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無役不與」的李健熙 三星也做西藥!


2011-3-21  TWM




三星(SAMSUNG)準備賣西藥!這個年營收逾三.五兆新台幣、規模比台灣政府總預算高二倍的集團,將製藥正式納入版圖。連世界一流的公司也跨足,說明 市場前景確實看好;但是對業界而言,三星加入後的競爭壓力,才是長期觀察的重點。

依國內將上市公司分為二十九種的方法,三星集團經營的業務至少有十二種;隨著三星與美商昆泰(Quintiles)合資成立藥廠,第十三種產業||製藥業 跟著報到。該廠預計在二○一六年正式量產,初期以生產治療癌症及關節炎的學名藥為主。

以電子業為集團旗艦的三星,連製藥生意也參一腳,令外界頗為困惑。但早在多年前,三星會長李健熙便已看出商機,當年他接受韓國媒體專訪時說:「純醫學或生 化技術,並非電子公司要做的事。我們想做的,是和電子有關的生物晶片。」去年三星揭露未來發展方向時,製藥和醫材也與LED、太陽能電池、油電混合汽車並 列,成為三星下個十年的五大經營重點。

專家估計,未來十年全球學名藥市場規模將暴增四十倍,以插旗事業精準程度來看,李健熙即使高齡七十,到了退休階段,但經營嗅覺絲毫沒退步,仍是台灣企業家 最可敬的對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5

三星也做智能眼鏡,智能眼鏡有資格成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平臺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5/145484.html

 
i黑馬

如今科技公司發售新品,不發布個智能眼鏡或者智能手表,都不好意思發新品!谷歌眼鏡,百度推出了百度eye,三星昨天也發布了三星Gear VR。可是交互方式都沒有想好,就想成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平臺,這事兒靠譜嗎?這是在給硬件創業者們制造泡沫嗎?

 

來源:黑馬問答

 

艾米睿子:

 

三星也做智能眼鏡,智能眼鏡成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平臺真的靠譜嗎;這是在給硬件創業制造泡沫嗎?

 

 

...廣播種,築高墻,害怕落後而已

 

A1:易北辰——小易科技創始人,資深自媒體

 

哈佛商學院教授楊米·穆恩曾提過這樣一個理論,我非常贊同。她認為,未來的中小企業要想突圍,必須實行逆品牌策略,因為所有的品牌和產品真的都太像的。最後幾乎會毫無差別。

 

這也是當前企業發展的現狀。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

 

答案就是:害怕落後的心理。

 

所有的企業,不管是行業的領導者還是跟隨者,都害怕失去市場。

所以他們不斷的研究競爭對手、研究消費者。這樣就不難理解樓主所提的問題。只要市場上有一家公司開發出了市場熱度還不錯的產品,市場上的所有玩家會快速跟進。

 

差別在於,有的企業出於防禦性的競爭策略,快速跟進,產品開發周期較短,產品較平庸。

 

另外一些企業采用了更加積極的進攻性策略,因為他們真正看到了未來的趨勢和利潤空間。

 

商業和資本總是逐利的,這一點亙古不變。

 

另外要說的一點就是未來大品牌的競爭已經不在是產品對產品,點對點之間的競爭,而上升到鏈條對連接,生態對生態之間的競爭。而對手生態中有得產品,你的生態未及時跟進,從消費者角度來講,如果我想擁有智能眼鏡,三星沒有而蘋果有,我有可能購買蘋果眼鏡,那麽我隨時有可能從三星生態轉移到蘋果生態。

 

總結來說現在大企業的總體策略:廣播種,築高墻!

 

 

...穿戴眼鏡的核心是信息交互處理

 

A2:董軍賢——黑馬營學員& 366企業董事長兼CEO 中國智慧城市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人

 

第一,從硬件來看,還是特別性感的產品,本來大家出去要戴個太陽鏡!

第二,技術的本身來說難度不是特別難!

 

第三,這個穿戴眼鏡給用戶穿了酷炫之外,是否可以更多的信息交互處理,這個才是核心,比如圖片處理,把最美的圖片拍照,視頻回來,二次使用,或者讓戴眼鏡的人大腦特別爽,能把意念,神經,腦波率紀錄出來,改變腦力,睡眠,這應該是一個方向,跟手環一樣,如果只做個硬件,意義不大,三星也好,中華酷聯或者更多的硬件廠商也好,要深度研究,投入到用戶的反複使用的頻率!

 

第四,市場想像空間巨大,一切的技術變革源於人本身的需求,人性化就是上有天,下有地,必須由人來主導!

 

第五,如果一個初創公司,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或者品牌,技術儲備,最好不要嘗鮮,技術的第一梯隊基本上是先烈,(可以不斷的去是錯,總會把握一個風口,做產品就像生孩子一樣,不知道那次會懷上孩子,要不斷的高潮,不斷的去做,越失敗越要做,越做越愛,越愛越做!最終會成果!我做手機11年了,做了300款手機,達到300次高潮,目前還沒有生下孩子,作為創業者,我還在激情,達到無數次的高潮!)想清楚了,準備好了,才能厚積薄發!

 

 

...三星搞眼鏡是沒文化,土豪怕落後

 

A3:楊子超——愛部落輕日記社區負責人

 

子超經常說智能硬件或者可穿戴必需是大數據做支持的,如果沒有大數據的基礎,尤其是社交大數據的基礎,可穿戴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高級的硬件,不會有大作為的。谷歌有眼鏡是因為google+是一個整合很全面的谷歌的社交網站,這套以人的社交為基礎的網站很適合谷歌的眼鏡,而百度搞眼鏡就很搞笑,為啥,因為沒有人的基礎,根本不可能用社交做事情。

 

我沒有聽說蘋果也搞眼鏡,因為蘋果的手機本身就是人的外掛式的硬件,如果做,肯定是做比手機更加便捷的外掛硬件,這是對蘋果手機硬件的一些不足性做補充,比如蹦極,你拿一個手機和你帶一個手環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些是可以互補的智能硬件。

 

三星搞眼鏡純屬沒文化,真可怕,土豪怕落後,先做著再說,哥不差錢,最後如果方向不對也無所謂,但是從理論上講,做眼鏡代替手機是一種退步,因為大家愛美,如果不是近視眼,那不是很操蛋。對於追求美的喬布斯也許會帶一個谷歌眼鏡體驗一下,但依然不會把一個反人類美觀和反人類習慣的智能眼鏡當成蘋果的方向的,最多也就是體驗而已。谷歌眼鏡是工程師的產物,並不一定有市場,但是有幾個功能跟智能沒關系的功能卻推進谷歌眼鏡的歡迎。比如說偷拍,比如說戴著眼鏡第一視角的偷拍,這個在中國是違法的。美國的很多地方也是違法的,禁止谷歌眼鏡入內。

 

另外說一個理念的誤區:

 

現在有兩種眼鏡,一種是谷歌眼鏡的那種,可以接合網絡完成用戶的一個生態圈支持。另一種是用眼鏡玩遊戲,玩3D的虛擬現實,這種眼鏡也有不少公司開發,這種眼鏡沒有啥想象空間,就是一個新一代的遊戲機而已。玩遊戲的眼鏡子超不覺得這是可穿戴設備,只能叫大玩具,稍微有點逼格。

 

可穿戴不是創業公司能夠玩的,因為沒有社交大數據的支持下的可穿戴硬件都是高級玩具,最終也會赤身裸體的在大潮將退的時候死在沙灘上,因此,不建議創業者涉足,而且軟硬兩個領域都需要創業者兼顧,很高的創業門檻。

 

 

...可穿戴設備肯定是趨勢

 

A4:伍震——廣州市共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可穿戴設備肯定是趨勢,貌似馬化騰也說過,能打敗微信的一定是比微信使用頻次更高的產品,比如可穿戴設備。不過趨勢是趨勢,但不大看好創業公司搞這些,因為首先得能活到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是看到了結果的美好,卻沒看到達到那個結果的路上太多坑了

 
點擊鏈接,上黑馬問答參與討論:
http://ask.iheima.com/?/question/1755



您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黑馬問答】“導師團審核群”:

 \
2014-10-08  NM  
 

 

學生走在最前線抗爭,一班商界大孖沙,未有表態,好似潛咗水一般。小宗就搵咗城中富豪、金融精英嘅一批童年照。唔理佢哋表面、內心撐唔撐學生,舊照所見都是一臉稚氣,機心計算一定比現在少。大家又認唔認得佢哋係邊個?答案在本欄找。

6. 任志剛5. 李澤鉅4. 李澤楷 3. 李家誠 2. 梁錦松 1. 王維基

中環寸嘴經紀特性累香港

呢幾日行大運呀,喺屋企落中環要兜個大運去西邊街;佔鐘運動,令到啲食肆出現「佔中價」。拎張HSBC信用咭夜晚去香格里拉酒店食飯——五折,不過家陣有錢又得閒都無心情去食啦。

我都有唔少紅酒腳喺CY搞起嘅香港專業聯盟入面,做特首前,梁振英提拔過幾條友去replace佢主席個位,班友話:「寧願返屋企陪老虎乸,都好過與狼共舞。」後來搵咗自己友劉炳章做主席。呢個專業聯盟原本講到好堂皇o架,係幫香港專業人士北上搵食。結果係點,大陸佬學咗你啲嘢,就走人,講會計界,大陸嘅公司會計都唔用國際標準,使鬼你香港啲會計師咩。講法律界,啲律師行除非同上面啲律師行結合咗,否則都唔可以北上做生意。

以前田北俊批評過CY,話佢只係高級地產sales:據我觀察,CY有「職業病」,就係做成單買賣,收咗個經紀佣,之後睬你都傻,最多都係搵啲「?仔」同你follow up;作為工廈小王子,都領教過唔少呢啲經紀嘅「特質」;除非佢嗅到你有第二單deal,咁都仲會湊住你。如果一個人做公職,搣唔甩嗰種職業病,個心只係想攞彩,香港仲有無將來?奉勸香港學生,以前書中自有黃金屋,家陣書中只有午餐肉咋。

工廈大王楊耀松大仔,家族的收租物業,遍布港九,屬正牌收租公。自認寸得起,唔怕得罪人,有嗰句講嗰句,平日喜歡流連富豪飯堂品嘗美食,仲喜歡到新開食肆「踢竇」試新菜。

強闖廣東道係郭國全親友?

上週佔領去到尖沙咀,一名男子揸住七人車硬闖廣東道「人肉路障」不果後,既報警又怒罵:「我要帶兒子去冒險樂園,這是正常香港人放假的活動,我有自己的人權!」駛走前他更想俾錢警員,幫忙買水解渴,引起嘩然!小宗check過,持有車牌嘅王寧寧,名係國語拼音,身份證係R字頭,住喺九龍城豪宅,係相當富貴嘅「香港人」。同佢一齊買樓嘅郭姓女子,早幾年報住寶馬山豪宅,該豪宅由前港府經濟顧問郭國全持有,hold到而家。郭國全曾經係渣打及滙豐嘅經濟師,而家係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亦係提出政改方案嘅十三名學者之一。背後成串關係,有無咁啱呢呵?

本週圖片

早幾天,旺角有架N689巴士,目的地通往「地獄」。這幾天重陽節,新巴真係有架388(港交所編號)特別班次,開往「墳場」。Well,

有啲嘢,信不信由你!

喜記實力雄厚

來到銅鑼灣,佔中搞出咗單「非禮羅生門」。話說喺鵝頸橋底炒辣蟹而響晒朵嘅「喜記」,其創辦人廖喜兒子廖偉文,涉嫌非禮佔中女生,抱住女生隻腳,惹來軒然大波,有食客罷食,亦有人致電臭罵。喜記於本週一開記招,廖偉文澄清沒有非禮意圖,只是當日情況混亂,在人群中跌倒。「為了不被踐踏,本能抓着離自己最近的腳穩住身體。」佢當日仲講過:「我就來餓死!一家人幸福就無!」生意受影響,當然值得同情,不過小宗發現喜記廖氏,實力雄厚噃!佢哋持有銅鑼灣馬師道22號地鋪,08年恒基以十二億元收購馬師道一帶地段時,該地鋪亦被收購,廖氏唔知分得幾多呢?而喜記嘅謝斐道總店,鋪位亦由廖氏中人持有,相信市值已逾五千萬元;仲有仲有其他銅鑼灣區物業。原來廖氏理財能力咁強,咁當日係咪衝動咗啲呢又?

金牙大狀講嘢

香港唔係圍城鬍鬚曾喺網誌上話本來想打消去花旗開會之行,但覺得要向全世界解釋香港發生緊乜嘢事,故此毅然成行。佢又話呢個幾禮拜,香港翻天覆地,好彩多年來建立嘅「城牆」令「金融系統和市場運作大致暢順,沒有出現重大事故」。但道城牆頂得幾耐,冇人知;萬一頂唔順,必然帶來無法承受嘅創傷咁講。按鬍鬚曾呢個譬喻,香港咪豈非一座入邊嘅人想衝出去、外邊嘅人想衝入嚟嘅圍城?唔係吖嘛?家吓班後生向全世界宣示,佢哋喺風雨中緊抱自由為咗乜啫?係大家一條心衞我城喎!何曾有人話要衝出去啫?咪以詞害意至得o架。當然,咁唔等於話香港冇面對衝擊。班後生上街,正正係因為有人要喺香港實施「全面管治」,佢哋先至不得不起而抗命。同全世界解釋香港嘅局面,千祈、千祈唔好漏咗呢筆吖!否則就係嘥機票兼失職,O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55

互聯網公司流行“硬件癖” 如果微信、陌陌、唱吧也做硬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4/150066.html

黑馬說:幾年前,談到互聯網企業做硬件是個奇事,一個互聯網公司不去做自己業務而大搞特搞硬件,多少有些不務正業的味道。後來,互聯網行業出現了一個詞叫作“跨界”,每個線上的公司都去跨界,一時間互聯網公司去結合每一個傳統行業,房產、醫療、工業制造等信息都出現在了網上,不過都是廣告。那時的人們以為將招聘、交易、治病等關鍵放到網上就是“跨界”,其實這算不上“跨界”,而是“過界”,所有的營銷都玩過了界。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之間徹底玩過了界之際,小米橫空出世,做的是手機,但開口閉口都說自己是互聯網企業,這樣硬件就與互聯網公司結下了不解之緣,且再也分不開。人們看到發布會上的“雷布斯”的打扮與蘋果的喬布斯是那麽的雷同,才曉得原來蘋果在十年前就已經是互聯網公司,那時我們頂多管人家叫作科技公司。至此,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成了硬件制造公司,一大波IT硬件公司都成了互聯網公司。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興起以後,智能硬件立即就火了,同時也成為走投無路的APP轉型以及BAT們布局生態的“不二法門”。

總之,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養成了做硬件的癖好,全都熱衷布局與制造硬件。

文 | 王吉偉



為什麽互聯網企業熱衷做智能硬件?

時下,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做智能硬件,一方面智能硬件成為互聯網企業的一個發展戰略,另一方面智能硬件確實也是一些商家所需。對於互聯網企業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企業熱衷開發硬件產品,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互聯網業務走到盡頭。

純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難以再做突破。這是會考慮做一些與線下結合的業務,面向某個領域的智能硬件會是首選。

手機是當前應量最大的智能硬件,但是手機行業已經進入“血海”。

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不會再選擇手機,這同時也是樂視、360等行業仍舊選擇進軍手機行業的原因。

傳統行業所需。

很多傳統行業的企業想做一款智能硬件,因自身技術、運營等因素不具備互聯網基因,因此會找選擇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譬如聯想的智能眼鏡產品new glass就是傳統的工廠企業首先找的聯想。

快速切入垂直領域。

現在來看,互聯網企業想進軍某個垂直的行業,用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智能硬件產品顛覆該企業已經存在的產品,是簡捷而快速的做法。


做硬件對互聯網企業有什麽意義?

硬件產品,一方面不像APP一樣有很多同質化應用搶占用戶的手機等四塊屏幕的空間;另一方面,每一個智能硬件都可以壟斷自己的用戶群,品牌優勢與粉絲福利下。用戶及粉絲們定會擁護自己平臺推出的產品,這也是為了應對同類產品競爭;同時,智能硬件是傳統硬件產品的升級,每一個行業的升級與轉型首先是從產品開始,通過一個智能硬件及APP來實現行業的互聯網化,是當前各種創業項目的基本趨勢。往大了說,這也是“互聯網+”存在的意義,即促進互聯網改造某些產業的創業項目的產生。

另外,物聯網涉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二維碼、傳感器等多個領域,每一個行業大數據的采集都離不開傳感器。傳感器自然要融入到硬件產品中。手機雖然應用廣泛,卻無法應用到所有領域中。因此一些領域必然會產生硬件產品,融入傳感器能夠傳輸數據、具備聯網及識別能力、能夠接受語音及手勢等行為控制的產品都算是智能產品,可見智能硬件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必然。

尤其是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要求以後的工廠都要走向智能制造,智能化、連接化、模塊化、交互化等是其主要內容,未來各領域都實現這些內容設定,可見會有多少智能硬件會產生。

為何還有很多互聯網企業沒做硬件?

當然,還有很多行業的沒有推出硬件,或者沒有做自己的硬件。有幾個原因:

首先,純線上的業務能夠滿足企業發展所需如DSP廣告、新聞閱讀等APP只是為用戶提供線上服務,通過APP就能聚集很多用戶,無需再推其硬件產品;

其次,做內容的APP只是通過客戶端做展現,而不需要相應的硬件產品與其適配;

第三,有些互聯網企業雖然沒有自己做APP,但在其生態布局中已經與硬件商家達成合作,需要硬件的部分業務通過生態來完成;

第四,做平臺的APP多以提供服務為主,平臺連接供應商與用戶,商業模式則是為供需雙方提供服務,類似的產品一般不需要做硬件;

如果還有第五個原因,可能就是還沒有下沈到垂直行業或者沒有傳統企業找上門。

根據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再加上“互聯網+”政策正在促進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企業無論是做O2O模式,還是其他商業模式,最終都要落地。

互聯網企業要走向線下,線下傳統企業則要走向線上。同時,線下線上結合最容易產生智能硬件產品。不做硬件的企業一方面會考慮不將模式做的太重,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在於自身發展沒有遭遇瓶頸。


如果這些企業也做硬件,會做什麽?

如果所有互聯網企業都去做硬件,肯定還有純線上的業務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一部分線上企業大概是打的這個主意。這其中,還有一部分企業是具備做硬件的實力的,但是沒有選擇智能硬件這個領域,原因無非是以上所述幾點。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企業今後不去做硬件,如果做硬件的話,他們又有可能做什麽樣的硬件?

接下來,偉哥試著猜測幾個重量級應用今後可能會做的硬件。

微信。微信這個超級APP的全球用戶數已然超過4億,因為微信所倡導的是改變用戶生活形態,所以微信誕生開始就是為生態而存在的。微信為用戶提供了很多生活中的應用場景,支付、購買、遙控、娛樂等各種場景應有盡有。從產業鏈來看,微信要做的主要是連接,所以,很有可能入手連接二維碼與的用戶的POS機;騰訊是最大的遊戲娛樂公司,虛擬現實類的遊戲頭盔等或許會染指;日常生活中最多的應用場景是智能家居,微信可能做一些人工智能類的硬件配合微信使用。

事實上,微信已經使的手機變成了一個超級智能硬件。

陌陌。作為社交軟件,陌陌能在微信的威壓之下存活,並且能夠成功上市,體現了陌陌與眾不同的一面,社群與興趣是陌陌尤為擅長的。所以,基於興趣以及陌生人社交,陌陌若做硬件的話,大概會首先圍繞娛樂。基於音樂可以做播放器,基於視頻可以做相機,基於出行可以做自行車,基於健康可以做移動醫療產品。當然,還可以去線下做個主題旅館,大家懂的。

唱吧。唱吧這個應用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將KTV搬到線上做了唱吧,然後又以唱吧積累用戶,再落地做自己的KTV,算是形成了一個比較完美的閉環。基本上,圍繞KTV這個場景以及K歌這個興趣,周邊幾乎能做的都做了,同時也將業務拓展到了藝人與演藝方面,整個生態的布局還是蠻大的。唱吧做硬件的話,基本可以圍繞KTV、藝人及玩家這幾個群體來做:相關的產品,可以做智能音箱,可以做智能樂器,這些在當前也算是熱門智能硬件領域;同時,針對職業以及業余用戶,可以錄音、混音及壓縮等相關的輸入及輸出設備,譬如唱吧即將推出的麥克風,以後隨著更多的輸入及輸出設備的誕生,唱吧可以打造一個音樂設備產業鏈;自然,可以做唱吧自己的錄音工作室或者音樂工作室;還可以自己或者支持藝人做藝人演藝工作室,服務藝人做自己的廠牌,進而衍生出服裝、箱包以及奢侈品等。

當然,除了上面列舉的這幾個企業,還有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態或者產業布局去做一些硬件。產業鏈可以做長,也可以做短,也可以放到生態的其他價值鏈上去做。

總而言之,互聯網企業做硬件是將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硬件也是連接線上與線下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企業硬件化將成為接下來物聯網及工業4.0的主要發展方向,也將為互聯網企業的跨界提供更多的場景與實現的可能。\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吉偉,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myfortytwo)

Rafat Ali是一家叫做Skift的垂直旅遊領域的媒體公司的CEO,為了公司繼續存活下去,他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在市場上融資,卻仍未成功,而他已經厭倦了一遍又一遍的謊言。

“我們不只是一家傳媒公司,還是一家不斷積累和產生數據的大數據公司。”為了迎合投資人對於大市場和增長的喜好,Rafat Ali一開始就撇開自己旅遊媒體的本質,用大數據來包裝定位自己的公司。後來,他更誇張地改成了“我們未來會把同樣的數據模型應用於旅遊之外的其他細分行業,如飲食、時尚等。”

先擴大自己行業的外延,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包裝在某個潮流之下,當這還不夠的時候,就強調模式的可複制性,假設目前所處的行業只是未來市場的一小部分,只是其中的一個niche market(細分市場)。這一套標準的“講故事”的手段,也被廣泛應用於國內的融資市場之中。

“哪怕融到了錢,公司也做不到我說的這些事,我為自己撒下的謊感到惡心。”

融資半年時間且處處碰壁後,Rafat Ali如此說道,他已經厭倦了為了迎合投資人和資本市場的口味而不斷變換故事的日子。他總結說,“投資人喜歡的行業是能夠快速、廣泛擴張的,但最後卻逼的創業者“為了擴張而擴張”(Scale for scale sake)。”

這道出了很多創業者的心聲,也很無情地揭穿了目前的一些現狀。

1

(媒體+數據+行業擴張--- 當時Skift用來講故事的融資PPT)

“一夜之間,好像昨天還在被追捧的O2O就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小張已經在國內某家知名FA機構(融資顧問)工作了兩年多的時間,在他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身邊到處都是做O2O的朋友和看O2O的基金,但整個非理性繁榮市場變化的速度超過所有人的預料。

最早給投資人推薦公司的時候小張都要說明“這是一家O2O企業,線下需求旺盛,流水高”,後來變成“這家公司看上去是本地生活領域,但和那些O2O公司完全不一樣,不燒錢”。

“一夜之間,好像昨天還在被追捧的O2O就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小張如此說。

後來,小張又陸續投身到了SaaS,B2B等多個“風口”,對於他來說,板塊輪動已經變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最近,小張正遊走於各個網紅組織之中,尋找著“IP”。

盲目追求熱點,追求增長,是過去幾年里,資本市場犯的錯誤之一。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熱錢)湧入市場,造成市場虛假繁榮的景象,大量創業者一味追尋熱點,而投資人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機會)。但資本最多只是充當了催化劑的作用,能做的只是加快公司邁向終點的步伐,而終點是生是死則是由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所決定。

從2013年以來,大批的投資人過於盲目的追求總銷售額、總用戶數等評判指標,而忽略了商業模式本身,也錯誤的將市場和創業者引導到了先追求量,再追求質的取向之中,最終的結果就是過去一兩年間產生了大量無序增長的給自己挖坑的公司。這些公司靠補貼,靠開拓新的城市等來沖銷售額與用戶數,表面上損失的是毛利率,最本質的上犧牲的卻是以最小成本驗證市場、修正商業模式的機會。

2

(美國資本市場融資數量的增長趨勢,在13年的時候天使輪的融資數量達到頂峰,但A、B、C輪都只有相應的很小幅增長)

“脫韁而空洞的增長”(unbridled and hollow growth)這是Zenefits的新CEO上任之後對於公司的評價,他把公司發生的問題都歸結於過快的增長速度上。Zenefits是美國過去幾年中最熾手可熱的創業公司,一度達到45億美金的估值,並引領了全球SaaS熱潮,但在最新的一輪融資中,估值被降低到了23.4億美元,而且公司大幅降薪並裁員17%的員工,原CEO Parker Conrad被辭退。一列高速運轉的火車,不碰壁難以轉向。

正如之前一篇文章里寫過的(點擊原文鏈接可查看),每家創業公司的成長都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是發現市場的存在、驗證問題的真實性,第二是確認產品對於解決問題的有效性,第三是不斷修正商業模式、完善產品、提高獲客效率,真正找到屬於產品的Product/Market Fit(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而最後第四階段才是快速增長(scale)。

根據 Startup Genome 的調查超過 70% 創業公司的死亡原因是 “Premature Scaling”,也就是在沒有完善前三個階段的前提下直接進入了擴量階段,最終現金流斷裂而亡。而這個問題,也正是目前國內創業者最普遍存在的問題。

“很多基金也都意識到這個問題,對項目的喜好也和以前非常不一樣了,現在資本大多喜歡有毛利,有正向現金流的公司。”這是小張最近發現的新趨勢。Market Correction(市場修正)先從二級市場開始,現在已經大規模波及到了一級市場,很多早期基金看著自己手里的一把爛牌,心中有苦說不出。

VC和PE可以在一夜之間轉身,從追求量到追求質,但很多現存的創業者卻很難保證在有限的現金流下,完成從量到質的轉型,最後只能尷尬的在夾縫中生存,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等待資本市場的救贖。

隨著市場的陣痛與一批創業公司的犧牲,一個不惜代價增長的時代就此終結,之後的創業者應該要學會修煉內功,回歸本質,不被資本市場所裹挾,不然融到賬上的錢,也可能變成企業致死的毒藥。

3

(VC追求的增長是黃線而非紅線,只有非線性的J型增長才是可接受的)

資本市場變了,應用市場也在改變。以往,互聯網最大的魅力就是邊際成本低,複制和擴張容易,但如果仔細觀察市場的進展,從最初的移動互聯網工具時代、到電商時代、到O2O時代、再到B2B時代,互聯網的因子一直在不斷的降低,而傳統生意的成分卻越來越高。所以對於渴望高速增長的VC來說,市場上值得投資的標的越來越少了。一個需要靠不斷地開放新的城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並且需要無數人力來運營的生意,一定是不那麽scalable的,而在這種前提下還要求其如互聯網公司一般的野蠻生長,內部的問題就會慢慢積蓄逐漸顯現。

因此,如果沒有更多底層技術的突破,帶來新的應用級別的平臺機會(比如基因或VR等),未來的創投市場可能會有三個大的趨勢:

1)從B輪死,到更冷靜的早期投資市場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B輪是一個很大的分水嶺,天使和A輪是先講故事,B輪往後就是先看數據,所以擅長講故事而並沒有真正驗證模式的公司會有一大波在B輪死去。這種趨勢雖然延緩,但也總會傳遞到A輪和天使輪,使得整個早期投資市場都變得更加小心。所以哪怕熱錢還在,但大家也在變聰明,創業的人只會越來越多,而投資人卻會越來越謹慎。(比如有些在早期投天使非常成功的基金已經隨著市場的轉變徹底轉向了A輪甚至更後期的投資。)

2)沒有那麽多高速增長的神話了

不健全的領域都已經發展的相對完善,不存在太好的能夠幾何級別增速成長的投資標的了。沒有那麽多空白的地方讓大家去驗證模式和占領市場了,也沒有太多新的技術可以大規模的革新應用場景了,所以也是時候該靜下心來了。

3)越來越多懷揣創業夢的人會成為新時代的生意人

會有很多人從創業的第一刻起就開始想該如何獲得正毛利和凈利,會有很多的公司會更早的脫離資本的支持而靠自身的盈利存活,一切都會回歸生意的本質。當然,這同時也帶來了上面一條的結果,就是靠一輪又一輪外部投資形成高速成長的公司會越來越少了。於是,神話不見了,創業將真正融入社會形成一種生活方式。

(在美國,很多人已經開始討論一個詞,叫做“Bootstrapping”,意思是不需外部資本註入而保持自我生長的模型。現在很多美國的公司開始分享自己怎麽不被投資人裹挾,回歸原始,真正站在賺錢的角度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養活自己的公司。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創業的目標是賺錢,而不是融資,不是每一個創業公司都能夠成為獨角獸,也不是每一個創業公司都需要融資才能存活。當然,這並不是說融資不好,只是說現在國內太多的創業者犯了思想懶惰、目標不清的毛病,把融資成功當做創業成功的必經之路,甚至把融資成功當做等同於創業成功一般的存在。融資對於創業的幫助意義毋庸置疑,但把融資的權重擺的太高,也還是一種投機的心理在作祟。)

過去兩年是資本配合市場上演了一場大戲,如果不出意外,這場戲正在最後的落幕階段。更多的人應該明白早期投資與傳統意義上的理財不同,是有很大風險的,互聯網創業與傳統意義上的生意不同,還是有些門檻的。最終,如果一切能夠真正回歸商業的本質,也是件很好的事情。

就像曾在某個地方看到的,以後急功近利的人會越來越少,不是因為人的本性變了,而是因為人們發現,當社會體系成熟以後,急功也不能得到更多地利益了,所以人們不管是否心甘情願,都只能埋頭做起,而不會去眼紅他人致富的神話。

當然,社會永遠是波浪形上升的,有低谷就會有上坡,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個人都是在低谷中積累實力、等待機會的。所以站在某個層面來說,對於有準備的人,低谷才是最性感和讓人興奮的時刻,是拉開新一輪大戲的序幕。

-------

P.S. 國內很多創業者在真正的創業理論、財務基礎、商業思維等方面的積累和準備其實還非常不夠,這方面的各種學習和分享不得不承認美國要做的好太多,所以未來42章經也會寫更多的文章,翻譯更多的文章或視頻,包括怎樣預估市場容量的大小、怎樣真正在企業運作中理解和使用財務模型(Financial Model的價值被早期公司大大低估了)、怎樣進行招聘或企業管理、怎樣制定KPI或OKR等等。現在市場上大多發聲的人是早期投資人,所以到了天使輪或A輪之後就形成了一個知識和經驗的真空階段,但事實上,只有把目標和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高屋建瓴,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公司,才能少走一點彎路,更穩健的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27

產業地產的魅力太大 碧桂園也做了科技小鎮了

一個名為“科技小鎮”的綜合產業地產項目,在碧桂園集團(02007.HK)龐大的產業體系中脫穎而出,逐步受到各方關註。9日上午,廣東省領導帶隊在碧桂園總部調研近2小時,詳細了解科技小鎮規劃設計、起步項目籌備進展、企業創新文化發展等方面情況。

碧桂園科技小鎮是該集團進軍產業地產的開端,第一個項目落地廣東惠州,初步計劃在深圳周邊的臨深片區打造10個類似的綜合產業項目,承接深圳外溢創新產業以及購房需求。

據透露,作為碧桂園產城融合戰略的載體,“科技小鎮”一般選址一線城市周邊和強二線城市的30-80公里重要區域,占地2-5平方公里,最大的特色是生態、智慧、創新,地面都是公園,車輛在底下穿行,建築外墻長滿垂直分布的植物。項目將持續發揮出比較優勢,產業聚焦全球優質科技產業資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同時,項目還將圍繞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城市功能與創新產業共生共榮。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透露,該集團計劃在未來5年內安排不少於1000億元的投入。截至目前,碧桂園已經初步確定下3個科技小鎮項目,位於惠州和東莞,每個小鎮項目投資至少300億元。

對於科技小鎮的目標收益,碧桂園認為,主要來源於4個方面的經濟效益,第一個是成為經濟周期的對沖機制和穩定器,第二個是成為優質土地和優惠政策的重要來源,第三個就是成為中周期利潤的重要來源,第四就是成為相關業務的重要來源。

向俊波稱,科技小鎮規劃的事情已經做完了,進行到具體設計和工程方面的規劃。目前真正的難點在於產業的稀缺,在於招商環節。

碧桂園總裁莫斌稱,碧桂園的最大特點就是價值鏈全覆蓋,為了配合科技小鎮的產業發展,碧桂園已建立專門的產業孵化基金,與李開複的創新工場合作。“與其它科技類公司相比,我們會做重資產,搭建科技人才集聚的、最優化地平臺。這里有基金孵化,有導師培訓,能夠吸引年輕人,煥發創新能力。這和造城異曲同工,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也符合市場的需求。”

對於碧桂園采用科技小鎮的造城模式切入產業地產,廣東省長朱小丹在調研後指出,科技小鎮是在舉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趨勢下應運而生的,不僅在形態上與傳統產業園區有區別,而且在理念和內涵上有新的躍升。科技小鎮的內涵策劃要更完善,要形成區別於任何其他社區的“雙創”生態,成為支撐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點。

目前,碧桂園科技小鎮項目已與清華大學等名校合作,解決產城融合以及青年創業問題,也為有意北上創業的港青提供場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26

羅嘉瑞點名羅啟瑞蠱惑 錄音中稱「有家人除買兇外什麼也做得出」

1 : GS(14)@2019-01-23 06:40:4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668&issue=20190123
【明報專訊】鷹君集團(0041)創辦人羅老太羅杜莉君申請撤換信託人一案,昨日續訊,並繼續由匯豐信託前董事總經理劉倩兒,接受代表羅老太一方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盤問。在庭上余若海一方播放劉倩兒與羅家三子鷹君主席羅嘉瑞的電話對話,更質疑劉在對話中將羅老太在2016年1月發出的新意願書改動意願的內容泄漏給羅嘉瑞。在錄音中,羅嘉瑞更指母親不懂如何改動意願書,並形容有人做事「behind my back」, 做法離譜,更點名弟弟羅啟瑞蠱惑,亦指家裏有人除買兇之外,什麼也做得出。

明報記者 陳偉燊

劉倩兒雖然在作供時曾表示過,希望與羅嘉瑞的電話愈短愈好,目的只在確定羅嘉瑞是否在2016年1月初已經收到羅老太經中倫律師事務所發出的最新意願書。

但是余若海則認為,在長約2分鐘的電話對話中,劉已經將羅老太修改意願書的內容,例如將更改信託決定的投票權門檻降低等內容,泄露給羅嘉瑞。劉則反駁謂,她沒有向羅嘉瑞透露信件內最重要的部分。

余若海之後繼續窮追猛打,批評劉倩兒是完全講大話。劉則回應稱,沒有提到羅家信託投票權方面的內容,並謂「應該乜都唔講」。

律師指劉泄漏羅老太修改內容

在錄音內容中,羅嘉瑞明言不知道母親委託中倫律師事務所,修改意願書內容,並向劉倩兒嘗試了解改動內容。劉有簡單提到,涉及影響到慈善信託投標權等內容。

羅嘉瑞直指:「我媽媽我諗一定係唔識呢啲嘢㗎佢,佢哋成班人圍住佢可能矇查查簽咗」。他又說:「佢直情behind my back做㗎呢啲嘢」,並謂這樣要母親去簽新版本意願書,「我諗少少離譜啲」。他亦形容:「佢哋係乜都做得出㗎,我諗除咗買兇㗎咋,乜嘢都做得出,呢幾個屋企人,Nina(鷹君董事羅慧端)、Antony(大哥羅孔瑞),阿Lu(新福港集團主席羅啟瑞)嗰啲就蠱惑到好犀利」。

劉:無意執行減持方案 恐影響股價

劉倩兒又在作供時明言,匯豐信託自2009至2015年提出多個方案讓羅家考慮,去處理金融海嘯後觸及的信託持股集中風險事宜,均不得要領。

但是她強調,匯豐信託本身都無意執行其中一個大幅減持三成股權的方案,原因恐影響鷹君股價及受益人。在昨午作供中途,劉的聲線變弱,並曾一度要求法庭中途休庭獲批,在經過休息10分鐘後,聆訊才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