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另一個太陽系?NASA最新發現7顆類地行星丨端點

2月22日,NASA公布一項重要發現——在距離地球40光年的一個行星系發現了7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據悉,這7顆類地行星都圍繞著一顆名為TRAPPIST-1的恒星轉動,其中的3顆(TRAPPIST-1e、f和g)恰好運行於恒星的“宜居帶”上,表面甚至有可能存在海洋。

據了解,這個“迷你太陽系”中的恒星TRAPPIST-1是一顆低溫紅矮星,其直徑只有太陽的8%。假設站在行星的表面,只能接收到地球上所獲得陽光的200分之一。不過由於行星距離恒星十分近,因此所獲得的能量足夠保持體溫。

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有這麽多類地行星的行星系。過去20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但是只有很少的行星位於“宜居帶”上。

斯皮策科學中心主管Sean Carey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他在中心工作14年來最激動人心的發現。

接下去10年,科學家將繼續研究這些行星,確定行星周圍大氣層的成分,以及是否存在液態水和生命。同時2018年即將發射升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也將幫助人類探索更廣袤的宇宙,在外太空繼續探索生命的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14

太陽系有「第九行星」質量是地球10倍 公轉一次逾萬年

1 : GS(14)@2016-01-22 16:06:41

■科學家尚未真正觀察到「第九行星」,只能用電腦繪製模擬圖。路透社



冥王星10年前由行星被貶為矮行星,如今美國科學家透過數學計算和電腦模擬技術,推測到太陽系確實存在另一顆真正的「第九行星」(Planet9)--它位處柯伊伯帶(Kuiper Belt)、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天際,由氣體形成,質量是地球10倍,但至今仍未被人類窺探到廬山真面目。


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布朗與巴特金在最新出版的《天文期刊》中表示,「第九行星」是一顆龐大如海王星的氣態行星,可能擁有行星環或衞星,與太陽的距離比地球遠50倍,或是海王星的20倍,正以「奇異、被極度拉長的軌道」繞着太陽運行,公轉一次需時地球的1萬至2萬年。它與地球的距離也隨橢圓軌道變化,最接近時,兩者相距約322億公里,最遙遠時會在地球約1,609億公里外。布朗表示他們並非直接觀察到「第九行星」,而是發現柯伊伯帶上有六個天體,看似受到神秘物體的引力影響,疑惑如此龐然大物為何從未被人偵測,經電腦運算後,近乎完美地計算出區域內存在一顆行星,驚訝得「下巴跌落地上」。


■布朗(圖)與拍檔巴特金用電腦推算出太陽系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路透社

需強效天文望遠鏡「追星」

科學家在1930年發現冥王星,一度列為九大行星之一,至2005年布朗發現大小相若的天體,才令冥王星翌年在爭議聲中從行星中被除名。數據顯示,新發現的行星質量是冥王星的5,000倍,布朗相信一旦證實它的存在,將會結束對冥王星的10年爭論,「那些為冥王星被摘去行星地位而瘋狂的人,或會為找到這顆真正的行星興奮不已」。真正的「追星」過程還需透過強效的天文望遠鏡,布朗希望天文學界一起努力。他說:「我們本可靜靜地花五年在天空中搜索,但我寧願被人捷足先登,好過由我花更長時間發現。」美國太空總署的「新視野號」太空船去年7月曾掠過同樣位處柯伊伯帶的冥王星,可惜新發現的行星位處相反方向,「新視野號」不會遇上它。「新視野號」首席研究員斯恩特對「第九行星」的存在有所保留,指「類似的研究每隔數年出現一次,但這些預測從未被證實」。美聯社/德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2/194620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77

歷時五年 成功進入軌道 朱諾號抵木星 窺太陽系起源

1 : GS(14)@2016-07-06 08:11:12

「歡迎來到木星。」在地面人員歡呼下,美國太空總署(NASA)無人探測器「朱諾號」(Juno)本港時間昨天中午前,成功進入木星軌道,完成五年旅程最凶險一步,前所未有地接近這個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老大哥。在未來20個月,朱諾號將窺探木星厚厚雲層下的秘密,並為太陽系形成之謎尋找答案。


進入木星軌道之所以凶險,是因朱諾號在27億公里飛行旅程後,已加速至時速逾25.7萬公里的最高速度,卻要火箭引擎開盡35分鐘,一口氣燃燒7,900公斤燃料,讓它減速至時速1,951公里,輕輕進入木星軌道。由於木星至地球通訊有至少半小時延誤,這高難度操作完全由朱諾號自動控制,如有任何失閃,就會飛越木星無法回頭,令任務所花11億美元(85.8億港元)泡湯。


■朱諾號進入木星軌道前,傳回木星及其主要衞星照片。


朱諾號傳回好消息後,NASA加州噴射推進實驗室的控制中心爆出歡呼聲。任務首席科學家博爾頓讚揚同事「完成了NASA歷來最艱巨任務」,之後在記者會豪言:「我們到了那裏,在軌道中,我們征服了木星。現在有趣的部份開始了。」木星的英文名字Jupiter是來自羅馬神話的天神「朱庇特」,朱諾號取名自朱庇特有看穿雲層能力的妻子朱諾。探測器上鏡頭、磁場計、重力探測器等九台科學儀器,將探測木星內部結構、大氣成份等資料,解答木星是否有固體核心、大氣中有多少水份等問題。


■朱諾號將有助科學家了解持續幾個世紀的木星「大紅斑」風暴。

最快數日傳回新照片

由於科學家一般相信木星是太陽系最早形成的行星,這些問題也關乎太陽系形成之謎,如發現木星大氣水份多,就顯示木星形成時離太陽較遠,後來才移到現在軌道。這過程可能也令其他行星移位,令地球剛好落入宜居帶。木星的巨大質量和位置,也成地球等較近太陽四行星屏障,保護它們免受小行星頻密撞擊。但朱諾號進入木星軌道時,為安全關掉所有非必要器材,料最快數日後才有木星新照片和片段傳回地球。探測器上所有器材將於8月27日全部打開和試運,並將在當日首次拍攝接近木星的照片。NASA昨公開朱諾號之前所拍木星及其主要衞星以不同速度運行的片段,博爾頓形容是首次實時拍到天體相互運動,可見「我們太陽系之王被一眾門徒圍着轉」。朱諾號將圍繞木星飛行37次,頭兩圈循長橢圓軌道飛行,飛一周要53日,後來將轉至較小的雞蛋形軌道,飛一周只需14日,最接近木星雲層距離在5,000公里之內,亦是首個繞木星兩極軌道飛行的探測器,可全面蒐集木星數據。NASA之前有七個飛行器曾飛越木星,1989年升空的「伽利略號」有進入木星軌道,但離木星最近60多萬公里。



繞37圈飛大氣層自毀

朱諾號由三塊巨型太陽能發電版提供動力,破了歐洲航天局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太陽能飛行最遠紀錄。朱諾號將多次穿越木星強烈輻射帶,相當於照1億次牙科X光,船上電腦和敏感器材都要放在180公斤重的鈦金屬箱內作保護,但估計儀器仍會抵受不了輻射衝擊,所以在圍繞第37次後飛入木星大氣層自毀。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朱諾號關鍵數字



28億公里

朱諾號從地球航行到火星的距離



5,000公里

朱諾號在木星軌道飛行最接近雲層的高度



48分19秒

由木星傳送無線電訊號回地球所需時間



20個月

朱諾號環繞木星執行任務時間



9款儀器

朱諾號攜帶了9款儀器,量度木星地心吸力、磁場、大氣層水份,並拍攝雲層和光等



3對翼

朱諾號備有3對太陽能翼,可發500瓦特電力,是航程最遠的太陽能太空船資料來源: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6/196833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