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招鮮,吃遍天?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zia.html
 

——喬爾·格林布拉特的價值投資(一) 

   最早知道喬爾·格林布拉特是在2009年,那時我第一次讀到了他的書。那本書的中文版是《股市穩賺》。但是這麼一個很俗氣的書名很容易讓其混跡於不計其數的技術派圖書之列,因此我覺得還不如翻譯成《擊敗市場的神奇公式》可能更貼切些。

   喬爾·格林布拉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戈坦資產管理公司的創辦人,戈坦資本始於1985年止於1994年,年均復合收益剛好50%,最低年收益率為28.5%;他還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在那個價值投資的大本營裡傳授著格雷厄姆-多德的思想,看上去就是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衣缽傳人。

   我一直很疑惑格林布拉特那個「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後來才知道,《股市穩賺》其實是他寫的第三本書。要理解「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必須追溯到他寫的第二本書。他的第二本書是《戰勝市場的小冊子》,這本書尚未有中譯本。這本書其實來源於一個研究項目。2003年格林布拉特找了一個程序員來協助他開發測試他的交易系統的實際績效表現。這個系統主要由兩個指標組成,其一為上市公司收益率,其二為資產回報率。收益率反映的是股票的估值程度,回報率則代表公司的優質度。計算機按照這兩個指標對所有股票進行排名並選出排名靠前的股票進行投資,實際測試的效果甚至比格林布拉特預期的還要好,於是這兩個指標遂成為「神奇公式」。後來格林布拉特又應用價值方法來構建價值加權指數,這個指數的績效表現大大超越了所有現有的股票類指數的表現。這個新的投資方法就是《股市穩賺》中所謂的最大「秘籍」。

   我覺得格林布拉特的方法類似於詹姆斯·奧肖內西《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中的研究或埃斯瓦斯·達莫達蘭《打破神話的投資十誡》中的實證。一項成功的投資很難相信只用「一招」。據說《股市穩賺》發行後,得到了《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大報的強力推薦,成為亞馬遜網站投資類超級暢銷書。在某些領域,成為「暢銷書」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證券分析》或《聰明的投資者》就很難成為暢銷書。納西姆·塔勒布指出,許多暢銷書往往「廢話連篇、錯誤遍地」,甚至「幼稚可笑」——當然,格林布拉特的《股市穩賺》可能例外。我認為,從「實證」的角度去理解「神奇公式」可能更好些,實際上在股票操作中我估計很少人會只使用這「一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招應該不可少。

   使用「神奇公式」應該是策略問題。格林布拉特曾在另一個場合說,如果我寫一本某個策略的書,這個策略每個月甚至是每年都有效,那麼每個人都會開始使用它。這樣它就會很快失效。價值投資並不總是奏效。市場並不總是認同你的觀點。從長時間週期來看,股票交易價格大致圍繞價值波動,但在短期內甚至會長達2-3年,價值投資並不有效。實際上這是個好事情。價值投資方法時不時失效剛好正是這個策略長期奏效的原因。格林布拉特說他的「公式」會迫使投資者會去買那些失寵的公司股票,而一個讀報的人卻從不會想到購買它們。持有這些股票的投資組合可能會在2年或3年時間裡表現不佳,因此大多數人無法堅持這樣的策略。當一個策略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表現不佳後,大多數人通常會放棄這個策略,而轉向近年表現不錯的策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這樣說來,除非你有足夠的信心,否則很難遵循價值投資的方法。在格林布拉特的著作和課程裡,格林布拉特花了大量時間試圖讓人們明白,實際上他只是在平均價格以下購買了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如果這個方法對投資者有意義的話,那麼他們就會有信心長期堅持使用這個策略,即使它有時並不奏效,也會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71

它靠一條線 吃遍股市熱門題材

2013-11-25  TCW
 
 

 

一條電纜線(cable)能創造多大的價值?

總部設在美國的貿聯,做了最好的示範。

全球最熱銷的電動車特斯拉(Tesla)今年在台灣掀起一波特斯拉概念股風潮,貿聯是台灣特斯拉概念股「股王」,但國內投資人卻對貿聯所知不多。

事實上,貿聯二○一一年起就在台灣第一上市,先前不受市場青睞,去年股價只有二、三十元出頭。今年隨著特斯拉電動車股價不斷飆漲,儘管營收貢獻度只有六%,但貿聯股價一度超過一百五十元、今年來漲幅達二三一%。

隨著公司暴紅,貿聯董事長梁華哲打趣說,「哇!現在連收到的履歷表都很好。」台灣、美國名校碩博士的應徵者明顯增加,與先前的名不見經傳形成強烈對比。

這些正面效益,全因為貿聯獨家出給特斯拉的「一條電線」。這條約兩公尺長的線束,裝在特斯拉的電池管理系統模組,就像這台全球第一熱銷電動車的神經系統。

貿聯的主要產品連接線束,因進入門檻不高,一直被視為「黑手行業」。曾是聯電工程師的梁華哲曾赴美念書,留在美國創業,不僅是行業裡少數的美國留學生老闆,也是台灣同業中唯一把總部開在矽谷的。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它被迫轉型,最後也讓它找到新出路。

黑手行業遇鴻海削價割喉戰,促第一次轉型

和許多台灣同業一樣,貿聯早年也是靠電腦相關連接線起家,甚至比鴻海更早打入戴爾(Dell)電腦供應鏈,毛利率超過四成。但隨著出貨量增加,戴爾讓供應商集體在網上競標,高額毛利率變成削肉見骨的價格戰,「貿聯因為美國營運成本較高,被迫提早另覓藍海,」梁華哲回憶。

市場大、拚價格的生意,被鴻海這些大廠一一掠奪,剩下的是必須苦熬多年還不一定有成果的醫療和汽車領域,這兩個產業長年封閉,新供應商不易切入。這時,貿聯的全球化布局就發揮了作用。

奇異(GE)是全球最大醫療器材公司,當中國興起為「世界工廠」時,奇異制定新政策,要求供應商增加對中國採購,貿聯總部在矽谷、生產在中國,因地緣易與美商建立信任基礎,因而成為奇異政策轉彎的受惠者。

新手小廠遇日企苦磨學技術,換第二次蛻變

但進入汽車產業可沒這麼容易了。日本的矢崎總業(Yazaki)是全球最大車用線材公司,供應豐田等大車廠;不過車用線種類繁多,光是貿聯供應給年產量兩萬餘輛的特斯拉,就有逾三十種料號,因此經過一輪甄選後,矢崎決定把量少、樣多的特定產品轉給貿聯。

一條約兩公尺的車用線束看來簡單,但貿聯剛入行時,卻有長達一年半的時間產品都被矢崎打回票。梁華哲不死心,和幾位核心幹部到日本工廠聽、學、看,還高薪請來矢崎的退休老師傅到貿聯駐廠指導兩年,一邊開模做機構件,一邊處理高頻訊號等棘手問題,磨了兩年,第一個產品終於在中國深圳廠產出,現在貿聯已供貨給全球前兩大雪車與沙灘車廠。

這些技術點滴累積,等貿聯二○○七年第一次與特斯拉接觸時,技術不再是障礙,棘手的卻是,這家新客戶會不會成功?

「特斯拉這種公司早幾年到台灣,台灣人會說,蝦米公司?沒聽過,沒興趣。量又小,一定沒人要的,電腦的錢比較快(營收很快增長)嘛!」梁華哲說,「我們比台灣同業有機會去看到這些奇特的未來新產品,第二個就是我們有能力(如處理高頻訊號的複雜技術)可以抓住這些機會。」

技術專家遇特斯拉等出前途,變當紅炸子雞

梁華哲坦言,貿聯至少布局了三家電動車客戶,特斯拉原本不被抱持期望,現在反而是最成功的一家。

然而,就算是當紅炸子雞特斯拉也曾有財務困窘的時期,好幾次都逼得貿聯放話「再不付錢,就要斷貨!」因此梁華哲說,投資新產品、尋找藍海時,一定要根據公司能力、善設財務停損點,才能在風險與轉型成功的翹翹板間取得平衡。

如今,天上飛的輕航機、地上跑的沙灘車、海裡的鑽油平台、人們手上的耐吉(NIKE)運動手環,這些「夯」題材,全都內建了貿聯的產品。

貿聯集團副總經理蔡耀禎說,不論是飛機、鑽油台、電動車、醫療等,開發時間都相當長。

要能夠轉型成功,就得禁得起「等」。貿聯為了進入電動車市場,等特斯拉起飛,也等了六年之久;貿聯為了進軍伺服器市場,二○○五年以百萬美元從美商Molex買下專利,直到二○一○年才有訂單挹注。但,新產品不鳴則矣,一鳴驚人,今年貿聯已有一五%營收來自高階伺服器。

其他方面,醫療器材做了十年才開花結果,太陽能電池站用線則始於二○○四年,現在台積電、友達都是貿聯的客戶。

一家小公司,能同時跨足這麼多新奇領域,梁華哲分析,這是矽谷所提供的養分,大量暴露在新技術與新應用的環境裡,讓貿聯比亞洲同業更願意投資在新產品上。

今年靠著伺服器、特斯拉等新產品,貿聯營收比去年增加兩成,當昔日在電腦領域較勁的同業,營運因筆電衰退受拖累時,貿聯卻能因為十餘年來征服一個又一個的新藍海,讓傳統黑手行業的線材,找到新的價值,在別人失落時,找到自己新的出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03

拉里·佩奇的噩夢:“一招鮮,吃遍天”的谷歌主導地位如何終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2/148866.html

i黑馬:谷歌每個季度的自由現金流都高達30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它仍然主導搜索行業。它的Android系統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它旗下的YouTube仍是世界頭號視頻網站。有分析師說,谷歌已經達到巔峰狀態。然而,到達巔峰後,走上下坡路似乎就在所難免。

\谷歌每個季度的自由現金流都高達30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它仍然主導搜索行業——這不僅是多數人在網上尋找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迄今為止利潤最為豐厚的廣告渠道。它的Android系統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它旗下的YouTube仍是世界頭號視頻網站。

最近甚至有分析師說,谷歌已經達到巔峰狀態。

然而,到達巔峰後,走上下坡路似乎就在所難免。

谷歌仍是“一招鮮,吃遍天”

谷歌仍然過度依賴搜索廣告這項單一收入來源。該公司雖然並未披露各項業務的營收細節,但約有三分之二的毛營收源自谷歌自家網站,其他源自合作夥伴的網站(GoogleNetwork)及其他業務(例如企業軟件)。

2014年第三季度,谷歌自家網站的廣告營收為113億美元。而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測算,YouTube每年營收約為13億美元,即每季度3億美元。Gmail、谷歌地圖、谷歌財經等其他網站也都有所貢獻,但這113億美元中的絕大多數都源自搜索廣告。

GoogleNetwork貢獻的營收只有34億美元,該公司還要向該業務的合作夥伴支付24億美元的流量獲取成本。該公司的其他營收只有18億美元,雖然同比增長50%,但在整體業務中的占比過低。

換言之,幾乎可以肯定地說,谷歌的多數營收和利潤仍然來自搜索廣告。

谷歌搜索市場份額停滯不前

搜索流量仍在全面增長,而谷歌依然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全球份額超過80%,美國達到75%。

但這種趨勢卻開始發生變化:

火狐去年年底將默認搜索引擎從谷歌換成了雅虎,導致谷歌去年在美國市場損失了大約4個百分點的份額。據StatCounter測算,谷歌的市場份額已經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該公司的份額依然高達75%,可是……

其他競爭對手可能後來居上。具體而言,蘋果可能會把必應設置為所有蘋果產品的默認搜索引擎。Facebook最近也推出了內部NewsFeed搜索功能,可以在很多方面取代傳統的網絡搜索。亞馬遜也在不遺余力地控制產品搜索。

發展中國家的大量新用戶都在轉用本土搜索引擎——中國的百度表現尤為突出。

但這不只是市場份額問題。

用戶轉向其他地方尋找產品信息

比搜索份額更重要的是商務搜索,也就是幫助用戶研究或購買某款產品的搜索。這類服務會引導用戶點擊廣告,這也是谷歌的主要營收來源。

但谷歌的替代品越來越多,流行度也在與日俱增。

亞馬遜逐漸成為美國消費者的網絡購物第一站。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間,亞馬遜的搜索量增長近75%。此外,亞馬遜還在大力發展Fire平板電腦和Fire手機,並在其中植入了自家產品列表的鏈接。

移動用戶都在使用應用搜索。去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首次超過桌面互聯網用戶,這些用戶有80%的時間都花在應用上。這令Yelp等垂直搜索提供商獲益,但谷歌卻因此遭受損失。

相對於谷歌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算法而言,社交網絡聯系人(Facebook好友和Twitter關註對象)往往可以提供更值得信賴的產品信息。Facebook尤其如此,該公司正在NewsFeed中融入更多搜索功能,從而積極利用這一優勢。谷歌曾經試圖利用Google+弱化這些社交網絡的影響,但卻收效甚微。多數用戶都將Google+當成了谷歌產品的通用身份平臺。

廣告主對搜索廣告關註度降低

盡管搜索份額停滯不前,甚至略有下滑,但谷歌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提升搜索廣告營收,例如,借助對廣告的調整來確保最相關的結果顯示在頂部,從而增加點擊率。

但目前,谷歌搜索廣告已經達到了理論最高效率:廣告主投入的資金將獲得最大收益,因而不會推升關鍵詞價格。

這似乎已經發生。谷歌財報顯示,谷歌的CPC(當有人點擊谷歌廣告時,廣告主平均支付的費用)已經連續3年下滑,而在2014年前9個月,CPC更是同比降低6%。

Facebook挑戰YouTube

谷歌的下一個金礦理應是視頻廣告,畢竟該公司擁有目前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

然而,Facebook也在大力挺進這一領域。該公司推出了自動播放視頻,既受廣告主青睞,又不會引發用戶的困擾。Facebook還允許用戶直接上傳視頻。去年11月,Facebook的用戶視頻上傳量首次超過YouTube。Facebook視頻的互動指標也遠高於YouTube,這同樣受到廣告主的青睞。

有報道稱,Facebook甚至還在挖角部分YouTube大牌明星。

Android控制力降低

Android的商業模式很簡單:谷歌免費向用戶提供這款系統,讓硬件設計師和運營商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定制。但如果手機廠商想要銷售谷歌認證的Android手機,就必須接受一些條件,例如捆綁谷歌搜索或其他產品。

Android用了不到3年時間就主導了智能手機市場,但仍然面臨一些潛在威脅:約有20%的Android手機采用未獲谷歌認證的版本。這類手機很多在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銷售,那里的智能手機市場增速遠快於發達國家。亞馬遜同樣也在Fire產品中使用這樣的未認證版本,因而都沒有與谷歌服務捆綁。

情況還不止於此。根據ABIResearch的測算,未認證的Android系統增速在2014年大幅加快至93%,遠高於Android系統34%的整體增速。2015年的增長速度甚至還會進一步加快。

谷歌甚至無法讓用戶及時升級新版Android——只有0.1%的用戶使用11月發布的最新版本。主要原因是現有手機沒有安裝該系統,而運營商遲遲不願進行更新。

谷歌企業雲計算市場野心太小,來的太遲

2014年,谷歌重新開始加大推廣力度,邀請企業將部分業務轉移到谷歌雲計算平臺。為了與亞馬遜競爭,他們已經下調了價格,還增加了大量功能,不僅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還簡化了轉移到雲端的流程。

但目前為止,這似乎並未起到效果。根據Synergy去年10月發布的報告,谷歌仍然是全球排名第四的雲計算廠商,落後於亞馬遜、微軟和IBM。

而在前三家中,微軟增速最快。事實上,微軟(和IBM)面臨更嚴峻的威脅——雲計算是這兩家公司在企業市場恢複影響力的關鍵所在。谷歌的企業業務雖然增速不慢,但在其整體業務中的占比仍然不到10%。

歐盟仍對谷歌不滿

多年以來,歐盟一直在對谷歌濫用搜索和網絡廣告市場的支配地位展開調查。今年2月,雙方達成和解,一切看似已經結束。

但實際並非如此。歐洲議會認為這份和解協議不夠充分,因此在12月通過象征性的投票,強制各大搜索引擎剝離其他在線業務。(雖然並未明確提及谷歌,但谷歌顯然是他們的目標所在。)

雖然這一投票只是象征性的,但卻可能迫使歐盟重啟對谷歌的調查。歐盟有權對谷歌處以年營收10%的罰款,而且可能對其實施其他處罰,例如迫使谷歌放棄對部分秘密搜索算法的控制。

這出戲的結果如何?受到驚嚇的谷歌對核心產品展開了全面改進。

創業功臣紛紛離職

從人才角度來看,谷歌似乎逐漸開始遭遇人才流失的窘境,一如過去十年的微軟。

曾經在發展初期負責谷歌搜索引擎設計的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Mayer)遭到降級後感到挫敗,最終於2012年跳槽雅虎,出任CEO。她在新崗位上依然挑戰重重,但她還是努力振興雅虎的搜索業務,並著力發展移動廣告業務——這兩項業務都是谷歌的核心所在。

一手籌備了I/O開發者大會,還曾負責Google+業務的維克·岡多特拉(VicGundotra)於去年4月黯然離職。曾經在谷歌業務領域效力多年的尼克什·阿羅拉(NikeshArora)也在7月出走。“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同樣於10月離開谷歌。

某些高管或許並非主動請辭,而是私下被谷歌排擠出去的。但無論如何,高管離職往往會引發混亂,而新的領導者引入的日程和工作風格也會打亂原有的節奏。

“登月計劃”未獲回報

谷歌擁有一個名叫Google X的部門,專門從事潛力巨大、雄心勃勃的創意,由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親自領導。無人駕駛汽車、太空電梯和瞬間移動等項目都出自該部門。

谷歌內部始終秉承這種超前思維。ProjectLoon氣球項目計劃通過氣象氣球為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上網服務。谷歌光纖也希望打破上網服務領域的壟斷現狀,實現光纖入戶的普及。9月,谷歌還成立了一家名為Calico的公司,希望讓人類實現永生——至少也要延長人類的壽命。

這些宏偉願景值得贊賞,可是,拉里·佩奇(LarryPage)上一次推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全新產品是在什麽時候?可能要追溯到Gmail,距離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YouTube和Android都是收購來的,GoogleTV和Google+等新產品都已經宣告失敗。

如果沒有一個“登月項目”獲得回報,只是分散谷歌原本應該投入到核心業務上的精力,後果將會怎樣?

醒醒吧!別做夢了。

幸運的是,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搜索重新開始增長。YouTube新主管蘇珊·沃基斯基(SusanWojcicki)曾經負責領導谷歌的搜索廣告業務,她將找出抵禦Facebook的良策。谷歌還將重新控制Android,並借此推動移動廣告業務的發展。由於佩奇和布林都很關註“登月計劃”,所以至少會有一個實現飛躍——無人駕駛汽車最終或許會夢想成真。

看起來,這不過是一場噩夢而已。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