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策篇》財政部如意算盤落空的機會比較大 三套劇本 中實戶避開證所稅大網

2012-4-23  TWM



財政部推出證所稅版本後,雖然台 股第一天以大漲回應,似乎有利空出盡的味道,但對大戶和中實戶而言,為了規避課稅,已經開始計畫所有可能的劇本,並打算明年起減少股市進出;而散戶在獲利 更加不易下,只能買些高殖利率的股票長期投資。在稅收減少下,政府最終還是最大的輸家。

撰文‧張弘昌、歐陽善玲

自從陳冲新內閣二月上任、拋出準備課徵資本利得稅後,證所稅陰霾就籠罩台股整整二個多月,雖然四月十二日財政部正式推出課稅版本,讓十三日的台股在利空出 盡下勁揚一二五點,然而證所稅的利空真的出盡了嗎?中實戶和散戶又該如何因應?

增稅收?白忙一場比較可能專業投資人劉友威表示,證所稅是執政黨選前的競選支票,目的在縮小貧富差距,但講白了,政府是透過證所稅演戲給選民看,而先前台 股受壓抑,指數每天都開高走低,則是市場實戶在做反映,演戲給大家看。等到稅收成效不彰,兩年後面臨七合一選舉,各政黨一定搶著開槍,取消證所稅。

劉友威認為,證所稅雖以追求「公平、正義」為目標,但實際結果卻一點也不公平、不正義。不公平的地方,在進入股市十個有八個賠錢,「像我有位朋友是大學經 濟所所長,只要看到有股票亮燈漲停,就以為我有賺錢,真是搞不清楚實際狀況。第一、有股票漲停不代表我就持有;第二、就算我持有,也不代表我會賣掉或賺 錢。以這幾年經驗來看,現在真正賺大錢的股票部位,都是我擺放超過十二年、長期配息穩定的個股。」至於不正義的地方,在不管市場行情有多壞,不論個人賺或 賠,進出股市都已有課徵證交稅了,現在財政困難,要再課證所稅,對中實戶來說就有欠正義。

劉友威認為,現在財政部版本免稅額是三百萬元,到了立法院,立法委員為討好選民,勢必會再拉高額度,最後定案結果會更難課到稅。

然而無論如何,財政部的證所稅已經推出,如果順利完成立法,明年將正式上路,對市場許多大戶和中實戶而言,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未雨綢繆,針對財政部的 課稅方案進行避稅規畫。在記者接觸的多位大戶和中實戶裡頭,幾乎每一位在心中都有好幾套劇本因應,結果可能如劉友威所說的,政府根本增加不了多少稅收,最 後白忙一場。

劇本一:申請假外資

首先是利用假外資身分。在財政部正式推出證所稅版本前,就已表明不會對外資進行課徵,而是鎖定在國內法人、大戶、中實戶和散戶,這雖然解除了外資對台股的 潛在賣壓,但無形中也大開方便之門,讓有心人有機可乘。

一位在國內經手大戶代操且頗負盛名的經理人表示,以財政部的課稅方式來看,未來大戶要規避證所稅,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私人銀行管道,轉換成外資身分進入台 股投資,相較使用人頭戶,此舉不但一勞永逸,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人頭戶的舉發。

這位經理人指出,以一般私人銀行開戶為例,門檻至少要一百萬美元,折合約新台幣三千萬元,對許多大戶和中實戶來說是「小case」,而且國內有不少銀行就 提供這樣的服務,不必特別出國一趟就能辦理,手續相當方便。

事實上,在財政部公告證所稅版本的次日早上,整個投資圈就開始沸騰起來,除了熱烈討論證所稅制度的良窳外,另一個討論的熱點就是因應之道,也就是如何避 稅,包括如何申請假外資,有金融機構的業務員甚至開始做起生意,對潛在客戶傳遞開戶文件,連簡報資料都已經完成。

下單成本與匯兌風險較高

攤開這些開戶文件,流程說明可說是相當清楚,大戶或中實戶只要在台灣簽好和備妥相關個人文件,交給業務員寄到第三地(例如香港),並由金融機構完成徵信和 開戶手續後,即可開始下單買賣,下單可藉由業務員或直接打電話給第三地的交易員;惟要注意的是,在下單前必須先將足夠的金額匯到指定的銀行帳號。

在所有開戶文件裡,多半和在台灣開立證券戶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最大的不同就是護照影本,必須採用第三國的護照為佳,主要是可以規避政府的追蹤查核。一位 投資大戶就表示,倘若用中華民國的護照,很容易露出馬腳。

另外,利用假外資下單的成本較國內下單貴了不少,除了原本的證交稅千分之三外,買賣的手續費要千分之二,比一般券商還高,不過這部分可以談條件,據了解, 至少七折以下,主要是看下單量和下單金額。此外,還有經手費和保管銀行年費,分別是一四五○元(按單一股票且單邊買賣動作收取,意即買一次或賣一次都要收 取費用)和千分之一(每月底依帳面淨值扣除)。

除了看得到的費用外,匯出匯入的金額還要冒著匯率變動風險,因此這部分也是必須考量的成本。

整體而言,雖然假外資身分隱匿又可以規避證所稅,但成本較高卻是不爭的事實。一位投資達人就認為,大戶將降低進出意願,持股周轉率也會降低,以總稅收概念 來看,不但證所稅課不到,證交稅收也會跟著減少,政府稅收不見得會增加。

不過利用假外資身分在未來有一個潛在風險,就是財政部近年來正在仿效美國,研擬實施「國外控制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 CFC)的反租稅避稅制度。在美國,CFC主要是用來對付利用成立境外公司來逃稅的美國公民,任何境外公司,包括在免稅天堂註冊的公司,只要它的主要控股 人是美國公民,這家公司的美國股東就必須按美國的稅法繳稅,即使境外公司未分配盈餘也視為已分配。

一位專門在替上市櫃公司大股東打理稅務問題的會計師指出,這個制度一旦實行,財政部可能採取的方式有二,一是按照CFC規定課稅,另一個就是否定境外公司 存在,回歸證所稅精神補稅並加計處罰。然而由於財政部還在紙上作業,加上美國有︽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作為依靠(自二○一三年起,要求全球金融機構要向美國稅局通報,擁有美國護照或綠卡客戶的所得資料),因此台灣能否成功實行還在未定 之天。

劇本二:採用人頭戶

第二個方式,就是一九八八年復徵證所稅,大家習慣採用的「人頭戶」。有多位億元級中實戶就表示,營業員為留住大戶,一定會提供「找人頭戶」的服務,幫客戶 解決問題。儘管這種避稅方式以目前國稅局的稽徵方式很容易查到,但就像闖紅燈一樣,抓不勝抓,頂多是找到一兩個具指標性的大戶,殺雞儆猴一下,不會一一徹 查。

就像去年奢移稅上路後,政府為了展現打房的決心,針對房地產界有名的「三黃一劉」進行打壓動作,其中有「勇哥」之稱的黃勇義,因為利用人頭逃漏稅違反︽稅 捐稽徵法︾,被檢調聲押。但截至目前為止,也僅有極少數的大案,因此對許多操作資金沒有百億元,但有億元以上的中實戶而言,人頭戶是避稅的選項之一。

例如一名身價十億元以上的大戶,若有三億元資金在股市,每年獲利一成、即三千萬元,其實只要找十來個人頭戶就可解決證所稅問題,實務上並不太困難;而有十 億元以上資金的人,則可能透過假外資方式處理。

一位股市老手在財政部方案出爐後,就接到營業員告知:「以後我也可以幫﹃外資﹄下單!」亦即如果客戶轉成外資,營業員也可幫忙下單,這也是營業員另類求生 法,但也顯示,未來的假外資一定會增加不少。

劇本三:轉興櫃買賣

第三個方式則是利用興櫃買賣差價來避稅,也就是針對超過三百萬元免稅額部分跟券商進行興櫃股票買賣,製造假虧損以符合免稅規定,不過這個方法在有券商涉嫌 以興櫃股票差價支付康師傅TDR介紹費的事件發生後,已經大大的拉高風險,願意配合的券商也大為減少,因此成功機率已經不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現在手上有虧損的股票,在沒有大幅下跌的風險下,可以等到明年以後再賣,如此就可以利用稅法上「盈虧互抵」的優勢,減少未來要繳稅 的金額,一位手上套牢許多生技股的大戶就坦承已有這樣的打算。

雖然這次政府強力準備實施證所稅,而中實戶也抱持著「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的態度,但不論是假外資、人頭戶或轉換成法人公司,共同的後遺症就是成交量 會大幅減少。

多位中實戶就不滿表示,明年開始台股將進入冰河期,成交量勢必減少到五百億元以下,甚至二、三百億元,「一千億元就叫天量」,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主力不敢 亂拉股票,股價波動必然下降,整體市場本益比都會往下修正;而中小型股也將成為一攤死水,不利公司募集資金。

至於一般散戶,儘管高達八、九成的人都在賠錢,而且要獲利高於三百萬元的門檻也相當高,因此被證所稅「拔鵝毛」的機會相當低,但受到中實戶交易量銳減、股 價波動降低的影響,獲利更加不容易。目前國內一般自然人在成交金額和持股市值比重方面,分別只剩六二.七%和四○.四%,未來勢必進一步減少,而不必課稅 的外資比重,將不斷上升。

「散戶唯一能做的,就是挑選高殖利率股長期投資,賺取比定存高好幾倍的股息;至於股票價差,就不必有太高的期待。」一位中實戶表示。總而言之,在大戶、小 戶都退場的情況下,證券稅收就會縮水,政府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假外資手法解析

外資帳戶開戶 4 步驟

1 相關文件

個人戶:備妥身分證件、護照影本(採用非中華民國國籍)、通訊地址證明文件及填妥開戶書表公司戶:(以下文件須負責人親簽)

1. 填寫開戶書表

2. 提供公司執照影本、公司章程影本、公司負責人或被授權人員之護照影本、董事會議紀錄摘要

2 開戶手續

1. 填寫開戶文件

2. 郵寄開戶文件至第三地(如香港)3. 金融機構告知客戶證券帳戶與銀行帳號4. 金融機構自第三地郵寄確認信函予客戶5. 匯足金額到銀行帳號即可下單

3 下單流程

成交回報

4 交易費用

買賣手續費:0.2%

證券交易稅:0.3%

經手費:1450元(單一股票且單邊買賣動作)保管銀行年費:0.1%,每月底依帳面淨值扣除(註:某家金融機構牌告費用)

3道「過牆梯」

中實戶避稅的 3 種對策

假外資

【優點】

可以將資金轉往第三地,利用假外資身分回台投資,免繳證所稅

【缺點】

1. 交易成本較高

2. 未來財政部可能實施「國外控制公司」(CFC)制度

人頭戶

【優點】

1. 利用每戶300萬元免稅額規定,免繳證所稅2. 只要交易金額不會太大,政府只會抓大放小

【缺點】

1. 人頭戶道德風險

2. 財政部查稅風險

興櫃買賣交易

【優點】

交易興櫃股票製造假虧損,以符合免稅規定

【缺點】

1. 某國內券商發生介紹費事件後,券商配合意願降低

2. 財政部查稅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6

中實戶和投信 密謀6月復仇

2012-5-28  TCW



五月十九日,就在總統馬英九就職前一天,外資和自營操盤手的Msn聊天室裡,出現這樣的對話:「明天一起去遊行嗆馬嗎?」「四點在Sogo集合。」這群法人冒著風雨走上街頭,包括證券從業人員、自營商、期貨操盤手等,抗議證所稅擾亂資本市場。

當天下午四時,馬英九召開臨時記者會,親上火線。然而,法人圈卻大感失望,因為馬英九只有針對「四個不夠」表達虧欠,卻沒有真正回應遊行訴求,對民眾反對聲浪無感。

五二○當天,馬英九在風雨中宣誓就職,長達三十分鐘的就職演說,內容既空洞又了無新意,財經內閣也全數留任,讓法人圈完全「無感」。

柏瑞投信國內投資部副總經理江品鋒聽完馬英九的談話,就直說「沒有特別驚喜,」對於行情低迷的台股也沒有幫助,「最好的情況就是盤整,很可能會往下尋找支撐。」

台股從今年三月高點八千一百四十四點摔下,一度回測七千點大關,以跌深的五月十八日計算,修正幅度近一千點、逾一二%。距離去年封關的七千零七十二點,只有一步之遙,今年的漲幅恐怕就要全數回吐。

五二○後的台股行情,就跟馬英九低迷的民意支持度一樣,沒有救了嗎?

當在四月份證所稅議題沸沸揚揚之際,一位身價百億元的金主,眼看台股量縮價跌,加上證所稅遲遲未有定案,毅然決然自砍持股,結果認賠退場觀望。

要角一:台股中實戶判斷短線底部浮現,伺機進場

以四月台股日均成交量七百多億元來看,這位大戶抽走的資金,相當於台股單日成交量的七分之一。他抽走的百億資金,轉而在外資券商開戶,化身為假外資,為證所稅復徵做好因應。

現在,這位過去擅長操作電子類股的中實戶,拿著海外百億帳戶,又準備伺機進場。原因是,台股在短線急跌一千點,短期底部已浮現,加上錢放在海外,也沒有賺頭,不如等台股跌破七千點,逢低進場賺價差。

今年六月,是他看好的時機,因為立法院將於五月底休會,證所稅的利空將趨於鈍化。相反的,邁入六、七月份,電子業新產品、兩岸經貿、企業財報出爐等利多也將逐步浮現。這位股市金主退場後,隨時準備出擊的動作,正是過去台股成交量急縮背後的中實戶動向。

要角二:投信代操兩大基金,將貢獻五百四十億

不僅中實戶等著進場,六月台股復仇行情的第二要角,就連投信也開始準備大展拳腳。

投信法人的政府代操資金,陸續在五月到六月間撥款,包括退撫基金的二百四十億元,已於五二○之前的一週完成撥款。不僅如此,勞退基金也適時釋出三百億元的委外代操標案。

五月十八日,勞退基金在網站上發布公告:新制勞工退休基金,今年第二次委外代操將開放申請,而且速戰速決,標案在五月三十一日就截止送件,讓投信業者忙於準備遞件,以爭取這三百億元的標案。

投信業者指出,勞退基金通常一個月內就會完成審件,這意味著,勞退基金的三百億元銀彈可望於六月至七月間撥款,屆時將為市場更添銀彈。

兩大基金總計五百四十億元,代表政府積極做多,成為台股成交量萎縮的救星,預計六月底前會全數到位;而爭取到政府基金代操的投信業者,也將臨危受命,六月開始進場布局。

五月以來,外資賣超是台股走跌的關鍵,原因是歐債問題捲土重來、中國經濟數據不如預期,讓台股成了外資提款機。在五二○前一週,外資賣超台股逾兩百億元。

操作建議:保守為上成交量明顯回升,才是真漲勢

外資大逃亡之後,台股成交量萎縮,反而成了本土資金盤。而兩大主角,中實戶的復仇,與投信以政府的銀彈做後盾,這兩股勢力將成為台股六月復仇行情的觀察指標。

這些中實戶、投信的資金,主要是瞄準電子股和中概股。宏利投信投資長王彥傑認為,邁入六、七月後,電子新產品和兩岸金融合作等利多陸續上陣,可望為台股帶來一波新氣象。

今年來表現遜色的中概股,主要是受到去年底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拖累,隨著中國政權和經濟政策於下半年明朗化,中國內需股可望觸底反彈。第八次江陳會將於六月中舉行,若順利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品牌通路、汽車、民生消費相關等族群可望享受果實。

隨著台股急跌後,短期底部將浮現,在政府基金和中實戶資金回籠下,六月將有機會緩步向上。不過,台股上檔壓力相當大,加上近期量價頻頻背離,近一個月的操作仍宜保守看待,靜待成交量有顯著回升,台股才能真正重啟漲勢。

【延伸閱讀】電子股、中概股利多陸續上場

日期:5月底事件:立法院休會意義:證所稅利空鈍化

日期:5/31事件:勞退基金新一波委外代操送件截止日意義:釋放資金活水

日期:6月事件:超級股東會月意義:大股東及集團作多

日期:6/5事件:台北國際電腦展意義:電子業採購商機

日期:6/11-15事件:蘋果開發者大會,可望發表iPhone 5意義:蘋果供應鏈受惠

日期:6月中事件:第8次江陳會,簽署兩岸投資保障與海關合作協議意義:品牌通路、汽車、民生消費等中概股受惠

日期:6/17事件:希臘國會改選意義:不確定性升高,恐引發外資撤離

日期:6/27-29事件:Google I/O開發者大會意義:電子股利多題材

日期:6月底事件:投信季底做帳意義:上半年做帳行情,拉抬投信認養股

日期:6/30事件:美國聯準會刺激經濟措施「扭轉操作」到期意義:QE3可能實施,熱錢湧入股市

資料來源:各企業、新聞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8

抓得住「倍數獲利」飆股 賺進四千萬元 高職洗車工掌握二方向 33歲變身中實戶

2013-05-13  TWM
 
 

 

今年才三十三歲的羅詠樂,從二十萬元投入股市起家,歷經慘賠、健康亮紅燈,終於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獲利邏輯,至今資金規模至少四千萬元。

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窮小子翻身的努力,與十五年財富增值兩百倍的投資祕訣。

撰文.林心怡

「我十七歲就開始買股票賺錢,高職夜間部畢業就沒再讀了。」當今年僅三十三歲、投資資金規模至少四千萬元的羅詠樂,分享自己長達十五年的投資資歷時,記者的確嚇了一跳,心想﹁怎麼會有人這麼年輕就懂得投資股票?﹂窮小子兼差脫貧 靠台股年賺兩百萬「我小時候家裡窮,又不愛念書,所以一直都是半工半讀賺生活費,念高職時就懂得買零股投資。嘗到甜頭後,更積極將省吃儉用存下的二十萬元投入股市,最後搭配期貨操作加速累積財富。我深信,在投資市場只要方法對了,窮人也可有翻身的一天!」出身台中的羅詠樂,家裡一共五個兄弟姊妹,從小,雖然與另一個雙胞胎兄弟並列老么,但並未因此在物質上特別受寵,反而時時都在為錢煩惱。「沒辦法,小時候一家七口的生計,全靠父親在貿易公司擔任小職員的微薄薪水。錢根本都不夠花,常常欠繳營養午餐的錢,所以我從國小時,就懂得做資源回收、打零工賺生活費。」羅詠樂回憶,「尤其在讀國中到高職那段時間,每當同學們想著該去哪玩時,我卻滿腦子都是想著如何多賺點錢。我做過的工作很多,不但發過傳單、擺過地攤,還做過半年的洗車小弟、工地臨時工,就連讀高職夜間部期間,白天除了正職,同時兼任直銷業務,甚至還時常利用課餘時間,在便利商店值大夜班賺外快,一天身兼三份工。」就在羅詠樂急於賺錢的熱血因子不斷沸騰下,一九九六年,他任職通訊行業務員期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結識了一位股市高手,從此開啟了他的投資視野。「還記得那時我送手機去客戶家,一進門看到金碧輝煌的裝潢;我心想:這一定是位有錢人!當時就厚著臉皮與他攀談、請教。」一聊才發現,對方學歷不高,卻是位靠股市致富的投資高手,讓他相當羨慕,也點燃了他想靠投資致富的熱情。

二方向、四重點 抓到數倍成長股後來羅詠樂就常常在工作之餘,研讀報章雜誌上相關的資訊,一開始沒什麼錢,就先從零股開始買起,「好不容易十七歲那年,我花了四萬多元,買了人生第一檔股票── 日月光,沒多久就賺了二萬多元,不但讓我投資信心大增,還促使我把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二十幾萬元投入股市。」就這樣,九六年至九八年期間,羅詠樂借人頭開戶融資操作、重押股票,累積了不少財富;其中尤其以營建股寶建、皇普,以及金融股的東企獲利最多,才一年多的時間就賺到了二百萬元。後來,他更締造了許多「倍數獲利」的佳績,例如他曾在二十元附近重押威盛,賺倍數獲利;在十二元附近重押茂矽,三十幾元出場;之後的戰績包括:華電網、玉晶光、鈊象等股票,都是他快速累積財富的代表作。二十七歲那年,羅詠樂資產早已累積逾千萬元。

分析羅詠樂的投資策略,有兩大方向:長線投資以基本面是否有題材,並以現股持有為主;短期或中期的波段操作買賣點研判,則著重技術分析。不論是看好的小型股或高價股,都會搭配使用融資或融券靈活應用。

在長線投資標的方面,首先,羅詠樂偏愛挑選股本二十億元以下,EPS︵每股稅後純益︶至少二元以上的個股,然後再瀏覽各股股價平均價位;通常以此條件篩選的股票,股價大致都在百元以上。第二步,就從股價未達百元的個股中,檢視是否有基本面與題材面未完全發酵的好股票,並搭配技術面是否有在打底或低檔收籌碼的現象,作為參考依據。

至於在技術分析觀察上,他最常觀察重點有四點:第一,他會在股價突破日線或周線盤整區間後,K線拉紅時視為買訊;反之則為賣訊。其次,挑選價格站上周線及下降趨勢線,突破平台整理區的個股,一旦股價越過再回檔,沒有正式跌破下降趨勢線的話再加碼。第三,則是使用均線作為多空分界依據,當短天期五日或十日均線,向上或向下穿越年線,都是很好用的多空指標依據。另外,通常股價在年線之上可視為轉多訊號,反之則轉空。第四,則是從各式底部與頭部形態,搭配KD、MACD與成交量能做多空研判。

靠華電網、玉晶光、官田鋼 大賺千萬例如,○七年五至六月期間,羅詠樂就曾經因為自己從中華電信ADSL,轉換成光纖網路升級時,發現該市場的龐大商機。「我還記得,當時我等工作人員架構升級完成後,就立即查看光纖數據機是哪一家廠商。發現是華電網後,開始蒐集它的基本面資料,該公司不但股本小,包括月營收成長,毛利率均跳升,加上9周KD出現黃金交叉、MACD柱狀體由負翻正,成交量能放大,甚至出現凹洞量,都是技術面翻多的買訊。」後來,羅詠樂陸續以成本均價十五元左右持有一百張,至○八年四月在股價三十元附近全數出清,獲利一倍,淨賺一五○萬元。

另一個讓羅詠樂大賺七倍的經典例子,則是玉晶光。「○九年八月,在一次到台中五權南路附近買鹽酥雞時,我偶然發現旁邊有台中第一批LED示範路燈,仔細一看,看到一張貼有『維護廠商:玉晶光』的字樣,引起我對這家公司的興趣。」羅詠樂笑著說,當時就對LED產業很看好的他,深入研究才發現,該公司不但擁有LED路燈的題材,光學鏡頭的題材更是一大長線話題。他發現,雖然從月營收與年增率尚無明顯跳升表現,但從技術線形來看,玉晶光已打了一年半的底部,且底部出量,判斷可能有主力在吃貨,因此在股價四十三元附近陸續買進二十五張,後來當十日線穿越年線、股價站上年線時,又再加碼五張,最後在周線出現兩根長黑K棒破線後約三二○元附近賣出,獲利達七百多萬元。

至於波段操作,純粹看技術面進出的例子,羅詠樂則是以最多獲利高達三倍的官田鋼為例。「○七年三月初,官田鋼股價在低檔打底完成後,股價突破周線整理平台收大長紅棒時,研判為發動訊號,因此股價七至八元附近整理時分批布局。直到四月發動第二波上漲後,股價最高來到十二.三元附近時,在四月底出現周線收黑現象,開始分批以均價十元以上出脫,平均每張賺二.五元,持股五百張,一共獲利約一百二十五萬元。」「○七年十一月中旬,當官田鋼股價壓回前波起漲前的平台整理區時,我又再做第二波為期三個月的分批布局,股價從五元開始買到七元附近,直到○八年二月中,再度出現買進攻擊訊號後,股價一度來到五月中最高價十七.八元,直到六月六日周線未過前高,六月中周線呈現黑K下跌形態,且連三周K線出現『雙黑K夾殺』意味時,開始分批出脫持股,平均出場價位在十四至十五元間,以當時持股五百張計算,獲利約四百萬元。」至今,他仍認為,官田鋼六元以下逢低找買點,再沿著線形波段操作,還是有獲利機會。

股市慘賠教訓:不信明牌、嚴設停損只是,股市常勝軍也是有誤信明牌、踢到鐵板慘賠經驗。羅詠樂回憶說,「○七年七月間,太陽能題材紅火,當時結識一名投顧老師極力推薦茂矽,雖然當時我觀察到該檔股票已經發動過兩波攻擊走勢,股價從十五元左右上漲至最高六十三.五元,但還是聽信老師大力鼓吹該檔股票會炒到百元的說法,待股價壓回後積極在五十元附近買進一百張;沒想到卻慘遭套牢,直到○七年十一月間賣出時,股價早已跌破三十元,損失約兩百多萬元。」「○七年八月三日,也曾因為誤信友人『公司派將作多』的不實消息,在四十三元附近買進李洲約一百張,後來虧損擴大卻仍不願認賠,最後到了九月賣出股票時,股價只剩八、九元,一共慘賠了三百多萬元。此外,在金融海嘯前夕,我也曾有過重押期貨多單,當趨勢反轉又拗單沒馬上停損,一度讓資金快速蒸發,加計股票的虧損,一度讓我慘賠二千多萬元,輸掉一半的資金。」「這些慘痛的失敗教訓,讓我學會了兩件事:一是不再聽信明牌,二是嚴格執行停損。」回憶那段慘賠的歲月,羅詠樂苦笑著說當時幾乎夜夜失眠,「當時每晚睡覺一閉上眼睛就在想,該如何把錢賺回來,沒想到,心裡太過著急反而越做越錯,健康也出了問題。」「那一陣子,我不但肝指數飆高,習慣性頭痛與免疫力失調等健康問題接踵而來,後來發現在焦躁與精神不佳的情況下,判斷失準與失敗機率都提高。在越做越錯的情況下,情緒越來越不穩定,不但朋友變少,女友也離我而去。我才發現,運動、調整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冷靜與清晰的頭腦,才是在投資市場上反敗為勝的關鍵。」後來在友人的借貸籌資下,羅詠樂又找到了從股市翻身的獲利契機。

「其實,沒有一個技術指標是絕對好用的,只要固定一種主指標為參考依據,再搭配一個副指標作為確認訊號使用。當兩項指標同時確認方向時,再做買賣依據,久而久之,自然會越來越貼近股價的脈動。加上嚴格的停損紀律,這樣不但能夠降低風險,同時也能提高獲利勝算。」研究股市多年、無師自通的羅詠樂強調,「尤其趨勢一旦形成就難以被扭轉,一旦做錯了,就要認賠出場,積極者不妨反手作空,不要枯等奇蹟!」在調整自己股市操作的「人性弱點」後,紀律化的投資策略,讓他股市操作越來越順遂,不但超越先前累積的財富速度,一○年至一二年間,光是宏達電一檔股票,就讓他累積了二千五百萬元的操作資金。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十日線、年線與趨勢線,作為高價股的操作依據。

多空波段操作 靠宏達電累積二五○○萬「一○年四月十三日,當我看到宏達電股價十日均線穿過年線的作多訊號後,先是在收盤前買進十張,均價在三八九元附近,直到一一年六月十三日時,當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且M頭成形後出場,均價出在一○八五元附近,一張獲利六十九萬元,十張淨獲利達六九○萬元,操作資金提升至一○八○萬元。」「後來我又觀察該檔股價十日均線向下穿過年線的空頭訊號,因此在收盤前九二○元附近融券放空了十三張,直到股價又在一二年一月十六日站上下降趨勢線,在四百八十六元附近出場,獲利約五百六十四萬元,此時總資金累積至一千六百四十四萬元左右。」「一二年四月三日,當宏達電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我又在收盤前五五五元附近融券放空共三十二張,直到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收盤前價格站上下降趨勢線時,回補在二五六元附近,一共獲利約九二八萬元,操作資金累積至二五七二萬元附近。」大盤偏空 留意台灣五十走勢至於展望未來,羅詠樂認為目前台股大盤指數偏空,可留意台灣五十的線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五十二元附近,可以選擇大型權值股融券放空。不過近年來主力放在期貨與國外衍生性商品操作的他,手上仍然有線形看好、產業具備題材性的作多個股,其中包括高價股聯發科,中低價位的華電網、中信金,以及股價未來有翻倍機會的網通股居易。

羅詠樂分析,從居易的技術面來看,月線已經打一個大底,且出現一根K線長紅越過下降趨勢線的買訊,加上股價已回測過底部整理線,而下降趨勢線也轉為下檔支撐,顯示股價在技術面上有翻多訊號。

另外,從基本面觀察,羅詠樂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發現到網路設備商居易的商機,「隨著大家工作對網路的依賴越來越高,對網路設備的穩定度需求也大增。像我從事程式交易,最怕的就是網路斷線。經過實際用過比較後,居易的網路設備的確比較好用。」羅詠樂指出,尤其居易近期積極研發創新的實用功能設備,包括網路設備能支援多WAN端及搭配行動3G網路作為備援,就能滿足大部分網路工作者不斷線的需求,預料將成為個人與企業的網路設備新寵,未來股價頗具想像空間。

「賺得多不如賺得久,賺得快不如賺得穩」,是羅詠樂在歷經股市大風大浪多年後,悟出的投資道理,「只要訂定好自己的交易策略後,不用一直盯盤,一樣能夠大波段操作、穩穩地賺。」每當恐懼與貪婪的「人性」再次動搖他的投資決策時,羅詠樂就會再次以「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投資座右銘來警惕自己,嚴守操作紀律才能持盈保泰。

羅詠樂

出生:198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學歷:台中明德家商餐飲科夜間部投資操作規模:自有資金約4000萬元

股市投資資歷:15年

羅詠樂

成功選股4心法

心法1

長線布局股本小、有題材的股票尋找股本15~20億元以下,EPS為2元以上的個股,篩選股價不合理的個股,再注意股價未達百元,個股是否為題材未發酵,且檢視基本面或技術面尚未發動股價漲勢者,作為分批布局之標的。

心法2

彼得林區選股法

從生活當中,可以發掘潛力股。例如常在PC home online線上購物等網站,逛3C找新商品或熱賣商品,作為研判產業趨勢的參考,或之前發現中華電信將全面更新為光纖網路進而追蹤受惠的廠商,以及路燈LED化趨勢,進而發現玉晶光大賺七倍等。

心法3

多空靈活操作

若為長線操作,以現股為主,短或中期波段操作高價股則會使用融資或融券。

心法4

固定技術分析觀察重點

訂立幾個主要指標與次要指標觀察就好,太過繁複反而干擾判斷準度。

技術分析觀察重點

1.日線或周線突破盤整區間後長紅為買訊,反之為賣訊。

2.股價站上周線並向上越過下降趨勢線,或突破平台整理區之個股為走多訊號,一旦越過再回檔下降趨勢線不破再加碼,反之則為賣訊。

3.使用均線作為多空分界,短天期均線5日或10日,向上或向下穿越年線為好用的多空指標,另外,股價在年線之上可視為轉多訊號,反之則轉空。

4.從各式底部與頭部形態,與成交量能、KD與MACD指標辨多空。

持續看好個股:

看好線形翻多、產業具備題材性的做多個股,包括高價股聯發科,中低價位的華電網、中信金,以及股價未來有翻倍機會的網通股居易。

羅詠樂看好潛力股居易

基本面:看好居易近期積極研發創新的實用功能設備,預料將成為個人與企業的網路設備新寵,未來股價頗具想像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3

《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在改革和波動中實現金融穩定

7月25日上午,由第一財經研究院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推出的 《中國金融風險和穩定報告2018》(下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發布後,以“在改革和波動中實現金融穩定”為主題的閉門研討會同步舉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報告》主題涵蓋三個要點,即改革、波動、穩定。“這三個詞放在一起,就如實刻畫了我們當前的情況。”他解釋稱,當前改革正在推進,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過去金融風險的積累、中美貿易摩擦等,金融市場表現出很大波動,在這種情況之下,穩定也顯得更加突出。

《報告》將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4個風險、2個條件,分為不同的時點,在結合全球背景和考慮數據約束的同時,抓住中國的關鍵風險和經濟金融環境,引入涵蓋當前發展的前瞻性指標,從而描繪了中國金融穩定整體圖景。在揭示出三大主要風險的同時,《報告》還針對維護中國金融穩定提出了詳細的政策組合建議。

《報告》對於全球範圍內的貿易摩擦高度關註。“金融危機後姍姍來遲的全球同步複蘇出現不久,即被席卷全球覆蓋幾大洲的’貿易戰’和一系列風險因素正式打斷。 ”《報告》稱,如果美國的複蘇周期以時間壓縮和波幅放大的形態提前終結,那麽要比市場預期更快的加息和貿易戰引致的信心波動,將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當特朗普宣布貿易戰時,美國股市下跌,中國股市下跌。中國股市下跌不全是貿易戰的問題,也有內部原因和很多因素,但由貿易戰引發的信心沖擊很大。他指出,還需要註意到全球債務水平上升的大背景,在這種情況之下,貿易波動引起的全球波動可能會比較大,引起中國國內的金融波動則可能更大。

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楊燕青表示,《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5年誕生,是中國第一份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金融穩定地圖方法論,構建中國金融穩定分析範式的報告。IMF今年4月正式采用了全球央行的通行方法——以“金融條件”取代金融穩定地圖的方法論。今年的《報告》也推出了第一財經研究院編制的中國的金融條件指數,充分考慮中國特點的前提下,嘗試實現與國際的通約。

《報告》由李揚和朱民擔任聯席總顧問。核心內容包括六章,第一章《中國金融穩定概覽》由IMF 前高級經濟學家孫濤博士領銜撰寫。港交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擔綱撰寫了第二章內容《資管新規和打破剛兌》。第三章《金融市場的聯動和監管應對》由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鄧海清撰寫,第四章《管理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由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撰寫,第五章《數字貨幣的泡沫、風險和未來》由姚明睿以筆名署名撰寫。最後一章《外部金融風險》由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衛東領銜撰寫。

三大風險壓力提升

回顧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出現了升值,中國金融體系保持了總體穩定。另一方面,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推進結構性改革和去杠桿取得初步成效,企業部門杠桿率穩中有降,宏觀杠桿率大體穩定。在此過程中,金融監管體系也進行了整合與重塑,新時期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微觀審慎監管體系正在成型。

進入2018年,中國繼續保持戰略定力,旨在解決長期系統性風險的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然而,美國順周期經濟政策導致的全球宏觀金融風險加劇,全球貿易爭端升溫,中國面臨的內外部金融壓力正在加大。

《報告》對比了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期間的中國金融穩定變化情況發現,在此期間,中國的宏觀經濟風險、信貸風險以及市場和流動性風險有所下降,風險偏好上升,但外部傳染風險上升、貨幣和金融條件趨緊。

《報告》預測,2018年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將可能面臨三個方面的風險和挑戰。首先,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停滯,去杠桿過程中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定力不足,可能導致和加劇新一輪的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風險積累。

其次,去杠桿過程中打破剛兌的節奏和力度如果過於激進,可能帶來信用過度緊縮、債務違約的傳染和擴散,並觸發更大範圍內金融市場的風險暴露,導致過大的金融市場波動風險。

第三,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全球貿易爭端升級,這些外部因素通過貿易、全球價值鏈(GVC)和金融渠道傳導,對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負面沖擊,尤其是其可能導致的信心沖擊,會加劇內外部金融風險的互相強化,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挑戰。

六大政策建議

基於上述風險視角,《報告》提出了“一攬子”化解短期金融風險、實現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政策建議。

第一,去杠桿要保持貨幣政策定力,通過結構措施避免信用過度緊縮,堅持基於市場化原則處理信用事件,重點是加快建設信用風險處置的相關金融基礎設施。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這是加劇信用風險蔓延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強調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但是對於金融機構遇到風險之後的應對機制和方案準備不足。尤其是在去杠桿、打破剛兌的過程中,金融市場缺乏成熟的資產處置辦法和處置案例,缺乏盤活不良資產的渠道與方案,更缺乏足夠廣闊的、分散信用風險的衍生品市場。一旦遇到風險,缺乏退路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非銀金融機構,只能被動傾向於“過度緊縮信用”。因此,需要盡快構建分散市場風險,分擔信用損失的體系,明確金融機構對於信用風險承擔的過程和程度,鼓勵培育不良債務的投資機構和投資群體,盡力扭轉“過度緊縮信用”的趨勢並防範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第二,在全球流動性收緊和貿易沖突的複雜外部環境下,密切監控國內外重要信息和市場動向,高度關註各項宏觀金融政策的協調,防止外部金融沖擊和內部金融風險暴露在短時間內高強度疊加,導致市場過度波動、資本大量無序流出、外匯儲備下降、人民幣匯率貶值、資產價格迅速下跌和信貸緊縮同時爆發的風險局面出現。

“目前外部環境較為複雜,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同時,全球貿易沖突的不確定性持續上升。”《報告》認為,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走得最快,處於縮表階段;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處於加息階段;歐洲央行處於縮減資產購買規模階段;日本央行處於拐點前的預期階段。且從美聯儲最新利率決議看,其預計加息節奏快於市場預期。

第三,在內外部風險的大背景下,維護中國金融穩定的短期政策組合應該是:避免人民幣短期內大幅貶值,避免進口價格上升,降低通貨膨脹壓力,維持較低實際利率以降低償債成本,適當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應對可能的全球市場流動性抽緊;盡早認可真實不良資產,並以財政註資和市場註資相結合的方式化解銀行體系的存量信用風險。其中,要把握一個關鍵點:以發展國內金融市場和民間對外有序投資,對內、對外保護好、用好中國的儲蓄。

第四,為實現短期和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政策目標,貫穿始終的是維護信心。從短期看,需要防止內外部風險疊加導致的信心沖擊。《報告》認為,中長期看,維護和維持信心的關鍵仍在於改革開放,在於給予企業主體和居民以穩定的預期和產權保護,創造真正公平的市場化競爭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政府幹預。

第五,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改革提高資本回報率,是實現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根本途徑。《報告》認為,防範金融風險,其著眼點不應僅局限於金融市場本身,因為所有的金融危機本質上都與勞動生產率下降、資本回報率下降有關。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資本回報率,是防範金融風險和規避金融危機的長期根本辦法。

最後,從前瞻角度出發,《報告》也對數字(加密)貨幣進行了評估和展望。《報告》認為,就本質而言,比特幣不是真正的貨幣,目前比特幣不具有成為國際儲備資產的資質,比特幣期貨也難以成為真正的風險管理工具。值得關註的是,全球央行正在加入數字貨幣的實驗。理想中的央行數字貨幣,應具備全新的品質,從而超越現有的私人數字貨幣和電子貨幣。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35

在改革和波動中實現金融穩定——《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執行綱要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出現了升值,中國金融體系保持了總體穩定。另一方面,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推進結構性改革和去杠桿取得初步成效,企業部門杠桿率穩中有降,宏觀杠桿率大體穩定。在此過程中,金融監管體系也進行了整合與重塑,新時期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微觀審慎監管體系正在成型。

進入2018年,中國保持了戰略定力,旨在解決長期系統性風險的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然而,美國順周期經濟政策導致的全球宏觀金融風險加劇,全球貿易爭端升溫,中國面臨的內外部金融壓力正在加大。

由第一財經研究院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推出的《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將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四個風險與兩個條件分為不同的時點,在結合全球背景和考慮數據約束的同時,抓住中國的關鍵風險和經濟金融環境,引入涵蓋當前發展的前瞻性指標,描繪了中國金融穩定整體圖景(見圖)。我們對比了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期間的中國金融穩定情況。在此期間,中國的宏觀經濟風險、信貸風險以及市場和流動性風險有所下降,風險偏好上升,但外部傳染風險上升、貨幣和金融條件趨緊。

展望2018年以及未來,中國經濟面臨以下相互交織、方向各異的風險和挑戰:一是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停滯,去杠桿過程中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定力不足,可能導致和加劇新一輪的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風險積累。二是去杠桿過程中打破剛兌的節奏和力度如果過於激進,可能帶來信用過度緊縮、債務違約的傳染和擴散,並觸發更大範圍內金融市場的風險暴露,導致過大的金融市場波動風險。三是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全球貿易爭端升級,這些外部因素通過貿易、全球價值鏈(GVC)和金融渠道傳導,對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負面沖擊,尤其是其可能導致的信心沖擊,會加劇內外部金融風險的互相強化,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挑戰。

基於上述風險視角,《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提出了以下一攬子化解短期金融風險,實現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政策建議。

1.去杠桿要保持貨幣政策定力,通過結構措施避免信用過度緊縮,堅持基於市場化原則處理信用事件,重點是加快建設信用風險處置的相關金融基礎設施。

打破剛性兌付,優化資源配置,將最終推動金融市場服務於實體經濟。但是2018年以來,在資管新規的大背景下,各類企業現金流普遍趨緊,尤其是公開市場融資渠道的違約事件顯著增多。這顯示了金融機構流動性無法向企業流動性順利轉化,並進一步導致了信用風險的自我強化。一方面,單個企業受到信用風險事件影響後,通過資金鏈或市場預期,連帶更多企業陷入到信用風險的影響之中;另一方面,一些規模較大企業的部分表外融資渠道受到沖擊違約的時候,其在銀行表內原本信用資質良好的信貸融資也可能會在短期內變得更為艱難。一旦處理不慎,銀行也有可能面臨更大的不良資產風險。

為何銀行間的資金面普遍較為寬松的情況下,實體企業卻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違約事件頻發?

其一,在強監管的條件下,信用結構與資金需求出現不匹配的結構摩擦問題,導致原來的一些企業難以獲得替代融資。在資管新規推行過程中,對於部分融資企業而言,其原本獲得的“非表內信貸”融資多數本身就不符合表內信貸的要求,其“非表內信貸”的融資需求可能面臨著斷檔的風險。在債務期限剛性的前提約束下,融資企業可能會面臨著融資數量與解決問題時間的雙重壓迫。同時,新增人民幣表內貸款受到多種指標的限制,與表外融資部分具有不同的信用風險偏好和信用審批流程,因此也無法完全承接表外需要轉移的融資需求。結果就出現了2018年初以來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較大幅度下行。

其二,在特定經濟周期背景下,金融機構出於三種情況主動收縮信用,也加大了企業獲得融資支持的難度。一種情況是,原有的產業結構面臨升級轉型,“過剩”、“落後”產能需要被出清。金融機構對這部分行業及企業收縮信用,是必然發生的過程。另一種情況,部分企業在戰略上、財務結構上存在著嚴重失誤,盲目擴張、杠桿率過高、對外擔保過多或短期負債占比過高、對股權質押融資等融資方式所可能產生的風險準備不足等等,致使企業因短期流動性原因遭遇風險。這兩者是經濟金融周期中的必然現象,部分企業在此過程中需要為自身的錯誤買單。而最後,在信用持續收縮過程中,金融機構出於審慎的原則過度收緊對於部分企業的信用支持,加劇了部分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從而導致進一步信用收縮。而這種負反饋鏈條一旦形成,則有可能在經濟、金融周期振動的過程中增加過度的波幅。對於這種情況,要把控住市場的總體風險,避免負反饋鏈條的出現並造成過度影響的情形。

《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認為,在資管新規的推進過程中,目前市場面臨的信用風險是結構性問題。首先,要保持貨幣政策的定力。“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並非解決信用風險問題的關鍵。單純的貨幣總量調控可以解決金融機構缺乏流動性的問題,但是無法解決金融機構之間的流動性如何轉化成企業流動性的問題。解決並改善信用風險問題應從相關傳導鏈條及機制上著手。

其次,堅持基於市場化原則處理信用事件。信用風險頻繁爆發,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當前經濟、金融周期下,市場需要對部分落後及低效的產能和企業進行出清。在此過程中,堅持市場化的原則、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有助於幫助市場遴選出真正高效、有競爭力的企業,裁汰低效率、競爭力不足的企業;並為經濟周期下一波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後,加快建設信用風險處置的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完善信用風險衡量、分散、轉移和處置鏈條。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這是加劇信用風險蔓延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強調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但是對於金融機構遇到風險之後的應對機制和方案準備不足。尤其是在去杠桿、打破剛兌的過程中,金融市場缺乏成熟的資產處置辦法和處置案例,缺乏盤活不良資產的渠道與方案,更缺乏足夠廣闊的、分散信用風險的衍生品市場。一旦遇到風險,缺乏退路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非銀金融機構,只能被動傾向於“過度緊縮信用”。因此,需要盡快構建分散市場風險,分擔信用損失的體系,明確金融機構對於信用風險承擔的過程和程度,鼓勵培育不良債務的投資機構和投資群體,盡力扭轉“過度緊縮信用”的趨勢並防範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2.在全球流動性收緊和貿易沖突的複雜外部環境下,密切監控國內外重要信息和市場動向,高度關註各項宏觀金融政策的協調,防止外部金融沖擊和內部金融風險暴露在短時間內高強度疊加,導致市場過度波動、資本大量無序流出、外匯儲備下降、人民幣匯率貶值、資產價格迅速下跌和信貸緊縮同時爆發的風險局面出現。

目前外部環境較為複雜,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同時,全球貿易沖突的不確定性持續上升。

從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實踐看,貨幣政策正常化分三個步驟:退出量化寬松、加息和縮表。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走得最快,處於縮表階段;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處於加息階段;歐洲央行處於縮減資產購買規模階段;日本央行處於拐點前的預期階段。且從美聯儲最新利率決議看,其預計加息節奏快於市場預期。

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風險主要通過五個渠道傳導:第一,全球利率中樞將逐漸上移。根據GDP對美、歐、日、英的政策利率進行加權平均,2016年全球平均政策利率僅為0.28%,2017年底升至0.63%,漲幅超過1倍。即使在較慢加息情形下,2020年全球加權平均政策利率也將升至1.44%。在此過程中,以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無風險收益率快速擡升。

第二,利率中樞上移將限制各國企業投資和銀行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企業債務負擔加重,面臨破產重組風險,將制約創新投入和長期經濟增長空間,失業率可能上升,居民消費將受到影響,並可能進一步對經濟形成負反饋效應。

第三,利率中樞上移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偏負面。由於長期利率水平攀升,債券價格將下跌,債券發行量可能減少。同時股市走勢也不容樂觀。按照股市估值的貼現模型,在股息或盈利增長不變的前提下,無信用風險收益率擡升將降低股市現值。如果全球貨幣政策緊縮過快,有可能造成全球經濟增長減速,資產價格泡沫則可能會以較快的速度破滅。

第四,全球流動性緊縮風險。雖然歐元區和日本尚未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但隨著美聯儲加息和縮表政策的推進,全球流動性已感受到陣陣涼意,“美元荒”現象正愈演愈烈。美國貨幣市場面臨從政策面到市場面的全面緊縮,將對全球資產價格和企業融資盈利帶來較大沖擊。

第五,美國加息和與之相伴的美元升值,會加劇新興市場的美元債務償還壓力和風險,加上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脆弱性,會導致少數新興市場的貨幣承壓,出現債務和貨幣的雙重危機。

同時,全球貿易沖突不斷加劇也使中國外部環境更加複雜。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發起者是美國,其制裁對象初期主要是中國、墨西哥等對美有較大貿易順差的發展中國家,後來逐漸演變為同時針對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貿易保護和制裁對象逐漸擴大化,貿易摩擦的廣度和深度逐漸加劇。隨著歐盟與日本加入,全球性貿易摩擦愈演愈烈。最後,摩擦從單純的貿易領域逐漸擴展到綜合的經濟和社會領域,波及匯率、國際投資、產業政策、勞工保障、人權、軍事和外交等領域,並與貿易問題相互疊加、交織,使問題更加複雜化、無序化。

中美經貿沖突演進的未來影響還有待觀察。其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可能沖擊將通過三個渠道發生作用:一是貿易和供應鏈渠道,兩國貿易沖突將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和基於全球價值鏈的對外貿易活動,影響經常項目。二是資本金融渠道,兩國貿易沖突包括美方的投資保護主義措施,將影響中國對外投融資和資本項目。這兩個渠道都會作用於實體經濟,並進一步對市場預期產生影響。

貿易沖突升級將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沖擊。國際貨幣資金組織(IMF)的最新報告顯示,在不考慮全球價值鏈變化的情況下,在全球貿易戰的最壞情形下(宣布範圍內的中美全面關稅戰+全球信心沖擊),美國GDP將下降0.8個百分點,亞洲國家GDP將下降0.7個百分點。若將全球價值鏈沖擊考慮在內,貿易戰的負面影響將更大。

《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認為,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和貿易戰疊加,對中國金融市場會帶來較大沖擊。從股市角度看,在最近幾次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和美聯儲加息當天,中國股市都跟隨美股出現調整。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將長期持續,美聯儲加息討論將階段性升溫,將加大中國股市波動程度。

同時,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也將承壓。2017年初至2018年4月底,在美元大幅回調帶動下,人民幣匯率累計升值超過8.5%,遠超市場預期。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反複加劇、美聯儲加息節奏加快、中美利差縮窄、美國經濟增長提速,未來一段時間美元指數可能會繼續走高,人民幣匯率短期貶值風險加大,資本流動也會面臨流出壓力。

在極端的多渠道疊加和信心短期沖擊的情形下,資產價格(股市和房價)下跌、資本外流加劇,人民幣貶值、外匯儲備下降,信貸緊縮和宏觀經濟承壓等沖擊同時出現,這應是短期金融穩定需要避免出現的局面。

3.在內外部風險的大背景下,維護中國金融穩定的短期政策組合應該是:避免人民幣短期內大幅貶值,避免進口價格上升,降低通貨膨脹壓力,維持較低實際利率以降低償債成本,適當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應對可能的全球市場流動性抽緊;盡早認定真實不良資產,並以財政註資和市場註資相結合的方式化解銀行體系的存量信用風險。其中,要把握一個關鍵點:以發展國內金融市場和民間對外有序投資,對內、對外保護好、用好中國的儲蓄。

儲蓄對於中國金融穩定的重要作用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中國過去能夠實現金融穩定、高投資和高增長,得益於儲蓄。儲蓄率高是中國經濟的特色之一,這個特色使得中國經濟具有超強的抗風險能力。

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儲蓄面臨一些結構性問題:首先,在房地產市場價格高漲的背景下,國民儲蓄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大量轉化為房地產相關的投資需求,並進一步推動房價上升。其次,部分國內儲蓄在轉化成有效投資的過程中面臨障礙,因此阻塞在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市場上,這使得中國金融體系日益複雜化,並脫離實體經濟。其根本的矛盾是國內的高儲蓄及轉化成有效投資的渠道匱乏,由此形成了金融空轉和金融產品相互嵌套。

目前的改革和加強監管正是旨在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防範金融風險,長期看將真正保護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和儲蓄者的積極性。《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認為,在目前加強金融監管的過程中,除了降低金融風險的考量外,還應兼顧金融市場的效率,不應限制金融市場發展,警惕行政化色彩上升。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打通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充分有效地使用好國內儲蓄。加強監管和發展金融市場應並行不悖。

4.為實現短期和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政策目標,貫穿始終的是維護信心。從短期看,需要防止內外部風險疊加導致的信心沖擊。中長期看,維護和維持信心的關鍵仍在於改革開放,在於給予企業主體和居民以穩定的預期和產權保護,創造真正公平的市場化競爭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政府幹預。

《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顯示,投資者羊群效應、喚醒效應、自我實現的預期和多重均衡等效應導致多重市場的聯動、風險傳染和疊加共振,並直接引發金融危機。維護信心是避免短期金融沖擊和危機的關鍵,也是長期宏觀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穩定的重要條件。只有國內外投資者和消費者對中國經濟金融有信心,才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存款外流、資本外流,才不會出現釜底抽薪式的經濟增長驟然停滯。

5.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改革提高資本回報率,是實現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根本途徑。

克魯格曼-楊從全要素生產率分析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根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也引發了有關美國勞動生產率下降的“戈登假說”的討論。《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認為,防範金融風險,其著眼點不應僅局限於金融市場本身。實際上,所有的金融危機本質上都與勞動生產率下降、資本回報率下降有關。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資本回報率,是防範金融風險和規避金融危機的長期根本辦法。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及的那樣,服務實體經濟的體現,就是金融市場能夠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中國應充分利用當下席卷全球的數字化技術、通過技術進步和改革提高實體經濟的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這將和金融市場發展形成正反饋,在實現金融穩定的同時,讓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成為可能。

6.最後,數字貨幣雖然對中國的金融穩定不構成直接影響,從前瞻角度出發,《中國金融風險與穩定報告2018》也對數字(加密)貨幣進行了評估和展望。就本質而言,比特幣不是真正的貨幣,目前比特幣不具有成為國際儲備資產的資質,比特幣期貨也難以成為真正的風險管理工具。值得關註的是,全球央行正在加入數字貨幣的實驗。理想中的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應具備全新的品質,從而超越現有的私人數字貨幣和電子貨幣。

在經歷了2017年的價格大幅上漲和2018年的價格劇烈震蕩後,數字貨幣成為全球金融界關註的熱門話題。《中國金融風險和穩定報告2018》認為:

第一,通過成本定價法、貨幣定價法、股票定價法、期權定價法和無套利定價法等五種方法,構建加密代幣估值體系,可以幫助研判加密代幣的泡沫和風險。報告顯示,根據成本定價法,比特幣的估值為4250美元(2018年2月);購買力評價法為15651美元(2018年1月12日,考慮手續費則為負);根據無套利定價法則為8562美元(2018年2月9日)。

第二,比特幣並不是真正的貨幣。貨幣的選擇是博弈的結果,只有鑄幣稅足夠小甚至為零的貨幣形態,才可能得到廣泛支持,成為一般等價物。從目前發展狀況看,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似乎難逃對“鑄幣稅”的追求,高波動性,結算的低效率以及高昂的交易費用,使其難以起到真正貨幣所需承擔的計價、交易和儲值等作用,因此還不能成為真正貨幣。

第三,無論是在安全性上,還是在流動性上,目前比特幣均不具有成為國際儲備資產的資質。國際儲備資產應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第一目標。比特幣難以像黃金一樣,對沖因戰爭等系統性危機而導致的貨幣風險,也無法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與信用貨幣價值、國債之間建立關系,進而發揮避險功能。從流動性角度來看,比特幣現存大概1400萬個,處於活躍交易的僅96萬個,不足200億美元的流動性。加之比特幣交易本身的性能缺陷,比如清算確認具有概率性,時滯長,交易費用高,極大限制比特幣的流動性。

第四,比特幣期貨難以成為真正的風險管理工具。比特幣現貨市場容量小,供給量不足,使套利者難以根據套利需要按期望的價格買入期望的比特幣,且有時還需面臨著現貨交易所的中央對手方風險;現貨交易高昂的交易成本和極低的交易效率極大制約套利活動的開展;同時,比特幣現貨市場不能做空,這意味著比特幣期貨難以成為真正的風險管理工具,充分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反而將會成為新的比特幣投機工具,變成市場的“振蕩器”,助漲助跌,加大價格波動。

第五,各國監管當局將私人數字貨幣界定為特殊的商品、支付工具、證券或數字資產,對其監管包括——交易監管方面,要求從事私人數字貨幣業務需要獲取許可證;約束交易平臺以及參與主體的行為;施加反洗錢(AML)和充分了解客戶(KYC)要求。稅收監管方面的主要目標是防止數字貨幣成為逃稅手段。支付監管方面,支持使用私人數字貨幣的國家正通過立法或稅收政策來規範私人數字貨幣的支付功能。在ICO方面,各國目前正傾向於按實質重於形式的監管原則,更多判定ICO是一種證券行為,向投資者警示欺詐與洗錢風險。最後,金融穩定方面,由於當前私人數字貨幣交易規模小,與金融系統連接有限,尚未能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現階段采取的做法是限制金融機構參與私人數字貨幣交易。

目前,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的研發正引起廣泛興趣。理想中的央行數字貨幣應具備全新品質,從而超越現有的私人數字貨幣和電子貨幣。根據BIS定義,央行數字貨幣包括四個關鍵屬性的定義:發行人(中央銀行或非中央銀行);貨幣形態(數字或實物);可獲取性(廣泛或受限制);實現技術(基於賬戶或基於代幣)。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屬性則包括:可用性、匿名性、轉移機制、計息以及有持有量的上限。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72

將中實呎跌穿萬元 屋苑1年新低

1 : GS(14)@2016-01-24 01:48:33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123/paa01/laa2.txt


【明報專訊】二手樓價持續調整,多個屋苑續錄低價成交,其中將軍澳中心一個三房單位,新近以670萬元售出,實呎僅9852元,為該屋苑近一年來首次有單位實呎跌穿1萬元的成交個案。

實呎9852元

市場消息指,將軍澳中心5座中層F室,3房連1套間隔,實用680方呎(建築899方呎),去年12月以820萬元放盤,至近日終減價150萬元或18%,以670萬元成交,實呎9852元(建呎7452元),為屋苑去年3月後首次實呎跌穿1萬元水平。原業主2010年3月以402萬買入,帳面獲利268萬元或66%。

卓爾居實呎低見8333元

另美聯聯席區域經理陳智生表示,屯門卓爾居7座極低層B室,實用522方呎(建築681方呎),早前以435萬元售出,實呎8333元(建呎6388元),創屋苑一年來呎價新低。資料顯示,原業主於1999年以157萬元購入,現帳面獲利278萬元或1.7倍。

柏道2號1850萬沽 低去年一成

此外,恒地(0012)平價推售西半山帝匯豪庭之際,同區業主即減價沽貨。市場消息稱,柏道2號高層B單位,實用905方呎(建築1240方呎),剛連車位以1850萬成交,累減650萬元或26%,實呎20442元(建呎14919元);是次成交價較去年同類平一成多。原業主2005年以1148萬元購入,現帳面獲利702萬元或六成。

產業署推10伙招標

另政府產業署公布推出旗下10個單位招標,並於下月19日截標,其中5個為碧瑤灣實用2078方呎單位,另有4伙為實用1570方呎的春暉道愉富大廈,最後1伙則為實用1768方呎的薄扶林道碧林大廈12樓B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