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處理行業上市公司一覽表 JackyJPartnershi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ecyp.html
來源:理財週報
水处理行业上市公司一览表

水处理行业上市公司一览表

水处理行业上市公司一览表

水处理行业上市公司一览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75

起底中國式市值管理 PE保代巧借一二級市場聯動掘金 JackyJPartnershi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uwhe.html

Jacky評論:不知為何,討論企業併購和內幕交易的媒體報導漸漸多了起來?目前畸形的T+0和漲跌板交易制度,以及大宗交易制度,是非常有利於大資金和機構搞雜七雜八的企業併購和參與內幕交易行為,如果「先減持後重組」或者「先增持再併購」,這樣的交易行為不叫內幕交易,那麼什麼才叫內幕交易?大股東,大小非,PE,併購基金,資本掮客,等等眾多機構,利益的瓜分一個都不會少,唯有信息不對稱的小散們只有當砧板任人宰割的份兒,呵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李昕


隨著併購基金的興起,市值管理正在成為資本市場又一塊熱土。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這是「市值管理」首次被寫入資本市場頂層制度設計的國家級文件。而有媒體報導稱,證監會正起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擬在今年年底推出。

事實上,儘管市場管理規條未定,但一批深諳市場規則的資本運作玩家們早已「玩轉」其中。

「現在投資A股最牛的模式不是向上市公司打聽內幕信息,而是聯手上市公司一起做長線交易。」一位券商投行部老總向21世紀經濟報導透露,圈內流行的玩法是將併購與市值管理結合,通過一二級市場聯動賺錢。

「真正的市值管理,核心還是圍繞併購來做。」深圳一位管理併購基金的人士指出,傳統的市值管理方式是做莊。但如今,最新的流行做法是先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再在一級市場推動併購計劃。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瞭解到,目前將市值管理與併購完美結合的群體是一批原來在券商投行的保薦代表人和創業投資機構,他們憑藉過去投資和保薦企業的人脈,摸索出了一套市值管理的新玩法。

先減持後重組

併購重組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案的核心,但方案的第一步並不是重組,而是股東的股權變動。

「準備啟動重組方案前,大股東先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減持股權。」前述券商投行部老總林曦(化名)解釋,大小非減持需要繳納收益部分的20%作為個人所得稅,股東為了少納稅,故選擇在併購啟動前減持。

但這並非真正意義的賣出,而只是安排過橋資金轉手。

「在大宗交易平台的接盤方通常是協助上市公司推動併購重組的併購基金,轉讓的股權一部分是真正賣給併購基金的管理人,以實現利益捆綁。但大部分屬於代持性質。」林曦介紹。

完成股權變更後,併購基金開始在上市公司產業鏈上下游、熱門的新興產業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一步步推動重組方案。

伴隨重組方案的推進,上市股價也會走高,大股東和併購基金管理人再找合適的時機拋出手中持有的股權。

記者從圈內核心人士瞭解到的一個案例是2013年底,一家上市已長達近10年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A大股東在大宗交易平台拋出其持有的公司股權,減持股數超過1000萬股,減持比例接近5%。

這單交易的接盤方則是一家去年下半年新成立的併購基金,其控制人是原國內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總經理陳睿(化名),旗下核心團隊成員均來自券商投行部的保薦代表人。

「這家上市公司當年就是併購基金旗下的保薦代表人保薦上市的,他們與上市公司以及大股東都有深厚的淵源,彼此信任。」林曦透露。

2014年伊始,陳睿的團隊就開始在PE界、券商投行圈四處蒐羅合適的標的,最終物色了新興產業中的一家新能源企業作為重組對象。

A公司的公告顯示,二季度初,A對外公告稱因為籌劃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股票停牌。半個月後,A公告稱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繼續停牌。

截至7月3日,A公司仍處於停牌狀態,稱公司正在和相關各方推進重組方案。

但事實上,自12月大宗交易減持至停牌前,公司股價漲幅已接近30%。

「等重組方案公佈後,公司復牌股價估計還會漲一倍。」林曦透露,陳睿所在的併購基金選擇的重組對象屬於二級市場熱門的題材,其預計復牌後股價至少會有幾個漲停。

先增持再併購

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股東在啟動重組前會先減持股權,以求在低位過橋減持,等重組完成後實現高位賣出。

與此不同的是,醫藥、電子、信息技術等熱門行業的上市公司股東,會選擇在併購前先增持股權。

今年1月,剛成立一隻併購基金的負責人許哲(化名)忙著為一家生物醫藥類的上市公司B大股東準備股權增持。

「大股東持股比較低,他們想在併購前增持一部分股權,但手中資金不多。」因此,許哲需要幫忙籌集資金。

他找了圈內幾個對股權感興趣的大老闆,籌集了幾個億資金。隨後,他在基金子公司借了產品通道,以結構化產品的形式幫B公司大股東實現了增持計劃。

一位接近許哲的圈內人士透露,該結構化產品的槓桿不到3倍,A類資金以對外募集為主,還有一部分來自併購基金。而B類資金由上市公司大股東提供。

據其透露,許哲所在的團隊成員在二級市場也買了一些B公司的股票。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瞭解到,完成股權增持後,許哲和旗下團隊順著產業鏈上下游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以幫助上市公司完成全產業鏈戰略。

B公司的公開信息顯示,它們自2012年即開始產業併購,溢價收購了幾家醫藥類企業。

「大股東增持了,未來上市公司肯定會出各種利好推高股價,而核心是併購重組方面的消息。」一位從事券商投行併購業務的人士指出,伴隨併購重組方案的推進,無論是併購基金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都會從中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B公司上市時就是許哲和另外一位同事保薦的項目。他對這家公司的發展歷史和股東情況都極其瞭解,也篤定未來會有一系列的併購安排。

「併購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兩年才能完成,這就需要併購基金負責人與大股東和上市公司之間有非常鐵的信任關係。」一位做了10年投行工作的圈內人士指出,保代保薦企業上市,與企業高管也有非常鐵的關係。

長線內幕交易嫌疑

無論是先減持後重組,還是先增持後併購,都是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想法與併購重組方案實現完美結合。

綜覽目前正在推進的項目,上市公司背後的財務顧問普遍是PE機構或者是來自券商的保薦人。

「這種項目PE和券商保代有優勢,他們要麼是早期曾投資企業,要麼是曾保薦企業上市,都屬於一起戰鬥過的兄弟,彼此間的信任是外人無法替代的。」深圳一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指出。

一位業內人士稱,所謂一二級市場聯動是指先是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再通過併購推動股價上漲。這種做法稱最早源於PE機構硅谷天堂,他們所做的第一個案例就是長城集團(300089.SZ)。

「這其實是賺兩塊的錢:一塊是在大宗交易買上市公司股票,預期回報可以達1倍以上;另一塊是成立併購基金,可以收一筆財務顧問費。」原硅谷天堂人士透露。

併購基金的收費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債權融資,收取融資規模2%的管理費,約定一年後上市公司相當於收購價10%以上回購股權。還有一種是PE股權投資模式,併購基金收取2%的固定管理費,並收取20%的業績提成。

「現在併購項目的規模一般是三五億,可以收1%-3%的財務顧問費,小的也就收幾百萬元,多的有一千多萬。」深圳一位投行併購部人士介紹。

因此,對管理併購基金的人士而言,最賺錢的部分還是在二級市場買股票,等併購方案完成後再獲利賣出。

「併購題材在A股比較吃香,只要找二級市場比較熱的併購概念,股價漲1倍不成問題。」前述原硅谷天堂人士舉例,去年9月,硅谷天堂在大宗交易平台以7.15元/股的價格買入長城集團。3月25日,公司籌備重大重組事項停牌,股價是13.02元。

但業內人士認為一邊做併購基金,一邊買入二級市場股票的行為存在打擦邊球的風險。

「為什麼大舉買股票,原因就是對將來的併購有預期。你可以解釋併購和買股票是由兩隻不同基金完成的,內部有防火牆,但其中的界限很難把握。」一位管理併購基金的人士表示,擔憂監管層認定這種行為是長線內幕交易。

但也有投行人士認為,這種做法是巧妙地打了時間差,恰恰可以避開內幕交易的嫌疑。

「界定是否利用內幕信息獲利的關鍵因素是買入時間。現在做一二級市場聯動,都是先買股票,然後才開始啟動併購方案,尋找合適的標的,這等於是避開了敏感時間點。」一位券商投行併購部老總判斷,這種行為並不違規。(編輯巫燕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34

中國A股併購重組泡沫遊戲何時終結? JackyJPartnershi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uwg5.html

Jacky評論:正常的企業併購應當走向市場化,我非常支持,但A股的併購已經走樣,為了「併購」而併購,目的不是為了企業的發展,而是如何挖空心思地攫取資本的盛宴和做一場資本遊戲的賭局,垃圾終究還是垃圾,結局必將是一地雞毛,好比古老的傳說,「沙丁魚是用來交易的,而不是用來食用的」,但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分不清何為垃圾?何為金子?或者「人為操控把垃圾當金子」?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真正的悲哀和投資者信心缺失的根源。。。。。。


文章1:併購重組和全民逐利衝動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記者 吳正懿


 上月,在上海浦東某家豪華酒店內,一家遊戲公司操辦了一場答謝酒會,慶賀其通過借殼成為A股大家庭的一員。這家公司的最新市值逼近150億元。「80後」的公司老闆,瞬時擁有了55億元市值的身家。

 或許,你已經麻木。因為在今年的A股市場,一夜暴富的故事實在太多了。

 點亮資本魔方的是,火爆的併購重組市場。如果有一個併購活躍度指標,2014年,它無疑指向了歷史最高值。

 在資本市場20多年歷史中,併購重組向來是一條主脈絡。但有些錯位的是,併購重組本該有的資源配置功能,往往被概念炒作所遮掩。因此,從網絡股到光伏業,從礦業投資到文化傳媒,A股市場從來不缺狂歡的理由,但結果都是一地雞毛。

 歷史不是簡單的重複。今年併購重組市場分外活躍的原因之一,是IPO堰塞湖久未疏濬,等不起的擬上市公司只好繞道併購市場。其次,金融等各類創新提供了更多技術手段,監管導向更趨市場化,激發了併購市場各類參與主體的活力。此外,中國正處於重要的結構轉型期,新老產業更替需要借力資本平台。

 逐利是資本的天性。在簡政放權的過程中,各路資本競相「見縫插針」。「現在,重組消息滿天飛,投行、掮客、PE等利益方競相參與,20億元以下市值的上市公司成為資本圍獵的對象。」一位資本併購人士故作神秘:「你知道現在殼費的價碼是多少嗎?至少3億元起價。」

 其實,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現在,乾淨的殼和優質的企業,都是待價而沽的稀缺資源。

 「前後談了不下50家上市公司。」一位撮合遊戲公司借殼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該公司處於業績爆發期,成為眾多殼公司的攀親對象,「各類掮客都來牽線,談判的過程漫長而艱難,前期大概花了3個月才篩選出3、5家合適標的,再繼續深談。」

 併購原本是一門需要機緣與耐心的生意。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投行們忙於盤算著如何能繞開借殼等各類嚴苛的審核標準,以增加併購重組的成功率。PE從一級市場游移到二級市場,試圖成為併購重組的全程服務商和關鍵先生。政府官員、中介人士乃至財經記者,也活躍於一線競當「紅娘」想要分點羹。

 在利益驅動之下,類似「煙花+影視」、「管業+遊戲」等跨界重組不斷上演,連海外上市公司也盯上了其中的估值套利,不惜退市回歸A股。有一家曾計劃在香港上市卻兩度被聯交所拒絕的公司,也悍然闖關A股市場。

 擅於炒作的部分公司自然也不會缺席。這位撮合遊戲公司借殼的人士發現,在與50多家公司的接洽過程中,不少公司開出的重組條件一天一變,而那家公司的股價則穩步躥升。「說白了,就是利用這個重組的朦朧信息,來炒作股價。」

 儘管市場之手終究會讓裸泳者顯形,但適度監管或許能讓市場少一些狂熱和衝動。


文章2:併購重組新生態

來源:中國證券報 ⊙記者 黃世瑾 ○編輯 吳正懿


「併購重組就像談戀愛,這兩年風氣大變。以前低調含蓄、羞澀扭捏,紅娘是專職。現在明碼標價,橫刀奪愛,紅娘人人當。」

 某資深併購人的一句調侃道出了今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最新風向:在市場化改革的鼓舞下,曾經按部就班的併購重組正在變成一場場華麗大戲,相關利益方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而其惟一的目標就是「上車」,分享資本盛宴。

 基於IPO堰塞湖的背景,在市場化改革、鼓勵創新的監管導向之下,今年的併購重組市場乍現諸多新玩法,方案設計上爭奇鬥妍,相關利益方爭相「上車」,核心目標很一致:竭力規避監管風險、攫取更多的收益。

 「併購重組市場,從政策到審核進度都在逐漸透明化,這是很好的發展勢頭。併購活躍提升了市場關注度,讓更多人認識到併購的價值。」市場人士說,但新的利益鏈條和運作模式也有不少「擦邊球」的成分,給監管層及市場各方帶來了新的課題。

 高管們的順風車

 隨著改革循序漸進,上市公司特別是國資上市公司高管越來越不甘心於固定的年薪。再融資或重組本就是發行股份的過程,如果能分一杯羹豈不兩全其美?於是乎,高管通過資管計劃認購上市公司股份,進行變相股權激勵的模式開始盛行。不過,目前尚無過會先例

 7月3日,成飛集成的股價平靜報收於54.51元。但翻看K線圖,從5月19日復牌日起,公司股價一躍而起,至今累計漲幅達2.6倍,成為一隻耀眼的明星股。

 國資市值大幅躍升的同時,高管們亦在竊喜。在旗下戰鬥機製造資產通過成飛集成整體上市的同時,本次注入上市公司的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高管和技術骨幹通過認購配套募資,獲得了變相的股權激勵機會。

 這是一份精心設計的方案。具體來看,瀋陽航晟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及成都騰飛企業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擬分別出資4815萬和4540萬元,認購290萬股和273萬股定增股份。前者係沈飛集團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幹於4月18日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後者則是成飛集團及成飛集成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於4月30日設立的。

 國企嘗鮮「定增式」股權激勵的背景,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其中明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

 「目前國有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有較高的進入門檻,激勵力度也不大,因此國企實施的動力不足。」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秘書長羅新宇曾對上證報記者說,定增方式無疑是一種突破,使得公司與管理層利益捆綁在一起,又可避免大量的費用支出,造成業績波動。

 圍繞此類的另類激勵,不少公司動足了腦筋。博云新材就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公司非公開發行認購對象中有一家為大博云投資,成立於2014年5月13日,擬認購5286.3962萬股,佔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70.49%。這家突擊設立的公司,主要資金來自於有限合夥人中南凱大,其為公司控股股東粉冶中心的全資子公司,投資比例90.9%。

 再看普通合夥人便知奧妙所在:其中一人為博云投資董事長劉文勝。此前,劉文勝並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通過此舉對劉文勝進行定向激勵的意圖十分明顯。

 方正科技收購的標的公司高管則利用了資管計劃,將持股延展到上市公司層面。據披露,本次收購前,方正寬帶董事總經理劉建等38名骨幹員工共持股45%,方正國際部分員工則通過5家公司合計擁有方正國際15.48%股權。在本次再融資過程中,前述員工及員工持股平台出售股權獲取現金,同時設立方正證券金桔1號、方正證券金桔2號兩個資管計劃參與認購非公開發行的新股。

 但市場人士也提醒,以帶有槓桿的資管計劃參與非公開發行,雖然已有康緣藥業等多家公司推出方案,但目前尚未有成功過會的案例,「這種運作,一旦公司股價大漲,容易引發外界利益輸送的質疑,監管層對此較為謹慎。」

 借殼「擦邊球」

 在監管層明確「借殼審核等同IPO」之後,以規避借殼為目的的千奇百怪的重組方案出現了。對於不允許借殼的創業板公司而言,「繞道走」更是變換門庭的無奈之舉。不過,天瑞儀器的折戟案例也在提醒,規避借殼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由於借殼審核要求較嚴,為確保併購重組高效完成,運用各類規避手段也是投行的無奈選擇,最常見的就是通過各種安排保證實際控制人不變更。」某投行人士對記者說。

 從現有案例看,若論重組方案的精密程度,當屬海隆軟件。

 今年初,海隆軟件公告,擬發行股份收購互聯網公司二三四五100%股權,後者估值28億元,是上市公司淨資產的6倍以上,堪稱「蛇吞象」。而海隆軟件的名義實際控制人包叔平,個人持股僅3.79%。

 對此,除向包叔平增發股份進行配套融資外,前期突擊入股二三四五的浙富控股實際控制人孫毅出具承諾,將交易完成後所持的967.55萬股海隆軟件股票委託包叔平行使除收益權和處分權之外的全部股東權利。

 於是,通過先「打散」二三四五股東持股,再安排過橋接盤者形成一致行動人的方式,包叔平巧妙「化敵為友」。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集權,包叔平還對海隆軟件包括單一最大股東歐姆龍、第三大股東慧盛創業在內的投資者發起部分要約收購,前述兩者提前同意以約定股份接受要約。

 這還不是全部。由於發行完成後海隆軟件總股本仍小於4億股,公司還可能面臨公眾持股比例過低的問題。對此,包叔平首先放棄收購慧盛創業全部持股,留下277萬股使其「扮演」中小投資者的角色。其次,精心設計要約收購價,較停盤前股價折價5%。根據復牌後的一般情況,股價會大漲,理性的中小股東不會選擇接受要約。再次,通過配套融資,引入秦海麗、動景科技、李春志3名小股東,稀釋了股權。

 如此精巧設計後,在配套募資及部分要約收購完成後,包叔平及其一致行動人、龐升東、張淑霞、浙富控股的持股比例高達74.72%,公眾持股比例恰好高於25%的紅線。

 由於創業板不允許借殼,類似的繞開借殼的案例,也在賽為智能等公司身上出現。

 然而,縱使規避借殼的種種安排再巧妙,標的資產的質地才是內核所在。創業板公司天瑞儀器也曾設計了「四步走」的方案,擬避開借殼收購宇星科技51%股權。但在預案發佈6個月之際,公司突然宣佈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這麼多種手段集合在一個方案裡,確實有點用力過猛。」投行人士說。

 不過,標的資產宇星科技的多處硬傷可能是癥結所在。據資料,宇星科技曾兩次闖關香港聯交所未果,公司主要股東、常務副總裁李野的不誠信記錄成為聯交所否決的主要理由。

 「在香港市場未能獲得認可,回到國內就能暢通無阻?有點挑戰監管層的味道。」一位市場人士說,監管部門早已關注了此類運作,「無論包裝如何精巧,資產質量才是最關鍵的。」

 龐雜的利益鏈

 PE已經不是原來那個PE,突擊入股也有了更多的訴求。博云新材等案例似乎在發問:在全新的重組生態鏈中,究竟是上市公司主導著交易,還是其他利益相關方說了算?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併購重組鏈條上的利益更複雜了,出現了更多的利益主體和訴求,大家都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並努力探求一種共贏的創新模式。」資深投行人士如是說。

 中介機構,是上市公司與標的資產以外的重要參與方。總體而言,它們起到撮合交易、並為交易「保駕護航」的作用。如去年IPO暫停期間,多家擬上市公司轉道借殼上市,其獨立財務顧問與IPO主承銷商就是同一家券商,其穿針引線的作用較為明顯。

 除此之外,以往專注深耕一級市場的PE,也正將手伸向二級市場,著力提升在併購重組中的話語權。最典型的是知名PE硅谷天堂首創的「PE入股+併購運作」模式,即PE先受讓股份成為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者,再設立併購基金,利用PE的資源優勢,協助公司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在硅谷天堂執行總裁鮑鉞看來,「這屬於PE機構真正介入二級市場,亦可理解為PE為上市公司打造的私人訂製。」

 在實務的重組運作中,PE的角色越來越關鍵。

 以中南重工收購大唐輝煌的方案為例,第三方資本「中植系」扮演的角色耐人尋味。2011年4月及2013年7月,中植集團旗下PE平台嘉誠資本和中植資本兩次出面,分別獲得大唐輝煌5.13%和25.34%的股份。隨後,「中植系」下屬常州京控作為唯一的配套融資發行對象,將以不超過1.74億元認購2030.70萬股。重組完成後,大股東中南集團將向中植資本轉讓1751.55萬股中南重工股份,與本次重組同步完成。

 此次交易前,中南集團持有中南重工1.42億股股票,持股比例為56.10%。而在重組及股份轉讓完成後,中南集團的持股比例將縮至33.59%。對應的,中植資本、常州京控及嘉誠資本合計持股比例約為19.9%,「中植系」由此成為第二大股東。此後,公司又與中植資本共同設立規模上限為30億元的文化產業併購基金。

 本可全身而退,卻選擇步步滲透,「中植系」的圖謀當更深遠。

 「目前的市場上,殼資源和優質資產都是很稀缺的,但由於各自都有較高的期待值,匹配起來難度相當大。由於目前市場對新經濟產業的估值較高,自然有不少人在盯著重組這塊肥肉。」一名曾參與撮合併購的人士對記者說,很多上市公司倉促停牌,談的重組對象一撥又一撥,但多數無果而終,因此不少公司最終終止了籌劃。


文章3:併購重組怪相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觀察


 「那些掮客天天來問有沒有殼公司,這些擬上市企業到底有多衝動?」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抱怨。

 掮客身影的活躍,是今年併購市場大熱的縮影。某投行併購部高管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借殼上市、為了市值管理而做的重組、行業性重組三類重組可謂全面開花。」在他看來,併購的活躍提升了市場關注度,讓更多人認識到併購的價值。同時,今年以來,證監會相關部門的審核效率明顯提高,「從政策、週期、審核進度,都在逐漸透明化,這是很好的發展勢頭。」

 光影相隨。市場對於併購重組的趨之若鶩,令一些公司股價「鹹魚翻身」,其他處境類似的公司坐不住了。「說真的,轉型什麼都是騙人的,什麼熱就做什麼唄。所謂戰略目標都是根據市場熱點定的。」前述高管說。事實上,類似「金針菇+肥牛」、「煙花+影視」、「管業+遊戲」等跨界重組正不斷上演。

 實際上,併購是一個需要巧合與耐心的技術活。大量以轉型甚至操縱股價為目的的交易方湧入,給市場和中介帶來了麻煩。有併購人士笑稱,這年頭和「剩女找男朋友」一樣頭疼的還有這麼幾件事:要求推薦幾隻股票、中小微企業要融資、資質平平的上市公司要做市值管理、傳統製造企業要產業轉型升級、國有企業要搞員工持股、三四線房地產開發項目要融資、地方政府要招商、金融掮客要介紹費。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家遊走在虧損邊緣的上市公司準備併購一家遊戲企業,去標的企業拜訪時,對方公司高管表示,已有十餘家上市公司在聯繫收購意向,其衡量接受誰的「繡球」的標準已經不是收購價格,而是誰能先停牌,敲定交易。

 借殼領域同樣是亂象頻出。市場中的所有參與方,甚至一些資深的財經媒體人都被問及「手上有沒有殼」?然而,供給端完全沒有需求端的火爆——僅2013年,A股僅達成近30例借殼案。剩下的公司,不是控制人不肯放手,就是存在大量歷史遺留問題。

 不難想像,在火上澆油的態勢下,殼費今年繼續保持大漲態勢。一些以低價承接置出資產方式支付的隱性殼費達到了6億元,這還是在放寬了對殼公司要求的情況下。目前,市值10億元以下的殼公司幾乎難覓其蹤,大家已逐漸把目光轉向市值15-20億元的公司。

 面對高昂的殼費和未來嚴重的攤薄,一些擬借殼企業試圖通過提高估值來對沖上市成本。前述投行高管告訴記者,今年東北地區某上市公司被天然氣類資產借殼。該資產原來在海外上市,私有化摘牌後再通過借殼登陸國內資本市場,自然包含了估值套利的因素。其次,按2013年淨利潤和購買估值計算,該注入資產市盈率高達 29倍。「我們做過一家同類型公司的行業併購,標的資產規模大、產業鏈位置更有優勢,才十幾倍市盈率。」

 針對估值偏高的局面,監管部門也頗為重視。此前,景峰製藥借殼ST天一、天興儀表重組收購網印巨星均因估值不合理遭併購重組委否決。不過,景峰製藥稍稍下調估值,便在不久之後二次上會成功過會。

 令人費解的是,實際上,去年下半年開始,被否後方案稍作修改甚至原樣重新上會又過會的案例已有多起。前述資深併購人士不禁感慨,相對IPO被否六個月內不能再度提交材料,併購重組委捉摸不透的監管導向,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市場冒險闖關的不良風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35

代辦簽證告別暴利 電商垂涎出境游市場 JackyJPartnershi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uweb.html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夏冰 上海


又一個旅遊子行業或將被互聯網顛覆。

隨著出境游的火爆,辦理簽證成為一門好生意。而代辦簽證服務價格卻因收費標準不統一,讓該環節成為傳統旅行企業和旅遊電商掘取利潤的重要一環。

繼日前攜程網高調推出簽證透明化價格服務後,中國最大的在線簽證服務商佰程旅行網也於日前跟進推出「拒簽退全款」等一系列服務。簽證市場「鯰魚效應」初顯。

昨日(7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多家在線旅行社和線下代理商採訪發現,他們已經跟進攜程,大幅下調簽證代理價格、提升服務保障,有些簽證服務費甚至從數百元下調到數十元甚至0元,幅度超過50%。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代辦簽證成將成為在線旅遊企業競爭的新焦點,隨著目的地國家簽證放寬、手續簡化以及市場競爭加劇,國內簽證代理行業將告別暴利,甚至代辦簽證將免費。

電商攪局

辦理赴同一目的地的旅遊簽證,各旅行社的簽證價格可能千差萬別,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會多花幾百元。

以辦理澳大利亞旅遊簽證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諮詢上海市內幾家旅行社,有的報價1400元,也有1600元,均以一個總價打包出售。美國個人旅遊簽證辦理,有的旅行社報價1500元,有的則要1700元,最高達到2000元。如此混亂的報價令人看不懂。

完成同樣的服務為何價格相差數百?旅遊行業專家劉思敏說,「旅行社和代辦機構敢於要高價,正是因為看準了消費者的知識盲區。」消費者只要用總報價減去「領館價」,就能知道代辦機構加了多少服務費。代辦機構對價格進行打包式的「模糊處理」,導致其隨意加價。

旅遊業內人士透露,此前簽證代理從未明碼標價,也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之所以如此,緣於旅行社的資源儲備。如果該旅行社具備某國領館資源,就可直接對接領館送簽,免除中介費,遊客的簽證費自然較低。

針對上述行業漏洞,以攜程為代表的在線旅遊電商率先甩出「透明」這一殺手鐧衝了進來。

記者注意到,6月中旬以來,攜程網開始力推簽證價格透明化。登錄攜程網,記者發現,目前在售的產品均以「領館價+服務費」的「分拆」方式報價。比如,美國個人旅遊簽證「領館價1008元+服務費80元」。

攜程網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攜程在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地都有具備出入境資質的攜程國際旅行社,每年有超過40萬人通過攜程辦簽證,通過率超過99.8%。

攜程網的分拆服務推出後不久,簽證服務商佰程旅行網也緊跟著推出「拒簽退全款」等簽證服務,即消費者辦理簽證時如果被拒簽,將得到佰程網補償的相關費用。

「歡迎有同行呼應攜程的新政,大幅降低了服務費,並在服務保障上進行升級。此次新政是針對消費者和市場發展的痛點,願與同行一起推進簽證代理行業改革。」攜程旅遊事業部營銷總監戴宇對記者表示。

簽證革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場電商攪起的「簽證革命」已經引發了同行的爭相跟進和效仿,目前,部分線上代理商也已對服務費進行標註,還有些旅遊網站和簽證代理機構對價格進行大幅調整。

例如,歐洲旅遊簽證的代理服務費下降到100元左右,此前則近千元,可謂降幅驚人。美國個人旅遊簽證價格已降至1000元出頭,服務費只需幾十元,而此前很多代理的報價在1500~2000元。

在牽引價格下調的同時,攜程新政也引發了一場價格戰。記者瞭解到,幾家簽證代理服務平台競相降價甚至價格一天一變,價格戰全面爆發。

記者昨日查詢了幾個熱門簽證價格,以柬埔寨個人旅遊簽證為例,攜程報價合計195元,其中服務費5元,佰程報價199元;日本個人旅遊簽證,攜程和佰程均報價合計340元;美國個人旅遊簽證,攜程報價為1078元,佰程網上報價少8元。相比之下,傳統旅行社的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地的簽證辦理價格普遍在1500~2000元。

「之前簽證費用高是因為線下傳統旅行社維護成本高,現在來了攜程這樣的電商,把簽證放在網上,當然價格可以下來,這就是渠道可怕的地方。」旅行業內資深觀察人士微驢兒聯合創始人盛迪告訴記者,原來傳統旅行社可通過信息不對稱賺錢,但互聯網時代,價格戰的打法不一樣了。誰擁有用戶,誰的產品性價比高,誰就將擁抱未來。

盛迪表示,旅行業已從酒店價格戰到機票價格戰,再演變至門票價格戰和簽證戰,以後戰火還將燃燒到每一個子產品。

在市場份額被搶佔的壓力下,傳統旅行社目前為了保命似乎只能被迫跟進,一些長期依靠不規範操作獲利的中小旅行社也將受到衝擊。「這場革命才剛剛開始,線下旅行社都淪為給『攜程們』打工了。所以,很多傳統旅行社開始自建渠道,但他們起步太晚了,根本擋不住電商,所以傳統行業只有轉型一條出路,要麼淪為資源提供方,先活著;要麼另闢蹊徑,做差異化和細分市場。若按照現在的門店做法,最終只有一個字——死。」盛迪說。

醉翁之意?

巨頭帶頭明碼標價、降低服務費,得利的是消費者。易觀旅遊行業分析師朱正煜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簽證代理行業的透明規範和價格下調是大勢所趨。但簽證賣的主要是服務,攜程在降價的同時能不能把服務也做到位,降價對消費者心理衝擊有多大,還有待市場檢驗。」

朱正煜認為,不排除攜程此舉另有目的。近段時間,攜程在出境游市場動作頗多,簽證作為出境游的入口和起點,是出境游市場的關鍵點,因此,攜程在簽證市場讓利不排除是為了配合其在出境游市場上的開拓。

對此,劉思敏認為,「對簽證的新招並不是要去切割簽證服務費的市場蛋糕,而是通過對簽證服務的突破切入,讓旅遊消費者對它的簽證服務形成一種依賴,從而使該公司在出境旅遊市場蛋糕中獲得更大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36

全球能源資源安全:大挑戰大博弈 JackyJPartnershi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uwc3.html

來源:上海證券報   □張茉楠


文眼

 綜觀當今世界,雖然總體處於和平發展狀態,但局部戰爭不斷,矛盾錯綜複雜。分析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全球財富的擁有與分配不均;二是全球資源與能源的爭奪激烈。特別是資源與能源問題更是引起局部戰爭以及國家與地區間矛盾的重要原因。放眼未來,這些問題基本無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障能源與資源安全,既要有戰略層面的思考,也要有戰術層面的安排。

  ——亞夫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資源與能源消耗增長率不斷提高,導致資源與能源供需缺口不斷擴大,使得中國的資源與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已危及中國經濟安全。

 ■當前,主要發達國家通過控制資源與能源的開採權、控制資源與能源定價權,以及運輸通道等方式依然對全球資源與能源供應產生了重大影響。

 ■未來十年全球資源能源需求增長趨勢性放緩、新供給的結構性變化,以及消費增長重心轉移將給中國資源能源的獲取帶來新機遇,但中國不可忽視全球資源能源的潛在競爭性風險。

 ■在全球資源供給偏緊和環境約束強化的背景下,制定中國資源能源全球化戰略,這不僅是中國利用全球資源創造的新優勢,也是推動中國由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核心戰略之一。

  □張茉楠

 未來十年,中國將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工業化將進入後期階段,城鎮化率也將達到60%,能源資源約束強化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總體而言,未來十年全球資源能源需求增長趨勢性放緩、新供給的結構性變化,以及消費增長重心轉移將給中國資源能源的獲取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中國也不可忽視全球資源能源的潛在競爭性風險。在全球資源供給偏緊和環境約束強化的背景下,制定中國資源能源全球化戰略,這不僅是中國利用全球資源創造的新優勢,也推動中國由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核心戰略之一。

 資源能源安全是未來十年重中之重

 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能源消耗增長率不斷提高,導致能源供需缺口不斷擴大,使得中國各種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已危及中國的經濟安全。當前,主要發達國家通過控制資源/能源的開採權、控制資源/能源定價權,以及運輸通道等方式依然對全球資源/能源供應產生重大的影響。

 (1)石油。目前,中國進口石油最多的三個國家為沙特、安哥拉和伊朗。2010年前3位進口國進口量佔總量的四成。按地區分佈,中東地區佔中國石油進口總量比例50.1%,居第一;非洲為30.2%,居第二;以下依次為拉美、獨聯體和東南亞,進口風險仍過於集中。社科院《世界能源中國展望(2013~2014)》報告認為,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將由目前的9%上升到2015年的11%,2020年接近26%。石油對外依存度將由2011年的55%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由目前的19%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35%,2020年接近40%。

 (2)鐵礦石。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2008年進口總量高達4.4億噸,佔全球海運鐵礦石比重52%,而且來源高度壟斷,僅集中於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幾個國家;

 (3)天然氣。天然氣進口80%以上來自澳大利亞,而管道天然氣進口至今尚未全面展開;

 (4)銅礦石。中國當前銅消費量佔全球17%,是全球第一大銅消費國和銅精礦進口國;鋁土礦消耗量大,且主要集中於亞太;

 (5)鋁土礦。中國鋁土資源並不匱乏,但由於近年各地大量上馬電解鋁項目,造成消耗量劇增,已由鋁土淨出口國變成淨進口國;

 (6)煤炭。從2002年中國煤炭進口量開始迅速增加,2011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進口國。中國目前的主要煤炭進口國包括南非、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澳大利亞、印尼、蒙古、越南以及俄羅斯

 綜合以上分析,石油、鐵礦石、天然氣、銅礦石、鋁土礦以及煤炭6種戰略資源,都是中國經濟目前所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從目前看來,中國資源能源進口依存度仍處於上升狀態,除個別例外,絕大多數資源的進口來源侷限於少數幾個國家,且多為一般貿易進口,資源供應和資源安全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阿克琉斯之踵」。

 目前來看,我國能源資源安全主要面臨三大問題:一是由於國內環境治理制約能源消費增量,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要求能源低碳發展,環境容量已成為制約我國能源安全的重大問題;二是由於國際能源技術和經濟競爭加劇,能源技術水平已成為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因素和經濟競爭力;三是由於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增速仍然過快和煤炭佔比過高、消費結構不合理,油氣對外依存度大,非化石能源近中期佔比仍十分有限,我國的能源消費現憂不可持續,嚴重影響能源安全。因此,必須突破資源能源瓶頸,把保障資源能源安全作為中國未來十年戰略的重中之重。

 未來中國資源能源增長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未來十年,全球資源能源格局將呈現三大新趨勢:需求增長趨勢性放緩、新供給的結構性變化,以及消費增長重心轉移,這些變化對中國而言將是實施全球資源能源戰略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1、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再工業化」週期帶來機遇

 全球經濟增長和結構因素將持續影響全球資源能源需求的變化。一方面,發達國家債台高築、消費萎縮、人口老齡化,以及總體增長低迷的趨勢不會改變,對資源能源的需求量和人均消耗量也將趨勢性下降;另一方面,未來十年以美歐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正在啟動「再工業化」週期,以新能源、環保、高附加值製造業、生產服務性製造業以及能夠提高能源效率的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低碳經濟將成為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推動力,這使得初級礦產資源以及基礎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會趨於減少。

 2、以美國「能源獨立」為代表的全球能源供給衝擊

 全球能源效率的提高、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開發以及環境標準的提升,也大大改變了全球資源能源的供給結構。

 以能源為例,近些年,隨著美國「能源獨立」戰略的有效推進以及「頁岩氣革命」溢出效應的重大影響,美國出現了一些標誌性的變化:美國石油需求從升轉降,已經徹底扭轉了能源自給率下滑的態勢。過去的6年裡,美國能源自給率逐漸提高,在2011年達到81.4%,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在2035年將達到87%。

 目前,除美國頁岩氣產量飆升外,加拿大油砂礦、墨西哥灣和巴西深海的油氣資源潛力巨大,但大多數非常規油氣資源因技術和經濟原因尚未進行商業開發,這是未來十年可以加以利用的巨大機會。

 相比較而言,美國已經基本實現「能源獨立」,未來將實現能源獨立並可能輸出能源。而我國則受資源限制,能源進口依存度過高,且能源戰略目前主要是滿足於經濟發展,解決能源瓶頸問題,而美國能源戰略則著眼於後工業化階段和產業革命,這是中美在戰略上的重大差異。

 3、能源資源消費重心轉移帶來全球經濟秩序重塑機遇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重心「由西向東」轉移,全球資源能源消費重心也隨之轉移。仍以能源需求為例。根據英國BP公司發佈的 《EnergyOutlook2030》預測,未來二十年發展中國家將以更加迅猛的勢頭加速發展,2030年發展中國家人口、GDP總量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佔全球的份額將分別達到87%、60%和70%,中國或成第一能源需求國。而根據最新發佈的《世界能源中國展望》報告,未來中國、印度和東南亞構成的亞太月牙形地帶的石油需求佔世界25%,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需求中心,而且成為對世界石油市場和地緣政治具有重大影響的「需求中東」。

 預計2014年後,世界新增能源需求在中國、印度、東南亞、中東、拉美和非洲等地進一步聚集。屆時全球人口增長總量的95%、GDP增量的70%、能源消費總量的93%將來自於發展國家,特別新興大國能源資源需求的增長將帶來可觀的貿易規模,這會大大提高新興大國的能源議價能力,也會成為其重構全球能源與貿易秩序的重要因素和「籌碼」。

 未來中國將面對全球資源能源競爭潛在風險

 1、未來十年全球資源能源爭奪可能演變為常態化趨勢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認識到:

 (1)儘管與過去幾十年間全球資源能源需求爆髮式增長相比,總體需求有所放緩,但對一些戰略資源的剛性需求還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各國對資源能源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升,全球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利用國外資源的風險和難度加大。

 (2)消費趨同正改變著全球資源的供求平衡,國家間的競爭將演變為資源特別是能源競爭。經濟性短缺、區域性短缺、地緣政治導致的供給中斷或短缺以及需求型短缺將會不同程度的存在。

 (3)考慮到未來全球經濟重心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轉移,由於發達經濟體的總人口是10億,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總人口近50億,全球經濟增長的人口基數變化和新興經濟體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將產生大規模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的升級換代需求。

 因此,新一輪消費勢必推動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和能源需求的上升,未來十年全球資源爭奪將可能演變為常態化趨勢。

 2、資源能源價格波動及長期上漲趨勢難以根本改變

 由於發達深陷債務泥潭都傾向於通過量化寬鬆等方式來維持債務循環,長期低利率和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性氾濫可能成為價格上漲的推手,儘管短期內,全球價格上漲並不大,但全球產出缺口正在減小、勞動力成本以及生產成本進入上升週期,特別是金融資本和投機資本導致能源資源金融化屬性進一步增強,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原有資源能源供需關係以及價格走勢,未來全球資源能源價格長期上漲壓力依然較大。

 中國須以前瞻性戰略思維應對全球挑戰

 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世界能源資源格局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中國是世界能源資源版圖變化的利益攸關者,世界能源資源格局的變化對中國能源和資源安全將產生全面而深遠影響,中國必須以前瞻性戰略思維謀劃應對舉措。

 1、當務之急是建立中國資源能源戰略儲備制度

 西方發達國家很早就把稀缺資源納入國家戰略,特別是上世紀發生的三次石油危機有力地推動了各國競相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制度。

 目前,美國、日本、德國瑞士等發達國家已制定了較為完備的礦產戰略儲備制度。美國從1939年開始實行物資儲備,到1985年儲備的戰略資源就達到63類93種。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制定了儲備稀有金屬的相關法律,規定國家和部分企業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釩、錳、鈷、鎳、鉬、鎢、鉻等稀有金屬。

 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大國,戰略資源儲備還處於起步階段。儘管中國制定了石油儲備計劃,但其他重要資源儲備尚未引起重視,形勢十分緊迫。應盡快制定中國戰略資源儲備規劃,以保障在未來全球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避免受制於人。

 建議從經濟承受能力考慮,首先應做好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的國內緊缺礦產的儲備,如石油、銅、鐵、鋁、鉀鹽等,儲備形式採取礦產品儲備和資源儲備相結合;同時加強優勢礦產的資源儲備,防止因競相出口導致國際市場供過於求、優勢價格下跌的局面。

 2、中國全球資源能源戰略要「走出去」,還要「拿回來」

 面對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國際能源格局變化,未來中國必須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資源,這是中國能源安全必須堅持的長期戰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來」,也就是要通過能源資源勘探開發、貿易和科技合作,以及運輸管道建設、能力建設,建設完善的資源能源貿易基礎設施,真正把資源「拿回來」,增強對國際大宗資源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和定價權。

 3、將海洋作為中國未來全球資源能源戰略的重點

 應確立海洋資源開發戰略,實現國家地緣戰略定位由「陸上大國」向「陸海大國」的轉變。中國是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達18000公里,面積較大的海島有7000多個,海洋資源極為豐富,2005年第三次石油資源評價結果顯示,目前中國石油資源量為1070多億噸,其中海洋石油資源量為246億噸,佔總量的22.9%;天然氣資源量為54.54萬億立方米,其中海洋為15.79萬億立方米,佔29.0%。

 因此,未來可以考慮以「海陸立國,開海固權,營疆造域,擇優出擊」作為新的海洋開發原則,全方位推進海洋資源的開發,從根本上改變海洋疆土疏於管理,海洋資源開發緩慢的被動局面。

 4、把全面深化資源能源外交作為中國全球戰略的核心

 中國應該深化和加速資源外交,使資源外交成為國家實現全球資源戰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不斷加大,美、日、歐等國擔心中國崛起,正以政治、經濟、法律、貿易保護、軍事等各種手段阻礙中國突破能源資源瓶頸,獲取石油、鐵、銅等戰略短缺資源。

 中國如何與資源供應國強化經貿聯繫,建新型供給體制,充分發揮能源國際合作機制的作用意義重大,比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通過油氣勘探開發、油氣通道、工業園區、服務區等重大合作項目,進一步提升能源資源國際合作水平。此外,目前俄羅斯能源業正在進行重大轉型,石油出口正通過東部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向亞洲轉移,這給中國提供了新的合作機遇。

 5、中國須加強亞洲乃至全球範圍內的能源「互聯互通」

 目前,全球能源市場分散,基礎設施老化,各國能源政策缺乏透明度,中國應積極推動亞洲或更大範圍的「能源一體化」,創造一個更加一體化、相互聯繫和競爭的市場。比如,建立面向未來的、包括天然氣管道建設、供電網絡建設、新能源網絡建設在內的亞歐能源基礎設施藍圖,加快發展新能源,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發展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同時制定統一標準,並提供項目債券、風險資本或PPP等方式的融資框架。

 6、爭取在全球能源革命中不斷塑造中國新優勢

 中國作為新興大國,應充分考慮全球能源革命對中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的戰略意義,爭取在第三次產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大國的前列,在解決能源消耗增長過快、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問題的同時引領世界經濟技術的發展方向。

 要加快發展清潔/替代能源,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要求,積極推動能源循環高效使用。同時,研究和跟蹤重大能源技術的變化趨勢,加大頁岩氣等非常規能源勘探、開發的科技投入,特別是提升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新一輪能源革命提供技術儲備。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37

世界盃——改變啤酒廠商格局的力量 JackyJPartnershi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uwc1.html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啤酒+世界盃」,這是球迷四年一度才有的極致享受。作為世界盃的重要組成部分,啤酒給予球迷的不僅僅是味蕾及腸胃的愉悅,還有氣泡紛飛引爆精彩進球的狂喜、冰爽滿腹填補悵然失球的慰藉。
正因為啤酒與世界盃、與球迷們解不開的情緣,啤酒廠商們絞盡腦汁也要在世界盃期間讓自己的商標、味道、理念攀附在球迷舌尖上、腸胃裡、腦海中。2010年南非世界盃贊助商哈爾濱啤酒,正是依託啤酒所寄託的世界盃情感因素,成功殺出東北市場,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拓展至全國。
在中國啤酒行業增速放緩、市場潛力越來越小的背景下,啤酒廠商都將目光投向了他人的地盤,而世界盃無疑是打開對方防線的一個的極佳突破口,啤酒商場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盃營銷應運而生。
上屆世界盃的贏家是哈爾濱啤酒,這次是誰?
《《《
價格戰宣傳戰定製戰 中外啤酒品牌鏖戰世界盃
每經記者 郭夢儀 發自北京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是全球億萬球迷的盛事,也是啤酒廠商提高品牌知名度、收穫利潤的季節。
本次世界盃,發生在啤酒行業經歷殘酷的併購、競爭格局初定之時。各大巨頭尚未來得及品嚐攻城略地之後的喜悅,又馬不停蹄地打響了世界盃爭奪戰。和以往的營銷大戰一樣,降價促銷成為啤酒廠商吸引消費者最重要的武器;和以往不同的是,眾多定位高高在上的進口啤酒,也加入了這輪降價促銷,部分品牌的售價甚至與國產品牌已十分接近。
進口啤酒巧借世界盃火熱的情感,以親民的價格拉攏消費者的舌尖和腸胃。剛剛冷卻的中國啤酒市場,因進口啤酒的攪局又重新沸騰起來。
進口啤酒打頭陣/
世界盃即將來臨,啤酒公司們的促銷戰必不可少。在臨近世界盃還有1個月的時候,啤酒品牌的促銷戰已經打響。
此次促銷打頭陣的,多是進口品牌。記者曾於5月份走訪位於北京的家樂福、沃爾瑪、美廉美等超市時發現,這裡的進口啤酒半數以上在降價促銷。品種數量已接近國產啤酒,有白啤、黑啤、黃啤等。
記者注意到,多數原來賣12元/聽的500毫升進口啤酒現在賣到7~9元,還有一些組合裝售價更低,一款比利時的進口啤酒500毫升僅賣5.8元,與國產啤酒的售價相當。
一位德國進口啤酒分銷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其分銷的德國進口啤酒橙色炸彈和德國騎士兩款正在做促銷,終端進20箱送1箱。按照橙色炸彈5度優質啤酒的價格來計算,每賣出20箱,送200元的貨物。
上述進口啤酒商告訴記者,夏季是啤酒銷售的旺季,進口啤酒會對經銷商進行讓利,實現薄利多銷,「雖然沒有針對世界盃的促銷活動,但是世界盃的營銷手段對促銷也起一定的作用。」
啤酒業內人士劉曉表示,上屆世界盃期間,啤酒市場完全是國產品牌的天下。進口啤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是從上屆世界盃後才開始猛漲的。
2011年到2013年,進口啤酒量大幅上漲,從5萬千升左右直線飆漲至超過16萬千升。2013年,進口啤酒同比上升65.6%,增幅前所未有。如今,進口啤酒在超市的種類、價格,都越來越接近國產品牌,所以銷量上升也很快。
有了市場培育,進口啤酒已經成為消費者「嘗鮮」的選擇,因此,本屆世界盃前,進口啤酒才更願意借助先期促銷,打入日常消費的領域,進一步擴大在華的市場份額。
國產啤酒大打「個性定製」/
進口啤酒做促銷,國產啤酒以更大的促銷力度加以應對,不過如今的促銷已不是單純的價格戰,還包括與世界盃相關的定製產品以及限量產品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某家樂福時看到,百威英博啤酒6連包和哈爾濱冰爽6連包啤酒買滿30元減5元;除了百威英博以外,雪花也不示弱,其精緻干啤330ml易拉罐裝由3.95元降至1.98元;原價2.7元一罐的雪花清爽330ml產品降至2.1元一罐;雪花500ml純生買一加一雪花清爽500ml聽裝;而其雪花高端產品勇闖天涯,做活動買6聽330ml聽裝送2聽雪花清爽;勇闖天涯500ml聽裝的買二送一。
青啤以及燕京也在促銷大隊伍中。燕京的黑啤、鮮啤以及純生都有不同幅度的降價,青島啤酒也有6聯裝品類有所降價。
除此以外,夜店的啤酒促銷也早就開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北京一量販KTV發現,嘉士伯也在夜場大搞足球營銷,在夜場門口擺放球星立體照片以及促銷台,嘉士伯主推的樂堡啤酒也開始進行「買20瓶送5瓶」的活動。
國產啤酒在足球方面的宣傳不僅僅侷限於促銷。今年,各大廠商定準了定製項目,在此次世界盃開賽之前,就已經集中宣傳其個人定製產品及限量產品。
此次百威啤酒特別推出的世界盃金色大力神杯限量版鋁罐同樣除了線下的傳統銷售渠道還再次發力電商平台,百威英博天貓官方旗艦店聯手淘寶、天貓兩大平台線上首發限量版鋁罐。同時更在天貓平台上甄選消費者作為品牌大使,代表中國球迷遠赴巴西觀看世界盃,參加百威中國之夜派對,與「女神周韋彤」一起感受足球狂歡激情。
「比起往年的體育營銷所不同的是,今年大家都注意到世界盃專屬產品這一概念,包括我們在內的好幾個品牌都推出了世界盃特製包裝和限量版。我感覺這是一個新特點。」青島啤酒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記者發現,青島和百威兩家企業均於近期圍繞世界盃推出了新品。青島啤酒推出了「足球罐」和「足球紀念鋁瓶」兩款新品。隨後,百威啤酒發佈了其FIFA限量版金罐。
記者在青島啤酒天貓旗艦店看到,目前這兩款產品已經上架,具體產品有「2014年足球紀念套裝」、「足球罐2014足球主題啤酒」等。
上述青島啤酒負責人稱:「今年因為恆大的優異表現帶起足球熱,我們認為是啟動與足球結合的好時機,今後足球營銷將與籃球營銷一樣成為青啤體育營銷的長期項目。」
營銷宣傳「百花齊放」/
除了終端大量的促銷活動以外,營銷宣傳造勢也必不可少。
被百威英博收購的哈爾濱啤酒搶佔先機,今年再度贊助世界盃,百威英博和哈爾濱啤酒的宣傳廣告之中,處處可見世界盃的身影。連超市專櫃都擺放成足球網門的樣子。而其餘啤酒企業,雖然無法以世界盃為主做宣傳,但也下足了功夫對足球主題進行宣傳。
目前,青島啤酒在線下已經啟動「青島啤酒高校球迷俱樂部競賽」、「青島最大觀球啤酒吧」等活動。儘管青島啤酒方面未予透露對本屆世界盃砸出的推廣費用數額,但僅僅其在與央視的合作上,便以8320萬元的價格高調投放《新聞聯播》開始前10秒的廣告。實際上,早從去年12月青島啤酒正式簽約亞足聯冠軍聯賽,成為首家聯姻「亞冠」的中國品牌。青島啤酒的一系列足球營銷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是在為世界盃做鋪墊。
燕京啤酒簽約獨家冠名2014年中國足協杯,雖然冠名不同,但在業界看來,此次體育營銷行為在世界盃期間也將起到協同帶動作用。此外,記者在新浪彩票網的2014巴西世界盃頁面看到,「燕京啤酒」字樣出現在「與燕京啤酒世界盃有關的關注熱點」欄目提醒處。
除此以外,啤酒巨頭雪花也在為世界盃做足功課。不過,相比其餘品牌的大張旗鼓,雪花更像一個蓄謀已久的潛伏者。雖然華潤雪花並沒有暫時沒有啟動相關的促銷活動,但是華潤雪花與央視五套一同製作了《第一賽場》,「公司是計劃通過文化營銷的策略滲透,推銷雪花的中高檔產品」,華潤雪花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
對此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與娛樂營銷相近的是,體育營銷吸睛率高且可幫助品牌實現年輕化,也有助於其品牌建設。
《《《
哈爾濱啤酒闖「關內」:世界盃開路搶市場
每經記者 謝振宇 郭夢儀 江然發自成都、北京
啤酒廠商在世界盃期間精彩紛呈的營銷大戰,銷量目標居次,提升品牌知名度在首——球迷們的胃不可能因為世界盃而急速變大,但世界盃的感情因素卻可以綿長久遠。將世界盃的影響力說成是影響啤酒行業格局的力量一定也不為過,這是各啤酒廠商小心照不宣的共識,也是哈爾濱啤酒的經驗之談。
2010年南非世界盃之前,哈爾濱啤酒還是偏安於東北一隅的地方啤酒品牌;百威英博為2010為世界盃贊助商,作為子公司的哈爾濱啤酒也繼承了這一頭銜,並將其世界盃的概念從山海關外傳遞到關內球迷的腦海中。經過4年的發展,哈爾濱啤酒的市場佔有率從2009年的4.7%增長到2013年的5.4%,佔據行業單品牌銷量第四的位置。
如今,越來越多的啤酒企業加入了世界盃營銷大戰中,但世界盃營銷究竟能對啤酒企業的銷量帶來多大影響?在啤酒行業本就微利的情況下,啤酒企業如何平衡營銷開支增加和市場份額訴求之間的平衡?帶著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哈啤因南非世界盃成名/
哈爾濱啤酒的歷史可追溯至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2004年被安海斯-布希公司(後與英博合併為百威英博)併購。不過一直到2010年南非世界盃之前,它只是偏安於東北一隅的地方啤酒品牌。
在被百威英博收購之後,哈爾濱啤酒成為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的主推品牌。借助百威英博的體育營銷經驗,哈爾濱啤酒偏安東北的狀況在南非世界盃前後得以改變。
2010年南非世界盃雖然只有一個月,但公開資料顯示,哈爾濱啤酒從2009年12月7日南非@saicheng@抽籤結束後便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各式宣傳與營銷。哈爾濱啤酒在南非世界盃的營銷上,投放大量廣告、並舉辦「哈爾濱冰純花式足球挑戰賽」等活動,還攜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開展活動,在8個月內不間斷地結合2010世界盃推廣哈爾濱啤酒。
「通過贊助世界盃,哈爾濱啤酒從一個區域性品牌成長為全國性品牌。無論是銷量,還是品牌認知度、考慮購買度,均達到雙位數增長。」對於贊助南非世界盃的效果,百威英博中國區表示。
歐睿信息及中信證券的統計研究顯示,哈爾濱啤酒市場佔有率從2009年的4.7%增長到2013年的5.4%,位於雪花、青島、燕京三大品牌之後,是第五名嶗山啤酒(2.9%)的近兩倍。2010年~2012年,哈爾濱啤酒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8%、5.3%、5.3%。
「世界盃營銷或能使部分企業脫穎而出,甚至改變行業格局。」宏源證券今年6月中旬的一份研報指出,「2010年哈爾濱啤酒銷量增速超20%,且近年來仍保持20%的增速,品牌力顯著提升,全國化持續推進。」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認為,百威英博在高端市場佔主導位置,通過今年巴西世界盃營銷,哈爾濱啤酒的銷量以及品牌美譽度會繼續上升,「未來有可能會對雪花啤酒和青島啤酒的中高端市場構成威脅。」
儘管哈爾濱啤酒已經成為全國品牌,但其在東北以外市場的銷量佔比數據卻並不為外界所知。啤酒行業觀察人士趙禹認為,哈爾濱啤酒「東北還是其核心市場,可能佔比在30%~40%之間。」但這一數據並未獲得哈爾濱啤酒的證實。
對於哈爾濱啤酒世界盃營銷的真正效果,業內也存在一些爭議。
「世界盃肯定有影響,更多是宣傳以及為未來的銷量增長做鋪墊,其真實影響很難真實區分開來。」一位券商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哈爾濱啤酒作為百威英博國內主推的中檔酒品牌,「各類投入比較大,增長也因此較快,不能把銷量增長完全歸因於世界杯營銷」。
品牌美譽度提升成關鍵/
「足球+啤酒」是球迷們痴迷的搭配,為此各大啤酒巨頭圍繞足球概念做足了文章。但世界盃對於啤酒銷售帶來的真實效應究竟幾何?
業界也多有分析認為,包括世界盃在內的體育賽事對啤酒銷售的促進作用相對有限。如申銀萬國近期的一份研報指出,從過去三屆世界盃的歷史情況來看,世界盃對啤酒銷量的影響不顯著:2002年、2006年和2010年的世界盃期間,啤酒銷量和銷售額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增長,原因是啤酒行業增速放緩及外資進入導致競爭加劇。
事實上,我國啤酒業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成長,由佔點設廠逐漸向資本聯姻、戰略結盟轉變,行業在經歷了過去幾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併購整合後,逐步從混亂走向了成熟,行業集中度也得到顯著提升。2013年四大啤酒巨頭雪花、青島、百威、燕京佔據我國啤酒銷售65%的市場份額,集中度加速提升,整個行業處於區域寡頭壟斷時代。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啤酒產量、收入同比增長4.59%、9.27%,產銷量增速放緩。2005~2011年,行業每年的新增產能均維持在600萬千升以上,2012年降到443萬千升,2013年全國合計新增產能僅210萬千升,創近幾年新低,擴張明顯減速。
在市場潛力越挖越小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啤酒廠商加入世界盃營銷大戰,這本質上相當於一個規模越來越大的零和遊戲——要麼是你搶我的市場份額,要麼是你的市場份額被我搶走。但由於世界杯等體育營銷對銷量的作用素來較慢,有啤酒行業人士認為,在這輪世界盃營銷戰中,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應被放在次要位置,提升品牌美譽度才是致勝的關鍵。
「世界盃營銷不僅只利好銷量,更利好品牌,尤其是國際性賽事,對於提升國際知名度、走出國門奠定了基礎。」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簡愛華同時分析指出,啤酒企業加碼世界盃營銷,這會推高企業的營銷費用,而國內啤酒行業本就是微利行業,兩者確實有矛盾之處。建議啤酒企業可以創新營銷方式,而非單一爭奪有限的廣告資源。
對於世界杯營銷的效應,酒企人士對此亦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嘉士伯亞洲區企業事務副總裁方軍濤近期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其實不能指望一屆賽事,就能讓品牌達到什麼樣的突破,或者銷量會達到一個新的量,已經過了這樣一個年代。我們現在從集團角度已經做了一些對足球和體育營銷的改變。」
(實習生黃麗對本文亦有貢獻)
《《《
延伸閱讀
啤酒廠商「五強爭霸」
每經記者 郭夢儀 發自北京
近15年來,中國啤酒行業一直在不斷併購整合中。據蘇賽特商業數據顯示,2001年以來,我國啤酒市場有超過80次的收購、兼併、參股事件,原有的1000多家啤酒企業整合到了現在規模啤酒企業不超過20家。2013年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這五大啤酒集團合計市場份額已接近全國的80%,五強稱霸的格局已定。
格局已定並不意味著格局不會變化,事實上,如今啤酒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遠甚於昔,這在市場佔有率較為接近的啤酒廠商之間體現更為明顯。
目前雪花啤酒和青島啤酒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0%和16%,分居第一和第二位,兩者有較為明顯的差距;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2%和11%和10%,三者間僅有1%的差距,三家企業的排名隨時可能變化。
這其中,又以百威英博和燕京啤酒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百威英博作為外資品牌,在高端產品領域佔據一定的優勢,但它並不滿足於高端產品領域,已經佈局中低端市場,未來其將以完整的產品結構對燕京啤酒形成強有力的競爭。燕京啤酒雖然在中低端市場有一定優勢,但是在利潤率高的高端產品領域尚無優勢可言。
《《《
中國啤酒行業部分併購案
2004.6:百威英博併購哈啤36%股份
2006.1:百威英博58.86億元收購雪津啤酒
2008.11:青島啤酒併購煙台啤酒39%股份
2010.9:青島啤酒收購太原嘉禾啤酒
2011.1:雪花收購奧克啤酒
2013.12:嘉士伯要約收購重啤,持股數到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38

「非公開發行+收購資產」案例叠出 上市公司「兩步走」繞行重組 JackyJPartnership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v0fv.html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黃世瑾 ○編輯 吳正懿

 

  “非公開發行+收購資產”正成為上市公司熱衷的玩法。從規則上看,這種“兩步走”模式並不構成資產重組,更遑論借殼;但剖其實質,公司股東、資產均發生了質變與重構。從某種程度上看,創新的另一面,是市場主體與監管之間的“貓鼠遊戲”。多位市場人士認為,此類項目雖有一些“打擦邊球”的地方,但也很正常,好壞最終由市場來檢驗

  “非公開發行+收購資產”,正成為上市公司熱衷的玩法。“從規則上看,此類操作有例在先,不存在政策障礙,與重大資產重組和借殼相比更易獲得監管層放行,這是上市公司偏愛這種模式的重要原因。”有投行人士對記者說,“當然,這背後可能有更為複雜的利益考量。”

  此類方案叠出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隨著並購重組漸趨市場化,打開了交易的創新空間。

  “兩步走”模式

  昨日,天倫置業和恒康醫療拋出類似的“非公開發行+收購資產”方案,即通過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再以所募資金去收購資產。

  再往前看。上周,松遼汽車公告,公司擬以6.48元/股的價格,向文資控股等十位投資者定向發行60925.92萬股,所募約39.48億元資金將主要用於收購耀萊影城100%股權及都玩網絡100%股權,兩標的資產的預估值分別為23.20億元和14.28億元;剩余2億元募資則用於補充影城管理、影視投資制作和遊戲業務營運資金。

  本周,北京旅遊也加入這一行列。公司擬以8.94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37071.39萬股,募資不超過 33.14億元用於收購北京世紀夥伴文化傳媒100%股權、浙江星河文化100%股權、拉薩群像文化100%股權,及對全資子公司艾美(北京)影院投資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粗看之下,這只是兩個資產體量較大的並購而已,但實際上有打擦邊球之嫌。《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特定對象以現金或者資產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後,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開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向該特定對象購買資產的,視同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在前述兩個方案中,認購股份和提供資產的兩方存在明顯的關聯關系。如,認購松遼汽車 1.43億股、認購金額9.28億元的耀萊文化的實際控制人為綦建虹,綦建虹合計持有耀萊影城61.52%的股份;馮軍、郝文彥、郝文彥配偶擔任普通合夥人的立茂投資擬分別認購松遼汽車3967.76萬股、3466.42萬股和3584.32萬股,而馮軍、郝文彥分別間接控制了都玩網絡48.07%和 51.93%的股份。

  再如,擬分別認購北京旅遊5269.83萬股、3790.57萬股、3131.99萬股和638萬股的西藏金寶藏、新疆嘉夢、西藏金桔、新疆愚公分別是世紀夥伴控制人婁曉曦的關聯方、世紀夥伴股東的持股平臺、浙江星河控制人王京花的關聯方以及拉薩群像三名控制人的持股平臺。此外,天倫置業和恒康醫療也存在類似安排。

  這並不是第一次阻隔兩者的“防火墻”被打破。此前,博盈投資非公開發行方案就成功闖關。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已有菲達環保、博雲新材、方正科技、威海廣泰等多家公司發布類似方案進行闖關。不過,有些方案整體收購規模較小,按《重組辦法》考量也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北京旅遊等案例的體量顯然已經達到了重大資產重組的標準。

  “說穿了,本質就是把一個重組拆解為非公開發行與收購資產‘兩步走’,以滿足各類利益訴求。”投行人士說。

  利益重構

  此類“實質型”重組的高發,與今年資本市場的環境有很大關聯。一位資深並購人士坦言,去年以來的並購大潮釋放出一個信號,並購重組有利可圖。同時,對於標的資產方而言,其訴求也越來越多,“最淺顯的,現金對價肯定要比股份對價受歡迎。現金拿了就走人,股份可能會鎖三年甚至更久。另外,許多上市公司原來主業不行,這股份給你你會要嗎?”

  雖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也可配套融資,但是存在交易總額25%的上限。這就讓很多以大額套現為目的的標的資產股東不能滿足,而一旦引入過橋資金,又會使整個交易結構複雜化。各家公司停牌中的波折也印證了這個問題,松遼汽車、天倫置業都將方案從重組調整為非公開發行。

  另外,與以往不一樣的是,前述案例的收購標的在兩個以上,增加了並購撮合的交易難度。業內人士勞阿毛曾稱,每增加一個交易對手,交易難度就乘以二。互相之間的估值比較將成為交易難以進展的重要原因。若是現金對價,這些問題將大大緩解。

  在此背景下,就有了利益相關方“摻一腳”的空間。誰來提供現金,認購上市公司股份呢?實力資本此時粉墨登場,甚至借此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典型的如,北京旅遊本次第一大發行對象為生命人壽,其將掏出逾13億元獨攬1.52億股,直接晉升為第一大股東。

  而在松遼汽車的認購對象中,出現了“中植系”的身影,其旗下京潤資本出資1億元參與認購。同時,松遼汽車的大股東也發生了變更,由北京市文資辦取代了經開區國資辦。

  “通過非公開發行這個模式,各路資本找到了介入二級市場的通道,諸多利益主體相互捆綁,未來會成為推動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有力助推器。”有保薦人直言。

  市場化創新

  前述資深並購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博盈投資的模式多少存在一些爭議,但目前已成為競相效仿的標本,“小市值、幹凈的殼借得差不多了;主業還行的公司忙於轉型;產業並購做大的做大。剩下的公司多少有些自己的問題,不能走前三條路。大股東實力不夠,使交易結構必須設計成上市平臺、資金來源、資產來源三者分離的模式。”

  當然,如此設計方案還可以搭上非公開發行原有優勢的“便車”,如規避借殼、發行價格可以打九折等。

  另一方面,此類“重構”的活躍還跟傳統非公開發行的“日薄西山”有密切聯系。回顧歷史,在早年的配股、公開增發流行的階段,幾乎全部方案都明確將募資投向某項目。然而,隨著當下階段可投項目越來越少,上市公司不得不考慮外延式發展。

  不過,“兩步走”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能找到資金認購。眼下,一些以通道業務“蒙面”甚至以杠桿認購的資金可能要失望了。本報《監管排雷通道式定增》一文明確指出,目前監管層已叫停3年期定增項目的結構化設計,並嚴查出資來源。

  天倫置業的方案中就明確表示,在京藍控股、盈創嘉業、樓泰投資、信誠投資和上海衢富的存續期內,其各自的參與方之間均不存在分級或其他結構化安排。

  從某種程度上看,創新的另一面,是市場主體與監管之間的“貓鼠遊戲”。多位市場人士均傾向於認為,此類項目雖有一些“打擦邊球”的地方,但也很正常,好壞最終由市場來檢驗。

  部分公司“兩步走”收購資產

“非公開發行+收購資產”案例叠出 <wbr>上市公司“兩步走”繞行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