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友嘉回台發TDR 明年Q2掛牌 兩岸工具機廠龍頭看好經貿解凍,提前一年執行;整合大陸廠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


2009-11-26  THT





看好兩岸經貿關係解凍,兩岸最大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實業集團,決定提前一年回台上市,近日將送件申請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並訂明年第二季掛牌。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25)日參加「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時表示,友嘉董事會近日將討論通過回台上市案,友嘉計劃整合大陸所有生產工廠,達到總產值100億元以上規模,並以「友嘉國際」名稱申請回台上市。

友嘉集團去年共生產5,800多台各式切削、成型工具機,光工具機的營業額就超過103億元,不但是華人地區最大的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也是全球第二大立式加工中心機製造廠。

友嘉近幾年逐步發展成為控股集團,集團旗下主要工具機廠之一的杭州友佳,已在香港掛牌上市。杭州友佳上半年每股獲利達5.6元,全年有機會突破10元,是兩岸工具機廠中表現最佳者。

朱志洋之前曾表示要在二年內回台上市,不過看好兩岸經貿關係前景,決將上市時程提前一年。

今年邁入第30年的友嘉實業,最初以代理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要業務,目前在全球的關係企業已達52家,產品涵蓋工具機、電動工具、堆高機、建設機械、電梯設備、停車設備、氣動工具、印刷電路板和LCD TV、LCD顯示器等。

其中,台灣現有20家公司,包括股票上櫃的祥裕電子、友銓電子,以及友嘉實業、台灣麗偉、松穎機械、勝傑工業、眾程科技、日翔軟版、彩樂電子、友佳精工、岩田友嘉機械、友迦工業等。

近幾年,友嘉積極透過併購,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深耕大陸,建立綿密的生產網路。今年完工投產的杭州友華,資本額3,000萬美元,主要生產大型龍門機,2.5萬坪廠房,月產能最高可達100台。

朱志洋 一年併購十大廠




友嘉實業集團今年卻逆勢加快拓展全球營運版圖,不到十個月,陸續併購歐洲十家大廠,集團由年初的42家暴增至52家,也讓業界見識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工具機業併購大王」旺盛的企圖心。

朱志洋不諱言,併購是擴大企業規模與力量的最佳模式,除提升採購、經營的效益,也可大幅節省成本。尤其金融海嘯重創全球工具機產業,許多大廠營運大幅滑落,是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近幾年,朱志洋陸續併購20餘家企業,代表作是併購工具機大廠台灣麗偉。89年,台灣麗偉爆發財務危機,當時公司虧損近12億元,陷入半停工狀態,朱志洋介入經營後,全面改善經營體質,去年營收已達35億元,獲利4億餘元。

朱志洋行事一向低調,併購十家歐洲大廠也是「鴨子划水」,不但媒體沒報導,業界知道的也不多,併購金額更是絕口不談。要不是昨天出席「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回顧」座談會時發表專題演講透露他的布局,他併購的動作也不會曝光。

朱志洋透露,友嘉集團不但要在台灣上市,更計劃五年內整合大陸所有工具機生產基地,以總產值人民幣50億元規模掛牌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2

友嘉工具機 挑戰全球十大 朱志洋:2015年合併營收拚400億 將整合關係企業 在台港滬各推一家上市公司 擬發TDR

2009-10-08  THT





工具機大廠友嘉實業集團參加義大利米蘭工具機展(EMO),展場面積是前五大,廣告行銷經費居台灣業界之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指出,集團的工具機事業兩年前合併營收突破100億元,預期至2015年工具機合併營收將挑戰400億元,邁向世界前十大工具機廠目標。

他強調,將整合關係企業,分別在上海、台灣、香港各推出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在香港掛牌的友佳國際,不排斥回台發行存託憑證(TDR)。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台灣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較去年同期衰退54.7%,景氣何時回升?

答:日本工具機業今年第一季衰退80%、歐洲衰退70%、台灣下滑60%,大陸衰退三至四成。第二季普遍略為回升,但是與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仍有一段距離。以台灣工具機相關上市櫃公司為例,今年前八月銷售量平均減少幅度約65%。

不過,工具機產業第四季將比第三季好,平均回升二至三成。第四季與去年同期相比,應可增加三成以上。但這仍只是大幅衰退後的反彈,未來會慢慢回升。

問:政府鼓勵企業回台灣上市或發行TDR,友嘉是否有此打算?

答: 友嘉在全球有52家公司。其中友佳國際在香港上市;祥裕、友銓在台灣掛牌。未來台灣的關係企業將要整合出一家年營收約100億元的公司上市、香港要有一家 年營收約5億美元的企業掛牌、大陸要整合一家年營收約人民幣50億元的公司在上海上市。友嘉國際則不排除回台灣發行TDR。

問:友嘉工具機產銷量在不景氣時為何能大增?

答:全球不景氣,日本、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產銷量大減,日本一家世界級大廠每月銷售量由1,000台減至200台,現在即使回升至300台,降幅仍大。

友嘉工具機產銷量也衰退,但因擁有完整產品線,降幅較輕,旗下友佳國際所屬的友佳精密(杭州),10月起月出貨量可增破200台,加上旗下台灣麗偉及友盛(上海)精密等公司,僅大陸廠月出貨量就可增至250台至260台,今年底應會突破300台。

友嘉集團在全球有20座工廠,包括台灣、大陸等廠工具機月總出貨量可達380台,今年底目標是400台。不景氣反而給友嘉產業地位躍升的機會。

由 於堅持提升產品品質,強化產品線、提升產品精準度及專業化、增加功能性、開發大型化產品等,有助提高平均銷售單價(ASP),預計到2015年,大陸廠工 具機的ASP可由目前200萬元倍增到400萬元,屆時集團工具機年出貨量目標為1萬台,年營收達400億元,並進入全球前十大行列。

問:友嘉為何此次盛大參加米蘭工具機展?

答:台灣是工具機第四大出口國,參加EMO展的廠商家數排名第三,但使用的攤位面積普遍不大,行銷不夠強勢,也連帶影響台灣製造的產品形象與價格定位,相當可惜。

友 嘉投下巨資,在展場積和區位與日、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抗衡,更在米蘭地鐵大手筆廣告,未來將提撥集團營收3%做廣告行銷,全力打造 「FFG」(Fair Friend Group)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招牌。以至2015年營收400億元估計,一年投入的預算就高達1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3

友嘉朱志洋版圖跨九國 25年產值翻四萬倍 專獵歐美百年工具機的台灣併購王

2014-12-15  NCW

 

友嘉實業總裁朱志洋靠著併購,事業版圖橫跨九國,旗下二十六個品牌累加的歷史突破兩千年;他深信老品牌如同大樹,根扎得深,才能開枝散葉。他到底是如何將這些併購的公司轉虧為盈?

撰文‧ 蔡曜蓮

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和《今周刊》主辦的﹁金鑫獎﹂於八日晚間圓滿落幕。此獎項是為表揚以併購策略,帶動台灣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今年最大贏家無疑是友嘉實業。友嘉實業以去年底併購德國MAG集團案例,獲得「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和「最具影響力獎」兩大獎項;此案例不僅是近幾年全球工具機業最大併購案,也助友嘉打入歐洲工具機市場。

友嘉總裁朱志洋有併購大王美譽,業界對他併購實績並不陌生。然而這幾年,友嘉併購腳步更快更積極,光去年就有七家,今年進度除六家日本企業外,年底前還有德國、韓國、印度各一家企業併購將陸續完成,總計九家。透過併購成功打入工具機技術尖端的日本與德國,讓台灣技術更上一層樓。而他個人也得到本屆金鑫獎的「卓越成就獎」的肯定。

專挑老公司下手

傳承品牌頂尖技術

台灣製造業以代工起家,薄利低銷出了名;從代工跨到品牌行銷,成功立足的寥寥無幾。但朱志洋卻能品牌製造一手抓,精準併購不只使旗下品牌軍容壯盛,從製造來說,其他台灣廠商還在逐水草而居的尋找廉價勞工時,友嘉已經踏入先進國家的高端競賽,在工資、技術、市場都比台灣強的地方廝殺。

談到未來願景,朱志洋雙眼都在發光,「明年投資併購的金額肯定超過一億美元,對台灣的投資也會繼續加碼,明年三月台中新廠會開幕,一六年友嘉預計要以控股公司的形式回台興櫃,一七年上市,如果情況順利,也許再加碼投資五十億新台幣在台灣蓋新廠。我估計上市時國際版圖已經超過十個國家,而且八成都會坐落在先進國家。屆時營收希望能達成一千億元的目標,更希望在二○二○年實現世界第一大工具機集團的夢想。」一九八九年,正是二十五年前,當友嘉集團的營收破四億元時,工具機事業群的營收大約一百萬元,占整個集團的貢獻不過滄海一粟;然而,透過不停的整併,目前旗下有二十六個品牌,橫跨九個國家,一三年工具機事業群的營收已經接近集團總營收的六成,約四百一十億新台幣,在二十五年間,營收飆漲超過四萬倍。

談起併購,人人都明白這是擴展事業版圖的捷徑,但失敗的案例所在多有,哈佛商業評論曾研究,全球公司每年約花兩兆美元在收購公司,收購失敗的機率介於七成到九成之間。但檢視朱志洋的併購歷史,在他的調整下,公司往往可以由虧翻盈。

為什麼朱志洋的併購成功率可以比別人高?

朱志洋說,併購的第一要訣無非是慎選標的。他專挑歷史悠久的公司下手,「現在歐洲、亞洲、美洲最老的工具機品牌都在我手上。只要我不賣,這些歷史都會繼續傳承。」他神情略顯得意,畢竟他旗下品牌的歷史累加已超過兩千兩百年。

專挑老公司是因為他相信,「這些歷史悠久的品牌,雖然走下坡才被買下來;但過去的戰績不能抹殺,就像卡地亞、蒂芬尼,怎麼落寞都是精品。高端品牌一台工具機單價能賣到一千萬美元一台,台灣最多是二十萬美元一台,兩種價值不能比。」這些品牌最讓人垂涎的當然是頂尖的技術,朱志洋會將購自先進國家的技術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區域生產,提高利潤;他並整合旗下事業體的行銷網絡,在各地的友嘉辦事處都能買到不同品牌的產品,並統一集團後端的研發平台,藉此壓低成本與發揮併購綜效。

但是,要收購百年老店,也不是有錢就能成交。以併購德國MAG集團的案例來說,雖然公司連年虧損,銀行負債三十七億元,朱志洋想收購時,德國政府仍小心翼翼,深怕朱志洋一接手就會裁員或惡性倒閉。

朱志洋前前後後向德國政府說明了三次營運計畫,最終以個人名譽簽署保證不裁員,德國政府才將併購案放行。七個月的時間,他不僅還清貸款,還讓公司轉虧為盈,「這讓他們很震撼,想不到一家這麼小的台灣企業,口袋這麼深。」

把錢花在刀口上

平時都住「無星級」

至於如何讓公司轉虧為盈,朱志洋說:「最好的管理就是不要管理。這些老公司可維持百年一定是因為有良好的制度支撐。我接手跟別人不一樣,我不派人,就我一人單槍匹馬,準備換管理團隊的腦袋。」朱志洋會舉出實際的數據要管理階層面對經營不善的事實。他將被收購企業的人均產值羅列清楚,並與其他廠區比較,讓管理團隊明白營運效率的落差;據此,他才能嚴格要求抓緊預算,將錢花在刀口上。

朱志洋平時不是走路就是計程車代步,出國飛再遠,都擠經濟艙,住宿都是「無星級」。但MAG子公司總經理出入是最高檔賓士,搭的是頭等艙,住的是五星級;面對朱志洋的作法,總經理說:「頭等艙是身分的節儉,我是總經理,我出去沒有坐頭等艙,會被人家看不起。」

砸錢行銷不手軟

為一場展覽就花數億元

朱志洋當下哭笑不得,雖不要求管理階層像他一般簡樸,但起碼不該鋪張奢華,「我們台灣公司抓預算猶如扭毛巾,擰乾了還得用火烤過,搾得涓滴不剩;這些貴族公司像剛從水桶拉起的毛巾,溼淋淋地一抓,隨便都能擠出汁。」朱志洋節省是因為注重每分錢的邊際效應。在行銷花費上,他一毛都不省。二○一三年,友嘉到德國漢諾威參展,他租下的展場面積是全球第一大,廣達四千兩百平方公尺,是其餘十五家台灣參展公司加總的二.三倍;漢諾威機場的三個航廈加路上的計程車廣告,有七成被朱志洋買下,「這幾億元的鈔票我敢花,因為這是塑造品牌形象。」工具機是台灣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而朱志洋靈活地利用併購策略,將台灣工具機從製造帶入品牌與市場,提升附加價值。

在台灣產業急須轉型的今天,朱志洋的策略不僅為自己的集團開創新局,同時也是台灣企業值得借鏡的典範。

朱志洋

出生:1946年

現職:友嘉實業總裁

經歷:輪船修理工

學歷:海洋技術學院輪機系事蹟:獲頒金鑫獎「卓越成就獎」友嘉靠併購建立工具機王國

重點品牌 重點案件數

2011年 sigma、jobs、sachman(義大利) 3 2013年 honsberg(德國)(MAG旗下子公司) 7 2014年 ikegai、tanabe、akiyama(日本) 9

資料來源:友嘉實業

打敗電子業

金融業變併購贏家

2011年舉辦第一屆金鑫獎後,今年邁入第四屆。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的理事長黃日燦表示,從第一屆的400件申請案持續滑落到本屆不足100件,顯示台灣整體市場汰弱留強的風氣正在削弱。

很明顯的,過去獨占鰲頭的電子業,今年只有一家旭泓光電上榜。而今年,金融業占了所有獎項的四成,年度五大代表性併購獎就有三座隸屬金融業。這顯示金管會喊出的「協助國內業者打金融亞洲盃」獲得一定成效。

併購可以讓公司迅速脫胎換骨,但是需要有長期的眼光。黃日燦認為,最值一提的是友嘉實業拿下三項大獎。友嘉從台灣起家,靠著併購完成海內外布局,像今年在日圓趨貶時,加快併購日本企業腳步,可說創台灣企業風氣之先,很值得企業借鏡。

2014台灣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獎項 得獎案例 得獎公司/人士年度五大最具代表性併購獎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有限公司併購日商東京之星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併購德商MAG子公司 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元大寶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併購韓商東洋證券 元大寶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併購萬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美商Alvogen併購美時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美時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最佳創意併購獎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併購日商東京之星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佳海峽併購獎 從缺 從缺最佳企業社會責任獎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永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永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最具影響力獎 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併購德商MAG子公司 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卓越成就獎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先生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評審團特獎 旭泓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併購德商Aleo Solar AG 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33

全球第三大工具機廠育才術:送學生到德國實習 產學合作典範》友嘉×虎尾科大

2016-08-01  

暑假期間,有的學生瘋狂打工或玩樂,但是友嘉和雲林虎尾科技大學合作成立「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的學生,卻利用暑假積極學德文、日文,充實專業技能,甚至還飛到德國工廠實習。

總部在台中的機械大廠友嘉,去年工具機營業額約七百三十六億元,營收規模是全球工具機廠中的第三大,正悄悄布局未來人才。

讓企業更省力

畢業前融合企業,省去磨合期友嘉總裁朱志洋不諱言,學校與企業間最大障礙,通常是企業要的專業技能學校沒有教,或只教一點皮毛。為了提前讓學生和企業接軌,兩年前和虎尾科大合作產學專班(產業為了培育人才,與學校合作開設的課程),「學生畢業前已經與企業融合在一起,一畢業進入企業很快就能發揮,不用經過一、兩年磨合。」「簡單說,讓企業提早選人才、學生提早選未來。」虎尾科大職涯中心主任楊閔惠指出。

許多人對類似的產學專班並不陌生,中華民國技職教育暨產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歐文龍指出,多數企業與學校合作人才培訓專班,多是白天在企業上班、晚上上課,或從高工開始挑選學生直升科大,大學正常上課,寒暑假再到企業實習。

但,友嘉專班最大特色在於:量身打造客製化課程,更讓學生飛到德國工廠實習將近一年,可說台灣企業唯一。

所謂客製化課程,指篩選進入友嘉產業學院的虎尾科大三年級學生,除大學系上正常課程外,要求必修德文或日文,還要在寒暑假額外進修電腦繪圖、氣壓控制、機電整合、機械加工四大類課程,且各要上滿四十小時;另成立社團,由學生擔任社長,每周三晚上固定安排業師演講、英語會話等學習課程。

這些課程全數由企業出資,學生不只不用額外負擔學習費用,另可自由選擇每月領取四千元零用金,但領取者畢業後至少要進友嘉服務一年。

讓學生更積極

德國主管親授,一年學好基本功和虎尾科大策略聯盟的虎尾農工生物產業機電科主任許致和,是該產業學院氣壓控制的師資。

他觀察,大學生一般沒有學習目標、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較難和產業接軌,友嘉願意從大學找企業要的人力,和學校盤點課程、給目標,「而不是亂槍打鳥」,且不採半工半讀打擾學生正常作息,改用社團集結、寒暑假加強其他專業課程,很主動、有心地栽培未來人才。

不只如此,友嘉還大手筆挑選學生到自家德國工廠實習。「產學合作沒有預算上限!」朱志洋豪氣表示,送一個學生去德國要花一百萬元,但重要的不是出錢,而是出人,目前已經送五名學生赴德國實習。

他解釋,培育人才不是美其名讓學生到產線實習而已,以到德國實習為例,專門老師一對一指導,讓學生一年內學好機台組裝、維修等基本功,「都是德國當地主管,不是台灣幹部」,就為了要學生真正感受到德國的工匠精神,更精進專業技能。

許致和透露,去年該專班學生暑期上課時,還有學生低頭滑手機,今年學生全都聚精會神,還不斷問問題,就是看到五位學長成功通過考核到德國實習,「發現友嘉玩真的!」所以積極度更高。

「只要公司有設點的國家都可以選,全台灣只有我一家!」朱志洋透露,今年國外實習名額會增加一倍、達到十位,未來學生甚至可以自由挑選到德國、瑞士、義大利、法國、日本、美國等國,且學生畢業之後,除了回台就業,甚至還有留在當地就業、起薪比照當地員工的福利。

讓人才透過海外實習打世界盃,友嘉的產學合作經驗,值得參考。

友嘉產學合作沒預算上限!

100%實習、就業,就學期間月領4000元8位畢業生進入友嘉集團任職,5位在學生前往德國實習

友嘉集團

成 立:1979年

總 裁:朱志洋(圖)

主要業務:汽車、航太等產業用工具機2015年營收:工具機約新台幣736億元

撰文 / 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14

黃友嘉:積金對畄機制 勞資正努力解決

1 : GS(14)@2015-10-04 00:44: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2/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近日勞工界及商界激烈爭論應否取消強積金對畄機制,積金局主席及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黃友嘉首次開腔談及此問題。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強積金對畄機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儘管雙方的態度同樣強硬,但相信雙方正在就此問題而努力。

早前傳梁振英施政報告會公布撤銷

黃友嘉於今年3月空降積金局出任主席,就任初期曾提及對畄機制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只承諾會聆聽各界意見。但他現時稱,要正視此問題,「只要兩邊坐下來認真討論,這並非不能解決的問題」,反映其語調有所改變。他表示,雖然工會及商會各持己見,對外態度非常強硬,但相信雙方背後都為此事努力。

勞工界近年一直爭取,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對畄機制。上月中有報道指出,行政長官梁振英擬在明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取消對畄機制,但政策不會有追溯期,實施政策後的新僱主供款才會取消對畄。黃友嘉表示,不評論相關報道,強調是否有此方案、有沒有時間表,他並不知道。

核心基金選恒指或MSCI環球

黃友嘉表示,明白外界對強積金制度多有埋怨,正努力作出改革,例如推動核心基金。他估計今年底前將擬定核心基金方案並提交立法會,但現時有部分細節尚未與業界有共識,包括核心基金的投資範圍。

積金局在年初建議,核心基金按成員的年齡調整風險,例如50歲以下的成員,約60%資產配置到較高風險的股票,40%為低風險資產。黃友嘉表示,這60%的股票投資將以近似ETF的模式運作,給予基金經理指引,追蹤某個指數,而業界現時正討論該追蹤恒指,還是追蹤MSCI環球指數。「有的認為應該投資港人較熟悉的恒指,亦有意見指出,核心基金既然強調分散投資,應投資在環球股票。」即使就投資範圍達成共識,基金經理有多少追蹤偏離度,仍然要討論。

黃友嘉表示,希望推出核心基金可提升市民對強積金的滿意度,但對於近月強積金出現大額負回報,他強調是非戰之罪。「市如此波動,即使是專業投資者,10個有9個都蝕錢。」他認為強積金是長線投資,評論其短期回報並不公道。對於有顧問建議市民因應市調整強積金投資組合,他形容是錯誤的做法。他表示,散戶最常做錯的是高買低沽,反而強積金基金趁現時市低迷,以平均成本法買入,才是上策。現時更改組合,等於在低位沽售,是錯誤的投資決定。

明報記者 廖毅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