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年報、咖啡廳和巴菲特的信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a56.html

最近集中精力修改書稿,除了瀏覽新聞和必須看的資料,儘量不在別的事情上花心思。馬年是個變化年,也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速度更快,感覺春節後這個世界很不平靜。今天一大早就醒了,腦子裡轉著好多東西,乾脆寫下來。

1、平安銀行和萬科年報

昨晚,深市股票代碼排行老大和老二的平安銀行、萬科同時公佈年報。2013年兩家公司的淨利潤幾乎一樣多,分別為152億元和151億元,按昨天A股收市價計算,平安銀行的市值為1025億元,萬科805億元。還有,兩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都是個人:葛衛東和劉元生。葛衛東增持了平安銀行,持股市值是劉元生持有的萬科市值兩倍。萬科年報談到移動互聯網,說得很好,摘錄如下:

「我們相信互聯網將改變這個世界,而不能適應變化的組織將被淘汰。但我們也認為,比察知變化更重要的,是找到變化背後的不變。」

「當新時代的大幕揭開時,傳統企業應該做的,不是遠離自己熟悉的領域,而是理解新的規則,尋找新的夥伴,運用新的工具,將原有的業務做得更好。」

李嘉誠在回答財新雜誌提問時也談到,今天科技領域推動著各行各業實際的改變,本質上與2000年完全不一樣。我欣賞萬科和李嘉誠的判斷。

2、某咖啡廳

聽朋友談及準備投資一家新型咖啡廳,聽來聽去,這家咖啡廳模仿的是車庫咖啡。

朋友說這家咖啡廳只吸收100名股東,每名股東投資1萬元。現在排隊想投資的人很多,咖啡廳要挑選股東,朋友不知能不能被挑上。朋友說咖啡廳的CEO很健談,在推薦會上的第一句話就是假如你只想通過咖啡廳賣咖啡賺錢,就不要來投資。CEO坦誠說自己從未做過咖啡廳,而且很忙,準備用一半的精力從事咖啡廳事業,另外一半精力做別的事。

我對朋友的投資不看好,商業模式是一個方面,具體不細說,也許是我沒有完全弄清楚。關鍵是作為CEO,沒有咖啡廳經驗不說,不想全副身心去做一件事,還想顛覆一個行業,難到這個世界真的變得我不認識了嗎?

不過,從跟朋友的交談我明白了,近一年來創業板屢創新高、藍籌股跌跌不休跟市場的參與者大有關係,呵呵,中國老百姓也有投資飢渴症。

3、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今年老巴的信很經典,摘錄如下(詳見:http://edu.sina.com.cn/bschool/2014-03-05/1357411398.shtml

「1、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並不需要你成為一名專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須認清自己的侷限性並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簡單,不要孤注一擲。當別人向你承諾短期的暴利,你要學會趕緊說「不」。

2、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生產力。如果你對某資產的未來收入進行了粗略估算,卻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繼續前進吧。沒人能估算出每一項投資的可能性。但沒必要當個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可以了。

3、如果你是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價格變動,那你就是在投機。這本身沒什麼錯。但我知道我無法成功投機,並對那些宣傳自己能持續成功的投機者表示懷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銅板時能壓對寶;但這些勝利者如果繼續玩下去,沒人能擁有贏利為正的期望值。事實上,一項既定資產最近的價格上漲,永遠都不會是買入的理由。

4、通過我的兩個小投資可以看出,我只會考慮一項資產能產出什麼,而完全不關心它們的每日定價。聚焦於賽場的人才能贏得比賽,勝者不會是那些緊盯記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週六週日而不看股價,那工作日也試試吧。

5、形成自己的宏觀觀點,或是聽別人對宏觀或市場進行預測,都是在浪費時間。事實上這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模糊你的視野,讓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實。(當我聽到電視評論員油嘴滑舌地對市場未來走勢進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評論:『你都不知道這遊戲有多簡單,直到你走進那個演播廳。』)」

再說一遍,非常經典!只是最後一點在中國的環境下稍稍有不同,原因是中國人喜歡「講政治」。我踏足證券市場二十餘年所看到的是,在中國做投資,成功的人都有很敏感的政治嗅覺,他們花在盯政府那隻閒不住的手時間很多。可是,那隻手如何動在前一屆領導任上似乎容易判斷,現在變得讓人有些迷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21

眾籌咖啡廳啟示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1/148852.html

2014年,我發起的眾籌咖啡廳—CC美咖,武漢的媒體報道的非常多,火了一陣,但我在光谷店開張後三個月就決定關閉它,好多朋友都不理解,在2014年最後幾天,我寫一篇總結,一是紀念2014年的光輝創業事業,給CC劃一個句號,二是給還想眾籌開咖啡廳的朋友一些經驗分享。我的價值觀是:學習、分享、快樂生活!所以,分享給大家!

 
CC美咖的前身是越秀人力資源的培訓教室,因為我們主營的是人力資源師考證培訓,所以1302這個房間有108平方,原來租下來是當小教室用的,2012年,我去北京北漂了大半年,看到北京許多開在寫字樓里面的小小聚會場所,經常在晚上和周未組織各式各樣的學習、分享、交流活動,於是2012年年底回來武漢,大約花了15萬,在以前教室的裝修程度上再次裝修加采購設備,成了很溫馨的咖啡書吧,它還繼續是越秀的培訓教室。
 
同時,因為有了這個不錯的場地,我們設計了HR--365學習卡,經常在咖啡書吧組織學習沙龍,還有各種好玩的活動,2013年一年時間,咖啡書吧還贏利了。
 
這時,從北上廣出現了眾籌的概念,全國一下子開了好多眾籌的咖啡廳,比如“很多人咖啡”,北京的“車庫”,廣州的“貝塔”,武漢的“DEMO”等等,我們在漢口的這家小店開得不錯,來參加活動的人越來越喜歡這個店。
 
但因為武漢太大,交通不方便,武昌的朋友就說我們活動每次都想來參加,但太遠了,可不可以在武昌開一家,當時我們三個股東並沒有多余的錢,但眾籌概念來了,於是在市場上火熱的眾籌思潮下(此時,市場上都是宣傳眾籌的文章,卻沒有一篇真正眾籌後經營成功的文章,全國上上下下都在忙乎著眾籌開店),我寫了一個招股書,沒有外部發,只是在越秀人力資源的QQ群,我個人的朋友圈發布了下,在漢口的咖啡廳開了三次現場招股說明會。
 
沒想到,二周時間,就有50多人願意加入我們,2萬一股,搶著刷卡,超乎我的想象,二周籌了100萬。
 
於是,考慮到這麽多股東,要正規些,我們在準備眾籌前,就去註冊了一個文化傳媒公司,想了一個咖啡館名字,因為90%都是女生微股東,所以叫CC美咖,第一個C代表跨界的意思,第二個C代表生涯。
 
2014年3月8日光谷二店開業時,我們50個美女股東身穿抹胸長裙在光谷最繁華的街頭照了張開業合影,沒花一分錢,上了頭條。
 
CC美咖就這樣不在計劃中的開起來了!
 
並沒有商業計劃書,並沒有充分的市場論證。只是因為“眾籌”這個概念。
 
在2014年3月8日當天,我做為創始人,發起人,就已經發現了問題,而且註定了後面的敗局。
 
這50位股東從早上8:00一直化妝到下午快1:00。
 
人多,女人多,每一個女人都想化妝師化美一點,拖拖拉拉,每一位股東沒有想過今天自己的角色是什麽?是股東。
 
8號的活動其實是一場開業促銷活動,她們沒有想清楚(也包括我,我是當時意識到了,但晚了),今天做這件事是為了什麽,下午我約了媒體記者來拍照,拍的過程還是蠻開心的,拍完,大家就先回店里面換衣服,然後就走了,光谷店里面亂亂的,引來的客人很少,即使有客人,也極少有人主動服務。
 
大部份股東們都自己坐在那,開心的聊著天。完全不是老板的心態,完全不是新店開業的樣子,象是一場party。我自己創業了8年,我知道創業是什麽,特別是初期的創業是什麽,可另外的49人,許多人都沒創過業,3月8日當天,我的心情是很沈重的,所有人都沒有看出來,我也沒讓大家看出來。但我深深覺得我做錯了,以後我一個人領著這49位,一塊開咖啡廳,這將是多麽艱巨的任務呀。
 
到了4、5月,光谷店因為是新店,沒有知名度,客人很少,成本卻高漢口許多,房租高,50位股東們,第一次我召開股東會,就只到了30多人,很多人說要上班,要帶孩子,來了不,我只好又召開一次,原本只想召開一次,大家都是股東,都來出些主意,如何開店,並能經營下去,好多人不來開會,她們認為,我投了錢,等年底來分紅就行了,可是???一家店開了是容易,關鍵是後面誰經營,如何經營。
 
說下CC美咖經營團隊,最早是我們三個人,在還沒眾籌時,主要是我和一位A股東,以我為主做,我用了很多時間在咖啡廳上面,設計學習卡,因為越秀人力資源在武漢做了8年了,HR學員8000人,所以賣了200多張365的學習卡,開沙龍時,還會有一些咖啡的收入。
 
後來眾籌了,專門有A+B兩位主要的股東,另外加4位吧員,他們6個人的經營團隊在負責具體的咖啡廳經營。A以前是做HR的,B以前是做設計的,都沒做過咖啡廳經營,也沒有做過平臺的建設和運作,A比較努力,但AB兩位都不是風風火火創業的人,沒有創業吃苦精神。這在一家創業公司是硬傷了。我是咖啡廳發起人,我投入了50%的時間和精力,因為我還有自己的培訓公司,這也是問題之一,創業一個新項目還是要全心投入才行。試圖只投錢不參與經營,這個出發點肯定是錯的。而且還要百分百投入才行。
 
到了6-7月,媒體上登了許多全國咖啡廳倒閉的文章,特別是“很多人”咖啡廳,我也去了北京、上海廣州親自去考察,和對方的創始人溝通,看了好多,總是在思考,CC怎麽辦?因為倒閉的咖啡廳的硬傷,CC全有。
 
6-7月間,成立了CC董事會,9個人,原以為有了董事會效率會高,但就是這9個人都出問題,里面分了好幾派,這9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價值觀,溝通方式都不同。
 
比如,我是外企12年工作出來的,我喜歡直來直去,簡單高效,但許多人國企風格,當天不說,當面不說,背後說,當天不發言,背後不執行,溝通出了問題,決策不了,什麽事不能立刻開會定下來,一家小小咖啡廳,決策極慢。
 
有一些董事中只愛說,不動手做的,有一些董事開會啥也不說,一派和氣。還有一些董事,幹脆就不來開會,這種溝通風格我極其不喜歡,老國企的作風,效率極低。這點是我發起咖啡廳創業時沒有考慮到的,因為我在外企工作12年,我本以為溝通不成問題的。
 
8月,我寫了幾封信,很長很長的信,幾千字上萬字的信,把這幾個月,我看到的,我思考的全寫下來,發給了全體50多位股東,並且我堅定了要關掉CC的決定。
 
眾籌咖啡廳是不可能成功的,硬傷有五:
 
第一:股份太平均。
 
當初沒經驗,招微股東一股2萬,許多微股東投了2萬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可能2萬對她來說不算什麽,但眾籌,籌的不光是錢,最重要是籌人和籌智。股東不光是要投這2萬塊,最重要的是你是咖啡廳的主人,要盡力來經營,讓它活起來,讓它掙錢。可許多人連一個月一次的股東會都不參加,一個月一次的董事會都到不齊9個人。1%的股權對她們來說,沒有吸引力,再加上沒有創業精神,註定會這樣。
 
我們的教訓:發起股東們至少要占60-70%以上的股份。眾籌少一點。
 
第二:股東要有選擇。
 
不是給錢就讓加入,要麽有資源,要麽有能力,要麽有熱情。
 
股東要設定退出機制。創業一定要辭職創業,不要試圖兼職創業,不可能的。
 
第三:經營團隊要去市場上聘請。
 
需要三種人才,一種是資源整合型的,可以給咖啡廳搞活動搞人氣,一種是營銷人才,線上線下都極其會營銷,第三種是咖啡廳的專業運營人才,會做好喝的產品加服務做得好。沒有這三種人就不要開咖啡廳。(這是創業的最大難題,優秀人才不好找,我們試圖在市場上找過,沒有,真有這麽優秀的人,就已經自己創業去了)
 
第四:開在寫字樓里面的咖啡廳,一定要做主題,針對一個細分的人群市場,要做許多有粘性的粉絲活動。
 
我們CC之前為什麽活得好,因為它是以HR這個領域為主題的咖啡廳,眾籌之後,反而沒主題了。
 
 
第五:開咖啡廳,千萬不要抱著短時間賺錢為目的去做。
 
靠賣咖啡賺錢是不太可能的,可能只是你的一個興趣愛好。如果這個咖啡廳還是回到2年前,就是我們3個人開,就會一直開得很好。但走錯了眾籌這一步,變成了一個急功盡利的商業產品,違背初心。我們初心原本就一句話:讓社交有溫度。
 
綜上所述,是否你的商業項目要眾籌,眾籌什麽,要根據自己的商業模式去確定,眾籌之後的運營是眾籌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科學理性的分析取舍,切忌盲目跟風。
 
我個人認為,眾籌更適合“回報眾籌”,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獲得產品或服務,比如眾籌一本書,出版了回本書你,眾籌一場馬拉松,跑完就結束了。
 
2014年9月,我們把帳上的錢清算,開了好幾場董事會、股東會,做清算終於在9月份完成了,去工商局註銷了CC美咖。
 
其實我也可以不清算,帳上還有好幾十萬,還可以撐一年多,但我不是這種人,我在香港人做老板的外企做了12年,我的價值觀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拿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眾籌,已經在開業的後幾個月就分析判斷錯了,就要立馬停。不能一條道走到黑。這中間清算的過程很痛苦。50多位股東中九成是女人,女人的眼界、經歷決定了她們許多人理解不了我的決策,還有其中一位微股東辱罵、人身攻擊我們三位發起股東。
 
她不理解為什麽要關,她甚至認為,只要帳上有錢,就要一直開下去,一直到開不下去為止,她以為是過家家!呵呵!總之,她死活認為,我不該關店,怎麽跟她講,她都理解不了,但這真的是她的眼界和高度問題,CC美咖是一個創業公司,不是過家家,一切都要遵循商業規律,再過十年,等她們成熟了,她們會理解我2014夏天做的這個決策的。
 
因為有夢想,我們50個女人開了CC美咖,雖然它沒有成功,但你還記得3月8日我們一群女人那張燦爛的笑臉嗎?如果里面有你,你當天真的是開心的笑容,那就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062

Google、Twitter等IT大咖為何要投資這家咖啡廳7000萬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006/159060.shtml

Google、Twitter等IT大咖為何要投資這家咖啡廳7000萬美元?
盧旭成 盧旭成

Google、Twitter等IT大咖為何要投資這家咖啡廳7000萬美元?

“如果我有任何咖啡生意背景,或者任何從商經歷,我想我決不會開始這事業。”

幾年前,咖啡連鎖店還處在“快消時代”,人們熱衷於排隊購買一杯幾分鐘就能做好的咖啡,盡管這杯咖啡的味道平淡無奇。

時過境遷,當人們對咖啡的訴求不再僅限於“提神”,一場革新勢在必行。談起“革新”,就不得不提到“藍瓶咖啡”和他的創始人——詹姆斯·弗里曼。

弗里曼曾是一名單簧管演奏家,因此,他將沖泡咖啡比作一門藝術,它包含練習、精確度以及親手制作所帶來的純粹樂趣。他和他的團隊堅持每天杯測,以保持對風味的敏感,並根據不斷變化的反饋決定采購品種和烘焙程度。

2005年,詹姆斯·弗里曼的第一家“藍瓶咖啡”在舊金山開業。他對咖啡品質的嚴苛追求,換來了越來越多的人對精品咖啡的喜愛。

2015年,藍瓶咖啡完成了7000萬美元的融資(前兩輪融資中,“藍瓶”共籌得 4600萬美元),這家有點“非主流”的咖啡館究竟如何獲得諸如Google Ventures、Twitter、Instagram、Flickr的聯合創始人IT界大咖的青睞?

以下內容節選自《藍瓶咖啡的匠藝》:

從能記事時起,我便對咖啡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對咖啡的興趣如種子般在我四五歲時種下,那時我父母讓我用開罐器打開他們的MJB綠罐咖啡。我像個成年人那樣,用工具(危險的!)撬開咖啡罐子,當開罐器切入金屬罐頂部,香氣嘶嘶地從真空密封罐里沖出來,那噴薄而出的香味,簡直妙不可言。我懇求父母讓我嘗一口,但遭到了拒絕。

我父母賦予咖啡的意義可謂經過深思熟慮,拒絕質疑,具有極強的誤導性。我們住在洪堡縣的菲爾德布魯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小鎮上。我父親為加州公平委員會(平稅局)工作,我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他們有一個康寧牌插電式咖啡滴濾壺,壺上帶著經典的淺藍色矢車菊圖案。他們頭天晚上把咖啡粉放進壺里,用我父親在五金店里買的帶燈計時器調好時間。於是,次日全家人都能被咕嘟聲喚醒。隨著我年歲漸長,我意識到這是咖啡過度萃取時發出的聲響。我父母會在這樣的咖啡里添加特濃牛奶(註:此牛奶除乳脂外還富含乳固體,適合於制作拿鐵和卡布奇諾咖啡)。

我再三懇求他們讓我試試咖啡的味道,在這場持久戰的最後,他們終於同意讓我抿一小口。毋庸置疑,我在這一小口後懊悔不已。對比它聞起來的迷人香氣,它的難喝程度不能置信。密封罐里跑出來的香氣原來已是它最好的時光。這種廉價的、烘焙不當的、研磨後裝罐儲存的咖啡粉絕不會好喝。

這一體驗經久難忘,遠比認為咖啡好喝的想法根深蒂固。聞起來芳香、入口難以下咽的強烈反差,多年間縈繞著我。然而“喝咖啡應該不止這樣的體驗吧”的想法,卻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這困惑持續存在著,直到我去聖塔庫魯茲探望婚後的姐姐時,情況才有所改善。我的姐夫在意大利出生,因此(一改我父母沖泡咖啡的方式),他們以“咖啡先生”牌美式電動滴濾壺沖煮美達哥里亞•多羅牌的意式濃縮咖啡粉,關於這點,我母親當然不能接受。

他們一壺接一壺地喝咖啡,他們比我父母更年輕、更酷。他們談論索爾仁尼琴、J.D.塞林格和傑瑞•布朗,而非路況、銷售稅和語法錯誤。他們在咖啡里放同等分量的奶,還加糖,這讓咖啡不再是咖啡本身—在他們家,咖啡是一種社交方式。那時我常在接近午夜的時候喝著這樣的咖啡,參與令人愉悅的文化交流。一杯咖啡落肚,我自覺已是談論今日大事的成年人。但是,和姐姐一起喝咖啡並沒有讓我變酷。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我相反地,越來越全情投入地演奏單簧管。

我是有多投入忘我呢?在九年級時,我為了騰出更多練習時間,竟然放棄玩桌上遊戲《龍與地下城》。一天在學校里,一隊頑童把我推向儲物櫃並叫我“長笛男”,而我差點脫口而出“呃,其實……”來還擊他們。說錯我演奏的樂器,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冒犯。

為了能跟隨著名音樂家羅薩里奧•馬澤奧學習單簧管演奏,我報讀了加州大學聖塔庫魯茲分校。音樂家住在卡梅爾小鎮,開車去要一小時。我的大學念得很艱苦,每日到卡梅爾跟隨羅薩里奧練習4到5小時單簧管,要上的哲學學位課程排得滿滿當當,還必須完成大量的閱讀與寫作功課。我開始喝很多咖啡—很多糟糕的咖啡。

有一次在完成一篇學科論文時,我平均每寫一頁便要喝一杯咖啡。咖啡帶來的不是愉悅,而僅僅是藥理作用。這情況在我開始以音樂家身份工作的時候惡化。如果你將在晚上8點鐘的劇院進行一場為時4小時的演奏,你需要咖啡。

那時的聖塔庫魯茲也有一些小店提供滴濾咖啡。我在家用的是一個塑料錐形濾杯。我當時收入微薄,但每過一段時間便要去拜訪一家銷售Chemex咖啡壺、法壓壺與不同產區咖啡豆的商店。他們店的商品充滿異國情調,在別處很難買到。當我從一場演出里獲得一點點閑錢的時候,我會來這家店試幾樣東西。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買到特定產區的咖啡豆。嗯,來自肯尼亞的咖啡,這真有意思。

大學畢業後,我到紐約跟隨另一位單簧管名師卡爾門•歐帕曼學習,並以專業單簧管演奏家的身份工作了8年,包括為舊金山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公路愛樂樂團(150人左右的樂團,成員全部住在舊金山及其附近,並在臨近地區演奏交響樂作品,演出城市遍布北加州,包括蒙特利、納帕和莫德斯托)工作。由於每部交響樂的上演季節只有5到6周,我們得通過在不同的管弦樂團工作來幫補生活。

與此同時,我對咖啡的興趣日益增長。我開始嘗試自己在家烘焙咖啡豆,所用的第一套工具是烤箱和帶孔烤盤。我偶爾需要飛往加州以外的城市演出。當時,如果想在鳳凰城喝到好喝的咖啡,你得自力更生(現在應該也還是這樣)。我會帶上咖啡豆與Zassenhaus手磨,有時我還會在飛機上請空乘給我熱水來做一壺法壓咖啡。

我覺得關於咖啡的一切對我來說都不是問題,我的音樂家生涯才是問題。作為一名單簧管演奏者,我總在接受我不想要的工作,而非通過試演贏得我想要的工作。我能夠找到足夠的工作謀生,但這些並非我喜愛的工作。這感覺就像我需要不停地開著破舊的二手車跑3萬英里一樣。

在1999年初我終於心中雪亮。自由職業者的工作表是如此令人唏噓,以至於我不得不在6個月期間在3個不同的樂團里演奏了3次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可能你會知道這首曲子。它借屍還魂,遍布約翰•威廉姆斯大筆一揮而為《星球大戰》創作的每一部電影音樂,遍布1970~1990年的每一部浮誇淺薄令人生厭的動作片,還有弗里吉亞第四上調遍布在20世紀早期的英國古典作品中(《說的就是你》,戈登•雅各;《還有你》,愛德華•埃爾加)。《行星》組曲,加上卡爾•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成為我年複一年的音樂人生涯中越來越大的困擾。一年間在3個管弦樂團里演奏《行星》組曲,這次在莫德斯托交響樂團擔任第二單簧管手,讓我意識到,如果我再演奏這麽一次,我可能會躁狂到以單簧管傷人。我需要別的出路,而咖啡是我唯一想到的。

但這里還有個小插曲。在網站熱潮的尾期,一些朋友叫我去Mongo Music(一個和Pandora個人網絡電臺服務類似的網站,基本概念是“告訴我們你喜歡什麽歌和藝術家,即可享受我們播放給你的音樂”)工作。請想象一面巨大的墻,上面有引人註目的撥號盤和閃燈,在墻後有一群松鼠,它們在跑步機上瘋狂地奔跑著,從而使墻上的燈始終亮著。我們就是那些松鼠,戴著耳機的松鼠。每隔30秒, 一首音樂響起,然後我們做一個非常快的、粗略的音樂分析。

我從無朝九晚五的上班經歷。作為一個音樂家,我成日練習,並在大多數的周末夜晚演出。現在我有一份薪水,每兩周有發薪日,而且還不用開車去莫德斯托。這正是我需要的,但這種情況只持續了7個月。此後,穿著卡其色七分褲與Polo T恤的人開始出現。他們是微軟的工作人員,我們被船運到西雅圖,在那里,Mongo變成了MSN音樂。很快他們就找到把“松鼠們”的工作自動化的辦法,我便在“9•11事件”後被遣散了。

失業開啟我的咖啡事業。但那時我還不想銷售咖啡飲料—這是後面的事情。我想烘焙和銷售咖啡豆。我在家烘焙咖啡豆,試驗不同的豆子和烘焙度,這時我意識到,我需要一個用於烘焙咖啡的商用空間。

我在奧克蘭特梅斯卡爾區電報大道上看到一個“出租”的告示牌,便按照上面的號碼打電話過去。女房東有一個大空間,但對於我來說太貴。然而她被我的計劃吸引,說她還有個面積為186平方英尺、坐落在當娜湯瑪斯餐廳庭院里的盆栽棚可以租給我,租金是每月600美元。我不知道可以砍價,就答應了。盡管阮囊羞澀,我依然開始打造我的工作室。我到愛達荷買了一部紅色的迪特里希牌小型生咖啡豆烘焙機。 我還記得自己打開箱子,看見烘豆機,帶著一點小驚訝想,這馬上要成為我的職業了。我把它放在棚子的一端,還按衛生部要求裝了標準的三盆水槽。

這所有的早期體驗都深刻地印在我腦海中。烘焙咖啡時,我每隔1分鐘甚至20秒便取一次豆樣研磨。這是個奇妙無比的自學探索過程。我在尋求我認為好的風味。我想要的風味已成竹在胸,我要將它變成現實。

我起得很早,因為要在下午5點餐館營業前結束烘焙。烘豆時棚里很熱,得開著門,我通常還開著立體聲小收音機聽歌劇。烘豆機一設置好,我便開始續寫烘焙記錄,拼配我第一次參與農人市集時(2002年8月中)銷售的咖啡豆。其後,生意開始有了起色,我在周六日餐館休息時全天烘豆。烘豆機一次只能烘7磅(3千克)咖啡豆,有一次我一口氣烘了53爐,平均每17分鐘一爐。這一紀錄是我在搬到埃默里維爾的烘焙廠前創造的,至今仍在公司保持,未被打破。

那時我從皇家咖啡預訂生豆(至今仍是藍瓶咖啡某些產品的生豆供應商)。我開車到埃默里維爾倉庫,把2到3麻袋咖啡生豆搬上我的標致旅行車。這過程神秘而富有樂趣。我會想,“那是從也門來的?意想不到!那是從埃塞俄比亞來的?奇妙啊!”我打開麻袋,想象這種咖啡的風味。我現在越回想越覺得自己當時有點兒瘋狂,冒出來自稱咖啡烘豆師,因為我說:把小棚歸置好,設立進度檢查機制以便得以規範核查。就像我建成這個合法、可行的商業實體,大半出於運氣和頑固的性格。

我要付租金,我得開始銷售咖啡。我與第一任妻子的兒子達西爾剛剛出世。為了實現我在舊金山渡輪廣場的周六農夫市集設攤的目標,我得先參與奧克蘭舊城區的周五農夫市集。

作為推廣,我到渡輪廣場市集給我最喜歡的攤主送咖啡:做巧克力的邁克•來奇武帝,伯克利的頂尖面包、蜜塔蛋糕師。那時的周六市集只是今天的一個雛型,邁克•來奇武帝和蜜塔也還沒有今天的固定店面呢。

一天,我正在安靜的奧克蘭市集上讀《巴黎到月球》(亞當•高普尼克著),蜜塔蛋糕里凱特琳的一位搭檔給我打電話,她們有一輛做意式濃縮咖啡的小車,想采用我的咖啡豆。

太好了!我跟自己說,這樣我每周就能多賣4磅(1.8千克)豆子。當我開始給蜜塔蛋糕提供咖啡飲品時,她們深深認識到(可能是因為我強調多次),咖啡做得好喝並不容易。最後她們把咖啡車賣給我了(後來我發現她們決定采用我的咖啡是因為咖啡包裝做得好看)。我第一次晃到蜜塔廚房做咖啡車運營技術培訓時就認識了凱特琳,我覺得她非常特別(我們各自有伴侶,直到一年後才開始對對方有感覺)。她敏捷、務實、乖巧、嚴格。

在市集上她穿著古董裙賣蛋糕,時時用Sidekick(一部早期智能手機)給父母發信息。我給她起了個綽號叫“複古的未來烘焙師”。我沒想到女性可以同時具備質樸自然、充滿進取心、投入奉獻與年輕這幾種特質,但是她和蜜塔的烘焙師全都這樣。

對於工作的全情投入,終究給伴侶關系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影響。我和凱特琳各自回歸單身後,更經常在一起交流。在幫凱特琳和她的同僚在伯克利農夫市集上做了好幾周咖啡後,我買下他們的意式濃縮咖啡車開始每周兩次在市集上營運。人們慢慢開始註意到我的咖啡了。

那時罕有短時間完美萃取的意式濃縮咖啡,或是又熱又有豐富泡沫的牛奶,我還在使用不同萃取技術、不同咖啡豆、不同拼配、不同烘焙度調整意式濃縮咖啡風味的階段。我還用個搖搖晃晃的木質滴濾咖啡設備來做手沖咖啡:實驗室一般,一次制作一杯咖啡。人們覺得這很瘋狂,他們還不習慣等待。時至今日人們更註重咖啡沖煮方面的細節,更多人認同好咖啡並非來自保溫壺里—但那時不一樣。有人感興趣,有人覺得荒謬,至今依然如此。

2003年底,輪渡大樓完成整修後,市集搬到了比鄰廣場。我很快獲知市集打算開設固定咖啡車,我要競標就得通過咖啡盲品測試。但我事前不知另一個咖啡烘焙師也受邀參與競爭,而且還有充分準備的演說和堆疊在手推車里的、毫無瑕疵的手提袋。一輛手推車!我怎麽沒早想到?工作人員把我們的咖啡拿到另一個房間給裁判組。一周後,我發現我中選了。我的攤位在一個死角區域,緊鄰烤雞車。我招了個助手,在市集開始前一小時到場幫忙,否則到時將只有我、我的標致旅行車和手推車相依為命。

我還記得12月的幾個周六下著毛毛雨,清靜極了。到了1月,天氣轉好,舊金山冬季優食展前的一個周六,來了很多廚師和食家。我擡起頭發現面前有15人在排隊,而自從那時起情況基本上就是這樣了。

人們會長時間等待一杯咖啡。他們一定是發現它的與眾不同,看這一兩個人用那麽久才做出一杯飲品,這是多麽艱巨而引人入勝的事情。最終他們愛上了這產品。但這令我費解,也許這是因為我生活的背景便是以上一切。我時時精疲力竭。不賣咖啡時,我便在烘豆。與此同時,我正在處理離婚事宜,又要照顧我的小孩。在激烈的痛苦里,我展開了我的新生活。 

農夫市集的社群與我以前經歷的完全不同。來自古典音樂界的朋友,風格冷靜、正式。食品界很熱情,而且每個人都很好奇我在做什麽。我想讓古典音樂界的朋友知道這些陌生的、愛宣揚自我的人(他們花很多時間對外交流還會無理由擁抱你)。另外,這是一個如此感性的世界,部分原因是你在讓人飽腹。我生活里的這種轉變令人屏息。我在做重體力勞動,圍繞著我的人為他們和我所做的事情感到興奮。

我喜歡咖啡里確鑿的一切。單簧管帶給我練習、練習、練習,彩排、彩排、彩排。演奏時,你鍛煉著自己無法看到的肌肉,從而使空氣發生振動。咖啡是確鑿的。我實際上在改變我顧客大腦的化學反應。做一杯意式濃縮咖啡的演出時長90秒,一場結束後緊接著下一場,我在掌聲或是噓聲里前進。

歷經好幾次徒勞,我終於說服了凱特琳,不僅僅是“閑逛”,我還需要約她陪我視察一個新的批發商客戶的咖啡服務。這客戶現在是米其林一星餐廳和舊金山的佳話,那時他的餐廳還只是在舊金山外列治文區的一個相對陌生的地點,名為阿姿颯。老板,也是大廚,穆拉德•拉婁,正在努力打破摩洛哥餐廳的阿拉伯學院派風格,強調嚴格的采購與現代烹飪技術。那是2004年9月,雖然一位年輕可愛的西點烘焙師與一個困窘的老家夥在一起會被竊竊私語,但凱特琳和我從此在一起了。

輪渡碼頭農夫市集的生意開始起飛,我想開一家咖啡館,但資金不足。然而,有個在海耶斯谷舊金山市政中心旁邊有幢大廈的朋友說,我可以在他物業車庫開個咖啡亭。我在2005年1月拿到許可,第一間藍瓶咖啡亭從那時起營運至今。

我未預計到這間咖啡亭會如此受歡迎。咖啡亭位於一條充滿尿騷味的死胡同里,我用信用卡與一點可憐的存款支撐開頭運作。我需要更多資金、更多經驗,開業前至少得先在咖啡館里工作過一回吧?

幾個月後,藍瓶咖啡亭開始得到不少關註,並不僅僅因為店址偏僻,還因為我們的做事方式不同於當時舊金山的任何一家咖啡館。沒有不同杯量或調味料,飲品單只有6款可選,但是,我有加州第一臺裝有比例積分微分溫度控制器的意大利咖啡機,快速萃取出每一份滋味豐富的濃縮咖啡;下單後才開始制作;每一杯含奶飲品都有拉花;對於咖啡新鮮程度的嚴格管理;決無咖啡保溫壺;所有滴濾咖啡在下單後才進行研磨,並使用自家設計的滴濾裝置萃取。現今遍布國內各地的平常服務(騷胡同不算),在當年,是極不尋常的。 

通過這種不尋常的方式,我們成功了。咖啡亭開業3年後,我們在舊金山鑄幣廣場開了第一家藍瓶咖啡館。一年內我們在輪渡大廈和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開設了分店,分別在奧克蘭和布魯克林開設了烘焙廠與咖啡館—一年內我們有了2家烘焙廠與4家咖啡館。此後,我們在曼哈頓的洛克菲勒中心、切爾西、翠貝卡開設了咖啡館,在高線公園開設了一個咖啡亭。

如果我有任何咖啡生意背景,或者任何從商經歷,我想我決不會開始這事業。我可能會說:“這太難了。這不現實。你怎麽可以以這樣慢的速度盈利呢?”事實上,沒有先入為主的概念意味著我可以更自由地飛躍,並做成一件更加個性化的、更有意義的事情。

無知是福。就像母語並非英語的人也可以用談吐迷人那樣,縱使技術不正確又如何。比如,你賣咖啡的時候貌似應該有不同杯量,如小中大杯,或者高、特高、極其高杯等等,對不?但我沒有杯量。我也拒絕大量萃取咖啡然後放在保溫瓶里。咖啡風味在萃取後幾分鐘內便開始陳化。如果人們面對的僅僅是一個開關,他們便沒有目睹咖啡制作過程的體驗。我決定在藍瓶咖啡館、在你面前研磨咖啡豆,放入濾杯,緩慢註水。我們將親手制作屬於你的咖啡。

本文內容摘自《藍瓶咖啡的匠藝》一書。

咖啡 咖啡館 咖啡豆 創業咖啡 咖啡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65

馬雲爸爸、養豬的丁磊以及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為何要開咖啡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5/163618.shtml

馬雲爸爸、養豬的丁磊以及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為何要開咖啡廳?
新消費內參 新消費內參

馬雲爸爸、養豬的丁磊以及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為何要開咖啡廳?

馬雲爸爸到底開了一家什麽樣的神奇的咖啡廳?

來源 | 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

 作者 | 龍貓君

【新消費導讀】

今天跟大家推薦一篇關於咖啡業消費升級的文章。

咖啡

咖啡廳行業競爭激烈,如果說餐飲這個大行業是紅海,那麽咖啡廳行業則是血海。

而主題咖啡廳則是咖啡廳業態中的一種特別形態,主題咖啡廳業態多種多樣,有動漫主題的咖啡廳:也有遊戲主題咖啡廳:還有電影主題咖啡廳:甚至於還有女僕主題咖啡廳。

對於過去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他們一直依靠線上流量轉化賺錢,也很少去染指線下業態生意,但是隨著互聯網開始進入下半場,這些互聯網公司也紛紛開始殺入咖啡行業。

今天龍貓君分析的三個案例,就是馬雲爸爸開的程序員主題咖啡廳,以及網易全新推出的易間咖啡廳和另外一個生活方式品牌無印良品推出的Cafe muji。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互聯網公司和生活方式品牌為什麽要跨界進入到咖啡產業鏈。

本文約4266字,你可以自由選擇讀完的時間。

 馬雲爸爸的程序員咖啡廳:做的是人群的生意

咖啡生意在中國難做,一方面是因為競爭激烈,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單純售賣咖啡的生意相較於餐廳生意,並不是一個從坪效上構成好商業模式的生意。

但是即使租金高啟、人力成本上升,還是有很多小資們前赴後繼地進入到咖啡廳領域創業。

一方面咖啡廳相較於傳統的餐飲生意,在成本投入上並不大,與餐廳動輒上百萬的投入相比,一家10平米的小咖啡廳就足以給少女們還原一個公主夢。

所以對於很多文藝青年而言,開咖啡廳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賺錢的手段。

另外互聯網圈很多人投資咖啡廳的生意邏輯是尋找主場的感覺,對於很多幹投資於人群生意的人而言,咖啡廳這樣的社交空間是可以大量獲得高端流量資源的入口,3W咖啡走的就是後面的這條路徑。

所以很多投資人因為反正需要在別人家咖啡廳見人,在投入不高的情況下,自己開一家或者眾籌一家咖啡廳也就不是那麽奇怪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咖啡廳本身也許不是一個好生意,但是作為一種媒介和空間,尤其是具有一種社交儀式感的空間,咖啡廳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集聚人流量的入口。

我想,馬雲爸爸開的程序員咖啡廳大概就是這個目的吧。我們先來看看,馬雲爸爸的程序員咖啡廳到底是怎樣的。

73

對於馬雲爸爸而言,開一家咖啡廳資金從來不是難題,難的是之前沒有做過咖啡行業,隔行如隔山。所以馬雲第一步的合作方式是與大的咖啡品牌合作,而他們選擇合作的對象是costa這樣的經典咖啡品牌。

這家店的選址上也非常有意思,第一家店在杭州雲棲小鎮阿里雲辦公區。這個區域由於是阿里雲的辦公區,所以天然就具有大量程序員。

這家咖啡廳既然是程序員主題咖啡廳,那麽必然會有很多跟工程師程序員相關的元素在里面:

1 在裝修的主題選擇上,空間里布滿了眼花繚亂的鍵盤和燈泡,還有專門供給程序員使用的腦暴黑板。

專業為程序員定制的咖啡實際上程序員的工作是枯燥而辛苦的,而且程序員們通常需要通宵熬夜工作,所以程序員們對咖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這家咖啡廳為程序員們推出了特別定制的Apsara咖啡,這個咖啡在苦度上會更苦一些。值得一提的是Apsara(飛天)其實是阿里雲自主研發的全球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機系統。看看這里,每賣一杯咖啡就是一次廣告啊。

磨咖啡

3在店里植入程序員相關的遊戲化內容。比如設立程序員挑戰板,程序員可以在上面出題,其他程序員進行代碼接龍,成功解題的客人可以帶走一個定制的咖啡杯。

而這一部分其實就是龍貓君一直提到的未來實體空間里會有越來越多的內容的元素在里面。尤其是在很多環節里設置給用戶更多互動和參與感,讓用戶在互動中能夠加深對品牌的理解。

而阿里雲相關人士還表示,他們接下來會陸續的在其他全國城市進行主題店的複制。

龍貓君認為阿里雲開咖啡廳的目的是通過咖啡這種媒介去吸引垂直的程序員人員,而阿里雲品牌的主要使用用戶還是這些程序員們,所以通過咖啡廳與用戶產生情感的互動,恐怕是阿里雲開咖啡的真實意圖。

對於一個品牌而言,如果不在線下的實體空間里,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感知力、和可觸達性,消費者對品牌的感受並不會那麽直觀。所以將品牌的展示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並不是只是一個流量轉化這麽簡單,更多的時候還是希望給品牌一個可觸摸的視角。

或許,這才是阿里雲真正的意圖。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咖啡的生意,阿里雲不會這麽大動幹戈自己去開起咖啡廳。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線下投了一個固定的可互動的品牌媒介廣告就好了,何況這個內容還是可以不斷變化的,反正投硬廣花的錢也不少。

丁磊的易間咖啡廳:下一個嚴選的野望

而對於另一位互聯網大佬丁磊而言,開一家咖啡廳則不是簡單的一個廣告這麽簡單了,畢竟丁磊這些年的每一個產品做的都很用心,如果要做,當然也是一定蘊藏著味央豬、嚴選這樣的大夢想。

74.webp

這家名叫易間的咖啡廳第一家店開在廣州核心商圈珠江新城。廣州也是網易這家公司夢開始的地方,作為網易首家線下實體咖啡廳,易間咖啡廳是一個聚合了飲食、社交、學習、娛樂等屬性的咖啡廳。

作為一家咖啡廳,當然最核心的產品還是咖啡,據公開資料顯示易間咖啡廳提供的咖啡產品是以精品咖啡為主打,同時也提供意式咖啡和創意咖啡在內的多品類的產品,間同時還提供果茶、簡餐、甜品等。

咖啡的品質上據說也是上乘,其主打的咖啡是由來自臺灣的世界級咖啡大師林東源親自監制的,所以也算是非常用心了。

在整個空間的設計上易間咖啡也算是別有用心了,沿襲了網易的一貫簡約與小清晰風格,空間設計上非常的開闊,易間的logo也貫穿在整個所有物件之中。

總之在用戶的口碑中,已經迅速的晉升為廣州的新網紅咖啡廳,據說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成為易粉的根據地。

從目前來看,易間咖啡廳並沒有突出的創新不同之處,但是鑒於網易的娛樂基因,我們會有理由相信,會把網易的豐富的內容都貫穿到這個咖啡廳體系之中,比如網易當紅遊戲陰陽師的IP未來是否會融入到線下咖啡廳元素中,其實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我看來,網易開咖啡廳這件事一點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作為一枚資深的網易雲音樂粉,我毫不懷疑丁磊是一個極度優秀的產品經理。

無論是火爆的網易嚴選,還是最近剛剛融資的網易味央豬,還是當初的網易雲音樂、網易公開課、網易新聞客戶端這一系列的產品都帶著一種淡淡的理想主義色彩的產品,其特性、人群都是圍繞著追求高品質人群生活的消費而進行布局的。

網易雖然從來沒有強行去打通這幾個產品之間的連接,甚至有時候一度刻意追求各自產品的獨立發展,但是並不妨礙,這種產品氣質之下,用戶群之間的天然標簽是一致的,就是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而過去這些用戶的交互都是在線上完成的,甚至音樂、客戶端這樣的內容產品都突然具有了一些淡淡的社交屬性,所以網易生產能容和讓用戶互動社交起來的能力是一流的。

恰好咖啡廳就是一個這樣自帶媒體和社交屬性的產品,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會懷疑網易會把這種屬性引導向線下的業態。

這個時候開家咖啡廳就是一個理想的選擇,未來這群自稱為易粉的用戶可以很容易從線上走向線下,通過社交元素的交互產生連接,而有了這樣一個載體,集合音樂、遊戲、電商元素的主題空間會天然成立。

在這個思路之下,我絲毫不懷疑未來知乎、豆瓣這樣的氣質型產品,用戶標簽趨同的社區,也會有可能進入到咖啡廳這樣一個線下業態。

用戶也需要一個更實在的載體去承載用戶交互的需求,至於知乎會不會去開一家自己咖啡廳,我想我得去跟周源聊聊,我只是在這里假設而已。

Cafe muji的性冷淡風氣質:無印良品的跨界混搭

最後想來說說無印良品。

最近幾年國內的零售界在學習優衣庫的熱潮之外又掀起來一股學習無印良品性冷淡風的熱潮,不過說實話,好像真的沒有幾個能學習到無印良品的精髓,畢竟商業是有其特定的環境和限制條件的,脫離了這個特定環境去談學習,是沒有意義的。

75.webp

無印良品這幾年並沒有完全專註於主業,而是大玩特玩跨界風,宜家是餐飲跨界的典範,所以無印良品也不甘寂寞進入到餐飲業態,並且還開起了屬於自己的酒店,有人甚至開玩笑說無印良品要包辦你的生活。

無印良品真的是不務正業嗎?我最初也是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後來琢磨到一件事情,無印良品或許壓根就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生活方式品牌,而是把自己按照一個文化屬性的產品去打造的,如果是這麽理解,你會認為line去開咖啡廳和主題店會很突兀嗎?

我們回歸到主題,Cafe muji這家跨界咖啡廳到底長成什麽樣?

首先這家店位於上海大悅城,是無印良品在全球開設的第9家飲品店。

雖然打著咖啡廳之名,但卻是一個混搭風格的店鋪,在這家飲品店中居然既有咖也有茶,反而相比無印良品之前的meal業態,食品相對比較少。

這家飲品店產品線主打飲品是杭州西湖龍井、福建茉莉花茶、安溪鐵觀音等中國茶風格,同時輔助以手沖、美式咖啡等飲品,很有點混搭風與中西合璧的感覺。

對於muji而言,它的跨界思路的核心不是品類,而是基於其特定的文化品牌的內涵,比如極度簡單的設計風格以及實用、樸素、環保、簡約的風格,無論是一個小小的收納盒,還是一杯茶都是延續著同樣的風格。

如果從這一點來說,網易倒是跟無印良品有著幾分的相似性,圍繞著一群特定相似的用戶群去做高品質的產品布局,至於產品的品類是什麽,似乎已經不是那麽的重要了。

muji的跨界的邏輯不是刻意去開一家咖啡廳或者想要去做咖啡的生意,而是當用戶需求什麽時候,為同樣生活追求和價值觀的用戶提供不同的產品。

所以新一代的新消費品牌,情感屬性和調性遠遠大於產品的功能性需求。這或許就是新品牌的成功秘訣。

而怎麽有這種調性,首先必要的是創始人得有這個品味,創始人的品味註入到品牌中,就變成了品牌最初的審美與格調。

 總結:跨界的咖啡,但沒人只是想賣咖啡

總結上面三個跨界開咖啡廳的案例,我們發現大家的真實意圖都不局限於咖啡廳本身,而是都著眼於通過咖啡廳這樣的一個社交屬性極強的載體實現下面的目標:

1 把自己的品牌的氣質與調性通過咖啡廳這樣的載體和媒體放大化,讓一個虛擬的品牌與形象能夠落地而具象化。賺錢肯定不是目的,依托於空間進行品牌價值放大才是真實企圖,尤其是咖啡廳可以聚合特定人群的屬性。我們叫這種作用為廣場價值。

2  能夠強化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感。把一直以來在線上進行交互的用戶引到線下來。

91

3  放大咖啡的媒介效應,將更多線上的文化符號與內容、互動娛樂的體驗搬到線下,讓用戶有更好的消費感受。

只要這幾個目的達到了一到兩條,我相信馬雲爸爸和丁磊目的就達到了,畢竟就算最壞,就當是買了一塊有情感可互動的媒介廣告屏好了。這樣來說,我會相信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會開始開啟咖啡廳,大家覺得誰是下一個呢,請留言互動。

咖啡業 消費升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192

【嫁到花蓮】港女開港式咖啡廳 地震後「好恐懼但沒事的!」

1 : GS(14)@2018-03-11 23:43:38

Mandy移居花蓮四年,已育有一女。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一個女生願意放棄香港的家庭及事業,跟隨在工作假期時認識的先生到異地生活。看似是每位「Long-D」異地戀人的終章,但今次的主角Mandy從香港搬到花蓮,卻只因不忍丈夫在香港人多車多,連走路都要掩着嘴巴。訪問結束一個月,花蓮發生7級大地震,這位香港女生卻仍笑着說大家加油就行。
Mandy跟丈夫子凱由當初澳洲工作假期認識,工作假期結束,兩人各自回香港及台灣。令Mandy願意放棄香港一切,源自男朋友的一個小舉動。


Mandy的咖啡廳拍攝到地震一刻。(受訪者提供)

咖啡廳以售賣港式小食為主。

連招牌也與「香港」有關聯。



她說:「我先生當時住旺角的一家酒店,他送了我上車,我在車上看到他回酒店的途中,他是全程用手提起衣服掩着自己的嘴巴、蓋着鼻,即是他覺得空氣很差。」就是因為這個觀察,Mandy隨即想:「嘩,不好吧,這麼辛苦。」就決定為丈夫放棄香港一切。來到花蓮四年,Mandy與先生的「結晶品」除了近2歲的女兒,還有這家賣港式小食的咖啡廳。「我很喜歡食雞蛋仔的,我也對咖啡奶茶十分想念。不想這麼想念的話就自己落手落腳做吧;不想這麼想念凍檸茶的話就自己去做。」她不敢說做的東西不是適合每個人的口味,但最基本卻要讓客人感受到是一個香港人用心製作,這才令她放心。


小店環境。

不少顧客均愛在坐在窗邊位置。

Mandy於震後表示:「香港人加油。」


震後市內情況。(受訪者提供)


花蓮距離城市化程度較台北高雄等低,做咖啡廳的成本又會否更低?她指出這個鋪位租出去的話價值台幣15,000,但因商用牌照對水、電的收取價錢為家用的兩倍,故即使她的咖啡廳只開星期五、六、日三天而已,也要台幣4,000元左右(約1,000港元)。「震的很恐怖呀!我們剛剛走了上天台。」她哭說着。訪問結束後一個月,花蓮就發生大地震。上述這對話內容源自記者與Mandy於地震發生後當刻的錄音對話。她事後形容,整個環境都令人非常震撼。「特別見到雲翠大樓倒了心很酸,知道那間統帥酒店倒了心也很不舒服。因為那間統帥酒店我個多月前才去過食自助餐,倒了的雲翠大樓下面的火鍋店也是上個月才吃完。」平時常到訪的景觀、餐廳,一次地震卻全消失了。


Mandy最後更鼓勵大家,「我香港人在花蓮會加油,地震是很恐懼很可怕,但沒事的,大家加油就行了。花蓮人加油!香港人加油!」製作:步遊台灣—港仔的圖文之旅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6/203231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4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