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達人篇 短線看轉機 長線看競爭力達人傳授賺數倍飆股搜尋心法

2010-05-17  今周刊





去年未上市股票的投資績效,至少都是在兩倍以上,這種超高報酬率正是其魅力所在。

但今年股市變化快速,該如何逢凶化吉,選擇長線價值股及短線飆股呢?

四位資深投資達人告訴你未上市操作祕訣。

撰文‧林宏文、賴筱凡

「去年操作未上市股,射飛鏢也可以上天堂。」一談起投資未上市,操盤未上市股已有十餘年的大展證券承銷部專案經理洪季志說,因為金融風暴造成股票市場巨幅 修正,進而造成財富重新分配,「所以,去年操作未上市股票的績效,沒有兩、三倍,說出來是會被笑的。」

找尋有集團加持的標的

在金融海嘯衝擊下,不僅上市櫃股票跌到谷底,未上市股票更是只能用跌到趴在地上形容,成交量更是少得可憐。這也是為何後來股市回溫,未上市股票多半暴衝。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碩禾,從一度要被國碩賣掉,到翻身成為興櫃股王,股價比上市股王聯發科還高。

看在洪季志眼裡,這就是轉機性。「在未上市股的投資市場裡,有轉機的股票永遠漲得比獲利好的股票多,像瑞鼎去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賺二十五.四八元, 卻是我操作績效最差的一檔。」而像瑞鼎這樣的股票,獲利很高、股價卻漲輸別人,在洪季志口中,就是所謂的「金牛股」。「投資未上市要買的就是夢,沒有人操 作未上市股是在買金牛股。」投資未上市到底如何尋找飆股?從未上市到掛牌,有名的飆股,像雷凌、洋華、昱晶、通嘉,甚至三月甫掛牌的新鉅科,都是讓未上市 投資者大賺一票的經典案例。「你看這些股票,從未上市到掛牌的操作手法,都有共通點,就是集團性。」洪季志分析,以洋華為例,在未上市前,就有宏達電大客 戶為其背書,通嘉有台積電加持,新鉅科也有藍天集團支持。

未來一年,在未上市股裡,洪季志最看好的集團,首選鴻海。「所以,啟耀、正達都是值得注意的標的。」洪季志點名啟耀的原因很簡單,看中的就是LED背光液 晶電視的爆發性成長。

由於鴻海集團內的LED布局,沛鑫、先進電都還不成熟,自然新奇美帶進來的啟耀、奇力、光耀會先受惠。至於正達,更是最純正的鴻海概念股,鴻海持股高達四 二%,不只拿下iPad訂單,後續爆發力更可觀。

CEO 要好 人氣要旺有了集團性加持,還不夠。「我跟巴菲特和小S(指徐熙娣)公公許慶祥一樣,長期投資一定要選對的CEO,興櫃市場裡有一位最對的CEO,就是蔣尚 義。」台積電旗下的精材、采鈺,在請回蔣尚義擔任董事長後,技術、體質改善不少,去年金融海嘯最慘時,精材股票跌到只剩十五元,洪季志馬上叫進,「台積電 的成本價也是十五元,現在市面上有哪檔好股票,可以買到跟大股東一樣的成本價?」先有集團加持,後有對的CEO把關,第三步就是要有人氣。「未上市股票有 穩定獲利是不夠的,投資人要買的是股價爆發性,因為未上市股票有流動性風險,所以要挑就要找有人氣的股票。」洪季志說,像碩禾股權高度集中,七三%的股權 都在國碩手上,股本又只有兩億元,一旦營收暴衝,股價自然飆到天價。「在未上市投資市場裡,有人做就是王道。」他說。

不過,就如同前面所提,未上市股票有流動性風險,加上沒有漲跌幅限制,暴漲暴跌都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挑的股票,要能夠Sleep after buy(買完就去睡)。」從二十六歲開始買未上市股票起,洪季志永遠忘不了他買的第一檔未上市股亞洲通,五萬六千元到最後只剩下兩千六百元;所以,挑選未 上市股,還是要挑買完能夠睡得著覺的股票,才賺得實在。

從產業面研究長線價值

出版過《魏尚世講股——十二年獲利百倍心法》一書的魏尚世(化名),目前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工作性質是財務及行政等管理職。他的選股較重視長線投資價 值,非常認真研究產業上下游,並蒐集報章雜誌及外資報告等資料,過去幾年投資未上市股,獲利都相當好。

去年一整年,魏尚世也有不錯的操盤成績,包括他在洋華掛牌前就買進,一直到掛牌後股價飆到三百多元才出脫;另外近來股價已漲到五百元的宇峻,也是在七十元 就買進,賺了四、五倍才出場。

目前他的核心持股有兩檔,都是IC設計公司,一檔是友達集團旗下的瑞鼎,一檔則是由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擔任董事長的智微科技。

持有瑞鼎的理由,主要是覺得這家公司獲利一直很好,因此幾年前第一次買瑞鼎時,是在三百多元時進場,一次就砸了千萬元買了三十張;後來持續買進,一百多元 也買,二百多元也買,至今已除權兩次。

魏尚世說,瑞鼎去年原本要掛牌,後來因故暫停;但他預估最慢明年就有機會掛牌,而且去年獲利也是國內所有未上市公司中最高的,因此他認為,未來瑞鼎掛牌 後,有機會問鼎股王或股后。

至於魏尚世持有智微的理由也很簡單,蔡明介經營的公司讓人有信心;而且智微的產業形態比較獨特,有同樣技術或競爭力的公司不多。此外,他還打聽過,這家公 司員工的工作態度相當認真積極。因此,智微也成為他重壓的核心持股之一。

此外,魏尚世目前手中還有一些張數較少的衛星持股,包括凌耀、泰博及牧德科技。其中凌耀是類比IC設計公司,泰博是生產血糖測試儀的公司,至於牧德科技則 是PCB(印刷電路板)設備公司,這三家都已持有多年,並參與過數次的除權。

雖然有這麼多成功的案例,但魏尚世也坦承,近一年來也有幾次失敗經驗。例如去年原本已準備申請上市的州巧,卻突然在十月撤件,股價也在短短幾天內重挫,他 只能忍痛殺出所有持股,大約賠了兩成左右。

另外,由於去年操盤太過順利,在洋華及宇峻獲利很多,因此便志得意滿,甚至有點偷懶,忘記自己曾訂下的原則,也就是持有任何未上市股,不管是在掛興櫃或上 市櫃後,都要先出清一次,讓自己重新思考布局。結果手中的碩達科技,在去年十二月於興櫃掛牌後,股價一路下滑,但他沒有及時處分掉,最後也以賠錢出場。

建立自己的查證管道

在公家單位服務的未上市投資高手王成興(化名),由於念的是國立大學理工科系,有許多同學在電子業及創投業工作,有很多管道可以查證。而自己平常也花很多 時間研究未上市股票,因此過去操作成績都相當不錯,包括晨星、聚積、介面等股票,都有獲利數倍的經驗。

去年農曆過年前,王成興發現股市出現不正常的跌幅,因此在農曆年前便一直買進股票;其中買進最多的一檔,就是當時跌破十元面額的介面光電。他一路買進,平 均成本在十至十二元,一直到介面漲到五十元左右才全部賣掉,大賺五倍出場。

目前,王成興則透過朋友介紹,把所有未上市股的投資標的,重壓在兩家公司上;一家是已在興櫃掛牌的樂陞科技,另一家則是由上櫃公司斐成企業轉投資的力士科 技。

王成興說,樂陞科技是國內遊戲產業的新明星,但競爭優勢與目前已上市櫃的公司不太一樣。樂陞是從開發歐美市場的遊戲機起家,並且在三大遊戲平台微軟、任天 堂、SONY等都有產品推出;目前則跨足線上遊戲領域,並且也在 facebook上推出角色扮演類的遊戲,預料公司的前景非常不錯。

至於力士科技則是類比IC設計公司,目前已切入廣達、仁寶等筆電大廠,近來斐成以四十元辦理增資,由於力士預估今年EPS會大幅提升,僅有五千張的股票額 度,也很快就被業內及創投搶光。

王成興說,早期他曾參與一些未上市投資俱樂部,大家一起討論並尋找投資標的;但後來發現,聽別人建議去買股票,通常很容易在聽到一些消息或傳聞時,就嚇得 把股票賣掉。

因此,後來王成興就修正為自己尋找標的,而且一定要自己建立查證管道,隨時保持對公司基本面的了解,如此他才會放心進場,而且拉長持股時間,獲利空間也就 大很多。

好的未上市股會漸漸稀少

曾擔任﹁未上市盤商聯誼會理事長﹂多年的蔡文惠,則是國內未上市投資的行家。目前他擔任中美晶、迅杰及紅電醫等上市櫃公司董事,也是宏捷科技的長期股東, 並且還是中美晶前十大個人股東及紅電醫的最大股東,個人身價已五、六億元。這些持股,都是他從未上市時就一直投資到現在。

蔡文惠說,投資未上市股有很高的風險,過去他投資過很多公司,後來都變成壁紙,更讓他一度快要破產。但也有很多公司,從原本不被看好,到後來卻跌破大家眼 鏡,表現好到不行。

例如最近掛牌的新鉅科,當年群光副董事長林茂桂要投資時,所有人都反對,但沒想到現在漲到一五○元。又如早期投入光學鏡片的大立光,大家也不看好,因為光 學一向是日本和德國最強;結果台灣廠商切入後,不僅搶走許多訂單,還把整個光學鏡片產業完整建立起來。

﹁每次金融風暴後,台灣電子業都變得更強大。﹂蔡文惠以他觀察眾多電子公司的經驗,包括太陽能、砷化鎵、IC設計,甚至醫療器材等行業,在雷曼兄弟引起的 金融海嘯後,許多外國競爭者倒閉,訂單則轉到台灣,強者恆強的效應非常明顯。甚至很多傳統產業、被動元件、連接器等, 也都有類似的情況。

目前,蔡文惠在未上市股的投資比重已經減少很多,主要集中在兩家公司,一家是以筆電觸控IC為主的鴻發積體電路,另外一家則是從電視IC領域跨足到安全監 控系統的公司。

蔡文惠覺得,目前未上市的好公司愈來愈難找,因為產品走向整合,大廠會把所有產品都整合進去,小廠被淘汰的機會很大;因此對新創的公司來說,競爭壓力愈來 愈大。過去他在未上市投資到好公司,即使掛牌後,他依然會緊抱不放,﹁長線投資產生的價值,絕對比去投資一些起伏太快速的小公司要好。﹂這也是他給許多未 上市股的投資人,一個最誠心的建議。

洪季志

大展證券承銷部專案經理

1.要有集團性:跟著富爸爸一起賺2.對的CEO:不對的CEO,就算有富爸爸加持,每年照樣賠5元3.有人氣:未上市流動性風險高,要找有人炒作的股票 才會漲

核心持股:正達、精材

魏尚世

《魏尚世講股 十二年獲利百倍心法》作者1.找到好公司,然後長期持有2.只要是好公司,股價貴一點也敢買

核心持股:瑞鼎、智微

王成興

未上市投資達人

1.與其聽別人建議,倒不如自己研究並尋找標的2.隨時保持對公司基本面的了解與更新

核心持股:樂陞、力士

蔡文惠

中美晶、迅杰、紅電醫等公司董事1.經營團隊最重要,會幫公司克服挑戰,找到新出路2.產品要能創新,否則只能流於殺價競爭

核心持股:鴻發、某家安

全監控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8

黎智英&戴勝益 傳授30年職場密技 這樣的人 有錢途!

2011-3-28  TWM




撰文‧林孟儀 整理‧陳兆芬、辛 曉昀編按:別以為事浮於人,市場供需就會「一個蘿蔔一個坑」;現在有許多企業寧缺勿濫,依然大喊找不到好人才!《今周刊》特別邀請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和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進行紙上對談,傳授他們叱吒職場三十年的獨到心法,更要談談,什麼樣的人,才是他們眼中有「錢」途的好人才?

看 缺工趨勢

「基礎員工沒問題,高階主管不好找」《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農曆年後企業釋出很多職缺,卻找不到人才,您們親身感受如何?觀 察到的缺工潮趨勢又是什麼?

戴勝益答(以下簡稱戴答):只有感受到一點點啦!因為我們建教合作的學校有七、八十個,基礎員工沒問題,但是高 階主管還是找不到,滿傷腦筋的。單店可以做得很好的服務生或店長不是我們要的,他必須要有管理十家店、五十家店的能耐。包括我們年底還要推出一個更低價的 新品牌,今年共有四十二家店要開,平均每家店要五十人,共要兩千一百人!

黎智英答(以下簡稱黎答):很多企業找不到人才,與兩岸三通有關, 生意版圖大了很多,本來的人可能做不來。所以一定要有外面很厲害的人才來,把新的想法、作法帶進來,帶動local的人才慢慢成長。但是政府不給企業進口 人才,這樣做以為是在保護本地人才;但是沒有外來的人才去衝擊,反而是讓本地的人才沒有出路。所以有很多企業回不來,因為回來沒有人才!

問: 科技業因為員工分紅費用化、又頻傳過勞死,服務業正缺管理人才,聽說很多科技人都要轉戰服務業?

戴答:我們不排斥,但是我認為科技業待越 久,越不能做服務業。因為他們的訓練很僵化,對事情的應變能力差,我寧可用一個哲學系畢業的,或用一個心理系畢業的。

黎答:經濟一直在變 化,跨產業、變化越大,整個經濟生命力就越好。我鼓勵人去跨界,這樣每個行業的衝撞和刺激就大,整個經濟的活力就更大了。

問:戴董您雇用八 千多人,在面試的短短時間內,會問哪些問題來識才、選才?

戴答:我面試的是協理級以上,我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在學校的時候參加什麼社團? 有參加社團的,出社會之後比較有活力,做事比較主動。

第二個問題是:上班以外的時間在做什麼?如果他做的活動是比較有活力的,像登山、騎腳 踏車,我比較會用,因為有活力的人比較樂觀。

第三個我會問家住哪裡?多久回家一次?有些人可以為了公司兩個月不回家,那種人太無情,這種拋 家棄子的人我不會用,我認為陪著孩子成長比工作還要重要。

問:所以有人說,「我可以為了公司全心全力付出一切﹂,這種人你反而不會用?

戴 答:前陣子我去參觀科技公司,有一位主管居然說他在公司會議桌睡了三個月,因為在開發新產品,跟美國合作必須日夜顛倒。他高齡父母都在,也結婚有小孩。我 跟那董事長說,我不會用這種人,為了成功可以犧牲一切,他會背叛你。果然,沒多久我就看到新聞,那主管被高薪挖角了。

能力很重要,但關鍵時 刻,價值觀更重要。因為態度是短的、價值觀是長的。價值觀有偏差,態度很積極,對他未來或對公司都會是一種傷害。

問:接下來,您還會問哪些 問題?

戴答:我會問開什麼車、住哪裡、什麼房子、貸款多少錢、手錶多少錢、什麼時候買的,觀察這個人操守,會不會「歪哥(指收回扣)」。

我 曾經應徵一名採購主管,手錶戴幾十萬元的,家裡兩、三棟房子都沒有貸款。用了他,我們的利潤可能要降低五%!(笑)面試之後,他的手機號碼就換了,因為他 知道已經被我看出破綻。

第五個問題,能不能提供過去的兩個直屬上司讓我徵信?如果講不出來、不敢講的,那種就不要用了,幾乎一半以上的人都 提不出來。

第六個問題,如果有幸合作,我能不能去拜訪你家,認識你家人?這又去除一半的人了。因為有些人家裡是不幸福的,或者他來王品,家 人沒有支持他,用這個人未來會有很多問題。其實我沒去過員工的家啦,嚇嚇他而已。

不過在王品,協理以上的員工都要請家人來台中總部,和單位 同事認識、寒暄幾句。這也有人不敢,因為他老婆根本不贊成。

反正我面試時,不太問專業或工作經驗,而會交叉問這些問題,讓他沒有任何時間去 想一個邏輯,而有所準備地去掩飾。

我沒有這麼重視過去資歷,有創意的人到任何部門都OK;除非是IT或財務需要特別的專業之外,其他只要態 度好的通才就可以了。

談識才選才

﹁拋家棄子的人我不會用!」問:一個人是否有創意,您又如何在短時間內看得出 來?談談您面試印象最深刻的事?

戴答:有一次我約人在六福皇宮面試,我繞一圈,等了十五分鐘,打電話給他,他說在最裡面的角落,已經點了咖 啡在看書了。你說這個人EQ有沒有問題?我不認識他、他認識我,時間快到的時候,他應該要在門口等我。後來我禮貌性跟他談了半個小時,不管他表現多好,我 都不會用。

有一次我面試一個從Pizza Hut過來的主管,約在六福皇宮,他提前十分鐘到,還穿著Pizza Hut制服外套,他說他和進出的每個人眼神交會,就是要認我。不用多問,這個人就已經被我錄取了。

雜誌曾報導有個人很想進台積電,他把穿過 兩、三次的一隻鞋子寄給張忠謀,裡頭留了張紙條說:「張董事長,我的一隻腳已經進去台積電了,請讓我第二隻腳也進去吧!」這是不是很有創意?你會不會好 奇,想找他來面試?就曾經有個人,把所有證照跟畢業證書的正本全寄給我,這很厲害,因為我就一定會打電話給他、當面還給他。

問:黎主席親自 面試的員工,通常是什麼等級以上?

黎答:很少,副總以上有時候我也不看,通常是他們聘請了以後,才來跟我聊聊。

問:您採用的 高階幹部,滿多在中國有非常頂尖的零售經驗??。

黎答:他們和媒體沒關係,因為我沒有想過他們過去做過什麼,我要的是管理經驗。

問: 所以您會問哪些問題來確認、辨識這個人是不是您要的人才?

黎答:他過去做了什麼、為什麼不喜歡過去的、為什麼喜歡這裡、你想怎麼去做、你覺 得我現在什麼是做錯的??,假如這個人可以答,你知道這個人想過了,說錯了也知道這個人想過、思考過。

問:價值觀呢?要怎麼問出來?

黎 答:價值觀很重要,但這要進來做了才知道。在(面試)一個小時裡,你問什麼,他都可以告訴你,但是實際上是怎樣,很難講。

問:您有無特殊觀 察法?像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會約應徵者吃飯,從用餐過程中判斷對方大概是什麼個性的人。

黎答:假如我要找人才的話,我會找一個吃飯吃很快 的人。一般吃飯吃很快的人做事都比較快;吃飯吃很慢的人,做事都很謹慎,什麼都比較慢。

問:您選人才會看外表的第一印象嗎?

黎 答:外表很難看出來的,我的外表像黑道,但我不是,所以我不會多去判斷外表的第一印象。︵笑︶問:什麼樣的人您絕對不會錄用?

黎答:對一切 事情很懷疑、對每件事情好像都沒有信心的、很難做決定的、不想負責任的人。這種人馬上叫他走啊,要不要停啊?你不要停好了,等電梯也要時間,你走樓梯好 了!想負責的人做事就有方向,而且不怕犯錯,會承擔的。

問:假如遇到年輕人經常換工作,每年都換一個,您請不請?

黎答:不 請,絕對不請。走來走去的人,表示這個人還沒有做決定要工作,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假設男人見一個愛一個,妳嫁不嫁他?

談學歷 與留才

「沒有人是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來的!」問:有些人覺得學歷很重要,談談您在求才過程中,學歷的考量比重?

黎答:我覺得學 歷當然也是重要的,沒有學歷的人很難很專業,因為市場越來越專業。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是不是有passion(熱情)。他是真的想做事,還是來混的? 面試時,你問他很多事情,他說的是心裡話或是敷衍,都看得出來,從眼神也看得出來。

戴答:我對學歷的考量低,比較注重進來以後的學歷。像 「中常會」高階幹部二十幾人,都必須念到碩士;這是集團八千人裡面的二十幾位最高階幹部,我也不希望他沒辦法架構公司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所以,現在有一 大堆人在修EMBA或碩士,只有我是學士,是裡面學歷最低的。

問:經過您們親自面試後,看走眼的機率有多高?

戴答:一百位中 高階主管(經理級以上),進來之後有三分之一會走,大概有一半約一六%是我看走眼,另外一六%是他自己辭職的。

黎答:這已經很厲害了,我的 機率更高吧,可能。

問:對於要離職的員工,您會如何慰留?

戴答:我從來沒有慰留過人,也不會讓他提出加薪、福利變好、換工作 環境這三個條件。如果提出這些,我就慰留他,這樣以後管理會有很多紛爭。

問:真像美國不和「恐怖分子」談判。但是當您預先觀察到有主管考慮 要離開,您也不會做預防措施?

戴答:我不會,因為「不施小惠,布予大德」,他要離開,如果是因為制度不公平,除非是我能改的,否則我不會因 為他個人而改,也不會為他個別加薪,我們的薪水都是公開的啊!

問:黎主席有留才的經驗嗎?怎樣的人,是您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來的?

黎 答:我會慰留,但是沒有任何人是﹁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來的。

問:如果員工是藉離職談條件,您會接受嗎?

黎答:會啊,因為你不 確定當初給他的薪水、待遇和位置對不對,我也有可能會錯。有時候是這個人被你忽略了,也要給對方談的空間,給別人一個機會。這個世界做什麼事,永遠要有這 個立場:我是會錯的。

問:那員工做錯事情,您會怎麼處理?

黎答:人一定會做錯事情,我們是從做錯事情裡去學習,但是不負責任 和做錯是兩回事。

問:做錯事情和不負責任,哪個比較嚴重?您會怎麼處理?

黎答:「做錯」是對的,誰不會錯?不負責任是馬上要 走的!

問:請談談您對時下年輕工作人的觀察?

戴答:十幾年次的王永慶當年曾經說,自己是麻布袋,四十年次的和五十年次的都是 紙袋,裝一點東西就破了。但四、五十年次的「紙袋子」,現在也是台灣當家的人;所以也不能說七、八年級生是草莓族,很多是媒體渲染的特例。

其 實王品集團有些七年級店長年薪百萬呢!他們是蘋果族,外表很漂亮、香氣很迷人,吃下去對身體又有幫助。但是七年級也有榴槤族,遠遠的就聞到臭味,外表難 看、又有刺。

談第一份工作的選擇

﹁每份工作都有它的可能性在裡面!」黎答:台灣有太多太爛的大學、學生;連師 資也很爛!所以年輕人讀完大學,不要覺得你就很厲害,你還沒有開始!你找一個工作,進入一個社會,進入一個企業裡面,從裡面再開始學,是最需要的。

問: 黎主席可以比較一下台灣和香港的年輕人嗎?

黎答:香港人的競爭力更大了,香港大學少,進去的是精英,也收了很多大陸的精英。現在台灣不容許 大陸的精英來,這怎麼可能有好的人才?你保護,保護到草莓都爛掉!

問:對於年輕人出社會要找的第一份工作,要先求有、還是先求好?起點太 低,會不會之後很難翻身?

戴答:年輕人不急著找工作,但一定要找到好的工作。一棵五公分盆栽小樹,明年來看它已經長到六十公分;把它種在一 塊土地上,可能明年就長到兩百公分。如果你一直讓它在盆栽裡面,會長到兩百公分嗎?不會!

因為那個盆栽已經決定它的成長空間了,所以年輕人 要找到一個肥沃的土壤,因為好的工作不會限制自己的發展。所以如果選擇餐飲業卻不選王品,我就不諒解啦!為什麼不選第一名的?(笑)問:黎主席認為第一份 工作,該如何選擇?

黎答:第一份工作不用選擇了,有就去做了!你做得好,第二份工作就會更好,不要想說,我要找到最理想的工作,老兄你是誰 啊?你從什麼都不懂開始,幾乎是沒有權利去選擇的。

做什麼都可以學到東西,你去賣豬、賣燒餅也可以學到東西,做個一、兩年就可以自己開店。 你去郭台銘那裡,做一百年可能也做不到老闆啊!每份工作都有它的可能性在裡面。

問:比起香港人,台灣人很喜歡創業當老闆,這需要什麼條件?

黎 答:我覺得,要先懂得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什麼是企圖、如何和別人合作。如果你連和別人合作的經驗都沒有,談什麼創業?

問:現在景氣週 期短,職場上的不確定性高,年輕人應該如何養成自己的能力?

戴答:如果放無薪假,應該去壯遊,男生去印度、女生去日本之類的,也可以在台灣 騎腳踏車到處走。一個人出去,用很少的金錢、到處問路,膽識就會出來,之後再找工作,那時眼睛一定充滿自信。很多人會急著找工作,找一個不是很喜歡的工作 填滿生活,沒意義。

而且我建議,年輕人月收入四萬元以內,不要儲蓄,一定要花掉!最好叫父母補一萬元給你,十年內繼續過可以跟朋友社交的生 活。哪天朋友介紹你一個新工作,一個月就可能差一萬元薪水了,不要因小失大。

而且每天都要有思考時間,這是未來發展的能量,也決定未來自己 的版圖大小。沒有思考,就永遠是個受雇於人的doer,而不是thinker。像我現在每天都花五小時思考,早上泡澡一小時、晚上泡澡一小時,然後每天花 兩小時走一萬步等等,都在思考。

談職涯建議

「做好工作,對家庭負責,就是美好人生」問: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 會抱怨工作壓力很大,您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黎答:壓力大,很多是因為心裡沒有接受這個工作,不想擔當這個責任。

我十二歲開始 工作,每天六點多起來,有時候做到晚上十點,做到睡在床上全身痛,痛到隔天睡醒了才不痛。那時候我沒有壓力,只有辛苦。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把責任扛下 來,就沒有壓力啦!現在小孩子就是不想負責任,否則有什麼壓力啊?

問:年輕人可以從您身上學到什麼精神?

黎答:要樂觀、要相 信自己最後會成功、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要相信工作是很快樂的、可以把責任撐起,投入工作裡面。你工作做好了,也對家庭負責任,美好人生就是這樣。

問: 您工作上曾遇過最大的挫折是什麼?是最近在台灣發展壹電視嗎?

黎答:最大挫折是第一任老婆跟人走掉!(笑)工作上沒有什麼挫折,那些都是小 事,我回頭只看好的,沒有死胡同,永遠有路走。我來到這裡(台灣),我要適應這個社會,不是這個社會適應我,我對這個社會怎麼觀察是另外一件事,最後我還 是要適應啊!

問:最後,請您再給即將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黎答:你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工作,立志做事,或想立志去 玩。如果你要玩,又想要有成就,你是上帝的兒子啊?如果工作做多了,你就說犧牲,那你死掉算了!你想要做好,就要撐過去。

我從十幾歲出來工 作,沒有一個月沒有人打電話叫我去上班的,一直被挖角。只要你用心去做就好了,別人一定會知道你的!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 創業資歷18年

1953年出生台中清水,台大中文系畢業,39歲之前,在家族企業「三勝製帽」工作。1992年自行創業,曾嘗試過9種行 業、歷經9次失敗,一度負債達1.6億元,一直到第10次創業才成功。目前王品集團旗下擁有王品、西堤、陶板屋、原燒、聚、ikki,夏慕尼、品田牧場及 舒果等品牌,去年集團兩岸合併營收約71億元。

戴勝益對於人才的「三要」與「三不要」

三要

˙積 極又主動的人

˙樂觀有活力的人

˙具創意思考的人

三不要

˙ 思考僵化、不知變通的人˙為成功可以犧牲一切的人˙圖謀私利、操守不佳的人

戴勝益面試必問

˙在學校參加過什麼社團? ˙上班以外的時間在做什麼?

˙家住哪裡?多久回家一次? ˙開什麼車?房貸多少?(藉以觀察操守)˙我可不可以去拜訪你的家人?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

──創 業資歷37年

1948年出生廣東農村,小學畢業後,12歲偷渡到香港當童工,當時月薪約8美元,20多歲就升任毛衣廠經理。26歲開始創 業,1981年成立「佐丹奴」(Giordano)成衣連鎖品牌;1989年跨入媒體領域,創辦香港《壹週刊》、1995年再創《蘋果日報》。2001年 進軍台灣,創辦台灣《壹週刊》;2003年創辦台灣《蘋果日報》,2010年「壹電視」開台。

黎智英對於人才的「三要」與「三不要」

三 要

˙不怕犯錯的人

˙會承擔責任的人

˙認真工作的人

三 不要

˙不負責任的人

˙對凡事都很懷疑的人

˙無法做決定的人

黎 智英面試必問

˙過去做過什麼?為什麼不喜歡過去的工作? ˙為什麼想來這裡?

˙未來在這裡,想怎麼發揮? ˙你覺得我現在有什麼是做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0

七十五歲「高齡」入市 勤學快速累積功力 亞洲股神傳授給小股民的三堂課


2011-5-30  TWM




李兆基近年從香港樓王轉作「亞洲股神」,這個一百八十度的人生大轉折,豈是易事!

《今周刊》帶你透視亞洲股神的「打造過程」,天下絕無白吃的午餐,這是股神送給小股民的投資三堂課。

撰文‧劉俞青

市場上號稱投資大師者所在多矣,但恐怕沒有幾個人敢像李兆基這樣。

二○○八年底,全球金融風暴猶在核爆中心之時,李兆基接受香港《壹週刊》的專訪,當時李兆基以個人名義成立的「兆基財經」基金已從最高時的二千億港幣,「唔見一半」(不見一半),「亞洲股神」與所有香港股民一起「坐艇」(套牢)。

第一堂課:接受失敗

坦言會看錯 雷曼風暴慘賠四十億港幣但四叔並未迴避媒體採訪,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已讓人佩服。而且他在採訪之中,還坦然拿出風暴前自己推薦的個股計算,當時他建議買 進五大中國國企股,與放空五檔美股,到金融風暴發生後,中國國企股跌幅四成七,而放空的美股跌幅七成七,如果投資人按此建議操作,他拿起計算機按一按說, 「還倒賺三成多!」即使面對金融風暴,他所推薦的標的仍然獲利,果然頗有股神風範!

但話說回來,四叔也坦言,自己也會看錯虧損,因為他也是雷曼兄弟苦主之一。根據他自己向香港媒體表示,光是雷曼兄弟的債券商品,就讓他虧掉超過四十億元港幣,但這似乎無損他在股民心中的地位,因為「坦然面對失敗」,或許正是學習投資的第一堂課。

四叔個人的投資公司「兆基財經」,成立於○四年底,當時的他已經「高齡」七十有五,而且早已當過香港首富,事業成就斐然;對多數人而言,此時多半已經含飴 弄孫、規畫退休,但他卻決定在此時一腳跨入一個不熟悉的領域──股市,在此之前,四叔幾乎是全心在地產的經營上,除了持有自家的股票之外,對股市的投資甚 少。

但市場環境不斷在改變,香港的樓盤逐漸開發殆盡,而且地價越墊越高,大幅壓縮開發商的利潤,另一方面,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態勢已然確定,全球資金不斷 湧進香江,○三年,他觀察到,香港地產每天的總成交額約在二千萬到三千萬元港幣,但香港股市每天成交額卻總不少於二百到三百億元港幣,兩個市場相差一千倍 之多,於是他毅然決定,開始前往海外各主要城市做密集且廣泛的考察,一頭栽進投資領域。

第二堂課:不怕改變

踏入股市 親訪全球城市找機會「做足功課,不害怕改變」正是四叔給股民示範的股市投資第二堂課。

李兆基曾說,「股票市場是最早全球化的,投資領域並不必限於香港,投資界是全球性的大舞台,遊走這個舞台之間的人不問國籍,不計種族,真正的較量只是眼光與識見。」他自己則身體力行,半點不打折。

回憶錄中,以不小的篇幅敘述他與他的投資團隊全球走透透的過程,早已年過七十的他,足跡踏遍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從已開發國家的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瑞士蘇黎世到日本東京,新興國家則如印度孟買與中東杜拜等。

每次出訪,行程表排得密密麻麻,有好幾次一口氣連訪日、美、歐各主要城市,每站停留數天,每天到訪二到三家財經機構;過程中李兆基自己親做筆記,他的筆記 本寫得鉅細靡遺,會後還頻頻發問,問不夠,晚餐再問,再不夠,消夜繼續問,李兆基形容自己是晚入學的學徒,「只有加緊練習才能迎頭趕上」。

書中詳細敘述這位「亞洲股神」努力學習股市投資的過程,小自開會前每一件文具用品的準備、大至投資方向的擬定,他都親力親為,而且追求完美。天底下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即使在首富身上也同樣印證,「亞洲股神」也絕非憑空而降,所有的報酬,背後都是辛苦努力的結果。

李兆基教股民「唔好斤斤計較小問題,要睇時勢、大趨勢,睇長期,至少一年半載,幾個月(意即不要計較小問題,要看大趨勢)。」這位投資大師確實看得長遠, 即使在經歷金融風暴之後,他自己也受傷頗重,但仍不改先前的看法,他建議只要資產在一千萬港幣(約合四千萬元新台幣)以上的股民,都應在買入中國國企股的 同時,放空美股。

李兆基解釋,這是大趨勢,如果股民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兩頭賺,但萬一又遇到像金融風暴這種整體經濟環境的重傷,這時一邊多一邊空,「又可以平衡,風險比壓單邊為低」。

近兩年,這位投資大師已不再對外透露他看好的個股,頂多只提出投資心法,一如前文中所摘錄的「投資基本法」,從國家的選擇、貨幣的選擇、到行業、到個股,這位大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真的切實按照這些方法,逐一投資,證實確實可行。

如果真要談李兆基近年來的投資重心,答案恐怕是「自己」。根據香港證交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從今年三月公布去年業績以來,四叔就不斷增持買進自家恆基地產 (○○一二;hk)的股票,截至目前,李兆基個人持有恆基地產已經達六二.一四%,若和一般台灣的大老闆對自家股票的熱情度相比,四叔顯然非常捧場。

事實上,李兆基名下的公司經營狀況都不錯,例如恆基地產每年穩定獲利一百多億港幣,去年賺了一三六億港幣,前年則賺一二六億港幣,每年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都將近一○%,四叔掐指一算,與其做盡功課投資別人,還不如投資自己。因此如果股民跟著四叔一起買進恆基地產,看起來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堂課:警覺風險

「兆基財經」不上市 不讓投資人冒險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李兆基的投資做得多麼成功,外界給予多高的評價,但這位老先覺從來沒有被讚美沖昏頭,因此,他的「兆基財經」始終沒有 上市的打算,無論多少國際級承銷商透過各種管道遊說四叔,讓小股民也可以跟著股神一起賺錢,但李兆基就是不為所動。

他是這樣回答外界疑慮,他說:「我沒有考慮上市,因為投資始終是很有風險的。我用自己的錢去投資,去冒一定的風險沒有問題,但如果是上市公司,就會多掣 肘,甚至影響到恆基,所以我的投資也不會用恆基的資金。」近年來,他常向身邊的朋友提醒,「投資股票一定有風險,不可以亂來,每支股票都要做足功課,才能 有效降低風險,但即使如此,仍是很難預測金融風暴的到來,這就是我始終不願上市的原因。」這是股神教小股民的第三堂「風險課」。

幾年前,當時李兆基還願意開口談股市的時候,他曾經送給好友對於股市投資的八字箴言──「先疾後徐,穩守突擊」。他一輩子最好的親信,也是恆基集團副主席 林高演則進一步解釋:「『先疾』,就是要先做足功課,先人一步。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後徐』,則是由於早已做了工夫,因此最後做決定時就可以從容 以對,冷靜拍板,然後往往在人家未起步前就已重錘出擊,則是『突擊』。」回首這位亞洲股神一路走來的投資路,這八字箴言,如醍醐灌頂,當真無價!

香港四大名家看投資趨勢

李兆基(恆基集團主席、亞洲股神)中國仍是新興國家中最好,雖然已經起漲一、兩倍,但仍有空間,未起盡(還未漲完)。

曹仁超(《信報》首席顧問)未來展望:好日子過完了,如今局面已變成選股不選市,不僅產業有強弱之分,產業也有強勢股與弱勢股。投資必須更謹慎,若美國無推出QE3,代表復甦到完結篇,弱勢美元造成的資金氾濫可能退潮。

操作策略:農業、資源股逢高已經回檔,超跌的工業股反而有機會。

陳永陸(財經節目主持人、股市專欄作家)未來展望:油價在百元之上搖搖欲墜,金價也跌破1500美元,資金轉向避險性質較高的美元、美債。各國股市有築底盤整的味道,等待美元指數轉向才有行情可期。

操作策略:食品股受惠原料下跌將有短炒空間,航空股也受惠油料下跌,但經濟情勢若轉壞,必須避開航運股。

石鏡泉(香港《經濟日報》副社長、專欄作家)未來展望:中國股市的漲跌向來跟隨政策節奏,若通膨走勢已回跌,中國會立刻放緩調控。由四月數據可看出中國經濟正在放緩,這當然有利於通膨降溫,股市可望有所表現。

操作策略:大型國企股跌幅已差不多,但新上市的國企股會有較大的補跌,要小心。目前不要急於撈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6

無薪假再起 你只能「被鼓勵休假」? 戴勝益等三專家傳授成功創業九大祕訣

2011-10-31  TWM




經濟動盪,台灣八百萬名呆薪族危 機意識高漲,有一半以上想在五年內靠創業翻身,其中勞力又勞心的中高階主管,更有七成以上想要自己當頭家,創業真是職涯的最終解藥嗎?

如何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率?

撰文‧方沛晶、鄭淳予

春燕不來,無薪假就來了!

看著電視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公司運動會上承諾,今年、明年不放無薪假、不會裁員。陳亮吉(化名)不禁感慨,同樣是晶圓代工廠,為什麼自己所服務的企 業,現在就已經在放無薪假了?

其實,陳亮吉才到這家知名大廠就職兩個月,現在每個雙週的星期五,就已經開始放無薪假了,他更不敢想像,春燕不來的明年會怎麼樣?「無薪假現在是竹科人不 能說的祕密,因為公司都對外宣稱是『鼓勵』員工休假,但其實都是『強制』不支薪休假。」三年前的金融風暴,當時還待在小廠的陳亮吉,做二休二,薪水變相減 少三分之一以上。他以為待在有規模的大廠會好一點,所以跳了槽,沒想到,卻還是擺脫不了放無薪假的命運。但這一次,陳亮吉不想再被公司擺弄,趁著無薪假, 乾脆報名職訓局舉辦的烹飪班,預計明年開一家快餐店。

無薪假再起 創業市場有加溫趨勢「為公司賣命,不如自己拚命!」三十五歲的他無奈地說,竹科新貴早就是竹科「不貴」了,每天上班超過十二個小時,月薪不過五萬元,上一 次放無薪假,更成了竹科「下跪」,房貸都快繳不出來,只好拿之前存的小孩教育費來應急。這一次無薪假再起,他想趁著還有搏一次的勇氣,為自己拚一拚。

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於二○一一年十月合作完成的「呆薪族翻身創業大調查」,有八成的受訪民眾擔心無薪假會捲土重來,更有超過五 二%以上的人計畫在五年內創業。

回溯二年前無薪假風暴來襲時,一○四創業網所做的「上班族二○○九創業意向調查」,當時居然有八二%的上班族有創業意願,其中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打算劍及 履及,要在一年內創業。

「在當前超工時、物價漲薪水不漲、無薪假再起的威脅下,上班族的就業心情浮動,為了不像○八、○九年前金融海嘯時,職場老鳥被迫成為創業菜鳥,最近的創業 市場已經開始有加溫的趨勢。」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李培芬表示,資深上班族雖然對於產業環境,以及如何做行銷、爭取顧客比較有概念,但如果真要走上創 業路,最好是計畫型創業,而不是因為裁員、放無薪假的被迫型創業。

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的調查,這一波最具創業意願的上班族,以三十到四十四歲年齡層的青壯年最多(圖一),他們並不是22K的基 層員工,而是中高階主管!月薪八萬元以上的人,有近五八%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而月薪十萬元以上更高達六八%(圖二、圖三)。

職場精英開始想「做自己的主人」以職業來看,經理級(含)以上更有超過七成想在五年內創業,而一般的基層員工,創業意願只有四八%。「這群一般人認為的 『職場精英』,通常成就動機強烈,能力在職場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是上班族創業中最常見的計畫型創業者。」李培芬表示,這群人通常也是背負來自上司、 下屬雙重壓力的「職場三明治」,不僅勞力、更勞心,心中一直有高不成、低不就的遺憾,所以想闖一番自己的事業、做自己的主人。

職場精英最想創業,這也和全球的創業調查數據相符。擁有全世界一億人完整工作資歷的LinkedIn網站,發現有六五%的創業者都是在三十歲之後才展開創 業之路,而且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所謂的「精英族」,念過史隆、史丹福等知名大學、曾經待過像是Adobe、蘋果、eBay、EA、谷歌、微軟、雅虎等大企 業,在前一份工作上至少做了二.五年。

「三十五歲以前創業的成功機率很低,因為還在試探各種事業的方向,最適當的創業年紀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這個年紀還保有失敗 了、再來一次的勇氣,而且遇到問題時能幫忙的人才多。

其實,不論年齡、薪水或職位高低,想創業的人,除了追求理想、自我實現的心理因素之外,最普遍的動機,就是想獲得更高的收入(圖四)。

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進行的《二○一一年高影響力創業全球報告》指出,成熟市場的企業家創業,主要是為了尋求獨立,而新興市場中,有近四成企業家創業是為了增 加個人收入。

不過,創業者通常也都有「以小搏大」的迷思。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合作的調查顯示,有超過七二%的人計畫拿出來的創業資金在一百 萬元以下(圖五),但事實上,最容易成功的中小企業,平均資本額要比一百萬元高出五倍!

中小企業協會「創業家圓夢計畫」統計發現,○四年至一○年總共有一六七九家公司參與該計畫,其中存續超過三年者將近七成,而這些成功存活下來的中小企業, 平均資本額約六百萬元。

用「借錢法」檢視自己是否有本事創業戴勝益建議,一個人最大的創業資產就是閱歷和關係網,初創業可以先設定五百萬元的資金門檻。「拿房子抵押貸款和拿父母 親退休金都不算,你去向朋友借十萬元、二十萬元,借到五百萬元看看,如果二、三十個人都願意拿錢支持你,表示大家都看好你,那你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如果最 後借不到十萬元,人緣那麼差,還創什麼業!」戴勝益說,這五百萬元的創業資金,不見得是要你一次投入,開一間大公司,主要是測試創業者解決問題、組織人脈 的能力,一旦創業過程中有任何問題,也有足夠的「顧問團」可以幫忙。

如果籌到了五百萬元,接下來就是思考要做什麼事業?

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是民以食為天的餐飲業(三五%),低成本的網購業(一八%),以及為了圓夢而創的民宿、精品店等休閒生活業(一四.六%)。李培芬認 為,這些行業相對來說門檻低、競爭高,甚至還有連鎖店來跟你競爭,其實自行創業成功的機率不到二成(以三年存續率為基準)。

找好加盟品牌 減少創業初期的焦頭爛額而此次調查中也發現,有高達三三%的人認為,「市場飽和、競爭激烈」會是未來創業時,可能遇到的最大問題(圖六)。戴勝益建議初創 業者,如果無法切進具有獨特利基的新興產業,而是要從普羅大眾市場開始做起,一開始最好先找一個好的加盟品牌,才不會什麼都是從頭開始,做得焦頭爛額。先 挑對好的加盟品牌,學習人家的SOP流程,創業的成功機率可以提高七○到八○%。

「什麼是好的加盟品牌?你得去查資料、探聽老闆的為人處世,至少要有五年以上、一百家以上的加盟分店,接著要去訪問他們的五十間加盟店,問問看總部對他們 如何?老闆怎麼樣?就可以找到一個最適當的加盟店。」戴勝益說,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看一下就加盟了,如果這個品牌只有兩、三家店,不就等於拿自己的錢幫人 家做實驗嗎?

不過,即使有能力、人脈,拿得出超過五百萬元的創業資金,甚至切進門檻較高的新興產業,創業路還是不如你想像得輕鬆。

四十五歲的楊慶壽,加州大學MBA畢業,是燦坤3C第一代的展店部隊,由他負責規畫開店的桃園大有店,曾經創下一個月三千七百多萬元的業績,之後一連開了 三家旗艦店,他也成為當時董事長吳燦坤眼前的紅人。

「全省店長會議時,吳燦坤要大家多向我學學,這一誇獎就不得了了,之後其他店長有的不願意配合調貨,有的背地裡放冷箭,我真的不想捲進這種鬥爭當中。」捨 棄七萬元月薪,○五年,楊慶壽決定拿出自己的存款及家人資助共五百萬元,和友人集資創業,以二千萬元資本開設當時最夯的液晶顯示器組裝廠。

當時,楊慶壽滿懷雄心壯志,一心想著要當大老闆、公司要上市上櫃。沒想到,還不到兩年,奇美、BenQ也切入組裝市場,加上韓國三星、LG等國際大廠競 爭,讓液晶報價直直落,就在金融海嘯那一年,公司賠個精光。

「工廠收掉之後,有一陣子,我整個人都傻掉了,每天恍神恍神的,反正什麼都沒了,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某天,友人找他到埔里的番茄園參觀,看到紅豔豔 的牛番茄,楊慶壽冷掉了的心突然被觸動,他一個人跑到大溪山上,用一年二萬元租下一分地,開始研究牛番茄栽培。

現在,楊慶壽利用自動化的灌溉及溫網設備,自己照料超過六千株牛番茄,第一年產量五噸,去年的產量已增加到十五噸,年收入已近百萬元。

「很多上班族創業就像我當初一樣,心很大,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卻忘了什麼叫作快樂工作。」楊慶壽說,以前當店長的工作時間是早十晚十,當老闆卻是 三天睡眠不足、四天瞇著眼做,現在經營踏實的精緻農業,雖然少了物質享受,卻也才知道人生不過是零與一,而零與一的中間就是健康、快樂。

不要落入創業的「成功」迷思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說,一般人創業都有一種迷思,就是「成功」創業代表的就是大、就是超人!例如賈伯斯的死亡證明 上,在職業一欄填上的就是entrepreneur(創業家),很多人也認為創業就要像賈伯斯一樣,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規模。

「這其實是錯誤的假設和觀念。很多人幻想中的創業,就是想一個超強idea,把它化為產品推出,消費者為之瘋狂,自己也功成名就,但事實剛好完全相反。」 林之晨說,創業是很多很多的小成功累積而成的,即使是iPhone,也是從先前的iPod經驗累積而來的;即使是iPod,前兩代也是無人問津。

「規模大的可以學習很多東西,但大的學費貴,如果謙卑地從小的做起,賣個小東西也可以,不一定要做大生意、大理想。」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說,初創業一 定要專注、簡單、遵守減法守則,來提升成功率。

「上班族想創業,理由可以有千百種,但要記得,創業絕不是跳槽的最終解藥。」戴勝益說,職場上有太多人,因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堅強、耐壓性太低,導致頻換工 作,最後不知道要換到哪裡去,只好「假藉」創業名義,逃避現實壓力。這不會是苦勞翻身,而是人生沉淪。

不管是因為厭倦職場,或是因為無薪假、裁員潮而被迫創業,這都不是創業最好的理由。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三十年前創業時,沒有人脈、沒有錢、沒有成功賣出 過一間房子,他憑藉的是一份每天都能為客戶燃燒的熱情,以及每天都以消費者角度來修正自己的態度,創造了一個年營業額百億元的房仲傳奇。

「如果創業只是為了自己高興,自己賺很多錢,那是辦不到的事情!」周俊吉說,初創業時有可能你在短時間內賺到了錢,但同仁因為不開心而離職,也有可能客人 覺得被騙,一段時間後也會離你而去。「所以,想要創業,一定要先問自己,你的創業對各個利害關係人(客人、同仁、股東)有什麼幫助?」或許這也是上班族在 創業之前,最應該想清楚的問題。

多數人都想自己當頭家!──2011年呆薪族翻身創業大調查1.你五年內是否有計畫創業?

19~24歲 44.2% 25~29歲 50.0% 30~34歲 63.3% 35~39歲 59.4% 40-44歲 52.9% 45-49歲 42.4% 2.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者的平均月收入

2萬以下 53.6%

2.1-3萬 49.0% 3.1-4萬 54.2% 4.1-5萬 53.7% 5.1-6萬 56.0% 6.1-8萬 43.8% 8.1-10萬 57.9%

10萬以上 67.9%

3.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者的職業

一般上班族 48.3%

經理級(含)以上主管 70.1% 自由業自營者 67.9%

專業人士 63.6%

勞動工人 55.4%

軍公教人員 33.7%

其他 51.4%

4.你計畫要創業的原因是什麼?

擔心現有工作不保 13.9% 想獲得較高的收入 50.6% 現有工作沒有發展性 16.3%

立志當老闆 13.7%

其他 5.5%

5.你計畫花費多少預算來創業?

50萬元以下 37.3% 51~100萬元 34.8% 101萬元~200萬元 18.1% 201萬元~300萬元 6.3% 301萬元以上 3.6% 6.未來創業時,你覺得可能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景氣動向難以捉摸 16.9% 資金周轉不靈 19.4% 市場飽和、競爭激烈 33.3% 不知道如何包裝、行銷 10.6% 找不到主力產品 9.9% 找不到適合的人才 7.2%

其他 2.7%

本調查由《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 資料來源:EOLembrain東方快線聽聽創業老將、新兵怎麼說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上班族創業3觀念:

1. 創業不是跳槽的最終解藥,建議一個人一輩子最好只換5個工作(包括創業)。

2. 35歲以內不宜創業,最適當的年紀是35到45歲。

3. 在兩個職場之間應該給自己一段空檔出去走走,創業前的沉澱不該是在家裡。

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

李培芬

上班族創業3建議:

1. 做一個「計畫型創業者」,先透過工作來展開自己創業計畫。

2. 不要排斥加盟創業,尤其是門檻低、競爭高的行業。

3. 即使是小本創業,也要規畫好營運計畫書,甚至要訂定一些競爭分析。

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

上班族創業3想法:

1 創新就是最好的創業動機,尤其是沒被解決的問題、沒被做出來的產品或服務。

2. 破除天才迷思,沒有人天生就厲害,如果你願意比別人更努力學習,最後就會比別人更強。

3. 從市場端思考,成功創業者都是先解決問題,而不是先去做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5

視覺溝通大師南西杜爾傳授 懂得說故事 你也可以翻轉人生

2011-11-14  TCW




經典演講如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和賈伯斯的蘋果新品發表會,總能讓人口耳相傳。《今周刊》特別邀請視覺溝通大師南西杜爾與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 龍,分享成功演說的祕訣。

撰文‧辛曉昀

探討全球氣候變遷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震撼全球,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精湛演說的背後,其功臣就是南西杜爾(Nancy Duarte)。十一月二日,《今周刊》在十五周年慶之際,特別邀請這位曾擔任高爾演講簡報製作人的視覺溝通大師南西到台灣,發表在台唯一一場公開演講: 「改變世界的偉大溝通術」,六百人座的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從南西杜爾身上,學到那些精湛且令人臣服的簡報溝通技巧。

杜爾設計(Duarte Design)公司,於一九八八年由南西杜爾的先生所創辦,想藉由當時購買的MAC電腦繪圖,幫助客戶做簡報。南西杜爾一度覺得這想法很瘋狂,而且當時創 業風氣並不盛行,勸說她先生尋找其他工作。但杜爾先生卻看到了用「簡報」作為溝通的趨勢,在他堅持之下,南西只好妥協;沒料到第一天開工,便在矽谷談成了 三件生意。

好的簡報,就像好的劇本有了好的開始,他們從古老的三十六釐米投影片,到現今普遍使用的PowerPoint中,建築他們的「簡報帝國」。

但新興國家的崛起,「簡報」變成委外的工作之一,在備受威脅的情況下,南西杜爾必須將公司轉型。她發現,許多的故事能夠傳承,都是因為內容精采,讓人一再 回味,如果將故事的架構套用在簡報上,勢必能讓演講更為精采,讓觀眾回味無窮、有所收穫。於是,她開始拆解「故事」結構,一一分析好的故事所具備的條件, 並讓生硬的簡報內容「故事化」和「視覺化」。

杜爾發現好的簡報內容,與好的劇本有些相似處:「亞里斯多德曾提出三幕式結構(Three-Act Structure),包含三個場合的故事:開端、中段和結尾,每個故事之間都有轉折穿插,有了這些元素,才會豐富劇情。」而演講要「故事化」才精采,是 因為每個人一生之中,總會遇到高低起伏,當遇到挫折、挑戰時,希望能找到方法脫離困境。

「在演講當中,觀眾才是『英雄』!」長相酷似好萊塢女星珊卓布拉克的杜爾說,講者像是戲劇裡的良師益友,能引導觀眾走向成為英雄之路,也就是所要傳達、接 收的觀點裡。

「故事的每個轉折點,就是觀眾所遇到的障礙,好的演講者(良師益友),必須帶領觀眾(英雄)跨越這些障礙。這些衝突,正是讓觀眾融入劇情的關鍵,激起聽眾 內心想要恢復平衡的渴望!」但杜爾認為這樣還不夠,畢竟想要說服他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考量到「英雄」的困境:「想要聽眾接納你的觀點,必須考量到他們 不願接納的原因有哪些:是時間嗎?還是金錢?執行的難度還有哪些?」好的演講,要能產生共鳴杜爾特別強調,演說的內容必須和觀眾產生共鳴,了解他們的想 法,讓他們有熟悉的感覺,藉此來抓住他們的心。簡而言之,利用「障礙」產生刺激的作用,與「熟悉」產生的安慰作用相互結合,不斷地在兩者之間往返,保持觀 眾的注意力,才會讓人逐漸接受新的、不同的觀點。

南西杜爾舉了許多中外有名的演講為例,從馬丁.路德.金恩的經典演說「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在加州理工學院的熱門講座、賈伯斯總是引領風潮的蘋果新品發表會,到馬英九在二○○八年總統大選時的談話,也都 符合上述的結構。

「理性與感性的相互交錯下,加上對事物的熱情,才能清楚明瞭表達你的想法,演講的目的就是有新的見解,想要改變這個世界。」杜爾堅定地說著,同時也印證她 對自己的工作充滿幹勁,居然可以讓一部紀錄片電影——﹁不願面對的真相﹂,不但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殊榮,也改變了世界!

加入故事,更能吸引觀眾卡內基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也表示,倫敦能獲選為二○一二年的奧運主辦城市,也是因為簡報做得非常精采。

黑幼龍提出好演講的三大要素:親身經歷、令人振奮的內容,和渴望分享。他說,當今的社會,不論你是銀行家、保險業務員,或是政治人物,各行各業都需要具備 良好的溝通技巧;所有的演講、簡報,都需要不斷地練習,增添論調的魅力。

他舉例「卡內基方程式」,即是在兩分鐘的演講中,利用一分四十五秒描述事件的本身,另外的十五秒告訴聽眾該如何實踐,來產生共鳴;而三十分鐘的演講則要有 十個故事來輔佐,比起談容易枯燥乏味的大道理,更容易讓人接受。

「當時高爾在副總統提名時的演講,引起了我的興趣,他不同於其他人高談闊論自己的政見,反而訴諸感性地提到姊姊因抽菸的緣故得肺癌身亡,所以推行禁菸運 動。」黑幼龍指出,加入真實故事的談話,能夠加深演說者的說服力道,讓聽眾感動進而認同。

演講的過程中,聽眾的反應也是相當重要,因為他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代表著投入的程度。

「別忽視了眼神交會的魔力。」黑幼龍表示,當聽眾對演講內容有所回饋,講者必須用眼神傳達關心,一來一往的互動,讓講者的闡述更容易被接受。

例如在面對投資金主的三十分鐘面試,杜爾會只花十五分鐘在簡報內容上,而利用另外的十五分鐘去了解投資者的意見,並建立彼此的關係,「我會設想,他們想要 什麼,並且了解他們的背景,用最短的時間得到他們認可。另外,適當的停頓,能讓聽眾去消化和吸收講者所要傳達的訊息。」不斷練習,才能精進技巧黑幼龍也有 自己的一套妙招,他幽默打趣地說:「當觀眾打瞌睡時,突然的停頓也能讓他們清醒。」全場不禁哄堂大笑,杜爾也被逗得樂不可支,頻向黑幼龍說「我真的很喜歡 你」。

杜爾的事業如日中天,演講魅力席捲全場,其實她在舞台上的經驗不過三年半,卻懂得透過攝影機錄下簡報過程,來精進演講的技巧,造就舞台上的她看起來相當優 雅大方。

黑幼龍也強調了準備的重要性,「即使是邱吉爾的演講,忘詞和停頓處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事前排演而成。」想要良好的溝通說服術,除了謹記亞里斯多德的三幕式 結構,不斷地練習,在故事中加入令人感動的元素,才能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南西杜爾(Nancy Duarte)現職:Duarte設計公司執行長全球TED論壇委員會成員經歷: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簡報製作人

多家跨國企業的演說顧問

著作:全球暢銷書《Resonate》(中文版《視覺溝通的法則》)、《Slide:ology》

向劇本學演講

—— 南西杜爾利用開端、中段和結尾的結構,分析賈伯斯發表第一支iPhone時的精采演說

開端

建立現實狀況

賈伯斯提出市場和幾項產品的最新狀況,建立可能狀況 結合觸控式寬螢幕、手機,和網際網路通訊功能的三合一新型手機,我們叫它iPhone。

中段

創造對比、讓觀眾驚訝

比較iPhone和市場上現有產品功能上的差別,放大iPhone突破的重要性。

製造懸疑、讓觀眾投入

每30秒展示iPhone的新功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像是用捲軸看照片,一共展示了47次,並用手機訂了4000杯的咖啡給在場的觀眾。

結尾

嶄新的幸福

已將觀眾從「現實狀況」引導至「可能的狀況」,但仍提醒著蘋果歷年來所推出的產品都具有革命性,並向觀眾保證他們以後會再次做到,結尾確立了一個嶄新的舞 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2

與哈佛商學院學子分享 華碩成為國際品牌的祕訣 施崇棠傳授年輕人 創業前該做的五件事

2011-11-05  TWM




一場施崇棠在哈佛商學院的演講, 分享華碩如何從小公司成為全球NB第五大品牌,他又如何從小工程師到品牌領導人。施崇棠用六十歲的人生智慧,與年輕人分享創業前該做的五件事。

整理‧辛曉昀

華碩從主機板起家,打著「堅若磐石」口號的的筆記型電腦,到二○○七年掀起小筆電熱潮的Eee PC,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總是用產品力向市場證明,華碩堅持「精采創新、完美品質」的核心競爭力。

即使在蘋果iPad寡占平板電腦市場的情勢下,今年四月華碩推出的平板電腦「變形金剛」異軍突起,被《華盛頓郵報》推崇勝過第一代iPad,更被視為科技 業的「台灣之光」。

隨著華碩品牌名揚國際,市值逼近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施崇棠也成為全球科技業風雲人物,去年三月,他受邀前往美國哈佛商學院演講,與青年學子分享華碩如何 從小公司變成國際品牌,並建議年輕人創業前要做到的五件事。

施崇棠給準備創業的年輕人的第一個建議是 Sharpen the sword(精益求精),「我的建議是,選對目標,不要朝三暮四。」施崇棠認為,找尋你的範疇領域、技術能力,和能夠盡其發揮所能的地方去精益求精。把大 學時期的電磁學念二十幾遍,就是要從基礎的東西,來決定這一切。

施崇棠出生於彰化的公務員家庭,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再進入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進修。二十七歲進入宏碁帶領研發部門,當時,以施崇棠為首的工程師團隊興起 創業念頭,「我們都對電腦技術瘋狂,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的那種人。」華碩成立初期,施崇棠和另四位同樣是工程師出身的創辦者──童子賢、徐世昌、謝偉琦和 廖敏雄,就選定以主機板為業務,並製造出最快速、最可信賴的主機板,才讓華碩得以在○六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主機板廠商,榮登股王。

在專精的領域發揮才能外,施崇棠認為跟對潮流(Ride the right wave)是第二個重要議題。華碩開始營運的資本額並不多,大約只有三十萬美元,其中施崇棠出了六○%的資金,至今他仍是華碩的最大股東。「即使我們沒有 強大的財務作為後盾,但是至少我們能有開闊的視野。」施崇棠和他的團隊在一九九○年即預見主機板模組將會引領潮流,且個人電腦都會使用標準化的主機板,勢 必能打造一個大市場。「我們就是有那個膽量,認為進攻主機板市場將會有一番作為。這對宏碁這樣的大公司而言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卻很 重要。開拓你的視野並且抓住重要的機會。」有技術,看準市場抓住機會後,施崇棠認為年輕人下一步,應該要選擇對的工作夥伴(Choose the right partners),「別只看員工的工作能力,你必須去一一分析他們與生俱來的個性,他們將會成為你終生的工作夥伴,他們的個性與專業能力一樣重要。」施 崇棠相信,一個人的素質影響公司最後的體質,好的素質會帶領公司走向新的里程碑。但急需用人的時候,往往找到的人並不是那麼的適當。「華碩在招聘的時候, 首先看人,而不是看事情,因為人才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對的。」所以,越早找到最優秀的團隊(Recruit the best team leaders at the very beginning),是施崇棠給年輕人的第四個建議。施崇棠為了找到最優秀的人才,逐一打電話給台大的學生,說服他們到華碩上班,像華碩執行長沈振來、 和碩執行長程建中都是畢業於台大電機系。施崇棠認為:「這對華碩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最後,施崇棠給年輕人的忠告是執行正確策略,正視殘酷的現實 (Drive the right strategy and confront the brutal facts)。施崇棠屬於以策略為導向的規畫者,仔細研究市場、勘查差距,並想出華碩的解決之道。施崇棠是虔誠的佛教徒,他認為正視事實是典型的佛教經商 之道,他想了解所有事情,不論好壞。藉由直接面對問題,華碩能快速做出反應,在必要的時候改變路線。華碩善於嘗試,即使遇到挫折也能繼續前進。

「那時只是夢想開創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沒想到現在搞到幾千億元的規模。」 當時施崇棠毅然決然地離開工作十五年的宏碁,轉戰有經營危機的華碩,但認為「困難就是機會」的他,至今仍是堅持創業要走困難的路,唯有遇到困難,才能磨練 真功夫。

紐約獨家專訪施崇棠語錄精選● 揣摩高手傑作 不要不好意思如果我們只是在蘋果的基礎上去做,這樣沒有design thinking(設計思惟)觀念,沒有從根做起。華碩一定要有自己的路,你要破、要理。我沒有exclude(排斥),像上次王雪紅(宏達電董事長)去 買那個東西(蘋果產品),不要不好意思,好好地、大膽地用,這才是揣摩高手傑作。

●太會考試 拿不到諾貝爾獎為什麼丁肇中(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院士)到台大物理系去演講,說他們都拿不到諾貝爾物理獎?就是你太會考試是沒用的,因為你們並沒有了 解,公式不是關鍵,而是第一步為什麼想到這個點子,那一步還是要靠右腦。

●連天才都要苦練 不須與別人比!

小時候很多人都被制約,認為自己數理不行、藝術不行,這其實傷害很大。你何必跟別人比,現在最糟糕的是,你可以進步的,卻沒有進步。莫札特在第七號鋼琴奏 鳴曲創作出來之前,也不算大師,連天才都要一萬個小時練習,十幾年才能變大師。

●消費者無法告訴你真正的創新!

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把消費者的話當令箭,這是錯的。為什麼賈伯斯會說,他根本就不理focus group(市調訪談),他講的其實也對。消費者只不過iterate(重複),他沒有辦法幫你integrate(整合),當你要做那種真正的創新,有 時候消費者並沒有辦法告訴你。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0

理財入門 奠定致富基礎一定要懂的六個數字三位理財教練傳授存第一桶金訣竅

2012-6-4  TWM




經營之神王永慶說過:「賺多少錢都不是你的錢,存下的每一塊錢才是你的錢。」追求財富前,財富基礎要先打得穩,才能事半功倍。本刊特別邀請了三位理財專家,分享有錢人致富前追求的六個理財關鍵數字。

撰文‧林心怡

有一天,兩位工作五年的昔日大學好友聚餐,閒聊中,收入在同輩中算高的Roger,不斷抱怨錢怎麼賺都不夠用之餘,卻赫然發現自己負債七十萬元;但Joe 的資產卻有一七○萬元,這一來一回高達二四○萬元的財富差距,讓Roger不禁在內心吶喊:「為什麼我總是存不到錢?」原來從事房屋仲介工作的 Roger,每月加上獎金的收入,最少也有五至七萬元,好的時候甚至有十來萬元;但因為業務的工作關係,賺的多,花的也多。出社會一年後,他就貸款買車, 同時租下離公司近的套房,而他又是個3C迷,所以偶爾業績表現特別突出的月分,獎金就花在購買新出的3C產品上,有結餘才會存起來,從來不做理財規畫與檢 視。

反觀在外商公司工作的Joe,每月固定收入四萬元,加計分紅與年終獎金,平均月收五萬元,他每月存下一萬五千元。而且從開始工作起,就承租雅房或與人分租 來節省房租。五年來,他時時檢視財務狀況,包括定期定額的投資基金,即使投資獲利不是特別突出,還是存下了第一桶金,也離他買房的自備款目標越來越近。

的確,在《我的有錢人計畫》一書也提到,每位富翁都會做到的五件事中,「為自己的金錢負起責任」與「留住部分所得」闡述的,就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要先儲蓄,做好財務風險控管,再進一步用投資理財複利的效果,達到致富的理財概念。

許多破產的政商名流與昔日股市大戶,往往都是忽略財務規畫與檢視,而在不自覺中引爆財務危機。所以不論你賺了多少、投資獲利多少,都是其次;存下多少錢、 做了多少財富的風險控管,才是追求財富前必須要先打好的基礎。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不夠穩固,一旦出現意外,房子可能隨時會倒塌。

對此,本刊邀請了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顧問陳敏莉、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黃正勳,以及專精企管顧問總經理葉崇琦,幫讀者歸納建立邁向致富基礎必須知道的六個關鍵數字。

利用家庭流動性比率檢視財務安全性家庭流動性比率定義是,流動資產除以每月固定支出,再乘以一○○%。黃正勳解釋,家庭流動性比率就是生活的緊急預備金, 標準值是六○○%,亦即至少要六個月。收入穩定家庭(如公教人員)約三○○%即可,但如果家庭收入不穩定,例如開店之類的自營商,或者是職務、收入較高 者,就至少要拉長至十二個月,即一二○○%。

「曾有一位在中國工作的高階主管,金融海嘯時被裁員,兩年才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有一位超商老闆沒有料到生意嚴重下滑,導致周轉金不夠,最後面臨龐大的財務缺口。」陳敏莉指出,緊急預備金除了需要變現性與流動性佳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波動度要小。

每月訂出儲蓄比率 避免過度消費而負債所以,嚴格的家庭流動性比率,流動資產應限定在活存或隨時可動用之新台幣定存,最好不要把股票、基金或收租的房地產算進去;因為一來較 容易受投資市場的價格波動,二來流動性不佳(如房地產),真的急需用錢時,可能得認賠殺出,或遠水救不了近火,就失去緊急時動用的意義了。

「從去年第四季的統計顯示,國人平均每人的儲蓄率約一六.四%來看,要達到二○%,顯然還有努力的空間。」黃正勳說,這個比率因人而異,如果有房貸負擔的家庭,能達到二○%就算不錯,但不要低於一五%。

家庭負債比率最好低於五○%至於沒有房貸負擔的家庭,含投資的儲蓄至少要五○%,如此在未來買房時,才有能力負擔房貸。黃正勳認為提高儲蓄比率,才有餘力規畫下一階段的理財目標,上述案例的Roger就是輕忽儲蓄率這個數字,導致過度消費、落入負債的典型例子。

陳敏莉指出,一般來說,家庭最大一筆負債大多來自於房貸,從理想的角度來看,若一個小家庭買一棟一千萬元的房子,貸款七成,自備三百萬元,尚有存款與投資共四百萬元,那麼其負債比就僅五○%(總負債七百萬元╱總資產一千四百萬元)。

問題是,許多家庭買房子可能買太早,或購屋資金抓得太緊,導致負債比率過高。陳敏莉指出,這將發生兩種情況:第一、家庭的收入大都用來繳房貸,導致流動比 率大幅下降;如果家庭發生變故,如失業,可能導致周轉不靈,最後甚至可能保不住房子。其次,即使沒有變故,過高的家庭負債比,將嚴重限縮投資理財的空間, 這對資產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另外一種情況是,假設沒買房子的人負債比超過五○%,則須檢視負債來源,尤其要留意非計畫性的消費,或是分期的消費性貸款,例如車貸或旅遊、購物等分期貸款,檢視自己的錢花到哪裡,以便控制好自己的現金流量。

七二法則讓你充分了解複利的力量「七二法則」是指投資本利和累積增加一倍,所需時間的簡易計算方式,當投資的報酬率越高,達成的時間越短,反之則時間會拉長。這個數字是要告訴我們,只要持之以恆,財富累積會隨時間加快,主要訴求是讓投資人了解複利的力量。

在累積複利效果的投資期間,往往會因為中途購屋、買車等理財支出而中斷,因此理財專家建議,投資理財帳戶可以與消費帳戶分開管理。另外,還有一個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買了過多的儲蓄險或終身醫療險,忽略了通貨膨脹的侵蝕,也極可能排擠其他更有效率的投資理財需求。

貸款支出比率要低於三○%至於貸款支出比率,為貸款除以月收入。從房貸來看,要控制貸款支出比低於三○%,月收入五萬元的上班族,最好每月房貸本息攤還金 額小於一萬五千元。葉崇琦指出,了解貸款支出比率的用意是,購屋置產前先做財務推算,避免房貸支出抓得過緊,影響生活品質,導致中途被迫放棄造成資產減 損。另外必須考量的重點是,萬一收入中斷時,維持財務寬裕的安全度也會較高。

隨著年紀越大 財務自由度應隨之提高財務自由度的定義是,全年理財收入除以全年總支出,再乘以一○○%;或目前淨資產乘以平均投資報酬率除以目前的年支出,再乘以一 ○○%。這裡的全年理財收入,是包括存款利息、租金、現金股利、債券現金配息,以及投資資本利得,基本上若大於一○○%,代表光是自己的理財收入,就足以 支應全年總支出。

不過,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所以可依不同的族群,約略劃分出幾個階段。葉崇琦指出,例如三十五歲前約一○%到一五%;四十五歲前約二○%至三○%;五十五歲前,則至少超過五○%。簡單來說,隨著年紀越大,財務自由度應隨之提高。

陳敏莉

現職: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顧問經歷:宏觀財務顧問平台協理、擁有CPF(認證理財規畫顧問)執照

家庭流動性比率

大於600%

意義:代表生活上的緊急預備金至少要6個月,越高薪者緊急預備金支應時間最好越長。

公式:流動資產╱每月固定支出 × 100%

家庭儲蓄比率

高於20%

意義:每月儲蓄比率最好2成,單身的人最好提高至5成,以利達成理財目標。

公式:家庭月盈餘(儲蓄+投資+平均結餘)╱家庭月稅前收入 × 100%

黃正勳

現職: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經歷:匯豐銀行個人金融處協理、擁有CPF(認證理財規畫顧問)執照

貸款支出比率

低於30%

意義:控制好貸款支出比率,才不會因過度消費與意外中斷收入,帶來財務風險。

公式:貸款支出比=(每月貸款本息支出)╱當月收入

家庭負債比率

低於50%

意義:很多購屋者負債比超過50%,這時就要考慮降低其他支出消費,或加速還款,降低負債比率。

公式:(總負債╱總資產) × 100%

葉崇琦

現職:專精企管顧問總經理經歷: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精算師

七二法則

意義:了解投資複利的力量,挑有效率的標的,持續投資,較能達到設定的理財目標。

公式:投資本利和增加一倍所需的時間=72╱投資報酬率

財務自由度

大於100%

意義:隨著年紀增加,財富自由度要越大越好。

公式:全年理財收入╱全年總支出×100%。

或是目前淨資產×平均投資報酬率÷目前的年支出×100%

理財入門班隨堂測驗

回答以下六個問題,看看本篇的六個理財數字力,你真的了解嗎?

Q1 黃先生是某企業的中階主管,月入20萬元,老婆擔任家管無收入。每月家庭開銷包括房貸約15萬元。他的存款120萬元、投資股票與基金總計400萬元,卻因長期套牢,帳面虧損250萬元,請問他個人的財務流動比率有多少?

(A)3466% (B)800% (C)1800% Q2 謝先生是雙薪家庭,夫妻月入合計14萬元,每月開銷6萬元,結餘8萬元。購屋後,每月須再繳房貸本息5萬元,請問謝先生的家庭月儲蓄率是多少?

(A)33.5% (B)57.1% (C)21.4% Q3 張老師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原本沒有任何負債,最近他買了一棟1000萬元的房子,自付300萬元頭期款,貸款7成。導致原本在基金與股票的資金從 500萬元減少為200萬元,請問張老師的負債比是多少?

(A)58.3% (B)42.8% (C)66.6% Q4 小楊最近買了長期平均投報率有8%的基金標的,若每年維持這樣的平均報酬率不變,他想達到資產翻倍的話,大概需要多久的時間?

(A)9年 (B)11年 (C)12年Q5 珮華每月要繳1萬5000元的房貸,與老公的每月收入合計8萬5000元。珮華老公最近買車,每月又要多繳1萬6000元的車貸,請問他每月貸款支出比率為多少?

(A)17.6% (B)25.5% (C)36.5% Q6 老周很有投資頭腦,再5年就要退休的他,每年靠股票穩定配息以及投資一間套房的收入,一年可收入90萬元。老周與太太的年所得為160萬元,老周一家四口 年度總支出約100萬元,請問他的財務自由度比率為多少?

(A)250% (B)90% (C)150%

解答

1. B。計算流動比率較穩健的作法,應不要把波動率高的投資算入,所以黃先生的流動比率應為:存款/每月開銷 × 100%,即120/15 × 100%=800%。

2. C。每月儲蓄率=(每月結餘+每月投資/每月收入)× 100%。所以謝先生家庭的每月儲蓄率為:(14-6-5/14) × 100%=21.4%。

3. A。負債比=總負債/總資產。張老師買房後總負債為700萬元,總資產為1000萬元房子+200萬元基金=1200萬元,負債比為700/1200 × 100%=58.3%。

4. A。根據七二法則,投資本金翻一倍的時間(年)=72/投資報酬率。小楊的投資報酬率為8%,72/8=9,故小楊投資本金翻倍的時間約需9年。

5. C。貸款支出比率=每月貸款本息支出金額/每月收入×100%。珮華每月須繳貸款本息為1.5萬元+1.6萬元=3.1萬元,貸款支出比率為3.1 /8.5 × 100%=36.5% 6. B。財務自由度=全年理財性收入/全年總支出 × 100%。老周全年理財收入為90萬元,全年家庭支出為100萬元,老周的財富自由度為:90/100 × 100%=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7

達人傳授生存法則 職場之外 五大本領讓你變成人生勝組

2012-10-01  TWM




三十世代,可以抬頭挺胸,對未來充滿希望。

關鍵在於,有沒有用對的方法,為自己累積人生「勝組」條件。

透過專家建議,培養職場以外的五大能力,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聚寶盆。

撰文‧歐陽善玲

本領1 訂人生目標的能力不要只看現在,要放眼未來三十世代,並非「無望」的代名詞,端看個人如何創造機會,顛覆環境。

游祥威,二十八歲,任職於一家頗負盛名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在時下工作難求,年輕人不婚、不生、放棄買房的價值觀下,他對未來卻充滿樂觀期待。

「我生長在公務員家庭,父母都很勤儉,受到家庭教育影響,我做事都會預先規畫。」游祥威希望在三十歲前完成終身大事,在此之前,他必須先有一筆存款。「我 大學念的是經濟系,現在又在金融業工作,懂得一些理財方法。透過投資工具,我在二十七歲便存到第一桶金。」幾個月前,游祥威利用一部分資金舉辦婚禮。他下 一階段的人生目標,就是買屋!游祥威與太太約好開設一個共同帳戶,每月每人都要存兩萬元進去,當作買屋基金。

為了順利達到目標,小兩口省下在外租屋費用,暫時與父母同住;上班也帶便當、搭大眾運輸工具,少了外食、油資,靠著累積小錢,一步步向階段性目標邁進。

做好準備、及早規畫自己的人生目標,三十世代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聚寶盆。

德盛安聯投信行銷企畫部副總經理陳怡先表示,人隨著年紀增長,工作內容可能會遇到瓶頸,只有具備預見未來、提早謀畫的能力,利用一些工具或方法加以彌補,才不會在年老力衰時,影響累積財富的目標及進度。

「大學畢業後,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國際快遞公司做業務。十多年前,我靠著業務獎金,一個月最多就可領到七、八萬元。那時候覺得賺錢很容易,所以常跟朋友 去喝下午茶,假日去玩耍,錢都存不住。」陳怡先說,每到農曆年前後,正值國內外進出口旺季,業務也得站在第一線拿起膠帶捆綁、包裝貨品,才驚覺,「難道自 己到五、六十歲,還要過這樣的生活?」她當下決定轉換職場跑道,並定下目標,有計畫地累積專業與投資技能,這樣不管年紀再大,都有辦法自行創造財富,告別 原本揮霍無度的生活。

「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是證券營業員,另一是財經月刊記者。因為當下我的人生目標是『快速成長』、累積理財知識。而從事記者工作在第一線接觸各種訊息,最 能在短時間內吸收、產出,相當符合我的需求。」陳怡先說,當初就是因為懂得自我設定人生目標,跳脫業務領域,學習投資理財知識與技能,日後才能有這麼好的 工作機遇與國際視野,在第一時間掌握全球財經大事。

本領2 儲蓄的能力

以分批達陣方式檢視目標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認為,三十世代的年輕人收入不高,拿不出太多本金來理財,所以在學習投資前,要先存到一筆錢。「很多人抱怨薪水太低,二十二K根 本存不到錢;其實趁年輕辛苦一點,多兼一份差,像是網拍或速食店打工,每天三小時,一個月收入就能增加八千多元。」蕭碧華計算,若起薪只有二萬元出頭,每 月收入多增加幾千元,一個月進帳就可達三萬元。再透過銀行「零存整付」的儲蓄方式,強迫自己每月先把二萬元扣下來,剩下的錢才可以花用。如果住家裡,沒有 額外的房租負擔,這樣一年可存二十四萬元,四年多存下來就有第一桶金。有了這筆錢,再來「練習」投資理財,用錢賺錢效果更好。

「年輕人可能會說,一個月要存二萬元太難;只要調整心態,掌握方法後就會發現,這並非不可能的任務。」蕭碧華說,首先,要存錢先得「戒掉」信用卡。因為一 卡在手,消費便會不自覺增加,而且容易有不必要的開銷產生,是年輕人存不了錢的一大障礙;其次,朋友聚會活動應該挑著去,不用每次都到。

「女孩子聚會,都喜歡燈光美、氣氛佳、點心好吃又好看的地方。這種餐廳,去一次三、五百元跑不掉;如果是男生,聚餐就要『呷粗飽』,算起來價位也差不多是 這樣。如果每周都約,一個月就少存兩千元。」蕭碧華認為,每兩個月聚會一次,或改以爬山、郊遊等較健康方式代替,既可省錢,還能賺到健康。

就算靠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解決中餐,一頓下來也要七、八十元;要是再加個飲料、咖啡,一餐費用就要一百多元。「不要看這些都是小錢,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 筆大財富。年輕人可以做些簡單的料理,自己帶便當,像是燙空心菜、番茄炒蛋,平均一天花幾十元就能辦到,同時兼顧營養。」蕭碧華說,表面上看,這些省錢方 法好像很苛刻,但心態轉化後,也就沒有那麼難。「要在省錢、存錢過程中讓自己開心,長期下來存款目標才可能達成,不易中斷。比方說,以階段性目標來檢視儲 蓄成果。例如,存款目標是五年存一百萬元,可先以一年存到二十萬元為目標,若達陣就可獎勵自己,這樣不但有誘因,也會有成就感。」

本領3 投資的能力

用台灣五十指數練基本功

利用分批達陣方式,可提高儲蓄動力;累積到一筆資金後,三十世代年輕人就可開始「練習」投資。「剛起步,只要先鎖定台股市場就好,不要花太多時間、精力去 研究其他複雜商品。最簡單的方式,是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台灣五十(或加權股價指數基金)。」蕭碧華解釋,「年輕人沒有投資,就不會關心股市變化及大盤位置; 若從最基本的台灣五十指數基金練習,慢慢會知道台股歷史高低水位,學習判斷在什麼價位可加碼買進。」另外,她也建議三十世代以「SMART」方式擬定財務 計畫,並定期檢視,才容易成功。

培養對台股的敏感度之外,接著,則要鍛練投資價值的判斷能力,才能加速財富成長速度。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以自身投資逾二十年的經驗指出:「台股跌至十年 線,通常是長線投資買點浮現的好時機!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好幾次,但能掌握住機會的卻寥寥無幾!」此外,如果能進一步掌握產業循環與挑選個股的能力,在財 富累積的路途上,更能事半功倍。不過,基於風險分散原則,除了股票外,年輕人最好能搞懂諸如外幣、貴金屬、房地產、債券等至少三種以上的投資工具。把投資 技能當成這個時代的必備生存工具之一,你將發現,會投資才是使人生少奮鬥幾年的最短捷徑。

SMART理財法則,

有助財富目標準確達陣

Specific 理財目標要具體、明確。

Measure 目標必須可量化、測量。

Achievable 制定的目標要能實現。

Reliable 過程是穩當的、可執行的。

Timetable 目標要有時間表。

本領4 健康管理的能力

體能佳才有機會衝更高成就不過,人生的最大財富,不是存摺裡有多少存款,而是健康;就算事業、投資兩得意,沒有健康,一切都是惘然。「我的學生有八成是上 班族,其中六成的人是為了健康而來,另外四成的人,則是希望自己的體態變得更好。」知名健身教練林少華說,這六成學員當中,有不少人身體已出現健康警訊, 不得不強迫自己健身;同時也希望藉由專業健身課程,改變自我健康狀況,好在職場上獲得更高成就。

「健康的身體能夠帶給生理及心理最棒的感受,所以在職場上奮鬥,或做任何投資判斷,都能得到最佳結果,有效排解任何難題。」林少華認為,做好健康管理功課 前,要先確定自己「喜歡」健康,為了健康而運動。至於如何做好健康管理,成為財富與健康雙贏達人?下面八項基本規範,可作為三十世代的參考。

包括一、早起不賴床,做個簡單的伸展運動;二、給自己三十分鐘時間吃早餐,避免血糖過低、精神不集中;三、工作時間不彎腰駝背,影響血液中的氧氣正常供 給;四、每工作一小時起身走動,使代謝速度恢復最佳狀態;五、細嚼慢嚥吃午餐,可活化腦細胞;六、下班後運動流汗四十分鐘,增強睡眠品質;七、晚餐減量, 保持肝、腎功能;八、不熬夜,避免抵抗力降低。

年輕人憑著體力好,難免打拚過頭,不自覺地常常用健康換取財富。但請謹記,要懂得適時舒壓、找出時間規律地運動、節制的飲食,不要讓自己的健康存摺淪為透支狀態。

因為財務透支還有機會挽回,健康透支,能不能挽回的決定權未必在自己手上。許多成功人士,往往是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才領悟到這個簡單的道理。舞蹈老師同時也是房地產投資達人的張淳淳在一場大病後感嘆:「人生賺那麼多錢,只是讓你住到頭等病房!」就是一例。

本領5 風險管理的能力

向產險公司買意外險較划算在健康、事業、財富面面俱到下,最後,三十世代還應該為自己買個保險,做好風險管理。宏觀財務顧問佘曉皊指出,三十世代通常收入 有限,保險原則應將「保費極小化,保障極大化」,並多利用定期保險,將保障不足的缺口補齊。「個人風險管理的具體作法,是先了解自己應負擔的責任及負債有 多少。」蕭碧華認為,年輕人不論在外拚事業或出門旅遊,交通意外風險較高,因此「意外險」是三十世代必備險種。「要特別注意的是,壽險公司及產險公司都有 賣意外險保單,但,壽險公司的意外險保費較高,考量收入有限因素,年輕人可向產險公司投保意外險,以較低價格享有同等保障。」像意外險會依照工作內容危險 程度區分不同職業等級,危險程度愈高,保費愈貴;以職業等級第一類、保額一百萬元的意外險來看,壽險公司的產品就比產險公司的貴五成以上。

不過,產險公司的意外險對被保人的健康要求較高,且續保條件較嚴,只要健康情況良好,年輕人不妨多參考比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34

《租怎麼算》包租天王傳授20年操盤經驗 悟出獨門三妙算 創造5%高報酬

2013-01-07  TWM
 
 

 

買房出租是很多人的如意算盤,但事實上,以出租為目的,和一般自住或投資的房價估算方法並不相同。

如何運用出租邏輯套利?包租達人傳授祕訣,助你尋得致富的包租好房。

撰文‧李建興

「誰說人算不如天算?除非你算的邏輯不對!」周末上午,素有「中台灣包租達人」之稱的永勝資產管理執行長徐銘達,對著前來聆聽演講的民眾侃侃而談包租致富的訣竅。他在白板上信手拈來就是好幾道算式,篤定自信的眼神、條理分明的口吻,底下的粉絲群很難不被這位從台中發跡,極盛時期旗下管理、代租的房子多達三千戶、總金額逾百億元的天王級人物吸引。

生長於苗栗的徐銘達,大學時期由於父親在台中買了房子出租,交給他管理,從此和包租結下不解之緣。多年來,喜歡房地產的他,從買、賣、租中累積了不少財富和經驗。一九九五年,他把當房東的經驗變為事業,開起全台灣第一家專司代租(幫房東找到房客)、代管(幫房東管理房客),以及包租(從出租到管理一手全包)的房屋租賃管理公司,至今仍是業界龍頭。

聽著徐銘達替自己及客戶成功操盤的案例,很難相信,他的包租大業擴張最快速的時期,竟是房地產市場最慘澹的一九九○年代。沒有時勢造英雄,也沒太多僥倖,一切皆來自他獨門的操作邏輯,以及自創的算房公式,甚至到二十年後的現在,仍妙用無窮。問起徐銘達是如何在詭譎多變的包租市場中,算出一片天,他一派輕鬆地說:「租,和買賣不同,算盤自然也大不相同。」

妙算一:先算不吃虧

先估計租金行情 再決定買價一般包租公在操作出租事宜時,總是先算房價合不合理,等買了房後,再來拿揑要用多少租金出租;但徐銘達認為,房子既然要拿來租,就得先把租金盤算好,否則會本末倒置。因此他的包租算盤依順序有三:「先算不吃虧」,盤算區域租金收益是否合理,再決定是否進場及買價;「再算最熱門」,意即挑選最佳的包租產品和地段;「後算高報酬」,也就是如何在房子現有的條件下,創造出最高報酬率。

對於出租不吃虧,舉例來說,一九九○年代,台中市許多重劃區大興土木,不少人前往買房準備出租;但新區域的房子儘管全新又漂亮,但生活機能還未成熟,很難創造高額租金。當時四期重劃區一帶,三十坪新房子行情在四百萬元左右,卻因偏離市區,月租金很難突破一萬二千元,投報率(年租金除以房子總價)只有三%。反觀當時機能成熟的中國醫藥大學商圈,同坪數的房子雖然價格略高於重劃區,大約四五○萬元,租金卻可達一萬八千元,換算租金投報率在四.八%以上。

不過,徐銘達也提醒,若買房主要目的是為了賺增值價差,包租為其次,則應先判斷區域的發展性,以房價成長為第一考量,許多潛力重劃區就值得布局了。

由於是為了出租而買房,徐銘達總是設定好理想的報酬率,才決定最後的買價。有一次,他看準一戶開價二百萬元的小套房,在明查暗訪下,得知當地的租金大約七千元,而當時市場上小套房的報酬率大約是四.五%。徐銘達心想,若要提高出租利潤,必須將投報率設在五%以上,回推房子的買價不能高於一六八萬元;因此他以此為目標殺價,最後以一六五萬元成交。

妙算二:再算最熱門

評估市場需求 找出搶手出租房既然要出租,房子就要買在最好租的地方,「大學學區要看外宿率,店面要看路寬,至於捷運住宅則要評估步行時間。」徐銘達表示,以學區來說,許多人認為只要成功卡位,就有學生搶著租;殊不知,學區的租屋需求和學生的外宿人口,才是關鍵。

徐銘達有一套自創的公式,可推出真正的租屋人口。算法是先將學生總數扣掉學校提供的床位數,得出潛在租屋學生人數;其中有兩成為通勤或居住在親戚家,剩餘的,又有一半合租。有意思的是,套進這個算式,得出的學生租屋人口,平均是學校總人數的三成,與教育部的數據不謀而合。

至於店面,徐銘達認為,位於三十五公尺道路兩旁的店面最好做生意,出租的行情也比路過寬或過窄的店面高出一至兩成。而捷運站住宅,則以走路五分鐘、距車站五百公尺內的最受歡迎,亦能將行情上調一至兩成。但他提醒,對房東而言,越近車站,房價也越高,加價幅度可能高於租金的增幅,換句話說,會折損投報率,「因此在位置的選擇上,最好『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妙算三:後算高報酬

利用租金特性 求出最佳報酬率此外,一般買房是看權狀面積,但為出租而買房則得看有多少「房間」。徐銘達說,通常每多一房,租金約略可加三成,因此包租時,能創造最多的房間數,就是贏家。挑高產品或頂樓加蓋,由於可以多隔出一兩個房間,而成為包租公的最愛。

拿他幫客戶在台中市北區操盤的包租房為例,當時客戶正在抉擇兩件鄰近的大樓住宅標的,一是二十坪普通大套房,每坪開價二十萬元;另一是權狀坪數相當的挑高四米套房,開價二十三萬元,足足貴了一成五。當時其他人都認為,權狀坪數一樣,挑高的卻要多付六十萬元,力勸他選一般宅。但徐銘達算一算,只要多隔一個房間,租金可以多收三成,高於一成五的房價價差,租金報酬率提升,獨排眾議買了挑高宅。

後來證實,徐銘達建議購下的挑高套房,經過隔間後,可當成三大房出租,租金一萬八千多元,投報率高達四.七%;反觀原本的普通套房,勉強只能隔成兩房,月租行情只有一萬三千元,投報率還不到四%。

數字是死的,人是活的,徐銘達靈活的計算,為他開闢了不少財路;原來,人算也會勝於天算的!

徐銘達

出生:1967年

現職:永勝資產管理執行長

學歷:逢甲大學

給包租公的算房叮嚀:

1. 算租金收益時,勿忘了計算修繕、稅費、空置期,及折舊等潛在成本。

2. 大2房的房型,很容易隔成3房來出租,租金可多3成,是包租的首選。

包租不能不知的四套公式:

1.算進場買價

總價報酬率法:

買包租房得先打聽租金行情,並設定目標租報率,再求出買價底線,以進行議價。

公式

區域年租金行情÷設定的租金投報率=房子應買總價

2.算實質報酬率

淨報酬率法:

算出包租時真正獲利率,適用附屬設備較多,如附全套家具的出租套房,或折舊率較高的學生套房。

公式

(年租金-年貸款利息、修繕及稅費)÷(房屋總價+裝潢和家具成本)=租金投報率註:亦可以年租金×0.7÷購屋總價來速算

3.算學區適不適合進場

學區租屋需求法:

算出實質的租屋學生人數,即學生總數扣掉學校提供床位,再估計非住宿族群中,有2成為通勤或居住親戚家;而算出的人數中,有一半為合租,因此得再乘以75%。

公式

(學生總人數-宿舍床位)×80%×75% 註:亦可以學生人數×0.3來速算4..算哪一種房型適合包租

房間租金法:

出租房的租金不與坪數成正比,而是看房間數多寡而定,一般來說,每多一房租金可多3成。

公式

2房租金=1.3×套房租金。3房租金=1.6×套房租金。4房租金=1.9×套房租金。

註:上述算式求出數值為大致行情,實際價位視個案而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60

理財達人蕭世斌、謝晨彥傳授私房拚錢術 管好帳先編預算 強迫儲蓄 才能存下第一桶金

2013-08-05  TWM
 
 

 

你一定了解存錢的重要性,甚至也知道「複利」對財富累積的威力,但為什麼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總是那麼遙不可及呢?其實,答案就是缺乏一個簡單又可行的方法而已。方法並不難找,二位白手起家的理財達人,沒有顯赫的家世,跟你我一樣,但他們一步一腳印地在日常生活中,萃取出看似平淡卻是不怕火煉的真理。

撰文‧施禔盈

理財怪老子 一步一腳印存下三百萬元蕭世斌: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怪老子蕭世斌是目前最夯的理財講師之一,他開設的課程場場爆滿,大家都想學習他的致富方程式。不過,說起四十歲前的怪老子,可是一點都不怪,那時他與一般人沒啥兩樣,是個標準的薪水族,累積資產的方式也是一個「省」字。

不同的是,蕭世斌很肯投資自己,強大的「自學能力」更讓他的薪水三級跳。「我記得有一年外派去美國,結果除了台灣這邊的薪水照領,美國那邊也有一份,我就把台灣那一年的收入全部都存下來。」蕭世斌大笑說,那一年真是個大補丸,資產瞬間灌進五、六十萬元,「這種感覺真爽!」先存到第一桶金再來「滾錢」「父親受日本教育,他的觀念很傳統,不斷提醒我,存錢才會有錢。」回顧四十歲前的存錢大作戰,蕭世斌說,就是想辦法存下每一分錢。受父親影響,他土法煉鋼地把收入全部交給銀行,雖然他後來體悟,光是「存錢」沒辦法讓人「賺錢」,不過,他認同第一桶金是靠扎實「存」下來的。

他解釋,複利的驚人之處,是在本金;當本金夠大,其他條件不變下,有錢人才會更有錢。他舉例,報酬率一樣,年年賺一二%,以「七二法則」來說,六年可以翻一倍。如果只有十萬元,翻一倍也不過是二十萬元;若本金夠大,一百萬元翻一倍是兩百萬元;前者多十萬元,後者多一百萬元。「所以我說,理財是有錢人的玩意兒。」因此,對一般人而言,累積第一桶金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以他為例,一步一腳印地「存」,四十歲時終於攢下三百萬元,有了這三百萬元當基礎,才能滾出後來五十歲退休的財富實力。

蕭世斌回想,雖然當年薪水步步高升,不過,為了存下每一分錢,就連孩子要學鋼琴,都得考慮再三,最後甚至決定跟孩子說「不」,「因為一小時的學費要八百元耶!」「收入不錯,但過得清苦。」蕭世斌這樣形容當年的生活寫照,「但如果能夠搭配一些方法,存錢速度會加快,生活也不用這麼ㄍㄧㄥ。」這是蕭世斌後來發展「家庭會計帳」的源起,頗有相見恨晚之憾。

「做事情一定要有規畫,存錢一樣要有規畫。什麼錢一定要花用、什麼錢是可用可不用,你清楚嗎?」蕭世斌反問,很多人遵從「先存再花」的強迫儲蓄法,問題是,如果「必須」花用的錢就是這麼多,根本「強迫」不來,怎麼辦?相對來說,如果月入五萬元,卻可以算出每個月能存三萬元,又何必拘泥一定只能存一半呢?

所以,一個比較人性化的方式是做出「家庭會計帳」,「經營家裡的財務,要像經營一家公司般謹慎。」他提到,每個人都可以根據過去一年或兩年的花用,例如蒐集去年發生的各項費用收據及發票,將金額及月分分門別類填入會計帳的表格內,這樣就可以看到一年支出的大概狀況,進而算出每個月可存下多少錢來。

最簡單的滾錢法:買全球債券基金做出預算,抓出每月可存下的金額,領到薪水後,就是把該存的錢先存下來,剩下的才是日常生活開銷。當然,預算編列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追蹤,記帳是一個方式,折衷的方式是將每日花費用小本子記錄,再每周謄入試算表裡,這樣就不用每天開電腦記錄。最後一步便是檢驗及調整,目的在把實際所發生的費用和預算表做個比較,當作下次調整的參考。

但如果不想頻繁記帳,且花錢又很沒紀律,總是會超出預算,怎麼辦呢?那就幫自己準備幾個信封袋,例如一個裝買菜錢,一個裝治裝費,只要裡面的錢變少了,就很容易警惕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反正就是要找出『可行』的方法。」蕭世斌強調。

如果還是管不住花錢的欲望,那就算一算現在花的這筆錢未來會變成多少?「我小孩大學剛畢業一年,他說班上一位同學已經買了一輛和我一樣的Camry車;我就機會教育告訴小孩,這位同學已經花掉他二十五年後的一千萬元了。」蕭世斌說,「只要上網試算一下,當你發現,現在花掉的錢是未來巨大的財富,一定會收斂些的。」省錢不是為了要作守財奴,蕭世斌提到,管錢要謹慎,但不需要影響生活品質,過與不及都不好,「例如,每月的治裝費都要五千元,那就偏奢華,必須要控制。」有了第一桶金後,接著便要用聰明腦袋滾錢,而蕭世斌的滾錢法是:買全球債券基金,策略是「買進並持有」,超簡單,但他的確已透過這樣的方式達到財富自由了。

蕭世斌 社區大學理財講師、怪老子理財版主、Yahoo!理財專欄作家家庭會計帳 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做出預算才能務實存錢 單位:元類別 項目 一月 二月 ~ 十二月家用開銷 電信費 1,004 1,164 ~ 941

電費 2,226 ~

瓦斯費 1220 ~ 760

水費 918 ~

房屋 房屋稅金

(五月繳納) ~

租金或貸款 25,000 25,000 ~ 25,000 汽機車 汽機車牌照、燃料稅 ~汽機車油錢 3,000 3,000 ~ 3,000

汽機車保險 ~

醫療 門診 200 ~ 200

其他醫療 ~

交通費 大眾運輸 1,200 1,200 ~ 1,200 小孩 學費/保母 58,000 ~小孩零用錢 1,800 1,800 ~1,800 育樂 治裝費 4,000 ~國內外旅遊 12,000 ~其他 交際費 5,000 25,000 ~ 2,000

所得稅 ~

人壽保險年費 41,705 ~全年總計 40,348 174,089 34,901 註:金額為假設數字,僅供讀者參考。

人氣投資講師 搭便車、吃六十元便當謝晨彥:把房貸當作好負債 存到幸福四十歲的謝晨彥,因為投資績效斐然,因此教課不斷,是社區大學投資課程人氣老師。靠著這兩項專長,他近幾年年收入都有五、六百萬元的水準,「每一年我都會為自己訂定一個比可達成還高的目標,例如八百萬元,而這樣的數字不是憑空想像,是思考過、精算過的。」謝晨彥提到「目標」設定的重要性。

翻開謝晨彥的筆記本,各式「目標」密密麻麻地安排。「像我明年打算來個美國名校之旅,帶孩子參觀哈佛、史丹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讓他感受名校氛圍。」從抽屜拿出數本旅遊書籍,「這些書我真的一看再看,這裡所有的地方我都要去。」指著旅遊書所介紹的一生必去景點,謝晨彥展現強烈的「達標」企圖心。

「達標」的企圖心當然不只這一樁。曾經,謝晨彥投資股票失利,負債三百萬元,這筆錢他卻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清償掉,「這個負債數目,明擺在眼前,它就是個明確的目標,壓力重重的『目標』。」「當時,我存錢存得有夠凶。」謝晨彥這樣形容。「每個月的花用兩、三千元即能搞定,唯一拚命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再工作。因為不得不把錢留下來,所以那一年多的時間,我幾乎與朋友斷絕聯繫。」談起當年的工作,謝晨彥是一位信用卡行銷業務,他自掏腰包買贈品,並且以「企業」為單位,找到名單後,再一一傳真到各公司,讓員工「團辦」信用卡。「那個年代,信用卡是銀行大推特推的產品,且因為還有很多人手上沒卡,所以業務量很驚人。」謝晨彥運用技巧,搭朋友便車,例如買大量採購有優惠價的精緻Hello Kitty檯燈當贈品,沒想到效果超顯著,經常一家公司可以招攬到十多人一起辦卡。拚勁加上一些方法,謝晨彥每月的收入可達一、二十萬元,甚至上看三十萬元。

生活面,則是再簡單不過,「早餐不吃、午餐就吃六十元的便當,然後晚餐一定回家吃,到了周末則是幾乎不外出,甚至電話我都只接聽、不打出去。這樣錢才能存得快啊!」再說到娛樂,謝晨彥是個電影迷,但為了把最多的錢拿去還債,他找到了一個省錢看電影的方法,那就是看二輪電影,「我現在還有這樣的習慣。」竭盡所能地省錢、還錢,「沒想到當負債全部清掉之後,我反而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了。」謝晨彥發現「目標」是拚錢的關鍵,而「壓力」則是強大的原動力。「當然不是叫你把自己搞得很慘,再來想辦法存錢;不過,我倒是認為攬一個好的負債在身上,例如房貸,是還滿有效的方式。」但他提醒,應該試算一下自己真正的還款能力,然後貸出比可負擔稍高一點的金額,千萬不要變成房奴。

另外,謝晨彥很鼓勵三十世代的年輕人利用保險,如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二十年,剛好可以成為退休金來源,一兼二顧,何樂不為?」他自己每年也都要撥補一整筆金額到年金險,「不需要斤斤計較利率高低,也不要考慮划不划算的問題,放進去就忘了它的存在吧!」目標絕不空口說白話 一定要具體化提到目標存錢法,謝晨彥頗有心得地說,目標絕不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一定要具體化,寫下來就很重要,這樣才能激出拚鬥的動機。「我每年年初,都會在新的日誌本寫下今年的預計收入、可以存下的金額,以及幾件打算年度完成的大事清單;然後第二年再來檢視,達成了就打個勾。也許不一定達標,但要給自己方向感,這樣才能正確地朝想要前進的方向走。」謝晨彥笑說,現在他存錢的大動力是環遊世界。

不過,儘管已是年收入達五百萬元的投資達人加理財名師,但謝晨彥對待金錢的態度並無二致。「我現在去教課,幾乎都是走路過去,如果來不及,就用跑的,實在不習慣隨手招計程車。」謝晨彥分享生活點滴,前一陣子到香港出差,他還找到六千元的便宜來回機票,「能到就好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習慣訂定目標、習慣不奢華、習慣穩紮穩打地攢下每一筆錢。

謝晨彥

豐彥財經學苑創辦人暨首席講師、社區大學講師、世新/銘傳/致理大學講師

謝晨彥建議用年金險存錢

強迫儲蓄又能規畫退休,一兼二顧謝晨彥鼓勵年輕人用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20年,剛好可以作為退休老本。

假設,30歲的小張想要強迫自己存錢,規畫了一張繳費期20年的利變型年金險,每年繳交12萬元保費,宣告利率2.1%。自60歲起開始領取年金,以年金預定利率1.5%計算,每年可領14萬6114元,領至終身(110歲),另,保證期間則為20年(如小張於保證期間內身故,保險公司會將未支領的年金餘額給付予身故受益人,至保證期間屆滿為止)。

20年利變型年金險試算

年金累積期 年金給付期

年度/年齡 1~20年╱30~49歲 年度/年齡 31年起╱60歲起每年繳交保費 120,000元 每年領取年金金額 146,114元總繳保費 240萬元 保證領取20年(但活到老領到老,可領至110歲) 292萬2280元(保證領取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