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平安并购深发展 新桥获得现金保底的换股方案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83928&time=2009-06-13&cl=100&page=all


  【《财经网》深圳专稿/记者 符燕艳】一个看似“二选一”的收购方案,事实上是一个有“有现金保底价的换股方案”。备受关注的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案最大谜底昨晚揭晓。

  根据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香港交易所代码:02318)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1,下称深发展)6月12日晚间发布的一系列公告,整个交易方案仍然是“先融资后换股”的结构。

  首先,深发展将向平安寿险定向增发3.7亿股-5.85亿股,发行价格敲定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融资约为67亿元至107亿元。平安寿险将获深发展新增三个董事会席位。平安寿险为中国平安的控股子公司。

  其次,在2010年底前,新桥有权选择以现金作为对价,即以114.49亿元人民币向中国平安转让其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或者,中国平安新发行2.9亿股H股作为交易对价。

  分析人士指出,这个收购交易的核心是“有现金保底价的换股方案”。即:新桥投资最低获得114.49亿元的现金,只要届时中国平安H股股价不低 于43.51港元,则新桥投资选择换股将对双方更加有利:中国平安不需现金支付;新桥投资也将获比114.49亿元更丰厚的收益。根据中国平安新闻通稿披 露的信息,换股基于每1股中国平安H股换1.74股深发展A股的比例,中国平安以停牌前30个交易日的H股平均交易价格计算,深发展股份则按每股人民币 26元计算。

新桥投资去意已决
  6月12日晚,停牌四天之后,中国平安与深发展同时发布公告,以深发展控股股东、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新桥投资(即Newbridge Asia Aiv III,L.P,下称新桥)和中国平安签署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股份购买协议》为前置条件下,深发展将向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 公司(下称平安寿险)定向增发股票。


  根据双方协议,这份《股权购买协议》必须全面生效、不可撤销。然而,深发展向平安寿险的定向增发是否完成,则无碍于平安寿险和新桥的股权转让,这宣示了五年前进入深发展的战略投资者新桥,已决意尽快退出。

  两个交易如最终完成,中国平安将取代新桥,如愿以偿成为深发展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按约定不高于30%。

  据了解,上述方案均获得当日召开的董事会全票通过。同时,交易的关联方董事唐开罗(Daniel A. Carroll)、单伟建、马雪征、刘伟琪回避表决。

增发股数尚具弹性空间
  公告显示,深发展将平安寿险定向增发3.7亿股至5.85 亿股,发行价格敲定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以此计算,深发展此次融资总额约67亿元至106.83亿元。


  预案规定,本次发行及平安寿险收购新桥持有的深发展股权后,平安寿险和中国平安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30%。

  公开数据显示,在本次交易发生前,中国平安和平安寿险对深发展已经合计持股约1.453亿股,持股比例为4.68%。按增发股份3.7亿股至5.85 亿股之间计算,则中国平安和平安寿险合计持股比例将在29.8%至33.89%之间。

  若要不触及30%的要约收购的比例,如不考虑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减持其已持有的股份,则此次新增发的数量不高于3.768亿股,逼近下限,融资额达67亿元;若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全部减持1.453亿股,则深发展可增发5.221亿股,融资最多达到95亿元左右。

新桥五年收获颇丰
  按照此次协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新桥将实现获利退出。


  2004年,新桥出资12.35亿元,以每股3.545元的价格受让深发展34810.33万股,成为深发展控股股东,今年底其入股时五年“锁 定期”将届满。此后,通过对深发SFC2认股权证的行权,以及深发展2008年实施的10股送3股,新桥目前持有深发展5.2亿股,持股总成本约 22.36亿元。

  根据《股份购买协议》,新桥向平安寿险转让所持深发展股权后,可获得114.49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对价,或者是中国平安新发行的29亿股,有可能获得更大利益,收获颇丰。

  随着新桥的退出,新桥的最终控制人David Bonderman、James G. Coulter 及Richard C. Blum也不再作为深发展的最终控制人。而中国平安将成为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和新的战略投资者。

平安分步介入董事会
  根据双方协议,在深发展完成向平安寿险的定向增发后,深发展将尽快召开一次股东大会,平安寿险有权提名增选三位新董事候选人,届时深发展董事会的董事总人数应为18人。


  目前,中国平安在深发展董事会中没有成员。新桥目前至退出之前,其在深发展的董事会上拥有四个席位。目前的设计意味着在新桥最终退出之前,中国平安已将获得与新桥接近的话语权。

  同时,在股份认购完成后的18个月内,平安寿险仍有权再提名改选三位深发展董事会候选人。此外,平安寿险提名的董事还必须在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中分别拥有一个席位。

  就双方持股比例来看,即使以3.7亿股的增发下限,在新桥退出前,中国平安将对深发展持股合计5.15亿股,而新桥持股5.2亿股。双方持股比例接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33

棚改之外是鐵路 千億資金保底鐵路投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424

《第一財經日報》訊 政策兜底之下,背負巨債的中國鐵路上半年投資尚屬合格。《第一財經日報》從多個官方渠道得知,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多個部門出臺了多角度政策力保下半年鐵路投資順利到位。 發改委已下達5000億元鐵路基建投資計劃,剩下的300億元將結合新開工項目推進安排。交通部則根據“保續建、開新建、抓前期”的思路,梳理了一批加快建設的項目名錄。 中央財政經費方面,財政部將督促加快鐵路財政投資,從去年開始支付給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鐵總”)過渡性財政補貼。 此外,有關銀行對鐵路項目的貸款發放力度也在加大。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鐵路融資的主要渠道還是來自於貸款和發債。盡管鐵路債務已處於相當高的水平,但在政策調控下,鐵路系統從銀行貸款還是不難的。” 財政兜底保開工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34094億元,同比增長25.1%,增速比1~5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 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34.2%,增速回落2.2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5.5%,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3.5%,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與上述一幹“增速回落”不同,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4.2%,增速提高5.9個百分點。 17日,交通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上半年情況,前5個月,鐵路完成投資1525億元。 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投資方向,市場普遍認為鐵路投資在下半年將繼續。為保證高負債的鐵總能順利推進重大項目的開工和建設,多部委從不同角度都進行了政策的“兜底”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年中通常是投資轉暖的節點,由於今年投資規模較大,投資高峰或許會提前。 發改委此前設立了工作協商會議制度,對重點鐵路前期工作進行協調。更為重要的是,今年鐵路投資計劃下達速度達到空前水平。《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一份發改委上報的材料顯示,發改委正在加快下達鐵路投資計劃,在2014年的5300億元鐵路基建投資計劃中,截至6月,已經下達5000億元安排,剩下的300億元將結合新開工項目推進安排。 來自中央財政的支持也為下半年的鐵建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今年財政部計劃安排750億元支持鐵路建設。此外,2013年安排鐵路過渡性補貼450億元,截止到6月,2014年已經下達230億元。 另據媒體報道,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近期對國務院督查組稱,上半年鐵路建設資金撥付十分順利,前5個月全國鐵路建設完成投資140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23.9%,同比增長3.3%。 此外,交通部相關人士近期在發布會上表示,預計全年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第一財經日報》7月11日曾報道,今年計劃投資的64個鐵路項目將在8月底前批複完畢,新一波鐵路開工潮又將到來。 地方鐵路開工火熱 在整個鐵路網絡的織建中,地方鐵路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毛細血管”部分。前述發改委材料顯示,上半年,發改委積極推動完成地方鐵路和企業鐵路投資計劃。初步統計,截止到6月,已推動項目1407個,總規模約4500億元。 本報此前從國務院督查組成員處了解到,鐵路投資建設是各個地方的督查重點。記者獲得的自查報告顯示,山東續建鐵路項目10個,新建改建鐵路2069公里,總投資1113億元;江蘇7個項目,總投資1700億元;浙江16個項目,總投資1350億元。 官方媒體還披露,山東今年將從4個方面推進鐵路建設:一是確保青榮城際(濟南方向)等5條鐵路年內建成通車;二是國家新增青連鐵路等4個項目列入今年開工計劃;三是續建鐵路項目10個;四是擬建3條地方鐵路。 “隨著穩增長信號的明確,各地下半年會在基建方面投入更多,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將迎來一次開工潮。”一名接近鐵總人士昨日告訴本報。 多角度融資加快 在8000億高額年度投資面前,單靠財政支持顯然難以長期維持。發改委人士此前對本報稱,早在今年3月,發改委就牽頭多部門討論了鐵路的多角度融資對策。 目前來看,貸款和發債仍是主要資金來源。7月8日,鐵總正式招標發行今年第五期鐵道債(企業債),年內共計發債900億元。預計今年鐵路企業債發行的額度為1500億元,下半年還將發行600億元鐵道債。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鐵總負債3.2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負債率繼續微升至64%。此外,一季度鐵總新借債1320億元,占一季度資金來源(1831.79億元)的72%。 隨著2013年開始的還債高峰來臨,有消息稱不少銀行不願意借錢給鐵總。但從官方材料看,各主要銀行與鐵總的合作依舊十分穩定。例如,本報獲得材料顯示,國開行加大鐵路貸款支持力度,2013年以來發放貸款1139億元。今年1~5月發放貸款562億元,約占鐵總同期融資的三分之一。此外,2013年以來,主承銷各類鐵路債券1700億元,居各類金融機構之首。 “借款模式太單一,不能長久。擴寬融資渠道,減少融資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仍然是最主要的。”前述人士稱。 而隨著《鐵路發展基金管理辦法》的出臺,年規模達2000億元~3000億元的鐵路發展基金年內即將亮相。這或為鐵路的融資難題帶來新的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84

2016中國電影年度盤點: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3/160633.shtml

2016中國電影年度盤點: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娛樂獨角獸 娛樂獨角獸

2016中國電影年度盤點: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年關將至,我們試圖從中外影片、電影類型、資本以及政策幾個維度,去複盤今年的電影市場。

本文由娛樂獨角獸(微信ID:wenhuajie007)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龐宏波、徐苑蕾。

年初,電影市場沈迷在快速增長的喜悅當中,尤其是前三個月捷報連連,更是為影市註入“強心針”,人們紛紛期盼著2016沖擊600億票房的“小目標”。然而市場“寒冬”突如其來。4月以來,除了6月和8月票房體量有小額增長外,其余月份全部同比下跌。

2016年,觀影人次達到13.8億,相較去年增長了9.6%,且觀影總人次首次超越北美。在人口紅利的帶動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通報內地年度總票房“順利”落定457.12億,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最低KPI。人們心里或許可以稍微舒口氣,但已沒人會再提起年初的勃勃雄心。

為什麽連續幾年爆發的票房今年卻突然來了個“急剎車”?有人說,今年爛片太多;有人說,今年票補少了;還有人說,今年大家不看電影了。年關將至,我們試圖從中外影片、電影類型、資本以及政策幾個維度,去複盤今年的電影市場。

但我們始終相信,如果在2017年,急於求成的資本能冷靜下來,政策能給予創作者更寬松的環境以及法律保障,越來越多作品願意精耕細作並得到口碑和票房的肯定,觀影市場在行業的努力下能不斷擴大、觀眾審美持續提升,那麽2016年就不是希望破滅的一年,而是涅槃重生的一年。

1、“高開低走”的影市,缺乏現象級票房“領頭羊”

2016年春節檔,《美人魚》票房突破30億,成為內地影史上的票房冠軍。除此之外,《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也分得10億票房。而相對“冷門”的3月也報收37.6億的高票房。

8b0a771f06cde9a8a97a2fbf7e26f8d9

然而好景似乎到此為止,接下來的影市開始了下跌之路。為了“止血”,票房保護月放入多部國外大片,11月更是成為了進口片的集體狂歡。從公認的“強”變成了如今的“擠”,影市在今年的確走得很尷尬。

總體來說,今年的國產片和進口片都難以尋覓現象級的“領頭羊”,這樣的情況姑且可以歸結為2016年是電影創作的“小年”。

今年進口片票房成績最高的《瘋狂動物城》獲得15.3億元,和2015年《速度與激情7》的24.2億元,二者相差近9億元。2016年暑期檔,國產影片票房前三甲為《盜墓筆記》、《絕地逃亡》、《寒戰2》,成績分別是10.04億元、8.8億元和6.78億元,而2015年暑期一部《捉妖記》就超過了前兩名的票房總和。

但現象級大片也僅僅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正如去年的票房冠軍《捉妖記》一開始也並不被看好,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部影片會最終成為年度票房冠軍。而今年許多“傲嬌”的大片僅僅賣出了“呆萌”的票房,例如明星雲集的《封神傳奇》和《爵跡》。

而且即便達到了所謂的“大片”票房合格線,口碑也遠遠沒能達到預期。到目前為止,票房超過 10 億的國產電影共有6部,其中只有《湄公河行動》和《功夫熊貓3》的豆瓣評分高於7分,前者為8.1分後者為7.7分,6部電影的評分為6.2分,其中《澳門風雲3》的豆瓣分只有4分。

而去年超過 10 億的五部國產電影平均分則為 6.7,而且只有一部低於6分。2015年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國產影片共有27部,而據數據統計,至12月初這一數字只有15部。

影市出現下跌後,似乎唯一能為大盤迅速“止血”的辦法即引進國外大片。然而這樣的突發措施打亂了電影原本的宣發節奏,從而導致大量影片選擇調檔,最直接的結果便是檔期紮堆,形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暑期檔是如此,“史上最強11月”同樣如此。

一位業內人士之前宣稱,他從業這麽多年來,從沒見過任何一個賀歲檔像今年這樣進駐如此多的進口片,然而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單月報收38.4億,相比去年同期的42億,再次出現同比下跌。

冷熱鮮明的檔期必然導致大批影片“撲街”。據貓眼數據統計,今年市場上映中外電影達到466部,10億大片只有9部,5到10億的影片18部,69%的影片票房低於1000萬,出現了大量的“幾日遊”。

指望進口片拉升大盤,但進口片本身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如今好萊塢影片紛紛陷入“續集病”的怪圈,《但丁密碼》、《俠盜傑克2》等影片入華遭到觀眾冷遇,票房均未破億。即便是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導演,其作品《圓夢巨人》今年在影市也未掀起大浪。

但是由於中國資本大批進軍海外,今年批片數量猛增。據貓眼數據統計,今年內地將迎來 90 部進口片,而去年僅為 63 部。而相比往年30部左右的批片數量今年也出現了猛增,據悉達到了47部。截至 12月25日,進口片總票房已超過190億,可以看到更大程度上今年的高票房是靠“量”堆出來的。

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2016年票房滑坡在於缺乏“領頭羊”級別的大片。但如果細數今年上映的影片類型,並非沒有紙面上的大片,只是影片的口碑下降以及檔期紮堆導致票房不佳讓大片“隱身”。

2、“類型顛倒”是爛片終點還是口味輪回?

2016年影市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或許是“爛片見底”。去年備受歡迎的青春片、愛情片、喜劇片在今年大體表現不佳,而且慣用的小鮮肉和粉絲經濟“伎倆”在今年幾乎失效。比如在春節檔憑借《澳門風雲3》一舉拿下10億票房的王晶,在國慶檔重回“戰場”,但同類型的《王牌逗王牌》僅僅取得2.6億的票房。

而青春愛情片也遭到了較大幅度的滑坡。《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累計票房3744.6萬,《奔愛》累計票房4748.4萬,《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累計票房3658.7萬,而且青春愛情片口碑也不盡如人意,暑期檔上映的青春片無一豆瓣評分超過6分。

相比之下,文藝片、紀錄片似乎有了好轉的趨向,電影市場對於這些曾經不被商業看好的電影類型更加寬容,讓它們有希望在影市占據一席之地。

《我們誕生在中國》取得了6653萬票房,《我在故宮修文物》敢於在賀歲檔迎戰各路大片,而此前還有《路邊野餐》、《冬》等多部文藝片的上映。這些影片雖然在票房體量上無法與商業大片對抗,但憑借“長尾”排片仍然實現了自身類型在影市中的突破。

另外,動畫電影也因為其天然的優勢,成為了票房市場重要的一極。截至12月中旬,中國電影市場2016年所上映動畫電影的總票房已突破65.36億元,比起2015年全年45億元上漲20.36億元,漲幅達到34%左右。

貓眼數據統計,2016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共計41部,除了吸睛的好萊塢動畫外,日本二次元動畫作品在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歡迎,為賀歲檔打響“頭炮”的《你的名字。》更是成為了一部現象級影片,一出現便開啟了連破紀錄的上映路。

a69010f90a8623a0ec20534b5a2df598

但國內動畫作品只有《大魚海棠》和《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兩部作品破億,其余作品票房表現平平。而且大部分國產動畫仍然沒有擺脫低幼動畫的創作弊病,在觀眾口碑上大多表現不佳。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市場包容度大了,並不意味著影市喜好的類型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青春、愛情、喜劇這些比較容易引起觀眾情感共鳴,且有利於明星發揮個人粉絲號召力的影片類型仍然獨得影市恩寵。

不過,觀眾對於“爛片”的忍耐度達到了臨界點,單純靠大IP、大制作、大明星也無法確保觀眾的歡迎和票房的保證。今年,反而一些靠口碑逆襲,且有較好話題度的電影卻在影市上分得一杯薄羹。

e6fc0399ccc3919f9fa932434b7dbb16

比如,在青春片幾乎被市場“遺棄”的情況下,《七月與安生》贏得了同檔期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中美合作的《我們誕生在中國》雖在開畫之初只拿到1.9%的排片,但最後取得了6000多萬的票房;而主旋律動作電影《湄公河行動》更是憑借其好萊塢的拍攝手法成功演繹了口碑逆襲,跑出連續7天逆跌的神曲線。    

3、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有人把今年大盤增長“急剎車”的主因拋給了票補退潮。

票補是“互聯網+電影”的產物,在在線售票平臺競爭的初期,為了吸引用戶下載APP,低價策略成為主要競爭手段。但如今幾大在線售票平臺都已經進入到了前期投資,後期宣發一系列的全產業鏈布局,票補一定程度上有所退潮。

微影時代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楊丹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票補只是市場行為、促銷手段,它可以拉動一個時期的銷售額,但產業發展不是靠促銷。”他認為,票補減少是票房增速放緩的一個因素,但說票補決定市場,毫無道理。

此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娛樂獨角獸采訪時就透露過,2016年電影行業的票補總量相對2015年減少了一半以上。但事實上,一旦熱門影片上映,還是會有大量票補出現。例如國產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和光線引進的《你的名字。》,其發行方貓眼都投入了數額較大的票補。

但將票房增速放暖甩鍋給票補退潮顯然並不合理,因為今年銀幕總數超過了42000塊,而電影票價為33元,創近年新低。

票補退潮一定程度上的確影響了影院的觀眾數量。適應了9.9元看場電影的消費者,開始之初或許會認為一張電影票40元有些難以接受。但冷靜下來思考,票補的減少讓市場更加冷靜,電影院不再是“小鎮青年”集中的娛樂場所,觀眾花費40元是希望看到一部符合40元水準的電影,一定程度上利於爛片退市。

在資本層面上,今年市場上呈現出的另一個特點是:保底發行層出不窮,並且多部影片“遇保即虧”。博納影業保底《封神傳奇》10億、恒業影業保底《夏有喬木雅望天堂》4億、和和影業和聯瑞影業等4家公司保底《絕地逃亡》10億票房,紛紛宣告失敗。

但“敗多勝少”的局面並未讓保底退卻,賀歲檔的《鐵道飛虎》仍然被微影時代保底10億。而北京文化甚至在《一代妖精》、《戰狼2》還未成片之前,就簽署了高額的保底發行協議。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如今國內很多的保底方並非完全落實到具體金額,或許只是影片宣傳吸睛的一種營銷手段。另外對於一些影片而言,出品方和發行方存在複雜的股份聯合,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也可能導致不正常的市場競爭。

比如《我不是潘金蓮》一度陷入“幽靈場”等負面新聞,既是出品方也是發行方的耀萊影視大幅提高其排片占比。進入12月中旬,在排片占比不足1%的情況下,《我不是潘金蓮》的上座率仍高達40%以上,引起不少影迷的懷疑。

保底發行儼然已經成為目前電影市場的一種競爭手段,這種已經形成的局面短期不會被打破。而只有通過進一步完善制度、金融創新、並且恰當地評估項目,保底方才能把控好風險和利益的平衡點。

4、政策調控,2017仍是“多變”之年?

“冷暖自知”的2016即將過去,隨之而來的2017或許才是真正的“歷史拐點”。

在國慶檔之前,日票房一度降到了3000萬體量級以下,成為了近幾年鮮有的極低值。而在長春電影節上,困於影市票房連續下跌,“長春共識”達成:發展是硬道理,質量是生命線,改變是新課題,團結是凝聚力。

電影節期間,國內首批藝術院線聯盟成立,一度被拋棄的藝術電影開始共享影市發展的紅利。

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終於通過了《電影產業促進法》,這也是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本法也將於2017年3月1日開始執行。

這兩項政策的出現,無疑更有利於國產電影,尤其是藝術電影的整體發展,從今年影市幾部文藝片獲得市場認可可以看出,文藝片仍有不小的市場需求。而文藝片的良好口碑加上政策的積極引導,也有利於國產電影提高自身質量。

另一方面,如今引進片限額34部的政策恐怕會有所改變。今年據悉已經引進了39部進口片,而官方表態其中幾部不占名額,屬於文化交流項目。2012年中美多次磋商簽署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簡稱《備忘錄》)有效期為五年,第二輪談判會在2017年2月17日舉行。

之前已經多次打過“預防針”,但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仍然存在著“崇洋媚外”的觀影心理,據數據統計,在過去的11個月里,進口片拿下單月票房冠軍的多達7個月。

迫於發展瓶頸的好萊塢急切希望進行“全球擴張”,打開中國大門儼然成為了明年高層談判的一大重點。但從率先頒布的《產業促進法》中可以看出,對於國產影片的放映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

由此來看,2017年進口片或許在現有34部的基礎上實現小幅度增長。

率先在1月上映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就有著十足的競爭力,海外票房極高且因為姜文和甄子丹兩位華語明星加入,在內地取得票房成功的可能性極大。而《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等多部好萊塢大片亦對中國票房“虎視眈眈”。

進口片的數量增多,尤其是具有優質IP續集的好萊塢大片上映會持續帶動電影市場,對於明年電影市場的增速無疑註入了強心針。

但一定程度上也會吸引走大量的觀眾,假如國產電影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那麽剛剛頒布的利於國產電影創作的政策也只是打出了一記“空心拳”。

雖然今年讓很多電影人的夢想破滅,但困難總是不期而遇,只有不失信心和希望,提高自身實力,才能抵抗一切。

電影 盤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78

一把繡春刀的厲與利:4億保底之外,還想賭上武俠片的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0/164230.shtml

一把繡春刀的厲與利:4億保底之外,還想賭上武俠片的未來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一把繡春刀的厲與利:4億保底之外,還想賭上武俠片的未來

一把淩厲肅殺的繡春刀,能否靠穩健口碑刺破暑期檔大盤的低迷?

來源 |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

作者 | 曹樂溪

編輯 | 吳立湘

“活到這個歲數,情義、氣節磨得差不多了,要還沒有這點念想,那同死人有什麽區別?”

這是《繡春刀·修羅戰場》里,張譯飾演的陸文昭對沈煉說出的最後一句話。壯誌未酬,兔死狗烹的結局,足以讓在場的觀眾(尤其男性)眼前一熱:“好片子啊!”當然,看到首日票房更免不了拍大腿:才4000萬(首日票房)!

51.webp (1)

導演路陽和制片人張寧都是1979年生人,監制寧浩比他們大2歲。這群70後爺們兒的理想投射進電影里,造就了沈煉刀光血影的一生:廟堂即江湖,伴君如伴虎,小人物想要蚍蜉撼大樹,明末如此,今日何如?

幾年前拍《繡春刀》時,路陽是真的沒錢,後期制作威亞都得自己擦。但有了第一部的口碑積澱,《修羅戰場》的背後如今已經站著18家出品方。除了路陽和張寧的自由酷鯨,以及寧浩的壞猴子,花滿山影業是雙方為項目專門成立的公司。

“最先進來的是壞猴子影業、嘉映和企鵝影業,安瑞是張譯的公司,嘉行是楊冪的公司。”張寧給我們一一盤點著,作為自由酷鯨股東的華策也位列出品方之中。

很多人已經知道,影片的發行方影聯聯合啟泰遠洋文化等對《繡春刀·修羅戰場》做了4億左右保底。這對於多年來票房表現平平的古裝武俠片而言,幾乎是一個天花板數字。

一把淩厲肅殺的繡春刀,能否靠穩健口碑刺破暑期檔大盤的低迷?

《繡春刀》入世,《修羅戰場》出世

應該承認的是,《修羅戰場》延續了上一部《繡春刀》的某種精氣神兒。

但上一部頗為出彩的周一圍、王千源、聶遠都不在,除了固定不變的主角沈煉,你幾乎以為自己看了部全新的錦衣衛電影,只隱約覺得上部死了的魏忠賢這部怎麽還活著,而劉詩詩換成了楊冪,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會不會太冒險?路陽臉上倒是完全沒寫著擔心。“老寧有一個理念:要幹掉無趣,做就做有意思的事情。他跟我說,你是想做和第一部差不多的,還是想做新的?(後者的)這種誘惑肯定難以抵擋。”

但誘惑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修羅戰場》做了一年的劇本,不是不斷修改,而是每次都推翻重寫,因為寧浩總是不滿意,“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路陽笑起來。但他仍然覺得與寧浩合作是對的,“他會作為一面鏡子,讓你時刻保持冷靜,不要時刻沈溺於你自己的想法里,要跳出來看。”

路陽還記得,初交的第一稿其實已經是部完整劇本,講的是《繡春刀》之前三年東林黨與閹黨的黨爭,第一部中的不少主角還在。這相對穩妥,然而寧浩覺得太受限制,人物的命運走向在前一部已經確定,大家對戲劇性的期待就會減弱很多。於是,只好扔掉所有的限制從頭來過。

如此反複四五次,路陽如今仍不知道最後一版的故事,是哪里打動了寧浩:“那時候我只想到了一個開頭,沈煉和北齋是如何相遇的,也就是故事的1/4吧,只寫到沈煉如何救了北齋。”

52.webp (1)

“她背後應該有個巨大的陰謀,我們需要留一個大的扣兒在後面。”路陽琢磨,“但怎麽把這事圓回來,和現在有關還要合情合理,旁支人物怎麽去組織聯系?一切都要從0開始營造。”

路陽和編劇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去翻閱明史,明熹宗遊船墜水,王恭廠大爆炸,少年信王朱由檢扳倒九千歲魏忠賢......按照路陽的說法,“開點腦洞,陰謀論一下”,《修羅戰場》最終呈現出一個歷史碎片基礎上能夠自圓其說的完整故事,依附於明末內憂外患的現實,電影中的刀光劍影與愛恨情仇,也顯得更加動人心魄。

許是巧合,這個暑期檔的國產電影,似乎多多少少都讓人從中看出難以言說的隱喻。比如《大護法》中被恐懼圍繞的花生村,《悟空傳》中充滿無限約束和克制的仙界,到了《修羅戰場》,人們仿佛看到了1984的前身:自由言論被徹底剝奪,錦衣衛的無常簿可以輕易定罪每一個人,如螻蟻般生活的沈煉,在危廈將傾的末世能做些什麽?

上一部《繡春刀》已經引發了人們關於官場政治、歷史映射的多重解讀,但其實這並非路陽的初衷。“明代的國情就是這樣,其實我沒有想去映射什麽,只是這個氛圍有助於故事的拉伸和戲劇的醞釀。我們只是在講沈煉,抨擊一下封建的舊社會。”

在他看來,《繡春刀》是講困境下的掙紮求生與抗爭,比較入世;而《修羅戰場》則理想化一些,從外在命運直指個人信念,“當你的信念與整個世界相左時,是不是要和所有人背道而馳,去堅持自己?”這是沈煉的疑惑,恐怕也是路陽的疑惑。

直男導演的江湖:北齋最合適楊冪演

既然是推向市場的電影,如何在電影本身娛樂性不強的情況下贏得觀眾青睞,是路陽和張寧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014年《繡春刀》獲得9300萬票房,當時的制作成本只有3000萬左右,所以即使不算賣座但也小有盈利。這一次制作成本變成將近8000萬,還請來楊冪帶流量,足見片方的“野心”。張寧對《修羅戰場》的票房預期是4億,“5億以後就可以慶功了”,這樣的成績會打破中國古裝武俠片長久以來的票房天花板。

53.webp (1)

很多人會以為制片費高漲是因為楊冪的加入,“就這麽說吧,”路陽直言,“楊冪拍這部電影的片酬,也就是她拍電視劇的幾分之一,張震的片酬也是很合理的價格。”

真正上漲的是整個古裝戲市場。張寧告訴娛樂資本論,成本增加幾乎全部是在制作上,同樣做錦衣衛的手繡服裝,這次做比上次拍的時候幾乎要高了三倍。“上一部特效費用是幾十萬塊錢,都是我們自己做特效、擦威亞;這一部我們2015年跟人家特效公司談的合同,但2016年去做時,特效費用整個翻了一倍。”

《繡春刀》系列的一大特色是其熠熠生輝的配角們,《修羅戰場》里雷佳音飾演的裴綸、張譯的陸文昭以及劉端端的崇禎帝都頗令人驚艷,把眾生相拍得個性十足,多少會讓男女主角顯得不那麽搶鏡。

不過路陽對這次張震和楊冪的表現都十分滿意。“應該說就這個角色和這部電影來說,楊冪是最合適的人選。”他並不介意別人評論他的直男審美,“沒辦法,直男心目中的女性大概就是(電影里)這樣的。其實我理想中的女性是生命力頑強的,不需要依靠男性幫助,自己有強大而獨立的意識,而不是把她作為男性的附屬品。”

和上一部的劉詩詩相比,《修羅戰場》里楊冪飾演的北齋亦柔亦剛,她是沈煉心中的詩意遠方,也是執迷不悔、堅守信念者的化身。

張寧則提到一些細節:拍《修羅戰場》的時候,嘉行傳媒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正開拍,“在兩邊來回折騰,楊冪都瘋了”。因為擔心電影這邊戲重拍不完,嘉行臨時決定先停掉《三生三世》,把《繡春刀》拍完再回去拍,對於電影的重視不言自明。

張震再次飾演沈煉,更加駕輕就熟。路陽毫不諱言沈煉是自己最喜歡的角色,比起其他人的入世感,沈煉是一切理想化事物的投射,“現實中我們無法做到的,比如無所顧忌地堅持自己,我會把所有願望放到我喜歡的角色身上,讓他代替我們去說,去做。”路陽認為,“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世界,也沒有繡春刀這個故事。”

其他角色則是圍繞沈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價值立場,他們既是沈煉的側寫,互相造就彼此的命運,也是讓錦衣衛世界變得更為豐滿可延展的關鍵。娛樂資本論了解到,因上一部飾演丁修而大放異彩的周一圍,如今正在籌備《繡春刀》的網劇,周一圍自己當導演,光劇本就磨了一年快兩年,就是因為喜歡丁修這個角色。

“金(世傑)老師就不用說了,演得出神入化,劉端端的信王也是亮點,另外其實一開始,我是不同意讓雷佳音來演裴的角色,”張寧坦言,“古裝劇演員得是像震哥這樣的小臉兒,你說是吧。”結果成片後,恰恰是雷佳音的角色給了他最大的驚喜,“這個胖子錦衣衛把大家都萌翻了!”

比4億保底更開心的是口碑炸裂

在張寧辦公室的寫字板上,密密麻麻排滿了近幾日路演和點映的行程。

由於從8月臨時決定提檔至7月19日,此前的宣傳策略被打亂並提前,“楊冪會跑5個城市,佳音和導演一起跑幾個城市,張震下周開始跑第二波路演,他看完片子特別想跑路演,(對成片)比較有信心。”

相比競爭格外激烈的8月,7月下旬由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挪檔而變得相對冷清。之所以沒有選擇周五而是周三,張寧表示是發行方面影聯的意見。提前起片就避開了周五上映、由萬達出品的《父子雄兵》,以及周四安樂影業的《閃光少女》,在早前的排片上占據優勢。

54.webp (1)

“暑期檔每天的票房是差不多的,每周一到周四在1億左右的體量,周五到周日可能有2、3億體量。《繡春刀》是走口碑、走長線的片子,不怕別人看,所以我們沒有想著非要周五起片,能往前趕就趕一天。”

由於《修羅戰場》已被影聯以4億左右保底,因此對張寧和路陽而言,票房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而是賭一口氣。

“古裝武俠片曾是港臺片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型,但隨著電影市場的變化,這類電影一度陷入創作瓶頸,而路陽選擇的創作方法,是在繼承了武俠片風骨的基礎上,采用了更寫實更新穎的敘事與視聽方法,這樣的結合為武俠片的延續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對於制作成本與投資風險的控制,張寧有著自己的判斷力,“近五年票房最高的可能也就是2013年的《一代宗師》(2.9億),我們其實是按照這個數據倒推制作費的上限(大概在1億左右),而不是蒙著眼說拍2億古裝片。

2014年,《繡春刀》在沒有IP加持和排片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接近1億的票房。如今3年過去,票房能否翻上兩翻,在大盤並不火熱的這個暑期仍是未知數。

不過從上周末的點映場來看,《修羅戰場》的點映排片場次最少(1550場),上座率卻比《閃光少女》與《父子雄兵》的總和還多(66.4%),最終獲得接近300萬的票房,“比第一部還好看”、“每個人物都散發著光芒”、“小人物的微光映照大歷史的陰霾”等好評刷爆朋友圈。貓眼的14位專業影評人,給出了8.5的評分,甚至超過了《摔跤吧!爸爸》,豆瓣目前給出的評分也達到7.7。

也許賭一口氣的不止是路陽們。

 不賭業績,中國電影需要齊心協力

“現在做了兩部,我是很想做第三部的,把沈煉的故事再講一遍。”采訪那天下午很熱,路陽忙著聯系各路朋友首映禮送票的事宜,但問及續集,他依然很冷靜。“要有了感覺再做,找到新的主題、有沖動再拍。”

在我們身後,一只頸上掛著鈴鐺的黑貓正伸著懶腰。這是公司的寵物“二黑”,路陽說演技頗佳的大黑在拍《修羅戰場》時跑掉了,於是除了開篇沈煉進門時的鏡頭,片中其余的黑貓出鏡都是由二黑這只“替補”來完成的。

55.webp (1)

“最開始養貓是因為貓不花時間,不用去遛,適合懶人。”路陽說話的語速不快,有時候像極了貓,有些散漫,有些倔強。

相較之下,張寧似乎更具備“犬系”特征:性格豪爽,勤勉,語速快而熱情。身後的書架上摞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影碟,他一邊給我們沏茶,嘴上也不閑著,“你看我們公司可能不像是一家公司,而像大學宿舍,整個公司的人不是廣院的,就是中戲或者電影學院的。”

一家公司的名字往往就代表團隊的氣質。自由酷鯨完全是一群小夥伴組團玩藝術的節奏,張寧說公司里自己和路陽年紀最大,其余100來號成員多是85、90後,甚至還有00後。“我一直跟他們說,不管怎麽樣不要丟了手藝。”張寧認為,“我們是以制作為中心的公司,所以要有一波相應固定的團隊,這樣節省溝通成本。”

除了制作部門和策劃部門,今年年初自由酷鯨還與《分手合約》編劇秦海燕成立公司“非鳥飛魚”,強化編劇資源。

此外,還有去年成立的酷鯨影視,專門負責承制項目。張寧傾向於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家公司只接年輕導演的項目,比如壞猴子影業旗下導演的一些作品。“不以掙錢為第一目的,想拍什麽拍什麽”是這家公司的理想,包括簽導演也是隨緣,“談不攏就算了,如果有好的我們就待在一塊,會把所有的資源都給他。”

有實力也就有底氣。接下來,自由酷鯨將要制作的《刺殺小說家》以及電影版《親愛的翻譯官》,都是華策旗下的項目。去年華策影視對自由酷鯨增資4000萬,並約定8年內,自由酷鯨制作不少於16部影視作品,路陽本人的電影作品不少於3部,以上華策均擁有優先投資權。

聽起來數量驚人,但條約里卻沒有常見的業績對賭。“我們自己拍戲不會太快,8年最多也就3部電影。對賭的話難免會焦慮,判斷上也容易出問題。”張寧坦言,華策作為大股東並沒有對自由酷鯨運作有任何約束,合約里反倒是“我們對華策的要求很多,比如所有我們看上的項目,必須得有優先拍攝權。”

“中國電影進入到了一個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的年代。”張寧覺得,過去大家覺得好萊塢大片擠占國產片市場,大喊“狼來了”,其實“狼”不可怕,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至今,我們自身的立場應該有個轉變,更多地站在“獵手”的立場上,用實力作品與進口片進行競爭,建立自身的電影品牌,給我們的觀眾更多的信心,當然這些是需要高品質的作品支撐的。

這種時刻,團結顯得尤為寶貴。今天《繡春刀》上映,與周五即將上映的《父子雄兵》來了一撥聯合營銷,再沒有同行相輕,畢竟“市場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56.webp (1)

“現在好多國內電影人都在想,到底誰能把暑期檔大盤拉起來?”張寧頓了一下,繼而笑道,“其實無論是誰,都是好事!”

《繡春刀·修羅戰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94

4億保底、票房剛過兩億 《建軍大業》《戰狼2》明日同時來襲 《繡春刀2》命運如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6/1132454.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溫夢華

2.2億元,這是《繡春刀2:修羅戰場》(以下簡稱“《繡春刀2》”)上映8天的戰績。

時隔三年,那把“繡春刀”又回來了。雖未能在票房上一鳴驚人,但好在口碑沒輸給第一部。

作為一部“反武俠套路”的電影續集,《繡春刀2》一直備受期待與關註。在第一部成為“口碑黑馬”,從而引來諸多資方,第二部是“不差錢”的:每經影視記者梳理發現,背後近18家出品公司、楊冪、張譯等明星資本加持、4億左右票房保底……

《繡春刀2》劇照

成本8000萬,上映8天票房超2億

珠玉在前,《繡春刀2》並非是輕松上陣。

2014年,曾因資金問題差點擱淺的《繡春刀》,最終贏得了“口碑黑馬”。如果說,第一部的“黑馬”是驚喜,那隨後,在資本和互聯網平臺助推之下的《繡春刀2》,則是帶著壓力上陣的。就連編劇陳舒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很有壓力,畢竟以往都有‘續集撲街’的定理”。

▲截至目前,《繡春刀2》豆瓣評分7.6分(圖/豆瓣)

而多方資本的追捧和加入,更是讓《繡春刀2》除了口碑壓力之外,多了一層票房壓力。畢竟,作為資方,還是希望看到投資的影片能賺的盆滿缽滿。

截至今天(7月26日17時),貓眼專業版顯示,《繡春刀2》累計票房2.23億元。雖然算不上“爆款”,但作為一個相對小眾的古裝動作影片,上映8天票房超2億,這在暑期檔7月以來,除了《悟空傳》《神偷奶爸3》之外,《繡春刀2》的表現上尚屬不錯。數據顯示,在截至目前的2017年國產片票房排名中,《繡春刀2》排名第13名。

不過,相比第一部3000萬元的成本,《繡春刀2》制片人張寧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說到:“第二部影片制作成本在8000萬左右,其中最主要的花費在制作上,演員的片酬占比大概在30%~35%。”如此看來,若按照成本3倍回本的規律計算,影片票房至少要達到2.4億元,其背後的投資方才能收回成本。

▲截至目前,《繡春刀2》累計票房2.23億元(圖/貓眼專業版)

而從目前票房表現來看,雖然距離收回成本尚有2000萬元的差距,但最終收回成本肯定是不成問題的。雖然7月27日《建軍大業》和《戰狼2》的上映會對其排片等產生一定影響,但在這之前的2天里,連續4天都穩坐單日票房冠軍《繡春刀2》在口碑、排片競爭上都具有絕對優勢。

在被問及從資方角度如何考慮票房時,張寧對每經影視記者談到:“對於票房,我覺得我們並不是特別擔心。看過的觀眾以及業界都對這個東西認可了。”

一位在影院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繡春刀2》的票房表現還算理想,其最終票房預計可能在2億~2.5億元。”

4億左右保底 18家資本追捧 與華策、寧浩8年戰略合作

其實,作為一個系列品牌,《繡春刀2》的票房表現不僅影響著品牌的後續發展,同樣也影響著其背後影視公司的生意經。

對於此前有媒體報道的關於該影片是否保底,每經影視記者也求證了張寧,“確實有保底,這個是當時發行方和我們談的,主要是聚合影聯和啟泰他們聯合保底,保底票房在4億元左右。”

雖然保底在4億左右,相比《戰狼2》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保底,稍顯“科學”,但依舊存在一定的風險。畢竟目前看來今年的暑期檔表現不盡如人意,而保底影片與影片之間的間隔檔期也較短,保底方能否賭贏這盤棋,還要看影片最終的票房表現。

除了保底之外,在《繡春刀·修羅戰場》的制作出品名單上,密密麻麻的有著近18家影視公司的名字。其中,可以看到有4家主要出品公司:花滿山(上海)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滿山”)、喀什嘉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映文化”)、北京自由酷鯨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由酷鯨”)、東陽壞猴子影視文化傳播有限(以下簡稱“壞猴子”)。而其余聯合出品的影視公司則多達14家。

▲《繡春刀2》背後出品公司(圖/貓眼專業版)

張寧指出:“在這4家主要出品公司中,我們自己,即自由酷鯨投資是最多,是主投;猴子和花滿山都是寧浩公司,算一家,它與另一家嘉映文化的投資比例相近。”

自由酷鯨是《繡春刀2》導演路陽和制片人張寧的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6年。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8.97萬元,凈利潤7.97萬元。2015年末總資產871.04萬元,凈資產307.33萬元。

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早在2016年6月,華策影視就出資4000萬元增資自由酷鯨增資,其中75萬元計入註冊資本,剩余3925萬元計入資本公積。增資完成後公司持有自由酷鯨20%的股權。

▲華策影視對外投資公告(截圖)

據華策影視對外投資公告顯示,本次增資完成後8年內,路陽、張寧承諾自由酷鯨制作不少於16部影視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其中由路陽擔任導演的電影作品數量不少於3部。華策擁有上述作品的優先投資權。如此看來,《繡春刀2》最終的票房表現如何也會間接影響到華策影視的生意經。

另外兩家公司——壞猴子以及花滿山則是著名導演寧浩旗下的影視公司。在《繡春刀2》中,寧浩不僅僅是影片監制,更是作為出品方投資了該影片,可謂“出人又出錢”。

2016年9月,壞猴子影業對外宣告“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正式啟動,當時在其傾力推出的10位新導演中就包括因《繡春刀》被業內認可的導演路陽。而《繡春刀2》作為寧浩壞猴子影業去年“平臺化”轉型後的首部作品,除了要獲得口碑上的好評,其同樣也想要收獲商業上的成功與認可。

談到與寧浩、華策的合作,張寧指出:“我們與寧浩之間的合作主要是一個8年的戰略合作,彼此的電影互相參與,互相投資,互相支持,相當於我們兩家公司在抱團,互不幹涉的情況下又在項目、內容、資源上互補。與華策也是這樣的戰略合作,我們負責開發、制作項目。”

此外,影片也得到了明星資本的青睞加入。楊冪旗下公司霍爾果斯嘉行傳媒、演員張譯(別名張毅)的北京安瑞影視文化傳媒等也都作為聯合出品方參與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74

保底折戟、新片啞火…這個公司能否借泰國年度黑馬“槍手”走出水逆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3/1153757.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杜蔚

昨天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和一位資深院線工作人員聊天,他開玩笑說“第二個《摔跤吧!爸爸》可能要來了”。

這個消息著實嚇了記者一跳。上半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卷走了我們13億元票房,這個黑馬已經夠奇怪了,這回又有什麽幺蛾子要來?追問之下才得知,這部電影就是今天上映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

▲《天才槍手》劇照(豆瓣電影/圖)

在非好萊塢進口片中,印度電影算是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摔跤吧!爸爸》由“印度劉德華”阿米爾•汗出演,它成為票房黑馬還算情有可原。而泰國電影對於中國觀眾來講要小眾的多,《天才槍手》的演員觀眾幾乎都沒聽說過,它究竟有何德何能讓人寄予厚望?

每經影視記者查閱一番後發現,院線人員對《天才槍手》的期望並非空穴來風,影片目前的戰績確實有點耀眼:5月一上映就拿下了泰國本土電影年度票房冠軍;在中國臺灣地區上映時,與同檔期的《敦刻爾克》硬碰硬,居然也贏了;再後來登陸中國香港地區,又霸占兩周票房榜榜首。

值得註意的是,《天才槍手》在中國內地由恒業影業引進版權。恒業影業在2016年保底兩部電影接連賠本,2017年出品、發行的影片也乏善可陳。那麽即將上映的《天才槍手》又能否成為恒業影業的強心針?

“槍手”何德何能,竟能媲美會摔跤的“爸爸”

《天才槍手》根據2014年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場跨洲考試舞弊案。單看這種題材,電影人物肯定是學霸、學渣、傻白甜、高富帥、告狀精這幾個,甚至也能將故事內容猜個八九不離十,無非是學霸結識學渣、學霸幫學渣作弊、朋友反目成仇。

然而影片在不少國家、地區上映後,除了票房盆滿缽滿,還在各大評分網站收獲了優異的口碑:IMDb評分8.3分,豆瓣電影評分8.5分。而在以刻薄挑剔著稱的爛番茄上,這部電影居然拿下了100%的新鮮度和95%的爆米花指數。

▲《天才槍手》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爛番茄/圖)

在爛番茄網上,網友這樣評價這部電影:以鋒利的導演/剪輯技法呈現花費高昂的作弊,雖然影片的動作和“生死”沒什麽關系,但影片的情節及其緊張又有懸念。四個泰國學生以作弊牟利,高度娛樂又出人意外。

這樣的評價令人想要走進影院一探究竟,那麽這部影片在國內上映後票房又會如何?一位資深院線工作人員向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基本要屬於近期內要爆款的影片了。”

和業內人士一樣,國內觀眾們對這部電影也充滿了期待。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超過36000人想觀看這部電影,這個數字完全可以媲美《摔跤吧!爸爸》,足以給影片後續的口碑發酵提供觀眾基礎。

然而電影想要成為爆款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又是重中之重。複盤2017年的爆款電影,《戰狼2》《羞羞的鐵拳》是三樣全占,而《摔跤吧!爸爸》單憑“人和”逆襲。這一點上,《天才槍手》的境遇和《摔跤吧!爸爸》頗為相似。

兩部影片還有一點相似之處,二者都以“批片”的方式引進。引進合拍片,國內片商既要拍片出錢,在獲得票房又要和國外制片商分錢;而引進的“批片”,只需要一次性買斷進口影片的國內發行權,便可獨享票房收益。

▲《摔跤吧!爸爸》的高票房依賴於好口碑(豆瓣電影/圖)

一旦引進“批片”押寶成功,就能一口吃個大胖子。今年上半年里,華誼兄弟僅是《摔跤吧!爸爸》的協作發行方之一,影片仍然成為了公司上半年最賺錢的影片之一。

假如《天才槍手》成為票房黑馬,“吃胖子”的人又會是誰?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多方求證後得知,購買這部影片的公司是恒業影業,它將成為該片重要“受益人”。

其實,恒業影業在2016~2017年的業績成績並不如意,先後經歷了保底折戟、新片啞火、重映失利。即將上映的《天才槍手》如果能票房大賣,對公司的聲望和業績都將是一劑強心針。

恒業影業連遭失敗,“獅門”之路“生門”何在

不得不說,恒業影業近兩年似乎是踏入了“水逆期”。

2016年是保底發行盛行的一年,也是大家虧得最慘的一年。恒業影業在這年“入坑”,連摔兩大跤:先以3億保底《夢想合夥人》,又以3億保底《夏有喬木雅望天堂》,而兩部影片最終票房分別只有0.81億元、1.56億元。

進入2017年,恒業影業的當頭炮就啞火了。公司新片、萬茜主演的《你好,瘋子》在“元旦檔”上映,影片票房、排片雙低,盡管恒業影業總經理陳輝發表了一封“請求排片”的公開信,票房還是止步於1566.4萬元。

隨後,公司的《京城81號2》於7月上映收獲了2.19億元票房,而這個數字也遠不及第一部的4.12億元。9月,恒業影業發行了修複版《失業生》,該片由已逝巨星張國榮主演,盡管影迷對“哥哥”無限緬懷,卻並沒多少人真的願意為他走進影院,票房最終僅609.4萬元。

▲《京城81號》系列口碑均未及格(豆瓣電影/圖)

而兩年前的恒業影業,雖然談不上萬眾矚目,但經營也是穩紮穩打。恒業影業早年間主營小成本恐怖片,在2013~2015年出品、發行了幾部高票房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1.49億元、《京城81號》4.12億元、《閨蜜》2.05億元、《戰狼》5.46億元。

恒業影業一直堅持走類型電影路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陳輝曾坦言:“目標是恒業要做中國的獅門。”(註:獅門電影就是以小成本恐怖片起家的電影公司,數年前還收購了制作《暮光之城》的頂峰娛樂,出品了《饑餓遊戲》系列、《分歧者》系列、《驚天魔盜團》系列等商業大片,公司年度票房一度躋身北美地區前列。)

2016年資本看中了恒業影業,盡管當年的兩次保底折戟,它還是完成了A輪融資,獲取了5.4億元的投資,估值共計30億元。同年,陳輝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了恒業影業的上市意願。
然而公司近兩年的表現實在“不給力”,如果再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電影,資本對於恒業的信心還能持續多久?

▲《天才槍手》劇照(豆瓣電影/圖)

在保底折戟、新片啞火、重映失利之後,恒業影業又勇敢地踏足“批片”領域,購買了泰國年度票房冠軍《天才槍手》。

恒業影業此次的嘗試讓人頗為期待,這部影片在之前上映的地區叫好又叫座,這次登陸中國內地院線又有“老司機”貓眼電影協助發行保駕護航,還是有機會成為票房黑馬的。而《天才槍手》最終能否複制《摔跤吧!爸爸》的13億元票房奇跡,又能否幫助恒業影業一振士氣,還需要等待觀眾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6

獨家揭秘大宗交易接盤新“玩法”:和減持方談保底、短平快、溝通是門技術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7/1184287.html

近期,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註意到,深交所就《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打了個“補丁”,對一些投資者比較關註的問題做了進一步解答。

同時,據深交所數據顯示,自《實施細則》施行以來,深市大宗交易日均減持金額較《實施細則》施行前降幅為44%。可以看出,這半年多以來,該《實施細則》對於大宗交易的整體生態還是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

而據火山君從部分機構了解到,雖然大宗減持金額大幅下降,但是對於一些機構而言,近半年來卻借此找到了新的業務點,新的大宗交易“玩法”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圖片來自:攝圖網

跟大股東談保底

從滬深兩市交易所近段時間公布的一些減持數據來看,上交所截至2017年10月底,減持新規實施後滬市大宗交易減持金額158億元,日均1.5億元,較2017年初至減持新規發布前日均3.7億元的減持金額下降60%,而最近深交所公布的日均減持金額則是較《實施細則》施行前降幅為44%。

有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原來是一個囚徒困境,大家都爭相減持,減持新規之後相當於是每個人都知道大宗交易減到50%,自己手里還有50%,那你就沒必要破壞市場格局。”

“所以從減持新規來看的話,其實沖擊成本並不大,雖然這一塊我們會去考慮,但是很多時候我覺得這個考慮會有點多慮。”

不過,雖然直接減持受到影響,但是減持需求仍然存在,此前,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在跟一些券商人士交流的時候,就聽說他們在和一些私募合作,去跟上市公司談一些減持股份的事情。

據該券商人士進一步透露,“有一些私募在做大宗交易接盤這個事情,(主要就是)看看怎麽繞過減持規定,這些私募跟大股東談一個比較好的價格,鎖半年,找大股東去保底。”

短平快考驗溝通能力

大宗交易接盤除了這種“玩法”,一些機構的接盤則更多是出於個股基本面的考慮。雖然對於股票來源的選擇,在過往也是非常重視,但是如今在投的時候也開始有所改變。

“對於大宗交易來講,我們可能在投的時候可能對於那種特別左側交易的機會(註:這里指的是在單邊下跌的時候做交易,不知道下跌趨勢會到什麽時候結束)會有點謹慎,或者說至少我投的時候會判斷下這個股價催化劑大概可能會在六個月的維度或什麽時候能爆發,因為你沒有辦法去等這個股票,它可能是一個好的標的,但是你要等的時間太長,可能對於大宗來講我趕不上,這是一個變化。”滬上某機構人士說道。

另外,在操作層面上,火山君註意到,其實也還是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並不是投資者想象中的大宗交易雙方都是“老熟人”,直接敲代碼然後交易就可以。

“我自己的理解是在那個技術上的難度,因為大宗交易的話它不是線上報價的系統,它是體外的流程,這個技術主要是在溝通上,這個溝通是在跟那個資產減持方以及我們內部的協調溝通,特別是對與賣出方的心態影響。”

“因為花很長的時間去建立一個感情,或者是說先做朋友再做業務,它不適合於大宗交易這樣的一種業務環境,大宗交易的話就是必須是短平快,我可能跟你今天才認識,但是明天我就給你做交易,這個時候你的心態變化可能會很大,所以這樣的話實際上對溝通各方面的要求都會非常高。”上述機構人士進一步說道。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95

政府不保底 初始規模限100億免風險

1 : GS(14)@2017-04-12 07:31:28

【明報專訊】公共年金是外匯基金首次「落水」管理市民的資產。外匯基金去年投資回報率為1.8%,由外匯基金管理年金,何以實現3%至4%的「內部回報率」呢?

按證公司執行董事余偉文指出,年金計劃免收管理費,並納入外匯基金的未來基金麾下。未來基金約一半款項會在約3年時間內,分階段逐步投放在外匯基金「長期增長組合」,其餘款項則會投放在外匯基金「投資組合」。他補充,「投資組合」過去回報率在3%至6%之間,「長期增長組合」過去幾年「內部年回報率」為12%。長期來看,將兩個組合綜合,他相信3%至4%的投資回報可以做到,並會盡量定在上限。

按證力爭3%至4%內部回報率

不過,年金計劃政府不會保底,由按證公司自己「兜底」,如何承擔風險?余偉文稱,最擔心是推出計劃首年出現市場動盪,此情况下,只能用資本金頂住,因而初始年金規模不能太大,所以設有100億元上限。如果是在3年以後出現市場波動,可以通過拉上補下應付。他表示,要由獨立機構計算風險,今後一旦對市場的長期假設有所改變,新推出的年金計劃便要重新定價。推出年金要增加按證公司的資本金,外匯基金是按證公司的股東,當年投入的20億元資本金,累計派息達58億元,現在還有88億元資本金,也就是說,20億元已經變成了146億元。

按證公司總裁李令翔補充,年金計劃要從保監處拿到牌照,必須確保資本金足夠應付風險。一旦出現長期惡劣投資環境,將停止推出新的年金計劃,至於已出售的計劃會保證到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32&issue=201704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