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發局倡鬆綁同股同權限制

1 : GS(14)@2014-06-19 19:37:3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9/news/eb_ebe1.htm


【明報專訊】金融發展局昨日發表60頁的《定位香港為國際首選的首次公開招股中心》研究報告,建議本港改善新股上市程序及效率,在適當保障投資者前提下,容許不同股權結構企業來港上市;並建議檢討現行上市流程、回撥機制及基礎投資者規管等,同時亦希望可再評估公開存檔,即俗稱「安全港」的範圍,在保障透明度跟海外發行人機密間取得平衡。


金發局政策研究小組成員陳翊庭指出,報告並非針對阿里巴巴的同股不同權架構問題,只是認為上市條例應該增加彈性,接納不同法律架構的公司來港上市。此外,金發局亦建議檢討現時新股回撥機制,現時要求新股發售時最少一成須在港公開招股,九成配售,但公開招股超購時,最多可回撥至五成。而基礎投資者認購比例也可檢討。

港交所(0388)表示,歡迎金發局報告,也留意到相關建議。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則回應,贊成檢討新股上市安排,包括縮短首次上市的招股日程,但擔心檢討新股回撥及基礎投資者比例會剝削或減少散戶投資機會,亦不贊成將主板市場再分類,令散戶無法投資部分新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97

金發局倡港做記賬中心

1 : GS(14)@2015-09-18 02:10:23

【本報訊】金融發展局發表報告,建議強化香港作為金融機構交易記賬中心的角色,檢討資本要求與國際看齊加強競爭力。金發局成員馬雪文坦言,該報告只供討論,想真正改變必須得金管局、證監會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參與。所謂記賬地,指企業訂立銀行業務、交易合約、與客戶開立交易記賬戶口,並承擔金融產品支付的地方。記賬地與業務交易地未必直接有關,例如香港因地利,成企業業務聯繫中心(relationship centre),卻非記賬中心(booking centre)。馬雪文表示,企業選擇記賬地,最看重監管資本要求。報告指出證監會持牌機構需預備相當於交易額1.2倍的監管資本,相比英美及新加坡只設最低(Minimal)要求,本港記賬企業合規成本極高。加上現時香港金融機構需應付金管局及證監會兩套不盡相同的監管要求,金發局建議將兩套監管要求看齊,同時與國際水平接軌,在不威脅金融安全前提下,提升資本要求效益。證監會今夏以保障投資者之名,秒殺「同股不同權」,金發局能否以寬鬆取態說服監管日嚴的證監會或甚至是金管局?馬氏稱會持續溝通。馬氏指未來記賬業務增加而累積的風險不能忽視,倘記賬企業負債規模大於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將變得「大到不能救」,籲政策配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17/192981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28

金發局倡調整監管 方便眾籌

1 : GS(14)@2016-03-19 21:34:17

【明報專訊】股權眾籌活動在香港蓄勢待發,但監管仍是市場最關心的問題。金發局今日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可通過發牌來監管股權眾籌平台、豁免相關平台去遵守有關公開發售股份的招股章程制度,又或為投資者訂立風險承擔限制等。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表示,該局建議調整現有的規管架構,以促進股權眾籌活動在香港的發展。



建議考慮豁免發招股章程

金融科技督導小組上月發表研究報告,但只是鼓勵眾籌平台就目前監管制度研究有何發展空間,如建議只向專業投資者作要約。金發局昨日訂立較鮮明的報告建議,考慮如何為本地眾籌活動在法例上開路,且強調香港宜盡快令眾籌活動變得正規。

金發局認為,香港就監管股權眾籌活動訂立完備法規這條路無可無不可,但從中可選擇一些方案,包括將眾籌平台從招股章程法規中獲取豁免,可由眾籌活動發起人向投資者披露若干資料,相關資料相等於上市公司全年股東大會所需資料一樣,只須修訂《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第38B條即可。但金發局亦顧慮到,相關法例修訂雖然可確保法律穩定,但往往最耗費時間。

所以該局建議第二方案,即為股權眾籌活動發牌,以一種全新的受監管活動來設立牌照制度,並列明發起人須向投資者提供甚麼特別資料,同時要設立一些限制,以便在高風險的企業與低程度的披露內容之間取得平衡。第三則是訂立風險承擔限制,例如平台須從投資者一方收取聲明,表明投資者投資不會多於某個金額,又或者不會多於自己全年入息某個比例。

報告總結中又以新加坡與內地作參照,提及新加坡只視眾籌活動為傳統集資活動,內地則尚未設立鮮明的規則。觀乎香港現存的監管框架,以及針對平台、眾籌發起人、投資者的門檻較低,金發局認為香港具備健全體制,有助在眾籌這種重要的企業融資新領域中得到優勢。

眾籌網Umadx﹕是適當方向

本地眾籌網Umadx認為,金發局的報告建議就眾籌平台及相關投資者設定監管框架,是訂立一個適當方向,以推動香港眾籌活動發展及令香港貼近其他亞洲地區眾籌法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9/news/ec_ecb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22

財匯局倡設獨立審計監管機構

1 : GS(14)@2016-10-28 05:58:54

【明報專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在獨立審計監管方面,仍未取得國際認可。財務匯報局表示,希望本港盡快設立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獨立審計監管機構,與國際市場接軌,提高國際對本港市場的信心;當前最重要的是盡快取得法律基礎。

財匯局昨日聯同德勤,發布獨立審計監管更新報告(相關報告發布於2013年),指因香港仍沒有獨立審計監管機構,依然未符合「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IFIAR)」及「歐洲委員會(EC)」的等效會員資格;惟過去3年間,已再有5個司法權區獲IFIAR會員資格,包括開曼群島等。財匯局行政總裁衛皓民形容,情况「令人尷尬(embarrassing)」。

財匯局主席潘祖明表示,香港必須盡快與國際市場接軌,設立一個具有檢查、調查、執行、註冊、準則制定及持續專業教育,共6項職能之最終監管責任的機構,以取得IFIAR與EC的認可;但目前財匯局只具調查職能,其餘職能均由業界機構香港會計師公會負責,所以政府計劃在今個立法會會期提交修訂條例草案,將調查及執行職能移至財匯局,其餘3項則在財匯局監察下繼續由HKICPA負責。

對於上述變動引起的業界聲音,衛皓民稱他個人曾與會計師公會主席張穎嫻會面,該會整體上表示支持,只有部分會員表示希望就權力、罰則等方面給予明確指引。潘祖明回應稱,財匯局沒有絕對權力,因若對判決不服仍可向法庭提出上訴;財匯局亦會就罰則提供指引,以及確保罰款金額不會對事務所構成財政困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16&issue=201610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25

金發局倡「債券通」

1 : GS(14)@2016-11-30 07:57:49

【明報專訊】金發局昨日發表《有關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債券通」的建議》報告,建議中港兩地建立類似滬港通的機制,讓兩地投資者可相互參與對方的場內及場外債券市場。金發局內地機遇小組成員、匯豐亞太區顧問梁兆基透露,此前已諮詢業界,業界普遍表示技術及成本效益上可行。

建議沿用滬港通機制

金發局建議,債券通將沿用滬港通機制的模式,容許兩地投資者,投資相互的場內債券市場;透過在指定銀行開立特別戶口,投資相互的場外債券市場;並限制資金需「原路折返」,債券亦不可轉倉至「債券通」以外的戶口等。金發局認為,推出「債券通」可拓寬跨境零售投資者的投資選擇,進一步開放內地資本市場,以及增加本港債市的流動性。

梁兆基稱,相信機制推出初期,散戶的參與度不會太高,因需要時間熟習機制,同時亦相信兩地監管機構均會制定若干措施及限制,以讓機制有序發展,如設置個人投資額度、初期只限二手市場等,再根據情况逐步開放。

業界:技術及成本效益上可行

對於有人擔心「債券通」會否為銀行帶來龐大代價,以及「認識你的客戶(KYC)」又如何進行時,梁兆基透露金發局在發表報告前,曾經諮詢業界人士的意見,業界均表示在技術及成本效益層面上,均具可行性,他相信銀行會根據情况作出相應的商業決定;至於KYC方面,雖然相關工作將由當地銀行負責,但境外銀行仍可參閱KYC的結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13&issue=20161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570

金發局倡改稅制吸外資

1 : GS(14)@2017-01-06 02:06:05

【本報訊】為提升香港記賬中心(Booking Center)地位,金發局發表報告提交多項建議,包括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稅務扣減措施與銀行睇齊,以及將利潤來源地及離岸徵稅以50/50形式分攤等等。羅兵咸永道亞太區金融服務業稅務主管合夥人、金發局拓新業務小組召集人葉招桂芳昨日與傳媒茶敍時,指現時國際資本規則、合規措施越來越嚴,加上英國脫等震盪,香港應抓緊機會改革稅務,吸引外資。葉招桂芳指,現時受金管局規管的銀行,就其利息支出可以扣除課稅,不過證監會轄下的持牌機構則未有相同待遇,建議應該睇齊;此外,金管局與證監會同樣有資本要求,不過證監會旗下持牌機構,若果發行監管資本證券,卻未能如銀行一樣扣稅,建議實行同等待遇。



葉招桂芳未有量化上述措施的實際得益,但相信現時以香港為記賬中心的金融機構為數不多,對於財政不會有大影響,但能夠減免機構成本,吸引機構來港設記賬中心,甚至吸引分析員、交易員駐港。報告已交予證監會考慮。此外,現時有金融機構被政府過量徵稅,舉例有券商在港投資一項證券,同時在海外市場透過買入期權對沖,最後結果是香港賺錢、海外蝕錢,而根據現時條例,稅務局不會計入海外虧錢因素,經營環球交易的金融機構被過量徵稅,建議透過50/50形式攤分較公平。最後是關於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BEPS)或會於今年立法,以防止跨國企業將賬目計入徵稅較輕的營運地,例如愛爾蘭及盧森堡,不過葉招桂芳認為,現時就賬目交易運作並不清晰,建議政府提供更清晰指引。此外,本港尚有幾個頻繁往來國家,尚未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例如澳洲、印度、菲律賓、新加坡、台灣、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議加快進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5/198869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49

市建局倡新式納米樓 設儲物倉 洗衣房 指小單位湧現因家庭結構改變

1 : GS(14)@2017-05-01 11:38:55

■韋志成認為可在重建項目加入共用設施等新構想。



【本報訊】近年「納米盤」湧現,被批壓榨港人生活空間。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認為納米盤日增,其中一個主因是家庭結構改變,小家庭大增令細單位需求殷切,細單位無可避免成供應主流,更大膽提出在大廈設共用儲存空間或自助洗衣設施以盡用空間,有團體狠批說法不負責任,指因樓價太高令市民買不起大單位,「有邊個特別想住細啲?」記者:鍾雅宜韋志成昨日在網誌提到近年實用面積少於200平方呎的「蚊型盤」或「納米盤」如雨後春筍,他認為供應源自需求,其中一個主因是本港家庭形態出現結構改變,如政府去年中期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6年間,全港一至二人家庭數量由90多萬大增至近113萬戶,小家庭及有經濟能力的單身族有置業需要,形成對細單位需求殷切。韋志成指在地價和樓面呎價高企下,為迎合市場需求和市民購買力,故發展商增建較多細單位;市建局面對龐大住宅需求和重建項目無增加地積比空間的兩難局面,細單位無可避免地成為主要供應,市建局早年已要求發展商在合作發展的地盤內,扣除露台和工作平台後單位實用面積不得少於260平方呎,但他認為可在項目加入新構想。韋建議,在樓宇內為住客提供共用設施,包括在平台或地牢設立共用儲存空間,讓住戶把季節性物件,例如衣物、被褥、暖爐及抽濕機等存起,省卻租用迷你倉等開支,亦可釋出住宅空間;另一構思是在大廈設置自助洗衣設施,因現時具開放式廚房的住宅,洗衣機均裝在廚櫃內,但廚房欠儲物空間,如能加設自助洗衣房,以成本價供住客使用,可騰出室內空間作其他用途。



研引進機械式家具

他強調此「實而不華」建議仍需配合大廈消防設施等,而《建築物條例》亦無相應樓面面積寬免,在項目總樓面面積不變情況下,若提供共用設施便要犧牲部份樓面面積。韋志成又指,近年市場出現集多功能於一身的機械式家具系統,如融合電視櫃、電腦桌、儲物櫃和床鋪等家居設備,該局正就在細單位內引進機械式家具作研究,正構思在市建局項目內的開放式或一人單位的示範單位,嘗試使用機械式家具增加單位空間的設計概念,看其可行性和用家接受程度。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其說法不負責任、本末倒置,認為因樓價太高,令市民買不起大單位,不能將此歸咎於市場需求,「有邊個特別想住細啲?」他指發展商的廣告經常鼓吹「住細啲」如同新的居住模式,市建局附和「係另一種洗腦工程,令人覺得至少搵個地方住都可以,(細單位)有價有市唔代表真係好想住,係冇得揀」。陳劍青又認為市建局應檢討其角色,包括提供公營房屋的角色。


識睇睇留言

Peter Lai:是否教人違反大廈公契?擺個鞋架在門口都俾管理公司叫搬返入去,在平台有搭建物又會俾屋宇署釘契,你而家在教人犯法嗎?
Silver Silk:「納米盤」是人民沒選擇、沒計之下的選擇,懂嗎?
Yiukei Lo:共用浴室、公廁,又要陪家姐去冲涼(的)時代又再來臨。
DeeDee Ooz:香港應該立法規限最細樓宇面積,否則隨時成社會炸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01/20007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97

金發局倡政府設Fintech辦事處

1 : GS(14)@2017-05-13 01:17:00

【本報訊】金發局昨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應由政府設立金融科技辦事處(Fintech Office)加以監察、支持和協調金融科技策略。現時金管局設有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Fintech Facilitation Office),證監會及保監處分別設有金融科技聯絡辦事處。金發局政策研究小組召集人李律仁指出,並非因為各本港監管機構就金融科技發展各自為政,才有這個建議,而是各監管機構需要橫向協調,並加入業內人士、專家積極參與,「例如KYC(認識你的客戶),香港每個監管機構、不同地區都有唔同做法,其實可以討論下。」李律仁指出,建議並非希望取代各個監管機構金融科技部門,每個監管部門專注自己監管範疇才有效益,但同時要橫向發展。至於新設的辦公室會否與既有架構或政策重叠?李律仁指是不可避免,但對於金融科技發展有益處,例如能多角度觀察事件,帶來新的思想衝擊。他指出新設的辦公室由誰領導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效果良好,「方法好多……例如由創新科技局牽頭,但目前未有定案。」此外,金發局亦建議政府設立發展分佈式分類賬技術(DLT,即區塊鏈技術)的牽頭部門,並由學界和業界組成諮詢小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0/20016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61

金發局倡私募基金投資香港公司免稅

1 : GS(14)@2017-08-02 06:11:48

【本報訊】香港為吸引海外私募基金落戶香港,早前已准海外私募基金投資離岸私人公司免稅,反而投資香港私人公司,或有實質業務的非香港私人公司,就不獲免稅,即使投資組合內只有一項香港投資,全個基金均不能免稅。金發局倡將投資香港公司一視同仁豁免徵稅。金發局發表報告,建議將涉及香港公司、香港業務的私募基金投資均予免稅,但持有大量香港住宅物業者除外。金發局招新業務小組召集人葉招桂芳解釋,由於住宅屬敏感行業,因此提議仍然將之撇除出免稅清單之外。金發局亦建議,免除現時一項香港投資已可污染(Taint)全個基金免稅豁免的做法,若持有不符合免稅資格的投資逾2年,從中所得的利潤應視為資本增值,意味不必繳納利得稅。葉招桂芳指,政府近5年曾幾次就促進離岸私募基金來港而修改法例,但私募基金來港未見顯著上升,故希望進一步為私募基金鬆綁。被問到為何當初政府不將投資香港公司納入免稅之列,葉招桂芳表示2013年時政府似「比較難接受」,及至2016年發出實務指引,明確表示即使基金內只有一項香港相關投資,亦令全個基金不獲免稅,「情況好嚴峻」,故希望現屆政府推動修改做法。一同負責報告的金發局拓新業務小組成員、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副主席雷約翰(John Levack)亦指,現時為吸引私募基金而做的免稅措施「差少少就有用」,引述4年前研究,指香港新股當中有約四、五成在上市前都有私募基金或創投基金投資,而IPO亦是私募基金將投資變現的重要出路,因此他希望有更多鼓勵基金在香港管理、決策的措施,對保持香港成為具吸引力的上市地有重要影響。現時港交所(388)就設立創新板、吸引初創新經濟公司上市,雷約翰表示支持活化香港市場、吸引科技公司上市,而鼓勵私募基金落戶香港,亦與創新板互有協同效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1/20107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315

集團虧損寬免稅務 金發局倡引入

1 : GS(14)@2017-09-16 22:31:47

【明報專訊】金發局昨日發表《有關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建議》報告,提出稅務改善建議,以鼓勵法團集團在香港進行投資活動。報告提出,在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需求,並列出不同的稅務寬免形式;又建議政府考慮容許集團以旗下某一家全資子公司的未抵免稅務虧損,用作抵消同一集團另一全資子公司的應課稅收入。

史美倫﹕提供優越營商環境

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表示,具競爭力的稅制可為企業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容許集團公司之間轉移稅務虧損,令本港與其他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看齊,而且政府除研究推行兩級稅制之外,亦可考慮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以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

畢馬威歡迎金發局的建議,其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認為,建議為實現香港稅制的現代化邁進一步,目前稅務虧損寬免制度已經過時,需要作出更新以配合本港企業需要,更重要是,香港需要不斷發展、創新,以保持其作為國際樞紐和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劉麥嘉軒又稱,現時經合組織成員國的趨勢,是降低企業稅率並推動稅務制度現代化,以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和吸引外來投資。隨着這種形勢的變化,香港並不能單靠低稅率來保持其全球競爭力,尤其是香港16.5%的利得稅率,在國際間可能並不算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23&issue=2017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