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別再把「大數據」當銷售萬靈丹!

2014-06-23  TCW
 
 

 

現今的世界顯然變得詭譎而複雜,管理者不可能再倚靠深厚的產業知識或一般性的經驗來管理公司。管理學變得越來越像運算科學。

把管理學視為建立在科學原則上的技術,這種觀念普遍存在於現今的商業思維中。《品牌的成長》(How Brands Grow)一書的封底有一句話,「科學顛覆了它所觸及的每一個學科;現在輪到行銷學了。」

心理學家安德希爾(Paco Underhill)在其暢銷書《為何而買》中,揭露了「購物的學問」。赫根(Kevin Hogan)在《四秒,最多八分鐘》一書中告訴我們,如何透過影響力在八分鐘內影響他人。

當思想領導者將「科學」這個字眼,用在行銷、零售設計、談判技巧等商業領域時,我們跟著相信,這些領域中存在科學的真理。

迷信數據,企業「流行病」

購物的學問,是否包含像達爾文物競天擇理論那樣的宇宙定理?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家出版社根據過去的經驗得知,假如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同意把某本新書擺在入口處的桌子上展示,而不是放在企業管理書區的書架上,這本書的銷售至少會翻一倍。透過這樣的統計工具與明確的假設來提升獲利空間,遠比蒐集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資料,有條理多了。

我們往往不問「這個假設是怎麼來的」,便自動認定這個假設是根據某個宇宙定理得出的。我們一廂情願的相信,眼前的假設同樣適用於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把管理學視為自然科學的想法,反而會誤導我們,而不是啟發我們。

大多數企業對量化分析的熱愛,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財務部門會根據量化模式,預測公司的成長率。行銷人員參考不同市場消費者的量化意見調查結果後,再決定品牌定位。

企業實在太執著於對數字的崇拜,以致忘了世界上除了量化,還有質化這回事。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Roth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院長馬丁(Roger Martin)認為,企業若只注重量化模式,將無法擁有尋得潛在成長契機的能力:「追求量化最大的問題在於,忽略人類產生行為的脈絡,把事件從情境中抽離,且忽略沒有被納入模式中的變數效力。」

當企業處於變數極大、極度模糊的環境中,要求一切量化的習性可能會產生反效果。量化的做法往往會給你一個正確的答案。然而,當你的解決方案是建立在過去的已知資料上,那麼這個答案並無法幫助你瞭解,當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電視當家具賣,市佔率翻倍

千禧年剛過幾年,三星(Samsung)電視事業部的高層主管陷入一團迷霧中。三星的電視雖然擁有所有最新的科技,但市佔率卻不斷萎縮。當時,三星的電視和主要競爭對手索尼(Sony)等其他廠牌的電視看起來沒什麼兩樣。所有電視機上都貼了一大堆功能特色的說明貼紙,所有展示機種全都發出刺眼的藍光。

三星的高階管理團隊雖然說不出來這個假設哪裡不對勁,但是他們知道,大環境發生了變化。

三星領導團隊便展開研究,第一步先從「重新描述問題」做起。他們把問題從「我們要怎麼賣出更多電視」改為「電視在家中是什麼樣的現象」。在採用人文科學分析方法的團隊帶領下,他們開始蒐集觀察到的資料。

人們把電視塞在客廳角落;女主人會參與購買電視的決定,而且她們不喜歡購買電視時的感受;消費者表示,他們希望擺放在家裡的物品能夠永遠不退流行,包括電視在內。

這項洞見立即浮現在領導團隊的腦海中,他們經歷了撥雲見日的一刻。電視雖然需要具備科技性的功能,但它在家中還扮演了另一個角色:電視是一件家具。

三星領導團隊決定根據這項見解,將整個產品線重新設計。

他們到北歐去上設計方面的速成課程,在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與赫爾辛基設計師的引導下,他們重新想像螢幕所發出的刺眼藍光,有什麼解套的方法。

結果,他們決定電視螢幕發出的光,應該要像北歐的燭光,溫暖、柔和的間接光源。新款電視應該有一個底座,把喇叭和所有礙眼的線材和按鈕都藏在裡面。三星的設計語言從原本四四方方的線條,變成大自然中隨時可見到的基本曲線。

在他們踏上意念形成旅程之後,三星電視在二○○七年的市佔率是一一.三%。五年後,也就是二○一二 年,三星的市佔率至少翻了一倍,來到二八.五%。經過這樣的巨大轉變之後,今日,三星已經成為電視設計界的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本文摘自第一章、第八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83

觀光龍頭看產業競爭力 晶華潘思亮:別再把高薪機會送給星、港

2016-05-30  TCW

五二○當天,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正在香港出差,對於新政府上路,他有何看法?本刊第一手專訪搶先曝光。

新政府上路,兩岸關係由熱轉冷,首當其衝的是觀光業,面臨中國彷彿「抽銀根」的凍結陸客動作。台灣觀光業龍頭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直言,希望政府把兩岸關係搞定,現在與未來,都沒有條件談發展,而是盡力把傷害極小化。

對於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力,他呼籲新政府全面鬆綁國際化人才。而他對行政院長林全的擔心,更甚於蔡英文,因為林全是財稅派,擔心這派人「向來管太多,搞大政府。」以下是專訪摘要。

看兩岸關係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兩岸關係未來會變好或更壞?

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答(以下簡稱答):變好是不太可能啦!是要怎樣去做危機處理而已,這完全看政府功力和智慧,未來如何去彌補,把傷害極小化。

問:國台辦不滿蔡末提九二共識,揚言關閉兩岸溝通管道,這是你指的傷害?

答:這是預期中的,全世界沒有人預期我們的新總統會承認(九二共識),全世界也都預期中共會罵死我們,基本上,已經算是把傷害極小化了,接下來如何把傷害降低,實質讓大家都有台階下,這是智慧,這是她的工作。

問:五二〇當天,你有緊盯蔡英文就職演說嗎?

答:我在香港(出差),我只關心兩岸這一塊(談話),就是不要引起災難,不要「擦槍走火」,我就謝天謝地了。我覺得她已經盡全力了,我當天有鬆一口氣,不然我就不用回來了,因為在對岸那邊是很緊張的(哈哈大笑)。

問:大家都在談陸客減少,這對台灣觀光業未來有何衝擊,晶華有受到影響嗎?

答:陸客占我們比重目前低於一〇%,但也沒有減少,且我們向來談質不衝量。

比較依賴大陸團客的地方,如中南部的影響會非常非常大,首當其衝,這是很悲哀的,因為中南部相對經濟是弱勢的。

北部面臨的是,很多新飯店的投資決策,是建立於過去八年雙位數觀光客的成長,(這成長)突然間沒有了,這些新飯店還要蓋嗎?蓋出來就是呆帳,不蓋騎虎難下,現在是一個轉捩點,大家對未來要有心理準備。

問:你預測,台灣景氣未來會更好或更糟?

答:這是市場經濟,是全球景氣循環問題。大陸經濟減速,不是只有我們不好,韓國也不好,香港也很差,我們能好到哪裡?當景氣恢復好轉時,什麼都不做也會變好。

談人才策略

問:既然如此,政府幹嘛規畫經濟藍圖、產業政策?

答:政府該做的事情,就是把兩岸關係、基本的產業政策、人才政策等環境弄好,大家安居樂業,我們不需要你養。不要想著要幫大家賺錢這件事。你(政府)去做一些關鍵事情、做對事情,hire(雇用)對的人,跟企業經營一樣,人不對,拚命去做也沒有用;人對了,就是事半功倍。

問:你提到人才政策,這是新政府的當務之急嗎?我們採訪很多上市公司董畝尹長都提到這點。

答:我們問題跟日本一樣,就是排外,導致越來越本土,喪失國際競爭力。如果我只能有一個建議,就是全面鬆綁國際化人才。

台灣的人力政策必須提到新的高度討論,是總統要主導的人才策略,不是勞動部。

我舉我們行業的例子, (飯店)區域總部的工作是發號施令、行政、行銷工作,但國際品牌把它放在新加坡或是香港,這是較高薪工作,人才都是國際白領,稅率又低,它(香港)馬上三天就給你(設區域總部),而不是三個月。

但台灣對國際人才要求,要有結婚證書、大學文憑,還要去當地使館公證,(做法)比大陸還要落後,真是離譜。我們有很多很好的工作機會,但持續讓香港、新加坡人賺走,很多高薪機會是我們送給他們的,尤其服務業更是這樣。

台灣就是一個「小日本」,你現在看到日本的結果了,泡沫二十年,所以要改正啊!我花八〇%時間找人用人訓練人,不是在想什麼策略;人對了,策略就對了!

問:是指新總統不用做太多事?

答:如果總統花八〇%時間在找行政院長、各部會首長,那未來也要花八〇%在跟這些人training(訓練)、inspire(啟發)他們,而不是專注在細節,因為細節管越多,人就越笨。

過時的人才策略

提及台灣僵化的人才政策,曾讓潘思亮不僅流失畢業僑生’萇車連CEo都跑掉,講到氣憤處,他忍不住激動拍桌。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