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樹下:中史必修 何福仁

1 : GS(14)@2013-07-17 22:03: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717/18336783

                                       

                香港回歸後,中史科從必修改為選修,這是後殖民地破天方的怪政,帝殖政府於是變得比我們更重視本國的歷史(可見西方後殖的一套理論,對香港並不適用)。本來要愚民,就要禁止學習本國歷史和本國文學,因為歷史與文學,令人追尋身份,啟發人爭取自由自尊。再加上新高中課程的惡搞,要入大學,中英數通識四科必修之外,另加兩個選修,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必然更邊緣化。這兩科的學生逐年萎縮,自可預見,這就很難解釋不是為了國教科開路。
香港回歸後種種改革,以教育最惡劣,沒有人會反對改革,教育卻愈改愈壞。教改之前,曾出現一些怪論,攻擊中史科最悶,教法最枯燥。前者是指教材的編寫,後者則屬技術層面,問題出在教師。論者可沒有說中國人不須讀中史。記得2000年,我一位尊敬的教育家(教統局成員;曾是我的同事,又成為我在教育學院的老師;我很遲才進教育學院)在報上以兒子在中史課和老師訂下「互不侵犯條約」為例,說明「中史科最悶」,也顯示中史教師的荒唐。他舉的個案,不會是孤本。中史老師的而且確應該反省。不過,在長期重理輕文、金融掛帥的社會,中史科最悶其實是成見。我同樣可以舉我一位侄女為例,她中學時最喜歡中史,大學就專攻中史。我可不會說:中史科最有趣。她畢竟是少有的例子。教育家這種論證,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十多年後,教育局長再說一次。課程綱要由教育局制定,教科書經教育局審批,然則此局豈能卸責?舊調彈過,可並無改善之意。再過幾年,中史可歸瀕臨絕滅之列。孰以致之?
倘說悶,任何科目都是悶的。平情而論,應是苦樂參半。學習,要有進益,總得下一點苦功。要大成功,就要吃大苦。當然,絕對的苦,是受難;但絕對的樂,恐怕只像打機,甚至不是遊戲(積極的遊戲也是一種學習)。苦和樂是辯證的,不能把學生吃苦,都推到教師身上。尤其不能因為某某科悶,或者看似不實用,就不需要。例如數學,加減乘除之外,微積分還有什麼實際用途?但不能說學生不須學習。相反,有些科目,例如中史,即使悶,策劃教育的人,仍然必須提供。
上述的教育家,去年考察俄國教育,在報上說:「由於在哈巴洛夫茨克要停留幾乎整個白天,於是住進了當地的旅館。這是俄國遠東地區的重鎮……城市歷史不長,是史太林時期才正式建成。看資料才知道她一度屬於大清版圖,後來重歸蘇聯。」哈巴洛夫茨克,另譯哈巴羅夫斯克,俱為俄名惡譯,中文稱伯力。原屬中國土地,可遠溯到唐代,1858年璦琿條約被迫劃入俄國,「重歸蘇聯」云云,這是不修中史的惡果!(教育之一)                                                                                          

              

                 何福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