商,許多IT巨頭都在玩捆綁式的營銷。

這樣來說,預裝軟件是國內手機生態惡化的必然產物,因為從3G時代開始,手機硬件利潤不斷被壓縮,預裝軟件正是廠商開辟的新營收來源,為盈利,為提供高性價比的手機預裝軟件,通過向軟件商收取手機預裝費用,或靠預裝偷跑流量或扣費軟件來變相盈利,渠道商從廠商拿到手機,在銷售到用戶之前,從軟件商獲利。

手機預裝途徑包括:運營商向手機廠商,要求內部綁定自己的相關應用;手機廠商預裝自家或第三方應用;在手機層層分銷過程中,經銷商可能會以渠道推廣為籌碼,與軟件商合作進行預裝,或後期刷機預裝;無論大家對預裝軟件多麽討厭,不可否認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APP的廣泛使用,開拓了互聯網公司推廣軟件的重要途徑。

簡單來講,單臺手機每預裝一個軟件手機廠商可以向軟件商收費八毛錢到五塊錢不等,手機廠商以此達到降低手機生產成本的目的,從而在市場上形成價格優勢,而軟件開發商則通過預置軟件推廣了軟件,增加了用戶使用量,進而實現其經濟利益。

很多開發APP的公司主管手里都會有一張價格表,不同的“預裝量”價格是不同的,單個APP的刷入均價在一兩元左右,以一部手機刷入一個APP單價一元的行情計算,像中關村這樣的地方每月的手機出貨量都以幾十萬臺計,代理商順手就能多掙幾十萬,如果一部手機預裝幾個甚至十幾個、二十幾個的軟件,那麽光是刷ROM掙到的錢,就幾乎可以趕上賣手機的利潤了,各級代理商為了利益像“雁過拔毛”一般地紛紛刷入自己的ROM,當手機到達用戶手里的時候,沒有人能說得清手機到底已經預裝了哪些軟件。

據初步估計,手機軟件僅安卓市場就有接近30萬的應用軟件,目前國內預置軟件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30億元。幾乎所有的應用推廣中,“預裝”都成為了最具性價比的方式之一。卸載不掉首先是一個商業問題,植入簡單又能賺錢。因此,很多預裝軟件在出廠時已經被設定為無法卸載。

事實上,在手機紅利日漸消退的市場環境下,以後估計還會有更多的預裝應用產品,手機廠商賣手機不如賣內容和廣告。

【小貼士:預裝軟件如何卸載】

形形色色的預裝軟件真的無法卸載嗎?安全專家給出的建議是,用戶如果想卸載預裝軟件需要進入底層獲得ROOT系統權限,很多預裝軟件都寫入了ROM包里。可以通過獲取手機Root權限來卸載手機預裝應用。

但需要註意的是,這種操作對於用戶來說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如果不懂行的用戶,很可能會誤刪掉一些最基礎的東西,結果手機就變廢機。此外,目前大部分手機廠商對於已Root的手機是不提供保修服務的,這就意味著用戶不敢也不能隨意Root。而且,多個品牌手機的全國客服電話人員表示,強行卸載運營商預裝軟件之後,手機不論出現軟件、硬件問題,都不能進行保修。

(綜合中國新聞網、中國消費網、智電網、方維網絡、北京晚報等)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04

創業者必讀:創業能否成功,一半因素居然是這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4/150145.html

黑馬說:無論是創業和還是做天使投資,需要把準創業的時機、找到下一個大風口,需要做到比A輪投資人提前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布局。如果錯過了風口,無論團隊多優秀,商業模式多完美,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例如,我們都知道在限制三公消費、反腐的大環境下,高端餐飲消費持續低迷,而中端消費市場持續增長。各高端餐飲品牌都積極拓展中端子品牌以迎合市場的變化:小南國推出了南小館、新榮記推出了榮小管、大董推出小大董……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逆潮流而動,創業做高端餐飲,能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文 | AA投資  成妙綺

 

時機,時機,還是時機!成功是不是只需要時機?

討論創業的時機問題,就不能不提上月TED發布的Bill Gross關於創業成功因素的分析,如果你正在創業或計劃創業,這個只有短短6分40秒的視頻絕對不容錯過。

Bill在20年前創立了IdeaLab,期間共服務了100多家公司。他分析了自己所服務的這100多家公司,再加上外部的100多家公司共同作為分析的樣本,按照想法和創意、團隊和執行、商業模式、融資、時機5大因素去分析不同因素對初創公司成功率的影響。

最後Bill得出了一個讓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結論:對初創公司來說,對創業成功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時機,影響力達到42%,接近一半。

關於Bill Gross的分析,我是這麽看的。

1、創業的時機非常重要,是商業模式中的關鍵內容。脫離了大市場環境和創業時機去討論商業模式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時機是商業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商業模式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蘊含了諸多因素在其中,只看單獨的組件意義不大;

2、創意的獨特性也是商業模式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創業本身就是用獨創的新想法去發現新的市場、原創地設計商業模式的過程,所以與時機類似,創意的獨特性也是商業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綜上,商業模式對初創企業成功率的影響至少應該是5因素中的2項或3項之和;

3、融資的影響被大大低估了。誠然,融資的成敗得失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即公司的所有優勢和劣勢都對公司獲取融資的能力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但是Bill在尋找外部的100個初創公司案例的過程中,限於資料和信息的可獲得性,他能找到並選擇的案例更多的是已經獲得融資的公司,而有太多創業公司沒等拿到融資就煙消雲散了。由於Bill的樣本大多是已拿到融資的項目,樣本存在明顯的“生存者偏差”(survivor-bias),所以融資的影響被大大低估了。


創業的時機為什麽重要?馬太效應在作用

馬太效應(MatthewEffect)意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馬太效應,而TMT行業尤其突出。因為TMT行業是一個贏者通吃的行業,規模效益遠高於傳統行業。做傳統行業,比如開飯館,增加銷售額需要增加店面的數量,每一個新店從開張到盈虧平衡還需要一段時間和不菲的前期資金投入,且消費者需要不斷地嘗鮮和更換口味,所以餐飲市場的集中度不可能太高。而對於大部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企業來說,如果各方面都OK的話,用戶數量翻番時,只需要增加服務器和帶寬就夠了。更何況,在TMT行業,眨眼之間領先企業已經將細分行業瓜分殆盡,新進入者、落後者連立錐之地都找不到的現象比比皆是。


創業初期,馬太效應定生死

大多數人都了解馬太效應和規模效應,也都知道馬太效應在行業發展的中後期體現得十分明顯。但是,大多數創業者可能並不知道:最應該重視馬太效應,最需要抓住時機all in地力爭上遊的,卻是創業和行業發展的早期!因為B輪融資之後,行業的排名已經出來,規模效應將自動發揮作用。而在行業發展的早期,需要創業者主動利用好馬太效應,搶占創業成功的四大關鍵資源,擠入第一梯隊並搶到好的位置。

當市場啟動的槍聲響起之後,大家都差不多在同一個時間開始賽跑,那麽狂奔吧兄弟!如果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仍在不緊不慢、按部就班,也許幾個月之後你會猛然發現領先的對手早已一馬絕塵,而自己則永久地與這一波機遇失之交臂。

偉大的企業總是脫胎於偉大的趨勢,如果初創公司在創業的時候踩準了點,則面臨著一個幾乎空白的市場,由於公司的前景可觀,更容易吸引優秀人才加盟、獲得戰略合作夥伴和優秀投資人的支持與早期種子用戶的認可。所以說,一步領先,有機會步步領先;一步落後則可能步步落後,無論多麽努力,最終仍然錯失良機。


創業,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為馬太效應在行業早期的主導作用,創業者只有兩個選擇:要麽按部就班、坐失良機;要麽主動出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市場啟動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創業者,你需要主動分析創業成功所必需的關鍵要素,即人、財、客戶/用戶、行業資源這四方面,並快速下手搶占資源。

1、人。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在公司發展的早期,人才尤其關鍵。行業最優秀的人才是極其有限的,你多搶走一個,競爭對手那邊就少一個。人才到了你的碗里後,只要你公司的前景、文化和工作環境不比別人差多少,競爭對手再從你手里挖人就不容易了。另外,靠譜的人之間往往彼此欣賞和認可,一個牛人可能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牛人。只要你占據了行業的人才制高點,則合作夥伴、投資人都會自然而然地向你們傾斜。

2、財:特指智慧的錢。放眼望去,神州大地似乎遍地熱錢,但是智慧的錢卻不多。怎麽找到智慧的錢呢?其實很簡單,去感知投資時的智慧,去問問投後服務即可一窺究竟。我們AA投資的每一個項目,我們都會在戰略調整、實際運營、後續融資等各方面中提供持續、細致的幫助。雖然不是每一個基金都像我們AA投資這樣明確宣稱不投資競爭對手,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基金來說,投資了一個項目之後,再投資同行業其它項目的門檻將大大提高,所以主流VC的投資也是稀缺資源,需要第一時間鎖定;

3、客戶/用戶:得客戶者得天下。客戶,尤其是早期種子客戶是稀缺資源。所以,找準種子客戶,並想方設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把他(她)們都變成你的支持者和鐵桿粉絲;
4、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如行業合作資源、上下遊供應商和客戶等。一味強調自己有多少資源並無太多意義,關鍵是區分哪些是關鍵資源,並第一時間做到真正的鎖定。


想要走自己的路,就要引領潮流,而不是跟風

對時機的敏感和把握意味著需要先知先覺,在別人還沒看到或者還沒看清楚的時候,提早發現機遇並積極采取行動。然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後知後覺、跟風的項目,仿佛不追逐熱點,就會被時代拋下、就與成功無緣似的。雖然明知最後能摘到成功果實的企業只是少數,但仍然有無數創業者義無返顧、飛蛾撲火般地跟風擁入。套用最近流行的執念體,所以說追逐熱點是為執念:總是逼自己糾結於熱門風向,每每跟風,明明自知沒有萬幸,還生怕被時代大潮狠狠拋下,甚至寢食難安,惶惶終日,這難道就不是執念嗎?

創業,你是想做引領潮流的極少數,還是想做跟風的大多數?大家都知道應該做少數,但實際上呢?回頭看看,可以發現一度上千個甚至上萬個企業參與競逐的TMT細分領域比比皆是,其中包括有:SP業務、博客網站、分類信息網站、戶外廣告、視頻、遊戲、電商、團購、移動社交、互聯網金融、汽車後服務、O2O、智能硬件……這個清單還在繼續變長。

在那些過份擁擠的行業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團購的故事:Groupon一舉成名後,國內馬上開始了“百團大戰”,隨後快速演變成“千團大戰”,高峰期團購網站數量超過5000家,去年年中又悄悄回歸為“百團大戰”,存活的團購網站僅剩178家。同時,排名前5的團購網站成交額已經占到整體市場的99%以上,第五名之後的玩家能存活多長時間,還是個問題。團購行業從行業啟動到走完一個輪回,前後僅花了4年的時間。

最近的互聯網金融也頗具戲劇性: “融360”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P2P平臺總數已經接近1200家,借款人和投資人用戶合計為63萬人,平均每家平臺只有區區的160個借款人和371個投資人。而近期理財範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數量已超過2600家,但獲得過B輪融資的僅有10多家。在創業最佳時機已經過去的情況下,仍有不少新創公司陸續湧入,我們近期還收到不少新P2P項目的商業計劃書。

誠然,人是社會性動物,跟風、隨大流是才是人的本性;獨辟蹊徑、不走尋常路,則需要智慧與極強的自信。但是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為了爭取那低微的生存率,創業者必須與人性固有的弱點做鬥爭。引領潮流,就需要在關鍵大勢的判斷上給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堅決地與大眾背道而馳,並堅持到所有人都事後諸葛亮地分析你的戰略是如何正確的那一天。


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如何提早預測,捕抓創業時機?

留心社會需求和提前預測行業趨勢是一個技術活,需要保持敏感、留心市場的變化,同時也需要保持對關鍵行業的持續性跟蹤。具體來說,可能的路徑包括有:

1、尋找未被滿足的剛需和對應的解決方案。從客戶/用戶的角度出發,並找到解決用戶痛點的可行路徑,你將有機會創造一個新增市場並引領潮流。如果別人還沒有發現這個機遇,那麽all-in地發力狂奔同時悶聲發大財是王道。我們AA投資的項目,天使期到A輪期間一概不做任何宣傳,目的就是避免招致不必要的競爭,為被投企業來奮力奔跑,沖到行業前列的時間;

2、看大趨勢、預測風口,並提前進入做好準備。最理想的狀態自然是在行業即將啟動高速增長又沒有什麽競爭的時候進入,不早不晚剛剛好。但那需要逆天的運氣,平凡如你我之輩,老老實實地用時間換機遇也是不錯的選擇。機會只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如果你看到了一波大的趨勢,不妨提早進入,盡早開始了解行業、培養團隊、積累人脈和經驗,以保證你的公司能活下來並逐步占據更好的位置。一旦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後,就全力狂奔以搶占最佳位置;

3、如果你不夠幸運,不是第一波的弄潮兒,也還有機會。可以避開大公司的鋒芒,做出特色,成為細分市場的領先者。比方說,最近對餐館和飯店供應食材的領域很火,創業的項目很多,但是其中領先的企業鏈農已經拿到了3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還有幾個企業拿到了A輪或天使輪。如果你也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做類似的項目,大公司擦肩而過順手把你的市場份額納入囊中的可能性極高。而如果你避其鋒芒,選擇在二線城市創業並成為區域老大,最後也有機會從行業巨頭手中拿到大額的收購支票。

總結:創業的時機非常重要,然而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一方面僅僅有時機不足以支撐起創業的成功,另外一方面創業者也不能坐等時機砸中自己,因此需要主動地去探尋屬於自己的那條成功之路。

創業之路艱險、艱辛異常,每一個勝出者的背後都有無數個倒在路上的同行,因此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堅定、勇敢地走下去並適時加速沖刺,是每一個創業者應該深思的;也是每一個真心實在地為創業者服務的投資機構同樣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成妙綺,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幾名高考落榜生是如何做到僅用十天時間就開發出一款到目前為止最為火爆的產品,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之高的下載量。對此i黑馬記者專訪《球球大作戰》制作人“三石”團隊。

i黑馬:你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是什麽一種狀態?一群年輕人在一起做事兒,吵起來聽誰的?

三石:最初我們是有1個專職服務器,1個客戶端。意見不統一那是經常的,但所幸總體方向大家都比較認同,對於爭論最後還是都聽我的了。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人,看準了這個方向,就是一股勁,過程中確實有很多之前完全預料不到的困難,這個項目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不為過,還好最後我們堅持下來了。

i黑馬:高考落榜後,怎麽沒想著繼續讀書,而是創業去了?

三石:我高中時很偏科,數學能考學校前三;但英語卻很不好,所以高考結果可想而知。當時我父母的想法是讓我出國讀書,但我幾個特別愛玩遊戲的朋友卻攛掇我一起創業。回過頭來看,這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左是按部就班,向右則是奮鬥,搏一把。我比較慶幸的是,自己做了一回主。當時,我們每家湊了點錢,一共幾萬塊開始創業。

i黑馬:這款遊戲的靈感來自於哪里?

三石:早期PC端上的遊戲還沒泛濫的時候,有款大魚吃小魚的休閑遊戲,可謂風靡一時,無論老少都很喜歡,當時就很想做一款這樣的低門檻多受眾的遊戲,直到最近真正有機會來嘗試。

其實,一開始想做一款MMO性質的鬥魚遊戲,大家各自有個魚缸,類似開心水族館可以培育各種魚類,不同的培養方式可以衍生不同的戰鬥能力,戰鬥的時候就是派出你手下合適的鬥魚去打架,然後我就覺著把玩法搞複雜了,提高了門檻路子就不對了。索性就保留兩個點,大吃小+多人聯機,於是就有了《球球大作戰》。

i黑馬:你覺得這款遊戲的競爭力如何?不怕被大團隊或者公司取代了嗎?

三石:其實這款遊戲的門檻並不低,所以我們不同意這是一款低門檻的互聯網產品。特別是要解決在手機上,近百人同場景實時競技的技術難題。最近這樣的產品很多,我們體驗了一下,沒有一個操作體驗和抗卡頓比我們做的更好。我們四個人,在現在這個階段之所以拒絕資本,是因為我們想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目前來看,我們的遊戲已經跟玩家之間建立起很強的黏度,玩家之間的互動效果也很好,我們未來想在這一點上多下點文章,把這款遊戲打造成一個具備社交屬性的全新互聯網產品。

i黑馬:現在開始考慮盈利了嗎?

三石:首先,這里我還是要說,《球球大作戰》並不是一款低門檻的遊戲。如何實現盈利,目前我們還沒有想那麽多,只是想讓更多的人可以體驗到我們這款良心產品,可能後面的版本,我們會做一些低值消費內購系統。當然,這些都還沒有確定。

i黑馬:被媒體和資本關註之後,怎麽處理這些關系?

三石:成名目前還為時尚早,暫時沒有想過,因為現在正是我們積累資本的時候。錢的話,掙的要有意義、分配的要有意義、支出的要有意義。

ebef7a4c1c23f3a042c11ce1a2470370

遊戲介紹:《球球大作戰》是一款非常“簡單”甚至有點“無聊”的小遊戲,該遊戲和《Flappy Bird》很相似。玩家通過觸摸屏幕來控制一個球的運動和變化。每個人都化身為一顆獨特的球,大球吃小球,努力生存下來就是唯一目標。20分鐘一局的遊戲很有可能會反複上百次的重新開始。玩好“球球”,依賴的是玩家的運動認知、註意力集中和手眼協調能力。遊戲操作足夠簡單,遊戲本身卻又足夠難,適合碎片化的娛樂習慣以及自虐型的壓力釋放模式,與《Flappy Bird》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遊戲結果對於自我挑戰的迅速反饋,可以刺激玩家不忍釋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微信號zzyyanan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32

拿下“雙11”美妝唯一過億的商家,居然是這個85歲的百雀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099.html

拿下“雙11”美妝唯一過億的商家,居然是這個85歲的百雀羚

一財網 劉曉穎 2015-11-22 14:56:00

百雀羚這個快要85歲的祖母級化妝品品牌在今年的雙十一成為美妝類產品網絡銷售的第一名。對於這次的佳績,行業內的看法是因為其較早進入電商獲得流量紅利。2010年,百雀羚在天貓開設了官方旗艦店,此後陸續登錄京東、聚美優品等知名的電商網站。

百雀羚又火了一把。

這個快要85歲的祖母級化妝品品牌在過去今年的雙十一成為美妝類產品網絡銷售的第一名。不僅如此,這也是天貓美妝類首個超過億元銷售的品牌。

按照品牌商自己說,取得這樣的成績自己都有點“出乎意料”。雖然去年雙十一百雀羚的排名也不錯(第三名),但銷售額和今年相比還是相去甚遠,僅3000多萬。

為什麽能拿銷量冠軍

對於這次的佳績,行業內的看法是因為其較早進入電商獲得流量紅利。2010年,百雀羚在天貓上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此後陸續登錄京東、聚美優品等其它知名的電商網站。

“本土品牌里我們不算是最早進駐電商的那批。”一位不願具名的上海百雀羚日化學有限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百雀羚的銷售渠道主要為三種,分別為商超如沃爾瑪、世紀聯華、物美等,連鎖專營店如嬌蘭佳人、屈臣氏等以及線上電商。雖然,這次的雙十一為百雀羚創下了超過一億元的銷售業績,不過據上述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線上銷售的占比只占到其整體銷售的百分之十幾。”

在該人士看來,經過幾年網購洗禮後,現今的消費者回歸理性。百雀羚依靠嚴格的品質把關,深受消費青睞;其次百雀羚等一批民族品牌近年來皆迎來強勁發展勢頭,以品牌情懷贏得用戶芳心。

同時,產品的價格因素也是十分重要。上述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他們的調研中,如果是大眾類護膚品的消費者,對於200元以上價格會較敏感,所以百雀羚的產品最高單價通常維持在150-180元。“我們將產品細分化,即使在兩百元以下,我們還分了低中高三檔。”

百雀羚的成功屬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記者了解到,無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早些時候,百雀羚的銷售都沒有間斷過。雖然是上海的品牌,但其實已經是暢銷全國。“我們的產品哪怕在很偏遠的農村小鎮上都可以買到。”該人士認為,正是由於有之前的群眾基礎,所以在2008年百雀羚重新定位要做草本產品時才能夠迅速打開市場,“和那些新品牌不同,我們已經是一個有知名度的品牌,一個金字招牌。”

本土品牌後來居上

也有觀點認為百雀羚的成功不僅是個案,而是整個大環境所賜。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外資的國際化妝品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品牌都受到市場追捧,而國內的本土品牌則淡出人們的視線。

但目前,這種格局正在慢慢改變。諸如韓束、韓後、自然堂、溫碧泉等本土化妝品正在悄然無息地從外資競爭者手中爭取到更多市場份額。

根據咨詢公司貝恩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4年,26個快速消費品品類中有18個品類是本土品牌,本土公司正從外資公司手中贏得更多市場份額。而護膚品類是本土公司搶到最多市場份額的領域,外資公司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降低了4.8個百分點。

英敏特研究中心美容品類分析師陳雯雯此前做過一個調查。她告訴記者,隨著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消費者在不同品類中的品牌偏好已經相當成熟:對潔面產品和爽膚水等基本產品,他們更傾向選擇本土品牌而對精華乳、潤膚霜和眼霜等價位較高的產品,他們依然偏愛西方品牌。

“這或許反映了本土品牌最近取得的成就。”她說,伽藍集團,珀萊雅和相宜本草等本土品牌在過去三年的表現超過很多國際競爭對手,主要是因為新產品開發和大規模的線上線下營銷活動。本土品牌在面膜品類也非常受歡迎,這要歸功於美即和歐詩漫等品牌的辛苦耕耘。

此外,她告訴記者,不同城市消費者的品牌偏好具有差異。大都市主要是西方品牌的舞臺,而本土品牌通常在內陸城市更加普及。

品質是重中之重

在電商上,本土品牌暫時打了個勝仗。不過,記者也註意到,天貓今年的風格已經開始轉向國際,主打大牌風格。而不少早前“輕視”電商的國際大牌們紛紛積極響應雙十一銷售。

“當市場回歸理性,重視產品研發和產品體驗的商家重奪市場控制權。”上述百雀羚內部人士說,雖然現在本土品牌在一些電商的銷量都不錯,但要與那些國際大品牌抗衡,還是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百雀羚是幸運的,正如公司的內部人士所說的,在這個品牌在此次“成功”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品牌美譽度,而在2013年彭麗媛出國訪問時,曾將百雀羚作為國禮相贈,更是讓百雀羚受到關註,人氣大漲。

對於不少中國本土品牌來說,如果要新建一個品牌,市場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度是最為困難的,而這也是打開銷量的最為關鍵鑰匙。

同樣為國內本土品牌,誕生於互聯網的美妝品牌韓後則沒有百雀羚的這樣的優勢。這家公司創始人王國安此表示,中國的消費者從過去的“小白”到了“後小白”,品牌商們必將承認“達人”和“意見領袖”,國際品牌不用解決信任,但國內新興品牌要花20%的成本解決信任。

“信任成本是第一的。”他說,當所有人開始識別的時候,真的知道什麽是好的時候,那就很好辦。但目前中國的本土化妝品目前的狀態並非如此。處在一個不完全識別的階段,消費者不知道買什麽,那就買最有名的,比如雅詩蘭黛。這導致商家只好砸大錢投廣告。其實投的也是浪費的,但是不投就不買你。

王國安認為這一現象會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成熟兒消失。“隨著中國品牌越來越強大,中國完全可以和國外品牌做出一樣的東西。”

上述百雀羚內部人士也表示,美妝護膚市場,一直以來就是營銷激烈的戰場,但若重營銷大過產品本身,則是飲鴆止渴,絕非企業的立足之道。若企業僅僅依靠市場熱點布局產品線,以僅僅滿足消費者淺層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可能會一時占據消費者心理高地,卻很難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長久站穩腳跟。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96

蘋果慶祝iPhone大賣 庫克居然發明了一個公司節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19/971640.html

每經小編在看庫克的感謝信的時候也是五味雜陳(放假8天!還有年度假日!),試著將庫克的這封信編譯。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對於美國人來說聖誕節相當於美國版的春節。按照慣例蘋果公司宣布全體員工放假8天,具體時間是2015年12月22日到2015年12月29日。  

而作為蘋果的CEO,蒂姆•庫克在今天通過一份內部郵件表達了他對員工的感謝。  

在感謝信中,庫克表示:  

2015年是蘋果公司的開創性新產品之年——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消費者最為熱愛的產品6s和iPhone6sPlus。  

並且從下月開始,蘋果公司將把馬丁路德金紀念日(1月18日)作為該公司美國雇員的年度假日。  

每經小編在看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五味雜陳(放假8天!還有年度假日!),試著將庫克的這封信編譯如下:  

同事們:  

在2015年的大門行將關閉之時,我在這里花一點時間去回顧這一年我們的成就,並對你們出色的工作表示感謝。  

2015年是我們的開創性新產品之年:  

我們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消費者最為熱愛的產品6s和iPhone6sPlus。  

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產品領域——蘋果手表,這是果粉們熱愛的一款產品,這款產品一面市,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我們重新設計開發了MacBook,Mac電腦在創新和銷售上,繼續領先PC行業的其他競爭者。  

新的iPadPro真的是大受歡迎,AppleTV可以讓我們消費者能看到未來由蘋果程序驅動的電視。  

(譯者註:一個都不便宜。)  

我們的軟件和服務變得空前強大。今天,超過1100萬碼農在為我們的蘋果平臺上寫程序,這些程序應用於iOS、OSX,以及新的watchOS、tvOS。  

在當今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上,我們也攜手取得了重要的進步。今年我們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我們在中國的運營所需的能源供應,100%來自可再生能源,這是我們在全球運營都要達到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重要一步。我和我們的供應商也在推進一種創新性的合作關系,以幫助他們轉向更加清潔的能源。  

今年秋季,我們通過ConnectED項目,向全美國超過12000名學生發放了iPad和其他科技產品,在塔斯基吉(美國地名)、阿拉巴馬,我親眼看到我們的團隊改變了傳統的學校學習方式,這樣孩子們可以通過新的方法去創造、去探索。這真的激動人心。  

我們讓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社區變得不同,我們為之而驕傲。從下月開始,我們將把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作為我公司美國雇員的年度假日。為敬仰和傳承馬丁路德金的寶貴精神遺產,我們許多員工都將在這一天,也就是1月18日(周一)提供誌願服務。我鼓勵每一位花時間參與一項重要的服務項目,無論是在這一天或一年中的其他時間。  

蘋果公司不但有慈善捐贈,也有我們的員工為社群工作付出的時間。我很驕傲地宣布,迄今為止,我們捐贈了數以百萬計的資金,以及成百上千小時的社群服務。  

在這個聖誕假期,我們還有更多的事情值得驕傲和慶祝。蘋果公司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放眼全球,通過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我們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同。讓這個世界在我們離去的時候變得更好——在踐行這個誓言的努力上,我們做得很棒!  

另一個讓人興奮、激動的一年在等著我們,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重裝上陣了。此時此刻,請享受和你和你們家人、你們所愛的人的時光。  

假日快樂!  

蒂姆•庫克  

(編譯/杜恒峰)  

編輯:李凈翰 審核:宋思艱 終審:肖勇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凈翰
  • 杜恒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