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壯先老?Facebook模式隱憂頻現

http://www.eeo.com.cn/2012/0428/225668.shtml

經濟觀察網 郝大秦/文 離預定IPO時間——5月中旬——不足一個月的時候,Facebook提交了一份不好看的業績報告。他們本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5%, 但比上年最後一個季度下跌了6%;一季度的利潤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2%,與上年最後一個季度相比更是下跌了32%;儘管他們的活躍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了33%,從6.8億漲到了9億。

難道Facebook也要演出上市就變臉的戲碼?從他們的商業模式來看,這種危險還不小,簡單分析一下他們的收入支出情況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Facebook的商業模式直到目前還是靠流量賣廣告,然而社交網站流量的商業價值卻往往是邊際遞減的。首先來自老用戶的使用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 邊際價值為零,因為消費能力就那麼大,每天在Facebook上多呆一個鐘頭並不會讓你的錢包更鼓。而來自新用戶的使用流量的基礎價值則不如老用戶,因為 從7億到9億的用戶增長已經主要發生在歐美發達國家之外,這些新增加用戶的消費能力恐怕一撥不如一撥,即使Facebook能打開非英語文化的新興市場, 也只能讓這個下行趨勢放緩,不可能逆轉。

用戶增加,收入減少。這種局面被Facebook歸結為廣告收入的季節性下降,但去年同期並未出現類似情況。除去經濟大勢的背景因素外,恐怕造成這 個局面的主要因素還是新增客戶商業價值的下降,而非季節性的週期因素。其實每個將潛在用戶開發殆盡的企業都得面對這個問題:現有市場見頂在即,沒有新業務 就很難再成長。現在看來,Facebook恐怕還沒上市就得面對這個嚴峻的問題了。

從支出來看,Facebook的麻煩可能更大。

首先為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戶,他們需要不斷建立數據中心並招聘工程技術人員,這使他們的今年第一季度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從3.43億美元增至6.77億美元。新客戶帶來的收入增幅看來遠低於成本的增幅。

更麻煩的是Facebook的併購成本。2011年,他們在收購方面共花費了6800萬美元。而在今年,他們已經花了15.5億美元。

他們花了5.5億美元從微軟手裡賣到了大量原屬美國在線的專利所有權與使用權,而這些權利是微軟剛剛花10億美元買來的。儘管微軟並沒有把自己從美 國在線得到的一切都賣給Facebook,但不少業界人士還是認為微軟實質上還是補貼了Facebook,因為微軟需要密切與Facebook的聯盟來對 抗谷歌。Facebook上市之後也許還得為此類基礎專利技術付出大筆真金白銀,至少眼前雅虎對他們的專利指控就是個隱憂。

更讓人對Facebook未來擔憂的是對Instagram的收購。僅用750萬美元和兩年時間,這個公司就靠照片分享這一單一應用獲得了2700 萬註冊用戶。推出Android版後,Instagram的註冊用戶在一週內上漲到5000萬人。差不多與此同時Instagram又得到了5000萬美 元的融資,這也許會催生出又一家社交網站巨頭。於是Facebook急切地開出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此時這家公司只有13名員工,也就是說 Facebook差不多花8000萬買一個人!

用戶體驗對社交網站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但卻很難鎖定,幾個天才加一點點技術也許就能產生顛覆性的改變,Instagram正是如此。幾個天才加一點點技術,這個門檻可不算高,Facebook能不斷地拿出10億美元去收編嗎?

客戶價值不斷走低,維護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開發潛在客戶的空間就快用盡。用流量換廣告的Facebook如果不能找到讓客戶自己掏錢的商業模式,上市就走衰的難看戲碼恐怕就不遠了。

(作者係北京雙高志遠管理諮詢公司 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6

孩子多不一定有未來,孩子少一定沒未來 “計生紅旗縣”先老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74

賓山養老院的食堂老人們。 (南方周末記者 劉炎迅/圖)

編者按:比全國提前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比全國提前二十年進入老齡化——江蘇如東,104萬人口的縣,近30萬60歲以上老人正在尋找“寄托”之所,年輕人出走、生源銳減、勞動力短缺、城鎮蕭條等系統性問題已經暴露。一面是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一面是“老有所養”的人倫理念,這讓如東成為未來中國的一個特殊的觀察窗口。

年輕人越來越少,10年間,全縣中小學總數減少了一半。

綜觀全球,還沒有發現一個發達國家很好地解決了人口嚴重老化及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比全國提前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比全國提前二十年進入老齡化——江蘇如東,104萬人口的縣,近30萬60歲以上老人正在尋找“寄托”之所,年輕人出走、生源銳減、勞動力短缺、城鎮蕭條等系統性問題已經暴露。一面是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一面是“老有所養”的人倫理念,這讓如東成為未來中國的一個特殊的觀察窗口。

江蘇省如東縣栟茶鎮30歲的林俊,平時喜歡到縣城看看電影,多年來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妥。前不久,他偶爾到鄰近的如臯市看了幾場電影,散場後卻發現了差異:如臯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比他年輕,而如東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比他年長;如臯城區到了晚上十一二點還非常熱鬧,如東的夜生活則相對冷清很多。

這是新華社記者描述中的如東。這篇引起當地人熱烈討論的報道,題目是《如東,一個正在老去的縣城》。

在這座“提前衰老”的城市,近3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在為自己尋找“將來”,而這里全部的人口也不過104萬。按照官方統計數據,如東縣比全國人口開始進入老年型社會的時間提前了20年。這意味著,這里的人們也在為20年後的中國試探未來。

30年少生50萬

將“提前衰老”的如東想象成遍地“銀發”似乎並不切合實際。縣城里有一處最大的夜市,晚上聚在這里吃海鮮和燒烤的年輕人並不多,更別說見到老人。很多店鋪門庭冷落,老板閑坐著發呆。街上的人力三輪車夫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人,褲腳夾著,用力蹬,一趟活跑幾公里,收入不過四五元。老人們一般不愛出門,本地的年輕人也少,外地務工人員更少,街面上不見人潮川流不息的繁華,這才是現實。田間地頭的勞動者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這無可辯駁。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口學教授陳友華說,老齡化屬於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範疇,而導致區域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因素只有三個:出生、死亡與遷移。

按照當地官方保守統計,三十多年來,如東全縣少生近50萬人,而另一方面,3年前,如東成為全國第21個“中國長壽之鄉”。低出生率、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在如東“會師”,這讓這座當年的“計劃生育紅旗縣”更早更強烈地感受到老齡化的壓力。

陳友華就是如東人。在他看來,在導致如東老齡化問題如此嚴重的諸多因素中,計劃生育所占的比重將近40%到50%。他說,如東的計劃生育,比全國要提早十年,“全國的計劃生育是1970年代初開始的,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而如東計劃生育開始於1960年代初,1970年代就走上正軌,實現了低生育水平,1980年代就走上嚴格的計劃生育道路。”

如東這樣的案例是中國過去30年的縮影。陳友華說,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與計劃生育是因果關系,“老年人口比例等於老年人口數量除上總人口數量。雖然現在的老年人都是在計劃生育以前出生的,對總分子沒有影響,人口控制越嚴,出生人數就越少,分母因計劃生育縮小了,從而整個分式的值增大了。計劃生育會促使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速。”

年輕人越來越少

在陳友華的理解中,導致如東老齡化提前的因素除了計劃生育外,教育因素占30%,經濟發展因素占20%。隨著時代變化,這個比例也在變化。“現在如東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教育好導致的大量青年人的外流,社會經濟發展所導致的死亡率的下降可能居第二位,計劃生育已經排到第三位了。”陳友華說。

陳友華自己就是考上大學離開了如東。參加高考的大多是十七八歲的青年,“分母減小,老年人分子卻沒減,人口老齡化就更加嚴重了。”

潘金環原是如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退休後一直關註當地人口老齡化進程,做過很多調研。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十年,被高等學校錄取的59355名學子,有40000多名優秀人才在縣外就業生活。”

至於經濟發展,陳友華說:“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人們的思想觀念改變了,少生優生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也會對構成老年人口比例的分母的總人口形成抑制作用,導致人口老齡化。”

早在1993年,陳友華就私下提醒如東計生委的工作人員,從區域發展來看,教育與計劃生育兩個方面的先進典型會給如東帶來負面影響。他建議計生部門的領導要適度放松對生育的管制,而不是如此嚴格地執行生育政策,但沒人理他。

回鄉的年輕人越少,再下一代的年輕人就更少。如東縣教育局副局長於建華說,如東“不得不進行布局調整,學校合並,從2000到2010年十年間,全縣中小學總數減少了一半”。

潘金環不止一次向政府建言,要調整教育結構,“除了保持原有的普通教育,更要發展本地職業教育,培養產業技術人才,讓年輕人留在本地就業,既能促進地方招商引資環境改善,也能緩解地方人口老齡化步伐。”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今年9月11日,在江蘇省推進民生幸福工程會議上,省委書記羅誌軍說:“傳統家庭觀念、老年人口基數大的現實情況,決定了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必然是主要養老方式。”

陳友華說,現在養老的最大問題不是“9073”式養老服務的提供,問題在資源短缺或者說養老的錢從哪兒來。

陳友華說,在這個世界上,老年人代表過去,中年人代表現在,孩子代表未來。孩子多不一定有未來,孩子少一定沒有未來。如果政策允許,大家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人口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其他的發展都建立在人口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因此,如東人一定要把政策允許的孩子生下來。在現代社會,孩子不僅僅是私人物品,更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孩子的養育成本很高,這些成本全由個人承擔,會極大抑制百姓的生育行為,從而危及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要建立一個生養的成本補償機制。否則,生育政策調整就會變成“空調”。

如今,這個當年最活躍的計生紅旗縣,卻也更早更強烈地感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官方文件這樣說:“由此將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婚姻擠壓、生源、兵源等問題,也使未來我縣人口問題變得更為錯綜複雜。”

陳友華說,人口老齡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反過來會對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與科技創新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進而給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帶來不利影響。

老齡化問題顯然不是一個僅僅依靠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就能解決的問題。陳友華在一篇文章中說,世界上發達國家並沒有很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甚至比發展中國家面臨更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的挑戰,“綜觀全球,我們還沒有發現一個發達國家很好地解決了人口嚴重老化及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相反,他們正逐步陷入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問題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而在另一方面,人口嚴重老化將使得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嚴重受阻,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陳友華說,研究已經表明,人口嚴重老化會阻礙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能力也會因此而衰竭。目前,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在人口嚴重老化情況下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依然保持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國家,“中國憑什麽會是一個例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86

老齡金融應從年輕人開始準備 “未富先老”不該重演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171.html

老齡金融應從年輕人開始準備 “未富先老”不該重演

一財網 郭晉暉 2015-11-04 14:42:00

巴曙松認為,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需要因時而變,及時做出調整。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僅僅依靠政府難以全面解決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不斷創新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融體系,加強政府和市場的有效結合,才是創新老齡金融體系的有效途徑。

當提到老齡金融時,如果你腦海里還是那些顫巍巍在銀行排隊的老頭老太,說明你已經out了。雖然老齡金融仍在起步階段,但為中青年人做養老儲備的金融產品將成為老齡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首任會長巴曙松認為,除了為老年人服務之外,老年金融應該鼓勵養老金融準備年輕化。對社會而言,針對中青年的老年金融產品可以有效緩解養老問題的經濟困境,同時吸收社會閑置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對個人而言,長時間的養老金融準備可以積累充足的經濟儲備,為老年生活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是首個研究老齡金融問題的國家級專業學術團體,經民政部正式批準於2015年11月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成立。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全國老齡辦曾經做過一次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研究,400多位專家研究發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未富先老。“未富先老是這一代老年人的悲劇,但未來各代老年人不應該再重複這樣的悲劇,否則中國的老齡化就只有危機,沒有機遇。”

黨俊武說,今後金融的重中之重是發展老齡金融, 40歲到59歲的人群應該購買金融產品為自己老齡作準備。而且,這種養老資金一旦購買就是25年或是更長的時間,未來中國將形成一個巨大的、海量的、長期的資本池,它對於養老、對中國經濟發展都會大有益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認為,與公平性相比,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更加堪憂。通過發展老年金融或者養老金融可以緩解這種困境。老齡金融涵蓋的範圍很廣,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甚至眾籌都可以為老年金融提供服務。

今年,中國建設銀行養老金公司建信養老金公司獲批成立,這是國內首家獲批的“銀行系”養老金公司。建行希望通過養老金公司的組建,為中國養老金市場提供良好服務。

胡繼曄說,銀行體系天然地和每個老人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老人最相信的就是銀行,而且銀行的網點遍布每個社區,所以老齡金融和銀行的結合應當也為銀行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新的增長點。

巴曙松認為,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需要因時而變,及時做出調整。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僅僅依靠政府難以全面解決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不斷創新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融體系,加強政府和市場的有效結合,才是創新老齡金融體系的有效途徑。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成立,意味著中國老年學以及與人口老齡化研究相關的金融學研究進入了一個跨行業、跨學科合作探索的階段。金融分會將還研究中國老年人經濟現狀和理財需求,為他們設計出適合的金融項目和金融產品。

銀色經濟六人談:除了GDP下滑,老齡化還帶來什麽? >>>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995

人社部部長談未富先老:將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9月6日,“勞動世界的未來高級別三方對話會”在京舉行。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出席會議並講話。

尹蔚民表示,“十二五”以來,中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在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失業率維持較低水平,就業局勢保持了基本穩定;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持續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收入分配制度不斷完善,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日益增強,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這不僅在中國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而且在促進全球生產性就業、擴大基本社會保護、提高勞動收入占比,減少不平等和實現體面勞動方面,提供了中國方案,做出了中國貢獻。

尹蔚民就勞動世界未來的主題,結合中國實際,指出四點看法:

一是充分把握技術進步給勞動世界帶來的機遇。中國政府將結合科技發展,積極推進就業轉型,在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以及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中創造就業新崗位;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把促進創新創業與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更好結合起來,發展就業新形態,以創新創業拓展就業的新空間。

二是繼續推進結構改革,不斷擴大綠色就業。當前,中國政府正在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力度,發展綠色經濟,優化經濟結構。我們將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拓展新的綠色就業空間,推動實現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三是推動發展銀發經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目前,中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未富先老”,中國將采取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拓寬女性就業渠道,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勞動力市場配置效率,擴大勞動參與率。同時,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通過銀發經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把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四是完善勞動治理體系,推動實現體面勞動。中國將根據未來勞動世界的變化,來審視並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律和制度。目前,中國正圍繞實現比較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就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和有利於促進就業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研究。還將結合全面深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改革,研究新的生產組織方式、新的就業形式,特別是“非標準”就業形式,對社會保險制度、勞動合同和勞動者權益保護帶來的挑戰,努力從頂層制度設計和法規政策實施的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