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太平洋上空的商戰:航企擴張中美航線欲“收複失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117.html

太平洋上空的商戰:航企擴張中美航線欲“收複失地”

一財網陳姍姍 2015-07-02 17:47:00

隨著中國出境遊的火爆,以及美國對中國開放十年簽證政策,原本是美國航企占絕對優勢的中美航線,開始變得越來越熱鬧。

一周後的7月9日,美國達美航空將開通往返於美國洛杉磯與上海的每日直航航班,這是達美航空繼開通美國西雅圖、底特律至北京、上海等地的每日直航航線後,在中美之間開辟的又一新航點。

在此之前的一個月,海南航空(600221.SH)更是一口氣開通了三條到美國的直航航線,其他中美航空公司加密現有運力的節奏也是摩拳擦掌。

隨著中國出境遊的火爆,以及美國對中國開放十年簽證政策,原本是美國航企占絕對優勢的中美航線,開始變得越來越熱鬧,而今年以來,以海航為代表的中國航企急速擴張,使中美航線上一直以來的被動局面正在逆轉。

海航爆發

近兩年來,中美航線上最大的黑馬,當屬海南航空。

6月中旬,海南航空開通北京到聖何塞的直航航線,在此之前,公司已經開通了波士頓、芝加哥、西雅圖、多倫多等多個北美航線。

隨後的一個星期,海南航空又陸續開通了上海=波士頓、上海=西雅圖兩條赴美航線,成為今年中美兩國間開通新航線數量最多的航企。

“雖然聖何塞機場就在矽谷,但由於距離舊金山只有一小時,很少有航空公司開通到聖何塞的直航航班,在海航進入之前,聖何塞只有三條國際航線,”海南航空北美區總經理梁璞玢告訴記者,而海航選擇開航聖何塞,除了看重了矽谷客源的潛力,也是希望在旅遊資源豐富的舊金山分一杯羹。

“目前中國客人到舊金山旅遊的數量也已經從過去幾年的前十躍居第二,”舊金山旅遊局CEO Joe D'Alessandro告訴記者,為了吸引更多遊客,明年舊金山將重新開放現代藝術博物館,一些體育賽事也會加大與中國的互動。

聖何塞航線的選擇,也符合“後來者”海航開拓美國市場的一貫策略。“在國際航線的開拓上,我們主要走‘差異化’道路,從京滬飛往歐美的二線城市,以及從國內的二線城市飛往歐美的一線門戶,” 海南航空國際業務總監李祥對記者透露,雖然這樣的策略最初是與中美一線城市之間的航線只能由一家中國承運人執飛的規定有關,但也讓海航有機會開辟更多獨家經營的航線,從而避免了一線城市激烈的競爭。

因此,海航早先開辟的北京到西雅圖、波士頓航線,也都是獨飛航線,當然,培育市場也付出了足夠的時間。海南航空市場總監胡逸就對記者透露,比如西雅圖航線,就是飛了五年後去年才實現盈利,而今年海航從中國到北美的航線已經整體實現了盈利。

“除了自身多年的航線培育,中美航線市場的旅客結構變化也助一臂之力。” 李祥告訴記者,2014年,中美航線上的中國客人首次超過美國客人,從2010年的130萬增加到230萬,美國客人則是210萬,預計隨著美國簽證政策的進一步放開,以及中國的航空公司在中美航線的投入力度加大,未來五到十年中美航線每年都有20%的增幅,因此,海航會繼續加大中美航線的運力投放。”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航還在申請開通長沙-洛杉磯的客運航線,以及上海浦東-天津-紐約客運航線,明年海航會有8架全新的波音787-9飛機到付,預計會主要投入到上海到北美的航線中。

中企逆襲

事實上,看重中美航線市場潛力的並非只有海航一家,長期以來,中美航線的商務、休閑和探親等各類需求一直比較旺盛,但由於謹慎的經營策略以及充足的內需供應,此前中美航線上的運力布局占絕對優勢的是美國的航空公司。

目前,共有8家航空公司在運營中美航線,除了海航,中國的國有三大航空都在其中,美國也主要是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和美聯航三大航企,以及執飛夏威夷的夏威夷航空。

“2004年《中美航空協定》簽署後,航空協定給了中美兩國航企等額對飛的航線數量,但美國航空公司迅速用掉了大部分配額,而中方的配額在很長時間里只用掉了一半。”一位行業內人士指出,不過最近兩年,國內四大航空開始加緊“收複失地”。

比如中國國航(601111.SH)就超過了競爭對手,成為開通中美航線總量最多的航空公司,根據航空咨詢公司Centre for Aviation(下稱“CAPA”)公布的數據,國航在中美航線之間的航班數量從2014年的2300個到今年下半年最多將達到2576個,而提供的座位數量也將從70多萬個增加到80多萬個。

國內機隊規模最大的南方航空(600029.SH)不僅在用空客巨無霸A380飛機執飛廣州到洛杉磯的航線,還加密了廣州到紐約的航線,並開通了廣州直飛舊金山的新航線。

而東方航空(600115.SH)更是推出“太平洋計劃”,將新到付的波音777-300ER飛機投放到洛杉磯及紐約等重點航線上,並計劃在未來的3年增開的北美航線,加密上海至洛杉磯、紐約、舊金山、溫哥華、多倫多的航班。

根據CAPA的統計,今年中國的航空公司飛往美國的航班數量將首次超過美國的航空公司飛往中國的航班數量:在今年7月1日至9月20日的航空客運高峰期間,中國四大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和海航每周將有2028個航班飛往美國,相比之下,美國各航空公司每周飛往中國的航班為1853個。

美航競合

“在亞洲到美國的航空市場,中國的增長速度最快,而中美十年簽證期更是刺激了旅行需求,” 達美航空亞太區高級副總裁維內•杜布對記者分析,自2014年下半年推行新的美國簽證政策以來,訂票量大幅增加,與2010年相比,2016年的訂票量預計將增長近80%。

維內•杜布還發現,即便是在美籍航空公司的飛機上,中國籍的客人也越來越多。“2010年時,從美國出發的旅客比從中國出發的旅客要多,現在兩者已經非常接近,我估計到2020年,從中國出發的旅客比例會遠遠高於從美國出發。”

這也正是此前在亞洲以日本市場為主的達美航空,近年來拼命增開中國航線的原因。過去五年間,達美在中國的航空網絡擴展了近三倍,2015年在中國的運載量比2010年增加183%。

而八年前還沒有開通一條中國航線的美國最大航空公司美國航空,也在不斷加碼中國。在一年內開通了三條中國到北美的直飛航線,還用最新的787的飛機來執飛上海-達拉斯,飛行上配備了會講漢語的空乘和中文電影,還有符合亞洲人口味的餐食,到達拉斯機場後也會有講中文的服務人員迎接。

“目前中美之間的航權指標已經接近用完,新一輪的航權談判已經開始,我們也希望能夠獲得更多航權開放的空間,” 維內•杜布告訴記者,作為天合聯盟的成員,公司還與東航、南航、上航和廈航合作,通過代碼共享等方式將網絡深入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目前新一輪航權談判的第一輪已經結束,中美雙方並沒有對新的航權時刻分配達成一致,”一位行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可以預計,隨著航權談判的推進,中美航線市場將進入新一輪競爭格局,而中國的航企雖然在運力擴張和機隊硬件方面已經在縮小差距,但與美國航企相比,在市場營銷和高端旅客的獲得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84

日系車企正收複失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289.html

日系車企正收複失地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10-27 22:25:00

日系車在中國車市的占有率曾一度高達22%,在外國品牌中高居榜首,但在2012年被德系車反超,最低迷時市場占有率甚至跌到9%。為收複前幾年丟失的市場,日系車正快馬加鞭,發起新一輪攻勢。

憑著幾年不懈的努力,日系車在今年中國車市低迷的情況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實現逆市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9月,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34.22萬輛、29萬輛、22.39萬輛、13.23萬輛和6.19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54%、16.56%、12.79%、7.55%和3.54%。

日系車在中國車市的占有率曾一度高達22%,在外國品牌中高居榜首,但在2012年被德系車反超,最低迷時市場占有率甚至跌到9%。為收複前幾年丟失的市場,日系車正快馬加鞭,發起新一輪攻勢。

日系車集體猛攻

10月26日,豐田在江蘇常熟正式開啟“豐田雙擎周”,在普銳斯、凱美瑞兩款混動車型的基礎上,一汽豐田卡羅拉和廣汽豐田雷淩混動版於10月28、29日先後上市,豐田在華混動戰略又往前推進一步。

目前,豐田在全球混動汽車累計銷量已超過800萬輛。豐田方面表示,未來將要在中國推出10款混動車型,實現混動車型銷量10倍增長。

近日在華有大動作的並不只是豐田。10月20日,本田旗下合資公司廣汽本田第三工廠暨發動機工廠在廣州正式落成。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郁俊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新建的工廠將是該企業與德系、美系等車企爭奪市場的利器之一。

今年1~9月,在整體車市疲軟的大環境下,廣汽本田今年前9個月累計銷量為42.02萬輛,同比增長40.3%。廣汽本田正嘗試在今年原定55萬輛銷量目標的基礎上,向60萬輛目標發起進攻。

總投資約35億元的第三工廠落成之後,廣汽本田產能將達到60萬輛,並且還預留了12萬輛的產能。除了第三工廠,廣汽本田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也於2015年建成啟用,該基地具備整車獨立開發能力並擁有車型開發所需要的各項先進設施。

加快新車導入也是日系車企搶占市場的路徑之一。2015年前三季度,廣汽本田和本田另一合資公司東風本田相繼推出了全新鋒範和2015款CR-V等四款新車,新車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本田在華銷量的增長。2015年1~9月,本田在華終端累計銷售國產汽車69.48萬輛,同比增長34.1%,在日系三大巨頭中增速最快。2015年第四季度,本田在華將推出哥瑞、新款艾力紳和新款淩派三款新車。明年,本田在華還將推出一款大型SUV、謳歌國產車以及雅閣中改款等新車。

作為中國日系品牌銷量的老大,日產也正借力新車效應擺脫此前的疲憊。僅在10月份,日產旗下合資車企東風日產就推出新逍客以及新藍鳥兩款新車,加上8月推出新樓蘭,不到三個月內推出三款新車。今年前三季度,日產在華銷量為85.9萬輛,同比增長1.8%。其中,東風日產累計終端銷量已超69.2萬輛,同比增長8.1%。

東風日產對今年1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勢在必得,該企業從2012年開始沖擊100萬輛的目標,但連續三年都沒有沖刺成功。為了在今年達到這一目標,東風日產采取了多項具體措施逐步改變日產品牌以往沈穩、成熟的形象,希望通過走年輕化路線實現突破。在產品上,全新樓蘭、全新逍客等車型都采用了動感、新潮的外觀設計,全新一代藍鳥車型則是日產專門針對年輕人打造的;在營銷方面,東風日產日前與NBA正式簽署長達3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將體育營銷的版圖拓展到籃球領域,全新逍客成為東風日產和MBA聯合推廣的第一個戰略項目,針對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東風日產還推出了自營電商平臺車巴巴;在技術上,東風日產首次把1.2T渦輪增壓引入到新一代的逍客身上來。

東風日產銷售總部副總部長陳昊近日在全新逍客新車發布會上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稱:“今年東風日產對跨越100萬輛非常有信心。目前,我們在按照自己的節奏走,新車的導入會助力我們100萬輛目標的達成。”

對手發力

由於車市不景氣以及日系車猛攻等原因,美系、德系、法系、韓系今年銷量一度下滑。不過,戰況在不斷變化。

美系中的主力軍通用汽車今年1~9月在華汽車零售量達到249.2萬輛。通用汽車中國區總裁錢惠康對媒體表示,該公司正在研發新車型,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預計未來幾年,其SUV、MPV和豪華轎車的市場占有率將增至80%。

目前,德系主力軍大眾在華依然處於負增長,但形勢也有所好轉。數據顯示,大眾在華1月~9月總銷量為191萬輛,與去年同期的207萬輛相比下降7.4%。其中,大眾汽車品牌9月份銷售23.53萬輛汽車,成為第三季度中銷量最高的月份。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9月份,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銷量顯著上升,預期增長趨勢將持續到年底,該公司對第四季度的業績保持樂觀態度。

與德系中的大眾境況類似,韓系中的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等車企也在謀求逆襲。今年1~9月,北京現代累計銷量72.47萬輛,同比下降10.8%,東風悅達起亞銷量為41.1萬輛,同比下降12.7%。不過,9月韓系銷量也有所反彈,9月北京現代單月銷量9.51萬輛,環比增長18.8%。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智豐稱,北京現代未來準備增加五到六款全新的車型彌補各個細分市場。東風悅達起亞全新K5也於10月上市,東風悅達起亞董事長王連春宣布,該企業未來三年將投放19款新車,並強力推出系列新能源車。

面對競爭對手強勁的防守和反攻,日系車收複失地未必勝券在握。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56

美元指數收複失地 離岸人民幣跌破6.81關口再創新低

北京時間11月9日晚間21:00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跳水,盤中最低跌破6.8100關口,再創歷史新低。而美元指數V形反轉,完全收複當日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24

上海家化:国货龙头能否收复失地?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703/t20170307_779798.htm

在营销和销售渠道剧变的时代,消费升级和小众消费成为日化行业最重要的两个趋势,传统日化巨头面临严峻挑战。极具实力和品牌积淀的本土日化龙头上海家化,却在这个充满了变革的时代采取了一条保守的路线——集团定位从时尚下调至综合日化,将多元细分的品牌战略调整为聚焦战略。面对新兴的渠道和竞争者,上海家化的传统主力品牌老化,新品又乏善可陈,以致过去3年业绩不断下滑。在发展电商和品牌年轻化上投入重金的上海家化,未来能否在新任领导人的带领下走出困境呢?

  赵俊/文

  2017年伊始,上海家化(600315)发布公告,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约2.26亿元,同比减少90%左右;实现营业收入约53亿元,同比减少9.34%。与此同时,其代理销售花王的业务合同期满并不再延续。花王业务对家化的营收增长有重要支撑,2016年1至9月,代理花王业务的营业收入为8.28亿元,占营收比例的19.32%,实现净利润2183万元,占同期净利润的5.04%。

  2016年底,曾任维达国际CEO的张东方履新家化,担任CEO兼总经理,她也是自2011年平安信托旗下上海平浦投资收购上海家化集团以来,任职的第三位CEO。

  在此之前的短短两个月内,这家屹立百年的民族企业已经经历了两轮打击。2016年10月26日,上海家化发布三季报,净利润大降45.17%至4.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下降近8成至8620万元,全年利润预计将同比减少80%到90%,这也是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单季下滑。11月28日,退位3年的前董事长葛文耀微博检举刚卸任的CEO谢文坚,又一次将家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股价、业绩双双下滑

  上海家化的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作为中国近代有记载的第一家化妆品公司,其产品主要包括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和家居护理用品等。从民国时期风靡沪港的双妹粉嫩膏,到建国后的美加净、六神花露水和佰草集,上海家化几乎是化妆品国货的代言者。

  然而,过去3年,上海家化不仅遭遇了管理层动荡,股价和业绩也双双下滑。

  2013年9月,1985年开始就出任上海家化厂长的葛文耀提交了离职申请并获批,此后,其股价几乎一路走低(图1)。2014年,公司结束了利润高增长年代,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1.68%至8.7亿元,对比之前3年,从2011年到2013年,该项增长分别达到29.25%、61.60%和39.97%。2015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甚至同比下降了6.38%至8.18亿元,这是该项指标11年来的首次下滑(图2)。

  2016年,上海家化的颓势并没有得以扭转。在糟糕的三季报之前,2016年半年报显示,除家居护理用品之外,公司其他产品收入都在下滑,化妆品品类收入同比下降12.82%至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已经由去年年底的35.92%降到了不到30%。此外,个人护理用品营收20.93亿元,同比下滑0.43%,其他业务收入1641.15万元,同比下滑59.43%。

  对比之前作为化妆品国货代表者的辉煌,上海家化整体的没落更让人唏嘘。

  受益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2004年开始,上海家化进入了两位数的高增长年代。2004年到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1.68倍至44.7亿元,营业利润增长了12.58倍至9.36亿元。2013年8月26日,上海家化的复权收盘股价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位53.78元/股,较2004年底的股价增长了40.69倍。家化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与外资日化品牌相抗衡的本土化妆品企业。

  然而过去3年形势却急转直下,上海家化历经股价和业绩的双双下滑,而同期中国化妆品市场依然处于稳健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容量为3156.3亿元,2011-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2%。化妆品界“一姐”欧莱雅(OR.PA),2015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6%至149.6亿元,连续19年实现正增长,中国区已经成为欧莱雅集团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按可比架构和不变汇率,中国区增幅高于其全球3.9%的增幅。

  这3年,国货龙头上海家化到底错过了什么?

  缺位“平价奢化”领衔的消费升级

  过去3年,消费升级俨然成为日化行业最重要的趋势。麦肯锡在《2016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中称,以化妆品和专业护发用品等体现生活品质的高端消费品,其旺盛的发展势头已经超过了大众产品和价值型产品。360营销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Q2化妆品行业搜索研究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高端品牌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从2015年二季度开始,高端品牌的检索量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品牌数量虽少但集中关注度高。相较于高端品牌关注度,大众品牌众多并且关注度分散。

  拥有“自然堂”等知名化妆品品牌的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认为,中国的化妆品中,价廉质次的产品过剩了,但中高档质优精品是大量缺失的。这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精品品牌管理专家卢晓的观点不谋而合,后者认为,现在是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了,但是产业升级没有跟上,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精品品牌,走精品发展路线,供给侧的升级刻不容缓。

  《新财富》在2015年2月号《美丽价值》一文中也指出,不管是先行一步的资生堂,还是近两年突飞猛进的爱茉莉,都得益于化妆品领域里近年来颇为走俏的平价奢华(Masstige=Mass大众+Premium高端)概念。它让高端品牌向下、中端品牌向上拓展了消费群。

  然而,高端化妆品市场目前仍然是洋品牌的“跑马场”,国产品牌集体失声。国内购物中心一层的化妆品专柜,主要都被洋品牌占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我国持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约4200家;国内化妆品中小企业数量约占60%以上,品牌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作为高端品牌中的唯一国货代表,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也是百货渠道前20名品牌中唯一的本土品牌。

  在葛文耀年代,上海家化的定位就是打造属于中国的奢侈品牌。早在2007年,佰草集刚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时,他就致力于家化集团的转型——从单一日化公司变成时尚集团。2012年,家化淘汰了“可采”、“清妃”、“珂珂”和“露美”四个品牌,同时还推出了艾叶系列、佰草集太极丹、新七白新玉润精华液等新产品,并与花王开展代理合作。

  在2013年8月30日的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上海家化更是一口气推出3个新品牌——中国第一个专业0-3岁婴幼儿个人护理品牌启初、专门针对化妆品专营店渠道销售的恒妍和针对移动互联网渠道的品牌茶颜,直指化妆品市场高成长的细分领域。此外,佰草集也同步推出了太极丹、药妆品牌玉泽推出了祛痘系列。在这场葛文耀最后一次以上市公司董事长身份出席的战略发布会上,他仍然强调,家化的目标是要做化妆品大公司,逐步收复被外资品牌占领的失地,确定渠道与品牌的关系,集中力量发展三大超级品牌(佰草集、六神和美加净)以及多个细分品牌。

  通过不断推出新品牌和新产品,上海家化可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渠道的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本土化妆品企业中率先开创细分品牌时代,向世界级化妆品集团迈进。

  不过,转型时尚集团、打造中国的奢侈品牌是一项投入巨大的长期工程。本想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市场化的方式发展民族品牌的葛文耀,在公司改制后却跟大股东产生了摩擦分歧。事后,葛文耀总结说,“28年下来,我太自信了,我没有提防他们,没有和资本搞好关系”。

  葛文耀离职后,发展时尚集团的战略被搁置,上海家化回归了最保守稳妥的发展路线——综合日化。2014年7月,大股东平安信托推选的海归职业经理人谢文坚带领公司部门总监以上干部40余人赴平安集团参观交流,平安表示将全力支持家化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综合性日化企业”的战略目标。

  2014年6月,上海家化提出了新的品牌战略,放弃了葛文耀时代的多元化细分品牌路线,将之前的“三大超级品牌(六神、佰草集和美加净)、七大细分品牌”的品牌金字塔战略缩减为“5+1(两大超级品牌六神、佰草集;两个主力品牌美加净、高夫;一个新品牌启初,一个差异化探索品牌家安)”,将精力集中在五大主力品牌上,但品牌间的定位差距却并不明显。

  不仅如此,2013年之后,上海家化新品推出乏力,仅于2014年推出了一个新品牌——“一花一木”。该品牌传承佰草集的中草药文化,以佰草集作为经销主体推出,在品牌推广上拥有独立团队,但与佰草集共享后台运营团队,专供屈臣氏渠道,瞄准90后消费群体,但目前的市场影响力十分有限(表1)。

  与此同时,定位高端的佰草集却出现了品牌老化的迹象。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佰草集在百货渠道的市场份额为2.8%,同比下降0.2%。同年,主要负责佰草集销售的上海佰草集化妆品公司亏损持续扩大,从2014年的亏损2692万元扩大至亏损4012万元。

  市场份额下降的同时,上海家化的毛利率也呈现下滑态势。公司在2015年年报中坦言,总体毛利率下降是由于销售产品的结构改变所影响,低毛利产品销售占比加大。家化毛利率最高的化妆品业务,2015年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较上年减少2.3个百分点至35.9%,毛利率最低的个人护理用品占总营收的比重则从2014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61.8%。

  2015年,上海家化的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和家居护理用品毛利率纷纷下滑,其中化妆品产品毛利率跌幅最大,较上年减少2.04个百分点至83.67%。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指出,上海家化作为日化行业的中高端消费品提供者,毛利率不仅表现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反映出企业品牌价值。对于高端品牌而言,其产品附加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牌价值的高低。毛利率下降对公司是一个预警,未来的经营发展需着重于提高品牌竞争力。

  不止是上海家化在这波消费升级中表现乏力,可以说,整个国产化妆品军团都集体缺位了这一波以“平价奢华”为特征的消费升级浪潮。放眼中国,为多数消费者熟悉的本土日化品牌屈指可数且基本都定位在中低端市场。曾经的小有名气者多被欧美集团买走了,强生收购了大宝,欧莱雅收购了羽西、小护士和美即面膜,科蒂集团收购了丁家宜。

  研发削减,营销激进

  随着由“时尚集团”向“日化企业”的战略定位调整,上海家化的研发投入力度明显下降,直接削弱了其在化妆品市场的影响力。2014年7月,被葛文耀称为家化之“宝”的研发灵魂人物——科研部副总监、佰草集中草药研究所所长李慧良就正式离职。2015年年底,在上海家化任职超过10年的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曲建宁离职。媒体报道指出,公司研发部门一部分人员跳槽到了竞品方。研发骨干的离职,无疑对上海家化又是一击重创。

  与此同时,上海家化研发投入的增速也开始放缓,2015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12年到2014年,上海家化的研发开支处于持续增长阶段,2013年增长幅度最大,同比增长45.9%至1.33亿元。2013年之后研发投入增长趋势逐渐减缓,2014年的研发开支仅仅同比增加4.7%至1.4亿元。2015年,研发开支甚至减少6.5%至1.3亿元(图3)。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2013年达到2.99%的峰值后,近两年也是持续回落,2014年和2015年的比例分别为2.62%和2.23%。

  研发高管出走与研发开支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公司新品发布会频次的下降。2015年之前,上海家化一年有两次新品发布会,而到了2016年,春季新品发布会就被取消。没有源源不断的新品支撑,光靠经典产品,化妆品公司难以做到长盛不衰。

  由于整体规模上的差距,上海家化的研发投入对国际化妆品巨头宝洁、欧莱雅和花王来说,还不到它们的零头。欧莱雅一年的研发开支,与家化的年收入持平,宝洁的研发开支甚至达到家化年收入的2.2倍。

  但是,就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上海家化2.23%的比例并不算低,在国际化妆品公司中属于中等水平。花王和欧莱雅在研发投入上最下功夫,研发开支占销售收入比重分别达到3.53%和3.1%。宝洁、拜尔斯道夫和汉高的研发比重均高于家化。

  而且,与国内同行比,虽然上海家化的研发开支这两年有所降低,但不管是1.3亿元的绝对数值还是2.23%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都在本土公司中一马当先,大幅领先于目前已递交招股书的丸美和珀莱雅(图4)。

 

  业内人士指出,国产化妆品缺少核心竞争力,如抗衰老等科技创新,是其难以进入高端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本土化妆品企业研发投入少,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而外资品牌的研发力量和研发投入比国产品牌大,使用的原料也比较好。上海家化近两年在研发开支的降低几乎等同于战略上放弃了在高端化妆品市场的竞争。

  研发开支削减的同时,上海家化的营销费用突飞猛进。2015年5月,上海家化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签订十年战略合作协议,成为2015-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的长期赞助商。公司将携旗下所有品牌共同亮相“上马”赛事,同时希望借机传播更多的健康及公益理念。

  此外,在今年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形势下,继2015年特约赞助天猫“双11”晚会之后,上海家化再次砸下上亿元真金白银拿下该晚会独家冠名权,一时间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而2016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只有3.72亿元。

  营销冠名上的大笔投入带来了营销费用的迅速上涨。2014年之前,家化的营销费用变动均是个位数,2013年甚至出现了营销费用同比下降4.29%的情况。2014年之后,公司加大了营销投入,营销费用以两位数的速度开始迅猛增长,2016年上半年的营销开支同比增幅甚至超过了两成;而营销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自2014年开始也稳步攀升(表2)。

  发力电商 品牌年轻化在路上

  营销费用水涨船高的背后,是上海家化发力电商渠道、促进品牌年轻化的决心。电商取得的成绩是上海家化近年来业绩上难得的亮点。2014年公司成立电商公司但运作失败,之后将电商业务并入公司内部运作,给予了极大的资源倾斜,确立了电商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品牌的传播和建设平台。公司开设了负责电商渠道管理的数字化营销事业部,通过大数据研究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2015年12月,公司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协议,从产品研发、大数据CRM、精准营销和数字化传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加强与消费者沟通,提升消费体验同时反哺线下。

  此外,上海家化还通过直播、IP合作和娱乐营销来贴近年轻顾客。2016年5月,佰草集联手影视明星柳岩,在聚划算App开启直播秀,刷新聚划算直播巅峰纪录;6月,高夫携手黄征亮相聚美直播,销售额创之前品牌团的近5倍。佰草集与“功夫熊猫3” IP合作大白泥、赞助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共同打造网络综艺IP《我们15个》、携手韩寒和“一个”App推出“告别复杂、高夫就够”活动,及至大手笔地成为首个独家拿下天猫双十一晚会冠名权的企业,均凸显了上海家化坚定拥抱电商、打造圈层文化、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决心。

  采取与时代相契合的社交化营销手段,上海家化的电商渠道销售业绩连续飙涨。2014年之前,电商渠道收入尚未被列入年报。2014年到2016年上半年,电商渠道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从7.7%逐渐上涨至11.09%(图5)。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电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50.25%,占销售额的13.2%。据公司内部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上海家化2016年双十一全网各渠道销售总额超过2亿元。这是否能成为未来推动上海家化公司业绩的主要动力?

  在12月12日的股东大会上,上海家化新任CEO张东方指出,过去佰草集等品牌主要依靠百货店进行销售,如今渠道发生了变化,电商以及CS渠道(化妆品专营店)在销售上逐渐增加分量,这两块也是上海家化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

  不仅如此,她对上海家化的发展方向也有了大致的轮廓,概括为16个字:研发先行、品牌驱动、渠道创新、供应保障。未来,上海家化将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力争线上线下同步增长。公司还将对内部架构进行调整,营销体系将由渠道驱动变为品牌驱动,确定品牌是公司发展核心,品牌独立于渠道,承担更多的市场策略和资源分配的决策权。

  来自大股东的力挺也给家化派了一粒定心丸。12月12日的股东大会上,平安信托副董事长宋成立也被提名为上海家化董事。曾任上海家化代理董事长的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刘东则指出,平安长期看好上海家化,并会长期持有,期望获得长期的稳定回报,已经投资的5年时间,才是“刚刚开始”。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表示,此次高层人事变动,显示公司在经营变革和提振经营能力上的决心,张东方在2010-2015年出任维达国际CEO期间,在国际化战略和品牌年轻化等方面有出色表现,成功实现销售额从36亿港元上升至97亿港元,后续将助力家化重新出发。

  换帅后的上海家化,能否成功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让老牌国货重新焕发光彩?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时尚集团VS综合日化

  上海家化定位转型的同时适逢日化市场跌宕剧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销售渠道的细分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电视几乎是全国人民接触产品信息的最大信息源,而线下商超则是获取产品的最主要渠道。大众日化品可以用“大生产+大零售+大渠道+大品牌+大物流”的套路横扫市场,只需要垄断电视广告和线下商超渠道,几乎就可以在中国创造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小众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最佳土壤,产品信息获取方式和产品销售渠道有了重大变革。随着越来越多的小众品牌开始蚕食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控制力下降的上海家化和宝洁等大众日化公司的产品再也无法像之前一样垄断市场,整个市场也由大众消费向个性化和长尾化的小众消费转型。据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化妆品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企业基本为欧美及日韩等跨国企业,国内企业仅有上海家化和伽蓝集团在列,同时前十大企业市占率尚不足50%。

  伴随小众消费一起到来的是传统渠道的衰落。随着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百货渠道的销售额不仅整体没有增长并且人流下滑。根据中怡康、尼尔森、情报通等第三方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百货(护肤+彩妆)增速为-3.5%;化妆品专营店(护理类)增速为6.3%;淘系大盘(含天猫旗舰店、天猫专营/专卖店、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全球购及淘宝集市等)的美妆、母婴、个护、家居清洁市场整体增速为26%。这对于以走百货和商超等传统渠道为主的传统日化公司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在新的形势下,面临困境的并不仅仅是上海家化。

  自从2008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日化集团宝洁的销售收入维持在800亿美元上下浮动,增长几乎停滞。2016财年公司营业收入甚至同比下滑7.7%至653亿美元,这个成绩还不如10年前,公司2006财年的水平——682亿美元。2010财年以来,宝洁的扣非后净利润7年中有4年出现下滑,其中2015财年更是大幅下跌22.15%至90.6亿美元。

  与上海家化“收缩战线”类似,宝洁也通过裁撤品牌来“精兵简政”。过去的2015年是宝洁重大改革之年,这艘已经187岁的“航空母舰”通过出售、停产及自然淘汰等形式,放弃了旗下约90 到100个规模较小的品牌,它们的年销售额基本都在1亿美元以下。公司希望专注于包括汰渍洗衣液和帮宝适纸尿裤在内的70到80个消费品牌,这些品牌合计为公司带来90%左右的销售额,贡献约95%的利润。

  但宝洁与上海家化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方面,细分品牌不足,无法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降低单一产品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现有品牌老化,难以追赶消费升级浪潮。宝洁公司CEO大卫·泰勒(David Taylor)表示,宝洁目前正面临许多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除了美国业务持续多年增长疲软,在中国宝洁也未能利用好中国消费者收入不断提高的机遇。

  2012年开始,宝洁中国占宝洁集团的收入比例一直维持在 8%。但宝洁中国的总收入每年都在下滑,2015年营收较2013年下滑7.6%至61亿美元。根据2016年4月份电话会议记录,在第一季度,整个新兴经济市场(含中国)出货量下滑5%。至于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除了神仙水SK-II之外,管理层拒绝透露任何数据。反观欧莱雅,通过在全球各地频繁的收购和勤劳的本地化,集团实现了从奢侈到大众消费品的通吃,搭建了一个“品牌金字塔”。按照价格不同,欧莱雅旗下产品在中国从塔底到塔尖都有相对应的品牌:在塔底的大众消费领域,集团拥有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和小护士;在中部,集团推出了薇姿、理肤泉等药妆品牌;在塔尖的高端市场,兰蔻、碧欧泉、羽西、科颜氏、植村秀和郝莲娜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在专业美发市场,卡诗、欧莱雅专业美发和美奇丝也为大众熟识。在运营上,欧莱雅非常重视各个品牌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品牌都有各自的广告、渠道、促销和定价策略。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般的消费者根本不会把商场专柜里流光溢彩的高端品牌跟超市里打着“欧莱雅”旗号的洗发水和染发剂联系在一起,欧莱雅集团也成功地通过“平价奢华”的多品牌战略实现了业绩的稳定增长。通过这一系统分层定位的品牌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同为日化巨头的宝洁(PG.NYSE)相比,近年来欧莱雅平滑经济周期的能力明显更强。2010年以来欧莱雅的营业收入基本都处于上升态势,一半的年份收入增长比率甚至达到了两位数,只有2014年同比微降1.94%至225.3亿欧元。净利润也均处于增长状态,2014年净利润甚至同比飙升65.53%至49亿欧元(附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886

陳德霖:外匯基金10月底收復失地

1 : GS(14)@2015-11-08 23:54: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金管局剛在周一公布,第三季外匯基金出現巨額虧損,因而惹來市場譁然。事隔數日,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撰文,透露隨着10月份的巿場回穩,根據初步數據,外匯基金在10月底已基本收復了首三季失地。

外匯基金在第三季勁蝕638億元,是歷來虧損最多的一季,以百分比計回報下跌1.9%。首三季則虧損368億元(見圖),回報跌1.1%。陳德霖周一在立法會上曾經表示,對大市波動感到「無能為力」,但希望年底前能收回部分失地。

冀公眾以中長線評表現

然而,事隔僅數天,陳德霖昨日撰文,透露外匯基金在10月底已經基本上收復了首三季的失地,意味單是10月份已錄得大額正回報。但他亦強調,金融巿場變幻莫測,金管局會繼續謹慎地去管理外匯基金,嚴守紀律,不去短炒,以免承受重大風險。

外匯基金在第三季巨虧,主要因為香港股票及其他股票分別虧損307億元及341億元,但踏入10月,環球金融市場氣氛回暖,恒指及國指全月累升8.6%及10.5%,MSCI環球指數亦升7.8%。

因此,陳德霖又再次為第三季的巨額虧損解畫,指期內環球主要指數都下跌,例如恒指見歷來最大單季點數跌幅,全球對冲基金指數錄得4.3%的負回報,連強積金基金在第三季亦整體錄得9%的負回報,希望公眾以中長線的角度去評價外匯基金的表現。

「無能為力」指市况非減虧損

對於他在周一曾經說過「無能為力」,陳德霖強調是指無力去左右惡劣的投資環境,不代表金管局沒有盡力去減低虧損。實際上,在過去兩年,他預期投資環境將持續惡化,所以從幾方面去增強外匯基金的防禦部署。首先減持了長期債券並增持現金,同時減持非美元資產。另外,又加快多元化投資的步伐,包括投資於私募基金和房地產的「長期增長組合」投資新項目的金額,由2014年約50億美元,增至今年首10個月的90億美元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76

港股七連漲一年最長升浪累飆1,160點 再上揚2.6%可收復今年失地

1 : GS(14)@2016-04-15 16:25:08

【本報訊】港股七連升創一年最長升浪!大市先亢奮後回穩,無阻七日勁升1,160點的強勢,刷新去年3月底以來的連升紀錄之餘,距離今年倒升的目標只相差不足3%。專家認為內地經濟數據足以撐起港股中線收復今年失地,惟近期兵臨超買區,喘息之際亦是吸納落後股之時。記者:何仲豪


市場觀望今日公佈的內地上季經濟增長(GDP),恒指昨高開297點後曾觸及21511點的逾三個月高,但半小時亢奮過後大市轉趨審慎,昨10時開始至收市,港股皆在21300點水平處窄幅上落,收市報21337點,升179點或0.9%,距離去年收市位21914點僅相差2.6%。H指收報9237點,升46點或0.5%,連升五日共進賬6.8%。主板成交回落至846億元,淡友再收斂,沽空率降至10.4%的兩個月低位。截至昨晚9時,恒指夜期再升99點,報21442點,高水104點。




技術指標已超買

恒指七連升過後市盈率(PE)已回升至10.4倍,9日相對強弱指數(RSI)已屆75.9的超買水平,為去年4月「港股大時代」後最高。早前熱炒的鐵路及基建股更呈嚴重超買,中交建(1800)、中鐵(390)9日RSI分別達86.4及84.5,兩股昨早段創今年新高後回軟,中交建更倒跌2.3%收市。昨有內地傳媒引述官方知情人士指,首季增長將略低於去年第四季的6.8%。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相信,中央已「學精」不會公佈好壞參半的數據令市場混亂,故首季GDP將跟隨外貿及製造業數據,達至預期的6.7%,但市場已偷步炒起消息,故數據出壚後未必顯著刺激大市。他補充,經濟造好步伐可望延續至第二季,吸引基金繼續追貨,季內上望21800點機會大,甚至挑戰今年倒升。



專家料短線回調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近期股市很大程度上已反映數據造好因素,連日累升逾千點而且平倉盤「冚得七七八八」,短線或回試至21100點整固,但亦提供買貨時機,相信落後的藍籌例如獲主席李兆基增持的恒地(012),以及國策扶持的內房有吸納價值,以去年5月開始的跌浪計,大市可挑戰二萬二關的黃金比率0.382倍水位。
A股方面,滬綜指昨V彈升0.5%完場,深成指則升0.8%,兩市成交回落23%至不足6,300億元人民幣。滬股通連續六日吸資,累計達70億元人民幣淨流入,周三錄得半年來首度走資的港股通,昨日再有輕微淨流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5/195718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306

H指兩分鐘閃跌200點 速收復失地 傳大戶掟內銀觸發下挫

1 : GS(14)@2016-05-19 02:30:00

■市傳有大戶瘋狂拋售內銀,觸發H指在兩分鐘內閃跌200點。 資料圖片



【本報訊】港股闖二萬鎩羽而歸,大戶即狂掟內銀觸發H指閃跌!恒指昨連跌三個交易日後反彈,惟兩次試闖兩萬關遇阻後,H指午後突直插並倒跌,兩分鐘內急瀉約200點後,又迅即收復,期間H指期貨錄巨額成交,三分鐘內成交張數已佔全日11%。記者:余倩敏



恒指昨稍低開後逆向攀升279點,惟升抵19998點的兩萬關前即掉頭,午後再試闖亦失敗,H指跟勢走上之際,於下午2時14分突異動,兩分鐘內由升約1%轉為跌約1.5%,急跌約200點,惟及後數分鐘跌幅又迅即收復並倒升,觸發兩隻H指牛證無辜打靶;恒指亦幾乎於同一時間出現閃跌,兩分鐘內急瀉178點,但數分鐘後跌幅已大部份收復。恒指最終收報19883點,升164點或0.8%;H指收市升11點或0.1%,收報8312點。



港交所:無錯盤報告

H期在2時14分至16分的三分鐘內亦錄1.5萬張成交,恒指三分鐘內亦共錄近8,000張成交,相較早段每分鐘成交只以百張計。閃跌原因眾說紛紜,有揣測認為是由俗稱「肥手指」的錯誤交易所致,但港交所昨指並無接獲任何與H指期貨有關的錯盤報告。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出,閃跌或與市傳人行摸底內銀不良貸款真實性有關,他不排除有淡友借傳聞進行沽H股、買入藍籌股的交叉盤操作,所沽H股包括內銀,而且當中涉及程式盤,因而拖累H指急跌,由於港股近期成交疏落,他認為類似異動有機會再現。另外,有基金經理透露,有外資基金因傳聞而狂拋內銀股,導致H指離奇閃跌。




大市沽空比率仍高企

翻查紀錄,單是建行(939)昨2時14分至2時15分短短兩分鐘期間,已錄34宗過百萬元大手沽出,成交金額合共9,715萬元,佔該股全日成交金額近8%。事實上,內銀昨亦成為空軍目標,大市昨日成交偏低僅564億元,沽空比率由18%跌至16%,錄歷年第四高紀錄,多隻內銀逆市報跌之餘,招行(3968)及民行(1988)的沽空率接近六成。另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前夕,中資券商股因市場炒作宣佈深港通而受捧,中信證券(6030)升逾3%,港交所(388)早段曾升近3%,但收市升幅收窄至只有0.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7/196151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18

港股見二萬一收復脫歐失地

1 : GS(14)@2016-07-06 07:46:45

【本報訊】恒指收復脫歐失地,升抵二萬一關鍵水平。深港通即將獲宣佈的預期降溫,但無礙恒指在「七翻身」月開局日再漲1.3%連升三日,重上三周高位。不過分析指大市已升抵阻力位,加上避險情緒未消,持續反彈動力已漸減。



港鐵領展再創新高

恒指昨升264點,報21059點,三天累升886點,較上周四英國脫歐公投前高0.9%;H指亦收復失地升89點或1%,報8802點。全日成交686億元,沽空比率10%。目前72%藍籌較脫歐前有進賬,尤其高息股最受捧,中電(002)、港鐵(066)及領展(823)再創歷史高,相反長建(1038)、長和(001)及滙控(005)仍跌半成至一成最跑輸。在一輪升市後,恒指21100點水平的熊證重倉區已淪陷,昨逾60隻熊證遭打靶後,殺熊誘因已減,專家亦認為恒指已升抵阻力位。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指,貴金屬及高息股等避險資產續創近期高,反映避險情緒仍未回落,歐股乏力下亦難寄望外圍股市帶動恒指,並預期環球各國央行短期未必會出手放水,料港股本輪反彈已完。華金研究(國際)研究總監陳鳳珠亦提醒,陸續有本地上市企業開始發放盈警,中期業績料揭示企業基本面欠佳,故預期大市雖可再上,但傾向較為波動。她又指恒指面臨21300點及21600點兩關阻力,需借助經濟數據或內地放水等利好消息始能突破,惟不排除恒指短期內無法企穩在二萬一關。除港股外,A股同亦逼向關鍵的三千關,萬科A股昨早開市跌停,拖累滬深兩市稍微低開,但衝擊低過預期,大市及後倒升,滬綜指收報2988點,升1.9%;深成指升1.45%,兩市成交6,586億元人民幣,周期性板塊如資源及金屬股炒上。今年4月中A股失守3000點後,曾在5月初及6月初回升至接近該水平,但均未能升穿,其後大市掉頭向下,再跌回2800點附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5/196818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01

新界西:尹兆堅領軍 盼收復失地

1 : GS(14)@2016-07-12 08:12:38

幅員最廣的新界西維持9席,因泛民策略失當,建制上屆爆冷多佔1席達5席。吸取兩張名單得票多卻零議席的教訓,民主黨今屆縮至一張名單出征,由尹兆堅擔大旗,何俊仁及李永達抬轎,強勢盼收復失地。本來民主黨佔一席非難事,但同是溫和泛民的民協馮檢基失落區選乏超選入場券後,跨區搶灘延續政治生命,聯同公民黨及傘兵等,泛民名單達11張。





受惠於泛民部署失當而成功偷雞的民建聯,今屆打穩陣戰減少一張名單,只由陳恒鑌及梁志祥領軍,本來與工聯會麥美娟冧莊沒多大難度,但去年勝出區選的何君堯成西環新愛將,撐政府較兩愛國政團更賣力,預料搶走原屬傳統建制的激進左派支持;鄉事票流向,或成建制選情關鍵,爭冧莊的新民黨田北辰選情續被看高一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12/196914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42

資金追落後中資金融股發威H指收復今年失地

1 : GS(14)@2016-08-16 06:24:11

【本報訊】資金挾完藍籌挾國企,H指追落後今年首倒升!深港通憧憬未完,A股突然發力帶挈恒指直逼二萬三關,今年大落後的H指更借勢連升8日、並連續6日跑贏恒指,累計今年倒升0.5%,中資金融股成升市火車頭。有基金不排除港股已有新資金進場,早前強勢的本地概念股短線料出現獲利資金,並轉而流入中資、甚至次線股追落後。記者:林靜



深港通傳最快本周宣佈開車,A股昨埋單大升2.4%,恒指昨低開1點後隨內地走高,一度升208點至22975點,在二萬三關前稍受阻,收市升幅收窄至165點或0.7%,報22932點,工中建三大行及兩大內險升幅介乎0.9至3.8%,已合共貢獻大市90點或逾半升幅;而10大升幅H指成份股中,有8隻均為中資金融股,帶動H指明顯跑贏大升154點或1.6%,報9708點,並連升8日累計進賬8.1%,首次收復今年初「A股熔斷」後的失地,錄去年12月底以來新高。



內險券商股反彈半成

內險及券商股昨成焦點,獲復星(656)考慮增持的新華保險(1336)狂飆7.2%,中國太平(966)亦漲4.6%,海通(6837)漲約半成,全數累計今年升幅仍跑輸大市,中國太平更仍錄近三成跌幅。事實上,目前H指累計今年倒升0.5%,但與恒指同期有近半成升幅仍有距離,昨全日主板成交額連升四日至893億元,為一個半月高,當中H指成份股的成交額佔235億元或26%,較上月普遍不足兩成大增;相反,藍籌股成交比例則由本月初的四成跌至昨日的34%,反映有資金由藍籌流向國企股情況。



■H指連漲8日,昨再升1.6%。 李潤芳攝

低殘二三線股將接力炒

以立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林少陽指,大市值股份領升多時後,近日成交額明顯上升之下,輪到基本因素未改善的中資大市值股炒上,反映資金充裕的機構投資者或大戶開始入市,股市供求已有微妙變化,倘散戶資金接力,估計下一輪升勢會延伸至低殘的二、三線股,以求短線回報,早前受捧的房託及高息等本地防守股則有機會獲利回吐。荷寶亞太股票聯席主管及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繆子美亦指,近日出爐的內地數據及企業盈利均較預期佳,相信對中資股仍有一定支持動力。不過,大升市下空軍卻未肯收手,整體沽空率昨錄14.1%的一個半月高,盈富(2800)沽空額再高企至近20億元,而熊證重倉區續在二萬三水平,仍為淡友重大防線。中投傲揚基金經理溫鋼城表示,雖然大市明顯調整機會不大,但提防深港通宣佈開車後,會有3至7%的整固,惟短線仍相信恒指可闖上23400點。



■林少陽

【專家對後市看法】

以立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林少陽:「大市未見過熱迹象,反而資金充裕的機構投資者或大戶已開始入市,倘散戶資金接力,下一輪升勢會延伸至低殘的二、三線股,房託及高息股有機會獲利回吐。」



■溫鋼城

中投傲揚基金經理 溫鋼城:「市場資金明顯追落後,短線調整機會不大,但提防深港通宣佈開車後,會有3至7%的整固,惟短線仍相信恒指可闖上23400點,並料以券商股爆發力最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6/197379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