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狂推信用卡 王雅媛


2009-03-31  HKHeadline





逢周二見報

大新銀行(2356)剛公佈○八年度業績,全年純利僅一億八千九百萬元,倒退七成六。而高盛證券亦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表示,指大新全年業績的負面因素多於正面,關注不良貸款上升,維持其「沽售」投資評級,目標價亦由四元,降至三元二角五仙。

Victoria亦看了幾家本地銀行的業績,發現都有同一個現象,便是它們於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幅看淡經濟,不敢再借錢出去;存款方面,因為金管局去年宣佈了提供銀行存款百分百保障的臨時措施,存款沒有大幅減少。

在這的格局下,利息收入只會愈來愈薄弱。一家銀行主要於三方面去放貸,一是商業貸款,二是物業貸款,三是信用卡貸款。很多銀行都相信商業貸款質素於今年上 半年會繼續轉壞,因此雖然市場有這方面的需求,但是銀行是「有生意都不敢做」。物業貸款方面,因為目前本港樓價跌幅有限,加上利息低企,故銀行預期物業貸 款質素惡化程度不會太嚴重,但是現在一手及二手物業成交量少,少有人做按揭,銀行想做都沒有得做。最後便是信用卡貸款,這是三項之中唯一一樣還有生意做 的,且貸款質素還是可以的,可以看出,為何現在推銷信用卡是多麼進取。

有人問現在本地銀行股可以買嗎?我認為關鍵在於所謂的第二波金融海嘯,如果第二波海嘯真的來的話,這些現在狂推信用卡貸款的,可能更麻煩。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28

女生投資周記:信用卡壞帳率未飆升 王雅媛

2009-05-18  OrientalDaily





特 區政府剛公布了香港○九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負增長7.8%,比預期差很多,是自九八年第三季飽受亞洲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以來最大的跌幅。經濟下滑、失業 率上升,自然讓人聯想到很多人還不起錢,信貸財務公司壞帳上升。而之前公布業績的AEON信貸財務(00900)又並非大家所想的邏輯。

AEON未受經濟拖累

AEON 的業績期比較特別,○八年的下半年業績是從八月中計起,到○九年二月中截止。這個特別的業績期正好反映了,暫時來看,香港經濟最差的一段時間。令人意外的 是,這段時間裏面,AEON的業績完全沒有惡化的迹象。從年報上看,○九年信用卡及分期貸款的減值準備,跟○八年比,沒有明顯的增加。

但問 題是在金融海嘯下,「信用卡」、「分期貸款」這些詞彙都特別令人害怕。加上這隻股票的成交量又細,它的股價就很輕易跌到了早前的3元。但其實仔細看這家公 司,它是由日本人管理的,風險管理做得相當不錯。另外,分期貸款跟供樓其實不同。分期貸款供的是類似電視機之類的商品。Victoria聽說過有人會供不 起樓,但很少聽說斷供一部電視機的。

客戶碌卡多日常消費

信用卡方面,我認為很多擁有AEON信用卡的人,都是經常光顧香港吉 之島的顧客。既然是超市,那他們購買的物品,多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現時的經濟雖然是不景氣,但是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是不會受多大影響的。由此看 來,AEON的信用卡業務,也不會像大家想像得那麼差。因此,公司一公布如此業績後,消除了市場之前的憂慮,股價於短時間內,上升了近50%之多。

(筆者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王雅媛(Victoria)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曾勝出大學模擬投資比賽冠軍,現任職證券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8

2亿美元信用证融资“局”


From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hargecontent2.jsp?id=110265501&time=2009-09-26&cl=106&page=all


8月28日,以宁波知名外贸企业——中基宁波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中基)作为原告的一起诉讼,在宁波中院第二次开庭审理。被告是2008年10月因资金链断裂出逃的浙江余姚富豪史明。

  这不是一起孤立的案件。包括中基在内,在史明案的背后,至少有六家外贸公司、17份信用证牵连其中,几年来, 史明运用信用证融资手段获得资金达2亿美元以上。除信用证诉讼外,随着史明资金链的断裂,其下属公司已诉讼缠身,至今,宁波、余姚、上海、杭州和合肥等地法院,已先后受理相关诉讼80起以上,涉案境内外银行超过14家。

  史明是继牟其中案、济南轻骑张家岭案、中盛粮油案之后,又一个跌倒在信用证融资上的民营企业家。事实上,假借贸易之名,从境内外银行套取信用证资金,施之于各种实业投资,在经济下行周期身败名裂,已经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反复上演、推陈出新的经典桥段。

  在史明信用证案的背后,是一条由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外贸公司、国储局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搭建的扭曲的融资链条,在彼此的默契当中,责任和利益被分担,风险却并未因之化解。而这一切,最终构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原罪。

  2009年9月18日下午,史明的妻子杨琼在电话里对《财经》记者唉声叹气。

  据一位知情人介绍,一年前,史明远遁海外,而杨琼仅在国内躲了起来,后来“被带了回来”,现在取保候审。

  年届半百的史明,此前掌管着余姚市知名度颇高的企业——浙江宝诚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宝诚)以及数家关联企业。按照一位生意伙伴的形容,其人“看上去挺质朴”。

  1999年和2002年,史明和杨琼在余姚成立从事塑料贸易和销售的公司——余姚市锦湖化工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宁波市锦湖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 锦湖)和余姚市鸿昌塑化贸易有限公司。到2006年,锦湖及其关联企业总销售额突破15亿元,“成为余姚中国塑料城里数一数二的明星企业”。

  2002年12月,史明创办宝诚,出任董事长;杨琼任总经理。该公司总投资2亿元,两期冷轧工程分别于2003年5月和2008年6月竣工投产,总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随着事业的发展,杨琼以女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光环”:余姚市政协委员、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全国杰出创业女性……

  根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的统计,2008年,宝诚生产不锈钢冷轧宽板15000吨,销售额17.88亿元,列宁波市百强企业第56位。不过,这一产销数字均截止到2008年11月——史明外逃直接导致宝诚停产。

  一位正在起诉宝诚的外贸公司高管回忆,史明出逃正值2008年国庆,“当时发生全球金融风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我们的七天长假期间,国外铜价天天跳水,史明的资金链断裂,只能逃跑。”

  同时逃跑的还有不少人,其中之一是史明的得力下属、宁波保税区盛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盛通)的法定代表人俞之鹏。

  “长假结束后,电话就联系不到人(俞之鹏)了。”一家商业银行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最初发现问题是因为有外贸公司有所察觉,盯着俞之鹏,发现他出逃。

  此后,各家银行和外贸公司纷纷行动,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对史明公司的资产实行诉前保全。

  俞之鹏则在出逃数月后最终到案,目前也处于取保候审状态。《财经》记者多次与俞之鹏电话联系,但他表示眼下关于案件情况“什么也不能说”,仅确认盛通已经解散。

  然而,铜既非锦湖的销售产品,亦非宝诚不锈钢的生产原料,为什么史明等人会因为铜价大跌而出逃呢?

祸起信用证融资

  8月28日,与史明有关的系列诉讼案中,由中基作为原告的一起诉讼,在宁波中院第二次开庭审理。

  庭审现场,原告和被告都排出了强大的律师阵容。长达八个小时针锋相对的法庭质证,逐步揭露出了史明信用证融资的手法。

  2004年,俞之鹏向史明转述了一个“结构性融资方案”,即在境外注册离岸公司,并通过开具远期信用证融资。俞之鹏到案后交代,这个方案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imited,下称澳新银行)上海分行。

  此后,史明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地注册了多家离岸公司,但法定代表人并非他本人,而是余姚的数位古稀老农。知情人说,“这些人里有史明公司看门或者烧饭的人员,史明把他们的身份证拿来注册公司。”

  根据公安机关掌握的材料,这些公司在澳新银行上海分行(下称澳新上海)开户时,澳新银行的业务人员曾确认开户资料为本人签署。

  接着,史明通过旗下的盛通、锦湖等公司或直接、或委托各地的外贸公司代理,从离岸公司进口电解铜,并申请开立90天的远期信用证,自买自卖,目的即是融资。

  因此,中基起诉对象包括:史明控制的离岸公司之一、注册地在美国的永联贸易有限公司(Forever Link Trading Ltd.,下称永联)、盛通和澳新上海;此项交易的信用证开出行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分行(下称宁波农行),则作为有重大利益关联的诉讼第三人。

  开庭过程中,澳新上海的代理律师详细叙述了信用证融资的过程:

  第一步,2008年8月15日,(由史明控制的)盛通与中基签订委托代理进口合同,进口电解铜;第二步,中基与(同样由史明控制的)永联签订进 口买卖合同,并向宁波农行申请开立信用证;第三步,宁波农行开立金额为343.33万美元的信用证,并通过澳新上海通知受益人永联;第四步,永联向澳新上 海交付相关仓储单据,澳新上海审单后付款,并将单据交付农行要求承兑……

  如果交易顺利完成,应该还有第五步,即信用证到期后,宁波农行向澳新上海付款,并放单给中基;中基向宁波农行付款,并向盛通收取相应款项。但由于史明案发,交易没有走完全程。

  一般而言,要获得国际信用证,申请企业需要向开证银行缴纳10%-15%的保证金,从而获得剩余的85%-90%的流动资金,而信用证的期限一般在三个月左右。正是这从开证到付款中间的三个月时间,可被套现企业用来打资金腾挪的时间差。

  另一家涉及此事的外贸公司高管向《财经》记者进一步解释说,史明可以每月开立一张信用证,1月信用证款项用4月的贴现款还,2月的用5月的还, 依此类推,就相当于一直有一笔流动资金在手里,他可以拿去投资,赚取利润。“只要最后能够付出钱把所有到期信用证的窟窿填平,剩下的利润就是‘空手套白狼 ’所得。”

  不过,史明并非简单地打时间差套取在途资金。他的操作远为激进,是通过虚构贸易扩大开证规模,进而扩大融资额度。

  就这样,几年时间里,史明的相关公司通过信用证融资超过2亿美元。不过,要扩大融资规模,必须要虚构大量电解铜进口交易,而这绝非史明一人独立可以玩转的游戏。事实上,在这一类交易背后,是一串环环相扣、普遍存在的利益链条。

国储漏洞

  曾因雇员刘其兵违规操作,在2005年爆出期铜交易大案的国家物资储备系统,这一次又显露出监管漏洞。

  史明案发后,经公安机关查证,史明进口的电解铜储存于国家物资储备局上海七处(下称国储七处)的仓库中,总量不过2834.1吨,即使按2008年国际铜价峰值8940美元/吨计算,总金额也不超过2600万美元。

  2600万美元的贸易基础,如何能开出价值2亿多美元的信用证?其奥秘就在于仓储环节。

  此前公安机关的取证和8月28日激烈的庭审表明,这2800多吨电解铜的原始仓单是由荷兰世天威仓储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下称世天威)出具的,货物进口后储存在世天威租借的国储七处仓库内。一位名叫张丽萍的国储七处科级干部,扮演了虚增仓单的关键角色。

  一家涉案外贸公司的高管告诉《财经》记者,宝诚的不锈钢生产并不需要电解铜,把它进口后放在国储局仅仅是作为融资工具使用。史明的做法是通过反 复分拆虚构仓单,以一笔铜为标的物反复融资,放大资金杠杆。“如果他什么都没有,谁会跟他做生意啊?一般外贸公司都要去看货的,如果没有东西,故事就编不 下去了。”因此,这些电解铜宝诚不会对外销售,都表现在仓单上。

  “我们办完手续,把仓单变成入库单,国储七处应该把仓单放在保险柜里,但张丽萍偷偷拿回去给了宝诚。宝诚就跑到世天威那里去拆分仓单,比如原来的仓单是100吨,现在拆成80吨和20吨两张。宝诚拿着新的仓单又去找别的外贸公司开证融资。”上述外贸公司高管称。

  俞之鹏此前的供词也显示,“货权是关键,只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才能不断地循环开证。如果被银行或者外贸代理公司控制,我们就无法运转,资金链也无法维持。”

  前述外贸公司高管表示,一般来说,货物存在国家物资储备局,就相当于把钱存在银行,很多外贸公司和银行就会麻痹大意,不去现场验货。史明等人就是抓住这一薄弱环节,通过收买国储职员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

  借此手段,史明手中的2834.1吨电解铜现货,经过140多次拆分、换单后,被放大成3万余吨的仓单;而多数外贸公司取得的入库凭证,早已是废纸一张。

  史明出逃后,张丽萍眼见情势不妙,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后,她因涉嫌受贿罪名,被上海公安机关逮捕。目前,张丽萍、杨琼、俞之鹏等人的刑事案件均处于侦查阶段,相关犯罪金额还未有定论。

  在张丽萍报案的同时,在浙江、安徽等地,察觉到出了问题的多家外贸公司和银行也纷纷向各地公安部门报了案,此事也引起了公安部有关部门的直接介入,最后由浙江省公安厅牵头负责案件的侦查工作。

最后的稻草

  通过不断开立信用证,新债还旧债,史明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巨额融资。据相关人士回忆,史明所获得的信用证及其他融资,过去多被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及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并从中获利。

  然而,这一暗箱操作、缺乏充足资本金支持的营业模式,其内在脆弱性在遭遇市场逆转时暴露无遗。

  2008年9月26日起,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出现连续下跌。9月29日至10月3日共下跌11.29%,整个10月铜价更是从6360美元/吨狂泻至4099美元/吨,暴跌35.55%。此时,史明必须面对外贸公司要求追加保证金的压力。

  根据此案相关外贸公司的业务人员介绍,其与盛通签订的委托合同条款为:先支付20%的保证金,另外国际铜价每下跌5%,盛通须追加5%保证金。这个规定是为了控制外贸公司的风险敞口,防备委托人因铜价下跌弃货。这一条款,也正是史明的信用证融资方案的一大隐忧。

  “这是行业惯例。”前述知情人说,2008年国庆长假之后,确实有多家外贸公司都在试图联络史明公司追加保证金。

  但此时的史明资金链已然断裂。据接近案件的司法系统人士介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其主业不锈钢的销售受到需求萎缩的困扰,而同期国内银行业普遍收紧银根。此外,当时连浙江最为发达的民间借贷都处于行将崩溃的状态。以上种种因素,意味着史明的所有“财路”都被断掉。

  另一方面,据开证银行方人士介绍,公安机关对澳新上海取证后得知,由于金融危机,澳新银行出现资金短缺,停止对史明实际控制的离岸公司进行贴现或出口押汇,导致史明的资金链断裂并最终出逃。

  据《财经》记者了解,牵涉进史明案的外贸公司共有六家,除了中基,还有三家宁波的大型外贸公司——宁波雅戈尔国际贸易运输有限公司、宁波海田国 际贸易有限公司、宁波宁兴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而开证行除了农行,尚有工行、中行、招商银 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

收拾残局

  由于政府介入,宝诚已于2009年6月恢复生产,正在推进重组。宁波和余姚市政府已成立宝诚资产重组小组,协调银行和各外贸企业的债务问题。

  这一小组的法律顾问徐敏告诉《财经》记者,偿债资产主要是宝诚旗下的一些非生产性的附属公司及房产,因而不影响正常生产。目前资产评估和配比的工作已经完成,进入实施阶段,银行和外贸企业的清偿比率都在七成左右,将通过资产拍卖和转让等方式完成清偿。

  9月10日,《财经》记者在宁波中院看到,原定于当日开庭的七起以银行为原告的民事诉讼,均以被告缺席为由作罢。宁波中院方面人士表示,“不会开庭了,因为这些债务问题在当地政府介入后,各方已基本达成重组意见。”而还未开庭的另一些相关案件,“也是同样处理”。

  不过,各外贸公司对宝诚及其关联公司的诉讼还在进行。宁波中院的工作报告显示,此案涉嫌欺诈的信用证有17份,案发后法院对信用证项下的3亿多元资金及时裁定中止支付。但无论止付与否,相关外贸公司均在向史明公司追讨损失。

  对于已付汇的外贸公司,信用证流程已完结,与银行无关,其主要诉求是追回真实货物。其中一家外贸公司高管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在该公司开立的 信用证项下共有996吨货物,目前2800多吨电解铜依然躺在国储七处的仓库里,国储七处的几百亩土地和几千万银行资产也被诉前保全。“既然盛通的人找不 到了,我们就找国储,不仅要把货拿回来,还要赔偿损失。”

  相对来说,像中基这类未完成信用证流程的案子要更复杂一些,因声称受到欺诈,中基首先要求终止信用证款项的支付。官司的胜败,将最终决定是由澳新上海还是由开证行和外贸公司承担损失。

  值得关注的是,史明系列案中,代理进口方的开证行涉及多家国内银行,但代理出口方的只有澳新银行一家,目前澳新银行必须应付十几桩民事诉讼。

  有知情人士透露,根据公安机关的记录,这几年澳新银行通过与史明的这种合作,赚取了上亿元的收入。

  多位涉案人士称,澳新银行因此案已辞退了相关员工。

  最近,曾经手中基和史明公司这些涉案业务的澳新上海商品和贸易融资部总监蒋嘉筠,已从澳新上海离职,调任澳洲总部。9月24日,《财经》记者致电人在澳大利亚的蒋嘉筠,她回应表示“已不插手此事”。

扭曲的融资

  史明并不是以虚假贸易进行信用证融资的发明者。

  从20世纪90年代的牟其中案,到21世纪初的济南轻骑张家岭案,再到2008年频发的中盛粮油案、纵横集团案、华联三鑫案等,手法均大同小异。

  8月28日庭审中,盛通的代理律师指出,在信用证交易过程中,交易各方均可获利。开证的外贸公司可收取1%左右的代理费及20%左右的保证金; 开证行在信用证额度范围内,向开证公司收取开证费用;议付行(即对信用证下单据进行贴现的银行)则收取90天的贴现利息和手续费,合计约1%。

  正是这些利益,为企业利用信用证融资提供了方便之门。

  “为什么不用信用证?即使自己有钱也要用啊,这相当于间接融资。”一位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如是表示。作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的信用证本身无可厚非,企业用以间接融资也是灵活使用资金的表现。然而,当其异化为纯粹的融资工具,甚至虚构交易,其背后的动因就值得深究了。

  一位银行国际业务专业人士认为,民营企业通常只能拿到六个月至一年的流动资金贷款,无法获得长期项目贷款,使其融资压力加大,不得不采取其他变 相融资的办法。金瑞期货分析师郭勇则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银根紧缩,企业在国内无法进行正常融资或融资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

  但是,信用证融资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稍遇风吹草动就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据公安部门相关人士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信用证融资相关案件进入“高发期”,这在浙江等沿海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上述银行国际业务人士反问,为什么一套并不新鲜的骗术,每隔几年就会引发大案?从银行的风险控制角度和银行监管角度,难道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吗?

  与此同时,这些缺少真实贸易基础的信用证融资,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国内相关产业。

  江铜集团财务总监甘成久为《财经》记者分析了利用铜进行信用证融资的四大优点:一是在国内的需求充分,且不易被替代;二是流动性好,容易变现;三是储存性好,不易变质减损;四是单体价值高,运输便利。

  “除了铜,其他大宗商品,如钼、镍、锌、PVC、PTA等,也常被用来进行信用证融资。”甘成久说。

  郭勇认为,由于电解铜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其进行信用证融资不会对现货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但在2008年,利用锌和PTA做信用证融资就对现货市场有很大冲击,“因为这些产品在国内本来就供大于求,用于信用证融资以后,国内供给加大,更加剧了现货价格的下跌。”

  9月24日,澳新银行的中文网站仍然在推介史明案中出现的“结构性出口贸易融资”(Structured Trade Finance)产品。该行一位贸易融资经理对当日来电咨询的客户表示,这一产品现在主要针对包括铜在内的有色金属产品。他特别指出,这一产品是针对不同 客户“量身定做”的,并向客户提出构建离岸公司以实现信用证“双平台”操作的建议。当客户想进一步了解“双平台”为何意时,他不愿在电话里详谈,希望能面 见客户。

  在采访史明案的过程中,澳新上海对《财经》记者的相关问题回应称,由于案件尚在进展之中,对此事不予评论。

  此时,隐身海外的史明,仍在密切关注宝诚重组和相关案件审理的进展。一位知情人告诉《财经》记者,只有等杨琼在国内和相关部门谈好“条件”后,史明才有可能回来。■

资料

信用证融资大案一览

南德集团牟其中案

  1995年8月15日至1996年8月21日,南德经济集团与香港东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香港 东泽)勾结,委托湖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下称湖北轻工)与香港东泽订立虚构的进口货物合同,并取得交通银行贵阳分行对合同的“见证意见书”。此后由湖 北轻工在中国银行湖北分行骗开以香港东泽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共计33份,议付31份,获取总金额7507.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3亿元)。

  此案造成湖北中行实际损失3549.9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4亿元)。

  1999年2月8日,公安机关以涉嫌信用证诈骗罪逮捕南德经济集团总裁牟其中。后者以信用证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济南轻骑张家岭案

  1995年5月至1999年6月间,中国轻骑集团以进口摩托车零配件名义,与山东鲁峰有限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循环开立信用证进行融资,先后在济南、青岛、上海等12家银行骗开信用证294份,开证金额折合人民币40亿余元,给银行造成损失折合人民币7.9亿余元。

  2009年2月11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中国轻骑集团犯信用证诈骗罪,判处罚金1000万元。

  中国轻骑集团原董事长张家岭犯信用证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与所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偷税罪合并,决定对其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中盛粮油王伟案

  2007年前后,宁波商人王伟利用其控制的公司,以进口棕榈油为名向代理商借用信用证额度,获得贷款后,指定将进口油运送存放至其实际控制的企业——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中盛粮油),然后转卖套现资金。

  其后,王伟利用粮油进口船期与三个月信用证贷款期的时间差,将信用证套现来的资金在宁波进行短期放贷,获取高额利息。随着浙江民间融资链条的收紧,王伟的高利贷出现大量坏账,不足以偿付信用证贷款,便通过盗卖存在天津中盛粮油仓库中的棕榈油进行资金周转。

  2008年6月中旬,王伟通过亏本的棕榈油进口业务获取信用证套现事发,受害者遍及全国几十家进口机构,总案值高达10亿元以上,被称为“全国粮油第一案”。事发后,中盛粮油被大连商品交易所取消交割仓库资格。

  2008年7月25日,浙江省公安机关抓获王伟,并以涉嫌合同诈骗罪依法对其实施刑事拘留。目前该案尚未作出一审判决。

  资料来源:本刊实习记者王璇根据公开报道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8

全台農漁會信用部平台大整合 詹庭禎、劉松齡力拚農業金庫獲利

2010-7-5 今周刊





在金融風暴的谷底接手燙手山芋,詹庭禎和劉松齡連手把虧損上百億元的農業金庫重新擦亮招牌。這家全台擁有三○一個通路的最大金融機構,今年可望開出十億元 獲利,迎接黑暗後的第一道曙光。

撰文‧徐介凡

六月二十八日,農業金融局局長詹庭禎與農業金庫董事長劉松齡興奮地攜手宣布,農業金庫即將正式啟動整合全台三○一家農漁會信用部的平台,隨著未來代收業 務、ATM等金融系統的完成建立,不僅今年就可望繳出上看十億元獲利水準,未來更有機會挑戰每年都出現獲利倍數成長的目標。

不過就在不久之前,二○○八年詹庭禎與劉松齡才扮演救火隊,當時的農業金庫幾乎只剩一口氣在,包括投資雷曼兄弟債券以及投資玉山銀行發行的CDO︵債務擔 保憑證︶與CBO︵債券抵押受益證券︶,總共造成超過百億元損失,兩人接手後,從頭開始,為求獲得農漁會股東諒解,並懇請持續增資藉此改善體質,一步一腳 印走遍全台農漁會,卻也因禍得福,最終不僅獲得資金挹注,更因此得到最佳切入點,藉機大力宣傳整合平台對於農漁會的重要性,化危機為轉機,順利完成建構。

劉松齡表示,相較於全台擁有最多二九九家分行據點的合作金庫,農業金庫整合平台的據點不但有一一五四個,市占率達到二四%,而且還有集中在中南部為主的據 點,可以補強以北部為主的銀行通路,藉此爭取更多合作機會與空間。

回憶建構過程,詹庭禎表示:「農漁會信用部就像燕群,方向雖然一致,但每一個單位都是主體,想要全部都整合起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每個信用部 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以及各自的獲利來源,一經整合後,反而可能造成獲利損失等情況產生,意願自然低落。

詹庭禎進一步分析,主管金融業務的農漁會信用部,過去一直想和銀行、中華電信等機構洽商代收業務,「但一個區也不過才三、四十個據點,對方甚至連談都不想 談!」但隨著平台業務架構完成後,據點增加下不僅談判空間大幅提升,讓信用部可拓展業務範圍,對擔當整合者角色的農業金庫而言,獲利能力亦可望明顯提升, 絕對是三贏局面,也因此爭取到所有人的支持。

儘管整合平台並非扮演如銀行分行的角色,所能從事的業務有限,但詹庭禎強調,「農漁會信用部在當地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未來肯定大有作為。」由於農漁會多以 鄉鎮地區農、漁民為主要客群,民眾多半不喜歡與銀行往來,客戶基礎相當扎實,這正是農業金庫的最大發展利基。

「體質改善重回獲利之後,未來前景一片樂觀。」農業金庫獲利能力已明顯展現,未來金融產品等業務範圍逐漸擴大,勢必大有可為,目標民國一○一年包括資訊、 金流等整合平台可完成建構,成為重要的獲利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43

过度营销成CSR大忌 反噬企业信用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608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8

辜濂松倚重三十六年的台灣信用卡教父 鐵血將軍羅聯福 六十歲再戰中國

2011-1-31  TWM




二十年前,中信金副董事長羅聯福領軍中信銀打敗花旗登上台灣信用卡龍頭寶座;如今轉戰大陸金融市場,年過六十的他不但戰力未減,更準備靠著這股鐵血執行力,帶著子弟兵再起風雲。

撰文‧徐介凡

如果說,台灣銀行業未來發展的黃金十年在大陸市場,那麼,左右著台灣最大消金銀行龍頭中國信託商銀,登陸一役成敗的關鍵人物,就是被辜濂松倚重長達三十六年的老臣,人稱信用卡教父的羅聯福。

今年初,羅聯福便將卸下中信金董事身分,轉換跑道出任中國事業總執行長,並兼任經營決策委員會主席。由此可見羅聯福在辜濂松心中的分量,不但兒子辜仲諒出事時,要靠他坐鎮穩定軍心,在對岸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上,開疆闢土也得仰賴他。

「老闆交代的任務,老羅(羅聯福)總是能夠使命必達。」前中信銀個金總經理尚瑞強指出,羅聯福的表現能被辜濂松肯定,進而賦予重責大任,絕非偶然。

要 求員工,加倍要求自己尚瑞強回憶,一九九一年剛進中國信託當行員時,正好碰上羅聯福與花旗銀行爭奪台灣信用卡龍頭的年代。他說:「我做行員,一個月業績是 三十張,老羅業績卻超過一百張。」身為總指揮的羅聯福,傾盡所有員工之力衝刺發卡量,做不到的人就得被檢討,自己卻也毫不馬虎,將士用命下,不但業績每年 都打敗花旗,更在短短十年時間,帶領中國信託信用卡張數從不到四十萬衝破五百萬張,在金融界一戰成名,被辜濂松重用至今。

羅聯福貫徹拚績效的執行力,一點也不打折扣,而且早從二十幾年前當台中分行經理時,就已聲名遠播。

據 友人透露,有一次前去台中分行拜訪時任經理的羅聯福,友人在門口抽菸時,不小心把菸灰彈到了一名正在掃地的老伯腳上,連聲抱歉之際,只聽老伯淡淡地說: 「如果你真的覺得抱歉,那就找我辦張信用卡吧。」友人一聽感到不可思議,立刻追問:「怎麼連你也在推信用卡?」只見老伯轉過頭去,手指銀行門口說:「裡面 老大(羅聯福)規定的,一天拉不到兩張業績,第二天就要走路。」這段故事,每個羅聯福的子弟兵,都有切身經歷。

包括仲躋偉、陳昆德、詹文虎、袁耀璋等,曾經或正在大陸本國銀行任職信用卡部門最高主管的「一把手」,全部都是跟著羅聯福長大的子弟兵,經歷過最嚴格的績效壓力成長,卻也與羅聯福建立起最緊密的感情。

力 拚業績,吃飯不忘推銷「老羅帶人帶的是心,他做不到的,從來不要求我們做。」一位子弟兵回憶,一九九一年時,羅聯福與廣告公司開會討論一支電視形象廣告, 就算已經做到信用卡部門最高主管,面對企畫助理也毫無長官的架子,羅聯福面露微笑遞上一張名片,附帶一張信用卡申請書,十分禮貌地請對方考慮申辦一張中信 的信用卡。

不只如此,羅聯福連吃飯也不忘拚業績。有一次,他帶同事去老字號的銀翼餐廳聚餐,結帳時發現沒有提供刷卡服務,羅聯福便立刻去找 老闆,大力推銷使用信用卡結帳的好處,礙於羅聯福上門用餐,不好意思拒絕,老闆笑著答覆:「我會好好考慮看看。」沒想到隔天羅聯福立刻就派相關業務同仁上 門拜訪,老闆在羅聯福的誠意感動下,也爽快同意加入簽約店家。

透過羅聯福不斷以身作則,每個子弟兵不但對於高業績壓力從無任何埋怨,就算後來各奔前程,任何人回到台灣,第一件事情總是找羅聯福見上一面。

深厚的情誼,不但替羅聯福帶來了大陸金融市場的第一手情報,他們在對岸打下的人脈,也成了羅聯福未來帶領中信銀登陸發展時,最珍貴的資產。

「跟老羅做事的壓力雖大,但卻能成長最快、學到最多。」曾任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市場總監的詹文虎就指出,只要羅聯福在開會時提出來要做的事情,不論反彈聲浪再大,也一定要執行。這股鐵血的執行力,也讓許多中信銀的內部高階主管,以「民主式的獨裁者」形容羅聯福。

一 經決定,絕對徹底執行一九九三年時,羅聯福曾經提出將卡友權益手冊拍成錄影帶寄給客戶,提升服務創新的想法,但考量包括拍攝、購買錄影帶,郵寄等成本,開 銷少說數億元,而且還得想辦法克服信箱可能塞不進去的問題,萬一退件又得再添一筆成本,所有同仁都不斷提出反對意見,甚至連辜濂松也不認同。

「老 羅靜靜聽完所有人的想法,一下子兩個多小時就過去,然後他站起來跟大家講,開會不是來討論的,是要來完成的。」詹文虎苦笑說到,羅聯福一聲令下,要求一周 內提出製作方案,一個月內製作完成、寄送到客戶信箱裡,所有人也不敢再有雜音,立刻埋頭開始拚進度;於此同時,羅聯福也沒閒下,不斷說服辜濂松點頭,幾經 艱辛才獲得首肯。

最後順利執行完成,不但激勵當年信用卡發卡量成長超過三成,中國信託更因這個業界首見的創新服務,獲財政部頒發最佳關懷客戶獎,而當時為了這個案子拚到沒日沒夜的同事,沒有一個人有抱怨,從此羅聯福帶人帶心的風格,在中信銀有口皆碑。

「你 別看老羅做事情很衝,他其實很龜毛,對事情追根究柢到了極點,有夠難搞!」一位中信銀高層透露,羅聯福非常注重細節,不但開會動輒長達六、七個小時,很多 小主管就可以決定的事情,像是信用卡帳單、DM上印製的用字遣詞,關心客戶的英文該用touching還是considerable,也時常被羅聯福挑出 來在會議中辯論多時。

只要同意,一定力挺到底但是,這個難搞的羅聯福,卻也是下屬眼中「最有guts」(擔當)的好主管,只要他同意,一定 力挺到底,「任何事情只要過了老羅這一關,就不用擔心上面不准,因為只要批文沒過,老羅就會立刻衝上去跟老闆Fight!」據資深員工透露,早年曾有中國 信託贊助迪士尼的提案,羅聯福認為有助於提升年輕族群認同,並且建立活力形象,便立刻下令執行;沒想到,最後上級認為卡通與銀行專業形象不符,批文回覆不 准,羅聯福便馬上拿著批文去找辜濂松,經過多次溝通後順利過關,也讓員工欽佩羅聯福的敢作敢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一次,老羅即將征戰大陸市場,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羅聯福曾說:「強敵環伺的中國市場才好玩,打這種仗才過癮。」這位年過六十的台灣信用卡教父,是否能在對岸寫下新的一頁,令人期待。

羅聯福

出生:1950年

現職:中信金副董事長

經歷:中信銀董事長、中信金總經理、個金執行長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

桃李滿天下

——羅聯福的子弟兵

人名 曾任要職 現職

仲躋偉 中國招商銀行

信用卡中心總經理 支付寶高級經理

陳昆德 中國平安銀行

行長 中國招商銀行

財富管理總監

詹文虎 中國建設銀行

信用卡市場總監 大哿國際執行長

袁耀璋 中國信託商銀

信用卡處副總經理 北京銀行信用卡中心

總經理

張智銓 中國信託商銀

信用卡處處長 中國信託商銀

資深副總經理

薛承雄 中國民生銀行顧問 金融研訓院大陸金融顧問

李國同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中國信託金控

副總經理

張儉生 中國信託商銀

消金處長 富登金控中國業務

董事總經理

楊各露 同現職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許廷彰 同現職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5

沉寂信用債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87.html

 
   城投債、短融、可轉債連續低迷,信用債市場幾近停擺,卻是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已處熊市之末

記者 張宇哲

 

 

  「下半年,市場的特點就是冷,刻骨銘心的冷。」一位債市交易員如是評價信用債市場。一則在圈內流傳的故事是:短期融資券還沒發完,就到期了。

  在多位受訪業內人士看來,造成此局面的誘因是城投債,一級市場近乎停擺,二級市場成交低迷,這是近期城投債市場的寫照。城投債以企業債為主,而信用債市場還包括短期融資券(下稱短融)、中期票據(下稱中票)、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市場等。

  9月14日,云南省的公告姍姍來遲,稱暫緩云投集團資產重組。這一重組,原本直接引發了市場對城投債違約風險擔憂(參見本刊2011年第28期「云投事件衝擊債市」),拖累整個信用債市場持續不斷低迷。

  信用債市場已跌入2008年底部,債券收益率在進入8月下旬以後普遍回升至歷史較高水平。9月以來,AA及以下評級的短融、中票發行利率全面超 越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信用產品收益率出現罕見的全線跳漲,9月中旬與8月底相比,AA級1年期短期融資券收益率大幅上行34個基點至6.81%,AA+級 短期融資券收益率上行23個基點至6.30%,AAA級品種收益率上行16個基點至5.79%,重點AAA級5年期中期票據收益率增長了10個基點以上, 達到5.64%。

  除城投債信用危機,近期更爆發出一系列不同於以往的震動事件。中石化擬發行300億元巨額可轉債的消息,引發可轉債市場巨幅調整;山東海龍短期 融資券一次被下調兩級信用評級,均前所未有。加之債市供給放開、保證金存款納入準備金繳存範圍新政利空影響,資金持續緊張的局面使得發行遇冷、需求仍然不 濟,多種因素疊加,令原本疲弱的信用債市雪上加霜。

  但這並未減緩債市發行步伐。「今年監管部門思路越來越市場化,以前是人為控制供給,現在供給控制放開了,就看市場的承接力了;不過,資金面這麼 緊,要一直等到市場調整到發行方覺得不划算時,供給壓力才會停止。」一位基金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現在無論是可轉債、城投債的表現,完全 是市場行為的平衡。」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信用債市場亦與2008年迎來債券牛市之前的情景相似,市場已經處於熊市之末。隨著通脹見頂,加息週期步入尾聲,債市即將度過黎明前的黑暗,迎來投資良機。「何時言底還難判斷,要有一個觀察期。」

城投債弱勢難改

  9月20日,7年期、15億元的海寧資產企業債發行。這是近三個月來,城投債市場迎來的第二隻新債,頗令市場驚訝。

  在7月城投債信用危機之後,於8月18日發行的第一隻城投債11株高科(公司債),發行頗為艱難,上市首日即跌破面值,且成交逐日慘淡。中金公司報告認為,這顯示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情緒不僅沒有緩和,而是繼續惡化。

  由於需求不濟,券商仍包銷了部分海寧資產公司債,但發行價格7.82%,與一個月之前發行10億元的11株高科債的發行利率接近。「這個價格太低了,這一個月間二級市場的估值已經上行50個-60個基點,但海寧資產的發行價卻仍停留在一個月之前。」一位市場人士稱。

  多數受訪市場人士認為,雖然云投事件警報暫時解除、城投債出現違約的可能並不大。但是,基於其信息並不透明、流動性較差且稅後收益率與企業債相比無優勢,加之短期資金面進一步趨緊,債市還將整體延續弱勢格局,在一級市場能夠受到有效需求的承接前,城投債仍弱勢難改。

  儘管近期組建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的計劃暫緩實施,10云投債被評級機構移出觀察名單,評級下調風險得到解除。這無疑是一項利好,但城投債發行和銷售仍然困難。

  財富證券分析師陳鵬認為,7月城投債信用風險事件加深了市場的風險意識,促使投資者重新反思。此前市場對城投債認識並不一致,大型機構堅決拒買城投債,而一些中小型的投資機構則易被城投債的高息所吸引。

  「儘管城投債有政府支持,未必比現金流緊張的企業債風險更高,但大家都不敢碰城投債,寧願拿企業債,是因為企業債信息披露更透明,更容易判斷風 險。」一位嘉實基金人士表示,儘管城投債供給並未停止,但其先天就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充分、發行仍是政府決策,定價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化。

短融降級事件

  城投債陰霾未散,銀行間債市的短融和交易所債市的可轉債市場,也正在發生大幅調整和震盪,投資者理念均面臨深刻轉變。近期「山東海龍評級被降事件」在短融市場引發不小的震動,也被視為推動國內評級業乃至債券行業更加市場化的重要標竿。

  2009年至今,債券信用評級向上遷移的現象非常普遍。市場人士紛紛質疑,一些地方的全年財政收入明顯不足以還息的情況下,城投債的信用評級仍 然很高。「從2008年底金融危機之後到現在,中國經濟仍處在較弱的週期中,但很多企業的原有評級不斷被調高,這種情況非常不正常。」招行投行部副總經理 鄭新盈強調。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服務董事廖強亦認為,一個經濟體如果整體在改善時,上調評級往往比下調評級多;但當一個經濟體在經濟衰退期時,應該看到評級下調比評級上調多。

  降級終於來了,卻不是風聲鶴唳的城投債,而是一向被認為風險較低的短融。9月16日,聯合資信評級公司將陷入虧損已一年半的11海龍CP01的 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調降至A-,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並將存續中的短融11海龍CP01的信用等級由A-1調降至A-2。主要理由是經 營壓力加大、債務負擔重、業績大幅下滑、公司管理層變動大,股權變更問題尚未落實,且因違規問題接受監管部門調查,均對其發展形成較大不利影響。

  此前,由於短融期限較短,投資者一般不擔心發行人在一年內有問題。山東海龍卻成為目前債券市場中信用評級最低的發行主體。據財匯金融分析平台統 計,截至9月17日,存量538只短融產品中,11海龍CP01是惟一一個評級為「A-2」的短融,其他全都是「A-1」。為了便於發行,一般承銷商(銀 行)要求發行短融的公司主體信用評級都在A以上,此前評級公司給出的信用評級最差的也是A+。

  市場人士認為,這次降級將直接導致低信用等級債券的信用利差進一步擴大,而目前短融的利差水平已經顯著高於歷史均值,並且仍在隨收益率的上行而擴大。

  有投資者擔心,該信用評級調降事件會給信用債市場帶來較大衝擊,甚至會出現7月初城投債的信用危機。

  但多數市場人士認為「山東海龍事件」衝擊有限。因為11海龍CP01主體評級原來為A+,在整個信用債市場中已屬於較低評級。該品種投資者一般都是中小機構,發行和投資規模都有限,而銀行間債市主力主要是大型機構,所以影響面非常有限。

  「在目前弱勢環境下,突然有一隻發債主體評級被一次性下調兩個等級,的確會引起市場較大的關注,但並不會如雲投事件,會對債券市場造成新一輪信用衝擊,市場也不會對評級下調作出過度反應,不過會改變投資者的固有觀念。」一位交易員稱,也許以後市場將適應垃圾債券。

  從市場表現看,僅有4億元存量的11海龍CP01亦並未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市場反應理性。「這亦會給以後評級機構的客觀評級起一個很好的示範效果。始終上調評級的做法,顯然不是行業發展的正常狀況。」一位評級公司人士稱。

轉債大震盪

  被稱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可轉債市場,8月底由於中石化事件而發生了一次巨幅調整。目前可轉債市場估值水平,已經下降到2008年以來的底部區 域。中國石化可轉債的這一再融資方案,令機構始料未及,被認為是此輪暴跌的導火索,打破了可轉債市場原有的估值體系,引發投資者「用腳投票」。

  8月29日,中石化公告稱擬發行300億元A股可轉債,期限為6年,票面利率不超過3%。此前,2月下旬中石化已在交易所市場上掛牌230億元中石化轉債,中石化再度推出轉債發行計劃,「相當於對原有轉債進行一次增發,在國內並無先例。」一位交易員稱。

  可轉債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通常情況下,多數發行人都會在募集說明書中明確有條件回售條款,即公司股票價格連續低於轉 股價格並達到某一幅度時,持有人可按事先約定的價格將所持債券賣給發行人,以此來保障投資人利益。自8月2日起,中石化收盤價一直低於7.68元/股,已 經觸發了轉股價修正條款。但由於推出二期轉債發行預案,意味著中石化將不會按市場慣例下調轉股價。由於以往多數是中小盤轉債,發行人本身並沒有議價能力。 中石化由於自身大盤股的市場地位,發行時並未設置回售條款,更沒有強制執行市場慣例的約束。

  中石化遂被投資者質疑「不遵守『潛規則』,不顧及資本市場承接力,進行低成本融資瘋狂圈錢」。

  目前,可轉債市場的總規模達到1200億元左右,其中中行轉債400億元、工行轉債250億元、石化轉債230億元,三隻轉債佔市場權重高達75%。市場擔心,兩大銀行及其他中小銀行,是否會仿照中石化,把轉債視為低成本再融資的常規工具,掀起新一輪擴容潮?

  隨即,多只轉債出現恐慌性下跌、甚至跌破面值,截至9月9日,已有8只轉債跌破面值,僅1只轉債價格在110元之上,可轉債指數跌幅超過9%, 成交量顯著放大,震盪幅度超過7月初。重倉可轉債的一些債券基金也叫苦不迭。「石化轉債已跌去10%,這些可轉債基金至少虧損數千萬元。」中信證券一位固 定收益部人士稱。

  「轉債投資理念和估值模式都將發生改變,投資者對於轉股條款的預期將重新評估。」多位市場人士表示。

  迫於市場壓力,中石化於9月12日晚間公告,根據公司2011年上半年度分紅派息實施方案(每10股派1元),石化轉債轉股價格自9月19日由9.6元/股下調為9.5元/股。石化轉債自9月9日至9月16日期間暫停轉股,9月19日起恢復轉股。

  「在綜合明年資本支出、待到期債務、平衡各種融資工具的成本之後,加上首期中石化可轉債比較受歡迎,我們才選擇發行轉債這一融資安排;向下修正 轉股價格是權利不是義務,但也不排除向下修正;明年行情漲上去了,可能就不需要向下修正了。」中石化有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未來我們也會考慮 平衡新老債券持有人的利益。」

  與世界上主要成熟市場相比,在國內已有十幾年歷史的可轉債市場,仍處於初期階段,可轉債作為一種兼具債權和股權性質的融資工具,並沒有成為中國 公司融資的主要工具,而且「千人一面」,並未體現出發行企業的差異;不僅期限短,大多在三至五年,利率也長期低至1%-2.5%之間,被投資者視為無風險 套利工具。「中國的可轉債市場原本就畸形,少有人關注可轉債的債信。這次剛好是一個修正的調整機會。」前述基金公司資深人士表示。

  在安信證券一位人士看來,此次中石化發行人和投資人的博弈,可謂精彩,深刻反映了市場的力量,「教育了機構投資者以後別那麼天真,憑什麼轉債的發行人保證你價格只漲不跌?市場自然會向合理方向修正。」

  財新《新世紀》記者陳慧穎、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1

票據貼現兩頭難做替代品國內信用證「走紅」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1026/2416300.shtml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一方面是信貸額度受限,讓商業銀行無錢用於貼現;另一方面是貼現利率高企,令一些企業無奈棄用票據。於是,不佔用信貸額度、利率又低的國內信用證業務,正成為部分中小銀行票據業務的替代工具。
「因為沒有額度,我們停止票據貼現業務一段時間了,」昨日(10月25日),一股份銀行上海某支行行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被我們冷落的國內信用證,現在正替代票據業務。」
對此現象,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一旦票據貼現利率降下來,估計國內信用證就會「好景不長」。
國內信用證業務流行
由於國家銀根收緊,監管部門對各銀行的監管越來越嚴,自今年7月起,銀行承兌匯票直貼價格直線走高,並在9月末一度達到13%以上,導致企業融資成本迅速增加。
對於一部分股份制銀行來說,銀行承兌匯票能帶來大量保證金存款,但由於一些有話語權的大中型企業拒絕承受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利率高企帶來的成本壓力,因此,部分中小銀行今年以來逐步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
一西部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總監表示,國內信用證,是授信銀行為了完成任務,在承兌貼現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幫企業出的一個變通的策略。最近3個月,其所在單位國內信用證代替國有股份制銀行承兌的總量超過10億元。
「如果年底之前承兌價格月息都在8(千分之八)以上,我們可能會考慮繼續使用國內信用證。」上述財務總監說。
另一位企業集團財務人員也表示,目前該企業和當地各家銀行都有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雖說此項業務還不成熟,但從各大銀行最近的態度來看,他們是有意要做大此業務,我們也會加大信用證方面的計劃,除非銀行承兌價格有實質性下跌。」
據業內人士介紹,雖然流程更為繁瑣,但國內信用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票據業務。但與銀行承兌匯票相比,信用證結算方式只適用於國內企業之間商品交易產生的貨款結算,且只能用於轉款結算,不得支取現金。
前述股份行上海某支行行長表示,國內信用證體現為代付業務,「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為申請融資的企業開立國內信用證,同時向其他銀行拆借資金,並向融資企業的交易對手支付資金,信用證到期我們回籠資金後再歸還其他銀行資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些銀行代付業務量增長快速。比如,去年末北京銀行代付規模48.7億元,今年6月末為130億元;浦發銀行去年末代付規模152億元,今年6月末814億元;民生銀行去年末代付規模243億元,今年6月末562億元。
不佔額度 但操作繁瑣
「部分缺乏信貸額度的銀行,以同業拆借方式取得資金放貸,比如國內信用證代付。」一股份銀行金融機構部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操作)既不佔用信貸額度又可以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
「國內信用證業務我們早已有之,只不過今年做得比較多。」滬上一股份銀行信貸人士說。
國內知名票據經紀公司上海普蘭投資公司近期一份調研報告稱,自1997年以來,儘管所有商業銀行都聲稱可開辦國內信用證。但到目前為止,僅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國內信用證業務形成了一定規模。究其原因,在於國內信用證操作繁瑣,同時不如銀行承兌匯票使用方便。
「一般國內信用證操作下來,企業需要承擔的成本約在7%~8%(年化利率),比票據低很多,」上述股份銀行金融機構部人士表示,「這也是國內信用證為企業所接受的原因。」
一股份銀行信貸經理則稱,(國內信用證)只能說是一些中小銀行在考核指標下的無奈之舉。國內信用證屬代付業務,但不佔用額度,還能有保證金存款,貸款利率也能為企業接受,所以雖然操作繁瑣很多,「我們也是只能硬著頭皮做」。
根據普蘭公司9月末對成都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股份制銀行成為當地國內信用證業務的主力軍。比如某股份制銀行,原先每年票據量保持40%~50%的增長,受到近期市場影響,客戶出票意願已下降較大,直接導致該行存款量的下降。
「所以,類似這些股份銀行,在目前這個階段,大量開國內信用證,是暫時取代承兌匯票的一種重要手段。」報告稱,另一家股份制銀行,雖然開票量近期萎縮50%,但信用證方面卻增加30%。
「替代品」能熱多久?
「國內信用證,實在是中小銀行的無奈選擇。」前述股份銀行上海某支行行長稱,主要還是看票據利率能否回落。
普蘭公司的報告也贊成上述觀點。報告稱,9月末隨著票據貼現價格的高企,貼現利率加上貸款利率,大部分企業的綜合成本目前已經達到18%以上。但作為目前主要的出票行業主體,鋼鐵,化纖,冶金等,它們的行業綜合毛利率分別在5%、8%、13%。
報告還稱,如果這些行業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繼續大量開票,企業生存將會非常困難,所以這些企業拒絕大量開票也在常理之中;反過來思考,這些企業又都是資金密集型的,如果它們不開票,將得不到貸款,同樣無異於自殺行為。
「企業和銀行無疑都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信用證業務便隨之誕生,作為在目前緊張環境下的一個替代品。」報告稱。
目前票據直貼利率已從高點回落。根據普蘭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昨日該公司發佈的直貼利率為8.5‰(月息)。「各家商業銀行前段時間對票據規模進行了調 劑,目前票據利率出現回落,就是規模在慢慢釋放跡象」,該公司一管理層人士表示,「但應該不會回到6的水平,大概在8左右徘徊吧。」
也有股份行交易員表示,目前政策面沒有明確放鬆信號,銀行受信貸監管仍然較為嚴厲,因此,票據利率難以出現持續下行的狀況。
另一股份行公司業務部人士也認為,由於信貸收緊的大趨勢沒有變,銀行業機構可用於收票的規模並不多,預計票據利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對一些中小銀行而言,國內信用證仍有繼續使用的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3

最後的信用卡「充值」

http://www.eeo.com.cn/2012/0204/22029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朱熹妍 王先生決定抽出十幾分鐘來做一件事情。他不厭其煩地進行了20次短信驗證,用自己的信用卡往支付寶賬戶裡充了1萬元現金。

他這樣做的原因則是為響應央行關於支付機構不得為客戶提供賬戶透支、現金存取和融資服務的新規,支付寶宣佈自2月8日起將關閉信用卡充值服務。

與此同時,更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開始宣佈關閉此類業務。

喊停

王先生從事銷售工作,他每年經常出差,飛機票都是通過支付寶在網上購買。支付寶的信用卡充值業務的關閉會給他帶來大額支付的不便。

據瞭解,支付寶目前對信用卡網上支付提供了小額支付和大額支付兩個通道。所有支持支付寶的商家都支持信用卡小額付款,但部分銀行信用卡對此有一定的額度限制,限額從300元到1000元不等。而通過信用卡大額支付沒有額度限制,不過商家需要通過支付寶審核後才能開通。

據悉,王先生等用戶對於信用卡充值功能的訴求,通常在於對那些並未開通大額支付能力的商家進行一次性千元以上付款。一旦功能關閉,這些並未開通專業版的普卡用戶,將再度面臨網上支付的限額問題。

類似王先生的個人用戶不在少數,他們習慣了信用卡充值再付款,這會減少很多付款時瑣碎的認證,並提高大額支付的成功率。

雖然無法改變支付寶的決定,但他們可以抓住這最後充值的機會,再應付幾個月。

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異常,支付寶方面對本報表示,並未發現近期充值流量有明顯變化。

「與其說這是一次商業行為,不如說是一次政府行為。」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1月5日,央行發佈《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對支付賬戶的開立實行實名制,「客戶不得利用信用卡透支為支付賬戶充值」,支付機構不得為客戶提供賬戶透支、現金存取和融資服務。

該辦法公佈後,1月9日,支付寶就發出以上業務停止聲明。「支付寶是首批國內首批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企業之一,也是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壓力 也最大。」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更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開始有所行動。近日,財付通也表示,現在已經不允許信用卡給財付通直接充值。

「原來這種先充值再付款的方式只能是一個過渡的,本身也不利於信用卡的網上使用。」支付寶公關人員朱健表示,如今停止該業務也是因為它完成了「歷史使命」。

影響

2月3日,支付寶官方微博公佈,「即日起,招行信用卡小額支付單筆額度從500元提升至2000元,每日額度以信用卡本身額度為準;除了日常小額網購購買外,如果要進行大額商品的購買,也可以選擇支持信用卡大額支付的商家,信用卡付款基本以信用卡本身額度為準。」

這與之前的商業銀行下調信用卡網上支付額度的趨勢背道而馳。「信用卡網上支付已經成為大眾習慣,誰也不會因為額度過低,導致用戶大量流失的。」一位 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中心人員預計,信用卡充值被喊停後,各大商業銀行都會對網上支付功能進行修改迎合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提升對第三方支付的平台的單筆額 度便是其中一項措施。

支付寶也在努力促成這一調整。支付寶方面表示,除了招行外,支付寶和其他銀行也保持有溝通,不排除其他銀行信用卡也有提升小額支付單筆或每日額度的可能。

此外,據支付寶方面透露,自2009年開始,支付寶就一直與各大銀行進行溝通合作,至今已與多家銀行達成大額支付合作協議。「在淘寶的天貓(T-MALL)、一些交易量大的商家或者合作方都是支持大額支付的。」支付寶公關部工作人員朱健稱。

有觀點認為,新規的出台將加速這種合作進程。同時,與銀行系統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將成為第三方支付平台領域競爭的最大優勢。

一些賣家則擔心,新規將帶來交易成本的增加。

淘寶上來自東莞的一位店家告訴記者,如果他經營的網店開通了信用卡支付功能,買家則用信用卡購買店舖內的商品,那賣家就要被收取1%的手續費。為了避免這一費用,賣家會勸買家通過支付寶充值購買。信用卡充值停止後,這種「繞彎」的方法也將失效。

同時,還讓他擔心的是,如果信用卡對支付額度實行差別對待,一些中小型商戶將更依賴於支付額度更高、方式更便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這讓我們必須選擇某一種付款平台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87

建商頭家死守信用 七十歲東山再起

2012-03-12  TCW




今年春節九天年假,台中裕國集團 總裁楊德根夫婦,前往杜拜旅行,但是這和年終出國犒賞自己辛勞的企業家不同,這趟遠行的起點,其實和一連串的恐懼有關。

故事,要從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說起。

六十一歲遭逢厄運十多棟建案被震毀,財產遭凍結

幾秒鐘的天搖地動,改變當時六十一歲,開始規畫退休的楊德根命運。如果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對十七歲就離鄉闖天下,從肉乾工廠小學徒開始,到橫跨證 券、建設、物流事業的企業大老闆,人生奮鬥大半輩子,終有所成的楊德根來說,從天而降的這份「祝福」,來的真是遲了些。

大地震隔日清晨,他旗下德昌建設在中部蓋的房子,十棟半倒、一棟後來被判全倒。一早,六點不到,他趕赴各地建案訪視受災住戶,由於位在台中市南區的「德昌 新世界」一樓下陷傾倒造成傷亡,楊德根旋即被限制出境,並遭凍結財產。

但,這只是引發楊德根面臨人生最大恐懼海嘯的第一道浪。

當年,這場台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強震,光是在台中市,半倒毀損的房屋就超過五千五百戶,也暴露建築結構安全的問題,但蓋樓的建商不是早已人去樓空,就是避不 見面,中部地區只有龍邦建設和德昌建設,極少數建商出面善後,與住戶面對面協商賠償事宜。

雖然一開始就選擇面對,但九二一浩劫對建築業帶來的衝擊前所未見,受災戶賠償處理過程,遠比想像中棘手。

他原本以為,大半輩子打拚的累積數十筆土地資產,足夠支付上千名受災屋主的賠償金,結果,實際狀況並非如此。

處理賠償又遇內亂員工信心動搖,連總經理也出走

雖出面與住戶談判協商,但其中一個社區大樓,三百四十一戶住戶當中,少數屋主不願接受建商協議的賠償條件,甚至聯合外部勢力施壓,主張四百萬購買的公寓, 應理賠上千萬元;經常,前一晚餐會上雙方承諾的條件,不到二十四小時就翻臉不認帳,「一樣是肉做的,人心的差別竟然這麼大,」他感嘆道。

歷經三十幾場協調會,進出法院十多趟,楊德根親自面對上千受災戶,承諾一定負責到底,但光是表達處理的誠意,無法化解住戶疑慮。不僅如此,他心頭上更大的 不安,是公司內部信心動搖,幹部接連出走。

一次,在前往住戶協調會的路上,對方放話要黑道鬧場,和他一同前往的幹部,心生恐懼怕被打,竟然中途就落跑;回到辦公室,連總經理也走人不幹。他說,抵達 協調會場,面對住戶時,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表達今天是來處理問題的,「存死去面對,兜抹驚!(有赴死決心,就不怕)」泛紅著眼眶,他重新回顧傷口。

然而,當恐懼海嘯迎面襲來,再堅強的意志力也難以抵擋。

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引爆,土地價格全面崩盤。從九二一以來這三、四年,楊德根在銀行的監管下,陸續賣地變現,籌措總計近五億 元的賠償金,他原本心想,只要資產淨值大於負債,守住銀行的信用,就有東山再起機會;但SARS讓資產縮水大半,手頭上一筆鄰近南區中山醫院的三千坪土 地,二十萬元買進的持有成本,十一萬元賤售成交,財富急速往負債的天平傾斜,眼看創業近半世紀的積累,不但要付諸流水了,扛在肩上的,還有兩百多名員工的 家庭生計。

多數人感到恐懼,是因為害怕失去曾擁有的一切,對出身農家的楊德根來說,感受更是深刻。

十七歲那年,他帶著十元從彰化溪湖搭客運到台中謀職,車資就花掉五元,「阮庄腳人,沒看過樓房,送貨的時候總心想,如果晚上能睡在樓仔厝下,抹知有多 好。」他第一份工作是在肉乾廠當學徒兼送貨員,第一桶金,是靠三年後和朋友合資開肉乾廠,夫婦倆做肉乾到午夜,凌晨三、四點出門送貨,騎腳踏車送貨到豐 原、南投,或搭夜車赴嘉義、屏東,胼手胝足累積下來的財富,創業一年之後,終於擁有第一棟房子。

「湖北街一百四十號」這間「起家厝」(事業起點擁有的房產)門牌號,他永遠不會忘記。「兩夫妻躺在床上看著屋頂,開心到睡不著覺,」儘管過了半世紀,每談 到這一段,他臉上浮現的笑容,比中樂透還開心。

但九二一加上SARS連續打擊,這回讓他睡不著覺的,是高額的受災戶賠償金,漫長的纏身官司,和白忙一場、退無可退的人生結局。

最悽慘時曾想出家怕被誤會要借錢,春節刻意遠行

幹部出走、銀行收傘,連向過去的事業夥伴開口週轉,還願意把資產過戶到對方名下,也不得回音。也是從這段時間開始,楊德根夫婦選擇在新春期間遠行,就是怕 大過年見到親友,人家以為他又是來借錢的。

午夜夢迴,怨懟和失意不斷襲上心頭,一度,他驅車前往埔里中台禪寺,問寺方如何才能落髮出家,前後去了兩趟,把出家眾的生活細節問個清楚。

回程的路上,楊德根暗自告訴自己,「最壞的情況就是租房子,人生重新開始。」而當決定正面接受恐懼海嘯的洗禮之後,也如證嚴法師所說:「認識死亡、認清生 命的責任,就不會恐懼。」他心裡不再有罣礙。

終於,SARS風暴暫歇之際,最後一樁和受災戶的官司也宣告落幕,見著漫長隧道出口的第一道光。

咬牙苦撐終露曙光好信用獲銀行奧援,再度揮軍房市

「下了決心,就會有方向,一直往前走,總會有路。」儘管在體力漸衰的六十歲之後,才重重跌了一跤,但靠驅走恐懼,楊德根仍承下苦難帶來的「祝福」。

因守住信用,他獲得彰銀、土銀等銀行奧援。六年前,他再度進軍房地產,從龍井、沙鹿三級市場起步,去年,建設事業推案量達四十億元,擠進中部排名前十大的 建商。

二○一一年十一月,台中市政府公開標售市政中心商業用地,楊德根領軍的裕國集團,斥資四億四千萬元出手搶標,首度卡位中部最熱門七期土地,集團員工人數也 從九二一之後的二百七十人,增加到三百六十多人,更增加了餐飲事業的新投資。

如同海嘯,巨大的恐懼陰影何時降臨,沒有人能夠預先知道,但楊德根卻讓人生時間軸上的每一刻,都充滿驅走恐懼的力量。如今,七十四歲的他,再度站穩腳步, 成為中部企業裡的再起「老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