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Russell Kirsch:要做就做從未被做過的事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76579.html

者按:本文作者為Joel Runyon,「Blog of Impossible Things」的博主。

我在波特蘭的一家咖啡店坐下,打算做點事,趕著回覆一些郵件並寫另外的一篇博文。

大概工作了30分鐘後,一位看起來有80歲的老者拿著一杯熱咖啡和點心坐到了我的旁邊。我朝他微笑,點點頭,然後又將視線收回到我的電腦繼續工作。

「你喜歡蘋果嗎?」他指著我剛買沒多久的新款Macbook Air。

「嗯,我已經用了一段時間了。」當時我正想是不是要和這位陌生老人在波特蘭咖啡店開展一場有關mac和pc機的辯論。

「你用他們編程嗎?」他問我。

「哦,我並不是很懂怎麼寫代碼,不過我有寫東西,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做線上的項目,還幫客戶管理他們的生意。」

「我最近在反對蘋果公司。他們想讓所有人都用iPad。而當人們用iPad的時候,他們就只是在通過技術去消費東西,而不是創造。而你可以用一台電腦去做些事,可以編程,可以做事情,可以創造一些以前不存在的東西,做從未被做過的事。」

「但這有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他繼續說道,「他們並不嘗試去做些從未被做過的事,所以他們做不了什麼。但如果他們嘗試去做,他們會發現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之前卻沒有做過。」

我點頭表示同意,笑了笑——這是我會說的話,巧的是在這麼多人的咖啡店他選了和我說話,並以這個開頭打開話匣。

這位老人轉向他的咖啡,喝了一小口,然後看向我。

「事實上,我就做過很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他邊笑邊說。

我不確定他是不是在和我開玩笑,但我好奇了。「是嗎?所以做過什麼呢?」

等了一會兒,半思考狀的他似乎在嘗試虛構個相當不讓人印象深刻的事。

「我發明了第一代電腦。」

「呃,什麼?」

「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內程序控制計算機。它曾經佔用了跟鯨一樣大的房間,而我和我老婆曾經跑到它裡面去做編程。」

「你的名字是?」我問到,在想這人到底是一個無家可歸的瘋子還是真的就是他所說的那個人。

「Russell Kirsch。」

好了,在0.29秒後,我發現他真的沒有在撒謊。Russel Kirsch真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內程序控制計算機,還做了很多其他事,而且真的就住在波特蘭。這正如他說的。我開始google他,而他好像讀懂了我的心思,鼓動我說:「來,我給你看。」

他站起來然後指導我看了一些網站,通過檔案展示他創造過的事,然後給出一些細節,比如說:

「我還創造了第一張數碼照片,那是一張我兒子的照片。」

接著他開始跟我說他做過事情的歷史檔案。就在我聽著他的故事,通過他瞭解他做過些什麼的時候,創造發展生產力的希望開始激盪我心。

「Russell,這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我想,那是因為我相信一句話,『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沒有事情可以阻擋我們』。但大部分人都會反過來想——當他們想做些什麼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會阻擋他們,最後讓他們一事無成。」Russell回應我。

「等等,那句引用是什麼?」

「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沒有事情可以阻擋我們。」

「這句話不錯,誰說的?」

「上帝說的。」

「什麼?」

「上帝說的,而只有兩個人會相信這句話,你知道是誰嗎?」

「不知道,是誰?」

「上帝和我,所以我真的這麼做了。」

我在想——當他完成了通過檔案的展示後,我不會再和這個發明計算機的人爭辯了。在他展示自己對科技的貢獻的20分鐘後,他坐下來,喝完了他的咖啡,瞥了一眼他沒吃完的點心,然後看了下手錶,說到:

「好,我該走了。」

就這樣,我們握了握手,他起身,然後走向他的車,走了。而我依然坐在那,嘗試理清剛才發生的一切。我坐在那想著,感覺到他說的兩件事依然在我的腦海中迴蕩:

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沒有事情可以阻擋我們。(Nothing is withheld from us which we have conceived to do.)

做從未被做過的事。

如果你在心中確定某個信念,決定去做它,並願意努力去做——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第二句更是不言自明,但這句話卻承載了Russell所做過的份量,這讓我想將這些話都放在網上。

「做從未被做過的事。(Do things that have never been done before)」——來自發明計算機的那個人

現在,是時候去做事了。

根據Wikipedia:Russell A. Kirsch(生於1929年)曾領導研究小組在1947至1950年間,創造了美國第一台內程序控制計算機(SEAC)。到1957年Kirsch和他 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掃瞄儀,使用SEAC將照片轉換成數字圖像。這一突破創立了衛星成像,CAT掃瞄條形碼,以及桌面出版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78

你裝得越high,事就做得越low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450.html

    我有一個研究哲學的朋友,出版了一本書,叫做《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渾身痠軟,覺得人生在世所做的一切真的好徒勞啊!

不過,當我懷著悲悲切切的心情淡定了一會兒,很快就發現學者還是太單純。其實我們這個時代的精彩之處在於某種「生物多樣性」,比如,除了裝睡的,還有裝醒的、裝傻的、裝醉的、裝死的、裝high的、揣著明白裝糊塗以及揣著糊塗裝明白的等各種門派,光怪陸離,各異其趣。稻盛和夫寫過一本書指點人們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叫做《活法》;要是在我們這兒,實事求是地說,這本書就得寫成《裝法》。

「裝腔」不是目的,最終是為了「作勢」。而《孫子兵法》告訴我們:「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所以,打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旗,很多人瘋狂地迷戀「作勢」,已經到了不要「做人」的程度。

在商業圈子裡,最常見的裝法,是「裝high」。這裡我們只談「機構性裝high」,至於個人裝high則屬於生活隱私,他人無權干涉。根據時間場合的不同,裝high又可以分為裝重要、裝稀缺、裝高端、裝偉大等各種技術路徑。

比如,曾經有一個走路帶風的「投行精英」特別坦誠地告誡我說:「要想讓別人感到你很重要,其中一個要訣是當別人約你時,永遠不要一上來就答應對方你有時間。」正確的做法是要回答「這個時間我有一個重要活動,稍等我想辦法調整看看再回覆你」。然後,過一小段時間再讓助理回覆對方:「Mike非常重視您的事情,特別關照可以讓主辦方等一下,先調出時間來與您聊三十五分鐘,不過得麻煩您到我們這邊來。」你看,這就一舉具備了「賣方角色」和「主場優勢」。如果能臉不紅心不跳、做漫不經心狀提到這個活動是「在會裡」或者「Gary Locke約了很久的午餐會」,則算是快速升級到裝high的2.0版本。

比如,某個定位經營「精英人脈」的公司辦酒會,明明是個品牌推廣活動,但是一定要搞出提前三個月回覆邀請函、現場身份二維碼識別、限定席位限定職位限定噸位、跟每個邀請來賓悄悄說「哎呀您可是我們老闆特批的」等門檻,除此之外不能彰顯自家的「稀缺」。這屬於「裝產業」的行業領導者,把「裝high」發展成了產業鏈,用成熟的「裝稀缺」模式來吸引更多立志「裝high」的初級入門者。就像那個著名的寓言:聽說某個島上有寶藏,人們蜂擁前往,但是最後發財的不是尋寶的,而是擺渡的。與此同時,被上述這家企業的線下銷售人員野蠻營銷追得沒地兒躲沒地兒藏的某CEO悲憤地說:什麼人脈人脈,明明就是「賣人」!

又比如,受邀拜訪某前輩開辦的創業公司,在會議室坐了三個小時,沒人問我作為一名目標客戶有什麼需求,只聽得各位CXO發起車輪戰來說車軲轆話,中心思想就是一個:我們的資源非常高端。因為我們老大認識誰,因為我們老大太有影響力,因為誰誰誰非常支持我們,所以,我們根本不缺錢,我們也不缺客戶,我們產品還沒出來呢排隊的客戶已經多少多少了!必須承認這種介紹非常有畫面感: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一個新發現是:在創業起步時,所有的「關係」都是阻礙公司取得真正成功的「負資產」。一窮二白創業,由於經驗、資源不足,成功率很低。不過,資源豐富的人創業,往往這「豐富」二字就是他們最大的陷阱。特別是那種以前在某些大平台上呼風喚雨的人,其實就是個反光鏡,但自以為是發光體。殊不知那平台就是個小板凳兒,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真自己單干時,板凳一抽,連上吊都搆不著繩兒。

再比如,裝high派裡最具迷惑性的一門叫做「裝偉大」。凡入此門,劇本如下——演員:入行挺長輩分挺高想法挺多然則沒達到自己預設的功名利祿目標值的人;風格:清高飄逸;表情:痛心疾首;語氣:掏心掏肺;台詞:「如果為了錢,我不會做這個事情,有得是其他讓我更輕鬆掙大錢的事,我就是想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或者「如果是為了我自己,我早就移民了,天天讀書曬太陽,但是我不能這麼做,我是有社會責任感的!」責任感?呸,你也配!騎在想掙錢掙不著的門檻上不下來,對內裝成功,對外裝偉大,真的舒服嗎?

切記:裝high是有副作用的。其實誰天生高帥富,大家都是苦出身,屌絲看屌絲,心裡樂滋滋,那就是——你裝得越high,你的事就做得越lo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98

《幕後觀察》市場小、經費少就做不出好節目?這場超級大秀看見台灣軟實力優勢

2013-04-22  TWM
 
 

 

「我是歌手」創下收視佳績的同時,也引來網友筆戰,討論賽制是否不公。

看在台灣知名節目製作人眼裡,看到歌手認真的態度,觀眾從中得到滿足,收穫就十分豐碩。

只是未來台灣是否還能繼續產出這樣征服兩岸的歌手,恐怕有待觀察。

撰文‧孫蓉萍

大陸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歌唱比賽,不僅內容引起兩岸人民熱烈討論,比賽結果出爐後,賽制也引起爭論。例如,不是只由評審決定分數,更有五百位觀眾參與投票,讓人覺得愛國情緒會主導比賽結果。

賽制引起比賽不公爭論

「超級偶像Super Idol」、「百萬大歌星」等綜藝節目的製作人薛聖棻,對於製作選秀節目很有心得。他認為,「我是歌手」製作單位把觀眾請來現場,而且客觀地取樣,依男女、職業、年齡層等區分,已經先排除某人粉絲霸占場子,導致結果一面倒的可能性;五百人的規模,可說已具參考價值。

他說:「素人選秀時,歌手是用他的技巧去爭取大多數評審的認可,這是技術的檢定考試。但是職業歌手參加選秀比賽,其實是在詮釋這首歌,用這首歌說故事。觀眾在意的是,他留下多少讓大家念念不忘的歌曲表現;歌迷其實就是想聽他唱歌,用歌聲說故事,並且透過網路百看不厭,名次其實只是其次。」常擔任選秀節目評審的音樂創作人黃國倫認為,素人選秀需要有專業評審,因為他們才能看到素人的潛力與未來性,由觀眾來評斷,可能有很多遺珠之憾;但是一位歌手在市場上紅不紅,事實上是由消費者決定的。所以由職業歌手參賽的「我是歌手」,比賽結果由觀眾決定,「無可厚非而且言之成理,」並且「這個節目用觀眾的眼睛檢視歌手,以前觀眾沒有這個權力,所以這個方法很有趣。」黃國倫說:「這五百人就像是濃縮的小市場,也可以說是市場在決定這些人的去留。觀眾其實不十分在乎歌手的基本功,歌手在舞台上,可以讓大家一起揮手來贏得群眾,也可以用有共鳴的歌來贏得群眾,甚至做伏地挺身!觀眾或許不確定歌手的音準,但他絕對知道自己high不high、喜不喜歡、爽不爽,有沒有引起共鳴。」因此,這五百位觀眾選出來的,是不是一位真正的歌王並不重要,因為唱歌認真就能感動人,每個人都有兩把刷子,只是看那天狀況好不好;況且,得到「歌王」的稱號,也不表示消費者就都會去買他的唱片。

也有人質疑雙人組合與單一歌手競爭,是否不公平?薛聖棻認為,如果原本就是一個團體,卻為了參加比賽而刻意拆散,反而很尷尬。黃國倫則認為,「兩人天生就有優勢,容易互動、擦出火花。」而且一開始節目的遊戲規則就是接受團體參賽,大家也就沒話說。

至於「羽泉」中的胡海泉身兼主持人是否恰當?薛聖棻認為,主持又要唱歌,反而有雙重壓力,更何況他的主持還常被吐槽。對於有人質疑評審制度不夠透明,薛聖棻因為製作選秀節目的經驗豐富,所以一開始就會非常小心設計賽制,不讓人有任何黑箱操作的聯想,投票後會立刻公布結果,避免造成誤解。不過他笑說:「即使如此,還是會被罵不公平,因為有些粉絲支持的人沒拿冠軍!」任何賽制都會引起各種不同的反應。

事實上有沒有內幕、公不公平都不是重點,因為大家都是贏家!歌手因此聲名大譟,商演活動接不完,觀眾更從中得到感動。

雖然「我是歌手」節目呈現方式是購買韓國的版權,但它的紅火,台灣也與有榮焉。薛聖棻說:「一九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在全亞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當時的流行歌曲都是經典,演唱的歌手也成為『我是歌手』節目中重點邀請對象。現在大陸許多製作人約四十歲上下,他們是看台灣綜藝節目、聽台灣流行音樂長大的;對他們來說,這是非常可貴的娛樂資源。現在他們能主導節目,就會把記憶資料庫中的資源取出來。」要製作出好節目 首先要具備的是能力台灣長年來,培育出流行音樂的軟實力,也創造出周杰倫、蔡依林等超級明星。儘管預算規模不如對岸,薛聖棻認為不必妄自菲薄,就像「我是歌手」版權來自韓國、「中國好聲音」則出自荷蘭,這兩國也不見得是超級大國。「我在淡江大學教書時,看到許多非常優秀的同學,即使讀商學系,對傳播工作卻很有想法,也有很強的表達力。」他認為,能用低預算製作出好節目,才真正厲害,首先要具備的應該是能力。

市場規模遠不如中國的情況下,政府如果能加速政策的開放,也對軟實力的發展有益。例如電影或體育性節目常見的商業置入性行銷,台灣遲至去年才通過草案,有條件鬆綁;而且,等到法案真正開始執行,企業可能都已經選擇到大陸立足了。

台灣民眾對於決賽結果不滿,並引發不公爭議,黃國倫認為這個節目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實境秀,「綜藝節目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這麼過了一生,認真就輸了。」不過,對於台灣如何繼續發揮軟實力的優勢,需要各界認真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71

到做就做Jan Koum 長話短說

來源: http://szetoyau.blogspot.hk/2014/10/jan-koum.html

Facebook正式以220億美元收購WhatsApp!一個手機程式的轉售價錢,比香港段高鐵的造價還要高!各位IT人,雙眼發光了嗎?

WhatsApp轉手後,旗下的55名員工,每人可獲得30億美元花紅!當然,活在某個國度裡,大企業的員工卻選擇跳樓輕生為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跟WhatsApp的奇蹟成了強烈的對比,自然不能理解。

所以,做人千祈咪投錯胎!

WhatsApp的創辦人Jan Koum是個想法多多的聰明人。幸好他活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沒有被人評為「養唔熟」、「作反」的年輕人。他憑著雙手,寫出一個能夠改變世的App,賺了相等於一條高鐵的財富,也許是Facebook創辦人Mark Zukerberg對Jan Koum的一分尊重。

在外國,憑一件作品就賺了用不完財富的人有很多,哈利波特作者JK蘿琳就是最佳例子。

外面的世界,就是充滿奇蹟。與其做下一個李嘉誠,不如試嚇做下一個Jan Kou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89

外婆家吳國平:什麽是你的強項,就做你的強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19.shtml

導讀 : 互聯網來臨後,傳統行業不必被嚇到,要堅持自己的強項,更多地從消費者角度考慮,比引流更重要。同時,順勢而為,利用好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發揮更大效應。

i黑馬訊 11月15日消息,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在“臉臉戰略發布會”上發布演講,他認為,餐飲剛剛到了初級階段,後面還有很大的機會。互聯網來臨後,傳統行業不必被嚇到,要堅持自己的強項,更多地從消費者角度考慮,比引流更重要。同時,順勢而為,利用好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發揮更大效應。

以下內容由i黑馬根據吳國平現場演講整理:

因為我是做傳統的,原先開店的時候,我覺得很幸福。為什麽要開店呢,能夠多去杭州大廈買買名牌、自己生活過得好一點、能夠得到一點客人的認可。但三年前,我覺得有一點不太舒服了。怎麽樣變得不太舒服呢,我這輩子可能比較實,也可能比較落伍,我沒有買過股票,看到投資人我嚇死了,看到互聯網頭痛了。但是這個時代過來之後,你不得不去接近它,然後我發現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現在,更可怕的是出現這樣的場景,微信上面玩得很起勁,實際上有的人並不是非常熟。我很懷念前些年,我喜歡玩酒吧,原先我們進去,到那個場景就像今天碰到很多朋友,哎呀,你也來了,你也來,湊湊熱鬧。但是現在呢,酒吧進去都不認識,他沒有勇氣或者不自信,就玩手機。一兵(註:何一兵,臉臉會的創始人)兩年前開始做臉臉時,說要到我的店里面做試點,我說不要跟我說,跟年輕人去說,你們去玩唄。

今天50歲的一代人,在這麽發達的一個社會,我卻覺得非常冷清。為什麽呢?回到家里,不對著電視,就是對著手機,沒人了。我們小時候很開心啊,隔壁的人家怎麽在吵架啦,客人來啦,所有的社會活動都在院子里面完成的。現在人與人之間變得太寂寞了,太冷清了,而且虛擬的東西太多了。

今年我了解了互聯網之後,也在改革,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人嘛。為什麽一定要給你打折,我不打折行不行,能不能開店。這個社會燒菜的人總要有的,理發師總要有。

當然不得不否定,人類的進步就是一些硬件帶來的。有了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來了;有了西門子發電機,第二次工業革命來了。現在出現了移動互聯網,硬件的革命才是全人類享受的。這是應用概念,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只是把它怎麽樣應用得更完美一點。

我在想,這個世界如果只有一個人的話,那麽這個世界就亂了。這個世界一定是生態的,一定是多元的。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他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不相信人不吃飯。我年輕的時候,父親始終拿一句話罵我,什麽話呢,你讀書不好,將來只有兩條出路,掃馬路、做廚師。我做餐飲的時候,從兩個服務員開始,六年後才做出來。當初我父親說這個行當你不能做,太多了。現在這些年了,我才有自信。流量大,你可以一天不換衣服,可以一天不吃飯嗎?頻次高,體量大,空間太大了。

而且餐飲剛剛到了初級階段,後面還有很大的機會。我覺得我做餐飲,這兩年是被嚇壞了。特別是聽一兵這種這麽會演講的,一說互聯網,傳統行業沒有前途了,五年之後必死無疑。後來我想想,沒有這麽可怕,馬雲只有一個,不可能有三個。你的平臺建立了,你做你的。我們做做小生意,賣賣電線、電燈泡總是可以的,總能有一口飯吃。所以我的一個結論,做最好的自己。什麽是你的強項,就做你的強項。

現在這些年餐飲人已經不燒飯了,就像2006年的股票一樣,我們的洗菜大姐買股票了、廚師買股票了、倉庫大姐買股票了,我媽媽也買股票了、丈母娘也買股票了,結果跌了。三個月之前,我周邊的一些朋友,不是做互聯網的,就是做投資的,他們總說我OUT了,總要被他們吃掉的。過了一個月不到,股票下跌,他們都沒有生意了。我說你們跟到澳門賭場差不多,贏了吹牛,輸了就不響了。

所以,其實我覺得很簡單,做好自己,這是我現在確定的事情。

第二個,堅持利他。人與信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人與場景,一切圍繞著人。如果我們的服務對象不是直接對應消費者,我覺得一切都是空的,這是耍流氓,最終是要把自己賣出去。我們要想的事情是什麽呢,不要以為發兩個微信客人就來了,你把自己的服務做好、把自己的菜做好才是你真正該做的事情。再引流,最終也沒有一個靠引流做出的全國品牌的餐飲企業。所以我覺得不管什麽行業,利他才是我們的出路。

第三個,要順勢而為,既然硬件發明給我們了,那我們不用,我覺得也是沒有意思的。有什麽大平臺,我們進什麽大平臺,不要辛辛苦苦自己去做,沒用的。我想像臉臉這樣的場景,更需要的不是90後、80後,他們沒有時間;而是我們60後,我們有時間,並且能消費。十多年前,一個小姑娘走過來,我看她一下,她會註意我一下,現在不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0

不能家天下,就做家企業的狹小思維,害死了多少優秀企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4/154384.shtml

導讀 : 似乎不能家天下,就做著家企業的嘗試。這種狹小的心靈癥結,戕害了太多原本優秀的企業,或者有可能成為優秀企業家的人。

文/於凡諾

似乎不能家天下,就做著家企業的嘗試。這種狹小的心靈癥結,秉承著太多的歷史淵源,以及社會關聯,又經過進化,隱藏在人心深處匿而不露……戕害了太多原本優秀的企業,或者有可能成為優秀企業家的人。

昨晚的宴席上,一個企業家朋友抱怨,都是擴招惹得,市面上的人才,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現在的人不說才華專業知識,就是最起碼的忠誠度都沒有了。如公司一幫業務員,剛找來倆月,都走的幹幹凈凈。連續大半年都是如此。說完,他苦笑了兩聲。

他的公司主營第三方服務,早先主做相關專家學者包裝出書宣傳,尤其針對於中小學一線知名教師、校長,有一段時間咨詢的大學教授也比較多。再後來追隨創業熱潮,及時積極拓展了商業計劃書,項目書策劃,企業盡職調查等多項服務,甚至包括各種財務報表,申報方案,招股書,各種細分垂直市場報告數據等等。當然,絕大多數都是外包合作。

他的人事安排很有意思,妻子是各方資源的總負責人,除去全權負責公司賬目之外,掌握各種層面資源,甚至包括聯系相關媒體、出版社等第三方機構,親自負責遞交各種審核報表進行審批。後來實在忙不過來,從鄉下找來倆表妹幫忙處理,不過她一直習慣凡事事必躬親,至少親自安排。

至於具體辦理業務的,如寫文案、策劃的,雖然招了幾個大學生,但是關鍵領導崗位都是找的夫妻倆老家各種親戚。

公司倒也平穩運轉了幾年,業務一度做的還動靜挺大。不過隨著紙質圖書時代的衰落,尤其是最近資本萎縮,做商業計劃書、項目策劃的也陡然少了很多,公司業務量就直線下墜。於是,他找了一批線上線下銷售,希望主動走出去招攬拉攏各種客戶。不過,經過反複商議,為了不影響公司原有架構利益體系。公司規定,銷售業務員對客戶來之前什麽都可以說,但是來之後,客戶必須交給公司舊有的辦理業務員,所有規則以辦理業務員具體辦理中執行的為準。簽單然後提成。當然面對扯皮爭客戶,公司又規定,誰是客戶第一聯系人,誰享受提成。實際上,在利益之下公司早就已經全員皆銷售。觀察新人,單憑一張業務知識概要外加幾點註意,不僅一開始競爭很難,他們要形成受益於客戶帶來客戶的鏈條也非常渺茫。

之前,也遇見過一個O2O公司。那老板在北京某知名小區附近租了一個門面,希望依托O2O售賣各種國外化妝品。因為化妝品品牌眾多,價格隨時變化,他擔心價格外泄,也是找了一幫親戚,其中一兩個專門負責成交和售後,另幾個負責進貨管理,兼負責店內單片區域。每個親戚暗地里又被賦予監控他人的權利。幾乎形成了一個嚴密的組織。

他的某個高管親戚偶然給我說這件事情的時候,說自己以為一直都是在監控他人,沒想到偶然發現自己也被人在監控,他不禁啞然失笑。這個店,找來的網絡銷售線下銷售都沒有議價權,僅僅給了一個籠統的價格區間,按照那個價位成交也可以。至於凡是希望打點折或者進一步商議什麽的,如最後很多都是找來店里真成交的,就必須要交由專門負責成交和售後的那幾位出面處理。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店里的新人從來超不過三個月。總是來了就走,有一次,離職員工聊天,他們感嘆,不僅幹的很憋屈,一點都看不到希望……

實際上,這幾種情況,就類似於一個企業給自己布下的一個口袋,袋口都是自己親信的人,老板期望借此始終把關鍵處牢牢掌控在自己手心里。不過當這個口袋大到一定程度,或者說親信間也出現利益暗地紛爭的時候,企業也就發展到了瓶頸。這種企業,有的是嚴控生產和銷售兩端,有的是盡量安插自己的親友把持關鍵崗位,其他如出苦力或者單純拉攏客戶宣傳推廣的都交給他人。有的是嚴控業務核心流程核心機密……外人不可靠,至少肥水不流外人田,似乎不能家天下,就做著家企業的嘗試。

上述公司的典型規定就是如此,至少反應了某種矛盾心理,老板確實看到了問題,敏銳感覺哪里不對,真想邁開步伐,卻又自我套上鎖鏈……更多公司,或比較靈活,不過對於開拓市場與處理核心資源把控權利方面,本質上沒有太大變化。業務員權限不夠,即使不是處處受制,也是處處受限,很容易就力不從心。權限不夠,單子就很難談成。我的一個朋友就曾經親自對我說,他剛剛進入公司,自己還是一線銷售的時候,總是談不成大單子,以為能力不夠,很是羨慕那些關鍵時刻談成甩出大單的人。直到自己輾轉反複,公司也換了好幾家,終於做到了副總裁,才發現,能力雖然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權限……

對於這一類型企業老板來說,他需要市場,卻更需要被掌握不觸動舊利益的市場,於是實際上,就做成了這樣。對於轟動一時的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遞五家民營快遞公司源出一家的恩怨瓜果,就是實例。親戚尚且如此,至於員工,知道的越少越好,尤其掌握企業的核心機密越少越好。這種狀況,傳統企業里中小型企業又居多。

這種企業,初期,對於成本控制,打開市場確實有一定作用。大家比較齊心。出於鼓舞士氣的目的,老板也會在許多時刻,說出一些自己無法或者根本就無意兌現的話語進行激勵……可是一旦贏利開始,初步形成一定規模,或者人數擴大到一定程度,往往麻煩就來了。

或許這種狹小的心靈癥結,秉承著太多的歷史淵源,以及社會關聯,又經過進化,隱藏在人心深處匿而不露……戕害了太多原本優秀的企業,或者有可能成為優秀企業家的人。之前,我曾經跟一個老板深度剖析過這種癥結。當時他笑了笑,回複說,也許你說的對,但是如果我們撤掉這種模式,恐怕現有的規模也會完蛋。於是現在,我不再輕易跟這些朋友爭辯。事實永遠勝過一切,也會說明一切。

最終,我笑了笑。是夢,總是會醒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633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麽就做不過羅振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322/162056.shtml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麽就做不過羅振宇?
李成東 李成東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麽就做不過羅振宇?

創業細節決定成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東哥有個疑問,都說“知識經濟”到來了。王利芬的優米網做的為什麽不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得到"為什麽是羅胖做出來的,而不是王利芬。王利芬老師錄制的內容也都是大咖,為什麽付費買單的不如"得到"多?二者之間主要差別在於哪里? 

我也沒有標準答案,但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在創業中,當賽道沒有問題,資源能力沒有問題,模式也沒有什麽問題,很多細節的差異會導致最終創業成敗非常大的差別。創業,細節決定成敗!

一個好的問題,好過一篇文章。

同樣都是央視的大咖主持/制片人,王利芬的優米網為什麽做不過羅振宇的羅輯思維? "得到"為什麽是羅胖做出來的,而不是王利芬老師?發朋友圈後,收了60多個評論,而通常只有發美女才有這個效果。

微信圖片_20170322153511

微信圖片_20170322153516

微信圖片_20170322153521

兩個人背景的簡單對比

 王利芬:94級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原是央視資深欄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曾先後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哲學系、文學系、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供職於中央電視臺。曾在《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欄目中任記者和編導。

 2000年任《對話》總制片人兼主持人。2003年創辦《經濟信息聯播》《全球資訊榜》《第一時間》,並擔任上述欄目及《經濟半小時》總制片人、資訊工作室主任。2004年9月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美國電視媒體。回國後創辦了《贏在中國》,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業節目。後創辦《我們》,任總制片人兼主持人。

 羅振宇:94級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碩士,04級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2000年加入央視,曾任《對話》節目制片人,2008年從中央電視臺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曾擔任《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領航客》等電視節目主持人;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

 王利芬做不過羅胖?至少從背景來看,專業能力肯定不是原因,王利芬按說還是羅振宇的老師。從背景來看,王利芬略勝一籌,不管是學歷背景,還是在央視作為制片人,主持人方面。王利芬一手打造的《贏在中國》更是影響了一代中國創業者,馬雲、柳傳誌、俞敏洪等等大牛的精彩對話依然記憶猶新。

創業時間節點選擇

王利芬在2009年底辭去央視公職,創辦北京優視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雖然羅振宇比王利芬提前一年離開央視,但真正創業是2012年底,與獨立新媒創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這和王利芬比,已晚了差不多3年時間了。因此,從時間看,羅胖創業並沒先發優勢。

 王利芬做不過羅胖?是不是做得太早了,不小心成了先烈?話說,創業領先半步成英雄,領先兩步成先烈。年後,東哥到深圳拜訪分期樂創始人Jay,談到了分期樂的成功和時間節點有直接關系,2013年中-2014年中之間創辦類似模式的基本都還活著,早一點的,晚一點起步的企業基本都掛了。但在知識內容創業領域,也是這個規律嗎?

 兩者擁有的大咖資源對比

人們在談到羅胖的“得到”之所以牛逼時,總說“得到”有非常牛逼的頭部大咖資源,比如李翔、李笑來、和菜頭、吳軍、王煜全、和菜頭等。但這些大咖和王利芬的優米網所擁有的大咖比起來,還是弱不少,不在一個量級。給優米網站臺錄制節目的有馬雲、劉強東、雷軍、王興、柳傳誌、史玉柱、潘石屹等等,當然也還有很多專業領域的大咖。

 整體上看,優米網的大咖資源等級和數量都比羅輯思維“得到”,高出一個量級。如果說要沖著名人效應來的,優米網應更加成功一些才對。說實話,如果不是互聯網圈的,“得到”的一些大咖,大部分人都不認識。用戶為一堆不認識的大咖,更談不上粉絲,付費購買內容,挑戰還是蠻大的,持續購買就更難了。

 王利芬做不過羅胖?肯定不是王利芬的大咖資源不如羅胖,或者說這些大咖資源缺乏對用戶的吸引力。

賽道沒有問題,創始人專業能力也不是問題,也匹配了更強的資源,也沒有錯過了風口,準確說在風口起來之前就早早準備好了。為什麽王利芬還是做不過羅胖?

 細節決定成敗

 就這個問題,東哥朋友圈差不多有60多條評論,大家給出了很多的理由,整理了一下歸為三大類9條。

 產品

1.羅胖的產品更好的利用了移動時代傳播渠道的變化,產品符合用戶互聯網瀏覽習慣時間碎片化的變化;

2.優米內容偏重於訪談,廣而泛,羅輯思維更有深度和有趣;

3.優米網的課程價格太貴了,羅輯思維是免費的模式。

運營

1.優米網沒有人格化,沒有互動,沒有社群;

2.羅胖更有娛樂精神,王利芬太嚴謹了,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3.羅胖能夠讓屌絲掏錢,王利芬過於情懷派,運營能力偏弱。 

營銷

1.羅胖自帶流量,爭議度比較高,容易吸引關註;

2.王老師是站在神臺上講話,羅胖是站在講臺上對話;

3.一個守正,一個出奇,羅胖更善於抓住熱點話題,借勢。

 不過,東哥想補充明顯不同的一點,二者用戶群定位不一樣。優米網更多定位面向很窄的創業者,而羅輯思維定位更大眾化,“老少皆宜”。這與京騰匯成員之一梁寧寫的《從京東1萬白領和11萬藍領,看到真實互聯網世界》一文所提到的,市場定位的不同就導致了最終的結局。

 這一話題能夠引發討論,的確值得思考。優米網目前發展甚至還不如大量的微信自媒體,比如,咪蒙,也不如二更、一條這樣的視頻自媒體。另外,羅輯思維包括羅胖是強品牌,而優米網是弱品牌。

羅胖自己不斷創造內容,形成很強的品牌,有眾多粉絲,自帶流量。而王利芬是通過采訪獲得內容,沒有品牌,一直都是依靠采訪大咖吸引用戶,自己缺乏流量沈澱,更沒形成自己的粉絲圈。假設讓王利芬搞個跨年演講,又有多少付費的粉絲?東哥覺得會比較尷尬。 

最近有不少人在罵羅胖是個假雞湯帝,是個大忽悠,東哥說說自己最欣賞羅胖的一點“順勢而為,借力打力,堅持不懈”。另外,羅振宇和王利芬最大的一個差別是,前者善於洞察趨勢變化,抓住風口,調整產品和運營策略。 

而後者,過去多少年了,產品和運營營銷策略幾乎都沒有什麽太大變化,以不變應萬變,顯然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用互聯網的話總結,王利芬老師缺乏網感,缺乏市場敏銳度,執行上還缺乏應變度。 

東哥也沒有標準答案,但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在創業中,當賽道沒有問題,資源能力沒有問題,模式也沒有什麽問題,很多細節的差異會導致最終創業成敗非常大的差別。 

這也是東哥投後管理,在服務三十多家創業公司的時候發現非常明顯的一點,創業細節決定成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互聯網時代變化太快,創業者不能絲毫懈怠。 

最後,同樣都是央視的大咖主持/制片人,王利芬的優米網為什麽做不過羅振宇的羅輯思維? "得到"為什麽是羅胖做出來的,而不是王利芬老師?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在文章後面留言評論。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67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麽就做不過羅振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322/162056.shtml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麽就做不過羅振宇?
李成東 李成東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麽就做不過羅振宇?

創業細節決定成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東哥有個疑問,都說“知識經濟”到來了。王利芬的優米網做的為什麽不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得到"為什麽是羅胖做出來的,而不是王利芬。王利芬老師錄制的內容也都是大咖,為什麽付費買單的不如"得到"多?二者之間主要差別在於哪里? 

我也沒有標準答案,但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在創業中,當賽道沒有問題,資源能力沒有問題,模式也沒有什麽問題,很多細節的差異會導致最終創業成敗非常大的差別。創業,細節決定成敗!

一個好的問題,好過一篇文章。

同樣都是央視的大咖主持/制片人,王利芬的優米網為什麽做不過羅振宇的羅輯思維? "得到"為什麽是羅胖做出來的,而不是王利芬老師?發朋友圈後,收了60多個評論,而通常只有發美女才有這個效果。

微信圖片_20170322153511

微信圖片_20170322153516

微信圖片_20170322153521

兩個人背景的簡單對比

 王利芬:94級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原是央視資深欄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曾先後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哲學系、文學系、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供職於中央電視臺。曾在《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欄目中任記者和編導。

 2000年任《對話》總制片人兼主持人。2003年創辦《經濟信息聯播》《全球資訊榜》《第一時間》,並擔任上述欄目及《經濟半小時》總制片人、資訊工作室主任。2004年9月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美國電視媒體。回國後創辦了《贏在中國》,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業節目。後創辦《我們》,任總制片人兼主持人。

 羅振宇:94級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碩士,04級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2000年加入央視,曾任《對話》節目制片人,2008年從中央電視臺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曾擔任《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領航客》等電視節目主持人;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

 王利芬做不過羅胖?至少從背景來看,專業能力肯定不是原因,王利芬按說還是羅振宇的老師。從背景來看,王利芬略勝一籌,不管是學歷背景,還是在央視作為制片人,主持人方面。王利芬一手打造的《贏在中國》更是影響了一代中國創業者,馬雲、柳傳誌、俞敏洪等等大牛的精彩對話依然記憶猶新。

創業時間節點選擇

王利芬在2009年底辭去央視公職,創辦北京優視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雖然羅振宇比王利芬提前一年離開央視,但真正創業是2012年底,與獨立新媒創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這和王利芬比,已晚了差不多3年時間了。因此,從時間看,羅胖創業並沒先發優勢。

 王利芬做不過羅胖?是不是做得太早了,不小心成了先烈?話說,創業領先半步成英雄,領先兩步成先烈。年後,東哥到深圳拜訪分期樂創始人Jay,談到了分期樂的成功和時間節點有直接關系,2013年中-2014年中之間創辦類似模式的基本都還活著,早一點的,晚一點起步的企業基本都掛了。但在知識內容創業領域,也是這個規律嗎?

 兩者擁有的大咖資源對比

人們在談到羅胖的“得到”之所以牛逼時,總說“得到”有非常牛逼的頭部大咖資源,比如李翔、李笑來、和菜頭、吳軍、王煜全、和菜頭等。但這些大咖和王利芬的優米網所擁有的大咖比起來,還是弱不少,不在一個量級。給優米網站臺錄制節目的有馬雲、劉強東、雷軍、王興、柳傳誌、史玉柱、潘石屹等等,當然也還有很多專業領域的大咖。

 整體上看,優米網的大咖資源等級和數量都比羅輯思維“得到”,高出一個量級。如果說要沖著名人效應來的,優米網應更加成功一些才對。說實話,如果不是互聯網圈的,“得到”的一些大咖,大部分人都不認識。用戶為一堆不認識的大咖,更談不上粉絲,付費購買內容,挑戰還是蠻大的,持續購買就更難了。

 王利芬做不過羅胖?肯定不是王利芬的大咖資源不如羅胖,或者說這些大咖資源缺乏對用戶的吸引力。

賽道沒有問題,創始人專業能力也不是問題,也匹配了更強的資源,也沒有錯過了風口,準確說在風口起來之前就早早準備好了。為什麽王利芬還是做不過羅胖?

 細節決定成敗

 就這個問題,東哥朋友圈差不多有60多條評論,大家給出了很多的理由,整理了一下歸為三大類9條。

 產品

1.羅胖的產品更好的利用了移動時代傳播渠道的變化,產品符合用戶互聯網瀏覽習慣時間碎片化的變化;

2.優米內容偏重於訪談,廣而泛,羅輯思維更有深度和有趣;

3.優米網的課程價格太貴了,羅輯思維是免費的模式。

運營

1.優米網沒有人格化,沒有互動,沒有社群;

2.羅胖更有娛樂精神,王利芬太嚴謹了,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3.羅胖能夠讓屌絲掏錢,王利芬過於情懷派,運營能力偏弱。 

營銷

1.羅胖自帶流量,爭議度比較高,容易吸引關註;

2.王老師是站在神臺上講話,羅胖是站在講臺上對話;

3.一個守正,一個出奇,羅胖更善於抓住熱點話題,借勢。

 不過,東哥想補充明顯不同的一點,二者用戶群定位不一樣。優米網更多定位面向很窄的創業者,而羅輯思維定位更大眾化,“老少皆宜”。這與京騰匯成員之一梁寧寫的《從京東1萬白領和11萬藍領,看到真實互聯網世界》一文所提到的,市場定位的不同就導致了最終的結局。

 這一話題能夠引發討論,的確值得思考。優米網目前發展甚至還不如大量的微信自媒體,比如,咪蒙,也不如二更、一條這樣的視頻自媒體。另外,羅輯思維包括羅胖是強品牌,而優米網是弱品牌。

羅胖自己不斷創造內容,形成很強的品牌,有眾多粉絲,自帶流量。而王利芬是通過采訪獲得內容,沒有品牌,一直都是依靠采訪大咖吸引用戶,自己缺乏流量沈澱,更沒形成自己的粉絲圈。假設讓王利芬搞個跨年演講,又有多少付費的粉絲?東哥覺得會比較尷尬。 

最近有不少人在罵羅胖是個假雞湯帝,是個大忽悠,東哥說說自己最欣賞羅胖的一點“順勢而為,借力打力,堅持不懈”。另外,羅振宇和王利芬最大的一個差別是,前者善於洞察趨勢變化,抓住風口,調整產品和運營策略。 

而後者,過去多少年了,產品和運營營銷策略幾乎都沒有什麽太大變化,以不變應萬變,顯然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用互聯網的話總結,王利芬老師缺乏網感,缺乏市場敏銳度,執行上還缺乏應變度。 

東哥也沒有標準答案,但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在創業中,當賽道沒有問題,資源能力沒有問題,模式也沒有什麽問題,很多細節的差異會導致最終創業成敗非常大的差別。 

這也是東哥投後管理,在服務三十多家創業公司的時候發現非常明顯的一點,創業細節決定成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互聯網時代變化太快,創業者不能絲毫懈怠。 

最後,同樣都是央視的大咖主持/制片人,王利芬的優米網為什麽做不過羅振宇的羅輯思維? "得到"為什麽是羅胖做出來的,而不是王利芬老師?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在文章後面留言評論。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68

买卖宝:就做懂“你”的生意

1 : GS(14)@2010-10-30 14:48:46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8/160316.html
    在他看来,对这一人群的独特消费需求的深入挖掘与了解,无疑将成为买卖宝“叫板”京东、卓越,甚至是淘宝商城中的B2C商家的一张王牌。
               
         
   “你能相信吗,买卖宝上的用户会愿意在手机上一题一题地完成总数多达30道的问卷选择题,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有这个耐心吗?”在北京商机无限电子商务公司的会客厅里,CEO张小玮用这样一句反问,揭开了他所发现的一个“秘密”———无论从社会背景、消费心理,还是消费者行为上来说,传统互联网上的网购人群与无线互联网上的网购用户可能是不同的两类人群。
  根据买卖宝的抽样统计,使用无线互联网进行网购的主流消费群体通常为20-30岁的男性,他们居住在县乡村,却极少是真正的农民,更多的是有着2000元上下稳定月收入、无PC设备、对手机依赖性强的工厂工人或职员。
  张小玮将这一人群称为“乡镇新生代”,在他看来,对这一人群的独特消费需求的深入挖掘与了解,无疑将成为买卖宝“叫板”京东、卓越,甚至是淘宝商城中的B2C商家的一张王牌。
  “他们”的唯一通道
  按理说,眼前面孔白净的张小玮如果冲着农民工兄弟说句“我懂你”,恐怕是没有什么人相信的。
  张小玮是个标准的“孔雀男”。出身城市家庭,1997年时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本系硕博连读,但在获得硕士学位后,2004年,他突然选择了退学在北京创业。最初,他和几个创业伙伴创立了一个名为“乐酷”的无线娱乐和游戏社区。
  作为社区的产品经理和陪聊,张小玮接触了大量社区用户并发现,这一庞大的消费人群并非是想象中的都市白领,恰恰相反,其中 很多是居住在三四线乡镇的打工者。由于地域和经济条件所限,他们通常没有购买PC设备,因此,手机便成了他们进入互联网世界的唯一通道,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的时间高达3小时以上。
  这让张小玮对这个群体充满了好奇与兴奋。他在社区中新辟出一个购物频道作为试水,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平均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绝对购买力不足”的年轻消费者,其“相对购买力却极其旺盛”,A R 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能达到250-300元(3C类、鞋服类等产品综合估计)。
  2006年,在获得了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500万天使投资之后,张小玮将这一购物频道从乐酷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买卖宝这个B2C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正式进军移动电子商务领域。
  为了了解这群生活在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乡镇新生代”,张小玮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
  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这群消费者不仅有着比城市消费者更大的耐心,逐一完成30题选择题,从他们的回答来看,其消费心理与行为也与人们的传统认识有着明显差别。“很多人会认为他们是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其实不一定,我们在去年4月份做过一次部分产品的价格上调,结果没有丝毫影响。”张小玮说道,“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更关注网购的信任问题。”
  为此,根据用户的反映,他规定买卖宝的客服人员对每一个在网络上生成的订单都追加一个呼出电话确认,同时也将呼叫中心的电话放置在网页最显眼处,供用户拨打问询和直接下单。另一方面,则与中国邮政EM S合作,提供全国范围内的货到付款方式,以邮政的官方背书与最传统的交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来获得用户对买卖宝最初的信任。
  不担心“希尔顿”来抢生意
  “7天酒店的老板肯定不会担心希尔顿来抢自己的生意。”在面对“如果互联网上的B2C巨头们涌入无线互联网,买卖宝该怎么办”的问题时,这几乎是被张小玮重复次数最多的回答。
  在他看来,诸如京东、卓越、当当,包括淘宝商城这些互联网上的B2C电子商务企业商业模式成立的基础,在于一二线城市电子支付环节发展成熟,同时由于人口密集居住,可以高效利用已有的物流系统,降低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并最终为自己腾挪出利润空间。
然而,对于买卖宝来说,由于70%的用户来自民营物流企业未能覆盖全的三四线乡镇,即便在运营成本、产品成本和用户获取成本上与互联网上的B2C企业相差不大,仅物流一项便会让它变成一门截然不同的生意。
  “要服务这个人群,无论是我,还是马云先生,抑或是其他什么人都必须遵守一个基本规律,即邮政E M S是个绕不开的环节。”张小玮分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京东、卓越原本在一二线城市中的物流配送思路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为,在一二线城市中,由于分摊到每个物流人员头上的订单金额和数量较高,即便偶尔出现坏单、丢单,均摊下来的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三四线乡镇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只要有一单损毁,其均摊下来的成本以及折算后对网站、品牌的影响程度就会被放大很多倍。
  因此,买卖宝不仅将邮政EM S作为最主要的物流方式,更与后者合资建立物流仓库,以实现更高效和高质的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让买卖宝上所销售的商品更符合这些“乡镇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张小玮和买卖宝的员工们坚持一年两次地开展市场及用户的“田野调查”。2008年时,张小玮便独自在深圳华强北考察了一个多月,按他的说法,几乎扫遍了华强北所有的电子设备市场,以了解市场均价、消费者喜好以及供应商情况。
  在鞋服等销售量集中的品类上,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张小玮并没有选择全部采购品牌商品,而是找代工厂生产贴有买卖宝自有品牌“锐尔”的商品。
  同时,买卖宝的另一部分员工则会“深入”珠三角代工厂内部,与自己的目标消费客户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买卖宝也曾考虑过增设图书品类的产品,但最终选择放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性价比较低,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因为买卖宝的用户普遍表示“自己不爱读书,否则也不会出来打工”。
  与从PC机上开始熟悉网购、而今已变得越来越挑剔且精明的城市消费者相比,真正带领乡镇消费者步入虚拟世界的工具是手机,直至今天,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远远大过PC。从这一方面,买卖宝无疑比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巨头们累积了更多的先发优势。然而,尽管我们无法预测,移动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必将再一次遵循互联网上的发展路径,但当后来的竞争者越来越多时,或许买卖宝也该开始考虑在用户心中形成一个更为鲜明的品牌形象了。
  创业ID
  公司名 北京商机无限电子商务公司
  创业者 张小玮
  创业地点 北京
  启动资金 500万元人民币
  年营业额 2009年4000万元人民币,2010年预计为1亿元人民币
  融资记录 2006年,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5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2008年末,红杉资本、思科共计500万美元风险投资
  盈利状况 预计年底实现盈亏平衡
  数据来源:
  买卖宝历年1季度用户调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42

長腿巨乳莫強求 法師:下輩子就做乳牛

1 : GS(14)@2016-08-07 02:03:35

以「假的」、「哎呀!我眼睛業障重啊!」變成網上紅人的海濤法師,又出現怪論。他在福建廈門開法會時,講述人性執着的時候,說「執着甚麼變甚麼」,更稱「我喜歡胸部大一點男人都看我,好!妳(下輩子)就做乳牛吧!」他在法會上稱人性太過執着,談到人都要磨個性,世間人大家還想要突顯自己,「我要穿得讓妳知道我腿比較長,那妳下輩子就當長頸鹿吧!我穿高跟鞋走路好看,那妳就當馬當一輩子!喜歡眼睛大,大家看我就當貓頭鷹、喜歡胸部大點,男人都看,我那妳就做乳牛吧。」最後,他補充說:「我是認真的啊!佛經都有說,執着甚麼變甚麼啊!」片段在網上廣傳後,網民反應不小:「法師壞掉了!」「好像被點醒了。」「那我寧願當長頸鹿!」「真是簡單的道理,我瞬間懂了!」
YouTub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5/197240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