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存款剩一萬 辦出外勞蘋果日報

2011-7-18  TCW




他的人生,在所有傳授生涯規畫的教科書中,都是個完全不及格的案例。

三十五歲、研究所念了四年沒畢業、存款只剩一萬元,新婚才剛滿一年,好不容易有了就業的機會,卻是一個連續六個月拿不到薪水的工作,而他瞄準的商機,更是普遍被認為台灣社經地位最低、最沒有賺頭的族群—外籍新移民。

他是張正,台灣最大東南亞語報紙《四方報》的總編輯。五年前,一個「傻」念頭,他用《立報》前社長成露茜贊助的五十萬元,創立了越文報《四方報》(月刊)。

越勞一句想識字,萌生辦報念頭

這個傻念頭,在五年後開花結果,《四方報》這個「小報中的小報」,在眾人看衰中,不僅沒死,更幾經茁壯,發行量比當時多了五倍,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業壹傳 媒集團,也跑來跟他做生意,名聲所及,甚至連遠在越南的外交系統,也不敢輕忽他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四方報》已經成為台灣六十萬外勞及新移民,最重要 的心靈安定力量及對外溝通橋樑。

回想當時,「台灣人覺得我們瘋了!」正逢壯年的張正不諱言,投入《四方報》,周遭親友認為他越做越偏鋒、旁門左道,他舅舅曾透過關係介紹跳槽大報,他卻一 口婉拒;連幼時都跟他借錢的弟弟,也罵張正已經年過三十還不懂賺錢,看著張正一路走來的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蔡家煌就笑稱,「他(張正)是全台灣唯一一個給老 婆養的總編輯!」

回想來時路,「其實一切辦報起源,只是樸素的正義感,」張正表示。早在二○○五年,當時攻讀東南亞研究所的他,就帶著新婚妻子、現任《四方報》發言人廖雲章去桃園教會教越南外勞中文,十坪大、沒有冷氣的空間,每次上課都擠滿三十人,課堂上每個人學習欲望很高。

一次,看中午用餐時鋪上的過期中文報紙,一位學生不經意說出口的心聲:「真希望有一天可以看懂上面所有的字……。」讓張正萌生辦報想法。同年十月,他隻身 遠赴胡志明市學越文,異地四個月,為了想看中文,連宣揚法輪功的刊物都愛不釋手,感同身受,更深刻體會異鄉人語言不通的痛苦。

儘管辦報方向及輪廓仍不清楚,他仍隱隱察覺在台的二十萬名越南人,是沒人經營的閱讀需求藍海。

用惡補越語編報,自己排版、送報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與當時《立報》社長成露茜談辦報想法,她慨然答應幫忙,但一年預算只有五十萬元。張正了解,機會來了,得用不同的方法才抓得住。因為 在他之前,一些獨立個人發行的外文刊物,已經陣亡,而政府發行的越文、泰文刊物,對真正新住民來說,只是可有可無、聊備一格的政令宣傳品。

二○○六年九月,《四方報》試刊前,他花了半年,調查自己接觸的越南人,發現婚姻、家庭與工作等心得,是他們感興趣的主題,於是開始四處徵稿;同時,開車 拜訪台北、桃園越南雜貨店與餐廳,尋找定點贈閱通路,卻遭受冷言冷語,「哪有人要做這種賠本生意,你們是瘋子、神經病!」但張正依舊不放棄。

冷水被澆了不少,但張正還是硬著頭皮,憑著四個月惡補的爛越語,自己排版、送報,就在沒正式編制、資源不足的克難環境下,開始「文盲辦報」的生涯,四千份越南文《四方報》試刊號,終於在二○○六年正式問世。

讀者來信感謝,五年累積上萬封

想不到試刊後,來自四方的詢問、感謝都湧進《四方報》。為方便服務讀者,張正索性把手機號碼刊在報紙上,結果每天至少多了數十通好奇、詢問或吐苦水等千奇 百怪的電話。兩週內,讀者投書從一天有一、兩封,大幅成長至每月一百封,最高曾到四百多封,五年來共累積一萬五千多封來信。《四方報》之前,張正十年的記 者生涯中,只收到三、四個讀者回饋,且多半是受訪者抗議寫錯名字或誤解意思;如今,全是感謝。「前幾個字看得懂是謝謝……,每來一封,更篤定(做的事)是 對的,」張正說。

連台東、屏東都有雜貨店主動來電索取,伊甸基金會等新移民團隊,也預訂五千份當家訪的伴手禮,讓第二個月發行量直衝上萬。為壓低印刷成本、爭取廣告,他再孤注一擲,想把一年五十萬元預算,在前三個月全部砸光,就是要衝高發行,進而帶入廣告。

眼看預算遲早用盡,三個月後,貴客上門了,全球匯款服務公司——西聯匯款正式進入台灣,看到《四方報》在越籍移民間受歡迎的程度,主動敲門登廣告。這股及 時雨,《四方報》生存下來了。五年來,《四方報》除發行量多了五倍,三年前轉虧為盈,成功切入OK、萊爾富等便利商店通路,完銷率逼近八成,遠超過主流雜 誌的五成。除了越文版之外,又多了泰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印尼文等四國語言,每月廣告最高破八十萬元,儼然是「東南亞的蘋果日報」。

《四方報》最歡迎的版面之一,是「紙上問診」,這起因於越南籍新移民,因聽不懂醫囑而恐慌,轉而求助《四方報》。張正團隊便和台灣國際醫學聯盟合作,把相 關醫病問題先譯成中文,得到專業解答,再回譯越南文,目前還有上百名個案正排隊問診。長期接觸越配的蔡家煌有感而發:「如果沒有《四方報》,不知道他們還 會被騙幾年!」

為了新台灣之子,再推四種語言報

承載著數十萬人的情感,《四方報》及之後衍生出來的部落格,已成為在台越南讀者黏著力極高的一份媒體,歸心似箭的外配求助、台籍老公對越籍老婆的懺悔信, 及抗議政府要讓基本工資與外勞脫鉤的意見,都會透過《四方報》這個平台發聲。還有一位淡水讀者,在《四方報》象徵月圓思鄉的農曆十五出刊日後,不過晚一天 沒收到,馬上打電話給張正:「你是不是忘了我!」更有一次,《四方報》在內容中鼓勵越南勞工爭取自己的權益,想不到這言論被仍是共黨執政的越南外交系統發 現了,連忙透過管道,隔海「勸告」《四方報》注意言論尺度,別「污染」越籍勞工的純正思想。「張正很有魅力,他是台灣二十萬越南人的偶像,」《四方報》第 一位志工、曾是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的越南華僑羅漪文觀察。

表面上,《四方報》幫助的是在台數十萬新移民(工),其實在張正眼中,是為台灣儲備下一代的競爭力,因為台灣社會的國際觀「有缺陷,少了半隻眼睛,」忽略 了外配所生下的下一代新台灣人力量,他認為,只要這批新台灣之子能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將來就會成為既了解東南亞文化,同時兼具台灣人勤勞聰明的第二代台 商,這批生力軍將比目前台商更具有區域融合的能力。

因此,在《四方報》根基稍穩之後,二○○八年,張正再推出泰文《四方報》,今年五月又陸續推出印尼、菲律賓和柬埔寨等共五種東南亞語報紙的「五語倫比」計 畫,讓讀者擴及全台近六十萬名外勞和新移民族群。這次,阮囊雖不若以往羞澀,但已屆不惑,身家財產離「五子登科」的標準,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他還是每 天甘願坐公車上下班,一點一點朝著他的傻瓜夢前進。

【延伸閱讀】阿甘2號

《四方報》總編輯張正,40歲

事蹟:為台灣60萬名外勞、外配族群辦報,共有5種東南亞語文版本下個傻目標:「外婆橋計畫」擬利用暑假,讓新台灣之子的國小老師和外配母子一同回娘家,體會語言不通的異鄉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1

限制外勞有助國人就業?


2011-12-05  TCW

 


Q:最近新聞看到有人申請外勞看 護遭拒,理由是醫生不能開具證明,為什麼用外勞也要申請呢?

A:限制人們使用外勞看護,是要保障本勞的就業機會,這種主張是這樣說的:如果大家都用外勞看護,就減少本勞的就業機會,因此要由醫生把關,只有真正有需 要的人,才能使用外勞看護服務,這樣才不會讓本勞就業機會減少。

這種主張是典型的重商主義式謬論。人們之所以對外勞看護有需求,是因為外勞能比本勞用更低代價提供服務。不准人們使用外勞看護,就是強迫他們不能使用較便 宜的外勞,而必須使用較貴的本勞。既然消費者要花更多錢雇用本勞,就少了一些錢可以購買其他財貨。消費者不是過得更好,而是過得更差了。

因此,就算限制使用外勞看護,真的能保障部分國人就業機會,這種保障也是建立在犧牲消費者基礎上的。

更何況,「限制外勞看護可以保障國人就業機會」,這種主張是在偷換概念。事實上限制外勞看護不是在保障國人的就業機會,而是在保障國人「做看護的就業機 會」。

外勞能比本勞以更低代價提供看護服務,意味著本勞是不適合做看護的。不適合是指:本勞做看護的「機會成本」較高,也就是本勞做看護,得放棄其他有價值的工 作機會。

外勞做看護的機會成本較低,因為他們通常沒什麼更有價值的其他工作機會,因此要他們做看護,人們不用付出太高薪資,就能把這些外勞吸引過來。但本勞的其他 工作機會卻比外勞多,人們若想用本勞看護,就得付出較高薪資,才能把本勞從其他工作機會吸引過來。

如果不准人們使用外勞看護,強迫人們使用本勞,那就是讓機會成本低的外勞不能做看護,卻讓機會成本高的本勞繼續做看護。如果張三明明很適合寫程式,卻硬要 他去打棒球,然後讓棒球天生好手李四,只能在圍牆外看張三打球,強迫人們去做不擅長的事,然後說這是在保障他的就業機會,這不是荒謬嗎?

而且,當前這種外勞看護申請制度,還造成一個後果,那就是提供人們「尋租」(rent-seeking)的誘因。現在要申請外勞看護,得由醫生填具量表, 過關與否掌握在醫生手上。這就讓想申請外勞看護的人,有動機給醫生額外好處以求過關。這就像政府的公共工程標案,決定誰能得標的官員,就會收到申請廠商的 紅包或人情關說一樣。

這並不是暗地假設醫生道德敗壞,一定會要好處收紅包,而是這種制度會引誘人們有動機去做這種事,而要防範這種事,就需要更多政府監管與限制,這又給民眾帶 來更沉重的成本。與其讓醫生層層把關、政府管東管西,為何不把決定權還給消費者,讓他們決定要不要購買外勞看護服務呢?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4

中國外勞

金融時報做左一個紀錄片專輯,題目係「中國增長奇跡的終結」。

初時以為唔需要睇內容、都大約知道講咩,點知最後都幾有啟發性。

人口老化、勞工成本上升、其實呢啲問題我地都耳熟能詳,不過到中段有一個消息,就相當令財經界震撼,原因係、中國原來已經在「輸入外勞」!!

一聽之下,以為不可思議,以中國勞動密集的工業大國,居然要搵外勞?

但其實係個別工廠、用「黑工」方式,由越南輸入外勞,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地區。由於越南外勞,計埋「黑工」成本,仍然較內地低一半,所以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如果問下有喺內地設廠既朋友、其實都可以了解,內地平均工資,由2008年1340元人民幣,倍升至去年超過3000元,漲幅超過一倍,成本實在唔輕。

而且現行勞動法、令僱主要解僱一個工人,成本相當之高,所以已經不止一次聽聞在內地設廠既外資,由於唔想承擔關閉廠房成本,索性一走了之。

所以當今個星期一、財長樓繼偉在全國直播中,提議修改勞動法,即時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微博上不斷「滾動」批評佢既文章、直指樓繼偉係反動勢力、代表資本家利益,意圖將工人綁喺血汗工廠上。

喺內地直接批評現任部長、可以話相當少見,而且微博未有要求「刪貼」,更加暗示,樓繼偉既言論,未必在國務院內部獲得共識。

平心靜氣分析樓繼偉既言論、其係唔係無道理,內地勞動法係過分保障工人,而且最低工資水平,以北京廣州為例,高達時薪超過2.8美元,雖然仲係低過美國及日本大約6至7美元水平、但考慮埋PPP物價指數調整,水平一啲都唔低。

內地要推行供給側改革,解決僵屍企業其實先係關鍵,但煤炭鋼鐵去產能可能引發數以百萬計下崗工人,到底中央、特別係習大大能否承受,顯然係真.考驗。

有明眼人提醒,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無再提勞資關係,只係話要守著失業率不跌,其實聽聞地方政府好有意見。個個領導、而家一心都只係想搶一千億專項基金,睇下可以分到幾多。

到底供給側改革、最終要邊個人「埋單」?
由最新人行擺明要求銀行為國「捐軀」,將債仔變成股東,只不過係再次犧牲內銀既股東,一齊陪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05

中國籍外勞新加坡討薪以死相逼 海外維權急需指導

1 : GS(14)@2012-12-17 23:40:34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yzjj/20121209/202713945433.shtml
  中國籍巴士司機新加坡罷工事件還未結案,另一波客工維權事件又沸騰了。
  本月6號清晨,兩名來自江蘇,在新加坡務工的建築工人朱貴磊、吳孝林爬上了10層樓高的起重機,向僱主討薪抗議。警方歷經九個小時的談判,才將兩人勸下,隨即被警方逮捕。這期間,暴風雨來襲,時有雷電,十分危險。
  然而,此事發生後,兩名工人於7號雙雙被控。罪名是:非法滯留在起重機上涉嫌擅闖罪。擅闖罪一旦成立,將坐牢三個月,或罰款高達1500新幣。
  兩起中國外勞維權事件,都在新加坡被定性為「非法」。而兩起事件中,工人為維權,都以「魚死網破」之態抗爭,結果卻是勞資雙方均自損三千。
  怎麼幫助中國籍外勞海外維權?表達同情或抗議政府遠遠不夠。
  工人認為維權太「麻煩」
  兩名討薪工人於上週向新加坡人力部提出辭職,也向人力部申訴公司仍拖欠他們薪金。人力部因此要求他們收齊文件以方便調查。沒想到兩人走後,竟爬上起重機威脅討薪。
  據聯合早報報導,僱主因兩人合約未滿就辭職,屬違約,執意扣除他們抵押在公司的一個月薪金和部分工資,各被扣除約2000新幣。他們與經理談判時遭對方呵斥,無可奈何之下,攀高以死威脅。
  兩人的僱主是中江(新)國際有限公司,這是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在新加坡的獨資子公司。雇方中江(新)國際有限公司經理袁愛君受訪時說,公司已於上個月清還兩人工資,但因違約,11月份薪金按工作天數計算,分別給800及1000新幣。而他們卻要求11月足月薪金2000新幣。
  當兩名工人勸下起重機後,其中一人對人力部職員說,之所以這次沒有向人力部投訴,是因為「很麻煩」。
  人力部已調查公司,結果是公司並未拖欠工人工資,目前人力部正在調查公司是否觸犯了僱傭法令,若觸犯僱傭外來人力法令,公司有可能被禁止聘用外勞。
  然而,就算公司違法關門大吉,兩名工人的犯法行為所帶來的罪責也無法減免。遇到勞資糾紛,向衙門討說法覺得麻煩,拿生命開玩笑卻方便可行?
  這種邏輯從何而來?
  中國式抗議:「輿論包青天」
  兩名中國客工拿生命抗議不公,中國籍司機在百度貼吧申訴SMRT種種惡行,用「罷工」給雇方點「顏色」看看。
  這是我們在中國熟知的一種廣為運用的維權方式。
  當弱勢群體的權利得不到保護,想解決問題,唯有將事情「鬧大」,讓媒體熟知,通過輿論的力量,讓公眾口水的壓力逼迫另一方做出妥協讓步,或以慈善的力量改善這類人的生存困境。微博的出現,更加強了這股力量。
  輿論的力量縱然強大,但在中國,卻悄無聲息地代替瞭解決爭端的公共渠道-----政府的監管與法令。「輿論包青天」顯然以同情弱勢的姿態取得了廣大中國人民的信任。而當我們看到農民工要回了工資,上訪者終獲自由,釘子戶得到合理賠償,孩子們吃上免費午餐,這些「成功」的背後,政府到底有多少作為?合理合法的投訴渠道又在哪裡?
  然而,在新加坡,法制嚴明到亂扔垃圾都有詳細罰款標價,這種方式的抗爭顯得作用有限,若危害到公共利益,還有可能觸犯法律。
  民間調查顯示,對SMRT罷工事件,有7成以上的新加坡人認為公司需要反省管理水平,同樣,7成民眾也認為,中國客工不應該違法。
  更讓國人有些氣憤的事情出現了,四名新加坡人居然前往中國大使館抗議。他們稱,希望基於公民的責任,對最近連續發生的幾起中國籍工人在新加坡的非法行為,提呈抗議書,要求中國政府介入中國公民在新加坡的「非法和不文明行為」。
  在這幾起事件中,不僅勞資雙方的名譽都被損害,新加坡在中國的形象,中國人在新加坡的形象,也在沸沸揚揚的輿論中變形扭曲。
  在「法律」面前,同情顯得「勢單力薄」。在各個投訴渠道都嚴明暢通的情況下,有理有據有節地用法律保護權益,才是在新加坡應該懂得的「維權利器」。
  誰來提供維權技術性指導?
  來新加坡的外勞首先要懂得,去人力部維權是正確途徑。
  但初來乍到,客工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英語為工作語言的新加坡,社會環境與中國不同,誰來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關心他們的權益呢?
  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就最近的客工事件,已向屬下兩萬多個僱主發出長達5頁的忠告書,強烈呼籲僱主設立處理員工申訴的機制,公平、負責和迅速地化解員工不滿。
  新加坡組織「客工亦重」(TWC2)為四名被控共謀教唆非法罷工並獲保釋的司機提供住宿和膳食。並稱基於「人道」扶持他們,讓其享有正當的法律程序。
  同時,筆者瞭解到,新加坡關愛會將成立相關法律援助小組,為客工提供相應的法律諮詢與援助。
  這讓筆者不禁想到多年前發生在新加坡的一件事,一位美國男子在新加坡公共場合塗鴉且偷盜,違反了相關法令,被法官處以鞭刑12鞭。美國政府得到消息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出面求情,希望從寬處理,但責罰難逃,最終改為4鞭。
  國法不可輕易更改,當然,公民也應該得到國家的保護。
  美國總統都能為普通公民求情,中國大使館,除了要求中國公民遵守當地法規,能否為海外的中國公民提供維權技術性指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43

建築商博懵 圖聘外勞雜工

1 : GS(14)@2013-03-05 00:20: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04/18183848
勞工處定期都會向勞顧會滙報補充勞工計劃申請狀況。據了解,近期處方接獲多了輸入建造業外勞的申請,部份個案涉及非技術工種。最新一宗個案是,有公司希望引入20多名工程材料檢測員,這份工八成時間在地盤工作,主要負責地盤雜務和按程序抽取混凝土及英泥樣本進行檢測,工作性質與一般地盤雜工無異。有關公司向勞工處聲稱,曾以月薪1萬元請人,但乏人問津。處方經向統計處了解後,發現該工種市場工資中位數為1.5萬元,最後否決有關申請。
據了解,勞工處曾就有關申請諮詢建造業議會及職業訓練局意見。兩個培訓機構均表示,只需一個月時間便可培訓員工從事有關工作;工會意見更認為,培訓數天便可正式上班。
除基層工種外,有公司去年中已向勞工處申請輸入多名地盤管工及機械操作工,月薪約2萬元,但遭拒絕。最近商界重提輸入外勞,有關公司早前再向勞工處「翻兜」,提出相同申請,但同被拒諸門外。處方曾就有關申請諮詢工會及培訓機構意見,一致認為在市場請人並不難。
明知機會極微屢作嘗試
有勞顧會勞方成員指,以往建造商申請輸入的外勞都擁有特別技術,例如試過有承建商成功申請引入仿古建築木作技師;絕少申請輸入非技術工人,他不排除部份建築商博大霧,「佢哋可能覺得試吓無妨,成功闖關當然好,被否決都冇所謂,咪出多啲人工請香港人囉」。
另一位勞顧會成員亦質疑,建築商明知申請成功機會極微,仍然屢作嘗試,「係想話畀政府聽,我哋真係好難請人,現行機制幫唔到我哋」,日後可名正言順向政府爭取另闢計劃專門處理輸入建築業外勞。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表示,勞工處會定期就外勞申請諮詢工會意見,兩個月前有人想申請輸入多名燒焊工,月薪1.6萬元至1.8萬元,最後工會提出反對。他認為,若業界肯投放資源改善工作環境、工業安全和員工待遇,仍有不少青年願意入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83

政府有意加快輸外勞程序

1 : GS(14)@2014-01-17 14:18: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117/news/ec_gca3.htm

【明報專訊】除了強積金對,工商界近年全力推動的輸入外勞問題也是工商及勞工界別另一對壘戰場。據了解,港府正力優化目前的「補充勞工計劃」,近日政府不同工程部門及港鐵陸續往勞顧會匯報工程人力需求情,並有意加快勞顧會審批輸入補充勞工的程序。


梁:有序推工程控制成本

前日的施政報告再提出多項大型建設,民建聯葉國謙昨於特首答問大會上表示,工程造價因人工、機器、材料大幅升,擔心會令港府財政失預算。特首梁振英承認,大型工程造價增加會影響私營公司工程的造價,政府會從從多方面控制成本,包括公共工程的標準,並盡量把公共工程項目有序地推出。

面對勞動人手短缺,商界近年致力倡議輸入外勞,惟前日的施政報告則避而不談。據了解,政府陸續要求發展局、港鐵及相關工程部門「盤點」,為工程及工種的急切性,以及工種勞工短缺情展開評估,而路政署及港鐵月前陸續向勞顧會匯報人力需求。

港鐵人手需求增46%

據悉,港鐵最新評估,至2014年中,沙中線、觀塘線延線、南港島線、高鐵香港段及西港島線等5條新鐵路的土木及機電工程整體人手需求升至18,500名工人,較目前聘用12,700人手升46%。社署上月亦向勞顧會匯報安老院舍護理員人手需求情,指出2012年內離職的護理員達702人,空缺率13.8%,社署近日已停止對「買位院舍」的「非買位部分」輸入護理員的限制。

有勞顧會委員透露,勞顧會暫未有輸入外勞具體議程。有資方代表委員認為,「應該讓勞方明白目前勞工短缺情」,有勞方代表表示,即使輸入外勞,亦不應跳出「補充勞工計劃」框架,強調勞顧會應有審批權。
2 : GS(14)@2014-01-17 14:21: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117/news/ec_gmc1.htm

【明報專訊】前行會成員張震遠旗下的香港商品交易所陷財困「爆煲」,續遭各方債主追討。前資訊科技部高層早前入稟勞資審裁處,獲判賠償140萬元欠薪及福利後,他日前入稟高院申請商交所清盤,同時亦有海外公司入稟加入向商交所追討服務費的行列。


呈請人Andrew Charles Loftus Carter曾任商交所資訊科技部總監,入職兩年多,月薪逾16萬元。他指出,商交所拖欠3個月薪金、年假、強積金供款等,去年10月他獲判勝訴。

爭欠薪賠償140萬勝訴

另外,新加坡公司Intuition Publishing PTE Ltd.日前亦入稟區域法院,向商交所追討服務費。入稟狀指出,該公司與商交所在2011年5月21日簽訂合約,向商交所提供服務,商交所卻拖欠服務費,入稟狀沒有列明涉案金額。

商交所去年5月被揭發入不敷支,向證監會交回牌照,自此商交所及張震遠便不時被債主、前員工、生意伙伴等在不同法院入稟「追數」。

而張震遠及由他控制、持有商交所大部分股份的新效控股亦「周身債」,日前被裁定拖欠財務公司佳富達逾3370萬元,另又被新利控股(1240)非執董梁志漢入稟追討4000萬元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89

勞顧會施榮懷倡放寬外勞

1 : GS(14)@2015-01-13 12:35: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3/news/ec_ggb1.htm

【明報專訊】建造業持續鬧工人荒,料明天公布的施政報告,會觸及建造業工人不足,工程成本上漲的問題,或會提出檢視輸入外勞制度。勞工顧問委員會商界代表施榮懷提出,現時輸入外勞計劃,只限於一工程項目,有空間可放寬讓工人在僱主其他項目工作。金門建築總裁何安誠建議,在工程預審標書時,先由發展局向勞顧會申請一定數量外勞,然後交由承建商申請,冀把申請時期9至10個月,縮短至最快可於3個月完成。


仍有爭議 未必提具體方案

多項鐵路及房屋工程動工,建造界指目前請人困難。據知特首梁振英曾約見工會代表,就檢討放寬輸入外勞一事試水溫。不過,有消息指放寬輸入外勞一事有爭議,料梁只會在施政報告提出勞工不足,影響工程進度及成本問題,未必會具體作出修改輸入外勞方案。

現時輸入外勞,要先由僱主提出申請,經由勞顧會審批。勞顧會商界代表施榮懷指出,現時建造業輸入工人數量不多,指制度有放寬空間,如放寬工人只能在單一工程項目工作的規定。

金門建築去年底統計旗下大部分地盤,以目前聘請約1.8萬名工人計算,整體缺人11%。金門建築董事黎永覺稱,當中以紮鐵工及模板工缺人最嚴重,分別欠缺28%及24%人手,混凝土工缺人15%。黎說,目前勞顧會審批輸入外勞需時約半年,連同審批後為外勞申請工作簽證、尋找住宿等程序,前後需時9至10個月,過程甚長。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稱,政府有意檢討輸入外勞計劃,加快審批程序。他指工會並非反對輸入任何一個外勞,工會也同意,一些技術工種如鋼結構燒焊工、大型鑽挖機操作人員等不足,指如工程受影響,也會影響其他工人生計。不過,周聯僑認為,政府應沿用目前勞顧會把關的制度,如勞顧會同意,工會不反對。

周指近期聽到信息,指政府有考慮過在政府工程或地鐵公司申請輸入外勞,認為由政府及地鐵公司監管外勞較可靠。他指政府有意放寬讓私人承建商輸入外勞,然後可在不同地盤工作,但工會認為監管不容易,指部分勞顧會成員有保留。
2 : GS(14)@2015-01-13 12:36:2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3/news/ec_ggb2.htm



九成市民首重房屋問題


2015年1月13日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明日出爐,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九成受訪市民認為房屋問題仍為報告重點。據悉,房屋及基建發展仍是施政報告重點之一,其中特首會提及大嶼山發展下的交通規劃,例如如何完善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交通接駁,以及日後中部水域人工島所在的東大嶼的交通基建。


新西至港島跨海鐵路機會較大

政府去年開始研究「東大嶼都會」計劃,冀透過在交椅洲以西水域建人工島,打造繼中區及東九龍後本港第3個核心商業區。消息指施政報告建議以此為契機,研究新界西至港島的交通基建,並以興建跨海鐵路的機會較大。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去年中至本月初分兩階段調查,共訪問約2500名市民,首階段37%市民認為房屋問題是施政報告重點,其他依次為政制、經濟、社會福利、醫療及教育等﹔次階段研究再調查首5位市民期望的優次,結果發現九成市民認為房屋問題應重點處理,其他依次為經濟、政制、醫療及社會福利,結果與去年相若。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建議,鐵路由即將興建的西鐵屯門南延線經欣澳、人工島交椅洲延伸至港島西的鐵路站,有望推遲西鐵線飽和。而在人工島建鐵路站,可減低跨海鐵路的「天價」水平。
3 : GS(14)@2015-01-13 14:48: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3/news/ec_ggc1.htm



六成青年重民主甚於經濟


2015年1月13日





【明報專訊】青協昨發表「青年價值觀調查2014」結果,逾六成年輕人認為民主較經濟重要,較2012年增加12.5個百分點,而認為社會穩定較民主重要的比率跌逾6個百分點至55%;僅一半受訪者認為市民意見對政府政策有影響力,但認為選舉投票有用的比率則升近8個百分點。


僅半認同民意具政策影響力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結果反映年輕人不滿現時政治制度不公,但得利益者以經濟及穩定為借口,拒絕改變,加上政府不重視民意,故期望選聽民意的人入議會。

青協於去年8月27日至9月16日期間,電話隨機訪問531名15至39歲青年。結果顯示,認為「社會穩定較民主發展重要」的受訪者由2012年同類型調查的61.5%跌至55.3%,而認為「民主發展較經濟發展重要」由47.9%增至60.4%。

學者:不滿穩定成拒變藉口

鍾劍華指出,雖然調查進行時仍未發生佔領運動,但政改已討論多時,其間的爭拗已引發矛盾和不滿。他分析,政改方案未能滿足社會期望,尤其是年輕人的求變心強,「年輕一代認為政治制度不公平,不滿在制度上佔盡數的人以社會穩定、發展經濟為藉口,遏抑其他訴求,拒絕改善制度」。

調查顯示,認為「市民的意見對政府政策有影響力」的年輕人由62%跌至50.9%,而認為「選舉投票有用」由59.6%升至67.5%。鍾劍華表示,年輕人尤其認為政策被少數既得利益者把持,「因此更覺需要在選舉中,選一些聽取民意的人入議會,這亦反映在最近的年輕人選民登記熱潮」。

此外,「希望移民外國」的年輕人由43.2%升至62.3%,增幅近兩成,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下跌9個百分點至62.6%。

鍾劍華認為,近年對政治制度不滿、中港矛盾、樓價高等不同問題,都令年輕一代更想移民、拒絕接受「香港是中國一部分」這個被賦予的身分,「近年多了學生不想回內地交流,甚至連回鄉證都無申請」。

鍾劍華續稱,隨政府展開第二期政改諮詢、警方檢控佔領者等,預期「社會上的負面情緒將再牽動,短期內看不到有好轉的理由」,面對社會氛氣日差、政府管治困難,認為北京及特區政府均要正視現,包括改善政治制度。
4 : ironforge(21491)@2015-01-13 16:43:31

應該開放啦..有D行業無人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73

遭工聯會拉下馬 指老闆最開心 勞顧會敗選 梁籌庭憂審批外勞失守

1 : GS(14)@2016-11-20 23:41:57

【本報訊】勞工顧問委員會選舉落幕,已連任勞方委員20年的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在未獲工聯會「祝福」下墮馬。梁籌庭接受本報訪問時明言對結果感到詫異,公工聯執委會認為事件意味工聯會「主動要同我哋拆檔」,料雙方日後難再合作。他又表示,政府近年在輸入外勞問題上不斷向勞方施壓,他最擔心勞顧會日後在審批外勞方面失守,寄語接任人守住防線。記者:盧文烈



勞顧會自80年代後期起便由工聯會、勞聯、公工聯、公務員總工會及工團5會代表,瓜分5個勞方委員席位,餘下一席由政府委任,五會一向有默契協調配票。但工聯會大部份屬會今屆卻轉為支持首次參選的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主席劉玉輝,令梁籌庭以67票之差落敗。


預料日後難再合作


梁籌庭說,工聯會手握逾半數選票,「鍾意畀邊個贏都得」。上月底有傳媒報道劉玉輝獲工聯會「祝福」,但工聯會從未通知他改變遊戲規則,「飛起我唔係問題,但點解唔話畀我聽,其實你單聲就得,我可以唔選,甚至改派另一個人選」。他透露,公工聯執委會曾討論事件,他自問過去二十年投入勞顧會工作,「喺勞工問題上,我睇唔到做咗乜嘢係對唔住全港打工仔」。執委會認為工聯會此舉猶如「主動要同我哋拆檔」,相信日後再合作機會極微,「我哋始終係被動」。梁指今屆也有報名參選勞工界選委,但在工聯會坐擁大部份選票下,坦言已打定輸數。



籲接任人守住防線


「僱主唔鍾意我,我完全理解,但如果自己勞顧會裏面嘅(勞方)同事唔鍾意我,甚至唔想我喺裏面,呢樣嘢我一路冇感受得到」。梁籌庭說,今次敗選,相信老闆最開心,「卒之除去眼中釘」。他估計被拉下馬是由於平時態度太強硬,得罪僱主之餘,也觸怒個別勞方委員,「正如你哋(傳媒)所講,無法駕馭呢條友,㩒唔到我嘛」。他不諱言,過往在輸入外勞問題上,與個別勞方委員看法未必完全相同,他堅持否決買位院舍輸入外勞,建造業方面,他也反對輸入扎鐵、釘板等工種外勞,因香港有足夠本地工人應付,但試過有勞方委員反問他:「點解唔畀我入,你話畀我聽」。他說自己過往在外勞問題上是「守得最硬嗰個」,已引起資方及僱主不滿,他最擔心換屆後勞方在審批外勞問題上失守。回顧20年勞顧會委員生涯,梁籌庭說,最有成功感是當年促成最低工資立法。對於新當選的劉玉輝,梁表示不認識對方,一切只能拭目以待,但寄語劉熟讀勞工法例及多了解勞工事務,盡力維護僱員權益,「入到去(勞顧會)就要埋牙做嘢,唔係嚟學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9/198388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96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 倡引入外勞建首置盤

1 : GS(14)@2016-12-22 08:09:05

【明報專訊】107動力成立於2007年,取名源於要求特區政府須依循「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法》107條。該組織目標是爭取政府善用公帑,盡量減少稅款,施政公開透明;其在2013年7月曾與其他20多個團體組成「反辣招苦主大聯盟」發起遊行,要求港府撤回一系列印花稅,主辦單位指有約2.3萬人參加。

作為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曾與施永青深入討論房屋政策,對於施永青提出「首置盤」建議,他有以下補充:「施生的建議只是居屋的變奏版,都是幫助首次置業的低收入低資產港人上車。居屋的問題是由政府負責規劃及興建,落成速度很慢,若改由私人發展商參與,效率肯定較高。另外,我建議可以考慮大量引入外勞作為『首置盤』的建築工人,這樣可令建築成本下降,售價便可更便宜;由於這些外勞是因應『首置盤』而額外輸入的,不會與從事現有樓盤工程的本土工人直接競爭,屬多贏方案,相信面對本港勞工界的反對聲音亦會較小。」

宜加快農地補價轉住宅程序

目前港府的土地儲備不多,「首置盤」的土地從何而來呢?何民傑就此亦有突破傳統框框的建議。他指出,私人發展商目前在新界持有大量農地,建議港府容許發展商以合理價為有關農地補地價,興建「首置盤」,這樣便可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土地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16&issue=20161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