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貝蘭克梵: 我們在複蘇中卡住了


2013-07-29   TCW  
 

 

高盛董事長兼CEO貝蘭克梵說:美國複蘇程度慢于預期;歐洲的複蘇還未見曙光;中國快速的發展也在減速◎ 本刊記者 李小曉 文假如高盛是美國經濟浮沉的縮影,高盛公司董事長兼 CEO 勞爾德 . 貝蘭克梵則是美國夢的典型代表。

出生于美國黑人區,父親是一位郵件分揀員,之後在布魯克林區的廉租房長大——沒有人會想到,在這般環境中長大的男孩16歲便獲得哈佛全額獎學金,之後又獲得哈佛法學博士學位,並于1982年加入高盛。

在高盛的30載春秋里,貝蘭克梵從一名普通交易員一路做到 FICC 部門主管,1988年成為公司合伙人,2003年成為公司總裁。

2006年6月,時任高盛集團董事長的亨利 · 保爾森,被美國總統布什任命為財政部長,曾經帶領 FICC 部門創下驚人業績的貝蘭克梵成為保爾森的不二候選人。

“我從未想過我會在一個地方呆這麼久,我覺得就是每天上班下班,努力工作而已。翻翻日曆,一晃竟有30年了。 ”貝蘭克梵笑道。

7月23日,財新記者在北京和另外四家媒體一起採訪了這位金融大鱷。

和其他投行高層的不苟言笑相反,貝蘭克梵一進房間就開始和每一個人開玩笑。 “你是從五歲就開始工作了嗎?”他詼諧地問一位自稱已工作了30多年的女記者。風趣幽默,思維極其敏捷,這是整場對話中貝蘭克梵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恍然間,似乎坐在圓桌對面的依然是那個嚼著百吉餅、穿著高爾夫球衣的年輕哈佛畢業生。

美國逆風上行

美國經濟正在高調複蘇。

在經歷去年四季度0.4% 的低增長後,雖然受到支出自動削減機制的影響,美國 GDP 在今年一季度仍反彈至1.8% 的水平。

7月5日,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6月美國非農人口增加19.5萬人。同時,4月和5月的就業數據也被向上修訂,這兩個月的新增就業人口分別從14.9萬人和17.5萬人被修正至19.9萬人和19.5萬人,這使得最近三個月的平均就業增長達到近20萬人。

對於美國2013年一季度1.8% 的經濟增長速度,貝蘭克梵顯得非常滿意。

在談話間他多次提到,1.8%的增速對美國人來說比7.5%的增速對中國人來說更值得高興。

“人們總是希望經濟增長和失業率下降越快越好,但我認為現在的速度恰到好處。 ”貝蘭克梵表示,美國1.8% 的增速是頂著逆風得來的——美國削減了工資稅,經歷了財政懸崖,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了100個基點。這些都是通縮的表現,是拖累生產效率的。但我們必須這樣做。因此,1.8%的增速是美國經濟回歸常態的過程。

盡管美國頂著各種“逆風” ,卻不得不承認,量化寬鬆(QE)就像一台強大的鼓風機,為美國近期的增長提供了巨大動力。因此,美聯儲主席伯南克6月19日暗示將退出 QEIII 後,美國市場負面情緒激增。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尚未做出決定性的計劃,QEIII 的退場時間將以美國經濟發展不會停滯為前提。

“如果未來的經濟數據與上述的預估大致相符,我們將于2014年上半年以適當的步調,繼續減緩購買債券的速度,並于2014年年中前後停止購買。

伯南克說。

伯南克講話次日(6月20日)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354點,跌幅2.3%,收于14757點,為2012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下跌2.3%,報3363點;標準普爾500指數跌幅則為2.49%,收于1588點。

對此,貝蘭克梵表示,QE 是美國採取的非常規手段,每個人都在擔心美國一旦退出QE是否還能維持增長。 “我也有同樣的擔心。 ”但貝蘭克梵強調,市場終究要回歸常態,美國不可能一直量化寬鬆下去“QE 終究要退出,不論時間點是在9月還是10月,是今年底還是明年初 ——這是央行的決定,但這是早晚的事。我認為,退出 QE 是對經濟自信的表現是一個健康的行為。 ”受到退出 QEIII 傳聞的影響,美國國債也明顯受到震動,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截至7月22日,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反彈至2.46%,即使較峰值小幅下降,仍比5月初上升近1個百分點。

對此,貝蘭克梵認為是市場健康的表現,而且美國國債收益率將繼續走高“現在美國財政部借錢的成本太低了而這體現出美國對資金的弱需求,體現出經濟緩慢的增速。因此,未來幾年美國國債收益率必須要提高,如果它不提高,就說明你對美國經濟的增速沒有信心。 ”作為華爾街老牌金融機構的掌門人,貝蘭克梵對本國貨幣也頗有信心他認為,美元依然是最堅挺的貨幣。

“過去幾年有傳言說美元將失去其儲備貨幣地位,如今看來這種說法是錯的。盡管美國的經濟看上去略有不穩但看看歐洲,這個偌大的市場正處於經濟周期的穀底。因此,近期而言我認為C MYCMMCYCMK持有美元資產依然是最佳選擇。 ”貝蘭克梵表示。

中國 : 長期看好 短期存在風險“別以為我上一次來中國是好多年前。 ”貝蘭克梵眨眨眼睛道, “事實上每年我都來中國好幾次。每次來我都會和監管層、政商領袖會面,從早餐到晚餐都安排得很滿。 ”貝蘭克梵表示,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受矚目的經濟體,在全球衰退期間尤其如此。很多國家的發展都依賴于中國,因此中國的發展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發展,中國的增速到底是7% 還是8% 對世界其他國家至關重要。

貝蘭克梵認為,新興市場的表現令他感到驚訝。 “過去常說,美國一打噴嚏,新興國家就感冒。但現在不是這樣了。我們發達國家在經歷衰退,發展中國家卻沒有。他們的增速放緩,卻沒有衰退。 ”貝蘭克梵表示,新興國家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們對基礎設施的建設。

長期投資基礎設施,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經濟增長、工作機會和大量財富。

但貝蘭克梵也指出,新興市場的高回報也同時意味著高風險,新興國家的趕超不會一帆風順,而將充滿挑戰。同時,如果世界其他地區經濟放緩,新興國家也會隨之放緩。

2013年對中國是一個改革之年。新政府班子上台後,在容忍經濟增速適度下滑的前提下,大力推動國內結構性改革。 “不刺激、去杠杆、調結構”也成為了“克強經濟學”的主要特色。

在6月的“錢荒”中,面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高度緊張,央行卻沒有第一時間出手相救,市場人士分析,之前有些機構過度冒險,現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機制來懲罰過度冒險的機構,用價格手段倒逼機構,要求其更加謹慎,去杠杆,加強風險意識。貝蘭克梵認為,中國一旦進入去杠杆的過程,發展速度就不會像加杠杆的時候那麼快。

此前的加杠杆對銀行系統而言就像是一個刺激計劃,也是對全球危機做出的反應。

如今,中國政府很清楚地表示,首先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一味追求經濟增速。因此,去杠杆是這個過程中一個很好的選擇,盡管很多人不希望去杠杆,但這正是中國能夠比其他國家更好地應對危機的原因之一。

在影子銀行問題上,貝蘭克梵的態度十分保守。

“我不能說影子銀行是危機的開端,但是,它的確增加了風險,因為它沒有監管。 ”貝蘭克梵表示, “別忘了,投資銀行過去也是影子銀行的一部分,即使那時,也還有SEC 監管我們。現在我們被高度監管,所以風險也隨之降低。

那些沒有監管的機構,肯定會有更大的風險。 ”除了影子銀行,在貝蘭克梵看來,中國還存在其他一些不確定性,例如新的領導班子下一步改革的優先步驟是什麼,全球經濟是否會影響中國增速等。

“中國擁有受過良好教育並且充滿熱情的一代人,因此我現在給中國押注。

但經濟總有周期性,短期的情況誰也無法預測。如果說20世紀屬於美國,但並非20世紀里每一年都是‘美國年’ 。同理,我認為21世紀屬於中國,但也不可能每一年中國都表現優異。 ”貝蘭克梵如是說。

2013年以來,高盛清空所持工商銀行股份,高盛是不是對中國市場缺乏信心?對此問題,貝蘭克梵也給出了詳細 的解釋。

5月20日,高盛以11億美元出售其在中國工商銀行(01398.HK)H 股所剩持股,具體出售價格為每股為5.50港元。這是高盛自2009年6月以來第六度減持工行股份。至此,高盛已出清其在工行所有持股。

貝蘭克梵表示,這次沽清和高盛在中國的投資策略沒有關係,而是因為美國監管層要求銀行壓縮資產負債表,有更高的長期資本金。

巴塞爾協議II從2006年底開始在成員國實施,其中對商業銀行的資本金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規定。

2008年,美聯儲決定,允許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兩家投資銀行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用以吸納穩定資金。而作為代價,這兩家銀行將接受美聯儲更嚴格的監管。

“我們意識到了監管壓力,於是我們考慮將工行的股票轉換為流動性。對我們這樣的大公司而言,長期持有一個公司的股票是很昂貴的。而持有一個和我們業務相同的公司的股票則更加昂貴和有風險。我們是非常緩慢地,分批次地賣掉工行的股票的,因此對工行不造成負面影響。 ”貝蘭克梵表示。

貝蘭克梵表示,高盛持有工行股份時日已久,這是一次成功的投資。沽清股份並不說明高盛對工行缺乏信心,相反,高盛對工行比任何時候都充滿信心。

“我今天和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見了面,我們聊起了我們的特殊友誼,也談到了未來會有更密切的關係。 ”貝蘭克梵說。

還未回到危機前

早在十年前,貝蘭克梵就已經是高盛的“利潤創造大王” ,其率領的高盛 FICC 部門業績一直一路領先。

2003年四季度,在貝蘭克梵升職為 公司總裁之前的最後一個財季,FICC 的收入高達11億美元,約為高盛集團同期淨收入的四分之一。

如今,在貝蘭克梵的領導下,高盛也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據公司財報顯示,公司2013年二季度淨利潤19.3 億美元,同比增長101%。高盛在投資銀行業務中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二季度在已宣佈及已完成的並購業務中位居行業第一。然而,對於高盛如今的成績,貝蘭克梵顯得並不滿足。

“我們盡力做到最好,但現在的收益率並沒有回到危機前的水平。在危機之前,我們的 ROE 平均每年有20%,現在只能達到以前的55%-60%。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負債率低了,當然這是健康的現象,然而並購和交易的業務活躍度也很低,這是不應該的。 ”貝蘭克梵表示。

除了負債率低,貝蘭克梵對業績的狀況給出了諸多解釋。

“有很多新規則需要我們適應。這些規則很新,新到都還沒有公開甚至沒有制定。 ”“我們還在與一些危機遺留下來的問題作鬥爭,行業和我們自身都需要修復。 ”“我們的很多客戶都對複蘇進度感到不確定,這使得他們無法做決定。他們不做決定就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意。 ”“對投行而言,現在絕非好的歷史階段。美國複蘇程度慢于預期 ;歐洲的複蘇還未見曙光 ;中國快速的發展也在減速。我們在複蘇的過程中卡住了。 ”“我們已經經歷了衰退,我們正在努力地走出衰退。 ”貝蘭克梵表示。

在金融危機期間,美國金融機構都經歷了重新洗牌。有的破產倒閉,有的從機構業務轉向零售業務,還有的從全球市場轉戰本土市場。

和雷曼、美林等投行相比,高盛無疑是金融危機中華爾街上最大的贏家,然而,金融危機對高盛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不僅讓高盛的業績有較大落差(盡管在2007年曾經逆勢創下高利潤) ,還讓高盛從此成為銀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聯儲更嚴格的監管。

提到金融危機後公司的改變,貝蘭克梵表示,銀行控股公司的身份讓高盛從事了更多基於投行業務本身客戶的部分商業銀行業務,例如存儲貸款等。 “金CMCC融危機讓普通大衆對我們的業務產生了更多興趣,我們也覺得有義務去和大衆進行交流。 ”但他強調,高盛投資銀行的策略及大方向從未改變。 “盡管我們有了一些基於投行客戶的商業銀行業務,但我們依然專注投行機構業務,依然放眼全球市場,依然是標準的投資銀行。 ”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後,高盛受到了美聯儲的嚴格監管。正當高盛還在適應新規則之際, 巴塞爾協議III又即將來到。

2013年1月6日,巴塞爾協議 III 正式發佈,規定全球商業銀行要在2015年以前將資本充足率下限從現行的4% 上調至6%,商業銀行也可以擁有一個過渡期,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分階段落實。

“其實,我們已經達到了巴塞爾協議 III 的最低要求,但是,不可否認,它依然在影響我們的行為。 ”貝蘭克梵表示,巴塞爾協議 III 的實施過程要經過數年,然而一旦新規宣佈,無論是否立即生效,市場都會以新規的標準要求高盛,因此高盛要不斷向市場和客戶匯報完成進度。

近期,一則關於高盛的消息鋪天蓋地,即高盛將出售其金屬倉庫業務。和高盛一起捲入這則消息的還有摩根大通。然而,這兩家公司進入該行業才三年的時間,這麼快就打算退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對此,貝蘭克梵也做出了比較概括的回答。他表示,金屬倉庫本身屬於高盛的一項投資,終究是要被賣掉的,只是在尋找合適的時間點,等待有吸引力的機會。

“如果沒有有利時機,我們將一直持有“。當記者追問何時出售時, ”如果你出個好價錢,我可能現在就賣給你。 ”貝蘭克梵用調侃的口吻對記者說。

本刊實習記者林姝婷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27

政策把脈》「如果有機會 誰不想回台灣?」卡住台商回鄉的四大路障現形

2014-05-26  TWM
 
 

 

越南動亂之後,許多台商喊出想回家、卻回不了家的心聲。是什麼因素讓他們回不了家?

政府宣稱推動台商回流,但僅創造三萬個就業機會,與兩年前的預期有落差。

企業主與學者不約而同指出,台商鮭魚返鄉有四個重大路障待解決。

撰文‧何欣潔、林麗娟

「我只能待在胡志明市,不敢走,卻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其實大家心裡都很害怕,若有機會,誰不想回台灣?但台灣經濟動能這麼差,回去了,我又能做什麼?」越南衝突將近一週,台商孔祥平在越洋電話中的聲音,驚惶、恐懼中難掩疲憊。

障礙一:地主不願出租 寧可養地、炒地皮事實上,早在越南衝突發生前三個月,孔祥平參與的「越南平陽省台商FB俱樂部」上,就出現一篇〈台商台幹要回家!〉的文章,呼籲政府引領台商回流,引發眾人共鳴,「能待在自己的土地上,當然最幸福!」數月後動亂爆發,台商想回家的心願,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二○一二年,國發會(經建會改制)提出願景,宣稱要透過六大推動策略,吸引台商回台,預計在兩年內增加投資兩千億元,並替本國勞工增加八萬個就業機會。

但是,兩年過去,根據經濟部工業局提供的資料,截至一四年第一季為止,台商回台投資家數四十三家,投資金額一九八二億元,投資金額數字雖差強人意、勉強達標,卻僅僅製造了三萬個就業機會,不到原本政策宣稱的四成。優秀的台商台幹,仍然只能流落他鄉。

遠離台灣的親人,在外國土地上披荊斬棘,面對全然陌生的語言、文化與政治情勢,若不幸遇上動亂事件,數十年心血轉瞬化為烏有。

越南台商彼此打氣加油,苦笑說自己是四處飄零、有土有水就能存活的「蕃薯命」,讓人聞之鼻酸。想回家的台商,為什麼回不了家?政府推動的台商返台投資方案,究竟能不能幫助台商回家?

「我們當然也很想加碼在台灣投資建廠,不想離鄉背井奔波,但是合理價格的土地取得不易,希望政府幫我們解決取地的問題。」被點名認為最有競爭力返台投資的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談起近年來試圖回台的波折,無奈地呼籲政府,應該要多幫幫忙。大立光原本要在台中精密園區建廠,卻因為環評兩度未過,目前仍在另行找地。

事實上,大立光遭遇的狀況並非特例,而是返鄉台商面臨的共同困境。早在今年四月初,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質疑,經濟部公佈全台五十四處工業區土地租售使用情形,約有三百六十四公頃土地處於閒置狀態。政府無法有效遏止工業區土地炒作,以致土地擁有者坐等漲價,是阻礙台商回台投資的元兇。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分析,許多地主寧可養地、炒地皮,也不願意將土地租給回流台商設廠,或者是開出高額租金,導致業者利潤全都「卡死在地租上」,沒有餘裕進行產業轉型或調高工資。久而久之,年輕勞工也會覺得前途無望、對資方產生敵意與相對剝奪感,成為惡性循環。

「政府拿出魄力,立即開徵荒地稅,給養地地主必須盡快脫手的壓力,讓真正有產業需求的廠商進駐,才是解決之道。」劉孟俊語重心長地說。

障礙二:台灣工資節節高漲鮭魚返鄉之路,道路阻礙且漫長,除了土地難以取得,節節高漲的台灣工資,也橫越在廠商的回家之路上。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的工資太高,是他們轉往東南亞投資的主因,要回到工資更高的台灣設廠,可能性就更低。

「台商早年到中國投資,現在轉到越南投資,主要還是看上便宜的工資。」長期居中協調在越台商投資問題的立委蔡錦隆分析,在前總統李登輝時期,正由共產轉往民主制度、又享有歐美關稅優惠的越南,就是台商往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到目前為止,越南的工資仍是中國的一半,對精打細算的台資企業而言,依然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然而,逐低成本而居的台商,必須付出許多代價。五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在台中清泉崗機場,一批批越南台商逃難般地飛奔回台。鋒明興業董事長蔡文瑞卻提著行李,往人群的反方向走,搭上前往胡志明市的班機。他說,自己何嘗不想待在台灣,不必直奔亂邦?

「能回台灣經營,應該是大部分台商的願望。」越南動亂之後,蔡錦隆坦言,的確聽到一些台商想轉回本國經營的風聲,但並非所有廠商都有辦法回到台灣生存,「如果是像技術傲視全球、很有競爭力的大立光,我想,整條生產線撤回台灣應該也沒有問題,但若是付不起高工資的企業,大概就很難回台。但更矛盾的是,台灣國內氣氛是認為勞工工資只有二十二K太低,雙方的期待落差太大。」蔡錦隆認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無解。

哪裡有便宜的勞工、土地,工廠就往哪裡移動,一向是「製造業鐵律」,乍看之下,台灣也難以擺脫這樣的無解宿命。但所謂的鐵律,是否真的牢不可破?劉孟俊指出,勞工要求高工資,未必不利於製造業發展,「高薪的美國與韓國,製造業優勢目前排名高居全球第二、第三,可見事在人為,低薪策略不是唯一選項。」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推動的一連串「美國再工業化政策」,就成功打破迷思,成功重整美國經濟。

障礙三:缺乏產業升級整體戰略劉孟俊分析,美國成功的關鍵,是由一連串縝密的產業政策所組成。「我們就以汽車業來看,美國的汽車業回流政策,絕非讓汽車業重回底特律、五大湖等舊工業區,而是到中南部美墨邊境,當中蘊含製造業重新佈局、政策回應產業板塊位移的思惟,而不只是吸引商人回流而已。」劉孟俊坦言,台灣只把眼光放在鮭魚返鄉,而非打造整體的新產業戰略,成果當然不如美國。

檢視美國「再工業化」系列政策,由二○○九年十二月公佈《重振美國製造業政策架構》拉開序幕,一○年的《美國競爭力再授權法案》緊追在後,接著才是《美國製造業促進法案》正式登場,其他配套的相關法案和計畫更涵蓋了「吸引製造業回流」、「提振出口競爭力」、「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小企業實力」、「吸引外資投資」與「發展先進製造技術」等多項策略,不但讓美商回家,也確保美國在先進製程中繼續握有主導地位,為美國再造全新工業形態。

反觀台灣,根據國發會一二年提出的《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政府讓台商回流的具體策略,分別是協助解決人力問題、土地資訊取得、設備進口、輔導服務、加速ECFA︵兩岸經濟協議︶協商,以及提供專案貸款等六大項,「和美國比起來,實在有點遜!」劉孟俊說。

再進一步檢視,四十三家台商回台投資案件中,「高附加價值產品及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有二十家,佔總體比率四成六,遠高於「自有品牌國際行銷」或「台資跨國公司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或營運總部」的企業,與美國的縝密佈局相比,仍然偏向吸引代工廠商回台,產業升級策略幾乎付之闕如。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研究員盧其宏就批評,若沒有產業轉型政策,只顧邀請台商回家,「回來的恐怕也不是鮭魚,只是低利潤、低工資、剝削勞工的鱷魚!」障礙四:區域整合、關稅問題無解除了高工資、土地難取得、經濟缺乏動能,台商選擇在海外打拚,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關稅。

在越南暴動中損失上千萬元的悅新製衣董事長張良彬,就因為台灣差人一等的關稅,無法回台。「台灣成衣進口韓國就要一七%的稅,沒有越南的免稅,叫我們怎麼活?」他說。

面對複雜的關稅、區域經貿整合問題,長期在中經院進行研究的劉孟俊,對政府即將登場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抱持著高度期待。

劉孟俊認為,自經區內零關稅、鬆綁財稅制度的框架,將可成功吸引部分廠商回流,「甚至讓香港的物流業者來投資,我覺得都有可能。」劉孟俊認為,自經區對台灣是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若能成功,有助於台灣在兩岸經貿分工中站穩腳步,「但若維持現狀、不思改變,台商當然不會回家!」鮭魚返鄉方案就業率不如預期,越南爭議又讓台商興起「回不了家」的感嘆,寧可承受打砸搶燒的風險,也不敢回台創業。政府會拿出什麼解方?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回應,「台灣的政策思惟和美國想法相仿,都有思考到補強產業鏈、吸引高端人才回流、製造就業機會等種種問題,政府已經做了整體考量。」總體而言,經濟部認為台灣方案成效,與美國落差不算太大。

針對台商回流方案,受惠的就業人口不如預期,經濟部表示,目前公佈的數據指的是促成「三萬人直接就業」,兩年前公佈的數字,則是預期促成「八萬人直接、間接獲得就業機會」,沒有成效不彰的問題。連錦漳透露,越南事件爆發後已接獲指示,將研擬延長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的執行期限。

「美國、韓國的經驗都顯示,高工資的先進國要讓製造業回流,不是不可能,是事在人為。今日台商落入回不了家的困境,政府責無旁貸!」長期研究美國的成功經驗,眼看其他國家成功邁向產業轉型,加入新一輪區域經濟競賽,台灣的廠商卻還在中國、東南亞「逐低薪而居」,劉孟俊有感而發,期待政府拿出歐巴馬同等的遠見與魄力,讓台灣終結迷惘、台商停止流浪。

政府怎麼做?

—— 台美製造業回流政策比較政策層面 美國政策 台灣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 《美國製造業促進法案》 《加強推動台商回

台投資方案》

提振出口競爭力 《出口倍增計畫》、《金鑰匙計畫》 簽訂ECFA,但成果待商榷。

發展新興產業 《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先進製造合作夥伴計畫》 無強化小企業實力 《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問題資產救助計畫》 國發基金雖有專案貸款,並無針對中小企業。

吸引外資投資 中央地方政府聯手推動《選擇美國》計畫 無,僅由各地方政府自行招商。

發展先進製造技術 《先進製造合作夥伴計畫》、《全國製造創新網路》 無協助解決勞動力問題 擴大勞工培訓計畫 提高外勞核配比率、強化職業訓練。

資料來源:中經院、經濟部

整理:何欣潔

企業怎麼看?——台商難返鄉因素在外投資台商 為何無法返鄉?

台灣最大專業瓶蓋飲料生產廠宏全集團總裁曹世忠 台灣內銷市場已飽和

台灣第二大輪胎廠

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 土地取得不易、環保成本太高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製造商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董事長林恩舟、總經理林恩平 土地價格過高、易受環評卡關台灣車載影音導航系統龍頭怡利電董事長陳錫蒼 台灣土地太貴

全球第七大電容器廠商

立隆電子 土地取得不易

國內唯一上市鉛酸蓄電池廠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 越南工資便宜、台灣關稅太高

整理:林麗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3

復航失事 卡住最敢衝航空老董

2014-08-04  TCW
 
 

 

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過去四年來在航空業的經營成績,恐因這起空難,付之一炬。

七月二十三日,復航一架從高雄飛往澎湖班機,降落時重摔落地,造成四十八死、十傷,引發各界關注。

這起台灣近十二年來最大空難,不只隔天復航股價一度跌停,也成了持有復航逾四成股權的Sigmu集團(旗下有國產、中保、復航等三家上市公司)總裁林孝信口中「一生中最黑暗、最難過的一天。」

去年正式接班國產集團董事長,此時的林明昇卻碰上集團最黑暗的一天。十二歲赴美當小留學生、一路取得法學博士,這位美國長大、美國人思考邏輯的第二代,事故後飛抵澎湖向罹難家屬下跪致歉,讓許多認識他的人大為驚訝。林明昇數度哽咽道歉對外表示,這次事件造成傷害很多是形式上無法彌補,「一定會盡最大責任善後,幫忙家屬及傷者度過難關,企盼大家諒解。」

對林明昇來說,復航這起成立六十三年來最嚴重的空難,無疑是他接班路上最大考驗。

空難前,引領航空業話題攻兩岸航線,首創台灣廉航

過去四年,以門外漢之姿進入航空業的林明昇,用靈活的經營手法,在台灣航空業帶來改變。

他最敢向主管機關訴求市場環境的公平、開放。林明昇不只爭取開拓兩岸與國際航線,突破過去多由華航、長榮兩家業者獨佔局面,把復航的單走道小飛機,在兩岸航線的點對點進出發揮功效,近三年每股盈餘(EPS)還贏過華航、長榮航。「我們在展現我們有企圖心,也有這個野心說我們要持續成長,」前年底林明昇接受本刊專訪時,說到要把復航做大的決心。

沒想到一場空難意外,讓他四年來在航空業交出的成績單,幾乎一筆勾銷。「不是喊我要飛哪就飛哪!」一位復航前主管透露,擅長目標管理的林明昇聰明卻也性急。過去兩年,復航在他的帶領下,在亞洲國際線(不含兩岸航線)至少開出十三條新航線,但是過去一年來包括新加坡、釜山等兩個視為重要航點的城市,也悄悄停飛。

林明昇開會時,總會問:「然後呢?」他要高階主管想出新的經營策略,讓復航在過去四年來成為航空市場議題領導者。從復航上市,到力爭空軍官司國家賠償;再到宣佈成立台灣第一家廉價航空公司威航,連老大哥華航也跟進,可說是航空業最敢衝的董事長。

今年四十一歲的林明昇,一路從復航董座,衝上了國產實業董事長寶座,今年初再接任SIGMU集團副總裁,離父親的總裁之位僅有一步之遙。該集團橫跨水泥、保全、航空三大事業,去年年營收近六百億元。

回首林家創業來時路,最早由林孝信父親林燈創立的國產實業,是台灣第一家經營預拌混凝土公司;其後,自行創業的林孝信是第一個從日本把保全業引進台灣的人,目前中興保全仍穩坐保全業龍頭;後續國產又拿下復航經營權。但歷史會輪迴,現在的林明昇,竟像是二○○○年的父親林孝信。

空難後,六個危機待處理財損不算大,商譽重建最難

二○○○年,林孝信以中保創業的成績單,從哥哥林嘉政手中接下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在倒閉邊緣的國產和復航;今日,林明昇同樣得面對父親給自己的嚴峻接班考驗。

這場飛安意外後,後續他至少還有六個或大或小的危機要度過。

先看短期的賠償。單以復航初期發放乘客家屬慰問金二十萬,及罹難者喪葬補助八十萬元計算,總費用已達五千萬元,後續還有和解理賠,如保費未全額支付,勢必吃掉獲利。

凱基投顧航空產業研究員王光毅觀察,考量後續賠償金額,復航全年獲利不會太好,明年保費至少將調高三○%,以保費一億元推估,等於成本因此增加三千萬元。另外不只消費者因失去信心造成短期載客率下滑,投資人也未必埋單公司最近要發的公司債,影響不小。

對此,復航發言人高治華說,現以家屬善後為最優先,有信心把其他後續事宜都處理好。

再看長期的品牌信心危機。「短期一定會有影響,如三個月內會有旅客退票,但真正財務損失有限,」一位航空公司高層透露,此次賠償多數可由保險公司支付,復航頂多負擔行政費用等財務支出;考量包括美、日等國多已開放天空,兩岸航班下一波談判沒這麼快,現階段沒有非要爭取新航點的迫切性,航權問題不大,衝擊最大的還是無形商譽。

一位外籍航空主管就指出,復航傷及的品牌形象,預估一、兩年內才會隨時間慢慢淡化,未來不論要擴大品牌、路線成長都會有挑戰,如進軍長程航線等轉型中大型航空公司時程恐因此放緩。

看來林明昇的航空事業,至少要面臨一年的經營黑暗期。

這起空難,意外成林明昇接班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跌跤過後,能否重新恢復事故對復航商譽與品牌的傷害,盡快站穩腳步,正是現階段他要成功接下父親事業最嚴峻的考驗。

【延伸閱讀】從載客率到航權分配,都受衝擊——復興航空6大考驗

1.載客率恐下降:目前暑假旺季影響不大,但預估淡季開始3個月內載客率恐較過去下降1至2成。2.公司債募資難:原定近期發行的公司債恐受影響,若募資額度不足改向銀行貸款,負債比將增加。3.空難支出影響獲利:後續的處理和理賠問題,如保險未全額支付,恐影響今年獲利。4.保費恐增加3成:保費一年一簽,明年保費至少增3成,造成成本增加。5.國際航權分配恐停擺1年:失事原因若公司責任較大,恐遭民航局停止國際航權分配1年。6.信心危機:重建品牌形象至少須1年時間淡化,進軍長程航線等時程恐因此放緩。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18

兩座橋 卡住郭守正接班大計

2014-12-22  TCW

 

十二月十七日,象徵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之子郭守正接班代表作的「三創生活園區」舉辦空橋動工典禮。這棟全台最大的資訊商場,鴻海得標至今逾四年,開幕日期從原先預定的今年夏天,延至年底,如今恐得等到明年初才營運,不禁讓人好奇,開幕時間接連跳票,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其中關鍵,正是現在才要動工的兩座空橋。

該園區是台北市政府財政局與三創合作的BOT案,郭守正曾表示希望藉此帶動商圈發展,因此鴻海得標後,便承諾蓋空橋,連接光華數位新天地(一期)與三創生活園區(二期)兩棟商場。

沒想到,距開幕時間越來越近,卻不見空橋,「我們很不服氣,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根本沒壓(完工)日期。」光華數位新天地自治會代表張結榮說。

對附近攤商而言,未來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都將進駐三創生活園區,恐搶走客源,而BOT合約中載明,三創必須興建空橋,正是對商家的保障。

省流程,竟沒訂完工時間

但問題在於,當初台北市政府為節省行政流程、加速建設,將原本應訂為BOT案本業的資訊園區,改成附屬業務,停車場卻變本業,空橋成為附屬業務的一部分,無須規定完工時間。

空橋一直沒動工,引發攤商懷疑三創不願兌現承諾,與政府合作進度延宕,也卡住郭守正的大計。園區動工近三年半以來,關於空橋施工問題,三創、財政局針對誰該負擔光華數位新天地內部裝修費用,遲遲未達共識,又卡在安全評估問題,直到今年十一月,才拿到建築執照。

眼看開幕時程不斷延後,為了安撫一期攤商,十一月下旬,郭守正更召開會議,保證空橋即將動工,弭平質疑聲浪。

雖然台北市財政局長陳盈蓉說,將等空橋完工,園區才會開幕,「這是三創答應我們的,」但政府無權要求三創何時完工;即使動工了,最終能否順利啟用,也是一期攤商所擔心的。

對此,三創回覆,園區將在明年第一季開幕,空橋則預計六月完工。可見市府先前承諾,與三創並不同調。

郭守正回鴻海後,三創生活園區是外界檢視他的第一張成績單,如今,兩座橋,卻讓開幕日期一再跳票;接下來,隨著新市府團隊上任,該如何處理和政府、周邊商家的關係,將是他的一大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80

卡住風險,跑路更難十部委力推互聯網金融“基本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70

 

資金鏈斷裂、盲目擴張是民辦學校倒閉的兩個主要原因。CFP中國互聯網金融“基本法”出臺。 (CFP/圖)

一紙公文,20條意見,結束了互聯網金融兩年多無監管的“野蠻”狀態。

從此,客戶的資金安全更有保障,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更接地氣。

業內人士預計,可能會出現“爆發性增長”,誕生一些巨頭,但也可能90%的P2P公司都會“死掉”。

“基本法”來了

央行的政策框架,就是“卡住”最核心的風險點。

2015年7月18日,業內期待已久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終於出臺。這部由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的《意見》,在行業內被視為互聯網金融層面的“基本法”。

此份《意見》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從2013年開始,央行等部門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意見就在討論,而業內普遍預計將在2014年底就出臺的《意見》,遲遲未露面。直到2015年7月12日,央行條法司司長張濤在上海的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傳遞出“即將公布”的重要信號。於是,在一周後,“基本法”終於落地。

在“互聯網+”還沒浸潤到各個行業時,互聯網+金融便已然瘋狂生長。但直到7月18日《意見》出臺前,對於“什麽是互聯網金融”,業內仍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

《意見》由20條內容組成,首先為互聯網金融劃定了“邊界”: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主要包括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

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該《意見》的出臺,讓互聯網金融領域第一次有了“基本法”,是互聯網金融的“憲法”。

業內人士、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魏偉稱,“不能不說,互聯網金融往前走了一大步”,是“值得歡呼的”。

這是監管層首次從中央層面“肯定”了互聯網金融,並且讓各個業務都找到了對應的主管單位。“有人管很多事情就好辦了,原來遇到問題都不知道要找哪個監管部門。”人人貸原首席運營官、人人操盤創始人顧崇倫說。

根據《意見》規定,互聯網支付將歸人民銀行管,網絡借貸、互聯網信托業務、消費金融歸銀監會,股權眾籌、互聯網基金歸證監會,互聯網保險則由保監會監管。

互聯網金融的提法最早出現在2013年,但伴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各種風險也在不斷暴露出來,尤其是近兩年間P2P平臺的老板“隔三差五”地“跑路”,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因此,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也隨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與之前的預期相比,出臺的《意見》也比P2P平臺公司人人聚財CEO許建文之前預想的“要寬松”,“央行定了一個大框架,很多地方沒有明確化。比如出借人主體、資本金等方面”。

不過這也為未來各個監管部門制定細則,留出了可操作的空間。

根據《意見》,央行的政策框架,就是“卡住”最核心的風險點,“把最核心的問題比如非法集資、龐氏騙局、資金挪用,這些風險口卡住,其他的還是留有空間的。”許建文說。

而“卡住”這些風險口的主要措施就是《意見》十四條規定的,“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P2P平臺要選擇“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這意味著,今後客戶的資金將不再存放在P2P平臺上,而是放在銀行托管的資金賬戶上,與證券股票交易中的資金賬戶單獨托管類似。

相對於其他業務形態,《意見》對網絡借貸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誌武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基本規則和框架確定了,這是規則出臺的最大意義所在。”

互聯網金融經歷了兩年“無監管”期後,如今大的指導方向終於明確。業內人士預計,行業可能會出現“爆發性增長”,出現一些巨頭,但是也可能90%的P2P公司都會“死掉”。

P2P公司老板難“跑路”

銀行的資金存管真正讓客戶資金與P2P平臺“絕緣”,讓P2P回歸信息平臺。

7月11、12日,在上海召開的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雖然聚集了來自監管層、傳統銀行、支付機構的高層們,但在這里,人數最多的卻是眾多P2P平臺的老總們。

兩天的會上,受關註最多的也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的P2P業務。毫無疑問,P2P是過去兩年“彌漫”在國內各個省市縣最多的行業之一,一下子受熱捧,一下子又“人人喊打”,唯恐避之不及。

而如今,《意見》承認了網絡借貸的合法身份。網絡借貸包括個體網絡借貸(即P2P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貸款。而P2P網絡借貸要堅持“平臺功能”,為投、融資雙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

這就是說,P2P平臺的定位應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所以不得提供增信服務,更不得非法集資。

“原來大部分的P2P平臺做的業務和工行沒有區別,都是一邊吸收存款,一邊放貸。”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總結,這種業務模式等同於商業銀行的資金池業務,投資人的錢進入到公司的資金池,貸出去的錢從資金池中出,P2P平臺對每筆資金的期限和信用都進行轉換,這樣自然產生了跑路風險,平臺有機會把客戶的錢卷走。

過去兩年間,包括南方周末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了發生在河南、四川、山東、浙江等地的P2P老板“跑路”的情況,而現在仍有諸多P2P平臺仍在“非法集資”,隨時會發生“跑路”風險。

根據網貸之家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P2P網貸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共計2028家,相對2014年年底增加了28.76%。上半年出現問題的平臺約為419家,占比20%,其中近一半問題平臺是發生“跑路”問題而被曝光。

所以,要防止P2P老板“跑路”,首先要做的是,讓客戶資金不再放在P2P平臺上,所以就必須進行第三方存管。目前,P2P公司主要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資金托管,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匯付天下托管系統,其P2P賬戶托管業務已經接入七百多家平臺。

《意見》明確規定了,未來將由銀行來進行資金存管。而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否真的就告別存管業務,還有待於監管細則的進一步明確,畢竟,《意見》中的規定還有一個“除特別規定外”。魏偉認為,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達成合作,共同為P2P平臺提供資金存管也並不是不可以的。

但事實上,還有很多P2P平臺並未實行第三方資金存管,仍在建“資金池”。而一些號稱建立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存管模式,也只是在進行“名義”上的資金托管。

魏偉說,這就好比“一家銀行號稱要幫大家管錢了”,那每個人就要去銀行開戶,但是銀行門口突然站著一個“大媽”說,“你們把錢先都給我,我來存到銀行里面去”。在銀行眼里,只有“大媽”這一個賬戶,如果“大媽”說往張三或李四賬戶上轉200,銀行只能照辦。

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資金托管中就相當於“大媽”的角色。所以,看一個P2P平臺到底有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資金托管,標準答案就是“看用戶有沒有跑到托管方那邊再開一個賬戶”,魏偉分析。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托管方案並不是實質性的資金托管,而是“虛擬賬戶”層面的托管,即托管的僅僅是“資金的信息”。而如果銀行進行資金托管,即真正實現的是“錢的托管”。

由銀行進行資金托管,意味著客戶的資金將更“安全”。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在監管要求上會更嚴格,因此會比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要“好一些”,而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一個企業,也有可能會發生“跑路”或者挪用P2P平臺資金的風險,中金支付的一位市場部人士分析。

所以,銀行的資金存管真正讓客戶資金與P2P平臺“絕緣”,從而使P2P平臺回歸信息中介的性質。未來,P2P公司只能依據規則提取相應的服務費,對於客戶的資金與其無關。

在第三方托管體系下,嚴格的紅線是“只要用戶不授權,任何人都沒有資格移動客戶資金”,“這是非常鐵的一條紅線。”魏偉說。這樣,P2P老板就很難接觸到客戶資金,難以“跑路”。

銀行的尷尬選擇

“就像信托,賺小錢,出了問題吃大虧。”

央行要求銀行作為P2P的資金存管方,但是這對於銀行來說,是否就意味著多了一塊“肉”呢?然而,對於銀行來說,這塊業務形同雞肋。

7月初,P2P平臺積木盒子宣布與匯付天下正式解除資金托管關系,而轉投民生銀行“懷抱”。在現在開戶的頁面上,也清楚地看到與過去的不同,只要在積木盒子上新開戶,便會自動跳轉到民生銀行頁面,重新開一個資金賬戶。這是業內第一家真正實現完全意義上銀行資金托管的P2P平臺。

據積木盒子的魏偉稱,從2014年7月份就開始和浦發、民生等多家銀行談合作,最終敲定了民生銀行。但從開始設計研發到真正上線,用了將近8個月的時間,現在仍處於試運行階段。

而對民生來講,這也是第一次與P2P平臺進行合作。多位業內人士均分析,雖然與銀行合作,資金能夠確保與平臺隔離,但是資金托管是基於“P2P平臺提供的是真實信息”這樣一種基本的假設之下。

而如果P2P平臺制造了虛假標的或者交易信息等,“銀行是無法識別其中的風險的”,所以,這時一旦發生風險,“銀行是不承擔責任的。”魏偉說。

但若真發生風險之後,因為銀行都有每個客戶的賬戶信息,所以可以做到“事後追責”。

正是考慮到這樣的風險,“現在是要求銀行進行資金存管,在調研的時候,討論稿里面是資金監管。”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只是存放資金,沒有監管的責任,“也有可能是因為目前條件不太成熟。”他說。

毫無疑問,如果做資金存管,肯定會為銀行創造一個新的收入來源。但這部分收入來源對傳統銀行這類“大象”來說,實際上是很小的一部分。

一位業內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P2P公司在銀行進行資金托管,銀行收取的服務費基數很大,但針對每一筆業務收取的費用相對較低。而P2P目前跟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正好相反,第三方支付機構每年收取的服務費基數很低,但按業務量收取的費用較高。

因此,對於年成交量比較大的P2P公司來說,選擇兩種方式真正的成本差別不大,而對於規模較小的P2P公司,選擇第三方支付機構毫無疑問成本更低。

不僅僅是P2P選擇銀行的過程,同時還要考慮“銀行願不願意跟P2P公司合作”。

據周世平了解,大部分銀行不願意做監管,但對於資金存管他們還是願意的。如果做監管,“一是增加工作量,增加資金成本。另外,目前由銀行對資金監管也不太現實”。

但一位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高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現在銀行還在研究中,“也怕有風險”。只要涉及P2P,“不管是存管還是托管,都是有風險的。”萬一出現問題,銀行總是“逃不了幹系”。他說,“就像信托,賺小錢,出了問題吃大虧。”

他說,理論上,如果和P2P合作,銀行並沒有責任去監管客戶的資金,出了問題也不用承擔責任,但是投資者只要虧損了,“天然地會去找銀行鬧”。大家就認為存在銀行就是安全的,但P2P資金的存管或者托管,銀行其實是無法為資金安全負責的。“銀行自己的貸款都有不良,何況存管的資金呢?”

不管銀行願不願意,根據《意見》,這趟“水”,銀行是趟定了,但是從民生銀行與積木盒子目前合作的進度來看,銀行和P2P公司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研發適合彼此的系統。

未來的方向

“邊角料也可以吃,也是有油水的,大的就別想了,那是銀行的。”

《意見》為互聯網金融已經定了調,未來將“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未來,著重於“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可相互“抱團取暖”,拓展普惠金融。

在7月11日的互聯網外灘峰會上,來自傳統銀行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大佬們坐在一起,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說,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沖擊比較大的是零售業務。

零售方面,恰恰是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所在,也是目標。許建文認為,《意見》的出臺已經明確了,互聯網金融要做所有非銀行的差異化的業務產品,核心是“解決銀行不願意做的事情”。

互聯網支付領域,要求“小額”“快捷”“便民”;對P2P的要求,“小微”“普惠”,這都是“做銀行不願意做的”。許建文說,“這也是塊肉,雖然不那麽好吃。”當然對銀行來說,銀行也可以“吃”。

但《意見》的基本原則和態度就是,“邊角料也可以吃,也是有油水的,只是油水少一點,大的就別想了,那是銀行的。”許建文認為,起碼這相當於給了互聯網金融生存的空間。

雖然傳統銀行也在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布局,但借助於大數據、靈活的機制和商業模式,不管是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還是中小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在大踏步地朝互聯網金融集團的方向前進。

快錢的相關負責人稱,未來互聯網金融肯定是要走混業發展的模式,包括BAT、快錢都在往這方面走。過去單一的業務模式,未來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框架下,不再是主要的趨勢。未來,如何在金融存貸匯各個方向上實現多元化的發展,為用戶提供綜合性的服務,才是互聯網金融更大的價值。

雖然《意見》作為“基本法”為互聯網金融描繪了大致的發展思路和監管框架,但具體到每個行業,仍無法根據其開展具體的業務。所以,業內人士期待更多的監管細則盡快出臺。

目前受關註最多的P2P行業,據許建文透露,銀監會已經新成立了普惠金融部。他們將原來一部分小貸、擔保等業務人員從過去的部門里抽調出來,組合在一起,這種合並的邏輯還是很有道理的。

至於監管細則將何時出臺,許建文說,P2P領域的可能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就會出來。

但魏偉稱,不同的監管部門對不同的行業掌握的情況都不同,有些波及面比較小的,可能很快就會出來。而在P2P行業里,有兩千多家公司,至少有上百種不同的模式,如果把這些模式全部摸清楚之後,可能前面的模式又發生變化,所以很難說短時間內會出臺具體的細則。

但在他看來,雖然監管細則沒出,但是監管思路在兩年前就說清楚了,不能建“資金池”,大家也都是知道的。

未來細則要解決的問題是具體到每個業務形態領域,該怎樣操作。但《意見》留給監管部門可操作的空間,還需要看市場的反應,需要時間來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86

當中國有電商法,台灣還當雜貨店在管 台灣電商告白 我被官員卡住11年

2016-04-25  TCW

四月是台灣電商圈不好過的月份,中國取消跨境電商免稅額,讓台灣電商出去打仗更難了,在島內奮鬥的,卻也有滿腹苦水。

中國稅制打噴嚏,台灣電商圈重感冒!

近日,台灣電商界人士到處奔走,要政府想想辦法。因為中國新制四月八日上路後,全面取消跨境電商的免稅額,幾乎快斷掉全台二十萬電商的新出路。以賣食品到中國的台灣電商為例,以前賣到中國的稅率是○%,但一夜之間,就暴增到一一%,形同把淨利全吃光了!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說,舊制的行郵稅形同給海外代購業者免了關稅、消費稅,對其國內業者不公平。

論本質,這是中國「家務事」。

但論競爭,兩岸電商實力恐將因此拉大差距。

現在,中國政府正努力給其電商產業,一個常規的就業環境,讓遊戲規則更公平。

但當中國的電商如淘寶與京東來台做生意時,台灣政府對其每年在台數百億的交易額,卻無計可施,反而把重點放在如何跟台灣電商查稅。

出去打不了仗,在台灣又被層層刁難。李忠儒,台灣最大寢具電商戀家小舖董事長,十一年前,他從竹科主管改行做拍賣,現在年營收上億。透過他的告白,我們可以看見這群人數不亞於半導體業,產值破兆的產業,最寫實的處境。

不看清他們的痛點,新總統蔡英文希望他們走出去,去做跨國生意,恐將只淪為口號。

以下是他的告白摘要:

關卡一:想出國打仗

台灣政府卻怕我債留台灣

中國政府正很有意識在做這件事情(指稅制改革),(電商)結構整個改變,最終只有收更多錢進來,但海淘(海外代購)業者一堆都要自殺了。 針對跨境(電商),中國政府態度已經從之前打游擊變成很正式看待,中國一直有很清楚的頭腦、強力執行力。

(回看台灣),這幾年我卻看到(台灣)中小企業品牌電商,充滿焦慮,很不安。

譬如我們想做跨境(生意),兩年前開始辦手續,完成公司、銀行帳戶OBU(境外銀行開戶),最後一關被擋下來了,是台灣投審會不放心。他們說,「你的資本額太小要增加,否則你會有錢進中國、債留台灣的疑慮。」我們在台灣只有一些週轉型的短單、借貸,相對我們的營業額,都是很小的錢,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疑慮?

十一年前我創業時,我從未做過生意,不知如何報稅、成立公司行號、申請發票,到處問人,沒有人可以講出標準答案。直到一天國稅局打電話來了,「李先生,你有在經營戀家小舖嗎?」「請問你都有按時申報嗎?」我說我沒有,他就把我叫去,罰了將近一百萬,我覺得我該繳,但我不是故意要逃,只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如果有人可以教教我,不是很好嗎?

關卡二:想依規繳稅

數萬筆進銷存,竟要逐筆查中國對企業,是一步一步很有規畫、養成的,回頭看我們,對中小企業是完全沒有「捏」,但是卻有很多「管」,該你付的,一毛錢都跑不掉。

如果你(政府)什麼都不要做、不會做,你就什麼都不要管吧!我曾收過一個公文,九月十日收到,叫我把當年度一到八月的進銷存逐筆調給他。

如果一個月一萬筆出貨可能有五萬piece(商品項),他要你把五萬筆銷項全部對到每一筆進項,要全部勾稽起來,哪一個中小企業有能力做這件事?我一個月光做這件事,其他事都不用幹了。

那一個月,我和我太太每天弄到半夜三點,只想證明,我是合規的。但我發現,在長官心中,你合不合規不重要,聽話比較重要。(小聲笑問)這段可以幫我寫保守一點嗎?我不希望國稅局又來了。

關卡三:內外標準不一?

境外包裹,90%逃稅逃掉台灣政府看待電子商務的角度是雜貨店、零售、買賣業,還是隸屬經濟部商業司,但在中國有《電商法》,電商是跟著網路世界變動,一天動一次、兩次很正常;而台灣,動輒曠日廢時以年為單位計算。

(台灣政府管稅的)權責散在各部門,譬如目前從境外寄來包裹超過三千元以上須繳稅,但關務署說沒有人力查,任何人去eBay等境外網站購物,買一百個包裹可能只有一○%(比率)被抽查,九○%都逃掉,這是很嚴重的逃漏稅問題。

其實,你(政府)不需要封閉,只要公平就好。該收的(國外廠商)稅你要收,要執行啊!這很難嗎?我們聽到都好難好難??,中國怎麼做的?

中國用三單一證,即出貨單、支付聯單、物流單,以身分證去追金流收稅。台灣,金管會只顧著開放,沒有跟關務署做配套措施,我們都知道實際上就掐住金流嘛!因為金流業者,不管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業者,錢要付出去之前,只要成為扣繳義務人,一○%也好,二○%(營業稅)也好,政府就能收到(在國外電商平台交易的)稅收了。

你(政府)在管管我們的同時,你也管管我們的競爭對手吧,我們是你的孩子耶!

【延伸閱讀】中國新稅制,對低單價電商衝擊大—中國跨境電商新稅制舊制:售價低於人民幣50元(約合新台幣250元),跨境電商可免繳

新制:

1.取消免稅額:售價低於人民幣50元者,繳稅變多,例如食品、保健品、奶粉、紙尿褲,稅率從0%變11.9%2.調整稅率:售價超過人民幣250元的商品,繳稅變少,例如服飾、菸酒、化妝品,稅率從50%變32.9%註:此表稅制是指中國的「行郵稅」,稅率從0%∼50%不等,是電商中海外代購、跨境業者最重要的繳稅項目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 整理:顏瓊玉

跨境電子商務

是一種國際貿易行為,指分屬不同關境的買賣雙方,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完成交易、支付,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

例如你在台灣上美國亞馬遜、中國淘寶、天貓購物。

整理者顏瓊玉 採訪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17

搵巫醫詛咒老婆偷食「卡住」斷正咁有效果

1 : GS(14)@2016-11-21 00:04:52

出牆人妻趁丈夫公幹外出邀約情夫偷歡,做愛時卻驚覺兩人「卡住」無法分開而且疼痛難擋,如此尷尬的情景發生在肯雅,傳媒報道,當地人相信是綠帽罩頂的丈夫懷疑妻子不忠,找巫醫向妻子生殖器下咒,讓偷食男女「斷正」無可抵賴。事發在基西(Kisii),人妻和姦夫身體無法分開,因「無法控制痛楚」下只好高呼求助,引來大批鄰居前來看熱鬧,有鄰居把他們抬出屋,在大批村民包圍取笑下,他們仍然無法分離,雙雙蓋着被子,尷尬萬分。當地傳媒報道,女子丈夫相信早已懷疑妻子不忠,暗地裏找巫醫調製秘藥向妻子「下咒」,令姦夫淫婦交歡時無法分開,以證明他們的姦情,不過也有意見認為,是生理問題造成。報道更指,在丈夫的指示下,一對偷食男女後來被帶到巫醫跟前,巫醫要姦夫付費才為他們「解咒」,讓他們的身體終於可以分開,同時警告天下間的偷食男女「要學乖」。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0/198399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49

少女貪玩坐BB凳點知卡住被困

1 : GS(14)@2016-11-26 13:51:01

美國兩名年輕女子在一間餐廳強行將自己的龐大身軀塞進嬰兒椅,結果被卡着,她們嘗試從嬰兒椅掙脫出來狀甚痛苦,認真自討苦吃。松(Tugn)及薇(Vy)相信是高中生,她們不顧自己一把年紀強行塞進嬰兒椅,結果雙雙被困,朋友在旁拍攝笑個不停。就片段所見,其中一人高呼嬰兒椅夾著她大腿,另一人則嘗試將椅往後拉。本來幫人將椅往後拉的,後來也發現自己無法脫身,但朋友們只顧拍攝而無伸出援手。兩女被困多時,一度想找來餐廳職員幫忙,後來決定互相幫忙,拍攝片段的朋友亦放下鏡頭協助。這位朋友建議其中一女躺在地上,並將椅從她身上拉走,雖然很痛,但總算順利脫險。她脫險後嘗試拯救仍然被困的朋友,任務順利完成。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6/19846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71

10隻手指卡住9隻戒指大媽肥指潰爛幾乎見骨

1 : GS(14)@2017-07-07 01:32:49

十隻手指戴足九隻戒指,想向全人類炫耀?這位上海女人做到了!她日前10手指戴了9隻戒指,一時除不下,其中多雙手指更充紅腫脹,她報警後驚動2個消防中隊同時出動救援。最後,這名女人到醫院取下2隻戒指後,另外7隻必須求助於消防員。經過2小時的努力,終於替這名女子脫下所有戒指,但她的其中隻手指皮肉嚴重磨損,幾乎見骨。 經了解,這位上海女子以前就到消防隊要求幫助除戒指,但是摘下以後又戴上,懷疑她可能有強迫症。騰訊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6/200808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