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2歲上班族 憑甚麼10年存出一千萬 存錢高手 悄悄在做的9個好習慣

2014-09-08  TWM
 
 

 

四十歲變有錢,是許多人的夢想。

從大學畢業開始,每個人都在累積第一桶金,十年後就可見分曉!

貧與富之間,差別就在於存錢高手們養成好習慣並持之以恆,讓他們能在黃金十年內,打造千萬元身價。

撰文‧鄧麗萍、歐陽善玲

研究員‧孫蓉萍

同一家公司的上班族,薪水與職級差不多,但是十年後,有人富、有人窮,為什麼?答案是,贏家們把握踏入職場的黃金十年,靠著努力工作及兼差、節儉和投資理財,資產比別人多一千萬元。

三十二歲的小偉,私立大學畢業,自認不夠聰明,也不是名校出身,但有別於一般社會刻板印象,這位七年級生,從大學時代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抱著「英雄不怕出身低」的想法,常告訴自己:只要比別人更拚、更早起步,最後結果就不會比人家差。

身材略顯福泰的小偉,雖然理財觀念很早熟,但白裡透紅的臉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一些。「大學畢業前,我的戶頭存款已有七十萬元。這些錢,是我假日早上兼家教,平日晚上在3C賣場當介紹員,偶爾在朋友公司幫忙,一點一滴存下來的。」他說,每月家裡原本就會給零用錢,自己賺的部分,就能全部入帳,一個月平均存下二萬到三萬元並不難。

小偉打從心底認為,財富多寡是這個社會評價一個人最直接、最現實的方式,要讓人看得起,就要趁年輕、有體力的時候,厚實自己的資產。而兼差,是他累積千萬元身價的第一步。

「一邊念書,同時又兼二、三份差,賺錢速度雖然快,但也超級累,課業多少也受到影響;記得有一年的暑修,考試前一晚還打工到半夜。當我睡眼惺忪、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教室時,同學們都覺得我很扯。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點誇張。」

危機意識比別人強

念書時,他比同學早一步知道「人脈就是錢脈」大學時代,小偉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外打工,與同儕相比,視野大不同。「兼差多,認識的人也多;我很用心經營人際關係,在朋友介紹、幫助下,賺錢機會愈來愈多。後來才知道,原來人脈就是錢脈。」剛開始,小偉在一家美商3C公司擔任產品介紹員,時薪一五○元。之後透過這個工作,得知3C產品批發管道,他便以低於市價兩成左右的價格,購入電視、相機等產品,再轉手賣給熟識的中南部網路店家,一來一回就能賺到一二%。像這樣批貨、轉銷售的中盤商角色,小偉也愈來愈上手。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他投入台北電子商場大本營:光華商場。這份工作對他而言,早已駕輕就熟。「我的本薪兩萬五千元,加上業績獎金,一個月大概可領四萬元;又因為我念的是資訊科技,先前對3C產品、通路還算熟悉,所以本業之外我又開始兼差,自己批貨做一些小買賣,或提供軟體、銷售服務給需要的人。像這樣額外接案子,一年光是兼差進帳就有六十萬元,比本業還高。」小偉不用當兵,工作第一年就存下六十萬元,加上大學打工累積的資金,二十三歲就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利用這一百萬元,他開始學習「用錢賺錢」的技巧,讓累積財富的方式,進階到股市。

賺錢欲望比別人高

工作後,他把閒錢投入股市「用錢賺錢」「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技術線形方面的書,但實際操作結果小賺小賠,對提升資產沒太大幫助;後來還因聽信明牌賠掉二十多萬元。」從小賺小賠到穩健操作,小偉在股市經驗中學到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年年穩定賺錢的公司,完全不碰。」即使因此錯過一些飆漲三至六倍的股票,他仍不貪婪,並歸納出三種股票投資最穩當的方法:分別是高殖利率股、危機入市股,及對公司消息把握度高的個股。

他分享,有些公司每年收益穩定,配息水準也不錯,股價愈跌,現金殖利率愈高,買了絕對不吃虧;長期來看,股價也會反映公司獲利,不用擔心賺到股息、賠掉價差。還有一些好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時候,股價不理性重挫,也可趁機介入,事後來看都是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

「像二○○八年金融海嘯,聯發科股價最低跌到一七七元,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初沒買到一八○元以下的聯發科,是股市最大遺憾。也因為這樣,後來我設定了一個波動區間,只要聯發科跌破二八○元就買進,突破三七九元就賣出,這樣幾年操作下來,我投入股市的資金就翻了一倍,不斷複製成功模式,果然是投資硬道理。」過去幾年,小偉透過穩定的高殖利率股票、危機入市原則,鎖定股價一度超跌的聯發科、可成,等到股價反彈至合理價位,他不貪心、及時停利出場;這樣反覆操作下,他自己的本金,加上父母資助的錢作為資本,只要看準時機就出手,資產累積速度也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快。

如今,小偉準備結婚,在新北市汐止買下總價一五二○萬元的房子,手上現金還有四四○萬元,扣掉家人資助的四百萬元、房貸二五○萬元,淨資產已達一千三百多萬元。這也意味著,從大學時代至今,小偉在黃金十年內,為自己累積了千萬元身價。

小偉無疑是人生勝利組的其中一員,因為在低薪化、貧富差距擴大的台灣社會裡,能夠累積千萬元資產的年輕人,其實是鳳毛麟角。根據《今周刊》針對二十六歲至四十五歲台灣人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在四十歲之前達到淨資產一千萬元的人,僅八.三%!

國人理財能力大躍進

存到第一桶金的人,較三年前增加事實上,《今周刊》調查發現,高達八二.六%的受訪者,回答對現在的財富狀況表示不滿意;但近五成受訪者,只有五十萬元的投資理財部位;更有一八%受訪者沒錢可投資,苦無翻身機會。

如今上班族薪資普遍偏低,年輕一代重視生活品質,玩樂與美食的支出偏高,使得很多人成了月光族,既沒存到錢,也不相信自己有機會變富有。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近三年來經濟景氣欠佳,國人反而更加積極理財,財富狀況比以前來得好。

《今周刊》早在二○一一年就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如今,隔了三年,本刊再次調查,發現二○一四年有五一.一%的受訪者,尚未存到一百萬元,比起一一年的六七.一%,比重已降低了十六個百分點。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過去三年,經濟景氣欠佳,反而激發台灣人更加積極理財。」在世新大學教了十年「理財與生活」通識課程,郭迺鋒發現,金融海嘯後景氣變差,理財觀念反而變得健康,父母主動要求子女記帳,學生們也較認真看待理財這件事。不僅如此,過去三、四年來,全球股市從谷底回升,加上房地產價格持續飆漲,也使得存到第一桶金的人比三年前增加。

身價千萬的人都怎麼存錢?

「投資理財」是主要致富途徑,其次為努力工作調查也發現,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十年時間內會達到希望的財富目標。然而,要如何才能像小偉一樣,在短短十年內就擁有一千萬元的資產?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指出,單靠固定薪水想存一千萬元,不可能!他舉例,若十年要存一千萬元,假設只靠薪水,就算能存一半,年薪至少要有二百萬元才能達陣。「事實上,近年來,國人的致富途徑,主要靠房地產和股票投資。」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公司經理董彥欣,把受訪者的淨資產和致富管道交叉分析,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淨資產在一千萬元以上的受訪者,逾三五%認為「學習投資理財」是致富最有效的途徑,其次才是「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薪資」(占三一.一%)。

這說明了,貧與富的分水嶺,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計畫與行動!小偉並非特例,只是比一般人更拚,更願意學習理財。

早熟的理財觀念、兼差賺得比本業多、投資高殖利率股票等,這些都是小偉持之以恆的好習慣,因此在四十歲前便累積了逾千萬元資產。《今周刊》採訪多位專家以及存錢高手,歸納九個存錢好習慣,上班族只要學起來,就有機會和他們一樣,累積千萬元身價。

打造3份收入,他32歲身價逾千萬——小偉資產累計變化18~21歲 70萬元 大學4年打工存款22~25歲 310萬元 薪水結餘 光華商場銷售員40萬元.兼差 3C產品批發220萬元.投資股票虧損20萬元26~28歲 710萬元 薪水結餘 日商公司銷售員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50萬元與友合資經營3C賣場5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300萬元 投資朋友公司失利賠50萬元29~30歲780萬元 薪水結餘 房仲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3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110萬元 投資成立新公司失利賠120萬元31~32歲 1310萬元 .薪水結餘: 網路購物公司業務30萬元.投資: 投資房地產50萬元、 股票結清入帳50萬元.家人資助:400萬元

好習慣1

編列年度預算書

詳列每月收入、投資、儲蓄目標,依規畫執行首先,替自己理財,就像經營一家公司,要先編列「年度預算書」,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定出財務總目標,包括每月生活收入、支出與計畫追求的儲蓄目標,建立自己的投資地圖,清楚所在位置與終點站,才不會迷失於人性的弱點當中。

「把自己或家庭看成是一家公司,並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管理財富。」郭迺鋒指出,看重自己,以財務大臣的心態打理資產,是打造黃金十年、累積千萬元財富的第一招。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已故經濟評論家邱永漢,對小孩的金錢教育曾有驚人之舉。他發零用錢的方式,是一次發整整一年份,目的就是讓小孩當自己的財務長、學會管錢。剛開始,小孩一下子就花完了,才發現大事不妙,反而體會到「這樣下去不行」,自己主動產生學習理財的動機。

養成編列預算書、規畫如何賺錢和花錢的習慣,既能培養強烈的賺錢欲望和企圖心,可以激發出潛在的爆發力,並且更能左右你的行為,是成為存錢高手的前提或必備條件。

國人財務狀況變好了!

── 《今周刊》國人貧富調查3年前後對比存到100萬元者多16%改變1 存到100萬元者多16%2011年有67.1%的人尚未存到100萬元,2014年則有51.1%,降低了16個百分點。

改變2 處於負債的比重降低3%2011年有21.8%受訪者的淨資產(總資產扣除負債)處於負債狀況,2014年則是18%,降低了3.8個百分點。

好習慣2

每月對帳

分析自我消費形態,從大錢到小錢都要在乎想掌握資產的累積速度,必須養成每月對帳的習慣、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收入與支出的結餘、投資的賺賠等。雖然對帳的動作看似無趣,但日本理財作家中谷彰宏在《不愛錢,你有事嗎?48個變身有錢人的招財行為學》一書中指出,「對錢的事情一板一眼,就能讓散漫的人生轉變為豐富的人生。」對帳的習慣要從小處著眼,中谷彰宏發現,很多人在餐廳或飯店消費時,幾乎都不會仔細核對帳單上的消費明細,然而,帳單當然會有出錯的時候,必須確認帳單明細,「無論帳單的金額多少,只要察覺有誤,就要立即反映。」這個動作在於檢驗你對金錢的態度是否慎重。不論小錢或大錢都要在乎,這是邁向有錢的重要習慣。

從消費小錢到投資的大錢,都要定時檢視,除了分析自己的消費形態,檢討自己是否有多餘的消費之外,還要檢討自己的投資績效,學會調整投資組合、執行停損等。

好習慣3

強迫自己多存五千元

每月投資二萬元,三年半就能存到百萬元同樣投資報酬率八%的基金,假設每月投入一萬元,約六年五個月才能存到一百萬元;若能提高儲蓄,每月存一萬五千元,四年六個月就能存到;如果每月存二萬元,只要三年六個月就能存到,等於每月多存五千元,比別人快一年存到第一桶金。

每月二萬元怎麼來?二十三歲的護理師羅玄微靠著兼差及省吃儉用,每月存下二萬至三萬元,大學畢業兩年多就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她的目標是在三十五歲前存到一千萬元。「以前工作壓力大,常靠著大吃大喝排解壓力;像吃自助餐時,完全沒有價錢概念,想吃就夾,最高紀錄一頓要花將近兩百元,真的很驚人。」定下存款目標後,羅玄微對日常花費也開始錙銖必較;最重要是,趁早存到一百萬元後,不但能提升財富自信,更可因此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量入為出,產生正向循環。

「地瓜葉一把只要十元,高麗菜一顆六十元,買回家自己煮,一魚一肉、兩道菜就能吃得很飽,煮一次可吃二到三餐,平均下來一餐也不過六十元;還有,以前會花幾百元買上衣,穿沒幾次就不想再穿。這種被我歸為『消耗品』的東西,我都接收朋友送的二手貨,再也不用花錢買,現在的衣服、鞋子多到穿不完。」每月多投入1萬 比別人快7年 存到1千萬(每月投資) █ 理財目標:100萬元 █ 理財目標:1000萬元1萬元 6.5年 26年1.5萬元4.6年 21.6年2萬元 3.6年 18.7年註:以每月投資金額,定時定額投資年報酬率8%基金,試算達到理財目標所需時間

好習慣4

每月買年化報酬率8%基金以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培養敏感度再加碼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好處,在於避免看錯進場時機、選錯個股的風險。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若能每月投入三、五千元、利用基金布局全球市場,也是以小額資金學習投資理財很好的管道。如果能從中挑選出每年皆可提供六%至八%的基金標的,長期來看,就能達到小錢滾出大財富的目標。

以過去三年,國內核備的境內外基金來看,年化報酬率超過八%的基金,包括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摩根環球醫療科技等。不過,投資人宜隨時掌握趨勢變化,瞄準時機轉向最具潛力的產業,才能選對長期「保八」的基金。

投資人可以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掌握全球股市的節奏,以及產業景氣脈動;隨著投資敏感度提高,再逐步加碼投資部位,並隨時調整投資配置,如此便能以擴大投資本金方式,加速累積財富的速度。

8檔連續3年

年化報酬率

高於8%的基金

基金名稱 2013年 2012年 2011年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 64.27 26.81 9.60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 61.0422.12 12.91 德盛德利全球生物科技 39.62 24.57 10.99 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 37.28 14.80 8.89 瑞萬通博美國價值股票 27.26 15.47 8.06 摩根士丹利環球品牌 19.23 13.21 8.32 天達環球特許品牌 16.3915.83 8.37 ING(L)食品飲料投資 11.02 8.47 9.76 註:年化報酬率(%)以新台幣計算 資料來源:晨星基金評比公司

好習慣5

每年買現金殖利率6%股票長線布局,利息比定存多三倍投資最怕不確定性,若能確保收益,就能大幅提升資產累積速度。對上班族來說,買進長期獲利、配息穩定的高股息標的,是股市投資相對可行的作法。

以過去五年平均現金殖利率在六%以上、公司平均配息率在六成以上,且連續五年沒有虧損、今年可扣抵稅率在二○%以上的公司來看,包括豐藝、威健、競國等皆符合資格。

長線布局持有高殖利率股,可望取得比定存利息多三倍的收益,最適合想穩健累積財富的投資人。但要注意,高殖利率股最怕賺到股息、賠掉價差,因此篩選標的須以本業獲利能力和長期獲利表現為主,不能只看公司配息條件,忽略營運成績。

若不想押注在單一個股,投資人也可考慮投資「台灣高股息ETF」(○○五六),這是從台股市值前一五○大公司中,以「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排序,篩選出現金殖利率最高的三十檔個股為成分股;歷年來現金股息殖利率平均有六%以上,且幾乎都能填息,想避免選股困擾的投資人也可留意。

10檔現金殖

利率高於

6%的股票

公司 2009~2013平均

現金殖利率(%)

豐 藝 8.22

威 健 8.14

競 國 6.74

敦陽科 6.73

同 亨 6.67

新 產 6.54

全國電 6.28

宇 瞻 6.28

海韻電 6.20

崇 越 6.09

註:篩選條件包括①過去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6%以上;②過去5年平均配息率在60%以上;③過去5年EPS都大於0;④2014年可扣抵稅率在20%以上

資料來源:CMoney

好習慣6

把現金變成資產

與其花掉或放在銀行,不如拿來買房投資手上有閒錢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該如何花掉它,但存錢高手盤算的卻是:如何能將現金變成資產。

知名財經作家張真卿指出,現金如流水,常常不是花掉、就是放在銀行被通膨吃掉;但資產不同,不但可保值,還有升值空間。因此,當你拿到分紅、獎金時,應該思考如何把這些現金投入可增值的資產。

張真卿建議,將現金變成資產,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買房。一般人常把買房當作負債,「買不如租」觀念大行其道。但他建議,四十歲前至少要有一戶不動產,出租、自住皆宜。

「不應將房貸看成負債,而是資產,只要房價上漲,個人淨資產就能跟著增加。但要注意,若以自住為前提,就要考量居住環境,隨時都可進場;若以投資為目的,就要先做足功課,評估景氣位置再決定,不必急著出手。」張真卿提醒。

好習慣7

換季採買省七成

別失心瘋狂買「限時特賣」,換季時更便宜「錢就是要花在刀口上。」從沒沒無聞的廣告製片,變成家喻戶曉的「全聯先生」,邱彥翔私底下也是個很「摳」的人,他的消費哲學就是「慢一點,就省一點」。他認為,在換季時才下手購買,折扣達三.八折,加上買千送百等回饋金,同樣的東西,足足省下七成。

邱彥翔認為,資訊產品推陳出新,但折價也很快,等熱潮過了再買,比較划算。像他用的手機,剛推出時要三萬多元,他等了差不多三年,只花五千元就買到了,而且還很新。

邱彥翔接拍超過六十支全聯廣告,加上代言價碼飆漲,估計年收入數百萬元,但他仍是過著「一塊錢也要計較」的儉樸生活,比如車子要加油時,他會找有自助加油的,因為每公升可以省下○.八元;為省停車費,他寧願走遠路,停在不用收費的馬路黃線或巷子裡的停車位。

「我不敢說自己買得最便宜,但是買之前,我一定會做功課。」邱彥翔認為,抱著「想買、隨時都能買得到」的心態,讓他不會被「限時特賣」促銷模式,或商品包裝所誘惑,就不會急於想買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好習慣8

兼差多賺二五%月薪

創造兩份收入,增加每月進帳一般公司編列損益表,會將本業及業外收入分得清清楚楚;張真卿認為,個人也應編列損益表,將收入分為本業及業外兩部分,再衡量如何創造收益。

「本業就是正職,業外就是兼差所得;要提升本業收入,可藉由跳槽或爭取升職等方式為自己加薪。至於兼差所得,最好能結合現有專業、人脈或技能,在上班以外的時間,進一步創造收入。利用房屋租金或其他理財工具提升每月進帳,也是不錯方式。」護理師羅玄微三年存一桶金,兼差幫了大忙。原本她在一家大型綜合醫院急診室服務,月薪約四萬多元;後來轉到一家小型診所,每天上班時間固定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由於工作負擔不會太重,她早上八點到十二點,又去產後護理中心兼差,幫小寶寶洗澡、餵奶。

像這樣結合本身護理專業,利用本業加業外收入雙管齊下方式,羅玄微每月收入較之前增加一萬多元;以兼差後整體收入五萬多元計算,每月等於幫自己多存了一萬多元,相當於原來月薪的二五%。

好習慣9

提升判斷價格能力

多看數字,當買賣機會來臨時,就能出好價錢存錢高手平日養成的好習慣是,培養「出價力」。所謂出價力,是指能夠判斷合理價格的能力。要具有這種能力,必須養成情報蒐集的習慣,透過長期的觀察和追蹤,對價格波動往往比別人更有感受力,當交易買賣的機會來時,就能夠馬上出價,搶到便宜貨。

郭迺鋒舉例說,即使不打算買房,但只要經過房仲公司門口,他會瀏覽廣告單,感受房價的漲跌,當機會來時隨時能出手。

同樣的,買股票時,投資贏家們都會追蹤營收數字、法人進出和股價走勢,甚至寫投資日誌,讓自己對股價更有感覺。

投資達人、職業軍人李律理的投資日誌,記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每天的重大事件,第二是自己有興趣的產業,最近發生什麼大事。但這不單是流水帳,更重要是在旁邊加上自己的觀察與看法,然後再與事實相互印證,提升對市場的敏感度,由於對股價敏銳,不論買或賣都可以掌握好的價格。因此,年僅三十歲就累積到六百萬元的資產。(詳見一一六頁)多數人以為,四十歲前要存到千萬元,在當前社會低薪結構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只要養成九個好習慣,愈早做到,就能愈快躋身財富贏家行列!

即使僅僅做到其中的六、七個好習慣,還是能讓財富隨著時間正向累積,在人生的黃金十年內,更靠近千萬資產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