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PO上會被否率驟升至17% 審核松緊存爭議

IPO提速的同時,IPO上會被否率也驟升。自去年11月份IPO提速開始,去年最後兩個月IPO上會被否率為8.7%,去年全年平均被否率為7.09%;而今年1月份至今,這一數據上升至17.24%。這意味著IPO提速的同時,審核端也已悄然有變?

一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IPO審核基數越大,被否的概率就可能越大,審核端目前沒有明顯的變化。但也有券商投行人士感嘆“忽緊忽松,把握不準。”

而IPO審核過程中的致命核心問題無疑也是發審委下判定的主要依據。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業績的真實性、利潤規模、企業規範性成為企業過會的關鍵。

IPO上會被否率提升

去年11月份是IPO提速的一個關鍵月份,從該月開始,上會企業數量驟增。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共有92家企業上會,而全年上會總量為268家,意味著剩余的10個月平均每月上會企業僅為17.6家;今年1月份延續趨勢,截至1月18日的發審會,共有29家企業上會被審核,1月20日還有9家企業待審核。

上會數量增加的同時,IPO上會被否率也驟升。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共有8家企業上會被否,被否率為8.7%,被否數量占到全年被否數量的近半,全年共被否19家,去年全年平均被否率為7.09%;而到今年一月份,目前29家上會審核企業中就有5家被否,被否率達到17.24%。

今年首周就有3家企業上會被否,其中1月4日有2家擬主板上市的企業首發未獲通過,分別為杭州華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光新材”)、廣東日豐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日豐電纜”);1月6日則有1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被否,名為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龍訊達”)。1月13日的發審會,則是廣東百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合醫療”)上會被否。

再到最近的1月18日,證監會發布的發審委審核結果顯示,IPO申請上會的6家企業中,5家獲得通過,1家被否,被否的為上海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華科技”),這是今年以來第5家IPO申請被否的企業。另外,1月11日的發審委會議上,有1家公司的IPO申請暫緩表決,為山東先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否意味著IPO提速的同時,審核端也已悄然有變?對此,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表示,這可能是因為IPO審核基數越大,被否的概率就可能越大,審核端目前沒有明顯的變化,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在走,處於相對比較正常的狀態。

對於目前市場“暗推註冊制”的觀點,IPO審核端是否會趨向註冊制化。“目前還不好說,因為審核端至少目前來看,沒有一個很明顯的趨於註冊制的變化。”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補充稱,IPO審核確實在加速,但審核流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審核人員配置或者要求都沒有發生什麽大的變化。

但也有一券商投行人士感嘆稱,“忽緊忽松,把握不準。”有業內觀點也指出,去年下半年IPO提速以來,每逢周五都必然有一家創業板IPO申請被否,但12月30日居然全部通過;而去年主板IPO幾乎全部通過,但1月4日就否決兩家。

IPO審核的提速成為市場有目共睹的事實,在審核的提速之下,去年11月份開始IPO批文的核發也進一步提速,去年11月份以來核發速度從每月兩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發批文家數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左右,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280家。

2017年IPO發行會否延續去年年末的速度?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這與市場行情有關系,近期行情波動較為厲害,不排除到今年中旬或者中旬以下,若創業板的點位突破證監會的預期之後,IPO發行有可能會減緩,嚴重的話則可能會暫停。

“看市場了,有壓力。”上述券商投行人士也持相同的觀點。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進一步稱,目前的情況看,證監會不會主動去減緩IPO發行趨勢,外圍的影響可能會產生間接的影響。

IPO審核中致命問題

“有些覺得過不了的過了,有些覺得能過的沒過。”上述券商人士對目前IPO審核端難以把握的原因主要在於此。而這背後的絆腳石無疑是IPO審核過程中的致命核心問題。

“重心逐漸從盈利要求轉到真實、規範這兩個方面。”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表示,以前發審委的關註點可能重點是內控等方面,最近的風向則是重點關註部分企業經銷商等方面,即主要看交易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實現真正的銷售,還是只是囤貨的一種渠道。

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IPO上會最後被否大多都是跟行業、公司本身財務、收入造假等有關。

以今年上會被否的5家企業情況來看,發審委提出的問題離不開企業內控、業績變臉等方面。1月18日被否的思華科技,主要被問詢的問題是該公司及其控股股東、董監高等是否與合作客戶之間存在股權控制關系、關聯關系或者特殊利益安排,以及補充說明該公司未來業績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發行人及其行業經營環境是否發生重大變化、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華光新材、日豐電纜、華龍訊達3家企業則主要被問詢的是經營業務方面的問題,分別主要為持續盈利能力問題、報告期公司業績波動情況及原因、關聯方報告期內的財務和經營情況以及關聯交易毛利率長期高於非關聯方交易的合理性等。而百合醫療的被關註點則主要在於其實際控制人方面的問題。

以華光新材、日豐電纜2家企業的情況來看,凈利潤均在2000萬元上下。其中前兩者2014年~2015年凈利潤均處於下滑趨勢,而2016年業績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增長太過異常,因此導致其真實性被質疑,關鍵還是凈利潤規模太小。

“利潤、真實性是關鍵,還有就是解釋能不能贏得信任。”在上述券商人士看來,公司利潤規模較為重要,否則可能會引發發審委對其利潤真實性、持續性存有質疑;此外,擬上市企業若存有硬傷問題,若能通過合理解釋和邏輯贏得信任,最後也將可能過會,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20

IPO被否率上升 業績真實成關鍵

延續去年年底高速發行的節奏,今年不到5個月的時間,證監會審核審核的IPO企業就達到165家,占到去年全新的6成;核發IPO批文148家,占去年全年核發數量的過半。但相較去年IPO批文下發節奏先緩後急,今年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則保持在每月4批次、每批次10家左右的節奏。

然而如此均衡節奏的背後,則是波濤洶湧般的嚴監管政策。IPO企業首發過會被否率增加,今年以來就有18單IPO被否,與去年全年IPO被否數量相同。其中,1月份和4月份被否數量達6家以上。

而審核趨嚴之下,未能獲得發審委青睞的企業,多數問題則集中在業績真實性、持續盈利能力以及企業規範性等方面。

IPO獲批數已達2016全年一半

不管是IPO審核數量還是核發批文數量,今年以來較去年同期都大幅擴容,這也是去年11月份新股發行加速的結果。在去年新股發行先緩後急的基礎上,今年的IPO審核和獲準數量則趨向於平穩態勢。而這平穩的開閘背後卻是波濤洶湧般的嚴監管政策。

2017年1月1日至4月25日期間,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148家,累計募集資金不超747億元。而2016年同期共核發IPO批文45家,累計募集資金不超227.2億元。以此來看,今年以來證監會核發IPO的數量同比增長2.29倍,相應的累計最大募集資金也同比增長逾2.29倍。

在IPO核發批文大增的背後則演繹的是IPO批文下發批次及數量的快速增加後趨於穩定的過程。去年上半年,證監會核發IPO批文每月最多2批次且每批次下發批文維持在10家以下,到下半年尤其是11月份之後核發批次及數量急速擴容,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今年以來的IPO核發速度則平穩在10家左右。據第一財經統計,今年以來證監會已下發14個批次IPO批文,其中除去1月6日、2月10日、2月17日核發批文家數分別為14家、12家、12家,其余11個批次下發批文的家數則均為10家。

據媒體報道,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中心執行經理顧斌近期公開表示,根據一季度發行速度測算,2017年將延續去年11月12月的高速發行節奏,預計2017年全年核發IPO數量達500家,全年IPO融資額達3000億元。而去年全年核發IPO數量為280家,融資規模為1843.2億元,這意味著2017年的IPO核發數量和融資規模有望翻番。

在IPO核準批文下發節奏快而穩的背後則也是審核速度的加快以及更為嚴格。wind數據顯示,以發審委會議日期為參考條件,今年1月1日至4月25日期間,發審委共審核165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首發獲通過136家,未通過18家,取消審核2家,暫緩表決4家,過會率約為82.42%。

而去年同期,有77家企業參與審核,其中首發通過73家,僅有2家被否,2家取消審核,過會率達到94.81%。但是自去年5月份開始被否的企業數量增加,當月就有3家企業首發被否,且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IPO核發速度加快後,被否的數量也進一步增加,這兩個月被否的企業就有8家。去年全年共有275家企業上會被審核。

在首發被否率增加的同時,IPO方面的監管政策也進一步趨嚴。2017年1月20日證監會公布,首次IPO企業現場檢查及問題處理情況,證監會通過檢查發現部分企業存在披露情況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會計核算不規範,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等問題,要求予以整改,並將相關線索移送至證監會稽查部門處理。2017年4月14日證監會表態,將組織開展律師事務所從事IPO證券法律業務專項檢查。

除了對IPO企業進行嚴格監管外,監管層也表態將堅決打擊次新股炒作行為。以wind概念板塊次新股指數的走勢來看,今年一月只3月下旬仍處於上漲行情,但是3月28日開始,次新股指數急速走向下坡路,一個月的時間就差不多消化掉了前面近3個月的上漲行情。

被否數達去年總額 業績真是關鍵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25日,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已有18家擬上市公司IPO被否,也就是說今年每10家首發企業中就有超過1家IPO未通過,這一數據已平掉去年全年IPO被否企業總數。

第一財經梳理對比發現,和2015年相比,IPO審核在基數變大的基礎上被否率急劇上升,而審核過程中的致命問題則更多地轉向業績的真實性、持續盈利能力以及企業規範性。

綜合來看,業績仍然是IPO審核的核心。2016年IPO被否的企業,在被否的18家企業中,直接因為業績相關問題被否的企業有7家,分別為震裕科技、清溢光電、新水源景、華龍訊達、思華科技、華光焊接、日豐電纜。因為盈利能力被否的有4家,其中包括4月24日被否的美聯股份、元利科技、永泰隆電子、歐維姆。

“重心逐漸從盈利要求轉到業績真實、規範這兩個方面。”一資深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表示,以前發審委的關註點可能重點是內控等方面,最近的風向則是重點關註部分企業經銷商等方面,即主要看交易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實現真正的銷售,還是只是囤貨的一種渠道。

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IPO上會最後被否大多都是跟行業、公司本身財務、收入造假等有關。

4月24日被否的美聯股份是一家中外合資的預制金屬建築系統的專業制造商,主營為預制鋼結構建築系統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等。發審委委員要求美聯股份就五大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包括業績波動、應收賬款、勞務外包等問題。

該公司招股書顯示,其近三年業績大幅波動,2013—2015年,其分別實現營收6.51億元、9.13億元以及5.8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29億元、0.32億元以及0.28億元。對此,發審委質疑公司波動的合理性以及持續盈利的不確定性。

第一財經查閱美聯股份招股書還發現,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其應收賬款凈額為1.06億 元,占 2015 年度營業收入比重為 18.26%,其中賬齡超過一年的應收賬款近0.53億元,占比應收賬款五成,但在這0.53億元中,美聯股份僅計提壞賬0.18億元。而其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也由2014年的44天加長至82天。發審委要求公司解釋應收賬款金額較大的原因,並質疑壞賬計提不是否符合相關會計準則。

除此之外,在鋼鐵行業並不景氣的狀況下,美聯股份大量采用外包加工的方式,2015年,其以外協加工方式購入的主構件產成品就占生產成本的比重均在 21%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