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抗衰老和癌癥的細胞自噬拿下2016諾獎 尚未產業應用或令市場失望

幾個小時前,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開面紗,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京都工業大學大隅良典因其在自噬性溶酶體方面做出的貢獻而摘得桂冠,並獲得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25萬人民幣。

大隅良典的研究側重於酵母細胞自噬,在該研究中他“朝著闡明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意義,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該點評來自於2012年京都獎,大隅良典是那一年生命科學相關的京都獎唯一獲獎人,在此之前,2010年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在2010年也曾獲得了京都獎)。

在諾獎公布的獲獎原因中,對於大隅良典的研究貢獻官方是如此表述的:他的工作不但揭示了一種基本的細胞基質,更多許多疾病的闡明鋪平了道路。

尚無產業應用

不過相比較去年屠喲喲獲獎的“滿屏漲停”,此次諾貝爾醫學獎恐怕會使二級市場的投機者失望了,第一財經記者通過了解得知,相比較此前被媒體和學界高度猜測的基因編輯以及腫瘤免疫治療,細胞自噬目前在全球範圍尚未觸及真正的臨床產業應用,仍處於研究階段,並且距離產業技術的落地還有比較遙遠的一段距離。

“細胞自噬比較類似細胞雕亡,雕亡和自噬是細胞死亡的兩種途徑。它是一個科學研究的現象,結合大隅良典研究的這個途徑,有可能在一些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作用,從而產生藥物開發的靶點。”上海東富龍醫療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勞昕元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是細胞自噬本身並不是一個平臺級的技術,所以不會有很大的產業熱點,因為它無法在某個領域馬上應用去治病。相對來說,免疫治療和基因編輯雖然還沒有獲得諾獎,但這兩個技術在產業界卻是多面手。有很多實際臨床應用的案例,所以在熱點度上來說,細胞自噬肯定是差很多的。”

另一位醫療領域投資人高特佳投資合夥人王海蛟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布局中,還沒有發現與之相關的產業化研究。細胞自噬在抗衰老和帕金森相關疾病的的應用機制上研究更早一些,而抑制腫瘤領域目前是一個潛在的研究方向。”

如何對抗衰老?

“和細胞自噬產業化相關的最主要是關註與藥物相關的靶點和臨床進度,它是一個現象,目前並沒有直接很廣泛的應用。”勞昕元說。

自噬,是一種細胞處於壓力之時消化蛋白質和細胞器的自適應過程,以下幾種情況會導致自噬現象的發生:第一種情況是異源自噬,當一些感染性的例子進入細胞後,細胞就會啟動自噬程序,清除異物,這在細胞消滅病原體上有著重要意義; 第二種情況是細胞的自我修複,在運作一定時間後,一些細胞就會出現受損。自噬能夠吃掉這些舊的細胞器,並把消化後產生的大分子原料用於新細胞的合成。

細胞自噬近年來受到熱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這些機理與疾病的關聯,其中,首當其沖便是對抗衰老。

細胞自噬的典型特征是形成自噬體並呈遞給溶酶體,這一過程在蛋白質和細胞器質量控制中起基礎作用並維持了細胞能量的穩態。一些研究表明,自噬與細胞衰老密切相關,參與蛋白酶和自噬相關調節的BAG蛋白家族中BAG3/BAG1比值在複制性衰老時增高,且BAG3在細胞衰老時能介導自噬的激活。研究還發現在Ras誘導的細胞衰老進程中亦可觀察到較高的自噬活性。

除此以外,對於抑制腫瘤細胞自噬也讓學界充滿期待,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許多調節自噬的藥物被用於臨床腫瘤治療的研究中。

不過,對於許多細胞生物學的科研人員來說,相比較細胞自噬,細胞雕亡這個名詞可能更為親切:2002年“細胞雕亡”就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而這次,14年後,與之一脈相承的細胞自噬再次獲得了諾獎評審委員會的屬意。

根據科研公開資料,“細胞雕亡”(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規律的發現曾讓人們更好的了解了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而如今,細胞自噬恐怕將會賦予臨床更多的探索意義:它可以幫助人類更有效的延緩衰老、攻克腫瘤疾病,這些臨床應用的領域包括癌癥、帕金森癥、阿爾茨海默以及心肌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