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8家互金平臺C輪攬金超12億美元 資本寒冬還有多久

資本寒冬的霧氣還沒有散去,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資金正在以不同的渠道進入創投市場。

從天使輪到D輪、甚至E輪的投資事件每天都上演,就互聯網金融領域而言呈現出兩方面的特點。第一,投融資筆數的加速度正在明顯下滑;第二,更多平臺止步於B輪融資,C輪、D輪融資甚至走的更遠的平臺寥寥。

由此可見,一級市場的錢越來越“謹慎”,對於眾多等待新進資金“續命”的創業市場而言可謂杯水車薪。

在一級市場投資者眼里,資本寒冬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正逢經濟轉型,而對於互聯網金融領域而言,政策趨緊,2013年、2014年的圈地跑馬時代已經 一去不複返,潮水正在退卻,裸泳的人正在被剔出局。

(2014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領域投融資一覽)

C輪吸金超12億美元

據零壹財經數據,2016年8月,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53起,其中國內32起,國外共計21起,分布在網貸、支付、互聯網保險、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細分領域。從輪次來看,8月份A輪融資共21起,占比40%;B輪融資10次,占比19%;C輪融資6起,占比11%。

從7、8兩月數據來看,A輪融資事件由7月份的13起上升為8月份的21起,出現了明顯增加。本報記者今日據悉,日前房金所引入戰略投資者天明集團,完成A輪融資,首期投資額為2600萬元人民幣。

9月20日,有兩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同時宣布獲得C輪融資。其中,51信用卡以3.1億美元投資刷新C輪的最高額度,同日獲得C輪融資的還有網信理財的7000萬美元融資。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今的3年時間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走到C輪的平臺共有18家,除去未披露金額的平臺及披露數字不明確基礎上以最低資金額度計算,目前C輪融資共吸金12.47億美元。

其中,2014年有2家平臺走入C輪融資,2015年則快速增至7家,2016年進一步升至9家。從金額上來看,2016年單筆融資額向上億美元邁進。

根據京北投融資研究中心及IT桔子在2016年初發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發生的投融資案例共計402起,獲得融資的企業數為370家。其中A輪融資占比40.3%,162起,B輪融資占比11.9%,47起。

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所謂C輪融資是指商業模式經過了驗證、企業已經盈利、市場格局確定,在該市場中的前幾名位置凸顯,此時投資者的選擇已非“賽道”而是“選手”,“在投資人看來該機構已經具備成長為‘大樹’的可能性,只是需要企業家更努力的奔跑。”他說。


資本寒冬過去了嗎

“我賣掉了在上海的兩套房子,今天是回來簽字的。”starVC創世人任泉在與諾亞財富合作的第三期基金發布會上如此爆料,任泉透露稱,未來他賣掉的房子資金將投資於好的股權項目上。

本報記者獲悉,截至目前starVC二期基金已經完成投資,此次第三期基金的募資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該基金的投資方向將鎖定於包含人工智能、VR等細分領域在內的科技、技術類公司。二期基金中,starVC目標領域為互聯網金融以及醫療技術,共涉獵兩單互聯網金融領域投資,分別是融360和量化派。

清科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外創業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173只,新增可投資於中國大陸的資本量為788.60億元人民幣,單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達6.26億元人民幣,單只基金募資規模大幅度上揚。

投資方面,2016上半年共發生1264起投資案例,同比下降33.3%,其中1052起披露金額的交易共計涉及584.9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2.5%,平均投資規模達5560.40萬元人民幣,與2015年同期相比,投資活躍度有所下降。8月份數據顯示,VC/PE投資共涉及25個一級行業,其中在投資金額方面,金融位列第三位,共投資29例8.82億美元。

由此可見,資金仍然在大量湧入創投市場,其中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行業仍然是“熱錢”的最佳去處。

而與此同時,資本寒冬依然是不爭的事實,投資人出手的頻率正在急速下降,大量創業團隊由於後續資金不到位,裁員風波上演一次又一次,業務架構重組也在各個公司悄然進行,更是有部分企業不斷思考如何將現有公司出售或者清算,規劃退出。

“泡沫一直都在,適度泡沫是好事,但是泡沫太大就比較危險。”天圖投資管理合夥人鄒雲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所謂資本寒冬是創業家拿不出太多的錢,投資及機構比較謹慎,而這是經濟轉型必然面臨的問題。

在鄒雲麗看來,資本寒冬同中國經濟轉型密切相關。且資本寒冬時間的長短由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形勢決定,並非表面上表現出來的由資本市場決定。“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發展動力不足,使得投資機構不敢砸錢。”鄒雲麗表示,資本寒冬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從側面來看並非全然是壞事,只有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經濟環境下行提升了企業自我造血的動力,導致泡沫被擠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67

相互保險中國破冰:首家互保社開業 鎖定小微企業信用險

2月15日,眾惠相互保險社(下稱“眾惠相互”)宣布,已於2月10日獲得保監會開業批複,並於2月14日獲得營業執照,成為中國首家開業的相互保險社。相互保險這一有數百年歷史的保險組織形式,有望借助新科技探索出中國式發展模式。

眾惠相互表示,將以信用保險為產品特色,定位服務於小微企業,利用既有征信、大數據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前期主要布局物流、快消品等特定行業。

中國式路徑:尋求差異化、特色化定位

相互保險這一國際成熟的保險業態,在中國還屬於新生事物。所謂相互保險,就是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以互助共濟、共攤風險、共享收益為目的,會員繳納的保費匯聚成風險保障資金池,當災害損失發生時,則用這筆資金對會員進行彌補的互保行為。

根據保監會2015年1月發布的《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2016年6月22日,中國保監會正式批準眾惠相互、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下稱“匯友建共”)和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下稱“信美人壽”)籌建,標誌著相互保險即將在我國開啟新一輪實踐探索,我國多層次保險市場體系建設邁出了全新步伐。

“相互保險作為新興業態,有望成為保險業增長的新引擎。”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我國開展相互保險試點,定位為現有市場主體的合理和必要補充,側重於“補短板、填空白”,與現有股份制主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如何讓相互保險在中國走出一條可持續、有特色的發展道路,需要監管的有序引導,也需要參與者另辟蹊徑,差異化定位。

從目前獲批籌建的三家相互保險社來看,在業務方面已經有了明晰的定位,各具特色。眾惠相互由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及自然人提供初始運營資金10億元,主要針對特定產業鏈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開展信用保證保險等特定業務。

匯友建工由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初始運營資金1億元,主要針對建築領域的特定風險保障需求,開展工程履約保證保險、工程質量保證保險等新型業務。

信美人壽由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發起設立,初始運營資金10億元,主要針對發起會員等特定群體的保障需求,發展長期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業務。

對於相互保險與股份制公司的差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互制的組織形態帶來價值關系的改變,不以追求贏利和資本運用為導向,而是盡可能減少成本,為會員提供長久服務。兩者最重要的區別在價值觀。”劉燕稱,相互保險不僅是一種業態,也是一種組織形態,其由投保人作為所有者進行治理,同時所有收益用於投保人。

利用大數據、征信開展業務

眾惠相互獲得國內首張相互保險營業執照,並非偶然。事實上,自保監會2014年5月13日發布《相互保險組織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後,眾惠相互即成立籌備組,投入基礎研究及調研工作中。

眾惠相互創始人、董事長李靜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獲得保監會籌建許可後,眾惠相互比較順利地完成了各項籌建工作,包括落實10億元初始運營資金、制定發展戰略及業務規劃、信息系統建設、會員募集及召開會員大會等。從獲批籌建到保監會批複開業以及辦理完營業執照,整個過程僅僅用了240天。

“相互保險一定要與互聯網、金融科技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李靜表示,除了新技術的應用,相互保險還需要找到最合適的產業場景,以中小微企業組成的封閉性上下遊產業鏈客戶是典型的相互保險應用場景,眾惠相互希望能在其間探索出一條新路。

在獲批的三家相互保險中,眾惠相互在業務特色上以信用保險為重點,而信用對於信用保證險十分重要。李靜表示,信用保證險的核心是征信,將利用大數據,通過數據積累、數據分析和風險定價,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通過相互保險的手段服務小微企業。

對於業務重心,李靜透露,前期將主要針對有數據積累的物流、快速消費品等特定行業,以審慎經營的原則推動業務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26

4家互金企業Q1成績單:總營收同比猛增,3家逾期率略有上升

隨著“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框架落地,金融監管改革拉開序幕。這意味著,加強監管已成為金融科技行業的主旋律。而對於互聯網金融而言,2018年也將成為行業合規元年。

近期,樂信、趣店、拍拍貸、宜人貸相繼公布2018年一季度財報。從總體情況來看,在強監管的背景下,上市互金企業營收同比增長,維持盈利,但逾期率與上個季度相比,樂信、趣店、宜人貸均有所上升。

趣店凈利下降、宜人貸主營業務成本增加

根據幾家公司的Q1財報,雖然監管和信用環境充滿挑戰,但幾家上市互金企業總營業收入均呈現同比增長趨勢。

從營業收入來看,2018年一季度上述幾家互金企業增幅迅猛。樂信總營業收入達到16億元,同比增長31%;趣店一季度總收入17.17億元,同比增長105.6%;拍拍貸一季度營收達9.168億元,同比增長37.1%;宜人貸一季度凈收入15.93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56%。

從凈利潤來看,2018年一季度,樂信實現凈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160%;趣店凈利潤達3.16億元,同比下降32.10%;拍拍貸凈利潤為4.37億元,同比增長5%;宜人貸調整後凈利潤為6.69億元(調整金額為3.9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91%,但在主營業務成本方面,宜人貸一季度成本為1.43億元,主營業務成本占當期促成借款總額的1.2%,較2017年同期的0.8%有所上升。宜人貸對此表示,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本季度加強了對逾期借款的催收。

宜人貸財報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起,根據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宜人貸開始采用新的收入確認準則ASC606,核算與客戶之間的合同產生的收入,並按照不完全追溯法對之前年度的財務數據進行調整。新收入確認準則主要影響公司分期收費產品的收入確認時間。根據之前的收入確認準則,公司在月度服務費收到之後才會確認收入,但根據ASC606準則,公司在完成合同義務之後即可確認收入。受新收入確認準則影響,公司對2018年第一季度留存盈利的初始余額進行了16.97億元的調整。

值得註意的是,拍拍貸與趣店也調整了相應的確認收入準則。從2018年起,拍拍貸與趣店也均采用ASC606準則。據悉,相比於此前的ASC605準則,ASC606允許借款合同簽署後即可確認大部分收入。

為了始終保持監管合規,幾家互金企業一季度也對業務運營進行了一些調整。“本季度,公司的信貸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穩健,機構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為了始終保持監管合規,我們在本季度對業務運營進行了一些調整,包括信貸產品的定價調整和質保服務計劃的升級。”宜人貸CEO方以涵稱。

“在去年年底行業政策調整之後,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經歷了行業性收縮區間,我們迅速采取了措施,通過暫時收緊信貸標準來控制風險。“趣店集團創始人、CEO羅敏表示。

趣店集團CFO楊家康則指出,趣店正在拓展合作的金融機構數目,致力於成為一家依靠數據和技術的公司,幫助資金提供方合作夥伴向用戶發放消費貸款。“未來轉型的方向是將消費金融業務從重資產轉向輕資產,從信用中介走向信息中介,從高金融風險走向低金融風險,將自身的重心定位為流量分發、場景連接和技術服務。”

從用戶量和成交量來看,一季度末,樂信用戶數達到2640萬人,同比增長94.8%,促成的借款金額148億元,同比增長98.3%;趣店方面,一季度末註冊用戶數由2017年底的6242萬人上升至6530萬,其中授信用戶從2620萬人上升至2750萬人,活躍用戶為410萬人,同比下降13.9%,放款筆數為1090萬筆,同比下降44.6%。

拍拍貸方面,一季度末累計註冊用戶數達到7142.4萬人,累計借款用戶數為1128.2萬人,一季度共為250.1萬借款人提供了服務;宜人貸2018年第一季度,宜人貸為17.4128萬位借款人促成借款總額119.57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65%,其中23.1%的借款金額來自於重複借款人。

風控,下一攻堅戰

“我們主動控制了交易量,但是我們成功地降低了賬面風險,並且只迎來了一個短期的、可控的逾期率的增加。”羅敏表示,從資產質量來看,監管政策收緊給互金行業帶來了較大沖擊。

在逾期率披露方面,截至一季度末,樂信促成借款中超過90天的逾期率為1.44%,而截至2017年底,樂信促成借款中超過90天的逾期率為1.14%,逾期情況略有上升;根據趣店披露,當期可觀測M1+(逾期30天以上)逾期率保持在低於1.7%的水平,而根據其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底M1+逾期率則低於0.9%。

拍拍貸方面,一季末,15天至29天、30天至59天的逾期率分別為0.87%和2.11%,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這兩類逾期率分別為2.27%和2.21%,逾期率較上季度下降;截至3月31日,宜人貸15天至29天、30天至59天、60天至89天借款的逾期率分別為0.8%,、1.6%和1.3%,而截至2017年底相對應的逾期率分別0.8%,、0.9%和0.7%。宜人貸逾期30天至89天的借款逾期率較上季有所上升,主要因為2017年12月起借款人信用風險出現了短期波動。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上述4家上市互金企業作為行業內的頭部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均有逾期產生,但行業內卻有多家企業公布的逾期數據為0。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行業數據透明度及真實性均存在疑問,業績的真實性、準確性、可持續性還有待檢驗。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5月23日,共有120家互金機構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但仍有很多企業披露的項目逾期率、金額逾期率均為0。這與上述幾家頭部互金企業的數據披露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業內專家表示,一些網貸平臺基於獲客角度,會在逾期率上進行一定程度的粉飾,選擇性的披露成為互金企業的通病。而對於投資人而言,決定是否投資的重點參考標準之一就是平臺的逾期率。因為逾期率代表著平臺風控的整體運營情況。

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行業合規監管落地後,對於互金企業來說,是否具備好的風控及運營手段將成為互金企業的下一個攻堅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