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十世代請等多一陣 蔡東豪

2008-11-06 NextMagazine


我生於1964年,根據維基百科,這年是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年,原來我登上嬰兒潮的尾班車。對於滿頭銀髮、滿口獅子山下故事的嬰兒潮精英,我是年青人;對於等上位等到不耐煩的三十世代,我是前輩。我一直在兩頭不到岸的位置觀察嬰兒潮精英和三十世代的矛盾,希望左右逢源。

我 所說的嬰兒潮精英和三十世代之間的矛盾,是指嬰兒潮精英在過去一段長時間佔據香港政經要位,帶領香港社會進步繁榮和創造經濟奇蹟,理應在適當時候交棒予如 日方中的三十世代,正如嬰兒潮精英的上一代給予他們機會和發展空間。可是嬰兒潮精英沒有為下一代提供開放和公平環境,只是不停地自圓其說他們留下來的重要 性,累至三十世代出頭無期。

很難得有兩本書對此課題有精彩的分析。第一本是韓江雪和鄒崇銘合著的《香港的鬱悶——新生代vs嬰兒潮世代》, 另一本是呂大樂撰寫的《四代香港人》。讀過這兩本書,嬰兒潮精英可能會感慚愧,但很快回到了理所當然的想法,而三十世代慶幸有人替他們說出心聲,但很快回 到失落,更無奈。

金融海嘯改變很多事情,我認為嬰兒潮精英和三十世代之間的矛盾會加劇。危機當前,嬰兒潮精英自覺責無旁貸,社會需要他們幫 手,不能、不放心離開。除此之外,嬰兒潮精英的財富蒸發了一大截,有實際需要留低,等待機會再臨把財富還原,到時候才去考慮交棒,結果導致三十世代更鬱 悶。不肯離開的表表者是誰?是金融海嘯香港區其中一位男主角——金管局總裁任志剛。

任志剛是嬰兒潮精英中的精英,他生於1947年,港大畢 業,1971年加入政府,1982年任首席助理金融司,1985年任副金融司。1993年金管局成立,任志剛出任總裁至今。本文中央一幅歷史性照片,背景 是1983年港府宣布實施聯繫匯率,當時任志剛36歲。任志剛是《四代香港人》中的第二代,這一代在社會提供很多機會的環境下成長,得到第一代香港人以平 常心交棒,可是他們卻沒有為下一代接棒做過什麼事。

嬰兒潮精英普遍心態是三十世代不夠班,在溫室中成長,未經歷過獅子山下 式磨練,不成熟,令到他們不放心交棒。香港今天的繁榮,是嬰兒潮精英千辛萬苦打拼回來,三十世代要接棒須憑真本領。在嬰兒潮精英的字典裡,香港沒有懷才不 遇這回事。或許嬰兒潮精英是苦心一片,心想自己一方面儘力撐着,讓三十世代儘量汲取經驗,先行奠立穩固基礎。奈何醫學進步,今日的60歲是上一代的50 歲,甚至40歲,嬰兒潮精英愈做愈精神,據聞任志剛一口氣爬上蚺蛇尖而面不改容。

我眼中的任志剛,他不單看不起三十世代,連政府的財金官員 也看不在眼裡。自金融海嘯爆發後,任志剛頻頻曝光,他的眼神和身體語言出賣了他,讓公眾偷窺到他對曾俊華、陳家強等政治任命財金官員的評價︰「好!危機當 前,交金管局俾你班蛋散去搞,你懂嗎?你敢嗎?」——這是我虛構出來的任志剛內心世界。

過去一年不停有曾蔭權不滿任志剛,金管局準備短期更換總裁的傳言,最近甚至發生失言事件。可是這些換人傳聞對三十世代全無意義,因為傳聞中的接棒人是54歲的陳德霖。一個嬰兒潮精英交棒予另一個嬰兒潮精英,無癮至極。

香 港正面對一場硬仗。戰場上,什麼世代問題已變得全無意義,這時候香港人最想見到的,是政府派出最有實力的大將去領軍抗敵,世代矛盾容後再討論。或許任志剛 應該在五年前退下,讓新人帶領金管局創造新氣象,但事實是他沒有退下。金融海嘯打亂許多人的計劃,從收購合併到擴張業務到交棒予繼承人,所有一切要重新編 排。我每朝七時半踏着健身單車,看着任志剛在金管局大堂向傳媒發言,縱使講話內容來來去去都是呼籲香港人不要自亂陣腳,無甚新意,但見到他在金融海嘯下沉 着應戰,確實令我放心。這放心出賣了我的真正感受︰1964年依然是嬰兒潮。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

四十世代 劉仁和嚴控開銷 每月為夢想存二萬元

2010-06-21  今周刊 





保全業死薪水省出富足退休人生退 休時,能夠存到一千萬元當老本,對台灣大部分的中產階級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對四十歲、收入不豐的劉仁和而言,千萬元退休不是夢,而是他正在按部就班達到的「低標」。他的理財與投資方法,值得借鏡。

撰文‧謝富旭

在保全業上班的劉仁和,收入並不豐裕,他與在外商電腦公司擔任品管工作的太太兩人薪水加起來,每個月還不到九萬元。但即使養育二個小孩,扣掉房貸及所有開 支後,劉家每月至少還能存下二萬元。

「除了每月的結餘,我們夫妻倆幾乎把每年年終獎金存起來,照這樣的存錢速度,加上我們手上現有的儲蓄,在我六十歲退休時,存到千萬元老本應不是太大的問 題!」劉仁和微笑地說。

劉仁和在理財投資上並不比別人聰明,他反而把自己存錢比一般人快的原因歸功於「自己很笨」。「我和太太都不是高學歷,我們都很清楚自己無法賺得比別人多, 但總可以省得比別人多吧!」他如是說。

厲行節約

省錢省出「五子登科」

劉家總是在周末才開伙。劉仁和說,太太會在星期天開伙時多煮一點肉類,作為下一周夫妻倆的便當主菜,而每天下班,從外面買便當回家時,再多買一、兩樣青 菜,當隔天的便當配菜,這種方式讓劉家省下不少伙食費。

此外,家住淡水的劉仁和,雖然擁有一輛貸款已付清的豐田汽車,但為了省油錢,每天前往台北天母上班時,依然選擇騎機車上下班;太太則搭捷運到信義區上班。 汽車只用在假日時出遊,並且盡量控制一個月只加一次油。

「我太太從不買名牌,每月最大的開銷就是搭捷運,兩個小孩的頭髮都由太太剪。我下班後從不在外頭流連,我們夫妻倆每月各自的開銷嚴控在五千元以內。」原本 每天約一包香菸的劉仁和,結婚後厲行節約後發現,每個月買菸竟花了一千多元,已經成為他個人開銷的「最大項目」,索性也在多年前戒了。

別看劉仁和日子過得節儉,生活卻過得相當有質感。數年前他在淡海新市鎮以每坪約十四萬元買下權狀近五十坪的房子,社區裡公共設施齊全,有健身房、閱覽室、 KTV室、小孩遊戲間等,他也花了數十萬元裝潢家裡,還添購了一套家庭劇院設備。「我們把朋友邀請來家裡唱歌,只要額外花幾百元買飲料零食,享受程度不比 外面的KTV差!」儘管儉以待己,對兩名兒女學鋼琴、學繪畫的費用,他卻從不吝嗇。

劉家靠著節儉,不僅每個月至少節餘二萬元以上,夫妻倆每年十五至二十萬元不等的年終獎金,也全部存下來買保險。原本對投資一竅不通的劉仁和,眼看存款利率 已無利可圖,「被迫」鑽研投資。多年下來不僅加速了存款累積速度,也練就一套穩中求利的投資心法。

靈活投資

投資配置分散,穩健積極兼顧劉仁和的投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基金定時定額、基金單筆投資、股票投資以及保險。這四種之中,以基金定時定額與保險為主,占可 投資資產七成水位,股票與基金單筆為輔,占三成。

目前,他投資數年的基金有富達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富達新興市場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以及天達環球策略收益基金F累積股 份,每檔每月投資三千元,共計一萬五千元。

劉仁和定時定額基金鮮少贖回,把定時定額當作未來退休金主要來源,只要求每年報酬率比定存利率高即可。「定時定額我不設停損、停利點,如果報酬率連續二年 低於定存利率,我就轉換其他標的,原則很簡單!」劉家第二個投資支柱是保險,劉仁和把保險規畫為未來子女長大後教育基金主要來源。「基本上,我主要把保險 當成一種比定存利率高的儲蓄手段,存錢為主、保障為輔,我們的年終獎金幾乎全部都花在為兒女買壽險上!」為了不讓投資過於保守,劉仁和有一筆操作單筆以及 股票操作的準備金,總金額嚴控在一百萬元以下。劉仁和運用單筆來投資強勢主流基金,獲利二○%即出場,虧損一五%就停損,目前他投入三十萬元操作景順韓國 基金、富蘭克林全球債券基金以及聯博美國收益基金I股等三檔。

股票投資部分,劉仁和偏好股價低於淨值的大型金融股與大型傳產股,早些年他以十五、六元價位買進中鋼、竹商銀,以及去年以十元出頭買進的中信金,皆讓他享 受到一倍左右的獲利滋味。「遇到好股票跌到爛價格的機會不多見,二至三年才來一次,我會傾向重壓,一次可能買進二十張!」劉仁和打算在六十歲之前退休,他 與妻子計畫,退休後回到雲林老家鄉下種水果,並完成他年輕時一度追求,但因迫於生活壓力而放棄的音樂創作夢想。

過慣節儉生活的他說,隨著年紀增長,物質欲望愈來愈淡泊,但他時常提醒自己,夢想可以延後,但絕不要放棄,他正為未來的夢想努力不懈地儲蓄著。

淡江大學保險系教授繆震宇:40歲一定要開始退休理財40歲的民眾一定要開始考慮退休理財,用定時定額的態度下去投資,不要殺進殺出,要停利。同時,開始 減少投資在波動過大的新興市場,選擇較穩健的全球型基金,跟著趨勢走的風險比壓注在單一市場低。

相對於停利,定時定額買基金則不用設停損,因為一停損就等於認賠,要對景氣回春有信心,繼續定時定額買進。

另外,過了40歲之後,對健康的投資和對財富的投資一樣重要!

劉仁和

出生:1970年

現職:保全人員

學歷:高中畢業

期望退休年齡:60歲

期望退休金額:1000萬元計畫退休夢想:回鄉務農,完成年輕時的音樂創作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5

三十世代 謝宜靜、林雪季 買房、買基金強迫儲蓄

2010-6-21  今周刊





平凡上班族三十五歲存千萬退休金 年齡介於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間的年輕人,只要能盡早開始有計畫、有紀律地投資理財、存錢,要存到千萬元退休金並非遙不可及。理財專家指出,平凡上班族也能 及早透過有計畫的基金、房市理財,在預定的時間內,達成千萬元退休金的理財目標。

撰文‧林心怡

﹁我希望退休後可以有二戶房子,一戶自住,一戶度假。﹂六年級末段班的謝宜靜是一位未婚、月薪三萬五千元的企畫專員,雖然薪資不多,但憑藉著有計畫的理財 規畫,二十八歲那年就開始當起包租婆,用買房子存錢,開啟她退休圓夢的第一步。

從大學二、三年級開始,謝宜靜就懂得利用基金理財存錢,不論是學生時代打工的存款,還是出社會後的收入,她都會撥出一部分買基金、股票。大約六年的時間, 謝宜靜在基金投入的本錢就翻了逾三倍,也存到了買房子的第一桶金。

當包租婆

看好房市增值空間,用租金繳房貸﹁本來想買大學附近的小套房,賺租金養房來存退休金的。﹂家住台北、在東海大學念書的謝宜靜,其實很早就有在學校附近購屋 的夢想,但三年前她卻選擇買下台中文心路附近的二十三坪小公寓,作為存退休金的第一步。

﹁當時買屋,總價才一百六十萬元,現在已經漲到二百三十萬元了!﹂謝宜靜笑著說,自己很喜歡看房子,二十八歲那年,見這戶房子物美價廉,就勇敢買下,如今 不但賺到四成三的房價增值空間,也賺到了租金收益,而且完全沒有房貸壓力。

原來,她當初以自備款六十萬元,買下這戶兩房一廳,共計二十三坪的公寓,房貸僅須月繳五千元;以目前每月收租八千元,自備款六十萬元計算,年租金報酬率高 達一六%,若以一百六十萬元總價換算,年租金報酬率也有六%,不論怎麼算,都要比目前定存利率僅一%多,好上數倍。

不過,在投資理財的路上,謝宜靜也曾跌倒過,在金融海嘯期間,她也曾有過股票慘賠、套牢的經驗。

﹁所以我很慶幸當初把基金的獲利,轉買有增值潛力的房子。﹂看過不少朋友因投資失敗,甚至賠光積蓄,謝宜靜深刻體會到,穩健理財、保有戰果是很重要的事。 雖然她現在也投資台股,但堅持不融資,而且選擇基本面佳,或者現金殖利率高的績優股,以控制投資風險。

採取行動

跨出第一步,才能從容規畫退休金﹁我覺得理財行動力很重要,如果當初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覺得一定買不起房子,也許到現在退休金的規畫連一步也沒跨出去 吧!﹂謝宜靜笑著說,她對於理想的退休金額與生活相當實際,﹁我覺得手邊有個二千萬元的資產,可以環島旅遊,到像花蓮這樣好山好水的地方過舒服的生活,就 很好了!﹂她很有自信地說,即使自己薪資收入不高,靠著房市、基金與股市持續地理財,依舊有機會從容達到理想的退休生活。

同是三十世代,今年三十五歲的林雪季,也是買房、買基金存退休儲備金的典型代表。當大部分朋友都還在股市殺進殺出的時候,她就把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拿 來買房子存退休金了。

曾當過期貨業務員的林雪季,大學畢業沒多久,年薪就曾突破百萬元。﹁也許是看多了期貨客戶的大起大落,對於自己的投資,也就顯得相對穩健保守。﹂現任台壽 保投信客服部經理的林雪季笑著說,自己從來就不是﹁很衝﹂的投資人,雖然從年輕時收入就相對優渥,但她生性節儉,且投資從不拉大資金槓桿,存退休金最主要 的投資工具就是基金投資。

﹁我是那種會把薪資所得的四分之三,拿來理財的人。﹂目前已婚、育有一子的林雪季說,她的理財規畫很清楚,就是房市、基金與保險。早在大二那年,她就懂得 投保利率逾一○%的儲蓄險與做基金投資;出社會不久,她就把解約的保險與基金獲利,轉入房市投資;至於保險的部分,則以﹁純保障﹂為主,例如還本型醫療 險、防癌險以及純壽險。

持續理財

基金滾錢理出數百萬元房產細數林雪季手上的基金投資標的,大多以定期定額投資,並以新興亞洲、天然資源與台股基金為主,並且以停利不停扣的原則操作來存退 休金。手上的台壽保台灣新趨勢、保德信店頭基金,以及JF大中華、印度、天然資源基金,都曾一度讓她有三至五成不等的投資報酬率。

多年基金投資累積的金額,至少多達數百萬元,林雪季認為懂得設三成的停利點,波段操作,才不會空有紙上富貴。﹁像是手上持有十多年、位於台北市東湖二十五 坪的電梯大樓,就是靠基金投資賺來的。﹂林雪季表示,這戶離捷運步行只要五分鐘的﹁捷運小宅﹂,目前市價至少七百五十萬元,雖然多年來房價增值空間不比內 湖地區,但基金投資資歷近十年的她,靠著每月薪資與基金獲利,房貸已還得差不多了;換句話說,加計手上的基金投資與房市資產,已讓三十五歲的她邁進千萬元 資產大關。

﹁我打算在六十五歲、總資產累積達三千萬元後,就可以在雲林老家找個空氣好、可以養花種菜的環境退休。﹂林季雪笑著說,現在距離她目標退休年齡還有三十個 年頭,她相信,只要持續有效率地理財,未來過著閒雲野鶴的退休生活,其實並不難。

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

年輕人可以定時定額

作為核心配置

「退休理財規畫只要方向正確,持續力與執行力夠強,要累積千萬元財富並非難事。」善於退休理財規畫的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指出,以25至35歲的年輕人來 說,由於可以承受較大的風險,所以建議以基金定時定額投資為核心配置,例如新興市場基金就是長期趨勢向上的理想投資標的,即使碰到不景氣,年輕人在退休前 一定能等到景氣循環上來,還是有機會成為基金長線獲利的贏家。

不過,葉崇琦建議基金投資,最好設立15%至20%左右的停利點,作為低檔單筆投入的準備金,至於基金定期扣款部分則建議不要中斷。若有時間研究股市的投 資人,也配置部分資金在股票,因年輕時投入資金還不會太多,即使賠點小錢也可學到經驗,等到4、50歲投入更多資金時可提高獲利的機率。

至於固定利率的儲蓄型保單,目前報酬率僅略高於定存,建議年輕族群不須過於保守,保險規畫仍以保障為優先,可以降低投資型保單的布局。另外,對於投資不動 產,退休後收租也是不錯的選擇,目前房租報酬率雖不如以往高,但還是高於定存利率及房貸利率,只是,投資不動產單筆投入金額較高,且流通變現性不如股票與 基金,年輕人要多注意貸款利率走向及自己的現金流量。

謝宜靜

出生:1979年

現職:企畫人員

學歷:東海企管系

期望退休年齡:60歲

期望退休金額:不動產與股票基金投資約2000萬元,手邊現金100萬元。

計畫退休夢想:退休後暢遊全台329鄉鎮,再到花蓮買地種田養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6

五十世代 鄭美玲波段操作定時定額 做好風險控管

2010-6-21  今周刊





金融老兵創造四成報酬無虞退休即 使有公務員退休金以及勞退舊制的保障,第一銀行副總經理鄭美玲,還是早早就為退休金進行布局。十幾年下來,她的新興東歐基金屢次為她創造高報酬,也讓她的 退休生活不虞匱乏。

撰文‧蔣士棋

一般上班族購買基金來準備退休金早已不是新聞,但連工作安穩、有政府保障的公務員也在積極為退休做準備,似乎就不多見。第一銀行副總經理鄭美玲,就是一個 典型的例子。

一九九八年,當第一銀行實施民營化時,在公營行庫工作了大半輩子的鄭美玲,也從此失去了公務員資格。﹁民營化之後,我們的公務人員退休金就結清了,一次退 還給我們;之後的工作年資再依照勞退舊制計算,在民營化後的前十五年內,一年就能累積兩個年資基數。﹂鄭美玲表示,民營化時結算的退休金已有數百萬元,再 加上之後加倍累積的部分,退休金水位其實相當豐厚。

投資哲學

跟著市場走,市場永遠是對的大學一畢業就進入第一銀行工作的鄭美玲,對於退休生活也自有一套想法。同事透露,平日鄭美玲最大的興趣,就是拿起小相機拍照。 ﹁只要看到有趣的東西,副總就會想要拍下來留念。﹂也因此,退休之後,鄭美玲最大的心願就是認真找老師學攝影,讓自己的拍照技術能夠更上層樓。

除了攝影之外,她也期待退休後能回到家裡養養蘭花,還有環遊世界。由於工作關係,鄭美玲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議,所以對她來說,能在退休後種植物怡情養性, 或是遊歷各國古蹟名勝,是最快樂的事。

為了讓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更加寬裕,鄭美玲在九八年拿到結算的退休金後,開始定時定額買進基金。當時她鎖定的投資標的,就是才剛上市的新興東歐市場。看好東 歐的原因,鄭美玲分析,除了東歐國家的工業基礎以及豐富天然資源以外,人文素養也是她的考量因素之一,﹁有人文的底蘊在,國家的經濟發展才會走得長久。 ﹂﹁我從事這個行業二十年,產品業務都與股市相關,最深的感觸就是沒有人可以永遠打敗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鄭美玲認為,對理財一定要有正確觀念,﹁先 有正確的觀念,再來才是選擇市場與投資標的;一般人只要跟著市場走,然後把風險管控好就行了。﹂這也是鄭美玲選擇以基金長期布局新興市場的原因。﹁資本市 場如果用短期的日線來看,每天的變動都很大,可是如果看長期的年線,反而相當平穩,而且向上的趨勢也很明顯;這種逐年穩定累積的報酬,正是我要的。﹂後 來,這檔基金的表現也從沒讓她失望。一開始她以每個月五千元的額度進場,即使九八年俄羅斯發生金融危機也沒有停扣,而在九九年獲利了結,第一波操作的報酬 率超過五成。之後,她又繼續加碼,每個月扣款金額也拉高到兩萬元,在○六年到○八年的第三波操作期間共投入六十萬元,獲利率也有六○%。

鄭美玲計算,這十幾年下來,這檔基金的淨值成長早已超過十倍,﹁我現在進入第四波操作,也還會持續下去。﹂

靈活配置

新興市場搭配債券型基金降低風險從新興東歐開始,這幾年鄭美玲陸續增加的投資標的,也都是以新興市場為主;○五年時,她開始投資拉丁美洲基金,在○七年四 月出場,報酬率超過二○%。去年,她又定時定額購入了三檔新興亞洲基金,﹁新興市場這幾年的漲勢都很可觀,所以我的報酬率可以設定高一點,達到四○%、五 ○%再出場。﹂鄭美玲信心十足地說。

有趣的是,即使獲利了結出場,鄭美玲也不會輕易贖回,而是轉進其他的基金部位。﹁新興東歐上次拿回一百萬元,可是這些錢並不是放在銀行,而是放在債券型基 金上。﹂她解釋,銀行存款利率太低,獲利還會被通貨膨脹侵蝕,而債券型基金風險較低,三年累積下來,報酬率也有一五%至二○%左右,還是比銀行利息高;如 果需要用錢,就再從其中拿出來投資。靠著靈活的資金配置,也讓她在新興市場的獲利,得到最大的保障。

雖然每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忙到沒時間天天關心自己的投資組合,但鄭美玲一點也不擔心投資出問題。﹁我不是每天進出的基金經理人,所以一年看個幾次就夠 了,只要目標清楚,再用對正確的投資方法,一樣可以讓退休金安穩入袋。﹂鄭美玲說。

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

年近退休,投資更不能

追求超額獲利

現在就業市場狀況並不好,一般人退休以後要找到新工作的機率也不高,所以儲備退休金水位變得格外重要。

尤其是即將退休的人。如果退休金不夠,他們只能延後退休年齡,靠工作增加收入,或者是降低未來的生活支出。其實,原本還有第三條路,就是靠改變資產配置, 增加投資報酬率,但這對50歲以上的人來說恐怕不適用。例如新興市場的長期報酬率高,但是風險也大,如果進場的時候剛好碰到市場崩跌,他很可能等不到反彈 就必須出場,反而承擔更重的損失。

現在銀行利率低,退休族不能只把錢放銀行裡,可以考慮用固定配息的債券型基金或是買房產收租,報酬率都還有2%以上,比定存好很多。

鄭美玲

出生:1957年

現職:第一銀行副總經理

學歷:台灣大學商學系會計組

期望退休年齡:65歲

期望退休金額:2000萬元計畫退休夢想:養蘭花、學攝影、環遊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0

四十世代 侯建章放棄高薪到澎湖當老師 科技新貴換跑道衝浪人生不必等

2010-6-21  今周刊





有人思考要累積多少存款才能退 休,任教於澎湖科技大學的侯建章,卻是思考﹁要扔掉哪些包袱就能退休﹂?外人看來,他割捨了和財富握手的機會,但他卻認為自己獲得了真正的生活。

撰文‧羅弘旭

「噗!噗!噗!」赤裸著上半身的侯建章,用腳踩踏了幾下打氣筒,眼前那一團黑不溜丟的塑膠布,迅速延展成為一個五公尺寬的大型降落傘。

只見他熟練地把傘上的四條尼龍拉線綁在腰間寬厚的束腹上,一剎那,降落傘吃風鼓脹,帶著整個人往前衝,他雙腳一勾衝浪板,不到二十秒,已經隨著澎湖的海 風,衝上了菓葉海灣最大的浪頭上。

面臨抉擇

想要很多錢,還是自由自在地衝浪?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衝浪高手居然是澎湖科技大學的創業育成中心主任,而這就是他過去八年的生活寫照,三十分鐘前還在教職員辦公室談策略規畫與標竿學習,三 十分鐘後,已化身為民宿主人,在沙灘上享受澎湖的風、浪和陽光。如果有人問四十八歲的侯建章:「你會衝浪到幾歲呢?」他總是哈哈大笑地回答:「當然是要玩 到衝不動為止!」頂著德州大學博士光環的侯建章,不論是在竹科應用材料公司繼續工作,或者在醫療器材廠Honeywell打拚,他大可依循著科技新貴的人 生規則:沒日沒夜打拚二十年,累積數千萬元後再退休。

然而,七年前,當同事、同學們還在孜孜計算:「股票選擇權都沒轉換,再忍耐幾年」時,侯建章比較擔心的則是:「會不會等到我能退休的時候,已經衝不動浪了 呢?」於是,侯建章毅然選擇移居澎湖,開始他的半退休生活。

「華人就是這樣子,好像鮭魚一樣,別人怎麼游你就怎麼游,永遠不敢走自己的路。」侯建章不以為然地說。這種反叛性格,讓他取得工程研究所博士之後,硬是不 走研發路線。

一九九二年回台灣,他不論是進入高科技或醫療公司,都選擇走業務領域,但即使他避開與鮭魚群一起洄游,在台北工作的他,也只是像被放養在大魚池裡的鮭魚一 樣,在被局限的空間裡浮游。

「周末假日早上,我會抱起睡夢中的女兒,帶上我全套衝浪器材,全家到白沙灣吃早餐,再開始我的衝浪。」每周二天的野放,是侯建章唯一能讓自己覺得在過生活 的時刻。

但衝浪要看老天臉色,沒風、沒辦法衝,侯建章說:「這就是上班族的悲哀,上班時候就有風,周末就沒風,工作和休閒難兼顧」。

從一九九二年到二○○二年,侯建章掙扎了十年,最後他問自己:「我是想要很多錢,還是能自由自在地衝浪?」答案毋庸置疑,絕對是後者;於是他繼續問自己: 「要享受這樣的生活,需要很多錢嗎?」需要多少錢?這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疑問!也是侯建章當時的疑問!但侯建章很肯定一件事:「等十年後退休再來享受海上 生活,就算那時候身體還能動,也玩不出什麼樂趣了。」

移居澎湖

夫妻差一點鬧到離婚

不忍心看到先生天天叨念著想要搬去澎湖,當侯建章的太太呂秀玫看到澎湖科技大學招聘教職時,立刻把這消息告訴他。但對侯建章而言,離開科技業到澎湖當老 師,這樣的改變並沒有對錯的問題,只有退休金夠不夠的問題!

夠不夠?侯建章是這樣的計算:「以那時候的積蓄,要在台北退休,是遠遠不夠的,但如果到澎湖,不同的物價水準,有學校的教職薪水加上退休金,應該就不會太 困難!」「在澎湖,公務員、警察、老師是最受人尊敬的行業,比起觀光業只能做半年生意,這三種職業全年都有收入,比起旅遊業收入更穩定,加上澎湖物價低, 年收入只要超過一百萬元,就可以過很好的生活。」計算過生活上的變化,侯建章立刻決定移居澎湖,但原本靜觀其變的呂秀玫,還是因為先生這任性的決定掀起爭 吵,二人還差一點鬧到離婚;後來侯建章自己一人先來澎湖落腳,妻子和當時念高中、國中的女兒仍留在台灣。

家庭分居,最後侯建章以「我很愛你,我這一輩子只會愛你一個人」的甜蜜攻勢,成功說服太太帶著二個女兒一起遷到澎湖定居,一家四口,終於相聚在澎湖的菓葉 海灘上。

降低物欲

澎湖的淳樸環境改變了全家人說服太太的不只有侯建章的款款情話,其實還有對於女兒教養的憂心,侯建章回憶當時十三歲上國中的女兒,竟曾對家裡提出這樣的要 求:「轉三十萬元到我的帳戶,我要買我喜歡的東西。」未成年子女向父母要個幾十萬元,對一般小康家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但在竹科成長的科技新貴第二 代,在同儕的耳濡目染下,卻習以為常。結果,改變女兒這種偏差的物質觀,才是呂秀玫決定遠離都會,出走到澎湖的「重要誘因」。

澎湖的確改變了一家人。「我以前也喜歡買名牌,但是來到這裡之後,我什麼牌子的衣服都可以穿,鞋子穿路邊鞋店的就可以了,因為你穿什麼,別人也認不出來 啊。」「買東西也是一樣,沒百貨公司可以讓你去亂買,你的欲望也就自然降低了。」經過六年澎湖海風的吹拂,侯建章說二個女兒已經不復往日嬌氣,取而代之的 是爽朗的笑聲與自信。

退休,是每個人總會面對的課題。一般人總是思考著如何賺更多的錢才能退休;但侯建章卻是思考著能拋掉哪些東西,以減法來規畫退休。當他扔掉工作、物欲、高 物價、奢侈品,順著海風來到澎湖定居時,也換來了生命的自由和不為物質所拘束的生活。這樣的退休規畫,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只看你願不願意扔掉身上的 包袱,讓它隨風而去。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王儷玲:

退休規畫的投資組合

應按年齡調整

好的退休規畫因人而異,而且因為年齡、職業、社會保險模式(新舊勞退制度、國民年金)的不同,每個人的規畫可以是南轅北轍。

如果以「不出錯」的規畫而言,建議準備20到25年的退休生活所需,而生活與醫療費用加起來,粗估需要準備1000萬元左右。

勞退、勞保年金或國民年金加起來,大約為所得替代率的50%到60%,最低也有45%。我建議,自行規畫的退休準備,至少要有30%到50%的所得替代 率。

退休規畫商品的配置不應時常變更,但投資組合必須按年齡調整。例如30歲的民眾規畫退休時,可以將60%到70%的資金放在股票部位;40歲的民眾可以將 退休規畫資產對半,40%到50%放在股票,其餘放在固定報酬商品;50歲的民眾投資風險承擔能力下降,離退休越來越近,股票部位應該降到20%到 30%。

退休規畫商品也可以組合,例如變額年金、人生週期基金、有最低報酬的年金保險保單,都是不錯的退休產品選擇。另外大盤指數型基金、ETF也可以考慮,不僅 手續費比較低,跟著市場趨勢走,比將錢壓注在單一投資標的上風險低。

侯建章

出生:1962年

現職:澎湖科技大學創業育成中心主任學歷:德州大學材料工程碩士、博士

期望退休金額:夠用就好

計畫退休夢想:天天衝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3

高世代面板“5选2”揭盅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0/yNMDAwMDIwNTMyNQ.html

国家发改委11个月的遴选之后,高世代液晶面板“5选2”结果终于揭开面纱。

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们投资部的同事已经将这一准确结果告诉了董事局,很快广州的LGD8.5代线就将正式开工。”11月9日,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前期我们已经做好了几乎所有的准备,一直在等最后的审批结果。”

今 年初,在电子信息业振兴规划和彩电业振兴规划的鼓励下,合肥、广州、苏州、成都、南京五市向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递交了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材料,各地项目的 技术、投资合作方分别为京东方、LGD、三星、富士康、夏普。业界普遍预计出于产能调控的因素,上述5家最终仅有2家获批,俗称“5选2”。

本 报记者从工信部获得的消息是,国家发改委将于11月15日公布最终的审批结果。另外记者得到的多方消息显示,除了广州LGD外,此次获批的还包括三星苏州 项目;京东方合肥项目和夏普南京项面临出局;而富士康成都项目暂未能成行的部分原因在于,台湾地区对液晶面板赴大陆投资的相关政策限制。

两韩企获“通行证”

“在专家小组前面的多次打分中,我们参与的这条线一直是排在第一的,所以我们的胜出理所当然,但是审批时间的确太长了。”杨东文表示。

杨东文表示,“最早的说法是今年3月底前会有审批结果,但是由于5条备选线的投资方和当地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后来说是5月底会有结果,结果到现在才有了最后的结果,但是前期广州开发区、LGD和创维方面在资金筹备、研发和人才储备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广州市开发区投资促进中心有关人士也向本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按照其说法,该项目“最迟今年年底前LGD广州项目将正式开工,按照计划将在2012年第三季度投产”。

对 于胜出的原因,杨东文表示,“广州开发区目前既有LGD规模最大的液晶模组项目,还有创维年产能超过300万台的平板电视配套项目,所以从产业链就近配套 来看其成本具有优势,而且创维和LG加起来2000万台的电视出货量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持,同时LGD是全球第二大面板商,其拥有多条高世代生产线并且拥 有丰厚的技术积累。”

与广州LGD项目一同获批的还有三星苏州7.5代线项目,但三星电子中国公司公关部经理邹积凯对此出言谨慎,“LGD方面承认是他们的事情,三星中国公司还没有得到类似的消息,我们还需要向韩国总部确认。”

不过咨询机构Displaysearch中国区市场总监张兵表示,“苏州三星虽然是7.5代线,但这条线是发改委亲自去韩国谈判引进的,而且三星电子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面板制造商,其胜出是很自然的选择。”

富士康成都项目仍存希望

与两家韩资企业胜出相比,京东方合肥项目和夏普南京项目则未能成行。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在前面的几轮打分中,这两家都是排在最后的,主要是因为其投资方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京东方目前在北京亦庄开发区的8代线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主体厂房的建设,并计划通过A股定向增发来募集100亿元资金来满足采购设备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其作为技术入股参与的合肥鑫晟光电8代线虽然是自主创新项目,但是其部分资金也要引进外资所以需要审批。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人士表示,“在竞争这样激烈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让京东方的两条线都获批呢,而且合肥已经有了6代线,同样在南京夏普的6代线本月也将正式投产,其继续投资在需求支持上不足,因为长三角区域的液晶电视厂家产能太小。”

京东方公关总监张宇则表示,“最终的结果我还没有看到,但是合肥8代线我们只是技术入股,其主导方是鑫晟光电,这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整体布局,我们也可能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对于夏普的出局,张兵则表示,“夏普此前提出的条件与LGD、三星相比过于苛刻,特别是之前其在深圳、广州等地多次拖延谈判的方式,也让其印象分大减。”

“5选2”博弈中另一条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富士康成都项目未出现在获批名单中,主要受到了台湾地区的相关政策限制。

有意参股这一项目的四川长虹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一项目主要是成都市政府主导的,长虹只是被邀请参与其中,富士康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甚至可以以45%的股比放弃控股地位,甚至一度有说法称这一项目要挤掉三星苏州项目,但是台湾地区的政策限制成为一大障碍。”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台湾地区的政策能改变,富士康成都8.5代线仍有望获批,友达参股的龙飞光电也将重新步入正轨。”由于台湾地区的限制,龙飞光电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5

第一代背藤籃打工 新世代赴美進修金樹山 老銀樓變身時尚珠寶商

2011-1-17  TWM




從傳統銀樓轉做高價珠寶設計,全台最老銀樓金樹山,在第三代當家許勝三的帶領下,走向客製珠寶設計,成功區隔市場,並進駐百貨專櫃,除了洞悉潮流的敏銳,金樹山百年不變的誠信,更是成就長青的關鍵。

撰文‧黃筱雯

說到台南的百年老店,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名聞遐邇的度小月。其實,在度小月發源的中正路上,還有一家超過百年歷史的老店。不同於許多百年老店都是以吃傳家,金樹山珠寶以銀樓起家,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金銀鋪。

從過去地方性銀樓,第三代當家、今年七十一歲的許勝三轉型高級珠寶設計,更另創副牌﹁DR」進軍百貨公司,現在全台共有九個櫃位,年營業額達兩億元。

母親接手,打響「金樹山」走進店內,滿室璀璨閃耀的珠寶首飾整齊排列在展示櫃內,店內高掛一匾額,「金樹山」三個字以金漆寫成,氣勢十足。「這是之前獲選 台灣百年老店頒發的證明啦!」許勝三笑著說。這位金樹山第三代接班人,三十八年前從母親許黃玉女手中接下金樹山經營棒。商學系出身的他,非常明白若要做出 好成績,就要明確定出市場區隔性。

一八九六年,那是個尚未有店面營業的時代,金樹山第一代創辦人黃苓背著藤籃,裝滿打金所需的工具,在台南鹽水一帶拜訪大戶人家,為人製作嫁妝首飾。「當 年,幫有錢人家打造金飾是包吃包住的,可是工資卻很少。」許勝三說,所以黃苓當家的時代並不賺錢,也沒有金樹山的名號。

直到第二代許黃玉女接班,從小協助父親編綁珠花飾品的她,本身也學得一手打造金銀飾的好手藝。接班後設立店面,取名「金樹山」,為金樹山日後幾十年的輝煌打下基礎。

「以前祖父幫人訂做飾品,我母親開始買金子自己製作販賣,因為這樣才有錢賺。」許勝三回憶,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編織珠花飾品,監工店內精緻的金銀首飾,每天在店內看著父母做生意,耳濡目染下,許勝三從小就十分有商業頭腦。

「讀商是我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母親的期盼。」許勝三說,因為父母只有國小二、三年級的學歷,識字不多的他們,因而期盼孩子能吸收更多的知識。許勝三與另外五個兄妹也很爭氣的,擠進當時名額稀少的大學窄門。

一九五八年考上淡江大學商學系,許勝三的商業頭腦開始運轉,看準當時原文書沒有版權,因此委託國外親戚寄來課堂用原文書,再送至出版社印刷販賣,曾經一度成為北台灣大學生原文書的最大供應者。

做高檔珠寶,與同業區隔畢業後,當時南部電視轉播興起,商業雷達敏銳的許勝三預見這會是個廣大市場,於是到嘉義開設當時最大的家電行,精準的預測讓他大賺一筆;這時的許勝三,絲毫沒有任何接班的意思,直到七年後,母親找上他,要他接管家業。

「因為其他人都不願意接,所以母親就找我。」許勝三說。學過市場分析的他告訴母親,「我先回去觀察兩個月,如果這個行業可以做,我再接;結果真的還不錯, 於是我就收掉家電行,回台南接﹃金樹山﹄。」一九七三年,許勝三才三十三歲,正式接管金樹山,第一件事就是訂出市場區隔。「我一回來就決定做高檔珠寶,與 其他銀樓作出區隔。」許勝三說,當時的銀樓主要以金銀飾品為主,可是專做黃金生意是賺不了多少的。因為黃金都是由公會訂定公定價,一錢頂多賺一、二十元, 於是許勝三開始增加鑽石、翡翠、紅藍寶等高價珠寶,甚至自己出國尋找貨源。

身為寶石門外漢的他,為了增添自己的專業知識與鑑定能力,花了一年時間攻讀美國寶石學院GI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函授課程,確定有足夠的能力後,許勝三飛往香港,尋找有信譽的廠商,親自挑選商品回台。

寶石品質有了保障後,許勝三的下一步是加強珠寶設計。他找來台南南化鄉的學生,交給他們國外高級珠寶設計的圖片,要求他們照圖片中的設計,一模一樣地做出來;因為沒有經驗技術,一個簡單鑽戒設計,就要花上一個禮拜臨摹仿造,才做得出來。

加強設計感,創事業巔峰成功做出設計後,許勝三將成品寶石以外的台座鑄成模型,「有了模具,以後人家要做這個樣式就方便了。以前手工刻要花好幾個小時,用 模具一下子就出來了,再鑲上寶石,省時方便,這樣才會賺錢!」雖然有了模具較為方便,可是鑄一個模具,至少要賣出五個成品才能回收成本,金樹山生意好,所 以得以用這種方式,其他銀樓幾乎沒有使用。

以前模具還得送至香港請專業師傅鑄造,簡單一個戒指台座,造價就要一萬元,所費不貲。為了省成本,許勝三特別送一位師傅到香港學習鑄模技術,「自己打模的 成本少了一半。」為了做出金樹山特色,許勝三將電器行的獲利,大筆投入人才培訓與寶石採購,這些投資價值也反映在日後的銷售成績上。開賣鑽石後,金樹山的 營業額比當初僅販售金銀飾品的業績上升十倍,成功做出市場定位,這是金樹山巔峰的一刻。

從無接班意願到接班,許勝三很清楚如要培育接班人,就要從小開始教育,許勝三的兩位女兒,看著父親做生意,自然而然也對家業產生興趣,長大後兩位女兒先後 前往美國GIA研習寶石相關鑑定課程,大女兒許春砡與丈夫甚至還獲得GIA寶石設計資格,現在專門負責金樹山的寶石設計。

二○○○年,金樹山正式進軍百貨專櫃,成立副牌「DR」,開闢不同於金樹山本鋪的年輕客群,更引進義大利、法國珠寶設計師創作,以簡約低調的彩色寶石飾品吸引年輕族群目光,再度與本鋪傳統風格區隔出來,現在DR的年營業額可達二億元,是金樹山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我們能夠做這麼久都是因為『誠信』兩個字。」許勝三回憶,從小母親便對兒女耳提面命,不論做什麼,誠信絕對不能忘,「就是因為我們謹守誠信,顧客對我們 完全放心,有好多客戶都是家庭三代,全到金樹山購買首飾。」金樹山,這個名字是許勝三父親所取,「樹代表扎根土地,所以我們這座山的金銀樹穩穩扎根,得以 綿延百年。」現在大女兒與丈夫已全心投入這百年家業,問起何時退休,許勝三笑說,「我的母親看店看到九十歲,我至少也得到八十歲啊!」店內匾額下,一個透 明櫃完好保存第二代當家許黃玉女編織的珠花飾品,名為雙鳳牡丹的珍珠頭飾,將繼續陪伴金樹山走向下一個富貴百年。

金樹山 Profile

創立:1896年

創辦人:黃苓

負責人:許勝三

年營業額:2億元

金樹山

長青心法

不變心法:誠信

三變心法:

1.增設鑽石、翡翠高價珠寶,做出商品差異化。

2.鑄造飾品台座模具,快速鑄模成功取代幾小時人工雕刻,節省時間人力。

3.除鞏固在地既有顧客,更開創年輕副牌,開發全台各地新客群。

金樹山百年大事紀

1896年 開始於台南鹽水,創辦人黃苓背著一個藤籃打天下。

1912年 第二代許黃玉女改流動攤販為固定店面, 金樹山招牌正式掛上。

1979年 第三代許勝三從母親手上接棒,將傳統銀樓模式轉型高價珠寶設計,是金樹山黃金時代的開啟。

2000年 創立副牌DR珠寶,進駐百貨櫃位,開發年輕族群市場,營業額達億元。

2002年 榮獲美國寶石學院GIA頒發G.I.A. G.G家族獎, 肯定金樹山珠寶專業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9

網路謀殺拓荒精神 美國「宅世代」翻一倍

2012-4-9  TCW



美國最自傲的拓荒精神是被網路消 磨殆盡,還是被父母的愛取代了?數據顯示,三十多年來,二十多歲年輕人「宅」在家的總數翻了一倍,而且接受父母救濟的人越來越多。

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數據顯示,一九八○年至二○○八年間,二十來歲世代跨州遷移的比率下跌超過四○%,而且涵蓋各種教育程度。調查機構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憂心:「當今的年輕世代哪裡都不願意去,這是我們應該關注『占領運動』的原因。」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年輕人計畫主持人沃普(John Della Volpe)舉例,有個俄亥俄州的年輕人夢想成為中學教師,而他也真的如願獲得了教職,只不過,當他知道代價是西進亞歷桑那州之後,他反而寧可在當地的一 家輪胎工廠待著。

上網多,上路時間就少

美國年輕人為何不再衝衝衝?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席瓦克(Michael Sivak)說,或許是因為網際網路讓「秀才不出門,四海交朋友」,不需要考駕照,才能開著拉風的跑車呼朋引伴。他說:「上網的時間多了,上路的時間就變 少了;人力不流動,經濟也就不流動。」

金融海嘯是另一個謀殺年輕人雄心壯志的兇手。《紐約時報》說,黯淡的經濟局勢惡化厭世觀,這些跟著父母熬過危機的孩子,最終都會缺乏創業精神,越來越相信 成功終究靠運氣,他們更願意安全的待在家中,不願冒險赴異鄉打拚。

另一原因,《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歸咎父母寧可犧牲退休金,也甘願讓兒女「啃老」。金融顧問帕莫(Summer Parmer)有位已退休的單親媽媽客戶,為接濟失業的女兒,還幫她買車,不僅花光積蓄,甚至不得不再出來工作。

中產家庭疼兒不知放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歐琪絲(Elinor Ochs)認為,這是美國中產家庭常見的「依賴困境」:家長一心想培養兒女的獨立性,但在教養過程中卻因為不知何時該放手,反導致兒女日復一日依賴,哪怕 當他們都長大成人,擁有獨自行動能力時依舊如此。

歐琪絲正主持一項研究,追蹤美國三十個中產家庭日常生活,她期望最終可以解釋這些兒女為何如此依賴父母,而且很少為父母提供幫助;同時她也呼籲美國中產家 庭父母應深思,「以兒女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能會養出「依賴、自我、沒責任感」的下一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2

搶救無望世代 30、40歲 就該懂的十個「覺悟」50歲不再位錢煩惱

2012-9-3   TWM



碩士生爭搶22K工作,經濟成長率今年將跌破2%,無望情緒如瘟疫般在年輕世代蔓延。

搶救無望世代,最務實的作法應從搶救自己的口袋做起,從現在開始,你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早知道」:早知道時間的威力,決定你存錢的速度;早知道知識的重要,決定你口袋的深度;早知道機會的可貴,決定你財富的厚度。

30歲如果還不覺醒,等於把責任推卸給未來的你,而奮起的力量總是在深刻覺醒後最強大!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五十歲後的你,還在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為子女的教育費用焦慮?還在擔心退休金的著落嗎?如果是,那可能代表你人生的苦戰將持續下去。

來到五十歲,人生大約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在財富追逐的競賽中,你的體力與心力漸漸出現疲態。就算五十歲的你已經擔任公司高階主管,但一次嚴重經濟不景氣,或公司經營不善,要再找到一份薪水與原本相當的工作,極不容易。

五十歲的你,如果在職場的發展不上不下,來自職場後輩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壓力,更會使你焦慮不已;更糟的是,如果五十歲的你,在職場上仍不順遂,無情的淘汰 浪潮恐將把你淹沒。簡而言之,五十歲前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財務準備,五十歲後你面對工作、健康、家庭……等人生重大劇變風險的承受度,已經在驟然衰減。

因此,五十歲,人可以不退休,但追逐財富的腳步一定要放緩,你才能活得從容,活出自在。這是每個人都該面對的課題,今年四十七歲的劉力勤(化名)的故事值得令人深思。

劉力勤在某大報社擔任美術編輯,太太在電子公司上班,夫妻兩人每月收入合計達十一萬元左右,育有一子的他們,今年終於繳清了房貸。「這棟房子買的時候總價 五八○萬元,我們裝潢又花了一百多萬元,向銀行貸了四五○萬元後,每月有結餘我們全都拿來繳房貸。辛苦還了整整十二年,連一點寬限期(期間只須繳交貸款利 息,不攤還本金)都沒動用到,買房後從未出國旅遊過,甚至不敢生第二個孩子,為的就是要盡快繳完房貸。」劉力勤面露無奈地說。

你不該理財太保守……

所得全拿去繳房貸 年近五十仍憂慮生活繳清房貸的劉力勤照理來講應該如釋重負,但現在他對未來的焦慮卻不減反增。因為他老婆最近因公司縮編人力而遭解雇,拿了近三十萬元的遣 散費,加計這筆錢,夫妻手中的現金存款僅五十萬元。「我任職十五年的報社,獲利狀況大不如前,這幾年我沒加薪,年終獎金也逐年萎縮。」他憂心地說,「一家 三口現在靠我一個月五萬元的收入勉強打平,我真不知道未來退休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雖然劉力勤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房子增值了逾一倍,目前市值約一千三百 萬元,他苦笑說:「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坐在黃金堆上的窮人,就算擁有千萬資產又怎樣?快五十歲了,照樣為生活勞碌奔波,對未來惶恐不安!」「我反而羨慕有些 同事,不急著還清房貸,精於投資理財,錢滾錢不斷地變大!」他說,「假使我現在手上有個四、五百萬元現金,即使房貸只還了一半,還剩二百萬元,我想心裡也 會踏實許多。」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說:「理財過於保守原本不是什麼缺點,但在超低利率時代,卻可能是嚴重的缺陷。」「以劉力勤的例子,如果 他不急著繳清房貸,每月至少可拿兩萬元進行投資。以年報酬率八%計算的話,十二年就可達四八四萬元,而房貸繳到只剩一六○萬元。」朱岳中說:「同樣是擁有 價值一千三百萬元房地產,一個是繳清房貸,但手上現金所剩無幾;另一個房貸餘額剩一六○萬元,但手上現金近五百萬元,兩者的財富感截然不同。」朱岳中進一 步解釋,如果再過個八年,劉力勤五十五歲時,複利效果將使財富差距加速擴大。因為,一個類似劉力勤狀況,懂得在低利率時代慢慢繳房貸,把多存下來的錢投入 每年報酬率八%投資工具的人,在五十五歲不僅完全繳清房貸,還額外擁有高達一一八五萬元現金。而急著繳清房貸的劉力勤,即使在四十七歲能每月拿出四萬元投 資,到五十五歲時也不過擁有五三九萬元,兩者財富相差一倍以上。

你不該太晚理財……

近半中年人後悔年輕時沒有受到啟蒙像劉力勤一樣,年屆半百的中年人還在為錢煩惱的並不是少數。根據今年七月《今周刊》與波仕特市調公司、聚財網,以及台北 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老師(針對其上課學生)合作的問卷調查,詢問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受訪者,「現在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在回收的七八○份有效問卷中,高達 四二.六%的受訪者表示是家庭財務問題,比居次的職場成就感低落及健康問題,足足高出二十六個百分點。

這份問卷同時凸顯出,台灣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中、壯年人口,普遍處於財富準備度不足的窘境。因為高達七一.一%的受訪者其財務自由度,意即理財性收入(指 房租、投資資本利得、投資孳息或版稅及權利金收入)占年度家庭總支出比重低於三○%;財務自由度達五○%以上的受訪者僅有一四%。

有趣的是,高達四八.二%受訪者認為,若要在五十歲後不再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投資理財」;其次是「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比重為一三.六%。這顯示出,多數人後悔理財教育啟蒙太晚。

至於過了知天命之年,若想財務自由,該擁有多少財富?高達三三.六%的受訪者認為,扣除自住房子的價值外,至少必須擁有新台幣一千萬元的現金。

知名理財部落客、同時也是暢銷書《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作者蕭世斌指出,擁有一千萬元,以穩健的投資報酬率六%來算,每年就有六十萬元的孳息, 大約是尋常家庭一年的生活基本開銷。所以,大多數人希望能在五十歲前擁有一千萬元現金,是「不過分、很合理的期望」。

問題是,這個期望,大多數人卻都可望而不可即。問卷顯示,擁有一千萬元淨資產(包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的受訪者僅二一.三%。這代表,每五個人中僅一人擁有千萬元以上身價,而且其中還包括自住房屋。

你應該把時間當朋友……

王瀅少年買股賺第一桶金 累積四棟房要如何能在五十歲前,擁有至少一千萬元的資產?如果我們把這個命題視為單純的計算題,蕭世斌精算出:年報酬率六%的話,每月投入二萬一六四三元,持續二十年就可以達到一千萬元現金。

但是,人生並不是一道計算題,更多的時候,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在人生每個關鍵階段,早一點覺悟,懂得做出正確選擇,比只會埋頭苦幹,在機會降臨時不知去掌握,或不敢去做選擇的人,更能翻轉你的勞碌命運。

「懂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二十六歲就出道,現年三十三歲的藝人王瀅,幾年前曾在台北市中正區買房獲利五○%以上出場,接著在大安區置產,一度擁有高達四 筆房產。目前她還自行創業代理Barbie包包與配件品牌,在百貨公司設有專櫃,儼然是演藝圈精通投資理財與創業的小富婆。

王瀅說,她投資理財上的「早熟」主要是拜母親所賜。她十四歲那年,父母親協議離婚,「精於理財的母親,勤學股票與房地產投資,現在是位身價不菲的貴婦;而 當牙醫的父親,雖然收入頗豐,卻酷愛名車,雖然現在也過得不錯,但財富成就遠不如母親,日子也沒母親過得自在。」「媽媽一直灌輸我一個觀念,趁年輕賺錢能 力強時,趕快買進會增值的資產,如股票或房地產,會貶值的資產盡量延後買。因為早知道這個道理,讓我的財富之路走得順遂!」王瀅說。

王瀅聽媽媽的話,十六歲時就買了人生第一張股票。「媽媽不僅幫我選股,也教我操作股票的技巧。」十八歲時,靠著媽媽代為操作股票,王瀅已賺到第一桶金。她 把這一百萬元投入人生第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再利用租金繳房貸。這個抉擇幫她日後一度在大安區擁有四棟房子,打下了地基。

王瀅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理財第一個要具備的「早知道」在於:把時間當作朋友,否則時間將成為敵人。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進一步解釋:「年輕人理財的 起步,如果是選擇先滿足眼前欲望而過度消費,那麼時間將是導致你財富貶值的最大敵人;如果不幸落入負債,你還將遭到時間的懲罰,使得人生更加難以翻身。」

你應該慎選理財夥伴……

把家中財務大權交給有能力處理的人這次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出,「勤儉持家」是多數財富自由度已經達五○%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能達到這個程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精於房地產、股票或其他投資」,占比二○.七%;「正職收入比一般人豐碩」則居第三,占比一六.七%。

懂得把時間引導成對你財富累積有利的「良友」後,接下來則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投資效率,縮短財富累積時間。《今周刊》曾經報導過的台股投資達人,現為高職老 師的陳重銘這麼說:「我認為我人生中做最對的兩件事是:一是把存下來的錢一半以上買進台積電股票,長期持有;另一件就是,把家中財務大權從老婆手中爭取到 我手中。」陳重銘說,剛結婚時,觀念也與一般人一樣,認為錢應該交給太太管,因為女人總是比較保守穩健,被認為比較會理財。「但我太太只對影劇新聞有興 趣,對財經新聞冷感;雖不至於亂花錢,卻不見她曾充實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看到這種情況,陳重銘很擔心,決定把原本存在太太戶頭的錢全部轉到自己的戶 頭,讓太太很不高興。「但時間證明,我的作法是正確的,因為我最近不小心瞄到她投資快十年的基金戶頭,竟虧損六○%以上。我想,好險,是我管錢!」所以, 五十歲前存夠老本,第二個要有的早知道在於:金錢應該與知識為友,不要為了親情或愛情的牽絆,而把財務大權交給不懂金錢的人。

時間可以讓金錢積少成多,知識可以讓金錢從呆錢變活錢。然而,即使你三十歲前存到一百萬元,四十歲前懂得運用理財知識,將報酬率從三%提高到六%以上;但 一個收入普通的上班族家庭,要在五十歲前繳完房貸之餘,還存下至少一千萬元,仍很吃力。這時,你需要第三個早知道:讓活錢變成大錢,臨門一腳的關鍵力量是 ──危機入市的勇氣。

你應該勇於危機入市……

失業男趁金融海嘯投入積蓄 獲利一倍這次的調查中,有二成六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庭財務上最大的煩惱是,距離退休已經沒幾年,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如何在短時間內讓退休準備金倍增?五十二歲章鈿的故事深具啟發性。

「從賺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開始,我就有紀律地理財。」章鈿說:「扣除生活開銷後,我把錢分三份,第一份繳房貸,第二份繳儲蓄險保費,第三份做股票或基金等 較高風險的投資。」章鈿解釋,買房與儲蓄險雖是較被動與保守的投資,卻具有強迫儲蓄的效果,這對收入不差的白領階級來說,不失是一種有紀律與穩健兼顧的理 財方式。四十歲時,他存足一筆錢,便到中國與人合夥軟體公司,但因為去得早,案子太少,三年後他又回到台灣,到上櫃公司艾群科技擔任副總經理。

百萬元以上的年薪加上公司配的股票,他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在高科技產業終老退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科技業激烈的競爭,讓艾群軟體產品節節敗退。○八年的 金融海嘯,企業凍結科技產品支出,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眼睜睜看著手上二十幾元的公司股票下市,變成一文不值。更慘的是,連最起碼的遣散費都 拿不到!」當時已四十八歲的章鈿嘗到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失業。

「公司結束前,我為我的人生做了一次清點。」驀然回首,他才發現自己從四十歲到四十八歲,雖然一直忙碌奔波,但拚事業的同時,也沒忽略理財,「我把工作收 入持續繳台北內湖一戶出租房子的貸款,以及買進股票,創造出的被動收入還不差。」當時,一位銀行理專好友建議他,趁海嘯低點買進基金與股票。他盤點一下, 手上還有一些錢,便幾乎全數投入,獲利超過一○○%出場,嘗到了在職場失意,卻在投資市場得意的人生甘苦滋味。

「這對在金融海嘯失業又拿不到遣散費的我,真的是艘寶貴的救生艇。」因為危機入市讓老本更加充實,章鈿放心了,於是決定放空一年,專心寫完之前拖很久的博 士論文,「作為人生歸零的一個新起點。」寫完論文後,章鈿緊接著考取了註冊金融理財師證照(RFS,由美國金融管理協會認可的一種理財證照)。目前在台北 市大安、松山及文山區擔任社區大學投資理財課程講師,並與企管公司合作,擔任企業員工訓練的講師。「你不要看我頭髮全白了,我現在還會寫Java程式!」 他自豪地說:「我兒子已經大三了,再一年就要進入職場,肩上負擔就減輕許多,我把這份工作當作興趣,還滿快樂的!」

你應該持續訂目標……

時間+知識+機會 累積財富不二法門多數人若中年失業,可能會把老本守得更緊,但章鈿逆向操作,卻讓他在短短一年,手上資金翻倍,成為他勇敢轉彎的後盾。「不論工作多忙或手 頭多緊,最好還是挪出一些錢投資股票或基金,它可以增加你對財經知識的興趣,以及與社會的連動感。如此,等市場非理性下跌,你才會有sense(意識)危 機入市!」章鈿強調,年輕時就培養清楚的理財觀念,工作再忙也持續關注市場,養兵千日用於一時,這些知識與經驗,助他漂亮達陣。

金錢是中性的,它沒有個性,並不會自己變多或長大。金錢要由少變多、由多變大、由大變有意義,需要靠人驅使。唯有讓金錢加上時間、知識以及機會的加持,才能成為有意義財富。早知道這三點的重要,為自己訂下人生每個階段的財富里程碑,五十歲後才可能不再為錢煩惱。

三個早知道讓人生財富格局大不同如果這樣,50歲後仍為錢煩惱……

當月光族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以滿足消費欲望為優先,買了一輛車,每月繳1.3萬元車貸,成為月光族。

只放定存

30歲,銀行戶頭幾無存款,只好每月存下2萬元。但因為疏於投資理財知識的培養,存下的錢只敢放年利率僅約1%的定存。

存錢買房

36歲,結婚後手上約有80萬元的現金,不夠繳房屋頭期款,只得與太太很努力地每月存下6萬元,作為購屋基金。

耗盡存款

40歲,終於存到300萬元,買了第一棟房(貸款500萬元),繳了頭期款與裝潢費用後,已經所剩無幾。

房貸壓身

52歲,把每月所有的結餘,全部用來還銀行錢。才不過12年的時間,已經還清了房貸,但銀行存款卻少得可憐。

退休堪慮

55歲,過去3年加緊存錢,也勤學投資。即使每月存下6萬元投資,達到年報酬率6%,但3年下來手上現金卻僅有237萬元,對未來退休生活的財務焦慮不已。

如果這樣,50歲後財富自由……第一個早知道:時間是累積財富的最好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

訂下目標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訂下每月存1.3萬元的目標,30歲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第二個早知道:知識能使小錢變活錢,無知則可能讓你一無所有。

開始投資

30歲,隨著薪資的增加,每月存款提高至2萬元,投入年報酬率8%的股票或基金。

計畫買房

37歲,累積到330萬元,結婚後買第一棟房,頭期款加裝潢共計支出300萬元,存款剩30萬元。

第三個早知道:懂得危機入市之道,能讓你少為錢奮鬥好幾年。

穩健投資

38歲,與妻子共同打拚,繳房貸之餘,訂下月存3萬元目標。投入更穩健的投資,追求年報酬率6%的目標。

逢低進場

45歲,投資理財經驗臻於成熟,雖然仍有房貸壓力,但將手上343萬元的資金,拿出一半約170萬元大膽逢低買進,獲利50%出場。這時已累積約428萬元現金。

房貸將盡

50歲,過去5年,每月3萬元投資的步調未變,這時已擁有780萬元現金。同時,原本500萬元的房貸,僅剩150萬元。

手握千萬

55歲,房貸終於繳清,靠著每年6%的穩健投資,手上的現金也達到1000萬元以上,每年孳息以6%計算就有60萬元,已經達到可退休狀態。

中壯年財富準備大調查

近半中壯年最煩惱家庭財務問題你現在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

家庭財務問題 42.6

˙職場成就感低落 16.6

˙健康問題 16.3

˙兒女就學 13.1

˙兒女就業 6.3

˙夫妻感情問題 2.7

˙親子感情問題 2.4

針對家庭財務問題,你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離退休已經剩沒多少年,存錢速度太慢, 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 26.0 ˙兒女教育費用 15.5 ˙生活開支捉襟見肘 15.4 ˙房貸及其他負債壓力仍相當沉重 12.7 ˙怕自己活太久,退休金不夠用 12.2 ˙害怕失去工作,或已經失業 9.5 ˙兒女已經完成學業,卻因薪資過低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成為啃老族 8.7 逾9成中壯年還無法達到財富自由 單位:%請問你目前擁有的家庭淨資產(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位於哪個區間?

˙負債 20.8

˙0~300萬元 27.3 ˙301萬~500萬元 14.4 ˙501萬~1000萬元 16.2 ˙1001萬~2000萬元 11.3 ˙2001萬~3000萬元 5.9 ˙3001萬元~5000萬元 2.8 ˙5001萬元以上 1.3 請問你每年的理財收入占家庭支出多少比重? 單位:%

˙10%以下 46.9

˙11%~30% 24.2 ˙31%~50% 14.9 ˙51%~70% 8.9 ˙71%~99% 2.8 ˙100%以上,我已經財富自由 2.3 50歲後不再為錢煩惱,過來人建議你這麼做你建議年輕人,在50歲前必須擁有多少資產(不含房子),才不會為錢煩惱? 單位:%

˙300萬元 7.0

˙500萬元 17.3

˙1000萬元 33.6 ˙1500萬元 11.4 ˙2000萬元 11.8 ˙3000萬元以上 18.9 你認為50歲後若能不必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麼? 單位:%˙努力學習投資理財 48.2 ˙努力養成儲蓄習慣 14.2 ˙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 13.6 ˙培養第二專長或學好外語,開拓賺錢機會 12.2 ˙努力工作,在職場發光發熱 10.0 ˙努力教育兒女,養兒防老 1.8 如果人生能重來,請問你會在人生哪個階段就開始重視財富累積的重要,訂好自己的生涯理財計畫? 單位:%˙出社會正式踏入職場時 51.3 ˙開始有固定零用錢時 30.4

˙18歲時 9.5

˙存到第一個100萬元時 5.1

˙結婚時 2.2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 1.5

調查說明

樣本來源:針對40~65歲受訪者,波士特網路問卷650份,聚財網網路問卷80份、《今周刊》讀者40份、台北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學生110份調查方 式:網路加實體問卷調查期間:2012年7月30至8月10日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780份抽樣誤差: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3.51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60

搶救無望世代》四十歲,你憑什麼留下來?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 台灣IBM新總座 靠自我盤點攀高峰

2012-9-10  TWM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 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台灣IBM新總座靠自我盤點攀高峰今年七月才被IBM延攬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的黃慧珠,早在三十七歲時,就被拔擢為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憑著不斷盤點自己職涯上欠缺的專業,讓她在四十歲前締造事業亮點。

撰文‧李建興、梁任瑋

身為資深上班族,工作幾年後,你會為了興趣和理想,勇於跳脫原本的行業,開創一條新路?還是寧願遺憾,留在雖然穩定但平淡無味、缺乏熱忱的老本行?好不容 易在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你可曾攤開履歷,看看還欠缺什麼能力,願意到別的單位歷練?抑或不願放下老鳥的身段,把自己當菜鳥從頭學起?而就算再怎麼經驗 老到,你會習慣回頭檢視上一份工作或專案時自己的缺點?或者刻意忽略自己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一連串的問題是許多年近四十歲的人,在職場闖蕩十多年後,所面臨共通的選擇與課題;然而,這也是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能從一般上班族中,出類拔萃的關鍵分水嶺。

頂著一頭學生短髮、踏著平底鞋,乍見黃慧珠,其爽朗的笑聲、充滿能量的氣息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外表嬌柔甜美的她,是今年七月台灣IBM剛剛誕生的新科總經 理。然而,一談起這位統領三百多位員工的職場女豪傑,最令一般上班族折服的,不僅這是IBM來台近一甲子以來第二位女性CEO,更因為她早在一九九九年、 三十七歲時就已經被公司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的總經理。當時她進入IBM不過短短的十年,論升遷快速至今仍是外商圈最為津津樂道的美事。

一位自台灣基層爬升的年輕女子,如何在人才濟濟,甚至以外國人掛帥、男人為尊的跨國集團裡脫穎而出?雖然黃慧珠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比一般上班族更常問 自己要什麼、有什麼、缺什麼以及該補什麼!」但也由於這項最必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小動作,黃慧珠多年來從不間斷的「自我盤點」,道出了在職場成功的簡單 哲學。

盤點職涯目標

認清志趣,問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上,在成為IBM員工之前,黃慧珠原本是國中老師,但執了幾年教鞭,具有雄心壯志的她,卻不甘埋首於千篇一律的工作中,反而對於每天得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面臨各種狀況的業務工作興趣十足。

雖然在當時世俗的觀感,女人在學校教書是再好不過的職業,既高尚又穩定;但黃慧珠告訴自己,惟有忠於自己的志趣,早點調整自己的職涯,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二十七歲那年,毅然決然轉職到民間企業,從IBM基層業務員做起。

從發號施令的老師變成鞠躬哈腰的業務,原本個性靦腆的黃慧珠,面對人生的大轉彎也下足了工夫。她勤讀資料,用最短的時間熟悉外人眼中硬邦邦的科技術語;放 下身段,用最快的速度讓所有的客戶認識她,甚至還克服障礙學習業務須隱忍的挫折。因此,短短幾年,選對路線並堅持所選的黃慧珠,很快地成為IBM的超級業 務員,然而越做越起勁的她也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當上IBM的總經理!」不過黃慧珠的成功,並不僅於完美的轉職,而是來自於其完整的職場閱歷,和無可取 代的專業職能。曾經與黃慧珠在同一部門共事過的台灣IBM經銷事業處副總經理薛淑菁表示:「Jennifer︵黃慧珠的英文名字︶這名字就等於IBM各部 門的代名詞!」自從立志要當上總經理,為了這項遠程目標,三十出頭的她,就給自己定下一門功課,就是學習當稱職的CEO。

盤點工作歷練

補職涯拼圖,問自己缺什麼?

和一般資深老鳥想的不一樣,黃慧珠深知,想要在職場上出人頭地,千萬不能墨守單一技能,畢竟職能只要多累積幾年,人人都可以成專家,但真正能讓專業加值的 則是能跨界整合的能力。因此在進入IBM後,她從不拒絕職務以外的新任務,甚至還主動爭取到別的部門歷練。例如,黃慧珠剛進IBM的那幾年,公司的大型客 戶幾乎十之八九都在金融業,是同事眼中業務穩定、較容易創造績效的好方向;但黃慧珠偏偏自告奮勇去挑戰當時還是處女市場的工商界客戶。憑著「為自己增加歷 練」的決心,她也拚出成績,因此後來被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事業群最高主管後的黃慧珠,並未停止職涯的拼圖。相對於許多企業裡戰功彪炳的戰將,總認為憑著自己的專業經驗就足以橫行天下;但黃慧珠 的思惟不同,反而認為經驗越老、瓶頸越大,惟有跳出原有框框才能成長。二○○五年,黃慧珠居然再度放棄自己最得心應手也立下不少戰績的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願意轉任亞太區行銷總監,負責執行IBM亞太地區行銷事務。

儘管在一般人眼中,從總經理變成總監,對職涯並無加分,但她認為,亞太區總監不但可以跨界學習行銷專業,並能從市場和全亞太的高度重新觀察IBM的運作。 也正因為這些歷練,四十出頭的黃慧珠,成了IBM裡少數既懂業務又懂行銷,同時又在海外歷練過的人才,而成了集團內部積極栽培的總經理人選。

但即使閱歷已經夠豐富了,黃慧珠卻不躁進。她認為,自己雖然在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十足,但還缺「統領和管理」整個企業大軍的火候。為了補足這塊拼圖,她發 現,若要快速地了解企業用人、選才、帶人的藝術,就得要待在人資部門,於是○七年,黃慧珠竟然又勇敢地轉任台灣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九年甚至還甘 心拋下在IBM累積多年的資源和光環,跑到信義房屋擔任人資長,為的就是要藉由待在人力更為密集,人才需求更為多元的房仲業,把人事管理的職能摸得更透 徹。

雖然許多人不明瞭,向來專精於業務行銷的黃慧珠,為何還花好幾年時間,去歷練與自己專業領域相去十萬八千里的人資領域。但後來事實證明,她這項職涯投資果 然是對的!黃慧珠在人資部門的歷練,除了學習到在人事上領導統御的技能外,她進而體認到,原來從一家公司徵才和員工教育訓練的角度,可以洞悉整個企業的策 略方向,「這是在第一線所看不到的高度!」黃慧珠得意地說。

盤點思惟模式

調整角度,問自己該想什麼?

更重要的是,隨著接觸到更多層級和單位,黃慧珠深深地感受到,身為管理者須拋開本位主義以及專業上的執拗,要懂得跨部門溝通協調。因此後來黃慧珠每每在執 行一件任務,或做一項決策,都會養成試著用不同的頭腦和面向看待事情,甚至在結束一件專案就會提醒自己停下腳步,回頭檢視過程中,別人的批評和自己的缺 失。

對於黃慧珠「自我檢視」的功夫,黃慧珠的特助、IBM電子商業資訊服務中心經理莊士逸就印象深刻。他表示,有別於一般外商CEO的高姿態與避諱媒體,黃慧 珠一上任就主動要求親自拜訪各大媒體,她的理由是:「從媒體的角度,企業才能發覺外界的看法,也才能知道該怎麼調整。」誠如知名企管顧問公司︱︱標竿學院 營運長陳威伸所言,一位好的CEO,須兼具專業技能、領導統御和決策高度三大職能。而在各大領域都走過一回的黃慧珠,功力如虎添翼,也難怪,IBM總部在 今年七月會決定延攬她回任,並賦予台灣區總經理之大任。只能說,在四十歲前後不斷歷練修正的黃慧珠,早已用自己的「盤點哲學」,詮釋了職場勝出的箇中奧 妙。

︵本專題分兩次刊出︶

黃慧珠

出生:1962年

現職:台灣IBM總經理

經歷:信義房屋人資長、 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學歷:交大資訊工程所碩士、師範大學數學系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9成上班族有職涯危機感,多集中在35至45歲8成6上班族對目前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對於你職涯發展,或工作的穩定性,你的感受是?

49% ˙雖然不致有危機感,但仍有不確定感。

37%˙具有深切危機感,隨時有失業或被取代的恐懼。

10%˙沒太多的想法

4%˙感覺前途光明,並且非常有自信。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目前有高達8成6的上班族對於自己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而其中《今周刊》走訪多位企業人資長,皆認為35至45歲的人是最具危機感的年齡。

對此,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分析,40歲左右的職場人之所以沒安全感,主要是這個年紀所面臨的各項挑戰最大:在公司,往往 同時兼任部屬和上司的角色,除了向上經營還得向下管理;而在家庭,又普遍是孩子出世,要栽培小孩,開銷最大的時期,無法像年輕時能率性地離職。

而104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40歲上班族多為資深員工,對公司而言薪資成本最高,因此只要能力不夠,很容易被同事或新人取代;因此這個年紀的上班族對工作最會患得患失。

另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認為自己現階段最急需補齊的能力,以專業技能、跨界整合能力和人脈為首要。一般而言,40歲左右的上班族,在基本職能和領 導統御能力,本就該比20、30歲的人強,假使到了40歲職場上該有的能力還不能水到渠成,恐將面臨淘汰;因此,對於還沒到40歲的人來說,及時培養足夠 的經驗和能力,才能免於在人生下半場埋下失敗的伏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