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慧敏:正餐女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987.html

每隔一週,就有一群人到小南國集團總部的新菜品評室開會。其中一些人任職於美國亨氏、歐洲聯合利華、中國香港李錦記公司,他們來的目的只有一個,想做小南國的生意。

今年,身為香港上市公司、中式正餐王國的小南國把研發與市場營銷部門合併,由市場營銷部的主管負責新菜研發,新菜研發不是大廚憑靈感的創作,而是外包交由廚務公司來實驗,由其每月研發12道新菜,其中新菜成品及調味料研發由美國亨氏、歐洲聯合利華、中國香港李錦記等知名公司負責。

這種生意模式風險不小,小南國一年研發新菜約130道,新菜淘汰率高達90%。因此,有時候亨氏、聯合利華和李錦記等就好像參加一場糟糕的真人秀比賽,新調料被選中的概率只有10%。樂於參與的目的還是因為一旦達成生意,按照小南國遍佈中國13個城市76家門店的規模,這是一筆大生意。

小南國對新菜研發極致挑剔,因為小南國是一家追求口味標準化的連鎖餐廳,中餐正餐擁有小南國、慧公館、南小館等餐飲連鎖品牌。

如果一款新菜無法找到穩定的供應商,或是菜餚製作的難度過大,導致不是所有門店廚師都能按SOP烹調出相同的口味,這款新菜就要被砍掉。

正如對任何一個想要實現口味標準化的連鎖餐廳而言,沒有一家公司的高層領導會忽視新菜研發。小南國的新菜品評會由行政總裁康捷掛帥,環顧四周,其兩側排開的是一眾高管,負責供應鏈管理的副總裁、生產部總監、營銷部總監等均來自大牌跨國企業。康捷曾是華爾街的新貴,其曾是美國證券商貝爾斯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他為小南國集團招募了90%的跨國企業高管團隊,均來自百勝、麥當勞、亨氏、寶潔、家樂福,甚至西門子等跨國巨頭。

在小南國上海總部,他們一副西裝革履的派頭、優雅的氣場以及數字化的思維習慣,就好像還在為一家跨國企業工作,根本不會想到,他們的僱主只是一家土生土長的上海餐飲企業,一家從四張桌子起家、有26年歷史的街邊小店。目前,其2012年銷售額達到13.3億元(僅為香港上市公司的營收)。

跨國團隊

一個半路出家的外行人,從證券業跳槽中式正餐連鎖業,康捷對《環球企業家》說,「最大變化是不再只對數字負責,過去一個併購、一個IPO都是有時間週期的項目,現在管理連鎖餐廳,那是『永續』的生意。」

「永續」二字道出小南國集團與國內其餘連鎖餐飲企業的最大不同。無論盛極一時的中式快餐連鎖店真功夫,還是數論融資後依然萎靡不振的一茶一坐,或是被百勝收購的小肥羊火鍋連鎖店。如果沒有永續經營的思路,恐怕經營者不會花大力氣讓中式正餐標準化,執行得如此徹底,這是一門吃力不討好的生意。

小南國的SOP到底有多少條,幾乎沒人能說清楚。因為從新菜研發、採購供應、預製加工、訂購配送、門店管理等大項,到大廚燒菜手勢是由左至右或是相反、燒青菜的工人怎麼燒青菜、切菜的工人怎麼切菜等繁雜的工序開始,將總計266道正菜分解成1000多道中央廚房生產的預製品,牽涉到每天上萬件預製品的發貨。

中式餐飲連鎖行業風雲變化,為確保公司優勢,小南國創辦人兼董事長王慧敏把招募到中國頂級的人才變成最重要的事。王說:「我知道自己的目標太大了,以我的能力不可能實現,所以我需要找到別人來幫我實現。我寧可手裡的股份越來越少,因為這意味著企業越做越大。」

舉例而言,新菜品評會模式在快消行業不稀奇,但在中餐正餐行業就很少見。

模式聽上去很簡單,外包新品研發模式,只要定下研發方向,把產品概念交給供應商,供應商製作成品。通常再把原料、調料設計好,供應商最後出售調料給小南國。小南國市場營銷部總監孫怡認為,這有助於發揮市場營銷部掌握的消費者需求數據。孫怡,此前在美國亨氏調味料部門擔任市場部經理。

根據此前制定的冬季時令主題,孫將新菜適合的食材與搭配方案輸入ERP系統。系統自動統計出,11個方案涉及的食材中有52%需要重新採購,另外48%則可從現有供應商處獲得。

連鎖快餐業與中式正餐行業正密切注視著小南國能否實現人才戰略與標準化的跨越?康捷對《環球企業家》說:「高管的平均年齡在35歲至40歲之間」,其希望為小南國開創出一家標準化連鎖餐飲王國,中餐行業亦出現第一支跨國企業經理人組成的管理正規軍。

口味管控

儘管個人風格不同,為何王慧敏能吸引跨國企業的正規軍加盟?關鍵是這位街邊店的老闆娘堅持做對三件事:「去家族化」、「去廚師化」以及創造「味道」。

6月24日小南國新菜研發會召開之時,王慧敏正在日本北海道尋找味道,嘗試其下一個感興趣的業態—料理體驗店。今年,為了其運作模式及口味成分,王飛了六次日本環島半圈。「一家餐廳只賣一款產品,精緻牛肉,那它怎麼賺錢?靠的就是顧客的體驗,口感、氛圍、包裝,吃完後如果客人一口氣訂下三百塊牛肉,當禮物送客戶、送員工,這次體驗消費形成大量二次消費。」王特別對《環球企業家》解釋。

這樣,單店的投資額大幅下降、單店坪效卻大幅上升,這是一門好生意。

王在其位於上海市區內的五星級酒店小南國花園酒店,已經試水了這門依靠味道體驗的生意。26年創造「味道」的工作,從小南國只有四張桌子到香港上市的一生跨越中,王慧敏都堅持嘗菜、試菜,把控口味是她的核心競爭力,她比廚師更瞭解好吃的味道。十多年前,其便開始逛台灣找小吃,美國、歐洲、日本沒少跑,直到現在還是堅持到處吃。

這聽上去是一門好工作,不過多數人,沒看到她艱辛的一面。

最多時,貴為董事長的她一天還是吃十五頓,一個晚上吃八頓,吃到想吐為止,還堅持試吃。一年吃三四百家餐廳是家常便飯。有時,為了節約時間,一進店門,她就下單把菜單上所有的菜都點一遍,生怕漏掉一味特殊的菜式。王對《環球企業家》說,「人家倒閉的、興旺的,我都要去吃。倒閉吃為什麼倒閉,興旺吃為什麼興旺,開張吃為什麼開張,一家餐廳過幾年不知狀況如何,去吃一吃就瞭解了。」

另一次人生抉擇。當時在上海繼續經營下去?還是到香港去闖一闖?王慧敏賭了後者。十多年前,許多上海餐飲品牌將眼光放到北京開分店,她衝到香港大膽跨入維多利亞灣等亞洲一級戰區。「大家奇怪我怎麼跑到香港去,香港是個國際化城市,五湖四海的地方。」王慧敏對《環球企業家》說。

2001年小南國集團在香港地標性建築中環萬宜大廈開設首家分店,同時投資了中國大陸第一座中央廚房。開會聽不懂香港話、吃不準香港人的口味,這一步險棋的後果讓小南國在香港連續兩年陷於虧損泥淖中。

去之前王慧敏已經預估到虧損,並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看到希望。兩年後,香港人愛上了小南國的味道,如今香港已開出九家小南國分店,成為小南國最大上海市外市場。「到一個地方交學費,就是交多交少的問題,當你付出代價的時候,老天才會覺得你很努力。」王慧敏這麼說,「當時直接用錢去賭!」

她選定了香港、東京這兩個她認為對口味最挑剔的城市展店,如今,小南國集團連鎖餐廳覆蓋了香港、東京、上海、北京等一線亞洲城市,南京、西安等10座中國二線城市,上市公司部分在2012年營業額超過13.3億元。

除「上海小南國」品牌連鎖正餐廳外,小南國還擁有客單價500元人民幣以上的高級連鎖餐廳慧公館、客單價100元以下人民幣的南小館,今年小南國還將至少完成一次品牌併購。這些品牌分佈的策略是由康捷帶領的高管團隊所創造的。來到小南國之後,其把單一的小南國連鎖餐廳品牌,向上延伸高級餐廳慧公館,向下延伸南小館專賣上海生煎、蟹粉小籠等上海點心連鎖餐廳。

值得一提的是,南小館在香港市場經營業績尤其出色,在香港平均日翻桌率7.5次,開張第二月實現盈利,約1.5年即可收回成本。從客單價的覆蓋面看,50元到500元的佈局是康捷有意開發低客單價的時尚品牌,轉型殺入個人消費市場,一改原先高級連鎖餐廳的形象。

這簡直也可說救了小南國一命。去年12月中央政府新政反腐、反奢導致高檔餐廳生意大幅下滑,但推行消費者年輕化戰略的小南國,讓小南國顧客基本盤中,除商務宴請外還多了個人消費,國內同業則在今年第一季出現大幅虧損,難以擺脫突如其來的困境。

雖然,國內對俏江南餐飲連鎖企業董事長張蘭更熟悉,但王慧敏的經營功力卻比張蘭更勝一籌,不僅先於俏江南拿到香港上市的機會,還招募到一支世界500強的管理團隊。這為小南國最近幾年快速擴張打下基礎。

這座正在加速的中餐王國,在一眾跨國公司團隊標準化體系下,新增門店數呈高速增長。2009年新增門店6家、2010年新增9家、2011年增加22家、2012年新增達15家,2013年預計新開22家門店。在餐飲業寒冬中,小南國不僅還在逆勢擴張,在門店快速上升同時經營毛利率也連續四年上揚,從2009年62.22%上升至2012年68.14%,毛利率上升近6個百分點。申銀萬國5月份的分析報告指出,A股市場上市餐飲企業平均毛利率僅為62.28%。

值得一提的是,小南國淨利潤率高達8.9%,2013年6月發佈的《2012年中國餐飲百強》榜顯示中國餐飲業平均淨利潤率為7.73%,小南國高出了1.2個百分點。

「我不是那個最聰明的人,我的能力有侷限,所以我要找團隊。」王慧敏說,「許多上海的企業家來諮詢成功經驗,我勸他找人才來做,不能所有事情都自己做。我找團隊是找了很多年的,在不同規模時找不同級別的團隊,不能一開始就是最好的人才,那不匹配。」王慧敏的好朋友上海餐飲協會會長、原上海新亞集團董事長沈思明認為,之所以有人願意為她工作,除了敢給股權、敢放權的「二敢」之外,他還對《環球企業家》回憶了王曾講述過的一句很勵志的話,王慧敏說,一個人成功關鍵在於「人上人時要把別人當『人』,人下人時要把自己當『人』」。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標準化道路

「去家族化」是王於五六家門店時便定下的策略,這是艱辛的過程,家中所有人都不理解,她媽媽評價時只說一句當時上海最流行的話:「你是最共產黨員的共產黨員,六親不認!」

「去廚師化」,彼時剛開店的王對後廚複雜程度一竅不通,王慧敏與大師傅將每道菜品流程拆分,每名廚師只做有限工序:「焯水的專焯水,炒蔬菜的專炒蔬菜。」在當時這種操作方式,王認為好處有二:其一讓複雜的菜簡單化,即使她這個外行也能看明白;其二,則儘可能減少廚師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26年了,我從來沒有因為哪個廚師離職而感到不安。」王說,也因為嚴格切分之後,只會燒清炒蝦仁或只會燒青菜的大廚是很難另謀高就的。

「標準化」成為小南國中央廚房的雛形,2000年小南國在虹梅路店的後廚開啟首個中央廚房,這是中國正餐最早的中央廚房。康捷加盟後,2008年小南國IT部門與總廚辦、採購部門解決了菜品及原料標準化問題,在流程管理中加入了物料清單系統BOM。這一清單系統將供應鏈與財務系統、前台收銀打通,使得從採購到菜品上桌的財務流程都透明化。

在菜品上桌結賬時,後台就能知道全部損耗、毛利率等數據。

2009年,小南國又與用友軟件合作,進一步將ERP系統覆蓋整個公司。同時協調集團內部組織協調、門店管理、工廠生產和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搭建集團、門店、工廠、人力資源等一體化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舉例而言,位於上海閔行的小南國中央廚房裡,每天有約1萬件、近4噸預製品送出,供應上海及周邊40多家門店。

在中央廚房,每天都有600盒野生河蝦仁經過這樣的處理送往門店。每份300克的清炒野生河蝦仁售價達218元,仍供不應求。為了保證口味小南國採取兩方面措施:一是只做預製品。中央廚房幾乎不生產任何熟製品,最後烹調步驟全都在餐廳後廚,相當於將餐廳原本負責切配、預調味部分職能集中在一起。性狀不易改變的食材比如湯底,則用大鍋熬好之後立刻灌裝在小包裝裡,並降溫後冷凍送至門店。

二是,中央廚房的每一份預製品份量、形狀、大小都相同,配備調料包也完全一樣,廚師只需要保證炒制的手法和火候符合SOP,就能保證每份菜的口感穩定。「西餐大多是冷凍品,決定成敗的是冷凍設備;而中餐多是冷藏品,決定成敗的是保持新鮮。」上海小南國中央工廠廠長姚恬告訴《環球企業家》說。其曾在日本工作,前一份工作是季諾連鎖西餐廳的研發負責人。

高端中餐正餐菜品繁多,光小南國就有266道菜品,涉及22種烹調方式以及1000種食材、調料,要將這些烹飪元素整合在一個系統裡,保證76家門店口味一致,這意味著小南國必須為每道菜品定製個性化的烹調流程且每個流程必須做到標準。

通常而言,從供應商處運來的食材,以蝦仁為例要經過檢驗、清洗、切配、上漿、預調味、醒發、分裝、冷藏、運輸等流程,送到門店供廚師使用。中餐的烹調方式複雜,包含炒、燉、汆、扒、灼、煨等22種烹飪手法,而西式快餐往往只涉及炸、烤,食材預製簡單,要讓每一個廚師炒出同一口味的菜,不能夾雜個人情緒、喜好,最簡單的方法是SOP。

說來簡單,但要讓顧客記住小南國的口味,成為從中央廚房到廚師們每日的行動規範。這樣的標準化在於嚴格切分各工種功能,中央廚房負責加工預製品,後廚廚師則根據人手一冊的「SOP寶典」完成烹調。針對最近人力成本的大幅飆升,王慧敏也相應變革工種分工,「過去強調一個人幹一個工種,隨著工資上漲,現在將改為一個人做三個工種以適應成本結構的變化。」

小南國中央廚房的成本核算是虛擬獨立,向總倉提貨需要計算成本,向門店發貨也計算收入,毛利率控制在8%左右,而淨利潤率的目標則是接近於0,既不賺也不虧。小南國標準化過程伴隨許多教訓,這些教訓使其現今總結出一整套流程,遇到無法標準化情況時,不惜承擔損失,停售菜品。

姚恬表示,小南國的中央廚房有權通告總部停售。在2012年出現過三次停售。一次是原料數量無法保證停售價格超過200元一份的河蝦仁;一次是明蝦質量不佳,暫停與供貨商的合作;還有一次是更換供應商導致雞腿肉的肉塊大小變化,為培訓工人而暫停銷售。

「這樣標準化形式還沒有走到極致,肯德基、麥當勞連廚師都沒有。」康捷這麼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134

規則!規則!規則! 讓她蛻變成歐洲女皇

2014-06-16  TCW
 
 

 

五月底,《富比世》(Forbes)雜誌公佈全球前一百大最有權力女性排行,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排名第六。儘管希拉蕊已是女權的象徵,她本人卻相當崇拜另一位女性,那就是連續四年被《富比世》選為「全球最有權力女性」榜首-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

在希拉蕊傳記中,她對梅克爾的評價是:

任職國務卿期間,我對安格拉(編按:梅克爾的名字)更加崇拜。她果斷、機敏、直率,總是告訴我真心話。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那幾年,安格拉的領導能力備受考驗。我花了很多時間跟歐洲領導人討論這些挑戰,包括梅克爾。無論你同不同意她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無法不被她鋼鐵般的決心打動。如同我在二○一二年的看法,她「一肩扛起整個歐洲」。

梅克爾,這位全球最有權力的女性,究竟如何在以男性為主的政治圈裡出頭? 德國《南德日報》記者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一路近身採訪梅克爾二十五年,由他執筆的《梅克爾傳:德國首任女總理與她的權力世界》,在台灣由《商業週刊》獨家取得中文版授權。

這本傳記被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評為「瞭解梅克爾的專業指南」,本刊搶先摘錄其中內容,為讀者揭開梅克爾這位「歐洲女皇」(英國《每日電訊報》評價)的神秘面紗。

梅克爾至今三度出任德國總理,她的每一任都和「危機」脫不了關係。在她第一任期,梅克爾要處理來自大西洋對岸美國的次貸危機;她的第二任期,要挽救可能導致歐元解體的歐債危機;第三任期至今,她要面對的則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國際政治危機。

正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述:「她沒有尋找危機,是危機找上了她。她的政治任務就是避免這些毀滅。」「若非梅克爾在多次危機中,穩住歐洲與德國的局勢,她不會躍升為歐洲無可挑戰的領導人物。」

沉默 東德環境養成特殊個性

「保持緘默,是活下去的策略」 梅克爾的經歷,和歐、美傳統政治人物大不相同。首先,歐、美政治人物大多出身於老牌的民主國度,梅克爾卻成長於共產主義體制下的東德:她剛出生八個月,身為牧師的父親就舉家遷往東德。

在東德的特殊環境下,梅克爾養成了她和傳統政治人物第一個不同的特質:「沉默」。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說:

「沉默寡言、難以接近,在一個處處間諜的國家裡,皆是至關重要的倖存條件。若說直至今日梅克爾還能做得特別好的,肯定是緘默了。『沒錯,東德時代的一大好處,就是學到保持沉默,這是活下去的策略之一,』許多年後她如此道來。安格拉深諳閉緊嘴巴方為上策的道理。」

其次,梅克爾也不是搞政治起家,她的本行是科學家。一九八六年,梅克爾在萊比錫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東德科學院從事研究。科學訓練也使梅克爾養成沉默的習慣,這種作風帶到政治上,使得她對那些以肢體動作、激烈語言博得注意的政治人物,也不具好感。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說:

「物理學家出身的梅克爾,最欣賞的一條物理規則:『沒有質量便無吃水深度。』梅克爾不喜歡嗓門大的男人,看不起像普丁(編按:俄羅斯現任總統)那樣誇張表現男子氣概,擺出獵人姿勢和肌肉;也不喜歡故作大男人的貝魯斯柯尼(編按:義大利前總理)之輩。

梅克爾由衷欣賞沉默寡言,自己也守口如瓶,『我們的社會吝於保持沉默,這個社會實在變得太吵了。』她認為,在有些時刻保持緘默是高尚、正派的表現。」 梅克爾欣賞「沉默」,也變成她用人準則:

「所有她信得過的人,都能保持沉默。這是忠心耿耿的一項證明。」但對信得過的人,她都會坦誠以對,歐元危機爆發時,總理府頻頻邀請各黨派領袖交換意見,很多真實情況,專家們尚被蒙在鼓裡,梅克爾都一一坦白。那段時間以來,大家都學到一件事:市場對每一則謠傳都會迅速反應。

計畫 不能接受一丁點意外「一開始就錯,永遠都不會好。」

沉默使得梅克爾「少說多想」,她曾自承自己的座右銘「規則,規則,規則」,相信自然界與人事都有一定的法則。這位科學家總理,曾如此評論「政治」與「科學」這兩項活動的分別:「雖然這兩項職業風馬牛不相及,但都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

梅克爾做什麼事都要三思後行,凡事都要「計畫」,這可說是梅克爾另一項個人特質。

梅克爾喜歡華格納的歌劇《尼布龍根指環》(Ring of the Nibelung),她對這部歌劇的詮釋是:「起步對,滿盤皆對。如果事情一開始就錯了,永遠都不會重歸於好。」

如柯內留斯書中所說: 「一開始就要做對,一步接一步,有條理有計畫,從容不迫,這就是她的目標,或者至少她如此要求。她與財政部長蕭伯勒分享工作格言:立刻從結果開始思考事情。對於不可避免、注定要發生的事件,梅克爾戒慎恐懼,她不希望被驅使,希望能控制並影響事情的進行。

距離耶誕節還有兩個月,她就在想禮物了。『我總想知道會收到什麼禮物,即使這樣就失去了隨興的樂趣。讓我的人生井然有序、避免混亂,對我來說更加重要。』」

梅克爾凡事都要「計畫」的特質,也是自小養成的。柯內留斯形容,梅克爾小時候曾是「運動小傻瓜」,甚至連上下樓梯都會怕,這促使她去思考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過程,每一步都要經過計畫。「秩序、結構、可計畫,在東德三十五年中培養出來的特質,」她說,她想事情時必須練習有先見之明。

梅克爾不喜歡意外,因為這意味著事情在她控制範圍之外。二○○七年一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米亞半島黑海濱的住所,接待來訪的梅克爾。雙方會談正要開始時,門突然打開,一隻名為「柯尼」的黑色大型拉不拉多犬衝了進來,對梅克爾聞來聞去,後來躺在梅克爾腳邊。

普丁讓狗突然闖入,顯然是有意為之。一九九五年八月,梅克爾騎著單車去週末度假屋度假,被鄰居養的獵犬咬傷膝蓋,後來梅克爾不再騎單車,也開始對狗保持距離,因此「梅克爾怕狗」在外交圈並不是秘密。

二○○七年那場會談,普丁突然放狗進來,當時照片顯示,梅克爾撅起了嘴唇,雙腿很不自然的緊併,縮了起來。普丁卻是一副勝利者姿態,兩腳分開坐在椅子上,趾高氣揚的往後靠。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當時報導此事稱「普丁用狗來恐嚇梅克爾」。

這種意外是凡事都要「計畫」的梅克爾所不能忍受的。為預防此事重演,此後梅克爾每次與普丁見面,在例行外交禮儀與行程協調中,都會加註:雙方會面時不許出現狗。

理性 相信所有不幸都出自幸運「過了好日子,就會擔心有壞事。」

凡事都要「計畫」的梅克爾,憑藉的是她的「理性」。和許多擅長感性表演的政治人物相比,梅克爾的「理性」顯得相對突出。

在梅克爾之前的德國總理是柯爾(Helmut Kohl),此君喜歡擺出凱旋而歸的統帥姿勢,也喜歡加上雪茄和被風吹起的大衣,做為優越像徵供人拍照。柯爾雖大男人,卻會在大眾面前流淚,他也喜歡法國人的感性。

梅克爾當初跨入政壇,就是被柯爾提拔而出道,當年她進入柯爾的內閣任職時,只有三十六歲。然而這位柯爾口中的「小女生」,作風卻比柯爾還要「大男人」。

梅克爾從沒在大眾面前落淚,科學家出身的她,少以感性語言來打動人,而是以理性說服群眾。歐債危機期間,梅克爾推動紓困方案,面對外界逼問,她只簡單的回答:「如果歐元垮了,歐洲也跟著垮。」純粹陳述事實,沒有感情渲染,充分反映她的「理性」。

柯內留斯如此描述梅克爾的「理性」:

「梅克爾從來就不是天才演說家,她把值得信賴和規矩正派,輸入她的言談之中,但要真正吸引大眾,她就辦不到了。拚命討人喜歡不是梅克爾的人格特質。致詞時梅克爾的情緒有點激動,但也僅止於此,如果一發不可收拾,她就不叫梅克爾了。」

另外,柯爾與法國人關係友善,梅克爾卻和法國前總統薩科奇不睦。歐債危機後,輿論創造了一個新字「梅克奇」(Merkozy),意即梅克爾加薩科奇合一,但《新聞週刊》(Newsweek)指出,梅克爾對輿論把她的名字和薩科奇放在一起「深惡痛絕」。柯內留斯在書中也說:「梅克爾不喜歡薩科奇之流,手舞足蹈般的虛榮。」這或許也可歸因於她的理性,和擅長表演的薩科奇格格不入所致。歐債危機期間,梅克爾在各國奔波,規勸發生危機的希臘、西班牙各國撙節開支。她的說服力,不是表現在感性言辭,而是那冷冰冰的數據圖表。柯內留斯描述梅克爾是如何展現說服力的:

「歐元危機期間,她在歐洲議會攤開她惡名昭彰的圖表,請在座者把比較曲線當成危機徵兆。梅克爾會比較系統、政治程序、解決方案,正反模型始終在腦海中並列,經由智庫檢測再產生判斷。

打從孩提時期開始,梅克爾就有一套應付困境的辦法:比較。凡是和這位年輕女士共事過的人,都提過她非要比較不可。」

「她在思索一個問題時,先會要全面徹底瞭解那件事情。無論思考的是養老年金計算公式、房市泡沫化或者南海爭議,她都要看事實,即使反面沒有任何論據,她還是會要瞭解事情的反面。」

甚至對於自己,梅克爾也以理性來分析:

「『我知道,人一旦事事順心,就得要準備擔心。我的看法是,不幸大概都是從幸運裡產生。意思是說,若我福星高照,過了一段好日子,我就會開始擔心,接下來會有壞事發生。』這位以『分解反應』為博士論文題目的物理學家,一向非常重視自己的政治宇宙,會不會因過度膨脹而爆炸。」

梅克爾有科學家式的「理性」,這使得她的外交出訪也別具特色。一般政治人物的出訪,多是瀏覽當地國家的名勝古蹟,但梅克爾每一次出國訪問,在當地最後一個行程,都是參訪該國的學術單位:她在印尼參訪海嘯警報中心,在加拿大參訪海洋研究院。

堅毅 12歲克服深深的跳水恐懼 「那一刻起,什麼事都沒有畏縮過。」

因為有著比其他政治人物更突出的「理性」,使得梅克爾能堅守她的信念。「堅持」也成了梅克爾另一項個人特質,正如希拉蕊對梅克爾的形容:「鋼鐵般的決心」。柯內留斯在書中說:

「紀律是她工作的不二法門,而且非常重視守時。她可以虐待折磨自己,耐著性子開一場又一場沒完沒了的會,尤其是歐元危機時期,她每天只睡幾小時撐了過來。她放下意識形態,加上善於謀略,一次又一次表現出無與倫比的理性。梅克爾只是做一些她最拿手的事:以論據詳細闡述分析。」

「希臘應該撙節一百二十 億歐元,並訂出改革方案,這簡直看不見盡頭的過程,讓梅克爾失去信心。她在數不勝數的歐盟理事會議中,也在希臘人面前,背誦改革及撙節開支的道理,使反方的論據越來越薄弱。」

梅克爾的「堅持」,也表現在她對某些價值觀不肯妥協。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梅克爾曾公開反省這段歷史,稱德國對納粹的罪行「要永遠負責」。

然而某次梵諦岡教廷的一位主教, 在一場電視訪談,否認納粹德國殺害猶太人的事實。雖然後來教宗本篤十六世聲明澄清,但梅克爾仍表達了她的看法:「教宗及梵諦岡都應該表明立場,那就是不能否認(大屠殺)。以我看來,他們澄清得還不夠徹底。」

這番話形同公開批評教宗。德國有不少民眾信仰天主教,加上梅克爾身屬「基督教民主黨」,批評教宗使德國輿論譁然。有些德國主教認為梅克爾此言大不敬,她再一次遭到輿論質疑:是否根本不在乎以「基督教」為名的黨?是否背離了天主教核心精神?

事實上,梅克爾是來自東德的新教徒,她從第一天坐上黨主席之位起,就不斷面臨輿論對她宗教背景的質疑。但梅克爾卻對這些批評並不在意,正如她所說:「只要能讓事情至少往前一步,就算知道不會得到一致的掌聲,我還是會去做。」歐債危機期間,她的堅持始終如一,對那些身陷債務危機的國家開出條件:「不撙節開支就不紓困」。強硬態度,被希臘、西班牙等國家民眾咒罵為「女希特勒」。

但這些批評都沒有動搖她的決心。梅克爾說:「十二歲那年,我在游泳課上練習跳水時,在跳板上足足站了好幾分鐘,才鼓足勇氣起跳。從那一刻起,我就充滿了勇氣,什麼事都沒有畏縮過。」

「她不再需要向誰證明什麼,希望自己出現時,就是怒海中安靜、安全的下錨處。」柯內留斯如此描述梅克爾,這也正是梅克爾對一般人的吸引力。

梅克爾的崛起,也呼應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提出的「巧實力」(smart power)理論。所謂「巧實力」,是「硬實力」與「軟實力」交互運用。「硬實力」是領導者以威脅利誘使對方就範,「軟實力」則是領導者使他人心服口服自願追隨。

奈伊認為,只有具備「軟硬兼施」的「巧實力」,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領導者。梅克爾既有低調沉默的「軟」,又有理性堅持的「硬」。或許這些個人特質,正是她能成為新一代領導者的最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35歲大轉彎,物理學家變政界大咖—梅克爾大事紀

0歲 一九五四年漢堡出生,8個月後遷東德23歲 結縭物理學家烏里奇。婚後採用他的姓氏至今28歲 與烏里奇離婚32歲 獲博士學位,研究量子化學35歲 初入政壇,柏林圍牆倒塌,參與當時民主運動36歲 加入「基督教民主黨」(CDU)37歲 入閣擔任女性及青年部長40歲 出任環保部長44歲 再婚,嫁給化學家紹爾46歲 當選基督教民主黨主席,是該黨首位女領導人51歲 當選德國首任女總理55歲 2度當選德國總理59歲 3度當選德國總理

【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梅克爾》歐洲鐵娘子怕狗出名

喜歡什麼運動?熱愛足球,甚至在開會時偷聽德國國家隊比賽實況

身為妻子做什麼?會煮早餐給老公吃,稱「希望他帶著一副好胃口上班」

怕什麼?狗

喜歡聽什麼?年輕時喜歡披頭四、現在喜歡華格納的歌劇

喜歡什麼人?幽默能逗她大笑的人

她有什麼禁忌?公事上的夥伴從未被邀到她家裡

退休後想做什麼?想成為平衡木體操選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19

拜見“對沖基金女皇”——Leda Braga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57

20150227braga

如果你還不認識對沖基金界的新晉女皇Leda Braga,那你就out了。

她是傳說中的氣質美女,女博士。如今,她已成為華爾街當之無愧的對沖基金女皇,員工們都敬畏地尊稱她為“Lady Braga”。

她自己的對沖基金Systematica,今年一成立就有85億美元規模,旗下的主力基金1月的回報率高達9.5%。

Braga到底是何方神聖?且聽見聞君慢慢道來。

Braga今年48歲,來自巴西,擁有工程學博士學位。在Michael Platt的對沖基金BlueCrest工作了14年之後,她於今年1月1日帶著自己在老東家管理的兩只主力主力基金“單飛”。

“單飛”後的頭一個月,她管理的最大基金BlueTrend回報高達9.5%,在全球對沖基金中位列前茅。

如今,她已經是對沖基金界管理資金最多的女人。她的主力基金BlueTrend管理的股票、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資產,價值84億美元。她的另外一只專註於股票的基金BlueMatrix規模為6億美元。

Braga的BlueTrend和BlueMatrix是典型的系統型策略基金——它們都依靠電腦程序來交易。彭博援引Braga的話稱:“系統性交易可以剔除交易中的感情因素。當一個交易員要被迫割肉時,他的心會滴血,但計算機就不在乎。”

系統型交易者研究股市、債市、利率、經濟增長甚至天氣等數據之間的關系,並將其寫成交易程序。Braga稱:“如果你想出一個假設,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事,也許正是利率數據驅動了匯率的變化。所以,我們是根據假設來搜集數據,而不是靠挖掘數據來提出假設。”

Braga出生並成長於里約熱內盧,1987年進入倫敦帝國學院讀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她在摩根大通的衍生品研究團隊做了七年分析師,期間認識了當時在該行做交易員的Platt。

2000年,Platt離職創立了對沖基金BlueCrest,Braga在第二年加入,管理3億美元資金。由於她的系統型策略非常成功,Braga在2004年獲準成立了她自己的基金BlueTrend。

2008年,當其他對沖基金紛紛折戟沈沙之際,她的BlueTrend以43%的回報傲視群雄。她也因此聲名鵲起,大量的資金開始湧入。

自2004年成立以來,BlueTrend的收益率一直很高,年化回報保持在11.8%。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同期的年化回報為8%.

“單飛”之後,Braga新公司Systematica Investment管理資金的規模已從85億美元增長至92美元。她表示,自己還將開發新的產品,比如利用系統性策略的OTC衍生品基金,以及只收取管理費但不分享利潤的基金等等。目前她的收費標準為1.5%的資產管理費,外加20%的利潤。

如今,Braga的新公司有80名員工。在員工眼里她頗有些“女王範兒”,大家在私下里都叫她“Lady Braga”(她的名字Leda Braga的變體)。

二月的一天,經歷了一天忙碌的會議之後,她站在日內瓦洲際酒店會議室的臺上,大聲高唱Pharrell Williams的《Happy》:“Can't nothing bring me down, my level's too high……”

她說:“沒有人願意先唱,我知道大家需要有人帶個頭。盡管我沒什麽天賦,我還是要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89

“打工女皇”吳士宏回歸TCL,這一次她要做什麽?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16/938767.html

8月14日,TCL董事長李東生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宣布,吳士宏在離開多年後將重新回歸TCL,並擔任執行董事。

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吳士宏,這一名字對當前的年輕人而言或許陌生,即使是環繞著“打工女皇”的輝煌,畢竟她已淡出公眾視線多年。

如今,馬雲、馬化騰是年輕人眼中的造富神話、創業教父,而吳士宏曾經是個人奮鬥的最強代表——很難想象一個只有專科文化的護士,可以登上IBM中國經銷渠道總經理、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的位置;1999年12月1日,吳士宏加入TCL集團主抓信息產業,但2003年她因為嚴重的心臟病離開了TCL。

在中國信息產業界,吳士宏創下了幾項第一:她是第一個成為跨國信息產業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的內地人,她是唯一一個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唯一一個只有初中文憑和成人高考英語大專文憑的總經理。在中國經理人中,吳士宏被尊為“打工女皇”。

8月14日,TCL董事長李東生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宣布,吳士宏在離開多年後將重新回歸TCL,並擔任執行董事。

早年奮鬥史被視為傳奇

1999年10月吳士宏出版《逆風飛揚》一書,闡述了其職業生涯和在迅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個人的成長思路。《逆風飛揚》曾連續10個月名列暢銷榜。

哈慈股份董事長郭立文就曾放出豪言:“如果吳士宏肯加盟,我願意出1億的年薪”,當然,這要她能夠給企業帶來2億的利潤。雖然這有一點玩笑成分,但無疑是對吳士宏的一種肯定。

吳士宏既是中國IT和互聯網發展歷程中的風雲人物,更是投身於這一行業的年輕人爭相學習的榜樣,激勵了無數人奮發向上。

《吳士宏接受IBM面試驚人一幕》一文,展示了當時還是個小人物的吳士宏是如何進入IBM,並由此開始了一段傳奇。同時在吳士宏努力向上的過程中,也以她初次到IBM面試那段最為精彩。

當時還是個小護士的吳士宏,學了一年半許國璋英語就壯起膽子去IBM應聘。那是1985年,站在長城飯店的玻璃轉門外,吳士宏足足用了五分鐘的時間來觀察別人怎麽從容地步入這扇神奇的大門。

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吳士宏都順利通過了。面試進行得也很順利。最後,主考官問她:“你會不會打字?”

“會!”吳士宏條件反射般地說。

“那麽你一分鐘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說了一個數字,吳士宏馬上承諾說可以。她環顧了四周,發現現場並沒有打字機,果然考官說下次再考打字。

實際上,吳士宏從沒摸過打字機。面試結束,她飛也似地跑了出去,找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臺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個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了,但她竟奇跡般地達到了考官說的那個專業水準。過好幾個月她才還清了那筆債務,但公司也一直沒有考她的打字功夫。

吳士宏的傳奇從此開始。在1998年2月,吳士宏離開她工作了整整12年的IBM,由IBM中國經銷渠道總經理職務,受聘於微軟大中華區CEO,登上職業經理人的一個高峰。再到1999年12月,吳士宏加入TCL集團。

但不久後的2003年,她就因為嚴重的心臟病離開了TCL。2006年,她將其持有的TCL集團的1008萬股股份套現3000萬元,分別轉讓給TCL的十位高管,不再持有TCL的股份。

此後,她的去向一直成迷,並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直到此次回歸TCL。

回歸:為什麽?做什麽?

8月13日,吳士宏的名字時隔多年再次出現在了TCL集團發布的公告中。公告顯示,吳士宏已成為董事候選人,並將提交公司201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在8月14日的業績解讀會上,李東生向《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確認了這一消息。他表示,雖然吳士宏離開公司多年,卻一直未曾“徹底離開”,這也是李東生本人提出的要求。

“吳士宏離開公司確實10多年,但是她擔任TCL多媒體獨立董事有7年,所以她一直有參與公司,特別是這兩年,我們在團隊培訓方面,吳士宏一直參與,給我們當教練,所以幹了兩年多,非常投入,對我們公司年輕的這一幫管理團隊非常熟悉,她自己來教課,也來幫忙帶團隊。當時沒有考慮回來的事情,完全是基於對TCL原來共事的感情,她覺得她有時間,也願意做這個事情,這次要她回來是我提出的要求。”李東生說。

他還表示,由於吳士宏目前還擔任了一些公益性社會兼職,不能百分之百地在公司,因此將以執行董事的身份在集團內任職,並不直接擔任行政職務。

“吳士宏將會替補為集團執行董事,作為高管團隊的一員參與到公司,她的工作主要是負責人力資源和團隊建設,之前我們也任命了一位新的人力資源總監。這些是我們公司在整個發展戰略當中,為了提升團隊能力,進一步改善公司的組織和文化,適應轉型的要求,會積極主動做的一些事情。”

李東生十分重視吳士宏歸來負責的人力資源和團隊建設。“企業的競爭就是人的競爭。如何在轉型發展中把整個團隊能力提升,把整個企業的組織文化能力提升,是我們實現戰略目標最重要的基礎。所以她回來後會專註地把這個事情做好。”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97

今天大家都在討論的“互聯網女皇”究竟何許人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2/156261.shtml

今天大家都在討論的“互聯網女皇”究竟何許人也?
i黑馬 i黑馬

今天大家都在討論的“互聯網女皇”究竟何許人也?

1995年8月米克爾推薦名不見經傳的網景公司(Netscape)上市,當天網景公司股價急劇上漲,這在後來被公認為互聯網時代開始的標誌。

人們太需要一份客觀公正權威刷榜第三方並且對自己有利的行業報告了,所以每當KPCB合夥人、“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瑪麗·米克爾)發布新一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時,科技媒體總是爭先恐後全文翻譯並快手推送。

然而,互聯網女皇也不是一日煉成的,今天黑馬哥就來和大家聊聊瑪麗·米克爾其人和其封皇之路。

跌宕起伏的封皇之路

在1981年大學畢業後,瑪麗·米克爾先當了幾年股票經紀人,隨後輾轉幾家投行,負責科技行業分析。並於1991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一幹就是20年。

在她剛加入摩根士丹利時,並不被營業員和同行看好,因為她雖然文筆很棒,但內容風格“全憑感覺”,且由於推薦股票走勢不佳,被封為“熱制導導彈”的外號(象征她的推薦就像熱制導導彈,將股票炸毀)。

但瑪麗米克顯然不在乎這些,因為她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得益於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大勢不可阻擋以及她自身的勤奮與堅持,1995年8月米克爾推薦名不見經傳的網景公司(Netscape)上市,當天網景公司股價急劇上漲,這在後來被公認為互聯網時代開始的標誌。

1996年2月,在米克爾的主持下,被奉為“泡沫時代聖經”的《互聯網分析報告》(The Internet Report)得以發表。在這份報告中,她指出:“電子郵件是當前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瀏覽信息的服務則會是明天的'殺手級應用'.”在1996年和1997年,米克爾又接連發布了《互聯網廣告報告》以及《互聯網零售研究報告》。在這些報告中,她不僅勾勒出互聯網上巨大的商機,還以富有見地的評論和嚴密的數據幫助每個人認識到這一點。

如今看來,她當時的這些預測是多麽準確。矽谷著名風投家錢智華(Chi-Hua Chien)說:“整整一代創業者都是看著瑪麗的研究報告成長起來的。把這些報告排列起來,你會發現她的預測會在24個月後成真。”伴隨著網絡狂潮的到來,米克爾也成為了選股行家中的超級巨星。她在親身參與拜訪、調研大量互聯網公司的基礎上,推薦購買戴爾、康柏、微軟和美國在線等股票,而這些公司都曾給投資者帶來了10倍以上的回報。

1998年12月,《巴倫周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為米克爾封上了“互聯網女皇”稱號,盛譽之下,她的個人影響力也達到了頂峰。

當時的米克爾可謂日理萬機,簡直比國家總理還忙,連幾分鐘都很難擠出來。而且幾乎所有人都想巴結她,包括沙特王子等名流,千方百計地希望獲得一些購買潛力科技股的建議。

然而在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晴天霹靂一般地崩盤了,網絡股泡沫隨之破滅,米克爾也從“互聯網女皇”的寶座上跌下來了。

2001年8月,華爾街投資者針對米克爾發起兩起聯合訴訟,他們控告她有意向投資者傳遞錯誤購股建議,使他們蒙受了經濟損失。由於得到摩根士丹利的力挺,以及私人電子郵件從未透露過和公開的想法不一樣的內容,米克爾成為科技股四大明星分析師中唯一免於牢獄之災的“幸存者”。

風潮過去之後,米克爾也承認她對於網絡泡沫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波助瀾作用,並通過媒體向投資者表示愧疚。她說:“要承認這一點並不容易。投資者的確在我選擇的股票上賠了,對此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的余生將牢記這一點。”

天生要稱王:擅長從混亂中了解事物

瑪麗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鄉村,為人直率、熱情。她繼承了偏執狂父親極端熱愛競爭的激情,從小就迷戀壘球。她的特長是:在混亂中了解事物。

高中時代,瑪麗在一次選股比賽中勝出,她挑選的股票翻著跟頭往上漲。從此之後,對華爾街激動人心工作的向往就在她心中埋下了種子。大學畢業以後,米克在美林做了兩年的經紀人,並且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MBA學位。那時她心中已經明確了一個目標:做一名投資組合經理。上世紀80年代後期,瑪麗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成為基金經理,在那里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做分析師的滋味,從此她的生活就和分析師緊密相連。1991年,瑪麗進入摩根斯坦利公司,從事網絡業分析。1995年,成功地將網景推入市場後,她名聲鵲起。同年,瑪麗推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稱作互聯網投資聖經的《互聯網報告》。當時英特爾公司的總裁安迪·格羅夫在飛往夏威夷度假的途中讀完了這份報告,下定決心要將英特爾公司帶入網絡時代。1996年瑪麗如願地成為摩根斯坦利技術股票分析部的負責人,並創造出了華爾街閃耀的新職業——互聯網分析師。就像垃圾債券代表了上世紀80年代華爾街一樣,瑪麗成了上世紀90年代華爾街的象征。

瑪麗是個工作狂,她精力充沛,才思敏捷,永不疲倦,她很健談,也很幽默,思維跨度很大,談著一個話題就不知不覺中轉到了另一個。一位朋友這樣評價她,“瑪麗說話很容易跑題,就如同追趕天上的流星一樣,她的思維方式一向都如此,這也是她個人魅力的重要體現。”

2010年底,米克爾決定加入美國創投大鱷KPCB,她視這一舉動為“追求自己的真愛”。

進入KPCB之後,一向講求效率的米克爾快速達成了多筆交易。KPCB官網顯示的數字基金投資情況中,米克爾既投資了當前的互聯網弄潮兒Facebook、Twitter、Square,也為極有可能成長為前者的企業——Waze、Trendyol等公司提供了資金支持。此外,中國電商——京東商城也出現在了她的投資列表中。

米克爾的“互聯網女皇”之稱並非浪得虛名。在互聯網泡沫的繁榮時期,她不僅幾乎主宰科技股的發行和股價的漲跌,更有甚者,“一只網絡股票只有得到米克爾的同意才能出現在華爾街上”。雖然這種說法略有誇張之嫌,但其影響力卻可見一斑。

互聯網女皇 互聯網分析報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00

被互聯網女皇看好的語音,將成為巨頭爭奪的下一個焦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6/156332.shtml

被互聯網女皇看好的語音,將成為巨頭爭奪的下一個焦點
羅超 羅超

被互聯網女皇看好的語音,將成為巨頭爭奪的下一個焦點

語音即將成為最重要的交互方式之一,語音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引爆點已經到來。

KPCB合夥人、享有“互聯網女皇”稱號的瑪麗·米克爾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在近日發布。毫不誇張地說,這份報告是互聯網行業分析的“超級碗”,它用200多頁的Keynote濃縮了全球龐大而複雜的互聯網發展現狀和趨勢,是互聯網從業者、投資人以及想要窺見互聯網風貌的外界人士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有人說,今年報告亮點不多,在我看來,亮點卻非常之多:不僅覆蓋了手機、電商、社交、廣告等基本面,還點名了移動營銷、網絡直播、智能汽車諸多正在崛起的所有新興領域。與IDC等機構報告不同的是,女皇報告更側重於行業現象概括和行業趨勢展望,事實證明,她對未來趨勢的評判準確率相當之高。而今年報告最大亮點在於:語音。213頁的Keynote,23頁給了語音,篇幅遠遠超過汽車、直播等領域,僅次於每年的重頭戲即“營銷”的31篇。

女皇認為麥克風正在取代鍵盤

瑪麗·米克爾認為,語音正在被重塑,成為人機交互的新範式,在過去75年里,每10年就有一次人機交互的重大革新,人類對機器的操作,從物理手柄按鍵,到物理鍵盤鼠標,再到觸摸屏,而現在語音成為了重要的交互方式。

2016年互聯網女皇報告zh版_000114 

在其看來,語音交互相對於傳統交互而言具有以下特點:輸入更快速,人類每分鐘可說出150個單詞,打字卻只能完成40個單詞;使用更簡單,不需要用手和眼,時間更及時,不需要任何學習;更加個性化,機器可基於上下文、環境、位置、語調等大環境更好地理解人類的需求。從技術角度來看,語音計算具有成本低、尺寸小的特點,特別適合物聯網。

為何語音現在會爆發?瑪麗·米克爾認為:

1、技術成熟是核心原因之一。如果語音識別準確率從95%提升到99%將從量變引發質變,即“爆發點”到來,語音識別準確率已從2010年的70%上升到今年的90%,百度、谷歌、Hound等平臺的語音識別準確率已超過90%,針對戶外嘈雜環境和講話者特性的語音識別是下階段的攻克重點。

2016年互聯網女皇報告zh版_000119

2、語音交互應用正在日益變多。語音搜索正在蠶食搜索份額,百度、谷歌的語音搜索在近十年來均取得了數十倍的增長,其中安卓、百度和必應語音搜索比例分別達到20%、10%、25%;以Siri為代表的語音助手正在快速普及,美國用戶使用這類工具的比例,已從2013年的30%增加到2015年的65%。因為語音能夠解放雙手和眼睛,人們越來越多地在車里、家里和隨身使用語音。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間,全球API調用百度語音識別以及文本轉語音(TTS)的每日使用量急速攀升,百度語音在百度產品中使用率快速增長。

2016年互聯網女皇報告zh版_000125 

3、語音吸引更多第三方開發者。開發者擁抱語音大幅增加了支持語音交互的軟件和硬件,女皇重點闡述了Amazon眼下炙手可熱的硬件:Echo。其內置了Amazon Alexa語音助手,目標是占領家居、汽車、手機的麥克風,還能智能購物。這款產品銷量已突破400萬臺。女皇更是大膽指出:語音拐點已經到來,在2015年智能手機銷量下滑之後,Echo銷量或將騰飛。

2016年互聯網女皇報告zh版_000129 

英雄所見略同。在瑪麗·米克爾預測語音會成為核心交互方式的同時,科技巨頭早已在這一領域大力投入。2014年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預測:五年內語音和圖像搜索比例有可能突破50%。百度在人工智能上一項顯著的進展便是基於深度學習的Deep Speech在噪音環境下的語音識別效果超越了谷歌,這一研究成果在瑪麗·米克爾的報告中被提及,該項技術已成功應用到百度語音搜索上。

目前,百度語音搜索已通過人工智能做到了“聽”和“說”,而且還嘗試完成人類複雜的行為——溝通。集成語音識別、語義理解、深度問答、知識推理、多輪對話、智能摘要、情感分析、語言生成、語音合成等能力於一身後,相較於鍵盤輸入,百度語音搜索已經能夠滿足用戶的多種複雜需求,引領人機交互邁入聽說時代。

此外,不久之前的谷歌I/O大會上,最亮點產品是類似於Echo的Google Home,其內置了Google Assitant語音助手。而在即將召開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上,iOS 10最大亮點很可能會是Siri。語音是下一站,已成全球共識,“麥克風+觸摸屏”取代“鍵盤+鼠標”,已是大勢所趨。

語音正在多個領域全面開花

“女皇報告”重點提到了語音的三大典型應用:搜索、助理和Echo,一個重要事實是,語音不只是在這些領域發揮作用,在許多領域,它都比鍵盤越來越有存在感。

1、語音搜索:移動搜索的重要分支

谷歌、百度、Bing,全球主流搜索引擎的語音搜索比例都在逐步增加,麥克風圖標變得跟搜索框一樣重要。搜索引擎來自移動端的搜索流量均已超過50%,人們在自帶麥克風的移動設備上使用語音更方便,而在移動場景下打字並不方便。有報告指出,百度語音搜索的整體用戶量在2015年增長超過3倍,用戶中的90後和00後的人群占比接近50%,百度語音搜索已經成為眾多年輕人移動互聯網生活的標配,優勢在於省去了中英文輸入法切換的繁瑣、支持口語化多輪交互、能夠提供貼心的語音播報和有聲搜索。

2、語音助手:不再是被調戲的玩具

幾年前,Siri這是一個被調戲的玩具。現在,它可以理解很多命令,比如設置鬧鐘、添加日歷,打開App等,語音助理已完成從玩具到工具的蛻變。除了Siri之外,Windows內置的Cortana、Google Now升級而來的Google Assitant,以及百度、搜狗、科大訊飛等公司均推出了自己的語音助理軟件。

以百度推出的度秘為例,已經接入到手機百度APP,用戶可在手百端直接調用,使用語音對話的形式享受點餐、購物、路線、訂票等多項生活類服務。可見要做好語音助理並不容易,除了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之外,它必須要能“完成任務”,而這需要獲取其他設備和應用的控制權,而這一點只有巨頭才能做到,創業型玩家基本已經消失。

3、語音通訊:不再是昂貴的溝通

微信能夠成為超級App,一大重要原因在於它支持語音通信,類似於對講機的語音交互,給了人們在傳統手機通訊下前所未有的體驗。需要流量,但相對於傳統電話而言已很廉價。事實上,傳統電話也已被互聯網化,有信等網絡電話App的崛起表明,人們未來只需要為語音通訊花很少的錢。女皇說,語音是最有效率的交互方式。除此之外,語音還是最自然、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免費的語音通訊將會成為大勢所趨,運營商正在被逼著依靠販賣流量謀生。

4、語音內容:不再是冷門的形式

微博剛剛興起時,許朝軍做了一個啪啪,要做語音版的微博,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過,語音內容正在卷土重來。最近在行做的“分答”十分火爆,這款App集合了語音、打賞、共享經濟諸多新興模式,讓知識分享前所未有的有趣。而在去年,喜馬拉雅等網絡電臺崛起了。

這些現象均表明,“聲音”依然會是十分重要的一類內容形態,人們不會浪費耳朵這個重要器官,在許多場景下,“語音消費”都更適合,比如開車時,高德地圖與林誌玲等明星合作的語音導航就取得很好的市場反饋。在許多垂直領域,例如教育,語音技術同樣在體現其重要性,比如通過語音技術做口語訓練。就是說,不只是“麥克風”變得重要了,“喇叭”也在變得重要。

1464577593220 

5、語音硬件:隨時待命的助理

“女皇報告”說,Amazon Echo將要起飛。除了Echo之外,Google 已推出Google Home硬件,擁有Siri的Apple很可能會發布類似產品。為何“語音助理硬件”會普及?為什麽不直接用手機上的Siri等助理呢?因為手機是個人設備,並不適合家庭成員共享;而當前的語音技術,讓手機支持“隨時待命可被喚醒”會很耗電,基於Echo等家用設備不需擔憂這個問題。

正是因為此,類似於Echo的產品將成為接下來的爆點,國內巨頭同樣在布局,京東已推出叮咚智能音箱,阿里巴巴聯合科大訊飛推出了“飛兒”,語音技術成熟的百度近日推出的度秘實體機器人也成功入駐肯德基,通過多輪交互和語音語義理解等技術為用戶完成智能點餐的過程。除了專用的語音助理硬件,語音與電視、與汽車等硬件的整合也會加速,國內的“Echo”大戰即將爆發。

正如女皇報告所指出的那樣,語音即將成為最重要的交互方式之一,語音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引爆點已經到來。除了交互之外,語音還將在搜索、內容、通訊和硬件等領域全面開花,“麥克風”變得重要,“喇叭”亦將變得重要,關於聲音的戰爭已經拉開序幕。

(本文為投稿文章,作者羅超,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luochaotmt )

語音 巨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003

互聯網女皇:互聯網爆發式增長時代將終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187.html

6月2日淩晨,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Mary Meeker在美國Code大會上發布了2016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

報告指出,全球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用戶增長急劇放緩,不過印度或許是個特例。

Meeker手戴Apple Watch出現在Code大會的主舞臺。她把這份多達213頁紙的PPT用20分鐘時間講完。報告中,Mekker提到,互聯網全球用戶在30億人上下浮動,很難再有大的爆發式增長。她把部分原因歸咎於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最近8年中,有6年GDP增速低於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

報告還指出,發展中國家的互聯網發展程度近年來緩於預期,主要原因是很多國家地區基礎設施仍然落後,令網絡很難進入,成本太高。以下是報告中的一些亮點:

- 全球互聯網用戶數已超30億,比上年增長9%,互聯網全球滲透率達到42%。印度互聯網用戶數達到2.77億,比上年增長40%,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僅次於中國。

- 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在2015年增長21%,2014年增長31%,增速放緩;在經過5年高增長後,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10%,2014年增長28%。

- 亞太地區智能手機用戶數增長23%,上年增長35%。

- 全球手機操作系統份額方面,2015年iOS份額為16%,Android份額達到81%。

- 受益於移動廣告的迅猛增長(66%),2015年美國網絡廣告增長率達到20%,上一年為16%,2015年桌面廣告僅增長5%。

- 谷歌和Facebook兩家公司一起吃掉了美國網絡廣告市場76%的份額。

- 桌面廣告攔截用戶數已達到2.20億,移動廣告攔截用戶數達到4.20億,其中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尼。

- 電子商務在美國零售分銷渠道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不到2%,增長到2015年的超過10%,規模達到3400億美元以上。

- 消息類應用繼續高速增長,行業領導者包括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WeChat。

- 語音正成為計算接口,也是計算機輸入最有效率的一種形式,機器對語音識別的正確率從2010年的約70%,提高到2016年的約90%。

- iPhone的銷量在2015年可能已經達到頂峰,接下來亞馬遜Echo設備銷量會開始騰飛。

- 從多個指標衡量,中國已成為互聯網市場的領導者,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達到6.68億。

- 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三家公司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領導者,他們占據了中國用戶71%的移動消費時長。

- 2015年,中國的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已經超過電視廣告。

- 2016年,有31%的微信用戶通過微信購物,而2015年這一數字為15%。

- 全球互聯網市場領導企業: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現金充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36

對沖基金女皇的電腦投資術

2016-05-30  TCW

電腦能幫人下棋,但能幫人投資嗎?布拉加(Leda Braga)認為可以。這位「對沖基金女皇」,日前剛成為「賺最多的經理人」排行榜裡唯一女性,她的絕活正是電腦化投資。

今年近五十歲的布拉加生於巴西,在倫敦帝國學院拿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摩根大通當量化分析師,與普拉特(Michael Platt)為同事。普拉特後來創辦歐洲最大對沖基金之一「藍冠」(BlueCrest),布拉加也跟著加入。其間她負責操盤的對沖基金,十年來締造出平均每年一一.二%報酬率,同期間業界平均報酬率不到五%。

去年布拉加自立門戶,創立「系統化」(Systematica)對沖基金,坐擁八十五億美元資產,被譽為「對沖基金女皇」。日前《機構投資者》(Instiutional Investor)選出去年度賺最多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布拉加以六千萬美元成為入榜唯一女性,靠的正是她的電腦化投資。

過去對沖基金投資由經理

人主導,績效好壞與經理人素質有關。但布拉加認為,經理人亦難免七情六欲,「人性使我們買進喜歡的東西,賣掉我們討厭的東西。」這種情緒將招致虧損。若由無情無義的電腦模型代勞,預先設定條件執行買賣,就可最大程度減少這種錯誤。

在布拉加看來,各國政府對金融監管趨嚴,加上基金向客戶收取的手續費不低,使得人腦投資前景堪虞。她稱「未來十年將是系統化交易盛行的時代。」她在演講時曾面對聽眾質疑:「妳用來預測的工具不過就是些數據而已。」布拉加當場反駁:「那你以為基金經理人又根

據什麼?水晶球?」

對電腦投資的質疑之一,在於電腦不像人腦可從錯誤裡學習。但布拉加認為,電腦投資同樣能自我糾錯。儘管電腦投資績效優於人腦,至今未普及是因為「我們對人腦犯錯的容忍度遠高於電腦。」人性對能自我掌控的事物較有安全慼,就如開車與坐飛機,由於乘客無法掌控飛機,部分人仍認為不如自己能控制的開車安全。

事實上布拉加的電腦投資,事前須仰賴人腦設定各種狀況下的買賣,這些事前的準備工作,仍取決於人腦的素質。即使同一電腦模型,由高手設定各種條件下的投資策略,必定與庸手設定大不相同,這也正是布拉加的價值。她的出色與其說電腦之功,不如說是電腦執行她優秀的事前分析能力。未來即使電腦投資盛行,像布拉加這樣的對沖基金經理人仍永不失業。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63

賭下一個京東?投資女皇徐新為何連投三輪這家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5/157170.shtml

賭下一個京東?投資女皇徐新為何連投三輪這家公司!
王亞奇 王亞奇

賭下一個京東?投資女皇徐新為何連投三輪這家公司!

移動電商會孕育出新一代巨頭嗎?

垂直母嬰電商平臺貝貝網數據好看得不像真的。

2014年,GMV(平臺交易額)為5億;2015年,GMV號稱突破40億元,截止2016年5月,貝貝網單月活躍用戶數已達1123萬。按照Quest Mobile最新中國電商專題報告,這一數據是同業第2至5名月活用戶數總和的三倍,其中包括新近崛起的蜜芽,和另一家廣為人知的全球貿易公司麥樂購。

如此優質的數據讓它順利在6月16日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新天域、今日資本、高榕資本、北極光等機構。

曾因投資京東蜚聲業界的投資界女皇,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連續三輪押寶貝貝,理由充分:貝貝所選母嬰品類好,高頻剛需,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紅利。“投資人一輪輪加註,估值越來越高,壓力很大,但為什麽我們幾個投資方都不願意讓貝貝網外部融資,數據我們最清楚。貝貝網2015年比2014年增長8倍,今年一季度跟去年一季度比增長5倍,賺錢能力已經被證明。”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告訴創業家&i黑馬

張良倫帶領著貝貝網這頭新的獨角獸狂奔。2016年,他給董事會的目標是,單月打平,第四季度盈利,平臺全年GMV超百億元。這是什麽概念?淘寶交易額過百億用了4年,唯品會6年,京東7年。

“幾年以後貝貝網的交易額會過千億?”——我們並沒有問張良倫這樣的問題。張所求甚大。他告訴創業家&i黑馬,中國母嬰2萬億元的市場,線上大概占3000億元,未來兩年可能達到5000億元,第一名占20%,兩年後也只1000億元,“母嬰撐不起我想要的規模。”

張良倫希望把貝貝帶往何方?媽媽經濟的入口。

口述/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

移動紅利

趨勢來的時候,你能感覺到。2011年我第一次創業做米折。當時我在阿里,淘寶聯盟開放,業余時間我幫一些網站導流。我覺得是個機會。

當年米折一天可以導進幾十萬流量。最初是通過SEO,後來是谷歌、百度的SEM紅利,再到後來是微博、QQ空間的社區紅利。今天很多人說流量的紅利消失了,其實不是流量的紅利消失了,是流量的老的玩法的紅利消失了,你得知道人去哪了,不斷跟著去尋找新的玩法。

2013年我們做移動,半年時間,米折移動端交易占比超過一半,這是非常震撼的。你能明確的感受到一個時代要變了。

我喜歡零售,我們轉型就沒有想過做個工具,當初移動互聯網很多做工具的APP,像墨跡就做得很好。

真正關註到母嬰領域是當時我們聯合創始人郁佳傑的老婆懷孕了,更理性的原因是,從數據看,母嬰不是米折里最大的品類,但是增長最快的。

米折剛完成B輪3000萬美元融資,年交易額幾個億,凈利潤就幾千萬,放棄這樣的東西弄個燒錢的事,看著還挺不靠譜的。但仔細研究會發現,單純看傳統母嬰電商,確實是一片紅海,但獨立的母嬰B2C其實是藍海,行業始終沒有爆發。

我們看過去幾十年的母嬰平臺,做電商,一旦靠標品起來,必死。因為不賺錢,用戶沒有黏度,也沒有忠誠度。但是做非標品不一樣,高頻剛需,毛利超高,媽媽們特別喜歡把小孩打扮得很漂亮,但小孩長得太快了。現在貝貝網為什麽能收15%的服務費,因為供應商就有50%的毛利。只有能賺錢的品類才有可能造就一家持續發展的公司,這是基本的商業邏輯。

媽媽們的購買決策關鍵主要來自於是不是有好的品質,有好的款式,好的價格。

奶粉、紙尿褲不一樣,你直接找供應商進貨賣掉就好了,誰價格便宜誰就能賣。但服裝我99元的時候說89元賣給你,你不會覺得便宜,而且你怎麽知道別人喜歡什麽款式呢?所以它的護城河高。你會發現整個電商里面淘寶護城河是最高的,這些品類易守難攻,可以一直做下去,用戶價值也可以做出來。

我們當時嘗試證明一個命題:非標母嬰電商平臺能不能做起來?2014年2月份貝貝網籌備,過完年就開始寫代碼,1個月寫了10萬行代碼,4月份正式發布。貝貝網前半年,什麽都不賣,只賣童裝、童鞋。

2014年流量還非常便宜,一個激活幾塊錢,很多地方都缺好的APP,像貝貝這樣的APP就應該被推薦。有的消費者裝上你的APP後,他發現你這的東西還挺好,一旦你把用戶心智占領了,他沒必要再去裝別的APP。轉型過程中,我認為最大的紅利不是PC購物人群往移動購物人群轉的紅利,是那些壓根就不在PC上買東西的人的紅利。

一開始我們切的時候,直接放棄了一線城市。用戶又貴,忠誠度很差,你看到里面有錢,但其實賺不到錢,他們什麽都見過。四線城市我們也不幹,用戶太分散了。

我們的投放也是有策略,投哪些省份,哪些城市,用戶喜歡用什麽東西,比如東北人民視頻一定用快手,四川人民是麻辣社區……

當然我們也去談一些通用的渠道,比如91無線。我跟91無線的CEO胡澤民談合作,最後他說,能不能收購我們?我說,收購就不要談了,入股可以談。後來,91無線沖刺香港上市,百度突然宣布把91無線給買了。等胡澤民處理完各種事情,給我打電話說,我自由了,能否個人投你?我當然歡迎,胡澤民對移動分發是非常了解的。

深度管控

萬能的淘寶是一個幾乎所有人都可以上的平臺,效率、用戶體驗、品控就會不一致。想要體驗好,要麽所有事你都自己幹了(比如京東),但成本就得占15-20%;要麽做深度管控。

Uber給我的啟發是很大的。它通過算法給司機派單,司機必須接,以此來保證用戶體驗。這對司機看似是不公平的,但實際卻最公平的:調度算法足夠強,為什麽還需要司機決定接不接單呢?

貝貝也是一樣,退貨根本不需要供應商確認。退貨的原因不就那些嗎?不滿意尺碼、色差、描述不符、正品與否,還有一個原因是買家問題。但退貨這個事深度想,就算是買家錯了你也應該退,我們所有退貨根本不需要供應商確認。

一開始我們還要糾結退貨這個運費到底誰出?——買家的原因買家出?商家的原因商家出?平臺的原因平臺出?接著就該扯皮了,我們處理需要24小時,商家處理還需要24小時,萬一商家拒絕了,還得再來一次。

用戶跟你說,是從西藏給送回來的,要計較5塊、10塊的郵費,你跟用戶較真幹嘛呢?最後我們幹了件很瘋狂的事,所有的退貨運費全部我們出,都給補10塊。實際我們發現退貨率很低,只有5%。你對消費者好的時候,多數的消費者是善良的。

深度管控核心在兩點:一是遊戲規則,二是調度。我們的核心商業模型是商品精選+個性化推薦,盈利模式上按效果付費——賣了多少貨賺取多少傭金(15%)。這決定貝貝網只需跟有限的精品供應商合作。我們的原則是,你不跟我合作就算了,你要合作必須得按我的遊戲規則來,假貨、價格、品質,都有嚴格的標準。

貝貝要實現B2C的體驗,所以我們喊“貴就賠、慢就賠、假就賠”。“慢就賠”意味著我們的物流要合作好;“假就賠、貴就賠”要求我們的產品要好。供應商敢在貝貝上玩假貨,連錢都拿不到。你賣假貨賣了10萬塊錢,你的錢必須在貝貝放一個月,一旦被發現一件假貨,10萬塊錢一分你都拿不到。這就是規則。

第二是調度,好的讓你更好,差的人讓你更差。我們的供應商會根據消費者數據、買手評價、用戶需求等進行排名。由於是我們推薦,又不收廣告費,過程中可以自動做好所有分配,讓前面的供應商賺到更多的錢。即便貝貝早期銷售體量沒有那麽大,但我還是可以把很多銷量帶給它們,讓它們有足夠收入,自然會引導它們去註重用戶體驗。用戶體驗越好,越願意購買更多的產品,反過來又會刺激前面的供應商做好產品和服務。當我們把這套遊戲規則搭起來之後,效率會越來越高。

客服也是如此。我們現在有5000家供應商,一個供應商養4、5個客服(因為要倒班),算下來要25000人。貝貝現在有500個客服,一半的客服量是機器人,省的錢去哪了?要麽是我賺了,要麽是供應商賺了,要麽就是消費者得利了。

深度管控模式,供應商很喜歡。怎麽幹電商這事,它們本來就不擅長。原來它們在電商平臺投廣告費就得占營收的20%,請代運營公司再收15%,傭金還得收5%。今天我們為什麽賺到錢了?供應商的毛利基本在30%~50%,我們分15%過分嗎?它們最大的短板被我們補上了。

過去我們一直在實踐這套邏輯成不成立,中間很多時候我們在猶豫這件事對不對。

本來我們是一家輕公司,只要管100多個客服,現在變成500多個。我們也不想養那麽多人,越來越重的時候其實還是會猶豫的。

所有不利於消費者的東西都應該去調整。這是我在阿里學到的最重要的產品觀。像童鞋最大的問題是氣味重,因為用了不好的膠水,我們就重點質檢膠水。衣服最大的問題是褪色,我們就引進設備做褪色檢測。

媽媽經濟

過去兩年我們一直專註於母嬰,不是我們不開竅,我們認為得先把這個市場占住。但現在這件事已經結束了,我們可以全力以赴做下一個事情。

貝貝網現在非母嬰品類占比35%,但是擴品類還是應該回到人群。我們是做媽媽經濟的,但媽媽就是為了給孩子買一點母嬰產品嗎?我們不這樣認為。真正的母嬰不是母嬰品類,而是母和嬰,媽媽和孩子兩個人群,我們應該真正關註人群的所有需求,而不是給所有的人賣母嬰產品。

基於此,我們認為媽媽經濟有三個最重要的消費場景。第一,給孩子買東西,所以貝貝從母嬰開始切,而且是最剛需的非標品類,然後才是不賺錢,用戶粘性差的標品。為什麽要切標品?既然媽媽們也有買奶粉、紙尿褲的需求,我幹嘛不直接做了呢?第二,給家里買東西,所以貝貝開始做居家百貨和食品,切入一些生活服務領域;第三,媽媽作為女性給自己買東西,現在貝貝網也開始賣服飾和美妝。

大家看到這麽多信息的時候,可能會質疑說,你什麽都幹了,是不是太雜了,不專註了?不是這樣的。我們一直專註媽媽人群,既然是做人群的,為什麽女裝、美妝我們不能做?如果一個媽媽敢在貝貝上買母嬰產品,為什麽擔心自己的服裝在這會是假的呢?這個邏輯是很簡單的。

但擴品類是要有節奏的。假如你是一個小孩的媽媽,你會發現其實貝貝一直還是有你需要的產品。我們的調整會跟同行學習,也有很多試錯,只有試錯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麽東西。如果是別人證明了的東西那你一定做不起來。

貝貝內部是有一套成熟的試錯機制。通常的玩法是先給這個Baby tiger一個小入口,如果流量暴漲,可能就會給你一個Tap,新項目一旦成熟,我們就All in進去,配獨立的團隊。

對貝貝來講,母嬰的這個階段已經結束了,我們需要尋找下一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成為媽媽經濟的入口。今年開年會的時候,我給團隊下了指標,每一個大的團隊今年內必須做一個新東西出來,而且在你那做出一個被證明的規模。我們公司永遠的標準就是數據說話,如果規模上不去,這件事情就不可以。

今天,我們看到市場數據,每月1500萬的母嬰用戶中,超過1122萬人使用貝貝APP,這一數據,超過同業第二至五名用戶總和的三倍。而且2015年我們的GMV是40億。

我對於母嬰第一特別不興奮,那是個偽命題,不存在所有的母嬰第一,只存在你在中國電商第幾。但是你要成為下一個京東、淘寶、唯品會不是要打敗它,如果你要打敗它你一定會輸。它們的模式是在那個階段才能成立的,人家做那麽多年,你今天想用同樣的模式打敗它,這是不行的。

一些人過多的把自己的成敗歸結於同行,實際上中國零售市場那麽大,能不能做好是你本身的問題,而不是別人做得好就會妨礙下一個電商公司做得好。想明白了大邏輯才能明白其實你是沒有對手的,你要做的東西就是尋找自己的路徑,找到自己的核心平臺,全方位的拓展。

淘寶是海量,京東是供應鏈,唯品會是服飾特賣,起初的優勢決定了它的品類構成和用戶構成一定是那樣的。貝貝網是從媽媽人群和非標產品開始切的,所以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這個人群展開的,品類一定會交叉,但可以肯定的說我們的女性用戶和非標品占比一直會更高。

母嬰大概是2萬億的市場,線上市場目前大概3000億,現在還在增長,預計再過兩年可能會到5000億以上。這里面來看,第一名占20%的市場份額,兩年後你就是一千億。但是這個天花板就到了,所以母嬰還是撐不起我想要的規模。

2014-2015年,貝貝要成為用戶首選的母嬰垂直購物平臺;第二階段—圍繞媽媽經濟打造家庭購物入口;第三階段,成為一個DAU過千萬的移動電商超級入口。今天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只為了證明一個命題:淘寶、京東、唯品會之後,中國電商還有機會嗎?

側記:

張良倫的商業sense很強

口述: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

大學、研究生時期,我學的專業都是通信工程。從本科開始我就覺得我對通信沒那麽熱愛。那時候沒什麽錢,但談戀愛各種消費還是很高,我就去接了很多家教,後來發現賣時間是最差的商業模式。當時家教兩個小時就收50元,去一個小時,回來一個小時,四個小時只賺50塊。這個事不可能規模化。我發現我“拉家教”的能力還不錯,開始經常去各種鬧市區舉牌子,幫同學介紹家教。

大二,我開始倒騰二手手機,賣MP3、MP4,每單賺取幾十甚至上百塊差價。2004—2005年,校園BBS火起來,我覺得如果能有一個網頁,把這些產品都陳列上去,同時把網址印到傳單上,大家只要記住網站就會再去。我自學做了一個網站,後來還跟校園下載站外鏈合作,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互聯網,接觸電商。

接著我還做了好多事——考研代理、英語代理……我是比較喜歡互聯網的,我的商業sense也很強。

我2009年進入阿里,在阿里一戰成名是因為推動了旺鋪免費。旺鋪是阿里B2B付費產品最關鍵的賣點,所有銷售都擔心旺鋪免費對阿里巴巴商業模式的巨大沖擊。萬一這個事情敗了,整個阿里的營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但我認為要做版本分層,設置基礎免費版。因為商家用阿里的最大原因是你有一個網站,如果只讓付費的人用,很多人在第一關就被卡住了。應該基礎版本免費,靠增值收費。為了推動這個事,我去不斷地說服運營副總裁,營銷副總裁,B2B業務負責人。最後,當時B2B的總裁支持了我。

免費旺鋪上線後,阿里B2B付費產品的銷量不但沒下降,銷售反而增加了一半,地址庫也增加了——銷售可以根據商家留下的聯系方式去做轉化。同時,我在線也幫著賣,不需要銷售。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免費旺鋪,阿里曾今的金牌產品——中國黃頁下線了。

貝貝網 張良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68

英女皇1953年加冕巡遊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8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7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6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5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4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3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2














英女皇1953年登基時香港舉行巡遊慶典 1
















事頭婆的官方照片 





網友安兄傳來幾張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1953年登基時香港各地舉行慶賀巡遊的照片,相中英女皇風華正茂,她是1926年出生, 登基時年方26歲,如今她已是滿頭華髮,髦髦老矣, 但每次在電視裏見到她,仍覺得她還是那末雍容華貴,望之使人產生可親可敬的感覺。



事頭婆 (香港人對英女皇的暱稱)對我來說可算是一生一世的圖騰.  她登基的時候我還未出生,童年是每次往訪政府機構 (主要是移民局,出生註冊處等),都會看到她的官方照片高高的掛在牆上.  小時候少不更事,問長輩那是誰,有一次一位長輩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 "那是英女皇,她的官階比港督還要高很多".  那時候我只知道香港的最高領導人是港督,她的官階竟比港督還要高很多? 那是乖乖不得了,從此對她更是肅然起敬。



瞬眼間,事頭婆已經做了64年的女皇,早已打破她曾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皇的紀錄,現在她每在世一天,便向新紀錄邁進多一天。紀不紀錄我不太在意,倒是看着這幾張照片,心中不免有些戚戚焉的感覺, 63年過去了,香港經歷幾度滄海桑田,相中的建築物早已拆卸重建,海岸線亦已塡了又塡,沿海早已聳立着一幢幢摩天大樓.  人呢?更不用說了, 1953年時任港督是葛量洪,跟着的柏立基,戴麟趾,麥理浩,尤德等均以作古,香港亦已回歸了19年,在這許多變化和紛亂中,唯有她,猶如定海神針般䇄立不倒.  她的形象彷如發展迅速的大都市中一幢巍峨的老建築物.  你走進中環,也許會認不出東南西北來,但只要看到終審法院 (即舊高等法院,前立法會),你便會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向東是金鐘,向西是中上環, 背靠太平山, 前朝維多利亞港, 準錯不了.



事頭婆,只要她一天還在,我便感到與舊日子仍有一種無法言喻的關聯,每次看到她在新聞中出現,出席一些官方場合,心中都有一份莫可名狀的溫煦,她彷彿像個看顧着自己成長的長輩(當然是"我識佢佢唔識我"). 今天我身邊的長輩均相繼離去,所以她的存在彌足珍貴,在此誠心祝願她健康,長壽,和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