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背後的中印之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162

據路透社報道,金磚五國已經就開發銀行相關事項達成廣泛共識,該銀行初始資金為1000億美元。 新成立的開發銀行將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結構中擴大影響力的象征,而長久以來這都是由歐美國家通過IMF和世界銀行所主導。 7月15日,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預計將在巴西召開的金磚五國峰會上簽訂協議並正式宣布成立金磚開發銀行。 關於成立銀行的談判已經持續了2年。部分成員擔心中國試圖通過註入更多的資金來獲得更多的股權。 這其中中印的分歧格外明顯。印度希望每個國家出資100億美元,銀行的初始資金的最大規模控制在500億美元。 而中國希望初始資金達到1000億美元。《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中國也希望出資份額高於20%,這將給中國更大的控制權。中國希望在金磚發展銀行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其認為即便是亞洲發展銀行,“美國及其盟友的影響力也過大”。 該報引述知情人士稱,集團主要成員更加傾向讓所有國家的投資金額一致,每個國家貢獻100億美元,各國擁有平等權利。 這其中的分歧需要通過協商來解決。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今日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在盡快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問題上,金磚國家具有廣泛共識。 目前,各方在具體的技術問題上還有不同看法,但是通過金融渠道,各方正進行密切磋商。我們的目的是使銀行盡快成立、落地,我們對這次會晤就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達成共識充滿信心。 關於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各國出資額的問題,李保東指出,中國歷來主張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就金磚銀行的金融方面安排達成共識。 在銀行總部方面,四國均在競爭。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南非都已提名各自國家的一座城市作為金磚國家發展銀行的總部,上海在激烈的總部之爭中暫時領先。最終決定可能將在7月峰會上宣布。 在7月的峰會上,該銀行首任行長可能也會宣布,行長人選或五年輪換一次。此外,金磚國家當前正成立外匯儲備池,峰會上或將成立100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此舉可幫助成員國抵抗未來的金融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190

金磚國家舉行第六次峰會 中印爭奪金磚開發銀行控制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82

金磚國家領導人齊聚巴西,然而吸引他們到訪巴西的並不是剛剛落幕的世界杯,而是金磚國家第六次峰會。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將在巴西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金磚開發銀行。(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關於成立銀行的談判已經持續了2年。部分成員國擔心中國試圖通過註入更多的資金來獲得更多的股權。這其中中印的分歧格外明顯。印度希望每個國家出資100億美元,銀行的初始資金的最大規模控制在500億美元。而中國希望初始資金達到1000億美元。《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中國還希望出資份額高於20%,這將給中國更大的控制權。 金磚開發銀行總部的位置也一直是中印爭奪的核心。在銀行總部方面,各國均在競爭。南非也已經表示,希望金磚開發銀行總部能設在約翰內斯堡。印度總理莫迪或將在本次峰會上,爭取將總部設在印度。然而,考慮到上海已經擁有建立開發銀行的相關基礎,莫迪或許很難如願以償。 在此次峰會上,該銀行首任行長可能會被宣布,行長人選或五年輪換一次。此外,金磚國家當前正成立外匯儲備池,峰會上或將成立100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此舉可幫助成員國抵抗未來的金融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18

美國連失兩局:WTO裁定美對中印部分產品收取不當關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378

世界貿易組織(WTO)14日裁定,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和光伏板等產品征收的72億美元關稅的做法不符合WTO制定的規則。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裁決可能限制美國利用關稅作為懲戒工具的行為。 2007-2012年間,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壓力管、鋼絲索和太陽能電池板等22類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並征收關稅。2012年5月,中國就美反補貼調查中的錯誤做法,在WTO向美提起磋商請求,認為美方濫用貿易救濟規則的行為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昨日WTO的裁定報告支持了中方的多項訴訟請求,認定美對華發起的反補貼措施在公共機構認定、土地專向性認定以及對出口限制措施發起反補貼調查等做法違反世貿《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 此外,美國關於“中國政府的補貼扭曲了中國市場,以至於中方產品在國內的價格並不足以作為(出口)基準”的說法也為TWO否定。 中國商務部在日內瓦發布的一份聲明表示: 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世貿組織裁決,盡快改正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錯誤做法,並確保中國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 美國貿易代表Michael Froman認為,這一裁決有利於中國,並表示 美國政府正認真評估現有選擇,將采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美國針對不公平補貼的救濟措施仍舊強力而有效。 WTO周一還裁定,美國對印度的鋼鐵產品征收了不當關稅。據悉這項起訴是印度在2012年提交的,要求美國改變對特定印度鋼鐵產品征收的關稅水平。 但WTO並未同意中國和印度提出的所有請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79

揭秘金磚銀行背後的鬥爭:中印爭奪總部 巴西做和事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79

昨天,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一紙《福塔萊薩宣言》,宣告了金磚銀行的成立。 這家銀行承載著新興市場國家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重大使命,但其背後成立過程卻充滿了坎坷,大家在合作的同時對強勢的中國也不無提防之心。印度和中國昨天最後時刻都還對總部位置爭執不下,直到巴西將行長讓給印度才促成最終協議。 挑戰世界銀行和IMF 與源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的IMF和世界銀行不同的是,金磚銀行擺脫了歐美發達國家主宰的等級森嚴的秩序,是由新興市場國家搭建的全新的援助機制。平等和民主是金磚銀行最大的特點。 最終的協議皆大歡喜,金磚銀行總部將設在中國上海,首任理事長來自俄羅斯,首任董事長來自巴西,首任行長來自印度,區域性中心設在南非。 巴西財長Guido Mantega表示,與歐美主宰的IMF和世界銀行不同的是,金磚銀行“非常民主”。這從初始資金的比例也可以看出,500億美元初始資金中,每個國家均出資100億美元,各占20%。 每個成員國都有權從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資金中支取相應的金額。中國雖然出資410億美元,但最多能從中支取205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可以從中支取180億美元,與其出資額一致。南非能夠支取100億美元,是其出資額的兩倍。 自2001年“金磚國家”的概念被高盛奧尼爾提出之後,金磚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2001年,金磚國家的出口占全球份額的8%,而2011年該份額已經增長至16%。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金磚五國是金磚發展銀行的發起國,但其成員可以繼續增加。而其貸款對象也不會只針對五個發起國, 可以包括所有發展中國家。金磚銀行很快便會迎來的新成員或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阿根廷等國家。 中印爭總部 巴西做和事佬 雖然有著“一致對外”的目標,最終結果看起來也“皆大歡喜”,但金磚銀行的成立過程卻充滿了坎坷。這期間各國在多個問題上始終爭執不下,大家在合作的同時對相對強勢的中國也不無提防之心,一些問題直到最後時刻才達成一致。 首先,印度和中國在初始資金規模上就存在爭議。印度希望每個國家出資100億美元,銀行的初始資金的最大規模控制在500億美元。而中國希望初始資金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還希望出資份額高於20%,這將給中國更大的控制權。 其次,正如上文提到,在應急儲備資金的使用上,雖然中國出資最多達到410億美元,但為了公平起見,最終中國只能支取出資額的一半。 最後,在銀行總部方面,四國均在競爭。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南非都曾提名各自國家的一座城市作為金磚國家發展銀行的總部。但最終,還是上海笑到了最後。 路透援引參與討論的高級官員消息稱,一直到本周二,金磚國家內部依然沒有對銀行總部歸屬達成一致,中國和印度在這一問題上一直爭執不下。最後時刻,巴西提出退出對行長的競爭,將首任行長讓給印度,才最終促成了協議。 西方顯然也看出了金磚國家內在的緊張關系。對於這個旨在挑戰他們主宰的國際秩序的新銀行,他們的心態頗為微妙。比如路透就不無醋意地說,金磚銀行最終要想成功,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老大哥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04

中印赴美留學生差別大?看專業、學位、歸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38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同為全球人口大國,中印赴美留學的人數也高居榜首,堪稱“勁敵”。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上月底發布的報告,2008-2012年,共有16.8034萬名印度學生留學美國,占美國留學生總人數的15%,僅次於同期中國28.4173萬留學生的規模。(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綜合相關智庫報告和外媒的報道可以發現,中印赴美留學生有以下主要區別,它們也部分體現了兩國的產業發展特色:

1、求學目標不同

大多數赴美的印度學生攻讀研究生,拿到碩士學位,只有10%的印度赴美留學生只報讀本科課程或者攻讀博士學位。

而在中國,44%的留學生是一念完中學就去美國讀大學的。另外,追求深入研究的中國學生也比印度學生多。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2、專業方向不同

總體來看,簡稱STEM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類學科是印度學生的最愛。約32%的印度赴美留學生報讀工程類課程,這類學科的中國赴美留學生占比僅17%。

布魯金斯學會上述報告發現,現任微軟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故鄉——印度安得拉邦的首府海德拉巴(Hyderabad)就是向美國輸送STEM學科留學生最多的城市。2008-2012年,美國共有2.084萬名STEM學科的留學生來自這座城市。

而商業、市場營銷這類非STEM學科的中國留美學生占比達到61%,印度的這類留學生占比只有不到30%。

印度學生偏愛技術類學科不算意外,因為印度的科技外包業蒸蒸日上。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今年6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科技專業人士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中,前四強都位於印度。這個國家的編程員人數已經超過了美國矽谷。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3、留學終極去向:是否學成歸國

雖然中國的留美學生全球最多,但赴美求學可能不是大批中國學生的真實目的。完成美國的學業後,不少中國留學生並不想回國,他們希望留在美國,在當地找工作。這種暫時居留通常意味著,今後這些中國留學生會成為美國的永久居民。

今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系助理教授Alan C.K.Cheung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受訪的美國精英學校中國留學生畢業後不想回國。

Cheung在文章中稱,大多數受訪學生說,可能至少擁有幾年在美國工作的經驗後再考慮回國。但在獲得穩定工作、開始組建個人家庭並享受在美追求事業後,這些學生的暫住往往最終會越拖越久,甚至長期居住。

與中國留學生相比,印度留學生的態度截然不同。國外畢業的印度學生不擔心回國後的種種政治和社會影響。

實際上,兩年前《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就發現,印度的留學人才在慢慢回流祖國。許多印度人回國後在投行、咨詢公司和大型傳媒機構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15

中印兩大碳排放國或缺席本月聯合國氣候峰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00

china_1387486c

中國和印度兩國最高領導人不計劃出席本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暗示全球兩大碳排放國對簽訂全球協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支持力度有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社援引兩位匿名聯合國官員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已經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他們將缺席9月份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他們的缺席削弱了此次峰會的分量。

對此,中印兩國官員都拒絕置評。

盡管此次峰會被設置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進程之外,今年12月份還將在秘魯利馬設立討論環節,為聯合國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造勢的重要環節。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美國第二,印度第三。中國和印度兩國的總碳排放量近全球三分之一,且維持增長態勢。

彭博社報道稱,中印兩國敦促發達國家交付承諾給貧窮國家的1000億美元資金,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但不同意簽署協議,大幅減少碳排量。不過,兩國在國內已經宣布將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

潘基文的發言人Stephane Dujarric表示,“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各國的承諾,潘基文秘書長希望聯合國成員國能勇敢承諾應對氣候變化。”在被問及各國領導人出席問題時,他表示不予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14

中印間的“信任赤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26

當地時間2014年8月31日,日本京都,印度總理莫迪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陪同下參觀世界文化遺產東寺。 (CFP/圖)

當下中印兩國都有意把雙邊關系再推進一步,但雙方存在由於交流不暢而產生的相互認知不足乃至互信不足。這里的關鍵是:印度是否對華“包圍外交”中的一環?而靠“不結盟”外交起家的印度人自己聲稱:不是。

談到印度在中國的形象問題,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印度學者比諾德·辛格(Binod Singh)總是有一肚子話要說,特別是對於在網絡上流傳的各種印度人扒火車的照片,他更是很有看法。“那些照片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照片。現在印度火車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電氣化。沒有人能夠爬在上面。爬在上面就沒命了。”辛格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認為這些“扒火車”圖片在網上流行的原因是中印之間的交流出現了問題,存在著誤差。“實際上在20年前就已經不這樣了。印度火車有寬軌,車廂里的座位和臥鋪都比中國的要寬。除了速度慢,別的方面在世界上都可以排進前幾名。”辛格稱。

根據印度鐵道部下屬的“印度鐵路”官網公布的消息,目前印度所擁有的6.5萬公里鐵路當中,實現電氣化運營的鐵路有2萬公里。大約91%的鐵道使用寬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印度鐵路既不完全像辛格所說的那樣非常先進,也不像網絡圖片所反映的那麽不堪。沒有疑問的卻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因為信息交流出現誤差,而影響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認知。

而這種相互認知上的誤差,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印度及其周邊國家的訪問,以及上海合作組織不久前在杜尚別峰會上對於印度是否應該加入該組織的猶豫充分表現出來,凸顯了彼此之間交流的不暢。鐵路也是其中之一,由於日本的加入,中國向印度推銷高鐵技術更是成為一個新的問題。

問題一:印度是否需要中國高鐵?

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一部分,中國不可能在印度高鐵市場當中一家獨大。莫迪選的喜歡模式是:跟法國、中國和日本一起幹。

在習近平主席對印度訪問期間,可望簽署兩國高鐵之間的合作備忘錄——這恰恰跟兩個星期前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時所做的事情一樣,日本也打算向印度出口新幹線技術,而印度的選擇將會制造中國與日本在高鐵出口上的競爭。此前,中國的“高鐵外交”向外推行的過程當中還尚未遇到日本官方的正式挑戰。

“高鐵市場是十分有限的。”中國南車集團企業文化部的徐厚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認為,高鐵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名片”,但市場需求不足,因為高鐵路網的建設和運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條件之一是經濟足夠發達;條件之二則是有足夠的人口密度支撐高鐵的運營。如果兩個條件不能滿足,那麽所謂高鐵的出口,將很難啟動。因此,就高鐵外交而言,並不專門指出口時速250公里以上的裝備和技術,“其真正的目的是瞄準一個國家龐大的軌道交通市場。”徐厚廣稱。如果可以用數字來定義的話,這個市場是時速在160到200公里左右的軌道交通。

有趣的是,比諾德·辛格認為印度正好需要這個時速段的鐵路。“我們不需要太快的鐵路。”他說。這意味著,雖然中日兩國都高調亮出“高鐵外交”,實際上都心照不宣地瞄準了印度龐大的軌道交通市場。這個市場正打算全面開啟。

納倫德拉·莫迪在2014年5月26日宣誓就任印度總理。在他當選總理之後,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傑(B.R. Deepak)在和南方周末記者的一次交流中便預測,莫迪將在交通和能源方面與中國開展合作,高鐵是其中之一。狄伯傑認為:“印度在開展高鐵合作上將會優先考慮中國。”雖然被認為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莫迪的外交政策在狄伯傑的眼中卻是“極端實用主義的”。

不過,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一部分,中國不可能在印度高鐵市場當中一家獨大。最有可能的結果,恰如辛格所說的那樣,莫迪選擇的模式是跟法國、中國和日本合作。因此,日本向印度出口鐵路技術(哪怕不是高鐵技術)並非不是不可能。

徐厚廣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中國鐵路技術和歐洲以及日本的鐵路技術處在同一檔次,在性價比上有優勢。按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資深新聞界人士的說法,日本高鐵將主要強調其安全和管理優勢。最終印度會做出什麽選擇,應該是一個商業競爭的問題。至於日本新幹線的出口,徐厚廣舉例說,從1964年建成以來,唯一成功的案例是2007年出口臺灣。

問題二:印度會加入上合組織嗎?

印度加入上合組織的困擾來自巴基斯坦。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兩國是否能夠同時加入上合組織,特別是,能夠在上合組織內部達成一致。

“印度準備加入中國-俄羅斯俱樂部。”2014年8月,印度《每日電訊報》用這樣一條標題來報道即將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但是,杜尚別峰會僅僅宣布了《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啟動了擴員進程,真正接納新成員還有一段路要走。從2010年起上合組織宣布準備擴員至今,它一直在擴員問題上猶豫不決,這是因為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有可能成為正式成員的觀察員國家。而巴基斯坦與印度的關系之敵對,從印巴分治時期便已經開始。這兩個國家如果不解決彼此的爭端,加入上合組織之後的合作無從談起。

與上合組織為是否接納印巴兩國而煩惱不同,印度對於上合組織的興趣更多地來源於它的定位。上合組織的成立宣言自稱其宗旨是“加強相互信任和睦鄰友好,鼓勵在各個領域有效合作和共同致力於維護保障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這個定義實際上賦予了它的多種角色解讀,既有反恐安全合作,也包括經濟上的密切來往以及文化上的充分交流。

“上合組織口號里說是反恐聯盟。但是我們印度人看它是一個能源聯盟。”比諾德·辛格對記者說。他認為上合組織在反恐問題上對印度沒有實質性幫助,因為在反恐前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上合組織幾乎沒有存在感,也沒有派遣任何維和部隊或者相關軍事觀察員。尼赫魯大學的狄伯傑教授則認為,上合組織在反恐方面對於印度的意義是一個“論壇”。印度可以通過這個論壇討論反恐問題。不過,“(上合組織)不但可以建立雙邊之間的聯系,也是一個進一步擴大地區和多邊合作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參與討論例如能源安全這些大家所關心的問題。”狄伯傑說。

上合組織成員國所擁有的豐富的能源儲備、完善的交通設施以及相對全面先進的能源開采技術是吸引印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資金、技術和經驗都十分豐富的中國公司,對於印度有很大的吸引力。印度的能源安全一直是該國最核心的戰略設計中心話題。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在2010年的統計,印度75%-80%的原油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油提供了印度年均能源使用總量的30%左右。而印度石油公司在非洲、敘利亞以及伊朗的石油項目,已經引發了它和美國的一些外交爭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上合組織成員國可能提供的能源儲備,能夠解決印度的能源變數。

困擾來自巴基斯坦。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兩國是否能夠同時加入上合組織,並且能夠在上合組織內部達成一致。辛格本人並不看好兩國同時加入上合組織之後的合作關系。“巴基斯坦很多建議不是建設性的……除非它改變做事的方法。”辛格稱。雖然俄羅斯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中國也聲稱在類似問題上“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內部尋求廣泛共識”,但是印巴兩國加入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卻無法評估。

問題三:印度是“包圍外交”的一環?

至少在印度人自己看來,本國並不是對華“包圍外交”的一環,也不是大國用來彼此牽制的棋子。

印度目前第一大貿易夥伴國是中國。但是在外交上,雙邊的互信程度並不高。狄伯傑用“信任赤字”來形容彼此之間的互信程度。在印度看來,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了大量先進武器。而印度則因為和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進一步加強政治、軍事合作而引發了中國的警惕,尤其是最近日本和印度的外交往來頻繁的情況之下。

不過,印度和日本的熱情也許並不如中國人想象中那麽容易迅速高漲。比諾德·辛格認為,印度跟日本的關系並不算接近。“他們在印度甚至一個記者都沒有。”他用這樣一個難以證實的情況向南方周末記者形容印度和日本關系。但是最近兩個月,日本和印度在外交關系上的升溫,加上日本意欲向印度出口鐵路技術,這引發了各路觀察家們對日本試圖利用印度牽制中國的揣測。

上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資深新聞工作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日本媒體形容這是安倍政府所謂的‘包圍外交’,雖然安倍政府沒有公開提出‘包圍外交’策略……安倍政府希望通過‘包圍外交’和印度搞好關系。”

事實上,印度和美國、日本、歐洲甚至澳大利亞的一些互動,也或多或少地被一些中國國內媒體視為大國的“包圍戰略”。尤其是美國對印度發展核武器實施雙重標準,印度和美國不斷加深的軍事合作無疑加深了這種猜測。

假如日本和美國持有這樣的“牽制”和“包圍”思維的話,至少在印度官方來說,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包圍外交”的一環。印度前駐華大使蘇傑生曾經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種A和B聯手針對C,或者B和C聯手針對A的觀點,都是一些老套的思路。”

自從獨立以來,印度一度奉行“不結盟政策”。這是印度外交的起點。利用自己的大國優勢和影響力,印度順理成章地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印度現在在鼓吹使用‘戰略性自治’來代替不結盟政策。事實上這個概念當中包含了不結盟運動的成分。”尼赫魯大學的狄伯傑教授表示。

來自日本的資深新聞工作者稱:“印度外交總體上來說是一種‘平衡外交’。印度不會完全靠近中國,也不會完全靠近日本。它正在中日之間找一個均衡點,同時也希望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尋找平衡的外交關系。”

蘇傑生為“平衡”一詞加上了外交色彩。“‘大國均衡’的觀點,必須放置在國與國‘相互依存’的語境當中。”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61

油價大跌經濟受益 中印日期待OPEC不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00

20141126JapanChinaJapan今年國際油價暴跌,不僅歐美傳統工業發達國家得益,正各自面臨經濟或是衰退或是增長明顯放緩的日本、中國和印度也是受益者。明日召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將吸引這三國的關註,因為此次會議的決定將影響油價未來走勢。

截至本月月中,今年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高達28%。對大量進口原油的中、日、印三國而言,油價大波動必然影響他們的國際貿易差額。由於國際油價跌入熊市,在進口原油占國內供應量80%的印度,國內Sensex股指在亞洲國家股市中漲幅位居第一。因為油價走低,匯豐上月將印度經常項目逆差與GDP的預期百分比由2.1%下調至1.5%。

今年第三季度,日本GDP環比增長下滑1.6%,四年來第三次陷入經濟衰退。當季中國GDP增速回落至7.3%,創近六年新低,正處經濟轉型的關鍵期。進口油價下跌都會給這兩國提振經濟帶來幫助。

OPEC成員供應量約占全球供應總量的40%。如果明日的OPEC會議並未就減產達成一致,而是決定維持現有產量,國際油價供過於求的局面就不會得到緩解,油價還可能進一步下跌。印度第三大國有煉油商Hindustan Petroleum的財務總監K.V.Rao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油價越低,對我們就越有利。我們會關註(本月)27日(OPEC會議)怎樣發展。目前我們正在嘗到甜頭。”

印度最大天然氣進口企業Petronet LNG Ltd.的財務總監R.K. Garg也認為,油價下跌將有利於天然氣用戶,“我們都希望OPEC保持生產水平,油價保持低位,因為這對(印度的)經濟和市場都會是大利好。”

除了印度,逢低增加購買原油的中國也是大贏家。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本月初OPEC稱,過去三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彭博統計估算,假如國際油價保持目前水平,通過海路增加進口原油每年就會為中國節省將近200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總裁中尾武彥今日表示,油價下跌可能讓亞洲國家整體獲益。彭博的報道提到,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韓國也是一大受益者。因為大多數LNG生產商的售價都和原油有關,原油價格下跌意味著LNG交易價也會相應走低。

對OPEC明日會議能否達成減產共識,目前分析師的預測看法不一。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消息稱,知情人士表示,即使OPEC明日會議決定統一減產,也可能允許伊朗、伊拉克及利比亞三國不必減產。

昨晚委內瑞拉外長表示,俄羅斯、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四國的會談未達成減產協議。去年,這四個國家原油產量相當於全球原油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四國未一致同意減產的消息傳出後,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價格昨晚迅速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77

莫迪特色的對華首腦外交 中印關系將走向何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405.html

莫迪特色的對華首腦外交 中印關系將走向何方?

一財網錢克錦 2015-05-15 11:35:00

莫迪是印度近年來少有的強勢總理,不僅在對權力的掌控上如此,而且個性鮮明,作風比較強硬。

印度總理納蘭德拉·莫迪來到中國,再度讓中印兩國關系成為輿論熱點。

當然,中印關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兩國人口之和超過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經濟上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印關系如何 ,不僅影響亞洲未來,也有相當的世界意義——習近平訪印和莫迪訪華,當然都會受到輿論格外關照。

莫迪是印度近年來少有的強勢總理,不僅在對權力的掌控上如此,而且個性鮮明,作風比較強硬。因此有媒體稱,這次莫迪訪華將為中印關系打上“個人色彩”。

說中印關系打上個人色彩,其實不僅指莫迪的強勢和個性,而且指習近平也是中國近年來比較強勢的國家領導人。兩個大國在兩個強勢領導人的主導下,通過峰會,自然會有比較強烈的個人色彩。不過,筆者在此只分析莫迪執政後,印度對華外交會有哪些個人色彩,或者說莫迪特色。

大國之間的關系,比如中美關系或當年的美蘇關系,基本上有個大勢或者說有大的框架,如果首腦不是很強勢,蕭規曹隨,兩國關系在這個框架中運行,也不會有什麽大的問題。但如果遇到強勢領導人,其影響可能會突破原有的框架。

中印之間的關系,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其實比以往幾十年已經有很大變化。雙方高層互訪的頻率越來越密集,到2013年之後,更是每年都有高層互訪,在加上其他國際場合如金磚會議上的會晤,高層溝通已非十幾年前同日而語。在這些互訪中,中印之間在經濟領域合作漸多,在國際議題如氣候與環境問題、國際金融治理等方面,共同語言也漸多,文化交流亦有起色。不過,彼此之間比如邊界問題,中印美日等國之間的微妙關系問題上,兩國都有分歧。這是中印關系大框架。

莫迪作為強勢總理,有什麽個人特色呢?大概以兩點概括:一是民族主義,二是極其重視經濟增長。

因為高調的民族主義,莫迪在國內人氣很旺,但在國際上卻頗受爭議。最受爭議的 是, 2002年古吉拉特邦出現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沖突導致騷亂,莫迪當時是該邦首席部長即一號人物,他的做法和言論引起不少非議,並引發印度最高法院啟動特別調查。多年後《紐約時報》記者問他,回顧當年騷亂他是否覺得遺憾,是否覺得可以做得更好。莫迪的回答是,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更好的應對媒體”。莫迪個性和思維大概可見一斑。

莫迪對經濟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情,而且似乎對中國發展模式很感興趣。他的經濟方面的口碑,始於他長期耕耘之地古吉拉特邦。莫迪從2001年到2014年連續四次競選成功主政古吉拉特邦,。2006年和2007年兩次以首席部長身份訪問中國,主要是考察中國經濟特區的建設。莫迪主政之下,古吉拉特邦經濟發展迅速。但也引起爭議:有的經濟學家認為莫迪措施很好,值得在印度推廣。但也有經濟學家,如大名鼎鼎的阿瑪蒂亞·森,則認為莫迪過分註重GDP,讓城市中產階級得益,但貧窮階層則更加貧窮,而且教育福利等也沒搞好。但不管怎麽說,莫迪已是強勢總理,他要在經濟上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印度民眾似乎也對“強勢總理”有好感。

莫迪的這些特點,在對話外交中有什麽影響?概括地說,因為強勢,因為鮮明的民族主義,莫迪既有可能是實現對華外交時,有效地實行“經濟優先”“求同存異”。

因為莫迪是個民族主義者,所以在中印之間的一些分歧上,如果他覺得可以控制,那麽印度政界就很少有人能指責他“軟弱”——因為他是最強硬的嘛。比如,印度媒體報道,為了這次訪華,莫迪決定取消和原定和日本進行的聯合演習。在其他問題上,也可以此類推。

莫迪強調經濟優先,所以他可能在經貿領域,比如中國對印度投資、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等問題上,投入更多的經歷。而在其他領域著重“求同存異”。

習近平主席在西安會見莫迪時,突出中國和印度應該管控好危機和分歧問題,避免兩國關系大局受到幹擾。可以說,向莫迪提這個建議應該有效,因為在他的個性和影響下,莫迪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41

莫迪訪華或帶動中印互聯網、鐵路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447.html

莫迪訪華或帶動中印互聯網、鐵路合作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05-13 14:46:00

印度總理莫迪終於兌現了他在競選時的承諾,在就任總理1周年之際,到訪印度的重要鄰國中國。據外交部此前公布的信息,14~16日,印度總理將訪問中國。其中,莫迪將分別到訪陜西、北京和上海。

印度總理莫迪終於兌現了他在競選時的承諾,在就任總理1周年之際,到訪印度的重要鄰國中國。

據外交部此前公布的信息,14~16日,印度總理將訪問中國。其中,莫迪將分別到訪陜西、北京和上海。鑒於1年前,習近平到訪印度,莫迪此行也算是對習近平訪印的回訪。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第二大國的領導人,兩人之間的互動勢必牽動世界目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趙幹城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如何扭轉中印經貿間持續已久的赤字問題、緩和邊界問題、如何使亞投行以及金磚開發銀行更好運作、如何將印度國內的發展戰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對接等,都會是習莫會可能涉及的議題。

微博會直播嗎?

就在莫迪訪華前,5日,有“社交媒體達人”之稱的莫迪進駐了新浪微博,成為了繼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以色列總理佩雷斯、英國首相卡梅倫之後,又一位“重量級”用戶。開通至今,莫迪的粉絲數已噌噌地增至4.6萬多。

當中國外交部5日宣布了莫迪此次訪華的時間後,莫迪當天在微博上連續更新了4條內容,均是與此次訪華有關。莫迪在微博中連用3個“期待”展望此次訪華。其中,他期待與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進行富有成效的會談;期待訪問古城西安,找尋印度與中國的歷史淵源;期待在上海與企業家會面,加強中印之間的經貿聯系。

鑒於莫迪一直活躍在各類社交媒體上,在為期3天的訪華進程中,莫迪會不會及時在微博上更新狀態,也成為了諸多網民的關註。面對中國網友五花八門的留言和洶湧而來的評論,莫迪並沒有在微博上予以回應。

不過,在見識了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喧囂後,莫迪終於可以與真實的中國人打交道了。

會簽多少經貿大單?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期對一些從事中印貿易投資者的了解中,他們更關註莫迪此訪會對中印經貿關系有多大改善。趙幹城也提到,如何落實去年兩國領導人商定的目標,即在未來5年中國對印投資200億美元,也是一大看點。

印度駐華大使阿肖克·康特表示,莫迪此次訪華將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對中印關系展開進一步對話並加強合作。兩國有望達成十幾項具體合作項目,將簽署至少20項經貿合作協議。據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介紹,中印雙方企業正在為莫迪此次訪華作準備,一系列務實合作項目正在商談中,如果屆時能夠達成一致,初步估計不會少於100億美元。

據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中印經貿活動的主要議程將放在上海,莫迪屆時在上海將會見一批企業家,其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極有可能是莫迪的“座上賓”。早在今年3月底,馬雲就已赴新德里與莫迪會面。當時雙方進行了約50分鐘的長談,就印度發展互聯網,建立網上信用支付系統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此外,記者了解到,印度國內多家互聯網巨頭CEO,諸如TCS、Infosys、Techmahindra等都將到訪上海,尋找中印互聯網合作契機。

除了互聯網,中印能否在高鐵領域達成合作也是一大看點。目前,印度國內尚無高鐵,中國、日本和法國都力爭從印度手中獲得高鐵項目大單。中方此前參與可行性研究的是連接首都德里至南部欽奈的高鐵項目。該鐵路全長1754公里,預計建造成本將為360億美元,是莫迪主推的印度“鉆石四邊形”高鐵網戰略的一部分,預計建成後將成為全球第二長、印度第一長的高鐵走廊,時速300公里。

在趙幹城看來,中方如果能成為印度國內首條高鐵的承建方,意義重大。

此前,中印雙方還承諾將加速對欽奈至班加羅爾高鐵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莫迪一直希望將印度每日2500萬人次使用的陳舊鐵路系統升級改造,而中國也可借此獲得一部分鐵路訂單。印度鐵道部部長普拉布(SureshPrabhu)上周表示,在莫迪總理造訪中國之際,雙方將敲定在鐵路領域的協議。

簽證手續會簡化嗎?

本報記者此前詢問了多位在印度有投資的中國企業家,他們對莫迪來華最關註的是,中印間的商務簽證政策是否會有改變。在莫迪積極推行“印度制造”的當下,商務簽證是進入印度市場的“敲門磚”。

據在印度做五金生意的小吳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印度政府發放給中國投資者的簽證為6個月多次往返。“對於做生意的我們來說,6個月的期限顯然不夠。”小吳說。

“6個月多次往返”政策影響最大的是在印度承建工程的工程公司。如果整個施工隊在印度作業的話,無論工程進展如何,也必須6個月整隊人馬回來一次,續辦手續。而且,印度政府規定,續辦手續必須向印度內政部申請。如果還沒有完工的話,可能會影響到這些工程的交付日期和今後的進展。而要想短時間內從印度勞工市場補充這些回國續辦簽證的勞動力大軍,不排除要進行一系列的培訓、磨合。有不少中國投資者抱怨,這會無形中增加投資成本。

當然,除了商務簽證,旅遊簽證的手續簡化也是中國遊客特別關心的。目前印度對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入境電子簽,72小時內可辦理完成入境手續。而該政策此前因為種種原因將中國拒之門外。因此,印度媒體表示,不排除此次莫迪訪華對中國這個擁有龐大客源的國家示好。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