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控制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實在好處:讓你少得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042.html

控制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實在好處:讓你少得病

一財網 殷賅 2015-06-25 10:35:00

一份最新報告稱,氣候變化將破壞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在提升人類健康方面的取得的成績。

一份最新報告稱,氣候變化將破壞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在提升人類健康方面的取得的成績。

但該報告亦表示,削減化石能源的使用對人類健康的益處很大,控制全球變暖成為21世紀提升人類健康最大的機會。

這一報告由《柳葉刀》雜誌(Lancet)和倫敦大學學院(UCL)聯合組成的一個關於健康與氣候變化的委員會發布,該委員會中有來自全球的數十位專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對這一項目表示支持。

看得見摸得著的健康紅利

報告稱,僅英國一地,空氣汙染造成的死亡就比此前預想的要多。委員會的聯席主席、倫敦大學學院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科斯特羅說:“我們認為空氣汙染是導致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而它在公共政策討論中卻經常被忽視。“

他說:“如果沿著我們現有的軌跡下去,氣溫(比1880年工業化前)上升4℃就會對人類健康和生存造成非常嚴重、災難性的後果,會讓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所有的(公共衛生)成果破壞殆盡。我們認為這將導致出現醫學上的緊急狀況。為了阻止世界沿著這個軌跡滑下去,我們必須采取行動,回到‘將地球平均表面溫度控制在僅高於工業化前2℃甚至更低’的軌道上,這樣的行動必須在未來10年持續下去,否則就完了。”

上述委員會的研究報告給出了全球升溫對人類健康構成的直接危險,包括酷暑、洪水、幹旱,以及間接但同樣致命的危險,包括空氣汙染、傳染病、饑荒和精神疾病。委員會給出的建議中,盡早將煤炭從全球的能源使用中剔除出去被列為優先選擇。他們表示,這能夠減少數百萬例因空氣汙染而導致的過早死亡。

報告認為,在發展低碳經濟及與之相關的改善健康、解決貧困方面,政治意願構成了主要妨礙因素,相比之下,財政和技術因素反倒不是大問題。

專家們認為,在關於氣候變化的討論中,人類健康因素被忽視了。報告表示,在終結這個社會對化石能源的“癮”這事兒上,醫生和其他專業衛生專家必須扮演先鋒角色——過去,在對抗煙草業等強大的利益集團時,他們已經這樣做了。

“公眾的未來健康問題能夠團結起一項共同事業中的所有角色。”報告寫道,“我們家庭、社區、國家的健康與福利——這些概念比起一噸噸二氧化碳來,更看得見摸得著,能夠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與優先考慮。”

科斯特羅說:“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胖,正在得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抑郁癥、焦慮癥,而我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的所有努力都將有益於我們的健康,不管是主動運輸——步行、騎車,食用更健康、可持續的當地食品,還是控制空氣汙染。這些都會產生巨大的健康紅利,還能省很多錢。”

15年內每年減少50萬例過早死亡

這份報告也是供今年12月的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參考的一份重要文獻。屆時,各國須就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達成新的協議。去年11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警告稱,須警惕全球變暖“嚴重、廣泛而不可逆的影響”。在此之前,另有一些經濟學家表示,未來的世界經濟增速取決於人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5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發布報告稱,全球納稅人每分鐘共需為化石能源的使用支付1000萬美元的補貼,遠高於政府花在公共衛生上的開銷。

陳馮富珍表示,Lancet/UCL聯合委員會的報告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之前發布,“非常及時。”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之前,該委員會發布過其首份報告,警告稱“氣候變化是21世紀最大的健康威脅”。

陳馮富珍說:“比起吸煙,空氣汙染才是全球影響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在一些國家,它已經是最大的殺手。”

空氣汙染導致的死亡人數正在全球範圍內上升。Lancet/UCL的報告引用研究數據稱,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溫度升幅在2℃以下,能在2030年前每年減少50萬例過早死亡,2050年前每年減少130萬例,2100年前每年減少220萬例——尤其是在印度、中國這樣汙染嚴重的國家。美國學者則認為,減排的成本能產生10倍的健康收益。

Lancet/UCL的報告詳細列舉了全球變暖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各種危害,例如:酷暑致死人數增多,僅2010年就在俄羅斯導致1.1萬人死亡;登革熱更容易傳播;瘧疾病例在某些地方減少的同時,卻在其他有些地區增長;颶風導致飲用水受汙染,致使霍亂暴發。

報告還說,氣候變化將危害農作物和牲畜生長,降低人類在高溫下的工作能力,從而導致食品短缺。而食品短缺會迫使人們遷徙,成為“氣候難民”,從而產生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乃至沖突。而不管是因為食品短缺、風暴還是洪水而移民的人們都可能產生嚴重的精神問題。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68

【南方名記】DCM中國管理合夥人林欣禾:專註會讓你少犯錯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531

林欣禾(視覺中國/圖)

DCM成立於1996年,投資種子期、早期和中期的創業公司,專註於移動技術、消費者互聯網、軟件與服務。目前管理著超過 30 億美元的資金,曾發起過全球第一個專註於 Android 生態圈的風投基金。

在中國,DCM以“準和少”的投資風格著稱。投資過快手、易車、優信拍、丁香園、好大夫、人人網、前程無憂、快錢和當當等項目。

作為DCM中國管理合夥人,林欣禾此前是新浪的聯合創始人,投資過唯品會、58同城、快手、途牛旅遊網、豌豆莢、51Talk 無憂英語、紛享銷客和貨車幫等項目。

南方周末:很多投早期項目的機構都在廣撒網,你們卻很克制。為什麽?

林欣禾:要投得準,就要投得少。投得多,容易出問題。

DCM比較專註,只投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傳統行業和偏重技術的項目,比如醫療、硬件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我們基本沒有碰。事實上,這些領域過去火了一陣子,但後來沒發展起來,比如清潔能源。

專註會讓你少犯錯誤,讓你有時間對一個項目看久一點、看清一點。

我們不僅投得少,人手也少,目前只有8個人,相比其他VC少太多。很多比我們募資規模少的機構,都是幾十甚至上百人。

人一少,我們的溝通成本就很低,做項目的效率就很高。判斷項目時可以閃電速度,當天看中的項目,當天就可以投,不用反複上投決會。

我們八個人,經常相互否定對方看好的項目。有時候我否定的項目又被他們翻過來。這樣的互動很重要。現在很多投資機構內部決策非常僵硬,不同投資部門缺乏相互了解和溝通,反而相互攀比。投資人群體相對高學歷,普遍比較傲嬌。你的團隊今年投了三個項目,我就得投四個。這就導致很多投資人錯過了行業第一名後,為了怕兄弟部門責備,去投行業第二、三名,這是不理智的。因為第二、三名的失敗率遠高於第一名。

南方周末:人這麽少,怎麽做投後服務呢?

林欣禾:做VC和創業最重要的是三點。

一是怎麽融下一輪,這是我們突出的能力。我們跟被投公司管理層聊,永遠是談怎麽上市。

二是戰略怎麽定。很多投資人不敢得罪被投公司的管理層。公司好的時候,不敢說壞話。公司不好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指責管理層。我們恰恰相反,你好的時候,我們說你的不好。你不好的時候,我們想辦法幫你渡過難關。

我經常跟被投公司CEO說,你們是在長安街上開車,你只能看到長安街的路況,但我們同時投資了很多行業,能看到好幾條街道的路況。你的街道很堵,我們會建議你換個跑道試試。

三是幫他們招人,尤其是CTO和CFO級別的人才。

我們只提供上述三項服務,其他投後服務不太管。我自己創業過,知道創業者都是有自尊心的,不喜歡被VC說三道四。你派個投後人員去人家那指手畫腳,告訴創業者怎麽做銷售、渠道和PR,很容易遭到創業者厭煩。他會覺得你在浪費時間,因為他們天天都在琢磨這些問題。

南方周末:你們的投資風格是怎麽形成的?

林欣禾:過去我是創業的,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很興奮,就像一個小孩進了糖果店,什麽項目都想投,結果吃下去肚子痛。剛開始那幾年,投了很多傳統行業的項目,造成失敗率很高。後來就回到自己比較懂的領域去投資。

南方周末:如何說服出資人(LP)相信並接受你們的投資風格?

林欣禾:一開始他們也擔心,我們投那麽少,會不會錯過很多項目,質疑聲不少。但LP主要是看結果和數字,我們的回報率可以,他們就高興,繼續給錢。

有些LP過去說,有好的跟投機會一定叫上他們。當時唯品會有跟投機會,我們找他們溝通,但沒人敢投。所以說服LP其實很難。

南方周末:投得項目越少,意味著風險越大,畢竟籌碼太過集中。

林欣禾:確實風險挺大,但投資回報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這是我們決定玩的遊戲。我們承擔別人不願意承擔的風險,從而得到更多回報。

過去十年我們在少而精上,殺出了一條路。10年里投了63個項目,11個實現了美股IPO。當然也有失敗的。比如我們投資過女性內衣項目蘭謬。再比如,我們投資過一個叫麥包包的電商公司,在市場上基本沒有聲音了。

其實大家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差不多。很多機構投得太多,合夥人連被投公司CEO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我們投得少,逼著我們跟被投公司走得很近,我們的團隊成員甚至經常到被投公司去辦公,臨時幫幫場子。

有的CEO個性比較強勢,很多人會喜歡投這樣的創業者。但我們認為,投資就跟結婚一樣,大家要在一起走很長的路,太強勢的性格沒法長久,所以我們寧可不賺一些容易的錢。每次決定投資一個公司,我們都會問自己,能不能跟他們的CEO一起過個5年的日子?如果心里沒底,那就不投。

當然,CEO也要認可我們,這樣才能避免以後董事會的沖突。如果大家相互認可,以後遇到困難會相互包容。

南方周末:你如何把握投資節奏?比如是否跟投?跟投到哪一步?

林欣禾:我們投得少,所以我們更有耐心晚一點退出。很多機構投了一大堆,一有風吹草動就琢磨著套現走人。

最重要的是看得準,看準了,事情就成了一半,剩下一半是你跟被投公司管理層的互動。互動能增進你對被投項目的了解,進而提高你判斷退出時機的準確性。

比如我們投資過唯品會,當時上市很艱難,但我們了解這個公司,臨上市之前又追加了一千萬美元。上市後,唯品會股價大跌,圈內很多人覺得我們笨,但後來它的股價翻了幾十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