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者就要像堂吉訶德一樣去面對失敗

16世紀中,日本的戰國時代,三河國(愛知縣)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軍師叫山本勘助。因兒時患天花,山本勘助生來一副麻臉。他二十歲起就淪落江湖,開始浪人生活,顛沛流離。1543年,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出現在諸侯武田信玄面前。彼時,他看上去不過是一名斷趾殘臂、跛腳獨眼的殘疾人。武田從山本身體傷痕中看到他愈挫愈勇的失敗智慧。被招募後,山本憑“築城術”幫助武田成為“戰國第一名將”。對失敗的欣賞和正確認識成為這一對將帥的精神紐帶。山本最後選擇在川中島會戰中戰死。

求敗的戰士不孤獨。在虛構的世界里,他們有堂吉訶德相伴。現實中,像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下稱“馬斯克”)這樣的創業者也懂得欣賞失敗:“在我創業之初,失敗就是一個選項,因為它有開啟的價值。”

2016年9月1日,替Facebook發射通信衛星的“獵鷹9號”(Falcon 9)在註入燃料階段便發生爆炸。盡管對爆炸的33微秒瞬間有3000個監控錄像,爆炸的原因至今仍沒有找到。一時間,網友議論紛紛,提出了各種破案猜測。對此,SpaceX的創始人都表示關註。馬斯克甚至不排除“外星人破壞”的猜測。換任何一個企業領導人,如果抱著這樣對失敗的態度,可能早就下臺了。

馬斯克能屢敗屢戰而不被市場拋棄,並非世人獨厚,而是市場需要善於失敗的先行者。論善於失敗,他堪當第一。今天的創業市場,獨角獸太多,善騎之士太少。失敗的馬斯克仍然“受寵”,更多是因為他具備少有的“堂吉訶德精神”,一種失敗的美學信念。

創業中,許多人像馬斯克一樣,鉚定一個方向,屢敗屢戰不動搖。斯坦福大學教授馬奇(James March)稱之為“堂吉訶德式領導力”:“我們生活在一個強調現實和成功結果的世界。而堂吉訶德無視這二者。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仍然矢誌不渝,因為他對自己有清晰的心理定位。”為自我認定的人格而戰,以獨到的經歷為榮,以馬奇的“堂氏領導力”的這兩個標準,像馬斯克那樣欣賞失敗經歷的創業者都是英雄。欣賞失敗,它是英雄有別於凡夫的美學態度。

欣賞失敗的英雄懂得“不破不立”之美。

奈特(Frank Knight)解釋說,風險為已知不利事件的概率分布,例如梅雨季節中,下雨對露天營業的負面影響。不確定性是無知的未知,即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麽。與風險相比,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我們不知道事件的性質,更談不上對它概率分布的信息。

面對不確定性極高的創業活動,首次失敗和第一次成功的認知價值是一樣的。它們都是打破不確定性之舉,讓無知的未知變成有先例的未知。從此,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麽,這就是失敗的開啟價值。

重視“首次失敗”的價值,創業者才會避免把過去的成功邏輯套用到新生事物的創新活動中去。也是基於此,馬奇批評現時流行的創新技術產品篩選方法。顛覆性的創新只會出現在對既有模式叛逆的偏差中。因此,依據既有成功模式的認知邏輯去辨別創新事物,就如同以地球人的思維去理解外星人的行為。例如,用既有的汽車思維去框限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社會變化,它就是一典型。

完全突破思維慣性帶來的“回歸陷阱”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用“南腔北調”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去對沖。與結果導向的理性決策思維相比,堂吉訶德把感性的使命和執行過程當作人生快樂的意義。堂氏使命領導力與效率理性領導力是“南腔北調”;失敗美學與創業成功學是“南腔北調”,它們都是因為屬於不同思維種類,差異度大,所以價值高。

失敗的意境之美還在於“在現場,幹過了!”(Being There, Done That)。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學生常常用下面的禪語去識別真假門徒:樹林里沒有人,樹倒了,有沒有聲音?信奉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觀”的會回答:沒有聲音。只要“我”不在現場,“客觀世界”就不存在。“我的親身參與”讓“我”感受並制造了與“我”相關的世界。同理,失敗很美,因為它是對“曾經在現場”的一種刻骨銘心的信息反饋。

除了自己要有一些“堂吉訶德精神”,創業者最好讓團隊都沾一點失敗美學觀。欣賞失敗中的意境美,相信失敗對不確定性的開啟意義,懂得“首次失敗”的價值,有這樣的美學觀的團隊不會輕言放棄。

維克形容這樣的積極團隊為“天真組織”,他們相信自己身負使命,並且對失敗少有挫折感。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他們容易團結在同一組織願景之下。而較少有挫折感的團隊能夠較快地從失敗中恢複過來。失敗美學觀能幫助“天真組織”的成員有能力從意想不到的周折中拼裝出深有感觸的解釋,那份感動和感觸又幫助他們自我構建失敗背後的意義。就像“科層組織”適合周而複始的標準化作業,“天真組織”是創業企業的最好搭配。

《陰翳禮贊》是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隨筆代表作。他把生活起居中的常規負面情緒升華至未曾想象的美學境界,贊美“陰暗之美”在一瞬間沖擊了社會倫理觀,卻在時光流逝中豐富了人們對生命飽滿的感受。贊頌“失敗之美”也是這樣。沒有失敗美學觀,“成功學”很快就會成為幹涸、單調的管理意識形態。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他最近致力於研究創新領導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