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默克爾警告卡梅倫:別想限制移民 否則英國就退出歐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79

20141103Angela-Merkel-and-David-C-011

默克爾警告英國,如果英國不支持歐盟內部自由移民,德國將考慮讓其退出歐盟。

根據《明鏡》雜誌,默克爾擔心英國首相卡梅倫正在帶英國走向“不歸路”。她已經向卡梅倫明確表態,如果英國試圖限制歐盟內部自由移民,那麽德國將不再支持英國繼續留在歐盟。

她表示,她不會支持任何限制歐盟移民在英國居留和工作自由的提案;倘若英國卡梅倫堅持這一立場的話,並以退出歐盟作為要挾,她將寧願英國退歐,也要捍衛移民政策。

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英國是《羅馬條約》的簽約國。該條約是奠定歐盟的基礎條約,而“遷徙自由”則是條約的精髓,它保障歐盟成員國的公民可以在歐盟任何一個成員國內遷徙、生活、和(在大多數情況下)工作的自由。

不過,英國近期卻希望推動移民改革,限制歐盟移民的流入。由於受到國內右翼保守黨派和反歐盟黨派的壓力,卡梅倫最近不斷表態可能會推進一些限制歐盟內自由移民的措施。

明鏡稱,該消息已經德國總理辦公室和德國外交部確認,柏林已經開始考慮英國退出歐盟的可能性。

在被問到默克爾是否與卡梅倫有過此番談話時,唐寧街10號只是回應稱:“正如他不斷強調的那樣,首相將做出對英國正確的選擇”。

在近期的歐盟峰會上,默克爾向卡梅倫明確表示不會支持移民改革,並且態度強硬。默克爾以一句“就這麽定了(That's it.)”結束了與卡梅倫的交談。

德國政府新聞發言人也在峰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德國不希望有人觸及歐盟內部自由移民的基本原則。”

《星期日泰晤士報》稱,為了安撫德國,卡梅倫已經放棄了設置移民配額的想法,轉而考慮讓到達英國後三個月內無法自給自足的歐盟移民離開英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07

蔡英文就任後大陸官員首次赴臺 國臺辦:別想太多

19日中午,遼寧海外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組織的大陸旅行團在臺灣桃園發生嚴重車禍和火災,造成24名大陸遊客及導遊、司機共26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今日,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等方面組成的工作組一行4人,於20日中午從北京首都機場啟程,赴臺協助大陸遊客遊覽車事故罹難者家屬處理善後事宜。遼寧省政府有關部門人員也將於傍晚抵臺。

對於工作組包含1名海協會處級官員,臺灣方面頗為關註。不過,國臺辦強調,此次赴臺基於人道援助,不必賦予過多政治聯想。

據臺灣《聯合報》7月20日報道,自蔡英文5月20日上任“總統”以來,兩岸溝通機制中斷,此次陸方官員登島將開創首例。不過,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強調,這位處長只是較為低階的工作人員,不必賦予過多的政治聯想,做什麽政治文章。

馬曉光指出,針對重大災難事件,兩岸過去早已建立慣例,都是由海基會、海協會相互通報聯系,然後進行後續處理;昨天,海基會、海協會確實聯系過,海協會今天也會派人員參與工作組前往臺灣。

據了解,工作組將由大陸海旅會秘書長劉克智帶隊。由於北京今日天氣不佳,可能影響起程時間。此外,工作組只是協助家屬處理善後,但不介入後續賠償談判。

報道稱,陸方對於陸委會一再強調昨天已與國臺辦完成通報的說法,表示難以認同。相關人士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算今天派出海協會官員來臺,也只是基於人道立場,並不涉及政治層面的兩岸關系。

昨天,陸委會聲稱,已通過三管道向陸方通報,包括臺旅會通報大陸海旅會、海基會通報大陸海協會、陸委會通報國臺辦。

陸方人士強調,臺灣當局應該對這起事故提供令人信服的說法,明確相關責任歸屬。

有關臺灣網友發出“火烤支那豬”的評語,陸方人士直批這完全是“沒有人性”。

至於賠付問題,香港中評社援引臺“觀光局”表示,大陸仍在匯整死者家屬名單,依死者在大陸及臺灣分別購買的旅遊險,不幸往生的死者每人約可獲得550萬元新臺(約合112萬人民幣)的理賠。

該旅客團來自遼寧省大連市,由高雄巨龍旅行社承辦。“觀光局”指出,巨龍旅行社業曾依規定替該陸客團投保相關責任險,死者意外事故身故理賠為新臺幣200萬元,家屬來臺善後處理費用每人新臺幣10萬元;陸客入境前也投保旅遊傷害保險,意外身故保額人民幣50萬元,家屬來臺善後費用每人人民幣1萬元,遊覽車公司也依規定投保乘客險150萬。“觀光局”已聯系保險公司在臺協助單位協助處理後續理賠事宜。

臺媒憂心影響未來陸客赴臺意願

不幸發生後,臺灣當局反應較為迅速,相關部會紛紛表達立場。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總統”蔡英文表示關切。蔡英文昨天下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時,特別指示“行政院”及相關單位盡力協助罹難者家屬完成後續事宜,給予妥善照顧。蔡英文希望兩岸在這些事務處理上可以溝通順暢,全力協助家屬。

她還在社交臉書貼文:“願罹難者安息,家屬節哀。”同時,蔡英文表示會盡快厘清事故發生的原因,“以這次事件為借鏡,全面檢視臺灣的觀光旅遊系統。”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今天上午表示,目前“法務部”及檢方專案人員分事故調查、遺體相驗、災害應變、被害關懷四組同步進行;已完成死者血液采樣,待家屬抵臺後采取DNA檢體便可辨識身份,也將將解剖司機遺體以了解肇事原因。

對於罹難者家屬與陸方工作組來臺,陸委會也積極運作。發言人邱垂正表示,相關作業比照去年複興航空空難事件模式處理。邱垂正還強調,從之前風災兩岸相互慰問,感覺兩岸溝通較以往順暢,但是還不夠;這次溝通基於人道角度,臺方給予最大協助。

起火遊覽車殘骸

盡管臺方積極作為,但仍有媒體擔心,在陸客日益減縮的背景下發生如此悲劇,未來兩岸交流前景不容樂觀。

臺灣《經濟日報》註意到,雖然陸委會表示多渠道通報大陸,但馬英九執政時期所建立的官方熱線熱點並未開啟。

因此,島內大型旅遊業者表示,這表示臺海兩岸關系較以往緊張。數月前便一直盛傳大陸將大幅限縮來臺人數,即便目前仍然停留在謠言階段,但這個節骨眼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絕對影響後續陸客來臺意願。

報道稱,意外發生後,有大陸民眾在網絡留言“臺灣觀光質量真糟糕、簡直是謀殺觀光客”。對此,臺“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說,我們歡迎陸客來臺觀光。

還有業者擔心,事故恐會波及今年興起的韓國及東南亞旅客來臺意願。業者疾呼,應全面檢查交通運輸工具,“不能讓臺灣被貼上旅遊不安全的標簽”。

《聯合報》發出警告稱,新政府上臺後保證兩岸關系“無意外”,卻意外頻仍,平添緊張。昨天遊覽車起火事故雖為個案,但值此兩岸關系敏感時刻,政府後續應對,處理得稍有不慎變會擦槍走火,可能激起對岸情緒反彈,雪上加霜。

(綜合新華社、觀察者網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09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不過是在講鬼故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6/157658.shtml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不過是在講鬼故事
蘭軍 蘭軍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不過是在講鬼故事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居然會刷屏,或許因為很雞血,或許是很多創業者聊以自慰的強心劑。

猜猜封面是哪兒拍的照片,文章最後告訴你,這也是一種創業。

這篇文章,《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居然會刷屏,或許因為很雞血,或許是很多創業者聊以自慰的強心劑。

BLUES看完文章,只能一笑而過,作者或許沒有做過創業公司,或許不到40歲吧,甚至還不到30歲吧,畢業幾年而已,經歷還不夠多,以為創業就是他想的那樣,甚至大多數人,都以為創業就是作者寫的那樣。

作者看到的,只是他臆想的創業,就是那種有一個點子,然後拉起一幫無所畏懼的人,而且是頭一次創業的那種,開始所謂的all in,然後怎麽掛掉的都搞不清楚,只知道努力。

或許,他們也知道,不能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但是,如何在戰略上勤奮,卻也搞不明白,反正就是all in,然後有著堅強的內心,自以為快速成長,然後,每天睡前都在擔心生死,每天醒來,都是躊躇滿誌。

就事論事吧,《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文章的幾個主要觀點是如下:

1. 不能All in 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2. 玻璃心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3. 沒有快速成長能力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BLUES結合自己十年前30歲創業,和現在40歲再創業的感受一起聊聊這三個觀點。

all in,是賭徒心態,妄想創業就拼命贏一把。

640-10

作者理解的all in,“ 平日和周末沒有差別,上班和下班沒有界線。”

這是表面的all in,浮在表面的勤奮,就算7*24小時加班,也沒啥好炫耀的,現在的創業,比拼的已經不再是勞動時間。

所以不要拿什麽沒有周末,沒有下班來證明自己創業的勤奮。我寧可創業合作夥伴,周末好好陪家人,做好計劃,忙完早點下班,第二天早點起床,早點上班,也不要搞什麽天天熬夜,中午才起床,這是病態的勤奮。

All in這種狀態,是一種興奮狀態,是充滿激情的沖動甚至亢奮,就像賭徒,all in一把,妄想翻盤,其實更多是僥幸心理。

創業,確實需要傾情投入,BLUES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創業和生活,無法平衡,只有階段性的選擇重點,我們是需要all in,但不可能每天all in,創業者首先是人,是人,就會疲憊,就需要停下來思考,不可能一直亢奮的all in。

“在創業公司,工作就是生活,要不然你幹嗎來創業公司啊。” 的確,創業公司很多時候是需要趕進度,趕項目,是需要有加班,但一定不是天天加班,如果沒有休息概念,是沒有工作效率的,加班也是流於形式。工作就是工作,該生活就去生活,休息好了,才有更好的精力,效率才能更高。

我們目前做的梅沙科技,不會要求大家以加班為榮,我們有自己的工作規劃,有版本發布計劃,每周需求評審,每周一次版本發布。只要按照既定計劃往前跑,工作之外就是生活。

現在的創業,別再夢想什麽all in,一夜暴富,那些一個好點子就融資千萬的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創業,也是積累過程,是智商、情商、經驗、資源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發酵過程,做好長期創業的準備吧。

創業是一種心態,BLUES在33歲經歷第二家創業公司的失敗,即使後來進入所謂的互聯網大公司騰訊,也一直以創業心態對待工作,也是all in狀態,後來到YY語音、到迅雷,也是同樣的創業心態去主動探索,尋求新的突破,但同樣,也力求工作之外有生活,生活中照顧家庭。

玻璃心的不要來創業公司,是不會培養人才。

640-11

作者引用了一個微博名人杜紹斐的話:

BLUES百度了一下“杜紹斐”,看到虎嗅網的一篇文章《爆款文章300萬閱讀的杜紹斐,要怎麽拯救“聽起來像個笑話”的直男時尚?》(作者:楊繼雲)。

原來杜紹斐是一位內容創業者,做直男時尚,里面有一段話:

而對於杜紹斐和他的團隊來說,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則在於如何持續性地產出優質內容並且吸引更多的粉絲,這也是內容創業者繞不過的坎。目前公號中的文章都是杜紹斐來寫,團隊的幾個人也會幫忙整理些素材、做前期收集,他們經常為下一個選題而發愁,且單篇爆款帶來的粉絲轉化率並沒有很高。

其實,自媒體創業,有蠻大難度的,難怪他會說出這句話:

“每一個自媒體人或者說正在創業的人,都在這樣的狀態下反複,每晚睡前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馬上要完蛋了,第二天早上又覺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都是我的了。”

其實,這是一個創業的產品定位問題,定位於給直男做時尚,這其實還是一個產品的原型階段,難怪有如此不安的感想。

創業公司,不要想象為一片聖土,不要以為創業者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奮鬥者。

我們目前的創業團隊,就是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員工招募,遇到比較不錯的值得培養的人,寧可給出高於市場價格的薪酬,即便如此,其實還是很難招人。

這篇文章《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被刷屏後,估計更多人對創業公司心生畏懼,以為創業公司只有鋼鐵俠和金剛狼才能混下去。

其實,只是因為不少創業公司沒法培養人,因為創始團隊本身能力不足,因為資金有限,時間不等人,只能靠招聘到特別厲害可以獨擋一面的人來合作。

然而,事實是,你越不懂的方面,例如技術短板,就越難找到合適的人,即使以為找到了,也是不靠譜的,因為,你不懂,你找來的所謂技術大牛,其實也是自以為是大牛。還有,對於創業公司開出高薪挖人,甚至有冒充大公司職場經歷的人來攪個渾水。

所以,創業團隊,千萬別因為創始人有個點子,融了一筆錢,就想著拿錢湊個團隊開始幹。很多條件是需要積累的,例如初始團隊,最好是有過工作合作經驗的同伴,彼此互相了解,也能形成互補,而且創始團隊本身可以進行人才培養。

因為創業招人,真的很難,一定要有人才培養意識,要有人才成長機制,有人才培養方法。

沒有快速成長能力的不要來創業公司,其實是創始人不懂培養團隊。

640-12

BLUES目前的創業團隊,我是70後,技術合夥人Martin是80後,其余小夥伴都是90後。

雖然是創業團隊,我們已經建立起規範的產品研發制度,每周需求評審,每周一個產品版本發布,每天上午晨會,檢查產品進度,快速溝通合作問題。

BLUES和Martin在騰訊工作時候所用到的人才職級制度、研發規範、產品方法、培訓體系,根據創業公司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後應用,並靈活高效的進行優化,誰說創業公司比較亂,我們就不相信,憑啥說創業公司都很亂。

文章中說,創業團隊,又要站臺、又要畫餅,又要處理後勤、財務一堆瑣事,其實是創業初期正常現象,我們用2個月建立團隊,明確分工,建立制度,目前已經按部就班的快速奔跑。

BLUES在產品團隊進行產品規劃、產品設計、運營規劃與執行、用戶研究、可用性測試等多方面,都會進行培訓和實踐中的工作優化調整,即使產品經理年輕,一樣獲得快速成長,即使你原來不知道如何成長,我們的團隊一樣會培養你共同進步。

文章中又說:

而且話又說回來,創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這兩點做到了,你就是在創業。

確實,我們必須追求極致,但產品有完善過程,第一個版本,通常是簡單的,不會盡善盡美,如果產品真的受到全世界嘲笑,那一定有問題,別固執己見,還是從用戶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吧,開放的心態比盲目自信好的多。

文章最後說:

創業時常是一個人的夜路,膽小者勿入。

這句話,看得出來,作者Spenser缺乏創業經歷,只是在臆想,以為創業就是一個人,而且是走夜路。

只會一個人走夜路的創業者,其實是盲目的創業,而且沒有找到真心同行的合作夥伴,才會一路忐忑,一路自己嚇自己。

或許吧,Spenser也是在創業,至少也是一個人寫自媒體,剛剛開始,是有這種感覺的,Blues在三年前寫自媒體,也是覺得一個在戰鬥,不同階段,不同心態。

別再用自己的臆想去嚇唬年輕人了,正如你在講鬼故事,雖然你沒有見過鬼,但能講得惟妙惟肖,因為很多人也沒有見過鬼,所以就相信你。

所以,別鬼扯了,創業公司,沒那麽可怕。

即使失敗了,又何妨,人生不過就是一種行走的體驗,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風景,交不同的朋友,喝不同的酒,做不同的夢。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BLUES找了一下Spenser以往的熱門文章,發現其實很多都是雞湯,都是生活感悟,這類文章,可以看看,但不要相信太多,因為作者本來經歷不多,本來就是個人的一些感悟,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感受不同,看看就好,別照著做,不然,自己毀了自己的生活。

640-13

其實,也是說自己,BLUES的文章,比較值得收藏的,是以前寫的產品經理的工作方法,現在寫的,也偏主觀了,反正,我有有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或許說的都是錯的,僅供參考。

好了,BLUES又是好幾天沒更新,大家懂的,創業嘛,又要兼顧生活,自媒體就寫的少了。

今天是忍不住,看了這篇文章,實在是不敢茍同,如此這般,就更加沒人敢來創業公司了,真心期待看到本文的朋友,好好告訴大家,創業,不是鬼故事那樣可怕,找到一家有發展的創業公司,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

來看看這幾天我們的梅沙教育團隊在三亞舉辦的潛水夏令營,BLUES也帶著4歲的小米豆在陽光海邊愉快玩耍。

640-15

640-16

640-14

640-19

640-17

640-18

最後,揭曉答案,封面照片,是Blues現在,正在寫文章的地方,酒店的廁所,因為小米豆已經睡了,不想吵到他。

白天,帶著小朋友夏令營,陪自己的小朋友玩耍,晚上,整理照片,發給營地小朋友的父母,再等小米豆睡覺,12點之後,才有時間寫點東西,這也是一種創業吧,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麽苦的。

現在,淩晨2點30分,明天又要7點起床,晚安,朋友們。

創業者 創業公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97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5/157636.shtml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Spenser Spenser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押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機會籌碼,自己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這是不是一步好棋,很難說。

文丨Spenser(Linkedin專欄作者

最近身邊朋友換工作的越來越多了,有的已經從體制內辭職,有的在傳統高大上公司遞交辭呈的路上。他們想出來創業,或是加入創業公司。

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但這就是中國這些年的現實。舊經濟在摧枯拉朽般節節敗退,新經濟如雨後春筍般向著太陽。顛覆太大,反轉太快,按照竇文濤的口頭禪--這是要變天啊。

1.webp

媒體大肆鼓吹著大眾已經被點燃的神經,什麽“創業點亮人生,時代為你燃燈”,blablabla。

天確實變了,但是這天是不是為你變的,很難說。就像一線城市繁華的夜景,和你有沒有關系,很難說。押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機會籌碼,自己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是不是一步好棋,也很難說。

創業公司不是想進就能進的,不僅是行業門檻,還要有更高的職場素質要求,你確定你行麽?

比如不能做到以下幾點的,我個人認為不適合去創業公司。

2.webp

1. 不能All in 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我自己是寧波人,我們那一片,選擇做生意的,比選擇走仕途的要多。在我們那里有一句著名的口號--“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

創業,一定要有All in (全部投入)的身心狀態。

我理解的All in 的狀態是:平日和周末是沒有差別的,上班和下班是沒有界線的。別人周日晚在電視前看綜藝節目,你在電腦前和客戶焦頭爛額,都要習慣。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享受這種All in的狀態。

為什麽渴望下班?為什麽期待周末?因為你覺得工作是為老板的業績,時間賣給了公司,不屬於自己,沒有歸屬感,只有下班後和周末的時間才由自己支配。當你覺得這份事業是自己的夢想,時間都用在為自己成就的時候,你才會享受這個過程。你不會數著點下班想著去哪里玩,而只會抱怨為什麽時間永遠不夠用,因為你知道,所有的時間,都是在為自己賣命。

你要告別文藝小資的生活,比如一下午的美好時光,只負責慵懶;告別任性的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詩和遠方;你要開始明白,在創業公司,工作就是生活,要不然你幹嘛來創業公司啊。

除了主觀意願外,客觀上創業公司也必須保持這種All in 的狀態。

創業公司和大企業不一樣,和事業單位也不一樣,創業公司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只眼睛看著外面商業環境的變化,隨時準備調整戰略戰術適應市場,另一只眼睛盯著內部的團隊,隨時要調整和救火。

3.webp

2. 玻璃心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在成為獨角獸公司前,在未進入大眾的視野前,在獲得市場的認可前,都是脆弱的。本身創業公司能活下來的比例就不高,能混得好的就更少。創業公司在起步發展階段,沒法做你的個人名片背書。在有名的大公司,在外界你就是甲方啊,你說我們要招聘了,簡歷下一秒就收到手軟看不過來;你出門和其它公司談合作,公司Title就是溢價的籌碼。但是創業公司不是啊,十年前誰知道阿里巴巴會是今天這樣,三年前多少人預見滴滴打車是現在的規模。創業公司就是這樣,你空有一個好故事好前景,人家不信啊。所以,不管別人怎麽看,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斷,用自己的左手溫暖右手。

加入創業公司,說明你多半是個愛冒險,愛折騰,不甘平庸的野心家,你無法預見五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麽樣。別說五年了,兩年後的樣子都不知道。但這就是創業公司啊,有未來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A輪B輪C輪IPO,然後突然身價就不一樣了。但也不保證第二天就觸礁沈亡,除了經驗和能力,沒有實現商業變現的可能。

人生的大起大落,會在創業公司重複上演,心情也經常會像坐過山車一樣。這種感覺怎麽形容呢?

請讓我引用杜紹斐的原話:

“每一個自媒體人或者說正在創業的人,都在這樣的狀態下反複,每晚睡前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馬上要完蛋了,第二天早上又覺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都是我的了。”

是的,我們經常是這樣神經質的。上一刻都被自己感動了,下一刻又覺得自己被掏空了。

比如你辛辛苦苦培養的人終於養到可以分擔你壓力的時候,卻被別的大公司兩倍薪水挖走了;比如你發現大公司的辦公室政治,創業公司一樣也有;比如你和別人談情懷談夢想談未來的估值,別人卻和你談薪水談期權談福利待遇。

拜托,我們是創業公司。

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對你一點也不友好,商業怎麽這麽邪惡,人心怎麽這麽世俗。

所以馮唐才能寫出那麽血腥現實的文字--“世界這麽多兇狠,他人心里那麽多地獄,內心沒有一點混蛋,如何走得下去。”

職場作家和全職作家,見識,內心,段位,果然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沒有自帶雞血,沒有大心臟,沒有一刻篤定的心,不要來創業公司,不然你會很折磨,很焦慮,很沒有安全感。現實每天都是錘子,玻璃心的,早就被碎成渣了。

4.webp

3. 沒有快速成長能力的不要來創業公司

一個成熟的公司,每個人都是這個公司系統體系里的螺絲釘,安插在被需要的位置。一切按照流程走,不犯錯,不犯渾,到一個階段學習一個階段需要的知識內容,一步步的晉升。而創業公司不一樣,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發展速度是第一位的,慢了就等於失敗了。所以加入創業公司的員工,也就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尤其在初期階段,身兼數職是標配,今天要站臺,給投資人講故事,給新人畫大餅,明天要管後勤,什麽財務行政一堆瑣事,看到哪個崗位缺人了恨不得肉身貼上去。所謂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很多人在創業公司待不下去,並不是因為其它原因,而是現在的公司已經不是你剛進來時候的公司了,你原有的能力已經不再匹配目前的職位。公司在野蠻生長,你卻在歲月靜好,怪誰呢。

張泉靈從主持人蛻變為投資人,成長速度已經很快了,卻還是覺得自己走得太慢。也經常會有朋友勸我:慢慢來,不要太急,你太焦慮了。但我心里知道,和別人比起來,其實我已經慢成龜了。

但話說回來,這難道不是在創業公司最大的魅力麽,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給你撕裂般的成長。接的住,世界就是你的,接不住,不要走這趟渾水。

怎麽說呢,創業有創業的樂趣,穩定有穩定的好處,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要辭職創業,其實只是對現狀不滿的說辭罷了,不要套上創業的帽子。而且話又說回來,創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這兩點做到了,你就是在創業。

5.webp 

對了,還有一點--

創業時常是一個人的夜路,膽小者勿入。

創業 創業者 創業公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