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崩壞的12年國教如何解套?(同書皮) 別被明星高中綁架!

2014-06-23  TWM
 
 

 

2014年,台灣邁入12年國民教育元年,遺憾的是,上路迄今亂象叢生,導致考生與家長焦慮無助,教育專家搖頭嘆息。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要如何補救?在6月20日高中職第一次免試入學放榜之前,《今週刊》深入訪問考生、家長與專家,耙梳問題並提出對策,期待未來能漸步入正軌。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郭淑媛、鄭閔聲、賴若函 研究員.孫蓉萍、楊政諭台北市私立華興中學一對雙胞胎畢業生許人仁、許人友,是十二年國教考試引導教學與適性入學,正反兩極的案例。

許人友知道十二年國教政策時,正值她小學五、六年級。她說:「一開始聽到很開心 不用考試。」七、八年級時,相關辦法陸續出來,大家被制度逼著跑,先是忙著找社團,在學校的一切比賽要拿名次,做很多額外事務;一度傳說要考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大家忙著補PISA;後來政策決定超額比序比作文,同學們就開始補作文、看課外書,一星期寫三篇作文給老師改。「大家很慌,沒人知道該怎麼辦、會怎樣。」「連填志願也變成打心理戰,好像選錯高中人生就完蛋,家長、老師、學生都很不知所措。」許人友說。制度設計彷彿在引誘學生投機,她說,很多人一開始就直接鎖定特招,因為基北特招只考國文、英文、數學,而會考必須準備五科(加自然、社會)和作文,作文風險太高,故全部放棄。

在這過程中,「很多同學選擇直升或出國讀書,不要面對這個痛苦的過程。」她說。

許人友的雙胞胎姊姊許人仁在校成績不理想,常被排擠,很早就決定念職校。三、四月她參加高中職博覽會,決定讀時尚美容,一星期在店裡實習四天、上課兩天,僅週休一日。她與父母約定三年學習必須拿到美容美髮兩張證照,畢業後再決定要不要升學,「她是五B作文四級分(達到「基礎」標準)的小孩;但我對她說,無論成績如何,只要找到興趣,快樂認真學習,都可以活出五A的精采人生!」「她一天工作要十二個小時,一直站著很累,但臉上卻充滿自信光彩,這在學校沒有過。」許媽媽林香蘭對這個女兒的決定很滿意。

是誰綁架了十二年國教?

精英家長、明星高中反彈 政府畏於壓力早已立定志向的許人仁,逃過十二年國教「折磨」人的過程,但今年有近二十七萬名考生就像妹妹許人友一樣,成為新制的白老鼠,迄今出現的亂象無數,整個社會為之大譁。

其實,十二年國教精神是對的,讓學生在沒有升學壓力的環境下,去摸索興趣,多元適性發展。而執行上,就該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就像一九六八年執行的九年國民教育,就近分發,取消考試;但十二年國教執行沒有一步到位,讓考生與家長陷入焦慮深淵。

教育部推出半套的十二年國教方案,主要關鍵就在於家長擺脫不了精英名校迷思,而明星高中的校長、校友強力反彈,執政者又沒有能力說服。

這樣的短視近利,讓全民付出慘痛代價。事實上,國內外相關研究均顯示,從比馬龍效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驗證,高期待會促進學生的高表現)得知,將高分群學生分散到各校,既能使高分群學生的表現優於將他們集中於名校時,更能使其他同儕受惠。

羅東高中前校長吳清鏞曾針對二○○六、○七年學測成績進行研究,基測(升高中)前一○%的學生,如果選擇跨縣市就讀前二志願,與留在當地就讀社區高中,三年後學測(升大學)平均總級分為六十五.二一與六十九.八七,相差達四.六級分。也就是說,只要離家遠,成績就不如就近入學的高中生。

十二年國教總綱委員、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常務理事丁志仁指出,在教育實務上,同儕是較師資和設備更為重要的學習資源。將高分群學生集中於少數名校,既降低了他們自身的學習表現,更因剝奪優質同儕的原因,大幅降低其他學校學生的學習表現,「我們不是要打擊精英教育,而是要分散式精英教育。」贊成十二年國教理念的人所在多有,但執政者卻畏於反對者壓力,不敢戴著頭盔在槍林彈雨下往前衝;他們打算用時間換空間慢慢改,等時間過去了,明星學校光環褪色,改革阻力變小,事情就水到渠成。

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結果搞到只想就近入學,完全不迷戀明星高中的家長學生也無法如願。

亂象1 學區劃太大

就近入學難 不是高分低就,就是得跨區不少考生與家長可以接受十二年國教標舉的「適性」與「就近就學」,但荒謬的制度設計,卻讓這個小小心願遙不可及。

以基北區七萬名考生來說,由於前三志願高中釋出的免試名額有限,於是多數人都抱持一邊申請免試,一邊去考特色招生的想法。成績優秀的A級分考生(精熟程度)為確保有學校可念,被迫在「第一次免試入學申請」(一免)時去填名次較後面的學校,等於搶奪B級分考生(基礎程度)的位置,確定錄取後卻不報到,再攻特招;萬一特招沒考上,再於「第二次免試」重新申請一免釋出的的名額,以確保握有進入公立高中的門票。

高分低就的排擠效應,讓原本可就近進入社區學校的B級分考生,只得申請離家較遠的學校,而C級分考生(待加強程度)、約佔三三%的考生,則更被擠到北北基地理位置更偏遠的學校,財力好一點的,則可能多花點錢上距家較近的私立學校。

一位考生會考拿4A1B作文六級分,她第一、第二志願填家裡走路就可以到的中崙、西松高中,第三志願填南湖,接著就填不下去了,「她哭著對我說,差一志願扣一分,只能到離家越來越遠的學校,老師還說要填三十個志願,但她連五個都選不出來,難道要去基隆讀?」家長難過地說。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說,十二年國教最大的錯誤是學區劃太大,全台現在是十五大學區,北北基就一個大學區,原本要做中學區,但高中分配不均,不是每區都有;加上地方勢力因素,新北市和基隆市都有人要念建中,只好改成大學區,但大學區就會有跨區就讀或超額比序問題。

會考成績排序前一萬名左右的學生,整個夏天可能得在第一次免試、特招與第二次免試的流程中走一趟,浪費大好青春,但這些考生家庭環境還相對優勢;排名在BC級分的考生,有部分是較弱勢的孩子,他們的就學選擇權益卻遭剝奪,值得教育主管單位正視。

亂象2 免試喊假的

考試接二連三 學生根本沒喘息空間十二年國教號稱「免試入學」,但今年三月有術科特招、五月有會考、七月學科特招。金華國中畢業考生小維就嘲諷說:「十二年國教宣稱學生學習無壓力,但我卻從去年七月一路不休息拚到今年七月,沒有暑假,也沒有寒假!」台師大教育系教授黃乃熒質疑,十二年國教應是免試並著重志願。會考應是鑑別基本學力,驗證有足夠能力去讀高中,若沒過關就建立補救機制,暑假和開學後進行補救教育。「但現在以這種沒有鑑別度的考試做有鑑別度的選擇,不瘋狂才怪。」全家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認為,教育部要下決心,如果想要推動社區化高中,就有必要廢除會考,只要存在考試,國中的教學就不會正常;繼續以考試為導向,這會對學生的人格影響很大,當孩子狀況不佳,也衍生出後來放棄學習,甚至產生社會問題。

亂象3 作文定生死

評分不夠客觀 學生一窩蜂去補習「我要去教育部抗議!會考我兒子全部只錯五題,是全校第一,因為作文五級分,申請上建中機率還不如錯二十題、作文六級分的人,加入作文比序根本就是蛋頭官員的荒唐政策!」一位考生家長憤怒地說。考生許人友也抱怨,作文三、四級分可能和五、六級分有差別,但五級與六級分真的有差嗎?

作文是測試國語文學習初步成果,如今變成決戰點,基北區今年以作文篩選前一%考生,導致坊間作文補習班林立,肥了補習班業者。問題在於,作文是相對主觀的評分,這其中不僅牽涉意識形態,考生要拿好成績,可能得寫八股文,也可能是補習班教的「罐頭作文」。

一個政策吵到家長學生壓力那麼大,再好的政策都變成惡果。當然,明年超額比序排序若又改,勢必引發另一波爭議。

亂象4 名校享特權

特招名額放寬至七五% 卻毫無特色台灣社會對明星高中的迷思,超乎想像。會考一考完,即出現「蛋塔效應」,不少家長忙著問去哪裡補習較好。不少補習班推出三十到四十天衝刺班、五A及特色衝刺班,費用一萬到兩萬五千元不等。一位家長替孩子報名特招集訓班,大清早五點就去排隊抽號碼牌,沒想到現場擠爆,排在前面的阿公說,他前一天晚上十點就來了;還有人來搭訕說可以代排隊,一小時三百元,「十二年國教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補習班的餅越做越大。」這位家長說。

許多國中在會考結束後,把前六%的精熟程度(A級)學生集中起來唸書,拚特色招生,八○%以上的基礎(B級)與待加強(C級)的學生,卻留在原來班級放牛吃草等畢業。有些學力夠的學生與家長不想考特色招生,只想就近入學,但國中會給壓力,要考生一定要考特招,這都是凡事講求KPI(關鍵績效指標)惹的禍,升學率被視為辦學績效。

教養專家陳安儀即說,朋友的小孩在學校排名前二十名,會考考差了,第一次免試師大附中可能上不了,校長竟叫她不要去報到,要去參加特招,才有機會上北一女,學生哭了兩個多小時,覺得自己很失敗。「這個眼淚真是白流,她爸媽覺得不念第一志願也OK,但孩子卻從學校得到過多的壓力,學校不該為了升學率,變得很扭曲。」十二年國教無法成功,國中老師、校長心態,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應該要拿掉每所國中外牆的榜單,才能讓國中的教育正常化。

原本教育部規畫特色招生的名額最高是二五%,但在明星高中施壓下,今年竟放寬至最高七五%。黃乃熒認為,明星高中如建中、北一女特招名額太多,反映出學生和老師自認是「贏者」的思惟。諷刺的是,不少特色招生學校,並沒有發展出真正的特色。

華人社會期盼透過考試翻身的觀念根深柢固,但教改主張人本邏輯,主張教育分流的時機越晚越好。陳安儀強調,傳統精英教育,只是讓很多原本的精英變得平凡,「建北不是師資好,是學生好」;國中以前也有名校,實施九年國教之後,因為社區化國中落實,名校都消失了。

高雄市立中正高中輔導室主任郭祥益更指出,很多學生大老遠跑到建中、北一女去唸書,但這些高中生在青春期花大量時間通勤,甚至在外租房子,缺少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並不健康,也把很多住在建北學區內的學生名額佔走,很不公平。

真正應該發展特色學校的,反而是高職,如整合所有基本科目到應用上,包括藝術、餐飲等。

亂象5 課程未更新

政策已上路 新課綱竟要四年後才實施要落實高中社區化,最重要是讓高中高職優質化、均質化,不但在硬體與師資上要拉近城鄉差距;在課程設計上,更要讓每所高中職都能適性教學,也就是各科依據學生能力設計課程,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能跑班上課。所以,高中課程應改變為選修跑班制,讓程度好的學生選修進階課程或資優課程,有不同興趣的學生能選修多元課程適性發展。這樣,才能說服精英家長接受孩子就近入學,不必擔心就讀到不良學校、遇到不適任教師。

不過,十二年國教第一屆高中生今年秋天入學,課程內容與教材,卻仍沿用舊制,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十二年一貫課程總綱」,竟然二○一八年才要實施。

教育部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草案,將九年一貫(國小及國中)與高中職的課程打通、銜接,依各階段學生需要的核心素養能力規畫課程,包括課程設計要有幾大領域內容、學分時數要如何分配等,未來還要據此訂出各科課綱、課本;但目前總綱研擬階段爭議不休,一八年能否實施,其實仍在未定之天。

十二年國教為什麼急著上路,導致政策變調?政治考量是原因之一。

「十二年國教」名詞早在一九八三年就已出現,多年來只是朝野政黨選舉時討好選民的政見支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曾成立十二年國教推動辦公室;○八年馬英九上任總統後,推動意願不高,鄭瑞城任教育部長時,組成十二年國教諮詢委員會,向馬英九呈報十二年國教的作法。

曾任十二年國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丁志仁透露,鄭瑞城當時規畫,訂定「各高中均優質化」為十二年國教基礎,以學生適性學習為發展目標,規畫全國發展為四十五個高中學區,其中基北分為十五個學區;一開始設立會考,但同時花一百億元分五年投入二線高中,讓每個學區都有不錯的高中;同時讓佔九成的一般高中免試,佔一成的明星高中可獨立招生,但教育部不給予學費補助。

當時社會分成兩派,「均優派」要維持台灣更均質化的教育,「選秀派」要維持金字塔形的精英教育,馬英九並未確定要推動,十二年國教仍停留在「坐而言」的階段。

誰該為亂象負責?

政策推手的精英思惟 近二十七萬考生跟著團團轉直到一○年八月底全國教育會議,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十二年國教應該進入「起而行」的階段,會後裁示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研擬實施時程。馬英九進一步在一一年元旦時宣佈,正式推動十二年國教,同年九月,馬英九提出「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中明確提出十二年國教具體作法。

丁志仁表示, 這其中的關鍵人物是教育部前次長陳益興,他在吳清基繼任鄭瑞城遺缺後擔任次長,成為十二年國教的最大推手,也是選秀派的傾向者,「他讓建中、北一女綁架台北市,台北市綁架北北基,北北基綁架全台灣,為了讓建北選出最好的學生,讓近二十七萬考生跟著團團轉。」陳益興曾任教育部中教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等職,他於中教司長任內即開始規畫十二年國教,被視為馬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幕僚。《今週刊》未聯絡上陳益興,無法取得說法。

經過十二年國教上路後的亂象,包括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等主張,不要再搞十二年國教,取消會考,回到以前基測;但是十二年國教既已上路,就不可能走回頭路,教育部應改變作法,老師、學生與家長也應調整心態,打破明星學校迷思,才能大步往前走。

民生國中校長孫明峰即指出,教育部絕對不能只在會考制度和入學方式這種小地方打轉,因為教育制度是環環相扣的,高中教育不可能脫離大學入學或就業問題而存在。例如高中發展特色課程,家長卻考慮孩子學的課程對大學入學有沒有幫助,如果大學學測考的還是一樣的內容,那學校也很難說服家長該讓學生適性發展。「如果教育部要讓家長有信心,就應該整體思考教育環境,因為沒有學生願意變成白老鼠。」一個國家的教育力就是國力,重點在於國民的基礎素養,而不在少數精英,十二年國教的意義應是要重新找回後段學生的基本能力,讓更多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台灣才可以維持競爭力。

煎熬三個月!

學生痛苦、家長焦慮

——今年高中免試入學流程圖5/17~18 國中會考

填志願

6/20 第一次免試入學放榜選擇就讀 6/23 第一次免試入學報到

選擇不就讀

6/27 特色招生報名

7/12~13特招考試

8/2 特招放榜

8/3 特招報到 ※

未錄取者

選擇不就讀

第二次

免試入學

8/9 報名

8/14 放榜

8/15 報到

註:※基北區為8/3,基北區以外其他地區報到截止日為8/4;五專入學管道以各學區招生簡章為準。

作文成比序關鍵

補習班大爆滿

以今年基北區會考成績為例:五科都是A(精熟級)人數16,526人前三志願高中免試名額1152人明顯僧多粥少,所以基北區用作文來篩選,但……五科都是A、作文六級分人數2276人前三志願高中免試名額1152人仍然僧多粥少,基北區採取比A級裡A++人數的方式,依國文、數學、英文、社會、自然五科目順序篩選。但各科A++人數並未公佈,導致想進前三志願的考生填志願毫無依據。

結果

因為五個科目成績只分A、B、C三級,每科錯10題與錯0題的,可能都同屬A(精熟級),作文反倒成為勝出的關鍵。

填家附近高中可能落空

為就近入學只好高分低就

免試入學總分計算方式: 1 + 2 + 3

1.會考積分

滿分30分

科目拿A得6分、

B得4分、C得2分

2.志願序積分

滿分30分

填第一志願得滿分30分,之後依志願序減1分

3.多元學習積分

滿分30分

包含獎懲紀錄、均衡學習、服務學習,大多都能拿到滿分以家住台北市松山區的考生為例:他的會考成績4A1B(國文B+)、作文5級分,會考積分為28分(24+4);加上服務積分30分,共58分。

如他填住家附近、又是自己最想念的中崙高中為第一志願,則總分為88分(30+58)因中崙在台北市所有高中裡排名屬前段,累積的人數落在第1500~1707名,而4A1B以上學生總計約2萬7000人,即使扣掉很多人放棄免試而去考特招,他還是沒把握可以上中崙。

如他填西松高中為第二志願,則總分為87分(29+58)西松高中累積名額約在第4000~4240人,但因填第二志願積分必須扣1分,每少1分,競爭人數更多。為了就近入學,他面臨是否該把西松高中提前為第一志願的掙扎。

結果

扣1分影響很大,所以學生必須把最有把握的學校填在第一志願。該生為了就近入學,不敢填沒有把握的中崙高中,只好把排名較後的南湖高中填在第一志願,確保不會離家很遠。

明星高中施壓、執政者妥協12年國教變大災難!

——12年國教實施進程大事紀2011 馬英九拍板定案● 總統馬英九元旦文告宣佈:啟動12年國教,2014年達到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多數免試。

● 9月29日,馬英九在「黃金10年國家願景」中,提出具體主張,例如免試入學率由40%,五年內提升至75%,十年內提升至85%。

2011/3 宣佈免試名額至少七成● 教育部長吳清基宣示:廢除基測,明星高中可辦特色考試招生,但比率不可超過30%,至少70%免試。

2011/8

明星高中校長反彈

● 北一女中校長張碧娟呼籲:應「緩進」12年國教,若3年內將免試入學率從0提高到75%,將天下大亂。

● 建中校長陳偉泓表示:12年國教的準備不夠完備,103學年度要達到75%的免試入學率,恐怕有困難。

2011/8 教育部反對抽籤●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強調,教育部除非萬不得已,絕不採取抽籤方式。

2012/4 教育部將免試名額下修至25% ●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12年國教目標在2019年時,每所學校的免試名額至少要達到50%。

2012/12 ● 北一女、建中、成功、中山等4校只開出15%免試名額。

2013/5 ● 教育部修訂《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招生辦法》,將免試比率,下修到招生總額25%。

2013/6 免學費跳票● 12年國教排富條款出爐,全面免學費跳票。

2014/6/11 教育部長道歉●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對家長的不安感到「不好意思」、「抱歉」。

整理:楊政諭、賴若函

破除明星高中迷思沒這麼難!

——反對高中職社區化理由與《今週刊》主張

反對社區化理由

有錢人才能讀明星高中

社區化後,明星高中學區房價飆漲,變成有錢人才能讀,非常不公平。

社區化後學生程度不一,影響教學傳統考試入學,使得每班學生程度落差不致太大,老師容易掌握教學內容與進度。高中社區化後,程度差異變大,老師不知怎麼教。

城鄉差距大,

讓弱勢學生更弱勢

城市學校有比較好的師資與資源,社區化後,原本鄉村的資優學生擠不進城市明星高中就讀。

明星高中消失,

學生失去目標

目前,考試引導教學,沒了考試,學生會有動力唸書嗎?

《今週刊》主張

當明星高中沒了資優生,光環就會消失現在建中、北一女的優異表現是來自優秀的學生;當這些學校變成是有錢人讀而不是資優生念時,建中就不再是以前的建中。

社區化必須搭配能力跑班

能力不同確實很難教,所以,高中課程應改變為選修跑班制,讓程度好的學生選修進階課程,有不同興趣的學生能選修多元課程。

社區化必須搭配高中均質計畫原本教育部就有高中職均值化和優質化的計畫,預計投入100億元,若按此計畫,城鄉差距會縮小。

學習動力應來自興趣

為考試而學習破壞學習興趣,得不償失。

整理:楊政諭、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53

好不主席:類犬國教

1 : GS(14)@2012-08-14 13:54: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4/16602557
公司最近有好多已為人父母的同事請假,因為9月開學在即,佢哋雖然之前已經為子女準備咗緊湊嘅暑期活動,現在更要爭取最後時間安排一些親子遊,其實啲仔女都係啱啱先去完啲遊學團返嚟,確係辛苦曬。不過暑期過後,睇怕啲父母仍未見得可以鬆懈,還有一個叫人放心不下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國教)」隨時上馬。雖然早已惹起師生家長共同的強烈反應,甚至集體上街,仲醞釀緊罷課,惟到現在,政府都淨係自說自話,完全罔顧社會的聲音。
強施國民教育恐成鬧劇
其實從認識國情到認同國家到認定自己的國民身份,終究需要一個過程、一些推動,這點毋庸置疑。尤其是經歷殖民地年代,宗主千方百計就是要撇除一些敏感的內容和教材,目的就是讓港人從小就對政治冷感和絕緣,這樣才利於對蟻民和順民進行奴化統治。而回歸後大部份在此小島生活的都會意識到自己身具雙重身份,既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這屬性仍或牽涉到很多不同的理解,但看我們錢包裡安然共存的身份證和回鄉證,身份共融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過說實話,做一個香港人,相比一個要背負承擔更多的中國人,畢竟要容易得多。所以「身份」或所謂「愛國」教育怎說都是浩瀚工程,又豈能急就章可成,而欲速則不達。況且「教育」並不是一種商品的推廣手段,要工作執行順暢,從來都是硬推無效,軟銷有理。不過目下的「國教」既怕畫虎,更驚類犬。因為洗腦洗得好,當然能夠潛移默化地灌輸愛國親黨、愚忠報效的思想。但觀乎我哋嘅政府,又點會有呢份功夫,而過往亦多的是自壞好事的前科。不過最怕都係強制施行「國教」,最終亦只會落得成為鬧劇一場。而將來就是造就一批對政治可能比現在更加冷感的一輩。
對政權無力 政治更冷感
需知一個學生,就算從小就被迫在學校聽埋曬啲荒誕絕倫嘅國情,或許仲要將其中「假大虛空」嘅章節背誦得瑯瑯上口,到佢大啲就識得自己透過唔同渠道,當然包括互聯網(除非到時,我哋都已「被河蟹」)去掌握實況。不過知得越多,越察覺到那荒謬的「強制」落差,並會造就一份無力無奈感。長此下去,佢唔單止會對國家、甚至乎對身處的這個香港社會,同見疏離。而且對週遭事物,漸不關心,且不投入,最後只有活在狹隘的「自我」天空下,到時都唔使再講乜身份認同。
盧先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54

絕食反國教贏民心

1 : GS(14)@2016-03-08 15:46:41

「好正常」是學民成員周庭接受訪問時講得最多的三個字。她說香港人越來越嬲,抗爭手段越趨激烈,也得到越多人支持,「呢個趨勢係好正常」;但她認為主張非暴力更能扣連群眾和運動,誠如當年的反國教,民心站在學生一邊,「冇群眾一齊落手落腳參與係冇意思」。學民思潮主張非暴力抗爭,周庭的原則是不會主動攻擊其他人,也不會破壞私人財產如店舖、汽車等。她說非暴力跟激進沒有牴觸,「外國嘅非暴力係講緊佔領機場,但都好激進,唔係非暴力就等於溫和,都係要睇手法」。


周庭

周庭:勇武和非暴力將並行

周庭說,反國教運動最初也是由示威遊行、狙擊官員開始,爭取民意支持,其後佔領公民廣場,聯同教協、國教家長關注組等組織通宵留守,發動絕食,「當年佔領係極度激進嘅行為」,但仍獲數以萬計市民聲援,迫使政府宣佈暫時擱置國民教育科,但今天再用絕食、佔領是否仍奏效?周庭認為值得商榷。周庭認為,未來路向是勇武和非暴力抗爭兩種模式並行,但她相信群眾參與才最重要,「我覺得比起武力抗爭,主張非暴力係更加能夠扣連群眾同場運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8/195208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207

西環集中營:政府擬拆件式推國教

1 : GS(14)@2016-03-09 16:13:30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工作報告中,再提加強港澳青少年工作。有泛民中人指,俞提及港府支持及鼓勵團體多辦活動,讓青少年了解國家,明顯北京想用軟手段搞赤化,這亦符合他從建制中人聽到的說法,北京及特區政府不會再明刀明槍搞國教,而是巧立名目,拆件式暗渡陳倉。



校長自發辦洗腦活動

該泛民中人稱,早前教育局一份中國語文教育學習諮詢文件提出中、小學生要學簡體字,惹社會反彈,雖然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否認要強推簡體字,但該泛民中人稱,他與建制中人討論推國教失敗時,對方曾指主因是目標太明顯,故日後再搞愛國教育,北京及特區政府「唔會再明刀明槍搞國民教育,而係化整為零、巧立名目」。以推簡體字為例,「呢個係推國教好重要嘅工具,學生識睇簡體字,可以直接睇內地國教課本」,另一教育界中人指,現時不少辦學團體、校長均與內地教育部門交往,「好多辦學團體、校長不知幾親北京,政府又提供一大筆錢搞內地交流,使乜仲搞國民教育科?辦學團體、校長都會識做,自動波搞各種愛國洗腦活動」。他說現在防赤化不再是緊盯教育局會否再開國民教育科,「而係要小心政府用滲透方法,逐小逐小喺學校課程、活動滲入赤化元素,呢樣更難防範」。季陶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9/19522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303

好僭建嗜特權 推國教鎮壓傘運 民望最低 梁毀港核心價值

1 : GS(14)@2016-12-10 13:01:39

梁振英



【梁振英不連任】【本報訊】特首梁振英上任後爭議不絕,大宅僭建、用特權為女兒送行李入禁區;對內硬推國民教育、鎮壓雨傘運動;對外不敢表態支持香港足球隊、跟進菲律賓人質事件軟弱無力。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直言,4年間香港前所未見撕裂,群眾鬥群眾,數十年建立的聲譽和核心價值,朝夕間被破壞。記者:潘柏林



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梁振英上任首月評分只有52.5分,遠低於前任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首年受大宅僭建醜聞困擾,引爆誠信危機。其後硬推國民教育科,引發十多萬人包圍政總,2013年梁振英拒絕向香港電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僅以「一籃子」因素解釋決定,再度激起12萬人上街包圍政總。梁振英上任一年評分已跌至46.4分。



議員:鼓勵群眾鬥群眾


任內一再主動挑起「港獨」議題,先有施政報告點名批鬥港大學生刊物,後有禁制校園討論「港獨」,梁振英盡失人心,且惹來「港獨之父」之譏。梁振英宣佈放棄競逐連任前,港大民研顯示評分僅餘38.5分,餘下半年任期仍有具爭議事件,包括司法覆核4位立法會議員資格。熱血公民立法會議員鄭松泰以「亂港禍國」評價梁振英。民主自決派議員劉小麗反問:「一個唔好嘅人,佢冇包袱,再遺禍多半年,香港又會點呢?」她強調換人之餘亦要換制度。民陣召集人區諾軒慨嘆,梁振英作風徹底改變港人參與政治模式,「如果冇佢咁強硬行政作風、咁撕裂社會嘅做法,點會令到啲事情出現得咁快?」2014年港府無意為港人爭取真普選方案,堅持特首經提委會提名,7月1日激發破紀錄51萬人上街,其後引發持續79日佔領運動,港人首次佔領街頭,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鎮壓。



經歷雨傘運動後梁振英民望跌至40分新低,區諾軒指特首無視民意,逼市民更激烈抗爭,「大家進化咗、成長咗,由主張和理非非遊行,到而家隨時覺得佔領已經係家常便飯,何況有啲仲要掟磚㖭」。區直言撕裂深入示威者,「有啲人覺得做遊行冇用,一定要最激有用,你可以睇番釋法遊行去到中聯辦,日頭係一班人、夜晚係另一班人,係兩堆人兩種模式」。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梁振英任內鼓勵「群眾鬥群眾」,眾多「挺梁」組織冒起令民間分化。港人重視的廉潔價值亦快速崩壞,廉政專員白韞六取消李寶蘭署任執行處首長,引發廉署大地震,「你建立聲譽要幾十年時間,你破壞只需要一朝一夕」。



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主席吳敏兒指,過去4年最深刻是「行李門」事件,梁振英用特權幫女兒送行李入機場禁區,「你屋企都搞唔掂,對於點管治香港,俾人有好多質疑囉」。她慨嘆經歷4年語言偽術洗禮,港人對政府信任難以恢復,亦學會堅守信念,「只要持續堅持出聲,將唔啱嘅嘢堅持要扭番正,其實都會構成壓力,你睇佢最後都宣佈唔再參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0/198609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98

林鄭擬重推國教幼兒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概念

1 : GS(14)@2017-06-22 07:36:42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接受官媒訪問,稱政府將對港獨嚴格執法。新華社



【本報訊】月中才稱港獨未成思潮的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與新班子登場前夕接受中央媒體聯合訪問時態度變得強硬,稱政府將對港獨嚴格執法,更要杜絕港獨對少年兒童的侵害,表明國民教育是必須要做,並要在幼兒階段培養「我是中國人」概念,中國歷史列入初中必修科。議員批評林鄭未上任便承繼梁振英衣鉢,藉港獨偽命題重推洗腦的國民教育。 記者:姚國雄 林俊謙 呂浩然

據新華社報道,將於7月1日(下周六)上任特首之位的林鄭於訪問中指,港獨在香港完全沒有出路,相信絕大部份香港市民從沒有覺得港獨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她指所有港獨行為均違反本地法律,未來特區政府必須嚴格執法,言論明顯與月初於有線電視接受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訪問時有別,她當時指,「呢個所謂港獨係咪去到一個思潮?我都有保留,可能係好小撮嘅人,我唔知佢嘅居心係乜嘢,就提出呢種完全不切實際、亦唔應該嘅言論」,與梁振英港獨論唱反調。



■林鄭2012年曾協助教育局長吳克儉處理國教風波,並稱政府反對洗腦式教育。

指不能讓港獨傳播

林鄭訪問中以普通話宣稱,特區政府會由教育入手,向社會大眾說明港獨對香港繁榮穩定的危害性,不能讓港獨在香港傳播。報道引述林鄭稱,尤其要杜絕港獨對少年兒童的侵害,國民教育是必須要做的,在幼兒階段就應該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並應該將中國歷史納入初中必修科目:「加大力度去讓孩子能多接觸中國的文化,那麼在學校以外的,就可以有多元的活動或者是工作,去讓我們香港的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人,了解國家最新的發展。」


曾稱反對洗腦教育

林鄭又將「本土」與港獨分開,「香港情懷和國家觀念完全沒有衝突,我們既可以多讓孩子們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發展情況,同時也必須要讓他們有國民身份的認同」。林鄭嚴打港獨之際,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接受《人民日報》訪問時亦稱港獨活動已公開化,指香港必須盡快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不能無限期拖延,與近期京官接連炮打港獨一脈相承。林鄭2012年上任政務司司長後,曾協助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處理國教風波,她當時曾指政府反對洗腦式教育,特別是對於正面價值觀與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加不應在教與學出現任何洗腦式的方法,政府最終擱置推行國教,豈料5年後林鄭似欲再推動國教。香港眾志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認為林鄭此說凸顯北京自2012年國教風波後未死心,千方百計要重推,林鄭此說嚴如推行「變奏版國民教育」;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則批評林鄭對港獨的說法「畀人感覺係CY2.0」,因港獨一直是偽命題,「越多壓迫,只會越逼多啲人有分離思想,呢啲就係梁振英過去最鍾意做嘅嘢」。他又指要港人愛國,不是靠在學校唱國歌:「最重要係要睇個國家,有乜嘢值得人驕傲」,否則只是本末倒置、揠苗助長。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1/200634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24

楊潤雄跟主調:國教一直存在

1 : GS(14)@2017-06-23 02:46:31

■林鄭月娥當選後約3個月完成組班,昨正式公佈政府新班子。馬泉崇攝



【林鄭新班子】【本報訊】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明必須透過國民教育,為年輕人建立國家觀念;候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也跟緊林鄭口徑,昨被問及上任後會否重推國民教育科,他反指2012年反國教風波後,國民教育一直「存在」於不同教學活動;又形容幼兒階段起培養中國人概念,就如學習性別、家庭等不同身份,是自然之事。記者:葉偉東 周婷



■教育局2012年強推國教科,引發12萬人在政總抗議。

林鄭月娥繼日前向官媒表明必須從幼兒階段培養中國人概念,昨日公佈新班子時再次提到國民教育。她指作為「香港中國人」就需要加深國家了解,市民並無異議。她又稱,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更有需要用不同方法推行國民教育、了解國家,「特別係對年輕人,喺年幼嘅時間,建立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世界視野嘅新一代」。



■楊潤雄出任教育局局長,勢跟隨林鄭旨意推動國教。

指如認識性別家庭組成

候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則指國民教育一直存在,「2012年教育局擱置國民教育科之後,其實國民教育一直存在、未曾停止,喺唔同教學活動入面,其實都有國民教育嘅元素」。他又指,幼稚園階段培養「我是中國人」概念,做法等同教導學生認識性別、家庭組成;稱認識國家亦是理解個人的身份認同,是自然(natural)的事。至於推行國民教育的具體細節,楊稱會再諮詢教育界意見。教育局於2012年強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被指為洗腦教育,引發12萬人包圍政府總部,政府同年10月擱置課程指引,讓學校自主決定是否開辦國教科;楊潤雄則於同年11月才出任教育局副局長,剛好避開國教風波。楊的任內工作包括處理北區小一學額不足、「火柴盒」小學,以及代表局方出席立法會TSA(後稱BCA)公聽會等。曾經與楊潤雄緊密接觸的資深校長指出,楊力補其上司、現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不足,「(過去5年)唔少校長有事寧願搵副局,都唔搵局長,正正係因為局長一現身,冇爭議嘅事都變有爭議」。他續指,楊潤雄處理「火柴盒」小學殘破、失修問題時,「睇得出佢有心處理,同教育界傾之前有溫書,願意聽意見,唔係硬繃繃要人聽晒佢講」。他估計楊上任後有能力和政治智慧,為國民教育等爭議議題降溫。


黃之鋒:視首要政治任務

前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表示,林鄭月娥連日言論足以證明她視國民教育為上任後的首要政治任務,「上任前10日連幼稚園都話要推國教,就睇得出佢將國教放到好前」,也配合中共教育部文件提及的「愛國主義教育」,「將有關香港嘅自治問題,講成係國家主權問題」。對於楊潤雄指國民教育一早存在於不同教學活動,黃之鋒擔憂將來除了中史、常識科,其他科目也會加插國教元素,變相令國民教育科分拆上市。黃又質疑,沒有人反對認識歷史、了解國家,惟指國民教育側重於「情感觸動」,「係咪有需要教學生對一個一黨專政嘅專制國家有自豪感?」【一表睇晒】林鄭新班子逐個睇 http://bit.ly/hkcabinet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2/20064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09

民陣7.1向習反23條促重啟政改 不要國教

1 : GS(14)@2017-06-25 09:57:23

■民陣與民主派昨於中環娛樂行外呼籲市民7.1上街。袁志中攝



【本報訊】距離今年7.1遊行不足十日,民陣昨開始一連串宣傳7.1遊行落區行動,收集港人7.1遊行訴求。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表示,盛傳中國主席習近平將留港至7.2才離開,呼籲港人把握機會7.1上街,讓習近平親身看到港人的訴求與不滿,民陣亦會爭取在習出席活動的場地外舉行集會,希望向習表達3大訴求,包括重啟政改、不要23條立法,以及不重推國民教育。記者:林俊謙



民陣昨於中環娛樂行外舉行7.1遊行首場落區宣傳活動,收集港人7.1遊行訴求,希望稍後可交到訪港的習近平手上,其間警方派出至少4名便衣警員全程監視。


在習活動場地外集會

區諾軒表示,習訪港期間,民陣會把握機會向習近平直接表達港人聲音,包括在習出席活動和下榻酒店附近舉行集會。區諾軒又指,今天將就7.1遊行路線提出上訴,並推出網上宣傳,後日則會製作遊行領頭橫額,並在遊行前一周再舉行記招呼籲巿民參與7.1遊行。社民連議員「長毛」梁國雄昨日批評,林鄭的內閣是「全部梁粉多過鬼」和「新瓶舊酒」,呼籲香港人今年7.1再上街,「梁振英應該畀廉署告,淨係為此單一理由,香港人已經應該再行出來,送梁振英一程」。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則指,「一國兩制」現已變成「一國1.5制」,呼籲港人應趁習近平首次訪港,走上街頭反對林鄭重推國民教育,「我呼籲2012年反國教的香港人,為咗下一代的思想自由,要再行出嚟話畀習近平知,香港人反對政府重推國民教育」。民主黨議員許智峯亦呼籲香港人要「爭氣」,7.1再上街反對西環治港,反對中聯辦近年不斷影響特區政府運作。香港本土議員毛孟靜亦指,林鄭月娥新班子全是「換湯不換藥」,更擅於拿捏意識形態,3名候任官員都曾任政府新聞處處長,呼籲港人「千萬不要中林鄭奸計」。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3/200658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30

吳得掂最後寸爆直認冇停過推國教!

1 : GS(14)@2017-06-25 10:29:58

即將卸任的教育局長吳克儉在電台節目直認,港府5年前首推國民教育時,雖遇反對聲音,惟國教從未間斷,並以不同形式推行,又讚國教好,只是被醜化為「洗腦」。吳克儉表明,5年前已有百多間學校有國教,又謂只要問學校、教師、同學及辦學團體等,國教其實沒有停止過,而且以不同形式推行,因沒可能只在班房推行國教,承認推行的方式有轉變。他又指時間會證明國教沒洗腦成分,他亦留意到現時再提洗腦,社會已有不同反應,與5年前的恐懼感不同。他又說,很多人批評國教不提六四,「我而家即時回應,點解你話六四無教,可以畀你聽,邊一份課本,邊一個情節及邊幾位老師因為教六四事件而獲頒行政長官卓越教育獎。」吳克儉亦提及,梁特倡設的一帶一路獎學金可擴闊學生眼界,但因「政治凌駕教育」,未能得到「部分議員」支持,計劃被拖慢,他感到很可惜。他又說,幸好計劃獲商界和專業界別支持,現時計劃不足2年,已覆蓋5個國家。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5/200682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52

西環集中營:傳京安插副局推國教

1 : GS(14)@2017-07-07 02:35:19

特首林鄭月娥(圖)的問責官員及行政會議成員班底登場後,外界反應並不太差,但林鄭跟着要公佈的副局及政助名單,恐怕會有相當爭議,除了盛傳任教育局副局長的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引起教育界強烈反彈外,有傳林鄭會吸納其他有爭議人選,有民主派聽聞前團結基金副總幹事李浩然,有機會做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質疑北京繼蔡若蓮後,再安插人選推愛國教育。


林鄭難全部拒絕

有民主派中人稱,聽聞林鄭揀問責官員時,雖然北京、西環有對人選「提意見」,「但林鄭真係啃唔落,都唔會夾硬嚟,最多用返上屆人選,北京都會接受」,但去到副局、政助層面,林鄭對一些來自建制政黨、甚至西環推薦人選,很難再全部拒絕,「始終要交返一、兩張單」,就如傳聞蔡若蓮任教育局副局長,「北京覺得接受咗林鄭要求,畀楊潤雄做教育局局長,唔係推薦個信得過嘅自己人做副局,林鄭都唔肯嘛」。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稱,除蔡若蓮外,聽聞另一疑似副局人選、前團結基金副總幹事李浩然會安插入民政做副局長。李一直是北京栽培對象、亦深受前特首董建華賞識,他又是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曾以校長與班主任關係,指由那名老師出任班主任,完全由校長個人決定,比喻中央與特首關係,引來不少批評,但這名在北京清華大學攻讀憲法學博士、又曾在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做過縣長助理的人,對北京來說肯定是「又紅又專」,而民政又是推動國教另一主力政策局,若由他與蔡若配合,在教育局及民政全力推動國教,北京一定放心,但若真的再安插這類人入政府,只會有反效果打擊林鄭。季陶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5/20079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